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考数学答案123

中考数学答案123

中考数学试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4 分)如图是由5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则该几何体的主视图是()

A.B.C.【分析】由已知条件可知,主视图有D.

3 列,每列小正方数形数目分别为2, 1, 1,据此可得

出图形,从而求解.

【解答】解:观察图形可知,该几何体的主视图是.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由三视图判断几何体,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由几何体的俯视图及小正方

形内的数字,可知主视图的列数与俯视数的列数相同,且每列小正方形数目为俯视图中该列小正

方形数字中的最大数字.左视图的列数与俯视图的行数相同,且每列小正方形数目为俯视图中相

应行中正方形数字中的最大数字.

2.( 4 分)反比例函数是y=的图象在()

A .第一、二象限

B .第一、三象限C.第二、三象限 D .第二、四象限

【分析】直接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反比例函数是y=中, k=2 > 0,

∴此函数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一、三象限.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熟知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是双曲线;

当 k> 0,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是解

答此题的关键.

3.( 4 分)已知△ABC∽△ DEF,若△ ABC与△ DEF的相似比为,则△ ABC与△DEF 对应中线的比为()

A.B.C.D.

【分析】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中线的比等于相似比解答.

【解答】 解:∵△ ABC ∽△ DEF , △ ABC 与 △ DEF 的相似比为

∴△ ABC 与 △ DEF 对应中线的比为

故选: A .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 对应中线的比、 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4.( 4 分) 在 Rt △ ABC 中,∠ C=90°, sinA= ,BC=6 ,则 AB= ( )

A .4

B .6

C .8

D .10

【分析】 在直角三角形 ABC 中,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表示出 sinA ,将 sinA 的值与 BC 的长代入求出 AB 的长即可.

【解答】 解:在 Rt △ABC 中,∠ C=90°, sinA=

= , BC=6 ,

∴AB=

= =10,

故选 D

【点评】 此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熟练掌握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

5.( 4 分) 一元二次方程 2 )

x +2x+1=0 的根的情况( A .有一个实数根 B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D .没有实数根

【分析】 先求出 △的值,再根据 △ > 0?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 =0 ? 方程有两个相

等的实数; △ < 0? 方程没有实数根,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 解:∵△ =22

﹣ 4×1×1=0,

∴一元二次方程 x 2

+2x+1=0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故选 B .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与判别式 △的关系:

( 1) △ > 0? 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 2) △ =0 ? 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 3) △ < 0? 方程没有实数根.

6.( 4 分) 如图,在 △ ABC 中, DE ∥ BC ,若 = ,则 =( )

A.B.C.D.

【分析】直接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写出答案即可.

【解答】解:∵ DE ∥ BC ,

∴= = ,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了解定理的内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属于基础定

义或定理,难度不大.

7.( 4 分)如图,在⊙ O中,若点C 是的中点,∠ A=50°,则∠ BOC=()

A . 40°B. 45°C.50°D. 60°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OB ,根据垂径定理求出AD=BD ,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得出∠BOC=∠AOB,代入求出即可.

【解答】解:∵∠ A=50 °, OA=OB ,

∴∠ OBA= ∠ OAB=50 °,

∴∠ AOB=180 °﹣ 50°﹣ 50°=80 °,

∵点 C是的中点,OC过O,

∴OA=OB ,

∴∠ BOC=∠ AOB=40°,

故选 A.

【点评】 本题考查了圆心角、弧、弦之间的关系,垂径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注意:在同圆或等圆中,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其中有一对相等,那么其余两对也相等.

8.( 4 分)

二次函数 2 2 )

y=x ﹣ 2x+4 化为 y=a ( x ﹣ h ) +k 的形式,下列正确的是(

2

2 2

2

A . y=( x ﹣ 1) +2

B . y=( x ﹣ 1) +3

C . y= ( x ﹣2) +2

D . y= (x ﹣ 2) +4

【分析】 根据配方法,可得顶点式函数解析式.

2

y=( x ﹣ 1)2

+3, 故选: B .

【点评】 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形式你,配方法是解题关键.

