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出血热预防知识

出血热预防知识

出血热预防知识
出血热预防知识

关于流行性出血热预防知识

一、何谓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属于病毒性出血热中肾综合症出血热,为自然疫源性疾病,鼠为主要传染源,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

每年11月至次年1月是流行性出血热的高发季节。

二、出血热的传染源?

鼠类为主要传染源。

三、出血热的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性传播、母婴传播和虫媒传播。

四、出血热的潜伏期?

出血热病毒侵入人体需经一段时间才出现临床症状而发病,从感染病毒到发病的这段时间称潜伏期,该病潜伏期4~46天,一般2周左右。

五、出血热的临床特征?

早期三种主要表现:发热中毒症状、充血出血外渗征和肾损害。

病程五期经过: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

六、出血热的“三红”、“三痛”指的是什么?

“三红”:面红、颈红、前胸红,重者呈酒醉貌。

“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

“三红”、“三痛”是出血热的早期(发热期)表现,常做为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

七、出血热的出血现象?

皮肤出血多见于腋下和胸背部,常呈条索点状或搔抓样瘀点,粘膜出血常见于软腭,呈针尖样出血点,眼结膜呈片状出血,少数患者鼻衄,黑便、血尿,严重在注射部位出现大量瘀斑和腔道大出血。

八、本病早期诊断要点?

急性发热,有乏力、全身酸痛等感冒症状,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消化道症状,特别是热退后症状加重。

“三红”和“三痛”表现。

皮肤粘膜有出血点。

白细胞数升高,血小板呈进行性下降,可见异型淋巴细胞。

出现蛋白尿,且迅速增多。

九、出血热的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为三早一就,过三关,防治并发症。

三早一就:指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和就近治疗。

过“三关”:指出血热病程中发生的“休克关”、“出血关”“肾功能衰竭关”。这是本病过程中最严重、最危险的三个关口,都可能导致死亡。

防治并发症:严重并发症是出血热病死率高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整个病程中都要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

十、本病有哪些并发症?

出血热能引起多脏器功能障碍,主要包括腔道大出血、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脑炎、脑膜炎、脑水肿、高血压脑病和颅内出血等),肺水肿,中毒性肝炎,中毒性心肌炎,继发性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感染等。

十一、不要把出血热当感冒治一定要去医院检查

出血热的初期症状和感冒相似,很容易将出血热当成感冒治。

流行性出血热感染后有两周左右的潜伏期,初起症状与感冒相似,往往以发热、乏力等为主要表现,盲目退烧只能使病情更加严重。

流行性出血热发病急,典型症状有头痛、腰疼、眼眶痛和身体面部、颈部、上胸部潮红,像喝醉了酒一样,软腭、腋下、前胸等部位可见点状、条状出血点。如出现以上症状,绝不能大意,必须及时到校医院检查,切不可自行用药。

十二、出血热的预防措施?

科学灭鼠与免疫预防相结合是预防出血热的重要措施。做好疫情监测,防鼠灭鼠,搞好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不要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对流行地区人群和密切接触者可注射出血热疫苗,每次1ML,共注射3次。一年后应加强一针。

艺术与传媒学院宣

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与控制研究

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与控制研究 1哈尔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 150056;2哈尔滨市第四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6 【摘要】目的分析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对本地区2014年5月-2016年5 月40例人群进行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控制知识教育宣传,加强对流行性出血热的认识。结 果经过预防与控制后,本地区40例人群对流行性出血热的了解程度明显优于预防与控制前,P<0.05。结论对本地区人群加强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与控制健康宣传,有利于提高人群对 于该类疾病的认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有利于降低该类疾病的发生与传播。 【关键词】预防;控制;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主要是由于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发的一类自然疫源性疾病[1],动物源性为主要 的传播途径,可通过宿主动物的血液、尿、便、唾液等造成感染现象,人类主要是通过鼠类 进行传播的,其中在每年的10月份-次年1月份为流行季节,4-46d为疾病的潜伏期,主要多见于2周时间。近些年来,随着家鼠的出现,导致疫区在迅速蔓延扩大,是目前临床上急需 解决的一类重要问题。因此,对该类疾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意义重大,本次研 究主要分析了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分析其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取本地区2014年5月-2016年5月40例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所有人群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预防控制方案:A:提高灭鼠与防鼠的力度,是防范流行性出血热的重要预防方案,可定期 组织人群在疾病流行高峰期开展灭鼠工作,做到有方向、有计划的灭鼠,其中春季主要应将 家鼠杀灭,初冬季节应将野鼠杀灭,从根本上将传染源消灭,从而有效避免疾病的出现。通 过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控制方案,每年春秋季节均实施大面积的灭鼠活动,有利于将环境卫生 的管理力度提高,及时消除鼠类栖息于繁殖的区域,对鼠密度进行测定,降低鼠密度。B: 加强个人的防护意识,利于将人群预防水平进一步提高。可嘱咐群众避免直接用手对老鼠进 行接触,并注意防止食用已经被老鼠破坏的食物,在劳动时应避免皮肤受损,若出现皮肤受 损情况,应即刻进行消毒包扎处理;在野外应注意采取绳带将领口、裤脚等系紧,穿戴好手 套等防护措施。C:积极开展疫苗接种工作,是降低该类疾病发病率的一项有力举措,目前 我国主要采取三种类型的疫苗接种,可在疾病高发区将疾病发病率明显降低,使得人体形成 稳定且持久的抵抗能力,其中双价疫苗是防止鼠型出血热病毒感染的一类有效疫苗。D:加 强宣传教育的力度:可采取宣传手册、广播、宣传单、电视等方法进一步提高疾病的宣传教 育力度,向民众解释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原因、危害性、防治措施等,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并保持卫生的清洁,定期对室内外垃圾进行清理等。 1.3 评价指标 对比采取防治措施后,人们对流行性出血热的了解情况,并与防治前了解情况相比较,分析 其差异性。 1.4 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18.0的统计学软件记录本次研究涉及的相关资料,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X2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T检验比较,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 计学意义。

