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八章磁盘存储器的管理教学文稿

第八章磁盘存储器的管理教学文稿

2007年版《课程与教学论》0467第八章

第八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课程研究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以下课程研究的一般趋势的内容: 领会: 1.课程研究内容正在超越“课程开发”研究,走向“课程开发研究”与“课程 理解”研究的整合: “课程开发范式”的内涵(“怎样有效开发课程”作为课程研究的主要问题。这种研究取向把课程视为“学校材料”,课程研究即探究“价值中立”的课程开发的理性化程序。这种取向有时被称为“程序主义”。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课程内容的研究取向发生了重要的转变,开始由研究课程开发为主体向以研究“如何理解课程”为主,把课程视为“符合表征”,课程研究的目的是理解课程符号所负载的价值观。 2.课程开发与课程理解的关系 (1)二者相辅相成。二者是两种不同的课程事件。课程开发是研究、设计、实施、评价一种课程计划的过程,这个过程着眼于使一项课程计划从无到有、由不完善到不断完善的具体操作程序。课程理解是对课程现象、课程“文本”、课程事件之意义的解读过程,着眼点不在于课程开发的具体程序,而在于对种种课程与课程事件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之意义的理解。 (2)二者又是内在统一的。课程开发过程总包含着对课程意义的理解并建立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之上,课程理解是指向与课程与课程开发过程的根本转变。 3.课程研究方法正在超越“量的研究”,走向“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的 整合:“量的研究”的内涵; {这种研究是运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运用数理统计的手段、从大量个别情境中归纳出课程开发的规律与程序,认为这种规律与程序具有普遍性、可广泛应用于一切情境。“质的研究”的内涵(揭示了“量的研究”之客观性假设的虚假性甚至欺骗性,确立了研究者价值参与(主观性)的合理性,尊重研究对象之个别性与独特性,摧毁了“多数”与“实在”的专断。}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之关系。(课程研究的方法应是多元化的,使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互补、整合。 以下是20世纪世界课程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 领会: 1.国际性与民族性之间的关系 (1)是文化交往与发展中的两种不同的特质。民族性是一个民族、一种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独特的民族和文化个性。国际性则是不同民 族、不同文化之间相互理解的能力。 (2)国际性与民族性又具有内在统一性。国际性领先于民族性,民族性又依赖于国际性。 2.多元主义教育价值观的涵义 在民族和文化交往当中,多元主义价值观意味着基于多元价值标准对待民族和文化个性,尊重民族和文化的差异,与此同时在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展开持续深入的交往,设身处地地理解异民族、异文化。 3.教育的平等与教育的高质量之间的关系 (1)平等与高质量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追求,平等强调的是机会均等,高质量是

5、存储管理

一、选择题 1.存储器管理的主要功能是内存分配、地址映射、内存保护和( )。 A.内存扩充 B.外存扩充 C内存和外存扩充 D.地址保护 2.把逻辑地址转变为内存的物理地址的过程称作( ) A.编译 B.连接 C.运行 D.重定位 3.物理地址对应的是( )。 A.模块中的地址 B. 内存中的地址 C.外存中的地址 D.数据的起始地址 4.逻辑地址对应的是( ) A.数据的起始地址 B.内存中的地址 C.模块中的地址 D.外存中的地址 5.动态重定位是在( )时进行的重定位。 A.程序执行时 B.开机时 C.启动时 D.装入内存时 6.静态重定位是在( )时进行的重定位。 A.程序执行时 B.开机时 C.启动时 D.装入内存时 7.在目标程序装入内存时,一次性完成地址修改的方式是( ) A 静态重定位 B.动态重定位 C.静态连接 D.动态连接 8.下列关于缓冲技术描述正确的是( ) A.以空间换取时间的技术 B.以时间换取空间的技术 C.是为了协调CPU与内存之间的速度 D.是为了提高外设的处理速度 9.可变式分区管理的分配策略中,首次适应算法是按照 ( ) 顺序排列空闲区。 A.起始地址递减 B.起始地址任意 C.起始地址递增 D.分区大小递增 10.可变式分区又称为动态分区,它是在系统运行过程中,( )时动态建立的。 A.在作业装入 B.在作业创建 C.在作业完成 D.在作业未装入 11.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中,将空闲区按照长度递增的顺序排列的分配算法是( ) A.首次适应算法 B.最佳适应算法 C.最坏适应算法 D.循环首次适应算法 12.可重定位分区分配中的碎片是( ) A.磁盘的一小部分 B.外存的一小部分 C.内存中容量小、无法利用的小分区 D.内存中的小分区 13.在分页存储管理系统中,从页号到物理块号的地址映射是通过( )实现的。 A.段表 B.页表 C.PCB D.JCB 14.请求分页存储管理中,若把页面尺寸增加一倍,在程序顺序执行时,则一般缺页中断次数会(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15.页表的作用是实现从页号到物理块号的( )。 A.逻辑映射 B.物理映射 C.地址映射 D.逻辑地址映射 16.虚拟存储器的基本特征是:虚拟扩充、部分装入、离散分配和( ) A.虚拟保护 B.虚拟装入 C.一次对换 D.多次对换 17.虚拟存储管理策略可以( )。 A.扩大物理内存容量 B.扩大物理外存容量 C.扩大逻辑内存容量 D.扩大逻辑外存容量 18.虚拟存储器受到的限制有外存的容量和( )。 A.指令中表示地址的字长 B.内存的容量 C.硬件的好坏 D.以上的观点都对 19.在页式存储管理中,每当CPU形成一个有效地址时,要查页表,这—工作是由( )实现

