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宋文官政治与熙丰党争

北宋文官政治与熙丰党争

北宋文官政治与熙丰党争
北宋文官政治与熙丰党争

2001年3月

第28卷第2期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伽m丑l0fHubeiuIliwr画ty(PIlil∞0phyalldsoc瑚sder-ce)

Mar..2001

vol28.No2北宋文官政治与熙丰党争

金强,葛金芳

(湖北大学人文学院,湖北武汉43呲)

[摘要】本文从剖析北宋文官集目的社会心理和行政管理八手,认为北宋文官政治具有两太特性,其一.矛盾的复合性格;其二,低下的行政效率。这两大特性使得文官政治成为党争的源泉和推进刘。而在此制度背景下展开的王安石变法难免陷入竞争泥潭.终至新法尽疲而互讦不已。

[关键词】文官政治;熙丰党争;王安石变法

[中田分类号】l£Ⅲ.晒[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799(姗1)02一叭08一03

宋承五代末世立国,从“孤儿寡母”手中取得政权。对武将擅权心存余悸。太祖通过“杯酒释兵权”,开创了由武人擅权向文人治政的转换,并立下誓规,“不欲以言罪人”,“不杀士大夫”和“优待文士”。((束论)卷”自此,“右文轻武”成为有宋一代之国策,随着科举取士门径的扩大,最终导致官僚政治的确立。

一、文官集团之复合性格

科举制度所遵循的原则之一是“学而优则仕”,北宋更是用“糊名”、“誊录”等法杜绝舞弊,取消“公荐”.“取士不问家世”,以克服贵族等级的法外权利,努力搜求寒俊之才。文人从政,成为国家机器的重要支柱,即政治结构方面的组织力量,同时.他们所习知的儒家伦理道德规范成为意识形态的组织力量,两种组织力量有机耦合,便实现了一体化结构。因此,北宋官僚多为政治主体和学术主体的复合体。文人相轻是积淀于传统文化深层的一种心理品格,北宋文官也不可避免沾染这种习气。北宋文官复合性格产生的直接根源就在于政治与学术主体的两位一体结构,致使学术之争往往演化为政治党争。由于文官饱读儒家经典.熟知微言大义,所以在政争中他们往往以“煌煌大义”借题发挥。贯穿于熙丰党争其问的“君子小人之辩”、“义利之辩”即为例证。

北宋文官复合性格有两大表现,其一是内心的忧患意识与行为上的因循作风的矛盾。北宋立国而“边鄙常叛不服”,宋朝群臣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由于赵宋不让军人擅权和优待文士家训的引导,这种忧患意识不可能产生“投笔从戎”的行为,而是促使文官群体尽情运用他们对政事、军事的发言权。于是,在北宋文官集团身上投下了相映成辉的两面性。一方面,在四夷环伺下“奋厉有当世志,”(《栾城后浆)卷22)进而发展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献身精神。另一方面.则“士大夫以冲晦自养”,((抛水燕谈录)卷3(奇节))“相与养成深厚诚实之风”,(‘宋大事记讲义)卷6)“循默苟且,偷堕宽弛,习成风俗”。((续资治通鉴长缩)(下简称<长蝙))卷l盼)集团中稍有贤者,“思兴利去害而有为也,众皆指为生事,必嫉之,沮之.非之,笑之,稍有差失,随而挤陷。”(<长编)卷143)

其二是价值取向上的求利与严明君子小人之大防的矛盾。有宋一代,不抑兼并成为政府不遗余力推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再加上工商业文明的刺激,宋代士大夫不甘苦守清贫,不再拘泥于“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种狭隘的义利观。李觏称:“富贵者,人之所欲也”,((拿舰集.强岳策第八')宋初名臣曹彬直言:“好官亦不过多得钱耳!'t(<宋史)卷258‘曹彬传))“义者,利之和”成为宋代文官集团一种全新的义利标准,这种观念成为他们对田产和商业利益疯狂追求的理论支柱。

文官集团汲汲求利,还有一个动因是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下社会地位的巨大反差给文官心理造

[收稿日期】2000—03—25

【作者简介]金强(1975一),男.湖北郧县人,湖北大学人文学院1998级研究生。

?108-

万方数据

成的巨大冲击。学界往往认为中国传统政治结构富有弹性,贫寒之家亦可跻身科场入围统治集团,这是对于整个社会而言。但相对于个体来说,由于激烈的竞争,“秉笔者如林,趋选者如云”(<束史>卷2嘶(粱瑕传)】,“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背后往往是无人问津的十年寒窗苦读,是一代甚至数代人的含辛茹苦的惨淡经营,成名后的显达和此前的冷落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巨大反差使得做官的一个重大意义,便是趋向求利。工商业文明的兴盛使得宋代文官集团开始正视商业营运所带来的现实利益,有些士大夫将其写人家训((袁氏世范.治家))。但在政争中又照搬古训,斥责他人汲汲求利.是小人行为。这两面性看似矛盾,其实不然。为利正名是北宋文官对工商业兴盛的积极适应,而严明君子小人之大防则或为沽名卖直,或为整个文官集团利益着想,二者殊途同归。

二、文官政治之低下效率

太祖“禅周之权”,对于如何稳固统治煞费心思。以“分化事权”和“互相牵制”为特征的文官政治体系的建立,有效防止了武人擅权和宰相势炽之弊。地方机构则惩前代藩镇专恣之教训,以文臣知州,以转运使主一路财赋,以提刑掌狱讼。这一套叠床架屋的官僚机构在防止方镇坐大,君弱臣强方面行之有效,有宋一代号称“无内乱”足以为证。但造成行政效率极其低下,文官集团因循苟且,人浮于事,互相推诿之作风盛行。

此外,北宋又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套严密的监察制度。在中央,谏院由宰相属官渐臻独立,职权由谏净皇帝转为监察百官,与御史台职事相混,合成一势.共为“人主之耳目”。又“许风闻言事者,不问其言所从来,又不责言之必实”(‘长编)巷2lo)。台谏合一和风闻言事使得监察机构与中书、枢院并立,对于“折奸臣之萌,救内重之弊”(‘苏轼文地)牲25)颇为有效。这正是北宋历代皇帝奉行“异论相搅”家法之最终目的。但难免有人为沽敢言之名而不分青红皂白横加议论,权力制衡造成政事不行。在地方,除转运使、提刑司外,熙宁二年叉置提举常平司,都有举刺官吏之责,又有察访使按察官吏,层层监督使得多数文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J、心谨慎地等待“磨勘”升官,谁还敢兴举政事惹火上身?

