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李商隐的艺术风格与名篇欣赏

李商隐的艺术风格与名篇欣赏

李商隐的艺术风格与名篇欣赏
李商隐的艺术风格与名篇欣赏

※李商隱的藝術風格與名篇欣賞

一、李商隱的生平梗概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生於唐憲宗元和八年(813),死於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6),終年四十六歲。李出生於一低級官吏家庭,他兩歲時就隨父親到浙江,直到九歲時父親病故於浙江幕府,才隨母親返回鄭州。這時他們家是孤兒寡母的處境,他在日後回想起時,曾以「四海無可歸之地,九族無可倚之親」來形容這段歲月。三年後全家移居洛陽,他不得不幫人家抄書來養家糊口,這使他較早體會人生,變得更成熟,也促使他從少年時便努力讀書,所謂「五年讀經書,七年弄筆硯」,就是指段日子。而他也寫出著名的「才論」、「聖論」,而能「以古文出諸公間」,可見在洛陽時,李商隱已小有名氣。

唐宣宗大和三年(829),令狐楚聘他入幕為官,此後他一直跟隨令狐楚—使李商隱成長並走上成材之路的關鍵人物。令狐楚並親自傳授駢體文的寫作技巧,當時李商隱的職事是草擬奏章,就是用四六文寫的,一方面也是工作需要,研究駢體文,卻影響其日後的創作甚鉅。大和八年(834),李商隱二十二歲,發生震驚朝野的「甘露之變」,李商隱就在此時到玉陽山學道去了。這一段時期,對李商隱詩歌朦朧情思,深晦難懂的藝術風格起了重要的作用。

唐文宗開成二年(837),李商隱考中進士。隔年即被涇元節度使王茂之聘為幕僚,並把女兒嫁給他。兩人婚姻生活愉快,此後李陸陸續續又擔任許多小官,但都待不久,原因不外辭職、服喪、被貶…等等。大中五年(851),其妻王氏夫人去世,李商隱最為難解的一些「無題」詩,大多寫在此時前後。大中五年到九年,李商隱一直待在四川,並在此時編完他的「樊南乙集」,自述說:「三年以來,喪失家道,平居忽忽不樂,始刻意佛事,方願打鐘掃地,為輕涼山行者。」大中十二年(858)的歲暮,他在窮苦潦倒中逝世了,年僅四十六歲。晚唐詩人崔鈺《哭李商隱》詩云:「虛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袍未嘗開。」就是他最好的寫照。

二、李商隱的詩文源流

(一)詩經

李商隱的詩歌創作,兼從我國第一步現實主義詩歌總集「詩經」和第一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楚辭」中汲取養分。他的抒情詩包含對現實的深刻剖析和批判精神,符合詩經國風開闢的「美刺」原則,

亦即「明乎得失之跡,傷人倫之廢,哀刑政之苛,吟詠性情,以風其上。」以及「詩言志,歌永言」的古典詩歌現實主義精神。

義山所崇尚的詩,「遠則鄘、邶,曹、齊」,近則「蘇、李、顏、謝」。朱鶴齡說:「義山之詩,乃風人之緒音」我們可以發覺,李商隱所做的詩,很多詞句都是由詩經中蛻變過來的。例如:

「因之內火燒」—送從翁從東川宏農尚書幕詩—源於詩經:「心焉如灼」。

「勉欲報瓊瑤」—送從翁從東川宏農尚書幕詩—源於詩經:「報之以瓊瑤」。

「今分送王姬」—壽安公主出降詩—源於詩經:「王姬之車」。「冤憤如相焚」—行次西郊詩—源於詩經:「憂心如焚」。

「空餘蟬嘒嘒」—桂林路中作詩—原於詩經:「鳴蜩嘒嘒」。

從以上的詩句看來,義山受詩經的影響甚大,他不但在詩句上模仿詩經,在寫作方法上也取法國風。詩序上說:「上已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故曰風。」義山作詩,就是取法於此。他作了許多批評時政和諷刺社會的詩,例如:富平少侯、日高、陳後宮及覽古等詩,以諷敬宗。有感二首、重有感、故番禺侯以贓罪致不辜等詩,以刺太和九年甘露之變。行次西郊詩,以諷玄宗貴妃。曲江及井陽井等詩,以傷文宗崩及貴妃死。這就是國風的本色。而義山的詩,多曲言、謾語,而涵義深奧,都是繼國風而來的。

(二)楚辭

李商隱的想像多采多姿,意境超拔瑰麗,運用神話、傳說,具有強烈浪漫者亦的色彩。甚至在運用詞語上也有很多是取法楚辭的。例如詩中一再出現歷史人物如屈原、襄王、宋玉…等。傳說人物宓妃、湘靈,神女等。還有孔雀、鸞鳳、青雀、龍螭等動物。紫蘭、秋菊、江蘺、辛夷,女蘿…等植物。丹邱、扶喪、雲夢、高唐…等地名,搖落、顧兔、失群、貝闕…等詞語。均足以說明李商隱受楚辭的影響有多深。舉實際詩文中例子應證如下:

「宋玉生平恨有餘,遠遁三楚弔三閭,可憐留得臨江宅,異代應叫瘐信居。」—過鄭廣文舊居。

「十二峰前落照微,高唐宮暗坐迷歸,朝雲暮雨長相接,猶見君王恨見稀。」—楚宮。

「月裡寧無姊,雲中亦有君。」—瑾花。

(三)杜甫

從以上可知,義山師受國風楚辭的影響很深,漢魏以降,他喜愛曹植。南北朝時他喜愛鮑照、謝眺。唐朝,他喜愛杜甫。這些人對他雖然都有影響,但影響最大的還是杜甫。他有不少的詩學杜甫,而且也頗似杜甫。

業紹蘊《石林詩話》云:

「唐人學老杜,為商隱一人而已;雖未盡造其妙,然精密華麗,亦自得彷彿。」

朱少章《風月堂詩話》云:

李義山擬老杜詩云:「歲月行如此,江湖坐渺然。」真是老杜語也。其他句:「蒼梧應露下,白閣自雲深」、「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之類,置杜集中,亦無愧也。

這些評論,基本上都是正確的。商隱詩集中有幾首題目就標示仿杜甫的:「河清與趙氏昆季讌集得擬杜工部」、「杜工部蜀中離席」。另外有不少詩篇,不但內容上深刻的反應現實生活,而且藝術表現上也絕類杜甫的凝煉渾厚。

(四)李賀

李商隱的創作精神還受到晚唐鬼才詩人李賀的影響,他寫過「李賀小傳」,自裡行間透露出對那位〔能苦吟疾書〕,受盡當局「排擯毀斥」,二十七歲就默默死去的浪漫主義詩人的崇拜之情。他也有意識的學過李賀的藝術技巧,義山的詩中還留下一手標名為「效長吉」的詩。藝術形式上仿李賀而題目為標明的有「李夫人三首」、「日高」、「宮中曲」、「射魚曲」、「景陽宮井雙桐」、「宴臺四首」、「河內詩二首」、「河陽詩」、「燒香曲」等十多首。儘管李商隱在藝術技巧上有意識的學習李賀,但詩的內容上卻遠較李賀深刻而豐富,思想上較深較廣。

總之,李商隱的詩風格特徵可以用「寄託深而措詞婉」為概括,他的詩措辭委婉,寄扥深遠,「麗句與深採并流,偶意共逸韻俱發」作為反映現實的手段,他特別善於運用象徵、比興的手法,以區傳美人芳草之遺意,被過去的評論家評為「風人之緒音,屈宋之遺響,蓋得子美之深而變出之者也。」也就是說,他是一位兼具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詩風的優秀詩人。

三、李商隱詩作的藝術特徵

義山的詩文,自成一家,他幼年讀書曾下過苦功夫,因而讀書很多,不論經史子集,他都有相當研究,在詩文中也屢引典故,因

此,不精研詩書者,很難了解他的詩文。王士禎論詩絕句說:「獺祭曾驚博奧襌,一篇錦瑟解人難。」就是這個意思。義山作詩為文,喜歡把參考書都擺一邊,一本一本的羅列,像是獺祭魚。這正說明了義山創作詩文不是單憑靈感,一句一字出處。這也是義山詩高於溫廷筠及西崑諸人的地方。他的詩具有鮮明獨特的風格,使人百讀不厭,以下就把他詩文的藝術風格加以羅列分析:

(一)立意高超

李商隱生當晚唐動盪不安的時代,身遭沉淪的命運,對現實的感受也特別深,培養他對社會的洞察力和批判精神,發為吟詠,就表現為情深調苦。人們習慣將李商隱與溫廷筠並稱「溫李」,但兩人雖接詞藻華麗,風格卻大不相同,廷筠多綺蘿脂粉之詞,義山則感時傷事,頗得風人遺旨,隱含美刺之意。不僅感慨生平和政治諷諭詩含警策之意,令人回味無窮,就是一般的艷情詩和景物詩,也能別開生面,不落窠臼。李商隱的立意高超,可從其創作整體和具體詩篇兩方面來考察,他選材相當廣闊,卻又服從特定中心,常用多首構成一幅畫面,自成統一的整體,或用組詩的形式來達到抒情寫實的目的。