9.( 4 分) 公园有一块正方形的空地,后来从这块空地上划出部分区域栽种鲜花(如图) ,原空地

一边减少了 1m ,另一边减少了 2m ,剩余空地的面积为 18m 2

,求原正方形空地的边 长.设原正方形的空地的边长为 xm ,则可列方程为( )

A .( x+1)( x+2 )=18

B . x 2﹣ 3x+16=0

C .( x ﹣ 1)( x ﹣ 2) =18

D . x 2

+3x+16=0

【分析】 可设原正方形的边长为 xm ,则剩余的空地长为( x ﹣ 1) m ,宽为( x ﹣ 2) m .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方程可列出. 【解答】 解:设原正方形的边长为 xm ,依题意有

(x ﹣ 1)( x ﹣ 2) =18, 故选 C .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 应熟记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另

外求得剩余的空地的长和宽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10.( 4 分) 如图,四边形 ABCD 内接于⊙ O ,若四边形 ABCO 是平行四边形,则∠ ADC

的大小为(

A . 45°

B . 50°

C .60°

D . 75°

【分析】 设∠ ADC 的度数 =α,∠ ABC 的度数 =β,由题意可得

,求出 β即

可解决问题.

【解答】 解:设∠ ADC 的度数 =α,∠ ABC 的度数 =β; ∵四边形 ABCO 是平行四边形, ∴∠ ABC= ∠ AOC ;

∵∠ ADC=

β,∠ AOC= α;而 α+β=180°,

解得: β=120 °, α=60°,∠ ADC=60 °, 故选 C .

【点评】 该题主要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及其应用问题;应牢固掌握该定理并能灵活运用.

1(﹣ 1, y 1), P 2( 3, y 2 ),P 3( 5,y 3)均在二次函数 y=﹣ x 2

的图

11.(4 分) 点 P

+2x+c 象上,则 y 1, y 2, y 3 的大小关系是(

A . y 3>y 2> y 1

B . y 3> y 1=y 2

C . y 1> y 2> y 3

D . y 1=y 2> y 3

【分析】 根据函数解析式的特点,其对称轴为

x=1,图象开口向下,在对称轴的右侧,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据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可知,

P 1(﹣ 1,y 1)与( 3, y 1)关于对称轴对 称,可判断 y 1=y 2> y 3.

【解答】 解:∵ y= ﹣x 2

+2x+c , ∴对称轴为 x=1 , 2( 3, y 2), P 3( 5, y 3)在对称轴的右侧,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P

∵3< 5,

∴y 2> y 3,

根据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可知, P 1(﹣ 1, y 1 )与( 3, y 1)关于对称轴对称,

故 y 1=y 2> y 3,

故选 D .

【点评】 本题考查了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与函数解析式的关系,及增减性.

同时考查了函数的对称性

12.( 4 分) 如图,用一个半径为 5cm 的定滑轮带动重物上升,

假设绳索(粗细不计)与滑轮之间没有滑动,则重物上升了(

滑轮上一点

P 旋转了

108°,

A . πcm

B . 2πcm

C . 3πcm

D . 5πcm

【分析】 根据定滑轮的性质得到重物上升的即为转过的弧长,利用弧长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 解:根据题意得: l=

=3πcm ,

则重物上升了 3πcm , 故选 C

【点评】 此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以及弧长公式,熟练掌握旋转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

13.( 4 分)二次函数

2

x=﹣ 1,有以下结论:y=ax +bx+c 的图象如图所示,对称轴是直线

2

;③ 2a+b=0;④ a﹣ b+c> 2.其中正确的结论的个数是()

① abc> 0;② 4ac< b

A.1 B.2 C.3 D.4

【分析】由抛物线开口方向得到a< 0,由抛物线的对称轴方程得到为b=2a<0,由抛物线与

y 轴的交点位置得到 c> 0,则可对①进行判断;根据抛物线与>0,则可对②进行判断;利用 b=2a 可对③进行判断;利用x 轴交点个数得到△=b2﹣4ac x=﹣ 1 时函数值为正数可对

④ 进行判断.

