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灵动课堂教改课题研究

灵动课堂教改课题研究

灵动课堂教改课题研究
灵动课堂教改课题研究

铜梁县第一实验小学

打造“灵动课堂”构建多元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

一、灵动课堂提出的背景

随着课改实验的蓬勃发展,各种新理念、新模式百花齐放,层出不穷,“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智慧教学、情智教学”等教改实践如火如荼;“智慧课堂、人本课堂、生态课堂、和谐课堂、绿色课堂、快乐课堂”等各种课堂如雨后春笋。以学习方式变革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改革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但我们不难发现,课堂教学“满堂灌”的现象依然存在,课堂教学的本色还是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有的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活动仍然以掌握知识为根本,教学方式单一,教师依然习惯于“牵着学生走”,课堂氛围沉闷,课堂效率低下;有的教师则过于追求教学内容的情境化、教学过程的活动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形式的趣味化,从而导致有效教学时间的大量流失,课堂效率低下。要改变这种不尽如人意的教学现状,突破新课改操作过程中的瓶颈,就必须树立全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变“牵着学生走”为“让学生自己走”,变浮光掠影式的表演为扎实深入的探究,让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通过主观能动地学习,形成个人独特有效的学习方法,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学会学习,自能发展。

大道至简,大言稀声。“后课改时代”的今天,“简约高效”已经成为课改实验工作的主题词。叶澜教授说:“若要到达不曾拥有的快乐,就得走一条令你不快的路;若要到达尚不具备的有知,就得走一条无知无识的路;若要到达不曾拥有的富有,就得走一条一无所有的路;若要成为不同于现在的你,就得走一条不是现在的你的路”。我们生活在当下的社会,我们更生活在传统的思维中。只有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只有挣脱“路径依赖”的囚笼,走一条别人未曾走过的属于自己的路,才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之为教育者的本真存在的价值。因此,我校本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以提高课堂效率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提出了“打造灵动课堂,构建多元教学模式”的改革构想,以期通过不懈求索,彻底改变课堂教学高耗低效的现状。

二、国内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前些年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课堂一直占主流,“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的教学观已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盘根错节。非灵动的课堂是“教师主宰,学生被宰”,“教师主讲,学生听讲”,“教师主问,学生主答”的课堂。没有学生的内心体验,没有情感,品不出浓厚的参与味道。学生被当作知识的容器,任由教师“硬灌”。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使学习成为一桩苦差使而索然无味。自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受到许多专家的广泛关注,打造灵动课堂又成了一个热门的话题,如孙双金、

薛法根、张齐华、虞大明等特级教师都有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他们围绕“鲜活的理念、诗意的课堂、灵动的对话”、“灵动课堂的特征”、“教育灵动的内涵及生成的途径”、“灵动课堂的打造”等话题展开多层次多角度的探讨。但迄今为止,国内也鲜有专著,表明这一领域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化。

在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各地中小学对“教育灵动”“灵动课堂”的讨论也越来越热烈。大家都以“灵动教育”为切入点,组织论坛、案例讨论,深化了对“灵动课堂”基本特征的认识,特别对教师“课堂教学实践灵动”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从已掌握的资料来看,还没有形成系统研究灵动课堂的先例,还没有归纳出对“灵动课堂”的共性与个性特征。另外,对教师在课堂中构建灵动的方法介绍较多,对学生灵动学习的介绍尚不多见。表明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也是相当有价值的。

三、灵动课堂的概念及其界定

(一)灵动课堂的意蕴

灵动,拆词为二是“灵”和“动”。灵者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思维要灵活,就是学生学习的课堂要灵活、灵巧、灵透,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灵气的目的;动者就是教学过程要自动、他动、互动、群动从而达到师生身心俱动。二者合二为一,达到以学活教,心动课堂,心随课动,课随心动的美好境界。灵动课堂就是以学生活动为中心,通过老师的精心设计和悉心引导,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审美情趣。它包含教学整体的两个方面,一面是教师,要从钻研教材开始,重视教学设计和课堂生成,机智把握稍纵即逝的教学契机,多层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一面是学生,要主动融入教学情境,全面参与,深度合作,提升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人们对于灵动课堂的研究不一而足:有的把灵动课堂的研究着眼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上;有的把灵动课堂的研究落脚在课堂激趣上;有的突出了多媒体在灵动课堂建设中的作用:有的从课堂巩固练习安排的层次性、递进性来谈灵动课堂的打造;有的从学生自主精神的培养上谈对灵动课堂的理解;还有的从课堂评价上谈课堂灵动。对于灵动课堂的研究,多半关注的或是教材的钻研,或是课堂手段的采用,或是目标的设定和达成,或是对学生的培养。大多从教者的角度看灵动课堂,即使谈学生的成长,也是教师对学生的培养,依然是教者主导的思想。

现代汉语词典上对灵动的解释是:活泼不呆板,富于变化。这应该是灵动课堂的外显形态,它的内核则是在人本理念引领下,通过教与学,搭建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平台。从师生共同“生长”的角度,以“生长”的眼光看灵动课堂的建构,本着“学生

在教师发展中成长,教师在学生成长中发展”的教学相长的理念,探讨灵动课堂的内涵、灵动课堂的建构与发展,是对灵动课堂另一视角的独特诠释。

构建灵动课堂,关注课堂生长,首先是立足于生本思想的基础上的,呼唤课堂回归,将课堂还给学生,这无疑促进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力的提升:关注课堂生长,也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走进课堂,既要有充分的预设,又要关注课堂的生成,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让课堂在师生的共同生长中绽放灵动的精彩。

(二)、灵动课堂的特征

1.扎实平实

扎实、平实是课堂灵动和生长的基础。学生走出课堂与走进课堂是否不一样?知识技能的增长、情感态度的变化、学习力的提升……这一切的变化应该源自于教师课堂教学准确的目标定位和教学策略的适当选择,源自于学生课堂的积极主动参与,源自于教师的深层引领,引领学生扎扎实实地经历学习过程。这样的课堂,就像家常的饭菜,虽然普通,但很养人;这样的课堂,虽然简简单单、朴朴实实,没有华丽的外衣和鲜艳的色彩,但却令人回味留恋。

2.互动生成

互动生成是实现课堂灵动和生长的有效途径。在教师充分预设的前提下(这样的预设不是刻板的,一定是灵动的,是在充分估计学情基础上的预设)关注课堂上的互动生成,“生一生””师一生”的真实互动,将促进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促进“师一生”“生一生”平等对话的形成,促进学生经历体验与感悟的过程。教师要在生成中抓住契机,期待那不可预约的精彩。

3.智慧生长

智慧生长是灵动课堂的追求与目标。我们研究灵动课堂,最终希望课堂展现并绽放教师的智慧、学生的智慧,在对话与互动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教师的智慧表现在他简约的预设中、精彩的理答中,更表现在他对课堂生成契机的把握上。

四、灵动课堂研究的价值

(一)理论价值:越来越多的教育家认识到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学是一门以客观再现教学内容而求“实”的科学和以主观表现思想感情(心灵)而求“活”的艺术。科学地再现求“实”与艺术地表现求“活”,使师生发展求“优”的完美统一是我们应孜孜以求的教学境界。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新时代教育呼唤“灵动”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从信息论的角度说,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整合,是一种动态,生长性的“生态环境”,是“教”“学”因素所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的动

态过程。灵动的课堂教学需要让课堂教学活起来,从表现形式上看,就是要求课堂教学呈现出“生动活泼、宽松和谐”的“满意场”。从课堂教学系统的构成上看,就是要求在课堂教学这个“整体”之中,“教”“学”这两个子系统能够优化组合,有机统一。即教师把“循循善诱”调谐到学生的“独立思考”“热烈讨论”“争论和交流”与

