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流行性出血热可以哪些预防措施

流行性出血热可以哪些预防措施

流行性出血热可以哪些预防措施
流行性出血热可以哪些预防措施

流行性出血热可以哪些预防措施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流行性出血热基本不会人传人,若及时做好预防措施,对患者及时进行治疗可有效预防感染。

1、监测:是卫生部门防治疾病的耳目,本病流行病学监测包括:

1)人间疫情监测,包括及时掌握疫情,分析疫情动态和发展趋势,为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疫情登记要详细,必要时应进行个案调查和采血检查抗体,以核实疫情。

2)鼠间疫情监测,逐渐查清疫区和非疫区宿主动物的种类、分布、密度和带毒率。并进行宿主动物带毒率的动态调查,监测地区:重要城市、港口和交通要道等。监测时间:在本病高峰前进行。监测对象和数量:家鼠、野鼠各100只以上,实验用大白鼠等也要定期检查。

2、灭鼠、防鼠:是预防本病关键的措施。

1)灭鼠以药物毒杀为主,应在鼠类繁殖季节(3~5月)与本病流行季节前进行。采用毒鼠、捕鼠、堵鼠洞等综合措施,组织几次大面积的灭鼠。

2)防鼠挖防鼠沟,野营,工地应搭高铺,不宜睡上铺;保存好粮食及食物;整顿环境,以免鼠类窝藏。

3)出血热病毒对一般消毒剂十分敏感,加热56℃30分钟或煮沸1分钟即可杀灭,因此饮用水应煮沸,剩菜剩饭应加热。

3、灭螨、防螨:在秋季灭鼠可同时用杀虫剂进行灭螨,主要杀灭部队经常活动地区的游离螨与鼠洞内螨。防螨应注意:①不坐卧于稻草堆上;②保持室内清洁,曝晒与拍打铺草;

③清除室内外草堆、柴堆、经常铲除周围杂草,以减少螨类孳生所和叮咬机会;④亦可用5‰敌敌畏溶液喷晒衣服开口处,有效时间约半日。

4、搞好食品卫生: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食物保藏等工作,要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和食具。剩饭菜必须加热或煮熟后才能吃.

5、做好消毒工作:对发热患者的血、尿和鼠的尸体及其排泄物等,都应该进行消毒处理,防正污染环境。对死鼠要妥善处理,可以深埋或焚烧。

6、在野外工作时要注意个人防护。

7、接种出血热疫苗是预防流行性出血热最经济、最有效的特异性手段。应该在发病乡、镇、街道、学校、工地和营房等高危人群中进行出血热疫苗接种。接种时要严格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进行,有禁忌证者严禁接种,过期疫苗不能使用。

原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fb17966724.html,/sbzhz/2014/0805/187608.html

埃博拉出血热全员培训考试标准答案 (1)

埃博拉出血热全员培训考试(标准答案) 科室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职称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埃博拉出血热的潜伏期是2-21天,典型病例的临床表现为高热、畏寒、头痛、肌痛、恶心、结膜充血及相对缓脉,半数病人可有咽痛及咳嗽。(10分) 2、埃博拉出血热感染的高危人群医务人员、与病人有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或其他人、在葬礼过程中直接接触死者尸体的人员、在雨林地区接触了森林中死亡动物的人。(10分) 3、埃博拉防控工作中强调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等五早。(5分) 4、埃博拉出血热个人防护要求标准预防、接触防护、呼吸道防护,医护人员防护应采取标准预防,接触隔离及飞沫隔离措施。(5分) 5、埃博拉出血热密切接触者个人防护穿戴顺序五步包括手卫生(七步洗手法)、一次性隔离衣、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橡胶手套。(5分) 6、埃博拉出血热密切接触者个人防护脱卸六步包括一次性橡胶手套、一次性隔离衣、手卫生(七步洗手法)、医用外科口罩、一次性工作帽、手卫生(七步洗手法)。(5分) 二、简答题 1.埃博拉出血热的诊断依据?其中流行病学史包括哪些?(10分) 诊断依据: 1. 流行病学资料:来自于疫区,或3周内有疫区旅行史,或有与病人、感染动物接触史。 2. 临床表现:起病急、发热、牙龈出血、鼻出血、结膜充血、瘀点和紫斑、血便及其他出 血症状;头疼、呕吐、恶心、腹泻、全身肌肉或关节疼痛等。 3.实验室检查:(1)病毒抗原阳性; (2)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3)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高; (4)从患者标本中检出埃博拉病毒RNA; (5)从患者标本中分离到埃博拉病毒。 流行病学史:1、来自疫区或21天内有疫区旅行史; 2、21天内接触过来自或曾到过疫区的发热者; 3、21天内接触过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尸体等; 4、接触过被感染的动物。

病媒生物危害和防制知识宣传资料

病媒生物危害和防制知识宣传资料 一、什么叫四害? 四害具体是指老鼠、苍蝇、蚊子、蟑螂,这四种生物对人类可谓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在我国被称为“四害”。 二、四害对人类有哪些危害? 四害对人类最大的危害,是传播疾病。 (1)老鼠可通过寄生蚤、尿、血液等传播鼠疫、钩端螺旋体病、恙虫病、斑疹伤寒、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 (2)苍蝇通过体毛、爪垫、边吃物边吐等形式,传播病毒性肝炎、小儿麻痹症、菌痢、霍乱、伤寒、蛔虫病、沙眼等疾病; (3)蚊子通过吸叮人血可以传播疟疾、乙型脑炎、登革热、丝虫病等疾病;(4)蟑螂体内外携带多种病原体,可传播疾病、病毒性肝炎、各种胃肠炎及寄生虫病。 此外,老鼠尚消耗人类大量粮食,啮咬衣服物品,损害造林、堤围,咬坏电线等,造成各种灾害。 三、如何杀灭老鼠? 要杀灭老鼠,先要掌握老鼠的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一般来说,灭鼠有两种方法: 1、物理捕杀: 可采用笼(鼠笼)、夹(鼠夹)、压(石板压)、扣(金属面盆倒扣)、淹(水缸翻板淹)、翻(翻草堆)等方法捕杀。

