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防护措施

(一)严格执行标准预防

医务人员预防血源性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那么,对所有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务必采取下列防护措施: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与护理操作时务必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者围裙。

3、进行内窥镜检查、拔牙、镶牙等与病人血液接触工作时,须穿防护衣、戴口罩、手套、防护镜。

4、医务人员收不皮肤发生破旧,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与护理操作时务必戴双手套。

5、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

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者划伤。

锐器伤的防范措施及处理

锐器伤是医务人员常见的一种职业性损伤,对医务人员身体健康造成直接威胁。

1、常见的锐器

在医疗活动中,常见的锐器包含。手术刀片、注射针头、医用缝合针、安甑碎片、玻璃及剪刀等一些锋利的医疗器械。

2、防范措施

①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手持针头与锐器时,不要让锐利面对着他人,以防不慎刺伤。操作完毕,处理针头时不要太匆忙,禁止双手回套针帽,防止刺伤自己的手;禁止用手去折弯或者弄直针头;在为不合作患者做治疗时,应取得他人的协助。

②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将用过的针头、刀片、缝针等及时处理,丢入合适的锐器盒内,不要将针头、刀片、缝针等丢在通常的垃圾桶内,以免刺伤保洁员。

③严格操作规程。医务人员务必熟悉掌握各项操作规程,手术科室医护人员与锐器接触机会多,操作者要严格操作规程,准确、无误,做到忙而不乱,从而防止锐器刺伤自己或者他人。当手要接触血液、体液或者污染物品时,要戴手套进行操作,特别是医务人员手上有伤口时务必戴手套操作,尽管戴手套不能防止锐器伤,但能够减少血液进入人体的量而减少感染的机会。操作中,手套破旧应立即更换,处理血液污染的器械时均应戴手套进行,脱手套后仍需立即完全洗手。

④完善防护措施,接种乙肝疫苗,定期体检,并进行有效的预防接种。

3、锐器伤后处理

医务人员工作中不慎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伤时,应立即挤出

伤口的血液,流水冲洗伤口,再用碘酒、酒精消毒,遇特殊感染手术中医务人员不慎刺伤,应立即进行临床处理与消毒。并在手伤后48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并填写报表,在伤后72h内作hiv、hbv等基础水平检查。可疑暴露于hbv感染血液、体液时,应尽早注射乙肝疫苗(最迟不超过7天),1个月后再注射1次;可疑暴露于hcv感染血液、体液时,尽快于暴露后作hcv抗体检查;可疑暴露于hiv感染血液、体液时,即刻抽血检测hiv,

3、6个月后复查,72小时(越早越好)内使用二联或者三联药物治疗28天,并随访6个月。

x光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一)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

加强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通过职业教育,增强专科理论知识,深入熟悉职业暴露的危害性,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掌握防护原那么与具体防护措施。

(二)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1、工作时尽量缩短接触X线的时间以减少危害,定期脱离放射环境以减少射线的照射及积蓄。

2、改善工作环境,减少与x射线管焦点或者散射体的距离来减少其受照剂量。

3、对病人进行x光透视、照片操作时,应穿戴铅橡胶防护衣,佩戴防护用品铅围裙、专用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在不影响正常操

作的条件下,使身体尽量远离x射线管与患者,躲开有用线束的直射线。对患者要严格掌握其习惯证,在保证诊断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短照射时间,并用铅胶板屏蔽非检查部位。

4、加强通风换气,消除x射线机房内有害物质:

除安装迷宫式百叶窗保持良好通风外,设机械通风,保持每天换气4〜6次。

实验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实验室医务人员因其职业的特殊性,每天要处理大量的临床标本,而标本中含有不一致种类的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立克次体、寄生虫、衣原体与支原体等,因此实验室医务人员每天都暴露于各类各样的危险因素之中。为保护实验室医务人员的健康, 防止污染向实验室外扩散。特制定实验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1、实验室人员职业感染的危险因素

(1)实验室检测的标本大多是病人的血液、分泌物与排泄物(如粪、尿等)。其内可能含有多种病原体,为了提高标本阳性检出率,选送的标本往往都是含菌数量与活菌数最多的局部。另外,带菌者、亚临床感染者、潜伏期病人,这些没有明显临床病症的人有的时候送检标本做例行检查时,标本中也可能含有病原体。

(2)实验室锐利器械

实验室人员在采血工作中被针头刺伤,是最常见的职业伤害, 可导致医务人员血液暴露,有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与艾滋

病病毒等的危险。另外,针刺伤还可传播一些其他疾病,如疟疾、败血症、伤口感染等。(3)检验操作时形成的微生物气溶胶检验操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产生危害性的微生物气溶胶。①直接涂片或者制作湿片时;

5②吸取与稀释体液标本或者排除注射器内的气泡时;③倾倒微生物悬液时;

④使用组织搅拌器后立即翻开搅拌器盖或者当培养管振摇后翻开管塞时。

2、防范措施

(1)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根据操纵实验室医源性感染的管理工作的要求,建立实验室微生物学监操纵度、保洁工作制度、消毒工作程序与感染性垃圾分类、收集、运送及登记制度。(2)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知识培训个人操作习惯是造成锐器伤发生的决定性因素。要改变不正确的个人操作习惯,保证在任何时候进行操作时都能使用符合规定的安全技术与预防措施,要增强医务人员对医疗环境中职业感染的危险性认识,要把职业安全教育作为职业培训的一项内容, 以减少不安全隐患的发生。

(3)增强自身防护意识

工作人员自觉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在实验操作中戴一次性手套、口罩,高危操作环境要求穿隔离衣、戴防护眼镜。正确配制消毒液,

定期对工作环境消毒,经常保持实验室内空气流通。

(4)加强锐器损伤的防护与处理

医务人员被锐器意外刺伤后,应先脱去手套,再自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同时用流淌净水冲洗伤口,使局部血液排出,然后用碘酊、乙醇消毒受伤部位,用无菌敷料包扎伤口。

