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转识成智7:来自解深密经的学习

转识成智7:来自解深密经的学习

转识成智(7)【来自《解深密经》的学习】

(法华子*2020年8月1日,特级班学员网上学习时讲说)【经文】世尊,我见彼已,便作是念,此诸长老,依有所得现观,各说种种法相,记别所解。

这段还是善现尊者对当时看到的情况向佛汇报说:这些长老比丘对胜义谛遍一切一味相为什么不能了解,有那些执著?依有所得现观,各说种种法相:认为有所得就是我法执著的表现。这些长老比丘没做到《心经》讲:以无所得故的境界:各说种种法相,记别所解:他们各各言说八道支及前边分析的那六点以及前边所讲的五蕴等等这一切法一一记别,记别所解。

【经文】当知彼诸长老,一切皆怀增上慢,为增上慢所执持故。

这些长老比丘各各都怀增上慢,各各都怀有所得、有所修、有所证、有所学(有得、有修、有证是为我法执也)。《四十二章经》佛讲二十难最后一难就是无修无证者难。虽发菩提心,但到达无修无证是最难的,所以认为有修有证皆是:为增上慢所执持故。增上慢常时在心中,这样就不得解脱。

【经文】于胜义谛遍一切一味相,不能解了。

胜义谛是法无我性,也就是圆成真如,二空真理。胜义谛本身这个二空真如法无我性,圆成真理是遍一切一味处,那一法不是二空所显?那有个实在的我法呢?任何一法都找不到有个实在的我法可得。任何一法都无有自性,无有实体可得,都是平等的真如实相。这种胜义谛是遍一切一味相,但这些比丘不能解了。解是理解,了是觉了、通达之义,他们不能实证通达。

【经文】是故世尊甚奇,乃至世尊善说,谓世间言,胜义谛相微细最微细,甚深最甚深,难通达最难通达,遍一切一味相。

是故世尊甚奇,乃至世尊善说:善现对世尊称赞:一希望世尊对所说给予是否正确的印证,二希望世尊根据他所说的道理进行开示、宣说,进行解答。普贤菩萨讲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要礼敬,又要称赞,还要供养。《维摩诘经》说对如来的供养:指法供养:把这个法受学过来:接受、行持,并广为弘宣,长期流布,不令断绝。遍一切一味相的胜义谛:遍周遍也,一切是所有时间、空间、显法、潜能、世间、出世间无所不包,无所不摄。一味是平等之义,无有差别。一味相是实相,《心经》是诸法空相的空相,也是中道不二之法。【《法华经.药草喻品》:如来说法,一相一味,所谓解脱相、离相、灭相,究竟至于一切种智。其有众生闻如来法,若持读诵,如说修行,所得功德不自觉知。】

【经文】世尊,此圣教中修行苾芻,于胜义谛遍一切一味相,尚难通达,况诸外道。

胜义谛遍一切一味相,学法的比丘不能通达,外道更不能通达。必须要菩萨才能通达,是不是真正的菩萨就看是否通达胜义谛相。

【经文】尔时世尊告尊者善现曰,如是如是善现,我于微细最微细,甚深最甚深,难通达最难通达,遍一切一味相胜义谛,现正等觉,已为他宣说,显示开解,施设照了。

世尊给善现印证:如是如是。善现就是须菩提,他以前成佛的名字叫青龙陀佛,今生大悲来协助释迦牟尼佛于娑婆世界广弘正法,对胜义谛理他完全如实通达。现正等觉:两意义,一说明佛本人对遍一切一味相的胜义谛圆满通达圆满证得。二为把最难通达的胜义谛相如实的给其他迷而不觉的众生宣说、开显出来,所以佛现正等正觉。前者是大智,后者是大悲,前者显自觉圆满,后者显觉他圆满。佛为破除众生实我实法的遍计执著,站在似我似法上讲,凡夫站在实我实法上言。似我似法是有,实我实法彻底是空,(实我实法是遍计执著)。圣者是有体施设假,凡夫是无体施设假。佛说似我似法、假我假法是为破除凡夫遍计所执的实我实法,即实我实法的执著。实我实法彻底皆空,缘生的似我似法非空是有。宣说遍一切一味相胜义谛理,施设是把这些道理用语言文字建立出来,宣说出来。照了才让他们明白、通达,真正知道遍一切一味处的胜义谛,这是佛为什么说胜义谛的道理,他是如何成佛的,说明自觉和觉他两方面意义。

