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七年级上人教语文三、四单元复习导学案

七年级上人教语文三、四单元复习导学案

七年级上人教语文三、四单元复习导学案
七年级上人教语文三、四单元复习导学案

三单元复习

一、文学常识

1.《春》的作者是。

2.《济南的冬天》作者,原名,字,北京人,著名作家。

3.《秋天》的作者是,现代、,选自。

4.《观沧海》选自《》,这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作者,字,沛国谯郡(现在安徽毫州)人,末年的、、。他的诗以见称。

5.《次北固山下》的作者是代诗人。“次”这里是的意思。

6.《钱塘江春行》选自《》。作者是代大诗人,字,晚年又叫。太原人。

7.《天净沙秋思》作者是代著名作家。“天净沙”是名。

二古诗背诵。

1.《观沧海》中体现诗人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2.《次北固山下》中被后人赞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并引发思考生活真理的一联是。描写作者在船上所见景色的一联是。

3.《钱塘江春行》中体现春天生机勃勃的诗句是。表达作者主观感觉的诗句是

4.《天净沙》中能体现江南地理水乡的地理特点的是,表达词人思乡之痛苦的诗句是。

三.重点课文

A《春》

1.字词

捉迷藏()眨呀眨的()披着蓑()水涨起来()散在草丛里()卖弄()y ùn niàng( ) huán yùn( ) shūhuó( ) dǒu sǒu( )

2.结构美

(一)盼春

(二)(1 2 3 4 5迎春图)

(三)赞春

3.文段分析

1)末尾三个比喻分别概括出春天的特点是:三个比喻抒发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一部分给你怎样的鼓舞和力量。

2)修辞手法: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上面的句子,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了春花繁茂、的特点,描绘了花朵多,花色,花味,从数量、、、情态几方面创造了一幅的五彩缤纷立体感很强的繁花闹春图。

3)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了。4)描写春雨细密轻盈的句子是:;文章赞美春天的美的特点

的。

5)请你写出几句描写春天的诗句。

6)文段抓住春雨的、、的特点来写的。

7)春雨图中描写的景物给人的感觉是,描写雨中的景物的顺序是从到,从到,从到。

B《济南的冬天》

1.注音:厚薄()薄雪()澄清()把水澄清()着落()睡着了()

2.解释:毒响亮境界慈善的冬天空灵

3.“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4.第三段和第四段景物描写具体表示空间的词语是:山上----()-----()-------()--();()--()——()

5.“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把景物当做人来写,赋予了人的感情,这样写有什么好

处:

6.第三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

7.比喻

本体:顶雪矮松,喻体,表达作用:。

本体:山坡,喻体,表达作用:。

本体:卧雪的小村庄,喻体,表达作用:。

本体:济南的冬天,喻体,表达作用:。

本体:雪,喻体:树间上顶着一髻儿,表达作用:。

四单元复习

一..字词

二.作家、作品

①《化石吟》作者张锋,当代诗人,科普工作者。

②.《看云识天气》作者朱泳燚(yì),当代科普作家。

③.《绿色的蝈蝈》作者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

④.《月亮上的足迹》作者朱长超,记者,作家。

⑤.《山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世称“聊斋先生”,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

人。清代文学家,著有《聊斋志异》。内容概括、主旨探究(根据中心词句)

3文章内容:①《化石吟》是一首赞美化石的科学抒情诗,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②《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来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在说明的过程中,作者选取了恰当的说明角度和说明顺序,使文章显得层次清晰,条理分明。

③《绿色蝈蝈》是一篇妙趣横生的自然科学小品文。作者由蝉的哀鸣引出了说明的对象——蝈蝈,接着描写蝈蝈的体态特征、叫声、生活习性,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表露出作者对蝈蝈的情有独钟,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④《月亮上的足迹》是一篇饶有兴趣的科普小品,它真实的记载了1967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的全过程。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登月成功的一种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

⑤《山市》是作者根据目击者的叙述写的,它历历如画的再现了山市由生成到消失的过程,无论是大笔勾勒或工笔描摹,都能曲尽其妙。

三.说明文知识小解

(1)定义: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传授知识为目的,向人们介绍事物或事理的文章。

(2)内容特点:以知识喻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3)分类:以说明对象为标准可划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以表现手法为标准可划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

(4)说明顺序一般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5)说明方法常见的有八种: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

四.重点课文:十六课《化石》:

1.化石所重现地逝去万载的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2.为什么说“沉睡亿年的石头说了话”?