造成行政效率低下的另一个原因是北宋“右文轻武”的国策。四夷环伺的边情使文官集团慨然以天下为己任,文治靖国培养了宋人好议论之风,优厚的俸禄和闲散的阶官给他们提供了过多的精力,而互相制衡的机构设置使得文官难以实践其抱负。而赵宋王朝不以言罪人,于是文官集团纷纷“立言”,指点江山。

三、从熙丰党争看北宋文官政治

王安石变法在上述文官制度背景下展开,难免背其重负.步履艰难。熙丰党争影响深远,自南宋至清,史家多把“靖康之祸”归咎于此。笔者以为,文官政治是产生党争的温床。王安石的立法精神,与北宋文官集团主流的旨趣相去甚远,故不能协调整个集团齐心共赴,难免人口交讦,党争不已。

王安石初任参政,尚无大动作之际,已有吕海上疏劾其十大罪状((【乏编抬朴)卷4)。此吕诲和王安石并非有何利益冲突,只是王安石所处的地位及其改革姿态把他自己推到了矛盾的漩涡之中。吕诲虽遭贬谪,但受到文官群体之大部的认可。“一时推其鲠直”(‘宋史)卷321),司马光亦称赞他,认为自己“先见不如吕诲”(<回朝渚臣奏议)卷i15)。

王安石的改革理念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众建贤才”,“大明法度”(‘王丈公史集)巷1)。对于北宋机构庞杂,人浮于事之积弊,王安石颇有体认,所以他认为“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长编拾补)卷4)。王安石深感于中书事务繁复,效率极低,向神宗提出:“今中书乃政事之源,欲治法度,宜莫如中书最急”((1乏编纪事奉术'卷61),说服神宗设立“编修中书条例司”以改变中书事务猥杂、混乱、淹滞的状况。又建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作为理财的突破口,改变三司生事取赇的局面。同时适当合并一些机构,改革设置重叠之弊。鉴于地方行政区划过小,赋税所入,不敷众官之费的弊端,王安石积极省并行政区。自熙宁初至八年,共废州(军监)三十一个,县一百二十七个(<梦溪笔谈)卷12)。这些做法,正是基于王安石“董正治官,建一代之明制”(<王文公文集)卷18)的设想,并初见实效。

在改革原有官僚机构的同时,王安石苦于人材缺乏,提出“教之、养之、取之、任之”皆有道的人才培养和选任办法。他以策取士,兴办学校,置武学,试律令,立仓法,不次进用新人,无非是想培养一支忠于国家的官僚队伍,目的是使大而无当的文官集团趋于一致,提高其运转速度。而这无异于捅了马蜂窝,文官政治的价值所在就是保持稳定,在此大前提下,效率是可以牺牲的。王安石本出身于文官集团,其提高行政效率的所有做法,直

?109-

万方数据

指文官政治的隐痛——惰性严重,因而超出了这种政治体制的包容限度,使得平衡难以维持,因而遭到文官群体之大部的反对。

王安石的治国模式是以“法”治国,并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首先,“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工文公文集)卷1)所以王安石推崇《周礼》,并非复占,而是借尸还魂,领略先王法意如国家本位,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等思想,将其施于现实以匡正时弊。其次,严明法律的权威性,不以人言废法。再者,以是否奉法作为官吏奖黜标准。王安石明法度是要保证国家对社会各方面的控制。均输法旨在“稍收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长编>卷221)。青苗法“乃振贫乏.抑兼并,广储蓄,以备百姓凶荒”。(‘壬文公文颦)卷31)“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l乏编拾补)卷7】“市易之法成,则货赂通流.而国用饶”。(<工文公文集)卷1)方田均税法则为解决隐漏田地和赋税不均诸问题。农田水利法体现了王安石“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王文公文浆)卷l】和“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f文公文集’卷l‘上皇帝万言书')的思想。王安石的经济立法就是要建立国家统制经济,让国家宏观控制农业、商业甚至信贷业。而这些“末技”是崇尚道德和空谈政治的多数文官所不屑为的。在他们的潜意识中,法律应是原始的、模糊的,便于他们在“一人之身.而责之以百官之所能备”((王文公文集)卷5)时,可以用形而上的道德去解决经济、司法、教育以至于军事等一切问题。严明法令、加强控制、提高效率等举措违背了文官集团中根深蒂固的道德至上、忽视技术层面和不讲效率等品格。前文已叙及,北宋文官热衷于“格物致知,修身养性”的内心追寻,人生坐标被压缩于狭小的道德空问,对于兴利之臣则鄙夷不屑。于是薛向、吕惠卿、曾布、章悖、邓绾等人一概被贴上“小人”的道德标签。当然,王安石也是文官集团中一分子,文官的矛盾性格同样积淀在其心理深层。在变法过程中,王安石多次撂挑子,不视事,使得年轻的皇帝诚惶诚恐,抚慰有加。可见王安石在坚持变法理想时也不忘耍耍手腕。王安石困于老臣因循,不得不引用新进,以为己助,于是在其周围形成一股新的政治势力,即新党。而文官集团的离心品格使得新党不可能牢不可破。即使曾布也在“根究市易案”中操戈反向,给矛盾重重的新党和进退维谷的王安石以致命一击。王安石在反击反对派时没有更好的理沦武器,只好仍从“道德”上着手,以跟还眼,给反对派戴上“四凶”帽子,贴上“小人”标签。

综上所述,王安石和他的改革在前进道路每迈一小步,必然伴随着无休无止的争论,或抨击,或谀谄,无穷的精力和智力不断地“内耗”;为塞反对派嚣嚣之口,王安石和他的改革已踏上r一条不归路,无中生有也罢,逆耳忠言也罢,统统置若罔闻。这是改革家王安石的悲哀.更是奉“异论相搅”为圭皋的赵宋王朝的悲哀。