(5)加强接触部位的消毒

在配制、使用与处理污染物的过程中如发生接触,务必做到: ①迅速脱去手套与隔离衣;

②肥皂与流淌水清洗接触部位的皮肤;③眼睛接触后迅速用水或者等渗洁眼液冲洗;④记录接触情况,必要时就医治疗。

口腔科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一、加强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实行标准预防隔离原那么,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含接触隔离、空气隔离与微粒隔离。对病人与医务人员均采取有效的保护性措施。为有效隔绝皮肤与病人

6唾液、血液及病原微生物的直接接触,医务人员手的防护极为重要,工作人员在进行诊疗操作时应戴手套,并在下一位病人治疗前更换手套,操作后脱掉手套、肥皂洗手。必要时可用手消毒剂,常用的有5000mg/l碘伏溶液或者75%乙醇溶液。

二、发生锐器刺伤立即清洗、消毒,必要时包扎。诊疗时工作人

员应戴口罩、帽子、必要时戴眼罩,预防感染性气溶胶吸入与污染。

三、口腔诊室内要保持清洁,每个工作日结束后用紫外线照1小时,并保持通风良好。治疗台在治疗每位病人后用500mg/l 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综合治疗椅外表及在诊治过程中被病人血液、唾液或者其他分泌物污染的工作台,在治疗结束后用500〜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第四篇: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标准预防措施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标准预防措施

(一)标准预防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者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务必采取防护措施。其基本特点为:

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要紧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含接触隔离、空气隔离与微粒隔离。

(二)标准预防措施

1、洗手: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不管其是否戴手套,都务必洗手;遇有下述情况务必立即洗手:①摘除手套后;②接触病人前后;③可能污染环境或者传染其他人时。

2、戴手套。接触病人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病人粘膜与非完整皮肤前均应戴手套;对同一病人既接触清洁部位, 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

3、上述物质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罩、口罩,并穿防护衣,以防止医护人员皮肤、粘膜与衣服的污染。

4、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与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用于下一病人前应进行清洁与适当消毒。

5、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与粘膜,以防污染衣物及微生物传播。

6、锐利器具与针头应小心处理,以防刺伤。

7、医护人员进行各类医疗操作、清洁及环境外表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8、污染环境或者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隔离。

第五篇: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标准预防措施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标准预防措施

(一)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管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者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务必采取防护措施。

其基本特点为:

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

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要紧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含接触隔离、空气隔离与微粒隔离。

(二)标准预防措施

1、洗手: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不管其是否戴手套,都务必洗手;遇有下述情况务必立即洗手:

①摘除手套后;②接触病人前后;③可能污染环境或者传染其他人时。

2、戴手套。接触病人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病人粘膜与非完整皮肤前均应戴手套;对同一病人既接触清洁部位, 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

3、上述物质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罩、口罩,并穿防护衣,以防止医护人员皮肤、粘膜与衣服的污染。

4、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与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用于下一病人前应进行清洁与适当消毒。

5、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与粘膜,以防污染衣物及微生物传播。

6、锐利器具与针头应小心处理,以防刺伤。

7、医护人员进行各类医疗操作、清洁及环境外表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8、污染环境或者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隔离。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医务人员要树立无菌观念,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遵守无菌操作原那么,进入人体组织与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务必灭菌,接触完整皮肤黏膜的器械与用品务必消毒。

L消毒灭菌原那么

;⑴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物品使用后皆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者灭菌。

⑵手术器械及其它诊疗器械灭菌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

热、不耐湿的物品,宜使用低温等离子灭菌。

⑶环境与物体外表,通常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⑷使用的消毒产品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者符合相应标准技术规范,遵循使用的范围、方法与考前须知。

2、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两前三后”(接触患者前、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的体液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需洗手。

3、患者使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与婴儿暖箱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并干燥储存于消毒柜内。湿化瓶及婴儿暖箱用水为无菌水,每日更换。呼吸机的螺纹管、湿化瓶、接头等可拆卸局部定期消毒。

4、保持室内清洁,治疗车、诊疗工作台、仪器设备台面、床头柜、新生儿暖箱等物体外表使用清洁或者消毒布巾擦拭。擦拭不一致患者

单元的物品之间应更换布巾。

5、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如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室、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科等的病房及其它部位的地面、物体外表,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液擦拭,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

6、病区治疗室应每天1—2次用紫外线灯进行消毒,消毒时间每

次很多于30分钟;应保持紫外线灯外表清洁,每周用75%

6、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7、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锐器盒,或者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能够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二)锐器伤的预防措施

1、在进行侵入性操作时,一定要保证足够的光线,尽量减少创口出血;

2、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不要把锐利器具直接传递给别人,实施手术时操作者在手术过程中传递刀剪等锐器时应使用弯盘。

3、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套不可双手覆帽。如要回针帽,可用单手技术;

4、操作完毕后将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手术刀片与其他尖锐物品立即装入锐器盒内,严禁处理前折弯或者打断针头,必要时

用钳子夹住针头拔出;

5、在加药液折安额时戴手套,使用专制折安甑器折断安甑,不用手直接折断安甑,科有效防止折安甑时玻璃划伤双手,

6、诊疗与护理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患者,尽可能使用具有安全保护性装置的产品,如真空抽血设备、安全留置针、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带有安全滑套的针筒,可阻止与减少锐器伤害的发生

7、给躁动患者进行操作时应有助手协助与必要的约束措施。

的酒精擦拭一次,发现灯管有灰尘、油渍应随时擦拭。体温表每次用后用75%的酒精浸泡消毒(传染病患者使用500mg/184消毒液消毒);注射器一人一针一管。

7、随时操纵交叉感染。发现传染病及多重耐药菌感染者,应隔离治疗(酌情单间隔离或者床旁隔离),相同疾病或者感染者可同居一室。

8、患者的床单、被套、枕套等应每周更换,如遇污染随时更换。

9、被阮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应严格隔离,患者所用的器械、被服等要按照“消毒一清洗一灭菌”的程序处理,辅料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中统一回收。

