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英汉词汇的对比差异

论英汉词汇的对比差异

论英汉词汇的对比差异
论英汉词汇的对比差异

摘要:词汇学是一门独立、实用、交叉的学科。汉英词汇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形态学和

语义学的对比之中。两者又以语义学的对比差异显得更为突出。其对比范围主

要涉及语义场中的同义场、反义场、颜色场、数字场和文化场等。中西语言在

不同的领域由于不同的文化和背景产生不同的词汇对比差异。

关键词:汉英词汇 形态学 语义场 对比差异

人类研究事物和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之一就是比较与对比,这也是语言学研究的

一种基本方法。语言学的根本任务是对语言的某种现象加以阐述,因此语言学的所有分支包括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篇章学和语用学等都是某种类型的比较,因为对某种语言现象的阐述总是要涉及和包括对这一现象中的各种表现的比较分析(Hartmann 1980:22)。如果我们对这一语言现象在两种语言中的历史演变过程有所了解的话,那么我们有可能从历史语言学的角度对这一现象在两种语言中的现时状态的异同提供一种解释。例如,汉语中的“桌子”指的是一种有腿有面,供写字、吃饭等用的家具,而英文的“table ”除了表达汉语中的“桌子”(piece of furniture consisting of a flat top supported on one or more legs)以外,还可以表达“表格”(list of facts or figures systematically arranged, esp. in columns)的意思。如 a table of contents(目录), multiplication tables(乘法表),log tables(对数表),table of weights and measures(度量衡表)。这种对比和区别是基于词源和演变过程。现代英语中的table 一词是从借自拉丁语的古英语形式tabule (后来是tabele )演变来的。这个词最初保留了拉丁语中“板”或“牌”的意义,后来指带有文字的板,进而又指板上的内容,这就有了汉语“桌子”所不能表达的“表格”一义。到了中世纪,table 一词从本义“板”有向另一方向发展,成为表示有脚的、可供进餐用的“桌子”。

词汇通常被称为语言的建筑材料,这是因为词是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具有一定的形式,并表示一定的意义。词汇的基本单位是词位(lexeme)。某一种语言的词汇是该语言中词位的总和。有些语言学著作给词汇下的定义是“词和词的等价物的总和”。从狭义上说,词汇研究主要包括词汇形态学(lexical morphology)和词汇语义学(lexical semantics)两大部分。前者着重研究词本身的内部形态结构,即词的两种合成形式—— 派生和合成;后者主要研究和分析词义以及词义之间的联系—— 外延意义、认知意义、语法意义和情感意义。

词汇对比分为词汇形态学对比和词汇语义学对比两大部分。

一、词汇形态学对比(contrast of lexical morphology)

词汇形态学对比主要可以在词的形态系统和结构的基础上进行。首先,我们可从

词的形态结构的角度来对比英汉两个词汇系统的构成特点,如单纯词、派生词和复合词在整个词汇系统中各自所占的比例。其次,我们可对比英汉语言中派生词和复合词的类型和特点,如它们的方式、作用和结构有什么不同。最后,我们可以对比具有相同功能的粘着语素在两种语言中的构词能力有什么不同。在进行词汇形态学对比时,我们一方面要将词与词素区别开来,另一方面需将词与自由词组区分开来。

Cruse (1986:35—37) 认为,许多语言中的词通常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1、词是句子中位置可以移动的最小单位。例如:

Peter hit Tom.(彼得打了汤姆。)

Tom hit Peter. (汤姆打了彼得。)

Tom, Peter hit. (汤姆,彼得打了。)

如果我们不去考虑语义是否改变,Peter 、Tom 、hit 是句子中位置可以移动的最小

单位,移动后句子仍合乎语法,因而这三个都是词。但语素就不行,它的位置不能随意移动,其排列次序比较固定。如 illogically(不合逻辑地)不能移动成为 lylogicalil.。 2、词是其组成成分之间不容插入其他成分的最大语言单位。

This catastrophe was unavoidable.(这场灾难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可以在以上句子中的每个单词之间插入其他成分而得到:

This great catastrophe they suffered from was really unavoidable.

(他们所遭受的这场大灾难确是不可避免的。)

尽管unavoidable 可以分析为语素组合体un-avoid-able,但我们却不能在这些语素

之间插入其他成分。

这说明unavoidable 是词。就汉语来说,第一个特征不如英语明显。汉语中的词在书写形式上不像英语那样在句中分开书写,没有明显的书写形式标志。而且汉语中某些语素可以互换位置而组成不同的词。如“故事”与“事故”,“警报”与“报警”等等。

Cruse 提出的第二个特征对汉语比较适合。这与陆登(1964)所提出的扩展法十

分相似。例如:“她爱听音乐”这句话可以扩展为:

(a ) 她非常爱听音乐。

(b ) 她爱边看书边听音乐。

(c ) 她爱听古典和外国音乐。

这句话中“她”、“爱”、“听”和“音乐”都是词,而且都不能进一步扩展。这种

在内部结构上的不可分离性也体现了在语义上的整体性。譬如,“音乐”是大自然万物原声的翻版或各种乐器的碰撞,是人类文明、优雅的一种美的享受。而不是“音”和“乐”的简单语义组合和相加。

英汉词汇在结构和功能方面的比较差异主要体现在派生词和复合词等构词法之

中。派生词的对比大致可以从形式位置的类型、语法动能和语义功能这三个不同的角度进行。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比它

的后缀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精通..的人)

teacher(教师) harvester(收获者) conductor(售票员) operator(操作者) beggar(乞丐) engineer(工程师) mathematician(数学家) participant(参与者) hostess(女主人) gamester(赌徒) obstetrician(产科医生) inhabitant(居住者)

2. –an, -ese, -ian, ( ……地方的人;……国人)

European(欧洲人) Portuguese(葡萄牙人) Parisian(巴黎人)

3.–eur, -ist, -ician, -icist, -logist, (……家;……主义;……主义者; ……专家)

connoisseur(鉴赏家) musician(音乐家) phoneticist(语音学家)

Marxist(马克思主义者) geologist(地质学家) capitalism(资本主义)

4. –ard, -ster, -ee, -arian (有……特征、特性的人;承受……(动作)的人;主

张……的人)

dullard(智力迟钝者) youngster(年轻人) trainee(受训者) vegetarian(素食主义者)

根据Chao(1968:4.4)的分类,汉语中表示“人”的常用词后缀和词尾也比比皆是。

1. 士:护士(nurse) 院士(academician) 骑士(knight)

勇士(warrior) 女士(madam)

2. 员: 雇员(employee) 参议员(Senator) 驾驶员(driver)

指挥员(commander) 炊事员(cook)

3. 师:律师(lawyer) 机械师(machinist) 理发师(barber)

工程师(engineer) 牧师(priest)

4. 家:画家(painter) 企业家(enterpriser) 管家(house-keeper)

政治家(statesman) 科学家(scientist)

Chao(1968) 认为汉语中的后缀是个虚语素,常为轻音,出现在词末,表示该词的语法功能。按照他的定义,汉语中真正有资格成为后缀的只有“子”(儿子、小子、老子、妻子、嫂子等)和“头”(丫头、姘头、老头、工头、死对头等)两个,而把其他的后缀称为“通常叫做后缀”的词尾。如果以“虚语素”作为识别汉英两种语言中后缀的标准,那么在实际分析中仍会出现不少问题。英语中的后缀比较容易识别,如果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前面所列的一些英语语素,则这些语素都可以称之为后缀。但是,英语中也同样存在着中间过渡状态(见Mattews 1974:54-55; Bauer 1983:36-39)。比

