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重点讲义资料

现当代文学复习资料重点讲义资料

第二十四讲现代话剧

1.1928年,为“话剧”定名并使之与中国戏曲、歌剧、舞剧、哑剧等相区别的作家是?

答:洪深。

2.现代戏剧界双臂是?

答:田汉与洪深。

3.夏衍所说的“中国话剧的三个奠基人”是?

答:田汉、洪深、欧阳予倩。

4.标志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作品是?其作者为?

答:曹禺的《雷雨》、《日出》、《原野》。

5.曹禺的处女作是?发表于哪一年?

答:《雷雨》,1933年。

6.仇虎、花金子、焦大星是哪部作品的主人公?

答:《原野》。

7.《原野》借鉴了哪位剧作家的哪部作品?

答:美国剧作家奥尼尔的《琼斯皇》。

8.《原野》的艺术类型是?特色是?

答: 表现主义。?着力挖掘人物内在心理的深层面。

9.《原野》如何运用了象征暗示的艺术手法?

答:如题名“原野”既是酝酿生命活力的宇宙世界,又是扼杀自由生命的精神牢笼的象征;黑林子则象征着人心灵迷失的地方;火车以及铁轨象征着通向希望的大门等等。从而拓展了艺术的表现空间和艺术张力,使其整体氛围的营造近于诗意化。

10.鉴赏《原野》?P141、P146、P147

答:《原野》写的是农民仇虎向恶霸地主焦阎王复仇而后终于自杀的悲剧。全局共三幕,这里节选的是第三幕第二景,主要表现仇虎杀人后的内心恐惧。

在《原野》中,复仇是整个戏剧动作的基础。恶霸地主焦阎王为了侵占仇虎家的土地,设计迫害了他的父亲和妹妹,又夺去了他的未婚妻花金子当焦家的儿媳,并勾结官府,把仇虎投入大牢。8年后,当仇虎逃出牢狱,真正的仇人焦阎王已死去两年。但仇虎无法平息内心强烈的复仇欲望,父债子还,绝户灭门的封建宗法观念使他不仅亲手血刃了儿时好友大星,并借焦氏之手,使其孙小黑子惨死于铁仗下,从而引起焦氏精神错乱。然而,大星与小黑子之死,使仇虎内心情与理的冲突达于沸点,他陷于迷惘、惶惑、半疯狂之中,在携金子外逃时,迷路于“黑林子”,被侦缉队包伟,自杀而死。在剧本中,仇虎的粗

犷强悍、机警阴险,金子的野性多情、泼辣刚强,焦母的猜忌多疑、凶狠阴险,焦大星的忠厚老实、窝囊无用等均被作家刻画得真实可信、鲜明生动。

从表层看,《原野》侧面暴露了当时农村的黑暗现实,直观呈现了处于深重阶级压迫中的农民一次带有悲壮色彩的复仇行动。实际上,复仇并不是剧作的真正主题。狂热而冷酷的复仇并没有使主人公在成功之后表现出精神上的快感和慰藉,而是陷入了极度的恐惧和忏悔之中。这种痛苦的忏悔使他瞬间就背负上了良心的十字架,绝望地忍受着内心的折磨和灵魂的拷问。剧作通过对仇虎内心世界的多侧面、多方位的探视,最终在更高层次达到了对其人性的关照。可以说,《原野》中人物的命运悲剧深刻展示出作家对人类困境的理解与思考。

《原野》借鉴美国剧作家奥尼尔《琼斯皇》的表现主义艺术,着力挖掘人物内在心理的深层面。这在剧作第三幕表现得尤为突出。仇虎报仇后逃入黑林子,狰狞的枝丫,参差的怪石,肃杀的风声,灯笼的红光,焦氏摄人心魂的叫魂声以及破庙里单调的木鱼声、磬声共同营造了一种可怖的气氛。在这样的背景下,仇虎的幻觉异常活跃:死去的父亲、妹妹、焦阎王、服苦役的囚犯以及阴曹地府的阎罗、判官、小鬼等等一起涌现出来。随着潜意识流动贯穿起的这些幻觉、幻象有力的烘托了仇虎阴冷恐怖的心理。此外,剧作还充满着丰富的意象,运用了象征暗示的艺术手法,如题名“原野”既是酝酿生命活力的宇宙世界,又是扼杀自由生命的精神牢笼的象征;黑林子则象征着人心灵迷失的地方;火车以及铁轨象征着通向希望的大门等等。从而拓展了艺术的表现空间和艺术张力,使其整体氛围的营造近于诗意化。

第二十五讲十七年文学

1.建国后的“十七年文学”是指哪个阶段?

