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语境和词义的关系

语境和词义的关系

语境和词义的关系
语境和词义的关系

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一、导入 我们知道,不同下语境下说的话往往有不同的意思,这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会有不同的意义。 例如:有一辆汽车尾端写着:“别吻我”三个字,如果脱离了语境就无法理解了,这是为了提醒司机注意不要追尾。 又如,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第二,语境赋予词语某个具体的含义。 例如《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里的“晴”,第一个晴朗,第二个指的是“情”。 二、考点解读及题型分析 词语题,通常考察如何辨析词语、或理解词语在上文中的意思,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什么不同的意义等。 语文试题经常考察我们对于文章中词语的正确理解,题型主要以下几种: 1、选择题。在提供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 2、填空题,把提供的词语填入相应处 3、运用题,造句或者写语段。 对策:练习为主 三、考题探究 (一)关联词的辨析运用 一种是单独的关联系,如那么,因而。一种是两个或以上的词形成的关联词。 特点:搭配固定 对策:理解句意 (二)结合语境选择词语 对策:辨析选项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二是要读懂句子。 推荐:语素法。 (三)词语在语境的新意思 比喻 感情色彩转化 反语 旧词新意:喜新厌旧。(作家) (四)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 语素法——辨异 不胜其烦”与“不厌其烦”相比,前者的“不胜”有“不能忍 四、词语理解的方法 1、语素法 2、联系上下文,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 3、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 4、对多义词要弄清它的本意,根据语境分析其引申义和比喻义。 五、成语的运用 考查成语的特点如下: 考题中常见的成语使用的错误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词义和语境的关系

词义和语境的关系 【摘要】Gedtrey Leech说:“语境是语言交际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是因为语境对于正确理解词义、活语义以及正确选择词语表达思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语境;词义;种类;影响 语境在词义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英国语言分析和语言理论主要是根据语言环境来研究意义的。语义研究离不开语境,在语言交际中,语境总是在处于不断变化状态,这就是导致了词义的转变也时刻处于动态之中。没有语境的变化,语义的变化就没有了依托,语言就变得飘渺不定,令人费解,语境变化了,而词义不变,必然会导致交际的失败,再者,语言、语义和词义及其相互关系是研究语境和词义关系的前提和基础。[1]换言之,分析语境和词义转换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的把握语言交际的技巧,提高语言交流过程中对语境的领悟能力,从而实现成功的语言交流。 一、语境理论的提出及其发展 语境这一概念是由伦敦经济学院人类学家Malinowski首先提出的。他认为:语言和环境是密切相关的,语言环境对理解词语是必不可少的,确切的说,在口语和书面语中,没有语言环境的词只不过是臆造出来的东西,其本身不代表任何意义,所以在口语中,言语只能在有语境的情况下才有意义。Malinowski还认为语言是“行为方式”而不是“思想的信号”。任何话语的意义都是某一情景语境中的行为意义。话语是在共有的语境条件下产生和理解的,要理解语境,按Malinawski的说法,话语的意义不是由构成话语的词义获得的,而是从话语产生的语境中获得的。 伦敦语言学派的核心人物J.R.Firth接受并发展了Malinowski情景语境理论。由Firth创立的费斯语言学习中有一个主要观点,即认为句子的意义只能在语境中确定,认为在话语与说话时情景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Firth将其整个语义学理论构建在语境这一概念上。他认为词义存在于语言语用中,词义就是语言机构某个层次的一个成分与其他层次的关系。“语义是各种语境联系的一个复合体、音韵学、语法学、词汇学、语义学各自在其适当的语境中对各自的组成部分进行处理。“Firth 将语境视为语言学家研究语言的一种工具,是描述语

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从文化对语言的影响看对外语言教学 语言是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其社会功能广博巨大、难以估量。大千世界纷繁多彩的传统文化与生活方式、迥然有别的民族心理于宗教信仰、乃至各种特定的思维模式,均依赖于语言而得以成形、积累、发展和传承。而文化对语言形式亦不断产生深远影响,在变革动荡的历史时期,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新思潮的猛烈冲击和无情挑战,语言形式的相应变化则更为显著。 著名语言家叶蜚声曾指出:“一门语言是探索一种文化的灯火,一门语言正是了解那个国家那个民族的一个窗口”。 外语工作者大多有这样的体会,母语与目的语之间既存在某些共同的属性又存在极大的差异,本民族文化与其它文化的关系亦然;语言障碍和文化鸿沟皆因不了解这些共性和差异所致。如果对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特征缺乏足够的认识,即使外语学得再好也难以正确运用。因为在那种情况下,人们往往忽视外语词语的特殊语义暗示,因而造成交谈中的误解。反之,一旦熟谙这些共性和差异,便能在不同的语境中得心应手地开展交际活动,进入一个语言的自由王国。现在许多用人单位都希望毕业生能成为“外语+宽厚知识”型人才:外语