【经文】何以故善现,我已显示于一切蕴中清净所缘,是胜义谛。

已显示:在他经显示。清净所缘:是无分别智,无分别智所缘的真如实相就是胜义谛,一言道破胜义谛实质。无分别智:清净无漏的有为法,本性离垢,包括根本智和后得智,都属胜义谛,根本智所缘的实相真如属胜义谛,后得智所缘的诸法清净事相也是胜义谛。根本无分别智即是无漏有为法,本性仍是空,能证的智慧也能缘能证智慧的实相真如,就是能缘也是所缘的道理。《解深密经》后边佛讲:能缘也是所缘,能证也是所证。不仅世间一切依他缘生法无有自性实体,就是出世清净无漏净法同样是缘生法,只不过是清净缘起而已,他也无有自性无有实体,要证得一切法平等无二的实相,唯有智慧方能通达,唯有无分别智方能亲证现观。一切蕴中清净所缘是胜义谛:蕴、处、界,也包括缘起、四食,更包括菩提分法等一切法,凡属清净所缘的都是胜义谛。清净能缘是无分别智,清净所缘属实相真如。无分别智包括根本、后得两种,清净所缘的就是根本智所缘的诸法同一共相平等一味的真如实相,后得无分别智所缘的是一切诸法的清净事相。一切法的清净事相本性是空,无有实体这个道理就是遍一切一味处的诸法共相,离开清净事相无诸法的平等共相。《金刚经》: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解深密经》<无自性相品>佛讲:一切诸法,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一切法无始时来无有实在的生灭可得。凡夫依缘生遍计所执的实我实法体相俱无,是空非有,那里有真正的生灭可得?

依他起自性是众缘和合而生,无有自性,无有实体,所谓无有自然而生之法,相如梦幻,性自空寂,只有如幻的生灭,无实在的生灭。圆成实自性是胜义

而有的诸法实相,也仍然无有自性,所以叫胜义无自性,也无有实在的生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这就是诸法遍一切一味处的胜义谛相。这个道理遍于一切法的,所以五蕴法上清净所缘是胜义谛,清净能缘也是所缘,所以此处不言能缘而只缘所缘,因为所缘包括能缘在内,就是说所缘把能缘摄受了。

<胜义谛相品>讲:胜义谛是圣者内自所证,是无相所行;胜义谛远离言说,绝诸表示,息诸诤论。这些比丘对胜义谛没通达,没证得,有种种邪见、分别、执著,佛说胜义谛必须在一切法上如实明白它的真实相才能实证、通达。

【经文】我已显示于一切处、缘起、食、谛、界、念住、正断、神足、根、力、觉支、道支中清净所缘,是胜义谛。

胜义谛相遍一切一味处,蕴、处、界三科,遍十二因缘,遍四谛,遍四食,遍三十七道品,无一法不是胜义谛,无一法不是在道实相,法法平等。

【经文】此清净所缘,于一切蕴中,是一味相,无别异相。

一切蕴是说五蕴,色蕴是胜义谛所摄清净无相,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维摩诘经》色即是空,非色灭空,色性自空。不是色灭了才空,当下即空,为什么当下即空?因色法是众缘所生,无有实体,缘生法是依他起,凡属依他起就相如梦幻,所以佛说色如聚沫,有而非真,相有体无。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无别异相:离开平等一味相外,无有其他的差别异相可得,有异相就是遍计所执,就是不达平等一味相的颠倒见。要真正通达实相,远离遍计执著,远离颠倒见,必须如实对五蕴实相通达,要知道完全是真如实相所摄。

【经文】如于蕴中,如是于一切处中,乃至一切道支中,是一味相,无别异相。

五蕴如是,十二处、十八界、四食、四谛、缘起、四谛中道里的念住、正断、神足、根、力、觉支、道支亦复如是,都是一味相,无别异相,除开平等一味的胜义谛相外无有其他诸相可得。

【经文】是故善现,由此道理,当知胜义谛是遍一切一味相。

由这个道理(胜义谛是遍一切一味相),说明真正的胜义谛随处皆是,凡夫不达此理,所以见五蕴时认为有自性我,见根尘接触时,认为有受者我,见根尘识生起认为有作者我,见四食时认为诸食长养自己,有了食就能使我在世间久住,见十二缘起时,认为有三世实有之我,过去、现在、未来三世。

为什么大乘佛法不讲三世?因为时间本身就是假法。《瑜伽师地论》说唯相无法。凡夫在一切法上不达实相,不达平等一味的胜义谛,才生种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生种种增益、损减的执著,不堕于常边就堕于断边,不堕于有就堕于空边,始终与中道不相契合。佛反复开示,目的是要真正学佛者依胜义谛平等一味如实的通达实证,向佛一样现正等觉,现等觉已,为令众生开解、施设、照了。实证胜义谛目的是为上乘圆满佛道,成就无上大菩提是为更好的度化无边众生,把我们观理、修行、证果的这一套理论、方法、境界如

