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社区体育

社区体育

社区体育
社区体育

浅析当前社区体育的基本情况

社区体育是社会体育的组成部分。由社区居民自主进行的简便易行、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多样的身体锻炼活动。具有自主性、公益性、多样性、有趣性、服务性等特点。对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交流邻里感情,改善人际关系,促进社区繁荣发展等都有重要意义。20世纪五十年代,随着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体育便由学校扩展到社会,走进千家万户,逐浙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个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体育在我国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人们给予了充分的关注。自社区体育在我国诞生以来,体育理论界在社区体育的概念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对社区体育概念的理解形成多种观点。社区体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活动和新的社会形态。在中国的城市管理和社会体育发展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同时,它又是在社区发展的前提下萌发的,既非政府机构,又非赢利性经济组织,协助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并从政府机构获得支持和援助。社区体育最突出的社会功能便是将社区闲散的资源(人、财、物)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提高社区人员的身心健康,稳定社区的生活秩序,丰富社区的余暇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防止人际关系淡漠化。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访问法、归纳与演绎等方法,对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现状进行研究。旨在了解当前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现状和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的真正原因,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为进一步促进社区体育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对社区体育的研究,离不开社区体育,但是不可以简单地把社区体育规定为社区体育的研究对象,社会学视觉下的社区体育,只是体育社会学的一个研究单,因而,社区体育是研究发生在特定社区中的体育现象。与体育有关的各种问题,与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一致的,并且研究的对象随着研究的目的而不断变化,最终目的是发现和解决社区体育发展中的各种矛盾,也为社区体育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一、我国社区体育现状分析

我国社区体育在国家体育方针的正确指引下,有了突破性的发展,由于社会的不断变迁,尤其是处在我国社会转型期的设区体育。在发展中同样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我们只有认真总结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才能为它的更大发展提出可行的对策,确保其进一步发展。

1.我国社区体育发展中所取得的成绩

(1)社会影响越来越明显。体育文化已经成为社会主流文化,体育在整个社会被重视的程度越来越高。同样地,社区体育的发展已超出了社区体育的本身,在社会的进步中所发挥了巨大作用,促使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原来的模糊变得更加清晰和全面,其根本原因是社区体育的社会价值不仅在参与者身上体现,对没有参与的人同样产生影响。在我国的城市社区中,市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相对固定,其活动形式也以集体性为主,在那些参与者当中大多数都没有运动基础,或

许是一窍不通。但是在左邻右舍的相互影响下,不自觉地加入进去了,正是这种无形的影响力,使我国的社区体育锻炼队伍不断庞大起来,社区体育组织不断扩大。此外,政府重视和媒体介入,进一步扩大了社区体育的社会影响力。

(2)硬件发展加速。社区体育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场地和设施,社区体育组织既非政府机构,又非赢利性经济组织,场地和各种设施的建设难度大。最近几年的社区体育发展中,通过多种运行模式的探索,在硬件建设方面取得较大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当地政府部门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的照顾,为硬件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国家福利彩票收入对地方社区体育的扶持,主要体现在资金投入和器材的提供;社会公益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促使人们对社区体育的广泛关注,个人的捐助增加;不断增加的商业意识对自身造血功能的激活,一些体育器械商家,通过无偿安装器械设备供社区人员使用,以此达到广告宣传的目的,满足了商家和社区体育组织的双方需要。

2.我国社区体育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1)社区体育参与者以老年人为主就目前来年,我区社区体育参与者以老年人为主,而这一表现也是全国社区体育活动的一个普遍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国已进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老年人口的绝对数值很大。另一方面,除了老年人自觉参加社区体育,少年儿童有学校体育的保障,而中年人由于生活压力较重,少有参加社区体育活动者。第三,部分喜欢参与体育锻炼的成年人,其目的既不是为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当运动员,也不是为了促进自身的生长发育,而是在其已经定型成年的基础上,为了“健、美、乐”。事实上,现有社区体育活动恰恰缺少健美性与娱乐性。因此,目前的社区体育很难吸引成年人参加。这就形成了社区体育参与者主要以老年人的现状。

(2)体育设施存在问题

①体育设施的建设的数量不够。只重视绿化、环保等,却忽视了体育设施的建设,从而形成了”街头体育”就是因为体育设施和健身场地不够造成的。据调查显示:居民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还是庭院、路边、空闲场地等非正规体育场所,其中在社区辖区周围的街头巷尾活动的人占总人数的37%。其次分别为:在广场活动的占21.8%,在公园活动的占15%,在企业、体育场活动的占3%;在学校活动的仅占3%。

②体育设施管理、分配不合理。在我国首先表现为城乡分布差异较大,体育设施的分配不合理,在农村根本无体育设施建设可言,而城市中体育设施的建设的数量又大有不足。其次我国缺乏社区体育指导员,社区体育指导员是社区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赋予了社区体育锻炼的科学性,体育指导员的缺乏势必影响到社区体育锻炼的科学性。

③体育设施利用程度不充分。我国的大多数的体育场馆的利用程度不够,只在比赛中应用,平时不对外开放,有些学校对场馆的管理也有不合理的局面,甚至对自己的学生使用场馆都有种种限制,但要想打破这种局面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3)社区体育经费难实现

我国社区体育的经费主要依靠中央政府的财政拨款而企业和个人的赞助所占的比例很小,居民的体育消费投入较少,显然不能满足群众开展体育活动的要求,因此经费问题已成为制约社区体育发展的“瓶颈”。建议先关部门应当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做法,开辟多种筹集资金渠道,依据我国国情,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花钱换健康”和“自愿者付费”的思想,着力提高居民的体育消费水平,使有偿体育服务的水平和效益上一个新的档次。同时,积极向社会寻求赞助,促进企业增加对社区体育投入;另一方面应努力开发体育博彩业,培育体育产业的成长点。

(4)社区体育志愿者队伍不完备。

社区体育服务是一项面向全体社区成员的工作,需要动员、组织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单靠少数人是做不到的。因此,优化、壮大志愿者队伍是进一步深化社区体育服务的关键:建议吸收有体育才能的离、退休人员进入志愿者队伍,组建社区体育服务志愿者协会,使社区体育服务工作经常化、系统化、正规化;发挥高校志愿者队伍的潜力,高校中的大学生们基本上都受过体育方面的系统教育,具有一定的体育技能和体育理论知识,将他们充实到社区体育服务当中必能很好地发挥积极作用,从而缓解社区体育指导员不足的局面。

(5)当前社区体育活动点的正规化程度较低,多数活动点仍处于非正规化状态。

我们将体育活动点的规模分为大(101人以上)、中(30~100人)小型(30人以下)三种,其中中型活动点比例最大,达185个,占48.39%,小型和大型活动点比例较小,101人以上的大型活动点有96个,占25.3%,小型活动点有:100个,占26.29%,分布情况呈梭型,两头小,中间大。

