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高二历史下册美苏争霸 同步练习

人教版高二历史下册美苏争霸 同步练习

人教版高二历史下册美苏争霸 同步练习
人教版高二历史下册美苏争霸 同步练习

美苏争霸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B.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C.第三世界的兴起D.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2.美苏争霸中缓和方面不包括()A.苏联承认联邦德国的存在 B.实现北约集团和华约集团的关系正常化

C.赫鲁晓夫第一次访美,宣布“载维营”精神 D.签订对奥和约,结束四大国对奥地利的占领

3.下列关于古巴导弹危机的表述正确的有①发生于1960年10月②反映了苏联同美国争霸世界的野心③反映了赫鲁晓夫的冒险政策④反映了苏联军事力量的后来居上()A.②④B.①③C.②③D.①②

4.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苏美关系出现某种缓和,其重要原因是()A.苏联需要美国的技术B.美国需要苏联的市场

C.美国霸主地位动摇D.苏联谋求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

5.最能反映美苏争霸第一阶段特征的事件是:()

①柏林危机②苏联与西方国家合作,结束对奥地利的占领③古巴导弹危机④苏联出兵

捷克斯洛伐克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6.下列对美苏争霸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苏争霸的格局形成 B.60年代初,战略优势在美国一方C.70年代初,苏联处于攻势,美国则转攻为守

D.80年代初,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使苏联逐步调整了对外战略

7.20世纪60年代初,中苏关系的破裂表明()A.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破产 B.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中止

C.中方外交政策触犯苏联利益 D.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

8.勃列日涅夫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两个战略是()

①力争军事优势②推动欧洲缓和③争夺第三世界④维持不战不和

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

9.下列对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外交政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欧洲推行“缓和”政策 B.在亚洲推行侵略政策

C.推行首脑外交,激化拉美与西欧的矛盾 D.放松对东欧等地区的控制

10.对20世纪60-80年代美苏关系的概括,较全面的是

()

A苏联加强对外扩,美苏争夺世界霸权B美苏对峙,互有攻防,争夺世界霸权

C美国采取强硬政策遏制苏联全球扩张D美苏争夺全球战略优势,军备竞赛不断升级()11.美苏争霸的重点在:A.欧洲 B.亚洲 C.非洲 D.南美洲

12.20世纪70年代美苏在战略核武器问题上达成协议,这说明①美国拥有战略优势②美国对对外战略进行了重

大调整③美苏在战略武器上的竞争重点发生转移④苏联经济已不堪军备竞赛的重负(?)

A.②③ B.①④C.②④ D.③④

13.美国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收缩时其总统是:()

A.里根B.杜鲁门 C.尼克松 D.艾森豪威尔

14.下列哪项不是尼克松主义的体现()A美国从越南撤兵B开始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

C对苏联强调对话替代对抗D在和核扩张方面同苏联由数量竞争转为质量竞争15.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的特点是()A欧洲共同体成立,开始发挥重要作用B美苏争霸的战略态势处于美守苏攻

C第三世界兴起D苏联放弃对美攻势

16.尼克松对美国对外政策进行重大调整的实质是()A.维护美国的海外利益和国际地位B.改变美国在全球的霸权地位

C.阻止苏联的全球战略攻势D.稳定资本主义、打击共产主义

17.美国同中国建交是出于:()A.帮助中国解决台湾问题 B.调整对外政策的战略需要

C.消除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 D.从对越战争中体面撤军

18.美国主动和中国改善关系,其根本目的在于 ( ) A挽救侵略战争的败局 B维护霸主地位 C发展中美友好关系D推行对苏强硬战略

19.下列有关中国20世纪70年代的史实,不正确的是 ( ) A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B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

C1972年中美正式建交D1978年十一届叁中全会实现了历史性转折

20.美国提出“战略防御计划”的背景是 ( ? ) A美国经济呈现衰退趋势B苏联在进行工业改革,经济实力大增

C苏联在战略核武器数量上赶上美国D美国信息产业迅速发展,实力大增

21.美国同苏联搞以高科技为核心新一轮军备竞赛的目的是()A.军事上压倒苏联B.经济上拖垮苏联 C.技术上击败苏联D.政治上孤立苏联22.下列关于美苏争霸的表述全面的是①二战结束时就出现了美苏争霸②古巴导弹危机证明当时战略优势在美方

③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旨在拖垮苏联经济④90年代后美苏争霸还在继续()

A.①②B.②③C.③④ D.①④

23.20世纪80年代中期,戈尔巴乔夫采取的对苏联影响最大的措施是()A.从阿富汗撤军B.同中国改善关系 C.放弃争夺军事优势D.放松对东欧的控制24.美苏争霸的实质是:()A.争夺世界霸权 B.争夺对第三世界的控制权 C.争夺世界经济霸权 D.争夺世界军事霸权

25.促使美苏对外争霸策略发生攻守势头变化的根本因素是:()A.与中国关系如何 B.国家领导集团的决策能力 C.第三世界的兴起 D.本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26.美苏争霸对苏联的主要影响是:()A.加剧苏联经济困难,助长国内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 B.建成了一支能对美国造成威胁的远洋海军

C.在中东和非洲扩大了势力范围 D.使洲际导弹的数量超过了美国

二、材料解析题

27.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允许我们的外交政策受苏联国内政策的影响,有人认为,为了“帮助”

戈尔巴乔夫在

国内改革成功,我们必须在军备控制谈判中做出让步,这种意见是彻头彻尾的胡说。

尼克松《1999年·不战而胜》请回答:

(1)尼克松认为,美国在外交政策方面不能受苏联国内政策的影响,其根据是什么?

(2)尼克松称对苏联的“让步”主张是“彻头彻尾的胡说”,其理由何在?

