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学经典_文明礼仪篇

国学经典_文明礼仪篇

国学经典_文明礼仪篇
国学经典_文明礼仪篇

所谓国学,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固有学术。这既是中华文明的最高形态,也是中国学术的源头发轫,更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精神家园。所谓经典,按照阿根廷著名作家博尔赫斯的理解,“是一个民族或几个民族长期以来决定阅读的书籍,是世世代代的人出于不同的理由,以先期的热情和神秘的忠诚阅读的书”。因此,国学经典,就是中华文明最好、最有价值的书籍,就是中国人最诚心、最喜欢阅读的书籍。

国学经典的主题是丰富的,既有关于国家大事和社稷安危的思想议论,又有山水清游、亲友往来和个人情绪的隽言妙语。无论哪一类主题,实质都是关于真、善、美的追问,关于人的心灵和灵魂的思考,关于信仰信念、思想真理、价值标准和道德修身的阐述。经典的形式是多样的,主要形式是哲学、历史和文学作品。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所有历史都是关于人的活动的记载,一切文学都是人学。阅读经典,就是学哲学、看历史、欣赏文学作品。在哲学经典中,我们仿佛倘佯在思辨的王国,感触思想的震撼,享受智慧的乐趣。在历史书籍中,我们好像同先贤前辈一起呼吸,探秘他们的活动踪迹,感悟他们的内心世界。在文学作品中,我们犹如身历其境,可以爱、可以恨,在爱中追求善与美,在恨中鞭挞丑与恶。总之,品读国学经典,益处颇多,最大的益处是修身养性,培育良好的道德品质。诚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个体自我的每一次伟大的提高,都源于同古典世界的重新接触。”

国学经典——文明礼仪篇

第一章不学礼无以立

一、礼仪辨

(一)诚

诚,是儒家文化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万物都是真实的存在,不诚无物。礼是表达内心真实情感的形式。失去了真诚的礼,就是徒具形式、毫无意义的虚礼。

《中庸》: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同仁堂的堂训:同修仁德,亲和敬业;共献仁术,济世养生。

求珍品,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讲堂誉,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力。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虽然,吾心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遂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西汉刘向著《新序·杂事卷七》。

君子不以辞尽人,故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无道,则辞有枝叶。——《礼记·表记》

(二)敬

礼者,敬而已矣。——《孝经》

敬是仁爱的表现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颜渊》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弟子规》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三)表达敬意的原则和方法

原则:尊老、敬长、尊师,自谦。在朝序爵,在野序齿。

方式:敬语、容貌、服饰、进退、揖让,先后。

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礼记·曲礼上》

(四)诚敬从鞠躬做起

诚敬之心若立于内,则必然会通过一定的形体动作形于外,令对方真切的感受到。表达诚敬的形体动作很多,其中鞠躬就是中国人表达敬意的一种方式。

(五)学有本末,力行为先

童蒙养正,培根固本。——《弟子规》

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等德目不是平行关系,而是本末关系。前四者属于做人的本分,是为学的第一要义。然后是约束言行,谨言慎行,为人诚信。

二、诗礼传家、忠厚继世

殷为天子,三十余世而周受之;周为天子,三十余世而秦受之;秦为天子,二世而亡。人性非甚相远也,何殷周有道之长,而秦无道之暴?其故可知也。——《大戴礼记·保傅》

天子无恩于父母,不惠于庶民,无礼于大臣,不中于制狱,五经于百官,不哀于丧,不从太师之言,凡是之属,太傅之任也。

第二章拨开历史的迷雾

——追溯礼仪的源起

世界各国礼仪并不相同,道路也不尽相同,各民族之间的礼俗也不尽相同,仅以中原地区汉族通行的作为主流去审视

源起

●祭祀说

1、训诂学角度:从字体分析,得出结论,礼仪起源于祭祀。

敬神敬人

2、史书记载:《礼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蒉桴而土鼓,犹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也。”

3、考古发现:2-3万年以前的山顶洞人的墓葬,形式基本都是一致的,而且很多迹象表明,人们相信巫术可以救人。

●饮食男女说

1、饮食:认为饮食的习惯和规矩是礼仪的本源。(立论不稳)

2、男女:男女有别,也就是婚姻制度,儒家提倡礼从家庭开始,然后才扩大到社会。

男女结合夫妻关系家庭

传宗接代处理各种关系

3、饮食男女:前两者的综合

●欲望与环境矛盾说

1、饮食之争

2、婚姻之争

总之:欲求不断增长的矛盾,需要一种规则来解决,这就是礼仪

●多元起源及其他

1、天神生礼说;

2、天经地义说;

3、生于理说

4、礼从民俗说

第三章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漫话古代五礼

关于礼仪的分类,历来说法甚多。有五礼、六礼、九礼等说法,我们以《礼记.王制》中的六礼为依据

一、以吉礼敬鬼神

? 吉礼:祭祀之礼,向鬼神祈求,希望鬼神保佑人们吉祥安康、诸事如意。

1、祭天神:风雨雷电、日月星辰;

2、祭地祗:地神;

3、祭人鬼:祖先神;

国家祀典

1、封禅:皇帝祭天地

玉皇顶为泰山绝顶,旧称“太平顶”,又名天柱峰,顶上有建于西汉时期的玉皇庙。

2、郊祭;

3、祭社;

北京社稷壇坐落在天安門的右側,現在的中山公園內,與東邊的太廟一左一右,體現了“左祖右社”的帝王都城設計原則。社稷壇早期是分開設立的,稱作太社壇、太稷壇,供奉社神和稷神(社即土地稷即五穀),後來才逐漸合而為一,共同祭祖。

4、腊祭:庆丰收;

5、高禖;?

6、宗庙:祭祀祖先;

7、傩祭:驱除疫鬼;

“用狂夫四人蒙以熊皮,以黄金为四目,率百吏行傩礼以驱疫。

二、以凶礼哀邦国

? 凶礼:当别人遭遇不幸的时候,表示同情,给予必要的帮助,或是吊唁。

1、丧礼;

2、荒礼;

3、恤礼;

三、以宾礼待宾客

宾礼:周礼当中的宾礼是邦国间礼遇亲善的礼节。具体来说也就是各路诸侯朝见天子、诸侯间相互会见以及使臣往来的种种礼节

四、以军礼摄不协

? 军礼:军队里的操练、征伐的行为规范。

1、大均礼;

2、大田礼;

3、大封礼

五、以嘉礼亲万民

嘉礼:沟通人际关系的礼节。

1、乡饮礼;

2、昏冠礼;

3、宾射礼

4、飨燕礼;

5、贺庆礼;

第四章家和万事兴

——传统家庭礼仪

1、儒家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家族庞大,人与人相处需要规范

3、儒家历来用家庭中人际关系模式来处理社会上的各种关系

一、父子之礼

★子对父:孝、顺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尊重父母,孝顺父母24孝昏定晨省伺疾之礼

子报父仇(中国古代有一个“子报父仇”(“父仇子报”)的传统。儿子为父亲报仇,成为义不容辞的责任,甚至成为终生的事业,成为整个生命价值的体现。为父报仇,或苦练武艺,雄霸天下;或勤奋读

书,握得重权;或韬光养晦,寻找良机;或加入组织,依靠群力。而后捉得仇人,判以天理,申以正义,快意恩仇,从此天下太平。)★父对子:严、慈、教

“养不教,父之过”

“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

家教细则,家教典故家训

父子之礼的延伸——婆媳之礼(谒拜礼灶上伺养礼其他)

二、夫妻之礼

传统夫妻之礼的总纲:“夫为妻纲” 通常与被概括为“夫义妻顺

“妻顺”

1、“三从” 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言、容、功)

2、贞节问题

3、夫妻离异问题

“夫义” “七出三不去”的规定

七出:“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盗窃,去;”

三不去:“妇有三不去:有所娶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后富,不去。”

