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84—1995

霍乱是由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发病急、传播快、波及面广、危害严重的甲类传染病,也是当今三种国际检疫传染病中最严重的一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的规定,制定本病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霍乱的诊断标准,对病人、疫点、疫区的处理原则等,并推荐了对霍乱的病原学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查、霍乱弧菌的鉴定和分型方法以及对病人的补液疗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卫生防疫、医疗保健机构对由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的诊断和处理。

2 诊断原则

根据夏秋季节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有腹泻,伴有呕吐,从粪便或吐泻物检出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或血清检查对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的抗体有明显升高者予以诊断。病人的临床症状可由轻度到重度不等。

3 诊断标准

3.1 疑似霍乱诊断标准

a.凡有典型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泻,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的首发病例,在病原学检查尚未肯定前。

b.霍乱流行期间有明确接触史(如同餐、同住或护理者等),并发生泻吐症状,而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具有上述项目之一者诊断为疑似霍乱。

3.2 确定诊断标准

a. 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阳性;

b. 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有霍乱典型症状(见3.1a),粪便培养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阴性,但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c. 在流行期间的疫区内有腹泻症状,作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测定,如血清凝集试验呈4倍以上或杀弧菌抗体测定呈8倍以上增长者;

d. 在疫源检查中,首次粪便培养检出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临床诊断:具备b。

确诊病例:具备a或c或d。

4 临床分型标准

4.1 轻型

仅有腹泻症状,极少伴呕吐,大便一天少于10次,大便性状为软便、稀便或黄水样便,个别患者粪便带粘液或血,皮肤弹性正常或略差,大多数患者能照常进食及起床活动,脉搏、血压、尿量均正常。

4.2 中型

腹泻次数一日10~20次,精神表现淡漠,有音哑,皮肤干而缺乏弹性,眼窝下陷,有肌肉

痉挛,脉搏细速,血压(收缩压)儿童<9.33kPa(<70mmHg),成人12~9.33kPa(90~70mmHg),尿量每日<400mL,脱水程度相当体重儿童为5%~10%,成人为4%~8%。

4.3 重型

腹泻次数一日20次以上,极度烦躁甚至昏迷,皮肤弹性消失,眼窝深凹,明显发绀,严重肌肉痉挛,脉搏微弱而速,甚或无脉,血压(收缩压)儿童<6.67kPa(<50mmHg),成人<9.33kPa(<70mmHg)或测不到等循环衰竭的表现,尿量每日<50mL或无尿,脱水程度儿童相当于体重10%以上,成人8%以上。

4.4 中毒型(干性霍乱)

为一较罕见类型,起病后迅速进入休克状态,无泻吐或泻吐较轻,无脱水或仅轻度脱水,但有严重中毒性循环衰竭。

5 治疗原则

5.1 按甲类传染病隔离治疗。危重病人应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在医护人员陪同下送往指定的隔离病房。确诊与疑似病例应分开隔离。

5.2 轻度脱水病人,以口服补液为主。口服补液治疗方法可参考附录D的D1章。

5.3 中、重型脱水病人,须立即进行静脉输液抢救,待病情稳定、脱水程度减轻、呕吐停止后改为口服补液。输液治疗方法可参考附录D的D2章。

5.4 在液体疗法的同时,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以减少腹泻量和缩短排菌期。可根据药品来源及引起流行的霍乱弧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选定一种常用抗菌药物,连服3天。常用抗菌药物及剂量可参考附录E。

6 解除隔离标准

6.1 停服抗菌药物后,连续二天粪便培养(如无粪便,可用肛拭子从直肠取粪便)未检出霍乱弧菌者解除隔离。

6.2 患者经治疗症状消失后,如无大便培养条件,自发病日起,住院隔离不得少于七天。6.3 慢性带菌者,大便培养连续七天阴性,每周培养胆汁一次,连续两次阴性者可解除隔离,但尚需进行流行病学观察。

7 疫点疫区处理

疫点疫区的划定及处理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和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迅速控制疫情。对从首例病人检出的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应及时做噬菌体-生物分型。如为流行株要及时划定疫点、疫区,并按下列规定处理。如为非流行株,按一般腹泻病菌处理。

7.1 疫点、疫区的划定

a. 疫点:指与病人、疑似病人或带菌者同一门出入的住户或与其生活有密切关系的若干户为范围。

b. 疫区:根据疫点的地理位置、水系分布、交通情况、自然村落等特点来划定。一般在农村以一个村或几个村、一个乡或毗邻乡,在城市以一个或几个居委会或一个街道为范围。

7.2 疫点处理

a. 疫情报告: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病人、疑似病人或带菌者时,城镇于6h内,农村于12h 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发病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并同时报出传染病卡。

b. 隔离治疗传染源: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要立即就地隔离治疗。转送病人时对途中污染的物品、地面和运送病人的工具要随时消毒处理。

c. 疫点消毒: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对病人、疑似病人和带菌者的吐泻物和污染过的环境、物品、饮用水进行消毒。

d. 验便:对疫点内所有人员,自开始处理之日起每日验便一次。第一次采便应在服药前进行。

e. 病家和密切接触者预防服药:可根据药敏试验情况和药物来源选择一种抗菌药物,连服2

天。常用抗菌药物及服用剂量参考附录E。

7.3 疫点的解除:在传染源隔离后,疫点内所有人员验便连续两次阴性,无续发病人或带菌者出现时可予以解除。如无粪检条件,自疫点处理后5日内无新病例出现时亦可解除。

7.4 疫区处理:加强饮用水消毒和水源管理、饮食卫生和集市贸易管理、做好粪便管理、改善环境卫生。及时发现传染源,按7.2规定处理,防止传播。

附录A

病原学检查

(补充件)

A1 标本的收集

标本以病人粪便为主,水样便采取1~3mL,成形便采取指甲大小的粪量,亦可用直肠棉拭或采便管由肛门插入直肠内3~5cm处采取。

A2 标本的送检

采得的标本应立即接种于培养基。不能立即检查的,要放入碱性蛋白胨水或文腊二氏保存液或插入Cary-Blair二氏半固体保存培养基中。标本与保存液比例约为1∶5。

A3 分离培养

A3.1 直接分离培养:急性期病人水样大便标本在增菌培养的同时可取其粘液絮片或用棉拭子直接接种在选择性培养基上。目前常用的强选择性培养基有庆大霉素琼脂、4号琼脂和TCBS琼脂等。

A3.2 增菌后分离培养:所有粪便标本都应接种碱性蛋白胨水培养基,放37℃增菌6~8h后,从菌膜下表层取一接种环培养物,划线接种于强选择性琼脂平皿。

A3.3 鉴定:自分离培养基上挑取可疑菌落与01群霍乱弧菌多价诊断血清及0139群霍乱弧菌诊断血清做玻片凝集试验。玻片凝集用血清的效价一般应为1∶40~1∶50。如可疑菌落在血清中很快(一般在10s内)出现肉眼可见的明显凝集,在生理盐水中不凝集者判为阳性。可疑菌落较多时,应挑选5个以上的菌落逐个进行玻片凝集检查,必要时,取原划线菌落边缘透明部分再做玻片凝集,均为阴性时方可报告未检出01群及0139群霍乱弧菌。对首发病例菌株需送上一级实验室做进一步鉴定或复查。

附录B

血清学检查

(参考件)

B1 血清学检查有助于流行病学追溯诊断,检查抗体的成分为抗菌抗体。为进行血清学诊断,需要采取病人的双份血清,在发病第1~3天采第一份血清,第15~20天采第二份血清。检查血清中抗菌抗体常用凝集试验和杀弧菌试验,杀弧菌试验比凝集试验敏感。

B2 试管凝集试验:用生理盐水对倍连续稀释待检血清,每管含稀释血清0.5mL。将标准菌在营养琼脂上的16~18h培养物用0.2%福尔马林生理盐水制成约含18亿菌/mL(相当于细菌标准比浊管浓度)的悬液,每稀释血清管加0.5mL;另将菌悬液加入0.5mL生理盐水中作对照。摇匀,置37C3h观察初步结果,再放冰箱(4℃)或室温过夜,观察最后结果。生理盐水对照不出现自然凝集,能使菌凝于管底成伞状,上清半透明者判为++,以能使菌呈++凝集的血清最高稀释度判为血清凝集效价。第二份血清效价比第一份血清增长4倍或以上者有诊断意义。