答:1949-1966年.

2.在“十七年”时期的八部代表小说中,“三红一创”是指哪四部作品?“青山保林”是指哪四部作品?

答:“三红一创”:《红日》《红岩》《红旗谱》《创业史》。

“青山保林”:《青春之歌》《山乡巨变》《保卫延安》《林海雪原》。

3.《林海雪原》的作者是?出版时间是?

答:曲波,1954年。

4.曲波的创作特色是?

答:曲波的创作受中国章回小说的影响,情节跌宕起伏,故事性强,善于塑造传奇的英雄。他力求在小说的结构、语言、故事的组织、人物的表现手法以及情与景的结合上,都能够体现民族特色与风格。

5.《林海雪原》塑造的孤胆英雄是?

答:杨子荣。

6.《林海雪原》的体裁是?

答:革命历史。

7.《林海雪原》的文学类型是?

答:革命浪漫主义类型。

8.《林海雪原》的艺术特色是?

答:故事大起大落、情节大开大阖、人物大忠大奸、情绪大悲大喜,把各种艺术要素都推向极致,产生了引人入胜的魅力。

9.《林海雪原》的缺点是?

答:有些地方的描写过于夸张和煽情,浪漫色彩较浓,英雄人物的塑造过于模式化等。

10.鉴赏《林海雪原》?P234

答:《林海雪原》叙述了我军一支侦查小分队在东北地区林海雪原剿灭国民党残匪的战斗生活。解放战争初期,东北地区的敌我双方形成严重对峙局面。一些被击溃的国民党匪首与深山密林的惯匪及恶霸地主相勾结,组成土匪武装进行疯狂烧杀掳掠。为保护土改成果,彻底肃清匪患,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我军派出的一支小分队在严寒的冬天插进林海雪原,与土匪展开了一场特殊斗争。小分队以惊人的智慧和勇气克服了艰难险阻,英勇作战,最终彻底剿灭了力量占优势的土匪武装。

《林海雪原》是以“革命历史”为题材的红色小说,但与民间文化和古典文学有紧密联系,形成了看待世界的独特观点和形象反映世界的独特方式,即对革命和英雄的浪漫化、理想化想象。

情节上,小说“奇峰凸起”、“变化万端”、紧张艰险、跌宕多姿;结构上,其大体属于中国传统小说的单线发展缓慢进行的结构,在关键之处则伸展开去,形成“大故事中套小故事”,即“几个主要战斗故事当中交错着许多小故事”的纵横交错的情况,还经常运用闲笔“花开三多各表一枝”;在谋篇布局上,小说带有比较明显的“两军对峙”的思维模式,在传奇的意义上更加夸张了所谓“好人特别的好,坏人特别的坏”的想法,这种节外生枝、险象环生的情节结构安排,与民间说书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语言上,曲波“注意口语化”,“注意语言在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时的确切性”;内容上富于传奇色彩,战斗打发多样,塑造了一系列生动鲜明的传奇英雄人物,如多智的少剑波、孤胆的杨子荣、骁勇的刘勋苍等。

大体来说,《林海雪原》呈现出鲜明的革命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它的故事大起大落、情节大开大阖、人物大忠大奸、情绪大悲大喜,把各种艺术要素都推向极致,产生了引人入胜的魅力。

当然,《林海雪原》也存在着一些缺点,诸如有些地方的描写过于夸张和煽情,浪漫色彩较浓,英雄人物的塑造过于模式化等。但总的来说,《林海雪原》作为新中国十七年文学的代表作之一,是可以称得上佳作的。

第二十六讲文革时期的文学

1.真实记录了“文革”时代青年人心路历程的诗人是?

答:食指。

2.食指何时开始写作?

答:“文革”时。

3.食指诗歌的特色是?

答:他以朴素忧伤的笔调倾诉了一代人理想的追求与破灭。食指诗歌的主题与一个时代的政治运动密切相关,他的诗歌展示了一代人由红卫兵向知青转变中的复杂情感。他的诗歌有一种青春的“纯净”气息,这种纯净并不单纯是欢乐的基调,而是混合了悲伤、绝望的情感波动,真实的展现了青春的激情与绝望。食指诗歌中流露出的忧患意识、浪漫情怀、使命感与理想精神,说明他的诗与中国诗歌传统有着历史的纽结和联系。

4.《相信未来》写于何时?

答:1968年春。

5.被誉为“文革新诗歌”发轫之作的是?

答:《相信未来》。

6.为何说《相信未来》疏离于“文革”时期的主流文学?

