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必修四名著导读填空及答案

人教版必修四名著导读填空及答案

人教版必修四名著导读填空及答案
人教版必修四名著导读填空及答案

必修四莎士比亚戏剧名著导读复习填空题

1.莎士比亚,欧洲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一生创作了38个剧本,154首十四行诗及2首长诗。莎士比亚戏剧产生于。他的创作生涯分为三个时期。他主要以名垂史册。

(1)第一个时期是1590~1600年,以写作历史剧、喜剧为主,包括剧如:《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剧如:《理查三世》《亨利四世》《亨利五世》、悲喜剧等。

(2)第二个时期是1601~1608年,以悲剧为主,包括七部悲剧(四大悲剧:、、、)、四部喜剧和一些14行诗;

(3)第三个时期是1609~1613年,包括3部喜剧和一部历史剧。

2. 被认为是伊丽莎白时代英国人对世界戏剧的独特贡献,而则是这一剧种的创始人。剧《亨利四世》及《亨利五世》精心刻画了一位式的理想君主。不过,剧中最“出彩”的却是新旧社会交替时期产生的典型人物。

3.浪漫喜剧和《第十二夜》中的罗瑟琳与等女主人公,她们具有的特点是:热情聪颖,俐齿伶牙,刚柔相济,敢于争取幸福并善于捍卫幸福。年轻的则以她的百转柔肠,以她对爱情热烈而又忐忑的憧憬以及最终从容赴死的忠贞感动着我们。

1.4. 灾祸的主要根源是主人公轻信、嫉妒而冲动的弱点。《李尔王》刻画了一位的君主。在莎士比亚笔下,被塑造成一个敏感多思的人文主义者,表现了他的迷惘、痛苦和悲怆。

5.莎翁笔下有许多具有文艺复兴时期特色的反面典型人物:《哈姆莱特》中的、《奥赛罗》中的、《李尔王》中的、《麦克白》中的。

6.莎士比亚在表达他对历史、现实及人性的考察和认识时,以正面形象寄托自己的理想,也常常借各色人之口让多种社会思想和话语同台“表演”,百家争鸣。喜剧中的夏洛克体现了高利贷商人的贪婪和残忍,但他又是个受到排斥和压迫的犹太人,还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中下层人士企图凭借经济力量求得平等的愿望。

7. 中主人公议论金钱的脍炙人口的台词:“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

必修四《谈美》名著导读复习填空题

1.《谈美》写于1932年,作者朱光潜字孟实晚年被尊称为。作为的姊妹篇,以为副标题。全书共有15个话题。该书和另一本专著

也有关联,可以说是其缩写本。

2.朱光潜所说的“免俗”的观点,也就是培养的问题。对和物欲要有一些超越,有一些精神寄植、有一些理想和情趣,其中艺术活动就可以起到这种超越利害关系的作用,在中净化心灵,得到人格精神的提升。

3.朱光潜提出,美感其实是“态度”问题,或者说和是要逐渐养成的。朱光潜认为三种态度对人生都有价值:以善为最高目的(木材商掂量树的木料用场、价钱等)、以真为最高目的(植物学家思量树的类、科等)、以美为最高目的(聚精会神观赏古松苍翠、盘曲线纹等),各自功能不一样。

4.朱光潜指出人们在欣赏事物时普遍有“”心态,认为“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问题,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举例之外去看”。

5.朱光潜把美学上的“移情作用”现象称为“”,如“天若有情天亦老”。

6.在谈论与的区别,用“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这生动的比喻,指出“美感经验是直觉的而不是反省的”,当我们感觉到高兴而联想到自身的欲望时,那么这只是,而不是。美感不包含功利的目的,它是人暂时忘记自我而专注于欣赏对象中。所以艺术可以使人“”。

15.《谈美》末篇(这是借用阿尔卑斯山路上的一幅著名的标语),其中说的是“”问题。朱光潜在这里表达出了他最根本的人生观: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过一世生活好比做一篇文章。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应有的美点。”“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劝告年轻人,好好珍惜生命,体味生活,让人生有意义、有价值、有味道。

必修四莎士比亚戏剧名著导读复习填空题答案

2.文艺复兴、16世纪末至17世纪初、38部无韵体诗剧;

喜、历史、《罗密欧与朱丽叶》;

《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3.历史、莎士比亚、历史、回头浪子、福斯塔夫。

4.《皆大欢喜》、薇奥拉、朱丽叶。

5.《奥赛罗》、刚愎专横、哈姆莱特。

6.克劳狄斯、伊阿古、爱德蒙、麦克白夫妇。

7.《威尼斯商人》

8.《雅典的泰门》

必修四莎士比亚戏剧名著导读复习填空题答案

1.朱光潜、“美学老人”、《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给青年的第十三封信”、《文艺心理学》。