B3 杀弧菌抗体检测:可采用改良微量法,检测程序如下:

a. 2,3,5-氯化三苯四氮唑溶液(TTC)的配制:用无菌蒸馏水配制0.5%(W/V)溶液,加热溶解,置灭菌棕色瓶中,4℃保存备用。

b. 补体指示菌混悬液制备:选取标准01群及0139群霍乱弧菌为指示菌,分别连续在营养琼脂平板上分离2次,选取光滑型菌落2~3个,挑取小量接种于5mL营养肉汤中,37℃培养6h,取0.1mL转种于5mL营养肉汤,37℃培养2h,用分光光度计测定492nm吸光度(OD)值,调整OD值至0.1为原液。将原液作1∶50稀释后与1∶10补体等量混合,即为补体指示菌混悬液。

c. 待检血清稀释:于经洗涤处理、无水乙醇浸泡5min和紫外灯照射灭菌1h的微量培养板或4×10孔聚苯乙烯塑料板用微量加液滴管每孔加入一滴(0.025mL)灭菌磷酸盐缓冲盐水PBS或生理盐水,再将待测灭活血清一滴(0.025mL)加入每排的第1孔,自第1孔开始作连续对倍稀释至第10孔。

d. 加补体指示菌悬液:于每孔稀释血清加入补体指示菌悬液一滴,加盖,在微型振荡器上振荡1~2min,置37℃水浴箱孵育30min。

e. 加TTC营养肉汤:每孔加入含0.01%TTC的营养肉汤0.15mL(2大滴),混匀后,继续置37℃水浴箱孵育4h。

f. 观察结果:以孔内无颜色变化的血清最高稀释度为被检测标本的杀弧菌抗体滴度,第二份血清效价比第一份血清升高8倍或以上者有诊断意义。

附录C

01群霍乱弧菌的鉴定和分型

(参考件)

C1 血清分型

用普通琼脂或碱性琼脂培养基上的菌苔进行血清分型。分型使用小川型及稻叶型的单价血清作玻片凝集反应。

C1.1 在小川型单价血清凝集,在稻叶型单价血清不凝集者为小川型。

C1.2 在小川型单价血清不凝集,在稻叶型单价血清凝集者为稻叶型。

C1.3 在小川型、稻叶型单价血清均呈明显凝集者为彦岛型。

C2 试管凝集试验

用生理盐水自1∶20开始对倍连续稀释01群霍乱多价血清,每管含稀释血清0.5mL。将被检菌在营养琼脂的16~18h培养物用0.2%福尔马林生理盐水制成每毫升约含18亿菌体(相当于细菌标准比浊管浓度)的悬液,每稀释血清管加入0.5mL;另将菌悬液0.5mL加入0.5mL 生理盐水中作对照。摇匀,置37℃3h观察初步结果。再放4℃或室温过夜,观察最后结果。生理盐水对照不出现自然凝集,能使试验菌出现++凝集的血清最高稀释倍数为凝集滴度,凝集滴度达到或超过血清原效价一半的即可确定为01群霍乱弧菌。

对一次流行的首批病例菌株和玻片凝集反应不典型的菌株应做本试验。

C3 古典型和埃尔托型的鉴别

C3.1 按表C1所列的试验鉴别01群霍乱弧菌的两个生物型。

表C1 01群霍乱弧菌两个生物型的鉴别

注:括弧内为少数菌株结果。

C3.2 试验方法:

a. 第Ⅳ组霍乱噬菌体裂解试验:

本项试验与噬菌体分型在同一平皿上进行,方法见C4.1.2。

b. 多粘菌素B敏感试验:将1.5%普通琼脂加热溶化,待冷却至50℃左右,按每毫升培养基加入50单位多粘菌素B,摇匀后倾注平皿,凝固后备用。在平皿背面用玻璃笔划出若干方格。将被检菌2~3h肉汤培养物一接种环点在培养基表面,待干后放37℃培养过夜,观察结果。被检菌不生长或生长不足10个菌落为敏感,记录为+号。

c. 鸡血球凝集试验:在清洁平皿内划出方格,用直径4mm的接种环取一滴生理盐水滴在每个方格内,取被检菌18h琼脂培养物少许,在生理盐水中制成浓厚菌悬液。再用接种环各加一滴经洗涤三次的2.5%鸡血球生理盐水悬液,充分摇匀,肉眼观察结果。1min内出现血球凝集者为阳性,血球呈均匀分散状态者为阴性。埃尔托型为阳性,古典型一般为阴性。

d. V-P试验:将被检菌接种于葡萄糖磷酸盐蛋白胨水,37℃培养2~3天。然后取出1mL 培养物加5%α-萘酚乙醇溶液0.6mL,振荡5s,加入40%氢氧化钾液0.2mL,再振荡5s,去掉棉塞置室温。在1h内出现红色反应者为阳性。阴性者在试剂加入后逐渐出现浅褐色。古典型为阴性,而埃尔托型多为阳性。

e. 溶血试验:取被检菌24h普通肉汤(中试管装8~10mL)培养物1mL,1%绵羊红血球(生理盐水洗3次,最后1次离心速度为2000r/min,离心10min)1mL,混匀后放37℃,2h观察初步结果,再放4℃冰箱过夜观察最后结果。试验应有已知溶血株、不溶血株和肉汤管做对照。达半数血球溶解者为溶血阳性。为证明为不耐热溶血素,可将被检菌的培养物加热56℃30min后再做溶血试验。古典型不产生可溶性溶血素,埃尔托型有些产生,有些不产生不耐热的可溶性溶血素。

C4 噬菌体-生物分型

C4.1 噬菌体分型

C4.1.1 利用五株国内分离的弧菌噬菌体(VP1~VP5)将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分成32个噬菌体型(表C2)。

表C2 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噬菌体分型表

续表C2

C4.1.2 噬菌体分型方法:在1.5%普通琼脂平皿的背面,用玻璃笔划出9个方格,再将被检菌2~3h肉汤培养物0.2mL加至已融化并冷至50℃的0.7%4mL半固体琼脂中,混匀后倾注于琼脂平皿上。待干后,于第1~5格分别滴加VP1~VP5分型噬菌体的原液(10(上标始)8(上标终)~10(上标始)9(上标终)/mL)第6、7格分别滴加第Ⅳ组霍乱噬菌体原液(10(上标始)9(上标终)/mL)及常规稀释液(10(上标始)6(上标终)/mL);第8、9格滴埃尔托型霍乱弧菌的溶原噬菌体两个代表株(溶原性菌株的18~20h肉汤培养物,经56℃30min水浴杀菌后使用),作为对溶原噬菌体敏感性的测定。待干后放37℃培养过夜,观察结果。依据被检菌对VP1~VP5噬菌体的敏感性,按表C2判定其噬菌体型别。

C4.2 埃尔托型霍乱弧菌的生物分型

C4.2.1 根据菌株的溶原性、对溶原噬菌体的敏感性、山梨醇发酵试验和溶血试验等四个生物学性状,将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分成12个生物型(表C3)。

表C3 埃尔托型霍乱弧菌生物分型表

C4.2.2 溶原性测定:从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复愈型抗链霉素株SM6的普通琼脂平皿培养物上挑取光滑圆整的典型菌落接种普通肉汤,37℃培养8~12h,作为指示菌。

在直径9cm平皿中倾注一薄层1.5%普通琼脂培养基,待凝固后,于平皿底的背面用玻璃笔划出16~20个方格,并注明被检菌号。

将4mL0.7%普通半固体琼脂培养基加热融化,待冷至50℃加入链霉素2000单位及指示菌

0.3mL,混匀,倾注于上述已凝固的琼脂平皿底层上。待凝结后,将被检菌的18~24h肉汤培养物,用接种环分别滴加在指示菌平皿的每个小格内,待干后放37℃培养过夜。出现不透明的磨玻璃样噬斑或裂解区,边缘有明显的、窄的、不圆整的裂解环者为阳性。

C4.2.3 对溶原噬菌体敏感性的测定:在噬菌体分型的平皿上,滴加埃尔托溶原噬菌体代表株(溶原性菌株的18~20h肉汤培养物,经56℃30min水浴杀菌后使用)37℃培养过夜后观察结果。出现不透明噬斑者为阳性,表明被检菌株对溶原噬菌体敏感,即为复愈型菌株,不出现噬斑者可能是溶原株,也可能是非溶原株。