三、问答题

28.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冷战”局面形成的责任,中外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责任全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种观点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负主要责任,以苏联为首的东方国家也有一定的责任;第三种观点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东方国家都有责任。你赞成哪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29.试述美苏争霸的不同阶段,美国和苏联对中国采取的政策,并分析他们采取这些政策的原因。

30.概况说明50至80年代苏联在同美国争霸的各个阶段的战略意图及美苏双方对华政策的特征和原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 BBCDB AAADB 11—20 AACDB ABDCD 21—26 BBDADD A

二、材料解析题

27.(1)美国的外交政策主要是同苏联进行争霸斗争,所以,从根本上看是不受苏联国内政

策影响的。

(2)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打算通过以高科技为核心的军备竞赛来拖跨苏联,所以美国绝不会“让步”。

三、问答题

28.(1)赞成观点之一:对于二战后“冷战”局面的形成。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要付全部责任。因为。从根本上说,“冷战”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遏制共产主义运动,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秩序而特意制造的。以下历史事实可以证明这一点:1946年。丘吉尔在富尔敦发表演说,发出“冷战”信号。1947年,杜鲁门提出“杜鲁门主义”,实质是发表“冷战”宣言书。1948年开始实施的马歇尔计划是“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美英法制造柏林危机和分裂德国,是冷战的重要表现。1949年,《北大西洋公约》的签订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更“冷战”局面恶性发展。由此可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冷战局面的形成有不可推御的责任。

(2)赞成观点之二:冷战局面是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东方国家矛盾的产物。在这对矛盾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是主要方面,对“冷战”局面的形成负主要责任;以苏联为首的东方国家是次要方面,对“冷战”局面的形成也有一定的责任。请看历史事实:为对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巩固资本主义秩序。遏制苏联,英国首相丘吉尔通过富尔敦演说发出“冷战”信号,美国总统杜鲁门以“杜鲁门主义”作为“冷战”宣言书,马歇尔计划实际是扶植西欧资本主义,柏林危机和分裂德国则加剧了“冷战”局势。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更促进了“冷战”局面的恶性发展。这些都证明,对“冷战”局面的形成。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耍承担主要责任。而以苏联为首的东方国家对美英等西方国家的政策往往作出强烈的反应。如在德国。当西方国家在自己的占领区单独改革货币后。苏联不仅在自己的控制区内发行新货币,还全面切断了西方占领区与西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当美国策划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后,苏联立即支持建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苏联还支持民主德国政府修建举世闻名的“柏林墙”。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建立,对“冷战”局面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由此可见,以苏联为首的东方国家对“冷战”局面的形成、发展也有一定的责任。

(3)赞成观点之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和以苏联为首的东方国家对冷战局面的形成有同样的责任。(此种观点与观点之二较为近似。所引史实亦基本相同,但要说明“同样”

责任。)

29.第一阶段:美国孤立和反对中国,原因是它敌视社会主义,对新中国发展壮大感到恐惧和不安;

苏联推行霸权政策,造成中苏关系破裂,原因是双方意识形态的分歧和苏联企图控制中国。第二阶段:美中实现关系正常化,原因是美国经济衰退,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对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

苏联加紧对中国进行压制和军事威胁,以致酿成中苏关系严重恶化并导致边境的武装冲突。第三阶段:从80年代中期起,苏联开始放弃同美国争夺军事优势的做法,由对外扩张转为全面收缩,开始同中国改善关系,原因是国民经济军事化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美国同中国的关系一波三折,特别是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矛盾突出,其原因是美国仍没有放弃霸权政策。

30.【答案】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苏联争取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由于

意识形态不同,美国敌视社会主义中国,采取孤立和反对中国的政策。由于中国走独立自主

的社会主义道

路,而苏联却企图控制中国,中苏关系恶化。(6分)

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苏联对美国采取攻势。美国处于守势,就调整对外战略,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由于苏联对外扩张,加紧对中国的包围和军事威胁,中苏处于对抗状态。(6分)

80年代,苏联开始放弃争夺军事优势的做法,从对地外扩张转为全面收缩。由于美国坚持霸权政策,同中国的关系时好时坏,曲折发展。苏联因国民经济军事化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改革陷入困境,开始同中国关系实现正常化。(6分)

【解析】本题考查50至80年代美苏争霸的情况,按照争霸的阶段比较容易回答,关键是归纳不同阶段双方对华政策时,要结合中国现代史的有关内容。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四单元第3课《美苏争霸》教案

第3课美苏争霸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或掌握赫鲁晓夫的对外基本战略;理解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的美苏争霸的特征及表现;熟悉50年代至80年代美苏对华关系。 2、过程与方法:(1)从整体把握美苏双方在争霸的三个阶段的基本态势,逐步掌握综合概括历史知识的方法。(2)阅读理解和分析有关的文字,图表资料,提高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 3、态度、价值观方面:(1)美苏争霸局面的形成和演变是两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外交战略以及国际环境是密切联系的。(2)通美苏争霸过,造成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 【教学重难点】 重点: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和美苏双方在争霸中的基本态势。 难点:在六七十年代的美苏争霸中,美苏双方对外战略的调整及原因。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962年,美国高空侦察机发现,苏联正在古巴修建导弹发射场,射程覆盖了美国的许多重要城市。美国立即采取强硬态度,肯尼迪发表电视演说,要求苏联从古巴撤出所有中程导弹。同时,美国在全世界的海、空、陆三军部队进入高度戒备状态,集结部队准备进攻古巴。核战争笼罩世界。在美国强硬态度面前,苏联撤除了在古巴的导弹,美国也作出不进攻古巴的保证。古巴导弹危机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古巴导弹危机中,美国U-2飞机拍摄到的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的船只 一、美苏对峙 1.美苏争霸局面形成的背景: (1)美国: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主张实行“软化”政策;1961年约翰·肯尼迪实行“和平