某县流行性出血热预防控制工作总结

流行性出血热是一种由汉坦病毒感染经鼠传播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该病发病急、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今年六月下旬开始我县遭受特大洪涝灾害,根据今年灾情和历年来的出血热疫监测资料预测分析,我县今年极有可能发生继82、91年两次出血热疫情流行高峰后的又一次流行高峰,为防患于未然,我县积极开展以灭鼠和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接种为主防治措施:一、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开展大面积的灭鼠工作,消灭传染源为保证灭鼠工作有序有效的开展,制定了《怀远县灾后灭鼠实施方案》,并确定了“政府统一领导、落实组织、固定人员、分级负责、周密计划、精心指导、科学灭鼠”的工作方针,培训灭鼠技术人员和投药员,利用各种方式进行宣传教育,积极筹购投放药品。县救灾防病领导小组负责全县灭鼠工作的统筹安排,各乡镇救灾防病领导小组负责本辖区内灭鼠工作的实施。灭鼠工作分别于7月底和11月中旬进行两次,在灭鼠工作开展前进行了鼠密度调查,确定每次灭鼠目标(均用鼠夹法):第一次农村低于5%,县城低于3%,第二次力争室内鼠密度控制在1%以下。制定灭鼠原则:全县灭鼠工作均统一布置、统一时间、统一方法,采取全方位饱和投药方法投放毒饵,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间、间不漏堆、住区不漏外环境。两次灭鼠工作,覆盖28个乡镇及1个国营农场,培训投药员和灭鼠技术人员达10000余人次,发放宣传单1万份,13544人次参与投药工作累计投放毒饵23600斤,使用溴敌隆母液2792斤,发放敌克8000袋,灭鼠户数达472000户。为掌握灭鼠工作进展情况及开展效果,县防疫站对灭鼠工作进行了跟踪调查,各乡镇均能够严格按《方案》要求实施灭鼠工作,鼠密度(鼠夹法)控制基本达1%之目标。二、开展重点人群出血热疫苗预防接种,保护易感人群接种出血疫苗是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又一有效措施,县政府在听取了县卫生部门的汇报后,非常重视,决定由县政府采购10000份出血热疫苗对15个重点乡镇部分重点村重点人群进行免费预防接种。本次接种工作由各乡镇政府负责统筹规划,组织管理,乡镇防保所与村卫生室共同实施接种,县卫生防疫站负责培训与技术指导及疫苗的采购工作。按照乡村上报的适龄人口数,分配疫苗使用计划,设专人负责疫苗的领发、登记、管理,严禁挪做他用。接种对象为25—40岁的男性农民,每人每次1支,采用0、15程序,分2次在15天内完成接种工作。本次接种工作8月20日开始,覆盖15个乡镇90个行政村的25—45周岁的男性青壮年劳动力,培训接种人员120余人,发放宣传材料10000余人份,为保证疫苗挪作他用及安全接种,县卫生局在接种工作开展期间,组织人员对接种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在县乡村三级防疫机构的共同努力协作下,9月10日全部接种工作顺利完成。三、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自我保护能力县乡村三级均充分利用自身条件,以广播、板报、宣传单、电视游走字幕等各种媒介主要向广大群众宣传流行出血热的危害、传播方式、传播途径、疫情形势及其防治的基本卫生知识,使群众充分了解灭鼠与疫苗的接种是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最有效的方法,为灭鼠和疫苗接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宣传工作贯穿整个预防工作的始末,发放宣传材料20000余张,各村利用广播宣传达300余次,县卫生防疫站还在电视上以游走字幕的形式时刻提醒广大群众出血的危害与防治的重要性。今年疫情报表显示全年出血热发病9例,与91年发病362例相比下降达97。51%,与2002年15例相比也下降了40%,说明我县采取的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措施行之有效,更说明我县疫情预测工作的正确与扎实。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流行性出血热知识学习.doc

传染病学(医学高级):流行性出血热知识学习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单项选择题 某女,47岁,发热、头痛7天,无尿1天入院,入院时神志清,结合膜充血、水肿,皮肤有瘀点、瘀斑,血压130/90mmHg ,血常规:WBC28.0×10/L,异型淋巴细胞20%,Hb110g/L ,PLT42×10/L。尿蛋白++,住院第2天突然出现失语,左侧肢体偏瘫,抽搐、昏迷,血压190/120mmHg ,左侧巴氏征阳性,经积极抢救无效死亡,下列哪项诊断可能性大( )A .急性肾炎并发高血压脑病 B .流行性出血热并发脑水肿、脑疝形成 C .流行性出血热并发颅内出血 D .流行性出血热并发心力衰竭 E .肾小球肾炎并急性肾衰和败血症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2、填空题 我国流行性出血热家鼠型的病原体是__________,主要传染源是__________:姬鼠型的病原体是__________,主要传染源是__________。 本题答案:汉城病毒;褐家鼠;汉滩病毒;黑线姬鼠 本题解析:汉城病毒;褐家鼠;汉滩病毒;黑线姬鼠 3、问答题 女,33岁,农民。于2005年12月10日就诊,发热、头痛、腰痛、腹泻6天,在当地卫生院注射柴胡,无好转,3天前突然昏倒于厕所,后经补液后恢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传染病防治知识试题.-共16页