如,man 一词一般指“成年男子”,但它常与不少单词构成复合词:businessman(man concerned with 与……有关的人), Irishman(native of ……的当地人); countryman(person who lives in 在……生活的人)。在这里,-man 正在与单独作一个词的man 脱离关系,逐渐演变为一个后缀,从语义上说,-man 已经虚化了。从语音上说,-man 中的元音弱化了。不过man 和-man 仍然保持着一定的联系。如postman 的复数是postmen 而不是postmans; “女警察”是policewoman 而不是woman policeman(试比较:女飞行员—— woman pilot)。这说明-man 还没有完全弱化为一个仅仅表示人的后缀。

二、词汇语义学对比(contrast of lexical semantics)

1、词化程度对比

汉语中如想表达“有要呕吐或厌恶的感觉”,可用“恶心”来表示。英语中的 ―disgust‖可解释为 ―strong dislike for sth. or sb. that one feels is not right or good‖。对于同样一个在语义上较复杂的概念,如果我们可用一个词来表示(如上面的“恶心和disgust ”,那么这种表达法称为综合型表达法(synthetic expression);如果要用一个短语来表达,那么这种表达法称为分析型表达法(analytic expression,见Banczerowski 1980:336)。这两种表达法在几乎所有的语言中都可以找到。而且,即使在同一种语言中,有时两种表达法也会同时并存,表达同一基本语义,如英语中的to fill ,to make……full ,to become full (装满,填满); 汉语中的“累坏”和“使……疲惫”。这使我们有可能在不同的场合或上下文中选用不同的表达法。以体现某种风格或收到某种修辞效果。但是,在不同的语言中对这两种表达法的选用也有多有少。即使在同一种语言中不同的使用者对这两种表达法的选用也具有倾向性。Wong(1983)发现,我们中国学生在用英语写作时喜欢过多地使用“make +宾语+补足语”这一分析型语法结构来表达使役关系(如:to make our country beautiful; to make agriculture modern)。而很少直接用一些可以表达使役关系的动词(如:to beautify our country; to modernize agriculture)。

在用分析型表达法表示使役关系时,英语以“make + object + obj. complement‖为典型代表(如:to make the country powerful and prosperous),汉语以 “使+宾语+补足语”为典型代表(如:使国家富强)。

在使用综合型表达法来表示使役关系时,我们主要采用以下两类方法:一类是由 en-、-en 、-fy(-ify)、-ize(-ise)等词缀构成的派生词,这些词缀构词力强,适用范围广。如:

Smoking endangers your health. (吸烟危害健康。)

Our troops encircled the enemy position. (我军包围了敌军阵地。)

The bad news saddened all of us. (这个坏消息使我们大家都很伤心。) Reading newspapers helps to broaden our knowledge.

(看报有助于增广知识面。)

Is there any way to simplify the procedure? (有没有办法简化程序?)

How can we diversify the syllabus? (我们怎样才能使教学大纲内容多样化?)

Relations have been normalized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两国关系已经正常。)

The press shouldn‘t have dramatized the affair.

(新闻界不该把事情戏剧化。)

从构词学的角度说,汉语中常采用词类转化的方式来表达使役关系。其表达手段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在形容词前加“使”。如:“使……强烈(intensify) →加剧”,“使……丰富(amplify)→丰富”,不过这种方法使用的范围有限,在有些场合不得不使用第二种手段,即在形容词后加“化”,如:“使……坚固(solidify)→硬化‖。 “化”在汉语中不仅可以做形容词的后缀,也可做名词的后缀。如:都市化(urbanization),集体化(collectivization)。但英语中带有-fy, ize 后缀的动词在表示“化”时在汉语中的位置习惯上有所不同。如:我们可以说“美化校园”或“使校园美丽”(beautify the schoolyard or make the schoolyard beautiful),但一般不说“机械化农业”,而说“使农业机械化”(mechanize agriculture)。第三种手段一般是动词加形容词,但可以组成这类复合词的形容词通常只限于一些可以量度的形容词,如:加强(strengthen), 加深(deepen), 加宽(widen, broaden), 加高(heighten), 变硬(harden), 变软(soften), 减轻(lighten), 变厚(thicken)等等。

英语中有不少没有词缀的单纯词也常用来表示使役关系,如:astonish(使惊奇), puzzle(迷惑), exhaust(使非常疲惫),upset(使心烦), convince(使确信),irritate(使愤怒)等。我们中国学生常常受母语干扰或是受汉语形态结构特征的影响,在用英文写作时多用“make+宾语+宾语补足语”这一结构,从而使得语言结构单调。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一种语言的词化程度与该语言的形态发达程度有密切的关系,有可能一种语言在某些语义领域中的词化程度要比另一种语言高些,而在另一种语义领域中却显得相对低一些。

2、语义场对比

在语义上词与词之间表现出来的聚合关系使我们有可能区分出不同的词汇语义场,并对两种语言中相应的语义场进行对比。

同义场

英语的词汇量比汉语大,同义词也较前者丰富。如汉语中的“家”和“住处”,英语中可找到“home, house, family, residence, abode, domicile, dwelling, household, lodge, quarters, accommodation 等相应的同义词。但在用法上仍存在着不少差异。如:

East or west, home is best.

Lifting my head, I watch the bright moon; lowering my head, I dream that I‘m home. 这两句中的是不能用另外同义词来代替的。因为home 指的是“家”“家乡”,并不指具体的“住宅”、“住所”。再如汉语中的“美景”、“美女”和“美男

子”,英语中分别译为beautiful scenery, pretty woman and handsome man。要是用beautiful man 来表示“美男子”,就会产生effeminate (没有大丈夫气概)的贬义之义。英语中的country, nation, state, 和land都可译成“国家”,但其隐含意义大有不同之处:“岛国、邻国”——an island country, neighbouring countries; “举国上下”——the whole nation; “国营企业”——state-owned enterprises; “本国”——native land。汉语中的“医生”我们称之为doctor, 而英语中对“医生”的同义词区别就比较明显。Doctor 是医生的泛称,可指一切有资格行医的医师(person who has been trained and qualified in medicine science),也用来称呼牙医(dentist),兽医(vet), 药剂师(chemist)等以及其他不接触病人的医学研究工作者;physician也泛指医生,但常指内科医生和学位较高的医师;practitioner 指在社区内外科兼理的普通行医者(person who practices a profession esp. medicine); 此外,还有specialist(专科医师)、surgeon(外科医师)、anaesthetist(麻醉师)、obstetrician(产科医生)、psychologist(心理医生)等。

英汉词汇中动词的动作方式、对象、主体和不同的语境都会影响词的正确使用。如汉语中“损伤、损害”可用在任何人或事物对象上,但英语中就一样,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需要不同的词汇选择。试看下面各例:

That even harmed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harm用于对人或事物的损害) Luckily to him, he was slightly injured in the accident.

(injure一般用于对人的伤害,使之暂时丧失某些功能)

What you said really hurt her.

(hurt 不但伤害人的身体,使之伴有一定痛苦,也可伤害人的精神)

The veteran was badly wounded in the chest.

(wound多指受枪弹、刀、剑等对人的伤害或战时受伤)

At least three cars were seriously damaged in the crash.

(damage主要是对物体价值、功能等的损害)

The world trade centre building was completely destroyed in the disastrous terror.