3.“海枯,石烂,日转,星移……”指代什么?从诗句中找出与之相适应的句子。

4.“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有什么含义?

5.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

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第十七课看云识天气

读课文第一段回答:

1.写出本段文字的中心句。

2.“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方法,说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招牌”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的“姿态万千”、“变化无常”词语分别是写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段文字的结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段中的最后一句引出了节选的全文的说明中心,联系全文,说说全文的说明中心是:

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课《山市》

1.《山市》选自作者,字留仙,世称“ ”,代文学家。本文描写了变幻莫测的,作者行文以“忽见、、、、、倏忽”等表时间性的词语来贯穿全文,使文章层次显得很清晰。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青冥()飞甍()高垣()禅院()

逾时()连亘()倏忽()窗扉()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然数年恒不一见()高插青冥,相顾惊疑()()

往来屑屑()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

连亘六七里()或凭或立,不一状()()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见山上人烟市肆()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4.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见宫殿数十所

B、然数年恒不一见

C、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6.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按音节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然数年恒/不一见。

B.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

C.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D.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7.请用课文原句填空。

《山市》是以为顺序,描绘了变幻莫测的山市蜃景,条理清晰,语言简洁,请填写出山市变化的几个阶段:(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复述)

“山市”的形成阶段:

“山市”的发展阶段:

“山市”的高潮阶段:

“山市”的消失阶段:

8.找出文中表现时间的词语:

9.文中描述的蜃景若以“风起”为界,前后的蜃景变化各有怎样的特点?

10.文中将“山市”称为“鬼市”,对此,你怎样认识?

2017年最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第一单元教学案及答案 1 春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想象春的画面,体会作者情感。 2、学会写景的方法——含感情,抓特点,用感官。 3、进一步学习修辞手法,品味语言。 重点:反复朗读直至能够背诵。 难点:学会描写景物的方法和修辞。 第一课时 一、预习成果展示: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朗rùn()wǎn()转酝酿()()liáo()亮hōng()托应和()() 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3)、比喻姿态优美。() (4)、舒展、活动。() 3、本文作者(),字(),是 我国现代著名()家、诗人,民主战士。我们曾学过他的散文《》。 答案:1、润宛yùn niàng 嘹烘ha 2、欣欣然呼朋引伴花枝招展舒活 设题意图:七年级新生仍然有识记字词的任务,此题加强记忆,巩固字词。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听朗读 2、自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理清课文的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_______春 第二部分(第2-7段):_______春 宏观勾勒(第2段): 具体描绘(第3—7段):春_____ 图、春______图、春______图、春_____图、春_____图 第三部分(第8—10段):_______春 3、用简洁语言概括全文: 提示:每个层次总结一句,概括格式:人(物)+事件

我盼望的春天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思考讨论具体分析: 1、再读课文,寻找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在课本上勾画。 2、简单谈谈某个句子为什么生动形象。 提示:对句子的赏析可以从句子的修辞、词语的使用等方面入手。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拟人、引用、反复、排比等,优秀词语可以找句子中的动词、形容词。 3、小结: 排比的作用: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反复的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 四、课尾检测: 仔细揣摩下列加点词语,简析其表达效果。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3、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4、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 答案:1、反复:把作者“盼春”的急切心情表现了出来;拟人:形象,准确地表达出了春天还未到来。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2、“偷偷”二字写出不经意间,小草悄然而出的情态,也表现出作者的惊喜之情。“钻”则写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显示其旺盛的生命力。 3、“散”字生动地描绘出野花的多及分布的星星点点、不集中。“眨”字生动地描绘出野花随风摇动的明丽之态。 4、排比:写出了春雨的细密、闪亮、绵长的特点。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学会写景的方法——含感情,抓特点,用感官。 2、背诵优秀段落。 学习过程:师生互动小组讨论 一、朗读课文,选择段落进行写景简析。 1、春风: (1)、这一段中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2021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学案含答案

目录 第一单元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 2 爸爸的花儿落了 (4) 3 丑小鸭 (7) 4 诗两首 (9) 5 伤仲永 (11) 写作训练:成长的烦恼 (13)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一) (16) 第二单元 6 黄河颂 (21) 7 最后一课 (23) 8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26) 9 土地的誓言 (28) 10 木兰诗 (30) 写作训练:黄河,母亲河 (32)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二) (35) 第三单元 11 邓稼先 (40) 1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43) 13 音乐巨人贝多芬 (46) 14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50) 15 孙权劝学 (52) 写作训练:我也追“星” (55)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三) (58) 第四单元 16 社戏 (63) 17 安塞腰鼓 (66) 18 竹影 (69) 19 观舞记 (71) 20 口技 (73) 写作训练:戏曲大舞台 (76)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四) (78) 第五单元 21 伟大的悲剧 (83) 22 荒岛余生 (86) 23 登上地球之巅 (90) 24 真正的英雄 (93) 25 短文两篇 (95) 写作训练:漫话探险 (98)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五) (100) 第六单元 26 猫 (104) 27 斑羚飞渡 (106)

