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编译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供四年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医药软件开发)专业使用

《编译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供四年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医药软件开发)专业使用

《编译原理》教学大纲

(供四年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医药软件开发)专业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前言

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之一,主要介绍程序设计语言编译构造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实现方法。本课程主要讲授形式语言、有限自动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语法分析、LR分析方法、属性文法和语法制导翻译、语义分析的蹭代码产生、存储器的动态分配与管理、符号表的组织与管理、优化问题、代码生成等内容。

本课程学生应掌握以下基本概念和原理,语言和文法、正规式、有限状态自动机、递归下降分析、算符优先分析、SLR 文法、代码生成、代码优化。本课程的重点是突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算法,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的训练,使学生掌握编译实现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是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操作系统原理等,并与程序设计语言等课程相关联。

本课程是考试课。采用综合考核的考试方法,即在课程结束后一次性闭卷考试为主,并结合课堂提问、课后作业、上机作业等方面的考查,综合评定成绩。

本课程教学时数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7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8,上机24学时。教学采用课堂讲授法。

二、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

第一章引论

【目的要求】

掌握编译的基本概念、编译过程概述、编译程序的结构

了解编译程序与程序设计环境,编译程序的构造

【教学内容】

编译程序工作的基本过程及其各阶段的基本任务,编译程序总体框架。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二章高级语言及其语法描述

【目的要求】

掌握程序语言定义、初等数据类型、数据结构

熟悉高级高级语言的一般特性、程序结构、语句与控制结构

掌握上下文无关文法,语法分析树与二义性。

【教学内容】

上下文无关文法,程序语言定义参数传递。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三章词法分析

【目的要求】

掌握词法分析器任务

掌握词法分析器设计

掌握正规表达式与有限自动机

熟悉词法分析器自动生成。

【教学内容】

词法分析器的任务与设计,状态转换图。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四章语法分析—自上而下分析

【目的要求】

熟悉语法分析器的功能,

掌握自上而下语法分析(递归下降分析法,预测分析程序),

掌握LL(1)分析法,递归下降分析程序构造,

掌握预测分析程序,

掌握自上而下分析的错误诊察,语义错误诊察。

【教学内容】

递归下降子程序,预测分析表构造,LL(1)文法。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五章语法分析—自下而上分析

【目的要求】

掌握自下而上语法分析(算符优先分析法)

掌握LR分析器,LR(0)项目集族和LR(0)分析表的构造

熟悉SLR分析表的构造,规范LR分析表的构造

熟悉出错处理概述,词法分析阶段的错误诊察,语法分析(自下而上)阶段的错

误诊察

了解语法分析器自动产生工具YACC。

【教学内容】

归约,算符优先表构造,LR分析法。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六章属性文法和语法制导翻译