(毁灭某物,使之消失)

此外,由于词汇在语境中所表达的语气强弱不同,使得同义词所表达的意思程度也随之变化。如我们在汉语中若要表达“惊奇”的程度,可在前面加“十分、非常、大为、相当”等副词;但在英语中我们看到:surprise→astonish→amaze→astound这四个词所表达的语气逐渐由弱到强,从感到惊奇→充满惊异、大吃一惊→极大的惊奇、令人愕然→震惊到难以置信。在正式与非正式文体中汉英词汇的使用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如汉语中的“死者”是个很普通的词汇,相当于英语中的the dead, 但在法律用语中,“死者”的英语词汇一般用the deceased,显得正式委婉;在诗歌和文学作品中的“死者”,还常用the departed, 这也是委婉语,含有死者升入天堂,有敬爱之意。英语中victim其意思所包含的面也比较广。可指谋杀、强奸案中的受害者,也可指地震、事故、罢工等事件中的受难者。

and clean and tidy, trembly and shaky, defeat and failure, goals and aims, rules

bustle,

等。它们中有的属于同一重复,有的近义互补,有的结构固定,意思完整,已成惯用成对同义词,有的属于公文的赘词,专业的行话和法律术语,并列使用能使语言生动、形象,具有文体特征。

法国作家福楼拜曾经说过:“每一件物品只有一个名词可以称呼,每一个动作只有一个动词可以表示,每一种形态只有一个形容词可以描写。”这句话看起来似乎有些过分,但却是深切中肯的,它对我们的启示是:绝对等义的同义词几乎是不存在的,要做到正确的鉴赏和确切的表达语言的真实意思,就必须下功夫去辨析各组同义词语的细微差别。

颜色场

汉语中的颜色词汇“红、橙、黄、绿、青、蓝、紫”等除了表达具体的色彩以外,常用来比喻或描绘事物的特征、性质等。如:“红色风暴”、“黄色书刊”、“绿帽子”、“黑心”、“白吃白住”等。这些修饰词并不代表真正的颜色,而是一种比喻和描绘。英语中表颜色的词也有许多特殊的含义和习惯用法。

His sarcastic remarks made me see red. (他的冷言冷语使我火冒三丈。)

What on earth makes you look so blue?

(到底什么事使得你这样愁眉苦脸?) She was sold to the brothel and became a white slave.

(她被卖入妓院,成为被迫卖淫的女子。)

I was green(with envy) when I heard that he had got the first place in the English

speech competition.

(当我听说他在英语演讲比赛中得了第一名我十分嫉妒。) Despite occasional patches of purple prose, the book is mostly clear and incisive.

(这本书尽管偶尔有几段词藻华丽的文句,但总体来讲文风简洁明了。)

另外,又如:in the pink (十分健康);in the brown (沉思);a yellow dog (卑鄙可耻的人);black sheep (害群之马),dark horse (藏龙卧虎);red tape (官僚主义)。这些颜色词如果从字面去理解,就会闹出笑话。这就是汉英颜色词汇中普遍存在着的颜色“文化附加义”的差异。Black tea 不能译为“黑茶”,而是“红茶”,“红茶”是与“绿茶”相对应而言的,并非指颜色为红色,这符合汉语文化追求对称美的传统;brown sugar 是“红糖”,而不是“棕糖”;black coffee 是不加奶的咖啡。与汉语相比,英语使用的颜色词相对比较精确。汉语中的“青山、青天、青布”,英语就得译成green hill, blue

等。

五卅运动)等。但

the four corners

三个臭皮匠,

nines (穿着讲究);Two of a trade never agree.(同行是冤家。)

英汉数字式略语(compact expression) 在结构上也有不少相似之处。英语数字式略语有的已成为汉语词汇的一部分,如trinity (三位一体), decathlon(十项全能),Pentagon (五角大楼), quartet (四重奏),sonnet (十四行诗)。汉语中的数字式略语许多已被列入英语辞典。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Three Main Rules of Discipline and the Eight Points for Attention ( of 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五经”( the Five Classics) ,“六畜”(the six domestic animals: pig, ox, goat, horse, fowl and dog),“三光政策”(the policy of ?burn all, kill all, loot all‘), “四项基本原则”(the four cardinal principles), “三反运动”(Three-Anti Campaign)等等。

由于这些数字式略语涉及多方面的社会和文化背景知识,具有百科性词语的性质和较强的地域性、时间性和专业性,因此,我们在翻译时不是简单的文字对等就能使人理解的,必须进一步说明和解释。如果我们把“五讲四美三热爱”译成―five speaks, four beauties and three loves‖, 英美人看了后根本不知所云。Peter Newmark ( 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p,6.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1988) 认为:“As a last resort, the explanation is the translation.‖(作为最后一招,解释就是翻译。)

文化场

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文化是人类社会全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各国之间语言的交流和理解存在着很大的文化差异。特别是东、西方语言在数字、颜色、动物指代、日常生活、自然环境、生产劳动、思维方式、习俗用语(粗话、委婉语等)、宗教信仰以及价值观(包括时空观、家庭观、友谊观、隐私观……)等方面都存在着相当大的文化差异。汉语中“老鼠”因不讨人喜欢而导致“老鼠过街,人人喊打”(A rat crossing the street is chased by all.)。“鼠目寸光”形容目光短浅( see only what is under one‘s nos e)。英语中的老鼠mouse虽然也常有贬义的比喻,如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 (一贫如洗),as timid as a mouse (胆小如鼠),play cat and mouse (对某人时好时坏), 但迪斯尼先生在“米老鼠和唐老鸭”这个卡通故事中,把Array米老鼠(Mickey Mouse)当主角,把他请进乐园,使得老鼠的形象大放异彩,成为千家

万户所喜爱的动物,尤其在儿童的心目中,米老鼠是机智和智慧的象征。

中国位于世界的东方,东临大海,东风吹来,使人感到温暖和煦、无比舒心。还

常有褒义之比喻。如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天净沙·秋思?)。“东风压倒西风”、“东风劲吹,捷报频传”。而西伯利亚的西北风给人一种寒冷、颤抖、刺骨的感觉。古诗人晏殊和马致远在挥笔“昨夜西风凋碧树”、“古道西风瘦马”等绝句时的低沉语调和抑郁心情是可想而知的。故素有“西风凛冽”与“东风送暖”之辞。但西方就不同,英国人对从大西洋吹来的西风却感到温暖宜人,对从欧洲大陆北部吹来的东风反而感到寒冷。因此英国诗人Samuel Butler 和Charles Dickens 把东风描述为“刺骨东风”(biting east wind), 把西风写成“温暖西风,万鸟争鸣”(the warm west wind, full of birds‘ cries)。

中西文化的差异也导致两种语言在使用比喻修辞法时汉英词汇意义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尤其体现在成语和谚语的习用性比喻中。由于整个人类文化从宏观着眼有其共性,两者在喻义和喻体上当然存在着完全等值的对应关系,如:

the spring of life (生命之春) Cast a brick to attract your jade. (抛砖引玉)

a bolt from the blue (晴天霹雳) Constant dropping wears the stone.(滴水穿石)

但从微观着眼,各民族的文化更有其个性,而且,这种民族个性是普遍存在的,贯穿整个民族文化。成语和谚语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是语言中最富于民族个性的成分。因此,大量存在着“意似”,而“形不似”的对应语。如:

一丘之貉birds of a feather

挂羊头,卖狗肉cry up wine and sell vinegar

雨后春笋spring up like mushrooms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Homer sometimes nods.

进退维谷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sea

无风不起浪There‘s no smoke without fire.