管理学原理第四章练习题及答案

Chapter Four: Foundations of Decision Making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1. __________ is not one of the eight steps in the decision making process. a. Identifying the problem b. Analyzing alternative solutions c. Implementing the decision d. Delegating the decision making 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equences is correct for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a. Identify decision criteria, analyze alternatives, allocate weights to criteria b. Analyze alternatives, select an alternative, implement the alternative c. Select an alternative, evaluate decision effectiveness, weight the criteria d. Analyze alternatives, develop alternatives, allocate weights to criteria 3. Once a problem is formulated, the next step is to a. Select an alternative b. List all possible Solutions c. Observe a discrepancy d. Decide what is critical in the decision 4. When a manager who is contemplating all the features a new purchase should have prioritizes the most important, he or she is practicing a. selection of criteria b. problem formulation c. weighting of criteria d. analyzing alternatives 5. After implementation has been accomplished a.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is complete b. The control function of management become important c. The alternatives are ranked d. The manager must complete written evaluation forms 6. When a plant manager who is trying to reduce turnover of production workers notices that turnover has decreased by 10 percent four months after he instituted a new training program, at which step in the rational decision-making process is this manager? a. Identify the problem. b. Evaluate the decision criteria. c. Analyze the alternatives. d. Evaluate the results. 7. According to the concept of bounded rationality, decision makers are limited by _______. a. less than complete information b. environment c. time d. All of the abov e. 8. __________ is selecting the first minimally acceptable alternative. a. Bounded rationality b. Unbounded rationality c. Satisficing d. Rational decision-making 9. Suppose that you need a math elective to take in order to graduate. There are

课程与教学论平时作业讲评

课程与教学论平时作业讲评(2) 《课程与教学论》是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由于本教材比较切合当前新课程改革需要,形成性考核册中涉及到新课程实际的题目比较多,在四次作业评讲中,将分别讲解一下主要的作业题,帮助大家进一步理解各章教学内容。 下文中,黑色的是问题与答案,橙色和兰色是说明和解释。 四、论述题 1、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有哪几种?试分析每一种组织方式的特点。 本题考核知识点:第六章课程组织;第四节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此题的着重点在明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及其特点,分析三组相互对立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即纵向组织和横向组织、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直线式与螺旋式。 分析: (1)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所谓纵向组织,或称序列组织,就是按照某些准则以先后顺序排列课程内容。一般来说,强调学习内容从已积压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是历史上教育家们一贯主张。近年来,一些教育心理学家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新的序列组织原则。20世纪70年代以后,一些教育家开始强调课程内容的横向组织原则,即要求打破学科的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以便让学生有机会更好的探索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然而,这种横向组织也出现了一些实际问题;任课教师要精通或熟悉各门学科的内容,而目前的教师队伍尚不具备这一条件;学科课程表难以安排,学校现有的物资设施也跟不上,学生难以应付目前通行的考试方式。 (2)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所谓逻辑顺序,就是指根据学科本身的系统和内在的联系组织课程内容;所谓心理顺序,就是指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组织课程内容。现在倾向于学科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的心理顺序的统一。 (3)直线式与螺旋式。直线式就是把一门课程的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上不重复。螺旋式(或称圆周式)是指用某一学科的知识结构的“概念结构”配合学生的“认知结构”以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的一种课程发展与设计。就一般而言,直线式与螺旋式各有其利弊。 本题需注意:结合课程内容的不同组织方式,结合新课程实施现状在教学中选择不同的课程与教学内容。 2、试论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本题考核知识点:第七章课程实施;第一节课程实施及其影响因素:课程实施的因素此题的着重点在于分清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并分析每种因素如何影响课程实施。 分析: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来自多方面,这些因素从不同的侧面影响课程实施的实际效果,主要分三个方面来分析: (1)改革本身的因素。包括地方、学校与教师对改革的需要、实施者对改革的清晰程度、改革本身的复杂性、改革方案的质量和实用性。 (2)学校内部的因素。包括校长和教师 (3)学校外部的因素。包括:校区和家长的影响、政府部门的影响、社会团体的影响。