战略”。 (2)苏联: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提出一套争取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目标。 2.美苏对峙大事: (1)1959年的戴维营会谈,双方表示在柏林问题上恢复谈判,在国际争端中不诉诸武力,此后,美苏双方都大力宣扬所谓“戴维营精神”。 (2)1960年5月,苏联导弹击落一架入侵的美国U-2间谍飞机,生擒飞行员,美苏之间围绕这一事件展开激烈交锋,“戴维营精神”也在转瞬之间烟消云散。 (3)“柏林墙”的修建:1961年8月,苏联和民主德国封锁了东、西柏林的边界,并沿西柏林四周修筑起一道“柏林墙”。 (4)1959年古巴导弹危机,此后,苏联大力发展核武器,美国也竭力保持自己的核优势,美苏两国的核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问题探究】阅读材料: 20世纪60年初,苏联以保卫古巴的名义在古巴秘密部署中程导弹。苏联认为,导弹运进古巴不会被美国发现,即使被发现也不会做出反应。美国判断苏联不会在境外部署核武器。苏联的部署很快就被美国发现。美国政府内有人主张轰炸导弹基地,认为驻古苏军没有核弹头,不会进行军事反击。实际上驻古苏军拥有核弹头162枚,随时准备反击。美国政府宣布其武装部队处于最高戒备状态,并采取相对缓和的封锁拦截等措施。对此,苏联态度强硬,拒绝强硬,拒绝美国要求,表示将最猛烈地回击美国的进攻。战争一触即发。拦截极易发生军事冲突,导致战争。美国国防部长指示部队“要尽可能避免发生战争。但是,我们还是必须为此作好准备”。而苏联船只在靠近美军隔离线时停止航行或掉头。双方通过多种渠道频繁接触,寻找解决方案。最终,赫鲁晓夫同意撤除在古巴的导弹,要求美国保证不发动对古巴的军事进攻等作为交换条件。美国接受了苏联的建议,双方达成协议。 ——摘编自麦克纳马拉《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等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概括说明美苏化解这一危机的方法。 答案:(1)美苏以武力为后盾在全球范围内争夺霸权;美国占据优势,苏联力图改变力量对比;双方对对方的削断失误。 (2)对危机采取有节制的反应;避免发生军事冲突导致战争;保持接触,探索化解危机的有效途径;达成必要的妥协。

人教2019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8课 冷战和国际格局的演变 教学设计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二、教材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教材与本单元其他课文相比,内容偏多,涵盖了冷战的背景、形成乃至结束。每一篇目下典型事件介绍翔实,同时拥有历史地图以及历史纵横等众多史料。 本课的教学容量巨大,既要把握整体框架的完整性,同时也要兼顾典型突出事件的史料研读。没有史料支撑又难以使学生对冷战的过程以及一些本质问题认识清楚。 三、本课重难点 本课重点: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发展和瓦解的过程。 本课难点:冷战的特征,以及战后国际格局的发展与变化。 四、我对本课的思考 1首先我认为本课在客观上存在另外一大难点:即如何在一课时的时间内完成对整个冷战的讲解? 2本课的框架应当如何体现出冷战在每一个过程中与国际关系的联系? 3史料的选取问题。典型史料众多,应当如何选取? 4对于非常紧凑的课程,学生活动应当如何体现? 五、针对思考提出的教学思路设计及教学方法 1按照传统方式,将冷战的发生、发展、结束作为本课的三目标题。同时将发生与发展两目作为本课的重点内容讲解。(课时紧张,必须有取舍) 2细节与框架我打算用大量的结构图体现出具体事件与整体格局的关系。这样能够最为直观地体现出本课的难点。 3史料的选取,除了节点性质的事件史料,更多选取的是能够体现冷战“有控制的对抗”这一特征的史料。 4学生活动在大量的讲解下已经没有安排的空间,详见“本课反思”。 六、学情分析 本校高一学生。基础较弱,存在大量高中未选历史学科的情况。授课应更偏重基础 七、教学过程展示: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教学意图 导入通过第一次柏林危机的历史 照片通过简单介绍导入新 课。 利用这一历史上少见的一幕,引发出学生对本课的思 考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冷战的含义:紧紧把握“既通过对冷战的概念介绍,初

美苏争霸分为三个阶段

美苏争霸分为三个阶段: 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是美苏争霸的第一阶段。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既有缓和又有争夺。 在缓和方面:1955年,苏联主动与西方国家合作,签订了对奥和约,解决了二次大战的一大遗留问题。同年,苏联同联邦德国建立外交关系。1959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美苏首脑戴维营会议是苏联推行美苏合作外交战略的重大行动,美国实际上承认苏联是超级大国这一事实。 在紧张方面:1961年苏联修筑“柏林墙”,封锁了东西柏林边界,使美苏关系更加紧张。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表明苏联开始走上同美国进行全球争夺的道路,同时也表明当时的战略优势仍然在美国方面。 这一时期,苏联还对中国推行霸权主义,企图控制中国,使得中苏关系恶化。 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是美苏争霸的第二阶段。其特点是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 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至70年代,苏联的经济实力同美国的差距大为缩短,1975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上升,相当于美国的80%。苏联在军备方面赶上了美国,苏联的战略导弹至1975年已达2402枚,超过美国40%,1979年苏联在战略核力量上的开支几乎为美国的3倍。苏联大力增强常规军事力量。1978年,美军210万人,苏军440万人,美军拥有坦克10500辆,苏军拥有坦克50000辆。这一时期苏联推行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美苏争霸的重点在欧洲,美苏在欧洲都集结了重兵,处于两军对峙的僵持状态。苏联一方面对欧洲以“缓和”战略麻痹西方,另一方面加紧在欧洲以外的地区扩张。1979年入侵阿富汗,标志着苏联霸权主义政策发展到了顶点。 这一时期的美国,由于受经济危机的冲击,经济增长趋于缓慢,侵越战争受到严重挫折,军事力量被苏联赶上,美国在美苏争霸中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1969年后的尼克松主义,调整全球军事部署,收缩亚洲兵力,1973年从越南撤军,1979年同中国建交。 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美苏争霸的第三阶段。1981年,里根出任美国总统以后,开始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遏制苏联在全球的扩张势力。在核战略和核军备方面,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通过以高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军备竞赛,从而拖垮经济力量相对落后的苏联。在争夺第三世界方面,美国立足于在军事上打小规模的局部战争,打击亲苏政权。 苏联由于国内经济发展缓慢,在与美国的争霸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1985 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后,开始放弃争夺军事优势的做法,转为裁减军备,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 美苏争霸 - 和冷战的区别 美苏冷战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产阶级阵营的对抗;美苏争霸是争夺世界霸权的冲突,它超过了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美苏冷战是除战争以外的敌对和对抗行动;美苏争霸则是既有和平方式的对抗,也有局部战争,如美军侵略越南和苏军入侵阿富汗的战争。美苏冷战和争霸在形式上有相同之处。在实质和结果上是一致的。