传染病防治知识试题库(共100题) 一、单选题(70题) 1、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是: ( D ) A、呼吸道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接触传播 D、蚊虫传播 2、甲类传染病有:( A ) A、霍乱、鼠疫 B、麻疹、疟疾 C、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 D、乙脑、血吸虫病 3、传染病流行是指:( C) A、一个地区短期内突发多例同一种传染病 B、一个地区突发某种历年从未或很少发生过的传染病C 、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D、一个地区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的最高发病率水平 4、病原携带者是指:( C ) A、接触病原体的人 B、接触传染病病人的人 C、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但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D、感染病原体有临床症状也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5、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采取下列措施哪项是错误的:( B ) A、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 B、对疑似病人应统一集中治疗

C、对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应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D、拒绝隔离治疗时,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6、造成人群易感因素降低的是(C ) A、新生人口增加 B易感者的集中 C人工免疫 D新兵入伍 7、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几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A) A 2小时 B 6小时 C 12小时 D 24小时 8、下面哪种病毒不能引起手足口病?( D ) A、小RNA病毒科 B、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 C、埃可病毒 D、痢疾杆菌 9、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后,应于几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C ) A、6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10、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下面哪项不是?( D ) A、病人 B、隐性感染者 C、健康携带者 D、牲畜 4、手足口病哪个年龄组发病率高?( A ) A、≤3岁 B、3-5岁 C、5-7岁 D、7-12岁 11、手足口病属于《传染病防治法》中的哪类传染病?( C )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宣传(优.选)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宣传 一、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以鼠类为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急,发热(体温常在39-40℃),还经常伴有头痛、腰痛、眼眶痛(即三痛)。全身症状有浑身酸痛、极度疲乏的感觉,有的还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身体面部、颈部、上胸部潮红(即三红),重的病人象喝醉酒一样,眼结膜和咽部充血,软腭、腋下、前胸等部位可见点状、条状出血点,并可伴有眼结膜水肿及眼睑、面部浮肿。临床上以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为主要特征。洪涝灾情发生后,鼠类栖息场所遭到破坏,人类生活环境条件下降,与鼠类接触机会增多,极易造成流行性出血热传播。 二、出血热是如何传播的? 1、呼吸道传播:通过携带病毒的鼠类的尿、粪便、唾液等排泄物的污染尘埃可形成气溶胶,经呼吸道吸入人体而感染。 2、接触传播:通过被带毒鼠类咬伤或皮肤破损伤口直接接触带毒老鼠的排泄物、分泌物等感染。 3、消化道传播:进食被带毒老鼠排泄物直接污染的水或食物。 4、螨媒传播:寄生于鼠类身上的螨类具有一定的传播作用。 5、垂直传播:孕妇感染本病后,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三、预防措施 1、灭鼠:广大群众要积极开展以灭鼠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以药物毒杀为主,还可采用捕鼠、堵鼠洞等各种办法。 2、防鼠:可以挖防鼠沟、野营工地应搭高铺,保存好粮食及食物,清理环境,以免有鼠类窝藏。 3、预防接种: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是最有效的保护手段,不受流行季节和地域限制,安全可靠有效。 4、灭螨、防螨:可用杀虫剂进行灭螨。 5、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提倡吃熟食,剩余食品应加热后食用。 6、灾后,要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理垃圾、治理环境卫生,彻底消除鼠的孳生地。搞好室内外的环境卫生,堵塞鼠洞,避免鼠及排泄物污染环境。 7、做好个人防护,对破损伤口及时进行卫生学处理。 四、流行性出血热治疗 出血热尚无特异性病原疗法,发病后只能对症治疗,因此,预防尤为重要。提醒广大群众,一旦发现自己有可疑症状,要及早到医疗机构进行诊断和治疗。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宣传单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潜伏期为5~46天,一般为1~2周,它主要是通过被鼠咬伤或进食被老鼠排泄物(屎、尿)污染的食物等途径而感染。典型表现为起病急,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粘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有肾脏损害。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 预防出血热的根本措施是灭鼠。因此,大面积投放鼠药,采取各种办法开展灭鼠活动;搞好环境卫生和室内卫生,清除垃圾,消灭老鼠的栖息场所;采取以防鼠灭鼠及疫苗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措施,抓好人间和鼠间的疫情监测,及时报告疫情。 1、开展以防鼠灭鼠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清理垃圾,消除鼠类栖息活动的隐蔽场所,在居民区及其周围地区采取大面积投放鼠药等各种办法开展灭鼠活动,切忌玩鼠,被打死的老鼠要烧掉或埋掉,从而控制和消除传染源。 2、村民应搞好室内卫生,室内保持整洁,定期通风,衣物、被褥等生活用品要勤洗勤晒。 3、为了杜绝病从口入,要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食物保藏等工作,严防鼠类污染食物,餐具、食物应加盖或放置在老鼠不能接触到的地方,饮用水应煮沸,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方可食用。 4、村民在野外或田间劳作时必须注意个人卫生,做好防护工作。包括:不直接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不坐卧草地或草堆,劳动时注意保护皮肤,防止破伤,如有破伤应消毒包扎。在野外工作时,要穿袜子,扎紧裤腿、袖口和腰带,皮肤露出部位可涂防蚊剂,以防止螨类叮咬,减少受感染的危险。 5、加强消毒工作,对发热病人的血、尿和宿主动物排泄物及其污染器物,以及死鼠等,均应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6、灭螨防螨:应根据各地具体条件,对高发病区的野外工地、工棚、宿舍或重发病村,用滴滴畏等有机磷杀虫剂进行灭螨,同时要保持居室干燥、通风和一般卫生。尽量清除室内外草堆、柴堆,经常铲除周围杂草,以减少螨类孳生场所和叮咬机会。 7、接种疫苗。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进行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接种。16-60岁目标人群,基础免疫2针,加强1针(免疫程序:0、14天、6个月)。

