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三、四等水准测量计算练习

三、四等水准测量计算练习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

水准测量平差计算表

测量学计算题

计算题库及参考答案 1、设A 点高程为15.023m ,欲测设设计高程为16.000m 的B 点,水准仪安置在A 、B 两点之间,读得A 尺读数a=2.340m ,B 尺读数b 为多少时,才能使尺底高程为B 点高程。 【解】水准仪的仪器高为=i H 15.023+2.23=17.363m ,则B 尺的后视读数应为 b=17.363-16=1.363m ,此时,B 尺零点的高程为16m 。 2、在1∶2000地形图上,量得一段距离d =23.2cm ,其测量中误差=d m ±0.1cm ,求该段距离的实地长度 D 及中误差D m 。 【解】==dM D 23.2×2000=464m ,==d D Mm m 2000×0.1=200cm=2m 。 3、已知图中AB 的坐标方位角,观测了图中四个水平角,试计算边长B →1,1→2,2→3, 3→4的坐标方位角。 【解】=1B α197°15′27″+90°29′25″-180°=107°44′52″ =12α107°44′52″+106°16′32″-180°=34°01′24″ =23α34°01′24″+270°52′48″-180°=124°54′12″ =34α124°54′12″+299°35′46″ -180°=244°29′58″ 4、在同一观测条件下,对某水平角观测了五测回,观测值分别为:39°40′30″,39°40′48″,39°40′54″,39°40′42″,39°40′36″,试计算: ① 该角的算术平均值——39°40′42″; ② 一测回水平角观测中误差——±9.487″; ③ 五测回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4.243″。 5、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独立丈量了两条直角边a ,b ,其中误差均为m ,试推导由a ,b 边计算所得斜边c 的中误差c m 的公式? 【解】斜边c 的计算公式为22b a c += ,全微分得 db c b da c a bdb b a ada b a d c +=+++=--2)(212)(21212 22122 应用误差传播定律得2 22 222222222m m c b a m c b m c a m c =+=+= 6、已知=AB α89°12′01″,=B x 3065.347m ,=B y 2135.265m ,坐标推算路线为B →1→2,测得坐标推算路线的右角分别为=B β32°30′12″,=1β261°06′16″,水平距离分别为=1B D 123.704m ,=12D 98.506m ,试计算1,2点的平面坐标。 【解】 1) 推算坐标方位角 =1B α89°12′01″-32°30′12″+180°=236°41′49″ =12α236°41′49″-261°06′16″+180°=155°35′33″ 2) 计算坐标增量 =?1B x 123.704×cos236°41′49″=-67.922m , =?1B y 123.704×sin236°41′49″=-103.389m 。 =?12x 98.506×cos155°35′33″=-89.702m , =?12y 98.506×sin155°35′33″=40.705m 。 3) 计算1,2点的平面坐标 图 推算支导线的坐标方位角

测量学试题及答案水准测量完整版

测量学试题及答案水准 测量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第二章水准测量 一、名词解释 视准轴水准管轴 圆水准轴 水准管分划值?高差闭合差水准路线 二、填空题 1.高程测量按使用的仪器和测量方法的不同,一般分为、、、;2.水准测量是借助于水准仪提供的。 3.DS3型水准仪上的水准器分为和两种, 可使水准仪概略水平,可使水准仪的视准轴精确水平。 4.水准尺是用干燥优质木材或玻璃钢制成, 按其构造可分为、、三种。 5.水准点按其保存的时间长短分为和两种。 6.水准路线一般分为路线、路线、路线。 7.水准测量中的校核有校核、校核和校核三种。 8.测站校核的常用方法有和两种。

9.水准仪的轴线有、、、; 各轴线之间应满足的关系、、。 10.自动安平水准仪粗平后,借助于仪器内部的达到管水准器的精平状态。 11.精密光学水准仪和普通水准仪的主要区别是在精密光学水准仪上装有。 12.水准测量误差来源于、、三个方面。 13.水准仪是由、和 三部分组成。 三、单项选择题 ()1.有一水准路线如下图所示,其路线形式为 路线。 A闭合水准B附合水准 C支水准D水准网