实给其他众生宣说,就是自觉觉他。这一段主要从诸法平等一味的实相上讲,下面从真如、胜义、法无我性三方面显示胜义谛平等一味相,说明真如就是胜义谛,胜义谛就是法无我性。这三法都是平等一味无有差别。上面所讲的胜义谛是遍一切诸法的,下面说明胜义谛有种种别名,我们见到真如就见到胜义谛相,我们见到胜义谛相就是见到了无我性真如。

【经文】善现,修观行苾芻通达一切蕴真如胜义法无我性已,更不寻求各别余蕴、诸处、缘起、食、谛、界、念住、正断、神足、根、力、觉支、道支、真如胜义法无我性。

佛说法所作无虚,不过时,能令对方当下专心接受。

修观行苾芻:依胜义谛道理修观就叫修观行。观是参悟、理解。参悟胜义谛在何处,必须依菩萨藏法方广之教如理的善听、善受,得身心轻安,在此基础上还要能正思择,最极思择,周遍寻思,周遍伺察,如是行能得若忍、若乐、若观的种种智慧,这是真正在修观行。离开圣教不能修观行,如对圣教不能如实通达,也不能修观行。虽对圣教能通达而不能在修观上离圣教的语言文字而亲证,仍然不叫真正修观行,要步步深入,不停留在某一阶段上。

只要在五蕴的色蕴上(或受蕴上或识蕴上)通达了它平等胜义谛的真如,就叫法无我性,或叫胜义,或叫真如,真如就是法无我性。一切缘生诸法只有似我似法,只有假我假法,只有幻我幻法而无实我实法。如认为有实我实法是增益遍计所执,如否认似我似法,是为损减的遍计所执。《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心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法华经.20品》汝等皆行菩萨道,当得作佛。)不堕两边,才能理解真如胜义,法无我性的平等一味相。如果在一蕴上通达了胜义谛,通达了法无我性,其他一切法平等平等,亦复如是。是说只要通达一蕴真如胜义,法我我性,在其他诸蕴上就不须再去寻求了。举一反三,以一贯万,诸处、缘起、四食、诸谛等法都如此。

【经文】唯即随此真如胜义无二智为依止故,于遍一切一味相胜义谛,审察趣证。

通达无我无法的智慧叫无二智。《百法明门论》首先讲如世尊言,一切法无我。何谓无我?一者补特伽罗无我,二者法无我。

(《法华经》吾从成佛以来,种种因缘,种种譬喻,广演言教,无数方便引导众生,令

离诸著。)著就是执,我法执著包括增益、损减两方面执著。

依这种大的无分别智慧,二无我的智慧就能于一切法上现观、现证、照了。

【经文】是故善现由此道理,当知胜义谛是遍一切一味相。

怎样才能证得胜义谛,方法是什么?胜义谛就是二无我理,就是真如,只要在

一法上通达二无我理、法无我性的智慧,就可在一切法上审谛、观察、趣入、

实证一切法界真如。

《成唯识论》九卷: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为如常,表无变异,谓此真实,常如不变,故曰真如。说明真就是真实,如当不变讲,就是这种真实不变的道理叫真如。《成唯识论》二卷:真如亦是假施设名,遮拔为无,故说为有,遮执为有,故说为空,勿谓虚幻,故说为实,理非妄倒,故名真如。说明真如也是假施设名,是圣者为显示一切法的实相,假借语言文字。实则实相上是无有名言的,所以假施设名,目的是遮拔为无,怕他们拔无因果,认为什么都没有,由此说明真如是诸法一味共相,他是有而不是无,所以遮拔为无,故说为有。说明真如是一切诸法的共相是有而不是空,这是遮拔为无才说有。遮执为有,故说为空:真如就是一切诸法的空相,故说为空。勿谓虚幻,故说为实:真如不是虚幻不实的,他是真实的,所以故说为实。理非妄倒,故名真如:不颠倒的真理就叫真如。一是真如名词解释,一是对真如实质义理内涵的解释。

《显扬圣教论》无著菩萨讲此胜义谛当知就是圆成实自性。圆成实自性就是真如,真如就是二无我理。又讲何因缘故,七种真如名胜义谛:七真如:流转真如、实相真如、了别真如(又名唯识真如)、安立真如、邪行真如、清净真如、正行真如。为什么七真如叫胜义谛呢?无著菩萨说:由是二最胜智所行用故。因为这七种真如是两种智慧的行的境界:即根本、后得二分别智所行的境界,所以叫二最胜智所行。是最殊胜的出世间无漏无分别智所行的境界,所以谓出世间智及此后得世间智,由此胜义无戏论故,非愚智境。