“体验领悟”之上,从而使“教”“学”和谐一致。在“和谐”的教学中,师生交往、互动、相互交流、流通、相互启发、补充以达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目的。

(二)实践价值

1.我校是龙文化课题研究实验学校,有着“集天地之灵气,塑国家之栋梁”的教育理念,构建“灵动课堂”就是把一个真善美的灵动世界呈现给孩子,使孩子们快乐学习、全面发展、幸福成长。灵动的校园是人生幸福的开始,灵动的课堂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乐园。我们一直着力追求构建一个丰富学生知识、发展学生能力、完善学生人格的课堂,这就是“灵动课堂”。构建“灵动课堂”将进一步深化龙文化课题研究中关于课堂教学领域的研究,丰富和发展我校龙文化课题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2.通过研究为素质教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提供新鲜富有特色的资源,努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3.通过研究,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

4.通过研究努力培养更多像山那样沉稳与敦厚,像龙那样灵动与智慧的时代新人。

五、构建灵动课堂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校本革命为抓手,以变革教学方法、转换课堂主体为重点,按照“整体推进,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更新教学理念,规范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强力高效推进新课堂模式,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

六、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构建和谐、轻松愉悦、民主平等、合作探究的课堂。

(二)构建在教师的指导下充满丰富多彩的情绪和激昂的学习情感的课堂。

(三)构建节奏跌宕的课堂。

(四)构建自由灵活的、预设与生成和谐统一的课堂。

(五)构建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的课堂。

(六)构建训练无痕的课堂。

(七)构建多维延伸的课堂。

(八)构建思维激荡的课堂。

七、构建灵动课堂的途径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段话:在美丽的教育世界里,两个生命——儿童的生命体和语文的生命体嬉戏激荡,也就构成了整体领悟的语文教育的动人乐章。朱家珑先生和王向东先生说的这段话,道出了构建灵动课堂的关键所在:教材和学生。构建灵动课堂就应该从教材、学生和教师三位一体的高度予以规划和设计。一颗种子的生长需要土壤、水、空气、阳光,还有辛勤地耕耘,缺一不可。那么,要实现课堂的灵动与生长也需要肥沃的土壤,适合的环境,还有辛勤的耕耘和热切的期待。

1.生长的土壤:教学内容的精心选择

“模模糊糊一大片”早已成了传统语文课堂的特征。曾经有教育专家提出语文教学要“清晰目标、精选内容、有效设问”。“精选内容”为课堂生长提供了沃土。叶圣陶先生很早就提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师在钻研教材、精选内容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课堂在内容精选后更加高效,学生在精选内容的学习中实现语文素养的生长。

我们往往看到一些公开课的课堂上,学生跟着教师去品读、理解教师选择的认为值得品读的段落。通过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精选,课堂显得更加简洁高效了。但这不免又让我们思考:教师选择的认为有价值的内容,是否就是学生不懂的或者感兴趣的?教学内容的选择,由教师选择还是由学生选择?我们认为,灵动课堂应该充分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逐步去认识,哪些材料值得去阅读、探究,哪些是想一恕就能解决的,还有哪些是课堂上不能解决或无需解决的。引领筛选的标准是什么?是清晰科学的教学目标。

2.生长的环境:课堂文化的倾心培植

这里的课堂文化指的就是在语文课堂中所传递的一种关于语文的价值、关于语文学习方式的理念,它是价值观的体现,这种课堂文化需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实践中,它贯穿于“师一生”“生一生”的交流活动中。

构建富有生长气息的灵动课堂.需要教师倾心培植“开放、自由、平等、活力”的课堂文化,这样的课堂文化的形成,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需要一种对生命的充分理解、关怀与尊重。这样的课堂文化,才能让学生在开放、自由的课堂中放飞自己的思想,实现思维的富有活力的碰撞和个性的彰显,就如新语文课程标准里所说的:“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而那种平等的课堂文化,正体现着对生命的充分尊重与关爱。这样的课堂文化才能实现教师与学生生命质量的提升,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生长。

3.生长的期待:教学策略的用心推敲

生长的期待应该基于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因为教学目标指向的就是学生的发展。那么我们要采用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呢?“有效设问”其实就是对教学策略选择的思考。在灵动课堂中,教师有了对于学生生长的殷殷期待,才能通过自己的底蕴和教育智慧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创造合适的问题情境。“用语文的方式学习语文”,在教学策略的选择、问题情境的创设中,教师关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关注学生思维的成长,这样的教学策略方可促进课堂的生长。灵动课堂的生长,就在这殷殷的期待中,在清晰科学的目标定位中,在教师的扎扎实实的训练中。

八、灵动课堂理念下的多元教学模式

灵动课堂是一个开放的课堂,民主的课堂,互动的课堂,阳光的课堂,我校将借此契机,形成本校的独特的课堂教学理念,构建涵盖各个学科的多元的教学模式。

(一)灵动语文——“三问三思一提升”教学模式

“三问三思一提升”在教学流程中是这样体现的。

第一步:上课前或者一上课,老师先发下“学·研·测·评”报告单,学生首先根据老师设计的“报告单”独立自学,提出自己的问题,自己思考,自己寻求问题的答案。这叫“自问自思”。什么时间发“报告单”是由学习任务的多少决定的,学习任务多的需要提前发放,把自学放在课前。

第二步:学生独立自学中遇到问题,自己无法解决,向自己的同伴求教,研讨。同伴也无法解答则共同向组内上一级同伴求教,小组内都解决不了的,小组长可以下座位,到别的小组求教,学会后再教会本组成员。同时各小组有一个“信息牌”当小组遇到共性问题时可通过信息牌发出求助信号,老师或课堂助理会主动到该组进行指导。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呈现给老师,由老师做点拨式引领讲授。而对各组自认为已经掌握的部分,老师分配展示任务,并公示给全班各组。由小组长带领本组成员组内展示演练。在该小组对全班展示后其他小组提出质疑或挑战,点评小组给予评价。这个过程,是学生之间相互提问,相互思考的过程。叫做“互问互思”。

第三步:通过展示、质疑与评价,老师感到学生理解较肤浅或有偏差的地方,立即进一步追问启发,引起学生再次思考,把课引向深入。这叫“追问再思”。

第四步:学习结束,课堂助理做学习总结,学生自测达标,并反思总结自己的课堂表现与收获,提升学习品质。谓之“一提升”。

(二)灵动数学——“4F”教学模式

“4F”教学模式即四个方面“放”“辅”“扶”“放”

放——明确要求、放手预习

辅——展示交流、相机辅导

扶——提升优生、帮扶差生

放——开放练习、分层达标

1.放——明确要求、放手预习

①教师提出预习要求,让学生明确预习目标

根据所要学习的内容,教师将其细分为具体的知识点;根据本节课预期所要达到的目的提出具体的预习要求。让学生明白应该如何去预习,应该达到怎样的要求。

②教师出示学案,作好预习指导

教师将制定好的学案中涉及预习的内容出示给学生,这些内容可以是习题形式,也可以是预习的提示,还可以是具体的操作步骤等,让学生按学案上的要求和引导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教师要对学习方法、形式等进行指导,对自主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进行重点指导,帮助其顺利完成预习。

③放手让学生预习

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在学案的引导下就可以放手让他们开展自主预习。预习的形式可以是独立自学,可以是同桌讨论,也可以是对子协作,还可以是小组交流等。

