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银行公司业务贷后管理操作手册(试行)

中国银行公司业务贷后管理操作手册(试行)

中国银行公司业务贷后管理操作手册(试行)第一章总则7

第一节目的7

第二节定义7

第三节X围7

第四节原则8

一、条线管理原则8

二、差别管理原则8

三、动态管理原则8

四、专岗管理原则9

五、补充管理原则9

第二章岗位设置与职责9

第五节岗位设置9

第六节岗位职责9

第七节公司业务部门职责10

一、总行职责11

二、一级分行职责11

三、二级分行职责11

四、支行职责11

第三章贷后管理工作流程12

第八节岗位流程12

第九节督导检查流程13

第四章贷后管理内容--借款人管理14第十节信息管理14

一、基本信息管理14

二、集团客户信息维护15

第十一节管理内容16

一、经营风险16

二、管理状况17

三、财务状况18

四、行业风险19

五、银行往来20

第十二节信用评级更新与调整20 第五章贷后管理内容—贷款管理21第十三节贷款项目监控21

一、流动资金贷款监控21

二、固定资产贷款监控23

三、其他监控管理内容26

第十四节日常管理27

一、风险分类27

二、还本付息27

三、贷款条件变更28

四、贷款结清31

五、自营外汇贷款31

第十五节移交前不良贷款管理31

一、催收32

二、债务重组32

第六章贷后管理内容--担保管理33第十六节保证管理33

一、风险判断34

二、管理内容34

第十七节抵(质)押管理35

一、抵(质)押方式35

二、风险判断37

三、管理内容37

第七章贷后管理策略38

第十八节正常维护策略39

一、正常维护策略特征39

二、正常维护策略管理要求39

第十九节密切关注策略39

一、密切关注策略特征39

二、密切关注策略管理要求40

第二十节优化紧缩策略40

一、优化紧缩策略特征40

二、优化紧缩策略管理要求40

第二十一节清户退出策略41

一、清户退出策略特征41

二、清户退出策略管理要求41

第二十二节策略调整程序42

一、调整流程42

二、调整频度43

第八章贷后管理方式43

第二十三节划分标准和调整原则43

一、划分标准43

二、调整原则44

第二十四节具体管理方式44

一、常规方式44

二、重点方式45

第九章贷后管理工作记录和贷后管理报告46第二十五节贷款台账46

一、记录内容46

二、记录要求46

第二十六节工作日志47

一、记录内容47

二、记录要求47

第二十七节资金流向监控表47

一、监控意义48

二、监控原则48

三、记录内容48

四、记录要求48

第二十八节重大突发事件报告49

一、重大突发事件内容49

二、报告时间和路线50

第二十九节贷后检查报告50

一、报告内容51

二、报告时间51

三、报告路线52

四、附件要求52

第十章贷后档案管理53

第三十节贷后档案内容53

第三十一节贷后档案移交与管理54

一、贷后档案移交54

二、其他贷后档案管理55

第三十二节内部档案移交55

第十一章贷后组织督导55

第三十三节组织管理56

一、组织管理内容56

二、组织管理方法56

第三十四节督导检查职责57

一、公司业务部门职责57

二、督导责任人职责57

三、督导经办人职责57

第三十五节现场督导检查58

一、现场督导检查内容58

二、现场督导检查要求58

三、现场督导检查程序59

四、现场督导检查报告60

第三十六节非现场督导检查61

一、非现场督导检查内容61

二、非现场督导检查要求61

三、非现场督导检查报告61

第三十七节落实整改62

第十二章奖惩62

第三十八节奖励62

第三十九节惩罚62

第四十节免责63

第十三章附则63

第一章总则

第一节目的

为规X中国银行股份XX(以下简称中国银行)公司业务贷后管理工作内容和程序,提高管理质量,防X和控制贷款风险,保证全辖贷后管理的有效实施,为全辖公司业务人员提供层次清晰、简洁实用的操作工作指引,在《中国银行贷后管理办法》和《中国银行贷款三查工作操作指引》等制度办法的基础上,特制定本手册。

