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社会体育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体育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体育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体育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本课程教学大纲依据社会体育专业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一、课程说明:

课程名称:社会体育导论课程编号:

总学时数:32学分:2

学时分配:讲授32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

开课学期:第一学年第一学期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

《社会体育导论》是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理论课,本课程为培养优秀的社会体育人才服务,注重社会体育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间的基本关系,注重人文精神。其前身是《群众体育学》、《社会体育学》。《社会体育导论》的出现是对《社会体育学》一次精细的分化发展,是科学进步的表现,突出了以“社会体育”为主的概念体系。

社会体育专业要求本科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社会体育健身活动的方法,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社会体育指导与教学、体育经营开发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为社会体育的科研等方面工作培养储备人才。

教学要求:

一、在保证该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着重突出社会体育的实践性与应用性。有关社会体育领域的的基本概念、社会体育活动内容、原则、指导方法等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运用。

二、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讲授时,尽可能借助实际中的例子,深入浅出地阐明其基本理论知识结构的内涵,旨在开拓学生的思路,自觉将体育活动指导与实践相联系,使学生明确社会体育发展的本质是服务人民群众的社会体育活动参与,增进群众体质健康,丰富群众活动内容,为促进全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保障,提高学生的认识与理论水平。

三、课堂讲授实行启发式,力求做到选择案例少而精,突出重点,并注意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四、坚持课后拓展和实践是教好、学好本门课程的关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根据正常教学进度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引导学生自觉阅读社会体育领域相关资料,有意识将社会体育的发展与体育事业相统一,强化社会体育活动开展与指导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学会用社会体育的理论知识指导群众体育实践活动的开展。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体育的基本概念与发展现状,对于社会体育的本质、体育人口的概念、判定标准,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前景,存在问题;社会体育活动的内容、方法和指导方法;社会体育参与的概念、形式与影响因素。对于国内外大众体育的发展状况与历程以及存在问题均能有所了解,能够清晰把握的社会体育的学科体系框架,了解国内外大众健身的方法、内容手段,对于休闲体育、终身体育、康复体育、体育社团等知识点的了解与掌握。

教学难点:

怎样清晰地掌握各类概念,对于如何把握好社会体育活动指导的原则与方法,利用社会体育理论知识解决社会体育发展中产生的存在于当前社会体育中的主要社会问题是难点之一;另一难点在于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方法(系统论)和手段的指导社会体育实践活动的开展。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目标

绪论

讲授内容:

一、社会体育学科的研究对象

(一)建立社会体育学科的必要性

(二)社会体育学科的研究对象与教材体系

(三)社会体育学科的发展前景

二、社会体育科学研究方法

(一)社会体育学科方法论

(二)社会体育学科的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研究、实地研究

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掌握学习社会体育学科的必要性;

2、能够掌握社会体育学科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能够了解学科的前沿信息与发展前景。

教学重点:掌握社会体育学科研究对象与方法,国内外社会体育学科发展的现状,社会体育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发展前景。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社会体育学科的研究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讲授法、问题教学法等。

学时分配:2

作业形式:1、社会体育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2、试述社会体育学科的研究意义与发展前景。

第一章?社会体育概述

(一)社会体育的概念体系

(二)社会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三)国外大众体育的发展简况

(四)我国社会体育的未来

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了解并掌握社会体育中的几个基本概念与学科体系;

2、能够了解社会体育的产生与发展,对于国外大众体育兴起的背景与发展简况有所了解。;

3、能够了解我国社会体育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重点:掌握社会体育的基本概念,国外大众体育兴起的原因与发展的简况,我国社会体育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我国社会体育的未来发展方向。

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讲授法、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

学时分配:2

作业形式:1、国外大众体育的兴起背景与发展简况。

2、休闲体育、终身体育、全民健身、大众体育等名词的概念。

第二章?社会体育与社会进步

讲授内容:

(一)社会体育与生产方式

(二)社会体育与生活方式

(三)社会体育与大众健康

(四)社会体育与社会文化

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掌握社会体育与生产方式的关系,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以及生产方式对社会体育发展的影响;

2、能够了解社会体育与生活方式之间存在的关系;

3、

4、通过学习掌握社会体育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了解社会体育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重要保证与手段。

教学重点:掌握社会体育与生产方式的关系,健康的概念与标准,亚健康的概念与成因,社会体育与生活方式的关系,社会体育与大众健康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社会体育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讲授法、问题教学法等。

学时分配:2

作业形式:1、健康与亚健康的概念以及各自的判定标准。

2、以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为题,试述社会体育与生产方式的关系。

第三章?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与任务以及地位与功能

(一)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与任务

(二)社会体育地位与功能

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掌握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与任务;

2、能够掌握社会体育的地位与功能

教学重点:掌握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与任务,了解其实现路径;了解我国社会体育在体育事业中的地位以及对社会、经济、人文发展所具有的功能。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实现社会体育目的与任务的基本要求。

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讲授法、问题教学法等。

学时分配:2

作业形式:1、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与任务及实现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2、简述社会体育的经济功能。

第四章?社会体育参与

(一)社会体育参与的概念、特点、意义、形式

(二)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基本因素

(三)体育人口

(四)非体育人口

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掌握社会体育参与的概念、形式、特点及其意义;

2、能够掌握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基本因素;

3、能够了解体育人口的概念及判定标准,对于我国体育人口与非体育人口的现状有一定了解。

教学重点:掌握社会体育参与的概念、特点与参与形式;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基本因素;体育人口的概念与判定标准,我国体育人口的基本状况等。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社会体育学科的研究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讲授法、问题教学法、课堂讨论等。

学时分配:4

作业形式:1、社会体育参与的概念、特点与形式。

2、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3、简述体育人口的概念与判定标准并简要分析我国体育人口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五章?影响社会体育发展的因素

(一)影响社会体育发展的宏观因素

(二)影响社会体育发展的中观因素

(三)影响社会体育发展的微观因素

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了解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文化环境是影响社会体育发展的宏观因素;

2、能够掌握社会体育的体制、管理水平及硬件与软件条件是影响社会体育发展的中观因素;

3、能够了解社会成员的体育意识、对体育的态度和知识水平是影响社会体育发展的微观因素。

教学重点:掌握影响社会体育学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宏观因素;体育体制与体育管理水平、社会体育指导员以及场地设施等中观因素;家庭、体育观念和需求因素以及个人生活方式等微观因素。

教学难点:影响社会体育发展的宏观因素。

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讲授法、问题教学法等。

学时分配:4

作业形式:1、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因素可以分为哪几类?