()2.双面水准尺同一位置红、黑面读数之差的理论值为 mm。 A0B100C4687或4787D不确定 ()3.用DS3型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时的操作程序为:。 A粗平瞄准精平读数B粗平精平瞄准读数 C精平粗平瞄准读数D瞄准粗平精平读数 ()3.当A点到B点的高差值为正时,则A点的高程比B点的高程。A高B低C相等D不确定 ()4.水准仪的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正确关系为 A垂直B平行C相交D任意 ()5.水准管的曲率半径越大,其分划值,水准管的灵敏度。

测量学计算题及答案

五、计算题 5.已知某点位于高斯投影6°带第20号带,若该点在该投影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横坐标y=,写出该点不包含负值且含有带号的横坐标y及该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 L。 1.已知某地某点的经度λ=112°47′,试求它所在的6°带与3°的带号及中央子午线的经度是多少 2.根据下表中的观测数据完成四等水准测量各测站的计算。

3.完成下表测回法测角记录的计算。 4.试算置仪器于M点,用极坐标法测设A点所需的数据。

已知300°25′17″,X M =,Y M =,X A =,Y A =,试计 五、计算题 1.某工程距离丈量容许误差为1/100万,试问多大范围内,可以不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 2.调整下列闭合水准路线成果,并计算各点高程。 其中:水准点的高程H BM1 = 水准测量成果调整表 测点测站数 高差值 高程 m 备注观测值 m 改正数 mm 调整值m BM 1 N 1 N 2 N 3

N 4 BM 1 ∑ 实测高差∑h= 已知高差=H 终-H 始=0 高差闭合差f h = 容许闭合差f h 容== 一个测站的改正数= 3. 完成下表竖直角测量记录计算。 测站 目 标 竖 盘 位 置 竖盘读数 ° ′ ″ 半测回角值 ° ′ ″ 一测回角值 ° ′ ″ 指标 差 竖盘形式 O M 左 81 18 42 全圆式 顺时针 注记 右 278 41 30 N 左 124 03 30 右 235 56 54 4. 一根名义长为30米的钢尺与标准长度比较得实际长为米,用这根钢尺量得两点间距离为米,求经过尺长改正后的距离。

三、四等水准的测量方法

三、四等水准的测量方法 三四等水准测量主要用于普通的铁路和公路建设,采用DS3级水准仪和双面水准尺进行,观测和计算方法如下: 1、观测方法: 四等水准测量,视线长度不超过100米。每一测站,按下列顺序进行观测:(1)后视水准尺的黑面,读下丝、上丝和中丝读数(1)(2)(3); (2)后视红面,读中丝(4); (3)前视黑面,读下丝、上丝和中丝读数(5)(6)(7); (4)前视红面,读中丝读数(8)。 以上观测顺序为后后前前,在后视和前视读数时,均先读黑面再读红面,黑面要读三丝读数,用于计算视线长度,红面只读中丝读数,括号内数字为读数顺序。记录和计算格式见下表。 三等水准测量,视线长度不超过75米,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观测方法和记录计算格式同四等。 2、计算和检核; 计算和检核算内容如下,见下表 (一)测站上的计算和检核 (1)视距计算;后视距离(9)=(1)-(2),前视距离(10)=(5)-(6)前后视距在表中以米为单位,即(下丝-上丝)*100 前后视距差(11)=(9-(10)。对于四等水准测量,前后视距差不超过5米,对于三等水准测量,不超过3米。 前后视距累积差(12)=本站的(11)+上站的(12)。对于四等水准测量,前后视距累积差不超过10为米,三等不超过6米。 (二)、同一水准尺红黑面读数差的检核 同一水准尺红、黑面读数差为:(13)=(3)+K-(4) (14)=(7)+K-(8) K为水准尺两面的常数差,一对水准尺的常数差分别为4.687和4.787。对于四等水准测量两面的读数差不得超过3mm。对于三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2mm。

(三)、高差的计算和检核 按黑面读数和红面读数测得的高差分别为:(15)=(3)-(7) (16)=(4)-(8)

