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4.10《教育学》说课稿-杨沁霓

2014.10《教育学》说课稿-杨沁霓

2014.10《教育学》说课稿-杨沁霓
2014.10《教育学》说课稿-杨沁霓

《教育学》说课

师专心理教研室杨沁霓

一、课程标准

1. 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性质:是一门基础性很强的师范类学生必修公共理论课,

作用:理论基础与实践准备

《教育学》是一门关于研究专门组织的、有目的和系统的培养人的活动的社会科学,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特点。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既要探讨学生如何学习,又要研究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学习,是教育学科群的基础学科。

2. 课程任务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着重掌握教育的基本规律、教学基本理论和德育基本理论。同时,了解教育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了解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和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通过学习该课程,树立科学的教育观、教学观,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掌握中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建构教师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

3. 课程设计思路

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具体包括理论学习、方法训练、能力发展、态度培养四个方面。

4. 课程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教育基本规律、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以及德育基本理论;了解教育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熟悉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和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

能力目标:

具备对各种教育规律的辨别、比较和分析的能力,并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教育活动中出现的各种现象。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的教育观,积极的探究精神、严谨学习的习惯、细致分析的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的责任心以及服务社会的理念。

6. 课程内容知识模块:

模块一:教育的基本规律;

模块二:课程与教学的规律;

模块三:思想品德教育的规律;

模块四:教育评价的规律。

7.课程教学重难点

重点:

教育基本规律、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以及德育基本理论;教育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和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影响。

难点:

教育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教育功能;课程论;教学论;德育论;教育评价。

8 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总)

二、教学资源

1. 教材

张登华主编《教育学》,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9。

特点:为本教研组合作编撰的教材。此教材相对来说体系完整,脉络清晰,行文流畅,更加符合专科学生的接受能力。

2. 参考教材

薛彦华《教育学》,科学出版社,2009

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胡德海《教育学原理》,甘肃教育出版社,2006

3. 扩充性教学资料

视频、教学观摩影剧片段、网络文章

4. 网络教学资源

三、教学方法手段

1. 教学实施流程

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包括理论基础、具体案例、讨论分析、综合实践等流程。

2. 教学方法与手段

常用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法、小组讨论法、

案例分析法;视频观摩教学法;

常用教学手段:

教师讲解、印刷教材为主要教学中介;

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

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运用。

教学重点:

教学基本理论、课程论、教学论、德育论、教育评价

教学难点:

课程论、教学论、教学评价

教学对策:

启发式教学、小组讨论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案例观摩教学。

4. 学情研究及方法指导

学情分析:

本专业为三年制专科学制,学生生源为应届高中毕业生。

学生入学时无教育学学基础知识和理论训练。

学生学习态度普遍端正踏实,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习惯基本良好。

教法和学法指导:

分析学生的学习困难及原因,并指导,如: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论知识应用及参考资料使用能力;

指导学生掌握指导性学习和自学方法,如:研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创造

性学习;加强课内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积极参与实践实训活动。

树立面向个体学生的思想,如:个别辅导,因材施教。

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

本课为考试课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

平时考核:包括上课出勤、课堂答疑、平时作业等。侧重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占总成绩的20%。

实训考核:包括课堂内外实训、实践基地见习和实习、实训报告。侧重考核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职业品质。占总成绩的30%。

理论考试:侧重考核学生对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占总成绩的50%。

五、教学程序设计

以《教育目的》课程教学为例:

解析教学任务;

确定教学目标;

突破教学重难点;

选择教学方法手段;

实施教学具体策略;

进行教学总结评价。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教育目的的概念、类型、构成和作用;了解历史上不同的教育目的价值观。

能力目标:

能根据教育目的理论对中小学教育、教学过程进行适当评述,具备的比较分析的思辨能力。

素质目标:

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以及健康价值观。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教育目的的概念、类型、构成和作用;历史上不同的教育目的价

值观。

教学难点:教育目的的构成;历史上不同的教育目的价值观。

3.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

教法分析:讲解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视频观摩法。

学法指导:运用已学知识通过小组讨论,对具体教育现象进行目的分析。

教学手段:板书及多媒体教学,播放视频展示直观教学案例。

4. 教学实施过程(40分钟)

时间安排:视频导入 5'、案例分析 15'、实训练习15、总结与作业 5'。

4.1 新课导入:视频导入(5')

播放幼儿园老师体罚小朋友的视频案例,直观呈现教育行为背后与教育目的相关的问题,引出课题内容。

4.2 案例讲解分析(20')

结合视频及其他案例,讲解讨论教育目的的概念、类型、构成和作用;了解历史上不同的教育目的价值观,使学生理解确定正确教育目的的重要性。

讨论:

观察视频案例中老师的表现,分析是否符合教育目的,违背了哪些教育基本规律?

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的功能?