能力只占25%,思想道德和知识、能力等综合素质占75%。所以这就要求外语教学者所进行的一切教学活动的着眼点不应该仅仅是训练翻译和实际的“工具”,而应该致力于人的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下面就让我从几个方面来谈谈文化对语言的影响及对外语言教学在这个问题上的重视。 一、思维文化和日常生活的文化的差异在语言中的反映 索绪尔的学生,法国语言学家梅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 什么样的语言。”确实,国家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中的禁忌也有很大差异。例如在美国,老人是被看作社会的负担,根本不像中国那样受人尊敬和照顾,美国的人们都不愿接受自己老了的悲哀,尤其是女性。所以当你问那些年龄超过三十岁的女士:How old are you? 她们的答案永远都是:I’m twenty-nine years old. 假如对这种文化不了解,就会造成许多尴尬场面。又如英语和汉语的语序也是有差异的。当我们说到年、月、日的时候,当我们说和国家、省、市、区、街、门、栋和某个人的时候,汉语都是从大到小,最大的放在最前面或最上面,而英语则完全相反,这是不同语言语法反映的思维文化的差异。外语教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语言知识的传授上,而忽视了语言的文化功能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影响

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影响 14710106杨建超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把企业内部全体员工结合在一起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管理制度、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以全体员工为对象,通过宣传、教育、培训等方式,以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意志,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为企业总目标服务。 随着文化管理阶段的到来而兴起,从本源看,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为解决与外部环境的协调问题和内部的融合问题而形成的一套基本假设。这套基本假设是企业或企业家在过去成功和失败中习得的,反映了企业或企业家对外部环境、内部结构、内部运作有效性、人员本性等众多问题的认识和判断,并且,这套假设是在潜意识状态下影响企业和企业人未来的行为选择。 (一)企业文化大概有以下四个功能 1.凝聚功能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粘合剂”,可以把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使他们目的明确、协调一致。企业员工队伍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的根本目标。企业的根本目标选择正确,就能够把企业的利益和绝大多数员工的利益统一起来,是一个集体与个人双赢的目标。在此基础上企业就能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鼓励、引导把员工个人的人生追求与公司的目标相结合,帮助员工了解公司的政策,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团队之间、个人与公司之间的相互利益关系。 2.导向功能 导向包括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企业价值观与企业精神,能够为企业提供具有长远意义的、更大范围的正确方向,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基本竞争战略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企业文化创新尤其是观念创新对企业的持续发展而言是首要的。在构成企业文化的诸多要素中,价值观念是决定企业文化特征的核心和基础,企业必须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使之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3.激励功能 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和状态。企业文化所形成的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和价值

语境对词义的制约作用

语境对词义的制约作用 摘要:词义与语境关系密切,每一个词在一个新的语境中就是一个新词,没有语境,词就没有意义。一个词的准确意义必须由它所处的语言环境加以限定才能明确。 关键字:语境多义与歧义褒义与贬义感情色彩制约作用语境(context)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狭义地看,它主要是指语言的搭配结构及上下文关系,其中包括词语之间临时或固定的结合形式、词语在这种形式中以及通过句、段、章等较大的语言单位所表现出的不同语义等;广义地讲,语境还可同时用来指“言语环境”,它主要涉及言语活动中的讲话内容、讲话方式、讲话人和听话人的地位关系等方面内容。关于语境的定义可谓是五花八门,而最为简洁的当推英国语言学家菲什曼(J .A.Fishman)格言式的界说:“谁于何时对谁说了什么话。”但应当指出的是,这里需要再加上“何地”与“如何”,因为言语活动总是离不开一定的场合和方式的。语境所涉及的各种内涵决定了它对词义的制约作用,而另一方面,词语本身的一词多义现象(Polysemy)也为这种制约性提供了有利条件。按照词汇学和语义学的观点,词的多义性在不同情况下会以各种特定形式体现出来, 语义依赖语境,语境制约着词义,在进行英汉译时,离开特定的语境就不可能正确的理解语义。也就谈不上对词的正确翻译。对此,我将从语义理解的角度,论说语境对词义的制约作用。 一、利用语境确定所指,使原文中词的多义和歧义现象获得明确的单一性从实践上说,翻译的过程可以分为理解与表达两大阶段。英语中一词多义现象(polysemy)比较突出,因此在翻译过程的理解阶段,词义辨析就显得尤为重要。正如英国语言学家弗斯所说:每个词用在新的语境中就是新词。上下文是意义的基本参照系,最简单的上下文是词语搭配。不同的词语搭配和上下文对一个词的具体意义往往有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如“table一词在字典中就有七个释义。在翻译中要想翻得准确,就必须结合语境,由于语境不同,词义也会相应发生变化。1、a piece of furniture (一件家具,桌子)2、the people sitting at the table for a meal or playing cards (就餐或玩牌的一桌人)3、the food put on the table (放在桌上的食物)等等,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又如“credit”一词,在学校里表示“学分,精英”credit course ,在银行业务中表示“信用”credit card,在商业中又可以表示赊账credit sales

