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纯正道医_高尚先生_金代医家刘完素道医思想辨析_程雅君

纯正道医_高尚先生_金代医家刘完素道医思想辨析_程雅君

纯正道医_高尚先生_金代医家刘完素道医思想辨析_程雅君
纯正道医_高尚先生_金代医家刘完素道医思想辨析_程雅君

道教研究

纯正道医、高尚先生

金代医家刘完素道医思想辨析

程雅君

提 要:金代医家刘完素不仅以道自居,以道自守,更将高道之风,大德之节贯彻到行医实践中。历代道医中,论修道之真恳,为医之精诚,刘完素堪为楷模。但刘完素的高道大医风范,一直隐而不彰。本文在全面分析刘完素的生平、著述以及学术思想等的基础上,阐释了一代道医刘完素。

程雅君,1972年12月生。中医学博士,四川大学哲学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后,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医哲学。

主题词:刘完素 道医 中医哲学

道教学界对著名道医刘完素的研究,主要是胡孚琛、盖建民 两位先生。两位先生对刘完素的研究都很深入,但由于研究时间比较早,以及研究角度、研究取向、研究方法等的不同,所以主要是纲领性地梳理。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力图用更详实的史料,并更注重用哲学的方法进行深入辨析,来 写真 纯正道医、高尚先生刘完素。

刘完素,字守真,别号宗真子,自号通玄处士,又号河间居士。北宋宣和二年(1120),出生在河北省肃宁县,三岁时全家迁至河间县居住。宣和七年(1125),金兵南下灭辽,次年又灭北宋,刘完素遂为金朝之民。金章宗承安五年(1200)逝世,享年八十岁。刘完素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金元四大医家之首。由于倡导 火热论 ,用药多寒凉,而成为 寒凉派 的开山祖师。金元四大医家中的张从正、朱丹溪都可谓刘完素的徒子徒孙。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云: 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 故研究中医学离不开金元医学;研究金元医学,刘完素是重中之重。但是,现在有关刘完素的研究,大多重其医而略其道。即使有个别涉及道医刘完素者,未免有挂一漏万之弊。而刘完素无论是察其为人、还是观其治学都深受道家、道教的影响,堪为道医之大、之纯正者。更况,刘完素与稍后于他的同时期医家张元素,一道医一儒医,是传统医学从道医向儒医转化的标志性人物。因此,从中医学角度,深入理解刘完素的道家道教思想是从医学与哲学的更高角度来看刘完素及其医学思想;从道家道教角度,则是研究道医之必须。

刘完素生平有明显的道风格。这首先是由于刘完素本人以道者自居有很大关系。刘完素以道者自居,从他的名、字、号等就得到了充分反映。

如其名 素 字, 说文 素,白织缯也 ,后引申为本色、本质、质朴、不加装饰、清淡无为等意义。 素 字是道家道教很常用的术语, 马王堆汉墓帛书 经法 道法 云: 故能至素至精,悎(浩)弥无刑(形),然后可为天下正 ; 淮南子 俶真 : 是故虚无者道之舍,平易者道之素 ; 鹖冠子 学问 云: 道德者,操行所以为素也 ,陆佃注: 道德,操行之本,故曰素也 ; 庄子 天地 云: 夫王德之人,素逝而耻通于事 ; 元包经 太阴 云: 尚乃俭,务乃素,无起徵脩,无勤动为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 云: 抱朴守静,君子之笃素 ,逯钦立注: 笃素,纯志 。可见,刘完素的 完

素 表达的是要求自己以 道德 为操行之本, 抱朴守静 ,完善 虚无 、 平易 之道的意思。其道心可谓明显矣。

再如其字 守真 , 文子 列有 九守 ,守虚、守无、守平、守易、守清、守真、守静、守法、守弱、守朴,其中 守真 内容:

老子曰: 夫所谓圣人者,适情而己,量腹而食,度形而衣,节乎己而,贪污之

心,无由生也。故能有天下者,必无以天下

为也,能有名誉者,必不以越行求之。诚达

性命之情,仁义因附也。若夫神无所掩,心

无所载,通洞条达,澹然无事,势利不能

诱,声色不能淫,辩者不能说,智者不能

动,勇者不能恐,此真人之游也。夫生生者

不生,化化者不化,不达此道者,虽知统天

地,明照日月,辩解连环,辞润金石,犹无

益于治天下也。故圣人不失所守 。

金丹问答 出神 又云:

能守真一,真气自凝,阳神自聚,盖以一心运诸气,气住则神住。真积力久,功成

行满,然后调神出壳也。

可见刘守真的 守真 二字,从物质层面而言,是守住 真气 ,从精神层面而言,是守住无为之道,而达到 势利不能诱,声色不能淫,辩者不能说,智者不能动,勇者不能恐 、 神无所掩,心无所载,通洞条达 的 真人 境界。所以 守真 颇多见于道教中人名,如道教龙门派第八代弟子郭守真,南宋天心支派的廖守真等。如此, 刘守真 进一步反映了刘完素是以道者自居的。

再如 通玄处士 ,考 通玄 二字,也是道教术语,如 通玄真经 。 通玄真经 即 文子 。唐玄宗崇道,于开元二十九年(741)封文子为 通玄真人 ,尊称其书为 通玄真经 。关于文子,班固在 汉书 艺文志 自注 文子 九篇。老子弟子,与孔子并时,而称周平王问,似依托者也。 隋书 经籍志 也有 文子 十二卷,其注曰, 文子,老子弟子 ,梁 七录 十卷亡 的记载。刘向 七略 存 文子 九篇, 汉书 艺文志 录九卷。梁阮孝绪 七录 作十卷, 隋书 经籍志 和 新唐书 艺文志 均为十二卷。过去历来被认作伪书。1973年,河北定县四十号汉墓出土 文子 残简,其中与今本 文子 相同处有六章,有学者据此认为其并非伪书,而是部先秦古籍,但经后人窜改。 文子 解说老子思想,继承并发展了 道 的学说,又杂揉名、法、儒、墨诸家,宋濂 诸子辨 称其为 道德经 的义疏。现存唐徐灵府 通玄真经注 十二卷,宋朱弁 通玄真经注 七卷,元杜道坚 通玄真经缵义 十二卷,皆收入 正统道藏 洞神部玉诀类。今人李定生、徐慧君撰 文子要诠 ,通行于世。另外, 处士 二字,也有一定的道风格,指的是有学行而未出仕或隐居者,即布衣之士。 荀子 非十二子 : 古之所谓处士者,德盛者也,能静者也,修正者也,知命者也,箸是者也。 史记 信陵君传 :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 梁书 列传第四十五 处士 专门谈到 处士 ,并把公知公认的道医陶弘景位列其中:

易 曰: 君子遁世无闷,独立不惧。

孔子称长沮、桀溺隐者也。古之隐者,或耻

闻禅代,高让帝王,以万乘为垢辱,之死亡

而无悔。此则轻生重道,希世间出,隐之上

者也。或托仕监门,寄臣柱下,居易而以求

其志,处污而不愧其色。此所谓大隐隐于市

朝,又其次也。或裸体佯狂,盲喑绝世,弃

礼乐以反道,忍孝慈而不恤。此全身远害,

得大雅之道,又其次也。然同不失语默之

致,有幽人贞吉矣。与夫没身乱世,争利干

时者,岂同年而语哉! 孟子 曰: 今人之

于爵禄,得之若其生,失之若其死。 淮南

子 曰: 人皆鉴于止水,不鉴于流潦。 夫

可以扬清激浊,抑贪止竞,其惟隐者乎!自

古帝王,莫不崇尚其道。虽唐尧不屈巢、许,周武不降夷、齐;以汉高肆慢而长揖

黄、绮,光武按法而折意严、周;自兹以

来,世有人矣!有梁之盛,继绍风猷。斯乃

道德可宗,学艺可范,故以备 处士篇

云 。

可见,从 刘完素,字守真,号通玄处士 的名、字、号,可以判断,刘完素事实上是以道者自居的。他没有主动的向正统文化儒家靠拢,因为他安道乐道,否则他不会在儒家思想占正统的时代,给自己贴上一个 道教 的标签;更不会多次推辞朝廷的征聘。

刘完素的父亲是位教书先生。童年时期,父

54

宗 教 学 研 究 2009年第4期

亲经常给他讲解纪昌学射、扁鹊治病之类的故事,使他从小就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十五、六岁时,因母亲患病,家中贫苦,三次求医不至而死,乃立志学医。初云游四方,谋食江湖,遇异人陈先生,以学习医术。后定居河间,声名日隆,传到了金朝廷中,金章宗为了笼络人心,请他到朝中为官,几次都被拒绝。元苏天爵 元故河间路医学教授王府君墓表 中云:

昔金大定间,乡郡有良医刘氏完素,能起危疾,名倾朝野。累召不起,赐号 高尚

先生 。兵后子孙皆亡,而所著书幸在。先

世尝因刘氏遗书,以治其术。府君曰: 不

可使刘氏之学无所传也。 即其故居。作新

祠宇。旦望率医者谒之,庶几瞻拜仪形,讲

习论著,益广其传,以活斯人焉 。

其中说刘完素虽然 名倾朝野 ,但 累召不起,赐号 高尚先生 ,正符合道家道教的 夫王德之人,素逝而耻通于事 的 完素 品质,以及 能有名誉者,必不以越行求之 的 守真 思想。

刘完素以道自居,以道自守,与其学术渊源关系很大, 金史 卷一百三十一 刘完素 传:金世,如武祯、武亢之信而不诬,刘完素、张元素之治疗通变,学其术者皆师尊

之,不可不记云 。

刘完素,字守真,河间人。尝遇异人陈先生,以酒饮,守真大醉,及寤,洞达医术,若有授之者。乃撰 运气要旨论 、 精要宣明论 ,虑庸医或出妄说,又著 素问玄机原病式 ,特举二百八十八字,注二万余言。然好用凉剂,以降心火、益肾水为主。自号 通元处士 云 。

刘完素 尝遇异人陈先生,以酒饮,守真大醉,及寤,洞达医术,若有授之者。 这段奇异经历明显带有玄异色彩。而在 素问玄机原病式 程道济序略 中记载更为具体一点:

守真先生者,本河间人也。姓刘,名完素,字守真。夙有聪慧,自幼耽嗜医书,千

经百论,往往过目无所取,皆谓非至道造化

之用。因披玩 素问 一经,朝勤夕思,手

不释卷 一时于静室澄神晏坐,沈然毕

虑,探索难解之义,神识杳冥,似寤寐间,

有二道士自门而入,授先生美酒一小盏,若

橡碗许,咽而复有,如此三、二十次,咽不

能尽。二道人笑曰:如厌饮,反吐于盏中。

复授道者,倒于小葫中。道者出,恍然一

醒,觉面赤酒香,杳无所据,急于内外追之

不见,而后因至心灵大有开悟。此说几乎诞

妄,默而不言,以仆为知言,先生故以诫

告。与夫史称扁鹊遇长桑君饮药,以此视

病,尽见五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亦何异

焉。因著医书 内经运气要旨论 、 医方精

要宣明论 二部,总一十七万余言,精微浩

汗,造化详悉,而又述 习医要用直格 并

药方,已板行于世。外又作 素问玄机原病

式 ,并注二万余言 。

此言刘完素自幼习医书,千经百论,皆谓非 至道造化 之用。而所披玩的 素问 一经,同时又是 道藏 经典。 金史 所谓 异人陈先生 ,这里也已经直接的变为 二道士 ,是道教仙人。那么至少是依据刘完素本人的依托,这些传世的材料都纷纷暗示,刘完素的医术得自道教仙人所授,其教授的方法也神仙化, 以酒饮,守真大醉,及寤,洞达医术,若有授之者 ,即喝了仙酒 而后因至心灵大有开悟 ,如此刘完素以道自居,以道自守,也就是可以理解甚至是应该的事了。