C4.2.4 山梨醇发酵试验:将0.1g蛋白胨与0.5g氯化钠加于100mL蒸馏水中加热溶解。调整pH8.0或9.0之后,加0.25%酚红指示剂1mL和山梨醇2.0g,溶解后分装小试管,每管3mL,0.06MPa高压蒸汽灭菌20min。

取被检菌2~3h肉汤培养物0.1mL,接种于山梨醇发酵管(pH8.0),37℃培养3h观察结果。流行株发酵迟,培养基呈粉红色,为(-);非流行株发酵快,培养基呈黄色,为(+)。使用pH9.0山梨醇发酵管时,培养4~5h观察结果。

C4.2.5 溶血试验:同C3.2e。

C4.3 噬菌体生物分型区分两类菌株标准

将噬菌体分型与生物分型结合起来,即噬菌体-生物分型,可将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区分为流行株和非流行株两类菌株。噬菌体1~5型-生物型a~f为流行株,其中噬菌体1~3型-生物型a~d为常见的流行株,如1a、1d、3b等。噬菌体6~32型-生物型g~1为常见的非流行株,如8i、9k、30k等;噬菌体1~5型-生物型g~1和噬菌体6~32型生物型a~f 均为不常见的非流行株。

在埃尔托霍乱疫情处理时按噬菌体-生物分型结果区别对待,对流行株所致霍乱要加强监测和控制,对非流行株所引起的腹泻病例按一般腹泻病菌处理。

附录D

补液疗法

(参考件)

D1 口服补液治疗

D1.1 口服补液盐处方:推荐使用下列口服补液盐(ORS)配方。

葡萄糖20g(或白糖40g)、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或枸橼酸三钠2.9g)、氯化钾1.5g,加水1000mL(内含Na(上标始)+(上标终)90mmol,K(上标始)+(上标终)20mmol,Cl(上标始)-(上标终)80mmol,HCO(下标始)3(下标终)(上标始)-(上标终)30mmol,葡萄糖111mmol)。以上各药成分可先行配好,装入小袋,临用时加水配制。市场上已有口服补液盐成品出售,使用时按说明兑水。

D1.2 口服补液原则

轻型患者,最初4h依据体重或年龄,按表D1用量给予ORS液。以后一般排出1份大便可给1.5份口服液体。如无条件测大便量,可根据病人能喝多少,就给服多少。中、重型患者经静脉快速输液,使血压回升,呕吐停止后,即可口服补液治疗。

表D1 最初4hORS液用量

D2 输液治疗

D2.1 成人补液方法

D2.1.1 静脉输液推荐使用林格氏乳酸盐溶液,或541溶液,或生理盐水。541溶液的配方为:1000mL水内氯化钠5g,碳酸氢钠4g、氯化钾1g(内含Na(上标始)+(上标终)134mmol,Cl(上

标始)-(上标终)99mmol,K(上标始)+(上标终)13mmol,HCO(下标始)3(下标终)(上标始)-(上标终)48mmol)。用时每1000mL另加50%葡萄糖20mL,以防低血糖。

在基层单位为方便应用,可按0.9%氯化钠550mL,1.4%碳酸氢钠300mL,10%氯化钾10mL 和10%葡萄糖140mL配制。

D2.1.2 补液法

a. 轻型:轻度脱水以口服补液为主,如有恶心呕吐不能口服者,可予静脉输液3000~4000mL/日,以含糖的541溶液或5%葡萄糖盐水加入氯化钾2~3g和碳酸氢钠6~8g,按每分钟3~5mL速度滴入。呕吐停止后改为口服补液。

b. 中型:24h需输入4000~8000mL。最初2h内快速静脉输入含糖的541溶液或2:1电解质溶液(其配方为生理盐水2份加1.4%碳酸氢钠1份或166.7mmol乳酸钠1份,并补充适量的钾)2000~3000mL。待血压、脉搏恢复正常后,可减慢输液速度为每分钟5~10mL,并继续用541溶液。原则上应于入院8~12h内补进入院前累计损失量、入院后的继续损失量和每天生理需要量(成人每天约2000mL),以后按排出多少补充多少的原则补液。补液量完成后,如呕吐停止但仍有腹泻,可改为口服补液。

c. 重型:24h输液总量约8000~12000mL或更多。先由静脉推注含糖541溶液1000~2000mL,按每分钟40~80mL甚至100mL速度进行,约需20~30min,以后按每分钟20~30mL的速度通过两条静脉输液管快速滴注2500~3500mL或更多,直至休克纠正为止。以后相应减慢速度,补足入院前累计丢失量后即按每天生理需要量加上排出量的原则补液。若呕吐停止可继以口服补液疗法。

d. 补钾与纠酸:有腹泻即应补钾,对严重腹泻脱水引起休克、少尿的患者应早期应用含钾量不甚高的541溶液。快速补液时如每小时超过2000mL则应密切注意心脏变化。如酸中毒严重则应酌情另加碳酸氢钠纠正。

e. 血管活性药物及激素的应用:仅用于中毒性休克患者,或重型患者经输液疗法,估计液体已补足,但血压仍低或测不出者。可以用氢化考的松100~300mg,或地塞米松20~40mg 加入输液瓶内滴入,并在另一输液瓶用异丙基肾上腺素0.5mg,或多巴胺20mg,或阿拉明20mg加入100mL5%葡萄糖生理盐水中滴注,密切观察,随时调速。如液量不足,可重复如上配制,直至使血压维持在休克水平以上。应用异丙基肾上腺素时应注意,如心率在130次/min以上或心率紊乱时应减慢滴注速度或暂时停用。

D2.2 儿童补液方法

D2.2.1 静脉输液用液体配方:

等张液:

a. 2∶1液=0.9%氯化钠液:1.4%碳酸氢钠(或166.7mmol乳酸钠)。

b. 0.9%氯化钠液。

2/3张液:

a. 4∶3∶2=0.9%氯化钠液:10%葡萄糖:1.4%碳酸氢钠(或166.7mmol乳酸钠)。

b. 1∶1加碱液=0.9%氯化钠液250mL+10%葡萄糖250mL+5%碳酸氢钠25mL。

1/2张液:

3∶2∶1液=10%葡萄糖∶0.9%氯化钠液∶1.4%碳酸氢钠(或166.7mmol乳酸钠)。

D2.2.2 补液法

a. 轻型:通常用口服补液疗法。不能口服者可用静脉输液,入院后24h输液量按每公斤体重100~150mL计算,以生理盐水与5%葡萄糖液2∶1比例给予,每分钟1~2mL速度,并应注意补钾。

b. 中、重型:患儿重度脱水,需立即静脉补液,输液量在6~7h内按每公斤体重100mL计算,其间分两阶段进行。两阶段输液完成后,依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继续补液方案。如呕吐停

止可改用口服补液。

c. 第一阶段静脉输液方案:按每公斤体重给予20mL等张液计算,于1h内输入。

d. 第二阶段静脉输液方案:按每公斤体重给予80mL2/3张液或1/2张液计算。1岁以内患儿于6h内输入,1岁以上患儿于5h内输入。

e. 补钾:低钾患儿一般按每日每公斤体重100~300mg氯化钾计算,分3~4次口服;呕吐严重不能口服者,配成0.15~0.3%(以0.15%为宜)浓度的液体由静脉均匀输入,静脉给钾必须在有尿后才能施行。

f. 输液速度:四岁以上儿童最初15min内每分钟20~30mL,婴儿以每分钟10mL输入,以后按脱水及脉搏情况调整速度。待脱水、酸中毒纠正后,逐渐减慢至每分钟1~2mL(20~30滴)维持之。呕吐停止后改用口服补液。

附录E

抗菌治疗

(参考件)

霍乱病人在补液治疗的同时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可减少腹泻量和缩短排菌期;密切接触者可口服抗菌药物预防,以降低发病率。常用抗菌药物如下,可根据引起流行的霍乱弧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药品来源选用其中之一。

E1 四环素:成人每日4次,每次0.5g。

E2 复方新诺明:成人每日两次,每次1g;小儿按每日每公斤体重50mg计算,分2次服。E3 呋喃唑酮(痢特灵):成人每日4次,每次100mg;小儿按每日每公斤体重10mg计算,分2次服。