以政治諷諭詩來說,他巧妙地把議論和抒情結合起來,通過詠史、詠物、寫景等不同方法的運用達到諷刺的目的,這些詩乃通過不同的題材,從不同的角度對統治階級進行揭露、諷刺、批評,說明詩人用心深刻,思路開闊,「騁無窮之路,飲不竭之源」。他也常用組詩形式對某一特定問題進行諷刺,例如描寫唐明皇和楊貴妃事蹟的《馬嵬二首》、《華清宮》、《二題》、《驪山有感》、《龍池》諸詩,就反映出帝王生活腐朽和樂極生悲的後果,論史和感時結合,借古諷今。舉例說明:

驪岫飛泉泛暖香,九龍呵護玉蓮房,

平明每幸長生殿,不從金輿唯壽王。(驪山有感)

龍池賜酒徜雲屏,羯鼓聲高眾樂停,

夜半宴歸宮漏水,薛王沉醉壽王醒。(龍池)

以上兩首七絕,著重描寫明皇初獲貴妃那種紙醉金迷的生活,前一首寫白天,後一首寫夜晚,兩首詩均提到壽王,其實就是暗諷明皇娶媳為妃的荒唐事情。後人曾引其中《薛王沉醉壽王醒》一句與宋人詩《奉獻君王一玉環》相比,認為題材雖同詠貴妃之事,但立意高低卻大不相同。

在自感生平詩、愛情詩、詠景詩等方面,情形亦相同。詩人有時透

過詠流鶯、蟬、蝶等蟲草,有時通過詠落花,垂柳、梅、荷、杏,李、松等花木,更有時通過詠時間季節(如《七夕》)、城樓、地點(如《樂遊原》),燕宴、酬唱(如《別薛岩賓》),來抒發懷才不遇之恨,年華易逝的悲哀,離鄉背井之愁。組詩方面有反映義山與令狐綯微妙關係的《無題》組詩,大半寫離愁別恨的詠楚宮組詩,此外還有蝶、詠雪,詠瑾花,哭劉蕡、傷李德裕等組詩,雖然不是創作於同一時期,但基本上都環繞著一個中心思想構思。

以下舉幾首有代表性的作品說明其立意高超的寫作特色: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調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殘荷聽雨聲。

這首詩是(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它的的主體思想是夜宿江邊,懷念朋友。可是只有第二句「相思」兩字流露端倪,至於寄懷之意,則意在言外。不言失眠,指說聽雨打枯荷聲,十分蘊藉。第三句渲染沉悶的環境氣氛,正暗示詩人內心的煩愁。「秋陰不散」,故晚上下「雨」,「霜飛晚」,才「留得殘荷」。如此立意,才能真正做到意味深長,結構謹嚴。另一首七絕《憶往一師》同樣是懷念朋友,但立意的角度則不相同:

無事經年別遠公,帝城鐘曉憶西峰,

爐湮消盡寒燈晦,童子開門雪滿松。

這首詩主要透過虛寫,及想像對方的生活情形,來表達懷人的主體思想。三、四句刻劃對方生活環境清絕,用以襯托其人高致,「相憶之情,言外縹緲。」次句言「帝城鐘曉」,可知詩人時居長安,拂曉聞鐘聲而引起對那位納子的懷念之情,因作此詩。後面點名煙消、燈晦、開門見松雪……正是晨景,呼應十分緊密,可見詩人立意之巧。

(二)寄託深遙

李商隱學識廣博的藝術涵養使他對現實的感受深刻,及表達方式上曲折隱晦。商隱寫詩很少直寫實境,「楚雨含情」,莫不「有扥」,「流鶯巧囀」,均寓「本意」。李商隱詩中的「寄託深遙」,其實正是他詩中現實主義精神之所在,因為只有對現實認識深刻,感受強烈,才談的上寄託,否則只是形式主義。義山

善於通過敘事、寫物、寫景來抒情,能捉住事物最典型的特徵勾繪出鮮明形象,捕捉曇花一現的景物或在腦海中閃過的念頭,加以藝術的著色描繪,表達心中深沉的感觸。他不僅採取影射、象徵、比興、擬人、擬物等手法來寄託本意,而是透過一層,採取更隱晦的

方法來表現。例如《蝶》:

葉葉復翻翻,斜橋對側門,

蘆花唯有白,柳絮可能溫。

西子尋遺殿,昭君覓故村,

年年芳物盡,來別拜蘭蓀。

寫法上以昭君、西子兩人來比喻蝶,使用擬人法。全詩主題思想卻又借蝶來影射人,使用擬物法。由人回到物,在由物回到人兼用擬人擬物手法,錯綜迷亂,意在言外。人事今昔之感,不知不覺中表達出來。

(三)凝煉的語言

1詞彩繁艷:義山詩用字繁艷,眩人耳目,給人綺麗典雅的感覺。這個表現分為兩方面,一是詞藻豐富,運用成語典故、麗詞逸句、淡言淺語莫不得心應手。《錦瑟》中他就用莊生夢蝶、望帝化鵑等典故,「曉夢」、「春心」、「日暖」、「月明」、「珠」、「玉」等華麗詞藻。「五十絃」、「一絃一柱」等數量詞,「思」、「明」、「托」、「生」等動詞,「無端」、「可待」等虛詞,給人美的感覺及咀嚼想像的空間。

同時對一般人來說無味的方位詞及數量詞在李商隱筆下卻成為寫景狀物、抒情議論的有效成分。如:「畫樓西畔桂堂東」、「溝水分流西復東」、「關河凍合東西路」、「嘉陵江水此東留」……等等,此外如「南雲」、「東風」、「西亭」、「天外」、「窗中」等等。這些方位詞,都運用得搖曳多姿。又如「一寸相思一寸灰」、「京華庸蜀三千里」、「借問琴書終一生,何如旗蓋仰三分?」、「十二玉樓空更空」……數量詞的驅遣,豐富多彩,証明詩人通過刻苦的學習和廣泛的實踐,掌握了豐富的詞語,有高度語言駕馭的能力。

詞彩繁艷的另一個方面就是色彩鮮明,一些詞語到李商隱的筆下就顯得五彩繽紛,因為他無論渲染環境氣氛,塑造人物形象,刻劃心理活動都十分生動逼真,讀時如文其聲,如見其人,如歷其地,如見其景。加上其詩句的音響鏗鏘,真達到了「有聲、有色、有情、有味」的境界。

2善用虛字

李商隱善用虛字是他詩脈流暢的主要關鍵。如《為有》:

為有雲屏無限嬌,鳳城寒盡怕春宵。

無端嫁得金龜婿,辜負香衾事早朝。

其中「為有」、「無端」這些虛詞的靈活運用,對情致的烘托,詩境的開展,音節的頓挫,都起了關鍵的作用,有助於絕句輕快的風格。

在律詩方面,頸腹兩聯的迴環也有賴虛字作為承轉的關鍵:

【已斷燕鴻初起勢,更驚騷客後歸魂。】(贈劉司戶)

這是一前一後的連續方式,表現厄運的重重。

【只有安仁能作誄,何曾宋玉解招魂。】(哭劉蕡)

這是先輕後重,最沉痛的無疑是後句。

(四)無題詩的創寫

李商隱的藝術特徵之一,就是在詩體上創作了無題詩。他的無題詩不僅是個詩體問題,也是他詩作思想藝術特徵高成就的表現。甚至我們可說無題詩是李商隱的代表作。因為李商隱的無題詩旨意深遙,形式優美,占了他創作的重要比例,據初步統計,他創作了近百首無題詩,約佔他作品總數的六分之一。根據題目可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題目標明為《無題》者共二十首

如《昨夜星辰昨夜風》、《來是空言去絕蹤》、《颯颯東風細雨來》。

2.以開始幾字為題者共四十五首

如《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二月二日》「二月二日江上行」、《昨日》「昨日紫姑神去也」、《柳》「柳映江潭底有情」。

3.取詩篇中間或結尾數字為題者共六十六首,又可分為幾種不同狀況:

摘取首句數字為題找計十二首。如《西溪》二題「近郭西溪好」,「悵望西溪水」、《白雲夫》「平生誤織白雲夫」、《鈞天》「上帝鈞天會眾靈」。

摘取第二句數字為題者共八首。如《江東》「獨自江東上釣船」、《樂遊原》「樂遊原上有西風」、《賈生》「賈生才調更無倫」。

摘取第三句數字為題者共三首。如《嫦娥》「嫦娥應悔偷靈藥」、《丹邱》「丹邱萬里無消息」。

摘取第四句數字為題者共三首。如《莫愁》「莫愁還是有愁時」、《九日》「九日樽前有所思」。

4.其他如《漫成五首》、《偶題二首》、以及《鸞鳳》「舊鏡鸞何處,衰桐鳳不棲」,似亦屬無題詩,亦列入。計八首。

以上四類無題詩共計九十九首,無題詩的創作無疑是李商隱再唐詩發展中最重要的貢獻之一,再他以前和他同代的詩人還很少寫這一類的詩,因次我們可以把無題詩當作李商隱所開創新的藝術詩型式。李商隱之後,歷代均有詩人運用這一[的藝術型式寫詩,此外還有類似無題的《無緒》、《無聊》、《偶成》、《即事》、《有憶》等詩多首。近代大文豪魯迅也寫過《無題》多首,這些例證說明李商隱創寫無題詩的確對古典詩歌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四、李商隱詩歌名篇探究