汉语词汇中词的意义

古汉语词汇中词的意义 词的意义是古汉语词汇研究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对象,必须对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词义是属于语言层面的。义位是古汉语中十分重要的语义单位,认识词义关系和词义变化、研究古汉语的词汇系统,一般的说都要以义位作为基本单位,所以应当予以特别地重视。义素是对义位作进一步分析后得出的构成成分,可以分为指称义素和区别性义素两部分。对义位作义素分析有助于更科学更深入地认识词义。义位的划分和义素分析都是值得继续探索的。学习时应当注意结合具体例证的分析掌握本章所讲的基本观点和一些重要概念。     ※学习要点 1、了解词义,必须认识它具有不同的层次。 2、语义单位有不同的层级,义位是研究词义特别是古代汉语词义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语义单位,深入认识词义关系和词义的变化、研究古代汉语的词汇系统,一般地说都要以义位作为基本单位,所以应当予以特别地重视。   ※学习内容 第一节 对词义的基本认识 P120 一、什么是词义: 1、词义是词的词汇意义,是用语音形式固定下来并加以体现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和评价。 词的意义是古汉语词汇研究的最基本的内容。 把握词义关系到意义与客观事物、意义与人们认识两方面的关系。 2、词义的性质: 1)理性意义:又称概念意义,反映人们对客观对象的基本认识,显示人们对不同客观对象的区分,是词义的核心和最稳定的部分。 2)联想意义:指一个词在长期运用中,由词义的基本特征而产生出对另一些特征的联想,由此而生成的意义。词的联想意义往往在语境中才能显示出来,因此又称隐含意义。

3)社会意义:指由于社会环境、时代背景、思想观念、职业阶层等的不同而产生的意义。 4)色彩意义:主要指词的感情色彩和风格色彩。对理性意义而言,色彩意义是一种附加意义。 感情色彩:显示说话人的好恶,分为褒义和贬义。 3、词义的基本特点:(参见《语言学纲要》P130) 1)概括性:把握某类事物的共性。 2)社会性和民族性:概括的是某个民族的整个社会某一时期的普遍认识。 3)模糊性:词义所指的对象或所包含的内容只有一个大致的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 4、认识、确立词义应注意的关系: 1)词义与概念(逻辑上的概念):P123 2)词义与所指事物的关系;(P124) 3)词义与语音的关系; 4)词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P134) 5)词义与汉字的关系。(P102)   二、词义与概念的关系 P123 1、要把词义与概念区别开来 例如:时间、白天、早晨; 空间、天空、蓝天 人(P124)、亲戚(P142)、姑姑; men、relation、aunt 古:奔、走、趋、行; 今:跑、走 补充: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语词的思想内容,可以用一个词或一个词组甚至是一句、一段话来表达。(祖国、社会主义祖国)

浅谈语境和语义的关系

浅谈语境和语义的关系 汉师0701 张纪红 1502070126 语境在语境在语义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英国,语言分析和语言理论主要是根据言语环境来研究意义的。”语义研究离不开语境。在语言交际中,语境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状态,这就导致语义的转变也时刻处于动态之中。没有语境的变化,语义的变化就没有了依托,语言就变得缥渺不定,令人费解;语境变化了,而语义不变,必然会导致交际的失败。分析语境和语义转换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的把握语言交际的技巧,提高语言交流过程中对语境的领悟能力,从而实现成功的语言交流。 语言在孤立状态下,语义是静止的、抽象的,是形式上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当语言出现在一定的语境中时,语义丰富的表现能力便被激活,语义变得具体而灵活。一般来说,语言的含义有两层意义:基本语义,即概念意义;转变语义,关联意义基本语义就是语言的直接含义,是词典含义的反映;而转变语义就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下,语言的基本语义语境就是语言单位出现时的环境。一般分为上下文语境和情节语境。上下文语境包括口语的前言后语、书面语的上下文;情景语境包括时间、地点、话题、场合、交际参与者;民族文化传统语境包括历史文化背景、社会规范和习俗、价值观。 语义的转变与语境的要求是分不开的,语境是影响语义转变的前提。在一定的语境下,语义的转变取决于语义的多重性以及语言使用者共同的语言知识。由于语义具有多重性,语境就可以要求语言在不同的环境下实现语义转变,使多种意义单一化或者具体化或者增加临时性意义。或者改变语义的色彩。所以语境要求语义的转变,只是在语词本来具有的多重意义上的转变,并不是完全改变或完全杜撰新的语义。 一,语境使多种意义单一化。 多义词的存在为什么不会造成意义表达的混乱呢?这是因为在具体语言环境下,多义词的义素义素只有一个起作用。所以,语境可以把多义词变成单义词。④例如“打”是一个有很多义项的词,但是在“~铁”这样的语境中只适用”锻造这一义项。“打”的词义被单一化了。语境不仅可以把多义词变成单义词,而且可以把多义结构变成单义结构。从而消除歧义。例如,“鸡不吃了了”这个句子,如果没有相应的语境对它进行意义限制,它就有歧义。如果给它不同的间接语境,例如在吃饭的场合说,就只有一种意思了。也可以通过直接语境限制,例如:“鸡不吃了,不要再喂它了。”“鸡不吃了,我们吃点别的吧。” 二,语境可以使概括意义具体化。 如果是单一的意义,那么语境还可以使这个有概括性的单一具体化意义。例如“蛇”是一种爬行动物,身体圆而细长,有鳞,没有四肢。这个意义很抽象。当一个人在草地里行走,

