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财政学期末复习重点 上财版

财政学期末复习重点 上财版

财政学期末复习重点 上财版
财政学期末复习重点 上财版

1.起点公平、规则公平、结果公平的区别和联系

规则公平:以市场规则定义的公平,每个人用自己提供的生产要素通过交换取得生产成果,公平取决于个人的收入是否与他的贡献成正比,而不在于他们收入分配之间的差距。起点公平:主张社会成员在起点也是公平的,及各人所拥有的天然禀赋相同,机会均等,在此基础上按市场交换规则取得各自的收入份额。结果公平:强调生产结果在分配上的均等,强调各社会成员之间所拥有收入份额的相对关系,指各人收入份额的均等。起点公平试图对规则公平进行补充,分配结果每个人收入份额之间的差距比单纯的规则公平小。规则公平的条件下个人收入份额的差距来源于天然禀赋的差别和选择上的差别,起点公平主张消除第一种差别。从连续的过程中来看起点公平是对规则公平的否定,并导致结果公平。结果公平是对规则公平的否定。

2.功利主义、罗尔斯主义、折中主义的观点和主张

功利主义:社会福利水平就是社会总效用,等于社会所有成员的效用之和,一个社会应当追求社会用效用的最大化,无差异曲线斜率-1,富人偏爱主义,侧重效率忽视公平

罗尔斯主义:社会福利水平等于最低收入者的效用水平,在既定的效用分配可能性曲线上使得效用最小的社会成员的效用达到最大化,L型

折中主义:a/b=1 介于功利主义和罗尔斯主义之间,认为富人的一单位效用的社会评价小于穷人,但富人的效用只要达到一定程度总可以等于穷人一单位的效用。

3.政府缺陷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信息失灵:1.不通过市场交换,消费者对不同产品的显示偏好难以显示出来2.计划体制中的个人利益作用将使信息的获得受到很大影响:(1)搜集信息的动力不足(2)信息污染(3)信息滞后(二)公共决策中的经济人行为:1.计划生产者的长期意志2.计划执行者的以权谋私(三)公共决策程序的缺陷

4.市场竞争的公共生产和私人生产在效率上有什么区别

所有者之间的关系:私人生产中不同企业的所有者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公共生产中,企业之间有共同的最终所有者,意味着单个企业的自主权没有保证,企业之间的交易价格不一定会反映市场的供求状况,且公共企业具有垄断市场的天然条件。社会管理者与所有者之间的关系:私人生产中,政府作为社会的管理者与其所有者之间是相互独立的;而公共生产中政府既是社会的管理者又是众多企业的所有者,会影响政府履行其维护市场竞争规则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责。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不论在私人生产还是公共生产的条件下,都有可能出现经营者背离所有者利益的情况,但背离的程度由于下述原因有所区别:(1)私人生产条件下,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主要表现在大型公司化企业中,而公共企业不论大小,都是两权分离的,使得经营者背离所有者利益的几率增加;(2)在公共企业数量较多的情况下,两权分离意味着一个所有者面对众多的经营者,而在私人生产条件下,所有者与经营者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前一种情况使所有者与经营者信息不对称问题变得较为突出;(3)公共生产的两权分离必然是多级代理的,而在私人生产条件下,所有者可能对经营者进行直接的监督,公共生产的这种多级代理,将在多层次上造成经营者的非效率行为。

5.简评税收的超额负担及影响因素与减少超额负担的措施

税收的超额负担是指个人因税收而导致的福利损失比政府收到的税收大的部分,即税收所产生的经济的无谓损失。税收的超额负担产生于替代效应,即个人在收入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因相对价格的变化而产生的对个人福利水平的影响。影响税收超额负担的因素有课税产品需求弹性的大小和税率的高低。超额负担与这两个因素同向变化。

减少税收超额负担的措施有:(1)尽可能采用中性的税收政策,避免对相对价格的干扰;(2)尽可能避免采用高税率,将税率和税收收入规模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3)尽可能对需求弹性小或无弹性的商品征税(在税收规模既定的前提下)。

6.简述对自然垄断的三种公共定价方法及其对效率和公平的影响

边际成本定价方法:在市场需求曲线和厂商边际成本曲线给定的条件下,由两条曲线的交点来确定产品价格的方法。效率方面:在不考虑征税成本,且只有收入效应而没有替代效应的情况下,边际成本定价是最符合效率的定价。

但现实中往往由于种种因素(如总额税无法实现理想的再分配)限制了总额税的使用,因此现行税收是带有扭曲的性的非中性税收,产生税收的超额负担,从而带来效率损失。

公平方面:该定价方法用税收弥补企业的亏损,其实质是用纳税人的钱补贴了消费者。如果该产品的消费者中低收

入者占较大比例,则这种补贴有助于公平,反之,则无助于公平。

平均成本定价方法:由市场需求曲线和厂商平均成本曲线的交点确定定价。

效率方面:(1)社会净效益(最上三角形),效率损失为(最右三角形)(2)企业会倾向与选择高成本的投资组合,且没有降低成本的积极性公平方面:(1)产品的消费者自己承担所消费的产品的全部成本,收入分配上是中性的。(2)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做出的定价决策可能使企业获得超额利润

二部定价法:将企业的固定成本总额按定额方式分摊给各用户,而变动成本则按从量方式弥补,由此求得收支平衡。效率方面:若边际成本定价法中不考虑税收成本和效率损失,二部定价法不考虑消费者退出,则两种定价下社会净效益相等。但现实中这些因素都存在,所以需综合考虑。

公平方面:由于小额消费者的平均价格大于大额消费者的平均价格,相当于小额消费者补贴了大额消费者,所以一般认为不利于穷人。

边际成本定价法:是指市场需求曲线和厂商边际成本曲线给定的条件下,由两条曲线的交点来确定产品价格的方法。在自然垄断行业采用这种定价方法会给厂商带来亏损,可通过税收来弥补,但会对效率和公平产生影响。效率方面,税收的课征会会产生超额负担,还会发生相应的纳税成本,从来带来税收的效率损失。公平方面,用税收弥补企业的亏损导致了产品的受益者与负担者在一定程度上的分离。如果低收入者在该产品的消费者中占有较大比例,则这种补贴有助于公平,反之有损于公平。

平均成本定价法:是指在市场需求曲线和厂商平均成本曲线给定的条件下,由两条曲线的交点来确定产品价格的方法。效率方面,由这种方法确定的产量处于产品的边际效益大于边际成本的水平上,小于效率所要求的产量,因而存在着效率损失。另外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投资回报将选择过多资本的投资组合,并尽可能多的多报成本。公平方面,产品的消费者自己承担所消费的产品的全部成本,收入分配上是中性的。但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做出的定价决策可能使企业获得超额利润。

二部定价法:在弥补产品生产成本的基础上,使产品价格等于产品边际成本的定价方法。效率方面,若没有消费者因固定成本退出消费,则避免了边际成本定价的补贴和征税,没有税收的效率损失和征税成本,也避免了平均成本定价下的效率损失。假定有消费者退出,则存在效率损失。公平方面,小额消费者的平均价格大于大额消费者的平均价格,即小额消费者补贴了大额消费者,一般的判断是不利于穷人。