(一)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絃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這首詩經歷代專家評定,可說是李商隱的代表作。舉凡讀過他的詩的人,沒有不知道此詩的。按照他的一般作品來講,近事情深意渺,瑰麗精巧,格外顯出心中的悱惻難耐之情。因此歷史上對他也是毀譽交加。有人說他「才高行劣,無一字經國,無纖意獎善;且喜言閨房之樂,狎暱之事。」但也有人說他「託芳草以怨王孫,借美人以喻君子」。不管如何,習取商隱詩中優美的語言形式必是我們無用懷疑的目標。

這首錦瑟之詩背後有一段膾炙人口的愛情故事。相傳李商隱登進士第之後,王茂元把女兒許配給他,而他卻也同時愛上他的小姨,惟因禮教所限不能暗通款曲。之後,他得知此位溫柔嫻靜的名媛已許配給同年的韓生,回憶往事,不勝依依,因賦此詩,一訴其求凰未得之苦心。因此細觀此詩,每一句其實都有深意。

「錦瑟無端五十弦」:就庖羲氏製瑟,本為五十弦,後剖為二,而成為二十五絃的傳說,暗喻王氏兩姊妹,兩者年齡相若。

「一絃一柱思華年」:暗喻與王氏姊妹初次相見的年齡(二十五歲),聯想到王氏姊妹的年齡。

「莊生…」引齊物論莊周夢蝶的故事,栩栩然蝴蝶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

「望帝…」用華陽國誌杜宇的典故,,商隱以蜀帝自喻,感於自己遠居西蜀,無力可獲團欒。正擬了卻舊日綺念,惟以衷心眷戀之情,難以自禁,願化為鳥,魂夢相隨也。

「滄海…」前人每引「鮫人泣珠」的故事,重在淚字。此處隱含有「滄海遺珠」之意,喻賢者不能見知於人,王茂元夫婦誤配了女兒終身,而暗自感傷。此處不應重在直觀的「淚」字,而應兼顧到暗藏的「遺」字,由「被遺」而「失戀」。由失戀而感傷,才是此詩的精髓所在。

「藍田…」:引用藍田生玉的故事,而重在「玉生煙」,故又暗藏蒐神記小玉的故事:『吳王夫差小女名紫玉,私戀韓童,吳王拒不許嫁。紫玉遂病死,化成一朵紫煙飛去,後韓童遊學歸來,彷彿看到小玉在墓間向其歌唱:「南山有鳥,北山張羅,意願從君,讒言恐多。悲結成疹,歿命黃墟。」』以吳王夫差暗喻王茂元,以紫玉暗喻其小姨,典故裡的韓童,明指韓同年,實則暗喻自己。

「此情…只是…」:此兩句極盡追悔失望之情,詞句雖然平常,但著意幽深沉痛,可謂寫近了求之不得,寤寐思之的失戀苦楚。

(二)嫦娥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首句「雲母…」:由室內的裝飾,雲母屏風,點出住處的精緻華麗,由燭影的搖曳,點出時間是深夜,也因此聯想到詩人的心思深重。

次句「長河…」:鏡頭由室內轉到室外,銀河漸漸的沉落,曉星也逐漸變淡,時間空間都有所改變。次處其實正顯露詩人的心境,蓋其能觀到燭影的搖曳,必屬長夜無眠之人,其所以能看到星空之轉換,則長夜無眠,非為苦讀,非為工作,乃是因為孤獨寂寞,有所思的緣故。凝望星空的空曠孤寂,正式詩人心中空曠孤寂的寫照。

第三句「嫦娥…」:由眼前的景象跳出來,轉為議論,在詩的章法上為突起的高潮,在詩的內涵上則開啟新境,耐人尋味。嫦娥奔月本是中國人耳熟能詳的神話,嫦娥是美麗仙子的化身,為什麼她會後悔呢?此處讀者不禁懷疑是李商隱的自作多情,強加解釋,但這個問題也再讀者心中投下一粒石子,激起陣陣漣漪。

第四句「碧海…」:這一句正是為第三句解除疑惑,原來,雖然嫦娥居住在月宮這樣美麗的仙境,但是那麼的冷清淒涼,寂寞芳心有誰慰憐,觸目盡是一片淒清,怎不令她滿懷哀怨。此處李商隱雖未說明愁情,但是即景生愁,碧海青天夜夜心,使我們眼前浮現初嫦

娥淒涼孤獨的身影。

如果就詩法技巧而言,首二句「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寫詩人自居所見之實景,後兩句「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寫詩人懸想神話世界的虛境。前者為現實的世界,表達了此身的寂寞,後者為想像的世界,透露內心的孤寂。尤其後兩句寫嫦娥,竟能如此體貼入微,實則為自己處境的真實寫照。用的是雙關語,雖只寥寥二十八字,卻四句各有意象,又相互關聯融為一不可分割之整體。

(三)賈生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半夜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初讀此詩,就可感覺到詩人主觀的議論,有人認為此詩是開宋代議論詩先河的作品。據史記賈生傳:『賈生徵見,孝文帝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是而問鬼神知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半夜,文帝前席既罷,曰:「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義山以此段史實為素材,但主旨卻在最後一句,前三句純為引出結語的醞釀。求賢若渴的漢文帝,才調無雙的賈誼,夜半促膝長談,君臣相得,正可為天下蒼生之事,國家政治有所進言,全詩氣氛營造至此如弦已滿弓,蓄勢待發。但詩人關鍵的第三句「夜半虛前席」前,加上主觀意識濃厚的「可憐」兩字,使詩意頓時充滿未知的懸宕感,以此緊接「不問蒼生問鬼神」正為可憐兩字的註腳,賈生的滿腔熱長頓時化為烏有的挫折與絕望,李商隱在其中充分表現出他濃烈的感情和纖細敏銳的詩思。以賈誼遇文帝尚不能一展其才,千古才人漂泊的也是難以估計,所以李商隱才會有痛哭長嘆的感慨。

總之,義山有時代敏銳的感覺,有嫉惡憂時的熱情,又有難言之隱痛,所以在他的詩集中,所有關於政治,社會、以及有關他和王家的詩,都是欲吐而不敢,而又不能不吐的詩,使他的詩隱含一股深邃的感情,讓讀者挹之不盡。這也是他的詩能吟唱千古,膾炙人口的原因了。

五參考書目

1李商隱評傳 : 詩人的生死愛恨及其創作藝術 / 楊柳著

台北市 : 木鐸, 民74.

2李商隱詩研究論文集 / 國立中山大學中文學會主編

台北市 : 天工, 民73.

3此情可待成追憶 : 李商隱詩歌賞析 [李商隱著] ;曹淑智選析

台北市 : 開今文化出版 : 知道總經銷, 1994[民83]

4李商隱評傳劉維崇著

台北市 : 黎明文化, 1978[民67]

5中晚唐三家詩析論 : 李賀、李商隱與溫庭筠方瑜著台北市 : 牧童, 民64

6晚唐風韻 : 杜牧與李商隱葛兆光戴燕著台北市 :

漢欣文化, 1991[民80]

7李商隱傳董明鈞著台北市 : 國際文化, 1985[民74]

8李商隱詩選陳永正選注 ; 劉逸生主編

台北市 : 遠流, 1988[民77]

9李商隱詩歌集解 / 劉學鍇, 余恕誠著

北京市 : 中華書局, 1988[民77]

10滄海曉夢 : 李商隱詩選朱梅生選註

台北市 : 遠景, 民74.

浅谈李商隐诗歌的特点

浅谈李商隐诗歌的特点 内容摘要:李商隐的诗歌历来人们所争议,特别是《锦瑟》一诗,到现在依然没有一种说法能为绝大多学者所接受,究其成因,因其诗歌中运用了多种手法,形成了朦胧难解的诗风。本文将从意象、用典、非逻辑结构等方面作一些思考。 关键词:李商隐朦胧诗风特点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3选用了李商隐的《锦瑟》《马嵬(其二)》两首诗。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增加了《马嵬(其二)》一诗。由此可见,李商隐的诗歌越来越为人们所喜欢,其诗歌价值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但是,李商隐的诗歌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争议。元代诗人元好问曾在其《论诗三十首(其十二)》这样写道:“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那么,李商隐的诗歌总体上有哪些特点呢? 一、心灵化了的意象 中国诗文历来讲求“托物言志”、“情景交融”。物与志、情与景通过什么来整合在一起呢?意象。“意象是融入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袁行霈《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很多诗人在写诗时都要通过一定的意象表达一定的情感。可以说,没有一首真正的咏物、咏史、