2、药物诱杀: (1)、敌鼠钠盐:属慢性毒鼠药,用0.05%~0.3%的浓度制成浸泡毒饵、粘附毒饵或混合毒饵使用; (2)、磷化锌:属急性毒鼠药,用2%~3%(对家鼠)及5%~10%(对野鼠)的浓度制成粘附或混合毒饵使用。 四、如何防制苍蝇? 要采取综合防蝇措施,才能收到满意效果:要切实做好粪便处理,采用密封或三格化粪池,防止苍蝇繁殖;要做好垃圾无害化处理,清除各种孳生地;对特殊行业如屠场、酿造厂等要落实防蝇设施和措施;饮食服务行业可采用药物喷杀、粘捕、诱捕、拍打等方法灭蝇。 五、如何防制蚊子? 主要包括直接清除蚊虫孳生场所和间接改变孳生环境,使之不适宜蚊虫的孳生,从根本上清除蚊虫孳生条件,从而达到蚊虫不能生长繁殖的目的。具体措施包括平整土地,填平塘、洼、坑、沟;翻缸倒罐防积水,防制幼虫孳生;改造排水系统和市政设施,使用渠变成密封暗渠,完善防蚊设施等。 六、如何防制蟑螂? 环境防制是提高和巩固化学防制效果、防止蟑螂侵入和孳生的根本措施。主要办法有收藏好食物,保持环境清洁,消除垃圾、杂物,修复破损房屋和设施,补堵墙洞,清除孳生条件;经常检查居家家具、抽屉、厨房,清除蟑螂及卵鞘等。 七、宣传标语:

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与控制研究

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与控制研究 1哈尔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 150056;2哈尔滨市第四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6 【摘要】目的分析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对本地区2014年5月-2016年5 月40例人群进行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控制知识教育宣传,加强对流行性出血热的认识。结 果经过预防与控制后,本地区40例人群对流行性出血热的了解程度明显优于预防与控制前,P<0.05。结论对本地区人群加强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与控制健康宣传,有利于提高人群对 于该类疾病的认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有利于降低该类疾病的发生与传播。 【关键词】预防;控制;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主要是由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发的一类自然疫源性疾病[1],动物源性为主要 的传播途径,可通过宿主动物的血液、尿、便、唾液等造成感染现象,人类主要是通过鼠类 进行传播的,其中在每年的10月份-次年1月份为流行季节,4-46d为疾病的潜伏期,主要多见于2周时间。近些年来,随着家鼠的出现,导致疫区在迅速蔓延扩大,是目前临床上急需 解决的一类重要问题。因此,对该类疾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意义重大,本次研 究主要分析了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分析其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取本地区2014年5月-2016年5月40例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所有人群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预防控制方案:A:提高灭鼠与防鼠的力度,是防范流行性出血热的重要预防方案,可定期 组织人群在疾病流行高峰期开展灭鼠工作,做到有方向、有计划的灭鼠,其中春季主要应将 家鼠杀灭,初冬季节应将野鼠杀灭,从根本上将传染源消灭,从而有效避免疾病的出现。通 过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控制方案,每年春秋季节均实施大面积的灭鼠活动,有利于将环境卫生 的管理力度提高,及时消除鼠类栖息于繁殖的区域,对鼠密度进行测定,降低鼠密度。B: 加强个人的防护意识,利于将人群预防水平进一步提高。可嘱咐群众避免直接用手对老鼠进 行接触,并注意防止食用已经被老鼠破坏的食物,在劳动时应避免皮肤受损,若出现皮肤受 损情况,应即刻进行消毒包扎处理;在野外应注意采取绳带将领口、裤脚等系紧,穿戴好手 套等防护措施。C:积极开展疫苗接种工作,是降低该类疾病发病率的一项有力举措,目前 我国主要采取三种类型的疫苗接种,可在疾病高发区将疾病发病率明显降低,使得人体形成 稳定且持久的抵抗能力,其中双价疫苗是防止鼠型出血热病毒感染的一类有效疫苗。D:加 强宣传教育的力度:可采取宣传手册、广播、宣传单、电视等方法进一步提高疾病的宣传教 育力度,向民众解释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原因、危害性、防治措施等,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并保持卫生的清洁,定期对室内外垃圾进行清理等。 1.3 评价指标 对比采取防治措施后,人们对流行性出血热的了解情况,并与防治前了解情况相比较,分析 其差异性。 1.4 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18.0的统计学软件记录本次研究涉及的相关资料,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X2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T检验比较,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 计学意义。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流行性出血热知识学习.doc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流行性出血热知识学习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单项选择题 某女,47岁,发热、头痛7天,无尿1天入院,入院时神志清,结合膜充血、水肿,皮肤有瘀点、瘀斑,血压130/90mmHg ,血常规:WBC28.0×10/L,异型淋巴细胞20%,Hb110g/L ,PLT42×10/L。尿蛋白++,住院第2天突然出现失语,左侧肢体偏瘫,抽搐、昏迷,血压190/120mmHg ,左侧巴氏征阳性,经积极抢救无效死亡,下列哪项诊断可能性大( )A .急性肾炎并发高血压脑病 B .流行性出血热并发脑水肿、脑疝形成 C .流行性出血热并发颅内出血 D .流行性出血热并发心力衰竭 E .肾小球肾炎并急性肾衰和败血症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填空题 我国流行性出血热家鼠型的病原体是__________,主要传染源是__________:姬鼠型的病原体是__________,主要传染源是__________。 本题答案:汉城病毒;褐家鼠;汉滩病毒;黑线姬鼠 本题解析:汉城病毒;褐家鼠;汉滩病毒;黑线姬鼠 3、问答题 女,33岁,农民。于2005年12月10日就诊,发热、头痛、腰痛、腹泻6天,在当地卫生院注射柴胡,无好转,3天前突然昏倒于厕所,后经补液后恢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埃博拉出血热培训测试题