被金廷 累召不起,赐号高尚先生 的刘完素平生著述很多,其中 素问玄机原病式 、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是其代表作。 素问玄机原病式 一卷,刊于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该书分序言、五运主病、六气为病三大部分,主要是根据天之五运六气结合人之病症,进行病原学如风、寒、暑、湿、燥、火等方面的归类。其卷首虽然引录了 素问 关于 六气病 的原文,但刘氏的论述发挥甚多。值得注意的是,正是在本书中,刘氏强调了 火热 的概念,提出 六气皆从火化 的著名观点,在治疗上主张用寒凉药,因此该书成为寒凉派的经典著作,并且对后世温病学说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简称 宣明论方 、又称 医方精要宣明论方 、又名 黄帝素问药证宣明论方 或称 宣明论 十五卷。 国史经籍志 称十五卷。成书于金大定十二年(1172)。元刻本(十卷)(残存卷一、二、六至十)。该书主要论述了伤寒、杂病、妇儿、眼目等疾病的证治。其价值在于:补充了 素问 所记病候缺乏方药之不足,充分体现了刘氏偏重寒凉,降火益阴为主的治疗大法。 素问病机气宜

55

纯正道医、高尚先生 金代医家刘完素道医思想辨析

保命集 三卷,据刘氏称成书于大定丙午,即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1186) 。 伤寒直格方 三卷,又名 刘河间直格论方 ,刊于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系临川葛雍所编 。

作为金元四大家之首,寒凉派的创始人,温病学的奠基人之一的刘完素,对中国医学发展贡献卓著。刘完素学术思想的核心是 六气化火 论、水善火恶论和慎养三宝论。这些学术思想都集中突出一个特色:刘完素是位纯正的道医。说是道医之纯正者,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刘完素本人以道自居,以道自守;二是刘完素的中医哲学思想以道为本,从道推衍。

刘完素理论上的突破主要在于将五运六气引入中医学范畴,并且指导临床。如刘完素在 素问玄机原病式 五运主病 中说:

冬至子正一阳生,而得其复(易地雷复卦);至于己,则阴绝而六阳备,是故得其

纯乾(八纯乾);夏至午正则一阴生,而得

姤(天风姤);至于亥则阳绝而六阴备,是

故得其纯坤(八纯坤);至于冬至则复阳也。

然子后面南,午后面北,视卦之爻,则子后

阳升,午后阴降明矣。安得反言,冬后阴降

而夏后阳降耶?所谓四时天气者,皆随运气

之兴衰也。然岁中五运之气者,风暑燥湿

寒,各主七十三日五刻,合为期岁也。岁中

六部之主位者,自大寒至春分,属木,故温

和而多风也;春分至小满,属君火,故暄暖

也;小满至大暑,属相火,故炎热也;大暑

至秋分,属土,故多湿阴云雨也;秋分至小

雪,属金,故凉而物燥也;小雪至大寒,属

水,故寒冷也 。

子正一阳生,而至于正月寅,则三阳生,而得其泰(地天泰),泰者,通利而非否塞也;午正一阴生,而至于七月中,则三阴生,而得否(天地否),否者,否塞而非通泰也。然而否极则泰,泰极则否,故六月泰极,则地中至寒;十二月否极,则地中至暖;然则地中寒燠明可见焉。故知人之冒于寒而内为热者,亦有之矣 。

一身之气,皆随四时五运六气兴衰而无相反矣,适其脉候,明可知也。如夏月心火生而热,则其脉滑数洪大,而长烦热多渇,岂为寒也 ?

刘完素倡导的运气学说意义非常重大。有学者分析历代医家的主要学术观点与运气的关系,发现在燥金阳明司人、君火少阴在泉之纪,1144 ~1203刘完素、张洁古、钱仲阳均主张寒凉, 1504~1563江机主张清凉,1864~1923陆九芝主张寒凉;在寒水太阳司天、寒水太阳在泉之纪,1204~1263李杲、王好古、陈文中,1564 ~1623薛立斋、赵献可、张介宾、万密斋、聂久吾主张温补;1624~1783湿土太阴司天,风木厥阴在泉,吴又可、费建中主张寒凉;相火少阳司天,君火少阴在泉,1324~1383朱丹溪, 1684~1343叶天士、徐大椿主张清滋;1744~ 1803燥金阳明司天,寒水太阳在泉,王朴庄、庄在田主滋补。刘完素生活于公元1120~1200年,时值第六十五甲子(1144~1204),其中青年时期为阳明燥金司天,老年之时为少阴君火在泉,二者均属燥火行令,故其提出六气皆从火化之论,所著 宣明论方 的代表方,如防风通圣散、神芎丸、大金花丸、三花神佑丸、绛雪散等,均以苦寒清热滋阴为大法。李杲生活于1180~1251年,年轻时治大头天行(1201),时值第六十五甲子(1144~1204)少阴君火行令,制普济消毒饮清热解毒,活人无数。晚年时值第六十六甲子(1204~1264),太阳寒水司天,寒湿流行,损伤脾胃真元,故著 脾胃论 ,制补中益气汤、沉香温胃丸、神圣复气汤等利湿温中亦获良效。朱震亨生活于1281~1358年,36岁习医,40岁以后医术日精,时值第六十八甲子(1324~1384),为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肺气受病,火燥用事。故其力倡相火论,提出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实火治以黄连解毒汤苦寒直折,夺其炎威;郁火发之,治以升阳散火;虚火(阴虚火叶)补之,治以炒黄柏、生地黄、龟甲之类补阴降火 。现代学者孟庆云引用章巨膺先生所说,没有五运六气就没有金元四家 。

五运六气既是传统医学的基础,又是道教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事实从某个角度而言,反映了 巫医同源 或者说 道(教)医同源 ,也就是道教医学与传统医学都是一个渊源,而此 同源 之源,正如拙著 金元四大医家 绪论 所说的,源于 道家医学 。

六气化火 论是刘完素最核心的学术思想,正是由于其 六气化火 的基础理论,所以 多以寒凉之剂攻其有余,皆能应手奏功 ,因而被

56

宗 教 学 研 究 2009年第4期

后人称为 寒凉派 的开山祖师。那么刘完素 六气化火 究竟是什么含义呢?严格说来, 六气化火 四字并非刘完素的原话,而是后人根据刘氏学术思想总结而来。刘完素认为风、寒、湿、燥四气在病理变化过程中皆能产生火热病证,即以 火热 为六气致病之中心,由此开启 六气化火 的源头。如清代叶天士在 临证指南医案 芮案 中说: 考内经诸病,皆主寒客,但经年胃脘痛,寒必化热,故六气都从火化,河间特补病机一十九条亦然 。又如王秉衡在 重庆堂随笔 中说: 人之火病独多者,以风寒燥湿悉能化火 。可见 六气化火 论是对刘完素学术思想中关于病因病机尤其是病机的高度概括。刘完素能够提出 六气化火 论,必然有其渊源,其渊源刘完素在 素问玄机原病式 原序 中说:

运气者,得于道同,盖明大道之一也。

观夫医者,唯以别阴阳、虚实最为枢要,识

病之法,以其病气归于五运六气之化,明可

见矣。谨率经之所言二百余字,兼以语辞二

百七十七言,绪归五运六气而已。大凡明

病,阴阳、虚实无越此法,虽已并载前之二

帙,复虑世俗多出妄说,有违古圣之意,今

特举二百七十七字独为一本,名曰 素问原

机原病式 ,遂以比物立象,详论天地运气

造化自然之理二万余言,仍以改证世俗谬

说,虽不备举其误,其意足可明矣;虽未备

论诸疾,以此推之,则识病,六气、阴阳、虚实几于备矣 。

从上文可见,刘完素在 黄帝内经 中所补充的关于 火热 的病机十九条,主要渊源于运气学说,所以才说 以其病气归于五运六气之化,明可见矣 。而对运气的参悟,又主要依托于道教的天人同构、天人合一观,所以才说 比物立象 。而无论是五运六气,还是比物立象,都是道医学的特色所在,可见,刘完素的学术思想实出自道家道教,否则,其 六气化火 论终不能形成。

刘完素提出的 六气化火 ,除渊源于道教天人同构、天人合一宇宙观外,还有一个思想渊源就是他的 水善火恶 的自然观。刘完素在 素问玄机原病式 笃詈 中说:

夫水数一,道近而善;火数二,道远而恶。水者,内清明而外不彰,器之方员、物

之气味,五臭、五色从而不违,静、顺、信

于润下,而善利万物,涤洗浊秽以清静,故

上善若水。水火相反则下愚如火也。火者,

外明耀而内烦浊,燔炳万物,为赤为热为苦

为焦,以从其已,躁乱参差,炎上而烈,害

万物,熏燎鲜明,以为昏昧。水生于金而复

润母燥,火生于木而反害母形,故易曰:润

万物者莫润乎水。又言,离火为戈兵,故火

上有水制之,则为既济;水在火下不能制

火,为未济也。是知水善火恶 。

刘完素在这里引用了 道德经 的 上善若水 ,如 道德经 云: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

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

唯不争,故无尤 。

刘完素引用 道德经 的 上善若水 ,以及周易的 既济 、 未济 ,并且结合医理说明了水之 上善 、火之 下愚 ,明确指出 水善火恶 ,其道医学渊源得到典型体现。

关于 善药 ,刘完素在 素问玄机原病式 中指出:

凡用大毒之药,必是善药不能取效,不得已而用之可也。幸有善药,虽不能速效,

但有益而无损者,何必用大毒之药,而漫劳

险戏也。经曰:宁小与其大,宁善与其毒,

此之谓也 。

刘完素在文中提出 善药 一说,并言 善药 是 但有益而无损者 ,这个与 神农本草经 中 上品 相类, 神农本草经 将药分为三品,其中能主身体五藏百病,养精神,安魂魄,通神明,甚至长生不老、轻身成仙的为上品。 神农本草经 带有显著的道教方仙思想,如说玉石部上品 丹砂 :

丹砂,味甘微寒,无毒。主身体五藏百病,养精神,安魂魄,益气明目,通血脉,

止烦满,消渴,益精神,悦泽人面,杀精魅

邪恶鬼,除中恶、腹痛、毒气、疥瘘诸疮。

久服通神明不老,轻身神仙 。

又如玉石部上品 云母 :