咏怀的诗是不表现作者的心灵和人格的。正如黑格尔所说的:“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化而显现出来了。”“艺术内容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从感性事物,从自然取来的;或者说,纵使内容是心灵性的,这种心灵性的东西也必须借外在现实的形象,才能掌握住,才能表现出来。”(《美学》第一卷)那么,李商隐所运用的意象和其他诗人有什么不同呢?这就在于他把自己的所有感情、甚至灵魂都注入到诗歌的意象中去,使它们带上诗人自己强烈的个人情感的色彩,使意象与诗人融为一体,成为诗人的化身,使人分不出谁是物,谁是“我”。象李商隐所用的柳、梅、花、雨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象,无一不是被作者心灵化了的,读者读后也不能确定这些是普通的柳、梅、花、雨: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赠柳》)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十一月中旬见梅花》) 自明无月夜,强笑欲风天。(《李花》) 红楼融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春雨》) 李商隐的诗歌中所用的意象,现实生活中常见的这些物象尚且让人捉摸不透,另一类富有非现实色彩的意象,其所确指更是扑朔迷离,如珠泪、玉烟、蓬山、青鸟、彩凤、灵犀、瑶台等等: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锦瑟》)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 李商隐把自己内心的种种情感加之于某种意象,诗人再把这种意

李商隐的诗为什么叫无题以及李商隐的诗特点

李商隐的诗为什么叫无题以及李商隐的诗特点
李商隐
李商隐的一生写了很多与爱情有关的诗歌 ,但也有很多无题诗,他的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很难理解。此外,李商 隐的骈文文学 价值也很高,所以人们会将他与杜牧比作“小李杜”。 李商隐的诗为什么叫无题 李商隐的无题诗, 是指李商隐所创作的部分以"无题"命名和以诗 歌开头两个字为题目的诗。 李商隐生活的时代,时世艰难,仕途坎坷,婚姻不幸,爱情多舛,目睹身受 的政治打击,夹缝中求生存的境遇,令其饱受磨难。 他的诗作从不同的角度反映社会生活, 抒写自己独特的心灵感受。 无论是政 治诗,还是咏史诗,或者咏物诗,都写得浓缛典丽,曲折深婉。不仅内涵丰富, 耐人咀嚼, 而且异彩纷呈, 凄美绝伦。 在晚唐以心情意绪构成诗歌主题的诗坛上, 他以绮艳深幽之诗笔, 抒写自己的深情与苦调, 在浓厚的感伤情绪与悲剧意识中 展示出凄婉迷离、静谧深邃的诗境,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绝响千古。 所以无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个人的,也有社会环境的,既有无法用简 短的题目表达自己意境意愿的原因, 也有迫于历史政治情况的原因。 当然这也就 是现代人认为李商隐的诗晦涩难懂的原因。 李商隐的诗特点 李商隐的诗歌能在晚唐独树一帜,在于他心灵善感,一往情深,用很多作品 来表现晚唐士人伤感哀苦的情绪,以及他对爱情的执著,开创了诗歌的新风格、 新境界。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 与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此外李商隐将含蓄、朦胧的表现手法运 用到了极致,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

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李商隐诗歌成就最高的是近体诗,尤其是七言律绝。他是继杜甫 之后,唐代七律发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 李商隐继承了杜甫七律锤炼谨严、 沉郁顿挫的特色, 又融合了齐梁诗的浓艳 色彩、李贺诗的幻想象征手法,形成了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如《重 过圣女祠》 借爱情遇合, 于写景中融合比兴象征, 寄寓困顿失意的身世之感; 《春 雨》将李贺古体诗的奇艳移入律诗,语言绮丽而对仗工整,音律圆美婉转,意象 极美。但他的诗中因爱用僻典,诗的整体意旨往往隐晦。其次,李商隐将人生慨 叹的抒写向更深细隐晦方面发展, 善于用艳丽精工的艺术形式表达惆怅落寞的情 绪,诗中充满了迷茫与悲凉的体验,作品深婉精丽、韵味深厚,“近而不浮,远 而不尽”,富有象征暗示色彩,有一种朦胧美。如《锦瑟》,关于其诗意,历来 众说纷纭:有悼亡说、寄托说、恋情说、听瑟曲说、编集自序说、自伤身世说等 多种解释,表达幽微深远,具有朦胧美。再次,他的诗歌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其心 灵的象征,是一种纯属主观的生命体验的表现。李商隐的七绝如《宿骆氏亭寄怀 崔雍崔衮》、《夜雨寄北》、《夕阳楼》等,较多抒写身世之感,感情细腻,意 境婉约,诗中贯穿着身世和时世的悲感,具有沉痛凄切的抑郁情调和忧伤美,在 艺术上更是细美忧约、沉博绝丽,在精工富丽的辞藻中,朦胧含蓄地表达自己的 情思,成为伤感唯美文学的典型。 李商隐的诗歌有广泛的师承。 他悲怆哀怨的情思和香草美人的寄托手法源于 屈原,他诗歌意旨的遥深、归趣难求的风格与阮籍有相通之处。杜甫诗歌忧国忧 民的精神、 沉郁顿挫的风格, 齐梁诗歌的精工艳丽以及李贺诗歌的幽约奇丽的象 征手法和风格都影响了李商隐。李商隐的一些长篇古体,雄放奇崛又近于韩愈; 他还有少数诗歌清新流丽、 纯用白描, 脱胎于六朝民歌。 李商隐善熔百家于一炉, 故能自成一家。

李商隐爱情诗

1 / 15 xx的xx 唐代诗人李商隐无疑是中国古代的天才诗人之一。他的爱情诗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艺术奇葩。在这些优秀的诗篇中,李商隐以极大的热情,全新的观念深入到了男女感情世界的最深处,着力抒写主人公的相思之苦、相见之难,写得细腻而真挚,极大地丰富了古典爱情诗的题材和审美情趣,在中国诗歌史上放射出了独具魅力的光彩。本文力求通过对李商隐爱情诗的具体分析,达到作者窥视中国古代爱情诗的真实内涵之最终目的。 一、xx的生平 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渓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自祖父起,迁居郑州荥阳(今属河南)。9岁父死,奉丧侍母归郑州。 xx大和三年 (829),李商隐受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召聘入幕。大和六年,令狐楚调任河东节度使、北都留守,李商隐随至太原。以后曾有短时期在兖海观察使崔戎幕府逗留。开成二年登进士第。开成二年冬,令狐楚病死,诗人失去凭依,于次年到泾州(今甘肃泾川县)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后又娶了他的女儿。 当时唐王朝内部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的两大官僚集团的斗争,正进入白热化阶段。令狐楚父子属牛党,王茂元则接近李党。李商隐转依王茂元门下,在他本人虽并无党派门户之见,而令狐□

及牛党中人却认为他“背恩”、“无行”(《旧唐书·李商隐传》),极力加以排摈。从此他陷入朋党相争的峡谷,成了政争的牺牲品。这年春天,他参与博学宏词科考试,先为考官所取,复审时却被中书省内有势力的人除了名。次年始释褐为秘书省校书郎,后调任弘农县尉,又因“活狱”事忤触上司,几乎罢官。开成五年冬,辞尉职,求他调,到会昌。 两年以后,书判拔萃,李商隐重入秘书省为正字。不久又因母丧居家。会昌五年冬服满后返职。宣宗即位后,一反武宗朝的政治措施,会昌年间得势的李德裕党纷遭贬逐,令狐□做了宰相,李商隐受到进一步压抑。他在京没有出路,只好到远方幕府去安身。从大中元年至九年,先后三次赴桂州(今广西桂林)、徐州、梓州(今四川三台)随人作幕僚,悒悒不得志。大中五年去梓州 2 / 15 幕府前,妻王氏病故,更使他精神上蒙受沉重打击。居东川时,常抑郁不欢,顶礼佛教,甚至想出家为僧。大中九年冬,梓州幕府罢,李商隐返归长安。次年任盐铁推官,一度游江南。大中十二年,罢职回郑州闲居。大约就在这一年年底,李商隐病逝。二、xxxx的基本内容 李商隐的爱情诗,有些抒情对象是很明显的,甚至有些是诗人自己直接点明的;有些并未点明,作者可能有某种难言之隐,故意用“无题”或以篇首二字为题,以求隐晦。李商隐的爱情诗格调凄美,感情真挚,主要表现男女主人公爱情实现的艰难,异地相

李商隐诗歌艺术特色论[1]

论李商隐诗歌艺术风格 【摘要】在晚唐诗人中,李商隐的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李商隐特殊的人生经历以及统治者对他不公正的待遇,使李商隐的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及独特的艺术风格。 李商隐不仅善于继承前人的艺术手法,更力求开拓和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对当时和后世都有极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李商隐诗歌艺术风格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十九岁以文才得到牛党令狐楚的赏识,被引为幕府巡官,二十五岁中进士,次年李党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爱其才,辟为书记,以女妻之,牛党的人因此骂他“背恩”,此后牛党执政,他一直遭到排挤,在各藩镇幕府中过着清寒的幕府生活,“潦倒至死”。正是由于他如此特殊的人生经历及其如此不公正的待遇,他的诗歌创作才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复杂难言的情调,使晚唐诗坛里出现了一位具有独特艺术成就的诗人。 李商隐是唐代后期的杰出诗人。他的诗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在中国古典诗歌发展过程中,独树一帜,自成流派;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李商隐的诗现存约600首。表达了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的强烈愤慨和迫切希望国家中兴的愿望,如《有感》、《哭刘莾》等;有咏史诗,如《南朝》、《隋官》、《贾生》等;还有无题诗。诗歌风格具体表现在如下几点: 一、情致深蕴,构思细密,表达情感细腻 深刻、细腻的感情表达是李商隐诗歌的一个明显风格,无论感时、抒怀、吊古、咏物或言情,无不渗透着诗人的真情实感。如历来传诵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廖廖14个字,把那种受阻隔的痛苦和心有默契的喜悦,以及愈受阻隔愈感到默契可贵和愈有默契

