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综述

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综述

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综述
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综述

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综述

国外, 社会, 责任, 企业, 研究

相关词条:国外, 社会, 责任, 企业, 研究

摘要:我国企业在经济转型时期所引发诸多社会问题,激发了国内学术界与企业界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探讨的浓厚兴趣。文章总结了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历程,包括学者的论战、概念的界定、不同学科视野和相关衍生理论及实践研究,并对当前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前沿问题与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实践,趋势引言

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的研究引起了国内企业界与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同时,我国企业在经济转型时期所引发的诸多社会问题如食品安全、生产过程的劳动安全保护等以及SA8000认证的实践,促使我国公众对CSR日益重视。但是,国内学术界与企业界对于CSR的系统探讨相对较少,笔者拟就国外CSR的理论研究现状及实践进行概述,并总结其研究趋势与前沿问题,以供CSR的研究者参考。

国外对于CSR的关注始于19世纪末,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大型企业,拥有经济优势的大型企业滥用其权力,使市场中其他经营主体与消费者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加大,进而产生行贿、虚假广告、劣质产品和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此后不久,Andrew Carnegie (1899)提出了公司社会责任的观点。然而,受到时代背景限制,Carnegie的观点主要针对大公司,在当时并没有引起社会关注。与此相适应,企业社会责任的观念只是零星的、偶然的和不系统的,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被提出来。Oliver Sheldon(1924)在其著作《管理哲学》中把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经营者满足产业内外各种人类需要的责任联系起来,并认为公司社会责任含有道德因素在内。Howard R.Bowen(1953)发表了《商人的社会责任》一书,提出了商人应该为社会承担什么责任的问题,从而开启了关于CSR的现代研究。从20世纪60年代起,企业引起的社会问题日益严重,学术界开始深入研究CSR问题。

一、关于企业有无社会责任的论战

1.Adolf A.Berle与E.Merrick Dodd关于企业管理者地位与责任的论战。1931年,哥伦比亚大学教授Berle提出了公司的管理者是谁的受托人的问题。他认为,企业管理者只能是企业股东的受托人,企业管理者的权力有必要加以规范和限制,他们的一切权力只有在能够为股东带来可以判定的利益时,才是适当的,法律应该保护股东利益,防止管理人员追求股东利益以外的其他利益。他的观点立即引起哈佛大学教授Dodd的激烈反应。他认为,企业是既有盈利功能,又具有社会服务职能的经济机构,企业管理者不仅受托于股东,而且受托于雇员、消费者和广大公众。他认为,企业应该树立起对雇员、消费者和广大公众的社会责任观。在争论发生多年以后,双方观点又相继发生改变,分别公开认可对方的观点。Berle与Dodd的论战反应了CSR问题的复杂性,也对CSR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其他支持CSR的观点。20世纪60年代以来,倡导与支持CSR的观点逐渐增多,主要人物有美国管理学家安德鲁斯、彼德·F·德鲁克、弗里曼、布莱尔等。归纳支持CSR的观点,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第一,企业为了自己的长期利益应向社会负责,因为社会出现的许多问题与企业自身的事务有一定的联系,企业应该对解决这些问题发挥自己的作用;第二,现代社会对企业职能的理解,已经由单纯经济使命向兼顾社会使命转变,企业应该调整自身角色,承担社会责任,否则可能危及自身的合法性;第三,企业拥有解决许多社会问题

的管理才能、专长与资本,有些问题最终也需要企业来解决;第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可以避免可能出现的政府干预与管制,减少成本压力;第五,企业有道德义务承担社会责任,社会公众普遍支持企业对社会负责任。

3.其他反对CSR的观点。反对CSR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弗里德曼、哈耶克和波斯纳等。总结反对CSR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第一,企业的唯一责任是在遵守游戏规则的前提下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至于社会问题应该交给政府立法解决;第二,企业的存在不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企业管理者没有解决社会问题的专长,由他们解决社会问题,可能会产生偏差;第三,CSR是一个道德问题,难以把握其内涵并加以落实;第四,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可能会增加企业成本,降低其竞争力;第五,企业在经济、环境与技术方面已经拥有很大权力,不应该再给它们运用其他权力的机会;第六,企业管理者履行社会责任,可能会淡化对企业主要目标的重视。

二、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界定

关于CSR的概念,至今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认识。一些学者从CSR的内涵出发,对CSR的定义进行界定,代表性的观点有两种。其一是以Carroll为代表,他把CSR看作是一个涵盖各种企业责任的概念,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其实就是企业责任,包括经济、法律、道德与伦理责任之和。其二是认为企业责任分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与社会责任,CSR与其他责任为互相并列关系。另一些研究者则以外延式的方法对CSR进行界定,如美国经济开发委员会专家在1971年6月将CSR列举为10个领域的58类行为。此外,除了学者以外,大量国际组织、政府及非政府组织如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贸发大会(UNCTAD)、欧盟委员会和世界银行等各自对CSR进行了定义。综观大量文献,目前国际组织对CSR的定义有以下共同看法:一是CSR属于公司的自愿行为;二是认为CSR应该包含环境、劳工权益和人权方面的保护措施以及参与社区和社会公益活动等要素;三是认为其承诺的责任应高于多数国家的法律要求。

虽然学者及各类组织对CSR的概念众说纷纭,但对其主要内容已达成共识,即一个企业对自己的股东和股东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责任,这些责任是建立在自愿基础上的并高于相关法律的要求,有利于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社会进步产生积极影响,为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相应贡献。

三、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内涵的不同学科视野

1.经济学视野。从经济学角度一般认为,CSR与企业经济行为同时发生,并且带有一定经济行为的外部性。CSR的纯经济观从企业短期财务绩效与社会责任的矛盾冲突来否定企业从事更多的社会活动,而社会经济观则从企业的长期发展中考察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长期财务绩效之间的正向相关关系。另一些学者则通过研究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等情况,发现企业可以通过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来使外部影响内部化。

2.伦理学视野。从伦理角度,研究者普遍认为,企业在具有法人资格的同时,还同时具有道德人格,而企业道德问题则被看作是伦理学原理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应用。关于企业应

该在社会中扩大自己角色的观念,在20世纪形成了两个重要的初始原则:慈善原则与服务原则。伦理学家认为,慈善活动并不是CSR的全部,公司经理是社会的服务员或受托人,他们被期望在决策方面能够有责任的去行动。企业从遵纪守法到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价值的一种提升,并具有社会价值导向的作用,表现为社会共生共荣的伦理精神。

3.社会学视野。根据系统论观点,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企业则是构成社会系统的基本单元之一,企业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在系统运行中,企业与社会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运行过程中的内生性需求,并不是来源于企业行为之外的压力。另外,从社会运行角度,社会是按一定组织形式建立起来的,对社会的组织与管理是社会运行的客观需要,企业作为社会生产的基本组织,必须在分担社会运行成本方面承担责任。

4.法学视野。西方理论界通常从《公司法》角度入手,将GSR纳入公司治理环节。传统企业法在一定假设前提下将企业排除在社会责任活动之外,认为企业的适当目的仅是追求最大限度盈利,社会责任应该是政府考虑的问题。而社会责任的倡导者则认为,除要求企业切实维护法律赋予股东权益外,还倡导和鼓励企业在决策中尽可能以高于法律标准将非股东利益相关者权益纳入考量。CSR之所以能在经济法秩序中找到充分依据并得到有效实现,是因为企业的经济力量的崛起已经远远超越了它作为一般民事或商事主体地位,也远远超越了股东作为普通财产权主体的地位,倡导CSR已经是现代企业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5.政治学视野。政治学家认为,由于企业生存于一定社会中,就必须以一定的政治权力架构和经济关系为约束。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让渡部分权力给政府或社会,从而换取企业在有序竞争的市场中生存。企业让渡给政府的权力是企业的法律责任,以政府信任为基础而让渡给社会的权力则表现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当今政府的权力也出现了双向让渡的趋势,对外向国际组织让渡部分主权,对内向各种社会组织放权,政府已不再是所有领域唯一的权力中心,很多社会事务已经由社会组织运用其社会资源与社会权力来治理,因此,企业作为社会组织在接受政府让渡权力的同时必须承担与此相应的责任,亦即CSR。