(6)社区体育发展水平的不均衡性近几年,随着我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促使社区性体育得到快速发展。然而,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程度的不同,社区体育发展呈现出一定的不均衡性。

总体来说当前社区体育存在的问题是:不成熟的体制模式、不稳定的市场现状、不规范的法制体系。

1.不成熟的体制模式。目前,我国社区体育管理主要存在三种模式:专业物业管理模式、专业化与行政性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传统行政性福利管理模式。专业物业管理模式的管理内容是为住户提供全方位的体育服务,寓管理于体育服务中,经费来源主要是通过收取管理费和多种经营来解决,为住户提供有偿服务,服务对象主要是高档物业,如专用体育场馆、体育设施、体育咨询、运动指导等。专业化与行政性相结合的体育管理大多由发展商自行组建,管理对象以住宅小区居民的业余体育生活为主。由于福利性管理的影响,这类公司很难实现资金平衡,只能靠经营其他产业,或者由发展商支持获得平衡,管理目标是为居民提供一个安静舒适、方便安全的运动环境,以支持发展商的开发。传统行政性福利管理模式是指由体育局或本单位自管。从总体上看,目前后两种模式尤其是第三种模式

仍占主要地位,但这几种模式尚处于起步阶段,仍不成熟、不完善。

2.不稳定的市场现状。随着体育管理逐渐市场化,传统的依靠行政命令式进行强制管理已不能更好的促进体育管理的有效运转,体育管理要保障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和为国民经济服务,就必须融入到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中去,由原来带有浓厚人文色彩的“人治”行政管理手段向以经济手段为主、多种方法相结合转变。在人力资源的配置上引入了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在财物资源的配置上引入了优胜劣汰的风险机制和相应的保障机制。但这也是一种不稳定的市场信号。由于我国社区体育管理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发展期,具有发展期的一些特点,体制壁垒相对较弱,进入或退出该体制较为容易,管理体制集中度较低,大多数社区体育管理规模较小,加之政府的倡导与严管将物业管理推向社会,通过竞争获得管理权。另一方面,由于社区体育管理发展不成熟,各项法律、规范仍不健全,因此政府对该领域的监管较为严格。在市场和政府的双重压力下,加剧了社区体育管理面临的市场不稳定的现状。

3.不规范的法制体系。社区体育管理制度法规不健全、法制化程度低是影响我国社区体育管理的建立和完善的首要问题。在我国社区体育领域,当前可供利用的制度、法规较少。现有法规以《体育法》《宪法》的相关条文为基础,配合有限的行业管理规范、制度、条例共同组成,但多为行政法范畴,对民事、刑事法规中的相关适用法律条款的应用尚不广泛。法制化环境未完全建立,依法办事还存在很多困难。美国通过《业余体育法》调节社会办体育中的各种矛盾,作用十分明显。而我国由于适用法律的缺乏,国家无法通过法律手段实现对社区体育有效的宏观管理。社区体育管理的改革不仅要有一个合理有序的组织体系,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与之配套的制度保障。组织体系变了,而人事制度、财务制度、体育设施保障制度等都保持原样,实际上这只是一种形式的更换,并不能从根本上改革社区体育管理和运行机制。

二、当前社区体育现状的原因

1、影响社区体育开展因素归类

调查结果表明,影响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问题来自不同的方面和层次,既有居民的个人因素,也有外部条件的制约。我们把影响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因素,主要归为四类:一是个人因素,包括体育兴趣与爱好、运动技能掌握水平、个人收入、时间因素等;二是环境因素,包括体育场地、体育设施、气候影响等;三是项目因素,项目受场地、气候的限制和个人条件的限制,对一些项目的开展带来一定影响;四是指导因素,包括城市社区体育的组织形式以及有无社区指导员的科学指导等。

2、居民对全民健身计划认识的滞后性

调查结果表明,居民目前对全民健身的认识水平偏低,只有26.8%和30.2%的居民对全民健身计划有所了解。还有67.3%的居民对健康的认识尚停留在“没病就是健康”的肤浅层次上,有的甚至还停留在“静养就是健身”的误区内。另外84.7%居民对健身方法还局限在“打打球”、“跑跑步”简

单的框架上。以上表明,在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的过程中,职能管理部门对居民的宣传工作已经滞后。

3、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匮乏,经费短缺

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匮乏,经费短缺是制约全民健身工程发展的重要因素,造成这种状况既有社区发展的原因,又有城市规划不配套,规划不落实的原因。现在经费和场地问题是社区组织体育活动的主要困难,为解决活动经费问题,各社区应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从多方面筹集资金。

4、社区体育管理者、指导者队伍簿弱

在社区体育活动的管理者的兼职为主,专职为辅,只有 19.6% 的管理者是专职的。由于大部分管理者身兼多职,工作内容杂,很难在社区工作上投入很多精力。社会体育指导员中,对健身功能认识不足,年龄偏大,学历偏低,专业知识贫乏,大部分示范、技术讲解不清晰,多数是“跟随练”教学法,但是他们的耐心程度较高。这些问题直接困扰着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需要引起有关部门足够的重视,否则将影响城市群众体育的积极性和健身效果。

5、居民的社会经济地位对社区体育的影响

居民社会经济地位由其文化程度,职业和个人经济收入等主要因素构成。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生活条件决定了他们的思想意识,居民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自身经济的发展上。经济收入对参与体育活动有较大影响,人们整天在为生计而奔波,难以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因此,居民的社会经济地位和现阶段市场经济意识影响到体育活动的参与,进而影响到社区体育的发展。

三、对当前社区体育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使社区体育工作真正成为群众体育工作的重点.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和社区体育工作,将社区体育工作纳入社区建设计划和社区发展整体规划,列为社区文化建设内容,在政策措施和物质保障上给予必要支持和倾斜,切实把群众体育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发展社区体育和推行全民健身计划上来。

2、加大社区体育宣传力度,多渠道地开展社区体育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引导市民逐渐树立科学健身的理念,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社区体育的氛围,形成有利于社区体育发展的良好环境,激励和吸引更多的城市居民参加体育活动。

3、采取有效措施,把社区体育工作落到实处.把握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机遇,把社区体育健身设施纳入到城市住宅小区标准化建设内容中去,同时建设好体育主题公园及健身路径等系列健身工程,逐年增加社区体育的投入拓宽社区体育投资渠道,为社区体育长效管理提供制度上的保证。

4、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社区体育科学化水平.积极开展社区体育方面的理论研究.推广科学实用、简便易行的体育健身方法,引导广大民成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锻炼.要在加大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力度的同时充分发挥广大体育教师的作用,弥补指导力量的不足,联合的依靠社区医疗部门,积极参预健康指导、运动

