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附录A广西地方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4020-

附录A广西地方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4020-

附录A广西地方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4020-

附录A 广西地方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 45-020-2016评价指标体系及分值总览采用三级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7项,为“四节一环保+施工+运营”(即第4~10章各章名);二级指标24项,即第4~10章第2节“评分项”下的各次分组单元名(罗马数字标示);三级指标149项,即各评价技术条文(其中控制项30项、评分项105项、加分项14项)。需要说明的是:个别分属控制项、评分项、加分项的三级指标还可再作类聚凝练,例如:照明功率密度值(控制项+评分项),冷热源机组和卫生器具的效率等级(评分项+加分项)、能耗分项计量(控制项+加分项)、室内噪声级和构件隔声性能(控制项+评分项)、空气污染物浓度(控制项+评分项)等。经凝练后的三级指标为139项。

节地与室外环境:

序号指标分值

控制项

1 选址合规—

2 场地安全—

3 无超标污染源—

4 日照标准—

评分项

I 土地利用34

1 节约集约用地19

2 绿化用地9

3 地下空间 6

II 室外坏境15

4 光污染 2

5 环境噪声 4

6 风环境 6

7 热岛强度 3

III 交通设施与服务27

8 公共交通设施 6

9 人行道无障碍 3

10 停车场所 6

11 公共服务设施 6

12 底层架空通风和

增加室外场地

6

IV 场地设计与生态24

13 生态保护补偿 3

14 绿色雨水设施9

15 径流总量控制 6

16 绿化方式与植物 6

加分项

废弃场地/旧建筑 1 节能与能源利用:

序号指标分值

控制项

1 节能设计标准—

2 电热设备—

3 能耗分项计量—

4 照明功率密度—

评分项

I 建筑与围护结构22

1 建筑设计优化 6

2 外窗幕墙可开启 6

3 热工性能10

II 暖通空调37

4 冷热源机组能效 6

5 输配系统效率 6

6 暖通系统优化10

7 过渡季节能 6

8 部分负荷节能9

III 照明与电气21

9 电暖节能控制 5

10 照明功率密度8

11 电梯扶梯 3

12 其他电气设备 5

IV 能量综合利用20

13 排风热回收 3

14 蓄冷蓄热 3

15 余热废热利用 4

16 可再生能源10

加分项

热工性能 1

冷热源机组能效 1

分布式三联供 1

能耗监测 1

空调末端节能 1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序号指标分值

控制项

1 水资源利用方案—

2 给排水系统—

3 节水器具—

评分项

I 节水系统35

1 节水用水定额10

2 管网漏损7

3 超压出流8

4 用水计量 6

5 公用浴室节水 4

II 节水器具与设备35

6 卫生器具水效10

7 绿化灌溉10

8 节水冷却技术10

9 其他用水节水 5

III 非传统水源利用30

10 非传统水源15

11 冷却水补水8

12 景观水体7

加分项

卫生器具水效 1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序号指标分值

控制项

1 禁限材料—

2 400兆帕钢筋—

3 建筑造型要素—

评分项

I 节材设计41

1 建筑形体规则9

2 结构优化 5

3 土建装修一体化8

4 灵活隔断 5

5 预制构件 5

6 整体化厨卫 6

7 空心楼板及预应力 3

II 材料选用59

8 本地材料10

9 预拌混凝土8

10 预拌砂浆 5

11 高强结构材料10

12 高耐久结构材料 4

13 可循环利用材料8

14 废弃物生产材料 5

15 装饰装修材料 5

16 使用石灰石石粉 2

17 新型墙体材料 2

加分项

结构形式 1

室内环境质量:

序号指标分值

控制项

1 室内噪声级—

2 构件隔声性能—

3 照明数量质量—

4 暖通设计参数—

5 内表面结露—

6 内表面温度—

7 空气污染源浓度—

评分项

I 室内声环境22

1 室内噪声级 6

2 构件隔声性能9

3 噪声干扰 4

4 专项声学设计 3

III 室内光环境视野25

5 户外视野 3

6 采光系数8

7 天然采光优化14

III 室内热湿环境20

8 可调节遮阳12

9 空调末端调节8

IV 室内空气质量33

10 自然通风优化13

11 室内气流组织7

12 LAQ监控7

13 CO监测 4

14 地下半地下空间自

然通风

2

加分项

空气处理措施 1

空气污染浓度 1

施工管理:

序号指标分值

控制项

1 施工管理体系—

2 施工环保计划—

3 职业健康安全—

4 绿色专职会审—

评分项

I 环境保护22

1 施工降尘 6

2 施工降噪 6

3 施工废弃物10

II 资源节约40

4 施工用能8

5 施工用水8

6 混凝土损耗 6

7 钢筋损耗8

8 定型模板10

III 过程管理38

9 绿色专项实施 4

10 设计变更 4

11 耐久性检测8

12 土建装修一体化14

13 竣工调试8

运行管理:

序号指标分值

控制项

1 运行管理制度—

2 垃圾管理制度—

3 污染物排放—

4 绿色设施工况—

5 自控系统工况—

评分项

I 管理制度25

1 管理体系认证9

2 操作规程 6

3 管理激励机制 5

4 教育宣传机制 5

II 技术管理43

5 设施检查调试9

6 空调系统清洗 5

7 非传统水源记录 3

8 智能化系统12

9 物业管理信息化8

10 遮阳设施检修 3

11 排水设施检修 3

III 环境管理32

12 病虫害防治 5

13 植物生长状态 5

14 垃圾站(间) 5

15 垃圾分类10

16 水体水质控制 4

17 蚊蝇防治 3

注1:还有4项综合性较强的加分项

指标未列入(建筑方案、BIM

技术、碳排放、其他)。

注2:加下划线者为新增条文。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版发布实施公告来源:中国房地产报发布时间:2014年06月09日 14:41 作者:焦玲玲 绿色建筑进入2.0时代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焦玲玲北京报道 已经施行8年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工作正式完成。 5月27日,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化信息网挂出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公告”:现批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0378-2014,自2015年1月1日起实施。原《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同时废止。 “锤子总算是落地啦。”、“谁有新标准?”、“求电子版终稿。”一时间圈内人士一下子活跃起来。一位消息灵通人士称,“6月中下旬才有纸质版,电子版目前搞不到”。 据悉,《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自2011年9月开始修编,2013年3月送审报批,至今历时两年半,这个用来衡量国内建筑绿色化的标尺才获得又一次“校准”,也标志着中国的绿色建筑开始进入2.0时代。 千呼万唤始出来 国家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自2006年首次发布实施以来,有效指导了我国绿色建筑实践工作。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评出绿色建筑标识项目1446个,绿色建筑面积达到1.6亿平方米。在不久前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主要指标显示,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重将由2012年的2%增加到2020年的50%。

“但随着绿色建筑各项工作的逐步推进,绿色建筑的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各行业、各类别建筑践行绿色理念的需求不断提出,该标准已不能完全适应现阶段绿色建筑实践及评价工作的需要。”这是2011年启动标准修编时官方做出的修编说明。2011年9月28日,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在此之后,直到2013年3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才送审报批,之后业界多次传出正式颁布时间,有人曾预测标准会在“2014年正式实施”,但迟迟未见出台。 历经周折的绿色建筑新国标修订显示出国家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重视的同时,另外一个背景就是国内绿色建筑经过8年的“野蛮生长”之后,出现的问题也不少。 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司长杨榕在几天前的一次绿色建筑技术交流会上用“几重几轻”概括了当前绿色建筑发展中的几个问题,其中的一点就是目前绿色建筑重视技术材料的单项运用,对于技术整合尤其是与建筑功能的结合运用不足。 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与业内多位人士交流现行国标时,有人甚至直言,当前绿色建筑标准中采用的条数计数法无形中在引导绿色建筑技术堆砌,“我用了哪些技术就打勾,然后加起来,做了几项就可以得一星,然后再增加几项,就可以拿二星级标识,然后是三星级标识”。 获取标识难度加大 5月24日,也就是在新国标颁布公告的3天前,中国房地产报记者有幸听取了新国标修订组成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林波荣关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修订版)》的解读报告。 据悉,新标准主要在“定位与原则”和“评价方法”上做了调整。新国标将标准适用范围由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业建筑和旅馆建筑,扩展至各类民用建筑;明确将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在节地、节能、节材、节水、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基础上,增加施工管理,体现了绿色建筑的全过程控制,“施工管理”一级指标在运行标识阶段参评。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备案号: 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技术规 (征求意见稿) 发布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