10、患者转科、出院、死亡后,床单位要进行终末消毒。

11、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疗用品,用后称取重量,针头、刀片等锐器用后放入利器盒内,其它污物、废物分类放入垃圾袋内,污物到达容器3/4体积时,及时封口,并黏贴标签,注明废物种类、

来源科室、日期,登记本标明重量与交接人姓名,由专职人员回收到指定存放处,集中上交市焚化站。上述物品交接务必备记录本记录重量,交接人签字,交接登记数据储存三年。

12、病区内使用的空调保持干净,每月对过滤网进行清洁一次。

13、医务人员工作时要穿工作服,戴工作帽,保持仪表整洁;

工作服每周更换一次;污染严重时随时更换。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培训

一、洗手指征:医务人员在以下情况下需要洗手:

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

2、当医务人员的手明显污染或者被血液、体液与蛋白性物质污染后;

3、处理污染物品后;

4、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5、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黏膜、破旧皮肤或者伤口敷料后;

6、进入与离开病房前、板前与休息后。

二、洗手方法:

1、湿手

2、取液

3、揉搓

4、冲洗

5、干燥

6、护肤

标准洗手法:

六步洗手法:(洗手时间不得少于二分钟)

1、掌心相对,手指合拢,洗净掌心与指腹。

2、掌心相对,手指交叉,洗净指缝与指蹊。

3、指尖并拢,掌心处揉搓,换手进行重复动作。

4、手心对手背,手指交叉搓,换手进行重复动作。

5、握住大拇指旋转揉搓,换手进行重复动作。

6、双手指相扣,洗净指背。

三、考前须知:

1、应注意清洗指甲、指尖、指甲缝与指关节等部位。

2、注意完全清洗戴戒指等饰物的部位。

3、注意随时清洁水龙头开关。

4、注意干手方式,防止再次污染。

5、注意护手,护手用品统一提供。

6、注意取液器的清洁,最好使用一次性包装。假如使用肥皂合应具有滤水的功能,以保持肥皂的干燥。

七、职业暴露预防用药的审批流程

本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所需进行的检验与预防所用药物,由感染操纵科开检验单或者处方,由医疗科审批后检查或者取药。

(一)发生职业暴露后,暴露着即刻报告感染操纵科,并及时向感染操纵科进行登记;

(二)感染操纵科根据职业暴露的程度进行风险评估,确定暴露级别及是否需要预防用药;

(三)职业暴露人员持感染操纵科开出的检查化验单与预防用药处方到医疗科审签…凭审签的检查单到军人门诊抽血检查,凭审签的处方到药房取药,局部药物尚需医务部领导审批;

(四)医疗科设立职业暴露专项经费,并指定专人审签,检查单与处方审签后,及时通知有关部门(医务部领导、军人门诊、药剂科等)协调实施,以确保职业暴露后的检查与治疗规范有序进行。

第二篇: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编码5514b3安全防护与伤害的措施

一、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与被污染的物品时应戴手套。当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旧(伤口、皮肤炎症)时,假如要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与护理操作时务必戴双层手套,结束后立即洗手。

二、接触每个病人前后,每次操作前后都要洗手。手被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应立即用肥皂与流淌水清洗,必要

时进行手消毒。

三、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污染时,医务人员应当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隔离衣或者者围裙等。

四、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者划伤。

五、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针头使用后勿套上针帽,防止被刺伤,手持针头与锐器时,不要让针头与锐器面对自己或者他人。使用后的锐器(针、刀、剪等)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塑料桶、铁桶等),统一处理。

第三篇: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1)XX县区人民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根据医院感染工作需要,制定制度。

(一)标准预防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者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务必采取防护措施。

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要紧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含接触隔

离、空气隔离与微粒隔离。

(二)标准预防的措施

1、洗手: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不管其是否戴手套,都务必洗手。遇有下述情况务必立即洗手:摘除手套后(接触病人前后)可能污染环境或者传染其他人时。

2、戴手套。接触病人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病人黏膜与非完整皮肤前均应戴手套;对病人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

3、上述物质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口罩,并穿防护衣,以防止医护人员皮肤、黏膜与衣服的污染。

4、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与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进行清洁与适当消毒。

5、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与黏膜,以防污染衣物及微生物传播。

6、锐利器具与针头应小心处理,以防刺伤。

7、医护人员进行各项医疗操作、清洁及环境外表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8、污染环境或者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隔离。

(三)医护人员的防护要求

1、基本防护:

防护对象;在医疗中从事诊疗活动的所有医、护、技人员。

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

2.加强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者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护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的工作人1员;转运疑似或者临床诊断传染病的医护人员与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使用以下防护用品:

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

防护镜:有体液或者其他污染物喷溅的操作时;

外科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

手套:操作人员皮肤破旧或者接触体液或者破旧皮肤黏膜的操作时;

面罩:有可能被病人的体液喷溅时;鞋套:进入传染病区时。

3 .严密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对传染病尸体进行解剖的医务人员。

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应使用面罩

供应室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医院供应室担负着各临床科室污染物品的回收、清洁、消毒、灭菌与发放工作,是医院无菌物品的供应站,也是污染物品的集中点。加强供应室工作人员的防护能力与保证工作人员的自身健康显得十分重要。

一、危害因素

1、生物因素

医疗用品在供应室进行去污、清洗、消毒与灭菌,再返回临床使用的循环程序中,频繁地接触病毒与细菌。污染物品的数量多、种类复杂,成为交叉感染的媒介。这不仅仅是造成医院感染的潜在因素,也是危害供应室护理人员身体健康的因素之一。

2、物理因素

消毒灭菌时高压锅、排气扇等的噪声,可损伤人体的听神经, 引起心血管系统等的生理变化。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时能够引起角膜炎、结膜炎及皮肤红斑,它照射产生的臭氧,对呼吸道也有损害。热力灭菌法在使用过程中所散发的热量使供应室工作人员长期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对健康造成影响。