四、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衍生理论

1.企业公民理论。企业公民(Corporate Citizenship)是指一个公司将社会基本价值与日常商业实践、运作与政策相整合的行为方式。企业公民要素包括三个核心原则和三个价值命题。三个原则是危害最小化、利益最大化、关心利益相关者并对他们负责;三个命题是理解、整合和强化企业价值观,将这些价值观融汇到企业核心策略中,形成支持体系强化这些价值观并实施。企业公民的发展随企业的发展呈现阶段性。莫维斯(Mirvis)将企业公民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级阶段,企业主要是按照法律与行业标准来进行生产经营,很少考虑股东利益以外的事务;第二阶段是参与阶段,企业开始用新视角来看待自身在社会的作用,参与更多的社区与社会事务来争取公众的信任;第三阶段是创新阶段,企业不但要对股东且要对利益相关者负责;第四阶段是结合阶段,企业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将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责任、法律责任等相结合;第五阶段是转变阶段,这一阶段的企业家也是慈善家,把企业公民看作持续的商业行为,关注世界贫困和疾病等一系列问题。

2.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The Stakehold)概念最初由伊戈尔·安索夫在他的《公司战略》提到,1984年弗里曼的专著《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式》出版后,“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理论”等术语开始被广泛使用。弗里曼认为,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或者能够被企业实施战略目标的过程影响的个人与团体。利益相关者理论主要是关于公司治理的理论,它是从对企业社会绩效评价的角度提出企业不仅仅要对

股东负责,而且要对利益相关者负责。普瑞斯顿通过比较研究,认为在传统的投入产出模型下,供应商、投资机构和员工被看作投入要素,而在利益相关者模型中,除此之外,投入要素还包括政府、社区、政治集团和行业协会等。只要是企业合法利益的利益相关者都会从企业活动中获取收益,而且各类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是平等的。利益相关者理论是建立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原则之上,与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股东是企业唯一利益相关者观点正好相左,丰富了CSR的理论基础。

3.社会契约理论。唐纳森(Thomas Donnaldson)认为,企业与社会提出了一个契约,企业应对为它的存在而提供条件的社会承担责任,社会应对企业的发展承担责任。面对经济全球化,唐纳森与邓菲进一步提出综合社会契约理论。他们认为,在全球经济交往中,存在一种广义的社会契约,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假设的或宏观的契约,反映一个共同体的理性的成员之间假设的协议,设计这样的契约是为了给社会的相互作用建立参照标准;二是现存的或微观的契约,反映一个经济共同体内的实际契约,指行业、企业和同业公会等组织内部或相互之间存在的非假设的、现实的协议。综合的社会契约理论把微观社会契约与宏观社会契约结合起来,保持两者的一致性及相互联系。CSR从整个社会出发考虑整个企业行为对社会的影响及社会对企业行为的期望与要求,社会契约理论从和约的角度出发,阐明了社会行为要符合社会道德要求。CSR的实证检验和社会契约理论的分析方法走向了相互融合,CSR 的社会契约关系也不断发生变化。

4.企业三重底线责任理论。20世纪90年代以后,埃利克顿(Elkington)提出了企业三重底线责任理论(Triple Botton Line)。该理论指企业的业绩评估包括三个表现,不仅包括企业的经济表现,而且包括环境与社会表现,企业要同时对外公布自己的财务报告和环境及社会表现报告,这三个报告综合评估一个企业的业绩。其深层次内涵是企业为谋求可持续发展,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能只追求单一的经济效益,还必须追求社会业绩和环境业绩,将利润、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同时作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三条基本底线,如果超出这三条底线,企业将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从本质上讲,三底线是社会基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考虑对企业经营活动提出的三个要求,是社会衡量企业行为的三维标准。

5.层次责任理论。卡洛尔(Carroll)为了将企业的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协调起来,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层次模型。他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了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与自由决定的责任,这种划分有助于描述企业的全部社会责任。根据卡洛尔的观点,这四个方面的责任并不是无主次轻重可以等量齐观的,而是呈现一个“金字塔”的结构,经济责任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是其他三个责任的基础,往上依次是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自由决定的责任,对于四个责任,企业是同时履行而不是存在先后关系,有时又互相冲突,但是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卡洛尔的责任层次模型后来成为其他许多学者研究企业社会责任的思想基础。

五、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研究

1.关于CSR与公司财务绩效的研究。CSR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关联性问题是最近20年来国外企业管理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综观大多数文献,研究者得出两种相互冲突的观点。其中大多数研究结论认为,CSR与企业财务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如Griffin(1997)、Pava(1996)等学者分别得出了类似结论,Frooman(1997)则用次级资料结合定量分析的方法证明了股市对那些不负社会责任和违法的企业持否定态度,对相同观点进行了反证;另一些研究则发现CSR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间存在负相关或没有关系,如E.Nelling与E.Webb(2008)应用系列固定效果方法得出结论,CSR行为不会影响公司财务绩效,CSR被不易观察到的企业

特征所驱动而不是公司财务绩效。由此可见,国外有关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研究,并没有统一的观点。Geoff Moore(2001)认为,导致以上矛盾观点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各种文献使用财务绩效与社会绩效的评价方法不一致;二是很少考虑产业、规模和历史对研究的影响;三是研究变量的选择与控制不一致。

2.CSR与企业竞争力的研究。当前关于CSR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也进入了学界的研究视野,但这方面的研究相对零散不够系统。主要内容集中于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成本、收益的影响分析,如Windsor(2001)提出企业利用CSR可以追求最大利润观点;二是CSR对供应链决策的影响分析,如Maignan(2002)认为,企业以社会观点进行供应链决策,正迅速成为许多产业和消费者市场中成为企业品牌的重要属性,这种属性表明了CSR反过来也成为企业品牌的竞争优势;三是.CSR对企业战略的影响分析,研究者主要通过建立企业声誉这一中间变量,CSR可以提高企业声誉,建立基于新的差异性的竞争优势,从而全方位地影响企业的战略;四是对不同规模的企业的CSR战略区别进行探讨,如A.Russo与A.Tencati(2008)通过对意大利3626家小、中、大型公司的实证分析,认为中小企业一般运用非正式的CSR战略以保证其在社会经济运行中的合法地位,而大型企业则乐于将正式的CSR战略与其管理系统相互融合。

3.CSR与公司治理研究。从狭义角度,公司治理一般指公司内部的资源制衡、监控制度设计与安排。CSR的支持者主张在合同条款的预先安排之外,确立一种股东与非股东利益相关者共同分享公司剩余决策权的机制,使不同利益相关者获得保护其权益的充分机会。而从广义角度,公司治理又泛指指挥与控制公司的一切制度,以CSR导向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设计,还需要相应的外部市场环境作为保障条件,从而使市场既能发挥其作为资源配置基本手段的功用,又尽可能为CSR提供适宜的生存空间,以达成市场与CSR在最大化其各自作用基础上的和谐与均衡。针对CSR与公司治理的外部制度安排,1980年以后,一些西方国家纷纷出台涉及CSR的立法,或者在已有的立法中增加CSR的内容。而针对CSR的内部制度安排,企业行为的实施者——员工的角色与态度成为CSR研究的重点,如P.Rodrigo 与D.Arenas(2008)认为,员工对CSR有两种不同角色:面向组织与面向社会。同时有四种态度类型:接受组织新角色、识别组织、执行工作的重要联系和社会公正的感觉。综上所述,CSR与公司治理的研究,已经进入实践层面,成为以内部治理为动力、外部治理为压力的跨学科的课题。