第二节定义

贷后管理指公司业务人员对银行向借款人实际发放贷款起至贷款结清或清收处置完毕止各环节进行管理的行为(移交至授信执行部门的保全清收工作不属本手册贷后管理规定X畴)。

公司业务部门内从事贷后管理工作的客户经理和贷后管理人员在本手册中统称公司业务人员。

本手册中,公司业务人员、公司业务团队主管、公司业务部门分管总经理构成三级贷后管理人员。对二级分行及以下机构,公司业务部门主管或主任视同公司业务团队主管,公司业务分管行长视同公司业务部门分管总经理。

第三节 X围

本手册适用X围为中国银行境内分支机构公司业务部门。

本手册适用品种包括各项公司贷款业务。对于以存单、国债、保证金、银行承兑汇票等提供全额质押的低风险贷款,各行可另行制定相关细则。

第四节原则

一、条线管理原则

公司业务系统必须建立自上而下的贷后管理体系,通过设置贷后管理团队(或岗位)负责本级和辖内行贷后管理的监控、检查、监督、指导、培训等组织工作。各级分行公司业务部门应强化贷后组织管理、建立健全定期报告制度,通过对关注类贷款、大额贷款、C、D类客户贷款、资产质量变动较大机构贷款等内容的定期监控,全面分析掌握辖内贷后管理整体情况。

各级分行公司业务部门应落实对辖内行贷后管理的检查和监督,每半年至少实施一次对辖内行的现场检查,两年内至少完成一次对所有辖内行的现场检查。贷后管理检查工作要做到有标准、有评价、有反馈、有问责,发现问题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一级分行要建立对辖内行贷后管理工作的督导制度,明确督导责任人,直接辅导、监督辖内行的贷后管理工作。

各级分行公司业务部门应根据辖内行需求开展业务指导和培训,加强贷后管理队伍建设,提高贷后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定期举行贷款管理业务培训班,普及管理知识、提高实务操作能力和贷后管理水平。

二、差别管理原则

根据授信项目风险程度的不同,公司业务人员要对客户实施有差别的贷后检查频率和风险控制措施。风险程度越高,贷后检查频率越高,风险控制措施越严格。客户风险状况发生变化,要及时调整贷后检查频率和风险控制措施。对于风险分类相同的授信,应根据具体风险因素的不同,实行一户一策。通过对不同类别的贷款,如大额贷款、关注类贷款、C、D类客户贷款等,采用不同频率、不同方式的贷款差别化监控管理,实现贷款管理的规X化,满足业务发展需要。

三、动态管理原则

公司业务人员通过对企业财务数据、行业变动、政策变化等信息综合分析,对借款人、贷款项目进展、担保状况等进行跟踪检查和综合判断,动态调整风险分类、信用等级及贷后管理策略,并制定实施方案。针对突发事件,采用重大突发事件报告方式,第一时间反馈信息,主动采取措施防X和减少风险。公司业务部门应高度重视风险管理部门和授信执行部门提示的预警信息并积极落实。

四、专岗管理原则

贷后管理是公司业务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分行公司业务部门必须设立专业化的独立团队或岗位,行使贷后管理组织职能。有条件的机构可针对本级具体贷款项目实行贷前调查评估和贷后管理的前后台分离。贷后管理独立团队或岗位必须配备数量充足、业务经验丰富的专业化人员。通过逐级建立独立团队或岗位,完善公司业务贷后管理系统组织架构,落实贷后管理具体工作,推进贷后管理工作的规X化和专业化。

五、补充管理原则

本手册对贷后管理岗位工作和组织督导内容进行了详细规X。但由于各行差异,手册对部分内容仅做出原则性要求。针对这部分内容,各级分行须根据手册要求,结合自身客观情况制度详细补充规定,对具体内容和要求进行进一步规X,并报备总行。主要补充内容包括:

1、贷后管理岗位职责的划分。明确客户经理与贷后管理人员各自行使职责的X围。

2、资金监控方式的选择。明确事前监控或事后监控、监控具体频率和要求、审核签字权限等。

3、贷后管理方式的选择。明确贷后管理常规或重点方式的具体标准。

第二章岗位设置与职责

第五节岗位设置

依照条线管理原则,公司业务系统应建立一个自上而下的贷后管理体系,即总行和一级分行的公司业务部门应设立贷后管理团队(或专职岗位),二级分行、支行及以下的公司业务部门应设立贷后管理专职岗位(或兼职岗位),负责本级和辖内行的贷后管理组织工作。

第六节岗位职责

在贷后管理阶段,各级分行应依照岗位设置、发展规模、管理目标、人力资

源等实际情况,具体划分客户经理和贷后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客户经理和贷后管理人员应相互协作,共同履行以下工作职责:

1、负责借款人的关系维护;

2、负责借款人、担保人(指保证人、抵押人和质押人,下同)和关联单位的年审营业执照等基本信息资料的收集,整理;

3、负责借款人、保证人财务报表的收集、核实;

4、负责借款人、保证人贷后管理期间信用评级和风险限额的动态调整;

5、负责借款人资金使用和回流的跟踪、监控管理;

6、负责监控贷款项目自筹资金到位、工程施工进度等情况;

7、负责贷后管理的工作日志、贷款台账和资金流向监控表等管理信息的创建、记录和维护;

8、负责对借款人、保证人经营、财务、行业等方面情况的贷后检查、分析和研究;

9、负责集团客户牵头行与参与行之间信息的定期收集和反馈;

10、负责贷款跟踪管理,定期形成贷后检查报告;

11、负责及时提交重大突发事件报告;

12、负责提出贷后管理策略和建议,并及时组织实施;

13、负责借款人风险分类信息的初分、更新和维护;

14、负责借款人还本付息、贷款条件变更、贷款结清等工作;

15、负责移交前不良贷款管理;

16、负责各类担保有效性和完整性的监控、维护;

17、负责将贷后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档案资料及时移交档案管理部门;

18、负责配合做好各类内查外审工作;

19、负责组织监控、检查、监督辖内行的贷后管理工作。

原则上,1-4项职责由客户经理履行,5-18项职责由各级分行根据本行前后台是否分离的实际情况具体划分,19项由贷后管理团队(或专职岗位)履行。

第七节公司业务部门职责

公司业务部门是贷后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主体,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和支行应分别履行不同层次的管理职责。作为贷后管理职能的具体执行部门,公司业务部门负责本级直接叙做贷款业务的贷后管理,负责在现行政策制度框架内梳理、制定辖内贷后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并承担对辖内公司业务部门贷后管理工作的监控、指导、检查、监督和培训职能。

一、总行职责

1、成立独立贷后管理团队;

2、做好总行本级贷后管理工作;

3、制定并修订贷后管理具体操作细则;

4、监控、指导、检查和监督全辖公司业务部门贷后管理工作;

5、负责全辖重点项目监控管理;

6、负责定期对全辖贷后管理情况、资产质量状况等进行分析;

7、做好全辖贷后管理培训工作。

二、一级分行职责

1、完善组织架构,成立贷后管理团队或专职贷后管理岗;

2、贯彻落实总行贷后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履行贷后管理职责;

3、负责本级和辖内行贷后管理的监控、指导、检查和监督;

4、做好贷后管理的数据统计、分析,全面评估贷后管理质量;

5、负责本级和辖内行的重点项目监控管理;

6、定期向总行公司业务部报告全辖贷后管理工作状况;

7、做好本级和辖内行贷后管理的培训和转培训工作。

三、二级分行职责

1、二级分行(含直属支行,下同)成立贷后管理专岗;

2、贯彻落实总行和一级分行的贷后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细化监管措施,履行贷后管理职责;

