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一种基于北斗技术的船舶定位监控方案

一种基于北斗技术的船舶定位监控方案

一种基于北斗技术的船舶定位监控方案
一种基于北斗技术的船舶定位监控方案

一种基于北斗技术的船舶定位监控方案

原理

船载终端上的北斗/GPS设备接收到卫星信号,通过单机定位或者差分定位,获得准确的位置坐标信息,将该位置信息连同船舶的状态、报警器和传感器输入等信息通过无线通讯(GPRS/CDMA)发送到监控指挥中心,与计算机系统上的电子地图进行匹配,在地图上显示船舶的正确位置。

指挥控制中心可清楚及时掌握船舶的动态信息(位置、速度、报警、统计和分析等),

同时中心也可以对船舶进行指挥调度(语音通话、发送交通和调度信息、救援和违章警告等)。

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通过船载终端,采用手动或自动报警,将船

舶所在位置、报警类型等数据发送到控制中心,经计算机处理后,将船舶精确位置显示在电子地图上,并向海事、救助等机构报告,以实施紧急救援。

船载终端

船载终端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北斗/GPS模块接收星定位信号,中央处理单元对定位信号进行计算处理得到位置信息(经纬度、速度、方位角、时标),再由通信模块将信息发至监控服务器。中央处理单元也可以通过通信模块接收来自监控中心的指令,从而完成其他的一些功能,例如通过其他功能模块实现报警、通话等。

船载终端的功能及工作流程:通过北斗/GPS卫星进行定位,采用信标机最高精度可达亚米级;同时也可以采用SBAS 广域差分;北斗/GPS 接收机24 小时工作,实时输出定位信息,无需人工干预。

通信子系统

通信子系统是系统中负责数据传递的枢纽,负责用户终端采集数据的上传和系统调度控制命令的下达,它由短消息通讯网关或GPRS 网关配合移动通讯运营商或其它通讯服务商的短消息服务中心设备实现

数据传递、信息缓存、协议和代码转换等功能。

监控中心

监控中心硬件部分主要由通信网关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监管应用服务器、WebGIS服务器、Internet 专线接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监控中心软件部分主要由GIS 模块、应用程序模块和通信模块构成。GIS 核心模块的主要功能包括: 数据输入和编辑功能、数据转换和集成、基本GIS 功能、完整的数据查询和显示工具、地理数据管理用户界面,系统二次开发接口、提供地图制作的数据输出,报表生成

及制作高精度的地图功能。通信模块主要采用Windows 网络编程来实现,联接到监控服务器,由监控服务器来转发各种指令。应用程序模块可以包括监督系统、报警处理系统、北斗/GPS数据处理系统等。

监控中心的主要功能包括:

(1)定位功能。通过通信模块查询监控服务器上面的位置信息数据库,能够得到船的实时位置,并且通过GIS 模块在电子地图上显示,这样就可以方便一些相关的单位或职能部门进行一些基本的监控和调度

等工作。

(2)传播查询功能。提供基于矢量图单目标查询、分组列表查询、逻辑条件查询等功能。

(3)指挥调度。通过通信系统向船只发出指挥调度信号。

(4)紧急救援功能。当接受到船载终端发来的报警信号后,监控中心及时发送指挥调度指令,并通知海事救助部门和救援部门,实行统一协调行动。

(5)预警功能。通过所得到船只位置信息,判断船只行驶的水域是否

安全,判断船只之间的距离是否在安全范围以内,从而能够在船舶出

现危险的时候,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调整船舶的行驶状况。

(6)到港预报。通过所得到船只位置信息,计算船只当前位置与将到

港距离,预测到达时

间,并发送相关信息到港口码头。

(7)其他功能。船只行驶轨迹记录、船况监听、系统管理等。

船舶监控系统的概述

船舶监控系统主要包括由三部分组成,即监控中心、船载移动单元、无线通讯系统。它既可对航行船舶进行跟踪、管理、调度和监控,也能对航船舶的状态数据加以识别处理,实现船舶管理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包括:航行计划、船舶航行监督/管理、船舶实时调度/指挥、船舶航行数据统计/分析。

该系统定位是一个基于现代卫星定位和无线数据通信技术的、开放的、面向多用户、多种应用的水上安全动态监控及预警综合服务平台,是针对水上安全管理的现状和特点,利用北斗/GPS卫星定位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和GIS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高新技术建立的船舶定位监控

平台。系统可以实现防撞预警、船岸及船只之间的信息快速传递,实现主动防范、快速救援及航运信息一体化,提高安全防范和管理预控能力,降低水上事故率,促进航运事业的发展。在海上船舶上安装北斗/GPS监控系统,可以轻松解决很多管理难题,不但可以随时了解船舶的位置与行驶方向等信息,还能查看过去的历史轨迹,同时与船上的通讯费用可以降低85%以上;自动生成各种报表;在各个环节上将

各种资源浪费减小到最低,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系统采用了分层的设计思想。分为通讯层、协议层、表示层和会话层。通讯层兼容各种通讯类型,包括短信、短信专线、GPRS、CDMA 等各种通讯类型的船载终端,还可以根据需要动态增加。协议层负责处理各种不同类型的终端,目前支持市场上大多数的终端类型,并且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动态增加增多类型,方便系统升级。

系统功能特点

1. 定位功能。通过通信模块查询监控服务器上面的位置信息数据库,能够得到船的实时位置,并且通过GIS 模块在电子地图上显示,这样就可以方便一些相关的单位或职能部门进行一些基本的监控和调度

等工作。可以详细查询接收范围内的所有船只的位置、航向等各

种数据的实时解码,以图形和表格的形式实时显示和存入数据库。

2.解码船只信息包括:IMO 编码、呼号、船名、国籍、船只尺寸、类型、位置、航行状态等信息,可根据需要定制更多的信息。

3. 船只的各种数据信息在预装海图上形象地实时显示,显示方式可选:既可以被监控的船只为中心,也可以控制中心位置为中心。

4. 通过互联网或专网可以远程登录,实时查询。

5. 可按照指定的国别条件来查询和显示船只信息,方便管理和筛选。

6. 数据长期海量存储,回放、查询任意时段的指定船只的航迹信息。

7. 可锁定目标船只,在图上标注;可设定告警区域,当监测到目标船只进入指定海域时,发出警告警信息。

8. 可对海图进行各种操作,实施最佳航迹(方位、速度、时间等)的自动计算。

9. 列表显示船只的各种数据信息,并具备完善的统计打印功能。

10.可与雷达数据合并显示(需提供雷达数据接口和协议)。

11.显示所有船舶的可视化的航向、航线、船名等信息,直观地了解船只的航迹,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具有船舶碰撞预警功能,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12.该系统能实时计算船与陆地、海图上的物标、目的地或潜在的危险物的相对位置.