4.CSR的运行体系研究。西方社会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CSR机制,可以确保企业履行其社会责任。其社会责任运行体系主要包括三个层面。核心层的主体是企业自身,主要是制定行为规范、定期社会责任报告、设立与参与各种捐助基金等。如2002年的调查显示,全球前250家大企业报告社会责任的比例为45%,2005年则上升到52%。中间层是政府,主要通过立法来规范企业行为。如英国规定,上市公司自2005年起必须在其运营与财务报告中陈述其社会和环境表现。最外层主要是各种社会力量,如第三方的独立评价、舆论监督、消费者运动和投资者运动等。如作为独立的评价体系,截止2004年8月,全球40个国家或地区340家企业获得了SA8000认证。限于篇幅,这里不一一介绍各种社会力量的制约机制。西方CSR的运行体系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日趋完善,各种要素互相补充,在实践中丰富了CSR的内涵。

六、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趋势及前沿问题

在理论界,当前国外研究者对CSR的研究已经超越了概念诞生初期阶段关于该概念的争论,更多地进入了企业社会责任衍生概念的研究,除前文中提及的衍生概念外,研究者还提出了公共责任(public responsibility)、社会回应(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veness)、企业社会绩效(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经济伦理(businesss ethics)和对社会责任的投资(socially responsible investment)等由CSR衍生出来的一系列概念。在诸多相关研究中,企业社会责任投资(SRI)与企业社会责任绩效(CSP)评价的方法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点。如A.M.Adamgn与T.Shavit(2008)通过研究发现SRI在股票市场扮演重要角色,如果将所有公司通过SRI索引参数公布排列,就能产生激励作用去刺激企业增加投资以改善CSP,但这种刺激会随着投资金额的增大或投资失败的风险增大而逐步减弱。而N. A.Panayiotou (2009)则根据企业社会绩效指标“软”的特征,建立了基于平衡积分卡方法的支持包含环境与社会指标结构的企业社会绩效指标拓展体系,包括财务观点、市场与消费者观点、内部流程以及创新与增长四个方面,建立战略制定、CSR战略分析、CSR执行和CSR评估的CSP框架。综观相关文献,将企业管理的基本方法与原理应用于SRI与CSP成为研究者在方法论方面的主流。

在实践界,CSR运动亦呈现一定的趋势:一是供应链管理促进利益相关者进一步加强CSR管理;二是利益相关者的范围不断扩大使得CSR的领域也随之拓宽;三是政府对CSR 的兴趣与参与程度增加;四是社会各界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要求日益提高,企业管理的“黑箱”日趋透明,CSR渐次演化成为一种市场机制;五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主动性日益增强,承担社会责任由CSR诞生初期的外部压力逐渐演变成内部动力,企业管理逐渐演变成一系列CSR问题的管理;六是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基于互联网的CSR信息问题成为最近的研究热点。如L.S.O.Wanderley(2008)通过对新兴国家的127个企业调查发现,CSR信息如何在网络上发布主要取决于企业是处于原材料输出国还是工业化国家,原材料输出国企业比工业化国家企业在网络上发布CSR信息有更强的影响。W.Dubbink(2008)则根据传统的CSR信息策略:完全促进CSR与完全限制CSR策略的比较分析,提出了一种处于中间层次的自我规制的较强的信息组织策略。总之,互联网已经成为CSR信息发布的主要工具,企业越来越多地通过它来关注其利益相关者的有关CSR的信息、道德与责任的变化。概言之,随着经济全球化与信息时代的来临,关于CSR研究的内容越来越多,研究范围越来越广,也越来越具有时代感,这也体现了CSR研究的发展方向。

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进展及启示

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进展及启示 王昶周登 2012-12-18 10:12:55 来源:《华东经济管理》2012年第3期摘要:半个多世纪以来,企业社会责任一直是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通过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本文首先回顾了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演变历程,然后系统地介绍和阐述了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方法、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因素、企业社会表现与企业绩效等方面;最后,本文根据现有研究成果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整合模型,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演变,概念定义,评价方法,企业绩效 一、引言 自1953年哈佛研究者Howard Bowen提出“商人的社会责任”概念而来,引发了世界范围的争议。即使到了70年代末,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还依然被商业界嘲笑为一个笑话和一个矛盾(Lydenberg,2005)。直到90年代末,CSR的思想才被政府、公司、非政府组织及个人消费者普遍认可。目前,接近90%的财富500强企业不仅将企业社会责任作为其组织目标的基本要素,还每年公开披露公司CSR履行情况,并积极推动全球性企业社会责任运动(Boli和Hartsuiker,2001)。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相对滞后,直到2006年被视为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元年。企业社会责任现已成为学术期刊、报纸,甚至人们日常谈话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热门术语之一。

综观国外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文献,目前国外研究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CSR的概念与维度、CSR的评价方法、CSR的影响因素以及CSR 与企业绩效等几个方面,本文将对此进行评价。 二、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演变历程 (一)20世纪50-60年代:CSR概念提出阶段 多数研究者认为,Bowen(1953)是真正第一次尝试将企业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理论化。Bowen的《商人的社会责任》认为,商人的社会责任是指按社会的目标和价值向有关政策靠拢,做出相应的决策,采取理想的具体行动的义务[1]。然而在奉行股东利益到上的时代,Friedman(1962)提出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为股东创造价值,CSR是威胁到自由企业社会基础的破坏性学说。在而后的二十年中,就企业是否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学术界展开了很多讨论,如Fitch (1976),Murry(1962)对于Bowen提出的CSR的内容和过程进行了补充和发展,而Levitt(1958)则对Bowen文章中的基本假设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战等。这一时期的研究更多侧重从企业伦理视角探讨商人或企业要不要社会责任,但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Keith Davis,1960;Eells和Walton,1961;McGuire,1963)。 (二)20世纪70年代:自身利益框架阶段 “自利”理论框架出现在20世纪60至70年代,研究者们研究的视角开始转向探讨企业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Wallich和McGowan(1970)在《企业社会政策的一种新解释》一文中指出,公司股东的长期利益与其社会表现

2008年跨国公司履行社会责任21个优秀案例

2008年跨国公司履行社会责任优秀案例 1. 百事:土豆农场播种生态农业 位于内蒙古达拉特旗展旦召苏木2万亩的农场,是百事公司最具示范性的“农业项目”之一,该农场应用最新的灌溉、冷藏和散装运输技术,成为世界一流的标准化农场,今年,这个农场已经整整10年。伴随着农场的成功运作,沙漠里开发的种植项目模式得以推广,成功带动了其他地方经济的迅猛发展。农场所在地的沙化情况得到有效遏制,环境明显改善,地价逐渐上涨,当地政府的招商引资活动开展得越来越顺利,百事农场带来了强有力的可持续发展效应。 对于马铃薯的种植,百事公司始终坚持“精细农业”的标准和“高产高效”的原则,引入最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精心种植马铃薯,“把马铃薯像对待孩子一样精心扶养”。百事2万亩的马铃薯农田,全部采用现代化的机械进行播种、生产、灌溉和收割。 百事模范农场的成功,生动体现了百事公司企业社会责任中的环保意识,其成功经验对中国这样一个缺水严重、沙漠化威胁日益扩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进行保护性开发、进行可持续发展探索有很大借鉴意义。如今,达拉特旗农场已作为样板开始在内蒙古其它地区推广,其模式也为国内其他有志于西部开发的企业所借鉴和仿效。 2. 宝马:特色助学活动 7月21日,宝马中国和华晨宝马在沈阳再度启动了“宝马优秀大学生奖励基金”获奖学生代表暑期实习项目,10名来自全国10所重点理工科院校的获奖大学生代表在华晨宝马沈阳工厂开始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在为期30天的实习期中,华晨宝马为他们提供一个在世界顶级汽车制造商工厂实地学习和锻炼的宝贵机会,并承担10名实习生所需的全部费用。实习期间,学生可参观并了解车身车间的具体运转情况,在总装车间亲身体验宝马轿车的生产全过程。 此外,为丰富学生的实习生活,BMW每周还组织一次参观或培训活动,其内容主要涵盖:宝马历史讲座、华晨宝马产品知识培训、企业社会责任讲座、参观BMW授权经销商沈阳华宝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以及与华晨宝马负责生产和人事的高层面对面交流活动等。通