【目的要求】

掌握属性文法

掌握基于属性文法的处理方法

掌握S-属性文法的自下而上计算

掌握L-属性文法的自顶向下翻译,自下而上计算继承属性。

【教学内容】

语法制导翻译基本思想,语法制导翻译概述,基于属性文法的处理方法,自下而

上分析制导翻译概述。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七章语义分析和中间代码产生

【目的要求】

掌握中间语言

了解说明语句,赋值语句的翻译

熟悉布尔表达式的翻译,控制语句的翻译

掌握过程调用的处理各种常见中间语言形式,各种语句到四元式的翻译

【教学内容】

三种中间语言:四元式、三元式、逆波兰表示,算术表达式的翻译,布尔表达式

的翻译,控制语句的翻译。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八章符号表

【目的要求】

掌握符号表的组织与作用,整理与查找

掌握名字的作用范围,符号表的内容。

【教学内容】

符号表的作用与内容。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九章运行时存储空间组织

【目的要求】

熟悉目标程序运行时的活动

了解目标程序运行时存储器的划分

熟悉静态存储管理

熟悉简单的栈式存储分配的实现

熟悉嵌套过程语言的栈式实现,堆式动态存储分配

【教学内容】

静态分配策略和动态分配策略基本思想,嵌套过程语言栈式分配,活动记录、运

行时栈的组织。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十章优化

【目的要求】

熟悉优化概述

熟悉局部优化

熟悉基本块的DAG表示及其应用

熟悉控制流分析和循环查找算法,到达定值与引用定值链,循环优化

【教学内容】

局部优化;DAG的构造与应用。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十一章代码生成

【目的要求】

熟悉目标机器模型

了解简单代码生成器,寄存器分配,DAG目标代码,窥孔优化

【教学内容】

简单代码生成器,寄存器分配策略。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十二章并行编译基础

【目的要求】

熟悉并行计算机及其编译系统

掌握并行编译的基本技术

【教学内容】

计算机及其编译系统。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和练习,上机实验。本课程注重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只有学生完成好实验后才能对软件编译的基本原理有深刻的认识,编程语言可选用PASCAL语言或C 语言。

编译原理课程

《编译原理》课程 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编译原理/Compile Principle 课程类型:专业课 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开课部门:灾害信息工程系 一、课程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编译原理》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系统地 介绍编译程序的基本原理、基本实现方法,编译方面的最新技术及其研究发展方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编译原理及其基本实现技术, 了解编译方面的最新技术发展和研究方向,具有设计、实现编译程序的基本能力。 二、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编译原理与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关系密切同时它 的研究对象是计算机语言的编译过程,所以本门课程的先修课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 解、掌握高级语言编译程序构造的一般原理和基本实现方法。即:词法分析--语法 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优化--目标代码生成。而且,编译技术所涉及的建模技术同 样适合其他软件的建模,也帮助学生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是计算理论。 三、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课程内容要按章、节、目的顺序列出,并按“了解”、“理解”和“掌握”等层次,对主要“知识点”、“能力点”提出基本要求。同时指明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大 学计算机基础、体育等课程也可以根据内容分块。 第一章概述 1.教学内容 1.1 程序设计语言与翻译程序

1.2 编译过程和编译程序的结构 1.3 编译程序的构造 1.4 编译程序的发展与应用 1.5 小结 1.6 习题 2.重点难点 重点:通用程序设计语言的主要特征;编译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编译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编译器各个阶段的工作与任务;编译器的编写工具。 难点:编译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3.基本要求 理解什么是编译程序,了解编译程序工作的基本过程及其各阶段的基本任务,熟悉编译程序总体框架,了解编译程序的生成过程和构造工具。 第2章形式语言基础知识 1.教学内容 2.1 符号和符号串 2.2 上下文无关文法及其语言 2.3 语法树和文法的二义性 2.4 文法的分类 2.5 类Pascal语言Sample的简单介绍 2.6 小结 2.7 习题 2.重点难点 重点:形式语言中几个重要概念:文法、语法树、二义性、文法分类等。 难点:文法的二义性。 3.基本要求 理解程序语言词法、语法和语义等概念,熟悉高级程序语言一般结构和主要共同特征。正确理解上下文无关文法基本概念,包括:文法的定义、编写、句型、句子、语言、语法树、二义性等。 第3章词法分析 1.教学内容 3.1 词法分析的任务和功能 3.2 词法分析器的设计 3.3 正规文法.c正规式与有穷自动机 3.4 词法分析器的自动产生

《编译原理》理论教学大纲

《编译原理》理论教学大纲

(2001年制订,2004年修订) 课程编号: 英文名:Compiling Principle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前置课: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汇编语言、离散数学 后置课:无 学分:4学分 课时:72课时(其中理论教学54课时,实验教学18课时) 主讲教师:苏杭丽等 选定教材:吕映之,张素琴,蒋维杜.编译原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年. 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介绍了程序设计语言编译程序构造的一般原理、基本设计方法、主要实现技术方法和一些自动构造工具,如:语言基础知识、词法分析、语法分析、有限自动机理论、形式语言的识别、语义检查、运行时的存储管理、代码优化和代码生成以及整个编译程序的构造过程。 教学目的: 掌握编译程序构造的一般原理、基本设计方法、主要实现技术和一些自动构造工具,巩固《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汇编语言》、《离散数学》等基础知识,能将编译程序中的概念和技术应用于一般的软件设计之中,能够独立完成小型编译程序。 教学方法: 理论讲课与上机实验结合。首先从剖析一个简单的编译程序(PL/0)入手,对编译程序设计的基本理论,如有穷自动机、上下文无关文法等给予必要的介绍;对于广泛使用的语法分析和语义分析技术,如递归子程序法、算符优先分析、LR分析及语法指导翻译等进行了详细讲解;对编译程序的结构及其各部分功能、实现方法以及整体的设计考虑等给予描述。此外,还介绍了编译原理的构造工具。“编译原理”是一门对实践性要求较高的课程,教学中设置了实验课,强化对理论的理解。