7.简述分税制的含义与主要内容

概念:“分税制”是一种以分税为主要特征,以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与财权为实质,并同时配套实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财政管理体制。

主要内容:1、以政府间事权为基础,确定各级政府的支出责任2、划分各级政府财政收入和税收的管理权限3、实行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4、实行分集财政预算体制

财政政策的目标:公平与效率

帕累托最优:任何可行的调整都无法使得调整之后一些人的情况变好而其他任何人的情况至少不变坏

帕累托三效率的特点:生产效率:一种产品的资源边际替代率(MRTS)等于任何其他一种产品的资源边际替代率(两种产品等产量线切点)。是理想的资源配置状态的一个特征,要求在资源和技术给定的条件下产出量最大化,没有闲置和浪费资源,技术的运用达到最合理的程度,每一种产品的生产中以最低的耗费实现最大的产出。(给定资源在不同产品中的最佳配置)交换效率:给定产品量与产品组合在不同消费者之间的最佳配置,消费者的产品边际替代率(MRS,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均相等。产品组合效率:产品的最佳配置,产品的边际替代率(MRS)等于边际转换率(MRT),生产者的产品边际转换率与消费者产品边际替代率相等(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无差异曲线切点)

衡量公平的指标:贫困指数(贫困线以下人口/总人口缺点是贫困线确定无客观标准,贫困指数不灵敏)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与对角线的面积占三角形面积之比,越曲越大越不公平,表示结果公平)

公平和效率的关系:一定程度的公平是实现效率的必要条件,收入分配影响社会福利,公平与追求效率不矛盾。

市场缺陷:第一类:竞争失灵、公共产品、外部效应、信息失灵、交易成本、宏观经济失调第二类:偏好不合理、收入分配不公

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运行的结果必定符合帕累托效率。第二定理:任何一种帕累托效率的配置状态都能通过完全竞争市场来实现。

财政的三大职能: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宏观经济

公共产品:特点:非竞争性、非排斥性,源自于产品的不可分割性,集体消费,共同受益。消费方式:公共提供最优规模:当社会边际效益等于社会边际成本等于每个人边际效用之和

私人产品:特点:竞争性、排斥性消费方式:市场提供最优规模:社会边际成本=社会边际效用=每个人边际效用混合产品:特点:非竞争性和非排斥性不完全,如教育卫生科技排斥性和一定范围非竞争性,如桥梁公园博物馆消费方式:前者依据产品外部效益的大小采用适当的部分公共提供以弥补市场提供造成的效率损失。后者收费管理困难需求弹性大用公共提供最适规模:政府补贴的量取决于外部边际效益的大小,个人出的部分取决于内部边际效益。

垄断的鉴别:竞争者的数量、替代品、潜在竞争者、流动性障碍

垄断的治理:向垄断企业征收超额税收、公共定价、反垄断立法

科斯定理(解决外部成本问题的市场化方法):只要产权有明确的归属,市场机制就能有效地运行,政府就没有干涉的必要。

政府对外部成本的干预方式:庇古税公共管制/庇古税、数量管制、收费、产权交易、补贴

政府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方式:信息管制质量管制资格管制

公共提供如何实现政府再分配:(1)提供公共产品收益不均衡,收入高的人对公共产品的效用评价越高。如何影响收入分配?通过设计一种税收。如果税收政策让个人按自己的边际效用付款,则对再分配正好没有影响。在这个限度下,富人多收一些,穷人少收一些,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公平目标。(2)提供混合产品外部效益政府出钱,内部效益个人出钱---不影响收入再分配政府出资>外部,个人出资<内部不一定,主要考虑产品消费者群

(3)提供私人产品现金补贴成本<价格补贴成本

公共生产如何实现收入再分配:(1)集中计划的公共生产:比较公平,牺牲效率(2)市场竞争的公共生产:个人考虑自身利益最大化导致收入分配不公

社会保障体系的形式:社会救济制度、社会养老制度、社会保险制度

每种形式在收入再分配中的特点、强度:a)社会救济---收支完全背离现金救济好于实物救济的前提:食物救济过量---否则两者效率相同、消费者偏好合理、救济品不能转换为现金

b)社会养老---收支完全对等强迫储蓄储蓄看作优值品c)社会保险---收支有一定联系,但不完全对等政府提供原因:保险是优值品、避免逆向选择

公共选择:维克赛尔-林达尔机制直接民主决策机制集中决策机制间接民主决策机制

多数票决策的直接民主决策机制实现均衡的条件:(1)投票者具有单峰形偏好(2)方案两个两个进行投票表决否则出现循环投票的投票决策困境。

阿罗不可能定理:不存在一种投票程序,所产生的结果不受投票顺序影响,同时又尊重每个人的偏好,能将所有个人偏好合乎逻辑地转换为一种社会偏好,作出前后一致的决策。引申为无法指望政府像一个富有理性的人一样表现得行动一致。

全额累进税:将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作为计税的依据,按最高边际税率计算税额的一种税率形式。

超额累进税:也是将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作为计税依据,但是分别按课税对象各等级所使用的相应税率计算税额的一种税率形式。

起征点、免征额:起征点:全额累进税适用免征额:超额累进税适用起征点是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达到一定数额才开始征税的数量标准,在此数量之下,纳税人无义务纳税,超过这一数量按课税对象全额征税。免征额是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数额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即只就其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

税收分类:1、按课税对象: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2、按是否能转嫁:直接税、间接税(如流转税)3.管理权限:中央地方4.计量标准:从量从价 5.税收与价格关系:价内价外

税制结构取决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公有or私有,计划or 市场)税收政策目标(效率or 公平)经济管理水平(企业会计,政府征管)

税收的效率原则:充分且有弹性、节约与便利、中性与校正性

税收的公平原则:平等竞争原则、受益原则、能力原则

税负转嫁方式:前转、后转、税收资本化

影响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因素:供求弹性、价格决定模式、税收方式

完全竞争市场税负转嫁的规律:无关性定理:税收对价格和产出量的影响与究竟是买方还是卖方纳税无关,取决于供求双方的弹性。相等时税负各负担一半,不等时弹性相对小的负担多。

垄断市场税负转嫁的规律:1、边际成本为常数,在征收从量税情况下,垄断者只能将税负的一半转嫁给消费者。(竞争条件下,全部转嫁给消费者)2、边际成本递增c>0,垄断者只能将不到一半的税负转嫁给消费者。斜率c越大,垄断者负担税负比例越大边际成本递减c<0,垄断者可将大部分税负转嫁给消费者。

减少税收超额负担的评价:(1)第一条与第三条措施之间存在矛盾。第一项措施认为应对所有商品征收单一税率的商品税;而第三项措施认为应按商品的不同需求弹性采用不同的税率;另外,真正意义上的中性税收政策往往是不存在的,因为现实中不能对休闲征税。可以推断,统一的商品税或所得税并不必然比采用差别税率的商品税或所得税更具有效率。(2)三项均违背公平准则总额税、对需求弹性小的商品(一般都是必需品)采用高税率,这些税收方法在收入分配方面具有累退性。因此这些措施的收益者主要是富人。