愈觉得阻隔难堪的矛盾心理,揭示得极其深刻动人。再如代表作《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首七言律诗,首联以暮春衰残的景象映衬出两个倾心相爱的人此时的难舍难分,诗人用逆向思维的角度,欲说分别,却从相见之艰难写起。“相见”时难是诗人长久的匪徒和铭心的思念,惟其相见不易,才便见出分手时的万般留恋。但诗人并未完全绝望,在他内心的深处那种绵邈深挚的感情起了作用,使他对爱情充满了期冀憧憬,于是用“东风”一词过渡到了颔联,吟咏出了千古不朽的绝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以春蚕和蜡炬为比,用谐音方法生动活泼地表达了诗人的思念像春蚕一样到死才能停止,像烛泪一样在燃尽之后,才能流干。这是一个爱情的盟誓,写得缠绵悱恻,凄凉伤感。作者在颈联中拟想对方也被真挚的爱情所缠绕、折磨,痛苦得从早到晚辗转反侧,并且相爱而不能厮守,年华流逝,云鬓渐改,对月空吟,寒冷悲凉。尾联借用神话传说寄托诗人对所爱之人劝慰,其实,这何尝不是诗人的自慰呢?诗人请求可以通往仙山的神鸟云探看所爱之人,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希望与眷恋。全诗抒写了相爱男女之间刻骨铭心的相思和痛断肝肠的离别,至死不渝的忠贞,热烈执着的追求。意境优美,婉曲多情,体现了李诗的感情细腻深刻。 咏史诗是李商隐政治诗的典范之作,其中大家最为熟悉的作品《贾生》就很好地运用了寄托手法,揭露了统治者的真实面目。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全诗是写汉文帝再召贾谊一事,前两句写文帝的“求贤访逐臣”和贾谊“才调更无伦”,是正面描写贾谊的才华和汉文帝的求贤。三四句却一反传统看法,寓议论于描写中,揭露了统治者表面求贤、敬贤,实际上不能识贤任贤。寄托了对当时现实中迷信神仙,不顾民生,

李商隐诗歌的艺术评价

李商隐诗歌的艺术评价 摘要:李商隐诗歌在艺术上的特别之处,那就是诗歌语言技巧的精细绵密,情感表达方式的纡徐含蓄,结构布局的敛约回环,意境的深邃朦胧。文章对此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李商隐诗歌;艺术评价 李商隐的诗歌创作,给盛唐和中唐的唐诗以重大的推进,使其再次出现高峰:首先,对心灵世界作出了前人未曾有过的深入开拓与表现。其次,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表现的领域:非逻辑的、跳跃的意象组合;朦胧情思与朦胧境界的创造;把诗境虚化。再次,在无题诗、咏史诗、咏物诗三种类型诗歌的发展上做出重要贡献。无题诗,在诗歌中成为一种富有特色的新体式;咏史诗,情韵深长,善于突破“史”的拘限,往更具典型性、抒情性的境界推进,真正进入“诗”的领域;咏物诗,托物寄怀,在物与我、形与神、情与理等类关系处理上做出了新贡献。诗歌语言技巧的精细绵密,情感表达方式的纡徐含蓄,结构布局的敛约回环,诗歌意境的深邃朦胧。 一、精细绵密的语言 李商隐诗歌语言清丽,词藻华美,句式多变,对仗极为工整。诗人谴词造句挥洒自如,诗歌中成语典故,民谚俗语,恰到好处。李商隐的诗正是通过深婉、清丽的语言渲染气氛,表现个性鲜明、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创造出含蓄丰富的艺术意境的,《牡丹》、《春雨》等都是突出的例证。如咏物诗《牡丹》写道: 锦帷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片片寄朝云。 诗中以卫夫人比喻牡丹初开的艳丽,以越国鄂君形容牡丹绿叶拥裹时红花的娇美;用戚夫人的折腰争舞来描绘牡丹在春风中摇曳生姿的情态,又用石崇、荀彧两个历史人物的传说来盛赞牡丹的色泽与芳香;最后又化用江淹才尽和巫山神女的典故,抒发自己的强烈感受。通过“情、色、香、味”的描述,牡丹的情态迷

浅谈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色

浅谈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色 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摘要:李商隐的爱情诗是最为人传诵的,他的爱情诗感情真挚,格调高尚,意境凄美,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李商隐的爱情诗意境扑朔迷离,情意绵绵,富有朦胧美和纯情之美,凄艳之美;多用比兴、象征手法,寄寓诗人的美好爱情;善于用典,以深化诗歌的主题。总之,李商隐的爱情诗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登上了爱情诗的顶峰。关键词:李商隐、爱情诗、朦胧之美、凄艳之美、纯情之美多用比兴、象征手法善于用典。 (一)、李商隐及其爱情诗简介 李商隐是我国唐代后期一位有重要成就的杰出诗人,与杜牧齐名,世称“小李杜”。李商隐初学古文,受牛党令狐楚赏识,入其幕府,并从学骈文。开成二年(837),以令狐之力中进士。次年入属李党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王爱其才,以女妻之。因此受牛党排挤,辗转于各藩镇幕府,终身不得志。李商隐诗现存约600首。他的诗歌渊源上可追溯到楚大夫屈原,下及盛唐的李、杜,并继承了中唐李贺开创的唯美派诗风,以精巧的构思、含蓄的意韵、华美的辞藻登上了唐诗抒情艺术新的高峰,代表了晚唐的最高成就。李商隐是一位饱经仕途坎坷和生活磨难的诗人,因此,他的诗作内容广博、含义深刻,其中尤以爱情诗最为后人传诵,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李商隐可以

说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专事爱情诗创作的诗人,对同时代的温庭筠、韦庄及后世的西昆体诗人,婉约派词人都有深远的影响。他的许多描写爱情的佳句,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等已经成为抒发真挚情感的千古绝唱,而且,又因为这些诗句含蓄、多义的特点,使它们又远远超出了爱情的辖限,成为感悟人生的至理名言。 在唐诗丛香国中,爱情诗是一国芳馨别具的奇葩。而李商隐的爱情诗,则是这国奇葩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朵。他以全新的热情,极度的关切,深入男女感情世界的最深层,去探索、体味,去认识、感受,把男女之情作为自己主要的审美对象,作为诗歌的重要题材。他一生共写了一百多首爱情诗(包括有寄托的诗),几乎占了他作品的五分之一。仅从数量上看,他就是我国第一个大量爱情诗的诗人。当然创作数量的多少,并不是判定作品好坏的标准,真正使他登上爱情诗领域顶峰的,应当是他爱情诗那独特的艺术个性。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以 下几方面: (二)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色 一、漂浮迷离的意境和富丽华艳的辞藻,使他的爱情诗呈现出一种朦胧之美。李商隐爱情诗的朦胧美首先表现在主题的多义性上。从他的作品的题目上就可以感觉到这种独有的魅力。他许多具有代表性的爱情诗均以“无题”或首句头二字及句中任意二字命名,其实均

李商隐爱情诗艺术特色

xxxx学报1999年第4期 xxxx艺术特色 xx (xxxx师范学校邮编224200) 内容提要: 李商隐的爱情诗,蕴藉含蓄,意境深远,用典工切,写情细腻,巧用比喻,意象绵密,贯穿着一种执着不移的深厚感情,经得起反复咀嚼和玩索。 关键词: xxxx艺术特色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多少诗人在这方面刻意求新,写下了许多爱情诗。李商隐的爱情诗,以其新奇的浪漫情调,巧妙的比喻,内在的抒情性,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爱情诗,有的不乏地老天荒的凄恻和前尘梦影的苍茫的深刻描绘,有的着重铸造美的意境,刻画相思相忆的婉转风情,写人则“灵犀一点”,写物则“珠箔飘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李商隐在爱情诗中反复咏叹那种深沉的相思苦痛,渲染浓郁的悲剧气氛,表达了在重压下难以实现而又苦苦追求的理想,对美好事物消失而产生的憾恨以及无所依托的悲哀。这种悲剧性的调子之所以成为李商隐诗中反复咏叹的主题,一方面固然同他爱情生活的不幸遭遇有关,另一方面,这些长期郁积在诗人胸中的思想感情,包含了诗人在政治、社会方面的体验和感受,在那些含蓄隐晦的清词丽句中,分明含有某种更深一层的人生态度和情绪,从而使诗成为袁现诗人身世和情怀的一种象征,甚至表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李商隐也曾渴望唐王朝的“中兴”,以“安危须共主君忧”为己任,然而理想一次又一次地破灭,在他爱情相思的歌唱里,便时常出现这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情调。反过来说,他或者借爱情相思的题材,寄托政治上的失意之感。于是,爱情的咏叹与人生的感怀,在诗中得到了和谐的一致。这些诗作为晚唐的一种时代情绪、社会心理,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特殊的社会意义。