人教版高二历史下册美苏争霸 同步练习

美苏争霸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B.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C.第三世界的兴起D.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2.美苏争霸中缓和方面不包括()A.苏联承认联邦德国的存在 B.实现北约集团和华约集团的关系正常化 C.赫鲁晓夫第一次访美,宣布“载维营”精神 D.签订对奥和约,结束四大国对奥地利的占领 3.下列关于古巴导弹危机的表述正确的有①发生于1960年10月②反映了苏联同美国争霸世界的野心③反映了赫鲁晓夫的冒险政策④反映了苏联军事力量的后来居上()A.②④B.①③C.②③D.①② 4.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苏美关系出现某种缓和,其重要原因是()A.苏联需要美国的技术B.美国需要苏联的市场 C.美国霸主地位动摇D.苏联谋求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 5.最能反映美苏争霸第一阶段特征的事件是:() ①柏林危机②苏联与西方国家合作,结束对奥地利的占领③古巴导弹危机④苏联出兵 捷克斯洛伐克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6.下列对美苏争霸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苏争霸的格局形成 B.60年代初,战略优势在美国一方C.70年代初,苏联处于攻势,美国则转攻为守 D.80年代初,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使苏联逐步调整了对外战略 7.20世纪60年代初,中苏关系的破裂表明()A.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破产 B.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中止 C.中方外交政策触犯苏联利益 D.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 8.勃列日涅夫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两个战略是() ①力争军事优势②推动欧洲缓和③争夺第三世界④维持不战不和 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 9.下列对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外交政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欧洲推行“缓和”政策 B.在亚洲推行侵略政策 C.推行首脑外交,激化拉美与西欧的矛盾 D.放松对东欧等地区的控制 10.对20世纪60-80年代美苏关系的概括,较全面的是 () A苏联加强对外扩,美苏争夺世界霸权B美苏对峙,互有攻防,争夺世界霸权 C美国采取强硬政策遏制苏联全球扩张D美苏争夺全球战略优势,军备竞赛不断升级()11.美苏争霸的重点在:A.欧洲 B.亚洲 C.非洲 D.南美洲 12.20世纪70年代美苏在战略核武器问题上达成协议,这说明①美国拥有战略优势②美国对对外战略进行了重

高中历史选修3优质学案:第3课 美苏争霸

第3课美苏争霸[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重点难点 了解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指出从中得到的启示。1.掌握美苏争霸中的重要事件。(重点) 2.理解各时期美苏争霸的特点及成因。(难点) 一、美苏对峙 1.背景 (1)美国 ①艾森豪威尔:主张通过对话谈判“软化”苏联。 ②肯尼迪:提出“一手抓箭,一手抓橄榄枝”的“和平战略”。 (2)苏联:赫鲁晓夫提出争取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目标。 2.表现 (1)戴维营会议 ①目的:苏联为实现与美国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目标。 ②成果:双方达成一系列协议,形成了所谓的“戴维营精神”。 (2)U—2飞机事件:使美苏矛盾重新激化。 (3)柏林墙:由于美苏矛盾的加剧,苏联在柏林修筑柏林墙。 (4)古巴导弹危机 ①经过:苏联在古巴修建秘密导弹发射场,引起美国强烈反对,战争一触即发之际苏联让步。 ②影响:是美苏两国的一次核赌博。此后,美苏两国的核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思维点拨] 美苏对外政策的变化是由当时美苏的实力变化决定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称霸世界的计划在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打击下连遭挫折,而苏联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实力大增,于是苏联开始着手调整其外交政策,开始加紧与美国的争夺,形成美苏争霸的局面。

[概念阐释] 戴维营精神 所谓戴维营精神就是1959年美苏两国领导人在戴维营会晤时达成的在柏林问题上恢复谈判、在国际争端中不诉诸武力的精神,其实质是美苏两国一同称霸世界的构想。 二、从对峙走向缓和 1.原因 (1)美国侵越战争大大消耗了美国的国力。 (2)苏联的综合国力提高。 2.表现 (1)尼克松调整政策 ①内容:提出“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的方针,强调均势外交。 ②措施:调整全球军事部署,从越战中脱身,主动同中国、苏联协调关系。 (2)苏联的“缓和”战略 ①在外交上与西方国家加强交往。②在争夺世界霸权上采取了更为积极的进攻战略。 (3)美苏开始在限制和裁减核武器方面达成一些协议。 (4)两国首脑的一系列互访和会谈。 3.缓和下的较量 (1)美国:积极推进“和平演变”策略,向苏联、东欧国家进行思想文化渗透。 (2)苏联:勃列日涅夫提出“缓和”绝不能放弃意识形态的斗争。 [易混易错] 美国以“谈判”方式加强与苏联的抗衡,希望通过军事协议和经济关系制约苏联;苏联则以“缓和”战略同美国争夺,赢得时间加强其军事和经济实力,改变美国战略均势。 [归纳总结] 两极对峙格局形成以来,美苏在争夺世界霸权的过程中,既有紧张对抗,又有对话缓和,对抗和缓和都服从其争夺霸权的需要。美苏缓和的真正目的是维护美苏两极格局,实现“利益均沾”,同时,也是为了争取喘息机会,为下一轮的竞争做好准备。 [知识图示]

高中历史知识-美国冷战政策

高中历史知识:美国冷战政策 两种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 三个特点:周王是天下共主,地方建立诸侯国(分封制);依据血缘的亲疏,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 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认识 一个集中:即所有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 两对矛盾: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三个趋势:即分相权集皇权,形成君主专制;分散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形成中央集权;对思想控制日益加强的趋势。 四个发展阶段:秦汉确立发展——隋唐完善——宋元加强——明清强化。 两个层面:选拔官吏和监察百官。 三个趋势: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演变为学识才能;选拔方式由推荐演变为考试选拔;选拔形式日趋严密,趋向制度化。 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 精耕细作是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铁犁牛耕是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古代商业的发展 两个方面:商业发展与商人地位。 三大特点:商人社会地位低,商业发展艰难曲折;受制于农业

的发展;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弱。 四段历程:春秋战国(官府垄断局面被打破,商品市场和大商人出现)——秦汉隋唐(重农抑商政策;坊市严格分开,对外贸易发展)——宋元(商业经济繁荣;坊市界限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清(城镇商业发展;出现商帮;闭关锁国)。 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主要因素 腐朽的封建制度的束缚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统治者大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课以重税,影响了扩大再生产的资金的积累和国内市场的扩大。 长期以来抑商和歧视商人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的“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明清时期对外贸易性质、政策对社会转型的影响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是政府与外国进行的朝贡贸易,目的不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的,主要是加强友好往来。往往遵循“厚往薄来”的原则和采取“倍偿其价”的方法,政府在贸易中增加了沉重的财政负担,影响了中外贸易的持续发展。 诸子百家思想观点: 儒家推崇“人治”,提倡“礼治”或“德治”,即指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 法家提倡“法治”,崇尚“以法治国”,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