广西壮族自治区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技术规 批准部门: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科学研究 实施日期:年月日 南宁

前言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年度全区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图集制(修)订项目第一批计划的通知》(桂建标[]号文)的要求,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科学研究联合广西建工集团第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开展本规的研究编制工作。 在本规编制过程中,编制组依据现行行业标准《绿色建筑运行维护技术规》,同时结合广西的气候特点和因地制宜的绿色建筑适用技术应用现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完成。 本规的主要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综合能效调适合交付;系统运行;设备设施维护;运行维护管理;相关附录;本规用词说明及引用标准目录。 本规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科学研究负责具体技术容的解释。在本规的实施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标准定额处(地址:市金湖路号,邮政编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科学研究(地址:广西市北大南路号,邮政编码:)。 本规主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科学研究 本规参编单位:广西建工集团第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同承节能科技 本规主要起草人员:卢凌寰朱惠英尚儒马俊欧茂武阳红 蓝清洪芬亚美庾鑫曾国燕欧阳俊彪 阳志凤潇楠梁雅婧 本规主要审查人员:

目次

最新db45t567-广西绿色建筑评价汇总

D B45T567-2009广西 绿色建筑评价

精品资料 ICS 91.040.01 P30 备案号: DB45 广西绿色建筑评价 Guangxi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总则 (1) 4 术语和定义 (2) 5 基本规定 (3) 6 住宅建筑 (3) 7 公共建筑 (7)

前言 本标准根据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进行编写。在技术内容上,主要参照GB/T 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并结合广西地方的实际情况而制定。 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厅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广西电网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朝建、彭红圃、朱惠英、李云舟、谢洁敏、何英、王有为、孙大明、张经纬、岳军、黄秀琼、唐一兵、廖深瓶、陶尚儒、姚照华、蔡宇宇、陈新智、李华红、许维超、何少剑、李尧尧、莫子南、庞俊韬、刘剑锋、王锋。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广西绿色建筑评价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建筑评价的基本要求及等级划分。 本标准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域范围内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的绿色建筑评价与等级划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3096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6566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GB/T 7107 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 9670 商场(店)、书店卫生标准 GB 18580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 GB 18581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溶剂型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GB 18582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GB 18583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胶粘剂中有害物质限量 GB 18584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 GB 18585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壁纸中有害物质限量 GB 18586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聚氯乙烯卷材地板中有害物质限量 GB 18587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地毯、地毯衬垫及地毯胶粘剂有害物质释放限量 GB 18588 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限量 GB 19210 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 GB 500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176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 50180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 5018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325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J 118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DB45/ 221 广西壮族自治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45/T 392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 3 总则 3.1 评价绿色建筑时,应统筹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 3.2 评价绿色建筑时,应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资源、自然环境、经济、文化等特点进行评价。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估标准