各章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

编译原理教学大纲

《编译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编译原理 英文名称:Compile Principle 课程编号:2413244 开课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开课学期:第三学年第五学期 学分/周学时:1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2.课程性质(本课程在该专业的地位作用) 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属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编译程序的一般构造原理,包括语言基础知识、词法分析程序设计原理和构造方法。各种语法分析技术和中间代码生成符号表的构造、代码优化、并行编译技术常识及运行时存储空间的组织等基本方法和主要实现技术。它有一定的理论性,又有一定的实践性, 尤其是本课程的知识与计算机应用中很多领域有紧密联系与广泛应用。了解与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将有利于学生提高专业素质和适应社会多方面需要的能力。 3.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培养学生掌握构造编译程序的基本原理与设计方法,为培养计算机语言与大型应用程序的开发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程坚持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的原则,理论上主要叙述语言和文法的形式定义、自动机理论、词法分析、语法和语义分析、优化和代码生成等环节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与此同时,通过上机实习构造简单语言的编译程序等编辑器使学生掌握开发应用程序的基本方法。 4.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教材体系特点及具体要求 前置课程:高等数学,数据结构,C程序设计 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应掌握形式语言理论与编译实现相关

的基础概念, 了解与掌握编译程序构造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从形式语言理论的 角度, 进一步认识与理解程序设计语言及其与编译程序的联系。做习题是理解课 程中基本概念、培养思考能力和解题能力的重要方面, 要求学生认真做好习题, 并注意解题规范化。学生也应重视配合教学, 做好上机实习。 5.教学时数及课时分配 二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推荐教材:《编译原理》吕映芝、张素琴、蒋维杜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 (2)参考书: [1] 《编译原理》胡伦骏、徐兰芳、刘建农编,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年 [2] 《编译原理》(第二版)蒋立源、康慕宁主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 2002年 [3] 《编译原理习题精选》陈意云、张昱著,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年 [4] 《编译原理与实现》金成植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大纲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大纲 前言 本教学大纲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的指导纲要,和各年级培养计划一起形成完整的教学计划指导体系。 本教学大纲的修订按照“追踪学科发展,体现技术前沿,理论基础和实际技能并重”的原则,力求保证教学大纲的先进性、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部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公共基础课为高等数学、外语、大学物理等全校性课程。专业基础课为深入学习本专业的专业课程所需的基础课程;由于本专业源于构造性计算科学,故专业基础课中包括的数学课程较多;这一部分课程在本专业培养计划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为专业课程的进一步深入学习起到很好的铺垫和支撑作用。专业方向课一般开设在第三、第四学年,讲授较深层次的计算机理论和计算机科学技术问题,使学生对计算机科学和技术有一个全面、具体、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专业选修课在第四学年开设,主要讲授计算机各发展方向上所涉及到的前沿技术;通过专业选修课的学习,使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技术特点以及各应用领域所涉及的关键技术,为自己确定将来的发展方向。专业教学的三个部分以C语言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各个环节。每一部分所包括的具体课程如下: 1、专业基础课 计算机导论电路原理数字逻辑离散数学 C语言程序设计 数据结构计算方法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 2、专业方向课 操作系统编译原理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系统结构 软件工程微型计算机技术 3、专业选修课 VB程序设计管理信息系统 Delphi程序设计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导论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多媒体技术通信原理 修定日期:2002年6月9日