《美苏争霸》教案

《美苏争霸》教案 《美苏争霸》教案 课题 美苏争霸 说课人 王晓玉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美苏争霸的概况,认识美苏争霸的原因及后果。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查找、分析、归纳知识要点的能力以及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精心设计并营造阅读、思考、质疑及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治学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情感与价值观: 正确认识美苏争霸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让学生感悟美苏争霸造成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增强学生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的意识。

重点 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和美苏双方在争霸中的基本态势。难点 在六七十年代的美苏争霸中,美苏双方对外战略的调整及原因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 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训练目的 提问 导入 教 学 目 标 的 提 出

与 实 施 小结 反馈练习 作业 出示图片“手掌和拳头”设问:(3分钟) 1、你能想到什么? 2、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一、1、原因:赫鲁晓夫提出与美国平起平坐,争夺世界霸权。 2、条件:苏联经济恢复、发展 3、形成时间: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后期。(2分钟) 二、美苏争霸三个阶段的演变历程(20分钟) 1、三个阶段的基本史实 (1)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 ①对奥和约签订、②苏承认联邦德国、③赫访美、④柏 林墙的修筑、⑤古巴导弹危机 (2)60年代后期—70年代末: ⑥苏联在亚非扩张,⑦占领阿富汗、⑧美国从越南撤军、⑨中美关系正常化。 (3)80年代

冷战时期的美国军事战略

冷战时期的美国军事战略 大纲 一、战略的不同层次及不同内容 二、冷战时期美国军事战略的演变 1.杜鲁门政府时期的“遏制战略” 2.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的“大规模报复战略” 3.肯尼迪、约翰逊政府时期的“灵活反应战略” 4.尼克松、福特、卡特政府时期的“现实威慑战略” 5.里根政府时期的“新灵活反应战略” 三、冷战时期美国主要的军事行动与战争危机 1.朝鲜战争 2.越南战争 3.古巴导弹危机 4.营救伊朗人质事件 5.空袭利比亚 6.入侵巴拿马 7.海湾战争 知识点汇总 概念 C01:国家安全战略,指在平时和战时维护、建设、发展、使用和显示国家政治、经济、心理和军事手段,最大限度地维护和推进国家的战略利益和战略目标的科学和艺术 C02:国防战略主要是军事力量的建设 C03:军事战略,指运用一国武装力量,通过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来达到国家目标的艺术与科学 原理和观点 K01:冷战时期,美国根据国家安全战略和所面临的安全环境,约八年调整一次军事战略,在大约四十年期间,美国共五次制定和调整军事战略,两次从事

力量均势,最终以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 K02:冷战时期,美国主要的军事行动与战争危机包括:1950年至1953年的朝鲜战争、1961年至1973年的越南战争、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1980年营救在伊朗的人质、1986年空袭利比亚、1989年至1990年入侵巴拿马以及1991年的海湾战争 正文 一、战略的不同层次及不同内容 战略有三个层次。最高层次的战略是国家安全战略,谋求不战而胜。国家安全战略的定义是,在平时和战时维护、建设、发展、使用和显示国家政治、经济、心理和军事手段,最大限度地维护和推进国家的战略利益和战略目标,这样一种科学和艺术称为国家安全战略;其次是国防战略,谋求先胜而后战,主要是军事力量的建设;军事战略是第三层次,谋求战胜对手,通过军事力量来达到某一目标。美国官方给军事战略所下的定义是:“运用一国武装力量,通过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来达到国家目标的艺术与科学。” 军事战略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安全战略,运用并受制于国防战略所能提供的资源。上述三个层次不能错乱颠倒,以军事战略凌驾于其他战略之上必然导致穷兵黩武而失败(如德国、日本),以国防战略作为最高层次也会造成军备竞赛而把国家拖垮(如前苏联)。使用军事力量的得失,不仅要以胜负来衡量,主要是看其是否增进了而不是损害了国家的利益,即战后的状况要比战前更为有利。错误的军事战略和武力的错误运用,即便暂时获得了军事胜利,结果反而适得其反。 美国所处的地理位置游离于欧亚大陆这一世界政治经济重心之外,美国最大的安全忧虑,是欧亚大陆被反美的军事集团所控制。冷战时期,因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基本控制了欧亚大陆核心地带,使美国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冷战时期美国军事战略的制定与调整,均以对抗苏联为其核心内容。 二、冷战时期美国军事战略的演变 冷战时期的美国军事战略,根据国家安全战略和所面临的安全环境,大约八年调整一次。在大约四十年期间,美国共五次制定和调整军事战略,两次从事大

冷战时女人的3个心理阶段

冷战时女人的3个心理阶段 情侣冷战时就是一次打心理战的过程,而女生在冷战时心理过程尤为复杂。看了下面的描述你就明白了! 情侣冷战时女人的3个心理阶段 第一阶段 你滚,我不想理你,看到你就恶心!气死我了,竟然敢这 样对我,这次绝对不能原谅你!他怎么还不理我?理我...也许 我就勉强原谅他了,不然让他好看!快找我!快找我!快找我!你特么快点来找我啊! 第二阶段 他现在在干吗?人呢?现在到底在哪里干什么?微信没消息,短信没消息,电话没消息,QQ也没有! 啊啊啊,要疯了,不 行不行!我要忍住找他的冲动,又不是我的错!!知道我为什么 生气嘛?就是因为他这个态度,情商低么得救!是不是我自己选错了人?怎么会看上他?是不是选另一个就会不一样啦?这么久 还不联系我,是不是不爱我了,分手!分手! 第三阶段 是不是自己太作了?要不要发个短信给他?我不管,我没错,凭什么不是他找我?不理就不理,一定要忍到他找我!这么久了,他真的不要我了吗?是不是喜欢上别人了?是不是渣男?! 女网友谈冷战时内心真实想法 1、哼!竟然不找我!你不找我我也不找你! 2、他难道不爱我了吗? 3、你特么怎么还不来哄我?卧槽我生气了!我再也不要理 你了!