④开展预习自主检测

通过预习是否达到预习的目的,必须及时进行预习检测。在学案上,老师可制定相关的预习检测内容,其检测形式可以是口头汇报,也可以是书面回答。检测后在组内核对或教师提供的参考答案的对照下,反馈自己的预习情况,及时将没弄懂的地方记录下来,以便在交流时提出来。

⑤搜集预习中的错例和问题,为辅导作准备

小组长了解本组预习的情况,简单的问题在本组内解决,将本组内普遍出错的地方或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搜集起来,形成错例集,在交流时提出来共同解决。

教师在巡视学生自学时,注意发现学生普遍易错的地方,作为讲解、点拨的重点内容。

2.辅——展示交流、相机辅导

①组内交流,提炼要展示的问题

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开展预习交流,可以从成绩较差的同学开始,其余同学相继补充。同学们把自己学会的知识讲出来,把遇到的问题提出来,组内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小组长要进行搜集。

教师应参与到一些小组的交流之中,了解同学自学的情况,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遇到的普遍困难等。

②全班展示,师生、生生互动交流

小组代表到台上向全班展示学习的情况,下面的同学认真倾听,相同的意见不重复展示,不完善的地方可相互补充,不同意见可以马上反驳,阐述自己的观点、思路等。

教师在此环节要起到较强的组织作用,对同学展示的内容可以及时进行点拨、启发,充分让学生发表意见,不要先将自己的意见发表出来,更不能在学生回答不上时直接给出答案。

③老师总结、提升、拓展

在同学们交流展示的基础上,老师一定要有对问题的总结、定论,同时还应该在学生要基础上有所提升、拓展。

3.扶——提升优生、帮扶差生

①这个环节重点是培优补差

②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提升训练

③对学困生进行帮扶

4.放——开放练习、分层达标

①及时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练习

基于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巩固练习,及时反馈教学的情况。巩固练习的内容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②开展分层达标检测

③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三)灵动英语——“五步”教学模式

根据智力技能与知识学习之间的关系,提出以下五步教学模式:导入—呈现—模仿—操练—应用。

1. 导入——激趣调动

导入作为一堂课的开头,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整堂课的效果,要让学生首选意识到已经上课了,应调整好状态投入到学习中,让学生达到精神饱满,把学生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通常有以下几种做法:

①问候:这是每堂课教师和学生都要进行的一个环节,是师生间的一个互动环节,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可改变问候方式,

②提问:问题会产生悬念效果,提出问题,能让学生的脑子先动起来,对于这堂课有一定心理准备。提问形式可多样,可利用照片、图片或实物以直观的方式进行。问题还可以是多种形式的,可以是师生之间的,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话题可以是多种类型的,如:天气、食物、问候、班级情况等。

③演示:形象直观的演示对学生会有吸引力,如在教人体五官及其他各个部位的单词时,教师可事先画好一幅小丑或巨人画,也可直接在黑板上画,再一边问一边把单词写在各个部位,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自然地引入新课。

④唱歌:让学生唱或说唱一两首容易上口的、旋律明快节奏感强的歌曲,然后宣布上课。

⑤游戏:从心理学角度看,游戏符合孩子心理发育特点,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游戏给语言学习带来快乐,也使儿童得到放松,能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2.呈现—认知感知

知识的呈现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感知的阶段,新的知识信息进入学生的短时记忆,激活了长时记忆,建构起新的语言意义。教师通过录音、实物、图片、画、卡片、体态语言、动作、与口语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感知、认知单词、短语、对话,在视觉感知实物或图片的同时,听觉感知词、词语、对话的音调、结构、语句。教师用直观的手法展示新知识,学生也直观地感知新的语言材料并从中获得操作的模式,这是活动

的定向阶段,是智力活动的准备阶段,学生从中了解活动的内容,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在头脑中构成活动本身和结果的表象。

3. 模仿—练习储存

模仿练习是在知识呈现的基础上,在学生对新的语言材料认知、感知的基础上,将外部物质活动进行内化,通过大量的机械模仿练习,把所学知识与该知识运用的“触发”条件结合起来,形成条件化知识,在头脑中大量地储存。

模仿练习的组织形式可多样化:

①双向式练习:同座或前后、左右两人操练。

②小组式练习:前后左右四人为一小组,交替练习。

③纵向式练习:按座位向后连锁式练习。

④横向式练习:按座位横向连锁式练习。(学生可围坐成一圆圈进行练习)

⑤大组式练习:按纵向分成两个大组,问答式练习。也可分成男生组,女生组或自由组合成两个组练习。

⑥角色扮演:可让学生对一小短剧分角色扮演,学生可主动承担所扮演的角色,最好能模仿各种不同的声音。

4. 操练—转换巩固

以上练习属机械模仿练习,时间长了,学生会失去兴趣、降低学习积极性。在完成模仿练习后,教师应及时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替换练习和转换练习。

①替换练习

借助设置的情景给学生进行替换,不再是机械式练习,内容是限定的,但情景可帮助学生摆脱控制,灵活运用语言结构进行操练。替换练习须围绕一定的语言设计,也可利用教材内容。教师须尽量采用直观的手段,如图片、照片或简笔画,让学生据以做替换练习;教师可以板书于黑板上供学生参考。

②转换练习

做转换练习时,教师须提前做好准备,尽量采用各种手段,以确保这些机械、枯燥的操练变得生动,使学生不易失去兴趣。教师可直接用语言表示提示,也可以用动作手势、实物、图画等手段给学生提示,要尽量降低练习难度,每次只进行一种转换操练。

5. 应用—活学活用

综合应用是在替换练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放松控制,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把单项的语言技能提高到应用英语进行交流信息的能力。这一步跨度大,练得好更能达到活用的水平。要更好地达到这个目标,须借助情境、图表、实物等直观手段。

九、灵动课堂理念下的多元教学模式达到的效果分析

(一)追求基于生命成长,个性灵动的本真教育

灵动课堂理念下的多元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课堂下师生低质量的生存状态,点燃了生命的激情,人人享受成长的快乐,人人体验、践行、参与其中,这是本真教育的一种回归。实现了“四个转变”即变教会为学会,变学会为会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为学而学为为教(用)而学。

(二)拉长了传统教学局限于课堂的时空链条

灵动课堂理念下的多元教学模式需要学生课前充分预习,课中积极参与,而学习结束后,学生掌握的知识要能运用于实际,解决问题,拉长了传统教学局限于课堂的时空链条。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本身就考虑了课程化,让学生在校园活动中就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再加上家庭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为学生运用知识提供丰富的机会,让学生真正从“三味书屋”走向“百草园”。

(三)课堂文化辐射影响校园文化,使学校文化品位再上台阶

构建灵动课堂理念下的多元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必须以建立和谐,民主的对话环境为前提,必须是“用智慧引领教育,让教育生成智慧”的过程,必须是富有生命的、充溢着对生命的理解、关怀与尊重的;必须是开放、自由、充满智慧的;必须是提升教师和学生生命质量的课堂文化。在课堂上,学生是受教育者,同时,也是教育者。教师应紧紧依靠学生的内驱力,发展学生的学习天性,释放学生的个体潜能,达成自主学习的目标,实现自我发展。构建灵动课堂理念下的多元教学模式将成为一种新的校园文化,使学校的文化品位再上新台阶。

当然,以上学科教学模式的介绍仅仅是一些最为基本和有效的模式,俗话说“教无定法”,我们争取在构建“灵动课堂”的理论研究基础上,用此理论指导我们各个学科的教学实践。各个学科也应根据自身的学科特点,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学科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形成适合学生个性、教师特长、学科特色的多元的教学模式,以期达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效果。