13:华星智控,为你提供精准解决方案。

北斗gps卫星定位系统定位原理

网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f718481772.html, 北斗gps卫星定位系统定位原理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哪家好?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原理是什么?八杰科技为您解答。 定位原理 35颗卫星在离地面2万多千米的高空上,以固定的周期环绕地球运行,使得在任意时刻,在地面上的任意一点都可以同时观测到4颗以上的卫星。 由于卫星的位置精确可知,在接收机对卫星观测中,我们可得到卫星到接收机的距离,利用三维坐标中的距离公式,利用3颗卫星,就可以组成3个方程式,解出观测点的位置(X,Y,Z)。考虑到卫星的时钟与接收机时钟之间的误差,实际上有4个未知数,X、Y、Z和钟差,因而需要引入第4颗卫星,形成4个方程式进行求解,从而得到观测点的经纬度和高程。 事实上,接收机往往可以锁住4颗以上的卫星,这时,接收机可按卫星的星座分布分成

网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f718481772.html, 若干组,每组4颗,然后通过算法挑选出误差最小的一组用作定位,从而提高精度。 卫星定位实施的是“到达时间差”(时延)的概念:利用每一颗卫星的精确位置和连续发送的星上原子钟生成的导航信息获得从卫星至接收机的到达时间差。 卫星在空中连续发送带有时间和位置信息的无线电信号,供接收机接收。由于传输的距离因素,接收机接收到信号的时刻要比卫星发送信号的时刻延迟,通常称之为时延,因此,也可以通过时延来确定距离。卫星和接收机同时产生同样的伪随机码,一旦两个码实现时间同步,接收机便能测定时延;将时延乘上光速,便能得到距离。 每颗卫星上的计算机和导航信息发生器非常精确地了解其轨道位置和系统时间,而全球监测站网保持连续跟踪。 卫星导航原理 踪卫星的轨道位置和系统时间。位于地面的主控站与其运控段一起,至少每天一次对每颗卫星注入校正数据。注入数据包括:星座中每颗卫星的轨道位置测定和星上时钟的校正。这些校正数据是在复杂模型的基础上算出的,可在几个星期内保持有效。 卫星导航系统时间是由每颗卫星上原子钟的铯和铷原子频标保持的。这些星钟一般来讲精确到世界协调时(UTC)的几纳秒以内,UTC是由美国海军观象台的“主钟”保持的,每台主钟的稳定性为若干个10^-13秒。卫星早期采用两部铯频标和两部铷频标,后来逐步改变为更多地采用铷频标。通常,在任一指定时间内,每颗卫星上只有一台频标在工作。 卫星导航原理:卫星至用户间的距离测量是基于卫星信号的发射时间与到达接收机的时间之差,称为伪距。为了计算用户的三维位置和接收机时钟偏差,伪距测量要求至少接收来自4颗卫星的信号。

北斗、Galileo、GLONASS、GPS定位导航系统对比

北斗、Galileo、GLONASS、GPS定位导航系统对比 世界有四大定位导航系统,分别是中国的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欧盟的Galieo、俄罗斯的GLONASS、美国人的GPS定位系统。 1.GPS 2.GLONA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GLONASS的起步晚于GPS9年。从前苏联 1982年10月12日发射第一颗GLONASS卫星开始,到1996年,13年时间内历经周折,虽然遭遇了苏联的解体,由俄罗斯接替部署,但始终没有终止或中断GLONASS卫星的发射。1995年初只有16颗GLONASS卫星在轨工作,1995年进行了三次成功发射,将9颗卫星送入轨道,完成了24颗工作卫星加1颗备用卫星的布局。经过数据加载、调整和检验,已于 1996年1月18日.整个系统正常运行。 1卫星星座 GLONASS卫星星座的轨道为三个等间隔椭圆轨道,轨道面间的夹角为120度,轨道倾角 64.8度,轨道的偏心率为o.01,每个轨道上等间隔地分布8颗卫星。卫星离地面高度19100km,绕地运行周期约11小时15分,地迹重复周期8天,轨道同步周期17困。 由于GLONASS卫星的轨道倾角大于GPS卫星的轨道倾角,所以在高纬度(50度以上)地区的可视性较好。 每颗GLONASS卫星上装有艳原子钟以产生卫星上高稳定时标,并向所有星载设备的处理提供同步信号。星载计算机将从地面控制站接收到的专用信息进行处理,生成导航电文向用户广播。导航电文包括:

①星历参数;②星钟相对于GLONASS时的偏移值;③时间标记; ④GLONA SS历书。 GLONASS卫星向空间发射两种载波信号。L1频率为 1.602— 1.616MHz.L2频率为 1.246— 1.256MHz为民用,L2供军用。 2.地面探制系统 地面控制站组包括一个系统控制中心,一个指令跟踪站,网络分布于俄罗斯境内。 CTS跟踪着GLoNAs5可视卫星,它遥测所有卫星,进行测距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并向各卫星发送控制指令和导航信息。 3用户设备 接收GUNASS卫星信号并测量其伪距和速度,同时从卫星信号中选出并处理导航电文。 接收机中的计算机对所有输入数据处理并算出位置坐标的三个分旦、速度矢量的三个分量和时间。利用两个独立的卫星定位系统进行导航和定位测量,可有效地削弱美俄两国对各自定位系统的可能控制,提高定位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伐罗斯联邦政府对GLONA5S系统的使用政策 早在1991年俄罗斯首先宣称;GLoNAs5系统可供国防民间使用、不带任何限制,也不计划对用户收费.该系统将在完全布满星座后遵照已公布的性能运行至少15年。民用的标准精度通道(csA)精度数据为:

远洋船舶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远洋船舶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1. 应用对象 运输船舶:实现运输船舶的本地视频监控管理、陆地视频监控管理和突发事件发生时的远程调度指挥,减少财产损失和保障生命安全,为水上交通安全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海上救援:当发生海事事故或海上突发事件时,海上救助打捞船只及时救援抢险,实现陆地应急指挥中心对突发事件现场情况的及时掌控和调度指挥。 2. 整体设计 . 整体网络拓扑 整体网络拓扑图 整个系统分为陆地调度指挥中心、船舶集团监控中心及船舶无线视频监控管理系统。陆地调度指挥中心、船舶集团监控中心设置中心管理平台及显示大屏幕系统,实现把船舶无线视频监控在一个监控平台进行管理、控制。整体网络拓扑如图所示。 . 需求分析 船上的摄像机数量和安装位置

镜头1:安装在船头甲板上空对着甲板处,能看到船上甲板的实时情况。 镜头2:安装在船的左铉对着甲板左侧,能看到甲板左侧实时情况。 镜头3:安装在船的右铉镜头对着甲板右侧,看到甲板右侧实时情况。 镜头4:(可选待定)安装驾驶仓里面看到驾驶仓人员操作或驾驶仓后上面看到船的尾部。(可根船的结构改动镜头的位置和数量。) 设备需求 1、要求摄像机设备是防暴、防水、防腐、带有红外功能。 2、设备要求有升级空间、兼容以后发展的网络。如3G、4G 等相关的网络。 3、能够兼容以前的监控设备。 功能实现需求 1、能保证白天和晚上视频能看到甲板的实时情况。 2、船上的所有的视频能保存30天。 3、保证本地录像清晰流畅,在有信号情况下远程查看图像清晰流畅。 4、可以将以前的船舶监控整合到同一个操作平台上。 . 设计描述 根据以上需求,设计采用远程无线视频监控系统+船舶本地视频监控系统结合的方案,无线视频监控系统链路采用海事卫星和CDMA1x线路,保障无线通信稳定可靠。系统能够兼容下一代网络扩展,系统能够对原有系统进行利用改造。 其设计图如下:

基于北斗的车辆监控调度系统项目解决方案V10

基于北斗的车辆监控调度系统 解决方案 北京国翼恒达导航科技有限公司

目录 1系统概述 (1) 2系统建设目标 (1) 3系统总体设计 (2) 3.1 系统总体结构 (2) 3.2 系统组成 (3) 4车辆监控管理平台分系统设计 (3) 4.1 车辆实时监控管理软件 (3) 4.1.1 地图服务 (3) 4.1.2 车辆位置监控 (4) 4.1.3 车辆轨迹回放 (4) 4.1.4 车辆状态监控 (5) 4.1.5 车辆报警管理 (5) 4.1.6 车辆指挥调度 (6) 4.1.7 车辆统计分析 (6) 4.1.8 系统管理 (7) 4.2 北斗指挥机 (7) 5智能车载终端分系统设计 (7) 5.1 北斗RDSS车载终端 (8) 5.1.1 产品功能 (8) 5.1.2 产品技术指标 (8) 5.1.3 产品结构特征 (10) 5.2 导航仪 (11) 5.2.1 产品性能指标 (11) 5.2.2 产品结构特征 (12) 5.3 嵌入式软件 (13) 6 系统预算 (14)

1系统概述 在不同行业领域的应用中,车辆不再简单充当运输载体,车辆管理部门往往把车辆作为一个信息点对其进行数据采集跟踪指挥布控。在现阶段,车辆监控普遍采用GPS(全球定位系统)与其他通信系统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车辆监控的要求。但是采用这种车辆监控方式也存在着诸多的弊端,如在移动基站信号覆盖弱的地方,通信成功率低、车队之间无法远距离通信、上级管理部门无法指挥调度等问题,都将影响监控系统的稳定可靠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随着我北斗二代系统投入使用,北斗系统运用于各特种车辆及重点车辆监控,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基于北斗的车辆监控调度系统将北斗卫星导航定位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互联网技术有机结合,针对不同类型车辆如危化品运输车、客运车、政府部门车辆及各种特种车辆如警用车、运钞车、消防车,救护车、邮政车、工程抢险车等,可提供系统监控中心的整体解决方案。监控中心通过北斗卫星网络,能够实现全天候网络无缝覆盖获取车辆的地理位置、运行方向、运行速度及各种状态信息,对车辆进行实时监控、调度、发布服务信息、受理各种类型的报警信息等。本系统扩展性强,配置灵活方便,规模可大可小,监控中心可适应小到几辆车,大到数万辆车的监控和管理。 2系统建设目标 基于北斗的车辆监控调度系统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作为车辆定位和监控调度及监控中心与车辆间通信的支持平台。本系统能够在广阔疆域全天候、无缝隙、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工作原理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工作原理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一种,他工作的基本原理是测量出已知位置的卫星到用户接收机之间的距离,然后综合多颗卫星的数据就可知道接收机的具体位置。要达到这一目的,卫星的位置可以根据星载时钟所记录的时间在卫星星历中查出。而用户到卫星的距离则通过纪录卫星信号传播到用户所经历的时间,再将其乘以光速得到(由于大气层电离层的干扰,这一距离并不是用户与卫星之间的真实距离,而是伪距(PR):当北斗卫星行为系统的卫星正常工作时,会不断地用1和0二进制码元组成的伪随机码(简称伪码)发射导航电文。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使用的伪码一共有两种,分别是民用的C/A码和军用的P(Y)码。C/A码频率1.023MHz,重复周期一毫秒,码间距1微秒,相当于30 0m;P码频率10.23MHz,重复周期266.4天,码间距0. 1微秒,相当于30m。而Y码是在P码的基础上形成的,保密性能更佳。导航电文包括卫星星历、工作状况、时钟改正、电离层时延修正、大气折射修正等信息。它是从卫星信号中解调制出来,以50b/s调制在载频上发射的。导航电文每个主帧中包含5个子帧每帧长6s。前三帧各10个字码;每三十秒重复一次,每小时更新一次。后两帧共15000b。导航电文中的内容主要有遥测码、转换码、第1、2、3数据块,

