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能读善写”话语文

语文课程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阅读教学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阅读的感受,在教学中不应当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要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提出了: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

本的书。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特别注重体验与感悟,注重语感。

所展示的课例《我的叔叔于勒》是一篇构思巧妙、引人入胜的小

说精品,它围绕于勒的命运构成了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这一主题。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

情节,理解本文的主题。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圈点勾画,找出文中人物描写的地方,并做好批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的基础

上,应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

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程理念继承了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

教科书上选取的每一篇课文就如同数学课上的一道道例题,用一篇篇例文去训练学生,每篇例文学深了,也是对孩子的最好训练。本着这一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能读善写”的能力,通过

“三写”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三写”即:一写课文内容及主题;二写课文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三写感受。

在“三写”之前引导学生初步分析理解课文内容,如:介绍作者、写作背景,文章的主要内容、主题,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手法。再

进行详细的写前培训:一写课文内容及主题,二写课文怎么写的、为

什么这样写,三写感受。二写的时候指导学生应先理清文章的结构、

脉络,在此基础上思考这些内容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字词是语文学习之根,根断则树绝,因此要求学生在三写之前

应该充分的阅读课文内容,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这也是读懂课文理

解课文的基础。通过个性化的阅读,读出文学作品的美感、情感、语

言之美、人物心灵之美、事件所体现的社会之美。在“三写”前渗透

语文学习常识,增加语文学习的专业性。长此坚持下去,既提高了学

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教学中往素质教育靠拢,同时还应该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特别注意激发兴趣,保护天性,学会学习,为学生打好三个基础:那就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大好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形成健康的个性与人格打好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大好基础。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有哪些重要的修订?温儒敏(本次修订组组长)(2012-02-08 15:27:3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已经由教育部正式颁布,历经 3 年多的修

订终于告一段落。去年春天,我曾就课标修订情况向相关部门和审评

专家做过汇报。现将当时的“汇报要点”发表如下,给老师们参考。

语文是一门主课,在小学与初中阶段到底应当学什么?怎样来

教,又怎样来学?可能有各种各样的意见,围绕语文的争议也特别多。这次课标修订,当然也会注意到各种争议,吸纳那些比较切合实际的

意见,但更主要的工作,是针对长期以来语文教育方面存在的普遍性

问题,总结这十多年来课改的经验,同时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的总体要求,面向未来,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标准。

十年课改很艰难,原先课标试验稿的试行,实际上大了很多折扣,

可以说举步为艰,但成绩还是显著的,就语文教学而言,课改和课标

提出的许多先进的理念、方法,已逐步沉淀下来,即使很多学校和老

师一时实施不了,也已经承认这是方向。所以这次修订,特别注意把

课改中实施并逐步得到认可的那些新的理念和做法,体现出来。我们希望这个语文课标的基本理念是先进的,又是基本的,相对稳定的,

有可行性的。全国的教育不均衡,学校情况不一样,但在这些基本标

准和要求上,应当都能共同遵循,课标应当能面向全体学生。

这次修订,在如何让核心价值观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下了很大功

夫。比如课程的定位,这次修订比较明确说明:“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

应当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

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这样,就把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了。

这次修订比较引人注目的是提出“语文素养”的概念。过去语文课一般只讲语文能力,比如听说读写能力,现在提出语文素养,涵盖面大一些,既包括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又不止是技能性的要求,还有整体素质的要求。就是说,语文课程在语文基本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必然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同时让语文教育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优势。

这一切都特别考虑不是附加的,不是一加一,更不是穿鞋戴帽,

而真正是有机结合,自然而然展开的。比如小学生识字写字,既是一

种能力训练,又是文化熏陶,还是一种习惯、修养的生成,特别是培

养了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所以“语文素养”这个概念,代表一种新的更阔大的教育视野。

这些都并非是虚的,而是力求落实到教学上,每个学段都有明确

具体的要求。

下面举一些例子来说说和过去比较,这次修订有哪些比较突出的

变化:

一是适当减负。这个减负不完全是学习负担的减少,更是追求学习效

率的提高,以及激发兴趣,教学生学会学习。比如小学生的识字写字教学,过去一二年级就要求2000 多字,而且“四会”。现在减少识字量,改为认识常用汉字 1600,其中会写 800。提倡“多认少写”,不再要

求“四会”。还请专家对儿童认字写字做了专门的字频研究,从儿童

语文生活角度提出先学先写的300 个字。附录有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300 字的字形结构简单,重现率高,其中的大多数能成为其他字的结构成分。这些字应当作为一二年级教科书中识字写字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是更加重视写字与书法的学习。针对目前电脑化之后,写字能