2、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微观因素有哪些?

第六章?社会体育活动的原则、内容、方法

讲授内容:

(一)社会体育活动的原则

(二)社会体育活动的内容

(三)社会体育活动的练习方法

(四)社会体育活动的指导方法

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掌握社会体育活动的原则;

2、能够掌握中外不同的健身方法、内容及其各自的特点;

3、能够了解休闲体育与康复体育的概念、产生发展过程以及作用;

4、能够掌握社会体育活动中常用的练习方法和指导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社会体育活动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国内外健身方法与手段的发展现状;休闲体育与康复体育的概念、特点及作用;社会体育活动的指导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社会体育活动的原则与指导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讲授法、案例教学法等。

学时分配:4

作业形式:1、社会体育活动的原则有哪些?

2、康复体育的概念及禁忌症。

3、休闲体育的概念、特点与作用。

4、什么是重复练习法、变换练习法、间歇练习法和持续练习法?试设计一组变换运动负荷的练习。

5、分别论述什么是预防和纠正错误法和保护与帮助法,简要叙述社会指导中的运用及要求。

第七章?社会体育活动的分类指导

讲授内容:

(一)社会体育的人群分类

(二)社会体育的社会组织分类

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掌握妇女体育、老年人体育、残疾人体育等不同社会体育参与人群的分类与活动指导;

2、能够掌握农村体育、社区体育等不同区域、职业、对象等社会组织分类社会体育指导;了解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妇女体育、老年人体育、残疾人体育的概念,特点与指导方法;社区体育的概念、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不同人群的分类指导,对于不同社会组织分类社会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与把握。

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讲授法、问题教学法等。

学时分配:3

作业形式:1、老年人的身心特点是什么常见的老年健身方法有哪些

2、试述社区体育的概念,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第八章?社会体育管理的内容

讲授内容:

(一)社会体育人员管理

(二)社会体育财务管理

(三)社会体育物质管理

(四)社会体育信息管理

(五)社会体育社会问题处理

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掌握对于社会体育人员的管理,包括社会体育参与者、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者等的管理;

2、能够了解社会体育的经费来源及使用;

3、能够了解体育场馆设施的经营与管理,体育信息的收集与存储等;

4、能够把握体育社会问题的概念、特点及社会体育中的主要社会问题有哪些并能就其原因进行分析,探讨社会体育问题的解决机制。

教学重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社会体育的经费来源于使用,体育场馆设施的经营与管理,社会体育中的社会问题的概念,成因及解决机制。

教学难点:体育场馆设施的经营与管理,体育信息的收集与存储。

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讲授法、课堂讨论法等。

学时分配:2

作业形式:1、如何对锻炼者、指导者和管理者实施管理?

2、试述目前的社会体育出现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其成因为何,试分析如何解决。

第九章?社会体育管理的方法

讲授内容:

(一)社会体育管理法律方法

(二)社会体育管理的经济方法

(三)社会体育管理的计划方法

(四)社会体育管理的行政方法

(五)社会体育的社团管理

(六)社会体育的标准化管理

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掌握社会体育的有关法规,了解社会体育管理的法律方法及其利弊;

2、能够掌握社会体育管理中经济、计划及行政方法的运用及其局限性;

3、能够了解体育社团的发展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社会体育的有关法规,了解社会体育管理的法律、经济、计划等方法的运用及其利弊;掌握体育社团的发展现状,存在主要问题与解决办法。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社会的标准化管理的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理论讲授法、问题教学法等。

学时分配:3

作业形式:1、我国社会体育的相关法规有哪些?

2、我国体育社团的的概念与发展现状如何试述我国体育社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第十章社会体育机构

讲授内容:

(一)体育行政机构

(二)社会体育社会团体

(三)社会体育企业

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掌握体育市场、体育产业的概念,对我国体育市场经营的基本状况有所了解;

2、能够掌握体育社会团体的组织与管理;

3、能够了解社会体育企业的现状与发展。

教学重点:掌握体育市场经营活动与体育产业的划分及其构成,了解社会体育社会团体的组织与管理。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体育行政机构的权责划分,对于体育产业的权责归属与经营活动。

教学方法与手段:启发式讲授法、问题教学法等。

学时分配:2

作业形式:1、体育产业的概念与划分标准。

2、列举四个以上体育行政机构的名称。

2、学时分配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1)教师应钻研教学大纲、教材及主要参考书、认真备课。

(2)教师要不断学习、借鉴、掌握本学科新知识,并融会贯通运用到教学中。

(3)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能够用所学的体育社会学基本理论、观点来解释、分析社会现实,指导当前的体育改革实践。

(4)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如电化教育、社会调查,加强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运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法、课堂讨论法、问题教学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重点:社会体育与社会进步、社会体育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的内容与指导

教学难点:社会体育的组织管理,社会体育的影响因素

2、教学手段

(1)本课程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教师通过讲解、讨论、座谈、答疑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熟练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原

理、疑点、难点并能运用生动恰当的语言和实例讲解;要熟悉教育规律,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保证学生学习提供优秀教学服务。

(2)对每章节的教学内容、教学要点难点进行分析,并在每章后附有自测题随时检测自己的学习情况。

五、考核与成绩评定方式

(1)闭卷考试(占70%)试题中主客观试题比例分别为40%、60%

(2)平时成绩(占30%)考勤占15%+社会调查报告占15%

六、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的选用

采用教材:

[1]卢元镇主编.社会体育导论.北京:高教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

拟用教学参考书:

[1]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年4月?