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4.3 实训练习(10')

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过去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分析,自主探究、分组讨论、互相补充,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一些教育行为表现并理解其发展的内在规律。教师参与小组讨论,指导解疑。

讨论:

小组交流生活中观察到的教育行为表现,并从教育目的理论角度进行分析。

4.4 总结及布置作业(5')

总结:课内学生知识掌握与小组讨论交流的情况。

布置作业:课外进行资料查阅,追踪国际最新文献研究进展。

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教!

《教育学》(王道俊著)1

高等学校文科教材 教育学 (新编本) 王道俊王汉澜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北京☉ 新编本说明 本书原是根据教育部l978年文科教材编选计划编写的,即华中师大等五院校合编的教育学。自1980年出版以来,经多次印刷并修订再版,累计发行二百余万册,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内容已显得陈旧。国家教委文科教材办责成我们重新修改,并纳入1985一1990年新的编选计划。在国家教委主管部门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督促下,我们重新编写了现在的这个本子。 这次编写,我们在以下几方面作了努力。一是注意把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丰富教育学的专门知识,突出教育学的学科特点,力求克服用其他学科的知识简单代替教育学问题探讨的弊病;二是充实宏观教育的内容,深化微观教育的内容,并注意二者的内在联系,避免只见微观、不见宏观或只见宏观、不见微观的片面性;三是尊重实践,实事求是,探索教育规律,在揭示必然性的基础上阐述必要性,摒弃“空想”、“空话”,克服“唯上”、“唯书”的弊病;四是充分肯定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受教育者独立个性的发展和现代人才素质的培养,克服把受教育者看作消极对象的机械论观点;五是积极地有选择地吸取近几年的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使教材有新思路、新论点、新材料、新面貌;六是加强教材的针对性,重视教育思想的研究,对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重大问题作必要的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对所谓传统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理论不采取非此即彼的态度;七是在阐明基础理论的同时,注意加强教材的实用性和可读性,避免忽视理论或忽视实用的编向。在教材定稿时,适逢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我们学习了这次大会题为《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力争在教材中能体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路线的精神。 在教材的体系或逻辑结构上,除增删和调整了某些章节外,总的框架没有大动,例如未把“智育”列为专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认为原教材的框架是完全合理的,而只是由于我们对这一问题缺乏深入研究,暂时拿不出经得起推敲的新的体系或逻辑结构。

数学教育学课件

数学教育学课件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第一讲:为什么要学习数学教育学 第一节数学教育成为一个专业的历史 数学教师是一种职业,是一种需要特殊培养的专业人士。 古代: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大小小的官吏、僧侣和文职人员 西方:数学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训练学生的心智,<七艺教育:文法、修辞、逻辑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b5E2RGbCAP 中国:古代算学以测量田亩、计算税收等为目的,主要用于国家管理,数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经世致用,地位不高。(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p1EanqFDPw 进入19世纪,数学在学校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 西方——古典教育与科学教育之争; 中国——西方传教士兴办教会学校,但数学未普及。 Jeremy Kilpatrick<杰瑞M·克伯屈)《一份数学教育研究的历史》:19世纪末,人们意识到,教好数学需要既懂数学又懂教案法。DXDiTa9E3d 20世纪,数学教育开始成为一门专业 ⑴1911年,F·Klein指导的第一个数学教育博士Rudolf Schimmack毕业。 ⑵隶属于国际数学联合会的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

有两门学科对数学教育研究有过根本性影响的,而且继续发挥影响:数学和心理学 此外,哲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生态学等不断影响数学教育领域,尤其是人类文化视角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对数学教育的认识。RTCrpUDGiT ⑴数学——Felix Klein,首任ICMI主席,热心倡导数学教育改革,一再强调: ①数学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观点——掌握或了解数学概念、方法及其发展与完善的过程及数学教育演化的经过; ②教育应该是发生性的——空间直观、数学应用、函数概念非常必要; ③应该用综合起来的一般概念和方法来解决问题; ④应该以函数为中心将算术、代数与几何综合起来。 总之,数学影响教案内容的选取。 第三节数学教育研究热点的改变 第二节数学教育研究关注的对象年龄范围在逐渐扩大中学→两头;校内→校外 第三节数学教育研究关注的问题范围在拓展。 宏观:课程→教师教育→学习问题→课堂教案问题→社会、文化、语言问题以及评价问题 微观:符号化与形式化、问题解决、应用与建模、证明与论证、各个学习领域的教与学、各个层次的数学教育问题

