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复兴之路》解说词三、中国新生

《复兴之路》解说词三、中国新生

《复兴之路》解说词三、中国新生
《复兴之路》解说词三、中国新生

第三集:中国新生

41

44、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43、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42、了解“一五年计划”和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序: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同时也宣告了自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新生的共和国仅用了半年时间就使全国物价基本稳定,治愈了旧中国无法医治的顽症,农村则继续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先后共使3亿多农民无偿获得了约7亿亩土地,但是,建设一个新国家的路途却山高水长,面对旧政权留下的满目疮痍,冷战格局下诞生的新中国,在建设的进程中将经历怎样的艰难曲折,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将领导人民如何开辟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道路。

(庞松)在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即将完成的时候,党中央毛泽东及时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就是要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基本完成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

1953年开始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为什么要同时进行。

在1945年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表达了对于未来的美好设想,他提出未来中国工业建设要在若干年内逐步地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20世纪40年代后期,美国和苏联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政治与外交的角力,军事上剑拔弩张,世界被划分成两大阵营。冷战的阴云与对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忧虑笼罩了整个世界,也给新中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柯伟林)冷战孤立了中国,毫无疑问美国是这么做的,美国实施了对中国的禁运,这就切断了中国产品和许多传统的西方及日本市场的联系。

新中国宣告成立的第3天,苏联政府发来外交照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两个多月后,毛泽东踏上了西去的列车前往莫斯科,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然而,此时却中国东北边境传来了隆隆炮声,建设的步伐被打乱了,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借机派第七舰队开进了台湾海峡,中国人民志愿军毅然开始保家卫国的战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的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在与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较量中。而国力之间的巨大差距,也让人们认识到一个刚刚获得独立的民族距离真正的强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沈志华)你搞整个国家经济发展计划怎么搞,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学苏联,因为中国没搞过社会主义。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社会主义苏联创造的人类历史上崭新的计划经济模式引起了世界的普遍关注,正是依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苏联在建国后短短十几年间,就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这一发展模式吸引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刚刚实现民族独立的后发国家。

1952年中苏两国就经济援助问题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谈判,两国政府最终商定,今后5年苏联给予中国必要的援助,开工建设骨干工程。新中国的工业建设在苏联的帮助下加快了进程。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以边计划、边执行、边修正的方式全面展开。

(约翰·奎奇)计划经济的优势在于直接、高效,特别是在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这对当时迅

速发展的中国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共和国几乎每一天到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等等。新中国的工业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重大突破,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1952年年底全国出现了农民自愿组织的830多万个互助组和3600多个初级农业合作社,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这样开始了。1953年,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相继开始。

(朱佳木)主体是工业化,“三大改造”是两翼,就好比是一只鸟。这个“三大改造”是鸟的两翼,就是两个翅膀,有了这两个翅膀,我们的工业化才能够真正地能够得到实现。

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变革,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场社会变革,它对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了促进作用。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成为20世纪50年代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彼得·诺兰)我认为对于任何经济,尤其是对中国这样一个非常贫穷的面临许多问题的经济来说,这是一个明智合理的策略。我一直深信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以及七十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是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几千年来,普通百姓第一次成了国家的主人。1953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普选,人民代表大会自下而上逐级召开,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我国人民民主进入全新阶段。与此同时,伴随新中国一起诞生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延续在国家生活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使中国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们被一种同样的精神所感召,这是一种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奋斗的行动。没有真心实意地参加过这种集体劳作的人是很难体会这种感情的。

1956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也就是在这一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全面建立,原计划用18年实现的目标只用了7年。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确立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根本基础,中国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为中国共产党积累了进行建设的初步经验。

(录音)我们并没有孤立的感觉,这样我们就一定能够一步一步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国家。

(石仲泉)这个时候主要矛盾几发生了很大变化,由过去搞阶级斗争就变为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当时的我们国家的生产还不能满足这个需要这个矛盾,因此我们党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尽快地要发展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

作为中国共产党执政之后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同时也作为独立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之后的依次重要会议,八大既对建国以来七年的经验作了总结,也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规划。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作出了一系列理论创造提出了一系列独创性的理论观点。此时的中国,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交织着建设新国家的巨大热情,汇聚成了一股无穷的力量,鼓舞着领袖和普通百姓对未来的美好梦想。

然而,当对梦想的追逐变得狂热时,人们逐渐忽视了理性的声音。“一五”计划取得的巨大成就使中央和地方的不少领导干部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忽视经济规律,急于求成,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估计严重不足。此时社会主义阵营取得的成绩也让中国领导人备受鼓舞。为纪念十月革命40周年而来到莫斯科的毛泽东在大会上发表演讲,提出中国将在15年内钢产量赶超英国。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中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大跃进”,片面追求建设的高速度、高指标的“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

(斯蒂格利茨)对于中国如何实现工业化以及何时迅速地实现工业化,有很多理论,当时就想出了一些方法,像“大跃进”“后院炼钢炉”等等,虽然这其中大多数想法的初衷是很好的,但在经济上却过于理想化。

对速度的渴求同样出现在农业领域。1958年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一个多月时间里,全国74万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就合并成为2万6千多个人民公社。

正常的经济秩序被破坏,加之严重的自然灾害,1959年到1961年,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局面出现了。1960年,粮食和棉花产量跌落到1951年的水平。

1957年极少数右派分子乘全党整风之机,攻击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由此开展了一场反右派斗争,但犯了严重扩大化的错误。1958年,79岁的马寅初因为《新人口论》遭到批判,这篇充满科学论断与调查研究的文章被一些批判者说成是政治阴谋,计划生育被指责为让中国断子绝孙,学术的正常表达变得异常艰难。这也意味着国家的社会生活已经变得不正常了。

渴望迅速摆脱落后面貌的愿望遭遇挫折。在1960年,苏联单方面撕毁了和中国签订的600个合同,撤走全部1390名在华专家,停止供应中国建设急需的重要设备,使250多个大型建设项目处于停顿、半停顿状态,新中国失去了唯一的外援,处在了建国以来国际、国内环境最为困难的时期。新中国追赶当时世界发达国家的速度慢了下来。而这一时期,中国的近邻日本迎来了经济发展的“黄金年代”,国民收入在7年里增加了一倍。1968年日本成为当时仅次于美国和苏联的世界第三经济强国。在曲折中探索的中国将如何摆脱困难局面呢?