《编译原理》教学大纲

《编译原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软件工程领域的基础课程之一、本课程通过对编译器的原理和实现技术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编译器的设计和实现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理解编译器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 2.掌握常见编译器的构建方法和技术; 3.能够设计和实现简单的编译器; 4.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1.第一章:引论 1.1编译器的定义和分类 1.2编译器的基本工作流程 2.第二章:词法分析 2.1编译器的基本结构 2.2词法单元的定义和识别方法 2.3正则表达式和有限自动机 3.第三章:语法分析

3.1语法分析的基本概念 3.2语法规则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3.3自顶向下的语法分析方法 3.4自底向上的语法分析方法 4.第四章:语义分析 4.1语义分析的基本概念 4.2属性文法和语法制导翻译 4.3语义动作和符号表管理 5.第五章:中间代码生成 5.1中间代码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5.2基本块和控制流图 5.3三地址码的生成方法 6.第六章:优化 6.1优化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6.2常见的优化技术和方法 6.3编译器的优化策略 7.第七章:目标代码生成 7.1目标代码生成的基本原理 7.2目标代码的表示方法和存储管理

7.3基本块的划分和目标代码生成算法 8.第八章:附加主题 8.1解释器和编译器的比较 8.2面向对象语言的编译 8.3并行编译和动态编译 四、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教学案例的分析和实践; 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 五、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测验、作业和实验报告等; 2.期末考试:闭卷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对编译原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掌握程度。 六、参考教材 1.《编译原理与技术》(第2版),龙书,机械工业出版社,2024年 2.《现代编译原理-C语言描述》(第2版),谢路云,电子工业出版社,2024年 七、参考资源 1. 实验环境:Dev-C++、gcc、llvm等

《编译原理》教学大纲

《编译原理》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 3225003 总学时: 64 学时(讲课 48 学时,实验16 学时) 总学分: 4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适用专业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预修要求: C 语言程序设计、 C++ 程序设计、数据结构 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地位: 《编译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编译过程中的相关原理和编译技术,让学生能初步进行编译程序的开发和维护,同时促进提高学生开发软件的能力。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目的,通过向学生讲述编译系统的结构、工作流程及编译程序各部分的设计原理和实现技术,使学生既掌握编译技术理论的基础与基本知识,也具有设计、实现、分析和 维护编译程序等方面的初步能力。本课程理论性较强。因授课对象为工科学生,所以在强调编译系统的构造原理和实现方法的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通过上机实践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目的是要使学生牢固掌握相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利用上述理论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建议: 在教学方法上,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精讲、多练”的原则,进行案例式、启发式的教学,对于一些实际性较强的问题要多采用课堂讨论等方式,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读书、理解、体悟、运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培 养与发挥学生的提出、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黑板 +上机实验的手段。采取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后练习与自学等形式。 大纲的使用说明: 大纲对课程性质、目的等作简单说明,同时列出各章节要学习的知识点、重点、 难点,便于教学时教授重点的安排和学生自学安排。 大纲正文

《编译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供四年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医药软件开发)专业使用

《编译原理》教学大纲 (供四年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医药软件开发)专业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前言 本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之一,主要介绍程序设计语言编译构造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实现方法。本课程主要讲授形式语言、有限自动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语法分析、LR分析方法、属性文法和语法制导翻译、语义分析的蹭代码产生、存储器的动态分配与管理、符号表的组织与管理、优化问题、代码生成等内容。 本课程学生应掌握以下基本概念和原理,语言和文法、正规式、有限状态自动机、递归下降分析、算符优先分析、SLR 文法、代码生成、代码优化。本课程的重点是突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算法,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环节的训练,使学生掌握编译实现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是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操作系统原理等,并与程序设计语言等课程相关联。 本课程是考试课。采用综合考核的考试方法,即在课程结束后一次性闭卷考试为主,并结合课堂提问、课后作业、上机作业等方面的考查,综合评定成绩。 本课程教学时数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7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8,上机24学时。教学采用课堂讲授法。 二、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 第一章引论 【目的要求】 掌握编译的基本概念、编译过程概述、编译程序的结构 了解编译程序与程序设计环境,编译程序的构造 【教学内容】 编译程序工作的基本过程及其各阶段的基本任务,编译程序总体框架。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 第二章高级语言及其语法描述 【目的要求】