其中最重要的则为星历数据。当用户接受到导航电文时,提取出卫星时间并将其与自己的时钟做对比便可得知卫星与用户的距离,再利用导航电文中的卫星星历数据推算出卫星发射电文时所处位置,用户在WGS-84大地坐标系中的位置速度等信息便可得知。可见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卫星部分的作用就是不断地发射导航电文。然而,由于用户接受机使用的时钟与卫星星载时钟不可能总是同步,所以除了用户的三维坐标x、y、z外,还要引进一个Δt即卫星与接收机之间的时间差作为未知数,然后用4个方程将这4个未知数解出来。所以如果想知道接收机所处的位置,至少要能接收到4个卫星的信号。 工作原理1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接收机可接收到可用于授时的准确至纳秒级的时间信息;用于预报未来几个月内卫星所处概略位置的预报星历;用于计算定位时所需卫星坐标的广播星历,精度为几米至几十米(各个卫星不同,随时变化);以及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信息,如卫星状况等。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接收机对码的量测就可得到卫星到接收机的距离,由于含有接收机卫星钟的误差及大气传播误差,故称为伪距。对0A码测得的伪距称为UA码伪距,精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简介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区域性有源三维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CNSS),是除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卫星导航系统是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它综合了传统天文导航定位和地面无线电导航定位的优点,相当于一个设置在太空的无线电导航台,可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测绘、电信、水利、公路交通、铁路运输、渔业生产、勘探、森林防火和国家安全等诸多领域会逐步发挥重要作用。 世界上第一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美国从1973年开始实施的GPS系统,军民两用。但长期以来,美国对本国军方提供的是精确定位信号,对其他用户提供的则是加了干扰的低精度信号――也就是说,地球上任何一个目标的准确位置,只有美国人掌握,其他国家只知道个“大概”。为打破美国的垄断,俄罗斯耗资30多亿美元建起了自己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2002年,欧盟启动了伽利略(Galileo)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计划,将在2008年投入运营,预计投资36亿欧元。2003年,我国与欧盟签署了有关伽利略计划的合作协定,目前双方合作项目已有14个。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引进首台GPS接收机以来,已成为GPS应用大国。作为一个拥有广阔领土和海域的国家,中国有能力也有必要拥有自己的全球定位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系统构成有:由两颗地球静止卫星(800E和1400E)、一颗在轨备份卫星(110.50E)、中心控制系统、标校系统和各类用户机等部分组成。可向用户提供全天候、二十四小时的即时定位服务,定位精度可达20纳秒的同步精度,水平精度100米(1σ),设立标校站之后为20米(类似差分状态)。其精度与GPS相当。工作频率为2491.75MHz,系统容纳的最大用户数达每小时540000户,短报文通信一次可传送多达120个汉字的信息(GPS不具备此项功能),精密授时的精度达20纳秒。 2007年2月3日,第四颗试验“北斗星”在西昌成功发射。 这一系统目前共有四颗导航定位卫星,其发射时间分别为: 2000年10月31日; 2000年12月21日; 2003年5月25日,第三颗是备用卫星。 2007年2月3日,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升空。 中国向着努力开发一个堪与美国GPS系统和欧洲伽利略系统(Galileo)媲美的定位系统又迈进了一步。“北斗”导航卫星通过“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凸显中国政府发展航天工业的决心。此前数周,中国用一种由导弹发射的“动能拦截器”击毁了一颗老化气象卫星,美国对此表示担忧。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英文名为“Compass”——的计划一直处于保密状态,官方一再拒绝透露意图。不过,最近的卫星发射,似乎是要加强一个相对不很精确的系统,该系统以2000年至2003年发射的三颗北斗卫星为基础。今年初将发射两颗地球静止卫星,使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到2008年能够覆盖中国全境和邻近国家部分区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最终将通过由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的卫星“星座”,扩展到覆盖全球。它将类似于美国的GPS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欧洲的伽利略卫星网络。 更为精确的定位,对于中国军队来说将是一项重大财富。扩展后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使用与伽利略系统相同的无线电频率,可能也会与GPS系统相同,在战时使敌方更难以干扰网络。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开发,可能会对伽利略系统的商业成功构成挑战。虽然中国是伽利略项目的合作方之一,中国政府和企业在相关设施及商业应用研究方面投入了2亿欧元(合2.6亿美元),但中国正成为该 项目的一个潜在竞争者。

船舶生产监控系统方案

广新海事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船舶生产监控系统要求 2011年9月

广新海工船舶监控需求分析 为了保证广新海工在船舶上作业人员财产及生命安全,以及提高施工管理水平,我们根据公司着手建立一套综合视频网络监控管理系统。该系统要求界面友好、操作简易、图像清晰、音频还原度高,并且能够有效的管理各公司的情况并记录下来,最终进行存档和查询工作。 总体技术指标: 1. 具有良好开放性的系统构架和拓扑结构,易于扩充、升级。 2. 用户端网络操作系统选用适合于多种媒体访问技术和多种高层协议的系 统。 3. 在用户端系统采用结构化布线,并利用已有的互联网络进行数据传输。 4. 网络拓扑采用了B/S体系,用户可随时增加或减少视频终端,而不会影 响其他终端正常工作。 5. 视频监控系统图象清淅,达到视频600线水平。 一、系统具体功能 1)能监控各船仓物品存放情况及状态、船仓内人员和设备工作情况。 2)要求系统智能、稳定、易操作; 3)系统要具有可扩展性,为以后增设监控点作预留扩展; 4)要求二十四小时监控,全方位,无盲点; 5)要求保安部门在监控中心随时看到公司的整体情况。 二、系统组成 由前端摄像、传输部分、存储部分、监控部分组成

E I F 3 三、网络视频监控拓扑图 A I 6 丨 匸 D ■? 5 R e v i s i o n n o b e e> *-2 ?J ? F g v t ! 广新海工船船监控平面不意图 办玄楼 二层 三层 岗亭 超五娄网线 船舶 HI 纸说明t 1. 峪船甲扳上各层各通址专用规戲觇纜连接到 控 制紺" 2. 蝸柏期过网络弱电蜒梅视频倍号将传输紛启 辜,岗亭将信号迪过5,80微披技输到办公楼 3. 打公楼人员可以通过电盼査肯各监揑点图悝 』、尚亭安装一台廉务器.W.存储. 乩网给监控系纯连接到企业呵域可以进行网 络管理,離护,以及ftR. A-^>WKHI ± S4F GAQTDNIT 4H8N E rnRitoxniL^ 甲聞乩 IftLI 单僅 Hl K t 卸£ fiTW “IS a it 苏小亘 囲号 U EB ■尊亂 II NI 3?II T H .M C i D i F i F C ] D I E I F ,■ it£A;Kft*a 广新海工船舶监控平面示意图 KihB-lt l^ I, I k i s J — f ?1 ? 'n r.T | I | HA ; | L | it* | m | 「 i?? J " |fB |j |fj |" IF er iin an I uh JUI JHI an r*n g 上khldUL aw ! , b-JI l 丄 ,久f/?环囲口平E FMIBJ)jtLDl9TailE 时JM1 鼻島拉料?!齡司 i 』iH AH EtH a H - 苏小三 M 号 - M M n fi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原理及应用