(程中原)由于我们遭遇了三年自然灾害,国民经济陷入很大的困境。党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1962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但这样的做法很快就被停止了。而这一时期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集体领导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断被削弱和破坏,党的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

毛泽东对当时国内阶段斗争形势以及党和国家的政治状况作出了严重错误估计,甚至认为中央出了修正主义整个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只有实行“文化大革命”才能解决问题。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的内乱,给党、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国民经济遭到严重损失,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科技水平在一些领域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党风和社会风气遭到严重破坏。

这是一场值得中华民族永远记取的悲剧!多年以后,这段沉重的历史依然令人慨叹。为了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年轻的共和国曾经经历过如此艰难的历程,而正是为了国家的真正独立和富强,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建设新中国的探索也完全没有停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尤其是在外交领域,在与亚、非、拉国家的友谊不断加深的同时,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中国开始摆脱冷战思维的禁锢,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赢得了国家广阔的空间。

(时殷弘)中美破冰也为中国建交打开了一个新局面,西方主要国家和西方这些国家的盟国在很短时间内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这样一来基本实现了中国同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有外交关系这样一个大好局面,最后也可以说,中美破冰也为中国以后的改革开放准备了重要条件。

就在尼克松访华的4个月前,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已经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确立和坚持,而且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从无到有的问题,使中国赢得了经济上的独立,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初步的物质技术基础,一些尖端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成就,显示了中国丰厚的智力资源,一大批艰苦创业的知识分子和英雄模范,构筑了新中国的精神家园。

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还处在“文化大革命”带来的重重困难之中,人们渴望着一股强劲的新风,吹散笼罩在前进道路上的浓重迷雾,什么是社会主义?应该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严峻的现实和美好的理想需要所有中国人对这个重要命题做出回答,正在穿越历史三峡的中国航船期待新的领航者出现。

3页4868

2020学年海珠区六年级上三四单元语文大测试卷

2020学年第一学期 小学语文六年级综合练习参考内容(二) 班别姓名学号 一、看拼音,写词语。 1.有的同学bié chū xīn cái()想jì gāo yì chóu()给竹节人沾上一个xiàng pí()diāo chéng()的脑袋,再做一套纸盔甲,看上去wēi f ēng lǐn lǐn()的。 2.老汉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zhòu wén()。 二、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俨(yǎn)然揭(jiě)开盗(dào)窃陨(shǔn)石 B.气氛(fēn)搀(chǎn)扶蟠(pān)桃分析(xī) C.揪(jiū)住轨(guǐ)道趴(pā)下跺(duò)脚 D.豁(huǒ)开祭奠(diàn)蜷(juǎn)缩寡(guǎ)妇 2.下列词语中与“胜地”的“胜”意思相近的词语是()。 A胜仗 B.胜任 C.名胜古迹 D.不胜其烦 3.下列句子中依次填入的词语正确的项是()。 (1)故宫建筑群规模,建筑,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2)河上是五座的汉白玉石桥。 (3)中和殿正中安放着一个大圆镏金宝顶,轮廓非常。 A.宏大精致精美优秀 B.宏大精美精美优美 C.宏伟精致精致优秀 D.宏伟精美精致优美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竹节人》全文都在为我们详细介绍竹节人的制作和操作方法。 B.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还在探索的字宙之谜。 C.《故宫博物院》的四个材料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故宫的相关情况。 D.阅读时要先想想阅读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5.关于高尔基《童年》一书,下面情节与原著不相符的一项是()。 A.“我”因父亲去世,随母亲到外祖母家生活。 B.外祖父对“我”非常残暴,从不夸奖“我”,也不教“我”认字。 C.外祖母性格开朗,充满慈爱,经常给“我”讲故事。 D.“我”曾偷偷拿了家里一个卢布去买了几本书,因此被同学们叫作“小偷”。 6.选择省略号的恰当解释,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中。 A.表示省略递进的次数 B.表明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 C.表示语意的跳跃 D.表示说话结结巴巴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脚步解说词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脚步》解说词 不管是否情愿,生活总在催促我们迈步向前,人们整装、启程、跋涉、落脚,停在哪里,哪里就会燃起灶火。从个体生命的迁徙,到食材的交流运输;从烹调方法的演变,到人生命运的流转,人和食物的匆匆脚步从来不曾停歇。 西藏林芝,印度洋吹来暖湿的季风,植物正在疯长,又到了白马占堆最忙碌的季节。天麻和灵芝是重要的经济来源。但是,一个月后,它们将消失得无影无踪。从峡谷到雪山,7000米的海拔高差,让林芝成为世界高山植物区系最丰富的地区。 弟弟高中毕业,白马得迅速挣够他读大学的学费。在此之前,他为弟弟准备了一件特殊礼物。西藏80%的森林集中在这里,白马占堆努力搜寻几天前发现的蜂巢,现在,他得想办法到达树顶。 在当地人眼中,蜂蜜是宝贵的营养品,值得为它冒险。听起来难以置信,但是这种风俗,已经延续数百年。 白马选了一根藤条使自己与大树相连,从现在起,这跟藤条关系性命,看起来进展不错,1个小时过后,白马爬了很高,但还有更长的距离要爬。父亲放心不下,匆匆赶来。白马占堆已经不敢用双手砍树,速度明显慢了下来。3个小时过后,白马接近树冠,现在,他准备摆脱藤条。40米高,并且没有任何保护,这是一次危险的行走。野蜂并不怕人,白马从长辈那里学会了点燃烟雾,迫使蜜蜂放弃抵抗,砍开蜜蜂藏

身的树洞,就可以得到最甜美的蜂蜜。在与世隔绝的大森林里,甜食非常难得,而蜂蜜是白马能带给家人最珍贵的礼物。 甜是人最简单、最初始的美食体验。蜂蜜80%的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作为早期人类唯一的甜食,蜂蜜能快速产生热量、补充体力,这对我们的祖先至关重要。和人工提取的蔗糖不同,蜂蜜中的糖不经过水解,就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在中国的厨房,无论烹饪菜肴,还是制作甜点,蜂蜜都是其他糖类无法替代的。 当然,白马家最喜欢的是酥油蜂蜜。获得蜂蜜,对藏族小伙子而言,要攀爬10层楼的高度,而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则要经过上万公里的艰苦跋涉。 油菜刚刚开花,谭光树已经准备启程。老谭是职业养蜂人,20多年来,依靠这份工作,他养育了一双儿女。每年清明,老谭都要和妻子吴俊英踏上追逐花期的旅程。一昼夜,蜂箱已在500公里外的秦岭。花的味道决定蜂蜜的味道,地区不同,味道也完全不同,这正是蜂蜜作为美食的神奇之处。秦岭出产中国最顶级的槐花蜜,但是老谭心里毫不轻松,毕竟,养蜂是靠天吃饭的行当。4月中旬,天气突变,大风伴随降雨,花期提早结束。没有人知道,糟糕的天气会持续多久。 20多年前,老谭向未婚妻许诺,要带她从事一项甜蜜的事业。交通不便的年代,人们远行时,会携带能长期保存的食物,它们被统称为路菜。路菜不只用来果腹,更是主人习惯的家乡味道,看似寂寞的路途,

