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社区概念引入对县域居民点体系规划影响研究_以延安市延长县城乡一体化规划为例

社区概念引入对县域居民点体系规划影响研究_以延安市延长县城乡一体化规划为例

第45卷 第1期2013年2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Xi′an Univ.of Arch.&Tech.(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l.45 No.1

Feb.2013

社区概念引入对县域居民点体系规划影响研究

———以延安市延长县城乡一体化规划为例

刘 冬1,2,李志民1,王 欣3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陕西西安710055;2.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4;

3.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82)

摘 要:基于延安市延长县城乡居民点体系现状特征的定量化与定型化分析与梳理,通过“社区”概念的引入,从空间布局、规模、结构及规划方法四个方面,构建县域城乡居民点的框架体系,以为解决城市居民点面临的

人口过度膨胀、用地紧张、交通拥挤以及削弱农村居民点出现的空心村与空巢化、重复建设与无效建设、基础

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落后等问题,提供可以借鉴的规划范式,并为构建具有陕北地域特色的城乡居民点

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社区;居民点体系;优化;重构

中图分类号:TU9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7930(2013)01-0092-06 

居民点体系理论是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增长极理论在拉丁美洲和非洲发展中国家陷入困境的背景下所形成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曾任西那库斯大学韦尔学院教授的朗迪内利.他提出了居民点体系是基本概念的集合,包括服务功能、中心地、人口水平、多种用途的专门化社区、非中心地、一体化和居民点的等级体系.不同国家也因此根据其国情制定了居民点层次规模的分级规定.当前我国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政策的变动,乡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等影响,引起了城乡社会结构的变迁,出现了诸如居民点空置、传统社区肢解、居民的职业构成和生活观念多元化,不同团体的利益矛盾不断涌现等问题.而与此同时,现行规划与研究往往只注重居民点的人口构成、用地分类、定额指标、设施标准等物质层面内容,而忽视了社区作为构成城乡居民点空间环境的本质,即“人———环境———人”的互动关系.基于此,在进行延安市延长县城乡一体化规划的过程中,引入社区的概念,试图探索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以及社会文化、经济技术和形态空间协调发展的规划设计和实践走向.

1 城乡居民点体系的现状特征

居民点体系是指构成一定区域内相互依存且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居民点群体.本文以延安市延长县域,具有不同规模、不同等级、不同功能的若干个中心地与非中心地(即居民点),通过人口、经济、文化、政治、市场等互动联系而形成的多层次城乡居民点空间分布体系为研究范畴.在延长县城乡一体化规划过程中,由于受自然地形地貌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其城乡居民点体系呈现以下特征.1.1 集聚与分散

延长县属华北陆台鄂尔多斯地台,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其延河由西向东横贯延长县注入黄河,境内山脉多以延河为界,河道纵横交织.如延河西由黑家堡镇盖头坪村接甘谷驿入境,东至南河沟乡凉水岸汇入黄河,流经县域黑家堡、七里村、张家滩、安河、罗子山等乡镇;另有岳口沟河、郭旗河、郑庄河等十多条河流.在此区域范围,从先民的穴居到窑洞的变化,从河谷阶地的原始遗址到流域体系的城镇乡村,居民点的演化轨迹基本上保持着连续的进程,形成依河流型分布的集聚格局,且从现有建制镇的命名可见一斑.

收稿日期:2011-10-13 修改稿日期:2013-01-2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878174)

作者简介:刘 冬(1984-),女,山东济南人,博士研究生,西安科技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都市计划与方法研究.

截止2010年末,延长县辖6个镇、6个乡、288个行政村、772个村民小组,共4.7万户,14.64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11.7万人,平均每个行政村人口为190人.土地总面积2 368.73km2

,人口密度为62人/km2,远远低于陕西省180人/km2的平均水平,农业人口平均密度达到48人/km

(如表1),县域内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利用率较低,土地资源浪费较为严重.

表1 延长县域城乡居民点现状

Tab.1Status of urban and rural settlements of Yanchang 

CountyTown &township

nameVillag

e number/a

Pop

ulation/personArea

/km2

Averag

e/personDensity

/p

erson·km-2Heijiabao Town 23 11 800 172.2 513 69Jiaokou Town 26 10 572 198.4 407 53Qilicun Town 32 17 364 334.2 543 52Zhangjiatan Town 43 13 799 371.2 321 37Zhengzhuang 

Town 17 6 270 144.4 369 43Nanhe Town 26 10 240 229.1 394 45Angou Township 26 8 762 202.4 337 43Guoqi Township 11 6 063 104.0 551 58Liujiahe Township 15 6 580 104.8 439 63Luozhishan Township 23 6 971 182.0 303 38Nanhegou Township 25 7 050 172.6 282 41Leichi Township 

21 6 429 153.4 306 42Total 

288 

111 900 

2 368.7 

389 

47

虽经过了多轮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呈现建制镇辖行政村数比较多,如张家滩镇、七里村镇等;而乡辖行政村较少,如郭旗乡、刘家河乡等(如表1).但依然未改变其居民点是城乡长期处于自然经济条件下,居民自发进行建设而形成的“小而散”的布局形态(如表2).