【经文】善现,如彼诸蕴展转异相,如彼诸处、缘起、食、谛、界、念住、正断、神足、根、力、觉支、道支展转异相,若一切法,真如胜义法无我性亦异相者,是则真如胜义法无我性,亦应有因,从因的生,若从因生,应是有为,若是有为,应非胜义,若非胜义,应更寻求余胜义谛。

胜义谛遍于蕴、处、界一切诸法,说明离一切诸法无有胜义谛。但,如果说一切法直接就是胜义谛,也错,何以故?一切诸法是有为缘生法,还有差别异相可得。所谓有染相、有净相、有生相、有灭相、有世间相、有出世相、不觉的凡夫相也有大乘圣者相,这些差别相就是:展转异相。那如果说胜义真如法无我性也属这些诸法一样有异相的话,那岂不是法无我性真如实相还是从因缘生吗?也成了有为法,那在真如胜义法无我性这三法以外还去寻找一个无为法,胜义真如实相。弥勒佛说来去化身佛,如来常不动,于是法界内,非一亦非异。问如来就是法界吗?不是的。离开法界有如来吗?也是错的。所以说:如是法界内,非一非异。如果说胜义真如法无我性就是缘生有为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差矣,如果说离开缘有为的这些法另有胜义谛也差矣!说明有为与无为是不即不离,不一不异。有为法的实相就是无为法,有为法的平等真如就是无为法。依他起是幻生,幻生则实无有生;依他起是幻灭,幻灭则实无有灭。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就是诸法遍一切一味处的胜义谛。如梦幻泡影的法叫不叫有为法?肯定不叫有

为法。那是不是直接就是无为法?如梦幻泡影的法非有为非无为,《解深密经》说:有为法非有为非无为;无为法无无为亦非有为。这才是真正的无为法,也才是真正的实相胜义法无我性真如圆成实。《唯识三十颂》讲故此与依他,非异非不异。一切有为法都从因缘所生。《中论》讲未曾有一法,而不从缘生。又讲亦无有一法而不是空者。一切都是缘生法相待而有,无有自性,无有实体。是假非实,有而非真。所以是假非实,是有非真缘起性空的道理,过去如是不会改变,现在如是不会改变,未来如是不会改变,东西南北四方上下十方无不如是,所以这个道理佛出世是这样,佛不出世也是这样,所以叫平等一味的法无我性胜义谛,胜义谛从这当中所显,是一切诸法的共相、实相,《集论》讲:自相、共相、假相、实相,四相。实相是它的真实相,真实相就是胜义谛。

【经文】善现,由此真如胜义法无我性,不名有因,非因所生,亦非有为,是胜义谛,得此胜义,更不寻求余胜义谛。

胜义谛真如法无我性不从因缘生,他是诸法实相,无始无终,无内无处,绝对待离寻思,不从因生,不同于有为法。一切诸法不离有为,不离无为,但也不是就是有为也不就是无为,远离有为、无为两边,是真正的胜义实相。《坛经》六祖讲:何其自性,本无生灭。为什么又讲:何其自性,能生万法。即无生灭,为什么又讲能生万法?如果不懂有为无为不二的道理,就不能理解六祖讲的。

【经文】唯有常常时,恒恒时,如来出世,若不出世,诸法法性安立,法界安住,是故善现,由此道理,当知胜义谛是遍一切一味相。

法性、法界不等于佛出世增,佛不出世就减。常常时,恒恒时:真如法界无始时来无有异,称恒恒。安立,也叫安住。《瑜伽师地论》分:法界、法性、法住三种,这只讲两种。是诸缘起,无始时来,理成就性,是名法性:无始时来缘起的道理即成就故叫法性。无颠倒文句安立是名法住,真如是无颠倒的,如来说有真如,这是实证真如,假借文字,远离颠倒而建立的,所以无颠倒文字安立故乐叫法住,此法住以彼法性为因,是故彼名法界。法界以彼法性为因,也即真如就属法住。法住依缘起建立,法界依真如建立,如果离开缘起则无有真如,离开真如则无有法界,所以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真如,就是依真如而建立,真如就是不离缘起而有真如。这里法性、法界主要从无为法上来讲,没讲缘起,因为前面已经讲了缘起、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四食、诸谛等都属缘起的道理,下面主要从真如胜义法无我性的无为法上讲,所以只讲法性,离开法性真如,无圆满的一真法界,圆满法界依真如而有。所以:是故善现,由此道理,当知胜义谛是遍一切一味相。佛出世不出世都这样,为什么众生没有觉悟呢?是因为缺乏通达法性、法界无为实相的智慧,只要有了通达法性、法界的智慧,我们就是觉者。佛发现、掌握、实证了法性、法界的道理,而后依这种道理为众生宣说。能圆满揭示法界、法性这种绝对真理的唯有圣教佛法。佛法是揭示人生宇宙实相真