3、化学因素

戊二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化学消毒剂在应用时散发的气体,可污染供应室的工作环境。这些消毒剂具有强烈的刺激性与腐蚀性,直接接触人体时可引起皮肤、黏膜、呼吸道的损伤;挥发在空气中被人体吸入后可导致支气管黏膜水肿,长期作用可引起支气管炎,最终导致呼吸系统的损害;另外对人的眼睛也有刺激作用,可引起流泪、模糊、视物不清等;

2还能够引起接触性皮炎。

4、锐利器械伤害

在物品回收与清点的过程中,污染的针头、刀片或者其他医疗器械刺伤是最常见的职业伤害,可导致工作人员的血液暴露,,有发生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危险。

5、环境因素

供应室工作繁琐单调,消毒灭菌工作需付出较大的体力,人体容易疲劳,使身体免疫力下降。每日把医院各处回收来的布类、器械等物品统一在回收间再重新分类整理,在这一过程中,又造成了回收间环境的污染。

二、防范措施

1、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教育

加强供应室人员对医疗环境中职业感染危险性的认识,把职业安全教育作为培训的要紧内容。强化护理人员消毒、灭菌与隔离及预防感染的意识,加强预防、操纵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在回收的过程中,要求戴口罩、帽子、手套,出供应室时换外出衣、外出鞋;直接接触患者血液、尿液、脓液与体内各类引流液的器械时,要求戴手套,同时要及时更换手套,防止交叉感染。

2、建立医护人员健康档案

供应室人员务必保护自身健康,不能患有急慢性传染病。每年定期进行健康查体两次,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加强职业健康教育,提高工作人员免疫力与抗病毒能力。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原则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原则 及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一、职业防护原则 1、基本防护 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工作的所有医、护、技人员。 着装要求:工作服、帽、医用口罩、工作鞋。凡接触传染病人时要加穿隔离衣。 2、加强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务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隔离病区等区域的工作人员;转运确诊或疑似为传染病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加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外科口罩/N95口罩、鞋套、手套、防护眼罩、面罩等。 3、严密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如给特殊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等操作和作传染病人尸解的医务人员。 防护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全方位防护,应使用面罩、呼吸防护器。 二、基本预防控制措施 1、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常见感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防护技术,减少职业危害。

2、遵照标准预防的原则,在接触病原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1)在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时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喷溅时,应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穿隔离衣或防水围裙等。 (3)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尽量减少创口出血,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4)处理针头时不要太匆忙,手持针头和利器时,不要让锐器面对着他人,在为不合作的病人注射时,应取得他人的协作,使用的针头不可再套回原针帽内,如果一定要套回,则采用单手复帽技术,不要将锐利器具直接传递给他人,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利器盒,不要折毁锐利器具等。 (5)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须戴双层手套。 3、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4、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5、对手术前及输血前患者必须严格进行“感染筛查”。门诊小手术等有创操作前,应遵循患者知情同意和自愿原则下做“感染筛查”,如病人不同意做,应在“告知单上”签字,科室留存备查。

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方案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一、职业暴露的医学管理 定义:本职业暴露的医学管理包括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的职业安全知识及处理程序。 为了保护广大医务人员的工作安全,减少不规范的医疗操作造成的医源性感染,在有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或其他体液时,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应该坚持采取必要的防护,避免直接接触。 1、暴露部分的处理 医务人员的完整或有破损的皮肤或被病人的血液或血性体液溅 到时,应该立即用肥皂和水充分清洗被溅到的部位;如果暴露的部位是粘膜(如果结膜、口腔),那么应该立即用大量流水冲洗所暴露之处。当医务人员被可能带有血液的器械扎伤或割伤后,应该及时挤压受伤的局部,鼓励出血,同时在流水下,用肥皂清洗伤口,然后在受伤的局部涂上消毒药水。 2、报告 医护人员个人在作好暴露部位处理后,立即、主动向院感科报告,以便尽早征求专家对该次职业暴露的处理意见。报告的要点包括:暴露的日期及时间;暴露发生的过程;暴露的严重程度;暴露源病人的情况;暴露的工作人员身体状况。 3、评估 处理职业暴露的专业人员通过上述信息,明确了暴露的种类、体液类型和暴露的体液量、暴露源的现状、暴露者的易感性,评估该次暴露造成暴露者发生传播危险性的大小,作出暴露者是否有必要采取预防性用药的决定,以及使用基本或强化暴露后预防性治疗方案(PEP),具体用哪些药。 4、实施职业暴露后预防性治疗(PEP) 一旦决定实施PEP,原则上越早开始预防效果越好,最好在暴露

后1-2小时之内开始。 5、随访 不论暴露者个人有否进行暴露后预防性治疗(PEP),院感科都应该对暴露者进行定期血清学随访。 6、咨询和健康教育 不管暴露者是否需要预防性治疗(PEP),院感科都应该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以缓解其心理压力,采取必要防护措施,防止进一步播散。 二、医务人员防护的原则 1、医院内所有区域应当采取标准预防。 2、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包括: ①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 ②脱去手套手后立即洗手; ③一旦接触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应当立即洗手; ④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 ⑤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 ⑥、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3、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医用级标准,如防护服、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面罩、隔离衣、手套、鞋套等。 4、医护人员的分级防护 ⑴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①、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防护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②、严格执行洗手与手消毒制度。 ③、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粘膜的防护。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防护措施 (一)严格执行标准预防 医务人员预防血源性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那么,对所有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务必采取下列防护措施: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与护理操作时务必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者围裙。 3、进行内窥镜检查、拔牙、镶牙等与病人血液接触工作时,须穿防护衣、戴口罩、手套、防护镜。 4、医务人员收不皮肤发生破旧,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与护理操作时务必戴双手套。 5、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 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者划伤。 锐器伤的防范措施及处理 锐器伤是医务人员常见的一种职业性损伤,对医务人员身体健康造成直接威胁。 1、常见的锐器