三、兄弟之礼

传统家庭中兄弟关系复杂

西周时期的宗法制

嫡长子(正妻的长子)的后代称为[大宗] 庶子(妾的儿子)的后代称为[小宗]

兄弟关系:兄友弟恭

四、闺媛之礼

闺媛之礼:是从男性角度出发,对家庭中的女性所做出的一系列行为规范。

闺媛之礼的核心:男女有别闺媛之礼是一定社会背景下产生的闺媛之礼的价值判断标准:女子无才便是德

第五章潇洒走一回

——传统人生礼仪

人生礼仪,有人又称之为“通过礼仪。”意思是说,在人的一生当中,必须要通过一系列的阶段,或者说是一个个关口。

一、诞生礼

?诞生礼包括了诞生之前,出生,诞生后的许多礼仪,表示了人们对新生儿诞生的重视及其关注。

?诞生前:求子、妊娠、催生;

?诞生时:分娩;

?诞生后:报喜、三朝、满月、百日、周岁、命名、童蒙;

?求子仪式

1、产生原因:儒家提倡孝道、人类不了解生育的科学道理;

2、形式多样:送子观音、张仙送子、偷子、拴娃娃等

妊娠禁忌:禁食、禁视等;

1、妊娠与分娩

2、催生礼;

?诞生后的礼仪

0、报喜礼:多种多样,意义相同;

1、三朝:三天举行,“洗三”、“开奶”;

2、出月:又称“弥月”,剃头、设宴;

3、百日:百家衣、百家锁;

4、周岁:“抓周”;

5、命名礼:小名、大名、字、号

6、童蒙礼:儿童入学第一天所举行的仪式;

二、成年礼

?成年礼,又名成丁礼、入社礼。这也是一种世界性的民俗文化事象。年轻人到了一定年龄,必须经过严酷的考验仪式,如果通过,他就获得了社会的承认,从此具有了成年人的能力和资格。他是人生通过礼仪当中最具有

通过意义的一种礼仪。

?冠礼:古代男子成年的仪式。笄礼:古代女子成年的仪式。

?生日礼和寿礼:

1、生日:散生、满旬

2、寿礼:六十岁以上才称生日为寿礼

三、婚礼

《礼记、昏义》“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婚姻制度的沿革

男女杂处,性关系杂乱的局面

群婚(一群男子与一群女子)

血缘婚族外婚

对偶婚(摆脱群婚,进入个体婚姻)

专偶婚(一夫一妻制)

?婚姻形态

婚姻形态往往是在特定的婚姻制度下,根据民族,地域以及生活中出现的种种实际情况而对婚姻制度的实施做出局部调整或变通。

1、掠夺婚

2、表亲婚

3、招养婚

4、典妻婚

5、冥婚

?古代婚姻六礼

婚姻一是主要指结婚这一天举行的仪式,同时也包括婚前择偶、定情、议婚、订婚阶段的一系列仪节和婚后的三朝回门一类的规矩在内。

1、纳采:男方聘请媒人到女家正式求婚;

2、问名:讨八字,探问;

3、纳吉:男方讲问名占卜后的吉兆通知女方并送礼订婚;

4、纳征:纳成、纳币;

5、请期:提日子、送日头;

6、亲迎:迎娶新娘的仪式

?传统的婚礼仪节

1、定情

2、做媒

3、相亲

4、吃茶

5、嫁妆

6、哭嫁

7、花轿迎娶

8、传代9、拜堂10、揭盖头11、交杯12、吃喜酒13、撒帐14、闹新房15、回门

四、丧葬祭礼

★丧礼

1、易簧

2、属纩

3、复

4、吊唁:吊孝、吊丧

5、装殓

6、用品:寿衣、长明灯、打狗棒、丧服

★葬法与葬礼

1、葬法:处置尸体的方法;

土葬:埋葬火葬:火化、焚尸天葬:野葬、风葬、鸟葬水葬、塔葬、悬棺葬、衣冠葬

2、葬礼:出殡下葬的主要礼节;

3、居丧与祭祖:

★祭礼:死者家属仍然要小心翼翼地与死者的灵魂打交道,直到永远。这与传统的信仰心里密不可分

1、古人以为鬼魂在阴间仍然需要生活。

2、古人又以为祖先的鬼混会庇护自己的子孙。

★祭祀的分类

1、做七:又称“斋七”、“烧七”。

2、祭祖

第六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传统交际礼仪

一、交际的基本方式

?称谓

1、分类:亲属称谓:父系、母系、姻系;社交称谓:亲属之外的人际交往中所使用的称谓。

2、语境称谓:尊称、谦称、婉称、昵称、贬称等

一、交际的基本方式

?相见礼

1、跪拜:趺坐、箕踞、跽

2、长跪

3、古代女子行礼多用肃拜

一、交际的基本方式

?礼仪文字

1、名片:谒、刺、名帖、名状

2、贺卡

3、请柬

4、信函:竹简、木牍、帛书

二、拜访与应酬

一般性往来登门拜访客来敬茶节日往来

第七章形象魅力的塑造

一、概述

形象魅力(吸引力、感召力。。。)

1、形象: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状或姿态。(仪表、言谈、举止)

2、魅力:美丽的吸引力的极致。

特征内在特征(人格魅力、知行魅力)道德水平,意志强度。。。

形象魅力外在特征(外在形象)仪容、仪表、体态、修饰。。

二、气质与风度

气质:脾气,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和灵活性方面的典型的稳定的

心理特征。

分类

1、多血质:反应快,情绪多变

2、胆汁质:精力旺盛,易于冲动

3、粘液质:稳、迟缓,忍耐力强

4、抑郁质:敏感、体验深刻

风度:即修养,是人际交往中仪表、言谈等外部形象给人的综合特征,可

以培养,但过程缓慢。

人的美并不在乎外貌、衣服和发式,而在于他本身,在于他的心。要是人

没有心灵美,我们常常会厌恶它的外表。

——奥斯特洛夫斯基

三、仪表

仪表?先天后天

人的外表容貌身材修饰姿态

静态因素动态因素

四、形象魅力指导

★女性

面容适当化妆不可当众补妆提倡积极美容

服饰“TPO”原则TIME PLACE OCCASION

原则自身条件整体效果切莫忽略小节

★男性

1、身材(侧重内在、功能)

2、气质

3、服饰

礼仪装束

1、穿着西装的礼仪

西装又称洋服、西服。源于欧洲,目前是世界上最流行的一种服饰。

(1)西服的选择

面料色彩图案件数(单件、套装)

款式

(2)西服穿着的注意

西服口袋不可放过大东西西服扣子扣法有讲究

衬衫口子扣紧领带长度到皮带扣位置

领带夹夹在衬衫4-5扣之间衬衫放在裤内(领高、袖长)

袖口商标要在穿着前摘除西裤不可过短

正式场合着深色西服皮鞋以黑色为首选

袜子颜色与皮鞋接近为宜慎穿毛衫不卷不挽

(3)西服的配饰

衬衫:扣长摆领带:色图款打法领带夹:点鞋袜:色款质公文包:色款装放

2、穿套裙的礼仪规范

(1)选择面料色彩图案尺寸

造型:H X A Y

(2)套裙的穿法

上衣与裙长穿着到位考虑场合协调妆饰兼顾举止

(3)配饰衬衫衬裙(腰部)鞋袜

第八章举止礼仪

一、举止简说

?举止:非文字的语言,包括人的体态姿势、动作和表情。

?正确认识举止应该注意两个问题

1、口语体语完美结合。

2、不可忽略内在美。

二、常见的几种礼仪姿态

●站姿规范站姿:头正、肩平、臂垂、躯挺特殊站姿:叉手背手背垂手

注意事项:1、防止探脖、塌腰、耸肩2、身体不可倚靠、抖动

3、忌双手放在衣兜内、叉腰、环抱胸前

4、站立时不可“左顾右盼”