理的圣学,能宣说这种实相真理圣学的只有圆满大觉的佛陀。

真如法界无始时来现成的,只因众生不觉,所以才是凡夫。为什么佛处处教我们发菩提心而不叫发涅槃心呢?因为菩提是觉,菩提属能证这种自性涅槃的无分别智慧,获得一切智智才叫佛。所以智慧对学佛来说特别重要,有智慧的当下就能证本来现成的法性法界,无智慧对本来现成的法性法界就成了在缠真如,也即有我执法执,就把真如遮蔽住了,不能被我们的智慧实证彰显,就叫在缠真如,一旦去掉我法执著,通了这个真如,当下真如出缠而得彰显,就被我们受用了,当下就能生活在这种真如的实相境界中,就是一个自在解脱者。

涅槃虽然现成,但没智慧证不到,必须有能证真如实相的无分别智才能证得涅槃。所以主要是抓智慧,一旦有了智慧,现成的法性法界就出缠而得彰显,就会被实证、通达、掌握。

祖师讲顿悟,就是基于这点:一切现成不加修证。马祖说:道不用修,旦无染污。道不用修,它本来就是现成的,无修之修是为真修,无证之证是为实证,有修有证是为取舍的凡夫,只会得一个增上慢。胜义谛遍一切一味相,佛出世是这样,佛不出世也是这样,法性安立,法界常住,常常时,恒恒时无不如是。真正的胜义法无我性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圆满现成,真实不虚,这就是圆成实自性:圆谓圆满,成谓现成,实谓真实,所以真如法无我性是圆满现成,真实不虚的。佛在此一言就把圆成实的实质,内涵揭示出来了。

如果只讲行不讲理论,是邪加行;如果只讲理论不行持是煮沙不能成饭,说食不饱,终无是处。所以教、理、行、果必须要如如相应。

【经文】善现,譬如种种非一品类,异相色中,虚空无相,无分别,无变异,遍一切一味相,如是异性异相一切法中胜义谛,遍一切一味相,当知亦尔。

非一品类:不是一种,有许多品类。异相色中:有这样那样各种相,比如空中的云,有彩云、乌云,还有白云等,就叫异相、色相。虚空无相:虚空不仅无相,也无法分别,无有变异。异类色相指蕴、处、界等有为缘生法。

虚空比喻遍一切一味的胜义谛,犹如《百法明门论》无为法:虚空、择灭、非择灭、不动、想受灭、真如。首列虚空之名,虚空比喻无为法。

一、无为法象虚空遍一切处,二、无为法象虚空清净无相,三、无为法象虚空无有变异,四、无为法象虚空无法分别。

此处讲:虚空无相,无分别,无变异,遍一切一味相:比喻胜义谛相如太虚空一样清净无相,无分别,无变异,遍一切一味相。

如是异性相一切法中胜义谛,遍一切一味相:比如五蕴中色蕴与识蕴不同,广义的识包括色法,但五蕴里把色法与识单独列出来各立一蕴,说明真正的识主要偏重于见分,色蕴偏重于相分,一是能缘,一是所缘,一属精神部份,一属地水火风物质部份,所以就有异性异相,那见分认识相分时就有受就有想,同时识生起认识相

分时还有与识相应的心所,所以还有行,不仅有相应的心所,更有识生起时相应所缘色法时,还有假相不相应行法都在行蕴里,所以这些彼此就叫异性异相,它就不是一样,但恰好胜义谛平等一味相就遍于异性异相中,所以此处讲:如是异性异相一切法中胜义谛遍一切一味相,当知亦尔。所以先从非异讲,后从非一讲。胜义谛相不离于异性异相,但也不是直接就是异性异相。

【经文】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颂曰:

此遍一切一味相,胜义诸佛说无异。若有于中异分别,彼定愚痴依上慢。

有些人认为释迦牟尼佛说的法不好懂,不如念阿弥陀佛生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说的法好懂些,诸佛说的都一样。如果在这里遇到此佛说的法你不愿意学,那到了彼佛那里你就愿意学吗?阿弥陀佛是显示胜义谛的,释迦牟尼佛说法也是显示胜义谛的,药师佛说法同样是显示胜义谛的,诸佛如来说法都是显示胜义谛的,香积如来没有说法他还是显示的胜义谛。因为胜义谛遍一切诸法,他把香布在树上、亭台、楼阁,诸菩萨一闻香气便入得藏三昧,说明香气上还是有胜义谛。胜义无处不遍,甚至我们的大小便还是缘起性空。庄子说:道在屎尿中。只要有了智慧就易易易,百草头上西来义;无有智慧难难难,十担麻油树上摊。儒家讲:道在尔而求诸远,事在易而行诸难:道本来很近要在远处去找,事本来很易要在难处去求。若有于中异分别:如果那一个在诸佛说胜义谛上有这样那样的分别,彼定愚痴依上慢:这样的人太愚痴了,是依有所得而怀增上慢,把我执为实我,把佛执为实佛,有我有佛是为凡夫,所以要不取我相,不取佛相,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胜义谛相遍一切凡圣上,凡也是缘起性空,圣也是缘起性空,关键看我们有没有智慧,能不能在这一切凡圣上见平等无二的胜义谛,能见者是为殊胜的大圣菩萨,不能见者是为实足的凡夫。

胜义谛相品小结胜义谛相品讲了四个问题:

一、胜义非有为非无为的道理,是说胜义是不二的不偏有为,不偏无为。有为非有为亦非无为,无为非无为亦非有为。佛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不讲一切有为法是无为法,因为如梦幻泡影的法已经远离了有为无为二边就是实相、中道,说明如梦幻泡影的胜义谛遍于一切法。《心经》色即是空:否认了无为非无为之说。如果不懂这点,对色、空还是不能通达。

二、胜义谛相远离寻思:有五。1、胜义是圣者内自所证;2、胜义是行于无相;3、胜义是离诸言说;4、胜义是绝表示;5、胜义是息诸诤论。

三、胜义谛相与诸行相是非一非异的道理。胜义谛相与诸行相超过诸法一异性相,超过一相,超过异相,所以要远离一异性相。

四、胜义谛是遍一切一味相,如不通达这个道理,各怀有所得的现观是增上慢,如果要远离增上慢必须如实通达胜义谛遍一切一味相,遍世出世间一切染净诸法,胜义谛也遍于诸佛如来所说的教法上。

心意识相品第三

心、意、识三法代表整个八识,心指阿赖耶识,意指第七末那识,识指前六识。什么是心?专指阿赖耶识而言就叫积集名心,什么是意?如果指第七末那识就叫思量名意、染污名意。什么是识?了别名识。了为觉了,别谓分别,对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有觉了分别的作用就叫识。

心有通称、别称。通称八识都叫心,眼识是心,耳识是心,鼻识是心,舌识电讯,身识是心,意识是心,末那识是心,阿赖耶识是心。八识无不是心,心仍然是一法,八识就是八种法,百法明门论把眼识称为心法,耳识也叫心法,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都叫心法,八识都叫心这属通称。这就是八识合而为一心,一心分而为八识。心有狭义的心、中义的心、广义的心三种。

一、狭义的心:如说心、意、识三种把意和识分开列在心外,这个心就指阿赖耶识,这是狭义的心。《厚严经》讲:心意识所缘,皆非离自性,故我说一切,唯有识无余。

二、中义的心:刚才讲的:八识合而为一心,一心分而为八识,整个八识就是心,这个心有二义:1、积集名心指阿赖耶识。2、集起名心指前七转识,有积集,集起两种意义的就是心,指整个八识就叫心,这叫中义的心。

三、广义的心:包括万法。《华严经》: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又讲:三界唯心:三界都是心,这个心包括整个一切法。《百法》里心所有法是与心相应的法,不离心而有,仍然是心的一分。色法是心的相分,同样为心所夹带,所变化,所认识。不相应行法是心见相二分以及见相二分现起的分位假相,仍然不离心而有,无为法是心相无有实体平等所显的一味相,也就是胜义真如法无我性,它仍然不离心而有。所以把无为法称为心性,整个一切法都是心所摄,心完全包括了,这个心就是广义的心,所以对心的理解看用在什么地方。有的地方是广义的或中义的,你把它理解成狭义的心那就错了,所以三界唯心,是三界之中以心为主。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观心者永处缠缚:出自《心地观经》,如把能观心和不观心理解成阿赖耶识就错了。这个心指一切法,是广义的心,广义的心包括万法,当然也包括八识。《唯识三十颂》讲:初能变是心:即阿赖耶识;次能变是意识(指末那识);三能变是了别前六识。他也把心与意和识分开而言,这个心就指狭义的心。所以对狭义、中义、广义三类心要好好理解,不然在看书时容易把经文原意理解错了。