绿色建筑评估标准 【字体:大中小】2010-09-01 11:12:43 来源:中国天气网 目前全球对建筑“绿色”与否的评估标准主要有: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的“领先能源与环境设计建筑评级体系”(LEEDTM),英国的建筑科研组织(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BRE)“环境评价法”(BREEAM),日本的CASBEE体系等。其中以LEEDTM标准体系为最完善,是目前在世界各国的各类建筑环保评估、绿色建筑评估以及 建筑可持续性评估标准中最具有影响力。 美国的LEED绿色建筑评级体系 为了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与实践,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建立了一套自愿性的国家标准LEED (Leadershipin Energyand Environmental Design-领导型的能源与环境设计),该体系用于开发高性能的可持续性 建筑,进行绿色建筑的评级。简而言之,LEED是设计、建造和世界上最好最环保建筑的一套先进体系,整个项目包 括培训、专业人员认可、提供资源支持和进行建筑性能的第三方认证等多方面的内容。 中国绿色建筑三星认证 为了推动中国绿色建筑的发展。2006年6月1日,原建设部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第一次为“绿色建筑”贴上了标签。中国绿色建筑三星认证以《标准》为基础,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住宅建筑)或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六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通过这六类指标将建筑划分为一星至三星3个等级。 为加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发出通知,印发《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明确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有效期为3年。 通知明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委托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负责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具体组织实施等管理工作和 三星级绿色建筑的评价工作。委托具备条件的地方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开展所辖地区一星级和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 标识工作。 通知指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分为“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其中,“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对处于规划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对其进行评价标识, 标识有效期为2年。“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对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 法》对其进行评价标识,标识有效期为3年。 从LEED看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任何一套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特别是一些推荐性的评估体系,都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如果这些基本的问题无法得到很好地解决, 那么这套体系最终不可能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实施: 第一个问题就是开发商如何受益? 也就是如何让得到绿色认证的建筑得到更高的估值,这会给开发商带来最直接的利益。当然这是针对那些不仅仅是想"打绿色牌",炒作绿色的发展商,而是一些脚踏实地的,具有前瞻性的开发商。因为我们目前所讲的绿色建筑,不仅仅是建造完之后的给一个认证,而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一、编制背景 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及《建设部关于建设领域资源节约今明两年重点工作的安排意见》(建科[2005]98号)中均提出了完善资源节约标准的要求,并提出了编制《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标准的具体要求。 二、编制原则 1、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 2、重点突出“四节”与环保要求。 3、体现过程控制。 4、定量和定性相结合. 5、系统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三、编制情况 根据建设部建标标函[2005]63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国家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中心、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城市建设研究院等单位共同编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借鉴国外同类标准,进行了专题分析研究,召开了专家研讨会,开展了《标准》试评工作,经反复讨论、修改,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四、标准简介 《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六大指标:

广西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2016年9月2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新建建筑节能 第三章既有建筑节能 第四章建筑用能系统运行节能 第五章绿色建筑推广 第六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民用建筑节能管理,降低民用建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和国务院《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自治区行政区域内从事民用建筑节能规划、设计、施工、监理、使用和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民用建筑节能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安排民用建筑节能资金,落实民用建筑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民用建筑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发展和改革、科学技术、财政、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机关事务管理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民用建筑节能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支持民用建筑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产品的开发与推广使用,限制或者禁止使用能源消耗高的技术、工艺、材料、设备和产品。 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自治区实际,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民用建筑节能地方标准,制定、公布并及时更新民用建筑节能的新技术、工艺、材料、设备和产品推广使用目录和能源消耗高的技术、工艺、材料、设备和产品限制使用、禁止使用目录。 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不得在建筑活动中使用列入禁止使用目录的技术、工艺、材料、设备和产品。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民用建筑节能法律、法规和有关知识的宣传,将民用建筑节能知识纳入相关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内容。 第二章新建建筑节能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参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的民用建筑节能评估文件审查工作。经审查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已经建成的,不得投入生产、使用。政府投资项目不符