编译原理课程教学大纲教案

编译原理课程教学大纲教案 《编译原理》课程教案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0134045课程类别:专业课 适用于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分:理论教学学分3学分 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8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先修成课程:c语言程序 设计、数据结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时程课程: 课程简介: 本课程就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很关键的专业课,主要了解编程理论基础知识,词法分析、自上而下语法分析、优先分析法、自下而上语法分后法、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和 目标代码生成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多媒体课件结合黑板板书。教材: 1.薛联凤、秦振松,《编程原理及编译程序结构》(第二版),东南大学出版社,2021。选修书目: 1.吕映芝、张素琴等编著,《编译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21。2.陈火旺等编著,《程序设计语言与编译原理(第3版)》,国防工业出版社,2021 3.张幸儿,《计算机编程理论》(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21。二、课程总目标: 本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编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现方法,了解自动机语言的形 式化定义、编译技术的各种概念以及具体实现过程的方法。从形式语言理论角度讨论词法 分析和语法分析技术,为学生将来从事系统软件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三、课程教学内容 与教学要求1、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课程总学时:64学时,其中讲授学时:48学时;实验(上机)学时:16学时 第1页共8页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建议如下表中:学时分配序序教学章节名称教学章节名称号谈实 号课验第六章lr分析法及分析1第一章讲义26程序自动结构第七章语法制导译者并2第 二章编程基础知识47产生中间代码第八章运转时数据区的3第三章词法分析68管理4第 四章自上而下语法分析69第九章中间代码优化1第十章目标代码生成5第五章优先分析 法602、教学要求: 合计学时分配讲实课验8824248第一章引论(2学时)

2021年安徽师范大学《编译原理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2021年安徽师范大学《编译原理实践》课程教学大纲《编译原理实践》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114180 适用于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则计算机应用专业(软件本科) 学时数:34(理论学时数:10实验或讨论学时数:48)学分数:2 执笔者:周有顺撰写日期:2021年2月继续执行时间:2021年以后入学的年级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编程原理课堂教学设计就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 系统软件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是在学习系统软件的组成、设计原理和实现方法的基础之上,设计并上机实现部分系统软件----编译程序。目的在于完成相关课程从理论到实践的推进,使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信息处理的实质,提高其专业素质及驾驭各种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 编译程序设计与实现的目的: 介绍编译程序的共同组成及各部分的基本任务;掌控编译程序各部分的设计原理和同时实现方法;体会理论内容与具体内容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课堂教学内容要点 (1)编程过程概述:(4学时) 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及中间代码生成、目标代码生成等各部分的具体实现算法;符号表管理、错误信息处理的具体实现方法;上述各部分之间的数据及信息的传递与交流。 (2)编译程序同时实现途径(6学时) 编译程序的书写语言与t型图;编译程序的自展技术;编译程序的构造工具。 第二章课堂教学内容概述(上机部分)(24学时) (1)实验型语言源文法(略)。(2)编译程序的设计目标 ①设计该语言的词法分析程序和语法分析及语义分析程序,词法分析程序和语法分析程序分别做为一遍撰写,并分解成二元式和中间代码四元式形式。

《编译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编译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Compiling Principle 课程编号:0800440 学分:3 学时:48 一、课程教学对象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计算机学院各专业普通本科学生。 二、课程性质及教学目的 本课程属专业技术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编译原理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理解形式语言和自动机理论,了解编译技术中使用的数据结构和算法。使学生在系统的级别上重新认识算法和程序,提升学生的计算机问题求解的水平,增强系统能力,体验实现自动计算的乐趣。此外,该课程还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形式化描述能力、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程序设计与实践能力。 三、对先修知识的要求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离散数学、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等。通过离散数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科学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掌握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的基本知识后,学生能够用高级语言表达算法和问题,熟练编程并求解。通过操作系统课程和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能够有较全面的认识。这些都将为编译原理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课程的主要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分配建议(总学时数: 40)