【解答】解:∵抛物线开口向下,

∴a< 0,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 ﹣=﹣ 1,

∴b=2a< 0,

∵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在x 轴上方,

∴c> 0,

∴a bc> 0,所以①正确;∵抛

物线与 x 轴有 2 个交点,

∴△ =b 2

﹣ 4ac>0,所以②正确;

∵b=2a,

∴2a﹣ b=0,所以③错误;

∵抛物线开口向下,x= ﹣ 1 是对称轴,所以x= ﹣1 对应的 y 值是最大值,∴a﹣ b+c> 2,所以④正

确.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图象与系数的关系:对于二次函数

2

y=ax +bx+c ( a≠0),二次

项系数 a 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当a> 0 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 0 时,抛物线向下开口;一次项系数 b 和二次项系数 a 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当 a 与 b 同号时(即 ab >0),对称轴在 y 轴左;当 a 与 b 异号时(即 ab< 0),对称轴在 y 轴右;常数项 c 决定抛物线与 y 轴交点位置:抛物线与 y 轴交于( 0,c);抛物线与 x 轴交点个数由△决定:△ =b

2

﹣4ac> 0 时,抛物线与 x 轴有 2 个交点;△ =b 2

﹣4ac=0 时,抛物线与 x 轴有 1 个交点;△ =b

2

﹣4ac< 0 时,抛物线与 x 轴没有交点.

14.( 4 分)如图,

矩形

ABCD的对角线AC与 BD相交于点O,CE∥ BD ,DE∥ AC ,AD=2,DE=2 ,则四边形OCED的面积()

A.2B.4 C.4D.8

【分析】连接 OE,与 DC 交于点 F,由四边形ABCD 为矩形得到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

进而得到 OD=OC ,再由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得到 ODEC 为平行四边形,根据

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为菱形得到四边形 ODEC 为菱形,得到对角线互相平分且垂直,求出菱形OCEF 的面积即可.

【解答】解:连接 OE,与 DC 交于点 F,

∵四边形 ABCD 为矩形,

∴OA=OC , OB=OD ,且 AC=BD ,即 OA=OB=OC=OD ,

∵OD ∥ CE, OC∥ DE,

∴四边形 ODEC 为平行四边形,

∵OD=OC ,

∴四边形 ODEC 为菱形,

∴D F=CF ,OF=EF ,DC⊥OE,

∵DE ∥ OA ,且 DE=OA ,

∴四边形 ADEO 为平行四边形,

∵AD=2,DE=2,

∴OE=2,即OF=EF=,

在 Rt△ DEF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DF==1,即DC=2 ,

则 S 菱形ODEC=OE?DC=×2×2=2.

故选A

熟练掌握矩形的性质【点评】此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勾股定理,

是解本题的关键.

15.(4 分)如图,A ,B 两点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 C、D两点在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上,AC ⊥ x 轴于点E,BD ⊥ x轴于点F,AC=2 ,BD=3 ,EF=,则k2﹣ k1=()

A.4 B.C.D.6

【分析】设 A ( m,),B(n,)则C(m,),D(n,),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组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设 A( m,),B(n,)则C(m,),D(n,),

由题意:解得 k2﹣ k1=4.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的坐标特征,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参数,构建方程组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二、填空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4 分,满分 20分)

16.( 4 分)

2

+4x﹣ 3 的最小值是﹣7.二次函数 y=x

17.( 4 分)一个不透明的口袋里装有若干除颜色外其他完全相同的小球,其中有 6 个黄球,将口袋中的球摇匀,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后再放回,通过大量重复上述实验后发现,摸到黄球的频率稳定在30%,由此估计口袋中共有小球20 个.

18.( 4 分)双曲线 y=在每个象限内,函数值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则m 的取值范围是 m< 1.

19.( 4 分)?ABCD 的对角线 AC 与 BD 相交于点 O,且 AC ⊥ BD ,请添加一个条件:

∠BAD=90 °,使得 ?ABCD 为正方形.