云母,味甘平无毒。主身皮死肌,中风寒热,如在车船上,除邪气,安五藏,益

子,精明目,下气,坚肌,续绝,补中,疗

五劳七伤、虚损少气,止痢。久服轻身延

#

57

#

纯正道医、高尚先生)))金代医家刘完素道医思想辨析

年、悦泽不老,耐寒暑,志高神仙

m z 。

本来,药无所谓善恶,只有功效运用之不同,皆为治病之用。而刘完素却有/善药0的说法,把/有益而无损者0称之为善,并且与其他/毒药0相对应,主张治病/宁小与其大,宁善与其毒0,可见刘完素在此提出的/善药0受道教思想影响很大。刘完素在医疗实践中经常使用的方剂如益元散、防风通圣散、地黄饮子等,绝大多数也是按照这个原则组合的。

刘完素的道医思想在其养生思想中得到充分的反映。刘完素的道教养生思想以慎养精气神三宝为基本,兹论述如下:

精、气、神三者,道教养生认为是人身

/三宝0,乃养生之关键。5遵生八笺6上说:

经曰:精气神为内三宝,耳目口为外三宝,常使内三宝不逐物而流,外三宝不诱中

而扰

m {。此明言精气神为人身之宝,要求是此宝不逐物而流,如如不动。5阴符经讲义6说:

万物本资以养生也,而反不能长生,乃

为万物所盗,哀哉!世人能深明此理乎,茍能明之,自然之所修为守护三宝,爱养灵珠,存三守一,精气神全,赫赤金丹辉光充

实天地,万物何能为盗于我哉

m |!此段话用/盗0的理论说明,本来/万物,

人之盗0,即/万物本资以养生也0,可不会养生的人却相反被/万物所盗0,人们自己将本来用于养生的万物变成了害生的万物。岂不悲哀?所以人们要时刻谨记不被万物所盗,而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守护三宝,爱养灵珠,存三守一,精气神全0。比如财富本来是为生活而服务的,必要的财富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必备条件,而追求财富根本而言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相当于养生。但如果人们认为生活的目的是为了追求财富,就将自己变成为财富服务了,如此本末倒置,自己成为金钱的奴隶,哪里谈得上幸福生活?其结果必然是因财害生,自然/哀哉0!只有守住生命生活的本位,以之为根本,去追求外在的物质条件,才有可能幸福生活,才有利于养生。5悟真篇注疏6说:

故一身之中,以精气神为主,神生于

气,气生于精,此三者后天地生,至阴之物也。修真之士,若执已身而修之无过,炼治

精气神三物而已

m }。

这段话是将守住生命的本位具体化到精气神,并且说明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神生于气,气生于精0,强调/修真之士0,/炼治精气神三物而已0。

精气神的三宝理论在道教内丹功中意义重大。5阴符经讲义6说:

夫以神御气者,在于正心诚意,宴坐而数出入息。盖息者,气也。数之者,神也。气犹马,神犹驭,以神驭气之出入而不相

离,则可以长生矣

m ~。此通过辨析神与气的关系,/息者,气也。

数之者,神也。0指出/数息0即是守住/神气0的重要法门,从而说明胎息达到长生的基本原理。5周易参同契发挥6说:

5上清玉真胎息诀6云:/吾以神为车,

以气为马,终日御之而不倦,不倦即绵绵若存,用之不勤也。不勤云者,亦非忘,亦非守,似有似无,而不至于勤劳迫切也,善乎。0广成子之告黄帝曰: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尝衰。夫身犹国也,心犹君也,心定则神凝,气和三宫,自然升降,百脉自然流通。勤而行之,无有不仙者。谷神子5了然论6云:治身之道,以至神为本,以至精为药,以冲和为用,以无为为治,无为则神凝,神凝则和气所钟,和气所钟则深根固柢,深根固柢则长生久视之道成矣。若不由此,即非金液大还丹之法也。大抵气血之寓于人身,贵乎不扰,修炼之功至简至易,不过抱元守一专气,致柔如婴儿耳。是故作丹之际,亦无他术,但虚心静默凝神,入于气穴,顺其往来,绵绵延延,勿令间断,久之则神自凝,息自定,息定而气聚,气聚而丹成。,,大丹之道,惟一味元和之气,以成其变化,余

无别径也

n u 。这段话较为详细地阐释了/大丹之道0修炼

原理和修炼方法,此原理是通过精气神的关系来展开的。/无为则神凝,神凝则和气所钟,和气所钟则深根固柢,深根固柢则长生久视之道成矣。0,此言的/深根固柢0便是针对精气神的/精0而言之的。如此便从精气神的角度阐释了丹道炼养的基本原理。在修炼方法上首先要/虚心0,即心无杂念。其次/静默凝神0,而/数之者,神也0,所以/静默凝神0可以理解为/默

#

58#

宗 教 学 研 究 2009年第4期

数0。/默数0什么呢?默数/息0,/息者,气也0。所以第二步就是默数呼吸。再者,是对/息0的要求,要/冲和0,要/顺其往来,绵绵延延,勿令间断0。如此/久之则神自凝,息自定,息定而气聚,气聚而丹成。0如何/数息0,其实涉及到道教炼养的/胎息0功法。在5抱朴子内篇6云:

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初学行炁,鼻中引炁而闭

之,阴以心数至一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

及引之,皆不欲令己耳闻其有出入之声,常

令入多出少,以鸿毛着鼻口之上,吐炁而鸿

毛不动为候也。渐自转增其心数,久可以至

千,至千则老者更少,日还一日矣

n v。

这段话是将/数息0的具体化,因此具备可操作性。并且将这种修炼功法直接与返老还童联系起来,说修炼到一定程度可以/老者更少0。

从传统医学概括而言,精是构成人体及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如5灵枢#经脉篇6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0。这就说明人体的产生必先从精始,精是人体的起源。气是构成物质世界的最基本元素,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于气的活动变化而产生的,人也不能例外,5黄帝内经6认为气也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并以气的运动变化来说明机体的各种生命现象。神是人的生命活动现象的总称,它包括精神意识、运动、知觉等在内,以精血为物质基础,是血气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共同作用的产物,并由心所主。可见,人的生命物质基础在于精,生命的维持有赖于气,生命的现象表现于神全精充气足。神全是健康长寿的保证,精亏、气虚、神耗是患病衰老的原因,这是传统医学与道教医学的共同认识。

刘完素显然吸收了道医学关于精气神养生的重要观点,他在5病机气宜保命集6中说:

是知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元也;神者,生之制也。形以气充,气耗形

病;神依气位,气纳神存。修真之士,法于

阴阳,和于术数,持满御神,专气抱一,以

神为车,以气为马,神气相合,可以长生。

故曰:精有主,气有元,呼吸元气,合于自

然,此之谓也。智者明乎此理,吹嘘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导引按蹻,所以调其

气也,平气定息,握固凝想,神宫内视,五

脏昭彻,所以守其气也。法则天地,顺理阴

阳,交媾坎离,济用水火,所以交其气也。

神水华池,含虚鼓漱,通行荣卫,入于无

宫,溉五脏也。服气于朝,闭息于暮,阳不

欲迭,阳不欲复,炼阴阳也

n w。

在慎养三宝的具体措施上,刘完素提出了饮食起居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王注曰:

气化则精生,味化则形长,是以有生之大,

形精为本。故地产养形,形不足温之以气;

天产养精,精不足补之以味;形精交养,充

实不亏,虽有苛疾,弗能为害。故温之以气

者,是温之以肺;补之以味者,是补之以

肾;是以惟人万物之灵,备万物之养,饮和

食徳以化津液以淫筋脉,以行荣卫,故经所

谓/阴之所生,本在五味0,气味合而服之,

以补精益气,所以为全生之术。故五谷、五

畜、五菜、五果,甘苦酸辛咸,此为补养之

要也

n x。

饮食者,养其形;起居者,调其神。是以圣人春三月,夜卧早起,被发缓形,见于发生之时,且曰以使志生;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见于蕃秀之时,且曰使志无怒,使气得泄;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见于容平之时,收敛神气,且曰使志安宁,以应秋气;冬三月,早卧晩起,去寒就温,见于闭藏之时,且曰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此顺生长收藏之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顺四时起居法,所以调其神也 n y。

是以上古真人把握万象,仰观日月,呼吸元气,运气流精,脱骨换形,执天机而行六气,分地纪而运五行,食乳饮血,省约俭育,日夜流光,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比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之要也。夫道者,能却老而全角,身安而无疾 n z。

总之,刘完素的慎养三宝的养生观点归根到底是来源于道教养生学,根本原因在于刘完素认为/夫道者,能却老而全角,身安而无疾0。

刘完素以道自居,以道自守,在其如何对待后学张元素的态度上,有典型体现。

张元素,字洁古,易州人,八岁试童子举,二十七试经义进士,犯庙讳下第,乃去

#

59

#

纯正道医、高尚先生)))金代医家刘完素道医思想辨析

学医,无所知名。夜梦有人用大斧长凿凿心开窍,纳书数卷于其中,自是洞彻其术。河间刘完素病伤寒八日,头痛脉,呕逆不食,不知所为,元素往候,完素面壁不顾,元素曰:/何见待之卑如此哉!0既为诊脉,谓之曰:/脉病云云0。曰:/然0。/初服某药用某味乎?0曰:/然0。元素曰:/子误矣,某味性寒下降,走太阴,阳亡汗不能出,今脉如此,当服某药则效矣。0完素大服,如其

言遂愈。元素自此显名

n {。从上文可见,张元素相对于刘完素而言,是后学晚辈。他往候刘完素的时候,正是/乃去学医,无所知名0的阶段。但通过实践,/完素大服0张元素,并没有因为张元素是个后学晚辈而继续/待之卑如此0。这是作为一个医家必具的医德,而此医德实源于道。诚如道医孙思邈在/论大医精诚0所言:

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已德。偶然治瘥一病,则昂头戴面,而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此医人之

膏肓也

n |。

刘完素虽然是当时最负盛名的大医,但从他对待张元素的态度上,可以看出,他根本没有/自矜已德0,更无/有自许之貌,谓天下无双0的作态。否则,就不会有/完素大服0、/元素自此显名0的记载。刘完素的医德、/道0德迄今尤有现实意义。

综上可见,作为金元四大家之首的刘完素,观其平生,受业于道教仙人,屡次谢绝朝廷征聘,可谓以道自居,以道自守的模范;论其学术,如他学术理论的基础五运六气学说,他倡导的病因病机/六气化火0论,他所主张的/水善火恶0论,以及他以为慎养人身/三宝0为核心的养生观,则说明了他是以道为本,从道推衍的霓裳;刘完素名、字、号,是他/道风0的很好写照。一言以蔽之,刘完素是一位纯正道医,/高尚先生0名副其实也。

(责任编辑:葛朴子)

*本文为中国博士后基金、四川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术人才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中医哲学史0(09BZ X036)阶段性成果。

1参见盖建民著:5道教医学6,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年版,第163-166页。o[春秋]辛钘:5文子6卷三/九守0。