埃博拉出血热培训测试题 科室姓名成绩 一、多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关于埃博拉出血热下列哪些是对的 ( ) A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 B人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及其污染物等而感染。 C临床表现主要为突起发热、呕吐、腹泻、出血和多脏器损害, D病死率高,目前在西非流行的扎伊尔型病死率为53%。 2、埃博拉出血热的一般检查正确是( ) A血常规:早期白细胞减少和淋巴细胞减少,随后出现中性粒细胞升高和核左移。血小板可减少。 B尿常规:早期可有蛋白尿。 C生化检查:AST和ALT升高,且AST升高大于ALT。 D凝血功能:凝血酶原(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T)延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升高,表现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3、疑似病例的诊断:①有流行病学史( ) ②具备上述流行病学史中符合流行病学史第2、3中任何一项,并且符合以下三种情形之一者:( ) ①A发病前21天内有在埃博拉传播活跃地区居住或旅行史; B发病前21天内,在没有恰当个人防护的情况下,接触过埃博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尸体等; C发病前21天内,在没有恰当个人防护的情况下,接触或处理过来自疫区的蝙蝠或非人类灵长类动物。 ②A体温≥38.6℃,出现严重头痛、肌肉痛、呕吐、腹泻、腹痛; B发热伴不明原因出血; C不明原因猝死; 4、关于埃博拉出血热防控下列哪些是对的() A目前埃博拉出血热尚无疫苗可以预防 B临床医师应当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史进行排查,对留观、疑似和确诊病例按照相应规定报告。严格执行首诊医生负责制。 C埃博拉出血热患者隔离区域应当严格限制人员出入,医务人员应相对固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宣传(优.选)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宣传 一、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以鼠类为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急,发热(体温常在39-40℃),还经常伴有头痛、腰痛、眼眶痛(即三痛)。全身症状有浑身酸痛、极度疲乏的感觉,有的还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身体面部、颈部、上胸部潮红(即三红),重的病人象喝醉酒一样,眼结膜和咽部充血,软腭、腋下、前胸等部位可见点状、条状出血点,并可伴有眼结膜水肿及眼睑、面部浮肿。临床上以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特征。洪涝灾情发生后,鼠类栖息场所遭到破坏,人类生活环境条件下降,与鼠类接触机会增多,极易造成流行性出血热传播。 二、出血热是如何传播的? 1、呼吸道传播:通过携带病毒的鼠类的尿、粪便、唾液等排泄物的污染尘埃可形成气溶胶,经呼吸道吸入人体而感染。 2、接触传播:通过被带毒鼠类咬伤或皮肤破损伤口直接接触带毒老鼠的排泄物、分泌物等感染。 3、消化道传播:进食被带毒老鼠排泄物直接污染的水或食物。 4、螨媒传播:寄生于鼠类身上的螨类具有一定的传播作用。 5、垂直传播:孕妇感染本病后,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三、预防措施 1、灭鼠:广大群众要积极开展以灭鼠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以药物毒杀为主,还可采用捕鼠、堵鼠洞等各种办法。 2、防鼠:可以挖防鼠沟、野营工地应搭高铺,保存好粮食及食物,清理环境,以免有鼠类窝藏。 3、预防接种: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是最有效的保护手段,不受流行季节和地域限制,安全可靠有效。 4、灭螨、防螨:可用杀虫剂进行灭螨。 5、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提倡吃熟食,剩余食品应加热后食用。 6、灾后,要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理垃圾、治理环境卫生,彻底消除鼠的孳生地。搞好室内外的环境卫生,堵塞鼠洞,避免鼠及排泄物污染环境。 7、做好个人防护,对破损伤口及时进行卫生学处理。 四、流行性出血热治疗 出血热尚无特异性病原疗法,发病后只能对症治疗,因此,预防尤为重要。提醒广大群众,一旦发现自己有可疑症状,要及早到医疗机构进行诊断和治疗。

传染病防治知识试题.-共16页

传染病防治知识试题库(共100题) 一、单选题(70题) 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是: ( D ) A、呼吸道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接触传播 D、蚊虫传播 2、甲类传染病有:( A ) A、霍乱、鼠疫 B、麻疹、疟疾 C、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 D、乙脑、血吸虫病 3、传染病流行是指:( C) A、一个地区短期内突发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B、一个地区突发某种历年从未或很少发生过的传染病C 、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D、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最高发病率水平 4、病原携带者是指:( C ) A、接触病原体的人 B、接触传染病病人的人 C、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D、感染病原体有临床症状也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5、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采取下列措施哪项是错误的:( B ) A、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 B、对疑似病人应统一集中治疗

C、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应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D、拒绝隔离治疗时,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6、造成人群易感因素降低的是(C ) A、新生人口增加 B易感者的集中 C人工免疫 D新兵入伍 7、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几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A) A 2小时 B 6小时 C 12小时 D 24小时 8、下面哪种病毒不能引起手足口病?( D ) A、小RNA病毒科 B、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 C、埃可病毒 D、痢疾杆菌 9、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后,应于几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C ) A、6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10、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下面哪项不是?( D ) A、病人 B、隐性感染者 C、健康携带者 D、牲畜 4、手足口病哪个年龄组发病率高?( A ) A、≤3岁 B、3-5岁 C、5-7岁 D、7-12岁 11、手足口病属于《传染病防治法》中的哪类传染病?( C )