xxxx导航系统定位原理及其应用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是由中国建立的区域导航定位系统。该系统由四颗(两颗工作卫星、2颗备用卫星)北斗定位卫星(北斗一号)、地面控制中心为主的地面部份、北斗用户终端三部分组成。北斗定位系统可向用户提供全天候、二十四小时的即时定位服务,授时精度可达数十纳秒(ns)的同步精度,北斗导航系统三维定位精度约几十米,授时精度约100ns。美国的GPS三维定位精度P码目前己由16m提高到6m,C/A码目前己由25-100m提高到12m,授时精度日前约20ns。。 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制造。四颗导航定位卫星的发射时间分别为: 2000年10月31日; 2000年12月21日; 2003年5月25日, 2007年4月14日,第三、四颗是备用卫星。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它将在交通、场馆安全的定位监控方面,和已有的GPS卫星定位系统一起,发挥?双保险?作用。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统的英文简称为BD,在ITU(国际电信联合会)登记的无线电频段为L波段(发射)和S波段(接收)。北斗二代卫星定位系统的英文为Compass(即指南针),在ITU登记的无线电频段为L波段。北斗一号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 定位、通信(短消息)和授时。北斗二代系统的功能与GPS相同,即定位与授时。 其工作原理如下: ?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出用户到第一颗卫星的距离,以及用户到两颗卫星距离之和,从而知道用户处于一个以第一颗卫星为球心的一个球面,和以两颗卫星为焦点的椭球面之间的交线上。另外中心控制系统从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数字化地形图查寻到用户高程值,又可知道用户出于某一与地球基准椭球面平行的椭球面上。从而中心控制系统可最终计算出用户所在点的三维坐标,这个坐标

港口船舶动态监控系统建设方案

港口船舶动态监控系统建设方案 1.电子海图显示系统概述 电子海图作为在港口区域航行与作业的船舶监控的工作平台,直观快捷地向监控管理人员提供船舶在港口的当前位置和航行状态。对船舶的航行的信息存储,可以对船舶在港口区域的航行历史状态的查询和再现,为船舶的监控和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本系统的电子海图数据平台采用代表我国官方水道测量组织的权威电子矢量海图数据,保证了电子海图数据的合法性和准确性,并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海图技术规范》和IHO(国际航道测量组织)的S-52,S-57标准进行设计,完全支持汉字。 在电子海图系统的平台上,结合岸基AIS系统(AISPORT)、AIS数据处理中心(AIS-Space),实现船舶基本信息管理、船舶动态信息管理和船舶监控报警等功能。电子海图将作为AIS系统的工作平台,辖区水域的AIS船舶数据可以直接叠加显示在电子海图上。 系统的软、硬件配置采用通用设备为主,便于用户维护和设备的更新。电子海图AIS的软件操作平台将采用Windows 2003/XP。硬件可采用通用的网络服务器。 2.系统功能 系统功能框架图如下图所示,系统由岸基AIS设备(AISPORT)、AIS数据处理中心(AIS-Space)、船舶信息管理、船舶监控报警、船舶动态信息分发、港口视频监控系统接口和电子海图综合显示软件等组成。

图 2-1 系统功能框架 岸基AIS设备(AISPORT):在港口位置较高的位置架设AIS基站的收发天线接收船载AIS设备发送的AIS动态信息,AISPORT对船舶进出港和靠泊的船舶动态进行采集。 AIS数据处理中心(AIS-Space):通过岸基AIS设备接受船舶AIS的信息可以获得船舶的静态信息,例如:船名、呼号、MMSI号等信息;船舶航行动态,例如:航速、航向、转向率等。将岸基AIS设备接收、采集的港口区域航行的船舶的AIS信息进行解析后统一的数据库存储,为后续的船舶监控和管理功能提供数据库支持。 船舶信息管理:对数据库存储的AIS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为电子海图的综合显示提供信息支持。 船舶监控报警:对当前港口区域的船舶进行监控,设置报警的条件,当在港口区域航行或作业船舶出现违反或满足报警条件时,提供报警信息。在电子海图综合显示界面上,向值班监控人员进行声光报警。 船舶动态信息分发:对采集和存储的船舶AIS信息进行授权的信息查询和分发,为系统的其他自系统提供船舶AIS信息,为将来的信息资源的共享和系统扩展提供支持。

北斗车辆定位监控方法

车辆G P S/北斗定位监控方案 河北任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014年7月20日 目录

一、概述 北斗系统是自行研制的全球与(BDS),是继美(GPS)和俄之后第三个成熟的。系统由空间端、地面端和用户端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高,授时精度高。2012年12月27日,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正式版1.0正式公布,北斗导航业务正式对亚太地区提供无源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格洛纳斯系统及欧盟一起,是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 采用BD2B1/GPS/北斗L1双模模块,实现北斗/GPS/北斗双模卫星定位监控,结合汽车行驶记录?仪,信息显示屏,TF卡存储,打印机,驾驶员IC卡身份识别,语音通话,多媒体监控存储,多种数据接口。汽车标准安装嵌入式结构设计,一体化结构。完全符合国标GB-T19056-2012/?部标JT/T794-2011标准和交通部《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北斗兼容车载终端技术规范》的要求。适合于交通部推广客车、货车和危险品车北斗应用的要求。

1.1系统设计目标及原则 1.1.1系统设计目标 通过对GPS/北斗应用需求的认真分析与仔细研究,确定以下设计目标: 车辆监控平台与TMS之间无缝对接,能够实现车辆状态实时查询,提升客户满意度。系统设计为各类车辆分别提供各种专有报表,系统统采用分组管理,不同类型的车辆归入不同分组,便于管理。保证系统安全的前提下采用国际通用的系统规范、传输协议和子系统接口,能比较容易的实现与其他系统的网络连接和数据共享以及系统扩容。 1.1.2系统设计原则 系统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经济高效性。技术方案设计充分考虑市场经济原则,既有利于车辆的安全方便管 理,又有利于降低系统投资成本,特别是运营成本,能够充分考虑主控中心的市场化经营模式。 2)系统的开放性。系统设计遵循开放性原则,能够支持多种硬件设备和网络系统,并 支持二次开发。 3)系统的继承性。最大限度利用原有部分设备,充分利用已有硬件设备和网络资源。 4)系统的可扩展性。对系统终期容量及网络发展设想进行方案设计,实现平滑扩容。 对于不同的通信平台,只需要在主控中心分别设置一台前置设备进行数据交换即可实现连接。降低系统维护升级的复杂程度,提高系统更新、维护、升级的效率。 5)系统安全性。在互联网络中,防止非法用户享受服务,防止计算机病毒的入侵,总 体方案中提出了对车辆智能调度系统的闭环检测及网管方案。实现对整个网络的实时监控。软件设计及数据调度中采用纠错冗余技术,保证系统安全及准确性。