?[后晋]刘昫等:5旧唐书6卷二十四,志第四/礼仪四0:/开元二十九年(741)正月己丑,诏两京及诸州各置玄元皇帝庙一所,并置崇玄学。其生徒令习5道德经6及5庄子6、5列子6、5文子6等,每年准明经例举送。,,丙申,诏:5古今人表6,玄元皇帝升入上圣。庄子号南华真人,文子号通玄真人,列子号冲虚真人,庚桑子号洞虚真人。改5庄子6为5南华真经6,5文子6为5通玄真经6,5列子6为5冲虚真经6,5庚桑子6为5洞虚真经6。亳州真源县先天太后及玄元庙各置令一人。两京崇玄学各置博士、助教,又置学生一百员。0

?[汉]班固:5汉书6卷三十,艺文志第十。

?李定生、徐慧君撰:5文子要诠6,复旦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

?[战国]荀况:5荀子6非十二子第六。

?[汉]司马迁:5史记6卷七十七,魏公子列传第十七。

à[唐]姚思廉:5梁书6卷五十一,列传第四十五/处士0。

á[元]苏天爵撰:5滋溪文稿6卷十九/碑志0,5钦定四库全书6集部,别集类。此则材料,史载有异。5宋稗类鈔6卷六:刘十功,字子民,滨州安定人。弱不好弄,及长,筑室于环堵之间,不语不出者三十余年,或不食。徽宗闻其名,数遣郡县津致,间驰近侍召之。对曰:-吾有严愿,不出此门。.上知不可夺,赐号高尚先生。王子常侍郎问以修行之术,书云:-非道亦非律,又非虚空禅。独守一私宅,惟耕己心田。.又云:-以手扪胸,欲心清淨;以手上下,欲气升降。.又云:-常人以嗜欲杀身,以财货杀子孙,以政事杀民,以学术杀天下后世。吾无是四者,岂不快哉?.靖康之变,不知所終。(清#潘永因編5宋稗类鈔6卷六/隐逸第十一0,5钦定四库全书6子部,类书类。)此言/刘十功,字子民,滨州安定人0,名号虽与刘完素相异,然事迹略类,不过变为宋徽宗时期人事。此采前说。

?[元]脱脱等:5金史6卷一百三十一,列传第六十九,/方伎0。

l v [元]脱脱等:5金史6卷一百三十一,列传第六十九,/方伎0。

l w [金]刘完素:5素问玄机原病式6/程道济序略0,5中国医籍通考6第一卷,上海:上海医学出版社,1990年,第42-43页。

l x 该书是否出自刘完素之手,自明代就有争议,迄今尚无定论。一者认为非刘完素所著,如明#李時珍撰5本草纲目6卷一上云:/又著5病机气宜保命集6四卷,一名5活法机要6。后人误作河间刘元素所著,伪撰序文、词调于卷首,以附会之。其它洁古诸书,多是后人依托,故驳杂不伦。0(明#李時珍撰5本草纲目6卷一上/序例上#历代诸家本草0,5钦定四库全书6子部,医

#

60#

宗 教 学 研 究 2009年第4期

家类。)清#黄虞稷撰5千顷堂书目6卷十四/医家类0、清5四库全书总目提要6均依此说。如5四库全书总目提要6云:/5病机气宜保命集6三卷(两淮盐政采进本):金张元素撰。元素字洁古,易州人。八岁应童子举。二十七试进士,以犯庙讳下第。乃去而学医,精通其术。因抒所心得,述为此书。凡分三十二门,首原道原脉摄生阴阳诸论,次及处方用药,次第加减君臣佐使之法,於医理精蕴阐发极为深至。其书初罕传播,金末杨威始得本刊行,而题为河间刘完素所著。明初宁王权重刊,亦沿其误,并伪撰完素序文词调于卷首以附会之。至李时珍作5本草纲目6,始纠其谬,而定为出于元素之手,于序例中辨之甚明。考李濂5医史6,称完素尝病伤寒八日,头痛脉紧,呕逆不食,元素往候,令服某药。完素大服,如其言遂愈。元素自此显名。是其造诣深邃,足以自成一家,原不必托完素以为重。今特为改正,其伪托之序亦并从删削焉。0一者认为是刘完素所著,如周中孚在5郑堂读书记6子部五之二/医家类0云:/谓金末杨威刊此书,嫁名刘守真所著,从此刊本俱沿其误,至李东壁始为订正,,。李时珍有何佐证,以为张元素之书,元素所著,虽佚不可见,李明之尝从受其法,则读明之诸书,以说朔源委,其理趣判然与是不同。日本学者丹波元胤亦在5医籍考6中确认/是书出自守真0。(参见赵士斌、李会敏5刘完素与其医著考6,载于5河北中医药学报6, 2002年第2期。)笔者倾向后者,主要根据是:¥经后人考证5活法机要6与5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6不是同一种书。|刘完素是纯正之道医,所论必言道,而张元素乃进士出身,儒医色彩很浓,主要学术思想是/脏腑议病0。审5病机气宜保命集6的学术特色,/道医0色彩明显浓于/儒医0,确实如周中孚所言的/判然不同0,所以判断为刘完素原著的可能性为大。

l y5医籍考6云:/编5河间刘守真伤寒直格6三卷,亦为传河间之学者。0清5四库全书总目提要6指出,5伤寒直格方6三卷、5伤寒标本心法类萃6二卷旧本皆题金刘完素撰,通行本。关于5伤寒标本心法类萃6二卷,清5四库全书总目提要6又指出/恐处于依托0,即说恐非刘完素原著。5三消论6一卷,原著已佚,但明刻张从正所著的5儒门事亲6之书中有收录。此外还有5运气要旨论6、5精要宣明论6、5素问要旨论6、5治病心印6、5刘河间先生十八剂6、5伤寒医鉴6、5素问药注6、5医方精要6、5保童秘要6等。但是,有些著作可能是弟子或者私淑者整理的。(参见赵士斌、李会敏5刘完素与其医著考6,载

于5河北中医药学报6,2002年第2期。)

l z l{ l|[金]刘完素:5素问玄机原病式6/五运主病0,5钦定四库全书6,子部,医家类。

l}参见杨威、于峥:5运气治则分析与举隅6,5中国中医基础杂志6,2005年第3期。

l~参见孟庆云:5五运六气:中国古代的灾害预测学6,5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6,2005年第2期。 m u[金]刘完素:5素问玄机原病式6/原序0,5钦定四库全书6,子部,医家类。

m v[金]刘完素:5素问玄机原病式6/笃詈0,5钦定四库全书6,子部,医家类。

m w5道德经6卷上,5钦定四库全书6子部,道家类。

m x[金]刘完素:5素问玄机原病式6/五运主病0, 5钦定四库全书6,子部,医家类。

m y[明]缪希雍:5神农本草经疏6卷三/玉石部上品0,5钦定四库全书6子部,医家类。

m z[明]缪希雍:5神农本草经疏6卷三/玉石部上品0,5钦定四库全书6子部,医家类。

m{[明]髙濂:5遵生八笺6卷一,5钦定四库全书6子部,杂家类,杂品之属。

m|[宋]夏元鼎:5阴符经讲义6卷二,5钦定四库全书6子部,道家类。

m}[宋]张伯端撰,翁葆光注,[元]戴起宗疏: 5悟真篇注疏6卷中,5钦定四库全书6子部,道家类。

m~[宋]夏元鼎撰:5阴符经讲义6卷四/后序0, 5钦定四库全书6子部,道家类。

n u[宋]俞琰撰:5周易参同契发挥6卷中/乾刚坤柔配合相包0,5钦定四库全书6子部,道家类。

n v[晋]葛洪撰:5抱朴子内篇6卷二/塞难第七0,5钦定四库全书6子部,道家类。

n w n x n y n z[金]张元素:5病机气宜保命集6卷上/原道第一0,5钦定四库全书6,子部,医家类。另注:5病机气宜保命集6的作者素有争议,有认为不是刘完素所著,而是刘完素同时代的易水学派的张元素所。5钦定四库全书6便持这种观点。笔者认为是刘完素原著,盖刘完素是纯正之道医,所论必言道,而张元素乃进士出身,儒医色彩很浓,主要学术思想是/脏腑议病0。审5病机气宜保命集6的学术渊源,多道少儒,故判断为刘完素原著的可能性为大。参见5金元四大医家与道家道教6/刘完素生平与著述0,成都:巴蜀书社,2006年,第40-57页。

n{[元]脱脱:5金史6卷一百三十一。

n|[唐]孙思邈:5备急千金要方6卷一/论大医精诚第二0,5钦定四库全书6,子部,医家类。

#

61

#

纯正道医、高尚先生)))金代医家刘完素道医思想辨析

-中医病机十九条解释

黄帝内经之病机十九条本唐容川《医经精义?诸病所属》 诸病归属:属者,所统属也。知其所属,则纲领既得,而其条目,可例求矣。 五行(五脏自病正病): ○01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肝为风脏,凡病皆属于肝。 诸风,谓中风伤风惊风疠风之类,所该之证多矣。 掉,谓转动,凡猝倒痉痫抽掣摇战之类皆是。肝主筋,此皆筋之为病也。 眩,是昏晕,凡昏花妄见头目旋转皆是。肝开窍于目,故有此病也。 西医谓目眩惑昏花痉痫抽掣,皆脑髓筋为病,谓目系通脑,故昏眩。脑气用力太过,则肉缩伸抽掣。究问脑气何故病此,则西医茫然。 岂知肝脉通于脉,开窍于目,而主筋。凡西医所谓脑气皆肝脉所司,而脉筋所以致病,则又肝风为政也。 故凡掉眩,皆属于风,而诸风为病,总属于肝。 ○02诸痛疮痒,皆属于心。 此言诸疮或血分凝结,阻碍其气,气与血争则痛。 或血虚生热,兼动风气,风火相扇则痒。 皆属心经血分为病,治宜和血。 又凡病不干血分,皆不发痛,故痞臌肿等,均不见痛。 凡是腹痛肢体痛,盖无不关于血分,故皆属心。 ○03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肿在皮肤四肢,满在腹内胀塞,皆湿气壅滞,水不下行,停走于膈膜中也。 然则湿证尚不止此,故曰诸湿。

或头目晕沉,或疟暑泄痢,或周身痹痛,或痰饮痃癖,皆脾土不制水所致。 盖脾生油膜之上,膜是三焦,主水道。油是脾之物,油不沾水,此脾之所以利水也。若脾之油失其令,则湿气乃得藏匿,故治湿责之于脾。 ○04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五脏六腑之你,无不总统于肺,以肺为气之总管也。 故凡治气,皆当治肺。 肺主皮毛,膹是气之乖于皮毛者,膹膗也。 《说文》谓形恶如紫瘢斑瘤黑痣疱鼻之类。 西医言毛孔下有油核,其管直通皮肤,若面生黑刺,即管塞之故。此《内经》膹膗之说也。 郁是气遏于内,不得舒发也。 见病如气逆痰滞血结便闭之类,是气之乖于腹内者。 郁与畅反,肺气不畅故郁,宜降散之。 ○05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肾司寒气,故凡寒证,皆属之肾。 肾又主骨,肾阳四达,则骨体舒展,举动轻便。 若肢骨拘急而曲,或亸缓而引长,皆骨不为用也。 须知拘收引亸,与抽掣缩短者不同。一是寒症,一是风症,当辨。 六气(外淫致病邪气): ○06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强直,僵卧倒地。 暴者,猝然发作,风性迅速,故能暴发。