传染病诊断标准大全

传染病诊断标准 规定管理的35种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 丙类传染病:肺结核、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 甲类传染病 鼠疫 一、疑似病例: 起病前10日内,曾到过鼠疫动物病流行区或有接触鼠疫疫源动物及其制品,鼠疫病人或鼠疫菌培养物的历史。突然发病,病情迅速恶化的高热病人,具有下列症候群之一者,应考虑为疑似病例。 1.急性淋巴结肿胀,剧烈疼痛、出现被迫性体位; 2.呼吸困难,咳血性痰; 3.具有毒血症候、迅速虚脱; 4.伴有重度中毒症候的其他症候群; 5.在没有接种过鼠疫菌苗的病人血清中,被动血凝试验1∶20以上滴度的抗鼠疫杆菌EI抗体,或用其他经国家级单位认可(确定)的试验方法检测达到诊断标准的,亦应做出疑似病例的追溯诊断。 二、确诊病例: 1.在疑似病人或尸体材料中检出具有毒力的鼠疫杆菌,是确诊首例鼠疫病人的唯一依据。 2.当一起人间鼠疫已经确诊后,在病人或尸体材料中检出鼠疫杆菌的FI抗原或血清FI抗体升高4倍以上,亦可对续发病例做出确诊。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1或2

霍乱 一、疑似病例: 具有下列项目之一者: 1.凡有典型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泄,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的首发病例,在病原学检查尚未肯定前; 2.霍乱流行期间有明确接触史(如同餐、同住或护理者等),并发生泻吐症状,而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二、确诊病例: 1.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阳性; 2.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有霍乱典型症状,(见疑似病例项目之一)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阴性,但无其他原因可查; 3.在流行期间的疫区内有腹泻症状,作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测定,如血清凝集试验呈4倍以上或杀弧菌抗体测定呈8倍以上增长者; 4.在疫源检查中,首次粪便培养阳性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可诊断为轻型患者。 临床诊断:具备2 实验确诊:具备1或3或4 乙类传染病 病毒性肝炎 一、疑似病例: 1.最近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厌油、乏力、巩膜黄染、茶色尿、肝脏肿大、肝区痛、乏力等,不能排除其他疾病者。 2.血清ALT反复升高而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释者。 (一)甲型肝炎(HA): 1.病人发病前1个月左右(2-6)周,曾接触过甲型肝炎病人,或到过甲型肝炎暴发点工作,旅行,并进食,或直接来自流行点。

最新爱国卫生月卫生知识宣传

每年的四月是“全国爱国卫生活动月”。今年四月是第29个爱国卫生月。爱国卫生运动是政府行为,是群众性的运动,是以“社会大卫生”为宗旨,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很多不为人知的贡献。 爱国卫生运动是关系到社会基层社区方方面面全体人民的大事。讲究卫生,除害灭病,需要社会各行各业,全体百姓,人人关心,促进并加快爱国卫生运动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 除四害、讲卫生,提高健康水平,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发展,实质上是学科学、用科学的过程。各种病媒虫兽的孳生与繁殖,各种疾病的发生与传播,都有其各自的规律性。群众发动起来,科学技术一定要紧跟上,并且要走在前头。只有严格按照规律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取得除害灭病的效果,才能保证爱国卫生运动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 爱国卫生运动的目的在于:讲究卫生,预防、减少以至消灭疾病,提高健康水平,加快我国有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更大发展。随着人们文化卫生素质的提高与文明卫生习惯的养成,对社会主义建设,必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文明、卫生、健康、幸福的现代化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今年四月是第二十九个爱国卫生月我们如何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1.“四勤”:是勤洗手、勤洗澡、勤剪指甲、勤理发 手经常拿这摸那,很容易被弄脏。如果用脏手扣鼻子、揉眼睛、摸嘴巴,就会把病菌带进体内,引起疾病。所以一定要勤洗手。皮肤是维护身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勤洗澡,能及时清除毛发中、皮肤表面、毛孔中的灰尘、细菌,防止生疮、长癣、长疥子。指甲里容易藏有灰尘、病菌、病毒、寄生虫,应当勤剪指甲。 2.“两不”:不要共用卫生洁具(如杯子),不乱扔垃圾。 3.勤打扫卫生,环境卫生不好,容易传播疾病。要勤打扫卫生,保持校园内清洁。 4.要注意读写卫生:眼离书本一尺远,身离桌子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5.注意用眼卫生:不要在强光下看书,不要在行走的车上看书,不要躺着看书,不用脏手揉眼睛; 6.不吃没有卫生保障的食品,不吃没有清洗干净的食物,不喝生水; 7.早晚刷牙,饭前洗手,食后漱口; 8.每天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的、充沛的精力。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宣传单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潜伏期为5~46天,一般为1~2周,它主要是通过被鼠咬伤或进食被老鼠排泄物(屎、尿)污染的食物等途径而感染。典型表现为起病急,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粘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有肾脏损害。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 预防出血热的根本措施是灭鼠。因此,大面积投放鼠药,采取各种办法开展灭鼠活动;搞好环境卫生和室内卫生,清除垃圾,消灭老鼠的栖息场所;采取以防鼠灭鼠及疫苗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措施,抓好人间和鼠间的疫情监测,及时报告疫情。 1、开展以防鼠灭鼠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清理垃圾,消除鼠类栖息活动的隐蔽场所,在居民区及其周围地区采取大面积投放鼠药等各种办法开展灭鼠活动,切忌玩鼠,被打死的老鼠要烧掉或埋掉,从而控制和消除传染源。 2、村民应搞好室内卫生,室内保持整洁,定期通风,衣物、被褥等生活用品要勤洗勤晒。 3、为了杜绝病从口入,要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食物保藏等工作,严防鼠类污染食物,餐具、食物应加盖或放置在老鼠不能接触到的地方,饮用水应煮沸,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方可食用。 4、村民在野外或田间劳作时必须注意个人卫生,做好防护工作。包括:不直接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不坐卧草地或草堆,劳动时注意保护皮肤,防止破伤,如有破伤应消毒包扎。在野外工作时,要穿袜子,扎紧裤腿、袖口和腰带,皮肤露出部位可涂防蚊剂,以防止螨类叮咬,减少受感染的危险。 5、加强消毒工作,对发热病人的血、尿和宿主动物排泄物及其污染器物,以及死鼠等,均应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6、灭螨防螨:应根据各地具体条件,对高发病区的野外工地、工棚、宿舍或重发病村,用滴滴畏等有机磷杀虫剂进行灭螨,同时要保持居室干燥、通风和一般卫生。尽量清除室内外草堆、柴堆,经常铲除周围杂草,以减少螨类孳生场所和叮咬机会。 7、接种疫苗。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接种。16-60岁目标人群,基础免疫2针,加强1针(免疫程序:0、14天、6个月)。