3、负责本级和辖内行贷后管理的监控、指导、检查和监督;

4、负责本级和辖内行的重点项目监控管理;

5、做好贷后管理的数据统计、分析,全面评估贷后管理质量;

6、定期向一级分行公司业务部报告全辖贷后管理工作状况;

7、做好辖内行贷后管理的培训和转培训工作。

四、支行职责

1、成立贷后管理专岗或兼岗,强化贷后管理;

2、贯彻落实贷后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履行贷后管理责任;

3、负责本级重点项目监控管理;

4、做好贷后管理的数据统计、分析,全面评估贷后管理质量;

5、定期总结贷后管理状况并报告上级分行。

第三章贷后管理工作流程

贷后管理工作流程包括两方面:贷后管理岗位流程和贷后管理督导检查流程。

第八节岗位流程

自借款合同正式生效、银行向借款人发放贷款起,公司业务人员进入贷后管理阶段。公司业务人员对贷后管理中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以日常贷款管理中形成的信息为依据,形成贷后管理策略,制定落实方案在具体贷款管理中实施。贷后管理岗位流程(贷后管理岗位流程图见附件1)如下:(一)启动贷后管理

自借款合同正式生效、银行向借款人发放贷款起,公司业务人员启动贷后管理工作。

(二)综合信息监控,落实策略实施方案

在贷后管理过程中,公司业务人员通过跟踪监控借款人资金投向、综合信息、重大突发事件,完成信息收集、监控和分析,形成贷后策略,制定落实方案。资金投向监控信息通过资金流向监控表反映;跟踪监控信息通过工作日志、贷款台账、贷后检查报告反映;重大突发事件监控信息通过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反映。

(三)日常贷款管理

日常贷款管理包括信用评级、风险分类、还本付息、贷款条件变更环节。贷后策略实施方案在日常贷款管理中予以落实。借款人按时归还贷款本息,贷款结清后,贷款人与借款人之间相应的权利和义务随之解除,贷后管理工作结束;借款人贷款本息逾期形成不良贷款时,公司业务人员需及时进行催收或债务重组。对于符合我行不良贷款移交标准的客户应及时移交授信执行部门,移交后公司业务部门贷后管理工作结束。

第九节督导检查流程

督导检查指各级分行公司业务部门组织和检查本级、辖内行公司业务部门贷后管理工作,发现问题,跟踪整改,并给予指导。

各级分行公司业务部门对本级和辖内行督导检查的流程(贷后管理督导检查流程图见附件2)如下:

(一)确定检查方案

督导检查前须确定检查的对象、X围、重点、时间等。

(二)实施现场督导检查

上级分行采取抽查方式对辖内行的借款人、贷款及担保等有关资料予以现场查阅、面谈、实地调查等,核查其贷后管理质量及履行职责情况。

(三)发现问题

通过现场督导检查发现被查行贷后管理工作中的不足。

(四)确认问题

向被查行反馈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听取被查行意见,综合有关情况,进行确认。

(五)形成督导检查报告

根据检查情况撰写现场督导检查报告。

(六)通知整改

根据被查行在贷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并督促其限期整改。

(七)本级和辖内行落实整改

被查行对上级分行提出的整改要求,及时落实,并将整改结果上报上级分行。

(八)跟踪整改

上级分行通过现场督导检查或非现场督导检查跟踪被查行整改情况。

第四章贷后管理内容--借款人管理

借款人管理包括信息管理、集团客户信息管理、管理重点和信用评级。其中管理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经营风险、管理状况、财务状况、行业风险和银行往来。

第十节信息管理

一、基本信息管理

基本信息指借款人(含关联单位)的公共信息和贷后管理信息,内容包括:营业执照、机构代码、税务代码、财务信息、贷后管理信息等。信息来源主要有:客户内部及合作单位、人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我行内部、行业权威(常用目录见附件3)、监管部门、咨询机构、政府管理部门、新闻媒介等。