[2]卢元镇主编.体育社会学.北京:高教出版社,1999年6月第一版

[3]卢元镇主编.体育人文社会科学概论高级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4]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5]卢元镇主编.社会体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

执笔人:陶花教研室审核签名:蔡广院系审核签名:韩冠宙

17新版课程教学大纲(社区体育导论)

《社区体育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Community Sports) 一、课程基本情况 开课单位:体育系 课程代码:044008 课程学时:32 课程学分: 2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社会体育概论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社区体育》,王凯珍,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 2.11 2.《体育概论》,熊晓正,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3 3.《体育概论》,叶家宝,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9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社区体育是为社会体育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是社会体育专业知识结构的主体部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的掌握社区体育相关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进而能够在社区的体育发展实践中能够合理地进行管理和指导,为社会体育人才补充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社区体育》是社会体育学科方向下的一个新兴学科,是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范围内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它不仅仅涉及到人文社会科学方向内的知识,和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以及心理学和教育学等都有相互的联系。 三、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 (一)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社区基本理论(2学时) 第一节社区的概念与特征(1/2课时) 1.掌握社区的概念

2.理解社区的特征 第二节社区的构成要素(1/4课时) 1.理解社区的各个构成要素 第三节社区的多元分类(1/4课时) 1.了解社区的各种分类方法和内容 第四节社区的基本功能(1/2课时) 1.了解社区的基本功能 第五节社区发展的理论(1/2课时) 1.了解社区的各种发展理论 第二章我国城市社区服务与社区建设(2学时)第一节我国城市社区服务与建设 (1课时) 1.理解我国城市社区服务的基本情况 2.理解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与模式 (1课时) 1.理解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与模式 2.理解我国街道社区和居(村)委会社区 第三章社区体育基本理论(4学时) 第一节社区体育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1课时) 1.重点掌握社区体育的概念 2.重点掌握社区体育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社区体育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2课时) 1.重点掌握社区体育的分类 2.重点掌握社区体育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社区体育的功能和对社会体育改革的推动作用 (1课时) 1.重点掌握社区体育的功能 2.重点掌握社区体育对社会体育改革的推动作用 第四章我国城市社区体育(4学时) 第一节我国城市社区的特征和社区体育兴起的背景 (1课时) 1.重点掌握我国城市社区的特征

体育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introduc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必修 【课时】36 【学分】2 【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 (一)课程性质:体育概论是从宏观上、整体上综合研究体育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它是体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具有高度概括性,有利于掌握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指导体育向合理化方向发展。 (二)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体育的整体认识,掌握体育的基础理论与国家体育的宏观政策、方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的学习打好基础,增强从事体育工作的事业心和自觉性。 (三)教学要求: 1.体育概论是一门高度概括的学科,教学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 2.该门课程教学课时少,但涉及内容多,应突出重点章节教学。 3.体育概论是一门新兴学科,教学中应在大纲的基础上,不断补充新理论、新知识。(四)教学时间要求:本课程一般安排在第一学期,每周2学时。 【教学内容、形式与学时分配】 体育法学教学内容、形式与学时分配如下: 绪论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体育概论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掌握体育概论的科学研究方法 二、主要教学内容 1.体育概论的学科介绍 2.体育概论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 3.体育概论的研究方法 三、课堂讨论选题:怎样理解《体育概论》是一门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学科?

四、课外作业选题 1.试述《体育概论》的研究对象 2.简述《体育概论》的科学研究方法 第一章体育与体育科学 一、学习目的要求 重点掌握体育的概念,了解体育科学体系的结构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关于体育术语的选定 2.体育基本概念的规范化 3.体育与体育科学的区别 4.体育科学体系 三、课堂讨论选题:试述体育与体育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四、课外作业选题 1什么是(广义的)体育?它主要包括那几个部分? 2.简述现代竞技运动的特点。 第二章体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体育产生的动因、社会根源、外国体育发展概况,掌握我国体育发展的历程。 二、主要教学内容 1.体育产生的动因和社会根源 2.外国体育发展概况 3.中国的社会变革和体育发展 三、课堂讨论选题:试述体育产生的动因。 四、课外作业选题 1.简述体育产生的社会根源 2.简述新中国体育发展的历程 第三章现代社会与体育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体育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理解现代社会对体育的需要和对体育创造的有利条件。 二、主要教学内容 1. 体育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2.对体育社会地位的社会学分析 三、课堂讨论选题:现代生活方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四、课外作业选题:现代社会和体育运动的关系。 第四章体育其他社会活动之间的关系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体育与政治、体育与经济、体育与教育、体育与军事、体育与大众传媒之间的关系。 二、主要教学内容 1. 体育与政治 2. 体育与经济 3. 体育与教育 4. 体育与军事 5. 体育与大众传媒

教育概论教学大纲

教育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教育概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education 课程编码:14201B 课程类别:专业课 总学时:48学时 总学分:3学分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先修课程:心理学 开课系部:教育与心理科学系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教育概论》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是为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设置的专业必修课。 《教育概论》是教育理论体系中紧密结合现实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作为培养人的这种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具有科学性、思想性、应用性、艺术性等特点。 本课程是教师从业的一门必修基础公共课程。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认识教育的基本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基本技能,明确办学育人的社会主义方向,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教育概论》主要有以下特点: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体现以人为本;立足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境况和未来走向,尽力反映教育理论研究的精粹和教育改革的时代气

息;把握教育学学科特点,注重教育活动及其所面对的诸种矛盾的动态统一,全面、辩证、逻辑、历史地阐述和评价教育理论的发展。 《教育概论》的内容包括:教育的概念;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目的;教育制度;课程;教学;德育;美育;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班主任;教师; 学校管理等十六个方面。 学习《教育概论》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办学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方法和基本理论知识去分析、研究、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和教育改革的基本能力,从而增强教育的目的性。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绪论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的三个阶段,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在学习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深刻理解。 2.教学具体内容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三)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 (四)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教育的概念 1、教学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教育的概念,不同社会形态下教育的基本特征,深刻理解教育质的规定性,教育的基本要素等内容。

