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建史背诵表

中建史背诵表

中国建筑史

序号朝代年代历史特点建筑特点建筑技术代表建筑或遗址代表人物备注

一原始社会距今

9000~4000年1.干阑式建

隼卯技术

出现

1.浙江余姚河姆渡二者均属仰韶

文化时期的居

住遗址

2.木骨泥墙 2.西安半坡、陕西临潼姜寨

二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476年(一) 夏公元前2070年~

公元前1600年

(二) 商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奴隶社会

大发展时

郑州商城青铜器、甲骨文迄今发现的规模较大的

廊院式木架夯土建筑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考古发现

最早的庭院式建筑

黄陂盘龙城商城遗址

河南偃师尸沟乡早商遗址

建于长方形土台上,长

面朝前,有纵有横,布

局已具庭院的雏形

殷虚,晚商都城遗址

(三) 西周公元前11世纪~

公元前771年严格的等

级制度

周制——

“三朝五

门”

中国第一四合院陕西岐山凤雏

西周在建筑上

的突出贡献就

是瓦的发明

湖北圻春干阑式建筑

(四) 春秋公元前776年~

公元前476年高台榭、美

宫室

鲁班始修长城

序号朝代年代历史特点建筑特点建筑技术代表建筑或遗址代表人物备注三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年~

公元581年

含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一) 战国公元前475年~

公元前221年战乱频仍城市规模

扩大

木工已有

很高水平

河北平山县的一块铜板错金银

的“兆域图”

已知的最早的

建筑总平面图

(二) 秦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206年秦始皇灭

六国,统一

天下

都城与宫

殿均不遵

周礼,采用

“东西堂”

秦始皇的陵墓——骊山陵,未掘

“秦俑学”

修驰道、筑长城

阿房宫即秦始

皇拟建的超宫

的前殿

(三) 汉公元前206年~

公元220年(包都城与宫

殿均不遵

有温室、

冰室,建

黄肠题凑:汉代帝王陵制,

用栢木断类成的墓室,栢木

括王莽新朝)周礼,采用

“东西堂”筑技术进

心为黄色,木断头皆朝内,

故称。

(四) 三国公元220年~公

元265年东汉末魏、

蜀、吴三国

鼎立战乱

河北临章县邺城,有中轴线,有

明确的分区

中国第一座轮

廓方正的都城

(五) 两晋、南北

朝公元265年~公

元581年

包括:两晋——1.五胡十六国、北魏——a.东魏——北齐;b.西魏——北周

——2.东晋、宋、齐、梁、陈除北周外,都城与宫殿均不遵周礼,采用“东西堂”

佛寺、佛塔及石窟寺的

出现是本时期建筑最大

的成就

1.公元516年北魏胡灵太后在洛阳建的永

宁寺塔,是一座方形平面的九层木塔

现存的河南登封嵩山嵩岳寺塔,建于北魏公

元523年,是一座15层的密檐式塔,是我

国地面之上真正的建筑遗存中最早的一座

舍宅为寺。南北

朝盛行的社会

风尚。

总结:综观此阶段历时900余年,以汉代为高潮。1.中国建筑作为一个独特的体系,到汉代已经确立。

2.木构架体系、院落式布局等特点已基本定型。后期由于佛教哲学与艺术的传入,以及中国哲学中玄

学的兴起,建筑形象趋于雄浑而带巧丽的风格。

序号朝代年代历史特点建筑特点建筑技术代表建筑或遗址代表人物备注

三封建社会

中期公元581年~公

元1279年

此阶段包括隋、唐、五代、宋、辽、金

(一) 隋公元581年~公

元618年有规划地

建城

最突出的建筑成就就是新建一

座都城——大兴城

隋匠—

—宇文恺

遗存至今最著名的建筑是河北

赵县的安济桥,是一座敞肩拱

桥,比欧洲同类桥梁早1200年

隋匠—

—李春

山东济南柳埠的神通寺四门塔,

平面为方形的单层石塔,建于公

元611年

(二) 唐公元618年~公

元907年历史上有

过多次“灭

法”,如“三

五一世”灭

法,使现存

木构佛殿

很少有早

年间的

大明宫的尺度比明清北

京紫禁城的尺度大的

多,就是非主殿的麟德

殿也是太和殿面积德三

倍。

木构用料已具模数、斗

拱功能分明,尤其是脊

之下只用大叉手而不施

侏儒柱。

唐代最宏伟的建筑当推武则天

的“明堂”。是一座底方上圆的

三层楼阁,98m见方,高86m。

最早的一座木构建筑山西五台

山南禅寺大殿,建于公元782

年;

最大质量最好的木构是山西五

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建于公元

857年;

将大兴城改称

长安城,作为都

城,继续完善。

后在长安城东

北隅城墙之外

修建一座大明

宫,逐渐成为唐

代的政治中心。

轴心舍:即工字

形殿的唐代名

称,用于官署。

●屋顶平缓、出檐深远造型庄重美观。

●唐代的木塔已无一幸存,砖塔尚有数座:1.西安大慈恩寺的大雁塔;2.长安县的

兴教寺玄奘墓塔,此两座属楼阁式塔;3.西安荐福寺小雁塔;4.河南登封法王寺

塔;5.云南大理崇圣寺千寻塔,后三者属密檐式塔。

●唐塔一般是方形平面,单层塔壁,以木楼板,木扶梯分层。

●净藏禅师塔是八角形平面,是已知的用八角形平面的首例。

序号朝代年代历史特点建筑特点建筑技术代表建筑或遗址代表人物备注

(三) 五代公元907年~

公元960年多战乱,

北方尤甚

苏州虎丘的云岩寺塔,原9层,

现存7层,是八角形平面,双层

塔壁的砖塔。

南京栖霞山舍利塔也是此时期

的遗物。

相传《木

经》为哲

匠喻皓所

它是砖塔中由

唐代的方形单

层塔壁,向宋塔

的多边形平面,

有塔心室转变

的第一例。

(四) 宋公元960年~

公元1279年宋建都汴

梁,今开

城市的里坊制被突

破,拆除坊墙,临街

设肆,沿街建房,形

成开放城市。是中国

城市史上的一个重

要转折点。宋朝宫殿

的创造性发展是御

街千步廊制度;另一

特点是使用工字型

风格趋于精

致绮丽,屋顶

形式丰富多

样,装修细

巧,门窗、勾

阑等棂格花

样很多

木构殿堂现存:

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1102年

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1025年

现存最高砖塔:河北定县开元寺

料敌塔,高84米

第一座琉璃面砖塔:河南开封祐

国寺塔,俗称铁塔

现存最高石塔:福建开元寺双石

将作监丞

李诫于公

元1103

年著《营

造法式》,

确立“以

材为祖、

材分八

等”

汴梁地处南北

两种建筑风格

之间,同时受北

方唐代的壮硕

与南方五代秀

丽风格的影响,

形成了宋代的

建筑风格。

殿●宋代家具改革:由跪坐的几案发展为垂足坐的桌椅。

●造园之风甚烈,宋徽宗的“艮岳”更成为亡宋的导火线。

●南宋定都临安,今杭州。建筑规模不大,但精致,属南方

风格,多采用穿斗架,具南方地方风格。

(五) 辽公元916年~

公元1125年由北方契

丹族统

治,与北

宋对峙

木构有斜撑

构件,结构

合乎力学原

理,水平已

达相当之

高。

遗留至今的两处最著名的建筑:

天津蓟县独乐寺的山门和观音阁(公元984

年),木塔。现存最大的木构楼阁的精品。

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公元1056年),俗

名应县木塔。现存年代最早且是独一无二的

楼阁式木塔。

辽的统治者积

极吸取汉族文

化,其建筑可直

视为唐代建筑

的延续

序号朝代年代历史特点建筑特点建筑技术代表建筑或遗址代表人物备注

(六) 金公元1115年

~公元1234

年金破宋都

汴梁时,

带去图

书、文物

及工匠

在中都兴建的宫殿

被成为“工巧无遗

力,所谓穷奢极侈

者”;开中国建筑用

色强烈之始。

减柱造、移

柱造之风盛

行,被认为

“制度不

经”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文殊殿,内柱

仅留两根,是减柱造的极端之例

北京西郊的卢沟桥,长265m,

是一座联拱石桥,桥栏望柱头上

石狮子极多,以数不胜数著称

总结:综观此阶段历时700余年,以唐代为高潮。1.长安城规模之大,被列入人类进入资本主义

社会之前城市中的世界第一。2.唐代是中国建筑发展的最高峰,其大建筑群布局舒展,前导空间流

畅,个体建筑结构合理有机,斗拱雄劲。建筑风格明朗、雄健、伟丽。3.本阶段中国建筑体系达到

成熟。

序号朝代年代历史特点建筑特点建筑技术代表建筑或遗址代表人物备注

三封建社

会后期公元1279年~

公元1911年

此阶段包括元、明、清

(一) 元公元1279年

~公元1368

年是由蒙族

统治,是

中国由少

数民族建

立的列入

正统的第

一个统一

元大都基本符合

《周礼考工记》中

所述的“王城之

制”,布局上基本符

合“方九里,旁三

门,面朝后市,左

祖右社”的规矩

元大都规划

周密,街道

平直,市政

工程完备,

郭守敬引西

山和昌平水

源解决漕运

最突出的建筑成就就是新建一

座都城——大都城,多用工字

殿,此乃继承宋代传统,多使

用多彩琉璃、高级木料紫檀、金

色红色装饰、壁上挂丝毛制品的

帐幕等。

规划设计

为刘秉忠

和阿拉伯

人也黑迭

元曲与唐诗

宋词并称,与

之相应的戏

台建筑较多,

至今在山西

临汾等处仍

有元代戏台

的大帝国木构趋于简化,用

料及加工都较粗

放。

元代宫殿喜用工字

形殿。主要表现为

斗拱缩小,

柱与梁直

联,澈上明

造,减柱造

仍在使用

元代建筑的代表作:山西洪洞县

广胜寺下寺正殿。/山西芮城道

观寺永乐宫元初建筑,内中壁画

著称;永乐宫原址山西永济,因

修三门峡而移建芮城,是我国文

物保护迁建古建筑较成功的一

河南登封

郭守敬建

观星台,是

中国最早

的一座天

文台

留存

永乐宫建于

1264年。

清净寺公元

1341~1370

序号朝代年代历史特点建筑特点建筑技术代表建筑或遗址代表人物备注

(二) 明公元

1368年

~公元

1644年曾在南京、临

濠(凤阳)、

北京先后三

次建都和宫

殿

在用砖甃砌元大都的土城时,去

掉北边不发达的五里,向南扩展

一里。

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址上建设北京

城。

明末吴江

人计成著

《园治》;

记述了明

代造园的

理论与水

平。

工匠蒯祥

与徐杲最

为杰出。蒯

祥能“目量

意营”,“随

手图之,无

不称上

意”,人称

“蒯鲁班”

制砖的技术

与数量都得

到了大的发

展。万里长城

及其他许多

长城均为明

代所建北京有一条长7.5Km的中轴

线,通过紫禁城,最重要的建筑

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

紫禁城宫殿规划设计严整,造型壮

丽,功能完备,是院落式建筑的最

高典范

砌砖技术的大发展,出现了完全

不用木料,以砖拱券为结构的无

梁殿

最著名的一处无梁殿是南京灵谷寺

的无量殿

明代家具用

花梨、紫檀等

木料,构件断

面小,榫卯严

密紧实。美观

高雅。明式家

具驰誉世界其塔身遍饰佛像、力士飞天等纹

饰的彩色琉璃砖,绚丽壮观

南京报恩寺塔,列为当时世界七大

建筑奇迹之一,毁于太平天国

山西大同的九龙壁和山西洪洞广胜

寺上寺飞虹塔也是明代的琉璃建筑

明代中国佛塔又增加了一种类

在北京大真觉寺仿印度佛陀伽耶大

塔建造的一座金刚宝座式塔

(三) 清公元

1644

年~

公元

1911

年定都北京,没有沿

用过去每改朝换

代均要焚毁前宫

室以煞王气的传

统,继续使用明代

的紫禁城,在使用

中加以完善。

清代为满族统治

清代为团结蒙、藏民族,在西藏、

青海、甘肃、蒙古等地修建了若

干喇嘛庙。

清代在建筑上的最突出成就表现在

皇家苑囿上。

北京西郊所建的三山五园和在承德

所建的避暑山庄都达到了很高的水

平。

七世世系

的“样房”

雷氏家族,

人称“样式

雷”,他们

制作的建

筑模型称

为“烫样”

布达拉宫,清

顺治二年,公

元1645年重

建,最大的喇

嘛教寺院。

在拉萨修建的布达拉宫、在呼和浩

特修建的席力图召,都是汉藏混合

式建筑

雍正十二年(1734年)颁布了《工程做法则例》,改宋式的以“材”、“契”为模数的方法为以“斗口”为模数,简化了计算,标准化程度提高。在承德避暑山庄周围修建的“外八庙”结合山坡地形,仿建布达拉宫等建筑,融合了汉藏两式建筑而有所创新,使中国建筑有了一个新的发展。

总结:综观此阶段历时600余年,其中除元代受宋代影响外,呈现出若干新的趋向。明清建筑则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建筑的最后一个高潮。明代在经历数个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以后以一切恢复正统的国策,建筑方面制定了各类建筑的等级标准。明代修建的紫禁城宫殿、天坛、太庙、陵墓等都是规则严整的杰出之作。清代的造园和创造出体量极大的汉藏混合式建筑也是值得肯定的发展。