附录A 广西地方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 45-020-

附录A 广西地方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 45-020-2016评价指标体系及分值总览采用三级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7项,为“四节一环保+施工+运营”(即第4~10章各章名);二级指标24项,即第4~10章第2节“评分项”下的各次分组单元名(罗马数字标示);三级指标149项,即各评价技术条文(其中控制项30项、评分项105项、加分项14项)。需要说明的是:个别分属控制项、评分项、加分项的三级指标还可再作类聚凝练,例如:照明功率密度值(控制项+评分项),冷热源机组和卫生器具的效率等级(评分项+加分项)、能耗分项计量(控制项+加分项)、室内噪声级和构件隔声性能(控制项+评分项)、空气污染物浓度(控制项+评分项)等。经凝练后的三级指标为139项。 节地与室外环境: 序号指标分值 控制项 1 选址合规— 2 场地安全— 3 无超标污染源— 4 日照标准— 评分项 I 土地利用34 1 节约集约用地19 2 绿化用地9 3 地下空间 6 II 室外坏境15 4 光污染 2 5 环境噪声 4 6 风环境 6 7 热岛强度 3 III 交通设施与服务27 8 公共交通设施 6 9 人行道无障碍 3 10 停车场所 6 11 公共服务设施 6 12 底层架空通风和 增加室外场地 6 IV 场地设计与生态24 13 生态保护补偿 3 14 绿色雨水设施9 15 径流总量控制 6 16 绿化方式与植物 6 加分项 废弃场地/旧建筑 1 节能与能源利用: 序号指标分值 控制项 1 节能设计标准— 2 电热设备— 3 能耗分项计量— 4 照明功率密度— 评分项 I 建筑与围护结构22 1 建筑设计优化 6 2 外窗幕墙可开启 6 3 热工性能10 II 暖通空调37 4 冷热源机组能效 6 5 输配系统效率 6 6 暖通系统优化10 7 过渡季节能 6 8 部分负荷节能9 III 照明与电气21 9 电暖节能控制 5 10 照明功率密度8 11 电梯扶梯 3 12 其他电气设备 5 IV 能量综合利用20 13 排风热回收 3 14 蓄冷蓄热 3 15 余热废热利用 4 16 可再生能源10 加分项 热工性能 1 冷热源机组能效 1 分布式三联供 1 能耗监测 1 空调末端节能 1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序号指标分值 控制项 1 水资源利用方案— 2 给排水系统— 3 节水器具— 评分项 I 节水系统35 1 节水用水定额10 2 管网漏损7 3 超压出流8 4 用水计量 6 5 公用浴室节水 4 II 节水器具与设备35 6 卫生器具水效10 7 绿化灌溉10 8 节水冷却技术10 9 其他用水节水 5 III 非传统水源利用30 10 非传统水源15 11 冷却水补水8 12 景观水体7 加分项 卫生器具水效 1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序号指标分值 控制项 1 禁限材料— 2 400兆帕钢筋— 3 建筑造型要素— 评分项 I 节材设计41 1 建筑形体规则9 2 结构优化 5 3 土建装修一体化8 4 灵活隔断 5 5 预制构件 5 6 整体化厨卫 6 7 空心楼板及预应力 3 II 材料选用59 8 本地材料10 9 预拌混凝土8 10 预拌砂浆 5 11 高强结构材料10 12 高耐久结构材料 4 13 可循环利用材料8 14 废弃物生产材料 5 15 装饰装修材料 5 16 使用石灰石石粉 2 17 新型墙体材料 2 加分项 结构形式 1 室内环境质量: 序号指标分值 控制项 1 室内噪声级— 2 构件隔声性能— 3 照明数量质量— 4 暖通设计参数— 5 内表面结露— 6 内表面温度— 7 空气污染源浓度— 评分项 I 室内声环境22 1 室内噪声级 6 2 构件隔声性能9 3 噪声干扰 4 4 专项声学设计 3 III 室内光环境视野25 5 户外视野 3 6 采光系数8 7 天然采光优化14 III 室内热湿环境20 8 可调节遮阳12 9 空调末端调节8 IV 室内空气质量33 10 自然通风优化13 11 室内气流组织7 12 LAQ监控7 13 CO监测 4 14 地下半地下空间自 然通风 2 加分项 空气处理措施 1 空气污染浓度 1 施工管理: 序号指标分值 控制项 1 施工管理体系— 2 施工环保计划— 3 职业健康安全— 4 绿色专职会审— 评分项 I 环境保护22 1 施工降尘 6 2 施工降噪 6 3 施工废弃物10 II 资源节约40 4 施工用能8 5 施工用水8 6 混凝土损耗 6 7 钢筋损耗8 8 定型模板10 III 过程管理38 9 绿色专项实施 4 10 设计变更 4 11 耐久性检测8 12 土建装修一体化14 13 竣工调试8 运行管理: 序号指标分值 控制项 1 运行管理制度— 2 垃圾管理制度— 3 污染物排放— 4 绿色设施工况— 5 自控系统工况— 评分项 I 管理制度25 1 管理体系认证9 2 操作规程 6 3 管理激励机制 5 4 教育宣传机制 5 II 技术管理43 5 设施检查调试9 6 空调系统清洗 5 7 非传统水源记录 3 8 智能化系统12 9 物业管理信息化8 10 遮阳设施检修 3 11 排水设施检修 3 III 环境管理32 12 病虫害防治 5 13 植物生长状态 5 14 垃圾站(间) 5 15 垃圾分类10 16 水体水质控制 4 17 蚊蝇防治 3 注1:还有4项综合性较强的加分项 指标未列入(建筑方案、BIM 技术、碳排放、其他)。 注2:加下划线者为新增条文。