处方、体育疗法等服务,使广大社区居民树立科学健身观和体育消费观,提高社区体育的科学文化水平。

5、大力开发社区体育消费市场,适应社区居民健身水需求.加强体育场馆设施的经营管理,充分发挥体育场馆的多功能作用在低廉服务的前提下,积极向社区居民开放,支持和鼓励单位、集体和个人在社区内兴办体育锻炼场所,鼓励体育教学和科研单位的设施、设备在空余时间为社区居民服务,鼓励广大体育教师、教练员的闲暇时间为社区居民进行辅导等,大力开发体育器材用品市场,以满足体育市场的需求。

6、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体育组织体系,推动社区体育向纵深发展.根据多元化需求,增加各类社区体育组织;加强管理的系统性,增加社区体育组织管理层次,建立包括管理、指导、服务、协作、监督构成的网络,按照亲民、便民、利民的原则,完善社区体育服务保障体系,促进社区体育带入社区服务,将社区服务,将社区体育与体质监测、疾病预防、康复治疗有机结合,保障广大市民享有基本的体育服务。

社区体育发展仍然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存在着各方面不同程度的困难,由于困难而致使社区体育发展的对策不能很好的实施.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民健身宣传的不断深入,政府的重视,居民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加强,体育社区产业化的进程.我相信社区体育运动将高度发展,全民健身将在社区内最终实现。

建设和谐社会,必须从社区文化建设做起.各社区要充分发挥本社区成员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群策群力,建设好社区文化,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复兴中华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社区体育工作总结

社区体育工作总结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规章制度,把体育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程社区在抓好辖区各项工作的同时,按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要求,将发展社区体育事业列为日常工作计划,把加强社区体育建设作为推进社区“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成立了社区体育工作领导小组。由社区居委会主任任组长,退休体育老师为副组长,体育爱好者为成员的体育领导小组,并落实专人负责。体育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社区开展各种比赛、评比和各项体育活动。每年定期主持召开2次居民体育小组会议,研究、部署社区体育活动实施方案。二是制定、完善规章制度。体育领导小组成立后,先后出台了工作职责、会议制度、体育组织和活动点章程及管理规定、档案管理规定等制度,并在工作实践中对各项制度不断完善。建立了会议、活动记录簿、照片纪录册和健身人员健康档案。让社区的体育工作从一开始就走上了快速、高效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三是制定好计划,抓好落实。社区每年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体育工作,制定年度体育工作计划,使社区的体育工作按照计划要求突出重点、协调发展、稳步推进,一年上一个台阶。四是加强了体育组织和体育活动点建设。社区结合辖区实际,成立了4个体育健身队、设立了5个体育活动点,并邀请了3名兼职体育骨干负责社区体育组织工作。到目前为止,在社区形成了“人人爱健康、人人爱锻炼”的良好健身氛围。 二、活动小型多样、强化队伍建设,全面普及大众型体育健身活动 一是体育活动力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为了让的居民加入到大众健身队伍中来,社区居委会在体育活动的形势和内容上不断推陈出新 1、“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广大居民对社区举办小型多样的比赛要求也越来越强烈,我社区凭着“科学锻炼,全民健身,活跃身心健康,增强身体素质。”的宗旨,举行了“xx年百官街道文化社区首届社区体育运动会”,共设8个项目,有200多名运动员参加,比赛项目内容丰富,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竞争性,另外还邀请卧龙山庄社区、金鱼湾社区和东关越

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

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 2008-05-14 | 作者: | 来源:国土资源部 | 【大中小】【打印】【关闭】 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体育总局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施行日期:2 0 05 年11 月l 日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5 北京 建设部、国土资源部关于批准发布《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的通知 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厅(建委)、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局),计划单列市建委、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解放军总后营房部、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国土资源局: 根据建设部、国上资源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请组织编制<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的函》(建办标函[2003]431 号)的要求,由国家体育总局负责编制的《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业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为全国统一的建设用地指标予以发布,自2005 年 11 月1 日起施行。 本建设用地指标实施的监督管理工作,由国土资源部负责;其具体解释工作,由建设部负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国国土资源部 二00五年九月九日编制说明 《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是根据原国家计委、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印发<关于编制建设项目用地定额指标的几点意见>的通知》([ 1987 ]国土(建)字第144 号)和建设部、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关于印发<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编制工作暂行办法)的通知》([1989]国土(建)字第169 号)的要求,由国家体育总局负责主编,具体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北京体育大学编制。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根据我国土地利用和城市规划管理的实际,按照国家颁发的有关标准,并参照其他国家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的历史,对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进行了广泛深人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实践经验,分析论证了大量的统计资料,广泛征求全国各有关部门、单位及专家的意见,会同各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建设用地指标系初次编制,在施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地址:北京市崇文区体育馆路2 号;邮政编码:100763 ) ,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中国国家体育总局 2005 年8 月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节约和合理用地的基本规定 第三章术语 第四章基本项目与面积指标 第一节基本项目

17新版课程教学大纲(社区体育导论)

《社区体育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Community Sports) 一、课程基本情况 开课单位:体育系 课程代码:044008 课程学时:32 课程学分: 2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社会体育概论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社区体育》,王凯珍,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 2.11 2.《体育概论》,熊晓正,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3 3.《体育概论》,叶家宝,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9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社区体育是为社会体育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是社会体育专业知识结构的主体部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的掌握社区体育相关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进而能够在社区的体育发展实践中能够合理地进行管理和指导,为社会体育人才补充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社区体育》是社会体育学科方向下的一个新兴学科,是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范围内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它不仅仅涉及到人文社会科学方向内的知识,和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以及心理学和教育学等都有相互的联系。 三、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 (一)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社区基本理论(2学时) 第一节社区的概念与特征(1/2课时) 1.掌握社区的概念

2.理解社区的特征 第二节社区的构成要素(1/4课时) 1.理解社区的各个构成要素 第三节社区的多元分类(1/4课时) 1.了解社区的各种分类方法和内容 第四节社区的基本功能(1/2课时) 1.了解社区的基本功能 第五节社区发展的理论(1/2课时) 1.了解社区的各种发展理论 第二章我国城市社区服务与社区建设(2学时)第一节我国城市社区服务与建设 (1课时) 1.理解我国城市社区服务的基本情况 2.理解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与模式 (1课时) 1.理解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与模式 2.理解我国街道社区和居(村)委会社区 第三章社区体育基本理论(4学时) 第一节社区体育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1课时) 1.重点掌握社区体育的概念 2.重点掌握社区体育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社区体育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2课时) 1.重点掌握社区体育的分类 2.重点掌握社区体育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社区体育的功能和对社会体育改革的推动作用 (1课时) 1.重点掌握社区体育的功能 2.重点掌握社区体育对社会体育改革的推动作用 第四章我国城市社区体育(4学时) 第一节我国城市社区的特征和社区体育兴起的背景 (1课时) 1.重点掌握我国城市社区的特征