在医疗活动中,常见的锐器包含。手术刀片、注射针头、医用缝合针、安甑碎片、玻璃及剪刀等一些锋利的医疗器械。 2、防范措施 ①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防范能力。手持针头与锐器时,不要让锐利面对着他人,以防不慎刺伤。操作完毕,处理针头时不要太匆忙,禁止双手回套针帽,防止刺伤自己的手;禁止用手去折弯或者弄直针头;在为不合作患者做治疗时,应取得他人的协助。 ②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将用过的针头、刀片、缝针等及时处理,丢入合适的锐器盒内,不要将针头、刀片、缝针等丢在通常的垃圾桶内,以免刺伤保洁员。 ③严格操作规程。医务人员务必熟悉掌握各项操作规程,手术科室医护人员与锐器接触机会多,操作者要严格操作规程,准确、无误,做到忙而不乱,从而防止锐器刺伤自己或者他人。当手要接触血液、体液或者污染物品时,要戴手套进行操作,特别是医务人员手上有伤口时务必戴手套操作,尽管戴手套不能防止锐器伤,但能够减少血液进入人体的量而减少感染的机会。操作中,手套破旧应立即更换,处理血液污染的器械时均应戴手套进行,脱手套后仍需立即完全洗手。 ④完善防护措施,接种乙肝疫苗,定期体检,并进行有效的预防接种。 3、锐器伤后处理 医务人员工作中不慎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伤时,应立即挤出

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精选五篇)

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精选五篇) 第一篇: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医院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 一、职业暴露的医学管理 定义:职业暴露的医学管理包括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的职业安全知识及处理程序。 为了保护广大医务人员的工作安全,减少不规范的医疗操作造成的医源性感染,在有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或其他体液时,医务工作人员应该坚持采取必要的防护,避免直接接触。 1、暴露部分的处理 医务人员的完整或有破损的皮肤或被病人的血液或血性体液溅到时,应该立即用肥皂和水充分清洗被溅到的部位;如果暴露的部位是粘膜(如果结膜、口腔),那么应该立即用大量流水冲洗所暴露之处。当医务人员被可能带有血液的器械扎伤或割伤后,应该及时挤压受伤的局部,鼓励出血,同时在流水下,用肥皂清洗伤口,然后在受伤的局部进行消毒。 2、报告 医护人员个人在作好暴露部位处理后,立即、主动向院感控办报告,以便尽早征求专家对该次职业暴露的处理意见。报告的要点包括:暴露的日期及时间;暴露发生的过程;暴露的严重程度;暴露源病人的情况;暴露的工作人员身体状况。 3、评估 处理职业暴露的专业人员通过上述信息,明确了暴露的种类、体液类 型和暴露的体液量、暴露源的现状、暴露者的易感性,评估该次暴露造成暴露者发生传播危险性的大小,作出暴露者是否有必要采取预防性用药的决定,以及使用基本或强化暴露后预防性治疗方案(PEP),具体用哪些药。 4、实施职业暴露后预防性治疗(PEP)

一旦决定实施PEP,原则上越早开始预防效果越好,最好在暴露后1-2小时之内开始。 5、随访 不论暴露者个人有否进行暴露后预防性治疗(PEP),院感科都应该对暴露者进行定期血清学随访。 6、咨询和健康教育 不管暴露者是否需要预防性治疗(PEP),院感科都应该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以缓解其心理压力,采取必要防护措施,防止进一步播散。 二、医务人员防护的原则 1、医院内所有区域应当采取标准预防。 2、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包括: ①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 ②脱去手套手后立即洗手; ③一旦接触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应当立即洗手; ④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 ⑤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 ⑥、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3、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医用级标准,如防护服、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面罩、隔离衣、手套、鞋套等。 4、医护人员的分级防护 ⑴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①、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防护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②、严格执行洗手与手消毒制度。 ③、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粘膜的防护。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标准预防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标准预防措施 (一)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其基本特点为: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二)标准预防措施 1、洗手: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不论其是否戴手套,都必须洗手;遇有下述情况必须立即洗手:①摘除手套后;②接触病人前后;③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他人时。 2、戴手套:接触病人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病人粘膜和非完整皮肤前均应戴手套;对同一病人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 3、上述物质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罩、口罩,并穿防护衣,以防止医护人员皮肤、粘膜和衣服的污染. 4、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用于下一病人前应进行清洁和适当消毒. 5、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与粘膜,以防污染衣物及微生物传播。 6、锐利器具和针头应小心处理,以防刺伤。 7、医护人员进行各种医疗操作、清洁及环境表面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8、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隔离。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医务人员要树立无菌观念,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遵守无菌操作原 则,进入人体组织和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完整皮肤黏膜的 器械和用品必须消毒。 1.消毒灭菌原则 ;⑴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物品使用后皆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 ⑵手术器械及其它诊疗器械灭菌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等离子灭菌。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一)标准防护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其基本特点为: l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二)标准预防的措施 l洗手: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不论其是否戴手套,都必须洗手:遇有下述情况必须立即洗手:摘除手套后;(接触病人前后)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他人时。 2戴手套:接触病人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病人黏膜和非完整皮肤前均应戴手套;对病人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 3上述物质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罩,并穿防护衣。以防止医护人员皮肤、黏膜和衣服的污染。 4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应进行清洁和适当消毒. 5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与黏膜,以防污染衣物及微生物传播。 6锐利器具和针头应小心处理,以防刺伤。 7医护人员进行各项医疗操作,清洁及环境表面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8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隔离。 (三)医护人员的防护要求 1.基本防护: 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活动的所有医、护、技人员. 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罩、工作鞋。 2.加强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护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