解读2019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解读2019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9年第61号公告,8月1日起正式实施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 “新标准”作为规范和引领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根本性技术标准,自2006年第一版发布以来,历经十多年的“3版2修”,此次修订之后的“新标准”总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与2014版相比,《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修订的主要内容变化。 变化一 重新定义“绿色建筑” 原定义 新定义 2.0.1绿色建筑: 影响 新版绿色建筑定义更关注人和环境的关系,以建筑高质量发展为目标。 变化二 评价技术指标体系重视“以人为本” 原版指标评价 从“四节一环保”以及施工管理、运营管理框架打分。 新版指标评价 2.0.2 绿色性能

影响 从“以人为本的”建筑性能出发,转变“开发者“视角为“使用者”视角,从百姓视角来设计,以增进建筑使用者对于绿色建筑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变化三 拓展“绿色建材”的内涵 新标准 2.0.5 绿色建材:在全寿命期内可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减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节能、减排、安全、健康、便利和可循环特征的建材产品。 7.2.18:选用绿色建材,评价总分值为12分。 影响 材料生产者可以针对上述定义,发掘创新材料的价值,在项目应用中带来“加分“。 变化四 评价方式和阶段的变化 原标准 绿色建筑的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设计评价应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运行评价应在建筑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 新标准 3.1.2:绿色建筑评价应在建筑工程竣工后进行,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可进行预评价。 影响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5年新规)

1 1 总则 1.0.1为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推进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绿色民用建筑的评价。 1.0.3绿色建筑评价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建筑所在地域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及文化等特点,对建筑全寿命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等性能进行综合评价。 1.0.4绿色建筑的评价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2 术语 2.0.1绿色建筑green building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2.0.2热岛强度heat island intensity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别,用二者代表性测点气温的差值表示,是城市热岛效应的表征参数。 2.0.3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 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入渗、滞蓄、调蓄和收集回用,场地内累计一年得到控制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 2.0.4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的统称。 2.0.5再生水reclaimed water污水经处理后,达到规定水质标准、满足一定使用要求的非饮用水。 2.0.6非传统水源nontraditional water source不同于传统地表水供水和地下水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海水等。 2.0.7可再利用材料reusable material不改变物质形态可直接再利用的,或经过组合、修复后可直接再利用的回收材料。 2.0.8可再循环材料recyclable material通过改变物质形态可实现循环利用的回收材料。3 3 基本规定 3.1 一般规定 3.1.1绿色建筑的评价应以单栋建筑或建筑群为评价对象。评价单栋建筑时,凡涉及系统性、整体性的指标,应基于该栋建筑所属工程项目的总体进行评价。 3.1.2绿色建筑的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设计评价应在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通过后进行,运行评价应在建筑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

广西绿色建筑设计规范对于日照和自然采光的规定

广西绿色建筑设计规范对于日照和自然采光的规定 规划与建筑单体设计时,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和各地区对日照的要求,应使用日照软件模拟进行日照分析。 应充分利用自然采光,房间的有效采光面积和采光系数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和《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居住建筑设计应以自然采光为主。卧室、起居室(厅)、书房、厨房应设置外窗并可以自然采光,每套住宅至少有1个卫生间设有外窗。住宅的公共部分,如楼梯间,电梯厅等宜以自然采光为主。卧室、起居室(厅)、书房、厨房等的采光系数宜大于1%,楼梯间,电梯厅等采光系数宜大于0.5%。2)办公、宾馆类建筑75%以上的主要功能空间室内采光系数不宜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的要求; 3)中小学类建筑主要的教学功能用房室内采光系数应满足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和《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 99—86的要求; 4)宜通过采光计算与模拟,定量评价与优化调整平面布置; 5)利用自然采光时应避免产生眩光; 6)设置遮阳措施时应满足日照和采光标准的要求。 结合场地和建筑条件,设计宜采用下列措施改善室内的自然采光效果:

1)平面空间进深较大的建筑宜设计天井、中庭等进行采光,宜采用适宜技术(下沉广场、半地下室等)改善室内或地下空间的自然光利用效果。 2)自然采光为主的地下空间,其采光系数不宜低于0.5%。 3)商业建筑、宾馆大厅等宜采用适当面积比例和避免阳光直晒的顶部采光窗采光,但应满足节能设计的标准要求。 4)采用反光板、散光板、集光导光设备等措施

DB45T_567-2009_广西绿色建筑评价(大32k)

ICS 91.040.01 DB45 P30 备案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45/T 567—2009 广西绿色建筑评价 Guangxi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2009-01-19发布2009-02-23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45/T 567—2009 前言 本标准根据GB/T 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进行编写。在技术内容上,主要参照GB/T 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并结合广西地方的实际情况而制定。 本标准规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绿色建筑评价的基本要求及等级划分。 本标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厅负责管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地址:南宁市北大南路17号,邮政编码:530011)。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I

DB45/T 567—2009 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主编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参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分院 广西电网公司 主要起草人:何朝建彭红圃朱惠英李云舟 谢洁敏何英王有为孙大明 张经纬岳军黄秀琼唐一兵 廖深瓶陶尚儒姚照华蔡宇宇 陈新智李华红许维超何少剑 李尧尧莫子南庞俊韬刘剑锋 王锋 II

DB45/T 567—2009 目次 1 总则 (1) 2 术语 (2) 3 基本规定 (4) 3.1 基本要求 (4) 3.2 评价与等级划分 (4) 4 住宅建筑 (7) 4.1 节地与室外环境 (7) 4.2 节能与能源利用 (9) 4.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10) 4.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12) 4.5 室内环境质量 (13) 4.6 运营管理 (15) 5 公共建筑 (17) 5.1 节地与室外环境 (17) 5.2 节能与能源利用 (18) 5.3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21) 5.4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22) 5.5 室内环境质量 (23) 5.6 运营管理 (25) 本标准用词说明 (27) 引用标准名录 (28) 条文说明 (31) III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2006 介绍 自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一、概述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的定义: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 ,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即“四节” )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方米,预计到 400 多亿平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在我国发展绿色建 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编制原则 1、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 2、重点突出“四节”与环保要求。 3、体现过程控制。

绿色建筑节能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节能评价 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 介绍 自 6月1日起施行。 一、概述 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的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当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中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即“四节”)与环境保护,

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中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中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中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在中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反映建筑领域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积极引导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编制原则 1、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国情。 2、重点突出“四节”与环保要求。 3、体现过程控制。 4、定量和定性相结合。 5、系统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三、标准简介 《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六大指标: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50378-2006介绍 自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一、概述 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的定义: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即“四节”)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方米。在我国发展绿色建筑,是一项意义重大而十分迫切的任务。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一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_50378评分表模板