《社区体育指导》重点

《社区体育指导》每章重点

第一章概论 一、什么是社区体育? 社区体育主要指在人们共同生活的一定区域内(相当于街道(乡镇)、居(村)委会辖区范围),以辖区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巩固和发展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近就便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 二、社区体育应做那些工作? 社区体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采用多种方式,发动、引导、组织社区成员开展绎常性的体育健身活动,提供门类众多的体育健身服务,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健身需求,促进社区居民形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增强居民体质,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为和谐社区建设做出贡献。 三、社区体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参与主体的多质性 社区体育参与主体的多质性是指全体社区居民,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爱好,不同体质与健康状况的人,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在社区体育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2、活动方式、活动内容选择的自主性 3、活动范围的区域性 4、活动时间的余暇性 5、价值取向的健身性、娱乐性 6、工作和活动方式的灵活性 7、活动内容的多样性、弱竞技性 8、供给形式的公益性、社会性 9、组织特征的松散性与自治性 10、体育消费的低廉性 四、社区体育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社区体育具有六大构成要豢,即社区体育组织、社区成员、场地设施和经费、管理者和指导者、社区体育活动。 五、社区体育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图(略) 六、街道、社区体育干部应其备的基本素质是什么? 1、有责任感、事业心——热衷全民健身事业,以全民健身工作为己任,以社区和居民群体为对象,服务社区、贡献社会。 2、掌握基础知识、技能——了解掌握《全民健身条例》基本内容和国家关于全民健身、群众体育工作的相关文件精神。学习全民健身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一定的实际指导能 力。具备一定的文字写作能力,对工作计划、总结、信息、方案、材料归档等文案工作熟练掌握。 3、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掌握基本的调研方法,了解掌握本社区的基本情况和特点,积极挖掘、组织、协调、利用社区资源来开展工作。 4、具备苦干创新精神——创新工作思路,创新活动内容形式,创新管理机制。具备群众体育工作者“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精神。 七、什么是体育生活化社区的概念?

XX县关于社区体育设施的调研报告

XX县关于社区体育设施的调研报告 社区体育设施的调查报告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县经济建设日益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广大群众对精神生活的要求随之提高。为了满足居民对于体育运动的需求,体育局通过对上积极争取,目前在各个乡镇和茅坪城区陆陆续续,或多或少地安装了各种式样的体育设施,这既丰富了人民的业余生活,又增加了人民的身体素质。 然而,体育设施分布是否合理,设施是否完善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随之产生的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比如:器械坏了是否有人修理;由于器械老化而产生了意外事故,这该由谁来负责等。本着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因此,我们确定了以调查茅坪城区社区体育设施为课题,力争减少社区居民的伤害事故,并为居民建立一个优美、舒适、安全的健身场所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我们感觉到了研究此项课题的重要性及其必要性,对于此项课题的研究不仅可以锻炼我们的实践能力,也可以使更多人乐于其中。 二、研究过程 目前茅坪城区已建成了7个健身点,其中7套全民健身路径,总投资数万。体育设施在社区内的分布状况也有所不足。总体来看,滨湖社区的体育设施分布比较协调,3个居民小区有体育设施。但在桔颂小区体育设施没有,这显然给

其它地方的居民带来了诸多不便,又有谁会千里迢迢跑去健身呢? 1、您是否知道小区体育设施的种类?是(57%)否(43%) 2、您是否经常锻炼身体?是(57%)否(43%) 3、您一般何时锻炼?时间为多长?早上 1 小时左右 4、您是否能正确使用体育设施?是(93%)否(7%) 5、您是否曾因锻炼不当造成受伤?是(7%)否(93%) 6、您所在的小区体育设施是否完好?是(71%)否(29%) 7、您是否认为应新增一些体育设施?是(86%)否(14%) 8、您认为用这些设施锻炼后是否有效果?是(86%)否(14%) 由此可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群为数不少,而且大多认为能正确使用体育设施,锻炼效果也不错;但小区体育设施完好程度和更新不够理想。那么,我社区现有的体育设施现状到底如何呢?为此,我们先后茅坪小区等几处体育设

关于建设社区体育健身中心的申请报告

关于建设社区体育健身中心的申请报告关于建设社区体育健身中心的申请报告 ***市体育局: 为进一步贯彻〔20xx〕72号和体群〔20xx〕13号文件精神,经街道办事处研究决定,申请为罗玉二社区建设体育健身中心。 一、罗玉二社区概况 ***街道***社区位于***区岷玉路南段东侧,东接迎宾桥,南邻藉河,北连三星路,区域面积1.2平方公里,共有住宅楼50幢,住户2348户,8088人,居民以市区旧城区改造拆迁户为主,下岗失业人员多,贫困户多,流动人口多,是全市最大的开放型社区之一。现有办公用房及活动室面积100平方米,有阅报栏、固定性宣传橱窗、黑板及宣传牌20处(块)。 在社区“两委班子”的辛勤努力下,在广大居民群众和共建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二社区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也得到了街道党工委和上级的充分肯定。2001年被甘肃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安全示范小区”,2003年被***区委、区政府评为“文明社区”和“安全示范小区”,2004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社区”,2007年六月被***区委、区政府评为“一星级社区”。 二、现有体育设施条件 社区内现有4处群众体育健身场所。一处位于藉河风情线***便桥下西,有双杠、双位蹬力器、钟摆扭腰器、椭圆机、室外跑步机、伸腰

伸背训练机、推揉器、肋木架、三人转腰器、上肢牵引器等10件健身器材,占地面积约1440平方米;一处位于藉河风情线***便桥下东,有726平方米的羽毛球场、574平方米的篮球场各一块(设施有篮球架一副),占地面积合计约1300平方米;一处位藉河风情线迎宾桥下西,有乒乓球桌5台,占地面积约550平方米,另一处位藉河风情线迎宾桥下,有象棋桌4张,占地面积约2300平方米。以上4处场地均已硬化,但由于我社区居民众多(是全区最大的居民小区),以上体育健身设施数量有限,已无法满足广大居民的体育健身需求。 三、群众文化体育开展情况 近年来,随着社区居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追求健身强体的愿望越来越高,参与文体健身活动的人员越来越多,社区在此情况下利用现有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围绕双休日、法定节假日,组织干部群众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健身活动,做到了天天有活动、周周有比赛、节假日有演出。通过以上健康有益、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健身活动,一定程度上满足居民文体健身的实际需要。在开展活动中,社区以文体促健康、以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出发点,开展文体健身促进活动,使居民通过参与文体健身活动,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健康水平。通过开展活动,既融洽了邻里关系,又增强了居民的身体素质,既满足了精神文化的需求,又形成了浓厚的体育健身氛围。 四、资金投入 由于社区没有资金,无力对已安装的健身器材进行日常维护和管理,更无力更换、添置新的健身器材,无法更好的满足社区居民的文体健