20.(4 分) 对于一个矩形 ABCD 及⊙ M 给出如下定义:在同一平面内,如果矩形 ABCD

的四个顶点到⊙ M 上一点的距离相等, 那么称这个矩形 ABCD 是⊙ M 的 “伴侣矩形 ”.如图,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直线 l :y=

x ﹣ 3 交 x 轴于点 M ,⊙ M 的半径为 2,矩形 ABCD

沿直线运动( BD 在直线 l 上), BD=2 ,AB ∥ y 轴,当矩形 ABCD 是⊙ M 的“伴侣矩形 ”时,

点C 的坐标为

﹣ ,﹣

)或(

) .

三、解答题(共 8 小题,满分 70 分 ,解答时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21.( 10 分) ( 1)

+( ﹣1

﹣ 2cos45°﹣( π﹣ 2016) 0

( 2) 2y 2

+4y=y+2 .

【分析】( 1)原式第一项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第二项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计算,第三项利用利用零指数幂法则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2)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式,然后利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

【解答】 解:( 1)

+(

)﹣

1﹣ 2cos45°﹣( π﹣ 2016) 0

=2 +2﹣2× ﹣ 1

=

+1;

( 2) 2y 2

+4y=y+2 ,

2

2y +3y ﹣ 2=0, ( 2y ﹣ 1)(y+2 ) =0,

2y ﹣ 1=0 或 y+2=0 ,

所以 y 1=

, y 2=﹣ 2.

22.( 5 分) 如图,已知⊙ O ,用尺规作⊙ O 的内接正四边形 ABCD .(写出结论,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并把作图痕迹用黑色签字笔描黑)

【分析】 画圆的一条直径 AC ,作这条直径的中垂线交⊙ O 于点 BD ,连结 ABCD 就是圆内接正四边形 ABCD .

【解答】解: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即为所求:

23.( 6 分)小明和小军两人一起做游戏,游戏规则如下:每人从1, 2,?,8 中任意选择一个数字,然后两人各转动一次如图所示的转盘(转盘被分为面积相等的四个扇形),两人转出的数字之和等于谁事先选择的数,谁就获胜;若两人转出的数字之和不等于他们各自选

择的数,就在做一次上述游戏,直至决出胜负.若小军事先选择的数是5,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他获胜的概率.

【分析】列表得出所有等可能的情况数,找出两指针所指数字的和为 5 情况数,即可确定小军胜的概率.

【解答】解:列表如下:

1234 12345

23456

34567

45678

所有等可能的情况有16 种,其中两指针所指数字的和为 5 的情况有 4 种,

所以小军获胜的概率= = .

24.( 7 分)如图,一垂直于地面的灯柱AB 被一钢筋CD 固定, CD 与地面成45°夹角(∠ CDB=45 °),在 C 点上方 2 米处加固另一条钢线ED,ED 与地面成 53°夹角(∠ EDB=53 °),那么钢线 ED 的长度约为多少米?(结果精确到 1 米,参考数据: sin53°≈0.80,cos53°≈0.60,tan53°≈1.33)

【分析】根据题意,可以得到BC=BD ,由∠ CDB=45 °,∠ EDB=53 °,由三角函数值可以求

得 BD 的长,从而可以求得DE 的长.

【解答】解:设 BD=x 米,则 BC=x 米, BE= ( x+2)米,

在 Rt△ BDE 中, tan∠ EDB=,

即,

解得, x≈6.06,

∵s in ∠ EDB=,

即 0.8=,

解得, ED≈10

即钢线 ED 的长度约为10 米.

25.( 10 分)阅读下面材料:

在数学课上,老师请同学思考如下问题:如图1,我们把一个四边形ABCD 的四边中点E,F, G, H 依次连接起来得到的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吗?

小敏在思考问题是,有如下思路:连接AC .

结合小敏的思路作答

(1)若只改变图 1 中四边形 ABCD 的形状(如图 2),则四边形 EFGH 还是平行四边形吗?说明

理由;参考小敏思考问题方法解决一下问题:

(2)如图 2,在( 1)的条件下,若连接 AC , BD .

①当 AC 与 BD 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EFGH 是菱形,写出结论并证明;

②当 AC 与 BD 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EFGH 是矩形,直接写出结论.