管理学基础习题答案 第四章 答案

第四章组织与组织文化 【同步测验】 一、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组织在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在组织中工作或生活。(√) 2.组织必须具有共同目标,组织中必须存在分工与协作。(√) 3.在实践中,正式组织在保持其相对稳定性的同时必须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发现和使用人才,并根据机构、团体环境的变化随时调整正式组织的机构。(√) 4.正式组织一经建立,通常都会维持一段较长的时间,以充分发挥组织的效能。(√) 5.组织结构是组织中正式确定的使工作任务得以分解、组合和协调的框架体系。(√) 6.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是在直线型组织结构的基础上另外又设置了一些职 能部门。(√) 7.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并综合考虑影响组织设计的因素就成为管理中履行 组织职能的最初任务。(√) 8.在组织中,某个部门或岗位支配资源越多,职权也就越大,责任大小则视情况而定。(×) 9.一个组织中,高层管理者承担的多是一些非程序性的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的管理幅度就会较大。(×) 10.组织文化是从最高管理层树立的典范发展而来,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行为方式和管理风格。(√) 二、填空题 1.作为社会实体的组织是人们为了而有意识地形成的 的系统。 实现某一共同目标各种职务或职位 2.作为管理过程的组织,实质上是指管理的职能,是指为了有效地实现,合理地确立组织成员之间的,并对组织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过程。

组织共同目标和任务分工与协作关系 3.对非正式组织的研究起源于。 霍桑试验 4.直线型组织结构适用于、的企业。 规模较小生产技术比较简单 5.权力增大,责任就;权利缩小,责任就。 增大减轻 6.当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呈关系:管理幅度越大,管理层次;管理幅度越小,管理层次。 反比例越小越大 7.工作环境变化越小,变化越慢,管理幅度会。 越大 8.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并且为组织成员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和的总和。 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思维模式 三、单项选择题 1.组织中个体的集合不仅要实现1+1=2还要实现1+1>2,甚至出现乘法效应,出现以一当十的现象,体现了组织的( B )功能。 A.组织的力量凝聚功能 B.组织的力量放大功能 C.组织中个体的互补增值功能 D.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 2.非正式组织理论则是由( A )首次提出并创立的。 A.巴纳德 B.霍桑 C.韦伯 D.法约尔 3.关于非正式组织如下说法中,哪一种是不正确的( C )。 A.非正式组织既可对正式组织目标的实现起到积极的作用,也可产生消极影响。 B.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在于可以提供员工在正式组织中很难得到的心理需要满足。 C.非正式组织对正式组织目标的实现有不利的影响,应该取缔。 D.非正式组织的消极作用的一个方面在于非正式组织的压力有时会造成组

(完整版)《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提纲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理解课程与教学的概念 课程的文本表现形式 理解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内涵 教学的基本要素 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发展:一些标志性的人物、事件、著作 古德莱德的五个课程实施层次:理想课程(观念层次)、正式课程(社会层次)、理解课程(学校层次)、正式课程(教师教学)、体验课程(学生) 第二章小学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 理解课程目标的概念 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培养目标、教育目标、教育目的的关系 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教材内容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 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 掌握课程内容的横向组织与纵向组织的内涵、课程内容螺旋式与直线式的内涵、优势与不足、课程内容的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的内涵 第三章小学课程类型及课程结构 课程的分类:按不同分类标准的课程类型 理解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内涵、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综合课程的类型 隐性课程 新课改下小学课程结构的特征 第四章无 第五章小学校本课程开发 理解校本课程的含义、特征、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区别。 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含义 校本的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的内涵和区别 掌握校本课程与活动课、选修课的区别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从学校总体角度分析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方式 第六章小学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内涵 教学目标的分类:布卢姆、加涅 教学目标的表述:能够就一则具体的案例分析教学目标表述存在的问题、理解马杰的行为性目标表述法、格朗伦的内隐与外显相结合目标表述法和艾斯纳的表现性目标表述法。

第七章小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 国外常用的小学教学模式 国内主要的小学教学模式 第八章小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小学教学原则的内容 理解直观性教学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内涵及教学要求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及选用的依据 第九章小学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的类型 小学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的涵义、特点、优势和不足。 教案的类型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第十章小学教学管理与评价 教学管理的内容 理解小学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 考试题型为: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二、多选题(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三、判断题(14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四、简答题(4小题,共27分)。 五、实例分析题(2小题,共21分)。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作业评讲