[责任编辑:梅莉]

avil鲫hsysteInaI-dFacIiomDImngⅪ一F蛐gP耐od.msollgmmsty

删Qia【Ig,cEJin—f啦

(Sch00l0fH咖al|it髂,HI妇i

ur|i煳ty,wulla|1,Hubei430[脱,clli旭)

AI埘r姒:rrtmt}啪扭讪a【lal皿i弛d把s∞瑚册℃h山盱arda蜘IIi蛐叩0fcivilseⅣ锄IsinNo^hemsongDyrI鼬ty.Ar.dtlle眦LIlor∞rdLldestII毗the刚6璐ofNortl砖mso【IgD),rIastyIla8two昀ib:印fado五ealclmracterafld

i础cienlad一Ⅱli血gⅡ蚵∞,whjch锵u齄吐七dvd6e州cc掣咖tobe‘hesoLIrcearIdimpehB0fd屺f舵60ns.InsuclIl,ackⅫ脚0f化g山a.bo喈.ilw鹕ir而tabk【h砒W8rIgA啮I-i’sRef0帅wo山dget咖ckjndmfactj蚰sm以d圮New【awwasenli—yd雠ned6一nally,oe∞商Ilgo∞a∞dH。msel硎y.

1‘eywor出:avil¥eI晡ce8ys呦1;如“吣dIlTing)(iFe”gpdod;W蛐gA陷li’sRefom

?llO

万方数据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大全 2

(一).先秦作家作品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陬(zōu)邑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现存《论语》20篇,是他的弟子记录他与弟子们言行的语录体专集。“论”,读lún,择也,选择摘录之意。 2、墨子,名翟(dí),春秋时代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著有《墨子》一书,今存53篇。 3、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后期齐国人,军事理论家,著有《孙子》,一名《孙子兵法》,13篇,古代称为“兵经”,是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 4、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山东)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其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向背。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著有《孟子》一书。 5、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河南)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现存《庄子》一书,33篇,又名《南华经》。代表作是《逍遥游》。 6、荀子,名况,尊号“卿”,汉时避宣帝刘洵讳,改称“孙卿”,战国时赵(河北)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他针对孟子“性善论”提出“性恶论”,针对儒家“天命论”提出“天行有常”的朴素唯物论和“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思想。著有《荀子》32篇,代表作有《劝学》、《天论》等。 7、韩非子,战国末韩国人,荀况弟子,法家学派代表人物。在政治上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者诸项政策,主张君主集权,反对贵族操纵政治。现存《韩非子》55篇,代表作有《五蠹》、《智子疑邻》、《扁鹊见蔡桓公》。 8、吕不韦,战国末期韩国大商人,曾为秦国的相国。他集合门客编写了《吕氏春秋》。 9、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河南)人,被道家尊为前辈,主和贵“虚”,即虚静、无为。著有《列子》8篇。 10、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他用楚辞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即遭遇忧愁,“离”通“罹”),还有《九歌》、《九章》、《天问》等。《涉江》是《九章》中的一篇。农历五月初五是他投汨罗江自沉的纪念日。 (二).汉代作家作品 1、贾谊,世称贾生,或贾长沙、贾太傅,洛阳(河南)人,西汉政治家、文学家。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有“疏”7篇,《新书》10卷58篇;代表作有《吊屈原赋》、《过秦论》、《鹏鸟赋》。明朝人辑有《贾长沙集》,是以他曾做过长沙王太傅命名的。 2、刘安,沛郡(江苏)人,西汉思想家、文学家,汉高祖孙,袭父爵封为淮南王。集体编著《淮南鸿烈》,也叫《淮南子》。 3、司马迁,字子长,夏阳(陕西)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历尽艰辛撰成《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4、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撰有《说苑》、《新序》,还整理修订了《战国策》、《楚辞》。 5、班固,字孟坚,扶风(陕西)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历尽二十余年修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辞赋方面以《两都赋》最著名。 6、张衡(78-139),东汉建初三年(公元78年)生;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卒。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

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篇 【中国古代十圣】 茶圣:陆羽,唐朝人,以嗜茶著名,著有《茶经》3卷。 诗圣: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著有《杜工部集》。 草圣:张旭,汉朝书法家,他擅长草书,造诣很深。 史圣: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一书的作者。 医圣:张仲景,东汉医学家,所著《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对我国医学发展影响很大。 画圣:吴道子,唐朝著名画家,擅长人物画。 酒圣:杜康,即少康。古代传说中酿酒术的发明者。 书圣:王羲之,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书法家,作品有《黄庭经》《兰亭序》等。 文圣:孔丘,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历代封建统治阶级尊他为圣人,影响甚远。 武圣:关羽,三国蜀汉大将。重义气,精武艺,他的事迹长期在民间流传,被世人尊为“关圣”“关帝”。 【中国文坛上的第一】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诗——《左传》 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我国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我国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作品——《论语》 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我国第一部专记一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我国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 我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曹丕的《典论·论文》 我国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水经注》 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我国第一部杂文集——鲁迅的《坟》 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我国第一部散文诗集——鲁迅的《野草》 我国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我国第一部著名的戏曲作品——关汉卿的《窦娥冤》 我国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吴承恩《西游记》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明末清初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我国第一部中篇小说——鲁迅的《阿Q正传》 我国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鲁迅的《呐喊》》 我国新文学史上影响最大、成就突出的一部新诗集——郭沫若的《女神》 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 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我国第一首以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民歌体叙事长诗——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 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 我国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夏衍的《包身工》 我国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1921年成立,发起人沈雁冰、郑振铎、叶绍钧 我国第一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我国第一位女诗人——蔡文姬 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我国第一位著名女词人——李清照 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郭沫若 我国第一位儿童作家——冰心 我国第一个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叶圣陶 我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其作品是:龙须沟 【“笔称”种种】 刚开始学写或画叫“学笔”,有感而写的短文叫“随笔”; 无拘无束地写来叫“信笔”,旧时诉讼的状文叫“刀笔”; 对下写信的谦称叫“草笔”,对上写信的谦称叫“谨笔”; 字句笔画不好的叫“败笔”,多余无用的文字叫“赘笔”; 与题意不紧的话叫“闲笔”,轻松自如的文字叫“逸笔”;