发热门诊的工作人员;SARS病区的工作人员;转运疑似或临床诊断传染病的医护人员和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使用以防护用品; 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 防护镜:有体液或其他污染物喷溅的操作时: 外科罩:进入传染病区时: 手套;操作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或破损皮肤黏膜的操作时: 面罩:有可能被病人的体液喷溅时: 鞋套:进入传染病区时。 3.严密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要给SARS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等操作和做传染病尸解的医务人员. 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应使用面罩 (四)基本防护要求 规范洗手内容: “六步法”洗手 摆式洗手龙头 抗菌洗手液 取缔公用毛巾 加盖污物桶 手套 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手套可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播微生物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获得的病原微生物在人群中传播;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手套的屏障 ♦戴手套是为了避免与任何可能引起感染的物质接触,其目的是双重性的,既保护医护人员,也保护病人; 应用操作控制 ♦应用操作控制是指以将潜在的刺伤事故发生的可能降至最低的一种操作模式。 ♦用过的针应立即丢入到适当的防刺、防渗漏的利器收集箱内。 如果用后的针不能立即处理,应使用单手回套;不要将针放入已经过满的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3篇)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 一、职业防护原则 1、基本防护 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工作的所有医、护、技人员。 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凡接触传染病人时要加穿隔离衣。 2、加强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务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隔离病区等区域的工作人员;转运确诊或疑似为传染病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加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外科口罩/N95口罩、鞋套、手套、防护眼罩、面罩等。 3、严密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如给特殊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等操作和作传染病人尸解的医务人员。 防护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全方位防护,应使用面罩、呼吸防护器。 二、基本预防控制措施 1、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常见感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防护技术,减少职业危害。 2、遵照标准预防的原则,在接触病原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1)在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时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喷溅时,应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穿隔离衣或防水围裙等。 (3)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尽量减少创口出血,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4)处理针头时不要太匆忙,手持针头和利器时,不要让锐器面对着他人,在为不合作的病人注射时,应取得他人的协作,使用的针头不可再套回原针帽内,如果一定要套回,则采用单手复帽技术,不要将锐利器具直接传递给他人,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利器盒,不要折毁锐利器具等。 (5)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须戴双层手套。 3、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4、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5、对手术前及输血前患者必须严格进行“感染筛查”。门诊小手术等有创操作前,应遵循患者知情同意和自愿原则下做“感染筛查”,如病人不同意做,应在“告知单上”签字,科室留存备查。 6、检验科接收到患者的血液标本后,应于____小时内报告“感染筛查”结果。对于HIV抗体初筛实验阳性的标本,检验科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和病人所在科室负责人,医院感染管理科指导科室做好防护工作,同时相关人员要保护患者隐私。 三、发生血液传播疾病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理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由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措施

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护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的工作人员;SARS病区的工作人员;转运疑似或临床诊断传染病的医护人员和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使用以防护用品; 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 防护镜:有体液或其他污染物喷溅的操作时: 外科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 手套;操作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或破损皮肤黏膜的操作时:面罩:有可能被病人的体液喷溅时: 鞋套:进入传染病区时。 3.严密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要给SARS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等操作和做传染病尸解的医务人员。 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应使用面罩 (四)基本防护要求 规范洗手内容: “六步法”洗手 摆式洗手龙头 抗菌洗手液 取缔公用毛巾 加盖污物桶 手套 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手套可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播微生物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获得的病原微生物在人群中传播;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手套的屏障 ◆戴手套是为了避免与任何可能引起感染的物质接触,其目的是双重性的,既保护医护人员,也保护病人; 应用操作控制 ◆应用操作控制是指以将潜在的刺伤事故发生的可能降至最低的一种操作模式。 ◆用过的针应立即丢入到适当的防刺、防渗漏的利器收集箱内。

如果用后的针不能立即处理,应使用单手回套;不要将针放入已经过满的利器收集箱中;相关工作完成后,再脱掉手套;摘掉手套后或接触体液后立即洗手。面罩、护目镜和口罩戴口罩和护目镜可防止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体液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眼睛、口腔及鼻腔黏膜。 隔离衣 穿隔离衣可防止被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的水和大量的传染性材料,必要时可在外加塑料围裙;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以免污染其他患者和环境。 (五)主要疾病的应急预防 1、职业暴露HBV后应急预防 针对乙肝易感者与对乙肝疫苗无应答者,即血清抗HBs阴性者。当接触血清HBsAg(+)血液后,措施有两条: 其一,应急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首次应该在暴露后48h内完成。HBIG的效价必须达到1:200000(即200ul/ml)以上,用量0.6ml/kg的保护效果较理想,对既往接种过疫苗而无血清学应答者,宜接种HBIG两次(相距3—6个月)。暴露后一个月,如未发生乙肝,宜重复应用HBIG一次。 其二,应急接种乙肝疫苗,暴露后6个月内应予血清学随访,并注意有无相关的临床表现与肝功能变化.至于血清学抗体HBs≤10ul/ml的医务人员,需加强接种乙肝疫苗一次,并接种HBIG一次。上述措施应尽早(48h内)完成。 2、丁肝 丁肝只发生在有乙肝病毒感染的人群中,它通过类似乙肝途径传播。防止乙肝感染的措施也对丁肝病毒有效。 3、职业暴露HCV的预防 ◆对此类血源性感染尚无适当的预防方案。预防性应用干扰素、抗病毒药是否奏效无定论,故不推荐。 ◆对暴露者的血清学随访抗HCV十分重要,暴露后24~48h内,6个月与12个月检查三次抗HCV是必要的。一旦血清抗HCV由阴转阳,似应及时启动抗病毒治疗,不必等待肝功出现异常。 4、职业暴露HIV后的预防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对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防护措施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医务人员成为最重要的关注对象之一,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职业安全威胁。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与防护措施必须得到充分重视和加强。 一、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问题 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问题主要来源于以下几方面: 1. 传染病和暴力事件会威胁到工作环境和个人安全。 2. 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会对医务人员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伤害。长时间工作和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压力过大等因素,会导致医务人员情绪不稳定、疲劳过度、身体疲劳、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3. 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会给医务人员带来心理和经济上的压力。 以上问题都对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构成了威胁。 二、医务人员的防护措施 为了保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必须采取以下有效措施: 1. 物理防护措施。在治疗传染病时,必须穿戴符合要求的防护装备,如防护服、口罩、护目镜、手套等,以保护自己的安全。

