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钦州市十三五规划纲要

钦州市十三五规划纲要

钦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

五年规划纲要

钦州市人民政府

2016年2月

钦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

规划纲要

根据《中共钦州市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钦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 16—2020年)规划纲要,阐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市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编制专项规划和其他规划及制定有关政策和年度计划的依据。

第一篇乘势而为奋力实现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目标

“十三五”时期是贯彻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实现广西“两个建成”目标的关键时期,是我市建成现代生态滨海城市、实现发展新跨越的攻坚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必须深刻认识发展的基础和面临的新形势,准确把握发展的阶段特征,充分利用好重大战略机遇,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努力实现新的更大跨越。

第一章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大力弘扬“自强实干、融和共赢”的新时期钦州精神,深入实施“建大港、兴产业、造新城、强科教、惠民生”发展方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实现了新一轮跨越。

——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GDP、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港口吞吐量实现翻一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外贸进出口总额、集装箱吞吐量实现翻两番,人均GDP跨上5000美元台阶。

——千百亿产业集聚效应增强。中石油一期等重大产业项目全面投产,成功引进建设国投燃煤电厂二期、中船大型海工修造及保障基地等龙头项目,县域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五年增五倍,全市亿元以上企业新增148家、达到198家。

为北部湾经济区的中心,有利于进一步吸引资本、技术、人才等发展要素资源加速集聚。我市作为后发地区,“十三五”时期将进入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全面提速的阶段,发展的潜力巨大。

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欠发达的基本市情仍然没有根本改变,发展进程中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是:经济总量偏小,人均GDP低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差距较大;对外开放的大格局尚未真正形成;经济结构不够合理;产业结构较单一;港口物流成本较高,大通道效应不明显;教育、医疗、文化、城乡基础设施等领域存在“短板”等。必须准确把握市情,坚守自身特色,保持发展定力,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主动全面适应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机遇意识、危机意识和赶超意识,奋发图强,大胆先行先试,走出一条新时期具有钦州特色的崛起之路,努力实现强市富民。

第二章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中央赋予广西的“三大定位”和自治区的战略部署,大力实施“开放创新、港城联动、产业强市、生态惠民”发展战略,建通道、扩总量、提质量,实现跨越式发展,

基本建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港、区域性国际合作新高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十年巨变”目标。

第三章基本原则

实现“十三五”奋斗目标,必须牢牢把握中央提出的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六个原则,结合钦州实际,做到“五个结合”:

——开放引领与创新驱动相结合。坚持开放发展,扩大开放先行先试,争创新一轮发展竞争优势。加大体制机制、科技、产业、业态、管理、人才等领域创新,增强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扩大总量与提升质量相结合。保持一个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的增长速度,做大经济总量。坚持科学发展,把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促进转型升级。

——资源集约与绿色生态相结合。牢固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保护和利用好自然生态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生态经济,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整体提升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立足全市发展大局,统筹推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建设。发挥优势、凸显特色,重点推进开放、港口、产业、城市等核心支撑领域率先发展、突破发展,带动各领域同步发展。

——加快发展与成果共享相结合。把加快发展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之策,千方百计加快发展,为扩大就业、增加财力、提高收入提供经济源泉。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社会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感受到发展的成果。

第四章发展目标

“十三五”时期,要在全区开放发展格局中提档进位、奋力争先,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经济总量质量效益再上新台阶。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总量力争突破2000亿元,比2010年翻两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突破5.7万元。财政收入突破3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1 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2010年翻三番,力争突破4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6500亿元。经济总量在全区进位靠前,经济效益同步提升,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取得更大进展。

——“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港地位确立。争取国家批准设立中国(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并建成为核心区,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和北部湾集装箱干线港基本建成,连接东盟与西南中南地区的通道枢纽作用进一步增强,港口物流、集装箱业务加速集聚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到2020年,港口吞吐能力达到2亿吨,集

装箱吞吐能力达到800万标箱;港口吞吐量力争达到1.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力争达到500万标箱。

——区域性国际合作新高地基本形成。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钦州基地建成,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钦州保税港区等开放平台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与东盟国家合作的窗口作用增强,成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先行试验区,全方位开放型经济发展格局形成。到20 20年,进出口总额突破100亿美元。