E4 强力霉素:成人每日2次,每次200mg,或服300mg,单剂。本药宜饭后口服。

E5 氯霉素:成人每日4次,每次250mg;小儿按每日每公斤体重50mg计算,分4次服。E6 黄连素:成人每日3次,每次300mg;小儿按每日每公斤体重50mg计算,分3次服。E7 喹诺酮类抗菌药:氟哌酸,成人每日3次,每次400mg;小儿按每日每公斤体重15~20mg 计算,分2次口服。吡哌酸,成人每日3次,每次500mg;小儿按每日每公斤体重40~50mg 计算,分2次服。用药期间注意尿的改变。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树波、张迈仑、于长水。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生部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患者发生跌倒-坠床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患者发生坠床/摔倒时应急预案及处理流 程 一、患者发生坠床/摔倒时应急预案 1、检查病房设施,对跌倒坠床高危患者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如需要可以留陪护或让护士帮助。 2、当患者突然跌倒时,护士立即患者身边,检查患者跌倒情况:通生判断患者的神志、瞳孔、神经系统的相关症状与体征、受伤部位、伤情程度、全身状况等,并初步判断跌伤的原因或病因,及时通知医生。 3、对疑有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患者,根据跌倒的部位和伤情采取相应的搬者的方法,将患者抬至病床:必要时遵医嘱行X光片检查及其它治疗。 4、对于跌倒头部,出现意识障碍等危及生命的情况时,应立即将患者轻抬至病床,严察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瞳孔、神志、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通知医

生,迅速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5、受伤程度较轻者,可搀扶或用轮椅将患者送回病房,嘱其床休息,安慰患者,并测量血压、脉搏,根据病情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6、对于皮肤出现瘀斑者进行局部冷敷:皮肤擦伤者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后,以0.5%碘伏擦洗伤口:出血较多或有有伤口者先用无菌敷料压迫止血,再由医生酌情进行清创缝合。创面较大,伤口较深者遵医嘱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7、加强巡视,及时观察采取措施后的效果,直到病情稳定。 8、将病人跌倒坠床的经过、受伤情况与处理措施详细及时地记录在护理记录单上并交班。 9、向患者了解当时跌倒的情况,帮助患者分析跌倒的原因,向患者做宣教指导,提高病人的自我防范意识,尽可能避免再次跌伤,并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与安慰。 10、立即报告护士长和科主任,汇报跌倒坠床的经过和受伤情况,记录事件经过,科室集体讨论坠床的原因及

疾病控制工作方案

疾病控制工作方案 为切实做好我院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保障人民身体健康,进一步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强化防保体制内部管理,创造性开展工作,巩固和发展多年来取得的防病成果,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为圆满完成全年的工作任务,特定以下方案: 一、目标及任务 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工作内容 (一)、加强《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强化疾病预防控制法制化管理。 (二)、加强重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1、加强以霍乱为主的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4月1日至11月30日开设肠道门诊,并按标准做到规范、齐全,认真做好登记,按时上报疫情,实行腹泻病月报制度。 2、加大艾滋病的防治宣传教育力度,普及艾滋病预防知识,努力做好每年艾滋病宣传日活动。 3、加强对结核病人的管理,提高肺结核病人的发现率、报告率,做好结核病的转诊、登记、上报及追踪、督导治疗工作。 4、加强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的预防控制,根据疫情情况,开设发热门诊。做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禽流感等防治工作。

5、认真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准备工作,及时上报、处理总结。 6、加强传染病的防治监测,重点对甲乙类传染病和丙类传染病纳入乙类传染病管理的监测、流调、报告等工作。 (三)、加强疫情上报工作。认真抓好门诊日志和住院病人的登记,及时准确报告疫情,认真填写好报告卡和报表,及时准确网上上报疫情。每周主动到各科室进行监测搜索,督导疫情上报工作。 (四)、认真做好0-5岁儿童手足口病的预防、登记、上报、转诊、流调、疫点处理及愈后的访视工作。 三、组织实施 (一)、成立组织 1、重大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 组长:院长 副组长:分管院长 成员:医务科主任 护理部主任 公共卫生科主任 内一科主任 内二科主任 妇产科主任 外一科主任 外二科主任 针灸康复科主任

传染病试题及答案知识讲解

传染病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2.潜伏期从病原体侵人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 3.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 二、填空题 1.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环节,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 2.传染病的四个基本特征是有特异性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和有免疫性。 3.急性传染病发生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和恢复期。 三、选择题 1 传染病法规定,属甲类传染病的是()D

A肝炎 B.爱滋病 C.疟疾 D.鼠疫 E.伤寒 2. 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两个重要因素是()E A.地理因素、气候因素 B.社会因素、经济因素 C .气温、雨量 D.生活习惯、文化传统 E. 社会因素、自然因素 3. 在传染过程的下列表现中,最易识别的是()C A.隐性感染 B. 潜在性感染 C. 显性感染 D. 病原携带状态 E. 病原体被消除或排出体外 4.初次抗原刺激后,先产生的对传染病的早期诊断有帮助的是()A A. IgM B.IgG C. IgA D. IgE E. IgD 5.确定一个传染病的检疫期是根据该病的()B A.最短潜伏期B. 最长潜伏期C. 平均潜伏期D.传染期 E.前驱期 6.构成伟染过程必需具备的三个因素是;()A A、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霍乱防治知识复习题.

霍乱防治知识复习题 一、选择题 1、霍乱的传播途径水食物生活接触苍蝇媒介血液 A.水 B.食物 C.生活接触 D.苍蝇媒介 E.血液 2、以下哪些条件可以诊断霍乱或疑似霍乱 A. 有吐泻症状,粪便培养有霍乱弧菌生长者 B. 有典型症状,但病原学检查未确定 C. 流行区人群凡有典型症状,但粪便培养无霍乱弧菌生长者,经血清抗体测定效价3被以上增长 D. 在流行期间有明显接触史,且发生吐泻症状,不能以其他愿意解释者 E. 在流行病学调查中,首次分辨培养阳性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及接触史 3、确诊为霍乱后,除补液治疗外,尚应给予抗菌药物治疗。疗程一般需要多少天? A.2 B.3 C.4 D.5 E.6 4、霍乱常见的并发症是 A. 低钾综合征 B. 尿毒症 C. 大关节炎 D. 急性肺水肿 E.代谢性酸中毒 5、治疗O139血清型霍乱弧菌的抗菌药物是 A.链霉素 B.四环素 C.环丙沙星 D.SMZco E.多西环素 6、O1群霍乱弧菌A、B良种特异性抗原的血清型是 A.小川型 B.稻叶型 C.彦岛型 D.O139 7、霍乱的潜伏期一般是多长时间 A.1~7天 B.1~3天 C.2~14天

D.3~10天 8、霍乱病人脱水程度相当于体重的8%以上,属于哪一临床类型? A.轻型 B.中型 C.重型 D.爆发型 9、对霍乱患者应隔离治疗,至症状消失6天后,并隔日粪便培养1次,连续几次致病菌阴 性者可解除隔离? A.1 B.2 C.3 D.4 10、我国霍乱的流行高峰一般在什么时候? A.全年 B.5~11月 C.1~4月 D.7~10月 11、霍乱弧菌的主要致泻因子是 A.CT肠毒素 B.鞭毛 C.毒素共调节菌毛 D.血凝素 12、下面有关霍乱弧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属于弧菌科弧菌属 B.革兰染色阳性细菌 C.显微镜下观察呈弧状或短杆状 D.菌体一端有一根鞭毛 13、霍乱患者腹泻粪便为 A. 高渗性 B. 等渗性 C. 低渗性 D. 脓血便 14、有极少数的换乱病人尚未出现泻吐症状即发生循环衰竭而死亡,称为 A. 轻型霍乱 B. 中型霍乱 C. 重型霍乱 D. 爆发型霍乱或干性霍乱 15、目前引起霍乱暴发流行的菌株属于 A. O1群古典生物型 B. O1群埃尔托生物型和O139群 C. O1群古典生物型和O139群 D. O1群和O22群 二、是非题