4、你到底在干什么啊!你还在不在乎我! 5、好难过啊,他居然就这么冷着我,他是不是不想我我 在一起了?这是分手的意思吗? 6、虽然我真的很想找你说说话,但我绝对不会主动找你!因为我很酷!老娘最酷! 7、起床看手机,吃饭看手机,工作看手机,走路看手机,睡前看手机,知道他发来一句“在吗?还要装作高冷地把手机 扔在一边,隔上一个小时再回复一个“嗯”。 8、他不理我的每一分钟都能气炸了肺,决心非分手不可,可只要他先低头来哄我,马上就原谅他了。 9、好委屈,就算是我的错你也不能不理我呀,告诉自己 没了他自己也能过得很好!然而人家一个道歉电话就屁颠屁颠 地和好了。 10、他竟然连哄我的耐心都没有了?你就不怕失去你的心 肝宝贝吗? 11、前五分钟生气都是装的,五分钟以后你还不理我这个事情就严重了。 12、第一天敌不动我不动,第二天敌不动我还不动,第三天敌特么还不动!第四天,算了,敌不动还是我动吧!就是这么没骨气……。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高中历史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八专题《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为: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在世界现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国际政治格局变动的角度看,它既是新航路开辟以来延续四百多年的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的彻底终结,也是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序曲。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各国的综合国力对比,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壮大,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两个超级大国在将近半个世纪中的斗争与妥协,直接影响着整个世界的紧张与缓和。同时,在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中,也孕育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并随着苏联最终的自行坍塌,两极格局崩溃,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从当今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来看,冷战格局也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重要背景。在两极对峙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较长的时间段内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不同程度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从而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从整体上来看,二战以来,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在加速推进,世界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程度在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和发展逐渐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主题。于此同时,冷战使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也在增长,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挑战,需要各国加强国际合作,因此当前中国倡导并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案更加显得及时而有力量。 史学界对冷战和国际格局的演变的研究成果颇丰,文字、图片、视频资料都很多。许多历史学家的著述多有提及,不少文学作品也多有反映,网站上的资料更是多如牛毛。这些都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便于学生进行自主地学习和探究。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对多姿多彩、内容丰富的历史知识十分感兴趣,尤其是即将推行的新教材图文并茂,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一学生相对初中学生,理性思维的能力有较大提高,但他们还不善于主动构建学科的知识体系;对历史现象的

美苏争霸

美苏争霸 江苏省白蒲高级中学曹娟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四章第四节《美苏争霸》(用手指屏幕),首先请同学们看这幅漫画(打开漫画)。 生:看 师:大家知道这两位人物是谁? 生:苏联的赫鲁晓夫,美国的肯尼迪。 师:画中的他们在做什么? 生:扳手劲,较量 师:不过这两位较量的情景可不同凡响啊:看他们的座椅是核弹,桌上有一触即发的核按纽,他们的较量虽未分出胜负,但一个自信从容,另一个却是满头大汗,说明优势在哪一方啊? 生:在美国一方。 师:这幅生动形象的漫画就是展示了美苏争霸的情景,那么美苏争霸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呢? 生:讨论 师:⑴对,首先是由于二战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其次是苏联的赫鲁晓夫改变对外战略,提出与美“平起平坐”的对外争霸战略。 (显结论) 师:下面请同学们浏览本节内容,看看美苏争霸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生:经历了三个阶段,即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为第一阶段;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为第二阶段;80年代前期至90年代初为第三阶段 师:对(同时显出主板书) 第一阶段: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 美苏争霸情况第二阶段: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 第三阶段:80年代前期—90年代初

师:这三个阶段与苏联的赫鲁晓夫时代、勃列日涅夫时代和戈尔巴乔夫时代基本对立。 下面请同学们阅读美苏争霸第一阶段的教材内容 师:在第一阶段,美苏争霸的特征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看书回答。 生:既有缓和,又有紧张。 师:总结得好!(显示主板书)何以见得呢?有什么史实呢? 生:缓和的例子有:签订对奥和约,苏承认联邦德国,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 师:不错。(同时显示主板书) ⑴关于对奥和约:这是二战的历史遗留问题,二战结束后,奥地利及其首都维也纳, 由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 ⑵关于苏承认联邦德国(1955) 1955年1月,苏维埃主席团通过了“关于终止苏联同德国战争状态”的法令;6月,苏联向邦德国发出照会邀请阿登纳总理访问苏联;9月,阿登纳访苏,开始了建交谈判;9月13日,双方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换文。 师:苏为什么要主动承认联邦德国呢? 生(讨论):①苏承认了联邦德国,那西方国家也必然要求以民主德国,造成德国分裂的既成事实; ②同联邦政府建交,也有利于苏联借助联邦德国的资金和技术来改善苏联 的经济状况 ③外交上,也有利于改善苏联的形象 师:(显出结论) 另一件缓和的事例是: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 1959年9月,赫鲁晓夫前往美国访问,前10天参观美国各地,最后,在总统疗养地戴维营同艾森豪威尔总统进行了两天会谈,会谈虽未做出实质性的让步,但在会谈公报中宣布在国际争端中不使用武力,并宣布艾森豪威尔总统于1960年春正式访苏,会谈产生了“戴维营精神式”的美苏缓和。 师:赫鲁晓夫是第一个访美的苏联最高领导人,他认为他的美国之行虽未产生什么实际效果,但他认为这本身就给人以美苏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的印象。可是,美苏

高中历史上册-世界近现代史《第四节-美苏争霸》优秀教案.docx

精品文档 云南省芒市中学高中历史上册世界近现代史《第四章第四节美苏 争霸》优秀教案 一、内容及其解析 1.内容:第一,赫鲁晓夫上台后提出一套对外基本战略,在50 年代中期至60 年代初期的 美苏争霸中,既有缓和又有剑拔弩张的时刻。第二,60 年代后期至70 年代末的美苏争霸, 是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的时期。第三,在80 年代的美苏争霸中,美国对苏联采取 强硬态度,苏联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 2.解析:50至80年代的世界,是雅尔塔体系发展、演变时期。这一阶段,在国际关系领 域,出现了美苏争霸的局面。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提出实现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 战略。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自50 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 进入 60 年代,两大阵营内部已经出现了剧烈的变化,由美苏两极世界的“ 雅尔塔体系” ,进而演变为美苏争霸的局面,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造成国际局势的动 荡不安。本节的核心就是美苏争霸在不同阶段的演化过程,这个过程整体性强,环环相扣, 不可割裂,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一内容,有助于对50 至 80 年代的世界形成正确认识,同时有利于培养能力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目标及其解析 1.目标: (1)了解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50 年代中期至60 年代初期; 60 年代后期至70 年代末; 80年代的美苏关系 (2)理解美苏争霸的主要特点和美苏外交的基本战略 (3)全面认识美苏争霸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美苏争霸的后果和对世界的影响 2.解析: (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美苏双方在争霸的三个阶段的基本态势,让学生学会综合概括历史 知识的方法。 (2)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有关的文字,图片、图表资料,帮助学生掌握和处理历史资 料的方法。 (3)通过美苏争霸过程中两国对外政策调整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在国际政治斗争和国 际竞争中,经济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三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3课美苏争霸教案