社会体育导论

社会体育导论 1. 余暇:亦称自由时间,指在一昼夜的全部时间机构里划出一切必要时间后所剩余的那部分个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这部分时间不能直接被生产劳动所占用,而是用于娱乐和休息的,然而这部分时间在人类创造精神文明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 体质:体质是人的生命活动和劳动工作能力的物质基础。简要的说,体质是指人的有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体在形态、生理、生化和行为上相对稳定的特征。 3. 终身体育:亦称生涯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接受体育教育以及参加其他体育活动的过程。 4. 社区体育:社区体育主要指在人们共同生活的一定区域内,以辖区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巩固和发展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近就便开展区域性群众体育。 5. 试述家庭体育及其特点: 家庭体育是指以家庭成员为活动对象,家庭居室周围环境为主要活动场所,根据居室条件和成员的爱好和兴趣,利用属于自己的时间选择健身内容与方法,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促进家庭和睦与社会稳定发展。 特点:(1)关系的亲近性;(2)目地的教育性;(3)内容的娱乐性;(4)方式的互助性。 6. 简述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1)由政府走向社会;(2)由人治走向法治;(3)由行政走向市场;(4)由经验走向科学;(5)由服务生产走向服务生活。 则? (1)从我国实际出发的原则,坚持突破纵向,打开横向,深入社会,进入家庭的原则。 (2)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坚持业余,自愿,小型多样,科学文明和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 (3)指导社会体育工学,坚持实事求是,从不同层次起步,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分级管理,突出重点,择优扶持的原则 8.简述妇女体育的特点? (1)健身是主要目的; (2)健身手段以中小强度的户外徒手或轻器械体育活动为主; (3)活动方式以集体或友伴的形式为主。

专业羽毛球教学大纲

《羽毛球》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体育系专业在校大学生的一门主要专业实践课。羽毛球是一项灵活、多变、可快可慢、隔网对击的运动,既是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又是老少偕宜、易于掌握的大众体育项目。由于趣味性强,锻炼价值高,又极具竞争性,因而深受大学生的喜爱。本课程主要教授羽毛球的发球、击球、移动等基本技术及单打、双打战术和规则裁判法,并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终身体育思想。 (二)课程任务 1.全面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理机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强对挫折的承受力,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与疾病的抵抗能力; 2.学习和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与技能。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羽毛球运动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技能,学会运用羽毛球技术、技能科学的锻炼身体方法,进行自我调控,自我检测和自我评价,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为终身锻炼身体奠定基础。 3.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现代体育意识,把健康和生存,学习和生活与自身的发展联系起来,提高体育的兴趣和体育比赛的欣赏能力,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4.在羽毛球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活泼愉快、积极向上、勇于探求以及克服困难的精神;树立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团结合作的意识,能正确对待个人和集体的成功与失败,具有组织纪律性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胜不骄、败不馁,锲而不舍的意志和作风。 (三)教学目标 (1)学习和掌握羽毛球的基本技术,培养学生参加羽毛球运动的兴趣。

(2)提高羽毛球基本战术的运用能力,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 (3)理解羽毛球的基本理论知识、规则、裁判法,学会如何欣赏羽毛球赛事。 (4)了解羽毛球运动的特点及其锻炼价值,掌握羽毛球的锻炼方法,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体育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本课程教学大纲依据社会体育专业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一、课程说明 课程名称:体育概论课程编号:112122006 总学时:32学时总学分:2学分 学时分配:讲授32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先修课程:运动训练、锻炼心理学适用专业:社会体育 开课学期:第五学期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教学目标: 旨在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育管理人才。要求学生掌握体育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学校体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与竞赛、体育产业等领域相关部门的体育管理工作实践中灵活运用,具备一定的计划、组织、协调能力。 教学要求: 一、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体育管理系统、基本原理、职能和方法、体育管理体制等,并能在管理的实践中加以运用,认识体育管理的基本规律。 二、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掌握各类体育工作(主要指学校体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运动竞赛、体育产业等)的管理方法。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体育管理能力。 教学重点:体育管理的基本系统、原理、职能与方法。 教学难点:体育管理常见方法运用及案例教学。 三、教学内容与目的 理论基础篇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掌握体育管理学的概念及与一般管理学的关系;明确学习体育管理学的目的与意义;了解体育管理学的相关概念及性质。 主要内容: 第一节体育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体育管理学的形成; 二、体育管理学与管理学的关系; 三、我国体育管理学内容结构体系的变化; 四、学习体育管理学的意义; 第二节体育管理学的基本性质 一、体育管理学的性质;(重点) 二、体育管理学的学科位置与学科体系。(重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讲授式 作业形式:材料阅读 第二章体育管理基本原理、职能与方法 教学目的:认识并运用体育管理学基本原理和基本职能;掌握体育管理的方法体系,了解和运用体育管理方法。(欢迎访问:代理记账详细了解) 主要内容: 第一节体育管理的基本原理 一、管理原理的特征; 二、管理基本原理; 第二节体育管理的基本职能 一、决策;二、计划;三、组织;四、领导;五、控制;六、创新;(重点) 第三节体育管理方法的概述 一、体育管理方法体系; 二、体育管理中常用的一般方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讲授式 作业形式:材料阅读 第三章体育管理体制 教学目的:理解和掌握体育管理体制的概念;掌握影响体育管理体制的因素以及体育管理体制类型;了解我国体育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改革的原因以及改革的影响因素;了解我国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新观点。 主要内容: 第一节体育管理体制概述 一、体育管理体制的概念; 二、体育管理体制的影响因素;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含教学计划)-体育学院-黄山学院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含教学计划) 学科门类:教育学 专业代码:040203 学制、修业年限、授予学位与毕业要求最低学分 学制:四年修业年限:3-6年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毕业要求最低学分:178.5学分 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 主干学科:体育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 相近专业:体育教育 院部负责人:李昌军审核:陈国平校长:汪建利 日期:2013年8月 1、培养目标与服务面向 本专业以“强技能、应用型”为特色,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社会体育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体育旅游产业、商业健身俱乐部和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工作,也能胜任体育教育、行政管理和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的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适合从事体育旅游产业、商业健身俱乐部和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工作,也可从事体育教育、体育行政管理和体育科研等方面工作。 2、培养要求 1)工具性知识: 初步掌握一门外国语,逐步提高并基本达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和一般会话水平。具有运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掌握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知识、方法,能够进行文献检索。 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领会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注并熟悉国家有关体育,尤其是社会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热爱社会体育工作,思想品德良好。 3)学科基础知识: 掌握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社会体育概论、社区体育导论、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健康评价与运动处方、体育俱乐部管理、体育经济学、体育管理导论、体育科研与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4)专业知识与能力要求: (1)获取知识的能力: 有独立获取本专业知识和更新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有良好的