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取决于个人收入和休闲偏好的无差异曲线位置

拉弗曲线:一般而言,税率提高意味着税收收入增加;但当税率超过一定限度时,税率的提高会因税收超额负担急剧上升,而损害税基,反而使税收收入减少。世界上许多国家在税制改革中,普遍采用扩大税基、降低边际税率的做法,以便既保持平均税率,又能增加劳动供给。

蛛网市场特点:从开始生产到生产出产品需要较长时间,且在该时间内产出规模难以改变;本期产量决定本期价格,本期价格决定下期产量。发散:需求弹性小于供给,价格振幅越来越大,不能自动发均衡。封闭:相等,无法自发,在相同的振幅波动。

蛛网市场公共定价原则:按长期均衡价格定价,长期生产边际成本=边际效用

对完全竞争市场的公共定价方法在公平与效率上的特点:公共定价改善了收入分配状况,在增进公平的同时可能给效率带来负面影响。必需品的公共定价有溢出效应。

公债分类:发行地域:国内、国外经济用途:生产性、非生产性发行期限:短期中期长期流动性:上市非上市发行主体:中央地方政府

李嘉图等价原理:政府选用征收一次总付税,还是发行公债为支出筹措资金,其对经济影响是一样的。

公债的资产效应:发行量的变化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和投资,从而影响经济。勒纳效应:公债时持有者的消费支出增加。庇古效应:公债在经济不景气是具有扩大消费支出、景气时抑制反映着稳定作用。卡尔多效应:公债发行时可能导致劳动意愿、投资意愿下降以及资本积累减少。

公债的需求效应:对收入有一定抑制作用

公债规模的相对量指标:公债负担率、公债依存度、公债偿债率

公债筹资的效率界限:为了使公共产品的规模达到资源配置的要求,就必须使公共产品的收益者与成本承担者相一致。1、政府部门的经常性支出应由税收筹资2、对于政府部门的资本性支出,在本期的分摊额应以税收方式筹资,通过公债将其余成本分摊到今后的各个收益期。

公债的负担:1、短期公债的负担分析税收偿债——受益人和纳税人是否一致发行货币偿债——货币和债权持有者2、公债的代际负担分析公债用于消费——看是否有“挤出效应”,挤占私人部门的投资公债用于投资——看投资收益率若公债能促进总需求就不会造成代际负担

职能划分:资源配置职能:公共生产和公共提供——中央、地方对市场低效率的纠正政策——中央收入分配职能——中央宏观调控职能——中央

税收划分:(原则:(1)具有收入再分配性质的税收——中央(2)有助于经济稳定的税收——中央(3)税基分布不均匀的税收——中央(4)税基流动性大的税收——中央(5)易转嫁的税收——中央)所得税——中央关税——中央资源税——中央财产税——中央土地税——有时为地方流转税——增值(中央),周转(地方,但各地差别不大)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

(完整版)公共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

1、市场经济的本质、市场失灵的表现形式及内涵 答:市场经济的本质:以价格作为资源配置基础的经济体制。 市场失灵的内涵:是指在原始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很难毫无缺陷的运转,受其内在机制的制约总在某些领域存在失灵。它的主要表现形式为:1.缺乏公共品(劳务)2.存在外部效应3.产生自然垄断4.信息不灵5.分配不公平 2、财政在国民经济循环中的调节作用是怎样实现的,怎样判断财政经济态势是否健康?答:作用:(一)财政在总供需平衡中的作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在于总供需的平衡,财政在总供需中占有重要地位。总供给=消费+储蓄+税收;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储蓄+政府税收=投资+政府支出。财政有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性支出、税收和转移支付来影响总供需。(二)国民收入分配中的财政:财政是以政府为主体为满足公共需求而参与国民收入所形成的分配关系,实质上是以分配实施着资源配置及收入调节等宏观功能:财产、行为流转税系与折旧直接参与国内生产总值分配,共同构成国民生产总值(要素分配);企业所得税、转移支付直接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初次分配);个人所得税、个人负担社会保障参与个人收入分配(再分配);政府采购与政府转移支付构成政府支出,参与整个总需求平衡的调节。判断标准:1.财政经济环境分析。消费、投资与进出口状态及递增速度;一、二、三产业发展态势;物价、就业状态;GDP增长状态;财政平衡与贸易平衡状态。2.财政基本形势。财政收支状况,财政政策取向及效果,财政收支结构;税收、公债状况;财政收支占GDP 比重及变化趋势,公债状况,财政秩序。 3、掌握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财政改革的历史进程(重大事件) 经济改革:第一阶段,中国共产党执政到改革开放前,主要是围绕怎样看待市场的作用、怎样认识和对待商品货币关系、是否应该利用价值规律等问题展开;第二阶段,1978—1983年,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思想;第三阶段,1984—1987年,提出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第四阶段,1987—1992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理论;第五阶段,1992年以后,邓小平明确提出了“计划与市场经济都是经济手段”的重要论断。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进一步确认“建设有中国特色对的社会主义,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使市场经济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经济改革大事记: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允许对外贸易和外商投资1979年实行包产到户,鼓励乡镇企业发展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1984年鼓励个体经济发展(8人以下)1993年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1年加入WTO 财政改革:1976年围绕“对内搞活,对外开放”逐步推进改革。财政体制与预算:1980 年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1985年实行“划分税种基础上总额分成”;1994年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1992年实行复式运算;2007年实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公债: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1991年采用承购包销制,1993年引进一级自营商制,1996年实行招标制发行公债。财政政策:1998年实行积极财政政策;2003年实行稳健财政政策。财务、会计制度:1980年恢复注册会计师制度;1993年发布《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2007年实行《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4、根据公共品理论,政府与市场怎样划分调节领域 提供主体特性有效配置标准 公共品:政府效用不可分割受益非排他性消费非竞争性社会效益最大。 准公共品:政府或委托于市场 1.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的“俱乐部产品”(电影院、游泳池等)2.消费具有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资源”(教育、保健和图书馆)社会、经济效益兼顾。 私人品:市场效用可分割受益排他性消费竞争性经济效益最大 关系国计民生却具有垄断性、产业风险高私人经济不愿介入的领域由政府负担;而存在显著外部性、竞争性的行业及产业大多数由市场承担。 5、私人品供给与公共品供给的差异—鲍温模型P41 6、外部效应及调节途径 答:外部效应:指一个经济单位的活动产生了对其他经济单位的有利或有害的影响。外部效应可分为生产的外部正效应,生产的外部负效应,消费的外部正效应,消费的外部负效应。外部效应理论是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理论,也是财政分配的基本理论之一,它决定着财政职能的界限、政策选择及效率的调节。