纯正道医_高尚先生_金代医家刘完素道医思想辨析_程雅君

道教研究 纯正道医、高尚先生 金代医家刘完素道医思想辨析 程雅君 提 要:金代医家刘完素不仅以道自居,以道自守,更将高道之风,大德之节贯彻到行医实践中。历代道医中,论修道之真恳,为医之精诚,刘完素堪为楷模。但刘完素的高道大医风范,一直隐而不彰。本文在全面分析刘完素的生平、著述以及学术思想等的基础上,阐释了一代道医刘完素。 程雅君,1972年12月生。中医学博士,四川大学哲学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后,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医哲学。 主题词:刘完素 道医 中医哲学 道教学界对著名道医刘完素的研究,主要是胡孚琛、盖建民 两位先生。两位先生对刘完素的研究都很深入,但由于研究时间比较早,以及研究角度、研究取向、研究方法等的不同,所以主要是纲领性地梳理。在前辈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力图用更详实的史料,并更注重用哲学的方法进行深入辨析,来 写真 纯正道医、高尚先生刘完素。 刘完素,字守真,别号宗真子,自号通玄处士,又号河间居士。北宋宣和二年(1120),出生在河北省肃宁县,三岁时全家迁至河间县居住。宣和七年(1125),金兵南下灭辽,次年又灭北宋,刘完素遂为金朝之民。金章宗承安五年(1200)逝世,享年八十岁。刘完素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金元四大医家之首。由于倡导 火热论 ,用药多寒凉,而成为 寒凉派 的开山祖师。金元四大医家中的张从正、朱丹溪都可谓刘完素的徒子徒孙。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云: 儒之门户分于宋,医之门户分于金元。 故研究中医学离不开金元医学;研究金元医学,刘完素是重中之重。但是,现在有关刘完素的研究,大多重其医而略其道。即使有个别涉及道医刘完素者,未免有挂一漏万之弊。而刘完素无论是察其为人、还是观其治学都深受道家、道教的影响,堪为道医之大、之纯正者。更况,刘完素与稍后于他的同时期医家张元素,一道医一儒医,是传统医学从道医向儒医转化的标志性人物。因此,从中医学角度,深入理解刘完素的道家道教思想是从医学与哲学的更高角度来看刘完素及其医学思想;从道家道教角度,则是研究道医之必须。 上 刘完素生平有明显的道风格。这首先是由于刘完素本人以道者自居有很大关系。刘完素以道者自居,从他的名、字、号等就得到了充分反映。 如其名 素 字, 说文 素,白织缯也 ,后引申为本色、本质、质朴、不加装饰、清淡无为等意义。 素 字是道家道教很常用的术语, 马王堆汉墓帛书 经法 道法 云: 故能至素至精,悎(浩)弥无刑(形),然后可为天下正 ; 淮南子 俶真 : 是故虚无者道之舍,平易者道之素 ; 鹖冠子 学问 云: 道德者,操行所以为素也 ,陆佃注: 道德,操行之本,故曰素也 ; 庄子 天地 云: 夫王德之人,素逝而耻通于事 ; 元包经 太阴 云: 尚乃俭,务乃素,无起徵脩,无勤动为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 云: 抱朴守静,君子之笃素 ,逯钦立注: 笃素,纯志 。可见,刘完素的 完

病机十九条解析

病机十九条解析-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解析《内经》“病机十九条” 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5月6日 □洪文旭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病机十九条”出自《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该篇首先提出“审察病机,无失气宜”及“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的论断,将古人长期与疾病斗争中观察所得的复杂症状,归纳为提纲挈领的十九条病机,作为指导临床辨证论治的基础,至今重温起来仍有重要意义。 “病机十九条”的基本内容 五脏病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凡由风邪引起的肢体震颤、头晕目眩之证,都与肝脏有关。因肝为风木,主疏泄、藏血,一旦气机失调,就会导致风病发生。风有虚实之分:虚则肝阴亏虚,头目失养而致头晕目眩,肝血不足,血虚生风而致手足颤动;实则肝郁化火,神魂失藏而致头痛目赤,热极生风,筋脉失养而致手足抽搐。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凡由寒邪引起的形体拘急、关节屈伸不利之证,都与肾脏有关。因肾为水火之宅,寓藏元阴元阳,一旦阴阳失调,多会导致寒病发生。寒有内外之分:外则侵袭人体,营卫凝滞而致形体拘挛;内则命门火衰,筋骨失养而致关节屈伸不利。 “诸气月贲郁,皆属于肺”。凡由气机不畅引起的咳嗽喘逆、胸部痞闷之证,都与肺脏有关。因肺主一身之气,一旦气机失调,就会导致气病的发生。气有虚实之分:虚则肺失清肃,宣散无力而致咳嗽喘逆;实则寒邪袭肺,郁久化热而致胸部痞闷。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凡由湿邪引起的水湿停滞、浮肿胀满之证,都与脾脏有关。因脾主运化,一旦水湿停留,就会导致湿病的发生。湿有内外之分:外则寒邪困脾,水湿四溢而致肌肤浮肿;内则脾阳不足,痰饮聚腹而致中焦胀满。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凡由热邪引起的皮肤疮疡、红肿发痒之证,都与心脏有关。因心主火,火亢则血热,热邪与血相搏而致皮肤疮疡。热甚则疮痛,热微则疮痒;实热则局部痛重且胀,虚热则局部痒而不痛。 上下病机“诸痿喘呕,皆属于上”。凡出现肢体枯痿、气喘发呕之证,都与上焦有关。痿分皮、肉、脉、筋、骨五种,分属五脏。此处当指肺热叶焦而致的肺痿,以及阳明脉虚血少、宗筋失养而致的肢体枯痿。喘有虚实之分:虚有肾阳虚衰,肾不纳气,实由邪壅于肺,失于宣肃,皆可致咳喘上气;呕由寒滞中焦,胃气上逆而致呕吐或咳呕并作。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凡出现四肢厥冷、二便失常之证,都与下焦有关。厥指阴阳之气不相顺接,轻则四肢发凉,重则昏不知人,有寒、热、煎、薄、大厥之别;固指小便不通或大便秘结;泄则小便失禁或大便泄泻。尽管病因有多种,但均与下焦关系密切。 六淫病机“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病胕肿,

李杲 刘完素 中医各家学说问答

李杲 论述李杲的内伤热中证。 答:病机:阳气不升,伏留化火;津伤血弱,内燥化火;谷气下流,湿火相合;心君不宁,化而为火。此外,李氏又认为劳役过度也可直接引起阴火上冲。症状可见脾胃气虚,如肢体沉重、四肢不收、怠惰嗜卧、气短精神少等;以及火热亢盛,如火热上行独燎其面、身热而烦、气高而喘、渴而脉洪大,三焦九窍积热等。治疗经验:①升阳益气,甘温除热,多用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汤、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②苦寒直折,多用朱砂安神丸。③滋阴降火,多用熟干地黄丸。李氏谴方用药的特点了,可归纳为重视整体,调治局部,治病求本,本于脾胃;因证投方,灵活权变;多多益善,亦用精专。 李杲脾胃论的后世的影响? 答:首先专题研究脏腑学说之先河,此后便形成了补土派。主张以补脾,升阳,扶正为主,增强体质的治疗思想。一,为后世温补学派之肇始,影响了明代薛己,李中梓,张介宾;二,丹溪为滋阴派,治疗杂病极重胃气,受李杲影响:三,明代外科学家陈实功治疗外科兼重视脾胃,饮食调养“诸疮全赖脾土”:四,清代叶天士,接受李杲,增加养胃阴,使脾胃学更加完善。 试述李杲对脾胃生理功能的论述。 答:李氏认为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而元气必赖胃气充足。元气不足,实由脾胃损伤所致,因此元气实际上是胃气的异名,本质是元气必须依赖胃气。(3分)生命是永恒运动的,运动的表现形式是元气的升降出入,而元气与胃气不可分,因此升降出入是否活跃,实际上取决于胃气充足与否,因此脾胃便是调节人体元气升降出入的枢纽。(3分)脾胃调节元气升降出入的关键是脾的升阳不精,只有脾气升发,元气布散,升降正常,生机活跃,方能脾湿不生,阴火敛藏,如果脾湿下流,元气衰微,生机不旺,阴火便会乘机上冲,内伤发热诸症即随之而生,故李氏特别强调脾胃升发阳气这一主导方面。(4分) 刘完素 试述刘河间玄府气液说的主要学术内容及其临床指导价值。 答:玄府是气液运行的通道。刘完素将人体各种组织的腠理统称为“玄府”,并明确地论述了玄府为气液运行之通道,把荣卫、气血、津液在人体脏腑、皮肉、筋骨的玄府中正常运行的生理功能称作“气液宣通”。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以“气液宣通”为前提,玄府气液宣通与神机出入密切相关。病理上,刘河间认为热气怫郁是玄府闭塞的主要原因。治疗方面,应以开发郁结,宣通气液为主要原则。总之,刘氏“玄府气液宣通”说,是其病机学说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要旨在于研究论述人体精气在幽微难见的“玄府”中的运行情况。 试述刘河间“六气皆从火化”的主要学术内容。 答:指六气之中,火热之气与风、湿、燥、寒关系密切,往往相兼为病,强调风湿燥寒诸气在病理过程中都能化生火热。在疾病过程中,火热又常常成为风湿燥寒的后期转归,火热病机成为六气病机的中心,从而形成六气皆为火化。其治疗也重视诸气与火热的关系。如风邪为病,创立防风通圣散,一以祛风,二以泻火,盖风生于热,以热为本,以风为标之故。这是河间“六气皆能化火”的观点。 刘完素对火热病症的治疗有何发展。 刘氏对外感火热病证,主要分表证,表里同病和里证进行治疗。一,表证:主张以辛凉或甘寒之剂以解热,用“甘草,滑石,葱鼓等发散甚妙”,如:凉隔散,天水散;二,表里同病:

病机十九条解读

病機十九條【文獻出處】: 【課本參考】: ??【解釋】:語出《素問.至真要大論》。前人把疾病某些類同得症候,歸納於某一病因或某一肺得範圍內,作為辨証求因依據,列為十九條,其中屬於六淫得十三條,屬於五臟得六條。掌握這些病機,對一些比較複雜得症狀起有執簡馭繁得作用,但它只就是一種粗略得分類歸納,臨証必須聯系具體病情,全面分析,才能切合實際。病機十九條就是:?1、諸風掉眩,皆屬於肝。意指一般得內風疾患,出現頭目昏花,肢體動搖等症狀,多用肝得病變。 2、諸寒收引,皆屬於腎。意指一般得陰寒內盛,出現筋脈攣急,關節屈伸不利(兼見面色[白光]白,形寒肢冷,小便清等),多屬腎得病變。? 3、諸氣[月賁]鬱,皆屬於肺。意指一般因上焦氣機不利而出現呼吸迫促,胸部痞塞得症狀,多屬肺得病變。 4、諸濕腫滿,皆屬於脾。意指一般水濕瀦留而出現浮腫脹滿得症狀,多屬脾得病變。?5、諸熱“瞀瘛”,皆屬於火。意指一般熱病出現神志昏迷,抽搐症狀,多屬火証。?6、諸痛癢瘡,皆屬於心。意指一般皮膚瘡瘍,出現睄鰩k痛瘙癢得症狀,多屬心火熾盛,血分有熱所致。?7、諸厥“固泄”,皆屬於下。意指一般得厥逆、便秘,泄瀉等症候,多用下焦得病變。?8、諸痿喘嘔,皆屬於上。意指一般得痿症、氣喘、嘔吐等症候,多屬上部肺胃得病變。 9、諸痙鼓慄,如喪神守,皆屬於火。意指一般熱病出現口噤、寒戰鼓慄,神志失常等,多屬火証。 10、諸痙項強,皆屬於濕。意指一般身體強直或頸項強硬,轉動障礙,多屬濕証(濕濁傷於筋脈肌膜)。 11、諸腹脹大,皆屬於熱。意指一般腹部堅硬脹滿(兼見便秘、尿澀、煩熱、口苦等),多屬熱証。?12、諸逆衝上,皆屬於火。意指一般氣逆上衝,如連聲響亮得呃逆、噴射狀嘔吐等,多屬火証。 13、諸躁狂越,皆屬於火。意指一般出現煩躁發狂,舉動失常得症狀,多屬火証。 14、諸暴強直,皆屬於風。意指一般突然出現筋脈強直拘攣得症狀,多屬風証。 15、諸病有聲,鼓之如鼓,皆屬於熱。意指一般出現腹脹腸鳴,叩之有鼓音,多屬於熱。 16、諸病“跗腫”,疼酸驚駭,皆屬於火。意指一般出現下肢足背浮腫而有酸疼得感覺,又見心神不安,驚駭得症狀,多屬火証。 17、諸轉“反戾”,水液渾濁,皆屬於熱。意指一般得抽筋、角弓反張,肢體強直而小便混濁得, 18、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屬於寒。意指一般體內排出得水液,如果就是淡薄透多居熱証。? 明而又寒冷得,多屬寒証。 19、熱証。

【道医珍藏】张至顺真人传授的《道家按摩手法》,非常实用珍贵

【道医珍藏】张至顺真人传授的《道家按摩手法》,非常实 用珍贵 视频示范:張至順真人传道家按摩手法为了更好的让大家体会张真人讲解的真意,以下对话内容为视频原声同步字幕,括号内是对张真人讲解的解释与补充,以供大家参详。张真人:按到哪儿了让病人的呼吸自然,不要憋气。未曾按的话,你让他手掐住这个地方(掌内无名指根部,见图二),看见了吗?这不是,攥住(见图三),那个(那只手)也是这个样子,这样子放也可以,把手攥过来,哦对。(病人的大拇指按住子位,其余四指握住大拇指,然后把手放在头两边,见图一、图二、图三、图四)。 张真人:按摩的时候先调整这一道任脉,这一道任脉,这胸前是七个脉络(任脉和六条阴经都通过胸部),一边三个六个,按住一个穴(穴位)最少三个呼吸,多者等五个呼吸你在挪手(病人的呼吸你要观察,每人不一样,到五个呼吸再挪手),看这个手(右手)按这(左手已按天突穴,右手紧挨左手位置按住)块,这个手(左手)都可以丢了,这个可以,刚才按这块(云门穴),这个地方(云门穴)可得按(左手)住了(云门穴),慢慢的是审查他的呼吸,有二三个呼吸以后,这个手(左手)指头挨着(右手位置)按,这个手(右手)指头不要让,这个手(左手)指头按不住。这个手(右

手)指头不要抬开,其它的都可以抬。 张真人:你看,这一起下去五个(任脉,任脉二侧各二条脉络)脉络,这是按,大概你们看着,学会以后,根据你个人采取(选穴),它也跟药方(医生用药)子一样要你自己会用,你们按摩非要把针炙穴的经络知道(十四经脉的走向和穴位),按到这个刚刚这个肋骨的那几个(华盖),华盖那块在这个地方走慢一点。(用大拇指按任脉的穴位,从天突穴开始,其他手指可按住两边的穴位上,任脉上大拇指换手时,要等下一个位置按住后再松开前一个大拇指。其他手指可以动。双手可以一起下去五个脉落。) 许道长:心口不舒服,师父按摩是最舒服的,一点都不会痛。张真人:底下的气不得上来,上面的气不得下去,它在这中间抵制住(手指按住穴位),就在这个地方(肋骨鸠尾穴处)走慢一点(按到肚子时,双手手指在肚子上面,一上一下按,一只手从肚子下面向上按,一只手掌从胸口向下面按,然后再双手屈指用手掌从胸口一起向下按,按到中脘处软的地方,手向里挖按揉几下,然后再一只手按在胸口,一只手握拳在腹部向下推,再双手掌从胸口处向下按推,再向胸两边按推,胸骨两侧按揉几下,再在胸上用手掌按压推)。 张真人:一个病人按好以后,后来他学会了,他给人治病,治一个好一个。,这一遍是推拿,按开头一遍是按,第二遍 是推拿摩,那你会看病也跟用药一样,按摩跟用药一样,你

刘完素中风论治探析

刘完素中风论治探析 作者:王英, 尤可 作者单位:王英(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250014), 尤可(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济南,250011) 刊名: 中国中医急症 英文刊名:JOURNAL OF EMERGENC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年,卷(期):2009,18(11) 参考文献(4条) 1.叶川;建一金元四大医学家名著集成 1997 2.蔡铁如中华医书集成(第九册)方书类二@医方集解 1999 3.齐向华;席加秋三化汤组方配伍特点及启示 1996(06) 4.赵献可医贯 2005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崔秉东.高晓艳中风临证六则及用药体会[期刊论文]-亚太传统医药2009,5(12) 2.刘采菲《临证指南医案》中风论治探析[期刊论文]-中医药学刊2006,24(8) 3.宋国普.Song Guopu试述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之中风[期刊论文]-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7,22(4) 4.刘光华.吴振起.赵明山《黄帝内经》中风名实考辨[期刊论文]-吉林中医药2008,28(2) 5.缪晓路.朱颖文.MIAO Xiao-lu.ZHU Ying-wen中医"中风"辨证方法评述[期刊论文]-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6) 6.朱俊卿.曲宏达浅谈中医之中风[期刊论文]-内蒙古中医药2009,28(4) 7.赵平中风的预防[期刊论文]-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21(1) 8.缪晓路.黄燕阴阳辨证在中风中医辨证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6(1) 9.郭增平浅谈中风[期刊论文]-南北桥2008(8) 10.詹秋菊浅谈中风患者的辨证施护[期刊论文]-时珍国医国药2010,21(11) 引用本文格式:王英.尤可刘完素中风论治探析[期刊论文]-中国中医急症 2009(11)

病机十九条解读

病机十九条解读 《素问?至真要大论》:“愿闻病机如何?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般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替摸,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腑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病机十九条是指《素问?至真要大论》对病机的十九条论述。前人从实践中把某些类同的证候,归纳于某一病因或某一脏的围,作为辨证求因的依据,列为十九条。其中,有五条谈脏的病机,有九条谈火热病机,有三条分别谈风湿寒病机,有两条分别上下病机。 病机是病能中的一部分,病机二字的意思,王冰解释为'‘病之机要”,利恒解释为"病之机括”,我们可以把它解释为引起疾病发生、症状出现与变化以及病情发展的原因与机理,与现代医学的"病理”有所近似。 病机十九条载于《经?素问》二十二卷七十四篇的"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的容广泛,意义十分重要,它涉及病因(外感与伤)、出现各种症状的机理、众多症状之间在联系、辨证方法等,还通过一种病因能够引发几种不同症状与不同病因也能引发相同症状的现象,说明治疗疾病不能采用见症治症的简单方法,强调对于病因病机的了解分析,应该“审察病机, 无失气宜”,做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才能达到''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的治疗目的。 一、诸风獰眩,皆属于肝。本条涉及的症状为“掉眩”,病因为"风”,病位所在的脏腑是"肝”。肝属木,木生风,肝为风脏,风气通于肝,肝病可以生风,发生以动为特征的证候。本条所论属于伤,所指乃肝病生风引发的掉眩症状,属于风畴,如:肝热生风,肝阳化风,郁勃生风,此为肝脏本身的病证,又肾者水脏,主水藏精,真阴所寄,阴即水也,木赖水涵,精化为血,血能养肝,若肾阴虚,水不涵木则木燥而生风,精虚血少,血不养肝则血虚而生风, 此乃病在肾而证在肝,乙癸同源,肾病及肝。常用的如辛凉化风、清热熄风、疏肝平肝、养血柔肝、滋阴平肝,或参介类以潜,石类以镇,或佐通络治掉等治法,俱按上述不同的证候与病机辨证以进,肝病如此,他脏之病亦如此,推此及彼,举一反三,细细推敲,必有所获。掉眩也有病不在肝者,如《经?素问》有上气不足,头为之苦晕,目为之眩的记载,在《金匮要略》中亦有郁冒证的论述。治疗方面,上气不足所致眩晕,我常用黄风汤、补中益气汤为主方,至于郁冒证,《金匮要略》已有泽泻汤成法。 二、诸寒收引,皆属于肾。本节致病之因为''寒",出现的症状是“收引”,病在五脏之''肾”。肾主北,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属阴中之阴而藏元阳。《灵枢?本脏篇》曰:"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而利关节”。《灵枢?调经论》云:''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经脉喜温而恶寒,血气在经脉中,寒者泣涩,温者通利。若肾中元阳不足,生阴寒,不能正常地温煦经脉,则经脉不利,气血行泣而失其畅行。同时"正气存,邪不可干”,阳气既虚,血行不畅,局部经脉缺少血气的正常涵养,则寒邪乘隙袭入,寒主收引,寒邪痹阻经脉,初则关节疼痛,活动不利,久而出现经脉挛急,关节拘挛难以曲字的涵义所在,虽然个别疔疮、发背重证,热毒炽盛时也可出现邪陷血分、高热不退、神识不清的症状,属于邪入营血、热伤心神,这属于疾病反常发展的个例。因此本节''皆属于心” 的“心”字不能死扣,必须活解。 六、诸痿喘呕,皆属于上。病机十九条中'‘上”、“下”二条的容与其它各条不同,只有症状,没有