教学论文:汉语词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意义、结构

教学论文:汉语词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意义、结构 提要:汉语词汇是汉语在中华文化长期的歷史积淀下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汉语词汇中的不少成员是经歷了歷史的沙汰之后形成的文化结晶,内裡贮存了相当数量的文化资讯。这些文化资讯,有些不经研究者发掘甚至难為常人所知。文化资讯贮藏最多的词就是所谓文化词。但普通词中所贮藏的文化资讯也不容小覷,一些词语之所以易被人作俗词源的解释,正是由於解释者不能正确瞭解那些词语所贮藏的文化资讯所致。汉语词汇中的一些成员因為是歷史的產物,其结构自然是歷史上某个时期形成的,今人对之进行解析时自然也不可比附以现代常见的结构。明瞭一些词语的特殊的意义和结构,对於更好的教授汉语词汇,特别是针对母语非汉语的学生所进行的第二语言教学,有著非同寻常的意义。 关键字:文化词;典故词;整体意义;词语结构 一 汉语词语,一部分单位的意义,就是各组成成分简单组合后所呈现的意义,整个词语的意义一望便知,无须举例;另一部分单位的意义,却不是各组成成分组合后所呈现的意义,整个词语的意义并非成分简单组合后所呈现。这后一部分词语,意义难為汉语非母语的人士理解,是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汉语中有所谓文化词。文化词,即是指蕴含社会文化意义的词语。[一陈建民1989《语言文化社会新探》,上海教育出版社。]一而文化意义,内涵很丰富,它可指社会赋予词语的引申义、联想义、比喻义、象徵义等各种各样的意义。其中,蕴含了歷史文化资讯的文化词,最值得关注。举“潜邸”这个词例来看,它一般的意义解释就是皇帝即位前的住所。但是细究起来,这样的解释似乎又有问题:多数皇帝即位前為太子。太子居於东宫,东宫是太子居所,“东宫”这个词也便成為了太子的代称。在太子的词典裡是没有“潜邸”这个词的。“潜邸”,实际上即潜龙之邸,又称潜龙邸,指的是非太子身份而继承大统的人登基成為皇帝前所居住过的宅邸。。虽然“云雨”本身就是一个婉辞)。当然,“典故”最主要的是指关於歷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云雨”一词的典故即是。但“典故”也可是诗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歷出处的词语。“典故”的后一种意义,就不见得都是古代的,而亦可是现代的了。例如“文化大革命”时的政治风云人物王力,在1967年8月7日对外交系统造反派发表讲话,极左分子受到蛊惑,一度夺取了外交大权。8月22日,在外交部造反派的策划组织下,极左分子火烧英国驻华代办处,导致了文革期间最严重的外交事件。王力1967年8月7日的讲话被时人称為“王八七讲话”,王力本人更被讥称為“王八七”。瞭解中国市井文化的人,当然瞭解“王八”这个詈语的含义,明白当用这个词辱駡对方时对对方的贬损程度。因此,当时人把王力的姓氏与他讲话的时间连在一起造出一个“王八七”时,造词者的贬抑态度不言自明,听者闻之也自然的会心一笑。教师在讲解此词时,一定要将中国的市井文化造出的俗词的意义讲解清楚,这样才能让学生对这个词有较為深刻的瞭解。 汉语词语中的一些单位,其意义不是各组成成分分别的意义,而是组合后另外的整体意义,这种情况,在不少词语上表现得尤為明显。单字词如“火”;双字词如“拍马”;三字语如“碰钉子”;四字语如“指鹿為马”;多字语如“长江后浪推前浪”。教师在讲解时,要清楚的讲明:汉语的这类词语,意义并非字面上所呈现的那一个,词面掩盖下的那个意义才是其真正的意义。而这字面掩盖下的真意的形成,多靠的是比喻,如: 吃香肝胆窠臼刻骨枯肠块垒林涛露馅儿陆沉马趴眉宇苗条袍泽 蓬茸駢儷墙裙蛇行锁钥涂炭荼毒碰钉子葡萄胎剜肉补疮缘木求鱼 也有的靠的是借代,如: 巾幗门房琴瑟阮咸(捉)舌头丝竹泰斗鬚眉樽俎诸葛亮红袖添香 二