92626-建筑设计(知识)-2014年注建中国古代建筑史试题51-55题

51.我国隋唐至明清时期的宫殿布局形式都是采用何种方式? (A)纵向三朝(B) 左祖右社(C)城郭(D)高台宫室 答案:A。 这道题问的是“宫殿布局形式”,较为符合提问的回答是选项A。 根据《中国建筑史(第七版)》第4章第118页及122页、123页有关文图。 隋唐至明清时期,宫殿布局发展至“第三阶段”,即纵向布置”三朝”时期。一些朝代,出现过横向布局情况。 引教材原文:“及至隋文帝营建新都大兴宫,追绍周礼制度,纵向布列三朝:广阳门、大兴殿、中华殿;”唐高宗时期,以大明宫中“含元、宣政、紫宸”三殿为三朝;“但由于地形限制,三殿前后不在同一轴线上”。北宋元丰后汴京“大庆、垂栱、紫宸”三殿为三朝,元代因蒙古民族风气,宫中大明殿与延春阁两组庭院“与周礼传统不同”;明清时期,朱元璋“南京宫殿仿照”三朝”做三殿(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永乐迁都北京后,“宫殿布局虽一如南京,但殿宇使用随宜变通。”“”三殿”与”三朝”已无多少对应关系。” 有关这一问题,明清宫殿建筑研究论著较多,以“故宫学”研究为例,大多讨论的观点认为,北京现紫禁城有着较为清晰的三朝(外朝、治朝、燕朝)的布局形式。基本上,教材及参考文献所提示的内容,对于宫城的城郭、高台宫室等布局形态的长期性不仅限于隋唐至明清,偏重土木及单体建筑建设问题。《周礼》左祖右社,根据民族习惯以及儒家思想的推行政治,宫殿建设上时有时无,各时期位置不明确,或者记载考据不是非常清晰。 因此,答案A最为符合要求。 52.我国历史上佛教兴盛,具有灿烂的佛教建筑和艺术的时期是: (A)西汉和东汉(B) 魏晋南北朝(C)唐宋(D)元明清 答案:B。 我国历史上佛教兴盛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较之汉代,佛教从皇家向民间下沉,如北魏、北齐、南朝时代等佛寺众多,足以印证佛教建筑和艺术的兴盛。其佛教建筑艺术“变得更为成熟、圆淳”——《中国建筑史(第七版)》第1章第34页及参考文献观点。形成了佛寺、佛塔和石窟及其塑像、壁画等绘画艺术发展时期。而以唐代为代表的佛教建筑和艺术的发展是另一重要时代。元明清时期,佛教建筑和艺术的发展已经深入社会各阶层,儒释道三教在佛教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圆融。 因此这道题选项要符合“佛教兴盛”以及“具有灿烂的佛教建筑和艺术的时期”两个条件。答案选B。 53.我国古代建筑中“斗栱”不具备下列的何种特征? (A)结构或者装饰(B) 计量单位(C)象征身份地位(D)檐口曲线 答案:D或C。 根据《中国建筑史(第七版)》第1章第5页、第8章第276页至279页。 斗栱称为“铺作”、“斗科”、“斗栱”、“牌科”等时代或地方名词。 “斗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从教材及《清式营造则例》等著述观点看,明清时期,“斗拱的装饰作用加强”,斗栱结构性向装饰性转化的的特征较为突出。“此外,它还作为封建社会中森严等级制度的象征和重要建筑的尺度衡量标准。”因此,答案选项排除法,已经显示没有“檐口曲线”一项。有一些观点提问说,根据第7章7.3.3“模数制与结构体系”,是否可以理解檐口曲线来自斗口的明清口份制或者宋为代表时期的用材概念等,与选项B有些类似的解答角度。为这道题的答案提出一些干扰。而从《中国建筑史(第七版)》第3章等图文内容看,国内各地各地汉族民居、墓室与园林建筑中,也出现了斗栱以及变形

中建史名词解释及简答

中建史名词解释及简答 1.嵩岳寺塔 位于河南登封市,建于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塔的实物,砖构地面(非地下)建筑,也是唯一一座平面十二边形的塔。嵩岳寺塔是砖砌密檐式塔。塔身建于朴素的台基上,塔身腰部有一组挑出的砖叠涩,将塔身划分为上下两段,上段装饰精美,下段素平无饰。塔内砌成直通顶部的空筒,塔身下段平面为十二边形,至塔身上段以上改为八角形。标志着中国砖构技术的重要进展和融合外来建筑文化,创造中国式密檐塔达到了成熟水平。 2.唐长安城 是唐朝的都城,城址在今西安城区及其周围地带。唐代建立后,继续以隋大兴城为都,改名长安城,基本沿袭隋大兴的格局。城市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三部分组成。皇城、宫城前后毗连,位于郭城中轴北部。布局受周礼考工记影响很大,东南西三面各辟3座城门,南北向街道11条,东西向14条,郭城由街道纵横划分为114坊,实数108坊。是中国古代史,也是世界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 特点: (1)是里坊制城市高度成熟的典型代表 (2)规划继承了古代城市规划的传统,平面布局方正规则,每面开三门,皇城“左祖右社”,与《考工记》中的布局接近 (3)吸取了北魏洛阳的规划经验,更为规整。 (4)宫阙、宫府与民居分区明确,使朝廷与居民“不复相参”,居民区及道路系统尽可能少地被打断,功能更为合理。 (5)规整的棋盘式布局 (6)采用东西二市制,集中市制,一般居民住宅只向枋内开门,实行宵禁。 3.佛光寺大殿 即佛光寺内的东大殿,位于山西五台山,建于唐(公元857年).面阔七开间,进深八架椽(四间),属“金箱斗底槽”平面形式,内槽柱围成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的内槽空间。属殿堂型构架。上覆单檐四阿殿,下承低矮的台阶。屋顶平缓、门窗质朴、挑檐深远。正脊和檐口都有升起曲线,有侧脚,采用了叉手和托脚,正吻用鸱尾,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1/2。佛光寺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唐代木构架建筑,处于晚唐时期,是木构架的成熟期的代表建筑。 构架特点:殿堂型构架 1)柱网层有显著的“生起”和“侧脚” 2)左、右、后三面的外檐柱列都包砌在很厚的土坯墙内,对柱网稳定起很大作用