企业社会责任文献综述

有关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文献综述 摘要:企业社会责任是21世纪以来经济学、管理学等诸多学科共同研究的热点问题。国际社会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已经从号召转变为一种具体的行动。近 年来,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主要对有关企业社会 责任的理论观点、内容及与企业绩效关系的文献进行整理归纳。 一、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界定 美国学者欧利文?谢尔顿(Olive Sheldon,1924)在其著作《管理的哲学》中最早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企业社会责任是基于当时出现的一系列 社会矛盾与西方经济活动的问题, 诸如贫富分化、社会穷困,尤其是劳工问题 和劳资冲突等而提起的。随着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两者之间的矛盾 依然存在,企业社会责任逐渐成为研究焦点之一。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外 关于社会责任的内涵并未形成统一的认识。 (一)国外主要观点 当前理论界与实务界对于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都达成了初步的共识,但是 不同的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具体包括什么,具体责任之间是否有层级关 系等持有不同的观点。而在此只提出具有代表性的国外观点。 1、同级观。在这种观点下,一部分学者认为企业应履行的具体社会责任没有主 次之分,是并列关系。Eells & Walton(1961)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当企 业在与社会领域发生互动而产生的问题以及治理企业与社会关系的道德原则”。麦克奎尔(Mc Guire,1963)认为,“社会责任的观点假定企业不仅有经济和 法律责任,同时有超越这些义务的社会责任”。阿齐?卡罗尔(Carroll,1979)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包括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还包括道德责任和慈善 责任。而J.J.Brummer(1991)又进一步把企业责任划分为经济、法律、道德 和社会四种责任,其中经济责任是指企业谋求股东利润最大化的责任;法律责任是指为法律规定的企业义务;道德责任则包括企业就其性质和可能的后果具有 充分的理解能力,对人类福利具有重大影响力及有能力对行为及其后果加以控制;社会责任是企业行为低于社会要求的标准,及引起的后果,应受到惩罚。斯 蒂芬?P?罗宾斯则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超过法律和经济要求的、企业为 谋求对社会有利的长远目标所承担的责任”。 2、层级观。在此观点下,一部分学者认为企业履行具体的社会责任具有一定的 层级观念,以著名的金字塔模型为代表。美国佐治亚大学教授阿基.B.卡罗尔(1979)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社会在一定时期对企业提出的经济、法律、道 德和慈善期望,并形成金字塔形状。底层为企业的经济责任,也是企业最基本 的社会责任,指企业首先负有生产、盈利和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责任。第二层为 企业的法律责任,即企业需要在法律要求下履行其经济使命。第三层为企业的 道德责任,包括道德标准、规范,反映了股东、员工、消费者和社区关心公平 公正的期望,以及对利益相关者道德权利的尊重和保护等。顶层为企业的慈善 责任,即企业自愿开展行动或者项目来促进人类福利的发展,体现了社会要求 企业成为优秀企业公民的愿望。

企业社会责任经典案例

企业社会责任经典案例 2014-01-10 08:56:37 文_赵梓亦 原标题:CSR也需要经营 年度品牌三星 获奖理由:关注社会责任,关注青少年成长,鼓励社会创新。 作为一个主营电子产品的企业,创新是三星得以不断持续发展并能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三星的创新又不仅仅体现在产品上,在三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成立至今的18年间,中国三星一直进行着教育支援、残疾人支援等公益活动,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在做社会公益、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中国三星也在不断探索新路径。 2013年被中国三星定位自己的企业社会责任(CSR,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经营元年。这一年里,中国三星按照计划从共享企业社会责任资源和力量、摸索投资与社会责任并重的崭新的产业投资模式、全方位扩大社会公益事业以及用开放的心态积极与社会沟通等四方面全面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不仅要创新,还要有自己的特色。中国三星坚持自己的公益要与其他企业有差别,金钱的、物质的支援是任何一家企业都可以很容易做到的,在硬件支援中要添加软件支援的部分。中国三星的公益活动不是简单的捐钱捐物,而是坚持员工亲自参与的原则。从多年的公益实践中三星发现,组织员工参与公益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受益者,还能够让员工获得成就感,从而对企业产生认同,更具凝聚力。中国三星认为,企业的社会公益活动不是单纯的慈善事业,而是有目的的活动,公益活动要能提高企业形象,构建人脉关系,效果极大化。 在CSR经营元年实施各项活动的过程中,三星与社会各界进行了非常深入的沟通,展示了三星在CSR方面的策略和措施,使三星获得了社会的认可。 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2013年《企业社会责任蓝皮书》",评价了国企100强、民企100强和外企100强共300家企业的社会责任管理现状和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中国三星凭借在CSR元年进行的各项工作,登上外资企业榜首,总排名升至第21位。 分享式公益 2013年9月,中国三星与陕西省政府合作"社会责任示范区"项目。中国三星认为自己应该从过去的,投资局限在厂房建设、提供就业岗位、扩大税收、配套产业入驻等经济层面的传统模式中跳出来,通过向地区社会普及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创造共同参与的平台等措施,寻找一条崭新的经济投资与社会责任齐头并进的发展之路。 并希望通过陕西省政府的合作,使作为三星最尖端的半导体工厂和研究所等重点投资区域的陕西省在CSR领域也能成为一个模范典型。中国三星承诺在未来五年之内,通过多种多样的社会公益活动,促进陕西省的经济与社会公益事业的共同发展。在原有的CSR活动