2.“美感修养”、利害圈、无所为而为。

3.审美的态度、审美的眼睛、实用的态度、科学的态度、美感的态度。

4.围城

5.宇宙的人情化

6.美感与快感、快感、美感、出世。

7.《慢慢走,欣赏!》、人生的艺术化

【语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名著导读《红楼梦》导读教案

《红楼梦》名著导读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大致了解《红楼梦》的主线,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自主阅读《红楼梦》打基础。 2.了解宝黛钗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以及三人的性格特征,认识宝黛二人追求思想解放,个性自由的反封建意义。 3.感受《红楼梦》中曲词的美,大致了解个别曲词的隐喻意义。 教学重点: 探究《红楼梦》的主线及宝黛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 曹雪芹:(1715?──1764?)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居士。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曹雪芹的家庭是一个百年望族的贵族世家。从曾祖父曹玺起,到他父亲都任江宁织造要职。曹雪芹的童年,正当曹家极盛时期,在南京过着“锦衣纨裤”“饫甘餍肥”的豪华生活。 雍正五年曹雪芹十三岁,他的父亲获罪革职,全部家产被查抄,全家由南京迁到北京,他的青壮年是在家境由盛而衰的过程中度过的。四十岁后,他进入了凄苦的晚年。他家迁到北京西郊,生活日渐贫困,竟然到了食粥赊酒、围毡御寒、卖画谋生的境地。大约在一七六四年除夕,因贫病无医,加上爱子夭折,过度伤痛,而离开了人间。 曹雪芹“身胖,头广而色黑”。他性格傲岸,愤世嫉俗,豪放不羁。嗜酒,才气横溢,善谈吐。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他也由贵公子跌落为“寒士”。少年时贵族生活使他对本阶级怀有温情的眷念,思想上带有空幻的色彩;同时社会的腐败,统治阶级的丑恶,又使他对本阶级的面目有了认识,性格上具有叛逆的特征,这些都为他写出《红楼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曹雪芹是一位诗人。他的诗,立意新奇,风格近于唐代诗人李贺。他又是一位画家,喜绘突兀奇峭的石头。但最大的贡献还在于小说的创作。他的小说《红楼梦》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把中国古典小说创作推向最高峰,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名著导读《谈美》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谈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谈美》作者,作品主要内容。 2、学习:发现“美”、感知“美”、欣赏“美”的一般方法 3、初步树立在艺术欣赏中熏陶情感,净化心灵的观念 学习重点:学习:发现“美”、感知“美”、欣赏“美”的一般方法 学习难点:初步树立在艺术欣赏中熏陶情感,净化心灵的观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讨论探索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提问导入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对美德体验,大家来谈谈,你在哪些时刻,或者哪些东西让你感受到了美? 学生:看到美景时、美女,漂亮衣服,一副美丽的画····· 教师:看来我们每个人对美的感受不同,这都是一些现象,从本质上说,美是一门学问,也就是美学,说到这个大家也许就会感觉到深奥难懂,不知所云,那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部有关美学的,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的佳作,朱光潜的《谈美》。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朱光潜,字孟实,1897年生于安徽,朱先生是现代美学大家,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为北京大学教授,直到1986年逝世。他90年的生涯的大部分都献给了中国的美学事业,晚年被尊称为:“美学老人”。 2、作品介绍: 《谈美》写于1932年,在此之前,他写过一本《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用书信形式,漫谈文艺,美学,哲学、道德政治等问题,娓娓道来,平易亲切、引起很大反响。

之后,作为姊妹篇,朱光潜以”给青年的第十三封信“为副标题,写了这本《谈美》,此书充分表达了他的美学思想。 朱光潜善于把西方各种美学,心理学理论与中国人熟悉的文学现象结合起来,和鲜活的审美现象结合起来,见解精辟,读来让人津津有味。他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和明白如话的语言把高深的美学问题讲得深入浅出,引人入胜。 语文,文学是与美学密切相关的,我们如果能具备一些基本的审美观念,对美学有个基本了解,对我们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会大有裨益。 三、深入探究《谈美》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一)“免俗”——“美感修养”问题 朱先生认为:“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能做入世的事业。”就是说人如果只是追求物质生活的温饱舒服,为物质所支配,就会失去个人的精神空间。,“免俗”即是对“利益圈”和物欲要有一些超越,有些精神的寄托,有一些理想和情趣,艺术活动就可以起到这种超越利害关系的作用,在“无为而为”中净化心灵,得到人格精神的提升。 (二)美感如何培养? 朱先书认为“美感”其实是“态度”问题 对一颗松树,不同的人们一般会有三种不同态度: 木材商:这个木料可以做成什么,卖多少钱——实用态度 科学家:这棵树属于什么科,哪一类,如何生长——科学态度 艺术家(普通人):观赏古松苍翠的颜色,盘龙的姿态,感受它高昂的气概——审美态度 三种态度对人生都有价值,各自功能不同,审美态度虽不实用却可以免俗,净化心灵,这也是人与动物的最大不同之一 (三)审美活动中的各种现象和规律 距离产生美 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这是朱先生的观点。 “艺术一方面要能使人从实际生活牵绊中解放出来,一方面也要使人能了解,能欣赏,距离不及,容易使人回到实用世界,距离太远,又容易使人无法了解欣赏。”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1~5名著导读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课本1~5名著导读梳理 名著导读是高中语文必修教材重要的板块之一。必修1~5出现的多篇名著:比如《大卫·科波菲尔》、《家》、《巴黎圣母院》、《红楼梦》、《高老头》、《三国演义》、《唐吉珂德》等。今天小简老师帮同学们整理了必修1~5中出现的名著,对于同学们积累作文素材,提升阅读能力有很重要的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一、《大卫-科波菲尔》(必修一) 作者是英国作家狄更斯。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尚未来到人间,父亲就已去世,自幼受尽继父的虐待,因反抗被送进一所寄宿学校,母亲死后,就被送去当童工。后在姨婆的抚养下成为名作家。作品围绕大卫的生活遭遇生动描绘了维多利亚时代一幅幅社会画面,揭露了司法界的黑暗,会议对人民的欺压,资产阶级对人民的剥削,寄宿学校对儿童的虐待;刻画了形形色色得人物,特别是下层劳动者的形象。 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部教育小说,它通过主人公经个人奋斗成为名作家的经历,赞美了忠诚正直、勤奋坚毅的品质,贬斥了贪婪伪善的恶习,鼓励人们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要对生活充满信心。 二、《家》(必修二) 艺术成就 《家》是巴金30年代创作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从1931年问世至今,一直以其特有的反封建的思想光辉和动人的艺术魅力吸