测量学计算习题及答案

欢迎共阅 五、计算题 5.已知某点位于高斯投影6°带第20号带,若该点在该投影带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横坐标y= -306579.210m,写出该点不包含负值且含有带号的横坐标y及该带的中央子午线经度 L。 1.?已知某地某点的经度λ=112°47′,试求它所在的6°带与3°的带号及中央子午线的经度是多少?2.?根据下表中的观测数据完成四等水准测量各测站的计算。 测 点 编号点 号 后 尺 下 丝前 尺 下 丝 方向 及 尺号 水准尺中丝读 数 K+ 黑 减 红 高差 中数 备 注上 丝 上 丝 后视距前视距黑 (m) 红 (m) 视距差 d ∑d 1 BM1 ZD1 1.571 0.793 后5 1.384 6.171 K5= 4.787 K6= 4.687 1.197 0.417 前6 0.551 5.239 后—前 2 ZD1 A 2.121 2.196 后6 1.934 6.621 1.747 1.821 前5 2.008 6.796 后—前 3.?完成下表测回法测角记录的计算。 测站测 回 数 盘 位 目 标 水平度盘 读数 °′″ 水平角 草图 半测回值 °′″ 一测回值 °′″ 平均值 °′″ O 1 左 A 01200 B 914500 右 A 1801130

B 2714500 2 左 A 901148 B 1814454 右 A 2701212 B 14512 4.????试算置仪器于M点,用极坐标法测设A点所需的数据。 已知300°25′17″,X M=14.228m,Y M=77.564m,X A=47.337m,Y A=73.556m,试计五、计算题 1.某工程距离丈量容许误差为1/100万,试问多大范围内,可以不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 2.?调整下列闭合水准路线成果,并计算各点高程。 其中:水准点的高程H BM1=44.313m 水准测量成果调整表 测点测站数 高差值高程 m 备注 观测值 m 改正数 mm 调整值m BM1 N1 N2 N3 N4 BM1 ∑ 实测高差∑h=已知高差=H 终 -H 始 =0

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程序

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程序 a.后视黑面尺,精平,读取下、上丝主导数,记入表22.3中(1)、(2)、(3),并计算。 b.前视黑面尺,精平,读取下、上丝和中丝读数,记入表中(4)、(5)和(6),并依次计算(10)、(11)、(12)。 c.前视红面尺,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入表中(7),并计算(13)。 d.后视红面尺,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入表中(8),并依次计算(14)、(15)、(16)、(17)、(18)。 一个测站上的这种观测顺序简称为“后-前-前-后”(黑、红、黑、红)的顺序。一个测站全部记录、计算与校核完成并合格后方可搬站,否则必须重测。 a.视距部分 视距等于下丝读数与上丝读数的差乘以100。 后视距:(9)=[(1)-(2)]*100 前视距:(10)=[(4)-(5)]*100 视距差等于后视距与前视距之差,即 (11)=(9)-(10) 视距差累积为各测站视距差的代数和,即 (12)=上站(12)+本站(11) B.水准尺读数检核 同一水准尺的红、黑面中丝读数之差等于红、黑面零点K(即4687mm或4787mm),校核算式为:

(13)=(6)+K前-(7) (14)=(3)+K后-(8) 式中,K后、K前分别表示后视尺、前视尺所对应的尺数。表中(13)、(14)对于三等水准测量不得大于2mm ,对于四等水准测量不得大于3mm。 C.高差计算与校核 黑面读数算高差(简称黑面高差): (15)=(3)-(6) 红面高差:(16)=(8)-(7) 黑、红面高差之差:(17)=(15)-[(16)+0.6] 由于后、前两根水准尺的读数之差:K后-K前=+0.1m或-0.1m ,故黑面高差(15)与红面高差(16)也相差+0.1m或-0.1m,其不符值(17),对于三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3mm,对于四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5mm。 计算校核:(17)=(14)-(13) 测站平均高差:(18)=1/2[(15)+(16)±0.1] 当K后=4687时,式中取+0.1m,当K后=4787时,式中取-0.1m。 D、每页测量记录的计算检核 为了检核计算的正确性,需要对每页记录进行以下计算检核: 视距部分:∑(9)-∑(10) 高差部分:∑(15)=∑(3)-∑(6) ∑(16)=∑(8)-∑(7)

完整版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

一、观测方法 三四等水准测量仍采用DS3水准仪,水准尺可用双面尺,观测程序可简述为后前前后,即在每个测站上的观测顺序为: 1, 后视黑面,依次读取下丝、上丝和中丝读数; 2, 前视黑面, 依次读取下丝、上丝和中丝读数; 3, 前视红面, 读取中丝读数; 4, 后视红面, 读取中丝读数。 1 观测,其观测顺序为后一前一变更仪器咼一前一后二、计算与检核的方法 1,三等和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 2 2 (1)视距计算 后视距离:(9) =[(1)- (2) ]X100 前视距离:(10)=[⑷-(5)]X100