浅析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浅析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发生不久前的紫金矿业污染案进行简要陈述,剖析紫金矿业案背后的利益驱动与幕后黑手。当今许多企业和公司以利益为追求,以环境和社会利益为代价,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企业发展理念和企业社会责任。这两个全新的理念颠覆了以前只以股东利益至上的企业生存法则,本文重点介绍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精髓与企业社会责任的理念,并且阐述二者关系。现代公司法与经济法也对这两个学理理念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述,旨在为现代企业的发展指出一条康庄大道,怎样将这些理念切实执行,引入实际,本文也提出了几点粗浅的建议。法律的生命在于执行,在完美的发展理念横空出世之际,怎样执行才是现代企业生存的王道。 论文关键词紫金矿业可持续发展企业社会责任 一、紫金矿业污染事件回顾 在过去的2010年里,福建的紫金矿业公司由于一件污染事故从不为人知到家喻户晓。 7月3日,福建省上杭县紫金(金)铜矿,因为连续降雨,导致厂区溶液池区底部黏土层掏空,污水池防渗膜多处开裂,渗漏事故由此发生。污染事件后果严重,造成了9100立方米的污水顺着排洪涵洞流入汀江,导致汀江部分河段污染及大量网箱养鱼死亡。此次污染事件,无论是对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还是居民的健康来说,都是大灾难。 回顾整个事件,紫金矿业在事故发生之前早有多次污染源渗漏事件,厂方也多次爆出向媒体部门给“封口费”的丑闻,在汀江,附近居民对紫金矿业的污水处理方式不当早有意见,“死鱼”事件早在2010年初就发生。只是状告无门,百姓们只能忍气吞声。事故已经爆出,上杭县公安局就于去年7月15日对紫金矿业涉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案立案侦查。整个侦查诉讼过程长达大半年,终于在今年1月,新罗区法院对该案作出一审判决。判决结果是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紫金山金铜矿犯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判处罚金人民币3000万元。直到5月4日,紫金矿业公告称公司近日收到福建省龙岩市中级法院刑事判决书,维持新罗区法院对紫金矿业集团的一审判决: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紫金山金铜矿犯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判处罚金人民币3000万元。 紫金矿业素有“中国第一大金矿”之称,它采矿成本低在行业中是出了名的。国际金价节节攀升,在诱人的利益面前,紫金矿业不顾自身对冶炼技术的不成熟运用而贸然采用了国际先进的生物氧化技术里提取矿物中的铜金属。这次悲剧的发生,正是紫金矿业忽视企业应当承担的对周边社区,对环境应尽的社会责任,低估了自己生产造成的环保代价,不符合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剖析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涵义 紫金矿业的丑闻爆出,也立刻引起了学术界关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激烈争论,企业作为社会团体,不应该只以单纯的股东经济利益为追求,在利益背后,更有高尚的社会责任作为企业运营的约束。这里有必要先就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做一下简要概述。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我想很多人还觉得很陌生,可是这一理念在欧美发达国家早已是企业生存必须遵循的法则。这里有必要对企业社会责任的 涵义做一下简单的论述。所谓“企业社会责任“(CSR: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是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对社会合乎道德的行为。即: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必须主动承担对环境、社会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支持慈善公益事业等。”又有学者认为,就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而言,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作为主体,对社会承担的“最有”责任“范围”,具体责任是博弈参与方之间侧率互动的博弈结果。同时,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应包括三个方面:(1)企

企业社会责任案例分析

企业社会责任案例分析 企业社会责任案例分析——宝钢集团 一、宝钢集团背景介绍 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宝钢)是以宝山钢铁(集团)公司为主体,联合重组上海冶金控股(集团)公司和上海梅山(集团)公司,于1998年11月17日成立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宝钢注册资本458亿元。截止2003年底,拥有全资子公司22家(其中境外子公司9家),控股子公司14家(其中境外子公司2家),参股子公司24家。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子公司中,钢铁业子公司11家,金融业子公司2家,贸易业子公司8家。 宝钢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年产钢能力2000万吨左右,赢利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产品畅销国内外市场。2003年10月,“标准普尔”公布了对宝钢的外币信用最新评级,从BBB-提升为BBB,前景展望为稳定。2004年7月,宝钢被《财富》杂志评为2003年度世界500强企业第372位,成为中国竞争性行业和制造业中首批跻身世界500强的企业。 宝钢注重环境保护,推行清洁生产,着力打造绿色宝钢。宝钢股份公司是中国冶金系统第一家通过ISO-14001环境认证的企业,厂区绿化率达42.71%,厂区空气质量达到国家风景区标准,是中国第一个国家级工业旅游景区。 二、宝钢在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表现 宝钢热心回报社会,资助社会公益事业。先后设立了宝钢艺术奖、宝钢教育奖,一大批优秀文艺工作者和优秀教师、学生获得了奖励;宝钢为“希望工程”捐资近九百万元,用于建设25所希望小学和1所中学。 (1)健康与安全

宝钢认为安全和健康管理是钢铁生产工业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宝钢在每一个钢铁生产企业都建立了安全生产委员会,领导和监督各个方面的安全和健康管理工作,对管理者安全绩效进行考核。宝钢在每一个钢铁生产企业都建立了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行使宝钢安全 生产和职业健康监督、管理职能。 (2)安全 在《宝钢年度经营纲要》中,将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作为公司的考核目标之一,与各级管理者签订涵盖安全和健康考核指标的《绩效目标责任书》。我们还根据各分公司、子公司生产规模的大小和危险程度的高低,分三类进行考核。在全体员工中开展“安全承诺”活动,制定安全生产准则和本岗位安全守则,告知本岗位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强化全体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和事故防范意识,每一位员工都以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高度负责的精神来兑现自己的承诺。注重生产现场的本质化安全,在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竣工验收的各个阶段严格审查,对系统中的危险有害因素采取了相应的对策措施,确保建设工程中的劳动安全健康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投产职业安全健康体系(OHSMS)建设在宝钢以及所属分公司、子公司得到大力推进,通过作业危险性评价,辨识出各类危险源,发现事故隐患和潜在职业危害,提出改善措施,形成了从《管理手册》、《程序文件》、《补充程序文件》到《作业指导书》的四级文件体系。注重员工安全培训,在宝钢教育培训中心开设多种形式安全教育培训班,主要有:各级管理者安全培训,管理层安全管理人员培训,新进人员三级安全教育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安全培训,转岗、复岗人员安全培训,以及其他人员安全培训。 (3)健康 宝钢疾病控制中心承担着宝钢职业卫生专业技术管理工作。以建造“清洁、健康的工作场所,提高员工职业生活质量”为目标,履行《职业病防治法》等有关法

社会福利理论文献综述

社会福利理论文献综述 在准备课题《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研究》的过程中,笔者对相关国内外着作进行了选读,并对已发表的相关领域论文进行了研究,以此寻求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现状,了解与本论文有关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总结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从而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吸取经验,并有所创新。 (一)福利、社会保障、社会福利 “福利”一词,英文为“Welfare”,意指人、动物或群体的健康、安全、快乐的一种总体状态,亦指多由政府为有需要的人或者动物提供生活条件、经济帮助等等①。我国社会保障学专家郑功成对从社会学的意义上对“福利”概念作了一个简明扼要的定义:“福利包括个人福利和社会福利,其中个人福利通常被解释为‘幸福’、‘快乐’的同义语,是指个人对物质生活的需要与个人精神生活的需要的满足;而社会福利是一个整体的概念,指一个社会全体成员的个人福利的总和或个人福利的集合②。对于社会福利(Social Welfare)而言,它的内涵和外延很难确定,至少可以从三个层次上去理解。在最广泛意义上,社会福利是指一切改善和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社会措施,不仅包括社会保障的内容,也包括就业政策、公共文化、免费教育、公共卫生和家庭津贴等等。其覆盖对象是全体国民,包含着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方面。在英国出版的《新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社会保障”不单独列目,而在“社会福利”条目下包括两个主要的子项目:一是社会工作——个人社会服务;二是社会保障——政府的福利项目。在中层意义上,社会福利基本上是社会保障的同义语,是西方普遍用来替代社会保障的一个概念,涵盖了政府和社会为国民提供的各种服务设施和社会保障的各项内容。狭义上的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张海鹰(1993)认为社会福利作为国家的社会政策,由国家或社会为 ①参见美国传统词典第4版、牛津高阶英语词典、柯林斯高级英语学习词典第5版 ②郑功成,社会保障学,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76页。