绿色建筑预评估 预评估结果 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要求对本项目进行预评估.经评估,控制项全部达标,评分项得分分,达到一星级绿色住宅建筑。评估结果如下表。 评价内容理论 满分 实际 满分 评价 得分 折算 得分 分项 权重 计算值总得分 一星级 要求得分 节地与室外环境100 0.21 节能与能源利用100 0.24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100 0.2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100 0.17 室内环境质量100 0.18 13.2预评估表 节地与室外环境 类别条文 自评 得分 适用 得分 控制项4 .1. 1 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 护的建设控制要求。 符合要求4. 1. 2 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学品、易 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 符合要求4.1. 3 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符合要求 评分项4 . 2 . 1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评价总分值为19 分。对居住建筑,根据其人均居住用地指标按表4.2.1-1的规则评分;对公共建筑,根据其容积率按表4. 2. 1-2的规则评分。 5 表 4.2.1-1 居住建筑人均居住用地指标评分规则 居住建筑人均居住用地指标A (m2) 3层及以下4?6 层7?12 层13?18 层19层以上得分 35 < A ≤ 4123 < A ≤ 2622 < A ≤ 2420 < A ≤ 2211 < A ≤ 1315 A ≤ 3 5 A ≤ 3 5 A ≤ 22 A ≤ 20 A ≤ 11 19 表 4. 2.1 - 2 公共建筑容积率评分规则 容积率R得分 0.5 ≤ R< 0. 8 5 0.8 ≤ R< 1.510 1.5 ≤ R< 3.515 R ≥ 3. 519 4 . 2 . 2 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评价总分值为9分,并按下列规则评分: 4 1 居住建筑按下列规则分别评分并累计: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文章来源:居家环保网文章作者:王博关键词:室内空气环境标准 1 总则 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可持续发展,规范绿色建筑的评价,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用于评价住宅建筑和办公建筑、商场、宾馆等公共建筑。 绿色建筑的建设与评价应因地制宜,统筹考虑并正确处理建筑全寿命周期内,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满足建筑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 绿色建筑的建设与评价应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与相关的标准,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2 术语 绿色建筑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热岛强度 热岛效应是指一个地区(主要指城市内)的气温高于周边郊区的现象,可以用两个代表性测点的气温差值(城市中某地温度与郊区气象测点温度的差值)即热岛强度表示。本标准采用夏季典型日的室外热岛强度 T hi (居住区室外气温与郊区气温的差值,即 8 : 00 ~ 18 : 00 之间的气温差别平均值)作为评价指标。 可再生能源 指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 非传统水源 指不同于传统市政供水的水源,包括再生水、雨水和海水。

可再利用材料 指在不改变所回收物质形态的前提下进行材料的直接再利用,或经过再组合、再修复后再利用的材料。 可再循环材料 指已经无法进行再利用的产品通过改变其物质形态,生产成为另一种材料,使其加入物质的多次循环利用过程中的材料。 3 基本规定 基本要求 本标准着重评价与绿色建筑性能有关的内容,实施本标准时,尚应符合经国家批准或备案的有关标准。 应以节约和适用的原则确定建筑标准。 绿色建筑的建设应对规划设计、施工与竣工阶段进行过程控制。 绿色建筑建设应选用质量合格并符合使用要求的材料和产品,严禁使用国家或地方管理部门禁止、限制和淘汰的材料和产品。 绿色建筑评价与等级划分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住宅建筑)或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六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 绿色建筑的评价原则上以住区或公共建筑为对象,也可以单栋住宅为对象进行评价。评价单栋住宅时,凡涉及室外环境的指标,以该栋住宅所处住区环境的评价结果为准。 对新建、扩建与改建的住宅建筑或公共建筑的评价,在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 绿色建筑评价的必备条件应为全部满足本标准第四章住宅建筑或第五章公共建筑中控制项要求。按满足一般项数和优选项数的程度,绿色建筑划分为三个等级,等级按表、表确定。 表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项数要求(住宅建筑)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制组二〇〇五年十月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编制说明 一、编制背景 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增加环境负荷。据统计,人类从自然界所获得的50%以上的物质原料用来建造各类建筑及其附属设备。这些建筑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又消耗了全球能量的50%左右;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占环境总体污染的34%;建筑垃圾占人类活动产生垃圾总量的40%。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绿色建筑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入建筑领域的结果,将成为未来建筑的主导趋势。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绿色建筑的研究,许多国家和组织都在绿色建筑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评价体系,有的已着手研究编制可持续建筑标准。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的研究与理解也存在差异。 我国政府从基本国情出发,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提出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主要内容是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环境保护,注重以人为本,强调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与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提法不同,内涵相通,具有某种一致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建筑理念。 我国资源总量和人均资源量都严重不足,同时我国的消费增长速度惊人,在资源再生利用率上也远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各地区在气候、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民俗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中国现有建筑总面积400多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