L=E (9)+ 刀(10) 前、后视距差:(11) = (9) - (10) (2) 咼差计算 ① 同一水准差红面、黑面中丝读数的校核 红、黑面中丝读数差按下式计算: (14)之值应符合表2中红、黑面读数差限差的要求。 ②计算黑面、红面的高差 黑面: (16)=(8)-(7) 由于两尺的红面常数差 K 分别为4.687m 和4.787m,因此(16) ± 0.100后才是红 面测得的高差。若后尺为4.687m,前尺为4.787m ,应取“ + “号,反之,后尺为 4.787m,前尺为4.687m,则应取”-“号。 校核:(17)=(15)-(16) ± 0.100=(14)-(13) (17)之值应符合表2中红、黑面所测高差之差的限差要求。 ③ 计算平均高差 1 1 平均高差:(18)=丄[(15)+(16) ± 0.100]=(15)- -(17)=(16) ± 0.100+(17) 2 2 (3) 测段的最终校核 ①高差部分 刀[(3)+(8)]- 刀[(6)+⑺]= 刀(15)+(16)]=2 刀(18)( ± 0.100) 其中,括号中的± 0.100在测站数为奇数的情况下才需要。 ② 视距部分 刀(9)-刀(10)=末站的(12) 水准路线总长: 前、后视距差(11) 之值应符合表2中之规定 前、后视距累积差: (12)=前一站的(12) +本站的(11) (12)之值应符合表 2中前、后视距累积差的限差要求。 前尺:(13) = (6) +K 前-(7) 后尺:(14) = (3) +K 后-(8) 其中:K 前、K 后为水准尺红、黑面的常数差, 分别为 4.687m 和 4.787m 。(13)、 红面:

三四等水准测量平差计算

三四等水准测量平差计算 一、三四等水准测量平差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1.基本原理: 2.步骤: (1)确定测点:确定测点的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具有代表性、稳定的地物作为测点,如高点、桥墩等。 (2)测量:利用三脚架、水准仪等测量工具进行高差测量,观测每 个测点之间的高差。 (3)记录:将观测到的高差数据记录下来,包括相对高差、采集时 间等信息。 (4)消除误差:通过对观测数据进行重复观测、留差控制等方法, 消除测量误差。 (5)平差计算:根据观测数据进行平差计算,得到每两个测点之间 的高程差。 (6)结果分析:对平差结果进行分析,检查测量误差是否满足精度 要求。 二、三四等水准测量平差计算的具体方法 1.数据准备: (1)测点数据:包括每个测点的高程数据、地理坐标等信息。

(2)观测数据:包括每两个测点之间的高差观测数据,应包括重复 观测的数据,以求得更为准确的结果。 2.平差计算: (1)先对每两个测点之间的高差观测数据进行简单平均,得到平均 值作为初始值。 (2)计算每个测点的高程,按照观测数据和初始值进行误差传递计算。对于每个测点,将其相对高差与前一测点的高程相加或相减,得到当 前测点的高程。 (3)根据误差传递法的原理,逐步迭代计算,直到达到预设的精度 要求为止。 (4)对平差结果进行检查和分析,判断是否满足精度要求,如不满足,可以进行误差调整。 三、三四等水准测量平差计算的注意事项 1.数据质量:应保证测点数据和观测数据的质量,避免人为误差和仪 器误差的影响。 2.观测次数:为提高精度,应进行多次观测,以求得较为准确的结果。 3.数据处理:在平差计算过程中,应使用专业的软件进行计算,以提 高计算效率和准确性。 4.结果分析:对平差结果进行分析时,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如 是否存在异常值等,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测量学计算题