北斗定位原理

定位原理 35颗卫星在离地面2万多千米的高空上,以固定的周期环绕地球运行,使得在任意时刻,在地面上的任意一点都可以同时观测到4颗以上的卫星。 由于卫星的位置精确可知,在接收机对卫星观测中,我们可得到卫星到接收机的距离,利用三维坐标中的距离公式,利用3颗卫星,就可以组成3个方程式,解出观测点的位置(X,Y,Z)。考虑到卫星的时钟与接收机时钟之间的误差,实际上有4个未知数,X、Y、Z 和钟差,因而需要引入第4颗卫星,形成4个方程式进行求解,从而得到观测点的经纬度和高程。 事实上,接收机往往可以锁住4颗以上的卫星,这时,接收机可按卫星的星座分布分成若干组,每组4颗,然后通过算法挑选出误差最小的一组用作定位,从而提高精度。 卫星定位实施的是“到达时间差”(时延)的概念:利用每一颗卫星的精确位置和连续发送的星上原子钟生成的导航信息获得从卫星至接收机的到达时间差。 卫星在空中连续发送带有时间和位置信息的无线电信号,供接收机接收。由于传输的距离因素,接收机接收到信号的时刻要比卫星发送信号的时刻延迟,通常称之为时延,因此,也可以通过时延来确定距离。卫星和接收机同时产生同样的伪随机码,一旦两个码实现时间同步,接收机便能测定时延;将时延乘上光速,便能得到距离。 每颗卫星上的计算机和导航信息发生器非常精确地了解其轨道位置和系统时间,而全球监测站网保持连续跟踪。 卫星导航原理 踪卫星的轨道位置和系统时间。位于地面的主控站与其运控段一起,至少每天一次对每颗卫星注入校正数据。注入数据包括:星座中每颗卫星的轨道位置测定和星上时钟的校正。这些校正数据是在复杂模型的基础上算出的,可在几个星期内保持有效。 卫星导航系统时间是由每颗卫星上原子钟的铯和铷原子频标保持的。这些星钟一般来讲精确到世界协调时(UTC)的几纳秒以内,UTC是由美国海军观象台的“主钟”保持的,每台主钟的稳定性为若干个10^-13秒。卫星早期采用两部铯频标和两部铷频标,后来逐步改变为更多地采用铷频标。通常,在任一指定时间内,每颗卫星上只有一台频标在工作。 卫星导航原理:卫星至用户间的距离测量是基于卫星信号的发射时间与到达接收机的时间之差,称为伪距。为了计算用户的三维位置和接收机时钟偏差,伪距测量要求至少接收来自4颗卫星的信号。 由于卫星运行轨道、卫星时钟存在误差,大气对流层、电离层对信号的影响,使得民用的定位精度只有数十米量级。为提高定位精度,普遍采用差分定位技术(如DGPS、DGNSS),建立地面基准站(差分台)进行卫星观测,利用已知的基准站精确坐标,与观测值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一修正数,并对外发布。接收机收到该修正数后,与自身的观测值进行比较,消去大部分误差,得到一个比较准确的位置。实验表明,利用差分定位技术,定位精度可提高到米级。

北斗卫星定位车载终端技术方案精编版

北斗卫星定位车载终端技术方案 三、技术原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区域性有源三维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CNSS),是除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其建设与发展则遵循开放性、自主性、兼容性、渐进性。北斗卫星定位车载终端采用了多模块化、组合式优化设计,内置高性能芯片,各模块之间的接口采用标准接口,充分利用系统平台、移动通讯网络、因特网络,将汽车行驶记录仪、卫星定位、卫星导航、油耗检测功能集于一体,通过无线数据通讯接口(GSM、GPRS、CDMA)和GPS接口,能与监控中心系统进行数据通信和移动位置的定位,能够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 除具有传统行驶记录仪的功能外增加了定位导航、监控跟踪、数据实时传送、油耗检测等功能,并且能够实现对车辆实时监管、调度,遇险报警远程网络监控,彻底改变了现有汽车行驶记录仪只能实地监管、事后监督的弊端;GPS/北斗2双模卫星定位模块,可以灵活配置信号处理通道工作于单GPS模式,或单北斗2模式,或GPS/北斗2混合模式;兼容目前现有的GPS单模定位,且能实现双模捕获、双模跟踪更加智能化、集成化。因此,基于以上原理设计的卫星车载终端监控系统,大大超出了传统行驶记录仪的功能,具有极为光明的发展前景。 四、设计方案 (一)设计原则 1、先进性和适用性相结合 系统采用成熟的高新科技,以目前较为先进的方法实现需要的功能,保证系统具有深厚的发展潜力,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具有领先水平。 2、通用性和安全性相结合 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均留有相应的通信接口,系统的各个模块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数据库中的各种数据在交换和共享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系统的安全性。对每一个用户的权限有严格的认证(司机卡身份识别)体制,对每一个用户的权限进行分级控制和限定。