企业社会责任分析

企业社会责任分析2015春季MBA2班 任彦乐 学号:1550301221 企业社会责任分析

本文分析的是我国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作为一个营利性的社会经济组织,是社会有机体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是各种利益相关者利益的集合体。企业社会责任既是社会对企业的道义要求,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工具,是企业社会性与经济性的动态整合,是企业对其利益相关者所承担的法律责任、经济责任、伦理道德责任、慈善责任的综合。随着企业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影响能力的增强,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呼声不断高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日益受到“赚取工人血汗钱”的指责,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responsibility)开始在各国被提起,到90年代中期逐步形成了CSR 运动,跨国公司纷纷开始要求其供应商接受有关劳工标准和CSR的审查。这股声势浩大的CSR浪潮,要求企业在营利的同时,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发展要合乎社会道德规范,以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社会责任不仅是一个企业为什么存在的“企业使命”问题,也是我国企业参与全球经济所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它不仅是道德呼吁,而且是刚性的制度约束,它不仅是一种理念,它更是一种需要付诸实践的法律制度。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渊源 (一)社会责任的定义 1.社会责任(Society Responsibility SR),它没有一个标准而且统一的定义。美国的一些学者通常认为:企业社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决策者采取保护与促进社会福利行动的义务;琼斯福.马可圭里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不仅负有经济与法律上的义务,而且更负有超越这些义务的其他责任;而我认为社会责任是一种企业在追求利润和经营的过程中对这个社会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或者义务来回馈给国家和人民,也是一种需要国家规范的法律制度,还是一种企业寻求长久发展的经营战略。一个企业想要长久发展必须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比如企业必须承担保护环境,对公众不造成不利影响,有助于规范社会风气等措施。即要求企业在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兼顾企业职工、消费者、社会公众及国家的利益,履行保护环境、消除污染等社会责任,将企业的经营目标与社会目标统一起来。 2.企业社会责任性质:正是由于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事实上的客观上浑然一体不可分割性,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企业所采取的一些行为兼具自身与社会双重影响属性。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就是一种企业自身对人类社会所承担的义务。企业社会责任具有社会属性,是社会对企业组织的外在要求。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组织向前发展的必然结果。(二)企业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 企业组织是存在于社会组织当中,两者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而企业与企业社会责任也正是这样,一个国家的公民要对国家屐行一定的社会责任,而企业做为一个国家的经济主体,更要承担起一份社会责任。企业与企业社会责任两者的关系应该是“鱼水关系”,是不可分割的,企业建立和发展与社会环境休戚相关,社会是企业利益的来源,这就要求企业通过对这个社会履行社会责任,改善社会环境,使得这个社会整体环境更适合企业更好的发展。企业的经济活动需要在社会环境中发生,企业应承担自己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社会后果。 (三)企业社会责任的分类 1.从法律角度可分为:法定和非法定的企业社会责任 法定的企业社会责任是指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法律性条文规定企业必须承担的社会义务。比如,企业所缴纳的税金,企业的产品质量等。非法定的企业社会责任是指除国家法定的企业社会责任以外的,企业愿意自主承担的社会义务。

企业社会责任文献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b9620720.html, 企业社会责任文献综述 作者:高晓方 来源:《北方经济》2011年第12期 摘要:企业社会责任从提出到得到广泛认可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更是引发了关于企业 社会责任必要性的两次学术论战。然而,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未对企业社会责任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本文着重回顾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必要性之辩、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之辩以及企业如何承担社会责任,希望能对我国企业管理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必要性内涵承担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源于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以后,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引发了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使人们开始思考企业与社会的关系。1924年,欧利文·谢尔顿在《管理的哲学》中首次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简称CSR)概念,开创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必要性 自谢尔顿正式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以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各国学者都在争论企业是否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其中最著名的讨论莫过于贝利-多德、贝利-曼恩之间的两次学术论战。 (一)CSR两次学术论战 第一次论战:20世纪30年代,贝利-多德之间关于企业是否要承担社会责任的论战始于对企业经营者职能的讨论。贝利认为,股东是企业的唯一委托人,企业管理者应该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唯一目标;而多德教授则认为,企业既有社会服务功能又有营利功能,企业管理者作为多方受托人,应该树立对职工、消费者和社会大众的社会责任感。之后,贝利和多德争论发生了一些戏剧性的变化,多德放弃了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的观点,而贝利反而认为多德原来的观点是对的。 第二次论战:20世纪60年代初,贝利-曼恩之争使得贝利-多德之争得以延续。曼恩批评贝利没有讲清楚为何企业管理者的职责是执行在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分配企业财富的问题,贝利则认为企业经营者适合担当企业利益相关者受托人和财富分配者角色。之后,曼恩的思想逐渐转变,有条件地接受企业要承担社会责任的观点。 (二)CSR反对派和支持派

2016企业社会责任经典案例

2016企业社会责任经典案例 社会责任包括企业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道德以及公共利益等方面,由经济责任、持续发展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等构成。这里不仅指企业责任,还有其他的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是社会法和经济法中规定的个体对社会整体承担的责任,是由角色义务责任和法律责任构成的二元结构体系。责任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指份内应做的事,如职责、尽责任、岗位责任等。这种责任实际上是一种角色义务责任或者说是预期责任。第二种是因没有做好分内之事或没有履行助长义务而应承担一定形式的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义务,即过去责任,如违约责任、侵权责任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2016企业社会责任经典案例,欢迎浏览。 2016企业社会责任经典案例一雏鹰农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于1988年,2010年9月15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被业界誉为“中国养猪第一股”。雏鹰农牧集团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国质量诚信企业,并承载着中央储备肉活畜储备基地的重任! 雏鹰农牧集团以让国人吃上安全肉为己任,致力于开展以生猪养殖全产业链为主导的战略布局,目前确立了包括生猪养殖、粮食贸易、互联网三大板块的核心战略,已发展成为拥有粮食贸易、饲料生产、生猪养殖、屠宰加工、冷链物流、线上业务等完整产业链体系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

秉承“优势互补、合作共赢、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合作理念,雏鹰农牧集团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凭借多赢机制和完整产业链体系,开创了一条企业、农户、代理商、经销商共同发展、共享成果的特色发展之路。为国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破解“三农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得到了行业的普遍认可。雏鹰本着“责任、成长、价值”的理念基石和“创新为魂、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不断创新经营模式,推进新兴特色农业、升级优化组织形式,科技兴农、坚持富民工程发展战略,以“发展生态产业创建一流品牌”为己任,致力于将绿色、健康、安全的食品送上国人的餐桌,成为卓越的中国安全食品供应商。 二、公司社会责任履责措施及行动成效 股东和债权人权益保护 1、不断完善公司治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公司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及中国证监会、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的有关上市公司治理的规范性文件要求,不断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自觉地持续深入开展治理活动,及时发现公司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积极整改,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切实保障全体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2、严格规范股东大会,保障股东权益