王道俊_教育学课后习题与问题详解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选择题 1.“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 ( ) A.中国 B.埃及 C.希腊 D.罗马 2.以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为教育目的的是古代( ) A.斯巴达 B.埃及C.希腊 D.雅典 3.以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为教育目的是古代 ( ) A.希腊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4.以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 ( )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5.以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 育容单一,教育方法 比较严厉为特征是 古代( ) A.希腊 B.埃及 C.斯巴达 D.雅典 6.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 (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7.以“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8.以“教育的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9.以“教育的多元化”是为教育特征的是 ( ) A.古代 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 C.近代 D.现代 10.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 )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11.在教育史上主“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12.在教育史上提出“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13.在教育史上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14.下述属于墨家主的是( )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15.下述属于孔子主的是( )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16.下述属于孔子主的是( ) A.兼爱 B.“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17.下述属于孔子主的是( ) A.复归人的自然本性B.兼爱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18.下述属于道家的主是( )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19.由《学记》提出的教育主是 ( ) A.有教无类 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20.“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出自 ( )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21.“学不躐等”出自( ) A.《学记》 B.《论语》C.《礼记》 D.《中庸》22.“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23.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 ) A.格拉底 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 D.德莫克里特 24.下述著作中反映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是 ( )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25.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

《教育学》笔记(王道俊、郭文安版)

绪论 1、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3、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的不同? 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规律,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作为一种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它是依据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当时的现实状况和需要制订出来的,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尽管如此,教育方针政策只是符合了教育规律,却不能代替教育规律。人们只能认识教育规律而不能制造教育规律。教育规律与教育方针政策绝不等同的。因此,教育学虽然也要阐明一些教育方针政策的问题,但是,教育的方针政策并不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最终依据。如果把阐发、论证教育的方针政策作为教育学的主要任务,就会忽略对教育规律的探讨,舍本逐末,最终导致按主观意志办教育的错误。 4、教育学与教育经验汇编的不同? 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们还只是表面的、局部的、个别的具体经验,尚未揭示出教育规律。当然,教育学不能离开教育的实际经验,经验之中有规律,我们应当重视教育经验,将教育的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从教育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以丰富和发展教育学。 5、常用的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等。 6、历史法:就是要从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去进行考查,以弄清它的实质和发展规律。历史法的研究步骤: ①是史料的搜集②对史料的鉴别③对史料进行分类 运用历史法研究教育问题时要注意: ①要坚持全面分析的方法: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应当与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思想等联系起,全面地去进行考察与分析。 ②要把历史分析和阶级分析结合起来③要正确处理批判与继承的关系。 7、调查法的工作步骤:①要确定好调查的目的②选择适当的调查对象③拟定调查提纲④计划好调查的步骤和方法 调查的方法多种多样,经常采用的有:观察、谈话、问卷 8、实验法:一般是自然实验法即在教育活动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实验,不是在专门的实验室里进行的实验,可以叫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对改善教育问题的设想,创设某种环境,控制一定条件,所进行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教育实验法一般分为以下三种:单组实验法、等组实验法、循环实验法 第一章教育的概念 1、教育质的规定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2、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教育就是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智慧、才能与品德,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发展,成为社会所要求的人。教育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与发展所必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必需。从这意义上说,教育是人类永恒范畴,与人类共始终。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积累的知识越来越丰富,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就越来越显著,教育是为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在其他动物界是没有的。因为动物活动不管多复杂也只是一种程序化了的动作反射,动物既不会制造工具、也不会自觉地改造自然,更没有用语言来传授经验。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在这种活动中既要体

王道俊《教育学》(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4章 班主任)【圣才出品】

第14章班主任 1.为什么中小学教育特别重视班主任工作? 答:班主任是班的教育者和组织者,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他对一个班的学生工作全面负责,组织学生的活动,协调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对一个班集体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具体而言,中小学教育特别重视班主任工作的原因如下: (1)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教育者 班级是学校教导工作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组织。当学校把几十名来自不同家庭、不同学校的年龄相当、身心发展水平相近的学生编成一个班级的时候,还不能说这样的班级就是一个集体。它需要由教育工作者通过大量的工作,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培养而建设成为一个真正的集体。班主任对班集体的组织建设负有专门的责任。 (2)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要长身体、长知识、增长独立生活和工作的能力,需要班主任专门指导,使他们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特别是在当今时代,班主任不仅要教会学生去适应社会生活,同时还要帮助他们开发潜能,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展,从而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班主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3)班主任是联系班级中各任课教师的纽带 在一个班级中往往有好几位教师任教,他们都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但是教育、教学的成果不是靠哪位教师单独创造出来的,而是教师集体长期共同劳动的结晶。班主任的作用就是使各位教师互相配合,步调一致,统一教育要求,形成教育合力,以增强教育的整体效应。除了各科教学之外,学校中各种学生组织及其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也在对班级学生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也需要班主任把课堂教学和各种教育活动统一协

王道俊郭文安版教育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否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 在不同时代不同的人那里,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认识与取向有不同的理解与选择,因而对教育业也有不同的目的和不同设想与实施。 教育与的发展同人类追求解放的步伐基本上是一致的。 教育概念的定义: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 教育的历史发展各阶段的特点: 一.古代教育 1. 原始的教育主要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 2. 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3. 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并不断强化 4.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二.现代教育 1.学校教育逐步普及 2.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3.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