引着广大读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长篇小说《家》以20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 作品中的高家是中国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缩影。作品在揭露这个封建家庭罪恶的同时,还侧重表现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对青年一代的摧残和迫害。同时还表现了以觉慧为代表的一代觉醒了的青年同这个罪恶家族的斗争。这些青年受“五四”反封建巨浪的影响,一方面在社会上积极参加宣传革命思想的学生运动,一方面在家庭内部和封建势力、封建礼教展开勇猛的战斗,最后,他们真正敲响了这个封建大家庭的丧钟。 《家》是一部思想相当深刻的现实主义力作,作品通过以觉慧为代表的青年一代与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腐朽势力的激烈斗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腐败与黑暗,控诉和揭示了大家族和旧礼教、旧道德的罪恶以及吃人本质,并且揭示了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同时,作品还以极大的激情歌颂了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抗争以及他们与罪恶的封建家庭的决裂。 人物鉴赏 1.觉新

名著导读《论语》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吴玉梅 【教学设计】 因《论语》的年代已久远,对学生而言,要理解透彻文句是比较深奥困难的,因此必须在充分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论语》进行思想上的解读。可由教师从《论语》中概括出几点与生活、现实相关的要点,要求学生分组进行透彻的学习和领会,如“小人与君子”、“学习的方法”、“教育的理念”等等。 教材分析: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必须阅读古诗文名著名篇。《论语》是在中国文化形成过程中影响最大的学说是儒家学说之一,这部经典《论语》从它诞生起就是读书人求仕做官的必修课本,是知识分子的思想言行基础,而且影响到整个社会生活,内容包括伦理道德、教育体制、民间习俗等方面的思想。因此,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就有必要读一读《论语》。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并积累了一定数量的论语片段,因《论语》的年代已久远,对学生而言,要理解透彻文句是比较深奥困难的。 教法设计:讲解启发、探究梳理、拓展延伸 学法指导:诵读、积累与领悟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把握语义基础上,通过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1.诵读法。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欣赏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而该经典主要是谈学习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的,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营造背诵课文的气氛,在读中理解、领会其内涵,力争当堂熟读成诵。 2.讨论评点法。教读本文采用评点式,就内容、写法及现实意义评点。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探究、质疑,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学目标: 1.读《论语》知儒家思想。引导学生了解并走入《论语》,通过诵读文言经典,积累名句,激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 2、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3.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体验并追求理想的学习境界和高尚的人格品 性。 教学重点: 1. 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名著导读练习