中建史其他知识点整理

1.陕西岐山凤雏的西周早期遗址:是我国已知最早,形制最严整的四合院建筑。 2.西周建筑技术上的突出成就:是瓦的发明。 4.汉代砖石建筑技术也有巨大进步。墓室中出现了砖砌筒拱。 12.北魏河南登封嵩岳寺塔是我国现存最高的佛塔。 13.三国时期曹魏邺城是已知中国最早的轮廓方正的都城。 15.隋至宋是我国古建筑的成熟时期。 17.唐代建筑成就首先表现为宏大严整的城市规划,长安是构图最为严整的里坊制城市典范。 19.唐代木构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大明宫麟德殿面积相当于明清故宫太和殿的3倍。 20.隋唐时期佛教进入鼎盛时期,现存最早的木构佛殿是山西五台山公元782年修建的南禅寺大殿,建 于公元857年的佛光寺东大殿则是现存唐代木构建筑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21.唐代的砖石佛塔多有存世,有楼阁式塔(西安大雁塔,长安县兴教寺玄奘墓塔),密檐式塔(如河 南登封法王寺塔,先荐福寺小雁塔,云南大理崇圣寺千寻塔),单层塔。 24.两宋时期由于手工业和商业发达,引起了城市结构和布局的根本变化,封闭的里坊制被开放的街巷 制取代,形成商业城市的面貌。这是我国城市建设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 25.北宋时颁布《营造法式》是第一个用文字确定下来的政府颁布令。其中“以材为祖”的木作做法是木 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的重要例证。一些单体建筑体量及屋顶组合复杂,显示了极高的建筑技艺。建筑群体空间组合方面进一步发展了隋唐以来强调纵深轴线的做法(如河北正定隆兴寺)。26.宋代流传至今的木构殿堂不少,山西晋祠圣母殿,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等。砖石建筑以佛塔为主。 28.辽代现存最着名的木构建筑有两大处,一是天津蓟县独乐寺的山门和观音阁(现存最大的木构楼阁), 另一处是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现存唯一的楼阁式木塔,高67.31m)。 31.元代木构建筑趋于简化,用料及加工都比较粗放,斗拱缩小,柱与梁多直接联络,常用砌上明造及 减柱法。宗教建筑盛行,藏传佛教建筑兴起。 35.清朝官式建筑在明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定型化,出现了官方规范《工程做法》,改宋代的“材”,“栔” 模数系统为“斗口”模数系统。 38.宋《营造法式》中记载有材分制(即古代的模数制)。材分制一直沿用到元末。明初,已不再用材 分制,清初颁布的清工部《工程做法》基本上是用了斗口制。 54.中国古代建筑在唐初定型化,标准化。宋营造法式中,已载有一套包括设计原则,编着规范并附有图 样的材分制(即古代的模数制)。材分制一直沿用到元末。明初已不再用材分制。清初颁布的清工部《工程做法》基本上使用了斗口制。 61.大木作按功能可分为12类。其中栱,昂,爵头,斗4类属于铺作构件。其余是柱,额枋,梁,替木, 檩,阳马(角梁),椽子飞子。 65.清代官式建筑抬梁式构架有大式,小式之分。大式等级较高,多用斗栱。 66.穿斗式特点是沿房屋的进深方向按檩数立一排柱,每柱上架一檩,檩上布椽,屋面荷载直接由椽传至 柱,不用梁。每排柱子靠穿透柱身的穿枋横向贯穿起来,成一榀的构架。每两榀构架之间使用斗枋和纤子连接起来。 69.石作与瓦作主要指台基,墙壁,屋顶等部位的结构或构造做法。 70.木构建筑墙体完全采用砖砌大约从明初开始,明中叶以后才比较普遍。 71.庑殿顶演变自四坡顶。唐代佛光寺大殿是最早的木构建筑庑殿顶实例。歇山顶出现晚于庑殿顶,南 禅寺大殿是现存最早的实例。悬山顶主要用于民间建筑。硬山顶出现于宋代,明清时期较为普遍。 72.中国古代官式建筑多用陶瓦(筒瓦和板瓦)和琉璃瓦作为屋面材料。 73.琉璃瓦的正式使用于屋面是南北朝时期。宋之后使用渐渐广,明代进入高潮期。 75.古代室内屋顶有彻上明造和设置顶棚两大类,后者又有天花,藻井,卷棚等形式。 76.小木作的栏杆是指木质栏杆。

《中国建筑史》重点整理

中国建筑史 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辽宁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 中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建筑实例是(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 我国已知最古老的居室装饰是(山西襄汾陶寺村龙山文化遗址) 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建筑遗存是(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在奴隶社会的商周时期,开始出现规模较大的宫殿陵墓祭祀监狱建筑,以及以宫、室为中心的大小城市。与此同时,木构架也逐渐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方式 夏商周时期是木构架建筑体系的奠定时期 汉代建筑:形成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类型,包括宫殿,陵墓,苑囿等皇家建 筑,明堂辟雍,宗庙等礼制建筑,中小型的居住建筑,以及佛教寺庙建筑, 木构架的两种主要形式抬梁式和穿斗式都出现。斗拱的形式多样,正处于未 定型的活跃探索期。多层楼兴起盛行,建筑组群庞大,显示出中国木构建筑 到两汉时期已进入体系的形成时期。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充满民族斗争民族融合的时 期。 佛教建筑的兴起,佛寺佛塔石窟和精美雕刻兴盛,陵墓建筑不甚发达,南朝陵 墓神道两旁的雕刻颇有成就。园林:魏晋南北朝,士人阶层兴起,玄学思想, 山水文学开始兴盛,私家园林以士人园林为主。家具:适应垂足而坐的高型 家具开始丰富,胡坐逐渐取代了此前中原的席地而坐。 宋朝建筑特点:1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2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3建筑装修精美,色彩华丽。4砖石建筑水平达到新的高度5园林建筑兴盛 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第三个高潮期,明清两代的建筑较唐宋时期的建筑缺少创造力,更趋向于程式化和装饰化。 明代建筑:1初期的建筑风格与宋元相近,中期的建筑风格严谨,而晚期的建筑风格趋向繁琐。2砖已普遍用于民居砌墙,琉璃面砖,琉璃瓦也得到广泛应用3进一步发展了木构架技术趋于定型4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5官式建筑形象严谨,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6私家园林发达7明式家具闻名于世8风水术发展极盛。 清代建筑特点:1园林达到了极盛期。2藏传佛教兴盛3住宅建筑百花齐放4单体设计简化,提高群体与装修设计水平。斗拱的承重作用消失,仅作为装饰5建筑材料与技术都有了创新,出现了玻璃,出现了中西合璧的新建筑,砖雕,木雕,石雕技艺在建筑上广泛应用。 明清故宫: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紫禁城。始建于明永乐四年,由明代蒯祥,徐杲等人主持设计。经历十二年建成,明清24个皇帝在此执政。位于北京城市的中心,占地72 公顷。有房屋8700间,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殿建筑群。 故宫基本布局:(一)严格的中轴对称(二)左祖右社,或称左庙右社(三)前朝后寝(四)三朝五门三朝,对应三殿。.太和殿;颁布重要政令、天子登基、大朝会、皇帝庆寿等。.中和殿;大朝前的预备室,供休息之用。.保和殿;宴会、殿试进士。.五门: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 三朝五门:三朝五门的具体位置及名称因朝代不同而有所区别。三朝的称谓古称:外朝,治朝,燕朝;唐称:大朝,常朝,入阖;宋代称:大朝,常参,六参及朔望参(每五日及朔、望一参)。也就是:大规模礼仪性朝会,日常议政朝会,定期朝会三种.唐长安有五门:承天门、太极门、朱明门、两仪门、甘露门,三朝为:外朝奉天殿、中朝太极殿、内朝两仪殿元失此制,明南京宫殿则又用此制,其五门为:洪武门、承天门、端门、午门、奉天门,三殿为: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明代故宫五门为:大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

中建史复习资料

第三章宫殿坛庙陵墓 宫殿 1简述唐大明宫的分区与布局以及含元殿、麒德殿的建筑概况 宫城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全宫自南丹凤门起,北达官内太液池、蓬莱山。为长达数里的中轴线,轴线上排列全宫的主要建筑,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对称布局。全宫分为官省两部分(前朝后寝)省(衙署)在宣政门以南。其北属“禁中”帝王生活区。其布局以太液池为中心环列,依地形而灵活自由。宫城以北为为禁?区。 含元殿:踞龙首?高处,高出平地十余米。十一间,前有75m龙尾道。 麟德殿:由前、中、后三座殿组成,面阔十一间,进深十七间,面积5000㎡是太和殿的三倍殿东西两侧又有亭台楼阁环绕,造形相当丰富。 含元殿麟德殿开间尺寸最大梁栿跨距不过四椽,尺度不如后世,材料也小。用较小的木材构成宫殿,技艺很高。 2、指出明清故宫在北京城的位置及皇城、紫禁城内主要建筑、四向门名字。 皇城:天安——地安 (官)紫禁城:午门——神武门 还有:体仁阁、弘义阁、左太庙、右社稷坛、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六宫、西六宫、苏宁宫、宁寿宫、钦安殿、钟鼓楼 3、指出北京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主要城门的名称及屋顶样式。 4、概述北京故宫外朝三大殿的建筑形制。 5、概述北京故宫内朝三大殿的建筑形制。 6、简述北京故宫在艺术方面的建筑成就。 永定门----正阳门---大明(清)门---天安门(重檐歇山)---端门---午门(重檐庑殿顶)---太和门(重檐歇山顶)---乾清门(单檐)---坤宇门(重檐歇顶)---神武门(重檐庑殿顶)---地安门 坛庙 8,概述天址在北京的位置及总体布局 9,简述圜丘和皇宫宇的建的形制和成就 10,给出新年殿的平面简图,指出其建的形制及艺术处理手法 11,简述曲阜孔庙的建的布局及大成殿的形制 大成殿:天禧元年(1017年)始建,的重建,传雍正二年(1742年)再建,令状殿为重檐歇山九间殿,黄色疏璃瓦,仅此于最高级,(相当保和殿)殿的外檐柱均用石料琢成为的遗物。正面一列石柱雕盘龙,宛转生动,为国内仅见,其他檐柱八棱线刻云龙,殿内为楠木柱,天花错金壮龙,彩花五色间金,富丽堂皇。中央藻井蟠龙含珠,如太和殿形制。 布局:孔庙南北600M,东西145M,全庙自南而北,以桓祥庙庑分八进前三进为引导部分,布置牌坊,棂星门,植柏树。 由棂星门至大中门,为孔庙前奏,大中门起始为孔庙本身,自此起长方平面的院落,@角星的角楼,迈似宫禁制度 再进为奎文阙,建于的弘治十七年,之后即为孔庙全体建筑,大成门,大成殿,奎文阙至大成门间,隔一横街,东西有门,有十三座碑亭,重檐之间,形体高大。 陵墓 商周陵墓,地下以木椁室为主,东西南北有“羡道”通向椁室。