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读书心得

《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读书心得 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灵性、充满智慧和魅力十足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中经常会感觉到自己的课堂欠缺一种灵动和生命力,还需要很多的学习和不断磨练。恰好同事推荐了《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这本书。在本书中,各位名师都表现出了高超的分析细节能力,善于品味细节、分析细节,能从一些细小的动作,从一闪而过的表情,从一句简单的话语中,体会学生内心变化,感悟学生的兴趣点,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使教育教学更完美。书中的那些文字如涓涓细流、沁人心脾,而每个教学案例都值得我去思考。这本书充分地展现了教学的艺术和教学的智慧,让人领会到课堂真的是因生成而精彩。 一堂充满精彩的语文课堂,来自于生成。这本书通过四个篇章选用了多篇文章来说明课堂是怎样生成的这个问题,这也是我在平常教学中的一大困惑。课堂上怎么走生成的路?只要生成就都是有效的好的方面吗?怎样才能催生更多有效的生成?读了《课堂因生成而精彩》一书,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造良好的氛围,有着重大的作用。有了这种良好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学习可能性的最高水平。”小学生好奇好动,有较强的求知欲,有一定的竞争意识,但他们的注意力不能持久。那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结合教学内容

设置必要的活动,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语文天地中,在识字语言中激起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获取知识。比如在教学案例《雾凇》一课中,让学生充分运用多种视觉感官来发现自然之美,让学生回忆生活中冬天美景,观看雾凇奇观的画面,生动、直观地感悟自然美语言,进而让整个课堂充满了童趣,学生们在互动活动中感悟到了语文的魅力。 读完这本书,我体会到课堂教学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把教学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们感受到语文就在身边,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在生活交流中发现文字的魅力、语言的多样化。 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在现代课堂上应该尽量避免过去教师讲的多、学生听的多的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使学生学得生动、学得积极。例如在教学案例《北风和小鱼》这一课时,可以分三个步骤:先是要求学生能把每段文字有感情地朗读出来,通过对课文的朗读、生生与师生之间的交流,初步认识北风吹一吹青草、梧桐树和小鸟与吹一吹小鱼的不同。然后组织小组之间交流,想一想为什么小鱼不怕北风吹,那勇敢的小学生在上学的路上也不会怕北风吹。最后要求学生结合生活,把自己的理解、认识和启发讲给同学听。通过独立尝试、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过程,使学生对本篇文章作者的真正想表达的想法给予认知、理解和接受。 模仿学习是小学生学习方法之一,但模仿仅仅是手段,模仿的目的是为了创造。从模仿到创造,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学生的发展过程。模仿、创造落到实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教师

灵动课堂的心得反思范文

灵动课堂的心得反思范文 我们学校二年多来实行的“灵动课堂”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新的课堂模式,他完全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模式,彻底的该改变了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中的地位,以前老师是课堂的主角,在台上尽情的表演,学生只是一名观众,被动的接受台上演员的灌输,结果就是以填鸭式让学生学习知识,学生学到的知识很多都是囫囵吞枣,没有真正的理解和消化。新的课堂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当家作主,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知识的看法和理解,真正做到了我会学习,我能学会。老师只是作为参与者来和学生共同学习。 说实话这种教学模式一开始我很难接受,因为我觉得老师不讲学生能够怎么能懂?我们应该教给孩子知识,而不是让他们在课堂上任意说出自己的想法。事实上我们的确是低估了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在开始时有些孩子的表现确实出乎我的意料,看法和观点新颖独特。但是由于我对这种模式运用的不熟练,一知半解且急于求成,又对小组的培训不到位,常常出现上课任务不能按时完成,让我对这种模式产生了怀疑。但是孩子们的进步我是看在眼里的,加上学校经常对我们进行培训,以及和同行们对于出现的问题经常讨论和反思。经过二年多的实践,灵动课堂这种模

式逐渐显示出它的优越性了。 首先学生个人的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尤其是语言表达,积极思考,课前预习,学习兴趣方面,有个别学生俨然成了小老师,而且学生之间交流让学习更为轻松,因为我们往往不能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而学生之间恰恰可以。最主要的还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唯我独尊,小组合作让他们认识到只有小组共同进步,才是最大的荣誉,这时候他们就会主动帮助组内的同学,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他们很容易就会发现别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因为他们是一个整体,落下任何一人他们的小组就会落后。无形中他们就理解了“木桶理论”。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收获也很大,在孩子们身上学到了很多的东西,重新认识了我的孩子们,发现了孩子的很多闪光点,在和他们交流的是时候我们的关系更融洽更亲近,就更有利于我的教学。 二年多的教学实践成绩可喜,但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完善和思考。 首先我们在编写活动单的时候,需要更深刻的了解学情,课

营造灵动的课堂,让英语教学更精彩

营造灵动的课堂,让英语教学更精彩 发表时间:2011-08-09T15:20:06.513Z 来源:《考试与评价》教师版2011年第4期供稿作者:陈琳 [导读] 牛津英语9A教材第六单元中有关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的教授较为复杂。 陈琳南京市板桥中学 一、案例背景 牛津英语9A教材第六单元中有关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的教授较为复杂。我们在初二阶段已经学过其时态不变的情况,如“The teacher told us the sun rises in the east.”大部分学生对人称的变化基本掌握,所以我们只需强调时态的变化。通过呈现五种时态的变化形式,再加上大量的机械的练习,让学生在反复操练中掌握间接引语的时态变化。为了增加语法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快乐学习的氛围中掌握本课重点语法知识,我就想到了我们经常在小学课堂上做的“悄悄话”游戏。 二、案例分析: T: Boys and girls. Let’s play a game, ok? S: Ok! T: We call the game “Tell me what he or she said.” A student says a sentence to someone, the listener tells us what he or she said. For example, A: I am happy today. B: He said he was happy today.( B同学在向C同学转述完之后,自己再说一个句子。) I am happy, too. C: He said he was happy, too.(同样C同学向D同学转述完之后,自己再说一个句子。) I went to the park yesterday. D: He said he went to the park yesterday.(在D同学回答完后,我将句子投影到屏幕上,让其他同学判断这个同学转述得是否正确。) T: Is he right? S1: He is wrong. T: Who can help him?(D同学转述有误,我耐心询问全班同学谁可以帮助该同学改正错误。) S2: He said he had gone to the park yesterday.(我发现学生在笔头操练时正确率很高,但是口头练习,很多基础差的同学跟不上,以致错误非常多。因此,我把S2同学说的句子投影到屏幕上,把句子读给大家听,让大家思考他说得对不对。) S3: He said he had gone to the park the day before. T: Very good. You are right.(结果S3同学很快把错误找出来了。) T: Pay attention to the adverbials. For example, I visited the Palace Museum last week. Tell me how to change this sentence. (于是在这个地方,我向大家再次强调时间状语变化的注意点。) S4: The teacher said she had gone to the Palace Museum the week before. T: You have done a good job.(下面,我继续请大家做这个游戏,尽可能造一些生动有趣,和实际生活贴近的句子。在这期间,我把大家造的较为优秀的句子投影到屏幕上。) T: Time is over. Let’s read these sentences together. SS: He said he was happy today. He said he had gone to the park the day before. The teacher said she had gone to the Palace Museum the week before.(在将近15对同学做完此游戏后,我叫全班同学集体把屏幕上优秀的句子朗读一遍,以此巩固直接引语改间接引语中的时态变化。 三、案例反思 我们都知道语法教学比较枯燥无味,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英语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并运用英语的能力,英语教学应该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情境,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首先,在课堂,上我们应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努力提高学生学习运用的积极性,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如果只是一味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仅仅讲授语法规则,完全脱离语言环境,做大量机械训练,学生的学习兴趣肯定不高。 所以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这个游戏,让学生在情境中练习间接引语,增强学习的兴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口头表达能力。但是在活动的开展中,我也发现活动的效能不如原本所期望的那样。比如我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听的能力,有些基础差的学生无法对其他同学口头造的句子直接转换过来,因此我把句子打到屏幕上,说明设计活动的过程中假如出现例外情况,就需要设计者灵活变通。 现对如何发挥活动的效能作如下反思: 第一,设计与学生实际英语水平相当的活动。因为各班学生的水平差异很大,所以教师要认清学生的实际水平。比如,在我设计的这个活动中开始高估了学生听的水平,让学生听了之后马上就反应,不切实际,于是调整呈现与听的顺序结果反应较好。我们也可以首先选定一种时态进行专门训练,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准确获取信息,听也发挥了它应有的效能。 第二,开展合作性学习。因为本节课中出现了一些学生在别人练习时,思想不集中,开小差的情况,有的学生感到无事可做。我们可以把学生分组,一个同学回答时,本组其他学生可以补充,其他组的成员找错。通过小组间比赛的形式,激起每位学生的关注,这样可以保证每位学生参与进来,增强集体主义精神,体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总之,本人在以后的备课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实际的生活环境,学习兴趣以及英语水平,努力调整教学模式,力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完善教学过程,使得每位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创设灵动课堂氛围,提高语文教学实效