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 三.未来教育 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发展的规律性: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整体性 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及其作用: 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 2.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 3.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 三.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 2.个体是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3.个体的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 教育对人发展的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 3.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版的详细笔记一

《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版的详细笔记(一) 2007-07-06 10:12 绪论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的不同点: 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规律,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作为一种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它是依据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当时的现实状况和需要制订出来的,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尽管如此,教育方针政策只是符合了教育规律,却不能代替教育规律。人们只能认识教育规律而不能制造教育规律。教育规律与教育方针政策绝不等同的。因此,教育学虽然也要阐明一些教育方针政策的问题,但是,教育的方针政策并不是教育学研的主要对象和最终依据。如果把阐发、论证教育的方针政策作为教育学的主要任务,就会忽略对教育规律的探讨,舍本逐末,最终导致按主观意志办教育的错误。 教育学与教育经验汇编的不同点: 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们还只是表面的、局部的、个别的具体经验,尚未揭示出教育规律。当然,教育学不能离开教育的实际经验,经验之中有规律,我们应当重视教育经验,将教育的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从教育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以丰富和发展教育学。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1. 常用的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1)历史法历史法就是要从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去进行考查,以弄清它的实质和发展规律。 历史法的研究步骤:①是史料的搜集②对史料的鉴别③对史料进行分类 运用历史法研究教育问题时要注意:①要坚持全面分析的方法 ..........。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应当与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经济、哲学、 伦理思想等联系起来,全面地去进行考察与分析。②要把历史分析和阶级分析结合起来 .............。 ...............。③要正确处理批判与继承的关系(2)调查法 调查法的工作步骤:①要确定好调查的目的;②选择适当的调查对象;③拟定调查提纲;④计划好调查的步骤和方法。 调查的方法多种多样,经常采用的有:观察、谈话、问卷 (3)实验法 实验法:一般是自然实验法即在教育活动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实验,不是在专门的实验室里进行的实验,可以叫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对改善教育问题的设想,创设某种环境,控制一定条件,所进行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教育实验法一般分为以下三种:单组实验法、等组实验法、循环实验法 (4)统计法 2. 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的科学研究方法 (1)控制论的基本方法(2)信息论的基本方法(3)系统论的基本方法 第一章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什么?这是教育学中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也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明确的问题。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们逐步地说明于下。 第一节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教育就是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智慧、才能与品德,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发展,成为社会所要求的人。教育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与发展所必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必需。从这意义上说,教育是人类永恒范畴,与人类共始终。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积累的知识越来越丰富,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就越来越显著,教育是为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现象,在其他动物界是没有的。因为动物活动不管多复杂也只是一种程序化了的动作反射,动物既不会制

健康教育学(全套课件397P)

《健康教育学》学习心得 首先绪论部分概述了健康教育的内容及健康教育学的研究领域和取得的进展。接着引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健康教育是旨在帮助对象人群或个体改善健康相关行为的系统的社会活动。然后,区别了健康教育与卫生宣教,阐明了其联系是我国当前的健康教育是在过去卫生宣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如今却又将卫生宣教的概念广泛化为健康教育,因此,卫生宣教只是健康教育的一个范畴。WHO 将健康促进定义“是促进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环境的战略,它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第二章讲述了人类行为及健康的相关行为。人类的行为表现千差万别,变化万千,但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健康教育为了实现自

己的根本任务,帮助人们的行为有利健康的方向变化,就必须了解人类行为的基本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即只有了解了影响人的行为自身因素和环境因素,我们才能够对健康教育的工作有部分了解。从而才能够对症下药,促进健康的行为也才能够代替不健康。第三章是“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其阐明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行为改变,包括终止危害健康的行为。实践有利健康的行为以及强化已有的健康行为等。理论包括应用于个人水平的理论,应用于人际水平的理论和应用于社区和群体水平的理论。在健康教育实际工作中需要综合利用这些理论,将这些理论与流行病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的方法有机结合。 有了改变理论,从而将理论结合实际,应用社会动员和社会营销策略。而活动的成败关键之一是否取得决策部门的重视和支持,能否争取各有关部门的协

作配合和广大社区成员的积极参与。但什么是社会营销呢?社会营销是一个将市场营销技术和概念运用于社会范畴而不是产品和服务的过程。旨在将新的思想和理念介绍传播给对象人群,从而确定社会营销策略,对其展开活动。传播健康的思想与新的健康知识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我们才能将正确的健康知识传达到人民的生活中。让人们能够更好的生活。影响健康传播的因素有传者因素、媒介因素、受者因素、环境因素。对于影响健康传播的因素,我们须对健康传播者进行一定的培训。只有经过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实现教学目标。帮助学习者实现知识、技能、态度的改变,以便更好的传播健康知识。在健康教育中应用心理评估与心理咨询方法可以促进我们的宣传活动,帮助我们了解人的心理活动。接下来我们就得对我们的教育对象进行健康教育诊断。了解