●行姿规范行姿:头正,肩平、躯挺,步位直,步幅适当,步速平稳

变向行姿:后退步,引导步,前行转身

注意事项1、忌八字步2、忌低头驼背3、忌摇肩摆臂4、忌左顾右盼5、忌脚擦地面

●坐姿女子的几种坐姿:标准前伸曲直侧点侧挂重叠

男子的五种坐姿:标准前伸前交叉曲直重叠

不同坐姿的心态1、猛坐与轻坐2、深坐与浅坐3、张腿与并腿

●蹲姿直腰捡东西或双腿下蹲都不可取

●手势规范手势大小臂呈140度,手与小臂成一条线

?常用的手势:横摆式双臂横摆斜摆式

三、表情表情:内心感情在面部的表现感情的表达=语言(7%)+声音(38%)+感情(55%)

目光:泰戈尔:“一旦学会了眼睛的语言,表情的变化将是无穷无尽的。”

微笑

四、几种主要动作语

?手势语

?界域语:交际者之间以空间距离所传递的信息,是一种特殊的无声语言。0-45cm 亲密空间46-122cm 个人空间

122-317cm 社交空间

?体态语:借身体动作或表情表达某种思想,情绪的无声语言。

感谢高兴爱抚安慰鼓励安静跃跃欲试。。。

?个人举止行为的禁忌

1、忌异常之声

2、忌不应之行

3、忌失礼之事

4、忌刺激之食

第九章言谈的礼仪

一、言谈

言谈

1、作用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2、原则真诚坦率互相尊重

3、要求1、言之有物2、言之有理3、言之有序

4、言之有礼

二、称谓礼仪

●称谓的种类和用法

1、姓名称谓

全姓名“李大伟” 名字“大伟” 姓氏+修饰“老李” 字和号

●亲属称谓:对有亲缘关系的人的称谓

●职务称谓:

1、职务呼:李局长

2、专业技术职务呼:李教授

3、职业尊称:李大夫、刘老师

三、交谈中的礼仪和技巧

礼仪

1、谈者:表情、手势交谈位置话题选择谈吐文明

2、听者:认真、耐心,用目光捕捉积极呼应不可随意插入不要不告而别技巧

1、问态度友好有针对性内容熟悉(问道于盲)讲究方式(限定性)

2、妙答搞清实质避直就曲

3、拒绝(所有语言中最美的一个词为“是”)

幽默的说不以代替方案说不诱导对方自我否定

社交礼仪

一、日常礼仪

●握手

1、与女性握手应该注意的礼仪

等对方男方脱去手套微笑致意手要清洁不得当面擦手力度要轻

2、与老人、长辈或贵宾握手的礼仪

等对方身体微欠应快速接握

●名片礼仪

社交名片公务、职业名片

使用:赠送礼物邀请收条、谢帖

注意事项:双手呈递仔细阅读切忌随后乱丢

二、方位礼仪

●古代

尚南尚东尚左虚左

●现代前上后下右上左下中间上两侧下

坐小车的礼节

主人开车有司机

○㈠○㈣

㈢㈣㈡㈡㈢㈠

●座次(以主席台座次为例)

8 6 4 2 主3 5 7 9 8 6 4 2 主宾主3 5 7 9

三、介绍礼仪

注意事项:1、年轻年长2、低职位高职位

3、男女

4、未婚已婚

四、用餐礼仪

●用餐

圆桌面门为主,右高左低点菜餐巾

●就餐举止十忌:口中或体内发出响声整理衣物、化妆、补妆吸烟劝酒

●不用公共餐具给别人夹菜翻拣菜肴敲打餐具用手取食

●无遮挡剔牙随口乱吐嘴里的不宜下咽之物

饮品

1、饮茶双手敬茶茶半优雅饮茶

2、咖啡

咖啡匙仅用于搅拌,饮用时放在托盘左边

●西餐礼仪

西餐正餐:头盆-低度干型的白葡萄酒汤类-白葡萄酒甜点-葡萄酒

色拉-白葡萄酒主菜-鱼、海鲜-白葡萄酒肉类、禽类-红葡萄酒

刀叉:左叉右刀酒杯与餐巾

诵读国学经典传承文明礼仪

“诵读国学经典传承文明礼仪”歌咏比赛串词 尊敬的领导、各位来宾、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如长江黄河流淌千年,生生不息;博大精深的中华经典如天上繁星夺目璀璨,星光熠熠。经典启迪智慧,国学浸润人生。国 学经典不仅展示了历代大家在人生旅途上的心路历程,而且形象地记录了中华 民族在历史风云中的艰辛跋涉。近年来,我们赛金小学把国学经典引进课堂, 师生与高尚对话,与智慧碰撞,经受着民族文化的神圣洗礼。“江山代有人才出,世上今人胜古人。”那些历经千年、万口传颂的名篇佳作,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师生 阅历的增加,正在赛金小学释放着浓醇的芬芳。赛金小学“诵读国学经典传承文明礼仪”歌咏比赛现在开始。首先请担任本次比赛的评委入席,他们是谭平校 长,薛勇校长,漆素蓉主席,廖敏主任,袁晓琼老师,王华老师,谭丽萍老师, 敬凤老师,担任本次计分的是程伟老师和邓明老师。 第一项:升国旗,唱国歌,全体师生向国旗行注目礼,少先队员敬礼!礼毕。第二项:请谭校长讲话 第三项:宣读评分标准 参赛的顺序是从幼儿园到五年级 三字经汇集了中国古代圣贤的智慧,三字经教会我们学习和做人的道理,三 字经教给我们智仁忠信,廉耻礼义。下面请欣赏一一班小朋友带来的歌曲《三 字经》 春雨沙沙,那是追逐春的脚步声;蛙鸣鸟啼,那是吟诵春的诗篇,不信,你 听12 班小朋友带来的古诗新唱《春晓》 通过欣赏歌曲《春晓》,感受音乐与古诗的完美结合,让我们对古典诗词为题 材的现代音乐作品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下面请欣赏13 班小朋友带来的歌曲《悯农》 春天不仅仅是一个季节,也是一种心情,让我们满怀美好一起聆听21 班小朋友带来的歌曲《春晓》 如水月色,可饮,似水流年,可悟。千余年前,东坡居士在琉璃月色下赏月 怀古,对酒当歌,创作了文明千古的《水调歌头》。请欣赏22 班同学为我们演

国学第3课-汉服与中华传统礼仪上课讲义

汉服与中华传统礼仪 一、衣冠上國今猶在——漢服簡介 何谓华夏 ◆有服饰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是谓“夏”,华夏就是指我们这个服饰盛美、礼仪优雅高尚 的民族。华夏民族(汉民族)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通常用华夏和中华指代中国文明。◆《易经·系辞》云:“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也就是说,早在黄帝时代, 古老华夏的服饰就已经相当有规模了。而且服饰形制取诸乾坤天地,意义就更不寻常。到了周代,尽管现代意义上的汉族还没形成,但华夏文明已经郁郁葱葱。 何谓汉服 ◆汉服是汉民族的民族服装。虽然汉服在各朝各代有所不同,但是其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 格(交领右衽)是一样的,所承载的民族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汉服传承了数千年岁月,伴随着华夏文明一同辉煌。 ◆周时的服制规矩深深影响了后来三千多年的服装理念,从此后无论服装如何千变万化,关键 的要素始终都保持不变。那就是:交领右衽、无扣结缨、褒衣大袖。 汉服特点 ◆交领右衽 左领压右领是有对别人的尊重,体现了我华夏泱泱大国是礼仪之邦的含义。 ◆无扣结缨 ◆不用扣子,两根细细的带子,一左一右在腋下“结缨” 汉服制式 ◆上衣下裳制 “上衣下裳”是华夏民族最早的服制。后来因为方便的需要,衣裳慢慢连成一体。 然而后世男子的最高级别礼服一直是衣裳制的;一体式的大多是常服。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礼是相当严肃的一件事,自然穿最高级别的礼服。 周制昏服 ◆上衣下裳的服制并不都是隆重的礼服,上下分裁的服制最大的反映就是女子的常 服——襦裙。襦裙模式一直保留到近代。大概因为人类社会中美的主要承担者都是女性的缘故,上襦下裙才利于搭配组合。 ◆普通中腰襦裙——盛唐以后,裙腰才慢慢降低。下图是《大宋提刑官》里英姑穿 的宋代襦裙剧照。这部古装剧的服饰还是很严谨的。不但头上没有插扇子、筷子、鸡毛掸子,而且也不是单纯追求视觉华丽,它比较忠实地还原了宋代服饰崇尚简朴清淡的风格。 钗钿礼衣——(左图)唐代盛装。汉服传统中女子的礼服一般是深衣,寓意女子德贵专一。但唐代比较例外,襦裙大发展的唐代,襦裙制的钗钿礼衣是很隆重的礼服了。钗钿礼衣是很多层的礼服,后来日本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日本皇室的专用礼服“和服十二单”。 ◆上下连裳 ◆上下连裳,就是分别裁好上衣和下裙,然后再缝缀在一起,最后衣服还是一体的 样式。 ◆上下连裳最典型的是深衣。因为它上下相连,“被体深邃”,所以称为“深衣”。