创设灵动课堂氛围,提高语文教学实效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教学理念为语文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了理论支撑。 一、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素养。在教学前,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特定的、易为接受的课堂情景开展教学,在入情入境的过程中,学生会自然展开合理想象,进入特定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调动多种感官,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课堂变为学生学习的灵性场景,让学生自己提出心中的疑惑,设计问题,并与同学共同探讨,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从而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三、发展学生思维,强化互动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发展自己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结合学习中的疑问进行热烈的探讨,然后,教师要做精要的点评,在保护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的同时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四、构建和谐课堂,品味成功体验

简约教学简在何处

简约教学简在何处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的“简约”应该追求朴素灵动、正本清源、返璞归真,以真实地呈现突出核心目标,本文着重从教学目标、教学素材、教学过程等方面阐述简约的课堂之美,旨在达到“简约而不简单”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简约;教学目标;教学素材;教学过程 数学课堂教学的“简约”应该追求朴素灵动、正本清源、返璞归真,以真实地呈现突出核心目标,以简洁的线条拉动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用简洁的方式让学生获得丰厚的收成,以接近学生的起点带领他们走向离他们最远的终点.那么,数学课堂教学,在何处实现“简约” 一、教学目标的形简意丰 教学目标是教学实践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方向,教师有什么层次的教学目标观,就会上出什么层次的课.教学目标对教师而言,不仅是一个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更是一个需要不断深入阅读、分析、解读并和具体教学行动紧密联系的“生成、发现过程”.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都要能表达教师对教材、教参既定目标的精确把握,还要与具体的教学实践紧密相连.这就要求课堂教学

目标的叙写既不能太简单,又要有一定的概括性,更要有实在、具体的内容.尤其是要有“思想含量”,正所谓“形简义丰”. 例如,教学“年、月、日”时,拟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以了解每个月的天数为载体,通过手势演示等方式,达到识记每月天数的目标. 2.以计算全年的天数为载体,通过自主尝试、全班交流的方式,达到算法多样化基础上的合理优化的目标. 3.以大月、小月、平月的区分为载体,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的方式,达到渗透分类思想的目标. 4.以理解二月份的特殊性为载体,通过自然常识、历史资料介绍的方式,达到传播数学文化的目标. 既关注了目标的全面性又关注了目标的达成性,尝试用“以()为载体,通过()方式,达到()目标”的形式来撰写教学目标,使每一条目标都实在、具体、明晰,利教、利学、利评. 二、教学素材的简练选择 一堂n的教学素材、学习内容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精越好,在精中要体现出“少”的力量.那么如何对教学素材进行简练选择呢 (一)选材要“少” 教学材料是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载体,数学课堂倡导简

探究学习让数学课堂灵动起来

从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的价值来看,你觉得这堂课哪些环节的设计体现了探究?有什么突出的价值?请举出两个片段进行简要分析。 答:我认真倾听了赵娜莎老师主讲的《三角形边的关系》一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本节课的亮点有: 1、赵老师让学生画出三角形,然后让学生动手测量,找出三条边之间的关系。 (任意两边和大于第三边。) 优点:让学生动手去测,自己去寻找三条边之间的关系。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引起学生对知识是形成过程的体验。让学生学会了自我学习数学的方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让学生用小棒拼摆三角形。 优点:在前面知识的基础上用摆小棒的方法让学生去验证,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学生在小组合作的争辩和探讨中最终得到了统一的结论。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不断探究和解决问题,这就无形中培养了学生们的合做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堂好的数学课,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赵老师完美的做到了这一点。这也是我们今后,课堂中时时应做的。 二、结合自己在组织学生探究学习中的一个精彩片断或失败的案例,并进行简要描述和分析。请参考《毫米的认识》案例,写明授课年级、授课内容、精彩片段、自我评价和授课者,如果是获奖课例,请注明。 答:我这一学期教的是五年级的数学,在讲授三角形面积时,我也尝试着让学生用探究的方法学习,过程如下: 1、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找出三角形的面积,同时要求看看谁的方法比较巧 妙。 让学生初步了解三角形的面积,并能找到三角形的面积和它的底、高有一定的关系。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2、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纸制三角形,用转化的方法把它们拼成已学过的图形, 并找到这个图形和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探讨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方法:小组合作。) 放手让学生去做。我发现学生的能力真的是巨大的,学生不仅能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边形,同时有的学生还利用等腰三角沿着高的一半剪开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让学生在合作和探讨中得到知识,体会知识形成的过程。这样就会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数的技能和方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灵动”课堂模式构建

忠州二小“灵动”课堂模式 一、何为教学模式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所以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因此,努力探索新课程实施中的学科教学模式是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应该关注知识、技能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将课程的目标表述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这应该是一个全方位的目标体系。 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关注《新课程标准》对课程的重新定位和对教学的新要求,要以师生互动为中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另外还必须考虑新教材的内容、体系特点,有的放矢,因地制宜地进行教学,还应该关注多媒体技术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主要任务是形成一种学习环境,以最适宜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但是没有一种模式是为完成所有类型的学习或者是为适用于所有学习风格而设计的。当前,教学模式正从单一性向多样性发展;从以“教”为主向重“学”的方向发展;从经验归纳型向理论演绎型发展。作为一个优秀教师,不能只会运用一种教学模式,而应该在既定的模式下灵活融入自己的教学理念,发挥自己的教学风格,才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一种成功的教学模式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1.完整性。任何教学模式都是由一定的教学理念、主题、目标、程序、策略、内容和评价等基本因素组成,本身具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结构和一系列的运作程序,体现出理论上的自洽性和过程上的连续性。 2.操作性。教学模式是一种简化了的教学思想和理论,它通过某种便于理解的教学结构和易于操作的教学程序,把某些抽象的、纯粹的理论用比较具体的、形象的形式反映出来,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个简单易行的教学行为框架,使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能够理解、把握和运用教学理论。 3.稳定性。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形成的教学结构和活动序列的结合体,它通过概括教学经验,去粗存精,抽取出重要的教学要素组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教学活动的普遍性规律,因此具有相对稳定的特性。 4.灵活性。虽然教学模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一成不变的,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随着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现有教学条件和师生水平的不同,我们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此外,教学模式是一定社会的产物,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教学模式也不断的吐故纳新,只有这样教学模式才能永葆青春活力。 三、“灵动”课堂教学模式