语义与词义的关系

Theme: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meaning and context 语义和语境的关系 Abstract Context is a popular research subject in modern linguistics. On the basis of the study of precursors about context, the thesis reviews and discusses a series of questions about the definition, classification, constitution of context and its important function in word meaning.Due to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text and language and the great influence of context on word meaning, we should use their close relationship to develop our ability to infer word meaning from context, which would be helpful to vocabulary learning. 【Key words】Context ;Word Meaning ;V ocabulary Learning ; 摘要语境是现代语言学中的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论文是在前人对语境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对语境的定义、分类、构成要素及语境在词语意义中的作用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回顾与探讨,并将语境分为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两大类。笔者认为由于语境对词语意义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建议利用语境推测词义来帮助词汇在语境中理解和学习。 关键词:语境词义词汇学习 Introduce Word meaning is closely related to contex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d meaning and contex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learning vocabulary. In this paper, I will first give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word meaning and context, then explain the type of word meaning and context, next analyse the impact of context on word meaning and finally focus on the application to the language learning. 1.The Defini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Context: Context is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word-meaning because the meaning is influenced immediately by the linguistic environment,and in many cases by the whole speech situation as well. Without context,there is no way to determine the meaning that the speaker intends to convey,whereas with context and the context there is generally no danger of misinterpretation,for meaning lives in context and the context throws light on meaning. 2.Types of Word Meaning and Context 2.1M ain Types of Word Meaning The main types of word meaning include:Grammatical meaning、Denotative meaning、Connotative meaning、Social or stylistic meaning、Affective meaning and Reflected meaning.Word meaning depends on context. Different contexts give words different meanings. Therefore we shall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specific context. 2.2Two Types of Context Generally speaking, there are two types of context: linguistic and non- linguistic (extra- linguistic) context, therefore the meanings of words, especially those of polygamous words may be viewed as determined either by linguistic contexts or non- linguistic contexts. 2. 2.1L inguistic context The four types of linguistic context are the phonological, lexical, grammatical, and verbal context in its broad sense. (1) Phonological context:refers to intonation, stress, pause, transition or rhythm which is used to determine different meanings. For example, a sick nurse, if both“sick”and“nurse”are stressed, it means a nurse who is sick. I f only“sick”is stressed, it implies a nurse who looks after the sick. (2) lexical context: refers to the lexical items combined with a given polysemous word.It is

《现代汉语词汇》讲义

《现代汉语词汇》讲义 第一节词汇概说 目的要求 1、掌握语素的含义及其分类 2、掌握语素与汉字、语素与词的关系 3、掌握词与词组、词与词汇的区别一、词汇学的分科与研究对象 (一)词汇学的分科 词汇学是以词和词汇为研究对象的一门语言学科。可分为普通词汇学与具体语言词汇学两大类。 1、普通词汇学 又称一般词汇学,是普通语言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以多种语言中的词汇现象为研究对象,从而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 2、具体语言词汇学 又称个别语言词汇学,以一种语言中的词汇现象为研究对象。从历时与共时角度划分,又分为历史词汇学、历史比较词汇学与描写词汇学等。 (1)历时词汇学主要研究词汇在语言发展过程中的的演变规律。比如汉语词汇史主要研究汉语词汇在上古、中古、近古不同历史阶段中的发展情况。而上古词汇史则研究汉语词

汇在殷商、先秦、两汉时期的演变规律,一般以文献记载的材料或所发掘的相关出土文物为研究对象。 (2)历史比较词汇学主要是运用历史比较方法,研究有亲属关系的多种语言中的词汇问题。比如汉藏词汇比较研究,则侧重于考察不同词汇词语间的共源关系以及各自不同的演变规律。 (3)描写词汇学是研究语言词汇在一定阶段,一般指现阶段的特点。(二)现代汉语描写词汇学的研究对象 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词的性质,词的造词与构词,词义的类型,词义的特征,词义的类聚,词义的发展,词汇的构成与演变等。二、语素、词、词汇 (一)语素(morepheme) 1.什么是语素 1.1定义: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1.2特点: (1)有声音:好/人 (2)有意义:蝴蝶玻璃新加坡麦当劳 (3)最小:桌子(2个语素)巧克力(1个语素) (4)功能是构词:好:好看/好吃;人:人民/人情2.语素的分类 2.1按语音形式划分 (1)单音语素:手灯/走观/红绿/男女/一千/条个/吗的