《名着导读》知识梳理 《论语》 1.《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记载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书。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 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 3.《论语》全书共分20篇。在形式上,有的是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有的采用问答的形式,也有的是交谈的形式,还有少量的夹叙夹议性的。 4.《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仁”堪称全书的统率。但孔子对这一思想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他总是根据不同的对象,进行不同角度的阐述。 5.“克己复礼”实际上就是提倡人们要以克制和礼让的态度来调和社会矛盾。 6.《论语》对后人的启发主要在三个方面,即治学、从政、修身养性。 7.解释下列言论中所包含的孔子的思想: (1)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 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孔子认为,仁爱是做人的根本。孔子不仅是一个仁爱的宣传者,同时也是一个仁爱的实践者。孔子提出,人只要能做到恭、宽,信,敏、惠这五点,就可以称之为志士仁人。(2)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 代表了孔子为政的思想,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原则 (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4)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表明了孔子举一反三式的启发式教育思想 《大卫?科波菲尔》 1.《大卫?科波菲尔》的作者查尔斯·狄更斯是享有世界声誉的英国(国籍)小说家 他在二十三岁时发表的长篇小说《匹克维克外传》为他赢得声名, 他一生共创作了 14 部半长篇小说,被认为是唯一能与莎士比亚比肩的英语作家。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名著导读练习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 名著导读练习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名着导读》知识梳理 《论语》 1.《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记载孔子及弟子言行 的书。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 3.《论语》全书共分20篇。在形式上,有的是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有的采用问答的形式,也有的是交谈的形式,还有少量的夹叙夹议性的。 4.《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仁”堪称全书的统率。但孔子对这一思想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他总是根据不同的对象,进行不同角度的阐述。 5.“克己复礼”实际上就是提倡人们要以克制和礼让的态度来调和社会矛盾。 6.《论语》对后人的启发主要在三个方面,即治学、从政、修身养性。 7.解释下列言论中所包含的孔子的思想: (1)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 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孔子认为,仁爱是做人的根本。孔子不仅是一个仁爱的宣传者,同时也是一个仁爱的实践者。孔子提出,人只要能做到恭、宽,信,敏、惠这五点,就可以称之为志士仁人。 (2)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 代表了孔子为政的思想,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原则(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4)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表明了孔子举一反三式的启发式教育思想 《大卫科波菲尔》

高中时期所有名著导读整理

高考必备名著导读 《红楼梦》导读 曹雪芹生平所处的“康乾盛世”,实际上是中国封建社会行将崩溃的“末世”。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初期的民主主义思想已经产生。《红楼梦》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转衰的过程,从多方面对腐败、黑暗的封建社会和封建礼教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无情的批判,歌颂了贵族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隶的反抗行为,反映出争取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等民主思想,显示出中国封建社会行将走向灭亡的历史趋势 主要人物 1、贾宝玉:率性、多情、温和、善良、富有同情心,单纯,没有功利心。构成他性格的主要特征是叛逆。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 2.林黛玉:敏感、细心、淡泊、真实、易伤感,绝顶聪明,悟性极强。才华横溢而性格孤“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则是她的写照。她从小失去双亲,寄居在荣国府,虽然贾母对她疼爱有加,但由于清高自尊的个性,她常生“寄人篱下”的伤感。 3.薛宝钗:外表冷漠,内心炽热,雄心勃勃.她容貌美丽,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她热衷于“仕途经济”,恪守封建妇德,而且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 4.王熙凤:尖酸刻薄、两面三刀、心狠手辣。荣府内,王熙凤的阴毒可谓人人皆知,作为荣府“总管”,她弄权作势,两面三刀。 5.史湘云: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爱淘气,又不大瞻前顾后 6、.晴雯:她向往平等、公正,美丽能干,反抗婚姻,永远反抗她低人一等的命运。她虽是婢女,却绝不低声下气,没有自我。晴雯地位卑微、刁钻、刻薄,同时她也高傲、纯净,目下无尘。正是由于晴雯的泼辣、倔强和对人的刻薄、喜怒无常,才使她的纯洁、天真、坦荡显得更加宝贵。 《三国演义》导读 《三国演义》思想内容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名著导读《谈美》教案

名著导读 无心以出岫——《谈美》 朱光潜 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1、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读文学理论著作 2、拓展视野,提升阅读鉴赏能力。 3、通过阅读提升学科的核心素养。 二、学习目标: 1、通读全书,梳理全书纲目及关联 2、把握书中的重要观点及价值取向。 3、深入理解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并领会“美”的内涵 四、学习方法: 摘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学习过程: 一、课前诵读《蒹葭》 二、导入: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朱光潜先生的《谈美》告诉我们“生活中不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是应该有感受美的心灵”。那么,我们经常说“美”,请同学们畅所欲言,说说你们认为什么是“美”? 三、提纲挈领——美是什么? 1、学生活动一:自由回答自己感受的“美”。

预设学生答案——美女、美景、美文、美物、心灵美 2、教师点拨: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个人就有一千种对美的理解,那朱光潜先生认为什么是美呢?他用三个不同身份的人对于一棵古松的三种态度形象的告诉我们什么是美。 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这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说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 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 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 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 我们三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思量怎样去买它,砍它,运它。善(实用的态度) 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思量它何以活得这样老。我们的朋友却不这样东想西想,真(科学的态度)他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美(美感的态度) 3、教师明确:美即直觉——脱净了意志和抽象思考的心理活动叫做“直觉”,直 觉所见到的孤立绝缘的意象叫做“形象”。美感经验就是形象的直觉,美就是事物呈现形象于直觉时的特质。 4、悟读: 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超乎利害关系而独立。在创造或是欣赏艺术时,人都是从由利害关系的实用世界搬家到觉悟利害关系的理想世界去。艺术的活动是"无所为而为"的。我以为无论是讲学问或是做事业的人都要抱有一副"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把自己所作的学问事业当作一件艺术品看待,只求满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于利害得失,才可以有一番真正的成就。伟大的事业都出于宏远的眼界和豁达的胸襟。 二、有疑而发——为什么要谈“美”? 1、学生活动二:小组合作讨论,通过读“悟读一至四”明确谈美的原因。 悟读资料展示: 悟读一