力普遍下降,这次修订特别加强了写字教学的分量,从小学一年级到

初中三年级都有相关规定。明确写上“在小学每天语文课都要求安排

随堂练习,天天练字”。

三是阅读教学也有新的理念,那就是强调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尊

重学生阅读的感受,老师应加强指导,但不应当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

生的阅读实践,不要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与思考。特别是

提出了这样几句话: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特别注重体验与感悟,注重语感。对于

课外阅读格外重视。阅读量也有具体要求, 9 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 400 万字以上。

特别要提到,这次修订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格外关注的。 9 年要求背诵优秀诗文 240 篇(段),包括古代和现代的中外作品。课标列出部

分中国古代的优秀诗文背诵篇目,小学到初中, 136 篇。其中小学背诵75 篇,初中 61 篇。

四是写作教学。目前有不少学校搞“提前量”,小学一二年级就

布置写作文,是不合适的。课标修订一二年级定位为“写话”,三年

级开始是“习作”,初中才是“作文”。另外强调作文教学一定要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现在作文教学那种完全面向考试,只教套题作文、馅饼作文、宿构作文的做法,不但助长假大空的文风,助长文艺腔,对学生的人格成长也是有很强的负面作用的。所以这次课标修订特别

注意引导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写真话、实话、心里话,

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最近关于语文教材的争议不断,很多都是传媒炒作,对于语文课

改以及教学是有负面影响的。这次修订对于编写教材也提出一些建

议,其中提到教材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选文要文质兼美,有典范性,还要给地方、学校、老师留有开发选择

的空间,等等。都是有现实所指的。

这次语文课标修订,希望在语文教育思想、课程目标、内容方面能为小学初中语文教学提供基本的要求,也提出一些具体的实施建议。总的是要尽量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往素质教育靠拢,同时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特别注意激发兴趣,保护天性,学会学习,这样也许可以更好地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为学生打好三个基础:那就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大好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形成健康的个性与人格打好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大好基础。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3

一、课程性质???????????????????3

二、课程基本理念?????????????????3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3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4

三、课程设计思路?????????????????4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5

二、学段目标与内容????????????????6

第一学段( 1~2 年级)???????????????6

第二学段( 3~4 年级)???????????????7

第三学段( 5~6 年级)???????????????8

第四学段( 7~9 年级)???????????????9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11

一、教学建议???????????????????11

二、评价建议???????????????????15

(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 15(二)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16(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16(四)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16(五)具体建议?????????????????16

三、教材编写建议????????????????19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19

附录 1 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20附录 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24附录 3语法修辞知识要点?????????????25附录 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25附录 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27第一部分前言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

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

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

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

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

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

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

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

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

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

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

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

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

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

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义

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

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

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

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

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

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

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

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综合

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

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

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

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

我调节、更新发展。

三、课程设计思路

1.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继承我国语文教

育的优良传统,汲取当代语文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借鉴国外母语教

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

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积极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

基础。

2.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

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3.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 年级、3~4 年级、5~6 年级、7~9 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4.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

(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

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

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5.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学、评价、教材编写,以及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

一、总体目标与内容

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

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

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

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

3.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养成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

习和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 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

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

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

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优秀诗文240 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 400 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

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

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

二、学段目标与内容

第一学段( 1~2 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1600 个左右,其中 800 个左右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

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

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

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学习独立识字。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学会用音序检字法

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爱护图书的习惯。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

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4.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

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5.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

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6.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

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7.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 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5 万字。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

事物。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

1.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第二学段( 3~4 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 个左右,其中 1600 个左右会写。

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

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

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

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

诗文大意。

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

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 篇(段)。

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

阅读总量不少于40 万字。

(三)习作

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

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

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 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

求具体生动。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

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

问题。

第三学段( 5~6 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 个左右,其中2500 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4.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 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

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

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

的判断。

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

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

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阅读简单的非连续

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

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语文课程标准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