2. 心理防护措施。医务人员需要针对职业高风险、高压 力的特点,做好心理准备和心理调节。同时,医院也应该为医务人员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3. 人文关怀措施。医院应该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如合 理分配医务人员的工作时间,保证医务人员有充足的休息时间;提供体育、文艺等活动,尽可能减轻医务人员心理和身体上的疲劳;在国家政策允许下,为医务人员购买工作中意外伤害险和其他保险。 4. 培训和技能提升。医务人员应该接受必要的职业培训,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和工作水平,增强对工作的信心和适应能力。 5. 法治保障。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法 治保障,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障医务人员合法权益,尤其是在存在暴力事件、医疗纠纷等情况下,要及时破案和提供帮助,保护医务人员的安全。 综上所述,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和防护措施是必须得到充分关注和重视的问题。未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应该加大对医院的投入,为医务人员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同时也应该加大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为医生们创造更加安全和舒适的工作环境。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防护措施职业安全问题的存在 近年来,由于新冠病毒的突然出现,医务人员在一线防控疫情工作中面临着极大的职业安全隐患。但是,这并不是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问题的首次出现。在医疗工作中,医务人员还面临着卫生环境、创伤感染、毒品中毒、精神健康等多种职业危害因素。因此,对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防护措施的必要性 在应对职业危害和提高职业安全保障的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的举措,从而保障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并确保其在工作中不受到不必要的威胁。其中,防护措施是非常必要的手段之一。下面将介绍医务人员防护措施的一些重点。 个人防护 个人防护是医务人员在工作中最基本的防护方式。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处理危险废物、接触病原体等过程中,需要戴手套、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以减少对病原体的直接接触。医务人员根据工作的不同,选择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进行佩戴,避免暴露于职业危害因素之中。

工作环境防护 工作环境防护主要是通过工作场所的设计和保障,使医务人员在 工作过程中受到的危害降到最低。在医疗机构中,应当通过改善卫生 环境、消除职业危害、加强医疗器械消毒除菌等措施,保障医务人员 安全工作。此外,在特殊时期,如抗击新冠病毒的过程中,还应该采 取特殊措施来防护医务人员。 心理防护 作为医务人员,无论是接触疾病还是面对病人,在工作中都需要 面临巨大的压力。因此,在职业安全保障中,心理防护同样不可缺少。具体的心理防护方式包括,在科室内建立良好的同事协作关系、积极 参加文娱活动、注重饮食和睡眠等多方面。在心理防护中,同事之间 的互相支持和鼓励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法律保障 除了职业安全防护措施外,对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还有一个重要 的方面,那就是通过法律保障进行保护。因此,各地医疗机构应当在 法律制度的保护下,受到公正待遇和合理赔偿。 小结 综上所述,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是重中之重。在职业安全防护方面,除了关注个人防护和环境防护措施外,同样需要重视心理防护和法律 保障。拥有完善的职业安全保障措施,才能够保障医务人员安心工作,从而为广大患者提供更贴心的医疗服务。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制度 (一)标准防护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其基本特点为: 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二)标准预防的措施 1洗手,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不论其是否戴手套,都必须洗手,遇有下述情况必须立即洗手:摘除手套后;(接触病人前后)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他人时. 2戴手套:接触病人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病人黏膜和非完整皮肤前均应戴手套;对病人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 3上述物质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口罩,并穿防护衣。以防止医护人员皮肤、黏膜和衣服的污染. 4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重复使用的医

疗仪器设备应进行清洁和适当消毒『 5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与黏膜,以防污染衣物及微生物传播。 6锐利器具和针头应小心处理,以防剌伤。 7医护人员进行各项医疗操作,清洁及环境表面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8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隔离。 (三)医护人员的防护要求 1. 基本防护: 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活动的所有医,护、技人员. 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 2. 加强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护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的工作人员;SAR9W区的工作人员;转运疑似或临床诊断传染病的医护人员和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使用以防护用品; 隔离衣:进入传染病区时; 防护镜:有体液或其他污染物喷溅的操作时: 外科口罩:进入传染病区时: 手套;操作人员皮肤破损或接触体液或破损皮肤黏膜的操作时: 面罩:有可能被病人的体液喷溅时: 鞋套:进入传染病区时。 3. 严密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要给SARSW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等操作和做传染病尸解的医务人员。 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应使用面罩 (四)基本防护要求 规范洗手内容: “六步法”洗手 摆式洗手龙头 抗菌洗手液 取缔公用毛巾 加盖污物桶 手套 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防止医务人员把白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手套可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播微生物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 或环境中获得的病原微生物在人群中传播;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更换 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手套的屏障 ♦戴手套是为了避免与任何可能引起感染的物质接触,其目的是双重性的,既保护医护人员,也保护病人; 应用操作控制 ♦应用操作控制是指以将潜在的刺伤事故发生的可能降至最低的一种操作模式。

医务人员职业健康与安全防护

医务人员职业健康与安全防护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许多医务人员在一线奋战,为了保障病患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他们放弃了自己的安全和健康。因此,保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和安全成为重中之重。 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常常面临着工作压力、暴力伤害、疾病感染等多种威胁。因此,必须重视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风险管理,采取措施保障其身心健康。以下是一些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健康和安全的措施: 1.提供安全性能优良的防护装备。医务人员在接触疑似或确诊新冠肺炎的患者时应佩戴防护口罩、护目镜、手套和防护服等。为医务人员提供高性能的防护装备,这些装备在保护医务人员的同时也可以减少跨感染的传播。 2.提供相关的职业健康教育。随着所接受的医疗技术的发展,医务人员应该不断学习并更新自己的职业知识和技能,以更好地应对相关的职业健康问题。提供相关的职业健康教育,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预防和避免职业病的方法,注意各种危险因素,提高职业健康意识。 3.开展安全文化教育。安全文化是指人们对于安全和健康的态度和行为,包括自我保护和他人保护。开展安全文化教育,可以提高医务人员对保护自身和他人健康安全的态度和行为,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职业技能的同时保护自身的安全和健康。 4.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医务人员进行各种严格的职业操作,涉及大量的体力和精神压力,因此必须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以便