注:知识点中粗体字部分为本课程的重点或难点 (按照本课程知识体系列出知识模块及知识点,其中重点或难点用粗体字标注;要求按“了解(C)”、“熟悉(B)”、“熟练掌握(A)”三个层次描述学生对知识点应达到的要求。 五、建议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1] 张素琴等.编译原理(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 蒋立源.编译原理(第3版)[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3] 陈意云.编译原理(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 胡伦俊等.编译原理(第2版)[M].北京:电子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5] Alfred V Aho.赵建华等译.编译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6] Dick Grune.冯博琴译.现代编译程序设计[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7] 侯文永,张冬茉.编译原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8] 王生原等.编译原理课程辅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9] 王晓斌,陈文宇.程序设计语言与编译—语言的设计和实现[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10] 蒋宗礼,姜守旭.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六、课程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笔试闭卷的考核方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课程教学目标要求的内容,并能有效表达和运用,以达到该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 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平时表现(考勤、随堂提问、作业、随堂测验、实验环节):30%,期末考试:70% 七、课内实验环节及要求(总学时数:8)

《编译原理》教学大纲(本科)

《编译原理》教学大纲 注:课程类别是指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课程性质是指必修/限选/任选。 一、课程地位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地位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程。本课程需要了解《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基本数据类型、常见程序结构、常用编程方法和技术,理解《数据结构》课程中各种数据的基本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和访问方法,研究编译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工作流程,其次通过对编译程序各组成部分的设计原理的分析和实践从而具有设计开发编译程序的初步能力。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典型编译系统的构成、工作流程、设计原则,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编译系统的分析和维护、编译程序开发并掌握国际上该领域最新动态。通过该课程基础知识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解决编译和字符识别相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外文文献查阅和研究分析专业相关的工程问题并获得有效结论。该课程的编译系统学习使得学生能够从事编译、字符识别软件开发设计和工程中开发平台维护等相关工作、了解计算机技术领域相关行业的国际状况和最新动态。为后续的毕业设计和从事软件底层开发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达成的途径与方法 三、课程目标与相关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四、课程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1.概论 理解编译过程、编译程序的逻辑机构及编译程序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这部分是该课程的总体概述,重点掌握编译过程、编译程序各组成部分。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编译系统,并能够对开发语言的编译类型和效率进行判断。 2.文法和语言 理解文法及语言的表示、文法和语言的定义,掌握文法的化简和改造及其分析算法等基本知识。这部分是该课程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基础,为后续章节的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法制导翻译和中间代码生成奠定基础。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能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编译系统,并能够对开发语言的编译类型和效率进行分析。 3.词法分析 掌握正规式、有限自动机的概念及转换,掌握确定性有限状态自动机的化简,理解词法分析程序的设计原理。这部分是该课程的重要基础模块,为后续章节的语法分析、语法制导翻译和中间代码生成进一步奠定基础。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能使学生开始深入编译系统,并能够开发和维护词法分析模块。 4.语法分析 理解自上而下的语法分析,掌握LL文法的基本原理和预测分析法。掌握消除左递归和提取左公共因子算法。理解自下而上的语法分析,掌握LR(0)、SLR(1),LR(1),LALR (1)分析器的构造原理。了解二义文法的分析。这部分是该课程的重要模块,为后续章节的语法制导翻译和中间代码生成进一步奠定基础。通过这部分的学习,能使学生深入编译系统,并

《编译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编译原理》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 《编译原理》是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重要专业课,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技术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编译程序的构造原理及相关技术,掌握编译程序的基本理论、设计思想和实现方法。由于编译程序是计算机系统软件的重要组成局部之一,因此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还可以提高学生计算机专业素质,培养学生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让学生掌握编译原理的基本理论和设计思想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推导和概括能力,并为其学习后继专业课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绪论(2学时)(一)教学目标了解和掌握高级程序设计 语言与编译程序的关系.了解和掌握编译程序的功能 1.了解和掌握编译程序的体系结构(二)重点、难点重点:编译程序工作的基本过程及其各 阶段的基本任务,编译程序总框。 (三)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实验相结合(四)教学内容.什么叫编译程序 1.编译过程概述.编译程序的结构(1)编译程序总框(2)表格与表格管理 (3)出错处理(4)遍(5)编译前端与后端.编译程序与程序设计环境 2.编译程序的生成第一章高级语言极其语法描述(一)教学目标.学习形式语言理论中的一 些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1.掌握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描述方法.二义性(二)重点、难点重点:上下文无关文法的编 写,句型、句子和语法树的推导,二义性等。 难点:形式语言的分类。 (三)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实验相结合(四)教学内容.程序语言的定义 (1)语法(2)语义.高级语言的一般特性(1)高级语言的分类 (2)程序机构(3)数据类型与操作(4)语句与控制结构.程序语言的语法描述 (1)上下文无关文法(2)语法分析树与二义性(3)形式语言鸟瞰第二章词法分析(8 学时/6学时) (一)教学目标.单词的形式.词法分析程序的设计方法(二)重点、难点 重点:词法分析器的任务,正规表达式与有限自动机,包括正规表达式与NFA的转换,NFA确定化的方法,DFA的化简方法等。 难点:DFA的化简。 (三)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实验相结合(四)教学内容.对于词法分析器的要求 (1)词法分析器的功能和输出形式(2)词法分析器作为一个独立字程序.词法分析器的 设计(1)输入、预处理