意有通称和别称:八识都可以称为意。《摄大乘论·所知依分》讲:意有二种,一者染污名意,二者无间灭名义。无间灭名意指等无间缘,等无间缘平等念念,前念无间开导后念,前念无间隔的开导后念,这各刹那刹那前念已灭就叫意,所谓过去名意,指无间灭的过去已经灭了就叫意。眼识有没有等无间缘?有。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阿赖耶各具四缘,其中都有等无间缘,所以

八识都有等无间缘,都可称为无间灭过去名意,这是对八识的通称。

此处讲的意,不是通称。因为在心后识前别立为意,这是染污名意、思量名意。染污指此识常时与我痴、我见、我慢、我爱相应,所以叫染污名意。什么叫思量名意:常时都思量阿赖耶识见分为自我,把阿赖耶识见分认为是我。单独讲意专指末那识,经第七末那识为根生起的识叫意识,就是第六识。第六识仍然依根得名。犹如前五识一样,依眼根生起的识叫眼识,耳、鼻、舌、身三识亦复如是。第七识第八识依他的作用立名。末那识依阿赖耶识为根生起,他不能叫阿赖耶识,称意识,意思思量义,是从他的作用上立的名。阿赖耶识不叫意,阿赖耶识也是从他殊胜的作用能藏、所藏、我爱执藏上立的名,汉译为藏识。

识同样有通称和别称,八种识都叫识就叫通称。识是了别义、分别义,也就是现在所说的识是认识功能。阿赖耶识认识种子、根身、器界,因为种子、根身、器界是阿赖耶识的相分,直接是阿赖耶识所缘、所见、所认识的对象,这三法是阿赖耶识所变现。根身、器界直接由他变现,种子也是阿赖耶识受熏变现而有,所以种子、根身、器界就成了阿赖耶识的相分,所以既是他变生的,又是他认识的,所以不离见分而有相分。

末那认识什么呢?就认识阿赖耶识见分为自我,末那识的种子储存在阿赖耶识中。末那识依阿赖耶识为根本依,又依阿赖耶识为根,然后方能生起。他执阿赖耶识见分为我,所以末那识的认识义认识阿赖耶识见分为我。《唯识三十颂》依彼转缘彼:彼是阿赖耶识,末那识以阿赖耶识为根,为根本依才生得起来,以赖耶为根,为根本依,依这两个条件才生得起来末那识的现行。反过来。转缘彼:转过来又缘阿赖耶识见分为自我,这就是末那识的认识义。

前六识以根而立名,也较容易理解,眼识认识色境,耳识认识声境,鼻识认识香境,舌识认识味境,身识认识触境,意识认识法境,识所认识的境界都是自识所变现,所以不离识变而有外境可见、可认识。凡夫把自识变现的境界认为是外境,就叫法执,外境外还有个我,就是我执;我以外有法有境就是法执,这叫凡夫的颠倒见。圣者知道一切所缘的境界皆是识变现,无有外境可得,既无外境可得,那里又有实我可得呢?实我实法二者了不可得。这样在认识上就能远离我法执著,达到能所双遣,这就是《解深密经》讲的心一境性的境界。

心意识相品,相是相状,就是心、意、识各有其特征,各有其形相。

八识都叫心,属中义的心,广义的心包括万法在内。一切法都是心,心就是一切法,法外无心,法即是心,心外无法,心即是法,见心就见法。离法执,要对心的执著彻底远离,就能真正见法性,证心性。

胜义谛相品讲真谛,心意识相品讲俗谛。两品结合就是真俗圆融,说明真以俗显,俗以真立,离俗无真,离真无俗,真俗二谛不能截然分开。心意相品分四大段。

【经文】尔时广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

广慧菩萨的智慧深广圆满,所以叫广慧,真正的智慧深广圆满起码是九地以上菩萨,八地以下四无碍智慧尚未圆满,不能称广慧。《瑜伽师地论》、《显扬圣教论》、《大智度论》都讲到广慧菩萨,解释属智慧很圆满、很深广,多是倒驾慈航的菩萨示现,起码也是等觉菩萨,如果不是这样的大菩萨,怎么能问心、意、识的道理呢?能问心意识这种微妙道理者必定是摩诃萨。

心意识相品第一大段,什么叫心意识秘密善巧?