农村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12152767.html, 农村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 作者:刘波扬 来源:《当代旅游(下旬)》2018年第01期 摘要:新型农村社区是打破原有的村庄界限,将2个或 2 个以上的自然村或行政村,经过统一规划,按照统一要求,在一定的期限内搬迁合并,组建成新的农民生产生活共同体,形成新的居住模式、公共服务管理模式和产业格局。近年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公共服务设施得到较大改善,作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之一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已引起理论研究者的重视和关注。为全面了解新型农村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现状,对试点新型农村社区进行调查研究,探讨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存在的诸多现实困境,提出建设理念及相应改进措施,以期为政府部门科学管理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农村社区;体育场地;调查研究 一、农村社区体育场地设施供给状况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社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是评价社区体育发展的基本指标之一。调查显示:新型农村社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158㎡,其中室外人均面积为1.114㎡,室内人均面积为 0.044㎡。从不同规模社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看,随着社区规模的扩大,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在整体上呈下降趋势。显然,经过统一规划建设的新型农村社区,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略高于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人均面积1.03 ㎡,但低于全国第六次体育场地普查人均面积1.46㎡,与 2012 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十二五”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规划》“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 1.5㎡以上”的建设目标相比,也有较大差距更远低于欧美等体育发达国家 的水平。 二、室内外体育场地设施情况 体育场地设施是社区居民开展体育活动必须的物质条件,是体育活动经常化的重要保证。调查显示:新型农村社区室外体育场地以健身路径、活动广场、篮球场和乒乓球台为主,社 区拥有门球、羽毛球场地较少。从室内体育场地供给看,社区拥有棋牌室、乒乓球室和台球室的比率相对较高,而社区拥有体育舞蹈室和健身器械室相对较少。另外,虽然所调查的新型农村社区都已安装了全民健身路径,但出现千人拥有器材数量随着社区规模的扩大而减少的现象。说明新型农村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类别趋同化现象较突出,场地设施类别偏少且多样化建设不够,人均健身设施数量少,难以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健身需求。 三、社区居民对体育场地设施供给满意度

我国社区体育产业发展分析

我国社区体育产业发展分析 社区及社区体育的定义 (一)社区的概念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社区体育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社区是指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由具有相互联系、共同交往、共同利益的社会群体、社会组织所构成的一个社会实体。在对是不是社区进行认定时,主要把握以下几个基本要素:一是以一定生产和社会关系为基础,人群数量要达到一定的规模。二是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并有相互活动关系的人群及一定的地域。三是人们有较为一致的行为规范较和完备的体育活动设施。四是社区成员对社区有认同感。 (二)社区体育的定义 社区体育是指以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牵头,以若干个相邻的企事业单位为轴心,与周围各界、各单位组成地区性体育组织,为增强体质、活跃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就近开展地区性体育活动的组织体制与活动形式。 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历程 (一)自发形成阶段(1986-1995) 20世纪80年代后期,北京、天津、上海、沈阳、武汉等大城市出现以街道办事处牵头组织的体育活动,成立街道联合体协,打破行业隶属关系,组织辖区单位居民就近、就便开展体育活动。我国最先提出“社区体育”这个名词的是天津市河东区二里桥街(1990)。1989年民政部提出了一个“社区服务”的概念,启发我国将社区体育作为社区服务的内容,从那时起就将社区体育提了出来。1991年,原国家体委在天津召开全国部分社区体育工作研讨会。 (二)政府宣传阶段(1995-1997) 1995年6月,国务院颁发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指出:“积极发展社区体育,街道办事处要加强对体育工作的组织,发挥居民委员会和基层体育组织的作用,做好社区体育工作。体育行政部门要给予支持和指导。”1995年8月29日,经全国人大批准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也明确提出:“城市应当发挥居民委员会等社区基层组织的作用,组织居民开展体育活动,开展社区体育”,从法规上对社区体育工作给予了正式说明。1996年11月,国家体委在湖北召开第一次全国社区体育工作会议,会上对社区体育的概念、发展方向、现状特点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与定位。1997年4月,原国家体委、教委、民政部、建设部、文化

龙岗区社区室外公共体育设施

龙岗区社区室外公共体育设施 开放管理办法 (2019年7月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社区室外公共体育设施的运行管理和养护,保障广大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区公共文体服务的提档升级,根据《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广东省体育局全民健身器材管理办法》、《深圳经济特区促进全民健身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利用政府财政资金、体育彩票公益金及社区自筹资金等渠道建设的(含社会捐赠建设且已移交政府使用的)社区室外公共体育设施,包括:向公众开放的社区级小型公益性室外健身路径、儿童乐园、乒乓球台、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羽毛球场等公益性健身器材及场地,不含各类学校、住宅小区或企业厂区等单位或组织内自建的相关体育设施。 利用政府财政资金、体育彩票公益金建设且已捐赠给学校、住宅小区或企业厂区等单位或组织的社区室外公共体育设施,受赠主体为其管理责任主体。 第三条提升我区室外健身器材达标率。新建的社区室外公共体育设施应符合《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GB 19272-2011)》(以下简称“新国标”)以及其他关于全民健身

器材配建工作的国家标准,国家标准更新的,按最新标准执行。 第二章开放要求 第四条社区室外公共体育设施场所应当设立全区统一的“工程标志”、“器材功能”、“设施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科学健身宣传”等统一规格的标示标牌,模板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统一设计。 第五条社区室外公共体育设施应常年向广大居民开放,开放时段要科学、合理,开放时长不得少于国家、省、市现行规定要求,并向社会公示设施服务内容、开放时间等。 第六条社区室外公共体育设施场所应制订社区室外公共体育设施开放使用的安全防范措施,体育设施应充分考虑未成年人及老年人的特殊要求,设置符合国家标准的无障碍设施并在显著位置设置标识。 第七条社区室外公共体育设施场所应制订环境卫生保洁制度,确保环境整洁卫生。 第八条提倡科学健身、文明健身,任何主体不得利用各类社区室外公共体育设施从事封建迷信和非法经营活动。 第三章管理职责 第九条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是推进我区社区室外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的统筹部门,负责制定全区社区室外公共体