浅谈企业社会责任感

浅谈企业社会责任感 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作为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细胞——企业,其行为已经可以影响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这一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感”也随之成为当下备受关注的话题。为此明确何为企业社会责任感。了解企业社会现状,认清导致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知道提升企业家社会责任感的基本举措已势在必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讲的就是每个人都应该对国家和社会有一种责任感。作为社会的一员,如果责任意识能深扎我们心中,经济才会迅猛发展,军队才会成为最具战斗力的组织,国家、民族才会更具凝聚力,更加团结。而身为经济主体的企业,只有认清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才会使企业更具竞争力和影响力。而何谓社会企业责任感,目前并没有对它的统一定义。从它的表面意思来看,企业社会责任感是指企业对待社会的一种责任态度,是指企业所面临的社会责任。一个企业的存在,绝不能仅仅以赚钱为唯一目标。除了赚钱之外,企业还应服务社会,创造文化,提供就业机会,捐款资助贫困地区和灾区。在一点上国外的某些大企业管理者做得比较好,如:世界富豪比尔盖茨和“股神”巴菲特,他们并没有只是追本逐利唯利是图,而是在各国纷纷建立基金会,将自己从社会中赚来点钱回馈社会,造福人类。再看国内的某些企业大亨,他们已从人民手中赚足了资本,然而他们依旧贪得无厌,利用拖欠民工工资,加长工作时间,偷工减料,制假卖假获取高额利润,这不得不令我们反思。这些差距背后究竟说明了什么?是什么导致了和谐社会的不和谐音符? 纵观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现状,虽然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有了很大改观,然而又有市场自身的缺陷性,许多问题也如雨后春笋般暴露出来,尤其是作为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不讲道德,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事件频频曝光。回顾这几年发生的大事件,企业责任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安全,职业健康问题。有些企业对劳动保护、安全生产很不重视,尤其是采矿业、建筑业等生产企业,火灾、爆炸肢体外伤等事故频发,严重威胁着工人的生命健康和安全。(2)在商业经营中违背诚信的非道德行为。其业务为了赢本逐利,做出危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主要涉及产品质量和广告宣传问题,如苏丹红、三聚氰胺、激素门、地沟油等食品安全事件和利用虚假广告、明星效应欺骗误导消费者。(3)环境污染问题。许多企业不按要求处理三废,思议掠取、开采自然资源,导致资源短缺、地面沉陷等问题。(4)社会保障问题。这种种问题,都与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匮乏有关。而对于正处于和谐社会的中国,要实现经济由粗放型到集约型转变,推动当代中国诚信社会进程,减少由于诚信缺失导致的负面影响,任务还非常艰巨。 那么导致中国一些企业责任缺失的原因何在?其实归结起来无非有三个方面的原因:政府、企业和消费者。 (一)、政府方面。政府往往追求企业的利润和税收,而忽略对企业守法行为的监督力度,从而是企业逃避社会责任有了可乘之机。再就是,我国还未成立正式的企业社会责任组织,而且企业责任制度不完善,政府推动力度不足,使得企业更加缺乏责任意识。 (二)、企业自身。○1社会责任淡薄,过于追求利益最大化。○2民营企业比起国营企业资源相对匮乏,资金短缺,生存成为他们的第一要务。 (三)、消费者。许多消费者法律维权意识淡薄,对企业欺骗行为忍气吞声,不敢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责任心水企业生存的根本,是衡量企业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缺乏责任感的企业,终究会被社会所淘汰,因此面对种种社会现状和经济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对于政府来说,应该加强对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引导,积极开展各种社会责任教育活动,建立有效、健全的约束机制和完善的监督机制来规范监督企业的行为。对企业本身而言,管理者应该勤于监督,加强宣传,将员工责任感与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联系起来。也可以通过培养加强员工的团队精神,使得员工真正融入集体,与企业共命运。而消费者应该提高维权意识,用正

企业社会责任案例

企业社会责任方的案例 从“三鹿毒奶粉”到“富士康员工跳楼”,从矿难频发到环境污染事件不断,曾经名噪一时的企业一夜之间沦为众矢之的,企业再也不能仅只追求利润,而不关注客户、员工、社区、环境和社会了,“企业社会责任”从未像今天一样如此受到公众的关注。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众多国际组织,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了定义。联合国在“全球契约”中提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应遵循“全球契约”十项原则,包括人权、劳工、环境和反贪污四个方面。世界银行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与关键利益相关方的关系、价值观、遵纪守法以及尊重人、社区和环境有关的政策和实践的集合,是企业为改善利益相关方的生活质量而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承诺。欧盟则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把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整合到企业运营以及与利益相关方的互动过程中。国际标准化组织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对社会和环境影响所采取的负责任行为,即行为符合社会利益和可持续发展要求;以道德行为为基础;遵守法律和政府间契约;并将企业社会责任全面融入企业的各项活动中。 在中国,2006年3月份,国家电网公司率先发布社会责任报告,把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企业对所有者、员工、客户、供应商、社区等利益相关者以及自然环境所承担的责任,以实现企业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协调统一。 综合所述,不管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在以下方面是取得了共识的,那就是企业在对所有者负责、追求利润目标的同时,还要对员工、用户、伙伴、社区、政府等利益相关方负责,对自然环境及子孙后代负责,追求可持续发展。 一些人看来,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是一种烧钱的事情,是一场表演给公众看的“秀”。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从短期来看,承担社会责任需要一定企业资源的投入,难免会增加一定的成本负担,但从长期战略发展的眼光来看,随着消费者意识的觉醒,全球环境的恶化以及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企业竞争环境和竞争规则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竞争规则已不再单纯是价廉物美,竞争已包含了环境和社会等利益相关者更多的要求,责任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之一。许多先知先觉的国际企业已把“企业社会责任”视为未来立于不败之地的“软实力”竞争力。那么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究竟会给企业带来怎样的竞争优势呢? 1、增加市场份额。 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不断满足客户消费者的各种需求。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条件的改善,消费者不但关注企业产品质量,要求物美价廉,更关注企业应该担负的环境、社会、道德责任。根据零点调查所做的《中国公众企业社会责任认知报告》显示:逾五成公众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状况影响购买选择,而3/4公众愿意用略高价格为企业社会责任买单,并且近九成公众表示会积极向他人推荐社会责任好的企业的产品或服务。 2、节约资源,降低成本。 诺基亚的社会责任实践证明,承担社会责任不仅不是一项花钱的事情,反而能为企业节省了一笔巨大的运营成本。如,诺基亚建造的中国园“绿色大楼”,因为使用了大量环保材料建筑,虽然费用增加了不少,但却实现了节水37%、节能20%。再如,诺基亚使用紧凑型手机包装盒后,2006-2008年共节约了超过4亿欧元的包装和运输费用。再比如,诺基亚打造的“星网绿色产业链”,将公司各部门及供应商集聚在开发区一公里范围内,不但降低交通工具CO2排放及原材料包装物的使用,更降低会议差旅、原材料及零配件的运输成本。 3、提升品牌形象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停留于单纯的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方面,还包括品牌、

论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 作业内容: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 学生孙莹截至日期2014年04月25日 学号201241072038上交日期2014年04月25日 评分标准:%得分 文章的主题深度和思辨性文章的切题性及整合度文章结构及文字功力 参考文献引注的规范性20% 45% 25% 10% 100 具体的评分项目细节清单: 文章总体质量:优秀良好一般有待提高差结论的总结能力:优秀良好一般有待提高差思辨性衡量:优秀良好一般有待提高差结构及文字:优秀良好一般有待提高差参考文献:优秀良好一般有待提高差 批改老师的评语/反馈: (若有任何问题,请联系你的老师) 批改老师:日期:

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 首先我们要区分社会义务、社会反映和社会责任的区别。社会义务反映了社会责任的古典观点,指一家公司由于承担着履行特定经济和法律责任的义务而从事的社会活动。社会响应指公司为应对某种普遍的社会需要而从事的社会活动。社会责任则是指一个组织在其法律和经济义务之外愿意去做正确的事情并以有益于社会的方式行事的意向。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组织会去做正确的事情,因为它认为自己在伦理道德上有责任这样做。 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指企业的生产总值与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所以要提高经济效益,就是要在成本一定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利润。但即使劳动成本降低了,企业的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经济效益反而还会降低。 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无论是对企业、国民还是国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呢?纵观企业管理的全部历史,不难发现,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有以下三个情况: 一、注重经济效益不注重社会责任感 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指企业的生产总值与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企业利润增加,并不一定意味着经济效益的提高。所以提高经济效益就是要在成本一定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利润。对于有的企业来说: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要发展,必须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获得发展。而这就导致了有的企业产生了投机取巧的念头,他们想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就不顾一切压低产品成本。 前几年三鹿集团奶粉事件正是体现有的企业只追求经济效益而不管其社会责任感的现象。从三鹿集团对自身产品毒奶粉归因和其行业出于自身利益的对其罪行庇护,我们对国家免检产品的三鹿产生了高度的怀疑。长久以来三鹿给人以负责的态度,其产品也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可是这次三鹿应对毒奶粉事件的举动却将三鹿集团乃至整个奶制品行业推向了危险的边缘。可见,企业的社