李商隐诗歌的用典特色

李商隐诗歌的用典特色 李商隐,晚唐诗坛上最杰出的代表,其诗歌以表现个人内心感受最具特色,其朦胧多义的诗歌境界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一、李商隐诗歌中词语的陌生化现象 1.超常搭配,独特的意象组合 意象是诗歌最具魅力的成份之一,诗歌因为意象而变得充实丰满。“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可见意象之于诗歌的重要性。李商隐的诗歌意象往往通过独具个性的组合,从而使读者获得新的审美体验如《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其中,“竹”、“坞”,“水”、“槛”,“枯荷”、“雨”的组合最具有特色。单列出“竹”和“坞”我们想到的只是竹子和小型的城堡,但当他们组合到了一起时,诗意就浓了,试想一个长满竹林的小小村落,清水幽幽,诗人独倚栏杆一直到黄昏,这是一个多么富于诗情画意的图景。再看尾句“枯荷”,“雨声”。单就荷花枯萎,我们往往把它看作正常的时令变化使然,而把“枯荷”和“雨声”组合到一起,就让人心中升起无限的惆怅之情。李诗就是用这种简单而又不寻常的意象组合使原本平淡无奇的意象突然变得情意绻绻,言有尽而意无穷。 2.词性的变化 “词性的变化,指的是一个词突破词语固有的词性,使其在具体的语言运用中临时承担另外一种词性的现象。”我们细读李商隐的诗歌,不难发现在李商隐的诗歌中,不少词的词性也发生了变化。这些词的词性变化使诗歌产生了陌生化的表达效果。如:“衣带无情有宽窄,春烟自碧秋霜白。”(《燕台四首》) “云屏不动掩孤嚬,西楼一夜风筝急” (《燕台四首》) “楚天暮短黄昏雨,宋玉无愁亦自愁”(《楚吟》) “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板桥晓别》) 以上这些词大都是形容词作动词用,这样不仅使诗歌语言在形式上显得简练,更使诗歌在意境的传达上更显精妙得当。如“宋

论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点

论李商隐爱情诗的艺术特点 教师教育学院 07小教中文1班柯听挺 8号 摘要李商隐的诗在晚唐诗坛上可称得上是独树一帜,他的爱情诗尤其为人所称道。这类爱情诗,将爱情的缠绵、相思的苦痛和失恋的悲伤描写得淋漓尽致。他的爱情诗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有三点:一是结构上有曲折深婉的特点;二是对六朝诗风合理地承袭,如绮美的意象、精致清丽的语言、柔婉的情韵、朦胧的意境、流畅的音律等;三是大量使用典故进行叙事、抒情、寄慨。总体来说,他的爱情诗给人以丰富的美感,情思婉转,寄意深微,诗意隽永,耐人吟诵。 关键词李商隐爱情诗艺术特点 晚唐社会混乱,政局逐渐走向崩溃,影响到晚唐诗歌,所表现的是一种带有感伤情绪的美。李商隐是唐诗发展到晚期最有成就的诗人,他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卓然成为大家。李商隐现存诗六百余首,大体可分为咏怀诗、咏物诗、咏史诗和无题诗四类。在有题而仍属无题的诗作中,有一部分是爱情诗,如《为有》、《日射》、《一片》、《昨日》以及《碧城》三首等。无题诗是李商隐最为人传诵的作品,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富有朦胧婉曲之美。最能表现这种风格特色的作品,是他的七言律绝,其中又以《无题》诸作(多为七言近体)堪称典型。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为“无题”。其中有些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有恋爱本事以为依托。 总体看来,李商隐的爱情诗深远细致,能把恋爱中的细微复杂的感情精确的表现出来,同时诗歌的意境优美,含蓄朦胧,内涵丰富,感情真挚,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诗人往往不愿直接表达感受而闪烁其词,隐约其人,忽断忽续,或彼或此,使人产生一种朦胧惝恍的审美感受。对李商隐爱情诗进行赏析得出它们的艺术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李商隐的爱情诗在结构上有曲折深婉、回环往复的特点。他的诗比起盛、中唐诗人来结构要收敛细密。盛、中唐诗的结构是平行或递进式的,一层一个视镜,一层一个意蕴,境界开阔舒展,如高山远眺,而李商隐的诗却迂回曲折,全诗往往吟咏的是一种情绪,而在不同角度上叠加重复,犹如人在深谷徘徊,缠绵无休。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春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一二句点出别离之苦,以东风无力百花凋零烘托愁绪,三四句写相思不断,又以春蚕丝尽蜡炬泪干写心情的灰暗失望和纠缠固结,五六句再写相思之苦,以镜中白发、夜月寒光来映衬两地别愁的萧瑟,七八句再借青鸟传书的典故,寄托自己的希望,却又以蓬山暗喻人神阻隔,终于只能通音信而不能见面,增添了一层愁苦,全诗回环起伏,紧紧围绕着别愁离恨来制造浓郁的伤感气氛。而《促漏》一诗:“促漏遥钟动静阁,报章重叠杳难分。舞鸾镜匣收残黛,睡鸭香炉换夕熏。归去定知还向月,梦来何处更为云。南塘渐暖蒲堪结,两两鸳鸯护水纹。”全诗从静夜钟漏声写起,在朦胧中将读者牵入一个幽渺隐秘而宁静的世界,这里闪烁着秾艳而凄凉的色泽和气息,给人以虚幻和神秘的感觉。而后点出一场幽会已经过去,归去之人却仍在月下徘徊难眠,来日悠悠,更不知这样的云雨幻梦在何处重现。最后画面转为明亮,写南堂中蒲草结,鸳鸯游,水波荡漾,更令人触目伤心。诗歌一层又一层地渲染,首尾回应,烘托出寂寞和孤单之情。 另外可以感受到李诗结构曲折深婉较为典型的如《春雨》诗:“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睕晚,残宵犹得梦依稀。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诗中呈露的是一种幽渺迷忽的相思之情。头一二句描写作者为思情所困,和衣独卧,寂寥惆怅。三四句则由人去楼空、隔雨相望的冷寂,一下进到求访所思却无获而归的失落。五六句跳至对所思对象悲情触发的设想,再折回到自己梦境依稀

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特色 汉语言N071张剑 【摘要】无题诗是李商隐的独创。它们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情思婉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这些诗并非作于一时一地,亦无统一思想贯穿,多属于诗中之意不便明言或意绪复杂无法明言的情况,因而统名为“无题”。无题诗是李商隐诗歌中艺术成就较高、意境较深婉的部分。李商隐的无题诗往复、深幽曲折、朦胧迷离的意境美和深婉含蓄,沉郁舒缓的抒情方式在无题诗中体现无疑。他的无题诗所表达的主题极为复杂、模糊,更多是一种政治、恋情、人生等综合性的、复杂的内心情感体验。因而,对其艺术特色的分析就必须从诗歌的表现内容、艺术手法、艺术构思、意象等方面细究其要旨,展示其情其景,探寻其独特的意境美。 【关键词】无题诗;艺术特色;构思;意境;象征 【正文】李商隐是我国晚唐时期最为杰出的诗人之一,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亦与温庭筠齐名。李商隐一生失意、落魄,少时曾勤奋苦读,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家国,但于青年时期卷入牛、李党争之中,落魄潦倒,报国无门。在李商隐生活的时代,已是晚唐帝国衰败的时候,各种的社会茅盾相互交织,政治斗争异常激烈,加上他出身低微,虽有“欲回天地”的壮志雄心,但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矛盾交织使他壮志难酬,梦想幻灭。正是因为政治和人生的失意,李商隐写下了大量关注社会现实的感怀、咏物、咏史的诗作,抒发了那一时代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与苦痛生涯,深刻地反映晚唐破败的社会现实,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同情人民的疾苦生活,极具现实主义意义。 诗歌自汉魏以来至盛唐时由李白、杜甫发展到顶峰。然而,李商隐的无题诗既继承了杜甫七律的锤炼谨严、沉郁顿挫的特色,又融合了齐梁诗歌的浓艳色彩;既有李贺的幻想象征手法,又形成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这些诗歌大都显得含蓄蕴籍、音调谐美、沉博艳丽,富有象征和暗示色彩,开拓了我国古代抒情诗歌的新领域,将唐代诗歌的抒情艺术推高一个新境界,形成他自己独特的意境。下面我试从表现内容、艺术手法、艺术构思、意象四个方面浅谈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特色。 一、表现的内容——“哀乐循环无端”的感情境界。 有寄托还是无寄托?无题诗,所要表现的是一种“哀乐循环无端”①的感情境界。这种感情的境界,在诗人笔下是以悲剧性的爱情相思的形态呈现出来的,但又不必拘泥于爱情生活这一点上,亦可以旁通于人生的其他领域,诸如政治的失意、身世的沉沦、年华的消逝、家庭的不幸以至于整个国家和社会走向衰颓没落的悲剧性时代气氛,都能借以得到概括反映。要说有寄托,这也似乎可算作一种寄托,或者说得确切些,叫作寄托在有无之间,可以意会,却难以实指。无题诗之所以给读者带来一定程度的朦胧感乃至晦涩感,成为千古不破的“诗谜”,原因就在这里;而它之能够吸引各个时代的人们去细加玩味,甚且在无法确定其所指意图的情况下,仍能感受其艺术上的巨大魅力,道理也在这里。 对于李商隐写爱情的无题诗,如“昨夜星辰昨夜风”、“凤尾香罗薄几重”等名篇,这些诗不一定是写具体的某件实事,但都表现出李商隐有真切的爱情体验,有专注的恋慕对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幽微曲折的感情世界。他不愧是写爱情诗的能手,每一首诗中都有刻骨的相思情语,引起当时人和后代人心灵共鸣的爱情誓言。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到相思了无益,末妨惘怅是清狂。