【分析】( 1)如图 2,连接 AC ,根据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得到EF∥ AC , EF=AC ,然后

根据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

(2)由( 1)知,四边形 EFGH 是平行四边形,且 FG= BD ,HG= A C ,于是得到当AC=BD 时, FG=HG ,即可得到结论;

(3)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 GH ⊥ BD , GH⊥ GF,于是得到∠ HGF=90 °,根据矩形的判定

定理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解:( 1)是平行四边形,

证明:如图2,连接 AC ,

∵E 是 AB 的中点, F 是 BC 的中点,

∴E F∥AC , EF= AC ,

同理 HG ∥ AC, HG=AC ,

综上可得: EF∥HG , EF=HG ,

故四边形 EFGH 是平行四边形;

(2) AC=BD .

理由如下:

由( 1)知,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且FG= BD , HG=AC ,

∴当 AC=BD 时, FG=HG ,

∴平行四边形EFGH 是菱形,

(3)当 AC ⊥BD 时,四边形 EFGH 为矩形;理

由如下:

同( 2)得:四边形 EFGH 是平行四边形,

∵AC ⊥BD ,GH∥AC,

∴GH⊥BD ,

∵GF∥ BD ,

∴GH ⊥ GF,

∴∠ HGF=90 °,

∴四边形 EFGH 为矩形.

26.( 10 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A ⊥ OB, AB ⊥ x 轴于点 C,点 A (, 1)在反比例函数 y=的图象上.

(1)求反比例函数y= 的表达式;

(2)在 x 轴的负半轴上存在一点P,使得 S△AOP=S△AOB,求点 P 的坐标;

(3)若将 △ BOA 绕点 B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60°得到 △ BDE .直接写出点 E 的坐标,并判断点 E 是否在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说明理由.

【分析】( 1)将点 A (

, 1)代入 y= ,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2)先由射影定理求出 BC=3 ,那么 B (

,﹣ 3),计算求出 S △AOB = × ×4=2 .则

S △AOP = S △ AOB = .设点 P 的坐标为( m , 0),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3)先解 △ OAB ,得出∠ ABO=30 °,再根据旋转的性质求出 E 点坐标为(﹣

,﹣ 1),

即可求解.

【解答】 解:( 1)∵点 A ( , 1)在反比例函数 y= 的图象上,

∴k=

×1= ,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 y=

(2)∵ A ( , 1), AB ⊥x 轴于点 C ,

∴OC=

, AC=1 ,

由射影定理得

OC 2 =AC ?BC ,可得 BC=3 ,B ( ,﹣ 3),

S

△AOB =

× ×4=2 . ∴S △AOP = S △AOB =

设点 P 的坐标为( m , 0),

∴ ×|m|×1= ,

∴|m|=2 , ∵P 是 x 轴的负半轴上的点, ∴m= ﹣ 2

∴点 P 的坐标为(﹣ 2

,0);

(3)点 E 在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理由如下: ∵OA ⊥ OB , OA=2 , OB=2 , AB=4 ,

∴sin ∠ABO=

= = ,

∴∠ ABO=30 °,

∵将△ BOA 绕点 B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60°得到△BDE ,

∴△ BOA ≌△ BDE ,∠ OBD=60 °,

∴B O=BD=2,OA=DE=2,∠ BOA=∠ BDE=90°,∠ ABD=30°+60°=90°,

而BD ﹣ OC= , BC﹣ DE=1 ,

∴E(﹣,﹣1),

∵﹣×(﹣ 1)=,

∴点 E 在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

27.( 10 分)如图,△ ABC 是⊙ O 的内接三角形, AB 是⊙ O 的直径, OD⊥AB 于点 O,分别交 AC 、CF 于点 E、D ,且 DE=DC .

(1)求证: CF 是⊙ O 的切线;

(2)若⊙ O 的半径为 5,BC=,求DE的长.

【分析】( 1)连接 OC,欲证明CF 是⊙ O 的切线,只要证明∠OCF=90 °.

(2)作 DH⊥ AC 于 H,由△AEO ∽△ ABC ,得=求出AE,EC,再根据

sin∠ A=sin ∠ EDH ,得到=,求出DE即可.