第3课美苏争霸知识网络 一、美苏争霸的原因 1、根本原因: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加剧 2、重要原因:苏联实力的增强 3、历史原因:沙俄的大国沙文主义传统 4、直接原因:赫鲁晓夫对外扩张战略与美国霸权政策相冲突 二、美苏争霸的经过(三个阶段)

三、美苏关系发展变化带来的启示 A、美苏关系演变的影响: 消极:⑴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 ⑵消耗了大量资源和财富,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⑶两极格局解体后,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 ①冷战思维仍然存在 ②两极格局解体后各种矛盾激化 ③大国的强权政治依然成为和平的潜在威胁 积极:⑴美苏互相牵制避免了新世界大战的爆发; ⑵美苏缓和中取得的某些成果,至今仍具有重要意义。 B、启示: ①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必然是损人又害己。 ③国际地位由综合国力决定,要努力发展社会经济 ④综合国力主要取决于科技水平,要重视科技和教育,走科教兴国道路。 ⑤必须承认世界的多样性、统一性,尊重各国人民自己的选择。 疑难解析 和科技力量, 一个国家在维护自身的安全与利益时,要注意发展综合国力。片面发展军事技术和军事力量对比是难以持久的。 2、合作探究:试述在美苏争霸的不同阶段,美国和苏联对中国采取的政策,并分析它们采取这些政策的 ⑴原因: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⑵内容: ①调整与欧、日、中国的的关系,实行必要的局部收缩,确保战略重点。

②维持与苏联的均势,从实力出发,以谈判为手段,继续与苏展开争霸斗争。 ⑶实质: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产物和表现,是美国统治集团为维护既得利益,保住已有的霸权地位而采取的一种新的策略。 基础金题 1.二战后“柏林墙”的出现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的对抗 B.两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 C.德意志的民族分歧 D.东西德的正式分裂 2.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对外政策的主要特点是 A.与美争霸,对外扩张 B.联合第三世界,孤立美国 C.打击资本主义,维护社会主义 D.打击美国,压制中国 3.在美苏争霸中,苏联采取进攻战略的顶峰是 A.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B.苏联入侵阿富汗 C.苏联把导弹运入古巴 D.苏联支持越南入侵柬埔寨 4.下列不能表明美苏争霸的重点在欧洲的是 A.欧洲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地 B.美苏在欧洲都集结重兵,处于两军对峙状态 C.德国和西柏林问题陷于僵局,随时有爆发危机的可能 D.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对立 5.20世纪70年代,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战略防御的态势。下列各项与形成这种态势有关的是 A.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滞胀” B.马歇尔计划成为美国经济的负担 C西欧、日本加紧与美国的经济竞争 D.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影响 6.促使美苏争霸策略发生攻守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A.与中国关系如何 B.国家领导集团的决策能力 C.第三世界的兴起 D.本国的经济、军事实力 7.以下涉及美苏争霸的内容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美苏关系的演变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B.战后美苏之间一直没有直接交战 C.美苏之间的争夺是综合国力之间的较量 D军备竞赛加快了苏联经济的发展速度 8. 这幅漫画不能直接反映出的信息是 A.世界曾到了核战争的边缘 B.美苏争霸的优势在美国 C.美苏争霸威胁到世界和平 D.苏联从古巴撤出导弹 9.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墓志铭上写到:“历史给予的最高荣誉是和平缔造者的称号。”请结合史实谈谈你的认识。 尼克松在位期间改善了中美关系;将侵越美军撤出越南;在美苏争霸中,一面进行争夺,一面以谈判代替对抗。尼克松为中美、中苏关系的缓和作出了贡献,这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但尼克松并不是和平的缔造者,他本质上仍然是垄断资产阶级的代表,是美国霸权政策的当时执行者。

人教版历史选修三第四单元第3课《美苏争霸》

第3课美苏争霸 一、美苏的对峙: 1、争霸局面的形成:肯尼迪对苏的“和平战略”——赫鲁晓夫的“平起平坐” 战后斯大林时期在对外战略上,基本目标之一是揭露美国的霸权政策,抵制美国的扩张行动。 美苏争霸的根本原因: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矛盾加剧 直接原因:赫鲁晓夫对外扩张战略与美国霸权政策相冲突 2、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争霸态势:缓和与紧张并存。 (1)缓和:戴维营精神(1959年9月):美苏合作外交,表示在国际争端中不诉诸武力。 (2)紧张: ①苏联击落美国U-2间谍飞机(1960年5月) ②“柏林墙”的修筑(1961年) ③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 苏联由于在危机中所显示出战略劣势 二、从对峙走向缓和(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末):总体态势——美守苏攻 1、美国对外收缩战略:尼克松提出“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外交方针 (1)原因: ①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 ②1973年中东产油国大幅提高油价引发石油危机,导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 这场石油斗争,不仅在经济上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产生巨大影响,孤立和打击了美国和以色列,大大加强了阿拉伯国家的经济实力为第三世界国家的反帝反殖反霸斗争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 (2)表现: ①从越战中脱身 ②主动谋求同中国对话:尼克松于1972年2月访华,是美国总统第一次访问一个同美国没有正式外交关系的国家,为打开中美关系大门并为改善和发展中美两国关系作出了重要贡献。 ③对苏联采取“缓和”外交: 70年代,东西方关系进入了所谓的缓和时期。