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题 一、填空题 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的 基础。 2、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课程目标_九年一贯 整体设计。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4、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5、课程目标中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6、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1~2年级为“__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7、新课程标准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8、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 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9、学会汉语拼音。能说 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 汉字。 10、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 _平等对话_过程中进行。 11、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 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 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 和想象作文”。 12、口语交际是__听__ 与_ 说_ 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 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_交际情境 _中进行。 13、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 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 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 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 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 完整。 14、新课程倡导 (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式。 15、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 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 话),帮助(学生阅读)。 16、识字是(阅读)和(写 作)的基础,是(整个语文学习 活动)的教学重点。 17、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教学 设计>设计,首先要(选择好话 题)。话题要贴近(生活), 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 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 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8、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 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 的(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 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 语言实践)中进行。 19、阅读教学过程是(学 生)、(教师)、(文本)之 间对话的过程。 20、(使学生掌握一定的 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 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 处事的交往能力)是落实口语交 际的主要任务。 2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 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 活,表达真情实感。” 2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小学个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 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 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 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 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 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23、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 式:分解式目标和交融式目 标。 24、在1—2年级学段中, 学生要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 声母、韵母、声调和 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 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 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 拼音字母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word完整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辬准(2011年版)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辬与内容 一、总体目辬与内容 二、学段目辬与内容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三学段(5~6年级) 第四学段(7~9年级)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附录 附录1 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 附录2 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附录3 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附录4 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附录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第一部分前言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 - 1 - 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 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萫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 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 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

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树立语文教育新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产生的背景 一时代呼唤教育改革二世界母语的教育问题三近几年语文改革的形势《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 二重视语文教育的丰盛内涵,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1.阐明了语文课程的性质。 2.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目标中的地位。 3.强调了人文素养的提高主要靠熏陶感染,而非灌输。 三增强了语文课程的现代意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1.提出了语文能力的新要求 2.更新了教学内 3.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表现在: 课程理念,凸现语文综合素质; 课程体系,着眼于开放、创新; 课程目标,致力于打好基础,促进发展; 课程内容,提倡新、活、宽; 课程实施,重视探究,加强实践; 课程评价,重在激励、反馈。 S四根据学生语言和身心发展的特点,确定阶段目标,选择教学策略 五兼顾例外的教学需求,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和适应性

对《语文课程标准》各部分的解读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地位:“两个基础,一个严重”。 二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是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学习方式、审美情趣、学习习惯的融合。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应研究: (1)重视教师观念的转变。 (2)要改变学习方式,必须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如何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大视野、大语文观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关于目标设计 课程目标的设计纵向结构是三个维度,横向结构是五个方面。 二关于总目标 (一)总目标的内容排列前5条目标从语文素养的宏观层面着眼,后5条目标从详尽语文能力培养的层面着眼。(二)总目标的基本精神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考试依据 微信分享: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附录1: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附录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附录3: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全文下载 考试(标准) 1.关于识字与写字的评价【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汉语拼音学习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讲普通话、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识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检字词的能力。(第一、第二学段-兴趣;第三学段要重视考察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写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于要求“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第三学段要求学生会写2500个字。减少错别字。 2.词语、句子:关于语法修辞知识 本标准“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涉及到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体、文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 “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大致规定教学中点拨的

范围和难度)。 1.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 2.短语的结构:并列式、偏正式、主谓式、动宾式、补充式。(词语积累) 3.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句式:把、被、反问句、设问句、||| 修改病句:) 4.复句的类型: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关联词) 5.常见修辞格: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2.关于阅读的评价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附录

附录 附录1 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包括中国古代、现当代和外国优秀诗文,具体篇目可由教科书编者和任课教师推荐,这里仅推荐古诗文135篇(段)。其中1~6年级75篇,7~9年级60篇。1~6年级的背诵篇目都是诗歌;7~9年级的篇目,除诗歌外,也选入了一些短篇散文。这些诗文主要供学生读读背背,增加积累,在教科书中可作不同的安排,不必都编成课文。 1~6年级(75篇) 1江南(江南可采莲)汉乐府 2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汉乐府 3 敕勒歌(敕勒川)北朝民歌 4 咏鹅(鹅鹅鹅)骆宾王 5 风(解落三秋叶)李峤 6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贺知章 7 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贺知章 8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 9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王之涣 10 春晓(春眠不觉晓)孟浩然 11 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王翰 12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 13 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王昌龄 14 鹿柴(空山不见人)王维 15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王维 16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王维 17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李白 18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李白 19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