中国的复兴之路(2000字作文)

中国的复兴之路_2000字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国与周边国家、与西方国家的关系经历了长久的年代。鸦片战争以前,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东方式的国际关系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中国不大关心西方世界的发展。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殖民主义扩张,通过鸦片战争与中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西方式的国际关系体系以大炮为前锋,把贸易和殖民体系迅速推向东方,使以道德和尊严相维系的东方式国际关系体系很快败下阵来。中国在屈辱、赔款、割让土地和主权被侵蚀的恶劣国际关系环境中苦苦挣扎。到了20世纪初,即《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无论从国际关系的角度说,还是从国内历史进程的角度说,中国国势的沉沦都到了谷底。 在失败和屈辱中,中国的先进分子在思考并且开始觉醒。一批早期改良派的思想家对洋务运动颇多批评。他们批评洋务派只知师夷长技,徒袭西艺之皮毛,未得西艺之要领。于是,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光绪皇帝支持下,发动戊戌变法。百日之内,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学校教育诸方面的诏谕,像雪片一样地飞来,看似轰轰烈烈、大有作为的样子。但政变随之而来,光绪被囚,康梁逃亡,六君子喋血菜市口。华北农民的反帝爱国行动也失败在血泊中。这样顽固的封建专制政府,岂能领导国家的改革和进步? 孙中山先生是20世纪初深刻揭示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杰出革命家。在艰难的探索中,他鲜明地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张,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获得成功,摧毁了在中国沿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按照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理念设计的新的国家形式。但是,辛亥革命后,国家政权为袁世凯和北洋军阀所掌握,军阀争战,国无宁日,民不聊生,国家的独立和民主、富强仍旧没有希望。 五四时期,先进知识分子毅然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从思想、道德和文化方面对封建主义进行深刻批判,从而揭开了思想启蒙的序幕。一些人对资本主义社会产生怀疑,提出了改造中国社会的方案。俄国十月革命对他们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看到劳动者第一次成为国家的主人,认为这是社会主义的胜利,世界劳工阶级的胜利,是二十世纪新潮流的胜利。这种主张影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方向,也影响了五四运动的发展方向。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以及中国内忧外患的加剧,促使先进的知识分子聚集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并成为中国革命运动的领导者,正是适应了历史的需要。 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帮助下,中国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形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并取得了打败北洋军阀的胜利。但此后蒋介石垄断了国民革命的领导权,背叛国共合作,造成合作破裂、国共内战的局面。1937年,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在空前的民族危机面前再次携手,动员全国人民共同抗击日本侵略,并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坚持国民党独裁统治,导致了国共合作的破裂。 在这个过程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以及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反帝反封建的战略和策略,提出了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方针,指明了中国必须先经过新民主主义、然后进入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深厚的政治和思想基础。 新中国要走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五四运动以后特别是国共合作以后,是把资本主义作为国家发展的方向,还是把社会主义作为国家发展的方向,是许多人特别是知识界都在思考的问题,也是关注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政党严肃思考的问题。在各种救国方案中,三民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影响最大。这两种思潮或者主义的传播和实施,都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在近代中国,哪种政治势力能够领导人民赢得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哪种政治势力就可以取得引导中国走何种道路的主导权。

《河西走廊》纪录片解说词

第1集:《使者》 主要讲述公元前138年,匈奴对汉朝的包围袭扰迫使汉武帝派遣张骞穿越河西走廊,去往西域寻求军事同盟的故事。张骞的凿空之举,带来的地理大发现使河西走廊正式进入了中原王朝的视野。 第2集:《通道》 张骞出使西域带回的信息坚定了汉武帝打通河西走廊的决心。本集主要讲述公元前121年,发生在河西走廊的河西之战。一年之内,年仅19岁的霍去病率领汉朝骑兵三次出击匈奴,全线打通了河西走廊并使它自此并入汉朝版图。 第3集:《驿站》 河西之战后,行政与邮驿系统遍布河西,汉朝的势力范围也沿着河西走廊延伸到了西域。本集主要透过敦煌悬泉置驿站及其出土汉简,再现长罗侯常惠建功西域的风云往事,展现河西走廊这一战略通道在汉朝经营西域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第4集:《根脉》 主要从儒家文化的角度讲述魏晋时期,中原大乱之际,河西走廊以其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庇佑了迁徙至此的儒家学者。儒家文化自此在河西走廊扎下根脉,并最终东渐反哺中原,成为隋唐文化和制度的重要来源。 第5集:《造像》 魏晋南北朝时期,来自恒河两岸的佛教文化开始沿着宽阔的河西走廊大规模进入中国。以昙无谶、鸠摩罗什为代表的佛教徒,以译经、造像等方式在这里弘扬佛法,开启了佛教中国化的历程,同时也为河西走廊留下了宝贵的佛教遗产。 第6集:《丝路》 魏晋南北朝,因中原动乱,河西割据,丝绸之路阻塞不通。西域商人止步于河西走廊,使这里在隋朝初年成为国际贸易中心。公元609年,隋炀帝西征侵扰河西走廊的吐谷浑并在张掖举行了外交与商贸盟会。连接中原与西方世界的丝绸之路再度畅通。 第7集:《敦煌》 盛唐是丝路最繁荣的时期,也是敦煌艺术最辉煌的年代。从长安来到敦煌的工匠将长安艺术带到了这里,他们在当地世家大族的支持下继续开凿敦煌石窟并绘制敦煌壁画。本集以敦煌220号石窟的营建为例,讲述敦煌石窟如何见证了丝路的繁华并成为大唐盛世的缩影。第8集:《会盟》 河西走廊不仅连接了古代中原与西域,也连通着分处南北的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本集主要讲述在蒙古帝国的时代,来自蒙古和青藏两大高原的游牧部落首领在河西走廊举行了一次关于和平的会谈。随着元朝建立,西藏归入中国版图,凉州会盟深刻影响了此后数百年中国的政治与文化格局。 第9集:《苍生》 随着明朝西北防线逐步收缩,河西走廊因闭关锁国渐趋沉寂。本集以古老的嘉峪关城为视角,讲述明清时期穿越河西走廊的东西方人士及其在河西走廊的经历与见闻。虽然这时的河西走廊已与整个国家一同进入沉寂时期,但在风雨飘摇的帝国晚期,新疆危机的爆发及振聋发聩的塞防论再次唤醒了中原统治者对河西走廊及广阔西部的重视。 第10集:《宝藏》 新中国成立后,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河西走廊复苏的动力,古老的走廊迎来了现代化的工业与机器生产,成为新中国建设蓝图的关键一环。从兰新铁路到兰新高铁,从古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河西走廊再度迎来崛起的契机。 河西走廊之一 使者