护理资格知识:流行性出血热五期经过出现的顺序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1.流行性出血热,五期经过出现的顺序正确的是: ( D ) A.少尿期,多尿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恢复期 B.多尿期,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恢复期 C.发热期,少尿期,低血压休克期,多尿期,恢复期 D.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2.在临床使用鸦片类止痛剂的过程中,应重点观察病人的哪项生命体征: ( C ) A.血压 B.脉搏 C.呼吸 D.心率 3.PPD注射后72小时测皮肤硬结直径为5~9mm,提示结果为: ( B ) A.阴性 B.弱阳性 C.阳性 D.强阳性 4.消化道出血应用三腔气囊管压迫止血,放气的时间是术后, ( B ) A.12小时 B.24小时 C.48小时 D.72小时 E.96小时 5.血液凝固的发生是由于 ( E ) A.因子Ⅷ激活 B.血小板聚集与红细胞叠连 C.纤维蛋白溶解 D.纤维蛋白的激活 E.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 6.甲亢治疗方法中,哪种最易引起甲状腺功能减退 ( C ) A.甲硫氧嘧啶 B.他巴唑 C.放射性131I D.手术切除甲状腺 E.中药治疗 7.急性肾衰竭病人补液量应为: ( B ) A.1000ml/d B.前一日出液量+500ml(基础补液量) C.前一日出液量+1000ml D.500ml/d 8.暂空床的目的是: ( D ) A.保持病室整洁,准备患者住院 B.便于接收和管理麻醉后未清醒患者 C.保持床单位整洁,患者舒适 D.供暂时离床活动的患者或新入院的患者使用 E.保护被褥不被污染

9.患者长期仰卧时,最容易发生压疮的部位是 ( C ) A.枕部 B.足跟 C.骶尾部 D.髂前上棘 E.肩胛部 10.ABO不合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换血首选 ( E ) A.O型红细胞+A B型血浆 B.与患者同型的全血 C.A B型红细胞+O型血浆 D.与母亲同型的全血 E.O型洗涤红细胞+A B型血浆 11.关于锐器伤的预防,错误的是 ( C ) A.如不慎发生锐器伤,应立即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清创,对创面进行严格消毒处B.对发生锐器伤者进行血源性疾病的检查和随访 C.被H B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锐器刺伤,应在1周内注射乙型肝炎高效价免疫球蛋白D.被H B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锐器刺伤,应进行血液乙型肝炎标志物检查 E.被H B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锐器刺伤,血液乙型肝炎标志物阴性者按规定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12.多发性骨髓瘤是由于下列哪种细胞异常增生引起的: ( C ) A.红细胞 B.粒细胞 C.浆细胞 D.淋巴细胞 13.轻度口腔感染患者应选择的漱口液是 ( E ) A.1%~4%碳酸氢钠溶液 B.1%~3%过氧化氢溶液 C.0.1%醋酸溶液 D.2%~3%硼酸溶液 E.复方硼砂溶液 14.脑损伤后病人急性期康复的主要内容是: ( A ) A.排尿障碍和吞咽障碍的处理 B.肢体训练 C.日常生活动作训练 D.心理康复 15.因增加心室后负荷而导致心力衰竭的是: ( C ) A.心肌梗死 B.心包填塞

出血热和猩红热防控知识

出血热和猩红热防控知识 青岛目前进入出血热病高发期,老鼠是该病的最主要传播途径。 青岛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科主任姜法春介绍,出血热又叫肾综合征出血热,是通过老鼠传播的以发热、出血倾向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农村地区,主要发病人群是农民。 主要症状一个是发热,还有就是头痛、眼眶痛再加上腰痛,颈部、胸部,红肿发红的症状,后期有出血点。 和老鼠的接触是出血热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和老鼠的直接接触,被老鼠咬伤了,再一个通过消化道,吃被老鼠污染的东西,如果有破损的话容易污染,再一个渠道是通过鼠身上的媒介,比如说螨虫,叮咬人类以后,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传播。经密切接触传播,即接触病死动物和病人的尸体,以及感染动物和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等,经粘膜和破损的皮肤传播。 出血热容易被忽视和误诊 出血热初期症状和感冒相似,所以容易被忽视或者误诊。防治出血热除了要防鼠灭鼠,还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 对病毒性的疾病,目前通过疫苗保护是一个比较经济,比较有效的手段,建议高风险人群还是要做一个疫苗保护。据了解,出血热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出血热的简介早期症状表现为: 早治疗的前提在于早发现。出血热病人发病早期的典型表现为突起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这种高热通常持续4—6天。由于病毒引起的神经中毒现象,病人会出现头痛、眼眶痛、腰痛,即“三痛”症;因病毒引起广泛的血管壁损伤,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病人还会出现颜面、颈、上胸部皮肤充血潮红,俗称“三红”,很象“酒醉貌”,躯干及上肢皮肤出现条索状出血点,眼球结膜血。病人还常伴有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重症病人会出现咯血、呕血、便血、尿血等出血现象。 如果对早期病人不细心鉴别,很容易误以为是“感冒”。我国南方高发病区流传着这样几句话:“寒热脸红酒醉貌,头痛乏力象感冒;皮肤粘膜出血点,呕吐腹泻蛋白尿”。这是当地基层医务人员早期发现病人的经验总结,也是普通老百姓认知出血热的基本点,大家可以据此对出血热有个初步的认识。 猩 红 热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生于冬春两季。常见于2----8岁的儿童。 猩红热早期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表现为发热、咽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一般发烧24小时内出现皮疹,开始于耳后,颈部,上胸部,一日内蔓延至全身。皮疹呈鲜红色,针头大小,有些象“鸡皮疙瘩”,若用手指按压时,可使红晕暂时消退,受压处皮肤苍白,经十余秒钟后,皮肤又恢复呈猩红色,这种现象叫“掌印”。面部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口唇周围及鼻尖则显得苍白,故被称为“口周苍白圈”。此外,舌乳头红肿,很象鲜红的杨梅,故称它为“杨梅舌”,这些都是猩红热的特殊症状。皮疹经3到5天消退,疹消后会有不同程度的脱皮,呈米糠样脱屑,或大片的脱皮,极少数病儿症状严重,表现为高热、抽风、昏迷、甚至休克。有时可并发心肌炎、肾炎、风湿热、中耳炎、肺炎等疾病。 莱西市南墅镇中心中学 2012年1月4日 出血热和猩红热防控知识 2012年1月4日