灵动课堂高校教学开题报告

《灵动课堂高效教学》开题报告 昔阳县北关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课改实验的蓬勃发展,各种新理念、新模式百花齐放,层出不穷,“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智慧教学、情智教学”等改革实践如火如荼;“洋思经验、东庐经验、后六经验、如皋经验”等典型经验如雨后春笋;“智慧课堂、人本课堂、生态课堂、和谐课堂、绿色课堂、快乐课堂”......各种课堂争奇斗艳。以学习方式变革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改革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但我们不难发现,课堂教学“满堂灌”的现象依然存在,课堂教学的本色还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有的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活动仍然以掌握知识为根本,教学方式单一,教师依然习惯于“牵着学生走”,课堂氛围沉闷,课堂效率低下;有的教师则过于追求教学内容的情境化、教学过程的活动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形式的趣味化,从而导致有效教学时间的大量流失,课堂效率低下。要改变这种不尽如人意的教学现状,突破新课改操作过程中的瓶颈,就必须树立全新的课堂教学理念,变“牵着学生走”为“让学生自己走”,变浮光掠影式的表演为扎实深入的探究,让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通过主观能动地学习,形成个人独特有效的学习方法,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学会学习,自能发展。 “后课改时代”的今天,“灵动高效”已经成为课改实验工作的主题词。叶澜教授说:“若要到达不曾拥有的快乐,就得走一条令你不快的路;若要到达尚不具备的有知,就得走一条无知无识的路;若要到达不曾拥有的富有,就得走一条一无所有的路;若要成为不同于现在的你,就得走一条不是现在的你的路”。我们生活在当下的社会,我们更生活在传统的思维中。只有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只有挣脱“路径依赖”的囚笼,走一条别人未曾走过的属于自己的路,才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之为教育者的本真存在的价值。因此,我们本着“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以提高课堂效率为目标,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

有效追问,让课堂更加灵动

有效追问,让课堂更加灵动 摘要: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本之间对话的有效手段。而追问就是提问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的“二度提问”,意在促使学生审视自己的思维过程,促进他们不断深入探究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追问策略探究 小学数学是学生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大部分学生学习时的难点。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与抽象性十分强的学科,如果学生仅仅靠死记硬背是很难真正学好数学知识的,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巧妙地运用追问的艺术,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思考,从而让学生在学习时有的放矢,使其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具备学习能力。 一、于思维的关键之处“追问”,突破学习难点 教学中“追问”策略运用得当,常常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有所发现和领悟。教师抓住思维的关键处循序渐渐地进行“追问”,使学生学活知识、用活知识,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二、错误追源,促使学生思考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错,教师可以在学生的错误点,对其巧妙地追问,促使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从根源处发现错误,进而纠正错误。 例如:在教学“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有学生在做练习“120÷4÷2=”时,出现了这样的错误:120÷(4÷2)=120÷2=60。而且,让老师感到意外的是还有很多学生附和同意这位学生的答案。教师知道学生出现这样的错误,就是对连除的计算原理理解得不太透彻。但教师并没有选择直接将正确答案以及解题原理倒灌给学生,而是借此,在学生的错误点对学生适时地提问:120÷4等于多少呢?学生很快根据课上所学知识给出结果“30”。此时,教师追问道:30÷2呢?学生又迅速给出结果“15”。此时,学生发现自己两种计算方法,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结果,发现自己已经出错。于是,教师继续追问:如果真要在这个位置加上一个小括号,需要进行怎样的变化呢?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变化呢?学生在教师的追问下,开始更深入地思考这一问题,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思考、探讨,发现自己知识上的误区,了解到连除的意义。 三、正确追因,开拓学生思维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总是会存在这样的教学误区,认为能够给出正确答案就代表已经很好地掌握吸收,将不再引导其继续探究。长此以往,学生的数学水平会逐渐降低,极不利于学生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在学生正确处,继续引导学生思考、深究。教师可以在学生回答正确时对其适当追问,以开拓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教师在利用面积单位的知识引导学生学习长方形面积的知识时,给出了学生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在探究的过程中,有学生给出了一个很棒的想法:老师,我认为在求长方形面积时,不需要将长方形全部用面积单位铺满,只需要在长方形的长处铺满一行,然后在长方形的宽处铺满一行,这样就能够算出长方形的面积为20平方厘米。此时,教师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抓住时机,立即追问道: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想法?学生解释道:长处可以摆上5个,宽处可以摆上4个,之后,我们可以横着看这个

追寻简约的语文课堂

追寻简约的语文课堂 语文课堂追求“简约”的含义,认为通过精简目标、精简提问、精简环节和精简教学手段,能使语文课堂从繁复走向简约;对教材实行深入的解读,能使语文课堂成为有底气的课堂;对文本实行适度地补白与拓展,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能使语文课堂成为有深度的课堂,有张力的课堂;在充满“静”界的语文课堂中使语文教学洗尽铅华、回归本真,走向简约和真实,能使语文教学变得简约而丰满。在无数次删繁就简的过程中,在探索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过程中,将语文教学逐步回归到其本质——简约,让语文课堂教学散发出简约之美。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庆先生这样认为:“学习语文无非八个字,‘读读写写、写写读读’罢了。”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以前大声疾呼:语文学习的说法越多,花样越多,头绪也就会越复杂,结果只能是教者辛辛苦苦,学者迷迷糊糊。事实上,当老师们把教材读厚、读深、读透之后,惟有“更浅出”的教学,将那些不是语文或关于语文、甚至是语文但不是重点的东西清除出语文课堂,把多维深刻的语文教学内容以凝练简约的形式表现给学生,才能使教师简简单单教语文,学生简简单单学语文。 这里的简单,不是肤浅,应是简约。追求简约,既不是教学环节在形式上的减少,也不是训练强度上的削弱,而是要固守语文教学的“根本”,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滋有味地实行语言实践活动;对文本实行适度地补白与拓展,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语文教学变得简约而丰满。 教师要引导学生亲近文本,做文本的知音,就必须留出整块时间给学生。时间怎么留?当从减少提问开始。一节语文课,教师涉及课文内容的问题,最好不要超过8-10个。教师要尽可能提紧扣教学主目标,让孩子们通过与文本的充分对话、自主感悟之后才能回答的问题。王崧舟老师《长相思》这个课的教学。他先是引领学生读通诗词,读出韵味;接着是引导学生围绕“作者身在哪里?心在何处?”这个主问题,读懂词意;然后引导学生想像词中作者的情景和假如他在故园中的情景对比,读出词情;最后是通过质疑来读透词心,明白作者虽爱家,但更是为了报国,提升了主题。这样以“读”贯穿全课教学,板块式推动,简单而又高效地将课文的学习推向高潮,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有些公开课,过多地利用了现代教学手段,而放弃了语文“原生态”的最本质的教学方式。其实,语文是实打实的,就是要多读,多写。这话是朴素的真理,至理名言。学习语文,就理应充分遵循本民族语言的特点和学习规律。