吕琢 文言翻译看词义与语境的关系

吕琢文言翻译看词义与语境的关系 一、问题在翻译中提出 我们知道,词语能够成其为词语,就在于它有自己约定俗成的意义,或者说,词语作为一种语言符号,都有其特定的指称意义。这个意义可能是事物种类,一种性质、一个事态、一种关系。它一旦存在于语言系统中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普遍适用性。然而,这种普遍性和稳定义的词语,一旦进入具体的语段文句中,它所表示的意义就要受到语境的制约和影响。譬如当研读苏轼《前赤壁赋》时,有学生问“于是饮酒乐甚,扣弦而歌之……”一句中的“而”是什么意思?经讨论有以下三种意见: 例①若是承接,则解释为“先扣舷后唱歌”。 例②若是并列,则解释为“一边扣舷一边歌唱”。 例③若是修饰,则解释为“敲着船舷歌唱”。 连词“而”表关系,如果孤立看此句,上面所说三种关系都能成立,尤其是例②与例③皆能自圆其说,但“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在这一篇这一句中,“扣弦”是为了“歌”,或者说,此句中心事件是“歌”。为何?文章开头写作者泛游大江,陶醉于初夜江景,于是借歌抒怀,表达自己虽贬谪黄州却抱负不泯的豁达情怀,故而以“扣舷”为节拍,“敲着船舷”唱歌畅怀。 如此看来,虚词“而”做何解,主要取决于其语境。这正如语言学家纽马克说:“语境在所有翻译中都是最重要的因素,其重要性大于任何法规、任何理论、任何基本词义。”文言词义的理解也必须在具体语境中进行。其实,语义的确定、遣词造句、篇章结构以及语体形式等均离不开语境,语境构成了词义理解的基础。遗憾的是,诸如此类语言现象,在中学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并未引起高度重视。很多学生即便参照注释、查证词典,也不能准确理解某篇某句中的词语内涵。究其原因,与教师未能在动态阅读中指导学生把握词语在特定语境下的含义不无关系。 二、语境可以选择文言词义 一个词或词语在词典里是孤立的,而词典所列出的词义也是有限的。但词语一旦用于具体语境中,与其它词语构成一个有机体,其具体意义也会千差万别。所以词的意义不是由词典决定的,它只为阅读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而其真正的意义则应由语境来决定的。或者说,词典只为我们提供了某一词的各种词义和用法,而语境则帮助我们去选择某一适合该语境的词义和用法。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文言文时,能够结合具体语境,为其选择一个贴切文意的理解。 譬如笔者教学《鸿门宴》(节选)(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一文,据笔者粗略统计,节选文中共出现24个“为”字。这些“为”字既有做动词,读wéi,译为各种动词意思,又有做副词,读wéi;还有做介词、语气词等。在具体语境中所表现的意义和用法可谓区别较大,学生掌握不易,那么教学中该如何指导学生选择正确意义和用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利用上下文语境进行过滤,筛选,留下最合适的。 再如某年高考语文卷考文言文意的理解,原文是“齐武成帝子琅邪王,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所出试题要求学生做出正确选择: A.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述他说:“这是一个狡猾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B.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赞他说:“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文言实词“黠”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只有“狡猾”和“聪明”两项意义。如何做出正确判断,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根据上下文语境进行合理推断。原文“生而聪慧”“笃爱之”“与东宫相准”等词语明显为褒义,因为“黠儿”亦为褒义,应取“聪明”之义。

文化差异对词义的影响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构素,是语言大系统赖以存在的支柱。语言和文化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带有明显的文化烙印。一个国家的文化差异呈现在语言的不同层面上,尤其反映在词汇上,由于语言习惯、历史背景、传统风俗,地理环境,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使语言意义相同的词汇在不同的民族中引起不同的联想,赋予了词汇更多的内涵意义。 比如。以“知识分子”和intellectual”为例,表面上则是有相同意义的对应词,但汉语中“知识分子”范畴比英语中的“intellectual”广泛得多,泛指有一定文化科学知识的脑力劳动者,包括大、中学教师、大学生、工程师、医生等一切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美国“intellectual”指大学教授或学术上有学术成就的人,不包括普通大学生。Dove(鸽子)和olive leaf(橄榄叶)对于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联想绝对不同。据《圣经?创世纪》称,上帝因世人行恶太多,于是将降洪水毁灭世界。上帝命义士诺亚造一艘大船,命名为诺亚方舟,全家避难于内。洪水退去后,诺亚放出鸽子,鸽子口衔一片新的橄榄叶子飞回来,由此诺亚知道洪水已退。后来,在西方文化中,鸽子和橄榄叶象征和平与希望。这种联想意义对于不谙《圣经》的人来说,按照字面意思的理解,就不能理解其中蕴涵的文化联想意义。而中国人对天地、祖先和君师的崇拜最为突出。天地是人的生存环境,祖先是人的生理纽带,而君师则是引导社会前进的人物。不了解中国人的信仰就领会不了某些词汇里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本文主要讨论文化差异对颜色词汇和动物词汇的意义的影响: 黄色是中国古代皇帝衣服的颜色,天子穿的衣服叫“黄袍”,皇帝称帝叫“黄袍加身”,因此它代表着权势、威严,具有崇高、辉煌的意义。在现代汉语中,“黄”字却成了一个不好的字眼,是“失败”的同义词,如某件事情没有成功,我们就说“这事儿黄了”。此外,黄色还和污秽、下流的事情联系在一起,如把描写性行为的书刊和电影称为“黄色书刊”和“黄色电影”。黄色在英语和汉语中的引申含义差别比较大。在汉语中的“黄袍加身”一说,指的是为人之上,做了皇帝。黄色被视为尊色在汉民族文化中由来以久。因此,除了天子,普通百姓是不敢染指黄色的。“黄袍”、“黄榜”、“黄门”等,都无一不同尊贵与荣耀联系在一起。黄色所具有的“崇高”、“尊严”和“权力”的象征意义,在中国人的心理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英语中的yellow(黄色)却表示“卑鄙”、“怯懦”、“猜忌”等。 a yellow dog 可鄙的人,卑鄙的人a yellow livered 胆小鬼。 在汉文化中,蓝色使人联想到天空和大海,表示“广博”、“希望”等意,如“蓝图”,还可以用来表示肃穆、严肃;而在西方,人们对蓝色没有好感,故而一些用blue一词组成的短语总是同情绪不佳或忧思有关,表达very an—gry or upset。蓝色(blue)大致有以下几种意义:一是沮丧、消沉;二是猥琐、下流;三是突然。如:feel blue(情绪不佳)、blue in tIle face/blue music/blue Monday(无精打采)、bluemovie(色情电影)、blue revolution(性解放)、out of the blue(突如其来)。 绿色green在英语中可以表示“嫉妒、眼红”,如:green with envy,green as jealousy,green-eyed monster都是指“十分嫉妒”的意思。汉语中表示“嫉妒”意义的“眼红”,应该翻译为green-eyed而不能翻译为red-eyed。 由于美元纸币是绿颜色的,所以green在美国也指代“钱财、钞票、有经济实力”等意义,如: In American political elections the candidates that win are usually the ones who have green power backing them. 在美国政治竞选中获胜的候选人通常都是些有财团支持的人物。 在英语中绿色还用来表示没有经验、缺乏训练、知识浅薄等意思,如: The new typist is green at her job