舌尖上的中国全集解说词

《舌尖上的中国》7集(全)解说词《舌尖上的中国》是纪录频道推出的第一部高端美食类系列纪录片,从2011年3月开始大规模拍摄,是国内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共在国内拍摄60个地点方,涵盖了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各个地域,它全方位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向观众,尤其是海外观众展示中国的日常饮食流变,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和独特的味觉审美,以及上升到生存智慧层面的东方生活价值观,让观众从饮食文化的侧面认识和理解传统和变化着的中国。 而台词优美而清新,听着解说看着画面,让人心醉··· 第一集《自然的馈赠》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富戏剧性的自然景观,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线。这种地理跨度有助于物种的形成和保存,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多潜在的食物原材料。为了得到这份自然的馈赠,人们采集,捡拾,挖掘,捕捞。穿越四季,本集将展现美味背后人和自然的故事。 香格里拉,松树和栎树自然杂交林中,卓玛寻找着一种精灵般的食物——松茸。松茸保鲜期只有短短的两天,商人们以最快的速度对松茸的进行精致的加工,这样一只松茸24小时之后就会出现在东京的市场中。 松茸产地的凌晨3点,单珍卓玛和妈妈坐着爸爸开的摩托车出发。穿过村庄,母女俩要步行走进30公里之外的原始森林。雨让各种野生菌疯长,但每一个藏民都有识别松茸的慧眼。松茸出土后,卓玛立刻用地上的松针把菌坑掩盖好,只有这样,菌丝才可以不被破坏,为了延续自然的馈赠,藏民们小心翼翼地遵守着山林的规矩。 为期两个月的松茸季节,卓玛和妈妈挣到了5000元,这个收入是对她们辛苦付出的回报。 老包是浙江人,他的毛竹林里,长出过遂昌最大的一个冬笋。冬笋藏在土层的下面,从竹林的表面上看,什么也没有,老包只需要看一下竹梢的叶子颜色,就能知道笋的准确位置,这完全有赖于他丰富的经验。 笋的保鲜从来都是个很大的麻烦,笋只是一个芽,是整个植物机体活动最旺盛的部分。聪明的老包保护冬笋的方法很简单,扒开松松的泥土,把笋重新埋起来,保湿,这样的埋藏方式就地利用自然,可以保鲜两周以上。 在中国的四大菜系里,都能见到冬笋。厨师偏爱它,也是因为笋的材质单纯,极易吸收配搭食物的滋味。老包正用冬笋制作一道家常笋汤,腌笃鲜主角本来应该是春笋,但是老包却使用价格高出20倍的遂昌冬笋。因为在老包眼里,这些不过是自家毛竹林里的一个小菜而已。 在云南大理北部山区,醒目的红色砂岩中间,散布着不少天然的盐井,这些盐成就了云南山里人特殊的美味。老黄和他的儿子树江小溪边搭建一个炉灶,土灶每年冬天的工作就是熬盐。 云龙县的冬季市场,老黄和儿子赶到集市上挑选制作火腿的猪肉,火腿的腌制在老屋的院子里开始。诺邓火腿的腌制过程很简单,老黄把多余的皮肉去除,加工成一个圆润的火腿,洒上白酒除菌,再把自制的诺盐均匀的抹上,不施锥针,只用揉、压,以免破坏纤维。 即使用现代的标准来判断,诺邓井盐仍然是食盐中的极品,虽然在这个古老的产盐地,盐业生产已经停止,但我们仍然相信诺邓盐是自然赐给山里人的一个珍贵礼物。 圣武和茂荣是兄弟俩,每年9月,他们都会来到湖北的嘉鱼县,来采挖一种自然的美味。这种植物生长在湖水下面的深深的淤泥之中,茂荣挖到的植物的根茎叫做莲藕,是一种湖泊中高产的蔬菜——藕。作为职业挖藕人,每年茂荣和圣武要只身出门7个月,采藕的季节,他们就从老家安徽赶到有藕的地方。较高的人工报酬使得圣武和茂荣愿意从事这个艰苦的工作。挖藕的人喜欢天气寒冷,这不是因为天冷好挖藕,而是天气冷买藕吃藕汤的人就多一些,藕的价格就会涨。 整整一湖的莲藕还要采摘5个月的时间,在嘉鱼县的珍湖上,300个职业挖藕人,每天从日出延续到日落,在中国遍布淡水湖的大省,这样场面年年上演。

近现代中国的复兴之路

近代中国的复兴之路 新闻传播三班 谢圆201526400087看到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潜意识中,我有一种油然而生的感动和自豪。所感动的,是那些为国家革命与改革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所自豪的,是自己骨子里流淌着的这个国家的血液。 鸦片战争——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在西方洋枪舰炮轰炸中,中国渐渐从天朝上国的狂妄自大美梦中苏醒,开始从故步自封被迫走向部分开放,最可悲的事,开始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大国转变为依附他国,苟且的半殖民半封建的“东亚病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步伐的加快,民族危机,阶级危机逐渐陷入空前严重之境地,中国出现了千古未有之变局。不少仁人志士便提出许多救亡图存,变革社会之法,例如孙中山先生的辛亥革命,但其虽革了几千年根深蒂固的封建帝制,却依旧未能带领广大人民开阔出一条适合国情的道路;康梁维新变法也依旧没有真正贴近国情,未能走出资本主义的桎梏,所以其悲剧性的结局也就不言而喻。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也因此成为中国革命道路的重要转折点。自此,华夏大地掀起了社会主义之风,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指引下,走上了条农村包围城市的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共产党,作为先进的政党,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正确的判断了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和国情,没有照搬俄国的城市中心论,而是开创了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中国共产党在坚持中发展,于实践中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因此,一个崭新的新中国于1949年成立,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 当我们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回顾近百年来中国人的奋斗历史的时候,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可以与这一时期相比较——困惑与希望的交织,污秽与崇高的辉映,黑暗与光明的搏击,构成了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跌宕起伏而又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 我们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必须从现在起,以过人的努力,超常的毅力,去发奋汲取文化知识;以求实的态度,务实的作风,去勇于参与社会实践;以开拓的思路,创新的理念,去探求人生的新境界,长大后为祖国、为社会、为人民做出贡献。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第一集自然的馈赠解说词