更好地适应职业要求。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合理饮食、休息,有助于提高身体素质,减轻疲劳,提高工作效率。 保护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在未来尤其需要加强对他们的关注和帮助,给予更多的关心和保护。我们应该尽我们所能,给医务人员提供最好的保护,这样他们才能更专心、更有效地为人民服务,更好地促进医疗行业的发展。

医务人员职业卫生安全防护制度

一、职业防护原则 1、基本防护 防护对象:在医疗机构中从事诊疗工作的所有医、护、技人员。 着装要求: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口罩、工作鞋。凡接触传染病人时要加穿隔离衣。 2、加强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体液或可疑污染物操作的医务人员;传染病流行期的发热门诊,隔离病区等区域的工作人员;转运确诊或疑似为传染病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着装要求:在基本防护的基础上,可按危险程度加用以下防护用品:隔离衣、外科口罩/N95口罩、鞋套、手套、防护眼罩、面罩等。3、严密防护: 防护对象:进行有创操作,如给特殊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切开吸痰等操作和作传染病人尸解的医务人员。 防护要求:在加强防护的基础上全方位防护,应使用面罩、呼吸防护器。 二、基本预防控制措施 1、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常见 感染病的传播途径、隔离防护技术,减少职业危害。 2、遵照标准预防的原则,在接触病原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 措施: (1)在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时戴手套,操作完

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喷溅时,应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穿隔离衣或防水围裙等。 (3)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尽量减少创口出血,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4)处理针头时不要太匆忙,手持针头和利器时,不要让锐器面对着他人,在为不合作的病人注射时,应取得他人的协作,使用的针头不可再套回原针帽内,如果一定要套回,则采用单手复帽技术,不要将锐利器具直接传递给他人,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利器盒,不要折毁锐利器具等。 (5)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须戴双层手套。 3、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 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4、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5、对手术前及输血前患者必须严格进行“感染筛查”。门诊小手术等 有创操作前,应遵循患者知情同意和自愿原则下做“感染筛查”,如病人不同意做,应在“告知单上”签字,科室留存备查。 6、检验科接收到患者的血液标本后,应于24小时内报告“感染筛 查”结果。对于HIV抗体初筛实验阳性的标本,检验科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和病人所在科室负责人,医院感染管理科指

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措施

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措施 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和健康问题逐渐浮 出水面。医务人员是社会保障的守卫者,他们在疫情防控的前线作战,为我们的健康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却常常遭受暴力伤害、感染等风险。 下面将从加强职业保护教育、提高野外处置能力、提供优质安 全的工作条件以及强制安全卫生监管等几个方面探讨保护医务人员 职业安全的措施。 一、加强职业保护教育 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需要增强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强 调职业保护意识和行动的重要性。医院可以通过开展在职培训、科 普宣传等方式,向医务人员传达职业保护知识,提高医务人员对安 全卫生工作的认识。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心理疏导,让他们减轻工作 压力,缓解因为面对大量患者带来的恐慌和焦虑情绪,从而提高医 务人员的职业满意度和工作热情。 二、提高野外处置能力 医务人员需要具备在野外应急处置的基本技能和知识,比如心 肺复苏术、导尿、稳定伤员等。野外救援需要医务人员运用所学知 识和技能,采用合理的应急措施,才能降低风险和最大程度保持伤 员救治的最佳状态。因此,医院可以提高医务人员的野外处置能力,增强医务人员对野外条件下的安全保障的意识和能力。 三、提供优质安全的工作条件

优质安全的工作条件是保障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提高医务人员 工作积极性和效率的重要手段。医院可以为医务人员提供良好的办 公环境、医疗设备以及技术支持,从而大幅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同时,医院可以加强卫生防护、安全消毒制度等工作,为医务人员 提供一个互惠互利、和谐有序的良好工作环境。 四、强制安全卫生监管 强制安全卫生监管是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重要保障。医院 可以从制度上加强管控,提高卫生标准和要求,强化安全监管力度,通过检查、监督、倡导等方式,促进医疗工作场所的安全化、专业 化和规范化。同时,最大程度减少医院管理过程中的漏洞和疏忽, 从全方位打造一个安全、放心、稳健的卫生工作场所。 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不仅是社会责任,更是医院应该承担 和落实的义务。只有通过大力加强职业保护教育、提高野外处置能力、提供优质安全的工作条件、强制安全卫生监管等措施,才能真 正实现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目的。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

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

其核心内容包括: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护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1、标准预防包括那些关键措施? 遵守手卫生规范。 血液体液可能污染面部时,要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 血液体液可能污染皮肤或衣物时,要穿防护服。 每一个都要遵守呼吸卫生/咳嗽礼仪。 收治患者时要根据感染源的可能传播途径,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仪器/设施和环境怀疑被具感染性的体液污染后清洁消毒。 收集患者使用过的织物时应避免抖动,以防污染空气、环境表面和人。 遵守安全注射的原则。 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 2、正确处理废弃物品 禁止回套针帽,如果没有可利用的条件,可用单手操作手法 3、WHO对安全注射的定义 对接受注射者无害 不使卫生保健人员因接触产生任何危害 不使废弃物对社会环境构成危害 4、口罩分几类?如何选择口罩? 口罩有纱布口罩、外科口罩和医用防护口罩。

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 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 应戴外科口罩; 接触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外科口罩的正确佩戴 (1)将口罩戴上,金属软条应该向上。 (2)头带分别绑于头顶后及颈后。 (3)将金属软条向内按压至该部分压成鼻梁形状。 (4)完成时,口罩必须覆盖鼻至下巴,紧贴面部。 N95口罩的正确佩戴 (1)按面型选择普通/细码型号,拉松头带。金属软条向上,将手穿过头带。 (2)戴上口罩,头带分别置于头顶后及颈后。 (3)将双手你的食指及中指由中央顶部向两旁同时按压金属软条。 (4)检查妥当。正确检查:双手请按口罩,然后刻意呼吸,空气应该不会从口罩边缘泄露。负压检查:依双手轻按口罩,然后刻意呼吸,口罩中央会稍凹陷。 5、何种情况下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 喷溅时; 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6、何种情况下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