答:因为这首诗中奇异的陌生化的意象设置及其表达的精神内涵,对“文革”时期的“主流文学”是一种疏离和对立。

7.《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的作者是?

答:食指。

8.鉴赏《相信未来》?P187

答:《相信未来》是食指流传最广的诗歌之一,这首诗作于1968年2月,也被誉为“文革‘新诗歌’的发轫之作”。诗中表达了他极其失望又纯真地寄希望于未来的一种情感。这首诗中奇异的陌生化的意象设置及其表达的精神内涵,对“文革”时期的“主流文学”是一种疏离和对立。

诗中首先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迷惘和失望,然后又用朋友一般的劝慰和坚定的信念说出“相信未来”这样掷地有声的希望之声。诗的前两节格式整饬、工整。“当......”这种句式是舒缓的记叙和忧伤的回忆笔法。“无情地”、“叹息着”、“固执地”、“贫困的”、“失望的”、“凄凉的”等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词语堆积,使整个诗歌的情感基调和氛围一开始就笼罩在一种悲哀、失望之中,但诗人用对未来的确认否定了对现实的不信任,在他看来,现实的痛苦和不公

只有依靠、等待未来的补偿和肯定:“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食指的《相信未来》使青年人看到了一个新的未来世界,它对于受伤的青年人而言,无异于一种必须的理疗法,使他们在艰难的处境中支撑下去。他的作品基本上遵从了四行一节,在轻重音不断变化中求得感人效果的传统方式,并以语言的时间艺术与中国画式的空间艺术相结合,实现了他所反复讲述的“我的诗是一面窗户,是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艺术追求。

第二十七讲新时期诗歌

1.举出六位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

答:舒婷、梁小斌、江河、杨炼、北岛、顾城。

2.朦胧诗派的文学史意义是?

答:朦胧诗派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诗歌艺术规范和审美意识,从整体上改变了当代诗歌的艺术规范,为诗歌创作提供了新的审美经验。朦胧诗强化现代意识,凸现创作主体,拓宽了诗的表现领域,丰富了诗的表现手法,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3.举出三位新生代诗人的代表作?

答:于坚的《作品52号》《尚义街6号》;

韩东的《有关大雁塔》;

伊沙的《车过黄河》。

4.新生代诗人的艺术追求是?

答:新生代诗人常常避开宏大命题的抒写,注重个人生命体验的言说,注重日常生活细节的呈现,使诗歌走向日常化与生活化。

5.朦胧诗人中,最先得到认可的是?

答:舒婷。

6.舒婷的诗歌特点是?

答:舒婷总是以真实的自我作为抒情主人公形象,她从关心个人的命运、关心个体的价值出发,上升到对他人、对民族的命运的关切,表现出那一代青年从迷茫到觉醒、从痛苦探索到获得欢欣的感情轨迹。她的抒情很少以理性姿态正面或直接介入外部现实世界,而是以女性个人化的独特情感体验关照人的心灵世界,呈现个人心灵对生活熔解的秘密。

7.《双桅船》的作者是?

答:舒婷。

8.《双桅船》的主要创作手法是?

答:象征主义手法,较少直白的表露,而是用感觉、意象、暗示来说话。

9.《双桅船》中“岸”“风”“风暴”“灯”等意象的涵义是?

答:“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

“风”意味着时代紧迫感给诗人的动力;

“风暴”暗指诗人与同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时代风云;

“灯”则与光明、信念等连在一起。

10.鉴赏《双桅船》?

答:在该诗中,诗人以“双桅船”作为表现心灵情感的意象,托物寄情。人格化的双桅船在诗中所倾诉的,就是诗人内心意象与情感的热结。

全诗表现了诗人双重的心态与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是理想追求的“灯”,另一方面,是爱情向往的“岸”。在执著追求理想的进程中,时而与岸相遇,又时而与岸别离,二者相和谐又相矛盾。同时,在理想追求进程中,诗人时而感到前行的艰难与沉重,又时而感到一种时代的紧迫感而不让自己停息。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诗中所表现的情绪与心态,既是诗人自我的、个性的东西,同时,又是那个特定时代的青年们所普遍感受到而难以言表的东西。诗人以她细腻的心,运用象征的技巧,把它完完美美地表达出来,使之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诗中的“岸”、“风”、“风暴”、“灯”等都具有明显的象征性。“岸”象征着女性的爱情归宿;“风”意味着时代紧迫感给诗人的动力;“风暴”暗指诗人与同代人所经历的不平常的时代风云;“灯”则与光明、信念等连在一起。全诗意象清新,组合自然,语言流畅,情感缠绵而又坚实。

11.《作品52号》的作者是?