《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作业评讲(2) 责任教师吴南中 《课程与教学论》是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形成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30%,由于本教材比较切合当前新课程改革需要,形成性考核册中涉及到新课程实际的题目比较多,在四次作业评讲中,将分别讲解一下主要的作业题,帮助大家进一步理解各章教学内容。 下文中,黑色的是问题与答案,橙色和兰色是说明和解释。 四、论述题 1、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有哪几种?试分析每一种组织方式的特点。 本题考核知识点:第六章课程组织;第四节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此题的着重点在明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及其特点,分析三组相互对立的课程内容组织方式:即纵向组织和横向组织、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直线式与螺旋式。 分析: (1)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所谓纵向组织,或称序列组织,就是按照某些准则以先后顺序排列课程内容。一般来说,强调学习内容从已积压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是历史上教育家们一贯主张。近年来,一些教育心理学家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新的序列组织原则。20世纪70年代以后,一些教育家开始强调课程内容的横向组织原则,即要求打破学科的界限和传统的知识体系,以便让学生有机会更好的探索社会和个人最关心的问题,然而,这种横向组织也出现了一些实际问题;任课教师要精通或熟悉各门学科的内容,而目前的教师队伍尚不具备这一条件;学科课程表难以安排,学校现有的物资设施也跟不上,学生难以应付目前通行的考试方式。 (2)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所谓逻辑顺序,就是指根据学科本身的系统和内在的联系组织课程内容;所谓心理顺序,就是指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来组织课程内容。现在倾向于学科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的心理顺序的统一。 (3)直线式与螺旋式。直线式就是把一门课程的内容组织成一条在逻辑上前后联系的直线,前后内容基本上不重复。螺旋式(或称圆周式)是指用某一学科的知识结构的“概念结构”配合学生的“认知结构”以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的一种课程发展与设计。就一般而言,直线式与螺旋式各有其利弊。 本题需注意:结合课程内容的不同组织方式,结合新课程实施现状在教学中选择不同的课程与教学内容。 2、试论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 本题考核知识点:第七章课程实施;第一节课程实施及其影响因素:课程实施的因素此题的着重点在于分清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并分析每种因素如何影响课程实施。 分析: 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来自多方面,这些因素从不同的侧面影响课程实施的实际效果,主要分三个方面来分析: (1)改革本身的因素。包括地方、学校与教师对改革的需要、实施者对改革的清晰程度、改革本身的复杂性、改革方案的质量和实用性。 (2)学校内部的因素。包括校长和教师

第四章 管理的基本方法

欢迎光临淘宝网店:贰囧铺子、https://www.wendangku.net/doc/f83309264.html, 第四章管理的基本方法 (一)填充题 1.作为管理方法体系前提的是管理方法论,也就是________________问题。 2.管理哲学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方面构成。 3.管理方法一般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管理的经济方法的实质是围绕着_____________,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处理好国家、集体与个人三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5.经济仲裁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6.按照管理对象的范围,管理方法可以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按照运用方法的量化程度,管理方法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8.建立健全各种法律法规,最根本的一点是要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行政方法是只依靠组织的_______,运用各种行政手段,按照行政系统和层次,以______和______为前提,直接指挥下属工作的管理方法。 10.奖励与惩罚最重要的是要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下列关于法律方法,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A.仲裁是一种司法活动,其判定可以强制执行 B.法律方法只有积极作用,不存在消极影响 C.就企业管理而言,只要掌握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相关的法律就可以了 D.法律具有严肃性 2.行政方法的运用,一般是_________________。 A.自上而下 B.自下而上 C.横向 D.纵横结合.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A.行政方法的管理效果与领导者水平无关 B.经济方法的运用由于借助了职位的权力,因此对下属来说有较强的约束力 C.法律方法要求有一个灵敏、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 D.行政方法的运用有助于组织内部统一目标 4.关于奖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A. 奖金的名目应尽量多,以最大地提高职工积极性 B.奖金的数额不宜过小,以提高奖励的效价 C.奖金取得的条件不宜过严或过宽,以保证必要的期望值 D.奖金发放还要密切联系企业或部门的经济效益 5. 管理的技术方法具有哪些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客观性 B.强制性 C.规律性 D.精确性 E.动态性 6.某公司在年终时向职员发放了优厚的奖金,这是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 A.法律方法 B.经济方法 C.技术方法 D.行政方法 E.教育方法 7.下列方法中,客观性与精确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法律方法 B.经济方法 C.技术方法 D.行政方法 E.教育方法 8.下列方法中,________是实施其他各类管理方法的必要手段。 A.法律方法 B.经济方法 C.技术方法 D.行政方法 E.教育方法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每个企业都应该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的管理方法 B.多劳多得,经济方法是不承认平等性的 C.罚款是一种很好的经济约束,企业应该多使用这种方法 D.行政方法的运用有助于企业内部统一目标 10.下列方法中具有垂直性和强制性的是_______________。 A.法律方法 B.经济方法 C.技术方法 D.行政方法 E.教育方法 11.某化工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尽可能大的长期利润,下列哪项可能削弱这一目标?________ A.资助教育事业