住院患者发生跌倒、坠床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精】

住院患者发生跌倒、坠床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 【跌倒应急预案】 ①当患者突然摔倒时,护士立即到患者身边,检查患者摔伤情况:通知医生判断患者的神志、受伤部位,伤情程度,全身状况等,并初步判断摔伤原因或病因。 ②对疑有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的患者,根据摔伤的部位和伤情采取相应的搬运患者方法,将患者抬至病床;请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必要时遵医嘱行X光片检查及其它治疗。 ③对于摔伤头部,出现意识障碍等危及生命的情况时,评估患者后,应将患者轻抬至病床,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瞳孔、神志、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通知医生,迅速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④受伤程度较轻者,可搀扶或用轮椅将患者送回病床,嘱其卧床休息,安慰患者,并测量血压、脉搏,根据病情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⑤对于皮肤出现瘀斑者进行局部冷敷;皮肤擦伤渗血者用碘伏或0.1%新洁尔灭清洗伤口后,以无菌敷料包扎;出血较多或有伤口者先用无菌敷料压迫止血,再由医生酌情进行伤口清创缝合。创面较大,伤口较深者遵医嘱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⑥每30分钟巡视患者一次,及时观察采取措施后的效果,直到病情稳定。准确、及时书写护理记录,认真交班。 ⑦向患者了解当时摔倒的情景,帮助患者分析摔倒的原因,向患者做宣教指导,提高患者的自我防范意识,尽可能避免再次摔伤。 ⑧检查病房设施,不断改进完善,杜绝不安全隐患。 【坠床应急预案】 ①对于有意识不清并躁动不安的患者,应加床挡,并有家属陪伴。 ②对于极度躁动的患者,可应用约束带实施保护性约束,但要注意动作轻柔,经常检查局部皮肤,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③在床上活动的患者,嘱其活动时要小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有需要可以让护士帮助。 ④对于有可能发生病情变化的患者,要认真做好健康宣教,告诉患者不做体位突然变化的动作,以免引起血压快速变化,造成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引起晕厥等症状,易于发生危险。 ⑤教会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最好先不要活动,应用信号灯告诉医护人员,给予必要的处理措施。 ⑥一旦患者不慎发生坠床时,护士应立即到患者身边,通知医生检查患者坠床时的着力点,迅速查看全身状况和局部受伤情况,初步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症状、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等情况。 ⑦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根据伤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⑧每30分钟巡视患者一次,直至病情稳定。巡视中严密观察病情变

霍乱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霍乱疫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 1? 前言 霍乱是由O1血清群和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是以发病急、传播快、波及范围广、能引起大流行为特征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甲类传染病,也是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霍乱潜伏期最短3~6小时,最长为数天,一般为12~72小时。主要临床表现为剧烈腹泻(水样、黄水样、米泔水样或血水样便),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和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 高新区地处长江三角洲,属太湖流域,历史上是霍乱的常发地区。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曾出现高强度流行,九十年代也出现过反复。八十年代以稻叶型为主,九十年代为小川型,1998年后为O139与小川型并存,2000年后以O139为主。 为及时发现我区的霍乱疫情,迅速采取有效的控制策略和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和《苏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技术方案。

2? 部门职责 区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切实加强对霍乱预防控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工作,有关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以及其它相关部门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研究部署,努力把各项防治措施落到实处。 2.1 区政府应组织相关部门提供霍乱应急处置所必要的经费、物资等保障,敦促卫生行政部门及相关部门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2.2 区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协调疫情的调查处理和医疗救治工作,正面引导宣传,加强与其它部门的沟通与协作。 2.3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做好霍乱疫情监测的信息收集;开展传染病疫情的核实、调查处理以及疫情报告等工作,落实具体控制措施;开展霍乱防制相关的宣传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2.4 医疗机构负责霍乱病人或疑似病人以及带菌者的医疗救护、现场救治等工作,并按要求进行相应的管理,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相关标本。及时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防病知识。 2.5卫生监督机构应对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传染病疫情报告、医疗救治、防控措施等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

试题(伤寒、菌痢、霍乱)

一、名词解释 1、伤寒复发:少数病人退热后1~3周,临床症状再现,血培养再度阳性,称为复发,多见于抗菌治疗不彻底的病人。 2、玫瑰疹:在伤寒病程第6~12日皮肤可出现直径约为2~4mm小丘疹,淡红色、压之退色、稍隆起,多分布于胸腹部,数量少,一般在10个以下,分批出现,约2~3日后消退。 3、慢性菌痢:菌痢反复发作后或病情迁延不愈超过2个月以上者称慢性菌痢。 4、口服补液盐(ORS):每升液体含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氯化钾1.5g、葡萄糖20g。 5、霍乱的脱水虚脱期:剧烈泻吐使机体丢失大量水分和电解质,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严重者出现循环衰竭等。 6、肥达反应:为伤寒血清凝集反应,具有辅助诊断伤寒的价值。 7、伤寒再燃:部分伤寒病人在病后2~3周体温开始下降,但在未恢复正常时体温又再上升,血培养可为阳性,称为再燃,可能与菌血症未被完全控制有关。 二、单项选择 1 、伤寒病人在极期的热型多呈 A 驰张热B稽留热C间歇热D不规则热E持续发热 2、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 A肠出血B肠穿孔C中毒性肝炎D胃穿孔 E 阑尾炎 3、伤寒最常见的并发症 A肠出血B肠穿孔C中毒性肝炎D胃穿孔 E 阑尾炎 4、不是伤寒病原治疗的药物 A喹诺酮类B氯霉素C伯氨奎D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E 以上都不是

5、伤寒肠穿孔好发部位 A盲肠B回肠末段C乙状结肠D直肠E小肠 6、伤寒病人传染性最强的时期是 A 潜伏期B潜伏末期至病程第1周内C起病1周内 D 起病后第2~4周 E 起病后1~2周 7、确诊伤寒最可靠的依据是 A 发热及中毒症状,外周血白细胞降低B粪便培养阳性 C 血培养阳性D血常规检查E肥达反应 8、一伤寒病人突发右下腹剧痛。查:腹部压痛,反跳痛明显,呈板状腹,应考虑最大可能是 A肠出血 B 肠穿孔 C 阑尾炎 D 肠炎E便秘所致 9、伤寒的主要病理特点是 A全身单核-巨噬细胞增生性反应B肠系膜淋巴结发生灶性坏死 C肾脏、心肌的营养不良性改变D肾小球基底膜有球蛋白及补体沉着 E肝、脾骨髓有巨噬细胞增生 10、伤寒的典型临床表现是 A持续发热,脾脏肿大、玫瑰疹,相对缓脉,白细胞减少B持续发热,脾脏肿大、瘀点、重脉、白细胞减少 C不规则发热,脾脏肿大、玫瑰疹,相对缓脉,白细胞减少D弛张热、脾脏肿大、玫瑰疹,相对缓脉,白细胞减少 E以上都不是 11、伤寒第1周内阳性率最高的化验是 A粪便培养B肥达反应C血培养D尿培养 E 补体结合试验 12、伤寒的肠道并发症多出现在病程的 A 第1周内 B 第2~3周内C第4~5周内D第6周内 E 整个病程

【传染病】总结2

一.思考题 1.常见发疹性传染病的皮疹特点是什么? 2.病毒感染的发疹性传染病有哪些(请举出 4种病)? 3.儿童常见的发疹性传染病有哪些(请举出3种病)? 4.请叙述麻疹前驱期、出疹期和恢复期临床体征和皮疹特点。 1.胃肠炎型食物中毒的致病细菌有哪几种? 2.试述神经型食物中毒的抗毒素治疗。 1.目前引起霍乱的主要病原体及归类如何? 2.典型霍乱分哪几期?霍乱诊断标准如何? 3.霍乱粪便病原学诊断方法有哪些? 4.霍乱补液治疗的原则是什么? 1.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 2.各型肝炎临床诊断标准 3.重型肝炎临床表现 4.HBV血清学标志及其意义 5.HBV基因组与蛋白表达 1.菌痢的临床分型及典型病人的临床表现 2.中毒型菌痢脑型的抢救治疗原则及如何与乙脑鉴别。 3.中毒型菌痢休克型抢救治疗原则及如何选择抗生素。 4.急慢菌痢的肠道病理特点是什么,急性菌痢如何与急性阿米巴痢疾鉴别。 1.乙脑极期主要症状和主要致死原因 2.乙脑与中毒性菌痢鉴别 3.乙脑治疗原则 二.名解简答 1.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指由SARS冠状病毒(SARS-CoV)引起的,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在家庭和医院有显著的聚集现象。 2.麻疹(meales):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炎、科氏斑(特殊的口腔麻疹黏膜斑)、皮肤斑丘疹,传染性极强。 3.科氏斑(Koplic spots,麻疹黏膜斑):常于发热第2-3d出现,先出现于双侧第二磨牙对面的颊黏膜上,初仅数个,1-2d 内迅速增多融合,可遍布唇、颊、龈粘膜,2-3d内消失。0.5-1mm针尖大小白色小点,微隆起,周围有红晕。前驱体特征性体征,具早诊价值。 4.水痘/带状疱疹:水痘和带状疱疹都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所导致的表现不同的两种急性传染病。 5.流行性腮腺炎(mumps,流腮):儿童和青少年中常见的机型呼吸道传染病,由腮腺炎病毒引起,以唾液腺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疾病,病毒还可侵犯各种腺组织、神经系统、心、肝、肾、关节等,引起睾丸炎、胰腺炎、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6.口周苍白圈(circumoral Pallor):猩红热病人面部潮红,无皮疹,口周因口轮匝肌处血管分布稀少而呈苍白色。 7.草莓舌(strawberry tongue):猩红热病人出疹同时,舌充血红肿、乳头肿大,舌被白苔。 8.杨梅舌(raspberry tongue):猩红热病人第2-3天起,舌苔开始剥落,舌面光滑呈深红色,表面浸润发亮干燥,有裂纹,乳头粗大突起。 9.神经性食物中毒(肉毒中毒):进食含有肉毒杆菌外毒素的食物而引起的食物中毒。临床以眼肌/咽肌瘫痪等神经系统受损症状为主,抢救不及时死亡率高达10%-50%。 三.病例分析 4.流脑