王道俊、郭文安版《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 绪论 1、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3、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的不同? 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规律,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它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作为一种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它是依据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当时的现实状况和需要制订出来的,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尽管如此,教育方针政策只是符合了教育规律,却不能代替教育规律。人们只能认识教育规律而不能制造教育规律。教育规律与教育方针政策绝不等同的。因此,教育学虽然也要阐明一些教育方针政策的问题,但是,教育的方针政策并不是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最终依据。如果把阐发、论证教育的方针政策作为教育学的主要任务,就会忽略对教育规律的探讨,舍本逐末,最终导致按主观意志办教育的错误。 4、教育学与教育经验汇编的不同? 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们还只是表面的、局部的、个别的具体经验,尚未揭示出教育规律。当然,教育学不能离开教育的实际经验,经验之中有规律,我们应当重视教育经验,将教育的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从教育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以丰富和发展教育学。 5、常用的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等。 6、历史法:就是要从事物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去进行考查,以弄清它的实质和发展规律。历史法的研究步骤: ①是史料的搜集②对史料的鉴别③对史料进行分类 运用历史法研究教育问题时要注意: ①要坚持全面分析的方法: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应当与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思想等联系起,全面地去进行考察与分析。 ②要把历史分析和阶级分析结合起来③要正确处理批判与继承的关系。 7、调查法的工作步骤:①要确定好调查的目的②选择适当的调查对象③拟定调查提纲④计划好调查的步骤和方法 调查的方法多种多样,经常采用的有:观察、谈话、问卷 8、实验法:一般是自然实验法即在教育活动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实验,不是在专门的实验室里进行的实验,可以叫教育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对改善教育问题的设想,创设某种环境,控制一定条件,所进行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 教育实验法一般分为以下三种:单组实验法、等组实验法、循环实验法 第一章教育的概念 1、教育质的规定性: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2、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教育就是把人类积累的生产斗争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智慧、才能与品德,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发展,成为社会所要求的人。教育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与发展所必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必需。从这意义上说,教育是人类永恒范

大学教育学课件(PPT)

斯宾塞(1820--1903) 英国思想家。他建立了实科教育体系,认为要学有用的东西,最重要的知识是科学。代表作:《教育论》。( 三) 多样化阶段特点:新论迭起学派林立1 、实验教育学2 、实用主义教育学3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实验教育学梅伊曼(E . Meumann ,1862-1915 )[ 德国] 拉伊(W. A . Lay ,1862-1926)[ 德国] 《实验教育学》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应用于教育研究,认为过去的教育学是概念化的、思辨的。杜威(1859 ~1952 )Dewey ,John 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 美国]:《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三中心:学生、直接经验、活动教学凯洛夫(1893 ~1978 )Kairov ,Ivan Andreevich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凯洛夫[ 苏联]:《教育学》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主要继承了欧洲传统教育思想,即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我国教育界也出现一批对教育有重大影响的人物。蔡元培陶行知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四) 深化阶段特点:教育学科体系庞大,一些学科走向了综合与分化;新的研究成果、方法运用在教育理论的研究中,促使教育学不断向纵深发展。代表人物与著作:布鲁姆[ 美国〕(B . S . Bloom ) 《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布鲁纳(Jerome Seymorr ,Bruner 1915 -)布鲁纳〔美国] 《教育过程》提出了学科结构理论;提倡发现学习。赞可夫[ 苏联] (1901-1977 )

王道俊——教育学第7版考研笔记和课后题答案

王道俊——教育学第7版考研笔记和课后题答案 王道俊《教育学》(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内容简介 王道俊主编的《教育学》(第7版)是我国高校采用较多的教育技术学权威教材。为了帮助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该教材的考生复习专业课,我们根据教材自身特点和名校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配套复习辅导用书。本书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每章的复习笔记以王道俊《教育学》(第7版)这一经典教材为主,并结合国内其他著名的教育技术学著作,整理各章的重难点,浓缩了经典教材的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大量教育学辅导资料,对王道俊《教育学》(第7版)的课后习题(或课后思考题)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3.精选考研真题,补充难点习题。为了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本书精选了部分院校近年的教育学考研真题和相关习题,并提供了详细的答案。所选考研真题和习题基本体现了各个章节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联系实际突现热点。

? 试看部分内容 复习笔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教育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存在,它是为培养人而人为建构的社会活动系统。教育学对教育活动现象与问题的研究和对教育本质的揭示,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1.注重揭示教育的规律 教育规律,是指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过程的规律性。教育学的任务,就是要在研究教育的现象与问题、总结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去揭示教育的各种可验证性的客观性规律(包括宏观的和微观的),并阐明教育工作的原理、原则、方法与组织形式等的有效性问题,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和方法上的依据。 2.注重探讨教育的价值 教育也是人们的一种有价值追求的活动系统。人们在教育实践过程中,通过掌握规律可以在可能的范围内能动地做出多样化的价值选择,在实然、必然的基础上能够自由地追求应然,谋划实践。 主体能动的价值选择是建立在自觉遵循规律的基础上的,而价值