吉大19春学期《财政学》在线作业一1答案

吉大18春学期《财政学》在线作业一-0001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40 分) 1.社会保障体系中,()不与财政发生直接关系 A.社会保险 B.个人储蓄保障 C.社会救济 D.社会福利 正确答案:B 2.财权,财力基本上集中于中央,地方机动财力财权很少,是一种()体制 A.统收统支 B.划分收支,分级管理 C.分级包干 D.财政收支包干 正确答案:A 3.以下哪一项不是紧缩的货币政策() A.在公开市场上卖出国债 B.提高再贴现率 C.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D.降低利率 正确答案:D 4.在安排预算时,应支持的科学顺序:() A.先发展,后维持 B.先维持,后发展 C.兼顾维持和发展 D.视具体情况而定 正确答案:B 5.财政对企业的亏损补贴,应针对() A.政策性亏损 B.经营性亏损 C.两者都支持 D.两者都不支持 正确答案:A 6.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政府应该退出的领域是()

A.基础产业 B.基础设施 C.高新技术重大项目 D.一般加工工业 正确答案:D 7.国家征税凭借的是() A.国家的政治权力 B.社会习惯势力 C.财政管理上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 D.拥有资本 正确答案:A 8.()不属于财政政策工具 A.税收 B.公债 C.利率 D.政府投资 正确答案:C 9.以下哪种不是我国中央银行的主要货币政策手段( ) A.再贴现率 B.公开市场业务 C.存款准备金 D.利率 正确答案:D 10.公债同其他财政收入最大区别() A.固定性 B.灵活性 C.有偿性 D.强制性 正确答案:C 二、多选题(共5 道试题,共20 分) 1.下列属于政府非税收入的是() A.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 B.政府性基金收入 C.国有资产收益收入

财政学期末复习题

1、从财政职能和公共产品的角度认识环境保护支出与政府的关系30 财政的职能是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我国的财政担负着四个方面的职能,即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调控经济职能和监督管理职能。公共产品是私人产品的对称,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 政府职能,亦称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政府职能反映着公共行政的基本内容和活动方向,是公共行政的本质表现。我国环境保护支出是政府履行职责的表现,在治理环境污染、促进环境保护的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而根据公共产品的内涵:环境保护支出属于公共产品的支出,环境保护属于对公共资源的保护,是公共产品。 政府有环境保护的职责,有对公共产品的保护职能,国家财政对环境保护支出属于对政府公共产品的支出。在我国政府已经开始构建环保支出与GDP、财政收入增长的双联动机制,确保环保科目支出额的增幅高于GDP和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并将新增财力更多地用于环境保护。如2012年环保部财政拨款支出预算243143.83万元,其中:基本支出28261.13万元,项目支出214882.7万元。据公共预算收支总表数据显示,环保部2012年部门公共预算支出逾37亿元。但是,就目前情况下,解决环境问题,促进环境保护,最终要依靠环境科技的创新和进步,这就需要加大对环境科技的投入。重要的依据是06年召开的科技大会,国务院颁布了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要,纲要特别把发展能源、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放在优先位置,并将环境列为11个重点领域之一,并规划了方向。以上都说明了,政府积极履行环境保护的职能,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支出。同时,也是政府通过对财政职能的履行,加大对环境保护公共产品类的政策倾斜,体现了我国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积极履行对环境保护支出公共产品的财政倾斜。 因此从财政职能和公共产品角度来说:环境保护支出就是政府履行其财政职能的行为,是政府从宏观层面上对环境公共产品的保护,积极配置社会公共资源,履行环保职能,体现我国政府为人民谋福祉,为人民谋利益主旨,是负责任政府的体现。 2、谈谈你对课税原则的理解20分 我国税法的基本原则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课税法定原则。税收法定原则,又称税收法定主义、租税法定主义、合法性原则等等,它是税法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原则。它是指一切税收的课征都必须有法律依据,没有相应的法律依据,纳税人有权拒绝。税收法定是税法的最高法定原则,它是民主和法治等现代宪法原则在税法上的体现,对保障人权、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益举足轻重。它强调征税权的行使,必须限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确定征税双方的权利义务必须以法律规定的税法构成要素为依据,任何主体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均不得超越法律的规定,从而使当代通行的税收法定主义具有了宪法原则的位阶。。 2、课税公平原则。指纳税人的地位在法律上必须平等,税收负担在纳税人之间进行,公平分配,实质是按纳税人的收入多少来征税。包括两个方面:(1)税收立法公平原则。它是公平原则的起点,它确定了税收分配的法定模式,没有税法之公平,就没有税收之公平;。(2)税收执法公平原则,也称为平等对待原则,即税务机关在运用税法时必须公正合理,对于情况相同的人应给予相同的对待。 3、课税效率原则。指以最小的费用获得最大税收收入,并利用经济调控作用最大限度的促进经济的发展。税收的效率包括税收行政效率和税收经济效率两大方面。税收行政效率是通过一定时期直接的征税成本与入库的税率之间的比率而衡量,即表现为征税收益与税收成本

《财政学》考试题1

《财政学》期末考试题1 一、单项选择 1.财政学的研究方法,从根本上说,是指( )。 ①数理统计法②唯物辩证法③历史归纳法④归纳演绎法2.( )分配在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居于主导地位。 ①财政②企业财务③价格④信用 3.财政发挥稳定经济并促进经济适度增长的功能是指财政的( )。 ①配置资源的职能②分配收入的职能 ③维护国家的职能④稳定经济的职能 4.消费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 ) ①社会成员都必须提供等价的费用②社会成员都不必付出任何代价③社会成员都可以“免费搭车”④需要社会付出一定的代价5.财政分配中的量入为出的含义是()。 ①以财政收入总量来安排财政支出 ②以国家最基本的财政支出需要来确定财政收入 ③以国债来保证财政支出 ④以增加税收来保证财政支出 6.财政支出中的效益原则首先是指要实现()。 ①经济效益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③宏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④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 7.财政对国家政府机关和政府各职能部门的支出,属于()。 ①财政对社会事业发展的支出②财政对社会管理部门的支出 ③财政对社会经济部门的支出④财政对社会服务部门的支出8.财政支出增长的正常来源应当是()。 ①发行公债②税收的增长③财政向银行透支④进行货币发行9.在国家财政支出中,最为典型的公共产品是()。 ①基础产业提供的服务②科学研究 ③义务教育④行政与国防提供的服务 10.财政补贴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 )。 ①价格补贴②企业亏损补贴③财政贴息④税收补贴

11.财政补贴支出区别于其他转移支出的主要特点是( )。 ①政策性②强制性③价格相关性④灵活性 ⑤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兼并性 12.支付能力原则是指人们对财政收入的分担要与人们的()水平相适应。 ①消费②生产③交换④收入 13.按税收负担能否转嫁,可将税收分为()。 ①从价税和从量税②价内税和价外税 ③直接税和间接税④中央税与地方税 14.大多数国家普遍采用()来消除国际重复征税。 ①扣税法②免税法③抵免法④税收饶让 15.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大量国有企业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和经济运行方式的()。 ①市场化②集中化③计划化④自由化 16.为了听取社会公众对政府收费订价的意见,应该建立()制度。 ①价格听证②价格审批③价格检查④价格预测 17.公债是政府依据()原则获取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方式。 ①计划②市场③信用④自愿 18.政府能否维持高的债务余额,关键是看其能否在年度财政支出中安排足够的() ①投资支出②补助支出③消费支出④利息支出 19.我国政府预算的最终审批权归于()。 ①财政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③国务院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0.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主要是通过政府对( )的管理来实现的。 ①有效需求②有效供给③总需求④总供给 二、多项选择 1.财政的一般特征是( ) ①国家主体性②计划性③无偿性④强制性⑤人民性 2.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包括()。 ①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②公平原则 ③权责利相结合原则④效益原则⑤稳定原则