中建史复习题完整

中建史复习题 1、名词解释:间:“间”有两个概念: ?四柱之间的空间 ?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常用) 副阶:宋代殿阁等个体建筑周围环绕的廊子,称为副阶。 正式建筑:在古建筑中,平面投影为长方形,屋顶为硬山、悬山、庑殿或歇山做法的砖木结构的建筑 廊院式:以回廊围合成院,院子中间设主体殿堂 单核 多核 2、填空:单体建筑平面的基本型是一明两暗 庭院的构成主要有廊院式和合院式 中国古代建筑呈现出以木构架形态为主体、并存多种形态的多元体系。 3、简答题: 间的不等宽现象是什么 1)依次递减 2)明间为最大,尽间为最小,其它间相等 庭院有哪些多元功能 出廊的作用是什么 ①空间组织上有利、增加了中间层次, 内外空间有过渡,更具优越性 ②结构上出廊更稳固,结构上多圈柱网, 且柱距小,比无廊建筑更具优越性 4、填空题: 抬梁式构架是梁柱支承体系,靠自重来稳定建筑;穿斗式构架是檩柱支承体系,靠穿来增加建筑的稳定性 穿斗式构架有两种做法密檩穿斗式和疏檩穿斗式 根据部位的不同,宋代的斗拱可分为柱头铺作、补间铺作和转角铺作 5、名词解释: 柱:主要垂直承重构件,屋面荷载自上而下经此传至基础。 梁:建筑中的水平受力构件,常支承于二柱顶端或其他梁枋上. 檩:与屋脊平行、直接承受屋面荷载的构件 枋:水平承重及联系构件 坐斗:最大的又称大斗,位于一组斗拱最下的构件 槽升子:正心栱两端的升.外侧有槽,以固定栱垫板 昂:是斗拱中斜置的构件。宋代时起杠杆作用,清代做假昂。 翘:垂直于立面的栱 横栱:平行于立面的栱称横栱 斗口:坐斗正面的槽口,在清代作为衡量建筑尺度的标准。 雀替:是置于梁枋与柱相交处的短木,可减少梁枋之间的净跨距离。 6、填图题: 清式斗拱正立面、清式斗拱侧立面 7、简答题: 抬梁式构架的特点是什么 可以取得较大的空间跨度,但是对材料要求比较高

中建史重点第一章

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一.原始社会建筑 1.建筑遗址,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房屋遗址—— 干阑式建筑、木骨泥墙房屋 2.河姆渡文化——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遗址 仰韶文化——陕西临潼姜寨仰韶文化村落遗址 龙山文化——西安客省庄龙山文化房屋遗址 3.木骨泥墙房屋——树枝做骨架,木骨架上扎结枝条,用绳子捆起来,两面抹泥,形成木骨泥墙 4.巢居发展过程:独木构巢——多木构巢——干阑式建筑 5.穴居发展过程: 原始橫穴——深代穴——半穴居——地面建筑 二.奴隶社会建筑 夏: 河南偃师一号宫殿遗址:庭院呈缺角横长方形 (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 商: 郑州商城:我国发现的最早城市遗址,是不同阶级和不同手工业分布于不同地方的聚落格局。 河南安阳小屯村殷墟宫殿遗址:最重要的晚商遗址

茅茨土阶: 古代的一种建筑构造形式,只用茅草做的屋顶,土阶就是把素土夯实了,形成高高的方方的高台,然后把建筑建造在上面。 西周: 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建筑遗址:迄今最早四合院;最早两进式组群;第一个出现的完全中轴对称的严谨组群;最早用瓦建筑;最早使用影壁。 瓦的发明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使西周建筑从“茅茨土阶”的简陋状态进入了比较高级的阶段。 湖北蕲春干阑式建筑:西周时期长江中游一带常见居住类型。 三.春秋战国时期 建筑成就 1.从建筑材料和技术上看, (1)木工技术成熟。 (2)瓦当的品种和数量增多。 (3)春秋时期开始了用砖的历史。 2.诸侯出于政治和享乐的需要,大建高台建筑; 3.儒家学说为礼制奠定了基础。

高台建筑代表作品 秦咸阳一号宫殿(秦) 汉武帝刘彻建章宫(汉) 四.礼制思想对建筑产生的影响 建筑制度:工官制度、等级制度 礼制秩序:左祖右社、前朝后寝、面朝后市; 以宫殿为主体的规划结构:择中,居高; 经纬涂制的道路系统; 井田方格网的系统式规划方法; 礼制建筑——祭祀建筑, 宗庙、明堂、辟雍 五.《考工记》都城规划思想 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涂——道路;一夫——100亩 六.天子五门对应关系 皋、库、雉、应、路 明代五门——大明门、承天门、端门、午门、奉天门; 清代五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大清门

操作系统概念第七版答案(含编程代码)

solutions to the exercises Chapter 1 1.1 In a multiprogramming and time-sharing environment, several users share the system simultaneously. This situation can result in various security problems. a. What are two such problems? b. Can we ensure the same degree of security in a time-shared machine as in a dedicated machine? Explain your answer. Answer: a. Stealing or copying one’s programs or data; using system resources (CPU, memory, disk space, peripherals) without proper accounting. b. Probably not, since any protection scheme devised by humans can inevitably be broken by a human, and the more complex the scheme, the more difficult it is to feel confident of its correct implementation. 1.2 The issue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shows up in different forms in different types of operating systems. List what resources must be managed carefully in the following settings: a. Mainframe or minicomputer systems b. Workstations connected to servers c. Handheld computers Answer: a. Mainframes:memory and CPU resources, storage, network bandwidth. b. Workstations: memory and CPU resouces c. Handheld computers: power consumption, memory resources. 1.3 Under what circumstances would a user be better off using a timesharing system rather than a PC or single-user workstation? Answer: When there are few other users, the task is large, and the hardware is fast, time-sharingmakes sense. The full power of the system can be brought to bear on the user’s problem. The problemcan be solved faster than on a personal computer. Another case occurs when lots of other users need resources at the same time. A personal computer is best when the job is small enough to be executed reasonably on it and when performance is sufficient to execute the program to the user’s satisfaction. 1.4 Which of the functionalities listed below need to be supported by the operating system for the following two settings: (a) handheld devices and (b) real-time systems. a. Batch programming b. Virtual memory c. Time sharing Answer: For real-time systems, the operating system needs to support virtual memory