高二语文名著导读

高考语文名著导读选择题精选一 1、下列对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中的“巧授连环计”写的是庞统向曹操献连环计,表面上是为解决曹军不习水战晕船的难题,实际上是为周瑜火烧战船作准备。《三国演义》 B.抄检大观园前,王保善家的在王夫人面前说晴雯的坏话。晴雯被王夫人叫来,因像个“病西施”,而被断定是“狐媚子”。抄检怡红院时,晴雯把箱子一倒,任凭抄检,还打了王保善家的一个耳光。抄检过后,晴雯被王夫人赶出,抱屈而死。《红楼梦》 C.《巴黎圣母院》集中体现了雨果的“美丑对照”原则,爱斯梅拉达的美貌与卡西莫多的丑陋,她的善良与弗罗洛的狠毒,她的钟情于弗比斯的轻薄,都形成了明显的对比。 D.桑丘是一个朴实善良、机灵乐观、目光短浅、自私狭隘的普通农民。但他受主人美好理想的感染,心胸也逐渐开阔起来。任海岛总督期间,秉公断案、执法如山、爱憎分明、光明磊落。他的言行完全体现了人没有贵贱之分,只要具有美德便可以治理国政的人文主义思想。《堂吉诃德》 2.下列关于有关文学作品的叙述,正确的选项是() A、“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园睁。一声好似轰雷吼,独退曹家百万兵。”这首诗称赞的是《三国演义》中的虎将赵云。 B、《家》重点描写了三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鸣凤和瑞珏。这三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梅悒郁,瑞珏贤慧,鸣凤善良却柔中有刚;但,她们的身份地位与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 C、袁绍与曹操的官渡之战、魏蜀的赤壁之战、吴蜀的彝陵之战都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都采用了火攻的战术。 D、觉新的妻子瑞珏因需躲避所谓的“血光之灾”而被迫迁到城外去分娩,结果难产而死。“可惜生下来就没有娘了。”接生婆所说的这句话,刺痛了觉新的心。觉新不仅没有因为妻子生了个儿子而喜悦,反而觉得这个孩子似乎是他的仇人。 3、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然后回答问题。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 下面各项对选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段文字强调了道德对政治生活的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作为治国的原则,而非严刑峻法。 B.孔子认为,以道德教化治国,国君就能像北斗星一样,处在那个位置上,群臣百姓自然就会拥护他。 C.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使用刑法只能使人不会犯罪,而对百姓实行道德教化则高明得

最新高一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整理

名著导读之《论语》 一、论语的文学常识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二十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墨家对立)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论语》是记录孔子主要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一部书。《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二、论语名句翻译 1、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 ★译文: 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 ★译文: 3、子曰:“知者乐(yào)水,仁者乐(yào)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译文: 4、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同“拱”,环绕)之。” ★译文: 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6、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 7、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译文: 三、名句默写 1、子曰:“岁寒,。” 2、,必先利其器。 3、君子坦荡荡,。 4、,匹夫不可夺志也 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6、,,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7、,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四、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论语·季氏》) ⑴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名著导读:莎士比亚戏剧》教案

永远的莎士比亚 ——名著导读:莎士比亚戏剧 【学习目标】 1.了解莎士比亚生平事迹、历史地位、代表作品,激发学生阅读莎士比亚戏剧的兴趣。 2.引导学生阅读莎士比亚戏剧中的经典作品。 【学习重难点】 莎士比亚戏剧阅读指导。 【教学设想】 1.本导读课旨在培养学生阅读经典戏剧作品的兴趣,从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中吸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进而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构建正确的价值判断,养成优雅的审美取向。 2.鉴赏莎翁作品的精彩片段,一起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了解烛照后世的人文主义思想;共同品味莎翁充满诗意的戏剧语言,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步骤】 一、永远的莎士比亚 ——历史如是评价 ☆西方最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如果没有他,整个文学将会是另一个样子。” ☆“英伦何幸邀天宠,九重降下一莎翁。”英皇乔治五世曾这样感叹。 ——世界如是铭记 ☆在西方世界,一般人家必备的两本书,一本是《圣经》,一本就是《莎士比亚全集》。 ☆ 1984年选举世界10名伟大作家,莎士比亚名列第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每年的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原因之一是因为这天是莎士比亚出生与去世日。 二、丰盈的莎士比亚 任务:了解莎士比亚创作分期及主要作品。 学生阅读教材,圈出莎翁作品及分期。 概括:莎士比亚创作分成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1590-1600),历史剧和喜剧时期。 代表作:历史剧《亨利四世》(上下)、《亨利五世》《亨利六世》等9部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10部 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裘力斯.凯撒》等3部 第二时期(1601-1607),悲剧时期。 代表作: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等7部 喜剧《一报还一报》 第三时期(1608-1612),传奇剧时期。 代表作:传奇剧《暴风雨》等 历史剧《亨利八世》等 小结: 莎翁将人生的欢乐与痛苦,将现实与想象相融合,创造了一个辉煌的艺术世界。他从历史剧出发,经由喜剧的明朗乐观、悲剧的痛苦与磨难,最后达到传奇剧的和谐终点。在他三个时期的发展轨迹中,充盈着生命的灵动与生活的多姿异彩。 三、高妙的莎士比亚 莎翁的作品,给我们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鲜活的人物,有绚丽的语言、有深邃的思想。这个世界精彩纷呈,叫人流连忘返。 (一)栩栩如生的人物 之一:哈姆雷特之踌躇延宕、奥赛罗之轻信猜忌、麦克白之野心膨胀、李尔王之刚愎自用。 之二:罗密欧与朱丽叶他们是爱的精灵,是西方的梁祝。为了爱,双双殉情,留给我们无尽的哀婉、思索。“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名著导读《谈美》教案(1)