读国学、知礼仪、常感恩

榆中县三角城小学 “读国书、知礼仪、常感恩”主题活动总结 为了大力繁荣国学文化,营造校园高雅文化氛围,培养青少年感恩意识和明礼诚信的行为习惯,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从而推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根据榆团联发【2012】1号文件《关于在全县开展“读国书、知礼仪、常感恩”主题系列活动的通知》精神和《三角城学区“读国书、知礼仪、常感恩”主题活动通知》我校开展“读国书、知礼仪、常感恩”主题系列活动。现将具体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领导小组,责任分工到人。 为使推“读国书、知礼仪、常感恩”主题活动落到实处,我校成立了“读国书、知礼仪、常感恩”主题活动领导小组,由校长金权余任组长,负责活动工作指挥;教导主任张喜东为副组长,负责工作总策划;德育处和少先队大队部负责活动方案的制定,具体负责推普周活动的开展。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活动氛围。 1.自9月开始,学校成立“读国书、知礼仪、常感恩”主题领导小组,由各班主任负责,在主题班会上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扩大“读国书、知礼仪、常感恩”主题活动的宣传力度。 2.学校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等阵地,宣传文明礼仪活动。并用周一国旗下讲话时间,对全体师生进行了以“读国书、知礼仪、常感恩”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进了师生“诵读经典、爱我中华”的感情,提高了师生对活动的认识。同时,向全体师生传达了我校活动方案,激励师生自觉诵读经典、讲文明礼仪、常怀感恩之心的意识,使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到了活动中来。 3.学校将《弟子规》定为我校校本课程,作为活动载体,将“读国书、知礼仪、常感恩”主题活动落到实处。 4.“读国书、知礼仪、常感恩”主题活动,列为班主任工作的一项内容,不局限于本学期,将计划贯彻到整个学生教育当中。 5.应结合语文课、校本课、思想品德课对名句名篇的内容进行讲解和辅导,对精华集中讲解与强调,指导学生甄别作品中的糟粕,让

国学礼仪与个人修养

《国学礼仪与个人修养》 主讲:高荣 《课程对象》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希望提升个人修养与交际水平的各界 《授课方式》:讲授+案例+分享+演练 《课程收益》 1. 了解礼的产生、发展、特点以及相关的礼乐、礼服、礼器等基础知识; 2. 了解国学中的礼仪之道; 3. 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 4. 掌握说话艺术与交谈技巧; 5. 掌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交礼仪。 课程背景: 文化是一种力量,是一种绝不逊于经济、政治、军事的力量;缺少强势文化的跟进,耀眼一时的物质文明走不了更远。在“孔子学院”之外,中国需要更多代表中华文化的“中国符号”走向世界。 欢迎走进温爽老师的《国学礼仪与个人修养培训》课程,共同感悟国学文化的内涵! 课程大纲: 第一讲:解读“礼仪之邦”的礼乐文化 1. 礼乐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独特创造 2. 礼的核心——敬 3. 乐的核心——和 4. 传统礼仪与人文奥运——礼乐背后蕴藏的文化精神(赏析08北京奥运主题曲《我和你》) 5. 对孔子学院走俏海外的思考 第二讲:国学思想对礼仪的影响 1. 先有此“孝”才有彼“笑”——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 2.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国学中的仁爱思想是一切礼仪行

为的基础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国学中的忠恕之道与心态调整 4. 从《三字经》中读懂现代古今礼仪文化 第三讲:中国式以貌取人与最古老的语言 1. 第一印象,永久的印象——以貌取人是本能 2. 《水知道答案》的启示——相由心生 3. 着装的品味取决于个人的文化品位 4. 云想衣裳花想容——着装的原则与规范 5.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饰物的佩戴 6. 从中医的视角看体态对内脏的影响 7. “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古今谈 8. 中外手势大比拼 9. 距离产生美——空间礼仪 10. 什么才是真正的眉开眼笑?——眼神与微笑 第四讲:谈吐文雅,言之有“礼” 1. 音由心起——用声音传递感情,语气、语调、语速的训练 2. 言为心声——语言的作用和态度 3. 谈出来的情谊——选择能走进他人内心的话题 4. 看孔子与学生们的语言对答魅力 5. 学会赞美别人 6. 幽默的力量 第五讲:透过细节看社交 1. 孔子是“社交明星” 2. 人际关系的彩虹桥——介绍与称谓 3. 五花八门的见面礼——握手等礼节 4. 社交场上的身份证——名片礼

部编版小学语文国学礼仪《弟子规》教案集

《弟子规》国学教育课堂教案设计 国学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 绝大多数人承认并不懂国学,也不能给国学一个定义,似乎印象中的国学就是四书五经。 国学究竟是什么?是不是仅仅就是四书五经孔孟之道呢?百度 百科中对国学的解释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国学其实是一个国家学术文化的简称,也可以是一个国家一切学问的简称。国学不仅为中国独有,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也有。”云南传统蒙学研究会会长郑千山认为,所谓中国国学,其实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历史文明的简称,涵盖了神州大地三江五岳的人文与生活经验。 学国学不可急功近利 在国学热的同时,随之兴起的还有各种教育基地、讲座、交流会以及不同版本的国学教材。不少家长急于求成,欲让孩子在几岁之前读完多少经典国学,并选择最难的经典让孩子朗诵,以此开发孩子的智力。对此,有网友说,“国学热”可喜,但是对国学的盲目狂热却是绝对不可取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糟粕也有不少,国学一定要学,但不能跟风。 很多家长都看重国学对自己孩子品格的教育,但一涉及到具体问题,往往从实用主义出发,把上国学班等同于上音乐、舞蹈特长培训班了。也有个别家长抱着与人攀比的心态,看到别人的孩子都上国学班了,自己的孩子说什么也不能落后。其实,这远远不够。亲子教育

专家陈禾教授认为,国学是人生修养的过程,不可急功近利,需要随着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的积累,慢慢体会其中的意义,这就意味着:国学教育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而且,父母在送孩子去读国学经典后,自己也应当好好体会经典的意思。在这里我们不一定要求孩子全懂,而重在培养兴趣,重在阅读名著过程本身,通过阅读,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孩子的国学素养。 第一课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你们知道的经典性的诗文有哪些呢? 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3、中华传统文化启蒙读物:《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 4、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 本学期的国学课,我们主要以《弟子规》为载体,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在经典中学习为人处世的根本准则。 二、《弟子规》简介 1、《弟子规》是一部怎样的经典著作?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它以《论语·学而》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阐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学习上应该恪守的规范。它是一部启蒙养正,净化人们心灵的著作。古代人将它作为儿童的启蒙必读书之一。 《弟子规》是一部值得细细咀嚼的经典著作,从今天起,让我们一