护理资格知识:流行性出血热五期经过出现的顺序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1.流行性出血热,五期经过出现的顺序正确的是: ( D ) A.少尿期,多尿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恢复期 B.多尿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恢复期 C.发热期,少尿期,低血压休克期,多尿期,恢复期 D.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2.在临床使用鸦片类止痛剂的过程中,应重点观察病人的哪项生命体征: ( C ) A.血压 B.脉搏 C.呼吸 D.心率 3.PPD注射后72小时测皮肤硬结直径为5~9mm,提示结果为: ( B ) A.阴性 B.弱阳性 C.阳性 D.强阳性 4.消化道出血应用三腔气囊管压迫止血,放气的时间是术后, ( B ) A.12小时 B.24小时 C.48小时 D.72小时 E.96小时 5.血液凝固的发生是由于 ( E ) A.因子Ⅷ激活 B.血小板聚集与红细胞叠连 C.纤维蛋白溶解 D.纤维蛋白的激活 E.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 6.甲亢治疗方法中,哪种最易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 ( C ) A.甲硫氧嘧啶 B.他巴唑 C.放射性131I D.手术切除甲状腺 E.中药治疗 7.急性肾衰竭病人补液量应为: ( B ) A.1000ml/d B.前一日出液量+500ml(基础补液量) C.前一日出液量+1000ml D.500ml/d 8.暂空床的目的是: ( D ) A.保持病室整洁,准备患者住院 B.便于接收和管理麻醉后未清醒患者 C.保持床单位整洁,患者舒适 D.供暂时离床活动的患者或新入院的患者使用 E.保护被褥不被污染

9.患者长期仰卧时,最容易发生压疮的部位是 ( C ) A.枕部 B.足跟 C.骶尾部 D.髂前上棘 E.肩胛部 10.ABO不合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换血首选 ( E ) A.O型红细胞+A B型血浆 B.与患者同型的全血 C.A B型红细胞+O型血浆 D.与母亲同型的全血 E.O型洗涤红细胞+A B型血浆 11.关于锐器伤的预防,错误的是 ( C ) A.如不慎发生锐器伤,应立即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清创,对创面进行严格消毒处B.对发生锐器伤者进行血源性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C.被H B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锐器刺伤,应在1周内注射乙型肝炎高效价免疫球蛋白D.被H B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锐器刺伤,应进行血液乙型肝炎标志物检查 E.被H B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锐器刺伤,血液乙型肝炎标志物阴性者按规定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12.多发性骨髓瘤是由于下列哪种细胞异常增生引起的: ( C ) A.红细胞 B.粒细胞 C.浆细胞 D.淋巴细胞 13.轻度口腔感染患者应选择的漱口液是 ( E ) A.1%~4%碳酸氢钠溶液 B.1%~3%过氧化氢溶液 C.0.1%醋酸溶液 D.2%~3%硼酸溶液 E.复方硼砂溶液 14.脑损伤后病人急性期康复的主要内容是: ( A ) A.排尿障碍和吞咽障碍的处理 B.肢体训练 C.日常生活动作训练 D.心理康复 15.因增加心室后负荷而导致心力衰竭的是: ( C ) A.心肌梗死 B.心包填塞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

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卫生行业标准) 规定管理的39种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甲型H1N1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 甲类传染病 鼠疫【GB 15991—1995】 诊断标准 1.1 流行病学线索 患者发病前10d到过鼠疫动物病流行区或接触过鼠疫疫区内的疫源动物、动物制品及鼠疫病人,进入过鼠疫实验室或接触过鼠疫实验用品。 1.2 突然发病,高热,白细胞剧增,在未用抗菌药物(青霉素无效)情况下,病情在24h内迅速恶化并具有下列症候群之一者: 1.2.1 急性淋巴结炎,肿胀,剧烈疼痛并出现强迫体位。 1.2.2 出现重度毒血症、休克症候群而无明显淋巴结肿胀。 1.2.3 咳嗽、胸痛、咯痰带血或咳血。 1.2.4 重症结膜炎并有严重的上下眼睑水肿。 1.2.5 血性腹泻并有重症腹痛、高热及休克症候群。 1.2.6 皮肤出现剧痛性红色丘疹,其后逐渐隆起,形成血性水泡,周边呈灰黑色,基底坚硬。水泡破溃,创面也呈灰黑色。 1.2.7 剧烈头痛、昏睡、颈部强直、谵语妄动、脑压高、脑脊液浊浑。 1.3 患者的淋巴结穿刺液、血液、痰液,咽部和眼分泌物以及尸体脏器或管状骨骨骺取材标本,分离到鼠疫菌。 1.4 患者2次(间隔10d)采集血清,用PHA法检测F1抗体呈现4倍以上增长。 2 疑似病例 具备1.1加1.2中任一项。 3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加1.3或1.4。 4 隐性感染者 有鼠疫流行病学线索,没有明显的鼠疫临床表现,没有接种过鼠疫菌苗,有PHA检测其血清出现1∶40以上F1抗体滴度者。 5 追溯诊断病例 在有过鼠疫流行病学线索的人群中,曾出现过鼠疫临床表现,没接种过鼠疫菌苗,其血清经PHA检测出现1∶40以上F1抗体滴度者。 6 病型 6.1 确诊鼠疫病例,有1.2.1临床表现者,为腺型鼠疫。