《舌尖上的中国》解说词 第一集:自然的馈赠 中国拥有众多的人口,也拥有世界上最丰富多元的自然景观—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线。这种地理和气候的跨度,有助于物种的形成和保存,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多潜在的食物原材料。人们采集、捡拾、挖掘、捕捞,为的是得到这份自然的馈赠。穿越四季,我们即将看到美味背后人和自然的故事。 云南香格里拉,被雪山环抱的原始森林,雨季里空气阴凉。在松树和栎树自然混交林中,想尽可能地跟上单珍卓玛的脚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卓玛和妈妈正在寻找一种精灵般的食物。卓玛在松针下找到的是松茸—一种珍贵的食用菌,这种菌子只能在没有污染的高海拔山地中才能存活。这只松茸的伞盖已经打开,品质不好。松茸属于野生菌中的贵族,在大城市的餐厅里,一份碳烤松茸价格能达到1600元。松茸的香味浓烈袭人,稍经炙烤就会被热力逼出一种矿物质的酽【yàn】香,这令远离自然的人,将此物视若珍宝。吉迪村是香格里拉松茸产地的中心。凌晨3点,这里已经变成一个空村,所有有能力上山的人,都已经出门去寻找那种神奇的菌子。穿过村庄,母女俩要步行走进20公里之外的原始森林。即使对于熟悉森林的村民,捡拾松茸也是一项凭运气的劳动,品质高的松茸都隐藏在土层之下。妈妈找寻着两天前亲手掩藏过的菌坑,沙壤土层中果然又长出了新的松茸,可惜今年雨水不足,松茸太小。 酥油煎松茸,在松茸产地更常见。用黑陶土锅溶化酥油,放上切好的松茸生片,油温使松茸表面的水分迅速消失,香气毕现。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采用最朴素的烹饪方式。以前藏族人都不爱吃松茸,嫌它的味儿怪。原来的松茸也就几毛钱一斤,可是这几年,松茸身价飞升。一个夏天上万元的收入,使牧民在雨季里变得异常辛苦。松茸收购恪守严格的等级制度,48个不同的级别,从第一手的产地就要严格区分。松茸保鲜的极限是三天,商人们以最快的速度对松茸进行精致的加工。这样一只松茸在产地的收购价是80元,6个小时之后,它就会以700元的价格出现在东京的超级市场中。卓玛挤在人群中,上午捡来的松茸品质一般,她心里很着急。刚刚过

关于中国历史的记录片

中国史话,讲的是中国古代史,《中国史话》节目系科教频道特为暑期特别制作的大型历史题材系列片。《中国史话》——以时间为线,讲述一部浩浩荡荡的中国史。《中国史话》上溯五千年以前的中华文明初始,下至风云变幻的20世纪初期民族危亡、奋发自强的五四运动,按照编年史的时间顺序,围绕大的历史现象和事件,以丰富的资料、翔实的细节展示,浩浩荡荡地为观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提供一套生动的普及性的历史知识电视文献。 中国史话共38集,每集47分钟 地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fa15875868.html,/playlist_show/id_3722504.htm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a15875868.html,/playlist/id/6 944963/ 百年中国是中央电视台迎接二十一世纪的献礼片、全片共五十二集,三百六十二期,每期五分钟,约一千八百分钟。迄今为止反映百年中国历史最为全面完整的文献纪录片,其篇幅之宏伟,资料之丰富,视点之独到在电视界中也属史无前例. 本片的主题:通过对中国二十世纪的回顾,反映一个民族的现代化史. 本片的风格追求:从中国大历史的角度,立体化反映中华民族的百年历程.在历史中发现诗意,追求可触摸的历史。 地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fa15875868.html,/playlist_show/id_3421980.html 土豆上没找到 复兴之路,六集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是中央电视台第一部全面、系统地梳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系列节目。该片以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的重大事件为视角,应用生动翔实的历史资料,向我们展示一幅幅振兴图强的全景画面,使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体味百年祖国的沧桑巨变,体味民族的奋斗历程。 第一集:千年局变 时间跨度:1840—1911年 内容概要:以第一次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中国社会各阶层救国图强的各种探索为主要内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课题被历史性地提了出来。 第二集:峥嵘岁月 时间跨度:1912—1949年 内容概要:以辛亥革命后各种政治力量探索中国道路为线索,重点表现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发展、挫折到壮大、赢得胜利并最终建立新中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进入新纪元。 第三集:中国新生 时间跨度:1949—1976年 内容概要:以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取得的重大成绩为核心内容,表现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探索国家发展道路的经验和教训。 第四集:伟大转折 时间跨度:1976—1992年 内容概要:以思想解放为起点,重点展现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第五集:世纪跨越 时间跨度:1989—2002年 内容概要:以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综合国力全面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为主要内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始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的新阶段。 第六集:继往开来 时间跨度:2002—2007年 内容概要:以中国在新一届领导集体的带领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为主要内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地址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a15875868.html,/playlist_show/id_2378238.htm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a15875868.html,/playlist/id/ 6457360/ 汉字五千年,大型人文纪录片《汉字五千年》通过生动展示汉字产生、演变、发展的过程及在五千年中华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彰显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讴歌中华文化优秀传统。 《汉字五千年》于2009年1月28日至31日15:10,在中央电视台四套播出,每天两集,每集50分钟。第一集:人类奇葩。本集是全片的开篇,通过汉字与世界上其它文字的命运对比,凸现出汉字在人类文明史中独树一帜的地位。 第二集:高天长河。本集主要表述汉字3000多年时间的生命史。历史跨度从甲骨文一直到信息时代的汉字。第三集:霞光万道。本集的主要内容是重构汉字在空间上的扩展历史。第四集:华夏心灵。本集是全片的重点之一,她的主题是挖掘解读汉字的精神价值,说明中华文明追求“内在超越”的核心特质。第五集:翰墨情怀。本集表现由汉字书写而演化出的书法艺术,并通过描述历代书法家不同的身世、命运,探讨古代知识分子的文化价值取向,以及他们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舌尖上的中国完整解说词Word版

《舌尖上的中国》完整文案 第一集《自然的馈赠》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富戏剧性的自然景观,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线。这种地理跨度有助于物种的形成和保存,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多潜在的食物原材料。为了得到这份自然的馈赠,人们采集,捡拾,挖掘,捕捞。穿越四季,本集将展现美味背后人和自然的故事。 香格里拉,松树和栎树自然杂交林中,卓玛寻找着一种精灵般的食物——松茸。松茸保鲜期只有短短的两天,商人们以最快的速度对松茸的进行精致的加工,这样一只松茸24小时之后就会出现在东京的市场中。松茸产地的凌晨3点,单珍卓玛和妈妈坐着爸爸开的摩托车出发。穿过村庄,母女俩要步行走进30公里之外的原始森林。雨让各种野生菌疯长,但每一个藏民都有识别松茸的慧眼。松茸出土后,卓玛立刻用地上的松针把菌坑掩盖好,只有这样,菌丝才可以不被破坏,为了延续自然的馈赠,藏民们小心翼翼地遵守着山林的规矩。为期两个月的松茸季节,卓玛和妈妈挣到了5000元,这个收入是对她们辛苦付出的回报。 老包是浙江人,他的毛竹林里,长出过遂昌最大的一个冬笋。冬笋藏在土层的下面,从竹林的表面上看,什么也没有,老包只需要看一下竹梢的叶子颜色,就能知道笋的准确位置,这完全有赖于他丰富