古代文学文学常识

高二古代文学文学常识 1.商代甲骨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古文字、隶楷、篆书到隶书 2.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造字、用字、甲骨文、金文 3.经、史、子、集、儒家经典、《诗》、《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从先秦的历史散文到“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墨子》、《庄子》、《韩非子》、《公孙龙子》、《杜工部集》、《欧阳文忠公集》、汉族诗文总集、 4.儒家、春秋战国 、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儒家、二十、中庸、记言、语录 5.丘、仲尼、春秋、思想家、教育家、创始人、古代私人讲学、“学在官府”、教育事业、《尚书》、《诗经》、《春秋》 6.对话、孟轲 7. “百家争鸣”、道家、儒家、墨家、法家、名家、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圣人、正统思想 8. 记言、记事、孔子、《春秋》、《尚书》、《左传》、《战国策》、鲁国、左丘明、《左氏春秋》、编年体、叙事、 9.西汉、刘向、国别体史书、战国、议论文 、 叙事文 10.《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11. 《老子》、《庄子》和《周易》 12.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13.史传文、政论文和赋、司马迁、班固、班马、司马迁、《史记》、纪传体、《太史公书》、“本纪”,“世家”、“列 传”、“表”、“书”、黄帝、纪传体史书、“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欲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4. 纪传体断代史、东汉、班固、《高帝纪》 15.纪传体断代史、南、范晔 16. 西汉、贾谊、晁错、《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论贵粟疏》、《论衡》 17. 赋、唐诗 、宋词、 元曲 、司马相如、班固、张衡 18.司马迁、司马相如

北宋党争

浅析北宋党争的起因 摘要: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高度强化的中国封建社会,统治集团内部的朋党之争诚为一大毒瘤,历代统治者都加以防范。北宋党争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极为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 关键词:北宋党争;中央集权;“异论相搅”;统治政策 历史上先后出现过的皇权以外的政治力量有外戚、宗室、宦官等。这些政治集团结成不同党派,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而宋朝的党争,则更甚于前后诸代。同其它各代的党争相比,宋代党争之产生既有与之相同的普遍性政治根源,又有其特殊的偶然性因素。学者关于党争的问题研究虽然不少,但是就北宋党争起因方面的研究不是很多,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做一简单阐述,不足之处,请多指教。 一、北宋中央集权的高度强化 后周显德七年(960),赵匡胤在赵普和赵光义的赞助下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宋王朝。然而,在梁、唐等五个政权错更迭起的时代背景下,“赵氏起家什伍,两世为裨将,与乱世相浮沉,姓字且不闻于人间。乃乘如狂之乱卒控扶以起,弋获大宝。” ①既乏盖世武功可资立威,又无德泽感戴四方,君临天下的宋太祖一直是惴惴不安的。基于此种隐忧,宋初的最高统治者制定并实施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防范措施。贯穿于这些措施中的基本精神,则是竭力强化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 在这套政策的施行过程中,宋历代统治者密切注视统治集团内部以任何形式表现出来的分朋结党行为。宋廷对贡举考试的严格控制,便反映了此种状况。建隆三年(962),宋太祖下诏:“及第举人不得呼知举官为恩门、师门及自称门生。”②这便明确规定所取之士只能感恩于宋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从而破除了自唐代以来因贡举考试而结成的“门生座主”关系。开宝六年(973),宋太祖又将殿试改为定制。进一步控制了贡举考试。 至于宋王朝明令禁止朋党、以及臣僚为迎合最高统治者请禁朋党的事例,也是屡见不鲜。真宗咸平二年(999),真宗因“闻朝臣中有交结朋党、互扇虚誉,速求进用者”,“乃命降还申警,御史台纠察之。”③此后,宋最高统治者诏戒朋党、君臣讲论朋 ①王夫之:《宋论》卷1,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1页。 ②毕沅:《续资治通鉴》卷2,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48页。