体育法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案例 1 2002年6月20日下午,某中学初三(2)班学生马某上自修课时吸烟,并且大声喧哗。班长陆某指出其错误,并要求马某立刻改正。马某不服,当即用粉笔扔陆某。陆某找来班主任处理此事,班主任严厉批评并教育马某,随后罚马某做掌上压100次。马某愤怒至极,大肆侮辱和恐吓班主任,随后跑离学校,并找来社会上的人在校门口乘放学之时,将陆某殴打致伤,并且就此自动退学。 1、马某的行为是否正当?为什么? 马某的行为是错误的。 第一,上课吸烟、大声喧哗是违反学校课堂纪律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 第二,向陆某扔粉笔,找人殴打其致伤,属于不服从管理和侵犯了他人人身安全权利的行为。 第三,大肆侮辱、恐吓班主任,是不服从教育,并侵犯了他人人格尊严和人身安全权利的行为。 第四,自动退学行为违反了《义务教育法》。 2、陆某的行为是否正当? 陆某指出马某的错误并要求其改正,在其处理不了时,找班主任协助处理是履行班长职责和协助班主任工作,是正当的。 3、班主任的行为是否正当? 班主任向马某提出严厉批评和教育是履行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和义务,是正当的。但罚其做掌上压100次,属于变相体罚学生,是违反《教育法》的行为 案例 2 在2002年10月的某一天,某校中学生何某趁陈老师上课在黑板板书之机,偷偷地在下面抽烟。老师发现之后,便叫何某交出烟来,但何某再三否认抽了烟。于是,陈老师怒气冲冲地骂了他一顿,并打了他两个耳光,恰好是打在何某的左耳上,致使何某左耳失聪。后来,陈老师赔偿了该同学的经济损失。 1、陈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学校是否承担全部责任? 在此案例中,陈老师面对课堂突发事件,应冷静处理,调查了解情况,以正面教育为主,讲清道理,使学生知错改错,而不能凭一时冲动体罚学生。 因为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陈老师打了何某两个耳光致使其左耳失聪的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侵犯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权。所以,陈老师的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学校应承担全部责任。 2、陈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是否刑事责任?

体育概论期末重点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并以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教育过程。 竞技体育:是指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人体在体力、技艺、心理、智力等方面的潜力的基础上,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为目的的训练和竞赛活动。 学校体育:是指以学生为对象,通过身体活动,增强学生体质,传授身体知识、技术、技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 社会体育:是指一切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或组织为社会公民所开展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普及性体育活动。 终身体育:终身体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体育产业:体育产业是指以向社会提供与体育有关的物质产品和劳动服务为收入来源的经营性的各种行业总和。 体育功能:体育功能是指体育这一文化现象以其自身的特点作用于人和社会所能产生的作用和效能 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 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是通过先天遗传和后天锻炼获得的在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身体素质与体育活动能力、人体适应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家庭教育:是以家庭成员为活动对象,以家庭居室及其周围环境为主要活动场所,根据家庭成员的需要与爱好选择体育活动内容和方法,利用自己的余暇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达到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促进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发展。 社区体育:社区体育是以基层社区为区域范围,以辖区内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体育活动。 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师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和学校的体育教学计划,发展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过程。其主要目标是通过教学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运动竞赛:是指以争取胜利为直接目的,以运动项目为内容,根据规则的要求,进行个人或集体在体力、技艺、心理等方面的竞赛过程。 身体姿势:身体姿势是指身体和身体的各个部分在整个动作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和位置。 身体运动轨迹:身体运动轨迹是指身体和身体的各个部分在完成动作过程中所移动的路线。身体运动时间:身体运动时间是指完成身体运动所需的时间,或身体运动所持续的时间。身体运动速率:身体运动速率也称动作频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某一动作的重复次数。 身体运动速度:身体运动速度是指身体或身体某一部分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或角度 身体运动力量:身体运动力量是指人体通过肌肉收缩完成某一动作的能力。 身体运动节奏:是指动作的快慢、用力的大小、肌肉的收缩与舒张以及时间间隔的长短合理交替的一种综合特征 体育手段:体育手段是指为实现体育目的而采取的各种身体活动内容和方法的总称。 运动技术:体育运动技术是指为了达到某种具体的体育目的而完成身体运动的方法。 体育科学:指研究体育现象,揭示体育内部和外部规律的一个多学科、多层次的系统的知识体系 体育文化:是指在增进健康、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财富,包括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组织及规范体育活动的各种思想、制度、伦理道德、审美观念,还包括为达成目标的各种改革举措以及相应的成果。包括体育精神文化、体育制度文化、体