秋季传染病宣传知识

秋季传染病宣传知识 秋季常见的传染病可分为三大类: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 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痢疾等。这类传染病经“粪—口”途径传播,是“吃进去”的传染病,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的处理,吃进走后发病。 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军团菌病、肺结核病等。这类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是“吸进去的传染病。细菌和病毒通过空气传播或通过灰尘中细菌或病毒的飞沫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发病。 常见虫媒传染病有乙脑、疟疾、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等。这类传染病是通过一些昆虫媒介,如蚊、螨、虱子、跳蚤等叮咬人体后传播,是“叮咬传播”的传染病,昆虫先叮咬病人,然后再叮咬健康人,同时将细菌或病毒传入健康人的体内导致发病。 因为秋季处于夏季和冬季之间,所以夏季和冬季的传染病都有可能在秋季发生,请大家不要麻痹大意。尤其是肠道传染病,如霍乱、伤寒、细菌性(阿米疮痢疾)痢疾、病毒性肝炎等疾病。因为秋季天气仍然炎热,各种细菌、病毒性仍处于旺盛生长繁殖期,食物、水源、环境仍然容易受到传染,所以疾病仍容易发生与流行。病媒生物如苍蝇、蚊子、蟑螂等在秋季繁殖频繁,它们携带各种病源体传染食物、水源、环境。 1、搞好室内卫生,搞好粪便管理,清除拉圾,疏通污水沟,消灭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四害; 2、成个人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五要”、“七不要”。(即“五要”即要按时作息;要睡前刷牙;要饭前、便后洗手;要勤洗澡洗衣服;要勤剪指甲勤理发。“七不要”即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不乱扔果皮、纸屑等废物;不吸烟吸毒;不喝生水;不食不洁食品;不用公共毛巾和未消毒杯碗、筷。) 3、道传染病的普通症状,起病急,腹痛,腹泻,排稀便一天可达十次以上,继之脓血便,偶尔伴有轻度发热,四肢无力。严重的有恶心、呕吐、脱水等症状。 4、好饮食卫生: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喝生水,不吃生冷不洁食物,不吃苍蝇、蟑螂等叮爬过的食物,碗、筷等餐具要严格消毒,传染病人和带菌者要暂时调离饮食服务工作岗位。 5、及时发现和控制传染病源:发现病人或可疑病人,要及时向医务室报告,做到早隔离、早治疗。

出血热和猩红热防控知识

出血热和猩红热防控知识 青岛目前进入出血热病高发期,老鼠是该病的最主要传播途径。 青岛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科主任姜法春介绍,出血热又叫肾综合征出血热,是通过老鼠传播的以发热、出血倾向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主要发病人群是农民。 主要症状一个是发热,还有就是头痛、眼眶痛再加上腰痛,颈部、胸部,红肿发红的症状,后期有出血点。 和老鼠的接触是出血热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和老鼠的直接接触,被老鼠咬伤了,再一个通过消化道,吃被老鼠污染的东西,如果有破损的话容易污染,再一个渠道是通过鼠身上的媒介,比如说螨虫,叮咬人类以后,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传播。经密切接触传播,即接触病死动物和病人的尸体,以及感染动物和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等,经粘膜和破损的皮肤传播。 出血热容易被忽视和误诊 出血热初期症状和感冒相似,所以容易被忽视或者误诊。防治出血热除了要防鼠灭鼠,还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 对病毒性的疾病,目前通过疫苗保护是一个比较经济,比较有效的手段,建议高风险人群还是要做一个疫苗保护。据了解,出血热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出血热的简介早期症状表现为: 早治疗的前提在于早发现。出血热病人发病早期的典型表现为突起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这种高热通常持续4—6天。由于病毒引起的神经中毒现象,病人会出现头痛、眼眶痛、腰痛,即“三痛”症;因病毒引起广泛的血管壁损伤,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病人还会出现颜面、颈、上胸部皮肤充血潮红,俗称“三红”,很象“酒醉貌”,躯干及上肢皮肤出现条索状出血点,眼球结膜血。病人还常伴有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重症病人会出现咯血、呕血、便血、尿血等出血现象。 如果对早期病人不细心鉴别,很容易误以为是“感冒”。我国南方高发病区流传着这样几句话:“寒热脸红酒醉貌,头痛乏力象感冒;皮肤粘膜出血点,呕吐腹泻蛋白尿”。这是当地基层医务人员早期发现病人的经验总结,也是普通老百姓认知出血热的基本点,大家可以据此对出血热有个初步的认识。 猩 红 热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生于冬春两季。常见于2----8岁的儿童。 猩红热早期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表现为发热、咽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一般发烧24小时内出现皮疹,开始于耳后,颈部,上胸部,一日内蔓延至全身。皮疹呈鲜红色,针头大小,有些象“鸡皮疙瘩”,若用手指按压时,可使红晕暂时消退,受压处皮肤苍白,经十余秒钟后,皮肤又恢复呈猩红色,这种现象叫“掌印”。面部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口唇周围及鼻尖则显得苍白,故被称为“口周苍白圈”。此外,舌乳头红肿,很象鲜红的杨梅,故称它为“杨梅舌”,这些都是猩红热的特殊症状。皮疹经3到5天消退,疹消后会有不同程度的脱皮,呈米糠样脱屑,或大片的脱皮,极少数病儿症状严重,表现为高热、抽风、昏迷、甚至休克。有时可并发心肌炎、肾炎、风湿热、中耳炎、肺炎等疾病。 莱西市南墅镇中心中学 2012年1月4日 出血热和猩红热防控知识 2012年1月4日