国学经典文明礼仪篇

所谓国学,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固有学术。这既是中华文明的最高形态,也是中国学术的源头发轫,更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精神家园。所谓经典,按照阿根廷著名作家博尔赫斯的理解,“是一个民族或几个民族长期以来决定阅读的书籍,是世世代代的人出于不同的理由,以先期的热情和神秘的忠诚阅读的书”。因此,国学经典,就是中华文明最好、最有价值的书籍,就是中国人最诚心、最喜欢阅读的书籍。 国学经典的主题是丰富的,既有关于国家大事和社稷安危的思想议论,又有山水清游、亲友往来和个人情绪的隽言妙语。无论哪一类主题,实质都是关于真、善、美的追问,关于人的心灵和灵魂的思考,关于信仰信念、思想真理、价值标准和道德修身的阐述。经典的形式是多样的,主要形式是哲学、历史和文学作品。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所有历史都是关于人的活动的记载,一切文学都是人学。阅读经典,就是学哲学、看历史、欣赏文学作品。在哲学经典中,我们仿佛倘佯在思辨的王国,感触思想的震撼,享受智慧的乐趣。在历史书籍中,我们好像同先贤前辈一起呼吸,探秘他们的活动踪迹,感悟他们的内心世界。在文学作品中,我们犹如身历其境,可以爱、可以恨,在爱中追求善与美,在恨中鞭挞丑与恶。总之,品读国学经典,益处颇多,最大的益处是修身养性,培育良好的道德品质。诚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个体自我的每一次伟大的提高,都源于同古典世界的重新接触。”

国学经典——文明礼仪篇 第一章不学礼无以立 一、礼仪辨 (一)诚 诚,是儒家文化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万物都是真实的存在,不诚无物。礼是表达内心真实情感的形式。失去了真诚的礼,就是徒具形式、毫无意义的虚礼。 《中庸》: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同仁堂的堂训:同修仁德,亲和敬业;共献仁术,济世养生。 求珍品,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 讲堂誉,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力。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延陵季子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使于晋,顾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虽然,吾心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遂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树而去。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西汉刘向著《新序·杂事卷七》。 君子不以辞尽人,故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无道,则辞有枝叶。——《礼记·表记》

国学礼仪知识

国学礼仪知识 篇一:国学礼仪心得- 学国学知礼仪 --学习国学礼仪心得 5月20日,融入国学礼仪的《导师制礼仪培训师研修班》在郑州的xx宾馆会议室开班了,截止24日结束,作为学员之一的我,一分钟不少的听完了全部课程。五天的学习,感觉受益匪浅,从思想上、理念上、知识上,言行举止上都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下面是我在学习国学礼仪中的点滴体会。 20日下午的《国学礼仪十八说》课,自己是在懵懵懂懂中听完的,因为以前在国学礼仪方面知之甚少,且对古文也不感兴趣。但是第二天下午的《国学礼仪十八说》课中,当听到x老师讲,古人说当时学生忙于学习知识,而放弃礼仪的学习时,我惊呆了,联系到现在学生的状况,感到古人几百年前的话,怎么就和现在的状况类似呢?情不自禁的举手提问,向老师请教。由此,激起了我学习国学礼仪的兴趣和渴望,在后面几天的国学礼仪课中,竟自觉的融进了课程之中,礼仪培训师研修班学习结束回来后,到x老师的博客中和网上一些国学礼仪知识网站进行学习。 我国历史悠久,以文明古国著称于世,其文化传统源远流长,作为文明标志之一的礼仪,在传统文化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这不仅因

为我国的礼仪自成体系,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而且还因为我国的礼仪一向被视为法治的补充,在社会整体中发挥着调节人际关系的重要职能。长期以来,通过礼教或政教作用于人们的思想领域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从而形成了一套以“礼”为核心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和社会规范,使我国在世界上享有“礼仪之邦”的美誉。 通过国学礼仪的学习,知道了中国的“三礼”:《周礼》、《仪礼》、《礼记》,还知道了古人的名言:孔子说“人无礼,无以立”;荀子说“人无礼而不立,事无礼而不成,国无礼而不宁”,这就说明古代人们就认识到了礼仪的重要性,认识到了礼仪与人、与家、与国的关系。 通过学习了解到:礼是天地之道,天地互礼,日月相顾。礼是人之道,人类互礼,万类相济。互礼为敬,故曰:礼道主敬。而且在《礼记?》开篇中说道:毋不敬。 篇二:国学礼仪教案 国学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 绝大多数人承认并不懂国学,也不能给国学一个定义,似乎印象中的国学就是四书五经。 国学究竟是什么?是不是仅仅就是四书五经孔孟之道呢?百度百科中对国学的解释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国学其实是一个国家学术文化的简称,也可以是一个国家一切学问的简称。国学不仅为中国独有,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也有。”云南传统蒙学研究会会长郑千山认为,所谓中国国学,其实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历史文明的简称,涵盖了神州大地三江

诵国学经典学文明礼仪做儒雅学生讲座稿

诵国学经典学文明礼仪做儒雅学生讲座稿 诵国学经典学文明礼仪做儒雅学生 尊敬的各位家长,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非常高兴今天能和各位家长,老师,同学们一起分享国学精髓,学习国学经典。在学习之前,我想请大家帮我完成一个测试,好吗?让我们用自己的审美观来评价两个人物,一位就是刚刚从这里走下去的团支部总书记林志杭老师,你认识与否,这不重要,短短的几句话,简单的几个日常动作,给您留下了一个怎样的印象,请你大胆地用一个词语对他做一个评价好吗?(莘莘学子,谦谦君子,气宇轩昂,才华横溢,风流倜傥,温文尔雅,书生意气,谦恭礼让,风度儒雅,彬彬有礼,待人谦和,衣冠得体,绅士风度。。。。。。)另一位是我们八年三班的班主任,语文老师李思思老师,不要用你们的目光去搜寻这位老师,闭上你们的眼睛,她就会浮现在你们的面前,请同学们也用一个恰当的词语,对她做一个评价好吗?(秀外慧中,和声细雨,窈窕娴

静,温柔多情,举止优雅,贤惠, 看这些行为文明吗?前几天,尹训堂副校长曾经在国旗下讲话时,非常生气地说:我们体育达标测试时,我们停留处,面巾纸四处可见,水瓶俯拾可得;上个月,我们八年级的同学因为“彼说长,此说短”闹起纠纷,致使大打出手。虽然八年级,学习任务重,但是老师们考虑到大家的学科较多,因此作业量尽量适中,甚至较少,可是每到一次假期休息回来,各科老师在收作业时常常比平时还要差,不做、只做一部分、抄作业等情况屡见不鲜,亲爱的同学们,这些行为现象与我们所说的价值观———“文明”和谐统一吗?答案一定是:“不统一!”。那么我们怎样做才能使我们自己成为一位绅士或是淑女呢?这要从“礼”讲起。今天我们的国学经典讲座的题目是“礼”(PPT)。 一、何谓礼?先听一个小故事。礼仪故事一:“五里”与“无礼” 从前有个年轻人骑马赶路,到了黄昏还没有找到住处,心里很着急。 忽然,他看见远处一位老农,便高声喊:“老头子,这儿离旅店还有多远?” 淑女气质。。。。。。),谢谢,谢谢大家的合作!如果我这样评价在座的各位男

国学礼仪心得

心得体会,贵在写出真情实感。字里行间流露着诚恳、谦虚的交流态度,真诚的东西才能打动人。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国学礼仪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学礼仪心得 中华古国,悠悠五千载;中华文明,绵绵无千年;中华经典,浩浩五千卷。中华经典的星空里,群星闪耀。诗情融花意一体,智慧与激情齐飞。阅读经典就犹如与先哲同行,聆听他们对世界、对历史、对人生的感悟,就会被那蓉智的思想灵光所感染,比如,《三字经》中的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的言而有信;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的广阔胸襟;《道德经》中的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的宇宙万物的奥妙……厚德载物、达济天下的广阔伟略,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其中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魅力和深刻的智慧美,更沉淀着一个伟大民族不朽的灵魂。毋庸置疑,国学经典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约定俗成的辅助教学书,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滋养济,更是当代学生学习的模范用书。 是这本书教会了我何为真诚,让我领略了真诚的无限魅力!以言语温暖他人也是泛爱众。人生有限,可祝福别人的机会屈指可数,利用好自会喜悦。当老师以