流行性出血热知识宣传

流行性出血热知识宣传 一、为什么说当前我市流行性出血热形势严峻近期西安市未央区某高校出现3例出血 热疫情,造成一名学生死亡。近期来休闲方式改变,爬山和野外活动增加(特别是爬 山主要目的地在长安,户县是流行性出血热高发区)也增加了感染的机会。二、流行 性出血热是怎么传播的在我国黑线姬鼠和褐家鼠是主要传染源,出血热病毒通过被鼠尿、便、唾液污染的食物或通过伤口接触而向人传播,人与人之间罕见互相感染。三、流行性出血热早期有哪些症状 1.发热:38℃以下,38-40℃,40℃以上各占1/3,热退病进(发烧退了,但病情加重)是其特点。2.出现三红:病人面红、颈部发红、胸部 发红(指头按压皮肤后发红部位退色),部分病人出现眼睛球结膜充血,呈现“酒醉 貌“。3.出现三痛;病人头痛、腰痛,眼眶痛。4.腋窝、四肢、胸部、软腭等部位出现散在针尖大小的出血点或瘀点、瘀斑。5.消化道有恶心、腹痛等症状。6.个别出血热病人只有发热、全身极度困倦、恶心等不典型症状。7.肾损伤:出现蛋白尿、管型尿和 血尿,肾功能下降。验血异常:白细胞总数升高,淋巴细胞增多或出现异常淋巴细胞,血小板减少明显。四、怀疑出血热应注意什么?怀疑出血热一定要查血、查尿,进一 步可查出血热抗体,注意勿用较强解热镇痛药(俗称的西药退烧药)。五、流行性出 血热救治原则是什么?流行性出血热救治原则是”三早一就“,三早就是指针对病人要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和就近治疗。能减轻重要器官出血,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早发现(早认识)避免误诊错诊,加重病情;早休息(也就是早卧床),有病不要挺,以防加重休克、大出血;早治疗(液体治疗)早按出血热治疗;就地治 疗(减少不必要的搬动)。六、什么时间流行性出血热多发?每年11份至次年1月 份为发病大高峰;5月份至7月份为发病小高峰。七、怎样预防出血热?1.搞好环境卫生,大力灭鼠,减少鼠密度。2.出血热流行季节尽量减少野外活动,特别是到出血热 高发区域,长安、户县、周至是出血热高发区。3.勿食用生冷饮食,特别是怀疑有老 鼠爬过的水果、蔬菜等。4.适时接种出血热疫苗,特别是外出打工人员、建筑工人、 经常户外爬山等人员。

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讲义

各种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讲义 一.《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规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1.甲类(2种):鼠疫、霍乱。(强制管理传染病) 2.乙类(25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严格管理传染病) 3.丙类(10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监测管理传染病)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概念: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病原微生物指朊毒体、细菌、真菌、立克次体、病毒等;寄生虫包括蠕虫和原虫。原虫指疟疾、弓形虫病等;蠕虫指蛔虫、蛲虫、钩虫、绦虫等等。 有病原体? 有传染性? 有流行病学特征? 有感染后免疫? 流行病学特征 (1)流行性传染病在人群中的传播蔓延称为流行。按其流行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散发、爆发、流行、大流行。 (2)地方性某些传染病由于中间宿主、地理条件及人群生活习惯等

原因,只能在一定地区内发生,有称为地方性传染病,如长江流域的血吸虫病。 (3)季节性某些传染病受气候条件或昆虫媒介的生活习性影响,因而表现为不同的季节性,如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冬春季节,大脑炎则主要发生在蚊虫活跃的夏秋季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ν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ν人群易感性: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决定人群的易感性。ν 三、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 1、水痘 临床上可分为前驱期和出诊期。前驱期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如低热或中等度发热及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咳嗽等,持续1~2天即迅速进入出诊期。 出诊特点: (1)皮疹形态:初为红斑疹,数小时后变为红色丘疹,再经数小时发展为疱疹。位臵表浅,形似露珠水滴,椭圆形,3~大小,壁薄易破,周围有红晕。 (2)皮疹分布 水痘皮疹先后分批陆续出现,每批历时1~6天,皮疹数目为数个至数百个不等,皮疹数目愈多,则全身症状亦愈重。呈向心性分布,先出现于躯干和四肢近端,躯干皮疹最多,次为头面部,四肢远端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3)发展过程

流行性出血热、鼠类传染病及其防控.