【解答】证明:连接OC,

∵OA=OC ,

∴∠ A=∠OCA ,

∵OD⊥AB ,

∴∠ A+ ∠ AEO=90 °,

∵DE=DC ,

∴∠ DEC= ∠DCE ,

∵∠ AEO= ∠ DEC ,

∴∠ AEO= ∠ DCE ,

∴∠ OCE+ ∠DCE=90 °,

∴∠ OCF=90 °,

∴OC⊥ CF,

∴CF 是⊙ O 切线.

( 2)作 DH ⊥ AC 于 H ,则∠ EDH= ∠A , ∵DE=DC ,

∴EH=HC= EC ,

∵⊙ O 的半径为 5, BC= ,

∴AB=10 , AC=3 ,

∵△ AEO ∽△ ABC , ∴= ,

∴AE=

=

∴EC=AC ﹣ AE=

∴EH=

EC=

∵∠ EDH= ∠A ,

∴ s in ∠A=sin ∠ EDH ,

= ,

∴DE=

= =

.,

28.( 12 分) 如图 1,二次函数 y=﹣ x 2

+bx+c 的图象过点 A ( 3, 0), B ( 0,4)两点,动

点 P 从 A 出发,在线段

AB 上沿 A →B 的方向以每秒

2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过点

P 作

PD ⊥ y 于点 D ,交抛物线于点 C .设运动时间为

t (秒).

( 1)求二次函数 y=﹣ x 2

+bx+c 的表达式;

( 2)连接 BC ,当 t= 时,求 △ BCP 的面积;

(3)如图 2,动点 P 从 A 出发时,动点

Q 同时从 O 出发,在线段 OA 上沿 O →A 的方向以

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当点 P 与 B 重合时, P 、 Q 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连接

DQ , PQ ,

将△ DPQ 沿直线 PC 折叠得到 △ DPE .在运动过程中,设 △ DPE 和 △ OAB 重合部分的面积为 S ,直接写出 S 与 t 的函数关系及 t 的取值范围.

【分析】( 1)直接将 A 、B 两点的坐标代入列方程组解出即可; (2)如图 1,要想求 △ BCP 的面积,必须求对应的底和高,即 PC 和 BD ;先求 OD ,再求

BD , PC 是利用点 P 和点 C 的横坐标求出,要注意符号;

(3)分两种情况讨论: ① △ DPE 完全在 △OAB 中时,即当 0≤t ≤ 时,如图 2 所示,重合

部分的面积为 S 就是 △ DPE 的面积; ② △ DPE 有一部分在 △ OAB 中时,当 < t ≤2.5 时,

如图 4 所示, △ PDN 就是重合部分的面积 S .

2

中得:

【解答】 解:( 1)把 A ( 3, 0), B ( 0,4)代入 y=﹣ x +bx+c

解得

∴二次函数 2

2

x+4 ;

y= ﹣ x +bx+c 的表达式为: y=﹣ x + (2)如图

1,当 t= 时, AP=2t ,

∵PC ∥x 轴,

∴OD=

= ×=

2

当 y=

时, =﹣x + x+4,

3x 2

﹣ 5x ﹣ 8=0,

x 1=﹣ 1, x 2= ,

∴C (﹣ 1,

),

得 ,

则 PD=2,

∴S △BCP = ×PC ×BD= ×3× =4;

( 3)如图 3,

当点 E 在AB 上时,

由( 2)得 OD=QM=ME=

∴EQ=

由折叠得: EQ ⊥ PD ,则 EQ ∥ y 轴

∴ ,

∴,

∴t=,

同理得: PD=3 ﹣,

∴当 0≤t≤时,S=S△PDQ=×PD×MQ=×(3﹣)×,2

S=﹣t +t;

当< t≤2.5 时,

如图4, P′D′=3﹣,

点Q与点 E 关于直线P′C′对称,则Q( t, 0)、E( t,),

∵AB的解析式为:y=﹣x+4,

D′E 的解析式为:y=x+t,

则交点N(,),

∴S=S△P′D′N=×P′D′×FN=×(3﹣)(﹣),

∴S=t2﹣t+.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