表2 延长县域城乡居民点现状人口规模分析

Tab.2Status of administrative village population prop

ortionPopulation/p

erson<200 201-399 400-599 

600-799 

800-999

>1 000TotalAdministrative villag

e number/a 47 127 79 24 5 6 288Prop

ortion/%16.32 

44.10 

27.43 

8.33 

1.74 

2.08 

100

1.2 发展与制约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延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步入良性轨道.“十一五”期间,按照“项目支撑、城镇带动、产业富民、工业强县”的发展战略,突出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城市经济”三个重点,突破了交通道路、城市供水两大瓶颈,延长县实现GDP25亿元,较2005年增长208.64%,净增16.9亿元,年均增长25.28%;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进一步改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增长,“十一五”期间累计完成66.6亿元,民生建设资金达到1.5亿元/年.居民点呈现出由农村向城镇地区集中转移,农村居民点规模逐渐缩小,城镇居民点数量和规模逐渐增大等趋势.

而纵观延长县域各乡镇建设,在居民点分布较密集的河谷平坦乡镇,存在以自身发展为核心,基础设施建设各自为政,缺乏相互间配套与协调,横向联系不便、效益差,居民生活不便等情况;在沟壑较多的乡镇,现状居民点规模较小,交通不便,经济相对落后,基础设施及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种类单一、不齐全.

1.3 繁荣与退化

从本质上说,各种居民点都是社会生产发展的产物,它们既是人们生活居住的地点,又是从事生产和其他活动的场所.剖析延长县域城乡居民点发现,县城区及镇区居民点,由于工业、交通、科学文化、商业、服务行业的发展,吸引并集聚了大量农村人口,城镇化在短期内得到迅速提升;而农村居民点由于大

9第1期 刘 冬等:社区概念引入对县域居民点体系规划影响研究

量人口的流失,加之原本散乱的布局形态,致使居民就地城镇化的内在生命力弱,不但不利于各类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还严重抑制了居住环境的改善和城乡城镇化水平的提高.1.4 特征问题梳理

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延长县居民自发建设而形成的居民点体系,虽大多结合原有自然村落及祖居、或结合生产场所及土地,但都呈现出过于分散且形态无序的问题.且随着农民生活的改善,对房屋需求大大增加,圈占耕地、重复占地进行建房的现象较为普遍,原有分散建设的状况愈演愈烈,建设用地浪费严重,

造成农村建设用地指标大大超过国家规定标准.同时,国家及陕西省加大了对城镇及乡村公共财政的建设投入,若无视现有“小、散、无序”的居民点体系,就会造成建设分散、资金投入庞大,缺乏长效性,

建成的项目使用效率低.随着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集中,分散的居民点体系缺乏长久的生命力,“空心村”和“空心房”的现象也将进一步加剧.住宅作为乡镇居民毕生奋斗所积累的主要财富,只有在发展潜力大的城镇和村庄集中建设,才有持久的保存价值.合理、有序的居民点体系是配置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条件,让广大农民转变为居民,享受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才能有效引导农民有序进城,进一步推动城镇化发展.

而另一方面,合理重构城乡居民点体系,可加强城镇之间、城镇与乡村之间在经济、社会、生态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紧密联系,形成高度网络化的城乡同步发展、区域整体发展的局面,并形成以城镇居民点为中心的城乡一体化经济发展圈和生活圈,从而顺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加速城乡发展统筹.

2 城乡居民点体系的社区视域引入

2.1 社区内涵

“社区”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其含义是共同体和亲密的伙伴关系.“社区”这一概念是由德国社会学家费迪南德·滕尼斯(F·Tonnies)在他1887出版的《社区和社会》里最早提出来的.在他看来,社区是一种由共同价值观念的同质人口所组成的关系密切、守望相助、存在一种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关系的

团体[1]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定义社区是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关于社区的定义说法不一,但一般有五个基本要素,即地域、人口、区位、结构和社会文化心理[2]

2.2 社会学与城市规划学的“

社区”比较城市规划中本没有社区的概念,但随着规划师对人类居住环境关注的宽度与深度的发展,以及规划专业自身在理论、方法论上与相关学科的互补,社区的概念和理论被引借到城市规划中.但社区概念在社会学和城市规划学中还存在一定区别(如表3).社会学中的社区(以自然意愿形成共同联系),是作为与社会(以理性意愿形成相互关系)相对立的概念;在城市规划中,社区指某一特定区域内的人群及其所

处空间的总和[3].