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中的片头句“If you like him, send him to New York. If you hate him, send him to New York.‖ 如果我们懂得美国的文化背景知识,了解美国社会的现状,就知道纽约既是一个充满机遇、给人希望的繁华大都会,又是一个尔虞我诈、藏污纳垢的场所。

传统文化民族个性上的差异是汉英两个民族文化包括文学艺术、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历史背景等价值观念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内在因素之一。“蟋蟀”在汉民族的传统文化中象征着“悲哀、凄凉、烦恼”,其叫声被视作农夫岁末生活困顿的映衬(?诗经?幽风·七月)。又如:“独申旦而不寐兮,哀蟋蟀之宵征”(宋玉:?九辩?)。但英美人就一直把“蟋蟀”当作快活的喻体。早在莎士比亚?亨利?四世中就用过as merry as crickets。汉语中带“狗”的成语、谚语差不多含有贬义之意。如:“狗急跳墙、狗屁不通、狗头军师、狗党狐群、狗血喷头、狗仗人势、狗咬吕洞宾、狗嘴里吐不出象牙”。与此恰恰相反,英美民族却视狗为忠诚的伴侣,如:Love me , love my dog; a lucky

等。总之,由于人类文化的共性以及民族文化的个性,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运用,特别是在习语性比喻中所采用的喻

除了以上所说的同义场、颜色场、数字场、文化场等领域的对比外,还有亲属场、反义场、烹调场、视觉场、声音场、家具场、物质场、动物场、情感场、文体场、比喻场等等。

风俗习惯上的不同所引起的习语和成语隐含意义的差异对比。因此,我们在日常交际和文化交流中要考虑到中西语言在各方面的种种差异,谨慎措词,以达到最佳的表达和理解效果。

主要参考书目:

1、对比语言学概论许余龙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2、英语词汇学研究汪榕培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现代英语词汇学陆国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4、文化与交际胡文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5、英语同义词浅谈王庚尧卢易?论文集?浙江大学出版社1989

中英颜色词汇的对比与翻译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道德观 2 中国与日本茶文化的比较 3 网络英语的构词方式 4 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5 从美国梦看美国社会流动机制 6 探析《老人与海》的主题 7 Roger Chillingworth in The Scarlet Letter Viewed from the Humanistic Perspective 8 赫尔曼?梅尔维尔《白鲸》中的生态主义解析 9 An Analysis of The Bible’s Influence o n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10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1 An Analysis of Main Characters in Wuthering Heights 12 论《英国病人》中角色的自我认知 13 个体取向与集体取向对中美商务交流的影响 14 汉英姓氏文化差异 15 探析王尔德童话中的死亡主题 16 运用概念整合理论解读英语幽默理解障碍 17 初中生英语听力理解的障碍因素及对策 18 19 《等待野蛮人》中的寓言式写作手法 20 On Wisdom of Tao in Tao De Jing and the Subjectivity of Translator--Based upon Translations of Wu(无)and You(有) 21 An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of Road and Traffic Public Signs 22 象征主义视角下《致海伦》中的意象美 23 A Brief Analysis of Willy Loman’s Tragedy in Death of a Salesman 24 中式英语成因之分析 25 The Use of Symbols in A Farewell to Arms 26 管窥世纪年代以前的朴素社会语言学思想 27 论汉语新词语的英译 28 丁尼生《鹰》与休斯《鹰之栖息》的对比分析 29 A Study on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Difference 30 寻找真正的自我 31 浅析库尔特?冯尼古特《猫的摇篮》中的黑色幽默 32 广告英语的语言特征 33 On Translation of Symbolism in Pop Songs with a Case Study of Hotel California 34 霍桑的罪恶观在《红字》中的体现 35 面部表情和目视行为的跨文化研究 36 探析《劝导》中安妮的成熟形象 37 工业化进程下人的主体性的追问——梭罗的《瓦尔登湖》 38 论《荆棘鸟》中的女性意识 39 从《红字》看霍桑对清教主义的批判与妥协 40 A Contrastive Study on Language Feature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Proverbs 41 An Analysis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arlett’s Personality in Gone with the Wind

英汉外来词的对比及翻译

英汉外来词的对比及翻译 摘要:一种语言借用、吸收另一种语言的词语,这是语言的普遍现象。而在语言的动态发展变化中,词汇的变化是最敏感、最快捷、最频繁的。对比英汉外来词的产生方式,分析其原因,促进翻译的发展,反应事物文化,将符合人们心理的优质外来词吸入本族语言,丰富本族语言,推进语言的发展。 关键词:外来词对比翻译方式 随着世界各民族之间的各种形态接触,一个民族语言中的某些形式传至另一个民族的语言,于是就产生了外来词,吸收和使用外来词成为语言词汇变化的重要因素。叶斯帕森说,“没有任何一种语言是绝对纯洁的,我们也找不出一个没有吸收外来词的民族。”萨丕尔也曾指出, 由于交际的需要, 使说一种语言的人们直接或间接和那些邻近的或文化优越的语言说者发生接触。然而各种语言对外来词语吸收、消化的能力,存在着很大差异。 1 汉字吸收外来词的主要方式 汉字既有表意功能,又有表音功能。因此,外来词要进入汉语的词汇系统,必须接受汉语的语音、语法和构词规则等各方面的改造,以符合汉语的发音习惯、语法和词汇规则。因为现代汉字是“表意和表音文字”。外来词有音译词、意译词、音意兼译词和直接借用四种主要形式。 通过音译借用吸收,语音和语义全部借自外族词,例如,“罗曼蒂克”,这四个字内部并无一定的语义关系,它只是音译了英语(romantic)。音译是用发音近似的汉字将英语翻译过来,这种被译音了的汉字不再有其自身的原意,只是保留其语音和书写形式。再如:歇斯底里(hysteric)、幽默(humor)、布丁(pudding)、康乃馨(carnation)、马赛克(mosaic)、扑克(poker)、马拉松(Marathon)等。 通过意译改造融合。意译词是运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的新词,把外语中的某个意义移植进来。例如,“传真(fax)”、“安乐死(euthanasia)”、工会(trade union)、篮球(basketball)等。 通过音意兼译。用汉字记录外来词的读音的同时也用汉字的意义表示其意义。如:奔驰(bonze)、香波(shampoo)、蹦极跳(bungee)。也可采用半部分音译,半部分意译,如:呼拉圈(hula-hoop)、绷带(bandage)、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水上芭蕾(water ballet)、奶昔(milk shake)等。 直译。这种词往往有两个以上的构成部分,直译的时候就按照这些构成部分进行意译,然后拼凑成词。如将“honey”直译为“蜜”,将“moon”直译为“月”,结构形式也是直接照搬,同外语原词同构,如原词“honeymoon”,译词也作“蜜月”。如:马力(horse power)、篮球(basketball)、白领阶层(white collar)、自我实现