流行性出血热知识宣传

流行性出血热知识宣传 一、为什么说当前我市流行性出血热形势严峻近期西安市未央区某高校出现3例出血 热疫情,造成一名学生死亡。近期来休闲方式改变,爬山和野外活动增加(特别是爬 山主要目的地在长安,户县是流行性出血热高发区)也增加了感染的机会。二、流行 性出血热是怎么传播的在我国黑线姬鼠和褐家鼠是主要传染源,出血热病毒通过被鼠尿、便、唾液污染的食物或通过伤口接触而向人传播,人与人之间罕见互相感染。三、流行性出血热早期有哪些症状 1.发热:38℃以下,38-40℃,40℃以上各占1/3,热退病进(发烧退了,但病情加重)是其特点。2.出现三红:病人面红、颈部发红、胸部 发红(指头按压皮肤后发红部位退色),部分病人出现眼睛球结膜充血,呈现“酒醉 貌“。3.出现三痛;病人头痛、腰痛,眼眶痛。4.腋窝、四肢、胸部、软腭等部位出现散在针尖大小的出血点或瘀点、瘀斑。5.消化道有恶心、腹痛等症状。6.个别出血热病人只有发热、全身极度困倦、恶心等不典型症状。7.肾损伤:出现蛋白尿、管型尿和 血尿,肾功能下降。验血异常:白细胞总数升高,淋巴细胞增多或出现异常淋巴细胞,血小板减少明显。四、怀疑出血热应注意什么?怀疑出血热一定要查血、查尿,进一 步可查出血热抗体,注意勿用较强解热镇痛药(俗称的西药退烧药)。五、流行性出 血热救治原则是什么?流行性出血热救治原则是”三早一就“,三早就是指针对病人要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和就近治疗。能减轻重要器官出血,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早发现(早认识)避免误诊错诊,加重病情;早休息(也就是早卧床),有病不要挺,以防加重休克、大出血;早治疗(液体治疗)早按出血热治疗;就地治 疗(减少不必要的搬动)。六、什么时间流行性出血热多发?每年11份至次年1月 份为发病大高峰;5月份至7月份为发病小高峰。七、怎样预防出血热?1.搞好环境卫生,大力灭鼠,减少鼠密度。2.出血热流行季节尽量减少野外活动,特别是到出血热 高发区域,长安、户县、周至是出血热高发区。3.勿食用生冷饮食,特别是怀疑有老 鼠爬过的水果、蔬菜等。4.适时接种出血热疫苗,特别是外出打工人员、建筑工人、 经常户外爬山等人员。

埃博拉出血热实验室检测方案(第三版)

埃博拉出血热实验室检测方案(第三版) 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严重的急性传染病,可发生人-人传播和院内感染,病死率高。直接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可以通过接触病人或被感染动物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等而感染。埃博拉出血热的早期临床表现和其他一些病毒性出血热相似,需要通过实验室进行确诊。在目前阶段,以对病人血液标本检测为主。为及时检测和确认埃博拉出血热病例,规范实验室检测程序,提高检测质量,为指导病例的管理和出院提供依据,特制定本方案。 一、检测对象 包括留观病例、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病例定义参见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的《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病例诊断和处置路径》。 二、标本采集、保存和运输 (一)标本采集 用分离胶无菌真空促凝管采集静脉血,每管3mL,标记后4℃保存,填写标本采集登记表(附表1)。留观病例、疑似病例采集发病3日后静脉血2管,送具有埃博拉出血热检测资质的实验室进行埃博拉病毒检测;确诊病例采集恢复期血标本,送国家疾控中心病毒病所进行检测。 (二)标本保存、运送 未分离血清的全血标本应4℃保存,并尽快送具有埃博拉出血热检测资质的实验室分离血清、检测;血清标本长期保存应置于-70℃或以下冰箱,1周内保存可置-20℃冰箱。 标本运输应按照相关生物安全规定,采取A类包装,低温冷藏运输,避免反复冻融(附件1)。 三、检测内容 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埃博拉病毒抗原检测和IgM、IgG抗体检测。 四、实验室检测方法 (一)病原学检测 1.核酸检测:是目前早期诊断、早期发现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的主要检测方法。为提高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用实时荧光PCR 方法针对埃博拉病毒2个不同的基因进行检测,在病例筛查时,任一基因检测阳性均可判为埃博拉病毒阳性;在确诊病例出院时,需针对2个基因的检测同时阴性,方可判定为阴性(附件2)。传统RT-PCR因易出现污染,较少使用,但可以获得病毒基因序列。发病后3天内,患者血标本中埃博拉病毒核酸检出率低,检测阴性不能排除埃博拉

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讲义

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讲义 一.《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规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1.甲类(2种):鼠疫、霍乱。(强制管理传染病) 2.乙类(25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严格管理传染病) 3.丙类(10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监测管理传染病)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概念: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病原微生物指朊毒体、细菌、真菌、立克次体、病毒等;寄生虫包括蠕虫和原虫。原虫指疟疾、弓形虫病等;蠕虫指蛔虫、蛲虫、钩虫、绦虫等等。 有病原体? 有传染性? 有流行病学特征? 有感染后免疫? 流行病学特征 (1)流行性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蔓延称为流行。按其流行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散发、爆发、流行、大流行。 (2)地方性某些传染病由于中间宿主、地理条件及人群生活习惯等