按朝代整理文学常识-答案版

重要作家作品填空 一、中国古代作家作品 (一)先秦诸子百家 1、孔子与《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现存《论语》20 篇,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根据自己记忆或耳闻传说写的。是语录体著作。 儒家重要经典: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六艺:1、《诗》、《书》、《礼》、《易》、《乐》、《春秋》2、礼、乐、射、御、书、数 2、老子与《老子》:老子,姓李,名耳, 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老子》,又名《道德经》。 3、孟子与《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山东)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后世常“孔孟”并称,元文宗时封他为“亚圣”。其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向背。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论。著有《孟子》一书。 4、庄周与《庄子》: 战国时期宋国人。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老子哲学思想继承者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创始人。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老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养生主》中“《庖丁解牛》”尤为传诵。 5、荀子与《荀子》:荀子名况,尊号“卿”,战国时期赵(河北)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他针对孟子“性善论”提出“性恶论”。课本选入《劝学》 (二)史学著作 1、《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2、《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实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课本选入《曹刿论战》《烛之武退秦师》。 3、《国语》我国最早的国别体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4、《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体史书,课本选入《邹忌讽齐王纳谏》。 5、《史记》与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著作《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包括12本纪(帝王传记)、30世家(诸侯传记)、70列传(著名人物传记)、10表、8书,共130篇。它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6、《汉书》与班固: 班固:东汉(朝代)史学家、文学家。《汉书》,又称《前汉书》,班固编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课本选入《苏武传》。 7、《后汉书》与范晔:南北朝宋时期历史学家,编撰《后汉书》,“二十四史”之一。课本选入《张衡传》。 8、《资治通鉴》与司马光:司马光,北宋(朝代)史学家,所编著的《资治通鉴》是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史书。(不属于二十四史) 9、《新五代史》与欧阳修:欧阳修,北宋(朝代)史学家,文学家,编著《新五代史》。课本选入《伶官传序》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大全详解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大全 1.先秦作家作品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陬(zōu)邑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现存《论语》20篇,是他的弟子记录他与弟子们言行的语录体专集。“论”,读lún,择也,选择摘录之意。 墨子,名翟(dí),春秋时代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着有《墨子》一书,今存53篇。 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后期齐国人,军事理论家,着有《孙子》,一名《孙子兵法》,13篇,古代称为“兵经”,是我国第一部军事着作。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山东)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其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向背。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着有《孟子》一书。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河南)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现存《庄子》一书,33篇,又名《南华经》。代表作是《逍遥游》。 荀子,名况,尊号“卿”,汉时避宣帝刘洵讳,改称“孙卿”,战国时赵(河北)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他针对孟子“性善论”提出“性恶论”,针对儒家“天命论”提出“天行有常”的朴素唯物论和“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思想。着有《荀子》32篇,代表作有《劝学》、《天论》等。 韩非,战国末韩国人,荀况弟子,法家学派代表人物。在政治上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者诸项政策,主张君主集权,反对贵族操纵政治。现存《韩非子》55篇,代表作有《五蠹》、《智子疑邻》、《扁鹊见蔡桓公》。 吕不韦,战国末期韩国大商人,曾为秦国的相国。他集合门客编写了《吕氏春秋》。 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河南)人,被道家尊为前辈,主和贵“虚”,即虚静、无为。着有《列子》8篇。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他用楚辞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即遭遇忧愁,“离”通“罹”),还有《九歌》、《九章》、《天问》等。《涉江》是《九章》中的一篇。农历五月初五是他投汨罗江自沉的纪念日。 2.汉代作家作品 贾谊,世称贾生,或贾长沙、贾太傅,洛阳(河南)人,西汉政治家、文学家。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有“疏”7篇,《新书》10卷58篇;代表作有《吊屈原赋》、《鵩鸟赋》。明朝人辑有《贾长沙集》,是以他曾做过长沙王太傅命名的。 刘安,沛郡(江苏)人,西汉思想家、文学家,汉高祖孙,袭父爵封为淮南王。集体编着《淮南鸿烈》,也叫《淮南子》。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陕西)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历尽艰辛撰成《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撰有《说苑》、《新序》,还整理修订了《战国策》、《楚辞》。 班固,字孟坚,扶风(陕西)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历尽二十余年修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辞赋方面以《两都赋》最着名。 3.魏晋南北朝作家作品 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汉献帝时官到丞相,后被封为魏王,死后其子曹丕代汉建魏,追尊曹操为魏武帝。有抒情诗《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等乐府歌辞。

古代文学常识汇总

古代文学常识汇总 (一)名家作品及称谓 1.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2.初唐四主: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3.李杜:李杜:李白和杜甫的合称。小李杜:李商隐和杜牧的合称。 4.韩柳:韩愈和柳宗元的合称,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5.书法四大家: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和元代的赵孟頫。 6.唐宋八大家: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7.苏辛:苏轼、辛弃疾。 8.苏黄:苏轼、黄庭坚 9.三苏: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10.南宋四大家: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11.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简称关、白、马、郑。 12.诸子百家:是指我国先秦至汉初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目前流传中 最为广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12家。 主要流派及代表:儒家——孔子、孟子;法家一一韩非子;道家一一庄子、列子;墨家一墨子;兵家一孙武。(2017 资阳) 13.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 14.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客啬鬼:葛朗台(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人物)、夏洛克(英 国作家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泼留希金(俄国作家果戈理《死魂灵》中的人物)、阿巴 贡(法国作家莫里哀的喜剧《吝啬鬼》(又译《悭吝人》)中的主人公)。 15.“四书”“五经”:“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16.“三吏”“三别”:指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三吏”指《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指 《新婚别》《垂别》<无家别》。

江苏高考附加题文学常识

江苏高考附加题文学常识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文学常识 一、先秦文学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现存《论语》20篇,是他的弟子记录他与弟子们言行的语录体专集。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人,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着有《孟子》一书。 墨子名翟,春秋时期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着有《墨子》。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时期齐国人,军事理论家,着有《孙子》,又名《孙子兵法》,13篇,古代称为“兵经”,是我国第一部军事着作。 庄子名周,战国人,道家学派。代表作《庖丁解牛》,着有《庄子》,又名《南华经》。 荀子名况,尊号“卿”,战国人,儒家学派代表人物。着有《荀子》32篇,代表作有《劝学》《天论》等。 韩非子名非,战国末期人,荀况弟子,法家学派代表人物。现存《韩非子》55篇,代表作有《五蠹》《智子疑邻》《扁鹊见蔡桓公》等。 吕不韦,战国末期人,他集合门客编写了《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杂家着作。 列子名御寇,战国人,道家学派,着有《列子》8篇。 屈原名平(或正则),字原,或字灵均,战国末期人,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其余三位是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英国诗人、剧作家莎士比亚,意大利诗人但丁)。他的代表作是用楚辞形式写的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 二、两汉文学 汉赋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兴起的一种新的文体。它是汉代出现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其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是汉代文学的代表。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字长卿,赋圣,辞宗。鲁迅“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扬雄代表作《甘泉》、《河东》、《羽猎》。 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撰有《说苑》《新序》,还整理修订了《战国策》《楚辞》等。 贾谊世称贾生,又称贾长沙,贾太傅,着《新书》十卷。《过秦论》、《论积贮疏》等政论散文是他的代表作。 刘安,封淮南王。他和众门客着成作品《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故事出于此。 张衡,字子平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文学家。汉赋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作家。代表作《二京赋》 班固字孟坚,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着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两都赋》 三、魏晋南北朝时代 建安文学:指汉末至魏初以汉献帝建安时期为中心阶段的文学。“三曹”之首的曹操,开创了以“建安风骨”着称的新风气。 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魏王,魏武帝。抒情诗《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步出夏门行》;曹植字子建,文学家,谥“思”《白马篇》、《洛神赋》;南宋文学家谢灵运“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王士祯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曹丕,字子祖,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典论论文》《燕歌行》。 西晋史学家陈寿所着的《三国志》,成书早于范晔的《后汉书》,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桃花源记(并序)》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的社会图景,反应了古代农民的愿望与要求,是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精神结合的典范之作。代表作还有《饮酒》、《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等。 谢灵运,被称为康乐公,东晋末年与南朝宋代初年的,诗人,是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代表作《登池上楼》。 范晔,字蔚宗,南朝宋史学家,有《后汉书》。《乐羊子妻》《张衡传》出于其中。