英汉词汇语义对比

英汉词汇语义对比 学号:19910522 班级:英语二班13K1 姓名:鲍俊喜 摘要:词汇学是一门独立、实用、交叉的学科,词的语义是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们意识中的概括反映,英汉两种语言是在不同领域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产生了不同的差异且中词汇语义差别较大,对比两种语言的词汇语义对英语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关键词:语义对比对应差别 1.引言 词汇学是一门独立、实用、交叉的学科,汉英词汇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形态学和语义学的对比之中,两者又以语义学的对比差异显得更为突出。词是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语言单位,具有一定的形式,并表达一定的意义。中西语言在不同的领域由于不同的文化和背景产生不同的词汇对比差异。 2.汉英词汇总体对比 英汉词汇语义对比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2.1就像《英汉翻译的理论与方法》中说到“英汉词汇语义完全对应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感觉、认知和人类的思维结构也大致相同,不同社会、不同文化之间也必然有相似之处,不同语言之间必然存在着语义相符关系,即它们的意义在上下文中都完全相符,所指意义也完全一样,不会引起歧义。”这主要包括一些专有名词术语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名称。例:Asia 亚洲:hydrogen 氢;table 桌子;moon 月亮;vegetable 蔬菜;hover craft气垫船;The U.S.State Department 美国国务院;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计算语言学,这类词汇在语义是完全对应的,一般不会给理解和翻译带来困难。 2.2英汉词汇语义假对应。《外语与外语教学》中说“英汉语言中的一些词或词组从形式上看,它们相同或相象,但具体的涵义并不相同,即表面上似乎指同一个事物或概念,其实指的是两回事”这种情况被称为假对应。 (1)如有些懂点英语的中国人在介绍自己的爱人时喜欢用lover一词,这使得英国人很吃惊,因为lover的涵义是情夫或情妇,而汉语中的爱人指的是丈夫(husband)或妻子(wife). (2)如rest room并不是汉语中的休息室。在美国英语中,rest room是剧院、大商店或大建筑物中的一间房子,里面设有厕所、盥洗设备等,供顾客、雇员等使用,这是厕所的委婉说法。汉语中的休息室应译为英语中的lounge或lobby。 (3)另如Labour Day 在我国指“五·一”国际劳动节,而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国指九月的第一个星期一的劳动节。 (4)Drug Store并不是汉语中的药店,而是小杂货店。 2.3英汉词汇语义部分对应。英汉词汇语义大部分属于部分对应,这种对应仅谈以下二种情况: (1)汉语词汇语义>英语词汇语义。即汉语中的一个概念相当于英语中的两个或更多概念。例如:A、汉语中“风”指任何室内或室外的部分;而英语中wind指自然风、室外风;室内风有专词draught.;B、汉语中汽车可指小汽车、公共汽车、卡车、面包车、出租车等。但英语automobile(汽车)只指motorcar(小汽车),其余各类车辆需要分别由bus,truck,

英语的单词比较

1.neglect, ignore, omit “忽略,遗漏” neglect指对职责、义务或应做的事没有给予足够的注意,这种忘记可能是有意的,也可能是无意的。 Those who neglect their duties should be punished. 玩忽职守者应受惩罚。 Why do they always neglect the traffic regulation? ignore指疏忽、不顾、强调对某人或某物故意不理会,有时还带有固执地拒绝的意味。When I saw Tom, I stopped to greet him, but he ignored me and walked on. The teacher ignored my difficult questions. omit指因专注或疏忽而忘记某事,这种失误可能是有意或无意的,该词还可指删除不利或不必要的东西。 She should not omit to visit the museum. The third part of the book may be omitted. The joys of travel having long ____C______the disabled,are opening up to virtually anyone who has the means. A. omitted B. missed C. neglected D. Discarded 2.principal, principle principal既可作形容词,又可用作名词。作形容词用时,通常用来形容地位、作用等优于任何其它的物或人,常作“首要的”、“主要的”、“最重要的”解。作名词用时,通常指技术学校、师范学校或音乐学校的“校长”,在美国可指中小学的“校长”,等于英国英语中的headmaster;也可指剧团里的“主要演员”,在法律方面,只犯罪团伙中有别于教唆犯或从犯的“主犯”,在财政方面指经营的活产生利息的“资本”、“本金”等。 principle属名词,通常指做某事的“原则”或某种学科的“原理”。 3.continual, continuous, constant 这三个形容词都有“连续的”,“不断的”的意思,但也有所区别。 continual “连续的,继续的,老是“,指在一个较长时间或空间内有间歇的重复。通常修饰一个令人不快的东西。 continuous “连续的,不断的”,指某事在或长或短的时间或空间内连续发生,毫无间歇,但有开始和结束。 constant “不断的;经常的”,含有“永恒不变”的意思。 1. ________ smoking does harm to health. 2. She was tired of _________ trips to the grocery, school and office. 3. The noise of _________________ hammering disturbed me. 4. The brain needs a ____________ supply of blood. 5.There was ________________ rain for weeks. 6. It is important in scientific experiments that all the conditions should be ____________. 7. He was _________ in his efforts to improve his skills. 4.emerge,appear&loom这三个词都有“出现”之意

英汉对比与翻译期末论文 (2)

英汉对比与翻译——词汇三境 [摘要]:本文将英汉语言中词语分布做了对比,并就词汇翻译提出了“意译”、“义译”、“化境”三个要求,从而得知,词汇翻译的地道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境的还原程度。 关键词: 译意、译义、臻化、词汇、语境 正文:英国语言学家George W.W ilk ins在《语言教学中的语言学》一书中指出:“没有语法,表达甚微;没有词汇,表达为零。”由此可见词汇在英语中所居的重要地位。在翻译时,即使一个译者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词汇与句法,还是会遇到总不能够突破的瓶颈,这个障碍往往是由词汇,甚至是简单词汇所引起的。例如:“He is a perfect stranger in the city.”这里对于什么是一个“perfect stranger”的理解与处理会造成译文层次的不同,同时也是考量一个译者的水平。如果仅翻译字面意思,翻译成“完美的陌生人”,译文显得晦涩难懂;当我们进一步理解“perfect”这个词的含义,并进入意义层面, “perfect”就是“完完全全”的意思,那么“perfect stranger”该译为“完完全全的陌生人”,“他是这城市中完完全全的陌生人”意思准确但是和全句契合不够完美,同“in the city”在搭配上略有滞涩;所以,我们将其转化,将“完完全全的陌生人”这一名词词组转化为动词词组,意为“对……完全陌生”,这句话就可译为“他对这城市完全陌生”,这样的搭配显得协调,不但译出了源语言想表达的意思,“疏离”这一

语境也得以完整地保留了。 以上例子就体现了英汉互译中一个很重要的规律,即词性转换。世界上的语言,不管其各有多少词类,名词和动词都占最大的比例;不管有多少句型,都能归纳为静态与动态两类。总的来说,汉语呈动态特征,英文呈静态特征。在词汇的使用上,汉语的动态表现为:汉语的动词丰富,使用频率高;而英语中,名词、介词等非动词性此类的使用频率很高。据周志培(2003:390)统计显示截选如下:(1)“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及英译 语言总 数名 词 介 词 动 词 助 动 非限 定动 词 代 词 形容 词 副 词 数 词 连 词 量 词 冠 词 汉语词数636 167 11 186 27 41 70 70 39 17 8 % 26% 2% 29% 4% 7% 11% 11% 6% 3% 1% 英语词数907 238 99 105 19 30 98 104 43 28 5 84 % 26% 11% 12% 2% 3% 11% 11% 5% 3% 7% 9% (2)“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中国欢迎宴会上的讲话”及汉译文 语言总 数名词介词动词助动非限定 动词 代词形容 词 副词数 词 连词量词冠 词 汉语词数324 99 9 72 5 36 22 42 15 13 2 % 31% 3% 22% 2% 11% 7% 13% 4% 4% 0.6% 英语词数366 91 49 41 1 9 39 50 22 13 23 28 % 25% 14% 11% 0.2% 2% 10% 14% 6% 4% 6% 8% 上述结果表明,若要在英汉互译中,若要翻译出地道的T arget Text,就应当尽量符合Target Language的表达习惯。这必然包含必 要的词性转换。在进行英译汉时,根据需要将英文中的名词,介词等