住院患者坠床、跌倒的预案及处理流程

住院患者坠床、跌倒的预案及处理流程 1.按护理部标准,新病人入院时,对存在发生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根据《武汉市优抚医院精神科住院病人首次护理评估单》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2.护士在护理意识不清、躁动不安、癫痫发作、老年痴呆、精神异常的患者,必须用床栏或约束带保护,并做好交班。 3.做好安全宣教工作,对长期卧床的体质虚弱者、近期有跌倒史(1 周内);以晕厥、黑蒙为主要症状者、经常发生体位性低血压者、肢体活动受限、视觉障碍及年老体弱等患者,护士应告知其起床或行走时应由动作缓慢或护士(按铃呼叫护士)陪伴。 4.给存在发生跌倒、坠床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测量体重和沐浴时,护士必须守护在旁,不得擅自离开。 5.做好入院宣教,告知病人住院期间、起床活动时穿防滑鞋。外出检查有专人陪同,检查前更换外出鞋,行动不便者准备轮椅 6.夜间应开启地灯,保持病室、走廊和地面清洁、干燥、平整、完好、通道内不随便堆放物品,以免影响人、车通行。工勤人员拖地或打蜡后应放置“小心地滑”的警示牌。 7.中夜班加强巡视,必要时为病人准备床栏并拉起。8.对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和特殊药物者(如安眠药、降糖药、降压药等),加强观察。 9.一旦患者出现跌倒、坠床等事件,应及时通知医师,并遵医嘱落实各项治疗和护理。 二、处理流程发生病员坠床、跌倒护士立即判断并通知医生可搬动病人不可搬动病人安置在病床或平车上继续抢救和处理就地抢救或处理医师体格检查,制定治疗方案护士遵医嘱治疗,加强病情观察和心理护理做好交接班、酌实记录事件经过逐级上报至护理部、院领导(涉及导致病员伤残的时事件)由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组织根本原因分析及整改住院患者跌倒、住院患者跌倒、坠床意外事件报告制度及处理流程 6.患者发生跌倒或坠床事件后,护士应立即赴现场及时了解发生跌倒或坠床的经过,并在第一时间通知医生。医生赶到现场后,护士应向医生详细描述事件的经过,并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救治及伤情的判断。 1. 立即报告: a) 口头报告时间节点:发生或发现者立即(1 小时内)报告护士长或当班主管护士、相关医生;护士长或当班主管护士接报后立即(1 小时内)报告科护士长、科主任;科护士长接报后立即(1 小时内)将该事件报告护理部分管副主任及相关职能部门汇报。 b) 书面报告时间节点:发现者 8 小时内完成并交予护士长;护士长在 24 小时内交予科护士长;科护士长在接单后的 24 小时内交予护理部。 2. 认真记录患者坠床或跌倒的经过,伤情与抢救记录。带格式的: 项目符号和编号格式的处理流程:处理流程:住院患者评估存在危险因素不存在危险因素加强观察落实各项护理措施 发生坠床、跌倒时护士立即赶到通知医生上报护士长,科主任查看受伤情况,判断病情护士长根据情况逐级上报采取急救措施 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防范制度与预防措施 预防 1、加强护理人员教育和培训,增强对高危患者评估及预防策略的意识。 2、建立患者跌倒(坠床)预防及处理流程。 3、加强患者和家属的教育,包括跌倒危险、最大伤害及安全活动注意事项方面的教育。指导高危患者改变体位时动

XX省 2019 年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制工作指导方案

XX省2019 年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制工作指导 方案 一、目的 通过对我省部分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市、县(区)、乡 三级医疗单位肠道门诊的指导,以了解我省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 治工作部署与落实情况,并对其分析、总结和评价,从而推动全 省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二、检查对象 每个市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 1 所市级及以上的医院肠道门诊;抽样检查 1 个县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 1 所县级综合医院。 三、检查内容 (一)市、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市、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汇报贯彻省卫生计生委、 省疾病预期控制中心关于霍乱等肠道传染病防治准备工作的情况, 了解肠道传染病部署实施情况,填写表1。 2.了解市、县、乡腹泻病登记数和检索数。查看4 月以来肠 道门诊登记、检索报表,以及实验室检测记录。 (二)市、县、乡医院: 了解肠道门诊的管理模式及其运转情况,抢救器材、消毒设施、采样用具是否到位;有无医疗抢救小组,查看肠道门诊登记薄,核对登记检索情况。

表 1 市(县、区)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布署情况 1. 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等肠道传染病防治计划或预案: ① ② 2. 发文单位:① ② 3.会议、培训:(现场查看有关文件、材料、签到 表) ① 名称或种类时间对象人 数。 ② 名称或种类时间对象人 数。 ③ 演练组织单位时间对象 人数。 4.组织:领导小组(有、无)人数;24hr 值班(是、否); 疫情处理组(有、无)人数; 消杀组(有、无)人数;肠道门诊开诊时间; 应开诊数个,已开诊数个; 自查时间:覆盖个县区(市级填写)或个乡镇 (县区级填写)占% (/ 。 注:使用金标初筛地区不填写实验室检测数 有无霍乱弧菌外环境检索:检索水样份,海(水)产 品份,熟食品份,其他标本。(现场查看采 样记录和实验室检测记录) 5.卫生宣传

院前急救护理题库

2012年广州院前急救护理理论考题 一.A1型题300题(即最佳回答题,它由一个叙述主体和五个备选答案组成,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恰当的,其余四个答案为干扰答案) 1.20%甘露醇利尿的基本原理是( C ) A.肾小球过滤增加 B.肾小管分泌减少 C.渗透性利尿 D.水利尿 E.增加清除率 2.2010版心肺复苏指南中胸外按压与通气的比率为:( A ) A.30:2 B.15:2 C.30:1 D.15:1 E.5:1 3.被目击的非创伤心跳骤停患者中最常见的心律为:(C) A.心脏停搏 B.无脉性室颤 C.室颤 D.电-机械分离 E.Ⅲ°房室传导阻滞 4.下列哪些要怀疑脊柱损伤的可能:(D) A.机动车事故中的受伤者 B.超过站立高度的地方坠落 C.外伤后颈部或背部疼痛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5.关于给药途径,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B) A.心内注射优于静脉注射 B.中心静脉优于外周静脉 C.骨内注射剂量是静脉注射的2~3倍 D.所有的药物均可经支气管给药 E.口服与注射的效果一样 6.肺炎患儿鼻导管吸氧,氧流量调节为:(A) A.0.5~1L/min B.2~4L/min C.5~6L/min D.7~8L/min E.9~10L/min 7.院前急救箱每种急救药物配制数量以多少为宜:(B) A.1~3支 B.3~5支 C.5~10支 D.10~20支 E.20支以上 8.在清理通风不良的阴沟时,某人患急性中毒,您认为可能吸入的有害气体是:( C ) A.氰化氢 B.氯化氢 C.硫化氢 D.氟化氢 E.光气 9.经口气管插管应用时间一般不超过(B) A.24h B.72h C.1周 D.1月 E.12h

地震灾区霍乱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地震灾区霍乱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作者:————————————————————————————————日期: ?