社区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现状及思考

社区社区体育设施建设 现状及思考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体育设施与管理 论 文 学生姓名:何庆 学号: 07 院系:体育学院班级:体教1101班

2013年 11月22日 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现状及思考 (姓名何庆班级体教1101 学号 07) [摘要]目前,正在逐步发展成为我国群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体育的发展程度及水平,是衡量社会繁荣程度以及人们生活质量高低的标尺之一。现阶段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是指在人们共同生活的一定区域内(相当于街道、居委会辖区范围),以辖区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巩固和发展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群众体育活动。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是社区体育兴起的前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社区体育兴起的内部动力;体育社会化是社区体育兴起的促进因素;与城市经济改革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系是社区体育兴起的组织依托;社区老龄人口增多,其体育需求增长是社区体育兴起的催化剂。 近些年来,居住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普遍增强,同时,闲暇时间和收入的增加使得体育休闲活动成为可能,对于设施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强烈。而社区体育设施因其具有便利性、可达性、灵活性而成为居民的首选;作为对客户需求的回应,体育设施成为楼盘的重要卖点,投资比例日益提高、小区会所、网球场、游泳馆等成为高档社区的标志;党和政府也把全民健身定为一项基本国策。(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我国城市体育以社区为重点。应当注重社区体育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积极为居民提供方便、实用的身体锻炼场所”。 近些年,社区体育健身设施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现有设施还十分落后,新建的社区在规划设计上还存在种种问题。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建设和发展居住社区体育设施,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体育设施存在的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建设社区体育设施设想的一些建议,为社区体育设施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

试析农村社区体育现状及未来的发展

试析农村社区体育现状及未来的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随着生活水平的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再简简单单的关注吃、穿、住、用、行的好与坏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身体健康上,用更多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保持身心健康。但是,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局限性,虽然城市的体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可是对于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来说,却依旧十分欠缺,没有体育器材和体育锻炼的场所,这就是农村体育发展的重要问题。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农村人口仍然占据重要地位,农村文化的发展还是比较弱势,银次,加强对农村文化发展改革,建设新农村,大力发展农村体育已经成为当前政府推动农村发展的新动向。本文通过对农村社区体育发展进行分析,找出了农村体育发展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对未来农村社区体的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 农村体育现状未来发展 1.农村社区体育的发展状况 2.农村社区体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加快农村体育发展的对策 4.农村社区体育发展的未来趋势 5.结束语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0%以上,这就决定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对此,党和国家一贯高度重视,把发展农业、建设农村、改善农民生活作为安邦定国的大事来抓。中国农村的进步、发展、繁荣和稳定,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全国人民的富裕:没有农民的强身健体,就没有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江泽民同志曾题词号召:“发展农民体育事业,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也提出:“提高农民的体质与健康水平是农村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随着农村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也越来越关注,保养身体再也不是仅限于过去的医疗和药物保养,而是更多的注重用体育锻炼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但是,我国目前的农村体育发展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各项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也不够完善,再加上工作压力的增大,使得大多数的人们对于体育锻炼有心无力,农村的体育发展也很不尽如人意,虽然一部人对体育锻炼有所重视,但对于普及全民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保证,如果没有强健的体魄,人们就很难能够应付工作压力,很难适应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对于促进农村体育事业发展和两个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对于促进农村乃至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农村社区体育的发展状况 (一)农民传统思想牢固,致使农民体育意识淡薄 体育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少农民认为“劳动就是体育锻炼”“没病就是健康,没必要锻炼”。农民即使在得病时很少能和缺乏必要的身体锻炼联系起来,甚至有部分老年人认为自己身体不好,不适宜体育锻炼,这些思想都显露出农民对体育知识的缺乏。 体育意识是参与体育健身者经过长时间锻炼、潜移默化下形成的一种自我健身意识[2]。一部分农民虽然对体育有一点了解,但是仅限于空闲时间的一种娱乐,而并非是当作一种能够带来身心健康的运动,无法认识体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更何谈体育对自己文化生活质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二)地方政府对体育认识不足,制约着农村体育的发展

社区体育

社区体育 社会体育的组成部分。由社区居民自主进行的简便易行、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多样的身体锻炼活动。具有自主性、公益性、多样性、有趣性、服务性等特点。对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交流邻里感情,改善人际关系,促进社区繁荣发展等都有重要意义。 1.简介 20世纪五十年代,随着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体育便由学校扩展到社会,走进千家万户,逐浙深入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个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在其内容形式上不断丰富,其影响与作用远远超出了学校中身体教育的范畴。于是体育的外延被扩大,社区体育应运而生。 社会体育这一术语在我国体育界始为流传,而此前只有“群众体育”或“大众体育”的说法; 与此同时,“社区体育”也作为一个专门用语陆续在有关报刊杂志上出现。 按体育实施的范围划分,即是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这是合符逻辑的,也是顺理成章的。诚然,人们会在家庭或学校或社区当中活动;家庭、学校、社区当中的体育信息也会彼此交流与沟通,但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则有其各自的特点和主要对象,这正是它们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彼此区别的具体体现。 由此不难作结,“社区体育”这一术语的确定,较之“社会体育”的说法,更显得科学合理,符合逻辑,反映了体育实践的客观规律。 社区体育在我国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人们给予了充分的关注。自社区体育在我国诞生以来,体育理论界在社区体育的概念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对社区体育概念的理解形成多种观点。 2.定义 [1]社区体育是以基层的社区为地域范围,以社区内的体育器材、设施以及自然资源为 物质基础,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的,满足社区居民娱乐、健身的需求,加深社区内居民之间的情感为目的,而就近开展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社区体育发展的重要性探讨

社区体育发展的重要性探讨 摘要:为了进一步落实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以促进国民身心健康为宗旨,结合文明社区建设,以发展街道、社区体育为重点,大力发展体育事业为后盾。本文认为,社区体育是一种特殊的产业,它具备了在体育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与实力,必将进入体育市场。在市场经济的调控下,普及全民健身运动,丰富社会生活,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关键词:社区社区体育市场经济重要性 目前我国正处在以区域现代化为目标推进现代化的进程,“所谓区域现代化是指在一个由自然、地理、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历史传统文化所形成的较大地区内,由某个特大城市或大城市内为中心,以若干个中小城市为中介,与地区内众多的小城镇和乡村形成网络,辐射带动本地区内整个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实现区域工业化、城市化。”因此探讨城市社区体育发展,可以为带动周边地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社区体育主要是指我国的城市社区体育,是由我国特殊的国情所决定的,不同于西方国家。现阶段,我国社区体育是指人们共同生活在一定区域,以一定的地域空间为依托,利用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以全体成员为主体,以社区情感为契机,以自发性为原则,在行政的支持下,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为目的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区域性群众体育活动[1]。 一、社区体育发展是“接轨”市场经济体制的形势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体育被视为国家福利性事业,由政府统一管理,使体育管理体制一度发展为典型的政府管理体制。这种高度集中的管理形式导致国家体育事业发展速度减慢,发展规模变小,发展项目单一。主要表现在:1、决策结构过分集中。国家统管过严、过死,既不利于国家决策总体平衡的调控,又不利于发挥体育组织和体育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2、管理机构、动力结构贫乏。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体育组织和个人应有的物质利益未能得到有效保证,自我发展能力和内在动力受到一定的影响,难以调动社会各方面对体育的参与和支持,从而阻碍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3、资金结构单一。过去体育投资或补偿渠道靠政府拨款,资金来源单一、经费有限,忽视了体育事业的发展规律,削弱了其自身发展的动力。