中西方词汇文化差异

英汉词汇的中西文化差异分析 (陕西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摘要:语言离不开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词汇是语言的基础,词汇无法独立于语言之外存在,就像语言离不开文化。正是因为它的重要性,新世纪以来学者对英汉词汇的研究从不间断。本文主要从英汉词汇体现的不同内涵、不同情感、不同表达以及概念缺失、网络新词中的文化差异四种现象来探讨。本研究运用对比、参考文献的方法对研究内容分析,从而试图解释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 关键词:英汉词汇文化差异对比 一、研究的现状与目前存在的问题 1.研究意义 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思维方式、风俗习惯、政治历史、地理环境等方面的不同,必然会造成词义概念和外延的差异、严格地讲,两种不同的语言是找不到完全对等的词的。由此可见,词汇的文化内涵往往因文化不同而含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所以同一词汇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表达意义的内涵差异是不同文化差异的具体反映。 (1)The significance of education We all known that , the vocabulary ,in conection with a nation of religious, mythological, literary, artistic traditions and historical ,which is mostly belong to the non-correspondence connotation or zero corresponding word. Such as English boycott; throw in the towel and other terms, if we not explain from a cultural perspective, it would be impossible for the students fully understand the vocabulary and understanding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鲜活生动的词汇文化内涵,还要鼓励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重视学习方法的多元化发展,从而是学生能够对词汇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做出深刻的了解。 (2)Respect to the significanc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在跨文化交际中,说话者对语言交际原则的选择,会受到他们所依附的文化背景的干扰,如果说话者误将母语中的语言习惯、表达方式等套入目标语中,往往会引误解,甚至造成比违反语法规则更为严重的错误。学生通过对英汉词汇对比的学习,吸取西方文化,既有利于学生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又有利于学生跨文化交流。 2.研究现状 早在1977年,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吕叔湘就说过,要认识到汉语的特点,就必须和其他非汉语语言进行对比研究,我国从清朝末年开始就掀起了对比研究之风,出现了一批例如林语堂,赵元任,王力等语言大师,改变了传统的以训诂来研究汉语的方式,并揭示了很多在汉语中长期被人忽略的现象,建立了汉语的语法和词类理论。但是,自从关于语言研究的《马氏文通》问世之后,汉语界引进不断、争论不休。吕叔湘也曾经批评这些研究的理论都是来自外国,并没有自己的理论。虽说有争论,但是并不是说引进和争论不符合语言对比研究的要求,相反,引进则是为了借鉴和吸收别人的成果,而争论则是对一些不明的问题各抒己见,促进真理的形成,不管是引进还是争论,英汉语言的对比研究必须要实现立足点的转移,找出英语和汉语的文化差异,得出具体的理论和方法。 3.目前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英汉对比研究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英汉对比语言学的理论建设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英汉微观层次系统的量化对比研究还不足,应用对比研究还缺少深度和广度,因此,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还需要加强汉语的学习和研究,深入的了解汉语的特点,找到汉语和英语的异同之处,重视理论体系的建立,用科学严谨的态度促进我国英汉语

英汉词汇意义的文化差异对比研究1

姓名:肖鹏学院:计算机学院班学号:序号: 英汉词汇意义地文化差异对比研究 摘要: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地依存关系,词汇是语言系统中最活跃地要素,而语际间地文化差异在词汇这一层面上有着非常充分地体现.本文以一些具体语料分析英汉词汇意义地跨文化差异与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地问题.b5E2R. 关键词:词汇文化意义;跨文化差异 语言与文化总是相互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语言是文化地直接表现,外语地学习必然涉及目标语文化( )地学习.目标语( )地使用也要受到目标语文化地制约.不同地民族由于历史、地理、政治制度、风俗习惯、宗教及价值观念等文化方面存在着差异,不同语言之间语言地结构、语义、语言使用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词汇是语言系统中最活地要素,而语际间地文化差异在词汇这一层面上有着非常充分地体现.表达同一理性概念地词,在各自地独特地文化语境中有着附加在词汇本身概念之上地不同地联想意义.这种联想意义反映使用该语言地国家地历史社会文化,民情风俗.这种添加在词基本概念之上地带文化色彩地语义亦称为国俗语义.这种联想意义与词汇本身也许没有必然地联系,而是在说话者(或作者)、听话者(或渎者)地文化知识基础上,在特定地语境中,对一个词所产生地某种特定感受.不同地文化语境中这种联想意义存在差别,若不了解这种差别,就不能完全接受一个词所承受地全部语言信息量,而影响说话者(或作者)与听话者(或读者)之间地交流地顺畅.提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除了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地准确性外,还强调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地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地灵活性,以适应日益广泛地国际交流地需要.在外语教学中,在跨文化交际地实践中,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这种语际间地差异,提高其对语言差异地敏感性,有助于他们更恰当地了解掌握所学地语言地文化,从而增进其交际能力.使其语言使用得更得体.将语言跨文化差异引入教学,对外语教学(包括对外汉语教学),提高学习者地语言使用地有效性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起着重要地作用.本文拟就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层面上地跨文化差异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词汇语义所反映折射出来地不同语言民族地历史社会文化、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地差异性,提高语言学习者对目标语文化差异地“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地灵活性”.p1Ean. 词汇蕴涵地文化差异造成语际间许多对应地词意义不完全对等.英国并不完全等同于中国地“茶馆”;英国里上地“”与法国里喝地“”因酿造材料及工艺不同而有所不同.当一位省长在向来华访问地美国商务代表团团长介绍自己地夫人时说“这是我爱人”,译员不能译为“ .”(而译为“ ”)汉语中地“爱人”是指配偶(丈夫或妻子),而英语中一词“爱人、情人”看作,不宜公开、正式场合谈论.词汇学习不仅仅是记住它们在目标语与源语言之间地对应词,或学习其定义或在上下文中与其它词之间地关系,还要学习其在整个文化语境中地意义关系.DXDiT. .表示颜色地词在英汉两种语境有不同地联想意义: 在西方文化中含有沮丧、消沉或者淫猥、下流之意;而在中国文化中蓝色却表示肃穆、严肃;淫猥,下流色情则用黄色表示,“黄色电影”、“黄色录像带” 英语说成,RTCrp. .而英语中是“黄皮书”,指法国政府发表地报告书.在英语国家常表示气愤、愤怒,危险,如在美国安全警戒级别最高为红色( );在汉语中被用来表示革命、喜庆,大红灯笼、大红喜字、大红花、红对联都给人以喜庆地意象.红,还与妇女有关,如“红粉”( )“红颜”指美女( ),“红闺”或“红搂”指闺房,《红楼梦》地红楼即指女子地闺房.在西方含纯洁、天真无暇之意,新娘要穿白婚纱,是“纯洁地心灵”;是“吉日”;而“白色”在中国文化中用来象征恐怖,象征死亡,中国人在丧葬中活动中用白纸,披麻戴孝用白布,汉语有“白色恐怖”.汉语“戴绿帽子”表示“妻子有外遇地男人”,英语释义为“ ”(不能套用),英语含“幼稚、嫩气、缺乏经验”,(生手、新手);(涉世未深,易上当受骗地人).绿色在汉语中也代表着春天和希

英汉词语对比与翻译【打印版】

英汉词语对比与翻译 --- 系统、语义及其他 词类在英汉语中使用的频率有差异 1.我成功了。 I was in success. 2. The old man cast impatient glances at the clock. 这位老师不耐烦地看了看钟。 3.他初出茅庐,没有什么经验。 He is a green hand 4. On entering the door I remembered the doll I had broken. I felt my way to the hearth and picked up the pieces. I tried vainly to put them together. 一进门,我就想起来了被我摔碎的娃娃。我摸索着走到壁炉跟前,捡起了碎片。 A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 英汉语对比研究 人到齐就开会。 The meeting will begin when all are here. 不要人云亦云。 Don’t say what others have said. 帐单撕碎了。 The bill was torn to pieces. 问题解决了。The problem was solved. 你再说一个字,我马上走。 If you should say one more word, I would go at once. 你死了,我去当和尚。 If you should die, I would go and be a monk. 1.人在阵地在。 The position will not be given up so long as we are still living.(Condition 条件) 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If one has no long-term considerations, he will find trouble at his doorstep.(Condition 条件) 3.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Sickness comes like an avalanche(雪崩) , but goes like reeling silk. (Contrast, Opposition 对照、转折) 4.我来他已去。 He had left when I arrived.(Time Order 时间先后) 5.他人老心不老。 Although he has aged physically, he remains young at heart. (Concession 让步) Look at the sentence structures of the two languages from another perspective: 1.我的小子他很调皮。 My little grandson is very naughty. 2.那所房子你们早该修了。 You should have repaired the house. 3.英语这门语言,学会它可不容易。 It is by no means easy to learn the English language. 4.这里建大桥,我看行不通。 I don’t think it workable to build a bridge here. 1.志同道合,友谊才会持久。 Friendship will last only if it is based on a common goal. Only if friendship is based on a common goal, it will last. 2.天下雨,运动会延期了。 The sports meet was postponed because of rain. Because of rain, the sports meet was postponed. 3.We saw many signs of occupation while strolling along a street past a major concentration of the huts (棚户区)not far away from the Central Avenue.