流行性出血热及其预防 一、什么是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 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广,病情危 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鼠为主要传染源。广泛分 布于亚洲、欧洲等许多国家,如朝鲜、韩国、日本等 国。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 在中国主要传染源是:黑线姬鼠和褐家鼠,林区是大林姬鼠,也包括猫、猪、狗、家兔等。 二、传播途径(5种) 呼吸道:鼠类尿、粪、唾液等污染尘埃后形成的气溶胶颗粒,经呼吸道感染。消化道:受污染食物经口腔和胃肠黏膜感染。 接触传播:鼠类血液和排泄物被鼠咬伤或破损伤口接触感染。 虫媒传播:寄生于鼠类身上的螨类叮咬人可引起本病传播。 垂直传播:孕妇患病后,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三、流行特征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仅小部分人发病,大部分人群处于隐性感染状态。病后可获得稳固而持久的免疫,极少见到二次感染发病的报告。 地区性:目前世界上32个国家有疫情发生,中国疫情最重,占世界总报数的 出血热早期症状主要是:发热、头痛、咽痛、咳嗽、流涕,极易与感冒混淆。(一)发热期:出现全身中毒症状,表现为三痛、三红。 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 三红:脸部、颈部、上胸部红肿充血。 (二)低血压期:患者出现低血压,重者发生休克,由于肾脏受到损害,尿量少。 (三)多尿期:患者肾脏损害逐渐修复,尿量显著增加。 (四)恢复期:随着肾功能逐渐修复,患者精神及食欲逐渐好转,体力逐渐恢复,一般需1—3个月恢复体力。 四、治疗

综合治疗:早期抗病毒,中晚期对症治疗。“三早一就”:早诊断、早休息、早治疗,就地就近治疗是关键。把好四关是治疗本病的重要环节(休克、肾衰、出血、感染)。 五、疾病预防措施:采取以灭鼠防鼠为主的综合性措施,对高发病区的多发人群及其他疫区的高危人群进行疫苗接种。 1、灭鼠防鼠:在整治环境卫生,清除鼠类栖息活动场所的基础上开展以药物灭杀为主的灭鼠措施。一般在流行高峰前半个月进行; 2、灭螨防螨:在秋季灭鼠可同 时用杀虫剂进行灭螨,主要杀灭经常 活动地区的游离螨与鼠洞内螨。 3、疫苗接种:对高发疫区的青 壮年,特别是高危人群(10岁以上),应在流行前一个月内完成全程注射, 于次年加强注射一针。 鼠类传染病及其防控 老鼠能传播的疾病在鼠类与人类生活中关系密切,通过对鼠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可以更加有效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传播疾病主要有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多种疾病。在我区主要鼠类有黄胸鼠、褐家鼠、小家鼠等。 1、鼠类主要在夜间活动,警惕性高,对环境中新出现的物体有明显的回避行为(即新物反应); 2、家栖鼠的感觉器官发达,可利用敏锐的嗅觉去寻食求偶,在黑暗复杂的环境利用触须、硬毛的感觉活动判断方向,并进行个体间的信息联系; 3、人类的生活垃圾都能作为食物,食物范围广; 4、凡是人类食品老鼠都能吃; 5、鼠类繁殖力强。因此灭鼠难度较大。 鼠类控制方法 (一)防鼠措施 防鼠工作应从规划和整治环境入手。食品妥善保存,搞好环境卫生,铲除杂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doc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 发文单位:卫生部 发布日期:1987-2-4 执行日期:1987-2-4 生效日期:1900-1-1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以几种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根据主要传染源种类不同,本病分为野鼠型、家鼠型和实验动物型三种类型。典型病例有发烧、出血和肾脏损害。由于病原学研究的进展,特异性实验诊断方法的应用,对非典型病例已可能确诊。 近年来在流行病学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进一步掌握了本病的流行规律,发现哺乳动物中的啮齿目、食虫目、兔形目和食肉目中有30余种动物携带本病病毒;确定了黑线姬鼠和大林姬鼠为野鼠型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褐家鼠为家鼠型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基本上查清了我国的疫区范围,明确了我国存在野鼠型、家鼠型和家鼠野鼠混合型3种出血热疫区,这些研究进展使预防和控制本病的措施更有针对性。 但是,近年来作为本病主要传染源鼠类的数量增多,更多的疫区不断被发现,发病率逐年上升,在农业区、林区和城镇又不时有暴发流行,严重危害人民的生命健康,影响经济开发、四化建设和国际交往。

当前,防治本病尚缺乏经济、简便、特效的方法。但是实践证明,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有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城乡建设等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充分发挥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和卫生部门的作用,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教育,认真抓好组织工作,落实防治措施,完全有可能控制本病流行,有效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 预防部分 近年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证明,黑线姬鼠和褐家鼠是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它主要由于接触宿主动物及其排泄物经皮肤、消化道或呼吸道传播,也可能经螨媒传播;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近年家鼠型出血热常有暴发流行。为了控制和减少发病,应采取以灭鼠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疫区灭鼠要在搞好卫生和防鼠的基础上,以药物毒杀为主,结合灭鼠进行灭螨,同时做好疫源地的消毒和个人防护等工作。 一、监测: 监测是卫生防疫部门防治疾病的耳目,应作为一项经常性

传染病知识题库(精选)z

2020年度传染病预防知识试题 传染病试题库 一、选择题 1.伤寒沙门菌主要的致病因素是 A、外毒素 B、伤寒内毒素 C、细菌的侵袭力 D、H抗原 E、肠毒素 答案:135、B 2.已确诊流行性出血热的病人,突然出现右侧腹部剧痛,并有心率加快,血压下降明显。原因最可能是 A、肠出血 B、胆囊炎 C、阑尾炎 D、肾破裂 E、腹膜炎 答案:1、D 3.下列物理消毒法中温度不超过100℃的是 A、煮沸消毒 B、巴氏蒸汽消毒 C、高压蒸汽灭菌 D、预真空型压力蒸汽灭菌 E、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 答案:119、B 4.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A、肠出血 B、肠穿孔 C、中毒性心肌炎 D、中毒性肺炎 E、肾衰竭 答案:134、B 5.男,51岁。发热伴咳嗽、腹泻2月余,有血友病病史,经常输注浓缩Ⅷ因子10余年。