计算机专业课程大纲

目录 CONTENTS 1.《计算机程序设计与应用(VB语言)》教学大纲 (1) 2.《EXCEL电子表格应用》教学大纲 (13) 3.《网络程序设计--ASP》教学大纲 (1) 4.《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 (9) 5.《网络技术与应用》教学大纲 (1) 6.《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教学大纲 (1) 7.《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教学大纲 (1) 8.《编译原理》教学大纲 (1) 9.《数据结构》教学大纲 (1) 10.《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践》教学大纲 (1) 11.《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1) 12.《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1) 13.《数据库设计教程》教学大纲 (1) 14.《软件工程》教学大纲 (1) 15.《软件工程》教学大纲 (1) 16.《信息安全》教学大纲 (1) 17.《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1) 18.《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大纲 (1) 19.《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教学大纲 (1) 20.《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1) 21.《电子商务概论》教学大纲 (1) 22.《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 (1) 23.《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1) 24.《大学物理》教学大纲 (1) 25.《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1) 26.《计算机体系结构》教学大纲 (1) 27.《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1) 28.《信号处理原理》教学大纲 (1) 29.《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 (1)

《计算机程序设计与应用(VB语言)》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非计算机专业理论学时: 72 实验学时: 36 一、课程说明 1. 开课的意义,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开设本课程,对提高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使其能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计算机程序设计与应用》是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计算机技术基础课;是计算机三个层次目标教育的第二层次目标课程。 开设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不断增强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应用计算机的意识,培养他们应用计算机程序设计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课程的教学目标及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建立起有关计算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思路,掌握VB程序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他们能够利用VB编程技术对一般应用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得到较好的算法,编出界面友好、运行良好的应用程序。 本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应该围绕加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意识,促进其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提高应用能力进行安排。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专业需要,重视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计算机技术的态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探索、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技能努力解决专业领域的实际问题。 3. 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大学计算机(文科.应用基础)》;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深入学习各种计算机应用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大纲本文 (一) 课程内容与重点难点 模块1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概述 1. 学习目标及要求 ①了解Visual Basic发展概况和特点; ②明确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VB事件驱动程序的突出特点; ③熟悉VB集成开发环境和VB 6.0的基本操作,明确VB三种工作状态,明确VB应用程序组成部分和文件类型。 2. 教学内容 ①Visual Basic 6.0版本和功能特点;

2021年软件工程专业-编译原理-考试大纲(专插本)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2021年本科插班生招生考试 《软件工程》专业课程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编译原理 一、考试的内容、要求和目的 第1章引论(考核比重:10%) (一)课程内容 1.1程序的翻译及运行 1.2编译过程概述 1.3编译程序的结构框图 1.4 编译程序的开发 (二)要求与目的 本章的要求是:理解编译程序、汇编程序、汇编语言程序、解释程序、翻译程序、源程序、目标程序等概念及相互关系;掌握编译程序的工作过程和编译程序的总体框架,理解编译程序的几种构造方法。 本章的重点是有关编译程序的基本概念和编译程序的工作过程,难点是编译程序的结构、编译程序构造方法的理解。 (三)考核的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1.1程序的翻译及运行