王道俊郭文安版教育学笔记整理

王道俊、郭文安版《教育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否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

本区别。 在不同时代不同的人那里,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认识与取向有不同的理解与选择,因而对教育业也有不同的目的和不同设想与实施。 教育与的发展同人类追求解放的步伐基本上是一致的。 教育概念的定义: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 教育的历史发展各阶段的特点: 一.古代教育 1. 原始的教育主要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的 2. 古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3. 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并不断强化

4. 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二.现代教育 1.学校教育逐步普及 2.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 3.教育的生产性不断增强 4.教育制度逐步完善 三.未来教育 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发展的规律性: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整体性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及其作用: 一.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 2.环境的给定性与主体的选择性 3.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离不开人对环境的能动活动三.个体的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个体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2.个体是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3.个体的能动性影响人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 教育对人发展的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 3.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

王道俊《教育学》(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 课 程)【圣才出品】

第6章课程 1.什么是课程?谈谈自己的理解。 答:(1)课程概念的几种主要观点 ①课程即教学科目 最早采用“课程”一词的斯宾塞,是从指导人类活动方面的诸学科角度,来探讨知识的价值和训练的价值的。但只关注教学科目势必会忽视学生的心智发展、情感陶冶和创造性表现等对学生成长有重大影响的因素。 ②课程即学习经验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课程即学生的学习经验。把课程定义为学习经验,是试图把握学生实际学到些什么。从理论上讲,这一课程观似乎很有吸引力,但在实践中很难实行。此外,这一课程定义把学生的个人经验都包含进来,显得过于宽泛。 ③课程即文化再生产 鲍尔斯和金蒂斯是这一主张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认为,任何社会文化中的课程都是该种社会文化的反映,学校教育的职责是要再生产对下一代有用的知识和价值。这一观点的缺陷在于,教育者以为课程无需关注社会文化的变革,就会使现存的偏见永久化。 ④课程即社会改造的过程 以巴西的弗雷尔为代表的教育家批评资本主义社会的学校课程已经成了一种维护社会现状的工具,使人民大众甘心处于从属的地位,或归咎于自己天性无能。所以,他主张课程应该使学生摆脱盲目依从的状态,即要使学生在规划和实施课程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这一观点的缺陷在于没有意识到,在社会上,学校组织并未在政治上强大到足以促使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的地步。

⑤古德来德对课程的定义 美国学者古德来德归纳出五种不同的课程:第一种是理想的课程,即指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应该开设的课程;第二种是正式的课程,即指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和教材等;第三种是领悟的课程,即指任课教师所领会的课程;第四种是实行的课程,即指在课堂里实际展开的课程;第五种是经验的课程,即指学生实际体验到的东西。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是指一门学科,广义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所谓教学科目,又简称学科,是指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从某一门科学中选择出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心理顺序重新组织构成的新的知识体系。 (2)对课程概念的理解 课程是由一定的育人目标、特定的知识经验和预期的学习活动方式构成的一种动态的教育存在。从育人目标的角度看,课程是一种培养人的蓝图;从课程内容的角度看,课程是一种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连接学生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引导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知识体系及其获取的路径。 2.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科书三者与课程是何关系?它们在课程中各起何种作用?与当前的课程改革有何关系? 答:(1)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科书三者与课程的关系 在学校教育活动中,要充分发挥课程系统应有的育人资源与蓝图的作用,就必须编制好三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文本,即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三者与课程的关系分别如下:①课程方案与课程的关系 课程方案也称教学计划,是指教育机构或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制定的有关课程设置的文

王道俊《教育学》(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5章 教 师)【圣才出品】

第15章教师 1.影响教师社会地位的因素有哪些?现代社会,教师社会地位的表现形式有哪些?如何评判教师的社会地位? 答:(1)影响教师社会地位的因素 ①政治与政策因素。教师代表社会、国家、政府对下一代施加影响并将其培养成适应、维持与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有用人才,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起着桥梁与中介作用。和工业、农业、商业以及现代高科技产业等与生产力密切相关的行业相比,教师与政治、经济制度、上层建筑关系较为密切,所以,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受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政治与政策的影响非常大。 ②经济与物质因素。对于某职业而言,社会对其物质的回报,即从业人员的工资待遇也是该职业社会地位得以保障的必要条件之一。改革开放之初,党和政府就号召全社会尊重知识、尊重教师,但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在分配制度上的“脑体倒挂”现象没有也不可能马上得到解决,教师的工资待遇长期偏低,造成了一方面人们都觉得教师职业很伟大、很高尚,另一方面却出现师范院校必须降低分数线才能录满学生的现象。 ③职业道德因素。职业道德是工作人员从事某一职业时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它是该职业得以顺利完成社会赋予其任务的保证。某行业整体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对该职业的社会地位也有一定的影响。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表现在它以育人为天职,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是教师必须做到的,同时教师应具有无私奉献甚至献身的精神,社会要求教师从心灵到仪表、从知识到能力、从工作态度到为人处世都应成为人们的楷模,与社会其他职业相比较,教师职业道德中相当一部分内容实际上就是对公民道德要求的升华。 ④专业化因素。在现代社会中,一个职业专业化程度的高低是衡量其社会地位的重要指标。