(一)客户基本信息

公司业务人员应重点关注借款人名称、机构代码、税务代码、注册金额、注册地址、经营X围、法定代表人、财务报表等信息的变化,当客户基本信息发生变化时,公司业务人员应及时收集信息资料并对基本信息进行整理存档。在收集行业等信息时,应注意信息来源的广泛性、全面性、权威性和可靠性,避免出

现偏差。公司业务人员应及时向借款人索要财务报表,至少包括借款人的半年报表和年度报表;原则上,应要求借款人提供经我行认可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完整审计报告。特殊情况不能提供外部审计报告的,借款人应提供书面情况说明。

(二)贷后管理信息

贷后管理信息主要包括贷款发放信息、贷后检查信息、财务信息和行业信息等。公司业务人员应及时在贷款台账、工作日志、资金流向监控表中进行记录、更新和分析。

1、贷款台账记录

贷款台账(格式见附件4)记录是贷后管理基础工作之一。在贷款发放当日,公司业务人员应在贷款台账中记录贷款发放的完整信息;借款人发生的还贷、展期或利率调整等情况也应在当日更新。

2、工作日志记录

工作日志(格式见附件5)记录是贷后管理日常行为的记载,是对贷款相关变化情况的反映。公司业务人员完成现场检查、数据分析或资料收集工作后,应记录有价值信息包括:人事变动、经营策略、管理及市场变化等,作为判断借款人经营管理状况的依据,进行定期中进行综合分析。

3、资金流向监控表记录

资金流向监控表分资金流向事前监控表(格式见附件6)和资金流向事后监控表(格式见附件7)。在资金流向监控表中记录借款人资金使用情况,能真实反映借款人在一定期间内资金运用的情况。公司业务人员应结合用款记录和其他信息,对借款人的上下游客户和主营业务进行分析,研究、监控借款人资金使用是否合理和正常。

(三)系统信息传递

对于新一代信贷系统和人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中需由授信执行部门录入和维护的部分,公司业务人员应将获取的客户基本信息和贷后管理信息按档案管理要求(详见十章档案管理内容)及时归档,以配合授信执行部门信息录入和维护。

二、集团客户信息维护

(一)反馈制度

集团客户的牵头行和参与行之间应建立信息互动机制,保证信息共享。参与行的公司业务人员在贷后管理期间应定期将相关客户的经营管理、市场变化、政策调整、项目运行等信息向牵头行的公司业务人员提供;同时,牵头行也应定期将汇总后的信息(含牵头行的客户信息)向各参与行反馈。确保牵头行和参与

行对集团客户整体情况的把握和判断,避免因信息缺失造成的错误判断和决策。

(二)反馈路线

为保证信息的时效,集团客户的信息反馈实行双线上报制度,即参与行向牵头行直接提供贷后管理信息资料,同时抄送本行风险管理部门和授信执行部门;牵头行汇总贷后管理信息(含牵头行的客户信息)后直接反馈各参与行,同时抄送本行风险管理部门和授信执行部门;对总行级集团客户,牵头行还应抄报总行。

(三)信息资料

各行提供的信息资料主要包括:

1、集团客户所在行的联系人;

2、重大突发事件报告;

3、贷后检查报告;

4、年度财务报表;

5、风险提示。

联系人中应包括:所在行全称、联系人XX、、NOTES地址、职务、借款人全称、借款人注册地等。

(四)反馈频度和方式

牵头行和参与行每半年进行一次日常信息的相互反馈;当发生重大突发事件或出现预警信号时,参与行应在形成报告2个工作日内或牵头行收到报告后2个工作日内实现信息共享。可用NOTES或传真形式反馈信息。

第十一节管理内容

公司业务人员通过定期或不定期调查借款人、市场、行业、宏观政策等内容,及时对借款人生产经营、内部管理和财务状况等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评估。分析、评估的关注内容主要有五方面:经营风险、管理状况、财务状况、行业风险、银行往来。关注内容和风险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阐述内容。