④以“伙伴关系”为核心,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 核心:“伙伴关系”用于调整与欧、日的关系,通过与欧、日建立“伙伴关系”,维系西方战略同盟,分担安全责任,建立新的、相对更为平等的美欧关系。 后盾:“实力”政策是维持美国世界第一军事强国的地位,推行“现实威慑战略” 手段:“谈判”则是中美苏大三角关系和美国与其他国际力量之间关系的调节手段。 2、苏联对外扩张战略:“缓和”与霸权扩张并存 (1)原因:勃列日列夫上台后,大力发展军事工业,着力提高综合国力,使苏联在战略武器方面与美国达到大致平衡 (2)苏联的“缓和”战略 表现:与西方国家加强交往 实质:赢得时间、积蓄实力,以便进行大规模的对外扩张 (3)苏联的霸权扩张: ①向中东、南亚次大陆和非洲投入大量财力和物力; ②在亚非拉取得20多个海空军基地的使用权; ③出兵占领阿富汗(1979年,霸权主义的顶峰) 3、美苏争夺中的缓和表现: (1)1963年8月,苏美英签署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 (2)1968年1月,苏美英等国签署防止核扩散条约 该条约具有明显的缺陷,但它在防止核武器扩散、推动裁军、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等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3)1972年5月,美苏签署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协议和苏美相互关系准则等文件 是东西方关系缓和达到高潮的标志。 (4)1973年参与召开“中欧裁军会议” (5)1975年参加欧安会 4、美苏关系缓和中更加隐蔽的进攻方式及表现 (1)美国积极推行“和平演变”策略,以“尊重人权”为口号扩大影响,削弱苏联对东欧的控制; 西方对社会主义实行“和平演变”战略是东欧剧变的一个重要因素。 (2)通过东西方人员和思想的“自由交流”向苏联、东欧国家进行思想文化渗透;

美苏争霸教案

美苏争霸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要求:了解或掌握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的美苏争霸;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的美苏争霸;80年代的美苏关系。 2.能力要求:概括美苏争霸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分析美苏争霸的后果和影响。 3.情感目标:美苏争霸局面的形成和演变是两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外交战略以及国际环境是密切联系的。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 课时安排 课时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和美苏双方在争霸中的基本态势是重点。50至80年代的世界,是雅尔塔体系发展、演变时期。这一阶段,在国际关系领域,出现了美苏争霸的局面。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提出实现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自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进入60年代,

两大阵营内部已经出现了剧烈的变化,由美苏两极主宰世界的“雅尔塔体系”,进而演变为美苏争霸的局面,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造成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 2.难点分析:在六七十年代的美苏争霸中,美苏双方对外战略的调整是难点。进入60年代,两大阵营内部出现了剧烈的变化,由美苏两极主宰世界的“雅尔塔体系”,进而演变为美苏争霸的局面。所以,六七十年代是美苏争霸的政治格局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美苏关系更加复杂化了。美苏双方战略调整的原因,在不同区域的不同表现,既明争暗斗又妥协缓和的基本态势的实质较难把握。 课堂教学设计 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怎样重大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生: 师:二战以后,英法等西欧国家的实力普遍削弱,而美苏两国的实力空前加强,国际关系中原有的均势被打破,于是出现了一种以美苏两极为主要矛盾的相对稳定的新的国际关系结构。这就说明:决定国际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各国实力的对比是否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到底是由一个国家的实力所决定的。随着美苏两国实力的此削彼长,从50年代后期起,逐渐形成了美苏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节美苏争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3)第四单元 第3课 美苏争霸 同步练习

第3课美苏争霸 1.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 A.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 C.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D.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答案D 2.造成下面两幅图片所反映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观望柏林墙的那一边柏林墙检查哨 A.古巴导弹危机B.美苏争霸 C.美苏关系恶化D.苏联出兵阿富汗 答案B 3.右图为冷战时期的一幅漫画,内容是赫鲁晓夫(牙医)对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病人)说:我比你更觉得疼。这幅漫画反映了() A.柏林危机 B.“马歇尔计划” C.苏联击落美国U-2飞机 D.古巴导弹危机 答案D 4.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这一声明意在() A.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

B.承认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 C.缓和中美关系,促进中国统一 D.承认封锁新中国政策的错误 答案A 5.促使美苏对外争霸策略发生攻守变化的根本因素是() A.第三世界兴起B.国家领导集团的决策能力 C.本国的经济军事实力D.与中国关系如何 答案C 6.提出对苏联采取“一手抓箭,一手抓橄榄枝”的“和平战略”的美国总统是() A.艾森豪威尔B.肯尼迪 C.尼克松D.里根 答案B 7.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苏联的一幅宣传漫画,从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古巴导弹危机中美苏双方的激烈对抗 B.苏联揭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和平政策的虚伪性 C.是美国对“华约”组织的挑战 D.苏联对马歇尔计划的应对 答案B 8.美国《地理杂志》刊发了一幅“逃兵”的照片,1961年8月13日凌晨,在柏林墙即将合封时,一位参与修建围墙的东德士兵突然跃过铁丝网,投奔西德。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西德修筑柏林墙防止东德人逃入西德 B.东德修筑柏林墙防止民众逃往西德 C.柏林墙是冷战的产物

高二历史美苏争霸

高二历史美苏争霸 江苏省阜宁中学2010届历史一轮复习教学案必修一?专题九当今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考点一、美苏争锋 【内容标准】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教学要求】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基本过程。【考试说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① 雅尔塔体制;②“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③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④ 德国、朝鲜的分裂和古巴导弹危机。【考点解读】1、雅尔塔体制:(1)原因:①雅尔塔体制勾画出战后美苏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②战时的共同敌人消失;③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根本原因);④美苏两国势均力敌。(2)确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制,即雅尔塔体制,它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2、“杜鲁门主义”:舆论准备:“冷战”的公开信号:丘吉尔的“铁幕”演说。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领导人第一次公开发出“冷战”信号,为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做了舆论准备。“冷战”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是两种社会制度尖锐对立的表现。提出:杜鲁门主义的提出:1947年3月,杜鲁门发出了“冷战”宣言――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宣读了一篇特别咨文,这篇咨文的内容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内容:声称希腊和土耳其正面临“极权主义”的威胁,要求国会在1948年6月底以前提供4亿美元的援助。影响: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特点:以意识形态的分歧作为幌子,来掩盖全球扩张的目的。苏联的反击措施:成立“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以协调和统一各国党的行动。 3、马歇尔计划:①提出: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②目的:用经济手段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③实质: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建立一个社会主义世界市场,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对抗。 4、北约和华约的建立:①北约:为了加强集体军事防御,1949年,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②华约:为了对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1955年,建立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标志着以美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