社区老年体协工作汇报材料

洪山坊社区老年体协工作汇报材料 中南路街洪山坊社区老年体协自成立以来,在街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街老年体协的精心指导下,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坚持“以人为本、贵在康乐、重在参与”的原则,广泛动员和精心组织广大老年人参加各项文体活动,丰富了老年人业余生活,增强了老年人体质,发挥了老年人余热,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新的贡献。 一、完善组织,加快社区老年体协队伍发展。 一是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要想搞好社区老年体协工作,建立健全老年体协领导班子是关键。社区老年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社区开展各种比赛、评比和各项体育活动。社区经常性组织老年体育工作者、社区老年体育骨干进行业务培训,定期召开体育工作会议,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研究、部署下一步社区体育活动实施方案。为此,社区还成立了老年体育工作指导小组,由社区书记担任组长,副书记担任副组长,文体委员和各老年文体队队长担任小组成员,社区对辖区内具有体育专长的老年人进行普查登记,并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把那些身体健康、能力较强、经验丰富、深孚众望、热爱老

年体协工作的辖区老年人纳入社区老年体协的主要骨干成员,成立了社区体育指导员队伍,现有6名社区体育指导员。 二是设立专人专班管理制度。社区老年体育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后,先后出台了工作职责、会议制度、老年体育组织和活动点管理规定、档案管理规定等制度,并在工作实践中对各项制度不断完善。建立了会议、活动记录簿、照片纪录册和老人健康档案。让社区的老年体育工作从一开始就走上了快速、高效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为确保辖区老年休闲健身的长期性和安全性,社区还加强对辖区体育设施的管理,对社区内的体育设施进行登记造册,建立设施档案,指定专人对体育设施进行管理,保证体育设施的完好和正常使用。并及时发现和挖掘社区老年人中热心于体育健身事业、具有奉献精神的志愿者,组成社区业余文体团队、体育设施管理、体育健身活动策划组织、后勤保障等多种志愿者队伍,让社区中的老年居民共同参与进来。 三是建立社会化的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和满足多层次体育健身需求的服务体系。为切实解决好老年人后顾之忧,让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社区党总支从实际出发,采取有效措施,注重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活动站点为阵地,以社区居民为主体的社区体育管理网络,动员、吸引广大老年人加入体协组织,积极参加健身活动。社区充分利用老年大学,开设文体课程,先后有1000余人次在老年大学学习文

社区体育文化建设与管理(一)

社区体育文化建设与管理(一) 【摘要】越来越多的人在工作学习之余以及退休后要求享有高度文明的精神生活,包括运用各种体育健身和娱乐的方法、手段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丰富生活、调节精神、愉快身心,以更好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投入工作和学习或者欢度晚年。社区体育以其灵活的组织形式、丰富的活动内容、融洽的地域亲情、便捷的练习方法和有效的健身效果,吸引着广大体育爱好者,在广大城市中得到迅速发展。 【关键词】社区;体育现状;体育文化建设;管理途径 开展社区体育文化活动,是我国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们重要的现代生活方式之一。进行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对于进一步丰富人们业余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增强国民体质和维护社会稳定,在全社会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社区体育发展的现状 1.单位体制下形成的“单位参与意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居民“社区体育参与意识”的产生。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单位制的组织体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部分人不再就业于国有单位,他们和工作单位的关系已变得以经济关系为主。即使是在国有单位,单位对职工的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的职能正逐渐淡化,同样变为以经济关系为主。这些组织性、结构性的社会变迁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单位意识”和“组织参与”的社会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个人对单位的依赖。然而,旧的“行政本位”和“单位本位”所形成的参与体制和参与规范无法在短时期内彻底清除,人们无论在观念上还是行为上,依然更习惯于“单位意识”和“单位参与”,社区体育参与意识的培养还有待时日。 2.老一套的工作方法、内容远不能满足居民个体化、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造成居民社区体育参与热情不高,由于采用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方法规划和管理社区体育,社区体育建设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讲究声势、忽视社区居民实际需求的情况。如社区体育建设中最重要的一环——社区体育服务的内容虽说丰富,但明显是以老年人和居民家庭为主,涉及青年个体需求的内容不多。社区体育活动也是如此,这些活动一是为应付检查,走走过场,没有考虑到居民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二是每年的内容、形式都如此,不能满足居民不断变化的需求,从而导致居民的热情普遍不高。除了一些老年人和少数热衷于社区体育活动的人,其余的人大多是在单位的组织下不得已而被动参加的。 3.居住环境的改善以及现代都市活动场地缺少的现实客观上不利于居民社区体育参与行为的增加。在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城市改造中,市民的搬迁和流动加剧了,人们离开原先熟悉的体育生活环境,居住到新的陌生的社区中;在同一社区中,住宅区有低、中、高档之分;居民异质化程度高,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有很大差异,这种变化对于培育居民自觉主动的社区体育参与意识在客观上产生了障碍和困难。改变居民社区体育参与不足,当务之急,应从两个方面努力:(1)确保居民参与社区体育建设事务的决策,通过自治,培育居民的参与意识。居民参与意识来自居民对自己在社区体育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的确认,这种确认要在参与社区体育建设事务的决策过程中才能实现。在目前居民自治能力不强,自治意识不高且缺乏惩治经验的现实情况下,政府可以从事关居民切身利益、居民深切关注的事务入手,引导居民围绕该事务开展自治参与。(2)创造条件,引导居民多渠道、多形式地参与社区体育建设事务。社区体育建设参与是全方位、多层次、多途径的,它不仅仅是参与公益性或有组织的活动与事务,在目前居民异质化程度高,参与意识高低不同的情况下,政府可给予政策上的支持,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让每个社区居民从自己的需要和特点出发,选择不同的参与方式和内容。 二、社区体育文化建设与管理的途径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娱乐的需求,可通过以下途径,大力开展社区体育文化活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