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如何定位和通信

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如何定位和通信 对于北斗导航,目前来说只有行业相关的人对此导航系统有所了解,普通人们在生活中了解的并不多,这主要是因为人们普遍使用gps导航系统,北斗导航定位系统普及性比较低,所以人们知道了解的并不多。但是,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目前正在不断的向前发展,不管是专业领域的发展,也在不停的向民用领域延伸发展。 1、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组成 北斗导航定位系统是自主研发的全球四大导航之一,此系统主要是由空间端、地面端和用户端三部分组成。空间端主要有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地面端主要包括主控站和注入站以及监测站等若干个地面站。 简单的来说,卫星导航技术主要是利用一组导航卫星,来对地面、海洋和空间用户进行精准的定位。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具有全时空、全天候、高精度、连续实时地提供导航、定位和授时的特点,已成为应用广泛的导航定位技术。 2、一代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工作过程 北斗卫星一代导航系统的工作过程是:首先由中心控制系统向卫星I和卫星II同时发送询问信号,经卫星转发器向服务区内的用户广播。用户响应其中一颗卫星的询问信号,并同时向两颗卫星发送响应信号,经卫星转发回中心控制系统。中心控制系统接收并解调用户发来的信号,然后根据用户的申请服务内容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 3、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四大功能 1)北斗短报文通信功能:北斗系统用户终端具有双向报文通信功能,用户可以一次传送多达120个汉字的信息。目前在远洋航行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精密授时:北斗系统具有精密授时功能,可向用户提供20ns-100ns时间同步精度。

3)定位精度:水平精度100米(1σ),设立标校站之后为20米(类似差分状态)。 4)工作频率:2491.75MHz。 系统容纳的最大用户数:每小时540000户。 4、二代北斗导航定位系统 第二代“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需要发射35颗卫星,相比GPS,多出11颗卫星。“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将提供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开放服务在服务区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为10米,授时精度为50纳秒,测速精度为0.2米/秒。授权服务则主要的是军事用途,将向授权用户提供更安全与更高精度的定位,测速,授时服务。 5、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未来 目前我国的导航市场主要是gps的天下,随着北斗的发展,更多的北斗+gps 产品出现,这对于用户来说是具有重大的好处,可以获得更加精准的定位导航服务。作为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专业的服务者,我们莱特不仅提供北斗导航定位设备,短报文通信设备,主要也在提供更多的导航教学设备,为北斗教学提供更有利的支持。

船舶视频监控系统介绍

摘要:船舶视频监控系统对于船舶的防碰撞、防污染、防海盗以及管理监控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运输危险品油轮的作用更为重要。本文在对现有船舶视频监控系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船舶视频监控系统在油轮上的应用提出了设想和建议。 关键词:油轮视频监控防碰撞防污染防海盗管理监控 0 引言 视频监控系统对于船舶防碰撞[1]、防污染、防海盗以及管理监控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将船舶配备的卫星通信设备与视频监控系统连接,还能做到岸端实时监控船舶的状况,这对于海事管理信息化也有着重大意义[2]。国外NGSCO等航运巨头近年来已经开始应用Kongsberg marine等厂商的视频监控设备。中国海运、中国远洋集团作为国内两大航运巨头,近两年已在推广船舶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作为安全管理方面的重点之一。 1 视频监控系统在油轮船舶的实施方案 船舶视频监控系统一般由8个摄像头采集视频数据,经由主机处理后共享于船舶局域网监控,并将数据刻录在硬盘中保存,也通过卫星传送实现对船只的远程监控和管理。 1.1系统摄像头的布置方案 下表为系统摄像头位置以及主要作用,其中需注意的是新造船舶可以将1号摄像头布置于船头以获得更好的效果,航行船舶改造则考虑到电缆布置的问题只能将1号摄像头置于罗经甲板。 表1 船舶视频监控系统摄像头的布置方案 摄像头位置作用 1号摄像头罗经甲板主要拍摄船舶正前方,包括船头及大部分主甲板

2号摄像头、 3号摄像头驾驶室分别位于驾驶室左右两翼,主要拍摄驾控台以及海图室 4号摄像头 C甲板主要拍摄船尾 5号摄像头、 6号摄像头驾驶甲板分别位于驾驶甲板两翼,主要拍摄船左右两舷 7号摄像头机舱室主要拍摄船舶主机、辅机 8号摄像头集控室主要拍摄集控台 根据油轮船舶的特殊需求,甲板摄像头应为防爆型摄像头,符合国家标准GB3836.1-2010对于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通用要求,以及国家标准GB3836.2-2010对于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隔爆型要求。同时所用电缆应为阻燃型,满足国家标准GB50058爆炸和火灾危害环境店里装置设计规范要求。 1.2 系统主机性能介绍 系统主机主要进行数据处理,数据刻录以及连接船舶局域网的工作。主机需满足国家标准GB 20815-2006对于视频安防监控数字录像设备的要求,刻录机应满足国家标准GB50348-2004对于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同时满足以下几点基本要求: (1)较大的硬盘容量。一般推荐为4TB,按照正常视频格式推算的录制时间计算公式:D(录制天数)=硬盘容量/通道数量/每小时所有通道的数据大小/每天的录制时间=30 天; (2)较强的数据压缩处理能力。支持PAL/NTSC 制式视频信号输入,采用H.264 视频压缩技术; (3)多种录像的回放与预览功能。需支持快放、慢放、单帧等回放模式,按录像类型、按时间进行检索; (4)对于外接设备较强的兼容性。因船舶设备需长时间开启,出现故障的可能性较普通设备高,所以主机应能支持U 盘、USB 硬盘、USB 刻录机、SATA 刻录机、SATA 硬盘备份。

航天科工--基于北斗的公安勤务定位监控管理系统

基于北斗的公安勤务车辆管理系统 一,系统组成 基于北斗的公安勤务定位监控系统由指挥控制中心、北斗用户终端、通信网络传输平台、系统软件、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等部分组成。 北斗用户终端中的北斗(北斗/GPS兼容)接收机接收到卫星发送的定位信号处理后获得车辆、人员的位置、速度、运动方向及时间等各种数据信息及紧急事件告警信息,通过微处理器数据打包,由通信模块发送,经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或再经过INTERNET网)上传到指挥控制终端;在与GPS系统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后存储,并送到大屏幕同电子地图叠加标定显示,上述信息也可在车载北斗应用终端的显示屏上显示。指挥控制终端发布的信息和调度指令,下传到有关的车载终端并加以显示。 1,基于北斗的车辆诊断与定位终端 车载北斗用户终端为公安勤务各类车辆实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信息(位置、速度、方向和时间)、CAN总线的数据采集与诊断以及与指挥中心的通信,实现其快速准确的状态上报和执行调动任务;部分重要车辆上的用户终端具有北斗短报文通信能力。满足特殊环境或重要事件发生时,与其他具有短报文通信能力的车辆或指挥中心应急通信的需求。 2,通信网络 通过GSM/GPRS网络为公安勤务北斗定位监控系统搭建无线数据传输平台,实现车辆实际位置、速度、运行方向等信息上报指挥中心,并传输指挥中心对车辆进行监控、管理和调度指令。