财政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财政学复习题 第一章导论 (1)在收入总额中,税收收入为主要来源。 (2)工商税收占税收总额的百分比下降;企业所得税占税收总额的百分比上升;农业各税占税收总额的百分比下降;关税占税收总额的百分比下降。 (3)除预算内收入,中央和地方的预算外收入上升。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下降。不同国家财政收入的构成存在很大的差异。 (4)中国的税收收入以增值税、消费税等间接税为主。中国的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税占GDP的比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5)与无偿获得各类收入不同的是政府还可以通过借债获得债务收入。 (6)财政级次是根据政府行政级次来划分的,有几级政府,便有几级财政。 1.财政学形成过程中推动的人物。 古代欧洲最早的财政思想的表现者是古希腊的色诺芬;威廉·配第的《赋税论》被誉为西方最早的财政学专著;第一个从理论上系统阐述财政理论的经济学家是英国古典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其《国富论》标志着系统财政理论体系的创立;马克思;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新古典综合学派,萨缪尔森《经济学》;公共选择学,布坎南,阿罗,《民主财政论》;马斯格雷夫;斯蒂格利茨 2.财政学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 早起财政思想;财政学理论体系的形成;现代财政理论。 3.经济学分析法。(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 规范分析:对经济行为或政策的后果加以优劣好坏评判的研究方法,回答应该怎么样,非客观的方法。 实证分析:描述各种因素的存在与经济运行的过程,并试图在各种经济变量或政策手段之间建立联系。回答是什么,会怎样,主要涉及事实判断。 第二章财政学的福利经济学基础 1.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形成的过程与内容) 竞争的市场能够达到帕累托效率的结果。

财政学考试重点知识

导论:简略的财政概念: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经济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经费资金以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 财政的基本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的区别: 1、公共财政预算决定具有明显的公共性。公共财政直接决定于公共选择过程,政府只是代理执行。 国家财政的预算强调政治权力的作用,并不具有必然的公共性。 2、公共财政的收入是基于公共权力,主要通过税收征集收入。 国家财政的收入即可通过以所有权为基础的资产收益取得收入,也可依据公共权力和收费取得收入。 3、公共财政支出是提供公共商品。 国家财政支出可能(甚至主要提供)私人产品。 第一章 市场失灵:指市场经济中存在一些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或不足。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1)垄断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4)收入分配不公 (5)经济波动 (6)偏好不合理 (7)市场不完全 (8)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波动 外部性:指经济主体的行为以市场价格意外的方式影响他人福利的情形。 政府干预手段:(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政策 政府干预失效:政府为弥补市场失灵而对经济、社会生活进行干预的过程中,由于政府行为自身的局限性和其他客观因素的制约而产生新的缺陷,进而无法使社会资源配置达到最佳的情景。 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公共产品供给的低效率性(4)政府机构和公共预算的扩张。

政府的寻租活动:通过政府管制的寻租、通过关税和进出口配额的寻租、在政府订货中的寻租。 财政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政府运用财政手段,实现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有效率配置的功能。 2、收入分配职能:政府为了实现公平分配,对市场机制形成的收入格局予以调整的职责和功能。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政府运用财政工具和政策保障宏观经济稳定运行和增长的职能 4.从我国财政支出看财政维护国家的职能(政治职能) 洛伦兹曲线: 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曲线越弯,收入水平越不公平。 基尼系数:G=A/A+B 0

财政学期末复习重点

5,P80;P201,6;P214,6,7 第二章公共经济政策的目标 1、财政政策两个目标:资源配置—效率,收入分配—公平。 2、帕累托效率3个特点:MRTS甲=MRTS乙生产效率(等产量线,生产契约线=生产效率曲 线)资源给定、MRS甲=MRS乙交换效率(无差异曲线)总产出给定、MRS=MRT产品边际转换率产品组合效率(产品组合效率线,社会无差异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 3、规则公平、起点公平、结果公平的区别和联系(简答题): 区别: (1)规则公平:所有社会成员均按统一的竞争规则行事,收入份额与生产的贡献份额一致; (2)起点公平:起点公平强调竞争规则公平的同时,也要满足竞争起点的公平; (3)结果公平:强调生产结果在分配上的均等,即收入份额的均等。 联系: (1)起点公平是指在起点一致条件下的规则公平; (2)起点公平从连续的角度看是对规则公平的否定,起点公平最终导致结果公平; (3)结果公平是对规则公平的否定。 4、衡量公平的指标:贫困指数(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贫困线)、基尼 系数(洛伦茨曲线,0-1,越小越公平,结果公平)缺陷P24 5、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1)一定程度的公平是实现效率的必要条件; (2)收入分配会影响社会福利 6、功利主义、罗尔斯主义、折中主义的观点及主张(简答题)P29 (1)功利主义:社会福利水平即社会总效用,等于社会所有成员效用之和,穷人富人之间每一单位的效用是等价的。功利主义强调效率;(a=b,k=-1) (2)罗尔斯主义:强调社会福利水平等于最低收入者的效用水平,强调公平目标;(a=0,b>0) (3)折中主义:介于功利主义和罗尔斯主义之间,认为富人的一单位效用评价小于穷人,但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等于穷人的一单位效用评价。(0

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

1、市场失灵:与市场效率相对应的,而上述市场配置效率是以完全的自由竞争作为严格假设条件的而现实的市场并不具备这种充分条件。 表现方面:垄断;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公众的偏好不合理。 2、政府干预手段:立法和行政手段;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财政手段。 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2)寻租行为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失”。 3、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排他性(私人物品的第一个特征)和非排他性,竞争性(私人物品的第二个特征)和非竞争性。 4、财政: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经济部门,即财政部门,它是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它的收支活动筹集和提供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国家(或政府)的职能。 主体:国家;功能: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稳定和发展经济。 5、财政的基本特征:阶级性与公共性;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6、财政职能(三大职能):研究财政职能的思路和意义;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 7、经济稳定包含: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充分就业:一国就业人口的就业率达到了该国当时社会经济状况所能承受的最大比率。 物价稳定:物价上涨幅度维持在不至于影响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范围内。 国际收支平衡:一国在国际经济往来中维持经常性项目收支(进出口收支、劳务收支平衡、无偿转移收支)的大体平衡,因为国际收支与国内收支是密切联系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同时意味着国内收支不平衡。 8、发展和增长的关系。 增长:指一个国家产品和劳务的数量的增加,通常用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其人均水平来衡量。 发展:比增长的含义要广,不仅意味着产出的经济增长,还包括随着产出增长而带来的产出与收入结构的变化以及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文化条件的变化。简而言之,发展是一个通过物质生产的不断增长来全面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基本需要的概念。 9、财政支出效益的内涵和范围包括3个层次 1)财政支出内源性效益:财政支出总量效益;财政支出结构效益;财政支出项目效益。 2)财政支出的部门绩效评价。 3)财政支出的单位绩效评价。 10、财政监督:指财政机关在财政管理过程中,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涉及财政收支事项及其他相关事项进行的审查、稽核与检查活动。