《谈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读并了解朱光潜的《谈美》;理解人对事物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提高学生审美态度和审美能力。 2.通过学生交流与教师展示相结合,让学生了解“美”的三个特点,明晰“刚性美”与“柔性美”,并运用审美知识观照自我,观照人生。 3.培养提升学生的“美感修养”,增强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感。 【教学重点】 1.理解审美的本质及人对事物的三种态度。 2.了解“美”的三个特点。 【教学难点】 1.对“美”三个特点的理解与把握。 【教学方法】诵读品悟法、情感体验法、探究学习法、对比阅读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导入新课: 面对这样一棵古松,您会想到什么?假如你是一位木商,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值几多钱的木料。假如你是一位植物学家,你也脱离不了植物学家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而假如你是画家,那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木材商是站在实用的角度,植物学家是站在科学的角度,而画家则是站在审美的角度。 你觉得这些图片美吗? 一、什么是美? 1.你觉得什么是美? 柳宗元《邕州柳中丞作马退山茅亭记》:“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美”是指能

引起人们美感的客观事物的一种共同的本质属性,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美”离不开人的审美活动。 这里,柳宗元提出了一个思想,自然景物(“清湍修竹”)要成为审美对象,要成为“美”,必须要有人的审美活动,必须要有人的意识去“发现”它,“唤醒”它,“照亮”它,使它从实在物变成“意象”(一个完整的、有意蕴的感性世界)。“彰”,就是发现,就是唤醒,就是照亮。外物是不依赖于欣赏者而存在的。但美并不在外物(自在之物)。或者说,外物并不能单靠了它们自己就成为美的(“美不自美”)。美离不开人的审美体验。一个客体的价值正在于它以它感性存在的特有形式呼唤并在某种程度上引导了主体的审美体验。这种体验,是一种创造,也是一种沟通。 法国哲学家萨特说过一段话,和柳宗元的命题极为相似。萨特说,世界万物只是因为有人的存在,有人的见证,有人的唤醒,才显示为一个统一的风景,因为有了人,“这颗灭绝了几千年的星,这一弯新月和这一条阴沉的河流得以在一个统一的风景中显示出来”,这就是柳宗元说的“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萨特又说,“这个风景,如果我们弃之不顾,它就失去了见证者,停滞在永恒的默默无闻状态之中”,这也就是柳宗元说的,“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 2.朗诵诗歌 《什么是美》 什么是美, 哲人说,美是一种感性, 我说,美是你小小的眼睛里羞涩下淡蓝的清白。 什么是美, 路人说,美是一种感觉, 我说,美是路边的乞丐的手霜冻下褶皱龟裂的颤抖。 什么是美, 诗人说,美是一种境界, 我说,美是深林中秋暮下独行者走进的天地一色。 什么是美,

人教版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句子

人教版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句子 翻译 1.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翻译:我小时候生活艰难,所以会干一些粗活。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3.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翻译: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 4.子曰:“巧言令色,鲜矣xx!” 翻译: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翻译:孔子说:“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智慧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沉静聪明人常乐,有仁德者长寿” 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子贡问道:“是否有一句话可以终生奉行?”孔子答:“那大概就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而不愿意做的事,就不要施加在他人的身上” 7.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翻译:子张问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说:“居于官位不懈怠,执行君令要忠实” 8.xx、季路侍子曰:“盍各xx?”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xx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xx” 子曰:“老者xx,朋友信之,少者xx” 翻译: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9.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翻译:齐景公有马四千匹,死的时候,百姓们觉得他没有什么德行可以称颂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下,百姓们到现在还在称颂他们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10.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翻译:不合符礼教的话不能看,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听,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说,不合符礼教的事不能做 11.为仁由己,而由乎人哉? 翻译:实行仁德,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12.仁远乎哉?我欲仁,xx矣 翻译:仁德很远吗?我想要为仁行善,那么仁德就自然而然的到了 1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翻译:自己立身修德,也要让别人立身修德自己通达事理也要让别人通达事理