浅析汉语词汇中的黄色、红色词语及其文化含义

浅析汉语词汇中的黄色、红色词语及其文化含义[摘要]汉语自古代就有丰富多彩的颜色词,颜色词多数具有丰富的文化象征 意义,并且不同的时代,某颜色词的象征意义不同。本文主要分析了汉语词汇中的黄色、红色词语及它们所具有的文化含义。 [关键词]颜色词红色黄色文化含义象征意义 汉语的颜色词蕴含着深厚的汉民族的文化心态和感情色彩,因此,颜色词多数具有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汉语自古代就有丰富多彩的颜色词。《说文解字》系部关于丝帛的颜色词就有24个,例如“红、绿、紫、绛(深红色)、绯(鲜红色)、绀(深青色)、绢(白色)、缥(白青色)、缇(丹黄色)、缁(黑色)、素”等。这说明汉语的颜色词大部分与中国古代的丝染纺织业有密切关系。另一方面也说明汉语颜色词的文化象征意义是通过客观事物的色彩联想而生发出来的。总之,颜色词与社会文化思想有密切关系。 一、汉语词汇中的黄色词语及其文化含义 黄色是汉民族崇尚的颜色之一。汉语的黄颜色,细分种类很多,例如:正黄、金黄、淡黄、土黄、蛋黄、橙黄、橘黄、蕉黄、鹅黄.韭黄、芩黄、苍黄、葱黄、焦黄、蜡黄、米黄等。黄色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代表色。在古代,黄色象征神圣、皇权、尊贵、崇高、庄严、土地、国土等文化含义。 古人认为黄色代表永不变易的自然之色,班固在《白虎通义》中说:“黄者,中和之色,自然之性,万古不易。”华夏汉族自古生活繁衍的黄河流域,也是汉文化的发源地,所以称黄河为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又称“黄龙”。汉民族几千年来生活在黄河流域,耕种在黄土地,吃的是黄米,饮的是黄河水,生成黄皮肤,总之,这一切黄颜色与汉民族结下了不解之缘。 黄色又与黄金同色,所以黄色又象征富贵、辉煌等含义。富贵官宦人家,常佩戴各种金制的首饰,使用各种金色器皿,显示出金光耀眼、富丽堂皇的富贵之气。因黄金的珍贵,人们常把最宝贵的时间称作黄金日、黄金周、黄金月,一刻干金,黄金季节,把人的青春年华称之为黄金时代。 在中国戏剧脸谱艺术中,黄色代表勇猛或干练的性格,如三国戏中黄盖、典韦等人物的脸谱以黄色为主。

汉语词汇文化附加意义与对外汉语教学

汉语词汇文化附加意义与对外汉语教学 姓名:谢惠绪学号:F21414013 摘要 近年来,我国的对外汉语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与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相关的各项研究也不断深入,汉语词汇在汉语国际教育事业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词汇研究并未引起足够重视。汉语词汇的文化附加意义,在汉语词词汇教学中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探讨汉语词汇文化附加意义的形成、定义及其特点和性质,分析了汉语学习者容易产生的偏误,并对此提出教学对策,旨在减少和避免汉语学习者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产生的跨文化冲突。 关键词:文化附加意义;对外汉语教学;偏误;跨文化交际 一引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展示着一个民族的历史轨迹和文化底蕴,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间接地学习这个国家的文化的过程。我国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因此,汉语受历史文化影响深远。这种包含在语言本身的文化因素,由于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文化背景不同,可能会带来语言理解上的困难和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本文首先展开对汉语词汇附加意义的形成、定义以及特点和形式的初步探讨分析,再进一步阐述第二语言学习者在汉语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使用失误和跨文化冲突,试 提出汉语教学中的解决对策。 二汉语词汇文化附加意义的形成与定义 1.汉语词汇文化附加意义的定义 词语的文化附加义是指一个词在指称实物的同时所蕴含的特定的民族文化信息。也就是说,一个词语首先有所指,在表达理性概念的基础上又负载一定的文化信息。这种文化信息是人们在使用语言时联想到的现实生活中的经验,表达人们在使用语言时感情上的反应"用一种较具体的事物现象表达一种相对抽象含蓄的主观心理感受是词语文化附加义产生的思维基础。如“喜鹊”本是鸟纲亚科的一种鸟类,但由于我国民间有很多关于喜鹊报喜的传说,渐渐喜鹊便成为了“吉祥”的象征,一些流传至今的成语都是和喜鹊有关,如“喜上眉梢”、“欢天喜地”等,这里“吉祥”便是喜鹊的文化附加意义。“狗”在很多国家的文化里被定义为人类最忠诚的朋友,但在汉民族的传统文化里,“狗”被赋予了一定的贬义色彩,“狗仗人势”、“狗改不了吃屎”、“狗腿子”,这些都是“狗”的文化附加意义。这些含义都是有了客观实体后,汉民族人在长期历史发展中逐渐附加给它的具有 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的文化内涵。 2.汉语词汇文化附加意义的形成 词语的文化附加义是特定的社会统一约定的,而不是个人的。它是特定的社团心理上的一种约定:将某些抽象的主观认识、感受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事物含蓄委婉地表达出来。要想了解词语的文化附加义应深入其源头,才能深刻理解。汉语词语的文化附加义有的形成于汉族人的心理因素,如汉民族在心理上形成的