李商隐无题诗的语言特色初探

李商隐无题诗的语言特色初探 摘要李商隐的无题诗一般都是爱情诗,它们在抒写爱情生活中的离别与间阻、期待与失望、执着于缠绵、苦闷与悲愤等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抒情艺术水平。本文就李商隐无题诗的语言特色“隐”、“秀”、“凄”、“艳”,作一初步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李商隐无题诗语言特色诗词 一、“隐” 即“重旨”、“复义”,是指诗词含有双重或多重意义。纵观李商隐的诗词,他所要抒写的体验与感受,往往比较深细隐微,特别是要借物象来显示心象,这样,靠一般的、比较明显的比喻就不足以充分而有效地表达。因此,他常常运用象征性的表现手法,进而将象征与比兴融合起来。他的无题诗运用这种以比兴象征托寓的手法最为纯熟。如《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主要的原因是它用典较多,内容太深,以致含义模糊,举居中的颔联和颈联为例: 颔联用了两个典故:庄周梦蝶与望帝化鹃。“庄生”句:是写瑟声之如梦似幻,令人迷惘,诗人又非常思念妻子,于是,便像庄周梦幻为蝴蝶那样,弄不清是自己梦见妻子,还是妻子梦见自己,恍恍惚惚,度日如年。纵观李商隐的一生,想为国事“君前剖心肝”,但“九重黯已隔”;想追求深挚的友谊,却“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他的种种理想无疑都是没有达成的,也只好将自己的雄心壮志及伤时忧国、感伤身世之情,均托于哀怨凄断的诗歌中,如望帝之化鹃以自抒人生悲慨。 再看颈联,“沧海”句:写瑟声之清寥悲苦,诗人联想到王氏死后,自己也就会形单影只,不禁泪水长流,“月明”便暗示泪珠大滴而圆莹。另外,诗人出身在一个“内无强近,外乏因依”的寒素之家,早岁丧父,在沦贱艰虞的处境中挣扎奋斗,时时感到一身之孤孑。再联想到自己年轻时的热望和追求,一生的努力奋斗,现在只剩下飘渺迷离而又刻骨铭心的怀思了。这又可以看作是他的迷惘幻灭之慨。 这两联都可以做如上多方面的阐释,因此展现了蕴藉含蓄的旨意,让读者深感诗词意境迷茫的同时,也不得不佩服李商隐语言运用之高超。 二、“秀”

浅谈李贺和李商隐的诗歌艺术

浅谈李贺与李商隐的朦胧美李贺、李商隐都是唐王朝的宗室,他们都想一展平生之志,实现重振唐王朝的政治理想,但腐朽颓败的唐王朝并没有给他们一展才华的机会,所以他们的一生都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都是仕途坎坷,过着穷苦潦倒的一生。他们之所以能够名垂千古,是因为他们都有独具风姿的诗歌创作。 李商隐在《李长吉小传》中,极为生动地记载了李贺骑驴外出觅句呕心写诗的情景,传颂着“帝成白玉楼,召为君见”这个非常著名的故事,表现出对李贺的无限敬仰之情。李贺在诗歌的艺术创作上对李商隐的影响无疑是最大的,他的诗哺育了李商隐的成长在李商隐的诗集中,有《效长吉》等十多首诗留下了对李贺诗歌的模仿痕迹,但又有自己的艺术特色。诚如张采田先生说:“玉溪古体虽多学长吉,然长吉语意峭艳,至于命篇,尚不脱乐府本色;义山宗其体而变其意,托寓隐约,恍惚迷幻,尤驾昌谷而上之,真骚之苗裔也。”虽然如此,他们毕竟在诗歌艺术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先就他们的诗歌在朦胧美方面做一些粗浅的比较。 戴叔伦说:“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李贺、李商隐在表现朦胧美方面是充分的、成功的,在中国诗歌史上,他们所写的具有朦胧美的诗歌,其成就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在最求诗歌朦胧美的过程中,李贺和李商隐都欲动了各种这笔情感埋没意绪的艺术手法,形成了自己诗歌的个性特征,那么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异同又有哪些呢? 首先,二李都成功运用了比兴的手法。比兴的手法,起源于诗经,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在诗经中运用十分广泛。李贺爱用层层的比喻,充分渲染和表现自己的情思,又会在比喻中掺杂一些象征的手法,让读者对他的思想似懂却又非懂。譬如《李凭箜篌引》,诗中用“空白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描摹李凭弹箜篌的声音之动听,用“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含笑”以写乐声之幽妙,用“十二门前融冷光”以写声音之热烈。读此诗,读者往往拍案叫绝,不禁为诗人丰富奇特的想象所倾倒。但细细想来,有谁听过“昆山玉碎凤凰叫”,又有谁见过“芙蓉泣露香含笑”?虽然诗人的比喻是精妙绝伦的,但由于喻体或是象征性的,或是幻境中渺茫的事物,因此不能给人以具体真切的感受,他的情思也因而显的高深莫测。相比李贺,李商隐则主要用典故和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思。譬如《锦瑟》中间两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用了四个典故,而这四个典故又都比喻什么呢,因为其朦胧性,后代对它的理解就众说纷纭了。 二李都是唯美主义诗人,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为了诗歌自身的美丽,也就是文字与意象的美丽,而不惜牺牲内容与情感的表达。而在表达诗歌朦胧意向的特点上,我认为可以分一下三点: 以诗的结构而论,李贺诗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杜、韩愈等多方面影响,经自己熔铸、苦吟李贺题跋像,形成非常独特的风格。李诗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长吉上访天河、游月宫;下论古今、探鬼魅,他的想象神奇瑰丽、旖旎绚烂。长吉刻意锤炼语言,造语奇隽,凝练峭拔,色彩浓丽。他的笔下有许多精警、奇峭而有独创性的语言。但是他对于诗歌的整体结构则用力不够,因此他能写出大量的惊心动魄的诗句,却未能留下较多的意境浑成的诗篇。商隐的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辞清丽、意韵深微,有些诗可作多种解释,好用典,有些诗较晦涩。特别是其中的无题诗堪称一绝,而最为突出的便是他的爱情诗。李商隐擅作七律和五言排律,七绝也有不少杰出的作品。清朝诗人叶燮在《原诗》中评李商隐的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实可空百代无其匹也。”他的格律诗继承了杜甫在技巧上的传统,也有部分作品风格与杜甫相似。 以诗的表情而论,李贺多自创之语,对语言的色彩情态用力尤勤,诗中较多地用了同感、拟人、比喻等修辞,使其诗歌蒙上了一层荒诞虚幻的色彩。李商隐诗歌中语言多有所本,尤

李商隐其人及其诗歌风格特征浅说

李商隐其人及其诗歌风格特征浅说 摘要:李商隐是晚唐杰出诗人,其作品不但代表了当时诗界最高成就,而且在整个诗歌发展史上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本文自李商隐身世起笔,从五个方面阐述了李诗的艺术之美,以期对诗人及其作品作出最切合实际的评价。 关键词:李商隐生平诗歌美感 李商隐是唐朝后期最杰出的诗人,其人博学然难酬抱负,其诗瑰丽却遭人侧目。其实,只有懂得诗歌艺术的人士才知道,正是李商隐,真正将诗歌的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正如清初吴乔云:“能别开生路,自成一家者,唯李义山一人。”基于此,本文将从诗与人两个方面对李商隐及其诗歌作品进行简单探讨,不当之处,恳请方家指正。 李商隐(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别号樊南生,郑州荥阳人,童年时随父在绍兴、镇江读书生活,十岁丧父后返回荥阳居住。李商隐天资聪慧,长于文学,15岁时即著《才论》,其古文为士大夫们所称颂。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闻知后,招其入府,并授以骈文技法。837年,李商隐高中进士,其报国之心油然而生,这一点可从其当时作品《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初食笋呈座中》、《八岁》等中窥出。当年冬日,令狐楚病故,因遭人嫉,李商隐正无所依靠,恰逢素爱其才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邀其入幕,乃于次年到泾州(今甘肃泾川县),不久即娶王女为妻。一代才子从此卷入党争,一生困顿,光辉理想由此破灭。851年,妻王氏病故,李商隐饱经