体查:T38、2℃,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咽喉充血,口腔见鹅口疮,双肺呼吸音粗,肝脾肋下未触及。血常规:WBC3、5×10↑9/L,RBC4、9×10↑(12)/L,CD4↑+淋巴细胞计数为0、4×10↑9/L。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的是 A、血清肥达反应 B、血清HIV抗体 C、血清抗PPD-IgG D、血液细菌培养 E、大便培养细菌 答案:5、B 6.男,28岁。急性腹泻2天,大便黄色水样,少量黏液,共10次,伴左下腹部痛及里急后重。大便常规:黄色黏液便,RBC2~8个/HP,WBC+/Hp,发现结肠阿米巴;最可能的诊断是 A、阿米巴痢疾 B、细菌性痢疾 C、霍乱 D、伤寒 E、结肠癌 答案:14、A 7.HIV感染的细胞不包括下列哪项 A、单核巨噬细胞 B、神经元细胞 C、骨髓干细胞 D、B细胞 E、CD4↑+淋巴细胞 答案:42、B 8.HIV主要存在于病人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身上的体液是 A、唾液 B、血液 C、泪液 D、乳汁 E、尿液 答案:46、B 9.HIV高危人群不包括 A、性乱交者 B、医务人员

肾综合征出血热

肾综合征出血热防控知识 (一)名词解释 1.肾综合征出血热 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 (二)填空题 1.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基因L编码,M编码,S编码 2.我国肾综合征出血热v主要有两种血清型即和,分别由鼠和 鼠传播。 3肾综合征出血热病程可分为, , ,,。 4.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分为、、。 (三)选择题 (1)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传播可通过下列途径但除外: A.呼吸道传播B.消化道传播c.输血传播D.母婴传播E.虫媒传播(2)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基本病理变化是: A.全身小血管损伤B.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C.全身毛细血管病变 D 全身感染而致的循环衰竭E.全身血容量降低 (3)下列哪项不是肾综合征出血热血常规改变的特点A.wBc增高B.血小板降低C. 红细胞,血红蛋白增加D.异形淋巴细胞出现E.嗜酸性粒细胞增加 患者男性,38岁,发热5d,尿量减少3d,于2001年2月入院,体查:T 38℃,球结合膜充血,水肿,可见出血斑,腋窝处皮肤可见条索状出血点,右臀部皮肤可见5×8cm瘀斑,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小板21×109/L,BuN 34.5mmol/L。 (4)为明确诊断,下面哪项检查最重要:A.查异形淋巴细胞B.肝功能检查C.骨髓穿刺检查 D 肾综合征出血热V特异IgM抗体检查E.头颅cT (5)病人目前最可能的临床诊断为A.急性肾小球肾炎B.败血症C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流行性出血热E.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四)问答题: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预防控制措施有哪些?

(一)名词解释 1.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HFRS病毒引起,由鼠类等传播的自然疫源性急性病毒性传染病 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css syndrome,ARDs):是由于肺间质水肿导致的严重低氧血症.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紫绀,动脉氧分压明显降低,小于60mmHg。常见于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休克期和少尿期。 (二)填空题1.RNA聚合酶膜蛋白核蛋白2.Ⅰ型汉滩病毒;Ⅱ型汉城病毒,野,家3.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4.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实验室诊断病例 (三)选择题(1) C(2)A(3)D(4)D(5)D (四)问答题 (1)控制传染源:灭鼠,防鼠,灭螨,防螨 (2)保护高危人群:做好野外工地的预防调查,加强个人防护,接种疫苗 (3)开展流行病学监测:人间疫情监测,鼠间疫情监测

2021年医院流行性出血热宣传周活动总结

根据白卫发《关于开展全市流行性出血热防控工作督导检查(〔22〕87号)》的通知精神,我院主管领导高度重视,要求相关科室按照“XX流行性出血热防治工作考核标准”认真对照自查,强化医护人员对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控意识。 4月21日下午,在XX医院六楼会议室由消化肝病科主任薛秋霞对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进行《流行性出血热》培训。为了增强培训效果,医教科将课件打印下发,并将流行性出血热课件及重点内容的考核试题上传至每个科室微信平台,以提高全院医护人员对流行性出血热的认知及警觉意识,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症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由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病程长、病死率高、流行范围广的特点。典型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三类主要症状,全身酸痛乏力,伴头痛、眼眶痛、腰痛(“三痛”);面部、颈部、上胸部充血潮红(“三红”),呈酒醉貌;腋下和胸背部皮肤有出血点。潜伏期为5~46天,一般为12周。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易发生误诊造成严重后果。传播途径由带病毒的老鼠传染给人、寄生在老鼠身上或洞中的螨虫叮咬人及母婴垂直传播。 防控措施接种疫苗是最主要的预防措施;防鼠、灭鼠是防止感染该病的关键;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食用;搞好环境卫生。如有不明原因发热(39℃-4℃)、曾接触过老鼠、吃过被鼠咬伤的食物、被老鼠咬伤,破损皮肤接触过鼠污染的器物等,应及时到综合医院就诊,就地治疗,要避免误诊。 为了达到广泛宣传的目的,并将流行性出血热临床症状、传播途径及预防保健知识制作成易拉宝分别放在急诊、一楼门诊大厅、二楼电梯边。在门诊电子屏幕打上宣传口号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根本措施是灭鼠。在门诊大厅向患者发放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知识传单,另外还利用下乡巡诊机会将流行性出血热防控知识传单下发到农民手中,目的就是让患者知晓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控知识,做到见老鼠就消灭、勤洗手讲究卫生,有病及时就医的好习惯。 通过这次培训和宣传活动,普及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特点和鉴别诊断及防治措施等有关内容,达到了预期效果。