计算题库及参考答案 1、设A 点高程为15.023m ,欲测设设计高程为16.000m 的B 点,水准仪安置在A 、B 两点之间,读得A 尺读数a=2.340m ,B 尺读数b 为多少时,才能使尺底高程为B 点高程。 【解】水准仪的仪器高为=i H 15.023+2.23=17.363m ,则B 尺的后视读数应为 b=17.363-16=1.363m ,此时,B 尺零点的高程为16m 。 2、在1∶2000地形图上,量得一段距离d =23.2cm ,其测量中误差=d m ±0.1cm ,求该段距离的实地长度 D 及中误差D m 。 【解】==dM D 23.2×2000=464m ,==d D Mm m 2000×0.1=200cm=2m 。 3、已知图中AB 的坐标方位角,观测了图中四个水平角,试计算边长B →1,1→2,2→3, 3→4的坐标方位角。 【解】=1B α197°15′27″+90°29′25″-180°=107°44′52″ =12α107°44′52″+106°16′32″-180°=34°01′24″ =23α34°01′24″+270°52′48″-180°=124°54′12″ =34α124°54′12″+299°35′46″ -180°=244°29′58″ 4、在同一观测条件下,对某水平角观测了五测回,观测值分别为:39°40′30″,39°40′48″,39°40′54″,39°40′42″,39°40′36″,试计算: ① 该角的算术平均值——39°40′42″; ② 一测回水平角观测中误差——±9.487″; ③ 五测回算术平均值的中误差——±4.243″。 5、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独立丈量了两条直角边a ,b ,其中误差均为m ,试推导由a ,b 边计算所得斜边c 的中误差c m 的公式? 【解】斜边c 的计算公式为22b a c += ,全微分得 db c b da c a bdb b a ada b a d c +=+++=--2)(212)(21212 22122 应用误差传播定律得2 22 222222222m m c b a m c b m c a m c =+=+= 6、已知=AB α89°12′01″,=B x 3065.347m ,=B y 2135.265m ,坐标推算路线为B →1→2,测得坐标推算路线的右角分别为=B β32°30′12″,=1β261°06′16″,水平距离分别为=1B D 123.704m ,=12D 98.506m ,试计算1,2点的平面坐标。 【解】 1) 推算坐标方位角 =1B α89°12′01″-32°30′12″+180°=236°41′49″ =12α236°41′49″-261°06′16″+180°=155°35′33″ 2) 计算坐标增量 =∆1B x 123.704×cos236°41′49″=-67.922m , =∆1B y 123.704×sin236°41′49″=-103.389m 。 =∆12x 98.506×cos155°35′33″=-89.702m , =∆12y 98.506×sin155°35′33″=40.705m 。 3) 计算1,2点的平面坐标 图 推算支导线的坐标方位角

实训三四等水准测量及数据处理

实训三 四等水准测量及数据处理 实训目的 掌握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以及计算的方法。 实训要求 每组完成一个闭合水准路线,每位同学完成两个测站的观测并计算出高差闭合差。 实训指导 一、仪器和工具 DS 3水准仪一台,双面水准尺1对,尺垫2个,记录板1个。 二、实训步骤 四等水准测量一般采用双面水准标尺和中丝法进行观测,且每站按后—后—前—前和黑—红—黑—红的顺序观测。记薄格式见表1—1。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一)观测顺序 1.初步整平水准仪,检查前后视距较差是否满足要求,若不满足要求,则要移动仪器位置,使之符合限差要求。 2.照准后视标尺的黑面,旋转倾斜螺旋使符合水准器的气泡居中,先用下丝和上丝读取标尺读数,再读取中丝读数,将下、上、中三丝读数依次记于观测手薄表1—1的(1)、(2)、(3)栏内。 3.照准后视标尺的红面,检查气泡,读取中丝读数并记录于观测手薄的(8)中。 4.旋转照准部照准前视标尺的黑面,使符合气泡居中,先用中丝读数,再用下、上丝读数,依次将中、下、上三丝读数分别记录在观测手薄的(4)、(5)、(6)栏内。 5.如第三步,照准前视标尺的红面,气泡居中后,将中丝读数记录在(7)中。 (二)测站计算与检核 为便于及时发现观测错误或超限,一般要求在每一测站上均达到观测、记录、计算同步进行,绝对不允许等全部测完后再进行计算。测站上的计算分以下三部分内容。 视距计算: ()()()[]()()()[]()()()()()()⎪⎪⎩ ⎪⎪ ⎨ ⎧+=-=⨯-=⨯-=1817181615171006516100 2115前站本站前后视距累积差差后视距离与前视距离之 前视距离后视距离