【经文】世尊,如世尊说,于心意识秘密善巧菩萨,于心意识秘密善巧菩萨者,齐何名为于心意识秘密善巧菩萨,如来齐何施设彼为于心意识秘密善巧菩萨,说是语已。

对心、意、识三类法的体相、业用、因果如实无误的通达、理解,就叫心、意、识秘密善巧菩萨,心、意、识的道理非常微细、深广,凡愚皆不能通达。这个道理非常隐微、秘密。秘密者显示不是很明白显了的意义,秘密是很深、很细、深奥、极难通达之义。

什么叫心意识秘密善巧?用无分别智借助佛说的法,来随顺实相真如,随顺出世解脱如实通达、理解的菩萨就叫善巧菩萨。凡夫用概念名言去推、去比、去思、去量这个不叫善巧。用无分别智慧对这些道理去思维、去通达、去明白,能随顺解脱,随顺证得大菩提大涅槃,这样的菩萨就叫善巧菩萨。但必须要以佛说的心意识道理来思维、通达,但他通达不执著文字,就在通达上离分别、离言说,离执著而能生起广大圆满的智慧,这样的菩萨就叫善巧菩萨。善巧指智慧善巧、方法善巧,能离名、离相,随顺出世解脱来对秘密义进行通达。

真正能通达心意识秘密善巧道理的必须是见道以上的菩萨,没见道的地前菩萨还不能通达,只有见了道才能如实通达。八地以上菩萨才能称心意识秘密善巧菩萨。八地以前还不能依这种道理如实圆满的为众生讲说,也不能在佛陀座下请问如是深意,能请示深意,能代佛宣说一般都是摩诃萨才行。

【经文】彼彼有情堕彼彼有情众中。

彼彼有情:就是六趣生死的有情。如天上的有情堕在人间,人间的有情堕在三恶道,三恶道的有情又上生人、天,数数辗转你来我往,川流不息。

堕彼彼有情众中:指胎卵湿化有情堕在六道轮回中,不能超越四生范围。胎卵湿化叫四生,九有者九地:即六道轮回流转生死,此处显示四生九有之义。

【经文】或在卵生,或在胎生,或在湿生,或在化生身分生起。

有情不能超越出胎卵湿化而有身体生起,所以叫身分生起。《瑜伽师地论》说:卵生众生从壳而出,如鸡、鸟等;胎生众生从母腹而出;湿生众生借湿气而得现起;化生众生是大善大恶不待外缘,由赖耶识顿现一相名之曰化生。我们众生也不知道到底轮转多少次卵生、胎生,多少次湿生、化生,所以众生在六道轮回中,无始时来谁也不能计算清楚到底有多少次胎卵湿化之生,众生要想来生生得好些,

就看你结什么样的缘。胎生、卵生、湿生在生时很苦的,化生因为不接外缘,由阿赖耶识顿现一像,大恶的化生很苦(就是地狱众生),大善的化身好一点。

(法华子*2019年6月28日恭敬顶礼编制,为法华缘社六轮教学教材)(弟子:法华子.静:分示学习页数)

回向:愿以此功德, ……

特别供养回向:全球性新冠病毒疫情中去世了的生命灵识,愿他们往生善处;最好再回人道来能修学佛法。供养回向战斗在国内国外疫情防控一线的白衣战士、医护人员,愿他们身体健康,技术精湛地治愈受病毒感染的所有病人;愿新冠病毒早日得到制化;愿新冠肺炎早日消除。愿一起听闻学习解深密经的每一众生,早日明理,背尘合觉,具足普贤菩萨行愿:从此不吃肉、不杀生,不买卖杀食野生动物,海洋生物;愿都能学习佛法,好好受持读诵法华经楞严咒,破迷开悟,早日明心见性,证悟菩提;愿国家昌盛,人民吉祥安康。

法华子学佛:爱国、爱教、爱党、爱民,读《法华经》、诵《楞严咒》、念佛名号,祈祷:世界和平,国与国之间和谐相处,互不侵犯,人们互相尊重,吉祥安宁。

特别祈愿:全法界一个个阿赖耶识(特别在美国的一个个阿赖耶识):不给你执持的一个个七末那识、六意识五蕴身提供诸如参与战争、拨动武器弹药的业种;不提供感染病毒与及饥饿机会的种子。全法界的每一个七末那识(特别在美国的一个个末那识):绝不有战争、疾病、饥饿的起心动念,更不能有发生小三灾的机关命令。全法界的一个个六意识(特别在美国的一个个六意识):都安分守己,做好本分事,守护好自己,绝不给别人别国带来战争、疾病、饥饿的一点点危险因素。勒令很不称职的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下台,绝不能连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