中建史复习提纲

一、体型: 1.填空题 2、名词解释 3、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 5、识图体 6、判断题 7、作图题 8、简述题 9、综合分析题 二、考查内容 1、内容比例:古代建筑部分:75%;近代建筑部分:15%;现代建筑部分;10% 2、要点: 1)历代建筑的整体特征与艺术风格 2)历代基本建筑观与思想理论 3)各历史时期主要建筑活动状况 4)各个历史时期建筑类型与特征 5)各个历史时期建筑技术演变过程 10)不同建筑结构类型的主要实例 11)各历史时期重要建筑实例 建造年代、所在地点、所属建筑类型、建筑与结构材料特征、相关人物等; 注:以上“建筑”之含义包括:城市、建筑和园林等 三、教材复习重点章节 第一篇古代建筑史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特征 第四节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一、建筑组群处理——家国同构 二、单体建筑——变不离宗 三、结构——土、木、砖、石等 四、建筑装饰——题材、人文 五、建筑色彩——等级制度 六、艺术形象——丰富多样 七、建筑技术——构架、砌筑 八、建筑组织——工官制度 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第二章:城市建设 第一节:概说 一、原始聚落——“城”的缘起 ?农业生产→→氏族部落固定聚居→→防卫需要构掘墙濠 二、“邑”与“都” ?“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邑曰筑,都曰城”。(《左传》)?“十室之邑”、“邑外为郊”——小邑 ?“百邑”、“千邑”——大邑 三、“城”与“郭” 1、“城”的功能及基本型制功能——“筑城以卫君,……”

A、京“城”的构成——三道城墙:宫城(又称大内、紫禁城),皇城(即内城)和外城(即郭)。 明代例外,南京城与北京城则有四道城墙。 B、府“城”——二道城墙:子城和罗城。 2、“郭”的功能及构成 功能——“……,造郭以守民” “城”与“郭”的关系——“内之为城,外之为郭”; A、附于城一侧的“郭”——齐临淄、赵邯郸和韩故都的郭; B、围包于城周的“郭”——吴阖闾城和曲阜鲁城。 四、古代城市发展的四个阶段 1、城市初生期 ——原始社会晚期和夏、商、周 2、里坊制的确立 ——春秋至汉代 3、里坊制极盛期 ——三国至唐代 4、开放式街市期 ——宋代至清代 五、古代城市建设的五个特点 1、选址——地形、水文、景观、环境 2、防御——城墙、瓮城、城壕 3、规划——格局、道路 4、绿化——街道、园林 5、防灾——防火、排水 六、都城建设的三种模式 1、新建城市 ——先秦时期诸侯城、王城等 2、依靠旧城建设的新城 ——汉代以后的都城。 ——两种情况:A、弃旧用新;B、新旧并用 3、旧城基础上的扩建 ——明清北京城 第二节:汉至明清的城市建设 一、汉长安城 ?西汉时,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居民众多的城市。 ?渭河以南的关中平原,面积约36KM2。 ?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区的西北郊外。 二、曹魏邺城 在今河南安阳县境内。 原为东汉末年冀州治所,河北平原统治中心。 建安九年(204),曹操破据有邺城的袁氏残馀势力,以“邺”为都。 三、北魏洛阳城 魏洛阳城遗址,在洛阳市区东15千米处。

潘谷西《中国建筑史》第7版配套题库

潘谷西《中国建筑史》第7版配套题库 潘谷西《中国建筑史》(第7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 目录 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 一、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三、绘图题 第二部分章节题库 第1篇中国古代建筑 第2篇近代中国建筑(1840~1949年) 第3篇现代中国建筑 ? 试看部分内容 考研真题精选 一、名词解释

1黄肠题凑[山东建筑大学2014年研] 答:黄肠题凑是指西汉帝王陵寝椁室四周用柏木堆垒成的框形结构。“黄肠题凑”一名最初见于《汉书·霍光传》。根据汉代礼制,黄肠题凑与梓宫、便房、外藏椁、金缕玉衣等同属帝王陵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朝廷特赐,个别勋臣贵戚才可以使用。黄肠是指黄心的柏木,即堆垒椁室所用的柏木、枋木心色黄。题凑是指枋木的端头皆指向内,即四壁所垒筑的枋木与同侧椁室壁板面呈垂直方向。该类型墓穴的代表有秦公一号大墓、天山汉墓、广阳王刘建与王后合葬墓。 2三朝五门[山东建筑大学2014年研] 答:三朝五门是指古代宫殿建筑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殿堂与门楼。“三朝五门”一词语出郑玄注《礼记》。三朝五门的具体位置及名称因朝代不同而有所区别,以清代为例:三朝,对应三殿,分别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五门,分别是大清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 3金箱斗底槽[山东建筑大学2014年研][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研]答:金箱斗底槽是宋代殿阁内部空间划分的结构之一,也是宋代《营造法式》中列举的四种空间(单槽、双槽、分心斗底槽、金厢斗底槽)划分方法之一。特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外层环包内层,内外柱高相等,柱径略有差别。例如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日本奈良唐招提寺金殿。

2012级《中建史》复习资料

建筑学院 2013-2014学年度《中国建筑史》 复 习 总 结 (加长版) 编写:建筑学院2012级建筑三班 校对:建筑学院2012级建筑三班

目录(加长版): 一、写在前面 二、填空题 1.来自课堂 2.来自东南大学历年考研真题——填空部分 三、名词解释题 1.来自课堂 2.来自东南大学历年考研真题——名次解释部分 四、作图题 1.来自课堂 2.来自东南大学历年考研真题——作图部分 五、大题 一、写在前面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1980年我国的出声人口为18393809人,1998年高考招生108万,占1980年出声人口的5.9%。1993年的出生人口为17914756人,2011年高校招生675万,占1993年出生人口的37.7%。1999年的出声人口锐减到11495247人,高校扩招的脚步却仍未停止。读大学的人即将大幅度超过没有读大学的人,而社会对人才结构的需求却不会因此有任何改变。于是,工厂面临用工荒,大学生面临就业难,这两个方面的困境都无法避免。 这是一个极为无奈的现实,远非编者组一己之力所能改变。编者组所能做的就是让大家更好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夯实基础,用知识的力量武装自己的头脑,为将来大家考研、就业提供竞争力。 所以考试复习阶段,编写组为大家提供一些复习资料,希望大家考得更好。