病机十九条解析

解析《内经》“病机十九条” 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5月6日 □洪文旭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病机十九条”出自《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该篇首先提出“审察病机,无失气宜”及“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的论断,将古人长期与疾病斗争中观察所得的复杂症状,归纳为提纲挈领的十九条病机,作为指导临床辨证论治的基础,至今重温起来仍有重要意义。 “病机十九条”的基本内容 五脏病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凡由风邪引起的肢体震颤、头晕目眩之证,都与肝脏有关。因肝为风木,主疏泄、藏血,一旦气机失调,就会导致风病发生。风有虚实之分:虚则肝阴亏虚,头目失养而致头晕目眩,肝血不足,血虚生风而致手足颤动;实则肝郁化火,神魂失藏而致头痛目赤,热极生风,筋脉失养而致手足抽搐。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凡由寒邪引起的形体拘急、关节屈伸不利之证,都与肾脏有关。因肾为水火之宅,寓藏元阴元阳,一旦阴阳失调,多会导致寒病发生。寒有内外之分:外则侵袭人体,营卫凝滞而致形体拘挛;内则命门火衰,筋骨失养而致关节屈伸不利。 “诸气月贲郁,皆属于肺”。凡由气机不畅引起的咳嗽喘逆、胸部痞闷之证,都与肺脏有关。因肺主一身之气,一旦气机失调,就会导致气病的发生。气有虚实之分:虚则肺失清肃,宣散无力而致咳嗽喘逆;实则寒邪袭肺,郁久化热而致胸部痞闷。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凡由湿邪引起的水湿停滞、浮肿胀满之证,都与脾脏有关。因脾主运化,一旦水湿停留,就会导致湿病的发生。湿有内外之分:外则寒邪困脾,水湿四溢而致肌肤浮肿;内则脾阳不足,痰饮聚腹而致中焦胀满。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凡由热邪引起的皮肤疮疡、红肿发痒之证,都与心脏有关。因心主火,火亢则血热,热邪与血相搏而致皮肤疮疡。热甚则疮痛,热微则疮痒;实热则局部痛重且胀,虚热则局部痒而不痛。 上下病机“诸痿喘呕,皆属于上”。凡出现肢体枯痿、气喘发呕之证,都与上焦有关。痿分皮、肉、脉、筋、骨五种,分属五脏。此处当指肺热叶焦而致的肺痿,以及阳明脉虚血少、宗筋失养而致的肢体枯痿。喘有虚实之分:虚有肾阳虚衰,肾不纳气,实由邪壅于肺,失于宣肃,皆可致咳喘上气;呕由寒滞中焦,胃气上逆而致呕吐或咳呕并作。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凡出现四肢厥冷、二便失常之证,都与下焦有关。厥指阴阳之气不相顺接,轻则四肢发凉,重则昏不知人,有寒、热、煎、薄、大厥之别;固指小便不通或大便秘结;泄则小便失禁或大便泄泻。尽管病因有多种,但均与下焦关系密切。 六淫病机“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禁鼓慄,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本篇属火者多达5条。凡出现神志昏蒙、抽搐痉挛,口噤鼓颔、战慄失神,气逆咳喘、呕吐上冲,烦躁狂妄、精神失常,下肢浮肿、疼酸惊惕之证,都与火邪有关。由于邪热亢盛,逆传心包,扰乱神明而致神昏;肝血不足,筋脉失濡而致抽搐;邪热内扰,心神不宁而致口噤战慄;热灼肺金,肺失肃降而致咳喘上逆;肝火横逆,胃气上逆而致呕吐上冲;热扰神明,痰火蒙窍而致烦躁狂妄;热入血分,络脉不通而致肢肿疼酸等。虽表现症状较多,但皆由热邪化火所致,故有“火为热之极”之说。

《刘完素三消论》

三消论 刘完素 《易》言:天地自太虚至黄泉,有六位,《内经》言:人之身,自头至足,亦有六位,今余又言:人胸腹之间,自肺至肾,又有六位,人与天地,造化五行,同一炉备,知彼则知此矣。故立天之气,曰金与火,立地之气,曰土与水,立人之气,曰风与火,故金火合则热而清,水土合则湿而寒,风火合则温而炎。 人胸腹之间,亦犹是也。肺最在上,为燥金,主清,心次,为君火,主热,肝又次之,为风木,主温,胆又次之,为相火,主极热,脾又次之,为湿土,主凉,肾又次之,黄泉,为寒水,主寒。故心肺象天,脾肾象地,肝胆象人。不知此者,不可与论人之病矣。 夫土为万物之本,水为万物之元,水土合德,以阴居阴,同处乎下,以立地气。万物根于地,是故水土湿寒。若燥热阳实,则地之气不立,万物之根索泽,而枝叶枯矣。五常政大论曰:根于中者,命曰神机,是为动物,根本在于中也。根本者,脾、胃、肾也。(解经牵强,经义不如此也。经文本有两义,一言动物之官骸,听命于中,是根于中也,植物之枝叶,发生于下,是根于外也,一言人神明思虑发于中,故曰根于中,营术气血运于外,故曰根于外也。中废则无知,外息则不动矣,非脾肾之谓也。后《原病式》所论,极是。)食入胃,则脾为布化气味,荣养五脏百骸,故酸入肝而养筋膜,苦入心而养血脉,甘入脾而养肌肉,辛入肺而养皮毛,咸入肾而养骨髓。五气亦然,故清养肺,热养心,温养肝,湿养脾,寒养肾也。凡此五味五气,太过则病,不及亦病,惟平则安矣。(观此则上文偏重湿寒,而恶燥热,亦属未是。)故六节脏象论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是其理也。又,大阴阳明论云:脾病而四肢不用者,何也?岐伯曰:四肢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帝曰:脾不主时何也?岐伯曰: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脾脏者,常著于胃土之精也,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颈足,不得独主于时也。帝曰:脾与胃,以膜相连尔,而能为之行其津液,何也?岐伯曰:足太阴者,三阴也,其脉贯胃属脾络嗌,故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足阳明者,表也,五脏六腑之海也,亦为之行气于三阳。脏腑各因其经而受气于阳明,故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不用者,谓不能为之运用也。由是观之,则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禀受于脾胃,行其津液,相与濡润滋养矣。后之医者,欲以燥热之剂,以养脾胃,滋土之气,不亦舛乎!况消渴之病者,本湿寒之阴气极衰,燥热之阳气太甚,更服燥热之药,则脾胃之气竭矣。 叔世不分五运六气之虚实,而一概言热为实而虚为寒,彼但知心火阳热一气之虚实,而非脏腑六气之虚实也。(热实寒虚,义亦本于《内经》,以人身发生之元气言,先生乃以五行之生制言。二者之理,均所当究,未可互非。)盖肺本清,虚则温,心本热,虚则寒,肝本温,虚则清,脾本湿,虚则燥,肾本寒,虚则热。假若胃冷为虚者,乃胃中阴水寒气实甚,而阳火热气衰虚也,非胃土湿气之本衰,(此段义论精切,所谓五行各有阴阳也。)故当温补胃中阳火之衰,退其阴水寒气之甚。又如,胃热为实者,乃胃中阳火实而阴水虚也,故当以寒药泻胃中之实火,而养其水虚。然此皆补泻胃中虚热水火所乘之邪,非胃为湿者之本。其余例同法。夫补泻脾胃湿土之本气者,润其湿者是补湿,燥其湿者是泻湿,土本湿故也。(指明本气,是先生独得之秘,是从五行立论。) 凡脏腑诸气,不必肾水独当寒,心火独当热,要知每脏每腑,诸气和同,宣而平之可也。故余尝谓:五行之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孤阴不长,独阳不成。但有一物,皆备五行,

病机十九条解读精编版

病机十九条解读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病机十九条解读 《素问·至真要大论》:“愿闻病机如何?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瘈,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病机十九条是指《素问·至真要大论》对病机的十九条论述。前人从实践中把某些类同的证候,归纳于某一病因或某一脏的范围内,作为辨证求因的依据,列为十九条。其中,有五条谈脏的病机,有九条谈火热病机,有三条分别谈风湿寒病机,有两条分别上下病机。 病机是病能中的一部分,病机二字的意思,王冰解释为“病之机要”,谢利恒解释为“病之机括”,我们可以把它解释为引起疾病发生、症状出现与变化以及病情发展的原因与机理,与现代医学的“病理”有所近似。 病机十九条载于《内经·素问》二十二卷七十四篇的“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的内容广泛,意义十分重要,它涉及病因(外感与内伤)、出现各种症状的机理、众多症状之间内在联系、辨证方法等,还通过一种病因能够引发几种不同症状与不同病因也能引发相同症状的现象,说明治疗疾病不能采用见症治症的简单方法,强调对于病因病机的了解分析,应该“审察病机,无失气宜”,做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才能达到“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的治疗目的。

病机十九条解读汇报

病機十九條【文獻出處】: 【課本參考】: 【解釋】:語出《素問.至真要大論》。前人把疾病某些類同的症候,歸納於某一病因或某一肺的範圍內,作為辨証求因依據,列為十九條,其中屬於六淫的十三條,屬於五臟的六條。掌握這些病機,對一些比較複雜的症狀起有執簡馭繁的作用,但它只是一種粗略的分類歸納,臨証必須聯系具體病情,全面分析,才能切合實際。病機十九條是: 1.諸風掉眩,皆屬於肝。意指一般的內風疾患,出現頭目昏花,肢體動搖等症狀,多用肝的病變。 2.諸寒收引,皆屬於腎。意指一般的陰寒內盛,出現筋脈攣急,關節屈伸不利(兼見面色[白光]白,形寒肢冷,小便清等),多屬腎的病變。 3.諸氣[月賁]鬱,皆屬於肺。意指一般因上焦氣機不利而出現呼吸迫促,胸部痞塞的症狀,多屬肺的病變。 4.諸濕腫滿,皆屬於脾。意指一般水濕瀦留而出現浮腫脹滿的症狀,多屬脾的病變。 5.諸熱“瞀瘛”,皆屬於火。意指一般熱病出現神志昏迷,抽搐症狀,多屬火証。 6.諸痛癢瘡,皆屬於心。意指一般皮膚瘡瘍,出現睄鰩k痛瘙癢的症狀,多屬心火熾盛,血分有熱所致。 7.諸厥“固泄”,皆屬於下。意指一般的厥逆、便秘,泄瀉等症候,多用下焦的病變。 8.諸痿喘嘔,皆屬於上。意指一般的痿症、氣喘、嘔吐等症候,多屬上部肺胃的病變。 9.諸痙鼓慄,如喪神守,皆屬於火。意指一般熱病出現口噤、寒戰鼓慄,神志失常等,多屬火証。 10.諸痙項強,皆屬於濕。意指一般身體強直或頸項強硬,轉動障礙,多屬濕証(濕濁傷於筋脈肌膜)。