《社会体育导论》课程教学大纲设计

本课程教学大纲依据社会体育专业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一、课程说明: 课程名称:社会体育导论课程编号:102123001 总学时数:32 学分:2 学时分配:讲授32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 开课学期:第一学年第一学期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 《社会体育导论》是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理论课,本课程为培养优秀的社会体育人才服务,注重社会体育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间的基本关系,注重人文精神。其前身是《群众体育学》、《社会体育学》。《社会体育导论》的出现是对《社会体育学》一次精细的分化发展,是科学进步的表现,突出了以“社会体育”为主的概念体系。 社会体育专业要求本科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社会体育健身活动的方法,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社会体育指导与教学、体育经营开发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为社会体育的科研等方面工作培养储备人才。 教学要求: 一、在保证该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着重突出社会体育的实践性与应用性。有关社会体育领域的的基本概念、社会体育活动容、原则、指导方法等作为教学的重点容,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运用。 二、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讲授时,尽可能借助实际中的例子,深入浅出地阐明其基本理论知识结构的涵,旨在开拓学生的思路,自觉将体育活动指导与实践相联系,使学生明确社会体育发展的本质是服务人民群众的社会体育活动参与,增进群众体质健康,丰富群众活动容,为促进全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保障,提高学生的认识与理论水平。 三、课堂讲授实行启发式,力求做到选择案例少而精,突出重点,并注意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四、坚持课后拓展和实践是教好、学好本门课程的关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根据正常教学进度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引导学生自觉阅读社会体育领域相

社会体育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体育概论》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为保证本学科内容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本大纲包括了本学科体系的基本内容。但在使用本大纲时,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有关章节内容进行删减调并,以避免与其它课程不必要的重复。 教学中注意各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实际文化水平,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能力培养。要精选教学内容,重视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注意实效,学以致用。 (一)课程定义 该系列教材从不同层面阐述体育与社会、竞技体育与市场规律等方面的知识,对学生了解体育运动的文化价值、社会内涵、市场价值、市场运作以及提高运动美的鉴赏水平和体育摄影能力等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二)编写依据 本大纲以党的教育方针、普通高等教育为依据制订。 (三)目的任务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有关社会体育的一般理论、方法与组织,为今后从事休闲与健身工作打下基础。 教学任务: 1.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社会体育的目的任务,较系统地掌握其基本原理、规律和方法,了解完整的运动心理学发展动态、特点和趋势,为实施休闲与健身奠定一定的心理理论基础。 2.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教练员的职责和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牢固树立专业思想,忠诚党的体育事业,做一名合格的教练员。 3.通过作业、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能结合专项思考一些有关训练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在训练实践中运用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课堂讲授和学生实践,培养学生实际运用各种社会体育组织方法的操作能力,并能按照计划制订的基本要求,为今后从事该专业工作打下一定基础。 (四)课程编码及适应专业 本大纲适用于普通高等教育课程的教学,课程编码:9787563354740 (五)学时数与学分 本课程总学时数64学时。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完整版)社会体育导论考试大纲

《社会体育导论》课程考试大纲 一、课程的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8210006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必修课 学时:32 学分:2 开课单位:体育学院适用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二、课程考试要求及命题原则 1. 掌握社会体育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 掌握社会体育理论的体系结构,了解社会体育理论的组成和特点,理解社会体育理论的基本原理。 3. 能够运用社会体育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进行有效的分析、设计和应用。 三、考试内容 绪论 考试主要内容:社会体育的研究对象包含哪些?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三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社会体育学科的发展前景有哪些? 考试重点: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三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社会体育学科的发展前景有哪些? 考试难点: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三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第一章社会体育概述 考试主要内容:什么是社会体育?在社会中它扮演着什么角色?群众体育、、广义群众体育、狭义群众体育、全民健身、身体锻炼、娱乐体育、余暇体育、终身体育又称生涯体育、中国社会体育发展的五阶段、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现状、今后我国体育发展趋势? 考试重点:什么是社会体育?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现状、今后我国体育发展趋势? 考试难点: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现状、今后我国体育发展趋势? 第二章社会体育与社会进步 考试主要内容:社会体育对生产方式的作用、生活方式中影响社会体育的几个要素、职工体育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社会体育与社区文化建设、社会体育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社会体育学科方法论。 考试重点:社会体育对生产方式的作用、职工体育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社会体育与社区文化建设、社会体育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 考试难点:社会体育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 第三章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与任务以及地位与功能 考试主要内容:现阶段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是、我国社会体育的任务。 考试重点:现阶段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是、我国社会体育的任务。 考试难点:现阶段我国社会体育的目的是、我国社会体育的任务。 第四章社会体育参与 考试主要内容:社会体育参与的概念、社会体育参与的特点、社会体育参与的意义、影响社会体参与的个体因素、社会体育的发展必然受到国家体育管理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体育人

体育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法律调整的概念 2.《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颁布的意义 四、思考题: 1. 法律调整与法律作用的关系;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立法目的和依据是什么? 第二章体育法的产生和发展(学生阅读)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制定的时代背景, 过程; 2.了解不同时期我国体育法的发展历程。 二、教学内容: 1.《体育法》制定的时代背景,过程; 2.近代中国体育法、现代中国体育法和新中国成立体育法; 3.外国体育法介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体育法》制定的时代背景,过程 四、思考题: 1.我国体育法制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体育法》制定对我国体育运动的发展有哪些贡献? 第三章体育法律关系(4学时)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法律关系、法律规范的相互关系; 2.了解体育法律关系的概念、分类; 3.了解体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内容; 二、教学内容: 1.体育法律关系概述:概念、分类; 2.体育法律关系的结构 3.体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区分一般体育权利能力和特殊体育权利能力; 2. 体育法律关系客体中有关精神财富(体育无形资产)的含义; 四、思考题: 1. 论述法律关系、法律规范的相互关系; 2.如何对体育法律关系进行分类?