2.3 “

社区”在城乡居民点体系中的界定社区概念的引入,对城乡居民点体系的研究不仅是空间形态、建筑、基础设施和交通设施等显性环境的架构,还包括了如社会网络、居民心理和行为特征等隐性环境的延续与创造.在此视角下,对于城乡居民点的优化与重构不仅仅涉及社区物质空间层面的内容,而且更加注重社会空间层面的内容,即“人与环境、

人与人”的互动关系的反映,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构建社会文化、经济技术和形态空间协调发展的城乡居民点体系.

3 县域城乡居民点体系构建

截止2010年末,延长县城镇化水平为42.7%;在其未来城镇化加速时期,加强城镇之间、城镇与乡村之间在经济、社会、生态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紧密联系,实为形成高度网络化的城乡居民点同步发展、区域整体发展的格局.因此,“社区”的引入是形成以居民点为细胞单元的城乡一体化经济圈和生活圈的载体.

3.1 架构于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

城镇体系是重要的居民点体系之一,因此,在延长县域城乡居民点优化与重构过程中,充分考虑与

49 西 安 建 筑 科 技 大 学 学 报(自然科学版) 第4

5卷

表3 社会学与城市规划学的社区研究比较

Tab.3 Comparison between sociology 

and urban planningComparison items Sociology 

Town and country 

planningResearch scope All types from rural to urban Urban residential,towns,rural communitiesResearch priority 

Social relations and 

conflictsInteraction between man and man,man and 

theenvironment

Research

elements

RegionGeographical concepts,but no strictboundaryClearly regional boundaries,usually 

refers toadministrative scopePop

ulationPopulation size,comp

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in a sp

ecific timeDistribution dynamics in pop

ulation size,com-position and planning

LocationThedistribution spatial and temporalforms of community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unities and the sur-roundingarea,especially space relationStructure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groups withinthe community and system organizationInteraction of social groups,system organiza-tion and substance spaceSocialmentality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of communitygroup and the members sense of belongingCommunity members in group behaviors andcommon needsResearch obj

ectiveAnalysis of various phenomena in thecommunity

Improved community 

space environment andfacilities陕北能源化工城镇群、延安市域城镇体系、以及延长县域城镇体系三方格局(表4)的相互适应,形成以“十”字型的交通轴线为框架,以延长县城区、黑家堡镇、张家滩镇和交口镇为中心,覆盖县域的四大城乡居民点社区空间布局(图1).

表4 延长县域相关城镇体系规划空间布局

Tab.4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related urban and rural sy

stemUrban system planning

Sp

atial distribution of settlementsTheenergy chemical town group planning in northern Shaanxi Two core,four growth poles,herringboneUrban system planning in Yan An cityOne main,two pair,one axis,more pointsUrban system planning in Yan Chang 

CountyPoint-axis development modeTheoptimiz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planning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Yan Chang 

CountyMulticenter,cross grou

图1 城乡居民点规划空间布局

Fig.1 Spatial structure of urban and rural settlements sy

stem 

3.2 立足于城镇化水平的等级结构

视延长县域中心城区与各镇镇区居住区与乡村居民点为一个完整的社区有机体,并继续强化集镇的中心地职能和居住功能,围绕集镇、依托产业的中心居民点的建设和自然村的改造作为城乡居民点体系构建的重点,

在城乡之间交通条件良好、经济基础和产业基础好的地点合理布局中心居民点,形成乡村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型的农村中心社区,吸引更多的乡村居民进入集镇居住,同时推进城镇化发展步伐.因此,对加速城镇化地区(30%以上),主要包括县城区、黑家堡镇、张家滩镇和交口镇,建立“块状组团式”

居住群体,形成“一个城区———三个重点镇—

——四大社区群———十一组中心5

9第1期 刘 冬等:

社区概念引入对县域居民点体系规划影响研究

图2 城乡居民点规划规模等级结构

Fig.2 Hierarchy 

level of urban and rural settlements system 

社区”的多层次等级结构(图2).3.3 配套于服务设施的规模结构

服务设施高度的非均衡化布局是造成城乡差异巨大、人口盲目流失以及难以形成合理的居民点体系的主要原因.按照适度超前、资源共享、最大化利用的原则,依据“城区—

——重点镇———社区群———中心社区”四大层次,考虑居民点的人口与建设用地规模、

地理位置、产业布局、形态结构等影响因素,统筹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力争实现居民点体系与服务设施体系的协调发展(图3).同时,加大对社区群以及中心社区的道路、水、电、学校、医院、文化等基本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