记得香港有句广告:“求学不是求分数”,但又有多少人会明白这句“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说话。编者组深知成绩不等于综合能力,但编者组始终坚信:“学生的第一要务是学习”,成绩是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标准。 众所周知,建筑学院是全校最忙的专业,为了能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院领导一直很重视同学们的成绩,任何学生干部竞选成绩都要求在全级排名前40%,就是怕同学在工作方面花太多时间,耽误了学业。所以必须选拔一些能够兼顾学业和工作的同学担任干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有什么理由懈怠我们的学业,有什么理由不重视我们的成绩。 对于一些积极上进的同学来说,成绩是斩获种种荣誉的前提;对于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成绩决定他们是否拿到这笔丰厚的奖学金,进而用其抵消一部分高昂的学费;对于考国外研究生的同学来说,成绩决定你是否被该所大学录取,因为很多学校都要求专业课的成绩要85分以上才有机会被录取;对于学生干部来说,成绩决定他们能否继续留任;对于入党积极分子来说,成绩是判断你入党条件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准。也许你会说,我不是一个积极上进的人,家里并不贫困,也不是学生干部,也不想考研,更不想入党,只是混张文凭而已,但编写组也想提醒这部分同学,成绩是决定你能否拿到毕业证书的根本条件。 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聚集体智慧之力,编写组花费一个星期的时间整理出一份适合于华广建筑学院2013-2014学年《中国建筑史》A卷考试大纲要求的复习资料。编写组考虑每个同学对自己的要求不同,为适应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特将此复习资料分成两部分“普通版”和“加长版”。希望同学各取所需,帮助更多有需要的同学。 编写组所写的难免有错漏,复习资料质量的提高有赖于不断充实完善其内容,所以希望广大同学进一步对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编写组的口号是“筑梦路上,有你有我”,编写组的宗旨是“源于同学,服务同学”,希望大家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为实现建筑学院0%挂科率而奋斗。 考试将至,最后希望大家合理安排复习时间,考取理想成绩。 编写组 2014年5月

中建史(名词解释)考研真题

A 昂:宋式斗拱中斜置的构件,起杠杆作用。有上下昂之分。 安济桥:隋朝李春负责修建,世界上最早的敞肩拱桥。 B 版筑夯土墙:版筑夯土墙是我国最早采用的构筑城墙的方法。它是以木板作模,内填粘土或灰石,层层用杵夯实修筑成的。在长城沿线,可以看到不少地方是夯土墙。 步架:檩与檩之间的距离称为步架,一般情况下一步架为22斗口. 抱厦:在主建筑之一侧突出1间(或3间),由两个九脊殿丁字相交,插入部分叫抱厦。十字相交的叫十字脊。 抱头梁:长一步架,承担一个檩子的力,在檐口处的梁,有斗拱时叫挑尖梁,无斗拱时叫抱头梁.(图说P175)驳岸:池岸一般都用石块叠成曲折自然的形状,只有少数地带砌成整齐的池岸,可以用来停船的地方。 壁龛:墙壁内凹处,通常置有塑像。 宝城宝顶:地下宫殿上起圆形坟,称宝顶,以适应南方多雨的气候,便于雨水流下而不浸润墓穴,且用墙垣包绕,称为宝城。 避弄:苏州住宅前后各进之间可以不通过正中厅房,而由侧面甬道行走,称避弄。 C 砌上明造:即不带顶棚,将"上架"的梁,枋,檩,椽都暴露于室内,这样就把屋顶层的内部空间并入内里空间,使室内大为高敞,清称露明. 卷杀:对木构件曲线轮廓的一种加工方法. 垂带(阶级)踏跺:高等级建筑的台阶做法,两侧有垂带石。其正面轴线上称正阶踏跺,两旁称垂手踏跺,侧面称抄手踏跺. 礓嚓(慢道):是在斜道上用砖石露棱堆砌,可以防滑,多用于城墙马道。 如意踏跺:是不用垂带石,只用踏跺的做法,形式比较自由. 垂带石:在垂带踏跺两旁,其中线与明间檐柱中线重合,清代不砌象眼. 象眼:垂带外侧的三角形垂直面宋代用条石层层退入砌成,呈象眼。 象眼石:清代用三角石砌成的垂带石侧面. 抱鼓石:用于石栏结束处,阻住栏杆不使它掉下来.另为优美形象,作为栏杆尽端处理. 叉柱造:将上层檐柱底部十字开口,插在平座柱上的斗拱内,而平座柱又插在下檐柱斗拱上,但向内退半柱径.缺点是柱脚开口,影响柱体强度。立面上因收进较少,外观不稳定。优点是构造上省事,不用增加构件。缠柱造:它是在下层柱端增加一根斜梁,将上层柱立于此梁上.在结构上和外观上都比较妥善. 墀(chi)头:山墙的侧面(即建筑的正立面方向)在连檐与拔檐砖之间嵌放一块雕刻花纹或人物的戗脊砖. 草栿:在平闇,平棊(音其qi)上看不见的栿,由于看不见,所以制造粗略,未经任何艺术加工,制作潦草,故称之为草栿. 叉手:从平梁的梁头至脊槫(tuan,脊檩)间斜置的木件,叫叉手,是用来扶持脊槫的斜撑。明清被拆掉了,改用脊瓜柱。(平梁:抬梁式构架中最上一层的梁) 穿插枋:明清木构件(横向)之一,位于两柱子之间,起联结作用。 垂花门:是中国古代建筑院落内部的门,因其檐柱不落地,垂吊在屋檐下,称为垂柱,其下有一垂珠,通常彩绘为花瓣的形式,故被称为垂花门。 侧脚:为了使建筑有较好的稳定性,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柱高的10/1000,在两山向内倾斜8/1000,而角柱则两个方向都有倾斜.这种做法叫侧角.元代尚可见到,到明清以不多用. 出跳:出跳的轴线到中轴线的距离为一跳 穿斗式构架: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由此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 材:材指用以制作斗拱中拱的木料,以及所有高度和宽度都与拱相同的木料,材分为八种规格,视所建房屋的类型和官式等级而定。材按其高度均分为十五分,各为一分。材的宽度为一分。(课本p260) 栔:拱与拱之间的空隙为六分,称为栔。 足材:一材加一栔称为足材。 椽:放在檩上架着屋顶的木条 檩:架在房梁上托住椽子的横木。也称“桁条”、“檩条”、“檩子”