第四章体育法与体育法学(2学时)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体育法的本质与特征; 2.掌握体育法学的研究对象的基本理论。 二、教学内容: 1.体育法的本质与特征、体育法的渊源和体系 2.体育法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体育法的本质与基本特征 2. 体育法学的研究对象 四、思考题: 1. 体育法与体育法学的区别与联系 第五章社会体育(4学时)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特点和发展现状 2.掌握我国社会体育的法律、法规 二、教学内容: 1.社会体育概述包括概念、特点、社会体育的原则和地位。 2.国家在社会体育中的职责 2.1国家提倡公民参加社会体育活动,增进身心健康 2.2国家推行全民健身计划 2.3国家实行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 2.4国家鼓励、支持民族、明间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整理和提高 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单位和团体的职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涉及的计划的重点、对象和实施步骤。 四、思考题: 1. 我国社会体育中社区体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 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与发展。 第六章学校体育(4学时)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特点和发展现状 2. 掌握我国学校体育的法律、法规 二、教学内容: 1.学校体育的概念、作用、基本任务、原则、地位和组织管理

社会体育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体育导论课程教学 大纲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本课程教学大纲依据社会体育专业2011级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一、课程说明: 课程名称:社会体育导论课程编号:1 总学时数:32 学分:2 学时分配:讲授32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 开课学期:第一学年第一学期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 《社会体育导论》是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理论课,本课程为培养优秀的社会体育人才服务,注重社会体育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间的基本关系,注重人文精神。其前身是《群众体育学》、《社会体育学》。《社会体育导论》的出现是对《社会体育学》一次精细的分化发展,是科学进步的表现,突出了以“社会体育”为主的概念体系。 社会体育专业要求本科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社会体育健身活动的方法,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社会体育指导与教学、体育经营开发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为社会体育的科研等方面工作培养储备人才。 教学要求: 一、在保证该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着重突出社会体育的实践性与应用性。有关社会体育领域的的基本概念、社会体育活动内容、原则、指导方法等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牢固掌握并熟练运用。 二、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讲授时,尽可能借助实际中的例子,深入浅出地阐明其基本理论知识结构的内涵,旨在开拓学生的思路,自觉将体育活动指导与实践相联系,使学生明确社会体育发展的本质是服务人民群众的社会体育活动参与,增进群众体质健康,丰富群众活动内容,为促进全社会物质与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保障,提高学生的认识与理论水平。

体育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总纲 一、前言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人才。依据国务院批准发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教育部与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精神。在总结我院近几年体育课程改革和学习先进院校经验的基础上,以当今社会对高等人才的需要为出发点。在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以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目标。对我院体育课程教学大纲,进行重新修订。目的是进一步深化我院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构建一个即符合国情又具有我院特色的新型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此次大纲修订,在进一步明确我院“按系统、分层次、课内外一体化综合管理”的体育课程模式基础上,突出了单项课建设的特点。大纲分为总纲和单项课教学大纲两部分。总纲对我院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教学考评以及执行大纲的要求等做出了明确规定。教师依据总纲要求,结合各专项课实际,制定具有各自特点,切实可行的专项课教学大纲。使其成为,实施单项课建设,制定教学计划,进行教学管理与评价的依据。 二、课程的性质 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锻炼为手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重要途经。 三、课程目标 (一)基本目标 基本目标是根据我院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主要适用于基础专项课、专项提高课、俱乐部活动课。 1.运动参与目标:爱好体育运动,基本形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能够编制切实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运动技能目标:能较熟练地掌握1-2项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掌握常见运动损创伤的预防和处置方法。 3.身体健康目标:具有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的能力;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4.心理健康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计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

1社会体育导论教学大纲

《社会体育导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8210006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必修课(考试) 学时:32 学分:2 开课单位:体育系适用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目的与任务 社会体育导论是大众体育的主体部分。有着较为复杂的概念与理论体系,国内外着力于朝社会化、科学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更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本学习立足于对社会体育现象最简练的描述与概括,是体育专业学生宏观了解社会体育系统和社会体育理论体系的最重要的课程之一,也是学生学习社会体育专业的逻辑起点。课程主要对学生认识体育学科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的综合性导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体育学科的概念和方向,了解学科建设的特点与分类,以有利于在后期教学开展工作,解析研究问题的根本所在,为后续学习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一)了解社会体育学科的基本分类,对专业的本质问题进行适当的客观描述。注重社会体育的专业适应性,学生要建立起学科的重要概念体系; (二)掌握社会体育学科形成原因,对社会体育、地位与功能、原则、内容和方法等,以及分布规律及发展趋势; (三)理解社会体育对体育学科客观表述的和社会发展中的性质、地位、作用与功能性。以便解决对体育发展中的布局等各种问题,促使对学科认知组合的不断合理化。 五、课程教学基本内容

绪论 教学内容: 1、建立社会体育学科的必要性 2、社会体育学科的研究对象与教材体系 3、社会体育学科的研究方法 4、社会体育学科的发展前景 重点:社会体育的发展和体育科学化趋势要求建立相应的社会体育学科。社会体育学科拥有独特的研究对象和特定的研究方法。社会体育学科由于起步较晚,仍不成熟,但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难点:建立社会体育学科的必要性,社会体育学科的研究对象与教材体系。 第一章社会体育概述 教学内容: 1、社会体育的概念体系 2、社会体育的产生于发展 重点:社会体育有着一个复杂的概念和术语体系。新中国社会体育发展的曲折阶段。国外社会体育的发展概况。社会体育其结构特点、组成要素和功能价值。现阶段中国社会体育发展方向与体质。 难点:社会体育产生于发展 第二章社会体育与社会进步 教学内容: 1、社会体育与生产方式 2、社会体育与生活方式 3、社会体育与大众健康 4、社会体育与社会会文化 重点:社会体育与社会的产生方式和生活方式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社会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急剧的变化,向社会体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健身运动、休闲娱乐是医治亚健康状态的一种最积极、最有效、最廉价的手段。社会体育对建设社会文化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难点:社会体育与大众健康,社会体育与社会会文化。 第三章我国社会体育目的与任务以及地位与功能 教学内容: 1、社会体育目的与任务 2、社会体育地位与功能 重点:我国社会体育有其明确的目的与任务和地位与功能。社会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做成部分,是现代生活方式的调节器,是实现体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难点:社会体育的目的与任务和地位与功能 第四章社会体育参与 教学内容: 1、社会体育参与概述 2、影响社会体育参与的基本因素 3、体育人口概述 4、非体育人口

体育教学大纲.doc

第一部分总纲 一、前言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人才。依据国务院批准发布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教育部与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精神。在总结我院近几年体育课程改革和学习先进院校经验的基础上,以当今社会对高等人才的需要为出发点。在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以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目标。对我院体育课程教学大纲,进行重新修订。目的是进一步深化我院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体育课程教学质量,构建一个即符合国情又具有我院特色的新型体育课程教学模式。 此次大纲修订,在进一步明确我院“按系统、分层次、课内外一体化综合管理”的体育课程模式基础上,突出了单项课建设的特点。大纲分为总纲和单项课教学大纲两部分。总纲对我院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教学考评以及执行大纲的要求等做出了明确规定。教师依据总纲要求,结合各专项课实际,制定具有各自特点,切实可行的专项课教学大纲。使其成为,实