原因,只能在一定地区内发生,有称为地方性传染病,如长江流域的血吸虫病。 (3)季节性某些传染病受气候条件或昆虫媒介的生活习性影响,因而表现为不同的季节性,如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冬春季节,大脑炎则主要发生在蚊虫活跃的夏秋季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ν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ν人群易感性: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决定人群的易感性。ν 三、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 1、水痘 临床上可分为前驱期和出诊期。前驱期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如低热或中等度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等,持续1~2天即迅速进入出诊期。 出诊特点: (1)皮疹形态:初为红斑疹,数小时后变为红色丘疹,再经数小时发展为疱疹。位臵表浅,形似露珠水滴,椭圆形,3~大小,壁薄易破,周围有红晕。 (2)皮疹分布 水痘皮疹先后分批陆续出现,每批历时1~6天,皮疹数目为数个至数百个不等,皮疹数目愈多,则全身症状亦愈重。呈向心性分布,先出现于躯干和四肢近端,躯干皮疹最多,次为头面部,四肢远端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3)发展过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试行) 规定管理的37种传染病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2)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结核、血吸虫病、新生儿破伤风、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25)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10) 甲类传染病 1、鼠疫 一、疑似病例: 起病前10日内,曾到过鼠疫动物病流行区或有接触鼠疫疫源动物及其制品,鼠疫病人或鼠疫菌培养物的历史。突然发病,病情迅速恶化的高热病人,具有下列症候群之一者,应考虑为疑似病例。 1.急性淋巴结肿胀,剧烈疼痛、出现被迫性体位; 2.呼吸困难,咳血性痰; 3.具有毒血症候、迅速虚脱; 4.伴有重度中毒症候的其他症候群; 5.在没有接种过鼠疫菌苗的病人血清中,被动血凝试验1∶20以上滴度的抗鼠疫杆菌EI抗体,或用其他经国家级单位认可(确定)的试验方法检测达到诊断标准的,亦应做出疑似病例的追溯诊断。 二、确诊病例: 1.在疑似病人或尸体材料中检出具有毒力的鼠疫杆菌,是确诊首例鼠疫病人的唯一依据。2.当一起人间鼠疫已经确诊后,在病人或尸体材料中检出鼠疫杆菌的FI抗原或血清FI抗体升高4倍以上,亦可对续发病例做出确诊。 实验确诊:疑似病例加1或2 2、霍乱 一、疑似病例: 具有下列项目之一者: 1.凡有典型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泄,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的首发病例,在病原学检查尚未肯定前; 2.霍乱流行期间有明确接触史(如同餐、同住或护理者等),并发生泻吐症状,而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二、确诊病例: 1.凡有腹泻症状,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阳性; 2.霍乱流行期间的疫区内,凡有霍乱典型症状,(见疑似病例项目之一)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阴性,但无其他原因可查; 3.在流行期间的疫区内有腹泻症状,作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测定,如血清凝集试验呈4倍以上或杀弧菌抗体测定呈8倍以上增长者; 4.在疫源检查中,首次粪便培养阳性前后各5天内,有腹泻症状者可诊断为轻型患者。

流行性出血热、鼠类传染病及其防控.

流行性出血热及其预防 一、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 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广,病情危 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鼠为主要传染源。广泛分 布于亚洲、欧洲等许多国家,如朝鲜、韩国、日本等 国。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 在中国主要传染源是:黑线姬鼠和褐家鼠,林区是大林姬鼠,也包括猫、猪、狗、家兔等。 二、传播途径(5种) 呼吸道:鼠类尿、粪、唾液等污染尘埃后形成的气溶胶颗粒,经呼吸道感染。消化道:受污染食物经口腔和胃肠黏膜感染。 接触传播:鼠类血液和排泄物被鼠咬伤或破损伤口接触感染。 虫媒传播:寄生于鼠类身上的螨类叮咬人可引起本病传播。 垂直传播:孕妇患病后,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三、流行特征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仅小部分人发病,大部分人群处于隐性感染状态。病后可获得稳固而持久的免疫,极少见到二次感染发病的报告。 地区性:目前世界上32个国家有疫情发生,中国疫情最重,占世界总报数的 出血热早期症状主要是:发热、头痛、咽痛、咳嗽、流涕,极易与感冒混淆。(一)发热期:出现全身中毒症状,表现为三痛、三红。 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 三红:脸部、颈部、上胸部红肿充血。 (二)低血压期:患者出现低血压,重者发生休克,由于肾脏受到损害,尿量少。 (三)多尿期:患者肾脏损害逐渐修复,尿量显著增加。 (四)恢复期:随着肾功能逐渐修复,患者精神及食欲逐渐好转,体力逐渐恢复,一般需1—3个月恢复体力。 四、治疗

综合治疗:早期抗病毒,中晚期对症治疗。“三早一就”:早诊断、早休息、早治疗,就地就近治疗是关键。把好四关是治疗本病的重要环节(休克、肾衰、出血、感染)。 五、疾病预防措施:采取以灭鼠防鼠为主的综合性措施,对高发病区的多发人群及其他疫区的高危人群进行疫苗接种。 1、灭鼠防鼠:在整治环境卫生,清除鼠类栖息活动场所的基础上开展以药物灭杀为主的灭鼠措施。一般在流行高峰前半个月进行; 2、灭螨防螨:在秋季灭鼠可同 时用杀虫剂进行灭螨,主要杀灭经常 活动地区的游离螨与鼠洞内螨。 3、疫苗接种:对高发疫区的青 壮年,特别是高危人群(10岁以上),应在流行前一个月内完成全程注射, 于次年加强注射一针。 鼠类传染病及其防控 老鼠能传播的疾病在鼠类与人类生活中关系密切,通过对鼠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可以更加有效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传播疾病主要有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多种疾病。在我区主要鼠类有黄胸鼠、褐家鼠、小家鼠等。 1、鼠类主要在夜间活动,警惕性高,对环境中新出现的物体有明显的回避行为(即新物反应); 2、家栖鼠的感觉器官发达,可利用敏锐的嗅觉去寻食求偶,在黑暗复杂的环境利用触须、硬毛的感觉活动判断方向,并进行个体间的信息联系; 3、人类的生活垃圾都能作为食物,食物范围广; 4、凡是人类食品老鼠都能吃; 5、鼠类繁殖力强。因此灭鼠难度较大。 鼠类控制方法 (一)防鼠措施 防鼠工作应从规划和整治环境入手。食品妥善保存,搞好环境卫生,铲除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