北宋前期文学

第一章北宋前期文学 第一节宋初散文与复古思潮 提倡古文、反对骈俪 一.王禹偁(954-1001) “咸通以来,诗文不竞。革弊复古,宜其有闻。”(《送孙何序》)代表作《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二.柳开(948-1001) “吾之道,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道。吾之文,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文也。”(柳开《应责》) “文章为道之筌也,筌可妄作乎?筌之不良,获斯失矣。女恶容之厚于德,不恶德之厚于容也。文恶辞之华于理,不恶理之华于辞也。”(柳开《上王学士第三书》) 三.穆修(979-1032) 穆修等人继续倡导韩、柳的古文。当时西昆派的骈体已风行一时,穆修以刊刻韩、柳文集,与之对抗。穆修成功地培养了一些写作古文的弟子,其中如祖无择、尹洙、苏舜钦等人后来都成了古文运动的中坚人物。 四.姚铉(968-1020) 姚铉编选《唐文粹》,其文章部分摒弃骈体,专录古文。

第二节北宋初期诗坛三大流派 宋末方回说:“宋铲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送罗寿可诗序》) 一.白体诗人 “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王禹偁等人。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 王禹偁《村行》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馀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二.晚唐体 “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由于宋人常常把贾、姚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 “晚唐体”诗人中最恪守贾、姚门径的是“九僧”,即希昼、保暹、文兆、行肇、简长、惟凤、惠崇、宇昭、怀古等九位僧人,其中惠崇的成就比较突出。九僧作诗,继承了贾岛、姚合反复推

文学常识-中国古代文学

文学常识-中国古代文学 (一)先秦文学 1、上古神话 中国古代神话名篇有: 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 辟地、黄帝战蚩(ch 1)尤、刘安《淮南子》等。 2、先秦散文 C 诸子百家散文著名的有: ① 老子,李耳,字聃(dm ),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②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 他的学生言行的书。(《季氏》《荷》) ③墨子名翟(d 刀,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53篇。 ④孟子名轲,字子舆。儒家学派继承者。《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 的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庄暴见孟子》《鱼 我所欲也》。) ⑤ 庄子,名周,战国道家著《庄子》。(《庖丁解牛》) ⑥ 荀子,战国儒家,著《荀子》32篇。(《劝学》) ⑦ 韩非子,法家。著《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 A 儒家经典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 《中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又 称六艺(《乐》 “六经” B 历史散文。 别体) 《左传》(编年体)《战国策》(国别体) 《国语》(国 “春秋三传” 《左传》《谷梁传》《公羊传》

⑧《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察今》) ⑨李斯的代表作是散文《谏逐客书》。 3、先秦诗歌 A《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风、雅、颂三类、风是民歌,雅是乐歌,颂是祭歌。诗经的表现手法是比、兴、赋。“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的。“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赋”直陈其事。 B《楚辞》。西汉学者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屈原(前340?—前277?)名平,我国伟大爱国主义诗人、曾在楚国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代表作是《离骚》《九歌》《九章》。 (二)两汉文学 A两汉散文 ①贾谊,世称贾生。又称贾长沙,贾太傅。著《新书》十卷。《过秦论》、《论积贮疏》是他的代表作。 ②司马迁,字子长,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著《史记》首创“纪传体” 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③班固的《汉书》、刘向编订的《战国策》都名垂史册。 B乐府民歌和赋。 1乐府民歌:乐,民乐;府,官府。乐府原为汉代音乐机关所搜集的诗。《孔雀东南飞》 2、赋是我国古代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贾谊的《吊屈原赋》都很有名。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 A魏晋南北朝的诗歌和散文

北宋党争下的黄庭坚

北宋党争下的黄庭坚 摘要:黄庭坚是一个不幸落入“北宋党争”的漩涡中的文人,他在诗词上面的造诣很高与苏轼并称“苏黄”。但是在北宋那样的背景下,文人很可能会受到政治的束缚,在经历了这些浮沉之后,后期的黄庭坚,逍遥而不消沉,更多转向诗歌与书法的发展,使之成为一名杰出诗人和书法家。 关键词:党争、黄庭坚、诗词、北宋 一、官场的坎坷 历史上的很多著名诗人,他们的成名作品大多是官场失意时所作,因为也许只有这个时候他们的心灵才是相当纯净的,文学作品需要的环境和官场上的谀词是截然相反的。而黄庭坚就是一个在官场上失意的的文人,也许是因为没有官场上的利欲熏心他的词才会大放异彩。他仕途坎坷,两次贬滴,饱受困苦;然而他在诗词和书法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成为江西诗派的开创者,受到后人的称赞。黄庭坚的政治遭遇反映了古代许多学者的共同命运,如果结合黄庭坚所处时代进行考察,他在政治上的悲剧完全是北宋党争造成的。 黄庭坚一生没有做过高官,仅担任过几次州县级的地方官。而让他卷入政治漩涡的就是他主持编写《神宗实录》。当黄庭坚被举荐在汴京做官时,正处在两个皇帝的交替之际,主持变法的神宗去世,而新即位的皇帝年幼所以这时的实权掌握在皇太后手中,而太后支持的却是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所以此时司马光被启用为宰相,现在由旧