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

财政学期末复习

财政学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1、市场失灵:市场配置效率是以完全的自由竞争作为严格假设条件的,而现实市场 并不具备这种充分条件,所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这些我们统称为市场失灵。 2、外部效应: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产品或服务具有外部效应,即产品或服务对生产 者或购买者以外的其他人产生的影响。 3、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 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课本) 公共物品(public goods)是公众共同受益,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PPT) “公共物品是这样一些产品,不论每个人是否愿意购买他们,它们带来的好处不可分开地散布到整个社区里;相比之下,私人物品是这样一些产品,它们能分割开并可分别地提供给不同的个人,也不带给他人外部的收益或成本。公共物品的有效率的供给通常需要政府行动,而私人物品则可以通过市场有效率地加以分配。”——萨缪尔森 4、非排他性:是公共物品的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 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利。(课本) 非排他性(nonexcluding)是指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利益,不为某个人或某些人所专有,要将一些人排斥在外是不可能的或成本很高的。如:国防、灯塔(PPT)

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意味着可能形成“免费搭车”现象,即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 5、非竞争性:是公共物品的一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或 者说,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等于零。(课本) 非竞争性(nonrival)是指在消费过程中一些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受益者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PPT) 6、什么是市场失灵? 答:市场失灵定义见1。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垄断。市场效率是以完全自由竞争为前提的,然而当某一行业在产量达到相对较高水平之后,就会出现规模收益递增和成本递减问题,这时就会形成垄断。当一个行业被一个企业或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丧失市场效率。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掌握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而信息不成分和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完全竞争市场要求成本和效益内在化,产品生产者要负担全部成本,同时全部收益归生产者所有。外部效应就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配置效率;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同样市场竞争也不可能形成理想的配置效率。外部效应的典型例子是“公共物品”,因为大部分“公共物品”的效益是外在化的,市场对提供纯公共物品是失灵的。

财政学期末复习

财政学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1、市场失灵:市场配置效率是以完全的自由竞争作为严格假设条件的,而现实市场 并不具备这种充分条件,所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这些我们统称为市场失灵。 2、外部效应: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产品或服务具有外部效应,即产品或服务对生产 者或购买者以外的其他人产生的影响。 3、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 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课本) 公共物品(public goods)是公众共同受益,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PPT) “公共物品是这样一些产品,不论每个人是否愿意购买他们,它们带来的好处不可分开地散布到整个社区里;相比之下,私人物品是这样一些产品,它们能分割开并可分别地提供给不同的个人,也不带给他人外部的收益或成本。公共物品的有效率的供给通常需要政府行动,而私人物品则可以通过市场有效率地加以分配。”——萨缪尔森 4、非排他性:是公共物品的一个特征,即一些人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而不能排 除其他一些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利。(课本) 非排他性(nonexcluding)是指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利益,不为某个人或某些人所专有,要将一些人排斥在外是不可能的或成本很高的。如:国防、灯塔(PPT)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意味着可能形成“免费搭车”现象,即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

5、非竞争性:是公共物品的一个特征,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或 者说,提供公共物品的边际成本等于零。(课本) 非竞争性(nonrival)是指在消费过程中一些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这一产品的消费,受益者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PPT) 6、什么是市场失灵? 答:市场失灵定义见1。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垄断。市场效率是以完全自由竞争为前提的,然而当某一行业在产量达到相对较高水平之后,就会出现规模收益递增和成本递减问题,这时就会形成垄断。当一个行业被一个企业或几个企业垄断时,垄断者可能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获得额外利润,从而丧失市场效率。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生产、销售、购买都属于个人行为,掌握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而信息不成分和信息不对称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重要因素。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完全竞争市场要求成本和效益在化,产品生产者要负担全部成本,同时全部收益归生产者所有。外部效应就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当出现正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配置效率;当出现负的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同样市场竞争也不可能形成理想的配置效率。外部效应的典型例子是“公共物品”,因为大部分“公共物品”的效益是外在化的,市场对提供纯公共物品是失灵的。 (4)收入分配不公。市场机制效率是以充分竞争为前提的,而激烈的竞争不可能自发地解决收入分配公平问题。市场经济的第一道分配是要素分配,个人收入取决于

最新财政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复习过程

财政学 第一章财政学对象 财政的本义: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他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经济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经费资金以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财政的本质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1.财政运行的主要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2.财政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率,以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2)收入分配职能: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避免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2.规范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3.市场失灵:外部性效应指某个经济主体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即外部效应有可以区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当出现正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出现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收益大于成本)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4.财政学两个基础概念: (1)公共物品 1、公共物品含义: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

2、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两个标准:(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3、免费搭车: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 (2)公共需要 1、含义:社会的公共需要 2、特征: (1)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需要,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而是就整个社会而言,为了维持社会经济生活,为了维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也为维护市场经济正常秩序,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 (2)公共需要时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的共同享用的需要,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 (3)社会成员享用社会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代价(如缴税或付费),但这里的规则不是等价交换原则,各社会成员的付出与其所得是不对称的,不能说谁多付出就多享用,少付出少享用,不付出不享用 (4)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所以,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是通过政府征税和收费支撑的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 3、地位:共同的、历史的、特殊的 4、范围:(广)包括政府执行其只能以及执行某些社会职能的需要,包括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风险产业的投资广义上:还包括政府为调节市场经济运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各项政策提供的服务,等等 第二章财政支出概论 1.购买性支出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前者如政府各部门的事业费,后者如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 共同点:财政一手付出了现金,另一手相应地购得了商品和服务,并运用这些商品和服务实现了国家职能。 2.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