答:于坚。

12.于坚的诗歌特色是?

答:于坚的诗歌具有一种世俗化、平民化的风格,其诗平易却蕴含深意。

13.于坚的诗歌主张是?

答:他主张诗歌要“拒绝隐喻”,或曰“回到隐喻之前”,就是要拒绝北岛们以现成的乌托邦语言来观察世界,回到诗作为一种日常生命形式的本真状态。

14.鉴赏《作品52号》?

答:《作品52号》写于1983年,其时朦胧诗在中国的诗坛上风头正劲,于坚却提出了自己新的诗学主张,并予以实践。

在于坚看来,朦胧诗的美学革命意义在于暗接了古代贵族文学的小品抒情的写作传统,迎合了意识形态的现实需要,形成了一套形而上的超越时空的话语方式。

他主张诗歌要“拒绝隐喻”,或曰“回到隐喻之前”,就是要拒绝北岛们以现成的乌托邦语言来观察世界,回到诗作为一种日常生命形式的本真状态。

他坚持“诗到语言为止”,这是口语诗在语言本体意义上试图将语言本身从

“思想”“文化”的遮蔽中还原为自为状态的一种努力。这种口语式的发声创造了世俗的平民自我,与朦胧诗歌的精英自我呈现出巨大的反差。

这首《作品52号》,没有一点华丽的铺张辞藻,诗人用朴实的平铺直叙,把一个人许多年来点点滴滴的生活经历摆在人们面前,没有惊涛骇浪,也没有浪漫传奇,只有“屁股上的钥匙”和“一角二一碗的冬菜面”。但在这看似平凡的尘世生活的叙述中却蕴含着时光逝去,人生不在的哲思。

15.海子的成名作与绝笔诗分别是?

答:《亚洲铜》,《春天,十个海子》。

16.海子的创作高峰期是?

答:1984-1989年。

17.海子的诗歌特色?

答:海子以创作抒情诗为起点,他的抒情诗有浪漫、梦幻的色彩,他将自己童年与少年时代的乡村生活经验,凝结成一个个质朴、单纯的世界。他歌唱生命,歌唱生命的激情,歌唱生命辉煌的瞬间,他的诗歌创作就是他生命的直接形式,他的诗歌里表现的卑锁的现实对于孤高精神境界的逼迫就是他心灵的折射,于是,诗歌的悲剧就成了海子生命的悲剧。

18.《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创作背景是?

答:《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写于1989年1月13日,距诗人同年三月卧轨自杀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海子是属于“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的“一代人”,亲身经历了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扼杀物欲、只讲精神,到80年代末期的摒弃精神、物欲横流的社会转型过程。面对现实,理想主义者的诗人困惑了,希望破灭了,觉得不能“诗意地栖居于世”了。同别人盲目沉醉于物质生活享受的幸福感比较起来,他更多的感到来自内心分裂矛盾的痛苦。《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是他人生痛苦体验的结晶。

19.如何理解《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的幸福?

答:诗人说“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这是送给“陌生人”的祝愿,是凡夫俗子所朝思暮想的;而诗人只愿意远离尘世,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在未来的时空里,乃至在另一个世界里获得真正的纯然的幸福。这里,诗人将追求形而上理想境界的自己与追逐形而下世俗幸福的众人对立起来。他用一种神示般的语言歌唱自己童话一样的梦想。

20.鉴赏《面朝大海,春暖花开》?P195

答: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中,诗人用独特的诗歌语言描绘其丰富复杂的诗心,表现其人格上的分裂,足以引发人们对生存问题的思考。

在诗中,诗人极力呼唤幸福,但内心已盛满苦难。诗人极力呼唤的东西正是他生活中所缺少的。或者说,渴求幸福的背后隐藏着诗人探求生命意义所承受的种种苦难。所有的幸福都要“从明天起”,在今天的尘世,诗人找不到理想的栖息之地,只好把幸福寄托于未来和远方。当他“面朝大海”时,面临梦

中的理想王国时,所有尘世现实的黑暗、无聊、愚蠢、邪恶皆抛诸脑后,眼前是梦幻般的“春暖花开”。

诗人说“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这是送给“陌生人”的祝愿,是凡夫俗子所朝思暮想的;而诗人只愿意远离尘世,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在未来的时空里,乃至在另一个世界里获得真正的纯然的幸福。这里,诗人将追求形而上理想境界的自己与追逐形而下世俗幸福的众人对立起来。他用一种神示般的语言歌唱自己童话一样的梦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