真诚心帮助学生,昔日视若无睹的机会骤然间变得清晰可见、触手可摸。方知没有哪种职业会比国学经典更有功劳、最愉快,渐渐在享受经典。原来我的生活习惯不节俭,现在的习惯令人赞叹,这一切佳绩源于《弟子规》潜移默化间教会学生逐渐形成高尚的品德、强烈的责任感,严谨细致、团结守信、处处为人着想的待人处世方法,锲而不舍、善思好学的态度。德育和教学并驾齐驱,相得益彰。 我喜欢眼见为实。一本《弟子规》让我明白立身处世接物的道理,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中,庆幸圣贤与己如影随形。懂得经典是拿来做的,不知何时起赢得了家长从未有过的尊敬,只因我请了古圣先贤来帮我。 树的本是根,人的本是孝。孝是我们做人的根,是我们成长的根。我们一定要从小做起,把根扎牢,让世世代代的人都知道做人要孝顺父母,尊敬老师,把孝永远传下去。我向善启孝心的国学经典致敬,是你为我们扎下了正确做人的深根。鸡蛋原理中,因为鸡蛋是幼小的生命,在破碎的那一刻,我们一定会心灵伤痛。我们要唤醒和保护他们那一颗生命同体的仁爱之心。那是一种很清晰的感觉——心灵得到了深深的净化,同时,又把自己深藏在心底好久都没有去关注的东西给唤醒了。 我相信,我们班的每个同学,自小就读过很多中国儒家的名句和文章,而且很多都是在课堂上经过老师讲解的,深谙其中的道理,印象都应该很深刻。可是这些宝贵的东西,在重复的考试和自我的奋斗中,离我们越来越远,已经和那些染尘很久的器皿一样,被埋没了。

学国学知礼仪心得体会

学国学知礼仪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下面是学国学知礼仪心得体会,请参考! 学国学知礼仪心得体会1 通过学习国学,我体会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使我收获颇多。现根据个人学习情况谈一下两点体会: 经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修身是一切的根本,要想完善自身,只有用知识来武装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比如:工作中我要做到认真负责,无怨无悔,踏实务实;凡是能够干大事的人,都是能够坐的住的人。 很多事情失败的原因,不是行动前没有计划,而是缺少计划前的行动。要善于从自身找不足,制度切实可行的计划,立足实际,向着眼前的目标奋进。 古为今用,是我们学习古代文学的唯一目的。学习国学,让我解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丰富知识,懂得做人的道理,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 通过学习国学,让我明白对自己的父母和亲人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包括听父母的话,尊敬父母和其他长辈,关

心体贴父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热爱学习,与家人共同创造和谐快乐的生活;真实的感受父母养育之恩,有效的培养孩子关爱家庭、孝敬父母。 对待有困难的人,应该以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待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教育孩子方面,从小要教育孩子讲礼貌,做一个有礼貌的人;要让孩子学会感恩,有孝心,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国学是中国人的国粹,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我要继续学习国学,让国学经典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的人生走的轻松而洒脱。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从学习国学开始,接续国学薪火,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学国学知礼仪心得体会2 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进一步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

诵国学经典学文明礼仪做儒雅学生讲座稿

诵国学经典学文明礼仪做儒雅学生 尊敬的各位家长,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非常高兴今天能和各位家长,老师,同学们一起分享国学精髓,学习国学经典。在学习之前,我想请大家帮我完成一个测试,好吗?让我们用自己的审美观来评价两个人物,一位就是刚刚从这里走下去的团支部总书记林志杭老师,你认识与否,这不重要,短短的几句话,简单的几个日常动作,给您留下了一个怎样的印象,请你大胆地用一个词语对他做一个评价好吗?(莘莘学子,谦谦君子,气宇轩昂,才华横溢,风流倜傥,温文尔雅,书生意气,谦恭礼让,风度儒雅,彬彬有礼,待人谦和,衣冠得体,绅士风度。。。。。。)另一位是我们八年三班的班主任,语文老师李思思老师,不要用你们的目光去搜寻这位老师,闭上你们的眼睛,她就会浮现在你们的面前,请同学们也用一个恰当的词语,对她做一个评价好吗?(秀外慧中,和声细雨,窈窕娴静,温柔多情,举止优雅,贤惠,淑女气质。。。。。。),谢谢,谢谢大家的合作!如果我这样评价在座的各位男士:我们个个都彬彬有礼,富有绅士风度。我们高兴吗?如果我这样评价各位女士:个个端庄贤淑,有淑女的气质,高兴吗?当然高兴。从文明礼貌的角度,说一位男士是绅士,女士是淑女,那是最高的评价了。如果我们的国民都具有了绅士和淑女的素质,我们的国家就文明了,就和谐了,我们的国学讲座也就起到了那么一点点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了。首先我们看看这些行为文明吗?前几天,尹训堂副校长曾经在国旗下讲话时,非常生气地说:我们体育达标测试时,我们停留处,面巾纸四处可见,水瓶俯拾可得;上个月,我们八年级的同学因为“彼说长,此说短”闹起纠纷,致使大打出手。虽然八年级,学习任务重,但是老师们考虑到大家的学科较多,因此作业量尽量适中,甚至较少,可是每到一次假期休息回来,各科老师在收作业时常常比平时还要差,不做、只做一部分、抄作业等情况屡见不鲜,亲爱的同学们,这些行为现象与我们所说的价值观———“文明”和谐统一吗?答案一定是:“不统一!”。那么我们怎样做才能使我们自己成为一位绅士或是淑女呢?这要从“礼”讲起。今天我们的国学经典讲座的题目是“礼”(PPT)。 一、何谓礼?先听一个小故事。礼仪故事一:“五里”与“无礼” 从前有个年轻人骑马赶路,到了黄昏还没有找到住处,心里很着急。忽然,他看见远处一位老农,便高声喊:“老头子,这儿离旅店还有多远?”老人回答:“五里!”年轻人扬鞭策马跑了十多里路,仍不见人烟。他自言自语道:老头子骗人,五里!什么五里?他猛然醒悟过来,这“五里”不是“无礼”的谐音吗?问路不讲礼貌,怎么能得到正确答复呢?于是,他掉转马头往回赶,见那位老农还在那里,他急忙翻身下马,恭敬地叫了一声:“老大爷!”老农说:“你已经错过了路头,如不嫌弃,可到我家一住。”年轻人问路称呼老人不用敬语“老大爷”,说话、待人粗鲁,其结果是“不

国学礼仪教案-《感恩父母》

国学礼仪教案——《感恩父母》育才中学 教育目标: 1、养成良好的礼仪风范,懂得孝顺父母是中华的传统美德。 2、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让学生在情中回味,在情中感悟。 3、学会如何感激父母,回报父母,在生活中自觉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养成孝敬父母的良好品德。 教育重点: 明白父母的不易,感恩父母。 教育难点: 在生活中孝顺父母,帮助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育准备:Ppt 教育过程:师生行礼 1、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你们是从哪里来吗? 是我们的父母生育我们,再将我们抚养成人,健健康康的长大,他们是这个世 界上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最伟大的人。 2、观看视频短片 师:我们一起来观看一个视频短片,看完之后,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从这个视频 里你感受到了什么?你的父母曾为你做过什么事情你很感动?你与父母相处关 系的是怎样的?爸爸妈妈每天辛苦的工作是为了什么?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是谁 给于的,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将会怎么样? 3、品读故事《小男孩与苹果树》 树林里有一棵苹果树。有一个小男孩每天都喜欢来跟苹果树玩。他上树摘 苹果吃,在树荫里打盹,他爱这棵苹果树,苹果树也爱他。 时光飞快地过去。小男孩变成了大男孩。他不再跟苹果树玩了。一天,男 孩回到苹果树身旁,他看起来很难过。 "来跟我玩一会吧。"苹果树对他说。 "我不是小孩子了,我不会爬树了,我需要玩具,我需要钱买玩具。"小男 孩说。