财政学期末复习要点

财政学期末复习要点

2012年度财政学 一、学科定位: 应用经济学 二、财政学的主要线条 财政学的逻辑起点以及财政学的职能等理论-----财政支出-----财政收入-----预算与预算管理体制-----财政客观调控-----涉外部分 三、财政学的几大知识板块及关注重点: 基础理论部分: 市场失灵及其表现: 帕累托最优无法实现,市场机制下收入分配不公和宏观经济失衡的现象。 表现: 1.资源配置领域市场失灵:外部性问题公共产品问题竞争失效和规模收益递增问题市场不完全信息不对称偏好不合理-优劣值品问题 2.经济稳定领域市场失灵:表现为失业和通货膨胀 3.收入分配领域市场失灵:效率与公平问题贫富悬殊加剧 公共产品:于私人产品相对,具有联合消费和共同获益性质的产品或服务。它在使用上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外部效应:是指某人或厂商从事某项经济活动影响了他人或厂商,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 什么是财政?(定义):财政是指国家或政府的收支活动,他是一国政府采取某种形式(实物、力役、价值)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为实现国家职能的需要而实施的分配活动。 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三大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政府选择某种消费品对其提供资金的职责和功能。 2.收入分配职能:财政的固有职能,即聚财和公平分配收入。 3.经济稳定发展的职能解释自己写。 什么是公共财政?: 国家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分配活动或经济活动,他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模式。其内涵包括: 财政起因于市场失灵财政活动的对象是为市场经济中的家庭和企业提供公共服务,财政活动的目的是满足公共需要,财政选择是公共选择的过程。 特点是什么?:1.他是弥补市场失灵的财政。2.他是为市场提供一视同仁服务的财政 3.他是非营利性的财政 4.他是法制化的财政 财政支出部分: 瓦格纳法则: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将会提高,这就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 政府支出的分类及不同经济影响:按性质,新的政府支出分类方式,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福师11春学期《公共财政学》在线作业一_二答案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不属于财政的基本职能的是()D. 公平及效率的均衡 2. 财政资源配置职能主要是为了取得()C. 经济及社会效益 3. 土地增值税实行()B. 超率累进税率 4. 公共产品及私人产品是社会产品中典型的两极。但也有些产品是兼备公共产品及私人产品的特征,因而可称之为()A. 混合产品 5. 社会保障经费应该是()D. 由企业、国家、个人承担 6. 公债最初的功能是()A. 弥补财政赤字 7. 下列财政支出中,属于经济建设支出的是()D. 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 8. 财政及经济的关系主要表现在()D. 财政政策及经济兴衰的关系以及财政对经济运行的调节 9. 财政对企业的亏损补贴,应针对()A. 政策性亏损 10. 我国增值税的基本税率()C. 17% 11. 下列属于补偿性支出的项目有()C. 企业挖潜改造资金 12. 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中,最易引起通货膨胀的方式是()B. 向银行透支

13. 以下哪项不是公共物品的特点( ) D. 使用的无偿性 14. 如何正确理解财政平衡()B. 收大于支,略有结余 15. 社会保障体系中,()不及财政发生直接关系B. 个人储蓄保障 16. 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 市场 17. 属于财政收入中的专项收入的是()A. 教育费附加收入 18. 在资本主义社会,财政分配采取的形式是()C. 价值形式 19. 当总需求>总供给经济呈剧烈波动,应采用()B. 双紧 20. 国家征税凭借的是()A. 国家的政治权力 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20 分。) 1. 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包括() A. 社会保险 B. 社会福利 C. 社会救济 D. 优抚安置 E. 社会互助 2. 我国财政收入形式包括() A. 税收收入 B. 国有资产收益 C. 债务收入E. 其他收入 3. 财政补贴主要包括()

财政学期末复习资料

财政学期末复习 1.《国富论》标志着财政学的诞生。 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一般竞争性领域政府应不再直接介入和生产 3.政府的作用是“守夜人”即政府是廉价政府 4.在税制要素中决定纳税人税负水平高低的追主要因素是起征点 5.税收的效率原则又可分为税收行政效率和经济效率 6.税收的纵向公平是指具有不相同纳税能力的人承担不相同的税收 7.衡量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规模大小的实际数量指标是指财政收入 8.把税收和税率联系在一起的曲线是洛伦兹曲线 9.社会救济属于转移性支付 10.政府采购制度是以公平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应商(厂商),从国内外市场为政府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劳务的一种制度。它具有公开性,竞争性,公正性的特征,而公开竞争是政府采购制度的基石。 11.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相应的措施,是由支出政策,税收政策,预算平衡政策,国债政策等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12.转移性支出政府按照一定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的,单方面转移给居民和其他收益者的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型再分配活动。 13.现代经济中政府和市场是互补关系。 14.发展一定是增长,但增长不一定是发展。

15公共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就是公共定价。 16.成本-效益分析法适用于经济建设投资项目。 17.瓦格纳法则可以简单表述为: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随之相应提高。 18.凡是具有“外部效应”以及牵涉面广,规模巨大的农业投资,原则上由政府承担。 19.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形式特征。 20.发债而不增税会减少税收的扭曲政策有利于刺激经济的增长。16.中央银行购买国债将导致银行的准备金增加从而增加基础货币,对总需求发挥扩张作用,构成通货膨胀因素。 17.中国大陆国家预算级次是按照一级政权设立一级预算的原则建立的,共有五级预算。 18.我国现行的增值税为价外税,即以不含税价格作为计税价格。现行增值税的基本税率为17%,若一增值税应税货物的含税价为23400元,则其不含税价为不含税价=含税价/(1+17%)=23400/(1+17%)=20000(元) 19.政府实施社会保障的意义:1)市场经济是一种效率型经济,是社会经济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但市场经济存在种种缺陷,市场分配机制必然拉大社会成员之间的差距,出现收入不公,一部分人陷入贫困。2)人的生老病死以及最低生活需要不能由市场裁决,政府应该有所作为。