施单项课建设,制定教学计划,进行教学管理与评价的依据。 二、课程的性质 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锻炼为手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重要途经。 三、课程目标 (一)基本目标 基本目标是根据我院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主要适用于基础专项课、专项提高课、俱乐部活动课。 1.运动参与目标:爱好体育运动,基本形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能够编制切实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运动技能目标:能较熟练地掌握1-2项体育锻炼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掌握常见运动损创伤的预防和处置方法。 3.身体健康目标:具有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的能力;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 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社会体育导论考试重点

群众体育: 广义的群众体育是指与高水平竞技体育并存的现代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群众体育对应于高水平竞技体育);狭义的群众体育则是指在学校和武装力量(军、警部队)中开展的体育之外,在社会一切其他行业或活动领域,在人们的余暇开展的体育(也可以成为社会体育) 体育锻炼: 亦称身体锻炼,是指运用各种身体联系方法,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因素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体育社会问题: 是指在体育领域中发生的一种超常状态,影响体育系统甚至妨碍社会的正常运行,需要依靠社会和群众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终身体育: 亦称生涯体育。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接受体育教育以及参加其他体育活动的过程。 农村体育的概念: 农村体育,是指在县及县以下广大农村开展的,以农民为主要参加对象,以增强体质,丰富社会文化生活,促进社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家庭体育: 是指以家庭成员活动对象,家庭居室周围环境为主要活动场,追求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根据家庭成员的爱好和兴趣选择健身方法,全家共同参与锻炼的一种体育活动。 健康的定义: 健康不是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健康是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安宁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症。 健康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的10条标准:①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紧张。②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刺。③善于休息,睡眠良好。④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⑤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⑥体重得当,身体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⑦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⑧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齿龈颜色正常,不出血。⑨头发有光泽,无头屑。⑩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有力。亚健康的定义: 亚健康,是一种自感不适, 但检查无病,介于疾病与健 康之间的一种身心状态,也 称为第三健康状态、灰色健 康、亚临床期、临床前期、 前病期等。 引起亚健康的主要原因: ①环境破坏②营养过剩 ③运动不足④高度紧张 重复练习法与间歇练习法 的区别: ①重复练习在两次(组)之 间的间歇时间是较自由确 定的,一般在练习者基本恢 复、自己不觉累(到练习前) 的情况下才开始第二次(组) 练习。②间歇练习是在练习 者的身体机能未完全恢复, 就继续进行下一次(组)练 习。 示范法: 是指导者把要教的内容通 过正确的动作,将其变成直 观的形象,锻炼者进行模仿 练习的一种方法。 运用示范法时的注意事项: ①示范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②示范要正确合理③示范 的位置必须使每个锻炼者 都能看清楚④示范的次数 要恰当,示范的时机要合适 预防和纠正错误法: ㈠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 ㈡纠正错误动作的注意点: ①分析错误动作产生的原 因②抓主要矛盾③根据存 在同样错误动作的锻炼者 人数确定纠正的形式(若是 多数人的错误,则采取集体 纠正的方法;若是个别锻炼 者,则可采取个别辅导的方 式。) 体育人口的概念: 体育人口,指在一定时期、 一定地域里,经常从事身体 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 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 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 密切关系的、具有统计意义 的一种社会群体。 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 ㈠我国体育人口判定标准 考虑的因素:①国际上多数 国家通行的标准。②我国确 定体育人口的目的。③我国 群众体育的实际状况。 ㈡我国体育人口的判定标 准①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 次以上。②每次身体活动时 间30分钟以上。③每次身 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 评价:这一判定标准不适合 于就学阶段的青少年儿童; 城市工薪阶层;农村居民; 农民工等。 对此标准你有何看法? 你认为我国体育人口该如 何判定? 在这一基本判定标准之外, 再设立一些符合多种人群 市级体育参与状况的标准, 是十分重要的。 与外国相比,差距在哪? ①目前体育人口数量不够 多,但其质量有了很大的改 善。②体育人口总是比发达 国家少,但大大超过发展中 国家的平均水平。③体育人 口在年龄和职业绝狗方面 欠合理等。 如何缩小差距? 我国今后发展体育人口时, 必须注意年龄结构和职业 结构的合理性。在制定体育 人口的发展战略时必须着 重加强置业人群(特别是知 识分子)、中青年人群(特 别是女职工)的体育工作。 非体育人口: 非体育人口,即没有达到体 育人口判定标准的人群。可 分为两类:准体育人口(偶 尔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和不 参加体育活动的人。 生活方式与社体的关系? ㈠生活方式中影响社体的 几个要素:①余暇②生活节 奏 ③生活空间④生活消费⑤ 行为习惯 确定我国社体目的与任务 的依据: ①人的需要②社会的需要 ③社体自身的功能④社体 的思想体系与法律政策 社体的特点: ①健身性与娱乐性②全民 性与普遍性③余暇性与主 动性④多样性与灵活性⑤ 公益性与社会性⑥时代性 与永恒性⑦民族性与世界 性 社体参与的形式: ㈠按照社体参与的强度划 分①体育人口②非体育人 口 ㈡…的时间关系划分 ①终身体育参与②间断… ㈢…的积极程度划分 ①主动体育参与②被动… ㈣…的强制程度划分 ①当然体育参与②或然… 影响社体参与的基本因素: ㈠影响社体参与的个体因 素①体育观念和需求因素 ②个人的身体状况③个人 生活方式④个人经济条件 ⑤个人社会特征 ㈡影响社体参与的外部因 素 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是社 体的基本制约因素②文化 构筑了社体的社会氛围③ 管理水平是决定社体参与 水平的重要因素 我国社体的发展阶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