"对不起,我没有钱。不过你可以把我所有的苹果摘下来拿去卖钱。"苹果 树回答他。 小男孩打起精神来,它把所有的苹果摘光了,然后快乐地离去。 摘了苹果后,小男孩再没有来看过苹果树,直到他长成一个男人。一天, 他再次回到苹果树这里。 "来跟我玩一会吧。"苹果树对他说。 "我没有时间玩,我要工作来养活我的家庭。我们需要一所房子安身,你能帮助我吗?"男人说。 "对不起,我没有房子。不过你可以砍掉我所有的树枝拿去盖房子。"苹果 树回答说。 男人打起精神来,他砍掉了所有的树枝,然后快乐地离去。 看到男人快乐,苹果树也非常快乐,不过男人砍了树枝以后再也没有来看 过苹果树。苹果树又孤零零了,它很伤心。 一个炎热的夏日,男人回到苹果树这里。苹果树高兴地发抖。 "来跟我玩一会吧。"苹果树对他说。 "我一天比一天年纪大,我想去航海,让自己放松下来。你能给我一条船吗?"男人问。 "用我的树干去做条船吧。你就可以航行到很远的地方,你会快乐的。" 于是男人砍了树干做了条船,他真的去航海了,并且很长时间没有回来。 很多年以后,男人终于回来了。 "对不起,孩子,"苹果树愧疚地说,"我没有什么可以给你的了,没有苹果给你吃。" "没关系,我牙齿都掉光了,不能咬苹果了。"男人说。 "也没有树干给你爬。"苹果树说。 "没关系。我太老了,爬不动树了。"男人说。 "我真的没有什么可以给你,只有我快要枯死的树根。"苹果树留着眼泪说。

试析国学经典对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影响

试析国学经典对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影响 摘要:国学可以说是传统学术、优秀文化的代名词。国学不仅是中华民族五千 年来知识与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纽带,其外延可以说是一个包 罗万象的知识集合。当前,在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冲击下,德育工作存在着人文精 神严重缺失、文化性质极其薄弱等问题。而小学生处于一个人格塑造、品德培养 的关键时期,国学经典教育对小学生素质的培养与人格的养成会产生深刻而久远 的影响。基于此,分析以国学经典教育对小学生文明修身意识培养的影响,希望 通过这样的分析,能够为国学经典教育和小学生素质培养的教育工作提供一些指导。 关键词:国学经典教育;小学生;文明修身;影响 引言: 国学是指形成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存留至今的中国优良传统文化。国 学本身包含了十分广泛的内容,并且这些内容是带有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属性, 这其中包括中国的地理语言环境、民族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知识综合等。国学作为 中华民族传统优良文化的代表更是得到了高度重视。国学经典教育也随之兴起, 全国范围的中小学不断开设“国学经典教育课”。品德素质的培养是小学阶段的一 项重要教育内容,国学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文明修身之法等对小学生品德的养 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以国学经典教育对小学生品德素质的影响为对象进 行分析,希望为中小学德育教学提供一些启发。 1、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对学生影响可以说是一生的,因而必须对学生文明礼仪 教育具有极高的重视,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向学生渗透教育内涵,采取形式多样的 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价值体系。注重修养和礼仪的人才才能成为优秀的人, 文明礼仪教育则需要从小抓起,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品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这期间 需要教师采取更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具有一定的素养和道德素质,以潜移默化的 影响推动小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真正落实到位取得较好的成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时刻谨记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向学生渗透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文 化教养,尊重师长,尊重同学,见面问好,礼让先行等等,从细节着手,从点滴 做起,通过量的积累实现质的飞跃,教师的引导作用功不可没,更应当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的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国学经典教育对小学生文明修身意识培养的影响 1.提高了小学生品德的修养 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文化可以说是国学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儒家“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诚心、正义、格物致知”仁人治世的人生追求;墨家“兼爱、非攻”爱无差等的博爱精神等等,这些国学中的传统优秀精神与文化,在经过历史长河的冲刷之后,更显得熠熠生辉,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民族基因。这 些精神与文化对我们的思想、态度、情感、价值观念都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通过国学经典教育课程的教学,将国学文化中蕴含的品德修养与人格塑造的 内容渗透到教学工作中,为小学生营造了一个国学文化极其浓重的氛围,潜移默 化中小学生就受到国学文化的熏陶,这就促进了小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增强了 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从而促进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此外,国学文化中儒家、道家的精神更是蕴含着丰富的修身养性之法,如《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告诉小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

国学礼仪名言与释义

国学礼仪名言与释义 中华民族是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国学礼仪是华夏文明的标志,也是社会最基础的纽带和规则之一。中华礼仪有着鲜明的东方特色,中国五千年国学礼仪文化流传下来的关于礼的描述,充满了人们对于礼仪的思考与智慧。 《礼记》主要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学者学礼研礼的记录,包括礼 仪制度的记载和礼学思想的阐发等多方面的内容。就其礼学思想而言,又包括礼的价值的说明、礼的发生与制作的论述、礼的相因与损益的探讨、情礼关系的分析以及乐论等内容。 1、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不失色于人,指重视修身养性,经常保持气定神闲得姿态,无论仪容、应对都是庄重大方,有规律,不轻率;不失口于人,指说话谨慎,不寻人之短,不伤人之痛,也不讽刺挖苦。 2、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人有礼貌,待人做事讲究礼节,说话恭敬文明,则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与人相处和睦,不会伤害到别人,也不会被别人伤害;否则,待人粗暴,说话粗鲁,无大无小,无长无少,难免与人发生矛盾,产生口角之争,甚至拳脚之斗。 3、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儒家认为,一个人必须知礼义,懂礼仪,礼仪教育的作用在于使人知道如何端正仪容身态,表情适当,言辞恭顺,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使君臣名分确立,父子关系亲密,长幼上下和睦。

4、以及其他一些关于礼的观点见解: 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孝经》 道之以告德,齐之以礼《论语》 不学礼,无以立《论语》 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左转》 首服既加,而后人道备,故君子重之,以为礼之始矣。《五经要义》除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著作传记之外,诸子百家关于礼的理解也很多: 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恒”是“永久、持久”的意思。爱护别人的人,也会一直得到别人的爱护;尊重别人的人,也会一直得到别人的尊重。这就是俗话所说的“若要人敬己,先要己敬人”。 2、礼者,人道之极也。《荀子》 礼是做人的头等大事。不按“礼”办事,社会就会瓦解,陷入混乱;人将无法生活。 3、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而不成;国无礼,而不宁。《荀子》 人没有礼节,无法在社会上生存立足;做事不讲究礼节,就不能把事情办成功;国家没有礼法,就会动荡不安。 4、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 礼仪是一个社会的根本制度,廉耻是一个人的根本原则。礼仪廉耻是维持国家的四个基本要素,如果这四个要素不能贯彻执行,则国家很容易灭亡。

国学与礼仪教学定稿

国学与礼仪 一、国学与礼仪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在世界素来享有盛誉,博大精深的国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通过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等可以很好地拯救当代小学生的道德迷失,培养良好的文明习惯。礼仪是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号称礼仪之邦。孔子曾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可见礼仪教育对培养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把国学经典教育与文明礼仪教育相结合,着力提高少年儿童传统文化修养,与文明礼仪修养的认识,把“读经典”,养成文明礼仪的习惯当成自己的自觉行动,进而促进青少年的发展。 二、课程开发背景 郑州市高新区百炉屯小学位于郑州市高新区百炉屯村,是一所农村小学,本校的办学理念是“促全面发展育阳光少年”,目的就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挖掘每个孩子的独特潜能,让每个孩子张扬其个性,使他们心中都充满阳光,从而积极向上成长,个个都成为阳光少年。但因为学校的学生都是农村孩子,而且三分之二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父母平日里忙于打工,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所以很多孩子学习和生活习惯很不好,兴趣爱好也很少,