的经验。笋的保鲜从来都是个很大的麻烦,笋只是一个芽,是整个植物机体活动最旺盛的部分。聪明的老包保护冬笋的方法很简单,扒开松松的泥土,把笋重新埋起来,保湿,这样的埋藏方式就地利用自然,可以保鲜两周以上。

在中国的四大菜系里,都能见到冬笋。厨师偏爱它,也是因为笋的材质单纯,极易吸收配搭食物的滋味。老包正用冬笋制作一道家常笋汤,腌笃鲜主角本来应该是春笋,但是老包却使用价格高出20倍的遂昌冬笋。因为在老包眼里,这些不过是自家毛竹林里的一个小菜而已。 在云南大理北部山区,醒目的红色砂岩中间,散布着不少天然的盐井,这些盐成就了云南山里人特殊的美味。老黄和他的儿子树江小溪边搭建一个炉灶,土灶每年冬天的工作就是熬盐。 云龙县的冬季市场,老黄和儿子赶到集市上挑选制作火腿的猪肉,火腿的腌制在老屋的院子里开始。诺邓火腿的腌制过程很简单,老黄把多余的皮肉去除,加工成一个圆润的火腿,洒上白酒除菌,再把自制的诺盐均匀的抹上,不施锥针,只用揉、压,以免破坏纤维。 即使用现代的标准来判断,诺邓井盐仍然是食盐中的极品,虽然在这个古老的产盐地,盐业生产已经停止,但我们仍然相信诺邓盐是自然赐给山里人的一个珍贵礼物。

中国的复兴之路

中国的复兴之路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国与周边国家、与西方国家的关系经历了长久的年代。鸦片战争以前,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东方式的国际关系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中国不大关心西方世界的发展。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殖民主义扩张,通过鸦片战争与中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西方式的国际关系体系以大炮为前锋,把贸易和殖民体系迅速推向东方,使以道德和尊严相维系的东方式国际关系体系很快败下阵来。中国在屈辱、赔款、割让土地和主权被侵蚀的恶劣国际关系环境中苦苦挣扎。到了20世纪初,即《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无论从国际关系的角度说,还是从国内历史进程的角度说,中国国势的沉沦都到了“谷底”。 在失败和屈辱中,中国的先进分子在思考并且开始觉醒。一批早期改良派的思想家对洋务运动颇多批评。他们批评洋务派只知“师夷长技”,徒袭西艺之皮毛,未得西艺之要领。于是,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光绪皇帝支持下,发动戊戌变法。百日之内,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学校教育诸方面的诏谕,像雪片一样地飞来,看似轰轰烈烈、大有作为的样子。但政变随之而来,光绪被囚,康梁逃亡,六君子喋血菜市口。华北农民的反帝爱国行动也失败在血泊中。这样顽固的封建专制政府,岂能领导国家的改革和进步? 孙中山先生是20世纪初深刻揭示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杰出

革命家。在艰难的探索中,他鲜明地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张,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获得成功,摧毁了在中国沿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按照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理念设计的新的国家形式。但是,辛亥革命后,国家政权为袁世凯和北洋军阀所掌握,军阀争战,国无宁日,民不聊生,国家的独立和民主、富强仍旧没有希望。 五四时期,先进知识分子毅然举起民主与科学的旗帜,从思想、道德和文化方面对封建主义进行深刻批判,从而揭开了思想启蒙的序幕。一些人对资本主义社会产生怀疑,提出了改造中国社会的方案。俄国十月革命对他们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看到劳动者第一次成为国家的主人,认为这是“社会主义的胜利”,“世界劳工阶级的胜利,是二十世纪新潮流的胜利”。这种主张影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方向,也影响了五四运动的发展方向。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以及中国内忧外患的加剧,促使先进的知识分子聚集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并成为中国革命运动的领导者,正是适应了历史的需要。 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帮助下,中国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形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并取得了打败北洋军阀的胜利。但此后蒋介石垄断了国民革命的领导权,背叛国共合作,造成合作破裂、国共内战的局面。1937年,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在空前

舌尖上的中国完整解说词

《舌尖上的中国》完整文案 令狐采学 第一集《自然的馈赠》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富戏剧性的自然景观,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线。这种地理跨度有助于物种的形成和保存,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多潜在的食物原材料。为了得到这份自然的馈赠,人们采集,捡拾,挖掘,捕捞。穿越四季,本集将展现美味背后人和自然的故事。 香格里拉,松树和栎树自然杂交林中,卓玛寻找着一种精灵般的食物——松茸。松茸保鲜期只有短短的两天,商人们以最快的速度对松茸的进行精致的加工,这样一只松茸24小时之后就会出现在东京的市场中。松茸产地的凌晨3点,单珍卓玛和妈妈坐着爸爸开的摩托车出发。穿过村庄,母女俩要步行走进30公里之外的原始森林。雨让各种野生菌疯长,但每一个藏民都有识别松茸的慧眼。松茸出土后,卓玛立刻用地上的松针把菌坑掩盖好,只有这样,菌丝才可以不被破坏,为了延续自然的馈赠,藏民们小心翼翼地遵守着山林的规矩。为期两个月的松茸季节,卓玛和妈妈挣到了5000元,这个收入是对她们辛苦付出的回报。 老包是浙江人,他的毛竹林里,长出过遂昌最大的一个冬笋。冬笋藏在土层的下面,从竹林的表面上看,什么也没有,老包只