西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进展_基于概念演进的视角

西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进展 ———基于概念演进的视角 郑 若 娟 提 要 企业社会责任(CSR)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在西方已有约50年的发展历程,时至今日仍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话题和实践活动。基于概念演进的视角,本文关注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进展的回顾,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不同定义、衍生概念和主题进行系统性地梳理,试图构建一个认识和理解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框架,以明确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并理清相关衍生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关键词 企业 社会责任 西方国家 中图分类号 F270 19世纪末,由于美国工业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兼并与收购活动使公司规模急剧扩大,其结果除了加剧市场竞争外,这些大型企业所拥有的对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影响力与其对社会或环境所承担的责任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也引起了人们对企业与社会之间关系问题的思考。如在《美国社会学杂志》第一卷中,美国早期著名社会学家阿尔比恩?斯摩尔就提出,“不仅政府机构,私人企业也担负着公众期望”。①此后,尽管经济大萧条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暂时冲淡了人们对此的关注,但时至50年代,这业已被唤醒了的意识开始复苏,企业社会责任在理论和实践上进入了真正的发展时期,并持续至今。 一、现代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提出及界定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 11CSR概念的提出 博文(H.R.Bowen)被认为是开创了现代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领域的开拓者。②因为看到大型公司所拥有的权力及其经营活动对社会所造成的重大影响,博文于1953年在其著作《商人的社会责任》中提出“商人应该为社会承担什么责任”的问题后,给出了商人社会责任的最初定义:“商人有义务按照社会所期望的目标和价值,来制定政策、进行决策或采取某些行动。”③这个定义正式提出了企业及其经营者必须承担社会责任的观点,从此开创了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领域,他因此被誉为“企业社会责任之父”。 2.60年代CSR概念的界定 博文之后,更多学者参与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研究对象开始从关注商人个体转向关注企业作为经济组织的社会责任,研究始于对概念的界定。 (1)“责任铁律”。在该领域几乎与博文齐名的戴维斯(K.Davis)强调“责任铁律”,即“商人的社会责任必须与他们的社会权力相称”。基于这个观点,戴维斯认为企业“对社会责任的回避将导致社会所赋予权力的逐步丧失”,因此,社会责任是指“企业考虑或回应超出狭窄的经济、技术和立法要求之外的议题,实现企业追求的传统经济目标和社会利益”。④ (2)企业有责任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弗雷德里克(W.C.Frederick)强调,⑤社会责任意味着商人应该监督经济体制的运行以满足社会的期望,促进社会的进步。他强调生产的经济意义在于,生产和分配应以提高总体社会经济福利为目 43① ② ③ ④ ⑤Frederick,1960. Davis,1960. Bowen,1953. Carroll,1999. Small,1895.

企业社会责任感案例分析

中国从改革开放开始,大力引进外资、技术和管理。责任理念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而引入中国。迄今为止,全球500强企业大部分已入驻中国,这些跨国公司已经用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公司责任,如何在利润与伦理、利益杠杆与社会责任之间寻找平衡点。巴斯夫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巴斯夫是全球知名的化学公司,创建于1865年。它多次被《财富》杂志评选为最受赞赏的化学公司,它从2001年开始连续数年被列入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排行榜。此外,它还被列入高度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FTSFAgood指数。 巴斯夫在全球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它在承担责任方面的表现令人称赞。2001年德国政府出台新节能法规,要求新建筑物的采暖能耗降至“7升”,巴斯夫利用其资源和技术优势,将德国已有70年历史的老建筑物改成德国第一幢“3升”房,采暖耗油量从20升降到3升,不仅为住户节约了大量采暖费用,并且环保效益十分显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降至原来的七分之一。由此,“3升房”在德国得到大力推广。 巴斯夫在公司责任方面的突出表现还在于,它从不将经济利益凌驾于环保、安全和健康之上,在处理社会责任、环境责任和公司盈利之间的关系方面表现得驾轻就熟,获得了巨大成功。 巴斯夫早在1985年就进入了中国市场,可谓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之一。1999年巴斯夫在中华区的销售额是亿欧元,2005年则为28亿欧元。如今,巴斯夫已是中国化工业最大的外资企业。 从环境方面看,巴斯夫十分注重“责任关怀”和“生态效益分析”。责任关怀,是指巴斯夫在全球首批建立可持续理事会,全面贯彻国际化工界的“责任感怀”运动;该运动是针对化工行业的特殊性而自发形成的一种自律行为,主要是指化工界在环保、安全和健康等方面进行的“改善行动”。巴斯夫早在1992年就提出“负责的行为”这一理念;在中国,巴斯夫的有关活动主要包括:对学校特别是大学的教育计划、社区顾问小组行动以及对诸如供应商和承包商等第三方的审计等。生态效益分析可以说是巴斯夫的首创,这一战略工具可以让我们在产品开发、优化工艺以及选择最具生态效益的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兼顾经济和环境。

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文献综述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文献综述 摘要:本文介绍了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历程、概念界定、测评体系、并对国内外CSR维度进行比较,对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描述,并提出企业在处理CSR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针对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点见解。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CSR)研究现状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历程 (一)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的发展渊源 在中国,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系统研究始于改革开放以后,至今不过20余年。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我国第一篇以企业社会责任为题的文章——《企业社会责任——访南化公司催化剂厂》发表在《瞭望》杂志1985年第三期,而第一本以企业社会责任命名的著作是1990年袁家方主编的《企业社会责任》。此后,法学家刘俊海将企业社会责任首次引入公司治理研究,认为“公司不能仅仅以最大限度地为股东营利或赚钱作为自己存在的唯一目的,而应当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社会利益。”随后,我国学者相继从伦理学、经济学和法学等学科视角来探讨企业社会责任。 2008年全球性金融爆发以来,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又出现了许多新的视角。盛斌、胡博(2009)阐述了由金融危机到来引发的政府与企业一系列问题。在经济繁荣之时,政府力促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那么当经济危机到来时,政府是否应该任由企业倒闭?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是否意味着政府放弃了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追求?而且,这些问题在不同社会文化类型的国家势必会引起不同的反应。另外,做为金融危机导火索的商业银行,关于它的社会责任也是备受关注。有学者甚至认为正是因为作为企业的商业银行忽视自身的社会责

任的贪婪性,引爆了这次全球性的经济大灾难,并且致使全球经济到目前为止仍发展缓慢。 2009年10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报告(2009)》,文中用了“四位一体”的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模型并结合中国实践对中国100强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做了统计。其理论模型主要有四部分,分别设计以责任管理为中心,以市场责任为基础,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为两翼。整个模型围绕责任管理这一核心,以市场责任为基石、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为两翼,形成一个稳定的闭环三角形。 现阶段我国的学术研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1.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证研究数量上升较快。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SA8000标准认证的调查,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绩效是否存在相关性,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跨国公司企业社会责任等。2.对环境责任和慈善责任的研究在最近几年呈井喷之势。随着国内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影响,再加上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随之而来的自然灾害也陡然增多,人们开始把注意力更多地投入到环境污染的问题上来。自然而然,企业作为环境保护的关键一环,对其是否要履行环境保护责任也引起了学者们更多的争议。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更是引发了学者们对自然灾害中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的大量探讨。此后中国相继出版了一引些慈善与企业绩效的相关专著,如《中国慈善蓝皮书》等,既填补了国内在这一领域研究的空白,也比较完整地阐述了慈善与企业的相互影响机制。 (二)企业社会责任在外国的发展历程 早在19世纪企业社会责任还处在萌芽时期,关于探讨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