考研《教育学》第6版名师王道俊讲义与考研真题解析

《教育学》第6版名师王道俊讲义与考研真题解析第一部分教材精讲[视频讲解] 绪论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有多种选择,可以分别是教育规律或教育价值观念或教育艺术,也可以兼及教育规律、教育价值观念、教育艺术及其统一。之所以如此界定,主要原因如下: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由教育的特点决定的 教育是为培养人而人为建构的社会活动系统,它的核心问题是引导和规范人的发展,是解决培养什么人和怎样有效培养人的问题。 (1)教育是有规律的。教育规律是指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2)教育不只是一种有规律的活动系统,它同时也是一种有价值取向的活动系统。诸多教育学流派的林立,首先不是由于对教育规律认识的分歧,而是由于所持方法论立场和教育价值观念的不同所致。 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由教育学的特点决定的 教育学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1)教育学区别于教育方针、政策 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故它与教育方针、政策有所不同。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而制定出来的,体现国家意志,具有法律上的效力,是必须遵照执行的。教育

学作为一门学科,重在理论的研究与探索,存在广泛的讨论空间,它可能成为制定教育方针政策的依据,但并不一定体现国家意志,更不具有法律效力。 (2)教育学不等同于教育经验汇编 教育经验是感性的、表面的、局部的;教育学从教育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教育价值观念乃至教育艺术,将教育的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教育学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教育学的萌芽期,对教育问题的研究已经开始,但研究还不是很完整。所谓研究,实际上只是对教育经验的总结或是对教育事实的记述、描绘,研究成果则散见于哲学、政治著作中。 萌芽期的主要特征:教育学尚未形成独立的形态,还没有从哲学、政治学、伦理学中分化出来。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资产阶级教育家为了阐明他们的教育主张,总结了教育方面的经验,写出了一些教育著作,出现了理论体系比较完整的教育家,教育学逐渐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1)教育学独立的条件 ①前人教育经验的总结和教育知识的丰富积淀; ②17~19世纪教育实践,特别是师范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 ③近代以来科学分类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科学方法论的确立; ④近代一些著名学者和教育家们的不懈努力。

考研资料《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6 版 王道俊、郭文安

《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6版王道俊、郭文安 绪论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教育、教育现象、教育问题。 2.教育学的产生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①教育学的萌芽阶段。特点:教育学没有形成独立学科,人们对教育问题的探讨只是作为个人的教育思想混杂在哲学、政治、伦理、宗教等学科中,以及对个别教育问题的专门阐述。 ②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特点: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形成,这时教育学有了基本完整的理论研究体系,其主要特点是:反对神权、提倡人权;反对禁欲主义、提倡个性自由;反对体罚、主张尊重儿童;反对经院式的烦琐教学方法、提倡实验、启发和直观的教学法。 ③科学教育学创建与发展阶段。特点:第一,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指导思想给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第二,生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给教育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这时教育学真正步入了科学的殿堂,并日益完善。 3.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什么? 《学记》—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4.教育历史上有影响的著作和人物有哪些? ①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形成。 ②1806年,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出版《普通教育学》。 ③《论演说家的培养》—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 ④《教育论》—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①原始社会的特点:教育形式简单,内容贫乏,但与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同时,原始社会没有阶级没有剥削,人们共同劳动,平等分配,因而受教育权利均等。 ②奴隶社会的特点:学校成为奴隶主阶级培养自己子弟成为统治人才的场所。奴隶阶级的子弟只能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中学习生产技能,受教育只是奴隶子弟的特权。从此,教育便有了鲜明的阶级性,成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工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奴隶主的子弟学习一套管理国家,镇压奴隶与作战的本领。 ③封建社会的特点:教育的目的是为地主阶级培养忠君为政的士大夫。教育的内容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四书”、“五经”等,主要向学生灌输“三纲”、“五常”等封建的伦理观点,宣扬“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宿命思想,以维护封建统治。 ④资本主义社会的特点:资产阶级为了生产上的需要,不得不扩大教育的对象,实施“普及教育”,使劳动人民子弟受一定的教育。在教学上,增加了自然科学的内容,采用了班级授课制。 ⑤社会主义社会的特点:人民群众真正成为了教育的主人。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与一切剥削阶级教育有着根本的不同,它不是为少数剥削阶级服务,而是为全体人民服务。