CH4 作业答案

第4章作业 一、选择题 1. cache存储器的内容应与主存储器的相应单元的内容( A) A.保持一致B.可以不一致 C.无关 2.cache存储器的速度应比从主存储器取数据速度( A) A.快B.稍快 C.相等D.慢 3.虚拟存储器的逻辑地址位数比物理地址( A) A.多B.相等 C.少 4.EPROM是指( D) A. 读写存储器 B. 只读存储器 C. 可编程的只读存储器 D. 可擦除可编程的只读存储器 5.存储器是计算机系统的记忆设备,主要用于(D )。 A.存放程序 B.存放软件 C.存放微程序 D.存放程序和数据 6. 在主存和CPU之间增加cache存储器的目的是(C )。 A. 增加内存容量 B. 提高内存可靠性 C. 解决CPU和主存之间的速度匹配 D. 增加内存容量,同时加快存取速度7.外存储器与内存储器相比,外存储器( B)。 A.速度快,容量大,成本高 B.速度慢,容量大,成本低 C.速度快,容量小,成本高 D.速度慢,容量大,成本高 8.动态RAM的基本存储器件是( A)。 A. 电容 B. 触发器 C. 字节 D. 扇区 9.使用Cache的主要依据是( B)。 A. Cache容量大 B. 存储器访问的局部性 C. 内存容量不足 D. Cache速度慢

10.对于磁盘存储器来说,如下说法错误的是:(D ) A.存储的数据分布在盘片的同心圆上,这些同心圆被称为磁道; B.从磁盘的圆心到磁盘的边缘,磁道上数据的密度逐渐降低; C.对于同一个磁盘,每个磁道上可存储的数据量是相同的; D.磁盘上的任何信息对用户来说都是可以访问的。 11.半导体静态存储器SRAM的存储原理是( A)。 A.依靠双稳态电路B.依靠定时刷新 C.依靠读后再生D.信息不再变化 12.某DRAM芯片,其存储容量为512K×8位,该芯片的地址线和数据线数目为( D )。 A.8,512 B.512,8 C.18,8 D.19,8 13.主存与辅存的区别不包括(A )。 A.是否按字节或字编址 B.能否长期保存信息 C.能否运行程序 D.能否由CPU直接访问 14.某机字长32位,存储容量1MB,若按字编址,它的寻址范围是( C )。A. 1MB B. 512KB C. 256K D. 256KB 15.Cache是( C )。 A.主存的一部分 B.为扩大存储容量而设置的 C. 为提高存储系统的速度 D.辅助存储器的一部分 16.某存储器芯片的存储容量为8K×8位,则它的地址线和数据线引脚相加的和为( C ) A. 12 B. 13 C. 21 D. 22 17.存储周期是指(C )。 A.存储器的读出时间B.存储器的写入时间 C.存储器进行连续读和写操作所允许的最短时间间隔 D.存储器进行连续写操作所允许的最短时间间隔

阅读材料: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第八章、第十二章 一、重要概念与

阅读材料: 黄甫全.现代课程与教学论.第八章、第十二章 一、重要概念与理论 第一节:课程研制概述 一、课程研制:是指精心组织的设计、实施、评价并管理课程的动态过程,意在改进课程功能和提高学习走教学质量,包括从提出变革课程的动议、确立理论原理、编制课程文件、实施课程、开展教学与评价课程等一系列复杂事项。 二、课程研制的阶段: 课程规划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①、课程规划:具体来说就是制定课程计划或方案,研制课程标准,编制课程教材以及开发课程 资源等活动过程。 ②课程实施:实质上就是把规划阶段研制的课程计划方案变成师生的教与学行动。 ③课程评价:是对课程研制过程,包括课程的规划、实施及其结果进行评估,以确定预期教育目 标是否实现,学习和计划是否获得成功。 政治方面的参与者 学校方面的参与者 三、课程研制的参与者 教育系统方面的参与者 公众 社会 四、课程研制的特性:课程变迁,课程创新,课程改革 课程变迁 (根据我自己的理解) 课程创新课程 改革 五、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是改变课程领域的价值命题基础上革新课程形成和组成成分的专门活动。课程改革有必然性。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课程改革的类型:

全国性课程改革 按空间范围分: 区域性课程改革 学校性课程改革 更替性课程改革 按承担的任务: 试验性课程改革 整体课程改革 按所涉内容: 局部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的形式:突变式 渐变式 渐变与突变统一式 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 1、课程改革的“钟摆现象”:课程改革中两种对应而对立的课程理论、价值取向、课程类型、课程结构、课程形式等,随时间流逝而不断地此消彼长,然后有彼消此长,从而实现着课程的不断发展。 2、课程改革的系统性:课程结构改革的系统性 (有三个层次) 课程研制过程的系统性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 系统工程的组成部分 要符合整体的系统 第二节:课程结构 一、课程结构涉及课程内容、课程平衡、课程设置 1、课程结构问题就是课程内容问题 2、课程平衡是指选入学校教育活动中的各类课程及其所包含的课目主次分明、比例相当,满足 学生的潜在需要和合乎社会价值观标准。 3、课程设置:实际上就是一组有内在联系的课目或主题,根据一套预订准则而有机结合在一起, 意在恰当地覆盖整个学习领域。 4、课程改革中课程内容与课程结构之间关系是动态的,大致存在“从内容到结构”“从结构到内 容”两种关系模式。

磁盘存储器管理习题分析

1、系统中磁头停留在磁道号为100的磁道上,这时先后有4个进程提出了磁盘访问请求,要访问磁盘的磁道号按申请到达的先后顺序依次为:55、120、39、110。移动臂的运动方向:沿磁道号递减的方向移动。若分别采用FCFS磁盘调度算法、SSTF算法、SCAN算法时,所需寻道长度分别为多少? FCFS算法:100-55+ 120-55+ 120-39+ 110-39 = 262 SSTF算法:110-100 +120-110 + 120-55 + 55-39 = 101 SCAN算法: 100-55+ 55-39 +110-39 + 120-110 = 142 2、假设磁盘有200个磁道,磁盘请求队列中是一些随机请求,它们照到达的次序分别处于55、58、39、18、90、160、150、38、184号磁道上,当前磁头在100号磁道上,并向磁道号增加的方向上移动。请给出按FCFS、SSTF、SCAN及CSCAN算法进行磁盘调度时满足请求的次序,并计算它们的平

1、在FAT16文件系统中,且每个盘块的大小是512字节, 1)如果每个簇可以有4个盘块,可以管理的最大分区空间是多少? 2)如果每个簇可以有64个盘块,可以管理的最大分区空间又是多少? 答: 1)216 * 4 * 512 = 128M 2)216 * 64 * 512 = 2G 2、某操作系统的磁盘文件空间共有500块,若用字长为32位的位示图管理盘块空间,试问: 1)位示图需要多少个字? 2)如果b(盘块号), i, j从1开始计数,第i字第j位对应的块号是多少? 3)如果b(盘块号), i, j 从0开始计数,第i字第j位对应的块号是多少? 答: 1)[500/32] =16 2) b = 32* (i-1) +j 3)b= 32*i+j 3、有3200个磁盘块可用来存储信息,如果用字长为16位的字来构造位示图,若位示图部分内容如图所示。 1)位示图共需多少个字? 2)若某文件长度为3200B,每个盘块为512个字节,采用链接结构且盘块从1开始计数,系统将为 其分配哪些磁盘块? 3)试具体说明分配过程。 4)若要释放磁盘的第300块,应如何处理? 1)3200/16=200 2)3200/512 =7 ; 20、24、25、26、27、37和38 3)顺序检索位示图,从中找到第一个值为0的二进制位,得到行号i=2,列号j=4 ;计算出找到的第一个盘块是 B1 = (2-1)*16+4=20 第二个值为0的二进制位,得到行号i=2,列号j=8. ;计算出找到的第一个盘块是 B2=(2-1)*16+8=24 …………. 修改位示图,令Map[2,4]=Map[2,8] = …..=1,并将对应块20、24……. 分配出去。 4)计算出磁盘第300块所对应的二进制位的行号i和列号j : i = (300-1)/16 + 1 = 19 j = (300-1)MOD16 + 1= 12 修改位示图,令Map[19,12]=0,表示对应块为空闲块。