20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李白 2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李白 22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 23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李白 24 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高适 25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 26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杜甫 27 绝句(迟日江山丽)杜甫 28 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杜甫 29 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张继 30 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韦应物 31 游子吟(慈母手中线)孟郊 32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 33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 34 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卢纶 35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刘禹锡 36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 37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白居易 38 池上(小娃撑小艇)白居易 39 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 40 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胡令能 41 悯农(锄禾日当午)李绅 42 悯农(春种一粒粟)李绅 43 江雪(千山鸟飞绝)柳宗元 44 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贾岛 45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杜牧 46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杜牧 47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牧 48 乐游原(向晚意不适)李商隐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考试依据 微信分享: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附录1: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附录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附录3: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全文下载 考试(标准) 1.关于识字与写字的评价【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汉语拼音学习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讲普通话、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识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检字词的能力。(第一、第二学段-兴趣;第三学段要重视考察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写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于要求“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第三学段要求学生会写2500个字。减少错别字。 2.词语、句子:关于语法修辞知识 本标准“学段目标与容”中涉及到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体、文学等丰富的知识容。 “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大致规定教学中点拨的围和难度)。 1.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 2.短语的结构:并列式、偏正式、主谓式、动宾式、补充式。(词语积累) 3.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句式:把、被、反问句、设问句、||| 修改病句:) 4.复句的类型: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关联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目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1) 第一部分前言 (2) 一、课程性质 (2) 二、课程基本理念 (2)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2)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 三、课程设计思路 (3)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 (4) 二、学段目标与内容 (5) 第一学段(1~2年级) (5) 第二学段(3~4年级) (6) 第三学段(5~6年级) (8) 第四学段(7~9年级) (10)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12) 一、教学建议 (12) 二、评价建议 (16) (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 (16) (二)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17) (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17) (四)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17) (五)具体建议 (17) 三、教材编写建议 (20)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21) 附录1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21) 附录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25) 附录3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25) 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26) 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28)

第一部分前言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完整版可直接打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华人民国教育部制定 目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1) 第一部分前言 (2) 一、课程性质 (2) 二、课程基本理念 (2)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2)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 三、课程设计思路 (3)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容 (4) 二、学段目标与容 (5) 第一学段(1~2年级) (5) 第二学段(3~4年级) (6) 第三学段(5~6年级) (8) 第四学段(7~9年级) (10)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12) 一、教学建议 (12) 二、评价建议 (16) (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 (16) (二)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17) (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17) (四)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17) (五)具体建议 (17) 三、教材编写建议 (20)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21) 附录1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21) 附录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25) 附录3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25) 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第一部分前言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 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201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2-02-12 19:38)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 注:凡是加粗的部分,均是课程标准(修订稿)新改动的,或增或删,或调或整合。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已正式颁布,并于今年2月开始实施。有的老师阅读新课标,关注的是有哪些改动与自己的教学有关,有哪些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时间如何安排,等等。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抱着这种期待,课标可能不太“解渴”。它在教学的安排上不可能做很具体、统一、硬性的规定。因为如何去教,课标虽有指导性建议,但不是具体方法。新课标不是一根绳子,不是用来束缚大家的,它是动力,面对新课标, 不能只注重教学技巧模式的模仿,我们更应侧重在教学理念、目标上的对照与思考。接下来,我想就老师们关心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课标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那么课标是怎样出台的?原有教学大纲要求过高,教学内容存在繁、难、偏、深、旧情况,大纲对各科教学的内容、要求都做了统一的硬性的规定,缺乏弹性和选择性。这种现状导致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不利于全面发展。 2001年起, 语文课标的实验稿在全国多个省、市、区试验,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亲历了课改推行的10年。课标的制定,不管如何评价得失,有一点是公认的,在课程与教学观念上,已经产生大的冲击和突破,课标和课改带来新的教学理念,启发式学习、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从以往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转向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实际上是向素质教育靠拢。 不能否认,课标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很多时候课改也是“水过地皮湿”,见不到突出的效果。比如说把课标片面理解,不顾实际条件,一味追求课改的形式,强调语文课的人文性,就不敢再提工具性,两者被生硬地割裂开来,语文课上成了思想教育课,掏空了语文;再比如,强调学生为主体,就死板规定老师不能多讲,课堂教学追求无边的讨论,一堂课下来没有多少“干货”。 这次课标修订,在修改完善的同时,特别注意把课改实施中得到认可的那些理念和做法,坚持下来,体现出来。经过4年时间修订的语文课标,比实验稿更完整、更科学,也更有可行性。 另外,新课标并非少数专家的产品,也不是一般的论著,而是国家的政策性文件,学习时需要我们认真学习,考虑如何实施,否则,我们的付出徒劳无功。 二、课标修订怎样面对这些年的争议? 语文是一门主课,在小学阶段到底应当学什么?怎样来教,又怎样来学?可能有各种各样的意见,围绕语文的争议也特别多。这次课标修订,当然也会注意到各种争议,针对长期以来语文教育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总结这十多年来课改的经验,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标准。 这次修订,首先在如何让核心价值观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下了很大功夫。比如课程的定位,这次修订比较明确说明:“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当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这样,就把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了。新课标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理念,是为了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促进学生在语文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多方面和谐地发展。 关于语文知识的问题,也是有些争论的。现在老师们受制于应试教育,很注重做题,注重讲授和操练所谓系统性的语法修辞知识,这并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发展个性,而且容易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厌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摆脱对语法修辞等的死板记忆,必要的语文知识的学习可以保留,这次修订将原来的附录《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内容扩充了,增加了关于汉字、拼音、阅读、写作、文学等方面的知识,不过并没有完全将语文知识“细化、系列化”,办法是随文学习,不必刻意追求系统性。 还有,就是“三个维度”问题。新课标强调教学的“三维目标”,但不是每一堂课都落实三维,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是长期、隐性的目标,语文教育要靠熏陶,不可能在每一节课内全部“落实”三维。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必须相对集中,不可能完成太多目标。 还有一个问题也需要重视,即课标四个基本理念中的一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怎样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近年来杜郎口等中学自主学习模式流行,模仿非常多,10+35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2011版)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1 一、课程性质2 二、课程基本理念3 三、课程设计思路5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8 一、总体目标与内容 二、学段目标与内容10 第一学段(1~2年级)10 第二学段(3~4年级)12 第三学段(5~6年级)15 第四学段(7~9年级)17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23 一、教学建议23