————————————————————————————————作者:————————————————————————————————日期: 2

西南科技大学 体育学科部 教案 2013-2014-2学年第 2 学期 教研室: 课程名称:社区体育 课程类型: 课程学时:32 授课班级:2013级 主讲教师:王东杰 职称: 使用教材:社区体育

第 4 章教案 授课题目我国城市社区体育 授课时间第6周学时安排 2 授课类型理论课教辅资源多媒体 教学目的、要求: 1、了解中国城市社区体育兴起与发展的社会背景; 2、了解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结构、基本环节和内容; 3、掌握社区体育的特点和类型和管理结构。 4、了解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管理结构、现状特点。 难点: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管理 教学主要内容教学设计 了解当代中国城市社区体育兴起与发展的社会背景、发展历程和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管理结构,把握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特点和不同类型居住社区的体育的特征是本章学习的重点内容。 第一节我国城市社区的特征和社区体育兴起的背景 一、我国城市社区的特征 1.经济特征; 通过生活实例和结合专业相关内容引入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人口特征; 3.社群特征和组织特征 二、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兴起的背景 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社区体育兴起的内部动力。 2.建立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系,是强化体育发展的适宜条件 3.社区老龄人口增多,其体育需求增长是社区体育兴起的催化剂。 4.体育社会化是社区体育发展的促进因素。 第二节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状况 一、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历程 中国城市社区体育活动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 1991年,原国家体委在天津就社区体育召开了小型研讨会。 1993年,原国家体委在沈阳召开了社区体育现场会。 1995年7月,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体育组进行了“全国大中城市基层社区体育现状调查”,并提供了调查报告。 1995年8月29日,经全国人大批准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也明确提出要求 1995年底,国家体委群体司与北京体育大学联合进行了“中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课题研究,为1996年的全国社区体育工作会议作理论准备。 讲述、实例与多媒体教具结合 简要阐述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历程。

2019年社区文体活动工作总结

2019年社区文体活动工作总结 在街道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20xx年柳背桥社区的文化体育工作以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科学发展观为主线,以建设和谐社区为目标,立足社区,充分发挥文化阵地和文体队伍的作用,不断创新形式,经常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为社区建设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将一年来的社区文化体育工作的主要情况总结如下: 一、创新形式、广泛宣传,极力营造学习与娱乐相互结合的学习方式 我们立足社区现有的条件,充分发挥社区文体宣传阵地作用,不断通过板报、墙报、录像、学习园地等形式,加大对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使居民自觉用党的最新理论来武装自己。社区于20xx年2月2日在辖区福源来广场举办以“创充分就业社区、促发展”为主题的游园活动,其活动以多种形式进行,使社区居民、单位职工放松心情,繁荣社区,迎接新一年的到来,搭建一个全民互动的学习、娱乐平台,感受社区丰富的文化生活和居委会成员对人性关怀,营造社区和谐气氛,构建文化型社区。 二、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社区文体活动氛围 社区对辖区原有的一些破损、老化的健身器材进行维修和改善,让居民的健身活动更能得到安全保障。今年4月社区还增设了网上博客,社区的大小事情都公布在社区博客上,这大大提高了居民对社区的了解。9月份社区对宣传墙报进行全面更换,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社区的多功能活动厅、乒乓球活动室、阅览室、老年活动室、户外健身场所等,为居民开展自己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提供了保证。

三、关爱老人,开展好老年活动 为了社区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目标,在往年的基础上,社区突出做了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完善晨练队、坝坝舞队伍。在完善队伍工作中,我们尽可能对老年人宣传鼓动,劝其都力所能及投入到活动中,在我们努力下,现在整个社区投入活动的老年人大大超过了往年。二是创新形式办好老年活动中心,让老年人有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平台,大大提高了老年人对生活的积极性。三是开展互动活动,我们经常鼓励老人们与其他兄弟社区进行联欢活动,让他们去发现自己的不足及吸收更好的经验。 四、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文体活动,极力打造和谐、温馨社区 社区在实际的工作中,能主动克服各种困难,立足现有条件,结合街道各时期的中心工作和重大节日,创造性地开展了一些文化体育活动,受到了社区居民的热情参与和高度评价,极大地浓厚了社区居民之间的感情,激发了居民热爱社区情感,为构建和谐、温馨社区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年来我们开展了几场大型活动:一是2月份举办的“创充分就业社区、促发展”活动,受到居民群众好评;二是3月8日国际妇女节,与辖区树语城物业举办了舞会,鼓动了广大居民的参与热情;三是3月21日举行的“迎奥运、百万老人健步走”启动仪式;四是6月份开展的读书月活动;五是7月31日晚举办的庆“八一”、“迎奥运”的音乐晚会;六是9月份举办的庆祝建国59周年大型文艺演出活动,受到街道领导、参加活动的居民和现场观众的好评。

社区体育

1.原始社会中农业的诞生是社区形成的根本原因。 2.国际社会对社区的关注开始于19世纪末期遍布欧洲和北美大陆的社区睦 邻运动 3.社区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五方面,地域、人口、组织结构、文化、认同感。 4.最早提出社区并给社区下定义的是德国思想家滕尼斯。 5.社区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社区组织建设、社区服务、社区环境、社区治安、社区文化、社区医疗卫生. 6.在构成社区体育的6大基本要素中,管理者、指导者是联系社区体育各要素的纽带。 7.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社会体育主要是以单位和行业为主。 8. 对社区体育的工作进行评估的一般方法是定量和定性评估相结合。 9.社区这个概念在中国,最早是由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在提出来的。 10. 社区是社会地域生活共同体,用多元综合标准对社区进行分类,我们可以把社区划分为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这也是最常用的社区类型划分方法。11. 社区体育的宗旨是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 12. 社区体育工作过程不仅是指发现和解决社区体育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也指社区体育工作本身的开展过程。 13社区体育的软性资料包括:体育需求;体育意识;社区体育传统;社区体育问题 14. 日本政府管理体育事业最高行政机构是:文部省体育局 15. 社区体育管理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社区体育的目标而对社区体育的人、财、物、信息等资源进行的合理调配和组织协调。 16.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可分为:人与社会关系的发展、人与人关系的发展、作为个体的人自身的发展。 17.社区体育的构成要素有社区体育组织、社区成员,场地设施,经费,管理者和指导者,社区体育活动。 18.社区具有多重功能,这些功能有: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社会管理和社会整合的功能。 19.我国的社区体育实践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首先以“区域性单位体育横向体育联合体——街道社区体协”的形式出现。 20.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崛起,给我国城市社会体育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兴起的内部动力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21.社区体育工作的关键是促进社区居民的内在体育动机。 22. 对社区体育的工作进行评估的一般方法是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相结合。 23.在西方发达国家,体育社团是开展大众体育活动的基本载体,是社区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