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名著导读练习精编版

《名著导读》知识梳理 《论语》 1.《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记载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书。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 3.《论语》全书共分20篇。在形式上,有的是直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有的采用问答的形式,也有的是交谈的形式,还有少量的夹叙夹议性的。 4.《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仁”堪称全书的统率。但孔子对这一思想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他总是根据不同的对象,进行不同角度的阐述。 5.“克己复礼”实际上就是提倡人们要以克制和礼让的态度来调和社会矛盾。 6.《论语》对后人的启发主要在三个方面,即治学、从政、修身养性。 7.解释下列言论中所包含的孔子的思想: (1)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 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孔子认为,仁爱是做人的根本。孔子不仅是一个仁爱的宣传者,同时也是一个仁爱的实践者。孔子提出,人只要能做到恭、宽,信,敏、惠这五点,就可以称之为志士仁人。 (2)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 代表了孔子为政的思想,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原则(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4)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表明了孔子举一反三式的启发式教育思想 《大卫?科波菲尔》 1.《大卫?科波菲尔》的作者查尔斯·狄更斯是享有世界声誉的英国(国籍)小说家 他在二十三岁时发表的长篇小说《匹克维克外传》为他赢得声名, 他一生共创作了 14 部半长篇小说,被认为是唯一能与莎士比亚比肩的英语作家。 2.《大卫?科波菲尔》中不少地方都取材于作者亲历的生活,被人们认为是一部自传体 体小说。 3.请将下列人物名称、形象特征和作品名称对应连线。

人教版必修一名著导读《大卫·科波菲尔》教学设计

《大卫·科波菲尔》教学设计 ——《语文·必修1》名著导读之二 一.教学任务 1.了解、记忆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相关知识; 2.了解小说《大卫·科波菲尔》的主要情节; 3.了解、记忆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中的重要人物形象、 主题等知识; 4.阅读小说《大卫·科波菲尔》完整版或简缩版

二.教学过程 1.了解、记忆查尔斯·狄更斯的相关知识: (1)查尔斯·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享有世界声誉的小说家(2)《大卫·科波菲尔》是他的“半自传体”小说 (3)他的代表作还有《匹克威克外传》《艰难时世》《双城记》《远大前程》《老古玩店》《董贝父子》等 (4)他是唯一可以与莎士比亚比肩的英语作家 2.了解《大卫·科波菲尔》的主要情节:

(1)遗腹子大卫与母亲相依为命,女仆佩葛蒂十分爱护他 (2)继父默德斯东凶残、贪婪,来做管家的姐姐更为冷酷 (3)大卫受继父毒打,被锁在楼上,母亲不敢救他,只有 佩葛蒂半 夜时悄悄来安慰他 (4)母亲被继父折磨死后,大卫被继父送去做童工,磨难 中他找到 了唯一的亲人姨婆,姨婆培养他后来成为一名作家(5)佩葛蒂的哥哥是位善良的渔民,收养了两名孤儿:外

甥女艾米 莉和侄儿海姆 (6)大卫长大后带同学、富家少爷史蒂尔福斯去佩葛蒂先 生家玩, 史蒂尔福斯却趁机诱骗即将与海姆结婚的艾米莉私奔了 (7)佩葛蒂先生在大卫的带领下找到史蒂尔福斯的家,但 史蒂尔福 斯的母亲断然拒绝了这桩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 (8)佩葛蒂找回了被抛弃的艾米莉,带他移民到澳大利亚,

她终生 未嫁,成为一个热心助人、受人尊敬的人 (9)渔民海姆有一天下海去抢救一艘在暴风雨中将要沉没 的船只, 风浪中他认出了正在挣扎的史蒂尔福斯,为了救他,两人都 被大海淹没了 (10)大卫的房东密考伯夫妇是狄更斯以自己父母为原型 塑造的 (11)大卫的道德观念和健全人格是在姨婆的帮助下确立 起来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名著导读《论