地震灾区霍乱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为指导地震灾区及时、高效、有序地处理可能发生的霍乱疫情,防止疫情传播和蔓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工作规范的规定,结合地震后灾区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地震灾区霍乱疫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二、工作原则 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日常监测,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传播和蔓延,保障灾区人民生命安全及社会安定。 三、预案启动条件 在地震灾区范围内,凡发生霍乱病例1例及以上的疫情,即启动本预案。 四、疫情的判定、分级和报告 (一)诊断标准。 霍乱病例的诊断标准参照国家《霍乱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84—1995》执行。 1.疑似霍乱诊断标准

(1)凡有典型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泻,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的首发病例,在病原学检查尚未肯定前。 (2)霍乱流行期间有明确接触史(如同餐、同住或护理者等),并发生泻吐症状,而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具有上述项目之一者诊断为疑似霍乱。 2.确定霍乱诊断标准 (1)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阳性; (2)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有霍乱典型症状情,粪便培养01群和0139群霍乱弧菌阴性,但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3)在流行期间的疫区内有腹泻症状,作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测定,如血清凝集试验呈4倍以上或杀弧菌抗体测定呈8倍以上增长者; (4)在疫源检查中,首次粪便培养检出01群或0139群霍乱弧菌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 临床诊断:具备(2)。 确诊病例:具备(1)或(3)或(4)。 (二)疫情的分级。 根据疫情的流行特征,分级实施紧急控制措施,以达到有效控制的效果,将疫情分为三级,严重霍乱疫情(Ⅰ级),较严重霍乱疫情(Ⅱ级),一般霍乱疫情(Ⅲ级)。

患者跌倒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04507

患者跌倒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04507

患者跌倒的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病人跌倒常见因素与防范 【病人跌倒因素】 (一)(一)与疾病有关的因素 1.1.视力衰退或受损(白内障、青光眼等) 2.心血管系统(体位性低血压、晕厥、心律不齐) 3.下肢功能不良(肌肉无力、周围神经性疾病) 4.步行及平行不良(小脑病变等) 5.排泄系统失常(夜尿症、二便失禁、腹泻) 6.精神、意识状况失常(严重头晕、乏力、感觉迟钝、意识障碍、幻觉、定向障碍) 7.药物因素(利尿剂、泻药、镇静、催眠药、抗精神病药、麻醉剂等) 8.其他(禁食、失血、婴儿及其他有跌到危险者) (二)物理、环境因素 1.光线不合适(太暗、太亮) 2.地面障碍(地面有障碍物、地面潮湿、地面不平) 3.厕所/浴室地面湿滑、缺乏扶手 4.坐椅太高、太低 【防范预案】 1.评估病人的认知、感觉和活动能力。 2.根据患者情况,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对患者、家属或陪护人员进行安全告之和健康指导和有关注意事项,加以防范。 3.协助搀扶上厕所,提供移动帮助。 4.地面:物品不阻塞过道,走廊不堆放物品,保持通畅无障碍;地面保持完好,损坏应及时修补,地面保持干燥,拖地时不可过湿并放防滑标识。 5.卫生间、盥洗室地面保持干燥。备干拖把,随时拖干地面。

6.坐椅高低合适无损坏。诊所各处照明正常,照明灯坏及时修理。 【应急预案】 跌倒处理程序: 病人发生跌倒意外后立即将病人送回病床上,测量血压、脉搏、呼吸,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检查病人有无外伤、骨折,发生意外后的精神状态等 安慰病人,加强陪护 分析和去除发生跌倒相关因素 在护理报告中记录事件经过,认真交班

2017年xx区霍乱监测工作方案

2017年xx区霍乱监测工作方案 辖区医疗机构,中心相关科室: 霍乱是xx市重点防治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我市曾是霍乱的重点疫区,历史上曾发生过3次较大流行。在市、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共同配合下,经过广大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区从2006年以来连续十一年未报告霍乱病例。研究表明,我区自然、社会及生物因素均适合霍乱的发生和流行,由于全国霍乱疫情尚未停息,福建省及xx市其他地区近年来陆续有报告个别病例,我区2017年霍乱防治工作形势仍相当严峻。为了及时发现潜在传染源和外环境的污染情况,掌握霍乱疫情的动态分布及影响因素,根据2017年福建省和xx市霍乱监测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2017年xx区霍乱监测工作方案如下: 一、监测目的 1、及时发现霍乱病例,早期识别和控制暴发疫情,掌握疫情动态和流行因素; 2、了解霍乱菌株的型别、分布、耐药性及菌型变迁情况; 3、了解外环境和各类食品中霍乱弧菌的污染情况,为制定霍乱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二、监测点的设置 我区继续为省级霍乱监测点和xx市一类监测地区。根据我区历年霍乱监测情况、所处地理位置和医疗机构分布等特点,设立我区腹泻病人、海(水)产品和外环境水样监测点。 1、x医大附属协和医院、省第二人民医院、省级机关医院、xx儿童医院(5岁以上儿童),十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我区腹泻病人监测点。 2、辖区农贸市场、生鲜超市以及污水或河沟汇流入海处及其它可疑海(水)产品生产经营场所为海(水)产品监测点。 3、xx公园及出入水口、xxx、xx公园等处为外环境水样监测点。 三、监测内容和任务 (一)疫情监测 1、疫情报告

霍乱防治知识测试题

霍乱防治知识测试题 单位:日期:年月日 人员(管理、医生、检验):分数: 一、判断题:共16题,每题2.5分,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在()内打“√”,不正确的打“×” 1.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所致的一种烈性肠道传染病()。 2. 霍乱的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 3. 霍乱的潜伏期短者2小时,长者达7天,多数为5天()。 4. 霍乱病人腹泻剧烈,无里急后重,大便为米泔水样或水样,一般无发热()。。 1. 霍乱是《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哪一类传染病()? a.甲 b.乙 c.丙 d.非传染病 2. 霍乱病人的典型症状包括() a.水样便或米泔样便 b.严重脱水 c.腓肠肌痉挛 d.以上症状全有 3. 发现霍乱病人应在多长时间内报告给当地疾控机构() a.城镇3小时内,农村6小时内 b.城镇5小时内,农村10小时内 c.城镇6小时内,农村12小时内 d.以上都不对 4. 霍乱患者临床上有剧烈水样腹泻是由于()。 a.细菌的内毒素引起肠细胞分泌功能增加 b.细菌的外毒素激活环磷酸腺苷(camp) c.活菌产生的酶引起粘膜损害和炎症 d.弧菌的溶菌素引起植物性神经系统失调 e.致泻毒素引起的症状 5. 霍乱的典型病例发病后最常见的症状是:()。 a.胃寒、发热 b.呕吐 c.腹泻 d.腹部疼痛 e.肌肉酸痛 6. 抢救霍乱患者最紧要的措施是:()。 a.根据失水程度立即静脉快速输注生理盐水等液体 b.立即采用右旋糖酐以扩充血容量 c.立即使用升压药尽快提升血压纠正休克 d.即刻使用利尿合剂防止肾功能不全 e.大量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 7. 霍乱病人吐泻“米泔水”样物是因为吐泻物中:()。 a.含有大量粘液 b.含有大量脓细胞 c.含有大量胃肠粘膜 d.胆汁缺乏 e.含有大量的水分 8. 霍乱病人反应期发热是由于:()。 a.体温调节中枢障碍 b.血液浓缩而散热障碍 c.弧菌侵入血循环 d.毒素吸收 e.菌血症 9. 霍乱流行期间最重要的传染源是:()。 a.重症病人 b.典型病人 c.隐性感染及轻症病人 d.恢复期带菌者 e.健康人群 10. 对霍乱非流行期间的预防措施中下列哪项最重要()?