需要看一下竹梢的叶子颜色,就能知道笋的准确位置,这完全有赖于他丰富的经验。笋的保鲜从来都是个很大的麻烦,笋只是一个芽,是整个植物机体活动最旺盛的部分。聪明的老包保护冬笋的方法很简单,扒开松松的泥土,把笋重新埋起来,保湿,这样的埋藏方式就地利用自然,可以保鲜两周以上。 在中国的四大菜系里,都能见到冬笋。厨师偏爱它,也是因为笋的材质单纯,极易吸收配搭食物的滋味。老包正用冬笋制作一道家常笋汤,腌笃鲜主角本来应该是春笋,但是老包却使用价格高出20倍的遂昌冬笋。因为在老包眼里,这些不过是自家毛竹林里的一个小菜而已。 在云南大理北部山区,醒目的红色砂岩中间,散布着不少天然的盐井,这些盐成就了云南山里人特殊的美味。老黄和他的儿子树江小溪边搭建一个炉灶,土灶每年冬天的工作就是熬盐。 云龙县的冬季市场,老黄和儿子赶到集市上挑选制作火腿的猪肉,火腿的腌制在老屋的院子里开始。诺邓火腿的腌制过程很简单,老黄把多余的皮肉去除,加工成一个圆润的火腿,洒上白酒除菌,再把自制的诺盐均匀的抹上,不施锥针,只用揉、压,以免破坏纤维。 即使用现代的标准来判断,诺邓井盐仍然是食盐中的极品,虽然在这个古老的产盐地,盐业生产已经停止,但我们仍然相信诺邓盐是自然赐给山里人的一个珍贵礼物。

辉煌中国解说词[辉煌中国]

辉煌中国解说词[辉煌中国] 历经5000年文明史的中国,越过战国的文化繁荣,越过汉唐的富足强盛,越过宋元明清的民族融合,越过近代血与火的抗争…… __,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六十一年,弹指一瞬,崭新的xx年,一个更 臻繁荣、昌盛、辉煌的中国,正以她恬静端淑的容颜,雄劲刚勇的举动成为世人惊诧注目的焦点。 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一穷二白,百废待举,百业待兴。勤劳 勇敢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一往无前的艰辛探索。一路风雨,一路高歌,谱写了一首首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开拓进取、改天换地的壮丽诗篇,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卓越昂扬的亮丽风采。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杂交水稻的问世不仅 能养活中国人自己,更能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作出巨大贡献。解放初期,中国物质匮乏,生活用品都凭粮票、邮票、布票购买,过着“半年野菜半年粮”的苦日子,可谓“有啥吃啥”。今天,物质丰富“吃啥有啥”。人们的住房也在变化着,小房子取代大房子,大房子变成新楼房。农业生产靠牛耕,人种镰收的时代早就一去不返了。田野里机声轰鸣,欢歌阵阵。xx年3月, __总理说,我国目前的粮食储备在1.5亿--2亿吨之间。这个数字意味着即使世界大闹粮荒,中国13亿人也完全可以养活自己。这与建国前人民吃不饱饭的现实相比,是

何等鲜明的对照!近几年,农民种地不收税,国家还实行粮油等各种补贴,给孤寡老人办低保,人人参与合作医疗……种种优惠举措,使千百年来“汗滴禾下土”的农民成了逍遥自在人,真乃匪夷所思! 所有中国人都不会忘记,由于中国的贫穷落后,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惨败,八国联军侵华的屈辱,“洋务派”自强求富的无果而终……然而,新中国的诞生,第一个“五年计划”各项经济建设指标的超额完成——中国自己制造的第一辆汽车,第一架飞机,自己建成的第一座长江大桥,一洗百年耻辱,“大庆油田”让中国贫油的帽子随风而去……这一切更让中国人充满自信。 是呀,中国有信心,更有能力强大自己造福人类。“两弹一星”的成功发射,“神五”、“神六”成功升空,“神舟七号”在天地间自由往返。“嫦娥一号”的成功探月,点缀了中国航天科技的璀璨星空。更有“港澳回归普天同庆,百年耻辱一洗清。 __开新宇,扬眉吐气展笑容”。中国用自己的实力,捍卫了祖国的统一,完成了民族复兴的大业,台湾问题正在妥善解决中……坚信不久的将来,一个团圆、和谐、喜庆的大家庭会绽放更甜美的笑容。 xx年5月12日大地正考验着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灾难面前,中国人民空前团结,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胡锦涛主席和__总理不顾个人安危,深入抗震救灾第一线,为群众分忧解难,为救

2020年中国复兴之路观后感

2020年中国复兴之路观后感 中国复兴之路观后感2020年新1 一声雷鸣,一镜碎。一座座火山爆发,君王美梦破!这是1840年的中华大地。从此,就是那无边的灾难和痛苦。亲眼看着母亲惨遭凌辱,亲耳听着母亲的泪水恣意的流淌。这是每一个炎黄子孙所过的内心流血的生活。再苦也要活,再难也要生! 忆往昔,你记否大唐的繁荣昌盛,大唐的轻歌曼舞,大唐的雄姿英发,大唐的路不拾遗?你记得大唐的万方来朝? 曾几何时,中华大地文学之盛,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唐诗宋词印婉认争相诵读;曾几何时,中华大地被誉为礼仪之邦,崇尚儒家思想的炎黄子孙重礼仪,讲诚信;曾几何时,中华军力之强,元朝铁骑进入欧洲,明朝上船下达西洋然而,现实却是----衣不遮体,腹不裹食。饿殍满地,哀鸿遍野。复兴,伟大的议题;复兴,执着的梦想;复兴,崎岖的征途。复兴,再难也要复兴,再苦也要复兴。从1840一向到这天国人,或辛酸或愤苦或彷惶或坚定地在这条充满坎坷的路上已走了一百六十多年。每一步都流着华夏的泪水;每一脚都能踩出炎黄的鲜血。 《复兴之路》告诉我们,有一种力量叫精神,叫理想。百年以来,这种精神、理想像不熄的火炬一样燃烧着,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这种精神,象甘甜的乳汁支撑着一个又一

个寻梦人! 一个有生命力的民族,一个强大或追求强大的国家,都需要精神的力量。在中华礼貌几千年的演进中,有过无数的辉煌,也曾多次经受各种天灾人祸的考验。尤其是近代百年,更是内忧外患,灾难深重。但是,无论经受怎样难以想象的磨难,伟大的中华民族总是能够从坎坷中奋起,百折不挠,闯过难关,攀上新的高峰。正是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构成、发展并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也正是这样一种精神,支撑、引导着我们从历史中走来。这一精神的血脉,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在林则徐、谭嗣同、孙中山身上看到了它,在李大钊、方志敏、刘胡兰身上看到了它,在鲁迅、闻一多、朱自清身上看到了它,在雷锋、焦裕禄、王进喜身上看到了它,在许许多多为了民族的生存发展、国家的兴旺发达而牺牲奉献的无名英雄身上看到了它。 然而,当国人还兀自沉浸在四大发明的光环之中时;当国人还自以为是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时;当国人还自以为中华地大物博时;当国人还坚信天圆地方时在欧洲,许多西方国家却在悄然中慢慢发展壮大起来,并且很快的超越了东方礼貌。当其本国资源不能满足发展需求时,他们便把目光瞄向了资源丰富的东方亚洲国家。于是,英皇派出使者到当时还很强盛的大清朝,请求与其通商。然而,乾隆皇帝却以'天朝物产丰盈'为由一口拒绝了。于是,中国与