王道俊《教育学》(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绪 论)【圣才出品】

绪论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为什么说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经验汇编有所不同?答:(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对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这一问题,历来存在不同看法。一般认为: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以“教育现象”为基础,在教育价值观引导下形成的“教育问题”,其目的在于探索和解释教育活动的规律性联系,以服务于教育实践。 (2)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经验汇编不同的原因 ①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的规律,它与教育方针政策有所不同。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根据一定的需要制定出来的,它是人们意志的体现。一种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是依据科学的教育原理和当时的现实状况和需要制订出来的,反映了教育的客观规律。但教育方针政策只是符合了教育规律,却不能取代教育规律。人们只能认识教育规律,而不能制造教育规律,教育规律不等同于教育方针政策。而教育学是一门揭示教育规律的学科,所以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是不同的。 ②教育学与教育经验汇编也是不同的。教育经验汇编多为教育实践经验的汇集,它们还只是表面的、局部的、个别的、具体的经验,尚未揭示出教育规律。教育学不能离开教育的实际经验,经验中有规律,教育者应该重视教育经验,将教育的实践经验提高到理论高度,从经验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以丰富和发展教育学。如果把教育学等同于教育经验,仅仅满足于教育经验的介绍,就会否定教育学是一门学科。 2.你一定意识到了你的老师的先进教育经验。你准备怎样学习这些经验? 答:略。

3.你能举出一些事例说明“要按照教育规律办教育”这一论断吗? 答:教育规律是教育本身固有的,是客观存在,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要按照教育规律办教育,具体举例说明如下: (1)事例一 一位同学学习成绩很好,每次都考全年级第一,老师们都很喜欢她。但这位同学不善于与人交往,也不喜欢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因此,绝大多数同学都不愿和她一起玩。久而久之,这位同学形成了孤僻的性格。 类似的事情在应试教育中还是很常见的。应试教育往往仅关注学生智能方面,如学习成绩,其他领域则很少关注,割裂了学生的整体协调发展,造成了学生的片面发展。人的个性素质的各方面是一个整体,教育应尊重这一规律,促进学生均衡和谐发展。 (2)事例二 印度很重视教育,每年投入大量教育经费,培养出了大批的优秀人才。按常理,这些人才应该为印度的发展和建设做出卓越的贡献。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在很长一段时期,国家花大量经费培养的人才在学有所成之后大量外流。 从根本上说,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要受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制约,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与它的教育发展程度成正比的,这是教育的规律之一。印度没有按照这一规律办教育,使教育规模和速度超越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教育反而成为国家发展的障碍。 4.请回顾你受教育的经历,列举一些教育观念影响教育实践的事例。你是否感受到了当代教育实践中的教育观念的困惑或冲突? 答:略。

《教育学》王道俊王汉澜版

绪论 教育基本理论包括: 教育的概念; 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与人发展的关系、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目的、教育制度等;教学论;德育论;课程论;教师、学生、学校; 教育展望包括:当今时代背景下教育发展趋势、现代教育的新特点等 本章已考真题:2000:教育学(名解) 一、教育学研究的对象 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四个阶段) 教育学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教育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封建社会和奴隶社会) 我国的《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战国末期,儒家思孟学派,是我国古代教育经验和儒家教育思想的高度概括。包括:‘道而弗牵’----引导而不拉;‘强而弗抑’---鼓励而非批评;‘开而弗达’---启 发而非直接告诉;‘教学相长’---教学与学习相互促进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夸美纽斯、赫尔巴特) ①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为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内容: A.提出普及初等教育 B.主张建立适应学生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 C.论证 了班级授课制度 D.规定了广泛的教学内容 E.提出了教学的便利性、彻底性、 简明性与迅捷性的原则 F.高度地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 评价:这些主张,在反对封建教育。建立新的教育科学方面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②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19C50y以来) ①1861年英斯宾塞《教育论》著名实证主义者他提出了教育的任务是教 导人们怎样生活,他主张启发性学生的自觉性,反对形式主义的教学。 ②“实验教育学”---20世纪初,欧美的教育学者利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 研究教育问题,出现了“实验教育学”,于1901年由德国的梅伊曼首次提出。 而德国教育家拉伊的《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 评价:但是,实验教育学者把人和动物同等看待,把儿童的发展解释为纯生物学的过程,忽视了人的社会性,是错误的。 ③19C末20C初美国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学说《民本主义与教育》他从实用 主义出发,反对传统的教育以学科教材为中心和脱离实际生活;主张让学生在 实际生活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他的 这种学说是以“经验”为基础,以行动为中心,带有狭隘的经验主义的色彩 一条线索:西方教育出现了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和以杜威为代表 的现代教育学派的对立局面。 ④苏联凯洛夫《教育学》 ⑤中国新民主主义时期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20C50y) ①1956 美国布卢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他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 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每类目标又分成不同的层次,排列成由低到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