11.諸腹脹大,皆屬於熱。意指一般腹部堅硬脹滿(兼見便秘、尿澀、煩熱、口苦等),多屬熱証。 12.諸逆衝上,皆屬於火。意指一般氣逆上衝,如連聲響亮的呃逆、噴射狀嘔吐等,多屬火証。 13.諸躁狂越,皆屬於火。意指一般出現煩躁發狂,舉動失常的症狀,多屬火証。 14.諸暴強直,皆屬於風。意指一般突然出現筋脈強直拘攣的症狀,多屬風証。 15.諸病有聲,鼓之如鼓,皆屬於熱。意指一般出現腹脹腸鳴,叩之有鼓音,多屬於熱。 16.諸病“跗腫”,疼酸驚駭,皆屬於火。意指一般出現下肢足背浮腫而有酸疼的感覺,又見心神不安,驚駭的症狀,多屬火証。 17.諸轉“反戾”,水液渾濁,皆屬於熱。意指一般的抽筋、角弓反張,肢體強直而小便混濁的,多居熱証。 18.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屬於寒。意指一般體內排出的水液,如果是淡薄透明而又寒冷的,多屬寒証。 19. 熱証。

中医养生丹的内涵与实质

中医养生丹的内涵与实质 20XX年我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后,便启动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将传统医药项目细分为中医养生方法等 8类。目前国务院已公示3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包含33个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而中医养生项目却仅有一项,其中具体内容为山西太原药 膳八珍汤,福建省晋江灵源万应茶和永定万应茶。这对于源远流长的中华养生学术内容犹如沧海一粟,金山草木。所以,本文对源于中华民族长生成仙追求的“神仙家”学术,即中医养生丹术的源流及文化内涵、濒危现状加以说明,以期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和保护。 中医养生丹术的内涵与实质 1.中医养生丹术的概念“丹术”一词见于宋代张君房《云笈七签?金丹金碧潜通诀》:“丹术着明,莫大乎金火。穷微以任化,阳动则阴消,混沌终一九,宝精更相持”。又云“丹术既着,不可更疑焉!故演此诀,以辅《火记》焉!庶使学者取象”。《云笈七签?丹论诀旨心照五篇》又谓“不知此妙,不可言修丹术事”。《火记》是《周易参同契》所载的上古养生典籍,故所谓丹术是养生的方法。中医典籍《泰定养生主论?杨易跋》谓王珪“慕丹术,尤邃于医”。王珪是元代名医兼养生家,享年九十而卒,其遗物有“柴关丹灶药栏之属”等,说明他生前经常进行外丹烧炼或中医药物的炮制。其着作《泰定养生主论》谓自己“飞金精于肘后,炼玉液于丹田,未尝思想,皆出自然。但风火盘旋,龙虎交战,已尝逐尽寒邪痛疾”。他认为,“神仙之道,丹经万轴,妙在铅火二字神方道术,未尝不欲济人,亦未尝不诫人,谨传授者,盖得人则传,道不虚行”。可见这里所谓“丹术”,即是内丹术和外丹术的统称。由于丹术的实质是通过药物或自我修炼追求长生不老和如何成为“神仙”的学问,是专注于提升生命健康境界的养生学术,与古代中医方技流派 之一的“神仙家”学术范畴和内涵一致,所以本文将之称为中医养生丹术。 2.古代的中医养生学术中医学在古代被称为“方技”,《汉书?艺文志》谓“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太古有岐伯、俞拊,中世有扁鹊、秦和,盖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汉兴有仓公。今其术晻昧,故论其书,以序方技为四种”,即是说方技乃是政府所担负的医疗与养生职责,古代的名医岐伯、扁鹊、仓公等都是精通方技的高明医生,可以论病及国,原诊知政,现在这种技术已经不能传承彰显,所以只能通过有关的图书记载来研究。其学术可以划分为4类,即神仙家与房中家、经方家、医经家。并对四者作出界定,“医经者,原人血脉、经络、

病机十九条新解

病机十九条新解 语出《素问.至真要大论》。作为把握病势的依据,列为十九条。 十九病机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准则。很重要,务必掌握,更要进一步从新认识。这是从中医的源头与现代认识融合的一次新理解。 岐伯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fen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瘈maozhi,皆属于火(心);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li。如

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li,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故大要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 以原文顺序,并归纳为:五脏病机五条;上下病机二条;风、寒、湿病机三条;

火病机五条;热病机四条。为了便于记忆。其口诀是:五脏上下风寒湿,火五热四要记清。 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所谓风,是古人对于临床上一些有抽动、痉挛、动摇、摆动、眩晕等一类现象疾病给予的称呼。比如癫痫、舞蹈病、面神经麻痹、破伤风、美尼尔综合症等等。也是古代医家取类比像的认识。 治病要以事实为依据,生命的真实反应为准则。据以上有风症的疾病,哪一种疾病治疗肝也不能完全回复。这一类的疾病一定和神经本能系统、运动本能系统、循环本能系统、病毒感染、代谢中

毒、一氧化碳中毒、水液代谢障碍等有密切关系。具体疾病要具体分析、具体认识、具体对待。 二.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本节致病之因为“寒”,出现的症状是“收引”,古人认为病在五脏之“肾”。肾主北,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同时还认为肾阳温暖经脉、温暖全身。 什么是寒?寒是自然界的寒气直接进入四肢人体吗?那么这个寒怎么会偏偏中你呢?为什么不中别人?所以这个寒只是一个外在的条件,内因才是根本。血盛耐寒的人,无论什么样的寒冷环境都不会中寒。这样说,这个寒字就落实在

刘完素治疗中风特色的研究1

刘完素治疗中风特色的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刘完素对于中风的认识,其论中风重视火热的因素是其一大特色。并对其中风病认识的背景、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整理,以冀对临床诊治起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中风病外风内风火热 正文:中风病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历代医家多有所论述。在唐宋以前,外风论是主流思想。金元四大家之一,刘完素毕生重视《内经》的理论研究,创火热论。论述中风注重火热病机,则是其一大特色。并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认识到中风发病的内在因素,更为难得可贵。下面本文将对刘完素治疗中风的特色逐一展开论述。 1.论中风重火热病机的时代背景与理论来源 医学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任何一个医家、医派的学术主张,都是根据当时的社会环境、医疗现状以及时弊而提出的。历览各个医学观点提出的时代状况,都能证明这一点。同样的,刘完素以火热病机为特色的中风理论的提出,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时代背景。宋末金初时期,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加之天灾横行,百姓生活困顿,导致疫病蔓延。这都对当时医学的发展与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因为沿袭宋时的用药习惯,人们仍使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药物治病。而当时的大夫,也都习惯性的使用书中的药物,很少坚持辨证施治,酌情发挥。但用当时惯用的偏温偏补之药治病,效果却是奇差。刘完素医术高超,重视《内经》理论的研究,旁及易学及前代医家学说,提出医学的“法之与术,悉出《内经》之玄机”。刘氏结合当时医学、社会状况,精研五运六气学说,在《素闻。热论》和《素闻。至真要大论》中病机十九条的基础上,提出“六气皆能化火”、“五志过极皆为热甚”等观点,创立火热论。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中风的病因病机。刘氏融合了唐宋以前的“外风”理论,以阐发火热病机为特色,又提出“心火暴盛,肾水虚衰”致病,创内风火盛之说。在治疗中风方面,刘氏仍师法前人,列小续命汤为第一方,同时创制大秦艽汤、三化汤、愈风汤、地黄饮子等方,足以说明他对中风病治疗的深入研究与巨大贡献。 2、中风的病因病机 《素闻玄机原病式》中对中风的病因病机多有散在论述。“热气太甚,郁结壅滞,气血不能宣通,阴气暴绝,则阳气后竭而死。俗谓中,不过尔。或即不死而偏枯者,由经络左右双行,而热甚郁结,气血不得宣通,郁极乃发。若一侧得通,则痞者痹而瘫痪也。”且脏腑机能的发挥,贵在气血流通。“夫血随气运,则其中神志清利,而应机能而为用矣”。若因热甚郁结,气血不能宣通,则“神无所用,而不遂其机,随其郁结之微甚,有不用之大小焉,是故目郁则不能视色,耳郁则不能听声,鼻郁则不能闻香臭,舌郁则不能知味。”至于中风突然昏仆,不醒人事,亦是因“热气怫郁,心神昏冒,筋骨不用,而卒倒无所知也”。因热之性易与有形之物相合,故气血不能宣通,多因热甚郁结所致,“如火炼物,热极相合,而不能相离”,因此中风诸证皆因热而起。《素闻玄机原病式。病机论》中“凡病肝木风疾者,以热为本,以风为标。故火本不燔,遇风冽乃燃。肝本不甚热,因金衰而旺,肺金不能胜心火,木来侮于金,故诸病作矣”。是对中风病因病机的总结。可以说刘完素论中风重视火热的因素,是其能超出前人“外风”说,认识到中风病内在发病因素的重要原因。故任何原因导致热甚郁结,无论外风化热,还是内伤化热皆可诱发中风病的发生。因此可将中风分为外风、内风,其病因病机具体如下; 2.1外风的病因病机 2.1.1外感风邪化热致中风病 《素闻病机气宜保命集。中风论》对中风的论治,反应出刘完素继承了前人关于外风“内虚邪中”之说。“经云风者百病之始,善行而数变,行者动也。”“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易曰:挠万物者,莫疾乎风。若感之浅者留于肌肤;感之深者达于骨髓。盖祸患之机藏于细微,非常人之豫见。及其至也,虽智者不能善其后。”正因为风邪有如此之性,在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的情况下,易致外风入中经络,化热致郁,气血闭阻,运行不畅,“神无所用,而不遂其机”,导致中风。“是以圣人之教下,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刘完素根据外风之轻重,分为中腑、中脏。“经曰:六腑不和,流经为痈。”故中腑者,多致经络不通,而见六经之侯,病位偏于表。“中腑者,面加五色,有表证,脉浮而恶风寒拘急不仁。或中身之后,或中身之前,或中身之侧,皆曰中腑,其治多易。”中脏者,影响五脏之功能,肺不主声,心不主舌,脾不能摄津液而廉泉开,则口流涎唾,肾不藏精主骨,则骨弱肌痿不能举,肝失疏泄,则气血逆乱而瘀阻。“中脏者,多滞九窍”,九窍不通,则“唇吻不收,舌不转而失音,鼻不闻香臭,耳聋而眼瞀,大小便秘结”,病情较重而难治。

病机十九条记忆方法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编辑本段 风寒湿病机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诸热瞀瘈,皆属于火(心)。 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编辑本段 热病机四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编辑本段 原文 帝曰:“善。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经言盛者泻之,虚则补之,余锡以方士,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余欲令要道必行,桴鼓相应,犹拔刺雪污(污),工巧神圣,可得闻乎? 岐伯曰:审察病机,无失气宜,此之谓也。” 帝曰:“愿闻病机何如?” 岐伯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瘈,皆属于火(心);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故大要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素问·至真要大论》) 编辑本段 参考资料 病机十九条记忆法 《素问·至真要大论》要求我们: 在诊断疾病的时候要:“审察病机,无失气宜;” 在治疗疾病的时候要:“谨守病机,各司其属。” 因此每一个为医者必须熟记病机十九条,但又难于记忆,现在背下了,过几天又记不起来,我的记忆方法是: “五脏上下风寒湿,火五热四要记牢。” ·五脏病机: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诸气膹郁,皆属于肺。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火)。 ·上下病机: 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风寒湿病机: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 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火病机五: 诸热瞀瘈,皆属于火(心)。 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热病机四: 诸胀腹大,皆属于热。 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