操作系统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ch4-answer

05-ch4参考答案 2. 在一个请求分页虚拟存储管理系统中,一个作业共有5页,执行时其访问页面次序为: (1) 1、4、3、1、2、5、1、4、2、1、4、5。 (2) 3、2、1、4、4、5、5、3、4、3、2、1、5。 若分配给该作业三个页框,分别采用FIFO和LRU面替换算法,求出各自的缺页中断次数和缺页中断率。 答:(1) 采用FIFO为9次,9/12=75%。采用LRU为8次,8/12=67%。 (2) 采用FIFO和LRU均为9次,9/13=69%。 5 给定内存空闲分区,按地址从小到大为:100K、500K、200K、300K和600K。现有用户进程依次分别为212K、417K、112K和426K,(1)分别用first-fit、best-fit和worst-fit 算法将它们装入到内存的哪个分区?(2) 哪个算法能最有效利用内存? 答:按题意地址从小到大进行分区如图所示。 (1)1)first-fit 212KB选中分区2,这时分区2还剩288KB。417KB选中分区5,这 时分区5还剩183KB。112KB选中分区2,这时分区2还剩176KB。426KB无分区能满足,应该等待。 2)best-fit 212KB选中分区4,这时分区4还剩88KB。417KB选中分区2,这 时分区2还剩83KB。112KB选中分区3,这时分区3还剩88KB。426KB选中分区5,这时分区5还剩174KB。 3)worst-fit 212KB选中分区5,这时分区5还剩388KB。417KB选中分区2, 这时分区2还剩83KB。112KB选中分区5,这时分区5还剩176KB。426KB无分区能满足,应该等待。 (2) 对于该作业序列,best-fit算法能最有效利用内存 9 某计算机有cache、内存、辅存来实现虚拟存储器。如果数据在cache中,访问它需要20ns;如果在内存但不在cache,需要60ns将其装入缓存,然后才能访问;如果不在内存而在辅存,需要12μs将其读入内存,然后,用60ns再读入cache,然后才能访问。假设cache命中率为0.9,内存命中率为0.6,则数据平均访问时间是多少(ns)? 答:506ns。 12 某计算机系统提供24位虚存空间,主存为218B,采用分页式虚拟存储管理,页面 尺寸为1KB。假定用户程序产生了虚拟地址11123456(八进制),而该页面分得块

最新存储器管理练习及参考答案

存储器管理练习及参考答案 、 单 项选择题: 1、存储管理的目的是( C )。 A. 方便用户 C.方便用户和提高主存空间的利用率 2、( A )存储管理不适合多道程序设计。 B .固定分区存储管理 4、提高主存利用率主要是通过( A )实现的。 A. 内存分配 B.内存保护 C.地址映射 D.内存扩充 5、多道程序环境中,使每道程序能在不受干扰的环境下运行,主要是通过( C )功能 实现的。 A. 内存分配 B.地址映射 C.内存保护 D.内存 扩充 6、 最佳适应分配算法的空闲区是( B )。 A. 按大小递减顺序排序 B.按大小递增顺序排序 C.按地址由小到大排列 D.按地址由大到小排列 7、 地址重定位的对象是( B )。 A. 源程序 B. 目标程序 C. 编译程序 D. 汇编程序 8、 采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方式管理主存时,使用移动技术可以( B )。 A.加快作业执行速度 B.集中分散的空闲区 C.扩大主存容量 D.加快地址转换 9、 如下存储管理方式中, ( A )一般采用静态重定位方式进行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转 换。 A. 固定分区存储管理方式 C.可变分区存储管理方式 10、很好地解决了内存零头问题的存储管理方法是( A )。 A.页式存储管理 B.段式存储管理 11、设基址寄存器的内容为 1000,在采用动态重定位的系统中,当执行指令“ Load A,2000 ” 时,操作数的实际地址是( C )。 A.1000 B.2000 C.3000 D.4000 12、 对主存的研究可归纳为:主存的分配与回收、地址重定位、存储空间的共享与保护、 ( B )。 A.地址映射 B.虚拟存储 C.分区管理 D.物理存储器的扩充 13、 地址转换或叫重定位的工作是将( C ) A.绝对地址转换为逻辑地址 B.逻辑地址转换为浮动地址 C.逻辑地址转换为绝对地址 D.绝对地址转换为浮动地址 14、 段式存储管理中,用于记录作业每个分段在主存中的起始地址和长度的是( B )。 A.基址寄存器和限长寄存器 B ?段表 C.界限寄存器 D. 上、下限寄存器 C.可变分区存储管理 D.页式存储管理 3 、静态重定位是在作业的( B )进行的,动态重定位是在作业的( A. 编译过程中 B ?装入过程中 C .修改过程中 D )进行的。 D. 执行过程中 B.提高主存空间的利用率 D.增加主存实际容量 A. 单一连续分区 B.段式存储管理方式 D. 页式存储管理方式 C.多重分区管理 D. 可变式分区管理

管理学基础 管理学基础第四章 A卷

管理学基础管理学基础第四章A卷 一、单选题(每题1分) 1 . 管理层次较少,而管理幅度较大的组织结构称为()。 A . 直线组织形式 B . 高层结构形式 C . 扁平结构形式 D . 职能组织形式 2 . 组织结构的内涵是人们的()关系。 A . 分工协作 B . 制约 C . 职、责、权 D . 相互监督 3 . 按人数划分部门主要适用于()的组织。 A . 生产经营一线 B . 制造或销售部门 C . 管理或销售部门 D . 某些技术含量低 4 . 按时间划分部门通常用于()的基层组织。 A . 生产经营一线 B . 某些技术含量低 C . 制造或销售部门 D . 管理或服务部门 5 . 按职能划分部门较多地应用于()的划分。 A . 某些技术含量低 B . 管理或服务部门 C . 生产经营一线 D . 制造或销售部门 6 . 按产品划分部门主要适用于()。 A . 某些技术含量低的部门 B . 管理部门 C . 制造、销售和服务等业务部门 D . 生产经营一线部门 7 . 按区域划分部门主要适应于()的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部门。 A . 生产经营一线 B . 生产服务 C . 技术含量低