中国建筑史考试重点总结

中国建筑史 木构建筑结构体系:穿斗式和抬梁式?相比之下,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如居室.杂屋)才能使用;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地梁,以减少柱子地数量,取得室内较大地空间,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 斗棋是中国木架建筑特有地结构部件,其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岀悬臂梁承托岀檐部分地重量. 斗棋地主要构件:棋.斗?昂?一座木架建筑地建造,首先做好台基,使室内地面高于室外地面,以求达到防水?防潮和保持室内干燥洁净地目地.台基上则按柱网(柱子地分布状况)安置石质柱础,其作用是保护柱子不受地下水上升侵蚀而导致腐烂 .木架立起后,即可铺盖瓦屋面.砌墙.安装门窗.油漆粉刷.最后铺设砖地面(或石地面). 中国古代单体建筑地特点是:简明.真实.有机.单体建筑地另一特点是:平面.结构.造型地不可分割性.庭院(是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地内向性封闭空间)是中国古代建筑群体布局地灵魂?庭院地三种围合方式:一. 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二.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之为“廊院”;三.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称之为“三合院”.例:北京故宫. 处理建筑与环境地关系:一.善择基址.二.因地制宜.三.整治环境.四.心理补偿. 中国最早岀现地建筑:穴居和巢居?建筑类型:1.居住建筑2?政权建筑及其附属设施 3.礼制建筑4.宗教建筑5?商业与手工业建筑6?教育.文化.娱乐建筑7.园林与风景建筑8.市政建筑9?标志建筑10.防御建筑. 工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官本位体制地产物,是城市建设和建筑营造地具体掌管者和实施者.最高工官:司空.汉代以后:将作.历史上有作为地工官: 隋代宇文恺:观风行殿.宋代李诫:《营造法式》.中国古代两种发展模式:一在工官掌权下建造地官式建筑;二是各地自主建造地民间建筑. 第一章原始社会:发展极缓慢,从建造穴居和巢居开始,创造了原始地木架建筑.奴隶社会:大量奴隶劳动和青铜工具地使用,岀现了都城.宫殿.宗庙.陵墓等建筑,以夯土墙和木构架为主体,后期岀现瓦屋彩绘地豪华宫殿.封建社会:不论在城市规划.群建筑.园林.民居等方面,还是在建筑空间处理.建筑艺术与材料结构方面,其和谐统一.设计方法.施工技术等,都有卓越地创造与贡献. 原始社会:两种代表性建筑:1.长江流域多水地区有巢居发展而来地干阑式建筑; 2.黄河流域由穴居发展而 来地木骨泥墙房屋.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六七千年),干阑式建筑. 奴隶社会: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至今我国最早地规模较大地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地实例 西周有代表性建筑遗址:陕西岐山凤雏村地早周遗址和和湖北蕲春地干阑式木架建筑.制瓦技术是西周在建筑上地突岀成就.春秋时期:瓦地普遍使用和作为诸侯宫室用地高台建筑地岀现.封建社会前期:1.战国时手 工业商业发展,城市繁荣,规模日益扩大,出现了一个城市建设地高潮.2.农业和手工业进步地同时,建筑技术也有了巨大发展,特别是铁制工具.3.装修用地砖也岀现了 .秦: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大力改革整治.经济.文化.统一法令,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统一文字,修驰道通达全国,并筑长城以御匈奴.汉:后世常见地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主要木构架已经形成.在制砖技术和拱卷结构方面,汉代有了巨大进步.三国.晋.南北朝:这个时期最突岀地建筑类型:佛寺.佛塔.石窟.“舍宅为寺”:北魏洛阳有许多佛寺是由贵族官僚地邸宅改建地.石窟可分为三种:1.塔院型,以塔为窟地中心.2.佛殿型,窟中以佛像为主要内容.3.僧院型,窟中置佛像.园林发展地原因:1.由于贵族豪门追求奢华生活,以园林为游宴享乐之所;2.士大夫玄谈玩世,以寄情山水为高雅.封建社会中期:建筑上主要是兴建都城: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以及大规模地宫殿和苑囿,并开南北大运河.修长城等.隋代河北赵县安济桥:匠人李春. 唐代建筑六个特点:1规模宏大,规化严整.2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地技术问题,并已定型化.4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5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 6建筑艺术加工地真实和成熟. 第二章中国古代城市三个基本要素:统治机构(宫廷.官署).手工业和商业区.居民区. 四个发展阶段:1城市初生期,相当于原始社会晚期和夏商周三代 .2里坊制确立期,相当于春秋至汉.3里坊制极盛期,相当于三国至唐.4开放式街市期,即宋代以后地城市模式. 古代都城建设地三种类型:1新建城市2依靠旧城建设新城3在旧城基础上地扩建.城市建设特点:一切为 封建统治服务,一切围绕皇帝和皇权所在地宫廷而展开.

2020-2021苏州科技大学建筑学考研考试科目,参考书目,考研经验

2020-2021苏州科技大学建筑学考研考试科目,参考书目,考研经验 本文将由新祥旭考研简老师对苏州科技大学建筑学专业考研进行解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板块:苏州科技大学,院系介绍,研究方向,考研科目介绍,考研参考书目,建筑学备考经验等几大方面。 一、苏州科技大学 苏州科技大学,简称苏科大,地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古城苏州,毗邻石湖水,坐拥上方山,校园环境优美,风景迤逦。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江苏省与苏州市共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综合类普通高等院校。学校拥有十大学科门类,是一所工、理、文、管、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综合类大学。 二、院系介绍 苏州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原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建筑系)创设于1985年,著名建筑与造园学家、建筑教育家张家骥先生担任首任系主任。建筑学是“十三五”省重点(培育)学科;风景园林学是“十二五”省重点(培育)学科。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与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英国卡迪夫大学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广泛开展了硕士双学位、优本项目交换生、短访、联合设计教学、合作科学研究等活动。

三、研究方向及考试科目: 001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081300 建筑学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地域建筑设计与理论 02(全日制)城市设计与理论 03(全日制)绿色建筑设计 04(全日制)建筑遗产保护 初试科目: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11建筑学基础 511建筑设计(6小时作图) 复试科目: 建筑设计(4小时快题) 1.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2.本科为非建筑学专业考生在录取后需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补修建筑学专业本科部分主干课程; 3.一年级在读优秀研究生,如果英语雅思成绩达到6.5及以上可交流至英国卡迪夫大学、美国北卡来罗纳大学夏洛特分校,达到双方学

中国建筑史部分名词解释及简答

中国建筑史部分名词解释及简答 中国建筑史部分名词解释及简答 1.嵩岳寺塔 位于河南登封市,建于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塔的实物,砖构地面(非地下)建筑,也是唯一一座平面十二边形的塔。嵩岳寺塔是砖砌密檐式塔。塔身建于朴素的台基上,塔身腰部有一组挑出的砖叠涩,将塔身划分为上下两段,上段装饰精美,下段素平无饰。塔内砌成直通顶部的空筒,塔身下段平面为十二边形,至塔身上段以上改为八角形。标志着中国砖构技术的重要进展和融合外来建筑文化,创造中国式密檐塔达到了成熟水平。 2.唐长安城 是唐朝的都城,城址在今西安城区及其周围地带。唐代建立后,继续以隋大兴城为都,改名长安城,基本沿袭隋大兴的格局。城市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三部分组成。皇城、宫城前后毗连,位于郭城中轴北部。布局受周礼考工记影响很大,东南西三面各辟3座城门,南北向街道11条,东西向14条,郭城由街道纵横划分为114坊,实数108坊。是中国古代史,也是世界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 特点: (1)是里坊制城市高度成熟的典型代表 (2)规划继承了古代城市规划的传统,平面布局方正规则,每面开三门,皇城“左祖右社”,与《考工记》中的布局接近 (3)吸取了北魏洛阳的规划经验,更为规整。 (4)宫阙、宫府与民居分区明确,使朝廷与居民“不复相参”,居民区及道路系统尽可能少地被打断,功能更为合理。 (5)规整的棋盘式布局 (6)采用东西二市制,集中市制,一般居民住宅只向枋内开门,实行宵禁。 3.佛光寺大殿 即佛光寺内的东大殿,位于山西五台山,建于唐(公元857年).面阔七开间,进深八架椽(四间),属“金箱斗底槽”平面形式,内槽柱围成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的内槽空间。属殿堂型构架。上覆单檐四阿殿,下承低矮的台阶。屋顶平缓、门窗质朴、挑檐深远。正脊和檐口都有升起曲线,有侧脚,采用了叉手和托脚,正吻用鸱尾,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1/2。佛光寺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唐代木构架建筑,处于晚唐时期,是木构架的成熟期的代表建筑。 构架特点:殿堂型构架 1)柱网层有显著的“生起”和“侧脚” 2)左、右、后三面的外檐柱列都包砌在很厚的土坯墙内,对柱网稳定起很大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