——现代产业体系更加优化。产业布局更趋合理,大型临港工业支柱作用凸显,石化、修造船等一批具有全国或区域性影响的重要产业基地加快打造,培育形成10个左右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以港航物流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加快集聚,成为北部湾沿海现代产业集聚核心区。到2020年,临港工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6 0%以上,服务业比重提高到40%。

——现代滨海城市形象全面彰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智慧城市成功创建,中国最美内海城市品牌加快打造,滨海新城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人口15万,中心城区集聚辐射效应增强,新型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力争达到12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90万,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分别比2 010年翻两番、比2015年翻一番。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实现20.6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发展成果更加惠及百姓。

第二篇开放引领构筑区域性国际合

作新高地

充分利用国家级平台政策资源,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东盟国际大通道和西南中南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建设进程,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发展战略,统筹对内合作和对外开放,培育竞争新优势,形成更有活力的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系,构筑面向国内国际的开放合作新格局,以开放促创新、促合作、促发展。

第五章发挥平台核心引擎作用

第一节规划建设中国(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区

一、自贸区基础平台

重点以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钦州保税港区、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

区三个国家级平台为基础,争取国家批准设立中国(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今后根据实际情况,将自贸区逐步拓展至其他特定区域。

二、特色功能定位

突出“两国双园”、保税港区等制度优势,以面向东盟为主,重

点探索在投资和贸易便利化、金融跨境合作和监管等领域的制度创新,重点发展航运物流、国际贸易、装备制造、跨境金融、高新技术等高端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

三、先行先试突破重点

贸易便利化方面重点围绕促进与东盟贸易便利化和平衡化,争取

赋予设立指定进口口岸或加工场所等政策,创新贸易监管制度和贸易发展形态。投资便利化方面重点开展外商投资体制改革,争取支持扩大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金融创新合作方面重点推进设立境内外各类金融机构,培育面向东盟的离岸金融等跨境金融业务。

四、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设立自贸区管理机构,构建“三区合一”的管理运行架构。围绕

国家开放新战略,在自贸区的基础上探索开展更大力度的开放制度创新。经过3—5年的建设发展,形成与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相适应的制度框架,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先行试验区。

第二节扩大中马“两国双园”示范带动效应围绕打造“先进制造基地、信息智慧走廊、文化生态新城、合作交流窗口”,构建跨国产业链和服务链,加快形成高端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示范区、科技教育和人才资源富集区、国际合作和自由贸易试验区。2020年,力争园区工业产值达到300亿元,成为中国—东盟合作示范区和中马两国投资合作的旗舰项目。

一、国际产业合作

深化国际国内产业合作对接,推进中马两国共建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区,构建具有新兴产业特征的园区产业集群。引进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的优势企业入驻园区。

二、跨境服务业集聚

重点发展以跨境金融、跨境电商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形成跨境高端服务产业链。打通“两国双园”人民币流通渠道。开展外资股权投资类企业试点。争取建设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区。

三、产城融合配套体系

建设路网等产城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写字楼、创意产业园等功能性服务项目。到2020年,全面完成一期基础设施建设。

四、“两国双园”机制创新

建立中马“两国双园”联合招商机制。建立法定机构管理体制和模式。探索在人才、教育等领域开展面向东盟的合作。健全市园一体化

体制。到2020年,建设成为自治区改革创新先行园区,形成与“两国

双园”相适应的国际化体制机制。

第三节提升钦州保税港区开放核心平台功能

以功能开发、联动发展和产业融合为主线,全面拓展提升钦州保

税港区功能,建设成为环北部湾集装箱干线港,西南汽车、酒类进口交易和国际商品进口集散基地,西南通用航空交付中心和跨境电商示范区。

一、特色业务拓展

依托保税港区、整车进口口岸等政策优势,重点发展汽车进出口、跨境电商及国际商品直销、通用航空产业、大宗商品交易、加工贸易、冷链物流、中转配送及集拼、金融等业务。

二、体制机制创新

探索实施“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等口岸通关监管

服务模式。实行内外贸码头资源共享与同港同船作业,争取国际船舶保税登记、启运港退税等试点政策。推进区内外互动。探索土地出让、租赁及集约开发利用新机制。

三、基础设施建设

建成钦州保税港区二三期路网及给排水设施、标准厂房及仓储项目,建设完善生活配套设施。推进大榄坪南作业区6—8#和北1—3#泊

位对外开放。

第四节推进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发展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