党来编写实录,自然要大肆攻击新政,尽量否定变法,这就是所谓“元佑党争”。黄庭坚是个正直的学者,在编修实录中他不会故意歪曲或随意捏造,但偏见难免。八年以后新党重新上台时,此事成为黄庭坚遭到贬滴的伏笔。后来又因为“诬毁先帝”的罪名,受到贬滴处分。 被贬以后的黄庭坚过了六年散淡的贬窜生活,谁知又被卷人党争之中,受到第二次贬滴。要之,黄庭坚的政治命运随着新旧党争的起伏而改变,因旧党得势而迁官升职,因修《实录》有功颇受旧党的照顾,然当新党执政时,又免不了遭到新党人士的打击报复,其被贬入蜀,既是他实事求是地坚持自己见解的结果,更与北宋党争有着直接的关系。 总之,黄庭坚就是生活在这种痛苦的政治漩涡之中。争夺利来是封建官集团的疤疾,虽然新党一再把黄庭坚当作旧党的中坚分子来打击,实际上是冤屈了他。如前所说,黄庭坚确实得到过文彦博、司马光、苏轼等旧党领袖的赏识、器重和推荐,主要是由于黄庭坚的文采出众和名声显著。黄庭坚并非旧党的中坚分子,他对司马光、苏轼的才气非常敬慕,和苏轼保持密切关系,经常有诗词酬唱,这种交往纯粹出于文人的意气相投、志趣相近、爱好相同。由于彼此的才识相当.就会有共同语言,当然对一些政治问题产生共识,这样黄庭坚自然而然地在政治态度上倾向于旧党一边。在司马光去世时,他非常悲痛,写出了动人的挽词来表达自己的深情,这些举动都是无可厚非的。另一方面,他对司马光的政敌王安石也非常尊敬。他曾说王安石是“一世之伟人也”。

北宋南宋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南宋北宋 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 南宋四大家:中国南宋前期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四位诗人的合称。 1、范仲淹,字希文,谥文正。 主要作品为《岳阳楼记》、《渔家傲》等,结为《范文正公集》。工诗词散文,开宋词豪放之先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瞧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2、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别称柳七,柳屯田。 主要作品为《雨霖铃》、《八声甘州》等,有《乐章集》传世。大量创制慢词(长调),扩充了词的体制容量,提高了词的表现能力。凡有井水饮处,皆可闻柳词。 3、晏(yàn)殊(shū),字同叔,谥元献。 主要作品为《浣溪沙》、《蝶恋花》等,存《珠玉词》、《曼元献遗文》。尤擅小令,风调闲雅,气象富贵。浣溪沙与蝶恋花,分别就是曲牌名称。“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 4、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shì)文忠。北宋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出于此)。有《醉翁亭记》、《秋声赋》、《六一词》等,结为《欧阳文忠集》。《六一诗话》就是我国第一部诗话。 六一:吾集录三代金石遗文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常置酒一壶。吾老于其间,代表人生美满。 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玉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搞文学创作很辛苦。 “众里寻她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文学创作需要有一个目标。 5、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唐宋八大家”之一,与苏轼、苏辙合称“三苏”。主要作品有《嘉右集》(《六国论》出于此)。作品以史论、政论为主。“登科难,老夫如登天,登科易,小儿如拾芥(jiè)”形容苏轼与苏辙17岁中进士。 6、曾巩,字子固,谥文定。南丰人,又称南丰先生。“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为《元丰类稿》(元丰以年号命名)。 7、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溢文,世称王荆公、王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游褒禅山记》、《伤仲永》、《元日》、《泊船瓜洲》等,乡贯临川,集为《王临川集》。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中国古代文学讲义·北宋初期的词

2016级中国古代文学讲义·北宋初期的词 词经过晚唐五代许多作家的努力,在题材和语言风格上,大体形成了以花间派为典型的格局。其间李煜虽有所突破,但他只是一个特例,总的看来变化不大。到了北宋初期,词继续受到文人士大夫的喜爱,但就当时词的文体性质而言,它仍然只是文人在花间樽前一觞一咏之际的娱乐性创作,而不是正面向社会表现自己人格、情操、抱负的文学形式,艺术上也没有什么突破。 北宋初的词作者大都是诗人,如王禹偁、潘阆、寇准、林逋、钱惟演等几派诗人都有词作,但他们的精力主要还是在诗歌上,所以留下的词作数量都比较少;而词风往往和各人的诗风近似。如钱惟演的词,也像西昆体诗一样辞采华丽,注重于外表的雕饰,他的《玉楼春》词写新竹,有“锦箨参差朱槛曲,露濯文犀和粉绿。未容浓翠伴桃红,已许纤枝留凤宿”的句子,写得金碧辉煌,却毫无意趣。而晚唐体领袖寇准的《踏莎行》则比较出色: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濛濛,屏山半掩余香袅。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结构很精致,视线从春天的远景拉回到画堂的中景,再拉到妆台的近景,然后又从倚楼人的极目长眺拓开去,构成一个回环往复的变化,写出女子相思中的惆怅苦闷,也不脱晚唐体诗歌的风味。 在这批作者中,王禹偁是胸襟比较开阔的一个,他的《点绛唇》词虽然篇幅短小,境界却颇为远大,是北宋初期词的佳作: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写登高临远,视界广大,以此衬托出末句所要表达的人生感慨。此外林逋的《相思令》,则是语言朴素,保存了较多的民间曲子词的生活气息: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争忍有离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 这一时期,宋词的创作尚未进入兴盛阶段。但有一点仍可以注意到,即晚唐五代词中那种对男女之情的热烈大胆、有时甚至很直露的表现,在北宋初期词中已经很少看到了,这终究还是反映了时代文化的变迁。

考试必备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整理 一、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 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 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6、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 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 9、沈诗任笔:指南朝齐梁间的沈约和任昉。 10、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1、沈宋: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延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 12、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 13、张王乐府: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 14、郊寒岛瘦: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15、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16、南唐二主: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 17、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 18、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19、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20、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柳永、李清照。 21、元代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22、明代后七子:指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涂中行、吴国伦。 23、唐宗派:是明代前后七于的反对派作家有: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 24、公安派三袁: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25、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6、南施北宋:指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 27、宋诗派:即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作家是陈三立、陈衍。 28、浙西词派:清初词派,以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朱彝尊为代表。 29、阳羡词派:清初词派,以江苏省宜兴人陈维崧为代表。 30、常州词派:清中叶词派,代表人物是张惠言。 31、桐城派: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 32、苏州作家群:清初戏曲家群体,代表人有李玉、朱素臣、朱佐朝。 33、南洪北孔:指清初著名的戏剧家洪异和孔尚任。 34、南社:成立于1909年,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 二、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的归类。 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3、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 4、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5、苟于是战国末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6、韩非于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员著名的代表。 7、李斯是秦代散文作家中的代表人物。 8、曹操是建安文坛的领袖,开风气之先,影响一代诗风。 9、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 10、陶渊明: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人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进行诗歌创作。 11、鲍照:是南朝刘宋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其乐府诗对唐代诗人有很大影响。 12、王维是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作家。 13、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14、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15、岑参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 16、白居易是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 17、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18、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上的著名诗人。 19、欧阳修是北宋诗人革新运动的领袖。 20、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21、苏拭是宋代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一位作家,豪放词派的创始人。 22、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 23、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24、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难得的女作家、女词人。 25、关汉卿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 26、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