二、评价建议31 三、教材编写建议38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40 附录42 附录1 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42 附录2 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49 附录3 语法修辞知识要点50 附录4 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51 附录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55

第一部分前言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课程性质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2011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目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部分前言. (2) 一、课程性质 (2) 二、课程基本理念 (2)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2)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 三、课程设计思路 (3)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 (3) 二、学段目标与内容 (4) 第一学段(1~2年级) (4) 第二学段(3~4年级) (5) 第三学段(5~6年级) (6) 第四学段(7~9年级) (7)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7) 一、教学建议 (7) 二、评价建议 (9) (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 (9) (二)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9) (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10) (四)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10) (五)具体建议 (10) 三、教材编写建议 (12)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12) 附录1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12) 附录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16) 附录3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16) 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16) 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75首必背古诗词

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75首必背古诗词 1~6年级(75篇) 一年级必背古诗 1.江南(江南可采莲)汉乐府 2.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汉乐府 3.敕勒歌(敕勒川)北朝民歌 4.咏鹅(鹅鹅鹅)骆宾王 5.风(解落三秋叶)李峤 6.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贺知章 7.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贺知章 8.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 9.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王之涣 10.春晓(春眠不觉晓)孟浩然 11.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王翰 12.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 13.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王昌龄 14.鹿柴(空山不见人)王维 15.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王维 二年级必背古诗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王维17.静夜思(床前明月光)李白 18.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李白 19.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 20.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李白 2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李白22.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 23.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李白 24.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高适 25.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 26.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杜甫 27.绝句(迟日江山丽)杜甫 28.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杜甫 29.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张继 30.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韦应物 三年级必背古诗 31.游子吟(慈母手中线)孟郊 3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33.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 34.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卢纶 35.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刘禹锡 36.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 37.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白居易 38.池上(小娃撑小艇)白居易 39.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 40.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胡令能 41.悯农(锄禾日当午)李绅 42.悯农(春种一粒粟)李绅 43.江雪(千山鸟飞绝)柳宗元 44.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贾岛 45.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杜牧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考试提纲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年版)考试复习提纲 一、选择题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重要的什么?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什么? 、语文课程总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什么的整体提高? 、语文教育的特点有那些?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什么?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什么的能力? 、能用什么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是语文朗读评价的总要求? 、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关注和促进学生的 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学写规范、通行的是什么? 、教材是师生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凭借,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语文教材的编写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 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 新精神。 、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在什么中进行? 、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阅读教学过程是什么之间对话的过程? 、在写作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写作”是其重要的策略有哪些? 、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什么?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什么? 、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 生的什么?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什么? 、口语交际的评价,须注重什么? 、什么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什么,为学

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学生对语 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什么? 、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什么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 高书写的速度?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什么理解基本内容? 、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什么? 、语文课程应该是什么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多少字以上? 、什么要注重可行性和有效性,力戒繁琐,防止片面追求形式? 、语文课程评价要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什么和综合性,全面考察学生的语 文素养? 、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和什么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 中学会写作?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 代文,每分钟不少于多少字?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什么的方法,扩大阅读 范围? 、《语文课程课标》要求第四学段(~年级)学生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 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多少个左右? 、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什么的结合,注重知 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语文课程课标》在“总目标”之下,按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什么? 、《语文课程课标》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学、评价、教材编写,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提出了什么,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什么的能力? 、《语文课程课标》要求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要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 的什么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