同时学校认为一年级是孩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转折点,这是孩子各种好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开设国学与礼仪这门课程,这门课程选取国学经典中与时俱在的精华部分,对学生进行国学的浸透与熏陶。通过书籍和礼仪的教导,让孩子懂得自立和懂礼。使6—7岁的孩子,学习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使他们表达能力增强,性格更加开朗,从而促进儿童身心

国学经典——文明礼仪篇

国学经典——文明礼仪篇

所谓国学,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固有学术。这既是中华文明的最高形态,也是中国学术的源头发轫,更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精神家园。所谓经典,按照阿根廷著名作家博尔赫斯的理解,“是一个民族或几个民族长期以来决定阅读的书籍,是世世代代的人出于不同的理由,以先期的热情和神秘的忠诚阅读的书”。因此,国学经典,就是中华文明最好、最有价值的书籍,就是中国人最诚心、最喜欢阅读的书籍。 国学经典的主题是丰富的,既有关于国家大事和社稷安危的思想议论,又有山水清游、亲友往来和个人情绪的隽言妙语。无论哪一类主题,实质都是关于真、善、美的追问,关于人的心灵和灵魂的思考,关于信仰信念、思想真理、价值标准和道德修身的阐述。经典的形式是多样的,主要形式是哲学、历史和文学作品。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所有历史都是关于人的活动的记载,一切文学都是人学。阅读经典,就是学哲学、看历史、欣赏文学作品。在哲学经典中,我们仿佛倘佯在思辨的王国,感触思想的震撼,享受智慧的乐趣。在历史书籍中,我们好像同先贤前辈一起呼吸,探秘他们的活动踪迹,感悟他们的内心世界。在文学作品中,我们犹如身历其境,可以爱、可以恨,在爱中追求善与美,在恨中鞭挞丑与恶。总之,品读国学经典,益处颇多,最大的益处是修身养性,培育良好的道德品质。诚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个体自我的每一次伟大的提高,都源于同古典世界的重新接触。”

(二)敬 礼者,敬而已矣。——《孝经》 敬是仁爱的表现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颜渊》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弟子规》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论语·季氏》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三)表达敬意的原则和方法 原则:尊老、敬长、尊师,自谦。在朝序爵,在野序齿。 方式:敬语、容貌、服饰、进退、揖让,先后。 夫礼者,自卑而尊人。虽负贩者,必有尊也,而况富贵乎?——《礼记·曲礼上》 (四)诚敬从鞠躬做起 诚敬之心若立于内,则必然会通过一定的形体动作形于外,令对方真切的感受到。表达诚敬的形体动作很多,其中鞠躬就是中国人表达敬意的一种方式。 (五)学有本末,力行为先 童蒙养正,培根固本。——《弟子规》

国学礼仪心得 -

学国学知礼仪 --学习国学礼仪心得 5月20日,融入国学礼仪的《导师制礼仪培训师研修班》在郑州的xx宾馆会议室开班了,截止24日结束,作为学员之一的我,一分钟不少的听完了全部课程。五天的学习,感觉受益匪浅,从思想上、理念上、知识上,言行举止上都获得了巨大的收益,下面是我在学习国学礼仪中的点滴体会。 20日下午的《国学礼仪十八说》课,自己是在懵懵懂懂中听完的,因为以前在国学礼仪方面知之甚少,且对古文也不感兴趣。但是第二天下午的《国学礼仪十八说》课中,当听到x老师讲,古人说当时学生忙于学习知识,而放弃礼仪的学习时,我惊呆了,联系到现在学生的状况,感到古人几百年前的话,怎么就和现在的状况类似呢?情不自禁的举手提问,向老师请教。由此,激起了我学习国学礼仪的兴趣和渴望,在后面几天的国学礼仪课中,竟自觉的融进了课程之中,礼仪培训师研修班学习结束回来后,到x老师的博客中和网上一些国学礼仪知识网站进行学习。 我国历史悠久,以文明古国着称于世,其文化传统源远流长,作为文明标志之一的礼仪,在传统文化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这不仅因为我国的礼仪自成体系,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而且还因为我国的礼仪一向被视为法治的补充,在社会整体中发挥着调节人际关系的重要职能。长期以来,通过礼教或政教作用于人们的思想领域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从而形成了一套以“礼”为核心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和社会规范,使我国在世界上享有“礼仪之邦”的美誉。 通过国学礼仪的学习,知道了中国的“三礼”:《周礼》、《仪礼》、《礼记》,还知道了古人的名言:孔子说“人无礼,无以立”;荀子说“人无礼而不立,事无礼而不成,国无礼而不宁”,这就说明古代人们就认识到了礼仪的重要性,认识到了礼仪与人、与家、与国的关系。 通过学习了解到:礼是天地之道,天地互礼,日月相顾。礼是人之道,人类互礼,万类相济。互礼为敬,故曰:礼道主敬。而且在《礼记?》开篇中说道:毋不敬。 也就是说人类要敬天、敬地、敬祖、敬亲、敬人、敬己、敬事、敬万类。因为敬是人类效仿天地之德的根本:天地互礼,阴阳共存。敬是为了节制人们的情欲和惰性:制人情,节民性。 在学习中还认识到礼仪教育是养正之本。 其一,礼仪养正是第一教育。古人入小学,以“洒扫应对进退”为开始,先教学生行为规范,先教学生做人做事。

小学开展“诵读国学传承文明礼仪”活动方案

**小学开展“诵读国学经典,传承文明礼仪” 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根据南市教体(2015)32号、南教办(2015)31号——南部县教育局关于转发南充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开展“诵读经典,传承礼仪”国学教育活动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开展“诵读国学经典,传承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学校将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充分挖掘国学深刻思想内涵和文明礼仪规范,使全校师生明白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培养其健康向上的公民道德意识并努力践行在日常行为中,全面提升师生的道德素质。 二、活动对象 1—9年级全体学生 三、诵读内容 1、国学经典:包括《三字经》、《弟子规》、《论语》、《道德经》、《增广贤文》等经典文献中的名篇、名段、名句。 2、格言警句:历代文献中体现文明、向上、励志精神的格言警句、经典语录等。 3、诵读重点:小学1-3年级《三字经》,4-9年级《弟子规》。 四、活动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周伟(负责全面工作) 副组长:马定泽(负责整个活动的组织策划及实施) 马开兴(负责该项活动的后勤保障)

成员:何建军(负责该项活动的具体实施及资料的整理、汇总)张光明(负责小学部活动的开展) 杨爱国(负责初中部活动的开展) 马朝举(负责校园阅读之星的评选) 雍兵何海燕(负责文明礼仪之星的评选) 全体语文教师为此次活动的具体执行者 2、学校将通过课堂、集会、校园广播、展板等载体加强对该项活动的宣传,并与学校开展的感恩教育、文明礼仪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3、建立长效机制,学校将以此作为开展德育活动的重要抓手,将其纳入课程安排,并积极开展诵读国学经典“五个一”活动: a.每日一读。统筹安排一名语文教师或班主任负责指导学生每天10分钟进行集体诵读。 b.两周一背。在每日诵读基础上,每两周要求学生能背诵一篇经典名篇。 c.每月一会。每月召开一次主题班会,通过开展专题讲座、成果展示、演讲等多种形式交流学习体会,畅谈学习感受。 d.每期一赛。每学期开展一次经典诵读活动成果展演或竞赛活动。节目力求做到集知识性、表演性、观赏性、艺术性为一体,可采取吟、诵、唱、弹、舞、书等多种表现形式,节目风格、体裁不限,对获奖作品和辅导教师给予表彰。 e.每年一评。在全校范围内每年评选出一批“阅读之星”、“文明礼仪之星”、“师德标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