三四等水准测量计算

对于 三、四等水准测量施测方法 1 、一个测站上的观测顺序 ( 1 )瞄准后视尺黑面,读取下丝、上丝读数; ( 2 )瞄准后视尺红面,读取中丝读数; ( 3 )瞄准前视尺黑面,读取下丝、上丝读数; ( 4 )瞄准前视尺红面,令气泡重新准确符合,读取中丝读数。 以上四等水准每站观测顺序简称为后(黑) ——后(红) ——前(黑) —— 前(红) 三等水准测量,应按后(黑) —— 前(黑) —— 前(红) —— 后(红)的顺序进行观测。 2 、测站上的计算及校核 ( 1 )视距部分 后距=:(1)项一(2 )项]X100,记入第(9)项; 前距=[(5)项一(6 )项]X100,记入第(10)项; 后、前距差 d =( 9)项 —(10)项,记人第( 11 )项; 后、前距差累积值 Xd=本站(11 ) +前站(12),记入第(12 )项。 四等水准测量记录

四等水准测量采用双面水准尺,因此应根据红、黑面读数进行下列校核计算: A、理论上讲,同一把水准尺的黑面读数十K值减去红面读数应为零。 即: 后视尺(3)项+K —(4 )项=(13)项; 前视尺(7)项+K —(8 )项=(14)项; 其中K为水准尺红、黑面起始读数的差值,系一常数值。在本例中47号尺的K = 4.787米; 46号尺的K = 4.687米。由于测量有误差,(13 )项和(14)项往往不为零,但其不符值不得超过±3毫米(三等水准不得超过±2毫米)。 B、理论上讲,用黑面尺测得的高差与用红面尺测得的高差应相等。 (3)项一(7)项=(15 )项(黑面尺高差);

(16) (4)项一(8)项=(16 )项(红面尺高差)。 因为两把尺的红面起始读数各为 4.787米和4.687米,两者相差0.1米,所以理论上在 项上加或减去0.1米之后与(15 )项之差应为零,但由于测量有误差,往往不为零,其不符值不 得超过i5毫米(三等水准不得超过 ±3毫米),并记入第(17 )项。 (17 )项=(15)项一[(16)项 ±).1 米] 表中第(17 )项除了检查用黑、红面测得的高差是否合乎要求外,同时也用作检查计算是否 有误,这是因为: (17 )项=(15)项一[(16 )项 ±).1 米]=(13 )项一(14 )项 当以上计算合格后,再按下式计算出高差中数: 1 高差中数(18 )项=丄((15 )项+ (16 )项±).1米)