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团体标准

ICS 号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团体标准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工作要求 (2) 5 目标疾病 (3) 6 健康检查内容 (4) 7实验室检查 (9) 8检查结果的判定 (10) 9档案管理 (10) 附录A(资料性附录)功能检查及实验室检验检测设备 (11) 附录B(规范性附录)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合格证明(式样) (12) 附录C(规范性附录)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合格证明编号规则 (13)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提出。 本标准由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 本标准起草人: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的工作要求和开展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的目标疾病、健康检查的内容、技术要求和健康检查结果的判定。 本标准适用于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643 公民身份号码 GB 19489 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GB 50346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 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 26343 学生健康检查技术规范 WS 280 伤寒和副伤寒诊断标准 WS 287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诊断标准 WS 288 肺结核诊断标准 WS 289 霍乱诊断标准 WS 298 甲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WS 301 戊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WS/T 389 医学X线检查操作规程 WS/T 454 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沙门菌、志贺菌检验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从业人员 employees 指食品生产经营人员,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直接接触药品工作人员,直接从事饮用水供、管水人员,直接从事化妆品生产人员,公共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人员等。 3.2 公共场所 public places 包括宾馆、饭馆、旅店、招待所、车马店、咖啡馆、酒吧、茶座;公共浴室、理发店、美容店;影剧院、录像厅(室)、游艺厅(室)、舞厅、音乐厅;体育场(馆)、游泳场(馆)、公园;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商场(店)、书店;候诊室、候车(机、船)室、公共交通工具等。 3.3 从业人员健康检查 health examination of employees

一起农村聚餐引起霍乱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

一起农村聚餐引起霍乱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 [摘要] 目的分析霍乱暴发疫情发生原因、分布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探讨疫情流行趋势与预防控制策略,为今后实施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聚餐人员和密切接触者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追踪调查,采集病例与聚餐者大便(或肛拭子)、剩余食品、疫点环境样本进行霍乱弧菌分离培养,用生化反应、血清分型进行菌种鉴定。结果追踪调查聚餐者和密切接触者747人,采样检测503人,检出O139霍乱弧菌阳性6例,其中4例病例检出O139霍乱弧菌3例,检出健康带菌者3例;检测疫点环境与食物样本93份,其中生活污水检出O139霍乱弧菌阳性1份,剩余食物和甲鱼销售点甲鱼样本未检出霍乱弧菌。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后,疫情迅速得到控制,未发生二代病例和死亡病例。结论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检验结果,该次疫情是1起农村聚餐引起的O139霍乱暴发疫情,其原因可能为聚餐时使用了被霍乱弧菌污染的甲鱼、且加工过程中生熟不分交叉污染所致。加强甲鱼等海、水产品检疫和养殖场所的消毒,完善农村大型聚餐活动的监管,是当前预防农村O139霍乱暴发疫情发生的有效措施。 2012年6月7日上午9时,邵阳县CDC接到该县人民医院电话报告:医院收治1名剧烈腹泻患者,大便标本经霍乱胶体金试纸条快速检测为O139群霍乱弧菌阳性,初步诊断为“疑似霍乱”病例。2012-06,邵阳市邵阳县罗城乡发生1起农村丧事聚餐引起的食源性O139霍乱暴发疫情,共4人发病(实验室确诊3例,临床诊断1例),检出健康带菌者3例,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实验室检验结果综合分析,可疑食物为宴席中使用的甲鱼。疫情发生后,引起了市、县卫生行政部门、疾控机构和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迅速启动了应急预案,通过科学、规范、扎实有效的应急处置,疫情迅速得到控制,未发生二代病例和死亡病例。现将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根据设宴者提供就餐者名单展开快速地毯式摸排与追踪,对所有 作者单位:1湖南省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邵阳422000)2.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作者简介:刘涛(1973-),女, 湖南洞口人,主管医师,主要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通讯作者:肖善良,男,主任医师,主要从事流行病预防医学研究 聚餐人员、食用带回宴席剩菜者和密切接触者采用统一的调查表格,逐项进行现场流行病学

XX教育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XX教育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一、指导依据 学校疾病或传染病防治必须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依靠科学,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爱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布鲁氏菌病、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疟疾等疾病。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风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传染病防治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常年坚持对学生进行预防疾病或传染病的健康教育。机构所有职工都有义务参加传染病的宣传教育和疫情报告,并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二、加强领导 成立学生疾病或传染病预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生疾病或传染病预防的组织领导工作。学校的疾病或传染病管理实行校长、卫生主管负责。学校必须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有关疾病或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实提供有关情况。 组长:XXX 副组长:XXX 组员:全体教师 三、预防疾病或传染病的措施 (一)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卫生防病知识,让全体师生树立起预防疾病或传染病的防范意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 1.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以增强体质; 2.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程序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等; 3.不食不清洁的食物,拒绝生吃各种海产品和肉食,不喝生水,不到卫生条件差的摊点、 餐馆就餐或吃烧烤之类的食物;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和瓜果,生食的瓜果,一定要洗净,最好用消毒剂浸泡消毒后食用,自家的剩饭剩菜、海产品等食用前,一定要烧熟煮透; 4.生活要有规律,要保证充分的睡眠时间,以提高自身抵抗力; 5.知道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主要是做好校内的环境卫生,包括消灭四害(老鼠、蟑螂、苍蝇、蚊子) 以及臭虫等有害昆虫;对饮食、水源、粪便加强管理或

传染病试题及答案

全科医师岗位培训传染病试题 单位学号姓名得分 1.预防肠道传染病的综合措施中,应以哪一环节为主?(B) A.疫苗预防接种 B.切断传播途径 C.隔离治疗病人 D.接触者预防服药 E.隔离治疗带菌者 2.在急性病毒性肝炎中最早出现的肝功能改变是:(D) A.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B.血清白蛋白浓度下降 C.碱性磷酸酶升高 D.丙胺酸转氨酶升高 E.谷氨酸转肽酶升高 3.爱滋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B) A.T淋巴细胞↓ B. CD4+T淋巴细胞↓ C.白细胞↓ D.NK 细胞↓ E .B细胞功能异常 4.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病理变化是:(B) A.尿毒症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B.全身广泛性小血管病变 C.肝素类物质增加 D.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E.血小板减少 5.下列哪组血清学检测结果提示乙肝有较强的传染性(A) A.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 B.HBsAg阳性,HBeAg阴性,抗HBc阳性 C.抗HBs阳性 D.抗HBe阳性 E.HBsAg阳性,抗HBe阴性 6.指出下列何种是戊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经?(B) A.唾液传播 B.粪-口传播 C.血液传播 D.飞沫传播 E.垂直传播 7.中毒性菌痢多见于:(D) A.婴幼儿 B.新生儿 C.成人 D.儿童 E.青少年 8.下列哪种细菌性传染病不采用血培养(B) A.伤寒 B.菌痢 C.流脑 D.副伤寒 E.败血症 9.HIV 感染者,经常低热,易呼吸道感染,其最常见的体征为(A) A .淋巴结肿大 B.黄疸 C.肝肿大 D.脾肿大 E.脑膜刺激征 10.抗病毒治疗用利巴伟林,应在流行性出血热那一期使用最有效(A)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卫生行业标准) 规定管理的39种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甲型H1N1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 甲类传染病 鼠疫【GB 15991—1995】 诊断标准 1.1 流行病学线索 患者发病前10d到过鼠疫动物病流行区或接触过鼠疫疫区内的疫源动物、动物制品及鼠疫病人,进入过鼠疫实验室或接触过鼠疫实验用品。 1.2 突然发病,高热,白细胞剧增,在未用抗菌药物(青霉素无效)情况下,病情在24h内迅速恶化并具有下列症候群之一者: 1.2.1 急性淋巴结炎,肿胀,剧烈疼痛并出现强迫体位。 1.2.2 出现重度毒血症、休克症候群而无明显淋巴结肿胀。 1.2.3 咳嗽、胸痛、咯痰带血或咳血。 1.2.4 重症结膜炎并有严重的上下眼睑水肿。 1.2.5 血性腹泻并有重症腹痛、高热及休克症候群。 1.2.6 皮肤出现剧痛性红色丘疹,其后逐渐隆起,形成血性水泡,周边呈灰黑色,基底坚硬。水泡破溃,创面也呈灰黑色。 1.2.7 剧烈头痛、昏睡、颈部强直、谵语妄动、脑压高、脑脊液浊浑。 1.3 患者的淋巴结穿刺液、血液、痰液,咽部和眼分泌物以及尸体脏器或管状骨骨骺取材标本,分离到鼠疫菌。 1.4 患者2次(间隔10d)采集血清,用PHA法检测F1抗体呈现4倍以上增长。 2 疑似病例 具备1.1加1.2中任一项。 3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加1.3或1.4。 4 隐性感染者 有鼠疫流行病学线索,没有明显的鼠疫临床表现,没有接种过鼠疫菌苗,有PHA检测其血清出现1∶40以上F1抗体滴度者。 5 追溯诊断病例 在有过鼠疫流行病学线索的人群中,曾出现过鼠疫临床表现,没接种过鼠疫菌苗,其血清经PHA检测出现1∶40以上F1抗体滴度者。 6 病型 6.1 确诊鼠疫病例,有1.2.1临床表现者,为腺型鼠疫。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