将错就错,构建灵动式数学课堂

将错就错,构建灵动式数学课堂【内容摘要】没有人是生来就不会犯错的,学生们在日常的学习中更是如此。但是错误并不是一无是处的,错误资源本身具有刺激、警惕、借鉴的功能,如果将错误发掘出来并加以有效利用,可以帮助学生们去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错误是学生们自身创造出来的一种有益于学习的宝贵资源,因此我们应教导学生们将错就错,构建灵动式数学课堂。 【关键词】初中数学将错就错灵动式课堂 愚者会因为失败而一蹶不振,但智者却将失败变成进步的阶梯,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同样地,在学生们的数学学习中,在遇到错误时应沉着应对并加以反思,将此作为前进的动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们从追因纠错、因势利导、变式练习三个方面来教导学生们将错就错,这也是我们构建灵动式数学课堂的必然要求。 一、追因纠错,提升辨析能力 要想教导学生们将错就错,有效利用错误资源,首先要让他们明白犯错的原因,并不断提高他们辨析错误的能力。这是避免学生们在同样的错误上栽第二次跟头的根本方法,也能巩固他们对课堂知识的进一步掌握。 比如我在讲解苏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

章第二节《代数式》这节课时,我先通过巧设情境问题来引入课题,让同学们简单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之后我给出了代数式的基本概念,并训练了学生们在具体的情境中求出代数式的值并解释其实际意义的能力。学生们在解题的过程中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错误,如有一位同学将本应写为1/2(a+b)h的代数式写为(a+b)h÷2,在这位同学出现这个错误后,我没有批评他,也没有直接告诉他错误的原因,而是将这个错误展现给别的同学,让同学们一起来寻找错误的原因。同学们通过一番思考讨论后,发现了错误的原因是写法不规范: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应写成分数的形式。除了这个错误,同学们还出现了概念模糊不清、没有合理运用小括号、计算失误等等别的错误,我都用让学生们自己寻找错误原因的形式来帮他们改正错误。这种让同学们直面错误并追因纠错的方法避免了他们以后也犯类似的错误,大大提高了我的课堂效率。 在上面这节课的案例中,我通过鼓励学生们对错误追本溯源,不但提升了他们辨析错误的能力,让他们对本节知识有了一个牢固的掌握,也大大活跃了我的课堂氛围,引导他们树立了正确的“错误”观。 二、因势利导,深化教学效果 除了提升学生们辨析错误的能力,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充分利用错误这一“财富”,化弊为利,因势利导,将错就

在亲身实践中感悟“灵动”课堂

在亲身实践中感悟“灵动”课堂 这两年,在自我实践“灵动”课堂语文教学模式构建中,我真真切切地感受着“灵动”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的巨大变化,也让我对这种新的课堂模式有了更深更透彻的理解与认识。 一. 灵动,既符合火的精神与内涵,同时也体现了我校课堂教学“以学定导,多元互动”的教学特点。此种教学模式旨在极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参与性,合作性。课堂教学中,以学生自学讨论代替教师讲解,以当堂展示、检测促进学生学习,教师在课堂上先展示自学目标,指导学生自学,然后检查学习效果,针对疑难点精讲点拨,再检测反馈,归纳总结,当堂达标。 “灵动”课堂源于陶行知先生对于学生的“六大解放”而提出的,即在课堂让孩子的大脑、双眼、双手、嘴巴、学习空间、学习方式等灵动起来。让孩子的头脑灵动起来,让他敢想、能想、会想;让孩子的双手灵动起来,让他敢写、能干、会画;让孩子的眼睛灵动起来,让他多看、能看、会看;让孩子的嘴巴灵动起来,让他敢说、能说、会说;让孩子的学习空间灵动起来,让他敢问、善思、能辨;让孩子学习的方式灵动起来,让他展示、表现、成长; “灵动”课堂是基于学生“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优化教学过程要突出五个重点,促使学生课堂灵动:即把备课的重点放在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上;把教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方法、方式指导上;把改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分层要求、分类提高上;

把导的重点放在学习知识,学生思维疏导上;把考(作业、测试)的重点放在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上。 二.“灵动”课堂的特色。 (一)“灵动”课堂,要有效处理“三动”。 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拥有充分的话语权:主动探究,主动交流,主动合作,主动展示,主动质疑,学生的个性充分张扬, 思维充分拓展,情感充分表达,能力充分发挥. 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参与权: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达到“活而不散,动而不乱”的效果。使知识在互动中生发,在质疑中生成,在检测中生根,使学生在多元评价中成长。 能动——让学生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能力,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让我说”到“我想说”;“能质疑”到“会质疑”;“我学会”到“我会学”,实现知识——能力——学科素养的飞跃。(二)灵动课堂,要有效开展好“四学”。 独学——是学生个体独立学习,也是灵动课堂学生学习的第一步。独学要求学生借助指导单(学习单),通过学习教材或查阅资料,尝试解决本节课的基本问题。需要每名学生静下心来,真正的进行独立思考,获得新知。对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疑点做好标注,把未解决的问题找出来,便于留待后边的环节予以解决。 对学——是指同等学习程度的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一般为2—3名学生,根据独学快慢,自然成对。目的一是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二是对子互相完善达成共识,三是形成共同问题,提交小

精彩的演绎,灵动的课堂

精彩的演绎,灵动的课堂 ——赣榆县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讨活动有感 清晨,拉开窗帘,我不禁大吃一惊,眼前是白茫茫的一片,不知什么时候浓雾光顾了我们赣榆。 草草用了点早餐,我便乘车匆匆赶往赣马镇中心小学,今天我们教研室将在那里举行?全县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研讨活动?。因为能见度还不到五米,故而车子像蜗牛一样在慢慢爬行。天公可真?作美?啊!我的心里暗暗叫苦,这可是我做教研员以来主持的第一个大型活动,怎么会这样?好不容易穿越迷雾,来到目的地,我不禁倒抽了一口凉气。课没有想到的是已经有十几个学校的老师赶到了,老师们的学习热情和严谨守时的态度着实令人敬佩。浓浓的大雾,你能遮挡住我们的视线,可你无论如何也遮挡不住我们赣榆小语人教学研究的热情!回头看看漫天的雾气,转念一想,也许这是天降吉祥吧,也许今天的活动能够引领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走出迷雾、走出迷茫,找准自己的人生位置,坚定不移地走好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我坚信,浓雾已至,骄阳怎么会远呢? 活动正式开始,上午是两节展示课。两位老师都作了精心的准备,课上得轻松自然,酣畅淋漓,充分展示了?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理念,学生自主学习多,教师讲解少,合作

探究多,单兵作战少,潜心会文多,草草了事少。这两节课相比?三案六环节?式阅读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老师敢于对六环节大胆取舍。胡海燕老师执教《草原》一课,为了有效地引领学生深入文本,教师借助图片、音乐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境(六模块绝不拒绝感动),而抛弃了自学质疑环节,直接进入合作探究和交流展示阶段;曹广淑老师教学《珍珠鸟》一课则是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展示?小珍珠鸟开始信赖我吗?后来呢??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事实上,六模块并不是六个独立的模块,准确地说它们应该是六个有效的教学策略,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补充。?自学质疑?往往也需要?精讲点拨?,?交流展示?时也需要?矫正反馈?,?合作探究?又常常和?迁移运用?紧密相连。因此任何孤立六个模块、僵化个六模块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其次,教师注意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兴趣和爱好还给学生。《草原》一课,新课伊始,教师便引领学生研究课文的第二至五自然段,先是自主学习,然后小组交流,其间用了整整七分钟之久,这足见老师在有意突出学生淡出自己。正因为如此,才使得我们在课堂上总能听到学生妙语连珠般的应答、声情并茂的朗读。由此,我不禁想到陈年老酒之所以醇美,那是因为有时间的沉淀,课堂之所以这样灵动,也是因为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与文本对话,进行深入