论网络词汇及其对现代汉语词汇影响

论网络词汇及其对现代汉语词汇影响 摘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和网络的广泛普及, 网络语言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们的日常交往形式。作为 网络语言的核心组成, 网络词汇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网络文化的特质及独特存在。网络词汇的产生及演变是内外 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它将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十年里, 对现代汉语词汇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网络词汇; 现代汉语词汇; 相互影响 21 世纪是信息网络的时代, 互联网络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态势和动力不断创造着新事物, 改变着旧事物, 改变着整个社会的交流面貌, 冲击着人们的视野并在人们工作、生活、学习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互联网创造的新事物中, 网络词汇以其新鲜、奇特和更为简易的特点及优势, 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交流习惯甚至社会的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 从而也引起人们持续的广泛关注。 一网络词汇的特点 词汇是语言重要的组成要素之一, 也是其中最活跃的部分,“它是对人类现实社会的反映, 是一种语言的 全部词语的总和。”[1]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 各种网络词汇层出不穷。例如, 由“网”单个字按汉语造词规律就衍生出“网民”、“网址”、“网友”、“网恋”等大量新词。由于互联网络出现较晚, 与 其相伴生的网络词汇也相应的出现较晚, 但却发展迅速, 在发展过程中网络词汇呈现出了自己的鲜明特 点: ( 一) 出“新” 网络词汇给人的印象首先是新鲜、新奇甚至是奇异。论坛、刷新、界面、漫游、访问、捆绑、执行、桌面、聊天??这些词汇频繁的出现, 使人们在进入网络世界时感到前所未有的好奇并充满了感官的刺激。这些词汇有些是通过改变旧有的词汇构成形式进行创新而来, 有些是直接赋予原有词汇以新的内涵和意义, 从而 创造出新的更加适应网络信息传播的词汇来。网络词汇的出新, 是对网络语言最重要的贡献, 因为网络语 言不仅颠覆了传统词汇的形式, 更从本质上对传统词汇体系提出了新的发展诉求———那就是以创新和更 加个性化的语言形式对文化进行积极的改造。 ( 二) 搞“活” 网络词汇的“活”主要集中在网络词汇的活跃、活泼特质上, 即词汇的活跃和活泼。网络词汇之所以能 够在网络上广泛普及并带来巨大的影响, 就在于其内涵的包容性、形式的灵活性及表现的活泼性。“版主”、“楼上”、”楼下”、“灌水”、“帖子”、“跟贴”、“踢”、“菜鸟”、“小虾”等等, 这些词汇一方面来源于生活, 体现大众化和巨大的包容性, 给人以亲切感; 另一方面, 又对其进行原有风貌进 行灵活的改造和运用, 使其更显活泼生动。 ( 三) 从“简” 网络词汇的简明、简易是为其赢得巨大应用市场的重要因素。如为适应网络聊天即时表达的需要, 聊友们创造出了简明的聊天词汇: 88( 白白,“再见”之意) ; MM( 妹妹之意) 等等; 而众多计算机术语和操作程序仅通过一两个简单的词语就得以阐明并执行, 使人们无须经过专门培训即可同专业计算机人员一样, 轻易自如地操控计算机, 在网络上获得所需资源, 这也是网络词汇从简的表现和益处。 ( 四) 庞杂 网络词汇的庞杂主要体现在来源众多和传播途径和方式的多样性上。如现在非常时尚的网络词汇“博客”就源于英语词汇BLOG; 而用“美眉”指代”妹妹”, 用“恐龙”, 指代“丑女”, 用“青蛙”指代“丑男”的说法则源于台湾大学校园。网络词汇的“庞杂”适应了使用人群构成的复杂及传播形式的多种多样的需要, 它能够很好地满足不同群体对于网络的需求及使用, 使同一个网络资源在短时间内获得不同层次 的充分利用。 二网络词汇出现的必然性 网络词汇的产生和演变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内因看, 现代词汇的发展是促成网络词汇产生的根源。网络的高速发展是当前社会的一个重要表征, 面对这样的现实, 文化语言只有通过不断的自我改造和 变革, 方能适应现代社会的信息化要求。现代词汇的发展正是遵循了这一规律,借助网络这一新型传播方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