使更

大范围内图3 城乡居民点公共服务设施统筹模式

Fig.3 Integ

rated model of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的居民获得便利的服务和更多的接触机会,逐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居民点体系的合理化规模

图4 城乡居民点体系重构模型

Fig

.4Restructured model 

3.4 “

开放整体式”的重组规划基于社区视角对延长县域城乡居民点,提出逐步实现农业与农村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而中心社区区域地位的提升也为发展高效、现代、都市农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这需要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显然,过多的乡村劳动力与人口急需转移,而留驻乡村的居民也应相对集聚.因此,采用“开放整体式”规划,对各等级、规模的居民点进行“留、改、并、迁”的重组,并与居民点体系的空间布局、

等级结构与规模结构相衔接,从而构建了完善、协调的城乡居民点体系(图4).

4 结 语

通过对延长县域现有居民点体系集聚与分散、发展与制约、繁荣与退化并存的现状特征的分析及存在问题的梳理,

以及对社区概念在此体系中的界定,从而构建了社区概念下的城乡居民点体系框架,即从空间布局上构筑与上位城镇群、城镇体系规划多方格局相互协调的“十”字型的交通轴线框架;以城镇化水平测度为基点,形成居民点与社区相耦合的“城区———重点镇———社区群———中心社区”的多层次等级结构;以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来考量城乡居民点规模,并通过“留、改、并、迁”的方法重组所涉及的居民点,使其与空间布局、等级层次、规模结构合理、紧密

69 西 安 建 筑 科 技 大 学 学 报(自然科学版) 第4

5卷

的衔接.可以说,在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实施以及农村城镇化加快的进程中,“社区”概念的引入既是对县域内现行城———镇———村居民点体系的优化与重构,以解决城市居民点面临的人口过度膨胀、

用地紧张、交通拥挤以及消弱农村居民点出现的空心村、空巢化、重复建设、配套设施配套落后等问题;也是统筹规划的思想方法和一体化规划的价值观念在现有城乡居民点体系规划中的一种拓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沙 颂.

社会学概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SHA Song.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M].Beijing:China Economy Press,1999.[2] 黎熙元,

何肇发.现代社区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3.LI Xi-yuan,HE Zhao-fa.Introduction to Modern Community[M].Guangzhou:Zhongshan University Press,1993.

[3] 赵 蔚.

社区发展规划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社,2003.ZHAO Wei.Plan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mmunity development[M].Beijing:China Building Industry Press,2003.

[4] 印亚男,高宜程.安徽省繁昌县农村居民点体系重构与发展引导[J].小城镇建设,2011(3):58-

60.YIN Ya-nan,GAO Yi-cheng.The reconstruction and guidance of the rural settlements system in Fanchang CountyAnhui Province[J].Small Town Construction Review,2011(3):58-

60.[5] 李祥龙,刘钊军.城乡统筹发展,创建海南新型农村居民点体系[J].城市规划,2009(33):92-

97.LI Xiang-long,LIU Zhao-jun.Integrate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and set up new rural settlement system[J].City Planning 

Review,2009(33):92-97.[6] 陶希东.重建大浦东城镇居民点体系[J].浦东发展,2009(12);37-

39.TAO Xi-dong,Reconstruction of the urban settlement system in Pudong,Pudong Development Review,2009(12):37-

39.A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introducing 

the communityconcept to county 

settlement system planning———The case of the urban-rural integration planning in Yan an city Yanchang 

countyLIU Dong1,

2,

LI Zhi-min1

,WANG Xin3(1.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Xi′an 710055,China;2.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and Civil Engineering,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 710054,China;3.China United Northwest Institute for Desig

n and Research,Xi′an 710082,China)Abstract:Based on the quantitative and stereotypical analysis and comb of urban-rural settlement system characteristics inYanchang county,the urban-rural residence is reconstructed with its space layout,scale,structure and planning methodby introducing the“community”.The study provided the planning 

paradigms to solve the over population expansion,landtension,the traffic congestion of the urban residential areas and weaken the hollow village,empty nest,repetitive con-struction,invalid construction,infrastructure,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in the rural residential areas,It also,provided arefere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rural residential areas with geograp

hical features in Northern Shaanxi.Key 

words:community;settlement system;optimize;reconstruct7

9第1期 刘 冬等:社区概念引入对县域居民点体系规划影响研究Biography

:LIU Dong,Candidate for Ph.D.,Xi′an 710055,P.R.China,Tel:0086-13679271634,E-mail:dongliu-00@163.com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