财政学期末复习

一、名词解释 1.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财政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私人物品:由市场共给用来满足个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2.混合物品: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是社会产品中典型的两极,但有些物品兼备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特征,因而称为混合物品或准公共物品。 3.替代规模效应理论:提出了导致财政支出增长的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并认为外在因素是说明财政支出增长超过GDP增长速度的主要原因。例如战争、自然灾害。 4.土地财政:是指地方政府为了缓解财政收入不足,利用手中的土地所有权和管理权,一方面通过土地出让获得直接收入,并以此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是把与土地有关的税费收入作为财政收入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5.财政补贴:财政补贴是根据国家的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向特定的企业或居民提供的无偿补助。 6.课税标准:指的是国家增税时的实际依据,或称课税依据。如纯所得额、商品流转额、财产净值等。 7.照顾性税收支出:主要是针对纳税人由于客观原因在生产经营上发生临时困难而无力纳税所采取的照顾性措施。 8.刺激性税收支出:主要是指改善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的特殊减免规定,主要目的在于正确引导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进出口结构以及市场供求,促进纳税人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以及积极安排劳动就业等。 9.购买性支出: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购买性支出分为社会消费性支出和政府投资性支出两部分。 国防、行政、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的事业经费支出。社会基础设施投资支出以及农业、能源、通讯、交通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领域的投资支出。 10.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按照一定方式,把一部分财政资金无偿地,单方面转移给居民和其他收益者的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型再分配活动.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越大,财政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越大.这是一种收入再分配的方式。 11.税收负担:指纳税人因向政府缴纳税款,相应减少了其可支配收入,从而对其造成的经济损失或使其承受的经济负担。 12.社会保险制度:是指由法律规定了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体系。 13.市场失灵: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经济学统称为“市场失灵”。 14.起征点:指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界限,收入未达起征点的低收入者不纳税,收入超过起征点的高收入者按全部课税对象纳税。 15.免征额:是指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全部纳税人不论收入高低,同等享受免税额待遇。 二、问答题/案例分析 1.比较财政投资和私人投资二者有何区别? 答:(1)非政府投资是由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或个人从事的投资,作为商品生产者,他们的目标是追求盈利;政府投资可以微利甚至不盈利; (2)企业或个人一般主要从事周期短、见效快的短期性投资;(3)企业囤于一行一业,政府由于在国民经济中居于特殊地位,可以从事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投资,将自己的投资集中于那些“外部效应”较大的公共设施、能源、通信、交通、农业以及治理大江大河和治理污染等有关国记民生的产业和领域。2.财政支出的效益分析方法有几种? 答:(1)成本-效益分析法:可以广泛应用于成本和收益都能准确 计量的项目的评价如公共工程项目等; (2)最低成本法:适用于评价那些成本易于计算而效益不易计量 的支出项目,最低成本法多被用于教育、卫生、文化以及政治、军 事等支出项目。 3.国债的功能?国债市场的功能有哪些? 答:(1)弥补财政赤字。通过发行国债弥补财政赤字,是国债产 生的主要动因,也是当今各国的普遍做法。 (2)筹集建设资金。国债及具有弥补财政赤字的功能,又具有筹 集建设资金的功能,似乎无法辨别两种功能的不同。 (3)调节经济运行。国债是对GDP的再分配,反映了社会资源的 重新配置,市财政调节的一种重要手段。 (1)国债作为财政政策工具,国债市场具有顺利实现国债发行和 偿还的功能。 (2)国债作为金融政策工具,国债市场是一国金融市场的重要主 组成部分;国债市场拓宽了居民的投资渠道;国债市场的发展有利 于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完善,有利于降低不良资产率,使其抗风险 能力大大加强;国债市场是链接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渠道;国债 是央行在公开市场上最重要的操作工具。 4.瓦格纳法则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 随着热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当提高。(1) 政治因素,是指随着经济的工业化,正在扩张的市场与这些市场当 中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复杂;(2)经济因素,是指工业的 发展推动了都市化的进程。 5.社会保险制度为什么由政府组织实施? (1)弥补市场机制的失灵。市场经济是一种效率型经济,可以使 经济资源获得有效的配置。 (2)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制度还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由于社会保障的各个方面都是制度化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收支便于 财政收支以及国民经济的运行构成某种函数关系。私人保险或商业 保险由于存在种种局限,不可能完全向人们提供基本保障。 6.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原因有哪些? 答:一是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的较低生育率。为了控制 人口过快增长,减轻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压力,自上个世纪 80年代开始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由此大大降低了全社会 的生育水平。另一方面是经济的快速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 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类在健康和长寿方面已取 得了惊人的成就,人口寿命大大延长。以上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就是在全社会人口中,年轻人口比重的进一步降低和老年人口比重 相对的提高,最终表现为全社会人口中老年人口过快增长和比重的 加大。 政府如何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 (1)提高立法层次,尽快制定社会保障基本法,做好与其他法律 部门的衔接工 (2)努力扩大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尽量减小城乡差距 (3)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4)分清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明确各自在完善社会保 障制度中应负的责任 7.什么事拉弗曲线?拉弗曲线有那些经济含义? 答:拉弗曲线是说明税率与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函数关系的 一条曲线。 (1)高税率不一定去的高收入,而高收入也不一定要实行高税率。 (2)要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税率。 (3)税率、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的关系。从理论上说应当存在一种兼顾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最优 税率。 8.税负转嫁的方式有哪些? 答:(1)前转方式。又称为顺转,指纳税人通过抬高销售价格将 税负转嫁给购买者。 (2)后转方式。又称为逆转,只在纳税人无法实现前转时,通过 压低进货的价格来转嫁税负的方式。 (3)其他转嫁方式。在税收理论中还有消转和税收资本化之说。 9.政府为什么要加大教育支出的力度? 答:一是当今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已成为经济增 长的主要动力,而科技进步又来源于教育。 二是避免因收入差距而形成受教育机会的不公平。政府提供教育服 务,就可以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同等的受教育机会,从而保证教育 机会的公平,并避免流失优秀的人才资源 三是教育资本市场的不发达和不完善。对与家庭来说,用于教育的 支出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如果低收入家庭暂时无力支付学费,照 理可以向金融部门申请贷款。 10.比较起征点和免征额? 答:起征点是指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界限,收入 未达未达起征点的低收入者不纳税,收入超过起征点的高收入者按 全部课税对象纳税。免征额是指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 予征税的数额,全部纳税人不论收入高低,同等享受免税额待遇。 在税法中规定起征点和免征额是对纳税人的一种照顾措施,但两者 照顾的侧重点不同,前者照顾的事低收入者,后者是则是对所有纳 税人的普惠照顾。 11.什么是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提供方式有几种? 答:基础设施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基础设施是指经济 社会活动的公共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通信、水利、供电、机 场、港口、桥梁、和城市供排水、供气等。广义的基础设施还包括 提供无形产品或服务的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狭义的 基础设施市政府(财政)资本性投资的主要领域。 从经济性质看,基础设施从总体上说可以归类为混合物品,可以由 政府提供,可以由市场提供,也可以采取混合提供方式。 12.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1)市场垄断。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4)收入分配不公。 (5)经济波动。 13.税收负担过高的原因? 答:(1)构建“以支定收”为基础的财政收支机制,先确定“政 府究竟需要花多少钱”在确定“政府究竟可以获得多少钱”从而使 政府收入规模控制在“适度”水平上,既能满足政府履行基本职能 的需要,又不至于超出企业和居民承受能力。 (2)建立以税收为主的政府收入结构,进一步深化税费改革;适 时开征社会保险税;推进国有资产收益体制改革;严格控制债务规 模。 (3)进一步深化税收制度改革:从税收结构看,要降低流转税比 重,同时提高所得税与财产税比重。从具体税种看,要着力推进以 下几方面的税制改革1.扩大增值税营业范围,相应调减营业税2. 合理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税率结构和征税环节。3.逐步建立建和 综合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4.研究推进房地产税改革5. 全面推进资源税和耕地占用税改革。 (4)加强和完善税收征收管理制度:创新征管方法,降低税收成 本。加强税源监管,减少税收流失,坚持依法治税,促进公平正义。 (5)着力推进财政指出改革,1.优化支出结构-控制压缩行政性支 出-有保有压调整经济性支出-努力扩大社会性支出2.提高支出效 率-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建立健全“集中财力办大事”的理 财机制。 14.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购买内容有哪些? 答:财政民生性支出:行政管理与国防支出;教育、科学技术和医 疗卫生支出 财政投资性支出:投资是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和主要动 力;基础设施投资;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 财政转移性支出:社会保险支出是指由法律规定了的、 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体系;财政补贴是 根据国家的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向特定的企业或居民提供的无偿 补助;照顾性税收支出主要是针对纳税人由于客观原因在生产经营 上发生临时困难而无力纳税所采取的照顾性措施。刺激性税收支出 主要是指改善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的特殊减免规定,主要目的 在于正确引导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进出口结构以及市场供求,促 进纳税人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以及积极安排劳动就业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