水准测量易错选择题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第二章错题难题

[单项选择题][易][水准测量] 195.水准测量中的转点指的是()。 A.水准仪所安置的位置 B.水准尺的立尺点 C.为传递高程所选的立尺点 D.水准路线的转弯点 233.水准测量计算校核∑h=∑a-∑b和∑h=H终-H始,可分别校核()是否有误。 A.水准点高程、水准尺读数 B.水准点位置、记录 C.高程计算、高差计算 D.高差计算、高程计算 D.高差计算、高程计算 211.依据《工程测量规范》三等水准测量使用DS3水准仪测站的视线长度应不大于()。 A.100m B.80m C.75m D.50m 240.等外水准测量,仪器精平后,应立即读出()在水准尺所截位置的四位读数。 A.十字丝中丝 B.十字丝竖丝 C.上丝 D.下丝 245.水准测量中,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A尺中丝读数为1.213m,B尺中丝读数为1.401m,A点高程为21.000m,则视线高程为( )m。 A.22.401 B.22.213 C.21.812 D.20.812 194.圆水准器轴是圆水准器内壁圆弧零点的()。 A.切线 B.法线 C.垂线 D.水平线 196.用微倾螺旋精平符合水准管时,螺旋的转动与气泡的移动关系()。 A.右手转动微倾螺旋的方向与左侧气泡移动方向一致 B.右手转动微倾螺旋的方向与左侧气泡移动方向相反 C.右手转动微倾螺旋的方向与右侧气泡移动方向一致 D.右手转动微倾螺旋的方向与气泡运动方向无关 146.设地面B、B′两点间相距80m,水准仪安置在BB′中点时,测得高差hBB′=+0.228m;将水准仪移至离B′点附近2-3米处,读取B点水准尺上中丝读数=1.666m,B′尺上中丝读数 =1.446m,则仪器的i角为()。 A.+21.4″ B.-21.4″ C.+20.6″ D.-20.6″ 193.水准器的分划值越大,说明()。 A.内圆弧的半径大 B.其灵敏度低 C.气泡整平困难 D.整平精度高 210.四等水准测量测站的视线长度应小于等于()。 A.100m B.80m C.75m D.50m 184.水准管轴是水准管零点圆弧的()。 A.法线 B.水平线 C.垂线 D.切线 239.下列哪个工具不是水准测量所需要的()。 A.尺垫 B.塔尺 C.铟瓦尺 D.测钎 145.水准测量时,长水准管气泡居中说明()。 A.视准轴水平,且与仪器竖轴垂直 B.视准轴与水准管轴平行 C.视准轴水平 D.视准轴与圆水准器轴垂直 205.往返水准路线高差平均值的正负号一般是以()的符号为准。 A.往测高差 B.返测高差 C.往返测高差的代数和 D.往返高差闭合差 187.水准测量过程中,精平后,望远镜由后视转到前视时,有时会发现符合水准气泡不再居中,其主要原因是()。 A.管水准器轴不平行于视准轴 B.竖轴与轴套之间油脂不适量等因素造成 C.圆水准器整平精度低 D.圆水准器轴不平行于仪器的竖轴 166.DS3水准仪水准器的分划线间隔为()。 A.3mm B.5mm C.2mm D.6mm 197.目镜对光和物镜对光分别与()有关。 A.目标远近、观测者视力 B.目标远近、望远镜放大率 C.观测者视力、望远镜放大率 D.观测者视力、目标远近

三 四等水准测量(双面尺法)

三四等水准测量 (双面尺法) 一、目的和要求 (1)进一步熟练水准仪的操作,掌握用双面水准尺进行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与计算方法。 (2)熟悉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指标,掌握测站及线路的检核方法。 视线高度>0.2m;视线长度≤80m;前后视视距差≤3m;前后视距累积差≤10m;红黑面读数差≤3mm ;红黑面高差之差≤5mm。 二、仪器和工具 DS3水准仪1台,双面水准尺2支,记录板1块。

三、方法与步骤 1、了解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 双面尺法四等水准测量是在小地区布设高程控制网的常用方法,是在每个测站上安置一次水准仪,但分别在水准尺的黑、红两面刻划上读数,可以测得两次高差,进行测站检核。除此以外,还有其他一系列的检核。 2、四等水准测量的实验 (1)从某一水准点出发,选定一条闭合水准路线。路线长度200~400米,设置4~6站,视线长度30m左右。 (2)安置水准仪的测站至前、后视立尺点的距离,应该用步测使其相等。在每一测站,按下列顺序进行观测:

后视水准尺黑色面,读上、下丝读数,精平,读中丝读数; 前视水准尺黑色面,读上、下丝读数,精平,读中丝读数; 前视水准尺红色面,精平,读中丝读数; 后视水准尺红色面,精平,读中丝读数 (3)记录者在“四等水准测量记录”表中按表头表明次序⑴~⑻记录各个读数,⑼~ ⒃为计算结果: 后视距离⑼=100×{ ⑴-⑵} 前视距离⑽=100×{ ⑷-⑸} 视距之差⑾=⑼-⑽ ∑视距差⑿=上站⑿+本站⑾ 红黑面差⒀=⑹+K-⑺,(K=4.687或4.787) ⒁=⑶+K-⑻ 黑面高差⒂=⑶-⑹

红面高差⒃=⑻-⑺ 高差之差⒄=⒂-⒃=⒁-⒀ 平均高差⒅=1/2{ ⒂+⒃} 每站读数结束( ⑴~⑻),随即进行各项计算( ⑼~⒃),并按技术指标进行检验,满足限差后方能搬站。 (4)依次设站,用相同方法进行观测,直到线路终点,计算线路的高差闭合差。按四等水准测量的规定,线路高差闭合差的容许值为±20√L mm,L为线路总长(单位:km)。 四、注意事项 (1)四等水准测量比工程水准测量有更严格的技术规定,要求达到更高的精度,其关键在于:前后视距相等(在限差以内);从后视转为前视(或相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