经典著作《论语》导读 教学目标:《论语》的年代已久远,对学生而言,要理解透彻文句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必须在充分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论语》进行思想上的解读。教师从《论语》中概括出几点与生活、现实相关的要点,要求学生分组进行透彻的学习和领会,如“小人与君子”、“学习的方法”、“教育的理念”等等。 教学重点、难点:读《论语》知儒家思想。 教学方法:清楚名著导读的结构安排:背景介绍、作品导读、思考与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自由谈所知道的孔子和《论语》,老师补充介绍孔子生平和《论语》。 教师补充介绍xx的十大贡献 第一、文化上的贡献 我国公元前841年前没有文字史料,是孔子编修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把上古文化和文明传承下来的。在孔子时代至今的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中,儒家文化一直是中华文化的主线。孔子是中华上古文化的传承人以及5000年中华文化的奠基人。 第二、观念上的贡献 在历史上夏代尊“天命”,商代信“鬼神”,到了西周周公开始“制礼作乐”,“明德慎罚”,转向注重“礼乐文明”。这是中华文化和文明的一大飞跃。孔子不言所谓有意志有灵验的“天命”和“鬼神”,而对西周的礼乐文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孔子是引导中国从“有神论”向“无神论”观念转变的第一人。 第三、文学上的贡献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据《史记》记载:“古者,诗三千余篇”,经过孔子整理删定形成了流传至今的《诗经》版本,又叫《诗三百》,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新篇章,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其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孔子是中国文学史上开创新篇章的第一人。 第四、哲学上的贡献 《易》原本是一部筮(shì)占之书。孔子使《易》这部筮占之书成为大道之源,成为中国哲学之源。孔子作的《易传》由《易》的“筮占”功能转变到《易》的“德义”层面上来,其中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观念已成为人类“求变向上”的思想基础和中国哲学的宝贵财富。孔子是改造《易》使《易》转向哲学,引发易学革命的第一人。 第五、史学上的贡献 孔子编撰的《春秋》是记载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年)下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二百四十二年鲁国历史的第一部史书。这部《春秋》仅仅一万余字却记载了二百四十二年的历史,可谓言简意丰。《春秋》为我国两千多年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应该说中国史学之父不是司马迁而是孔子。孔子开修史之先河,是为我国史学奠基的第一人。 第六、教育上的贡献 在历史上,孔子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私人学校,在设坛办学、教书育人方面遐迩闻名。 孔子办学是政治家办学。他所选编设置的六种教材——《诗》、《书》、《礼》、《乐》、《易》、《春秋》是为培养多方面人才服务的。孔子注重“文、行、忠、信”的教育,把弟子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进行教学,取得了新的成就。更为可贵的是,孔子办学主张“有教无类”,实行全民教育。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孔子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论。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必修二名著导读练习

语文必修1、2名著导读检测题 一、填空: 1、《论语》成书于__________之际,是一部____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2、孔子,名____,字_____,_____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_______,政治上主张_______,鼓励人们_______,即“出来做事”。开______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_______人,身通六艺者_______人。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答案:1、春秋战国语录门人再传弟子中庸孟子大学2、丘仲尼儒仁礼治入仕私人三千七十二。 二、翻译、背诵与理解:(课本中出现的例句)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译文: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便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我选取那些优点而效法,把好的言行记在心里;对于他们身上的缺点,我进行反省,如果自己身上也有,就立即改去。 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译文:自己想要立身,从而使别人立身,自己想要通达从而使别人通达。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译文:努力学习,坚持不懈,教导别人从来不知道疲倦。 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译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新的更深的知识,这样就可以为人师表了。”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迷惑;[但]只是去空想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 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 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译文:君子心地平坦宽广,小人经常局促忧愁。 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译文:看见贤德的人想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而内心自我省察。 1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译文:一个国家的军队,可以使他丧失主帅;一个小小的男子汉,却不能强迫他改变自己的志向。 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译文:工匠要想做好他的工作,首先一定要把工具磨锋利。 三、模拟题: 1、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论语季氏》)★译文:孔子说:“有益的交友有三种,有害的交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这是有益的。同惯于走邪道的人交朋友,同善于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这是有害的。”

人教版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句子翻译

人教版必修一名著导读《论语》句子翻译 1.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翻译:我小时候生活艰难,所以会干一些粗活。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翻译: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3.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翻译: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 4.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翻译: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5.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翻译:孔子说:“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智慧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沉静聪明人常乐,有仁德者长寿” 6.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子贡问道:“是否有一句话可以终生奉行?”孔子答:“那大概就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而不愿意做的事,就不要施加在他人的身上” 7.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翻译:子张问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说:“居于官位不懈怠,执行君令要忠实” 8.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翻译: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9.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翻译:齐景公有马四千匹,死的时候,百姓们觉得他没有什么德行可以称颂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下,百姓们到现在还在称颂他们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10.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翻译:不合符礼教的话不能看,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听,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说,不合符礼教的事不能做 11.为仁由己,而由乎人哉? 翻译:实行仁德,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12.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翻译:仁德很远吗?我想要为仁行善,那么仁德就自然而然的到了 1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翻译:自己立身修德,也要让别人立身修德自己通达事理也要让别人通达事理 14.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翻译:(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15.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翻译:用政治手段来治理他们,用刑罚来整顿他们,人民就只求免于犯罪,而不会有廉耻之心;用道德来治理他们,用礼教来整顿他们,人民就会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还会人心归顺 1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翻译:当权者自己品行端正,不发命令,政令也能贯彻自己行为不检点,即使三令五申,老百姓也不会听从 17.有教无类 翻译: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 18.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翻译:坚持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从不疲倦 1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翻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2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翻译: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只重学习而不注重思考,就有可能遭到蒙蔽而陷于迷惑;只重思考而不注重学习,就有可能因误入歧途而招致疲乏及危险 22.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翻译:子路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起来呢?”冉有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说‘有父兄健在’,冉求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听到了就行动起来’我被弄糊涂了,敢再问个明白”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 2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