一、经营风险

公司业务人员要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力求对借款人进行全面、广泛的了解。一方面,要注意借款人在日常商务活动中是否出现不诚信行为,是否出现隐瞒经营情况及其他异常情况;另一方面,评估和监控借款人风险和预警信息,对异常情况一定要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问题根源。

经营风险重点关注内容:

1、经营活动有无停止或生产是否出现停产、半停产等显著变化;

2、是否失去不可替代的关键原材料供应商或主要产品销售商;

3、是否因涉及偷、逃、骗税等XX经营行为受到税务机关惩处,近期有无涉及重大法律事件;

4、是否因遭受重大灾害等原因不能获得赔偿而导致重大损失;

5、建设项目是否出现基建项目工期延长,或停缓状态,或预算调整等情况,造成计划执行出现较大调整;

6、厂房和设备是否未定期维护,设备是否更新缓慢并缺乏关键产品生产线;

经营风险其他应关注内容:

7、兼营不熟悉的业务或在不熟悉的地区开展业务;

8、业务性质、经营目标或习惯做法发生明显改变;

9、持有大额定单,但存在不能履行合约的风险,可能引起巨大损失;

10、产品结构单一,抗风险能力不强;

11、存货、生产和销售的结构不匹配;

12、是否办理保险,保险金额是否能够覆盖贷款余额;

13、对一些客户或供应商过分依赖;

14、供应商不再供货或减少信用额度,借款人在供应链中的地位发生变化;

15、购货商的采购明显减少;

16、企业经营地点发生不利搬迁或分支机构分布不合理;

17、收购其他企业只基于财务动机,而与核心业务无密切关系;

18、出售、变卖主要的生产性、经营性固定资产;

19、客户对借款人产品质量或服务水平提出的投诉意见明显增多;

20、流失大批财力雄厚的客户;

21、企业未实现预定的赢利目标。

二、管理状况

管理状况调查是对借款人整体经营情况,尤其是对不利情况的调查,其特点是对“人及其行为”的调查。经营者本人、董事会成员和公司员工是最了解企业内部情况的人员,企业决策人的行为和经营观念的变化直接影响公司经营,从而直接关系到贷款的安全。

公司业务人员应从管理水平、管理架构、人员变化、员工士气以及企业内部人员道德观念的变化等方面判断借款人经营管理状况变化。

企业管理状况重点关注内容:

1、企业发生重要人事变动,如高级管理人员或董事会成员变动,最主要领导者行为发生变化,患病或死亡,或陷于诉讼纠纷,无法正常履行职责;

2、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公司等发生重大不利变化;

3、借款人有抽逃资金的现象;

4、高级管理人员或财务管理人员频繁变更,对持续发展造成较大影响;

5、企业经营战略发生较大变化;

企业管理状况其他应关注内容:

6、资金管理是否合理、有效;

7、高级管理层不团结出现严重分歧;

8、经营思想表现极为冒进(或保守);

9、管理层素质低下,对环境和行业中的变化反映迟缓,缺乏足够的行业经验和管理能力,导致经营计划实施受阻;

10、中层管理者短期内多人离职,特别是财务、市场等要害部门的中层管理者离职;

11、中层管理人员较为薄弱,企业人员更新过快或员工不足。

三、财务状况

财务状况变化是企业还款能力变化的直接表现。公司业务人员应定期收集反映真实财务信息的企业财务报表,关注并分析异常的财务变动和不合理的财务数据,特别应关注现金流分析;加强企业财务数据的纵横向、数据间的比较,防止企业更改财务数据,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

财务状况重点关注内容:

1、资产负债率大幅提高,短期贷款支付长期债务;

2、企业销售额下降,成本提高,收益减少,经营亏损;

3、不能及时报送财务报表,或财务报表有造假现象;

4、产品积压、存货周转率下降;

5、经营性净现金流量持续为负值;

财务状况其他应关注内容:

6、应收账款激增,账龄增长;

7、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重下降;

8、关注金额较大或前后变化较大的资产、负债科目;

9、关注借款人潜在负债,如对外担保数额巨大,或有负债急剧增加;

10、短期负债增加失当,长期负债大量增加;

11、财务管理混乱,到期票据无力支付;

12、财务记录明显混乱,未按会计制度记账;

13、现金流量结构不合理。

除调查上述内容外,公司业务人员在查阅应收账款、存货、对外投资、销售额等关键性数据时,如发现存在可疑情况,应采取抽样核实的方法核实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可进行横向(同类客户之间)和纵向(同一客户不同时间)的比较,以判断其财务数据是否合理,企业经营有无异常;如有必要,可组织相关人员或聘请中介机构进行核实。

借款人提供的财务报表应包含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报表如为复印件,则需加盖公章;报表如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须有完整的审计报告(包括附注说明)。原则上,如无特殊原因,一个会计年度结束后应要求借款人提供经我行认可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年度报表和审计报告。

四、行业风险

行业风险指因经济周期、技术变革、政策和市场变化而产生的风险,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和制度变革。随着技术进步的加快,行业风险不断加大,一些高科技产业和大型项目,往往出现建设还未完成,技术已被淘汰的情况。公司业务人员应加强行业信息的收集与管理,准确判断借款人在同行业中的地位及发展变化趋势。在贷款投入高风险行业或夕阳产业时应特别谨慎。

行业风险重点关注内容:

1、政府对所属行业进行严格限制;

2、国家产业、货币、税收等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对借款人经营产生负面影响;

3、行业整体衰退、属于新兴行业或出现重大的技术变革,影响到行业的产品和生产技术的改变;

行业风险其他应关注内容:

4、经济环境出现不利变化,如经济萧条或出现金融危机,对行业发展产生影响;

5、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且原材料涨价不能通过产品价格提高而转移;

6、因替代品增加(或出现),致使市场需求明显减少;

7、法律环境出现不利变化,如环保要求提高使生产成本提高;

8、多边或双边贸易政策变化,如实施进口(或出口)的限制和保护使销售

受到明显影响。

五、银行往来

与银行的资金往来直接反映了借款人的交易情况,也关系到银行的利益。公司业务人员应通过了解借款人与银行的资金往来情况,核查借款人银行对账单,分析借款人最近经营情况,对异常划款行为进行调查分析。

银行往来重点关注内容:

1、还款来源没有落实或还款资金为非销售回款;

2、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减少或授信政策调整;

3、有违约历史记录;

4、在多家银行开户(公司开户数明显超过其经营需要),并寻求贷款;

5、是否存在以我行贷款偿还其他银行债务;

银行往来其他应关注内容:

6、长期借新还旧或短贷长用问题严重;

7、借款人在银行的存款有较大幅度下降,在中行结算比例低于贷款比例;

8、对短期贷款依赖较多,要求贷款展期;

9、及时核查银企对账情况是否正常,避免银企账务不符,堵塞漏洞;

10、关注我行综合回报的变化;

11、贷款超过了借款人的合理偿债能力;

12、在还款期限未到的情况下,借款人将回笼资金挪做它用,增加贷款风险。

在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过程中,公司业务人员应对上述五方面主要内容予以高度关注和认真研究,全面分析借款人内外环境和经营管理的变化对我行贷款安全收回的影响,重点分析出现的异常情况,避免检查流于形式。公司业务人员在全面调查、分析后,对各项内容做出初步定性判断,并在贷后检查报告中予以反映。

第十二节信用评级更新与调整

在贷款发放后,公司业务人员应在新的会计年度按照风险管理要求及时完成借款人和保证人信用评级的更新。同时,公司业务人员还应负责借款人和保证人信用评级的动态调整,当企业经营、市场、信誉等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在获取信息的15个工作日内,按照《中国银行国内客户信用评级办法》的要求完成信用评级的动态调整、上报工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