英汉词汇对比与跨文化交际.

英汉词汇与跨文化交际Vocabulary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前言

词汇研究是语言研究的关键。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首先接触到的是词汇。一个人学习母语以外的另一种语言,会下意识地把两种语言的词汇进行比较。英语没有字的单位。按词计算,英语词汇以最保守的估计,已经达到50万。如:比较权威的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收词约60万。而根据汪榕培(1997),英语词汇总量远远超过200万。章杨恕(1990)的研究发现美国中学毕业生的词汇量平均为47000个,而大学生平均为58000个。据说,英国前首相 丘吉尔能用9万个词。 汉语词汇和英语词汇的总量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统计,但英语词汇量远远高于汉语是无疑的。《现代汉语词典》收词56000条。根据《现代汉语常用字表》统计,汉语中常用字约3500个。掌握了3500个汉字,就能阅读一般报刊的99.9%的内容。 那么,为什么英汉词汇总量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异?如果要表达的事物和概念基本相当,英语为什么会多出这么多词汇呢?为什么英语词汇量如此之大,还会有词汇空缺现象,即英语中缺少汉语中对应意义的词,或词的基本意思一致但内涵意义和联想意义相冲突呢?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学生最常见的表达错误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呢? 这么多为什么就是我们进行英汉词汇学习和对比研究的重要课题。Bloomfield 在?语言论?(1985)中指出“各种语言的区别,在词法上要比在句法上更大”。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包括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英语和汉语的构词原理、内部结构、语义关系、词语理解等进行共时和历时的对比,通过对比发现并掌握英语和汉语词汇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传统的语言学研究,特别是北美传统的语言学研究,以音系学和语法学(包括形态学和句法学)为核心;词汇研究则受到忽视,被认为是主要是词典编纂者所关注的事。传统观点认为,词汇是无规律可循的,而语言学是以研究语言

英汉词汇对比与翻译

英汉词汇对比 20150414 ?词汇的结构(对称性与非对称性) ?词汇的意义 ?词汇的表达能力 ?词汇的形态与翻译 ?词汇的准确理解 ?词汇的准确表达 Warm-up ?1. In the evening, after the banquets, the concerts and the table tennis exhibitions, he would work on the drafting of the final communiqué. [k?'mju:n?ke?] ?1)晚上在参加宴会、出席音乐、观看乒乓球表演之后,他还得起草最后公报。 ?2) His being neglected by the host added to his uneasiness. ?2)主人的冷遇使得他更加不舒服。 Warm-up 3) The thought that she would be separated from his husband during his long and dangerous journey saddened Mrs. Brown. ?布朗太太一想到丈夫要踏上那漫长而危险的旅途而自己又不能跟他一起去,(心里)不禁感到难过。 4) “Coming!” Away she skimmed over the lawn, up the path, across the veranda, and into the porch. 词汇的结构 ?英语词汇的形态变化丰富,词缀多且构词能力强。包括:内部形态变化和外部形态变化。 ?内部形态变化是指通过添加前缀或后缀方式构成意义不同的新词汇。 ?大多数的前缀只起着构成新词汇的作用。 ?如,形容词前加un-,non-,im-,ir-构成新词,表示否定意义。 ?后缀不仅能构成新词,还能改变词性。 ?如,形容词前添加-en, 变成动词。某些动词后面添加-er或者-or构成名词,表示某一类人。?大多数的前缀只起着构成新词汇的作用。 ?如,形容词前加un-,non-,im-,ir-构成新词,表示否定意义。 ?后缀不仅能构成新词,还能改变词性。 ?如,形容词前添加-en, 变成动词。某些动词后面添加-er或者-or构成名词,表示某一类人。 ?英语词汇的外部变化是指词汇为了在句中起到句法功能作用而不得不添加的一些特定的标记。如名词有数和格的变化,动词有人称、时态、语态、情态、语气及谓语的变化(如不定式、现在分词、动名词),形容词和副词有比较级和最高级等级的变化等等。 ?汉语的词汇变化没有形态变化,它主要依靠词语、词序及内在的逻辑关系来表达句子的含义。 ?比如,汉语中的“老王”和“王老”的意义大不同;“丫头”和“丫头片子”的语气也存在差异;“父

英汉称谓语及社交常用语对比..

第一节英汉家庭称谓和社交称谓的语用对比 称谓是人们在相识或交往中不可避免地要面临的看似简单的问题。家庭称谓是指在家庭范围内部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的称呼语;社会称谓是社会群体内人与人之间在言语交际中的称呼语。它对人际关系的建立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甚至有决定性的影响。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英汉语言中是如何运用称谓进行交际的。 1. 英汉家庭称谓差异 在用英汉语言进行交际时,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家庭称谓的词语常常在交际双方理解称谓意义方面造成很大的难度,。汉语中的很多称呼语表达了较具体的关系,而英语却没有这样的对应词。因而影响了交际的顺利进行。我们先来看看下面的英汉家庭称谓对照表: 英语词英语释义汉语 词 祖父Grandfather paternal grandfather 外公maternal grandfather 祖母Grandmother paternal grandmother 外婆maternal grandmother 伯伯paternal father’s elder brother

叔叔 Uncle uncle brother younger brother 姑父husband of father’s sister 舅舅maternal uncle mother’s brother 姨夫husband of mother’s sister 婶子 Aunt Wife of father’s younger brother 伯母Wife of father’s elder brother 叔母Wife of father’s younger brother 舅母Wife of mother’s younger brother 姑妈father’s married sister 姨妈Mother’s married sister 堂姐 Cousin Elder sister of paternal grandfather 堂妹younger sister of paternal grandfather 堂哥Elder brother of paternal grandfather 堂弟younger brother of paternal grandfather 表哥Elder brother of maternal grandmother 表弟younger brother of maternal grandmother 表姐Elder sister of maternal grandmother 表妹younger sister of maternal grandmother 哥哥Brother Elder brother 弟弟younger brother

一英汉词汇现象的对比(20200919211119)

第一节英汉词汇现象的对比 一、词的意义方面 二、词的搭配能力方面 三、词序方面 一、词的意义方面 (一)(英语中有些词与汉语)完全对应——主要是一些专用名词、 术语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的名称。如: The Pacific Ocean 太平洋 helicopter 直升飞机 minibus 面包车 (二)部分对应, 如: marriage 娶,嫁 枪,炮 gun sister 姐,妹 (三)新词,没有汉语对应词。如: overkill (核弹的)过度杀伤力,(宣传活动的)过度行为plumber 水管工,美国调查政府雇员泄密事件的特工 (四)英语词义灵活,突出表现为一词多义polysemy,英语的词义 主要视词的语境(上下文联系和词在句中的搭配关系)而定。相比之下,汉语词义的稳定性就大得多。 英语中许多词一词多义,与汉语中几个不同词、词组对应。