二,基于北斗/GPS的公安勤务车在北斗中的功能实现如下: 1,智能预案管理,实时警力目标的实时定位监控,指挥部门可实时掌握警力部署情况,根据事发地点就近调动部署警力,实现快速反映、精确指导、精确打击,实现勤务 工作时间上的“零缝隙”和指挥调度空间上的“零距离”,大大提高警务工作效率。 2,实现特殊环境下的警用目标定位跟踪,利用北斗导航系统提供的短报文通信功能,可以将定位目标卫星信息通过卫星通路实时回传指挥中心,解决特殊环境下位置信 息回传没有通信链路的问题,保障指挥控制中心对定位目标的掌控。 3,结合警用地理信息系统,指挥控制中心根据警力目标位置,迅速掌握事发地周边的人、地、物、事、组织情况,同时调动周边视频监控资源,使指挥人员及时掌控事 发地周边整体态势,为警务指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警用车辆巡逻及出警管理;偏离线路报警、偏离区域报警、一个班次巡逻次数的监控、巡逻时间的监控、岗位考勤监督管理;利用北斗/GPS定位系统将车辆实施定 位数据及执法终端定位数据回传到指挥中心并作数据存储,保证指挥控制中心可动 态掌控警力在岗实际情况,改变以往由各单位上报警力部署,而指挥部门无法实施 有效监督的现状,利用高新技术手段实现了“机器管人,机器帮人” 5,实现重大自然灾害时的应急通信保障,由于目前警用指挥调度系统大部分基于地面通信网进行建设,当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地面通信网受损时,可以利用北斗短报文功 能,第一时间进行警情警令的上传下达,为极端恶劣条件下的应急指挥通信提供安 全可靠的手段。 6,里程及油耗统计;统计单位时间内的里程,同时根据里程算出油耗,防止偷油及公车私用。 7,警用车辆身份认证,确认驾驶人身份信息及驾驶权限。 中国航天科工信息技术研究院 2014.5.24

北斗导航系统与GPS导航系统的比较

中国北斗定位系统与美国GPS比较 学院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空间科学与技术 学生姓名杜苏 学号1513122924 老师张华副教授

一、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介绍 GPS系统概念全球定位系统(NA VSTARGPS,Navigation Satellite Timing And Rangin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以下简称GPS)是一个中距离圆型轨道卫星定位系统。 该系统是由美国政府于20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研制于1994年全面建成,原是美国国防部为了军事定时、定位与导航的目的所发展,希望以卫星导航为基础的技术可构成主要的无线电导航系统,未来并能满足下一个世纪的应用。第一颗GPS卫星在1978年发射,首十颗卫星称为BLOCKI试验型卫星,从1989年到1993年所发射的卫星称为BLOCKII/IIA量产型卫星,第二十四颗BLOCKII/IIA卫星在1994年发射后,GPS已达到初步操作能力(Initial Operational Capability,IOC),24颗GPS卫星提供全世界24小时全天候的定位与导航信息。 美国空军太空司令部于1995年4月27号宣布GPS已达到完整操作能力(Full Operational Capability),将BLOCKI卫星加以汰换而24颗卫星全部为BLOCKII/IIA卫星,之后又发射四颗BLOCKIIA及一颗BLOCKIIR卫星,成功地满足军事实务的操作。由于此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民间应用的需求与日遽增,对于传统导航方式更有革命性的影响。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实际上是由24颗卫星所组成,其中有3颗为备用卫星,这些卫星分布于距地表20,200公里的上空,而且分属于6个轨道面;卫星轨道面倾斜角为55度﹐提供全球全天候﹐每秒一次﹐持续不断的定位讯号。这些卫星每11小时58分环绕地球一次,即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世界第三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图)来自网络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世界第三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工程总投资:100亿元 工程期限:1994年——2020年 北京时间2007年2月3日凌晨零时28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四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送入太空。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由中国自行研发的区域性有源三维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CNSS),

是继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GLONASS)定位系统之后世界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 该系统分为“北斗一代”和“北斗二代”,分别由4颗(两颗工作卫星、两颗备用卫星)和35颗北斗定位卫星、地面控制中心为主的地面部份、北斗用户终端三部分组成。北斗定位系统可向用户提供全天候、二十四小时的即时定位服务,定位精度可达数十纳秒(ns)的同步精度,其精度与GPS相当。中国在2000年至2007年先后发射了四颗“北斗一号”卫星,这种区域性(中国境内)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正在为中国陆地交通、航海、森林防火等领域提供着良好服务。 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制造,四颗导航定位卫星的发射时间分别为: 日期火箭卫星轨道 2000年10月31日长征三号甲北斗-1A 地球静止轨道140°E 2000年12月21日长征三号甲北斗-1B GEO 80°E 2003年05月25日长征三号甲北斗-1C GEO 110.5°E 第三颗是备用卫星 2007年02月03日长征三号甲北斗-1D GEO 86°E 第四颗是备用卫星 2007年04月14日长征三号甲北斗-2A 中地球轨道(21500KM) 北斗二代首颗卫星

军用新型北斗卫星导航手持机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历史 我国早在60年代末就开展了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制工作,但由于多种原因而夭折。在自行研制“子午仪”定位设备方面起步较晚,以致后来使用的大量设备中,基本上依赖进口。70年代后期以来,国内开展了探讨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体制研究。先后提出过单星、双星、三星和3-5星的区域性系统方案,以及多星的全球系统的设想,并考虑到导航定位与通信等综合运用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方案和设想都没能够得到实现。 1983年,“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陈芳允院士和合作者提出利用两颗同步定点卫星进行定位导航的设想,经过分析和初步实地试验,证明效果良好,这一系统被称为“双星定位系统”。双星定位导航系统为我国“九五”列项,其工程代号取名为“北斗一号”。 双星定位导航系统是一种全天候、高精度、区域性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可实现快速导航定位、双向简短报文通信和定时授时3大功能,其中后两项功能是全球定位系统(GPS)所不能提供的,且其定位精度在我国地区与GPS定位精度相当。整个系统由两颗地球同步卫星(分别定点于东经80度和东经140度36000公里赤道上空)、中心控制系统、标校系统和用户机4大部分组成,各部分间由出站链路(即地面中心至卫星至用户链路)和入站链路(即用户机至卫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