D . 空间分布很广 8 . 组织结构的本质是成员间的()关系。 A . 制约 B . 分工协作 C . 相互监督 D . 人际 9 . 管理层次较多,而管理幅度较小的组织结构称为()。 A . 扁平组织形式 B . 高层结构形式 C . 直线制组织形式 D . 职能制组织形式 10 . 最基本、最普遍的团队形式是()。 A . 班组 B . 基层组织 C . 工作团队 D . 领导班子 11 . 最早的和最简单的组织形式是()。 A . 职能制 B . 参谋制 C . 矩阵制 D . 直线制 12 . ()是构成组织结构的核心要素,对于组织的合理构建与有效运行具有关键性作用。 A . 职权 B . 组织的基本制度 C . 职责 D . 组织的管理制度 13 . ()是指规定组织构成和组织方式、决定组织性质的基本制度。这是组织的根本制度,决定与制约组织的行为方向、基本活动的范围与性质。 A . 组织的管理制度 B . 组织的基本制度 C . 职权 D . 职责 14 . ()是指对组织各领域、各层次的管理工作所制定的指导与约束规范体系。它引导并约束组织的成员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努力工作,是实现组织目标的根本性保证。 A . 组织的基本制度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讲义及习题集【全】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讲义及习题集 第一部分:三本教材的比较 三本教材: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 2000年 2、王本陆《课程与教学论》 2004年 3、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 2008年

小结: 钟启泉的《课程与教学论》基本包含了张华的《课程与教学论》中的所有知识点,并在他的基础上新增了课程与教学政策,更加详细的阐述了课程实施的取向、模式和影响因素,对于课程与教学的改革这一块钟启泉在书中对当代中外的改革分开进行了详细阐述。钟启泉的《课程与教学论》与其他两个作者还有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书每章的开头该章内容的结构图,便于读者建立清晰的知识体系和框架;书中每一小结后都有一个相关的案例,供读者阅读和参考。 王本陆的《课程与教学论》结构清晰,第一章是概论,第二、三、四章是课程论的内容,第五至十三章都是教学论的内容。与张华和钟启泉的《课程与教学论》相比较,他的书新增内容有校本课程、教学的基本理论、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管理。王本陆的《课程与教学论》最大的特点是每一章都是由一个问题情境来引出该章的主题,每一章的开头也都会列出本章学习目标,每一章的结尾都有小结、阅读导航和扩展学习三个部分,其书后还附有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条目式教案示例、卡片式教案示例、表格式教案示例。

第二部分:《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讲义 (选用教材: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2000年版) 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一、本章复习建议: 本章在历年考试中,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建议学员全面掌握,重点复习。从历年的真题来看,要练习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简答题。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讲解 第一节课程研究的历史发展 1918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一书,一般认为这是课程作为独立研究领域诞生的标志。★ 一、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早期发展: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贡献 截至20世纪20年代上半叶,课程这一研究领域才最先在美国比较完整地建立起来。博比特与查特斯等人开启了“课程开发的科学化运动”,他们的课程因而被称为“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 (一)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诞生的社会背景 (二)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理论 1. 教育的本质:教育为成人生活作准备;教育是促进儿童的活动与经验发展的过程;教育即生产。 2. 课程的本质:是儿童及青年为准备完美的成人生活而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及由此取得的相应的经验。 3. 课程开发的方法—活动分析:是把人的活动分析为具体的、特定的行为单元的过程与方法。★ (三)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 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与博比特极其相似,他把课程开发的方法称为“工作分析”,这与“活动分析”在基本精神上是完全相通的。但是,“工作分析”主要指对人类的职业领域的分析,而“活动分析”范围更宽泛,不仅包括职业领域,还包括非职业领域。★ (四)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贡献与局限 贡献:他们第一次把课程开发过程本身确认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并将该领域研究的科学水平提升到时代所允许的程度。他们提出了课程开发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这些问题长期以来是课程研究的基本问题。 局限:对儿童价值的忽视、背离教育本质而盲目运用“泰罗主义”管理模式。 二、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发展的里程碑:拉尔夫·泰勒的贡献 1949年,泰勒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一) “泰勒原理”的思想渊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