风霜的身心又遭打击,甚至萌生了出家为僧的念头,最终在郁郁寡欢中病逝。 李商隐不但是一位博学多识的才子,而且还是忧国忧民、时刻关心国家命运的志士。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情感真挚,艺术妙绝,成就是多方面的。李商隐的诗作有体恤民情的,譬如《行次西郊作一百韵》等;有反映政治事件的,譬如《有感》、《重有感》等;有揭露党人恶行的,譬如《霜月》、《赋得鸡》等;有描写仙风的,譬如《白道》、《紫府》等;有直讽王室的,譬如《随师东》、《寿安公主出降》等;有自叹伤逝的,譬如《落花》、《汉宫词》等等,无不脍炙人口,韵调和谐,其不愧为晚唐诗家第一人! 总体说来,李商隐诗歌之风格特征,当为以下几端: 一、在意象创造上,其诗独具隐重之美 出于异于常人的人生体验,李商隐作诗少于直白,大存比兴,其比物、比史、比仙,兴不平,兴冤抑,兴沉沦,笔触幽曲沉潜,主旨窈渺含蕴,将隐重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譬如《临发崇让宅紫薇》一诗中,诗人以“一树浓姿”抒怀,用“独”字贯穿全诗,加之“秋亭”、“暮雨”、“轻埃”等物象,更给全诗蒙上了一层惆怅、孤寂之氛围,从而将诗人本体与物象融合在一起,颇具动魄之魅力。 二、在表现形式上,其诗独具虚幻之美 李商隐才高志远,报国意切,然小人当朝,屡拒其行。在徬徨和苦闷中,诗人修习道术,直观世间之虚幻,进而在诗作中,亦铺陈此飘渺与虚幻之象。譬如《七月二十八日夜》一诗由梦提及,旋而遇

李商隐的诗风

1 / 7 1、比较 (1)和“xx、xx、韩”相比 清初诗论家xx说: “唐人能自辟宇宙者,唯李、杜、昌黎、义山。”李、杜所辟,是前所未有的恢弘的盛唐气象、广阔的时代生活和人民疾苦;韩愈所辟,是以非诗为诗、不美为美的新境;李商隐所辟,则是人的心灵世界这一还未被前人深入表现过的领域。他的诗所独具的感伤情调、朦胧意境、象征暗示色彩,表现出内心深隐幽微的情绪。 (2)和晚唐其他人比 唐诗在经历了盛唐和中唐贞元、元和之际的两个高潮后,面临难以为继的形势。笔补造化的李贺频频觅诗于荒郊古墓,苦吟成癖的贾岛常常流连于幽寺古刹,恢弘阔大的诗国变得促狭。而李商隐以自己的生命绝响,为唐诗拓展出新的境界。他的别样诗文,犹如远梦一般,又似乎触手可及,他疲惫而艰涩的呼吸,和着他的灵魂血泪。他用自己的泣血人生写就了流传千古的凄艳诗篇,他铸就了一个大写的人生,他是一个大写的人,一个彻彻底底的纯粹的人。 2、无题诗 李商隐用他的秀笔勾勒着无奈的人生。他的作品沉积着对人生、政治、爱情的痛苦激情,形成意境朦胧,造旨精丽,富于暗示的

诗风,创造性极为显著。在李商隐流传下来的六百多首诗中,无题诗是他的首创。其内容成因不便明言,因此难以用一个恰当的题目来表现,此类诗大都与爱情有关,但性质和内容并不单一,有的寄托痕迹比较明显,有的似有似无。同时具有深刻的人生主题和政治寓意。 以“无题”作为诗的题目是李商隐的独创。这类诗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其中有的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以恋爱本事为依托。情思婉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名为“无题”,这是一类;还有一类无题诗,是用篇首或句中二字为题,如《锦瑟》、《碧城》。 2 / 7 (1)无题诗的爱情主题 李商隐的无题诗多数与爱情有关,抒写的是交织着希望与失望的悲剧性爱情和爱情心理。如《无题二首》,两首诗从内容上看,是诗人在某个场合爱上了某个贵族家的女子,因复杂的原因不能聚合,表现出刻骨的相思。《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这首诗着重抒写昨夕相爱而又受到阻隔时对意中人的思念,表现出痛苦而又欣慰的复杂内心感受。又如《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不少人认为是写自己梦中与爱人相会,及醒后追想的恋情诗。 (2)无题诗的人生主题 李商隐的一些无题诗,在爱情篇章中融入对社会人生的凄凉体验

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在唐代诗坛上,李商隐的诗虽不能和衣被后世的李、杜等人相比,但它仍有其独特的艺术个性。其诗歌艺术皎洁、高远、幽邃甚至带有几分神秘色彩,绝不仅仅是一些人所认为的那种“唯美主义”、“反现实主义”。而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具体表现在一下几点: 一、构思缜密,情致深蕴。 这一点首先表现在李商隐镂物精细之上。从题材上看,他的作品特别是咏物诗,所用之物多属于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一些细小纤柔的事物,如动物中的蝉、蜂、蝶鸳鸯,植物则是柳、杏花和李花等易质凋零之花,自然现象中的细雨,日常生活中的泪、灯等。很少有吟咏巨大壮美崇高感的事物。 其次其诗歌深刻、细腻的感情表达也是李商隐诗歌的一个显著风格,无论是他的政治诗、咏物诗还是感情诗无一不透露出诗人细腻的情感体验。如“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这样的句子,把受阻隔的痛苦和心有默契的喜悦揭示得淋漓尽致。 如其代表作《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诗歌正是选取春蚕、蜡烛等细小事物寄托对爱人的思念之情。情深意切跃然纸上。 二、虚实相生,尽显朦胧之美 在诗歌的意境上,李商隐诗由传统的简单物象,如彩凤、灵犀、瑶台、青鸟等充满着梦幻、虚渺、哀美的意象群经过诗人独创性的心灵升华和创新,充满了虚幻和奇异,使得诗人的感伤、怅惘得以传达。这种虚实变幻尤其体现在其咏物和无题诗中。如其咏物诗大多是隐或显的象征诗人自己的身世遭遇,寄托他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感慨。 如《重过圣女祠》 白石岩扉碧藓滋,上清沦谪得归迟。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 萼绿华来无定所,杜兰香去未移时。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全诗意境飘渺朦胧,极富象外之致。“梦雨”一联尤为出色,诗人借梦幻般的细雨,给人以虚无飘渺、若有若无,更是突出了诗人渺茫的期待和追求的失落。 三、回环用典,曲折尽意 李商隐在艺术手法特色上尤其突出其善于用典。在用典上,李商隐继承了庾信的技巧,但更有所发展。较少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力避平直之语,诗中大量运用比兴,象征等手法,造成一种缠绵顿挫,又充满隐晦的特色。 如《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诗人大量借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田生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造朦胧的境界,从而借助可视可感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的深思。 四、无题为首,蕴藉深婉 李商隐诗的又一个艺术特征,是在诗体方面,侧重创写了无题诗。其无题诗(包括其他以篇首二字为题的意旨深婉的爱情诗),有些是托媒人香草以写志的,而有些是真的在

李商隐诗歌总体风格探析

李商隐诗歌总体风格探析 李军 (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200444) 摘要: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学者多有研究。然结合其创作细致分析,其最大也是最根本的特色可称为“隐伤”。这种风格的形成,和其经历是分不开的,同时也正是李商隐对中国古典诗歌杰出贡献之所在。 关键词:李商隐;艺术特色;隐伤;成因 人们一谈及李商隐,总会不约而同想到他的《锦瑟》一诗: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公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从远在北宋年间的苏轼起,这首诗就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和关注,而且历朝历代,持续不衰。“对一首诗的关注竟然如此奇迹般地庚续下来,这在中国诗歌史上实在是件有意味的事。”[1] 清人王士祯曾拍案而叹:“一篇《锦瑟》解人难!”[2] 不少学者对此诗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研究,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其一、悼亡说。持此说的有清人朱鹤龄、姚培谦、何焯、朱彝尊、毕沅,近人张采田、孟森等,尽管具体解释还略有不同。其二、艳情说。持此说的有宋人刘攽、计有功,清人纪昀等。其三、自伤说。持此说的有清人汪师韩、薛雪、岑仲勉等。此说可以说是对艳情说的一个有力反拨,如薛雪愤然批评:“此是一副不遇血泪,双手掬出,何尝是艳作?”[3] 除以上三种较为通行的观点外,尚有映射说、诗序说、咏物说等等,不一而足。 时至今日,仍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人们一旦捧读此诗,总会被其隐约迷离的意境和哀婉伤感的情调所征服,所迷恋,沉浸其中而三月不知肉味。由此可见,《锦瑟》之所以千百年来吸引着不少读者、学人,最主要的就在于这首诗的隐伤风格,也是其独特风格。大多数诗人的伤感之作,总是免不了“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式的直接渲泻,就连以苦吟著称的孟、贾之辈,也只不过是“席上印病纹,肠中转愁盘”式的“物不得其平则鸣”而已,只是一种袒露无遗、搜肠刮肚的伤,而真正能做到既伤又隐者,唯义山一人! 一、李商隐诗歌的隐 李商隐诗歌的“隐”之特色是怎样体现出来的呢? 首先,是比兴寄托手法的运用。比兴寄托,是古代诗歌悠久的艺术传统。早在《诗经》中就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比兴寄托,《离骚》更是“托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李商隐一生思想较为复杂,又备尝人世的艰辛,有不得已的苦衷郁结于内。正如他比方的,就像一只鸟儿:“流莺飘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