“领会”如下的概念:源程序、目标程序、解释程序、编译程序 1.2编译过程概述 “领会”编译程序的工作过程,包括:词法分析程序的作用、语法分析程序的作用、语义分析程序的作用、使用中间代码的意义、优化、目标代码的生成 1.3编译程序的结构框图 “识记”编译程序的总体框架 1.4编译程序的开发 “领会”自编译、交叉编译、自展、移植,开发技术。 第2章形式语言理论基础(考核比重:15%) (一)课程内容 2.1形式语言的基本概念 2.2文法和语言的形式定义 2.3语法树和二义 性 2.4文法的实用限制 2.5文法和语言的Chomsky分类 (二)要求与目的 本章是形式语言的基础知识,也是编译原理的基础。要求深刻理解文法、推导、归约、语言的概念,了解文法的分类,熟练掌握语法树与文法的二义性,文法的等价变换。 本章重点:上下文无关文法和正规文法,各种推导与归约,文法二义性,文法的等价变换。

深圳大学课程教学大纲-深圳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

《编译原理》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编译原理 英文名称: Principles of Compiler 课程编号: 2315200804 课程性质: 课程类型: 专业选修课是否为独立设课的实验课:否 适用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学时与学分: 总学时: 68 总学分: 3.5 实验学时:17 实验学分: 0.5 执笔人: 蔡树彬 制定时间: 2011-3-10 一、实验课的任务、性质与目的: 希望通过项目引导和问题驱动,使得学生在做项目、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不但能更深刻掌握课程讲授的重要原理和核心技术,而且能培养抽象、形式化的计算机思维和可持续发展的计算机能力,能够围绕实际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研究,并最终解决实际应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通过编写从文法设计和化简到词法分析、语法分析和中间代码生成等实验,使学生在系统地学习过本门课程之后,能够熟练掌握编写编译器的原理及技术,如自动机理论、LL与LR分析法、代码优化与生成等,并能了解大型系统软件的特点和开发方法,促进学生软件开发能力、问题求解能力的提高和计算机科学思维的培养,使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机思维,利用以“语言转换”为核心的问题求解方式,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今后的工作中。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环境: 微型计算机系统,每人一套。 最低硬件配置要求:Pentium-2.0 MHz,512 MB Ram,60GB Hard Disk, 10 M Ethernet, Mouse,Keyboard。 软件开发环境: 1.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等编程环境,具体不限

三、实验项目的设置与实验内容 实验课由2个必做和同学自选的若干选做实验组成,必做实验内容如下: [1] 《编译原理》,蒋立源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第5次印刷 [2] 《编译原理》,张素琴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五、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 本课程的考核分为平时作业/课堂报告/实验成绩以及期末设计成绩三大部分。总成绩按以下公式计算: 总成绩=平时成绩×40%+期末设计成绩×60% 六、大纲审核人: 编写说明:1、教学计划中有安排实验学时的课程和单独设课的实验课程,已开出或即将开出的教学实验均应编写教学实验大纲。 2、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类型按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课内上 机学时可视为实验学时。 3、实验类型是指:验证型、综合型、设计型和研究探索型; 4、实验要求是指:必做、选做和其它;

数据结构本科课程教学大纲-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目录 《高等数学IA》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1) 《高等数学IB》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8) 《计算机科学导论》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16) 《电路分析(电工基础)》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29) 《线性代数》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35) 《C语言程序设计》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41) 《离散数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5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大纲 (58) 《数据结构》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66) 《电子技术基础》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77) 《计算机网络》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86) 《计算机组成原理》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94) 《数据库系统原理》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103) 《专业导向课》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111) 《操作系统原理》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113) 《算法分析与设计》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122) 《编译原理》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130) 《软件工程》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138) 《网页平面设计》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159) 《Java程序设计》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168)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185) 《人机界面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192) 《Linux应用程序开发》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212) 《信息安全》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221) 《多媒体技术原理》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233) 《企业级软件开发平台(J2EE)》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241) 《J2ME移动平台》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249) 《网站建设与管理(实践)》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256) 《软件测试》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267) 《Windows程序设计(API)》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27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