学生春季预防传染病安全教育知识

学生春季预防传染病安全教育知识 第一章传染病得基本知识?一、何谓传染病 ㈠什么就是传染病?传染病就是指能够在人群中或人与动物之间引起流行得感染性疾病。此类疾病就是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侵入人体内引起,病原体在体内繁殖或产生毒素,并对正常细胞及其功能造成破坏,严重时可导致感染者死亡。这些病原体,能通过多种途径,从一个传染源(例如病人、病畜)传到另一个人身上,在人与人或动物之间相互传染,使其她人也感染同样疾病。 ㈡传染病得特点 传染病一般都具有以下特点: ⒈病原体?绝大多数传染病都有其特异得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真菌、螺旋体、原虫、寄生虫等,少数传染病得病原体至今仍不太明确. ⒉传染性?病原体从宿主排出体外,通过一定方式,到达新得易感染者体内,呈现出一定传染性,其传染强度与病原体种类、数量、毒力、易感者得免疫状态等因素有关。?⒊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⑴流行性。按传染病流行过程得强度与广度分为:?散发:就是指传染病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流行:就是指某一地区或某一单位,在某一时间内,某种传染病得发病率,超过了历年同期得发病水平;?大流行:指某种传染病在某个短时期内迅速传播、蔓延,超过了一般得流行强度; 暴发:指某一局部地区或集体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批患同一传染病得人. ⑵地方性.地方性就是指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得中间宿主,受地理条件、气温条件变化得影响,常局限在一定得地域范围内发生.如疟疾等虫媒传染病,鼠疫等自然疫源性疾病。?⑶季节性。季节性就是指传染病得发病率在年度内出现季节性升高,如流行性乙型脑炎多在夏秋季节流行。?⒋免疫性 传染病痊愈后,人体对同一种传染病原体产生抵抗力,一段时间内再次遇到该病原体得入侵而不会再感染,称为免疫。 不同得传染病,病后得免疫状态有所不同,有得传染病患病一次后可终身免疫,有得还可再感染。?二、何为法定传染病?传染病种类繁多,为了保障公众得健康与安全,国家以法律得形式将某些传染病列为法定传染病以加强管理.2004年新颁布得《中华人民共与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了甲类、乙类与丙类共37种法定传染病。其中:?⒈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⒉乙类传染病25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与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与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茵病、淋病、梅毒、钓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⒊丙类传染病10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与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与阿米巴性痢疾、伤寒与副伤寒以外得感染性腹泻病。 三、传染病传播得基本条件?传染病传播需同时具备如下三个基本条件。?㈠传染源?就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得人与动物,包括病人、病原体携带者与受感染得动物、昆虫。病原体通常必须依靠传染源作为载体,伺机感染其她易感者。?㈡传播途径?传播途径就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传染给其她易感者所经过得途径。传染病可经过一种或多种途径传播。常见得传染病传播途径与过程有以下几种: ㈢易感人群?即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得人就就是这种传染病得易感人群。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得易感染程度称为人群易感染性,人群易感性得高低取决于一个整体对易感人体所占得比例。与之相对应得就是群体免疫力,即人群对于某种传染病得侵入与传播得抵抗力。儿童及青少年由于身体抵抗力及免疫力功能发育不完善,良好得个人卫生习惯尚

流行性出血热应急处理预案

流行性出血热应急处理预案 一、总则 (一)目的 流行性出血热(以下简称为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以几种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我国传染病疫情报告中列为乙类传染病。根据主要传染源种类不同,本病分为野鼠型、家鼠型和实验动物型三种类别。典型病例有发烧、出血和肾脏损害。 近年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证明,黑线姬鼠和褐家鼠是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它主要由于接触宿主动物及其排泄物经皮肤、消化道或呼吸道传播,也可能经螨媒传播,人群对本病普通易感。近年来家鼠型出血热常有暴发流行,为了控制和减少发病,应采取以灭鼠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疫区灭鼠要在搞好卫生和防鼠的基础上,以药物毒杀为主,结合灭鼠进行灭螨,同时做好疫源地的消毒和个人防护等工作。 (二)工作原则 发生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时,由市政府成立指挥统一指挥,疫区县、区(乡)要成立现场指挥,负责疫区现场防治工作的实施。指挥部的组成包括:卫生、工商、交通、民航、铁路、医药、农牧、海关、驻、公安、财政、经贸、教育、宣传等各有关部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专业部门要组成流行病、检验、动物昆虫、消毒、后勤保障等人员的疫区处理组织,社会各部门各负其责,分工协作,保证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和实施。 (三)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2、全国《流行性出血热监测方案》;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GB15981-1995)。 (四)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辖区范围内发生出血热时的应及处理和控制。 二、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任务 (一)组织决策机构:由市、县(区)两级政府成立指挥部,负责制定行动方案,指挥实施疫区的封锁隔离与解除,交通管制,物资的调配,督促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落实相关措施。 (二)指挥机构:卫生部门成立行动指挥中心,负责出热疫情的处理,各部门协调,指导各项防治措施实施情况。 (三)应急处理和救治队伍 卫生部门组成疫区处理应急小分队,负责发生出血热疫情应急处理。 三、疫情监测与报告 (一)报告 一旦疫情发生暴发时,以快速、简捷的网上直报方式报到当地疾控中心疫情监测科,同时电话逐级上报。 (二)监测 监测是卫生防病的耳目,应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抓好。但监测是手段,监测要为控制服务。监测包括:人间疫情监测、鼠间疫情监测(或称宿主动物和传染源)、疫区监测、病原类型监测、传播途径监测、易感人群免疫情况监测和预防(控制)效果监测等。疫区应开展人间疫情和鼠间疫情监测。详见出血热监测方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