《舌尖上的中国》解说词精校版

《舌尖上的中国》全七集解说词文稿 《舌尖上的中国》是纪录频道推出的第一部高端美食类系列纪录片,从2011年3月开始大规模拍摄,是国内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共在国内拍摄60个地点方,涵盖了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各个地域,它全方位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向观众,尤其是海外观众展示中国的日常饮食流变,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和独特的味觉审美,以及上升到生存智慧层面的东方生活价值观,让观众从饮食文化的侧面认识和理解传统和变化着的中国。 《舌尖上的中国》 第一集《自然的馈赠》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富戏剧性的自然景观,高原,山林,湖泊,海岸线。这种地理跨度有助于物种的形成和保存,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这样多潜在的食物原材料。为了得到这份自然的馈赠,人们采集,捡拾,挖掘,捕捞。穿越四季,本集将展现美味背后人和自然的故事。 香格里拉,松树和栎树自然杂交林中,卓玛寻找着一种精灵般的食物——松茸。松茸保鲜期只有短短的两天,商人们以最快的速度对松茸的进行精致的加工,这样一只松茸24小时之后就会出现在东京的市场中。 松茸产地的凌晨3点,单珍卓玛和妈妈坐着爸爸开的摩托车出发。穿过村庄,母女俩要步行走进30公里之外的原始森林。雨让各种野生菌疯长,但每一个藏民都有识别松茸的慧眼。松茸出土后,卓玛立刻用地上的松针把菌坑掩盖好,只有这样,菌丝才可以不被破坏,为了延续自然的馈赠,藏民们小心翼翼地遵守着山林的规矩。 为期两个月的松茸季节,卓玛和妈妈挣到了5000元,这个收入是对她们辛苦付出的回报。 老包是浙江人,他的毛竹林里,长出过遂昌最大的一个冬笋。冬笋藏在土层的下面,从竹林的表面上看,什么也没有,老包只需要看一下竹梢的叶子颜色,就能知道笋的准确位置,这完全有赖于他丰富的经验。 笋的保鲜从来都是个很大的麻烦,笋只是一个芽,是整个植物机体活动最旺盛的部分。聪明的老包保护冬笋的方法很简单,扒开松松的泥土,把笋重新埋起来,保湿,这样的埋藏方式就地利用自然,可以保鲜两周以上。 在中国的四大菜系里,都能见到冬笋。厨师偏爱它,也是因为笋的材质单纯,极易吸收配搭食物的滋味。老包正用冬笋制作一道家常笋汤,腌笃鲜主角本来应该是春笋,但是老包却使用价格高出20倍的遂昌冬笋。因为在老包眼里,这些不过是自家毛竹林里的一个小菜而已。 在云南大理北部山区,醒目的红色砂岩中间,散布着不少天然的盐井,这些盐成就了云南山里人特殊的美味。老黄和他的儿子树江小溪边搭建一个炉灶,土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海珠区六年级期末语文试卷

2018学年第一学期 小学六年级语文期末综合练习参考内容 (完卷时间:120分钟) 一、读拼音,写词语。 kuíwúwēi xiéchúfáng bǐng gān ()()()()zīrùn qǐn jiǎn mòshēng yuèpǔ ()()()() 二、根据给出的词语组词,再把句子补充完整(词语不得重复)。 1、用“望”字组词 (1)人类不能()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2)这位老艺术家(),在美术界享有盛誉。 (3)这是文学院最有()的教授,许多学生莫名而来听他的课。 2、用“意”字组词 (1)外公这番()的话,使我受益匪浅。 (2)深秋的风卷走了满树的黄叶,使人感到深深的()。 三、选择题。 1、下面几组词语中,注音完全正确 ....的一组是()。 A. 模.(mó)仿勘.(kān)测 B. 恶劣.(luè)潺.潺(chán) C. 抱歉.(qiè)明晃.晃(huǎng) D. 静谧.(bì)镌.(juān)刻

2、以下词语中,和其他词语不属于 ...一个艺术门类的是()。 A. 雕梁画栋 B. 响遏行云 C. 巧夺天工 D.古色古香 3、以下说法不正确 ...的一项是()。 A.鲁迅原名周树人,课文《少年闰土》节选自其小说《故乡》。 B.怀念母亲》和《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都是季羡林先生的作品。 C.“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是意思是伯牙心中所想的,钟子期必须得到它。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距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4、以下说法正确 ..的一项是()。 A. 辩论时,可以不必确定自己的观点,随时加入正方或者反方。 B. 建议书没有一定的格式,只要写清楚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即可。 C. 活动总结一般先写活动是怎么开展的,重点写此次活动的不足。 D. 综合性学习的汇报可以采取演讲、朗诵会、知识竞赛等形式。 5、以下句子不属于 ...病句的一个是()。 A. 大队活动结束后,张校长同意并听取了少先队员代表的意见。 B. “独脚”只有一只脚,停落时不得不扇动翅膀坚持平衡。 C.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使我领悟到一个深刻的道理。 D. 这部小说立意新颖,不落窠臼。 四、请以第七单元的动物为主角,按要求写句子。 1、反问(嘎羧) 2、设问(海鸥) 3、拟人(松鼠) 五、根据提示,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1、春秋两个季节各有其美,古诗词中亦是如此。杜甫的“,。”赞美了春雨滋泽万物的特点。白朴的《天净沙·秋》以“,。”描绘了秋天绚烂之色彩。 2、正因大自然如此可爱,让我们记住这句话:珍惜自然资源,。 六、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练习。 《辉煌中国》第四集:绿色家园(解说词) 【画外音】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我们提出来就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宁可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因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解说词1】这五年,绿色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不断升级提速。一个天蓝、地绿、水

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心得体会

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心得体会 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心得体会 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心得体会 2015-07-09 政治学习 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心得体会 早十点在西门票务中心凭身份证排队领取免费参观券后,便进入了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东长安街南人民大会堂相对称布局,是一座系统中华民族文化历史的综合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之一。国博藏品数量为100余万件,集收藏、研究、展览于一身。2011年3月1日国家博物馆新馆竣工。中国国家博物馆丰富的收藏和陈列,展现了中华民族祖先开创至今的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明史诗,是一座以历史与艺术为主、系统展示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该馆文物收藏极为丰富,陈列展出十分精彩,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课堂。展览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分别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探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中国共产党肩负起人民解放历史重任、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展览回顾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各阶层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充分展示了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深刻地揭露了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必须始终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观看复兴之路的历程,使我回顾了中华民族100多年来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翔实的史料、恢弘的气势、深沉的语言、珍贵的历史图片,为世人展示了一幅民族复兴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