小学数学:彰显数学课堂简约之美

彰显数学课堂简约之美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一路走来,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我们也明显感受到。数学课堂尤其是公开课可谓花样百出、精雕细刻、金玉其外。课堂变得繁杂、臃肿、凌乱,承受着不能承受之重,结果却因40分钟的教学时间所限,要么仓促收兵,要么严重拖堂,课堂缺乏深度,缺乏灵动,缺乏艺术性;饱满、臃肿中显现出肤浅、低效,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疲惫。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该从以前不断添加各种因素的做“加法”转变为删繁就简地做“减法”,简约的数学课堂必然是我们数学教学的终极归宿之一。我们呼唤一种更为朴素高效的课堂、追寻一种“简约而不简单”的境界、追求一种简约之美。 【关键词】:数学课堂 简约之美 在《中国教育报》上看到一句话——“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这句话很形象地描述了我们当今教育的现状。近几年来,面对纷繁涌起的数学“春潮”,数学课堂尤其是公开课可谓花样百出、精雕细刻、金玉其外。在教学理念上追求全新,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追求先进,在教学流程的设计上追求亮点,在教学效果的预设上追求完美,全无瑕疵可言。表面上似乎将课堂交给了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性的,实际上学生成了教师表演的配角,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无法真正彻底发挥,课堂变得繁杂、臃肿、凌乱,承受着不能承受之重,结果要么仓促收兵,要么严重拖堂,课堂缺乏深度,缺乏灵动,缺乏艺术性。庄子曰“文灭质,博溺心。”庄子说得本意是对写文章而言的,就我们目前的教学而言,何尝不是如此。数学课堂教学应该从以前不断添加各种因素的做“加法”转变为删繁就简地做“减法”,简约的数学课堂必然是我们数学教学的终极归宿之一。 简约数学教学是指数学教学中要遵循“简约”的原则,体现“简约”的要求,凸显“简约”的风格,追寻“简约而不简单”的境界,追求一种简约之美。简约的课堂对于教师的要求非但没有降低甚至还更高了,教师要以先进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思想为指导,对繁琐的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调整、提升,不要过分追求教学环节的完美,不要过分强调面面俱到,不要注重多授其鱼,而应侧重授之以渔,从而达到审美化、艺术化、高效化的课堂教学境界。借用一位哲人所说的“简单到极致,就是美丽”。简约之美,美在简洁,美在意蕴,美在灵动,美在创造。 一、教学语言简练 凸显简约美 恩格斯曾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记住,变成口语,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数学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简约,通过数学图形与数学符号把很多文字表示的内容很简单的表达出来,给人以简洁之美。但有些教师上课像念讲义,以书面语言代替课堂教学语言,怕学生听不懂,返来复去、拖泥带水,导致教师唇焦口燥, 学生却如坠云里雾里。

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读书心得

〈〈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读书心得 语文课堂应该是充满灵性、充满智慧和魅力十足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中经常会感觉到白己的课堂欠缺一种灵动和生命力,还需要很多的学习和不断磨练。恰好同事推荐了〈〈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这本书。在本书中,各位名师都表现出了高超的分析细节能力,善于品味细节、分析细节,能从一些细小的动作,从一闪而过的表情,从一句简单的话语中,体会学生内心变化,感悟学生的兴趣点,并及时调整白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使教育教学更完美。书中的那些文字如涓涓细流、沁人心脾,而每个教学案例都值得我去思考。这本书充分地展现了教学的艺术和教学的智慧,让人领会到课堂真的是因生成而精彩。 一堂充满精彩的语文课堂,来白于生成。这本书通过四个篇章选用了多篇文章来说明课堂是怎样生成的这个问题,这也是我在平常教学中的一大困惑。课堂上怎么走生成的路?只要生成就都是有效的好的方面吗?怎样才能催生更多有效的生成?读了〈〈课堂因生成而精彩》一书,我感触颇深,受益匪浅。 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造良好的氛围,有着重大的作用。有了这种良好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可以发挥他们学习可能性的最高水平。”小学生好奇好动,有较强的求知欲,有一定的竞争意识,但他们的注意力不能持久。那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结合教学内容设置必要的活动,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语文天地中,在识字语言中激起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获取知识。比如在教学案例〈〈雾淞》一课中,让学

生充分运用多种视觉感官来发现白然之美,让学生回忆生活中冬天美景,观看 雾淞奇观的画面,生动、直观地感悟白然美语言,进而让整个课堂充满了童 趣,学生们在互动活动中感悟到了语文的魅力。 读完这本书,我体会到课堂教学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把教学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们感受到语文就在身边,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在生活交流中发现文字的魅力、语言的多样化。 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在现代课堂上应该尽量避免过去教师讲的多、学生听的多的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白主探索、合作学习,使学生学得生动、学得积极。例如在教学案例〈〈北风和小鱼》这一课时,可以分三个步骤:先是要求学生能把每段文字有感情地朗读出来,通过对课文的朗读、生生与师生之间的交流,初步认识北风吹一吹青草、梧桐树和小鸟与吹一吹小鱼的不同。然后组织小组之间交流,想一想为什么小鱼不怕北风吹,那勇敢的小学生在上学的路上也不会怕北风吹。最后要求学生结合生活,把白己的理解、认识和启发讲给同学听。通过独立尝试、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过程,使学生对本篇文章作者的真正想表达的想法给予认知、理解和接受。 模仿学习是小学生学习方法之一,但模仿仅仅是手段,模仿的目的是为了创造。从模仿到创造,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学生的发展过程。模仿、创造落到实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不断地产生“为什么”。在教师的有意引导下,虽然学生有的想法还不很成熟,但这激发了学生的很多创造灵感,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使用人性化的评价语,如“善于观察,肯于动脑,敢于提问,太好了!”、“我很佩服这位同学的分析!”、“我很佩

激发学习兴趣构建高效灵动课堂

激发学习兴趣构建高效灵动课堂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作为兴趣种类之一是在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影响下逐渐形成起来的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倾向,是一种潜在的力量。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低年级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下面是笔者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教者演绎新角色,构建活泼灵动课堂 1.做个妙语连珠的主持人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因此语文教师精心设计闪耀着智慧火花,浸透情感的教学语言,使语言具有艺术性、趣味性。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形象思维比较重要,所以,教师应该多运用“儿童化”的语言,走进孩子的世界,将拼音叫做“宝宝”,将生字称为“小伙伴”,将难点寓为“敌人”,这些运用富有感染力、生动形象、诙谐幽默的教学语言,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掌握了知识启迪了思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做个博学的智者

教师不能满足于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丰富自己的人文积累,陶冶自己的人文品格。要凭自己丰富的学识、幽默风趣的谈吐、真诚大方的态度、和蔼可亲的形象,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从而赢得学生的信任、尊敬和爱戴。一个语文教师的文化修养、学识水平及综合素质本身就是一个标志,一个品牌,学生喜欢老师,往往就是喜欢这一学科的开始。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一个老师自己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人,他也会在学生中播下“终身学习”的种子。 3.做个“形象代言人” 低年级的孩子还处于“模仿”老师的阶段。优秀的语文教师要善于展示自身的优势,努力创设使学生有美感享受的情境,化自身魅力为语文课的形象,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模仿”对象。教师在课堂中注入情感,以自身的教学实践激起学生的共鸣。例如:教师充分挖掘教材,辅以动情的朗诵,清晰美观的板书以及睿智风趣的语言来典型示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你的影响,这样定会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倾注授课激情,探求灵活教法 培养学生的兴趣不仅仅取决于培养者的学识、才华、教艺和语言,而且主要也是一个方法策略问题。因此教师想要收获高效的课堂要倾注情感,同时更要探索灵活多样的教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