如soft,除了“软的”、“柔的”,还有: 1)无坚固掩护工事的,可攻破的: The record has bee n con sidered soft ever since it was set last May. 2)宇宙飞船的着陆飞行速度在32公里/小时左右,软着陆: The landing must be super-soft, made at a velocity of 18 miles or so an hour. 3)毒性较轻的,软性的: Marijuana(大麻)is usually regarded as a soft drug.. 4)非百分之百可靠的: At this stage there is only soft intelligence about the enemy intention. We should not take acti on. 作业:soft pillow soft cushion soft music soft wood Soft breeze soft drink soft m oney soft light Soft voice soft fire soft hat soft an swer Soft heart soft words soft g oods soft water

多维视角下的英汉词汇对比研究

2012年第02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No.02,2012 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Vol .28(总302期) Total No .302 收稿日期:2011—12—02 作者简介:高蕾(1970—),女,山东滕州人,浙江传媒学院国际文化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对比语言学与语言教学。 注:本文为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 “多维视角下的英汉词汇对比研究”(2009N27)的阶段性成果。多维视角下的英汉词汇对比研究 高 蕾 (浙江传媒学院国际文化传播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摘要:在对国内外的英汉词汇学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文章指出有必要从传统词汇学、语义学、语用学、认知语言学等多维视角对英汉词汇进行系统的对比研究,并讨论了英汉词汇对比研究的原则、方法、内容,以期对英汉词汇对比学的构建有所裨益。 关键词:词汇对比;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2—0099—02 一、英汉词汇学研究综述 在20世纪初索绪尔开创的西方现代语言学中,语言的语音系统和语法系统是主要的研究对象,词汇 系统却受到冷遇。但是自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词汇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交叉学科在西方已经受到 重视, 并陆续有英语词汇学的专著问世。二十世纪末,国外词汇学研究中出现了两个新的分支—词汇语用学(lexical pragmatics )和认知词汇语义学。它们涉及语用学、语义学(尤其是认知语义学)、词汇学及认 知语言学之间的界面研究, 从语用和认知的角度研究词汇。词汇语用学把词汇的语用意义作为研究对象, 主要关注语言使用中的不确定性词义的语用处理,包括词义的语用收缩和语用扩充等信息加工,特别是话 语理解中特定词汇信息的语用处理, 以及如何通过话语中某一特定词语去触发语用推理、确定语用待选信 息等。认知词汇语义学从认知的角度研究词义概念的形成、 词义的范畴化、隐喻与词义网络、词的意象意义、语法化、词汇化等。作为新兴的领域,这些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学科的体系、研究对象、研究目的 等还缺乏系统的界定, 也未形成统一的研究模式。在我国,词汇学的研究可谓是如火如荼,出版的词汇学 论文数以千计,专著也有数十部(汪榕培,2002)。仅以词汇学通论和汉语词汇学的论著为例,就有苏新春 的 《当代中国词汇学》、葛本仪的《现代汉语词汇学》、符淮青的《现代汉语词汇》等。英语词汇学研究的著 作也有不少,例如,陆国强的《现代英语词汇学》、张韵 斐和周锡卿的 《现代英语词汇学概论》、张维友的《英语词汇学教程》、汪榕培的《实用英语词汇学》等。专 门对英汉词汇形态进行研究的有陆志韦的《汉语构词法》 、任学良的《汉语构词法》、潘文国等的《汉语的构词法研究》 等专著。但是这些著作似乎分别对英语和汉语的词汇进 行了系统的研究, 有关英汉词汇对比的专著却比较鲜见。近年来,发表在各类学术刊物上有关英汉词汇对比的文章数量不少,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英汉词汇进行了对比研究。然而,这些文章大多从微观的角度 对英汉词汇的各个方面进行对比研究,且散见于各种不同的刊物上或英汉语对比论著的个别章节中,英汉词汇对比研究尚缺乏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关于英汉词汇的宏观对比研究,即从社会语用、认知心理和文化等视角进行的研究较少。因此从传统词汇学、语义学、 语用学、认知语言学等多维视角对英汉词汇进行系统的对比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拟对英汉词汇对比的原则、方法和内容做些探讨,以期对英汉词汇对比学的构建有所裨益。 二、英汉词汇对比的原则和方法 在具体进行英汉词汇对比研究时,可以遵循以下原则和方法: (一)理论与应用研究相结合 通过对比验证现有的语言理论,提出英汉词汇 9 9

英汉词汇意义的文化差异对比研究1

姓名:肖鹏学院:计算机学院0904班学号:14092400538 序号:64 英汉词汇意义的文化差异对比研究 摘要: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依存关系,词汇是语言系统中最活跃的要素,而语际间的文化差异在词汇这一层面上有着非常充分的体现。本文以一些具体语料分析英汉词汇意义的跨文化差异与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词汇文化意义;跨文化差异 语言与文化总是相互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语言是文化的直接表现,外语的学习必然涉及目标语文化(target culture)的学习。目标语(target language)的使用也要受到目标语文化的制约。不同的民族由于历史、地理、政治制度、风俗习惯、宗教及价值观念等文化方面存在着差异,不同语言之间语言的结构、语义、语言使用等方面也存在着差异。词汇是语言系统中最活的要素,而语际间的文化差异在词汇这一层面上有着非常充分的体现。表达同一理性概念的词,在各自的独特的文化语境中有着附加在词汇本身概念之上的不同的联想意义。这种联想意义反映使用该语言的国家的历史社会文化,民情风俗。这种添加在词基本概念之上的带文化色彩的语义亦称为国俗语义。这种联想意义与词汇本身也许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是在说话者(或作者)、听话者(或渎者)的文化知识基础上,在特定的语境中,对一个词所产生的某种特定感受。不同的文化语境中这种联想意义存在差别,若不了解这种差别,就不能完全接受一个词所承受的全部语言信息量,而影响说话者(或作者)与听话者(或读者)之间的交流的顺畅。提出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除了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准确性外,还强调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以适应日益广泛的国际交流的需要。在外语教学中,在跨文化交际的实践中,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这种语际间的差异,提高其对语言差异的敏感性,有助于他们更恰当地了解掌握所学的语言的文化,从而增进其交际能力.使其语言使用得更得体。将语言跨文化差异引入教学,对外语教学(包括对外汉语教学),提高学习者的语言使用的有效性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就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层面上的跨文化差异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其词汇语义所反映折射出来的不同语言民族的历史社会文化、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性,提高语言学习者对目标语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 词汇蕴涵的文化差异造成语际间许多对应的词意义不完全对等。英国pubs并不完全等同于中国的“茶馆”;英国pubs里上的“beer”与法国French bars里喝的“biere”因酿造材料及工艺不同而有所不同。当一位省长在向来华访问的美国商务代表团团长介绍自己的夫人时说“这是我爱人”,译员不能译为“This is my lover。”(而译为“This is my wife”)汉语中的“爱人”是指配偶(丈夫或妻子),而英语中lover一词“爱人、情人”看作privacy,不宜公开、正式场合谈论。词汇学习不仅仅是记住它们在目标语与源语言之间的对应词,或学习其定义或在上下文中与其它词之间的关系,还要学习其在整个文化语境中的意义关系。 1.表示颜色的词在英汉两种语境有不同的联想意义: blue在西方文化中含有沮丧、消沉或者淫猥、下流之意;而在中国文化中蓝色却表示肃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