江苏高考附加题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 一、先秦文学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现存《论语》20篇,是他的弟子记录他与弟子们言行的语录体专集。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人,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着有《孟子》一书。 墨子名翟,春秋时期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着有《墨子》。 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时期齐国人,军事理论家,着有《孙子》,又名《孙子兵法》,13篇,古代称为“兵经”,是我国第一部军事着作。 庄子名周,战国人,道家学派。代表作《庖丁解牛》,着有《庄子》,又名《南华经》。 荀子名况,尊号“卿”,战国人,儒家学派代表人物。着有《荀子》32篇,代表作有《劝学》《天论》等。 韩非子名非,战国末期人,荀况弟子,法家学派代表人物。现存《韩非子》55篇,代表作有《五蠹》《智子疑邻》《扁鹊见蔡桓公》等。 吕不韦,战国末期人,他集合门客编写了《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杂家着作。 列子名御寇,战国人,道家学派,着有《列子》8篇。 屈原名平(或正则),字原,或字灵均,战国末期人,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其余三位是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英国诗人、剧作家莎士比亚,意大利诗人但丁)。他的代表作是用楚辞形式写的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 二、两汉文学 汉赋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兴起的一种新的文体。它是汉代出现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其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是汉代文学的代表。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字长卿,赋圣,辞宗。鲁迅“武帝时文人,赋莫若司马相如,文莫若司马迁。”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扬雄代表作《甘泉》、《河东》、《羽猎》。 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撰有《说苑》《新序》,还整理修订了《战国策》《楚辞》等。贾谊世称贾生,又称贾长沙,贾太傅,着《新书》十卷。《过秦论》、《论积贮疏》等政论散文是他的代表作。 刘安,封淮南王。他和众门客着成作品《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故事出于此。 张衡,字子平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文学家。汉赋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作家。代表作《二京赋》 班固字孟坚,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着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两都赋》三、魏晋南北朝时代 建安文学:指汉末至魏初以汉献帝建安时期为中心阶段的文学。“三曹”之首的曹操,开创了以“建安风骨”着称的新风气。 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魏王,魏武帝。抒情诗《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步出夏门行》;曹植字子建,文学家,谥“思”《白马篇》、《洛神赋》;南宋文学家谢灵运“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王士祯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曹丕,字子祖,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典论论文》《燕歌行》。 西晋史学家陈寿所着的《三国志》,成书早于范晔的《后汉书》,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桃花源记(并序)》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的社会图景,反应了古代农民的愿望与要求,是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精神结合的典范之作。代表作还有《饮酒》、《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等。 谢灵运,被称为康乐公,东晋末年与南朝宋代初年的,诗人,是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代表作《登池上楼》。 范晔,字蔚宗,南朝宋史学家,有《后汉书》。《乐羊子妻》《张衡传》出于其中。 干宝字令升,东晋史学家、文学家,是我国第一部志怪小说集《搜神记》的作者。《干将莫邪》、《东海孝妇》都出于此。刘义庆,南朝宋小说家,着有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集《世说新语》(轶事小说)。 刘勰字彦和,南朝梁文学理论家,着有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专着《文心雕龙》。 萧统,字德施,小字维摩,南宋梁代文学家,谥“昭明”,后世又称“昭明太子”,有《文选》,又称《昭明文选》 钟嵘字仲伟,南朝梁文学批评家,着有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专着《诗品》。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着有《水经注》,是富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志。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人的探索

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人的探索 第一节晏殊和欧阳修对五代词风的因革 一、晏殊(情中有思) 1.晏殊:字同叔,官至宰相。与其第七子晏几道,在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著有《珠玉词》。 2.词风:情中有思 晏殊以及欧阳修的词作主要继承五代以小令为主的文本体式和以柔情为主的题材去向、以柔软婉丽为美的审美规范的词风,但他们在继承中又有革新求变的一面。 《珠玉词》大部分作品的内容是抒写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但晏殊已经过滤了五代“花间”词所包含的轻佻艳冶的杂质,而显得纯净雅致。他往往略去对女性容貌色相的描写,而着重表现抒情主人公的恋情。其词的情感基调是雍容和缓,淡淡的忧愁中时而透露出自我解脱的气度;语言一洗五代“花间”词的脂粉气和浓艳色彩,而变得清丽淡雅,温润秀洁。 晏殊经常表现对生命的忧思。他一生仕途顺利,享尽富贵,但优裕闲适的生活和多愁善感的个性,使他常常反思和体悟人生,他从圆满的生活中体悟到一种不圆满,即想延长这圆满的人生又苦于人生的短暂,而这种人生有限的忧思又常与情爱的缺失交融在一起,两种苦闷相互生发映衬,加深了晏殊词的情感浓度,构成了晏殊词“情中有思”,即浓情中渗透着理性沉思的特质,其名作《浣溪沙》最能代表这种特色。(作品分析P29) 二、欧阳修对词风的变革(因循求变) 1.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 2.欧阳修对词作的变革: ⑴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 欧阳修一生宦海浮沉,三造贬谪,仕途不顺,其表现对人生命运变幻和官场艰辛体验的词显示出一种新的创作方向,即词既可以写传统的类型化的相思恨别,也能够用来抒发作者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展现出他潇洒旷达的风神个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