28 华南虎 (109) 29 马 (111) 30 狼 (112) 写作训练:马的世界 (115) 单元自我过关检测(六) (117)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学习目标】 1.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把握本文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 【学习重点】 1.品味学习文章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语汇,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难点】 把握本文叙事写景井然有序的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自学 (一)了解作者及作品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作品有小 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本文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二)题解 《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课题 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三)熟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 1.填空。 本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体裁),选自。作者鲁迅,原名,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他写的小说集有、,散文集有。 2.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确凿()菜畦()宿儒()倜傥()()敛() 脑髓()桑葚()斑蟊()攒在一起()秕谷() 拗()盔甲()锡箔()()人声鼎沸() 二、课堂导学 (一)明确学习目标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感知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2)快速阅读课文,分别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过渡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导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导学案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教案人教版 《散步》 【理念设计】 新课程强调课堂上学生的主动参与,各种感观全方位的参与,要求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感情体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既重结果又重过程,为此本节课总体教学策略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生活。 【教材分析】 莫怀戚的《散步》,这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亲情和家庭生活的。《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了解更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有些学生甚至没有形成正确的家

庭道德伦理准则。不能深层次领悟文章意境,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圈点勾画、自主探究及小组讨论等,使其在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的同时,深入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及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1.品味文章语言美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 2.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难点】 1.揣摩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学会联系语境,在动态的语境中理解词句。 2.指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评美,把阅读的过程当作美点追寻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赏读美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

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答案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攒、拗、确凿、轻捷、相宜、方正”等词的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作家作品,理清文章层次。 “,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三味书屋》选自《》。 2.扫除文字障碍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注上字音,解释“人迹罕至”) 缠络豁觅食渊博确凿菜畦油蛉桑椹 珊瑚攒斑蝥秕谷书塾蝉蜕盔甲蟋蟀 收敛拗脑髓倜傥锡箔宿儒竹筛臃肿 金叵罗人迹罕至 3.指定学生朗读课文。 4.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文章的题目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请同学考虑文章从第几段到第几段写的是“百草园”的生活?第几段到第几段写的是“三味书屋”的生活? 5.布置作业 ①生字生词在作业本上抄写三遍。 ②熟读全文三遍,并反复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课堂展示: 1、课文朗读。 2、听写生字词。 课后反思: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色,增强语感。 合作探究 1、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从这个题目得到了哪些信息? 2、“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确实我的乐园。”一句,“似乎”“确凿”语意是否矛盾?为什么? 3、朗读第2自然段,从下列角度思考,作者写了什么? (1)从句式上看: (2)从描写的范围来看: (3)从描写的对象来看: (4)从观察的角度来看: (5)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 4写了百草园的景物后,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5、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 6,找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词的作用。 课堂检测 阅读第二自然段,完成后面的习题。 1.指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 (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2)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3)那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的趣味是多么令人心动啊!()2.本文运用多种感觉写景,请根据要求从语段中摘录例句(一句即可)。

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1散步 周瑛 2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分歧、各得其所、水波粼粼”等词语。 1、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 2、学习由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中挖掘深意的写法。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学习重点】 感受文章浓浓的亲情,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体会语言美加强学生对文字的感知能力【学习难点】 学习由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中挖掘深意的写法。 【知识链接】 1、题目解读 文章通过写一家三辈四口人散步的经历,让人领悟到怎样处理家人关系,才能使一家人和和美美。 2、以小见大在现代文阅读中的运用 a、概念:指写的是小题材反映的是大问题的一种写法。 b、作用: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2、走近作者 莫坏戚,重庆人,当代作家。1966年初中毕业,到四川内江插队。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现为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著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3、关于写作背景 如作者自己所分析的:本文的写作契机是两个。其一是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确如文中所说:初春,南方的原野,哄了一阵才将母亲带上路……当时我儿子正上幼儿园。他叫“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也是真的。 第二个契机则是较有理性色彩。我与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出我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中的“孝悌”的看法——他反对“悌”(他说弟弟没有必要高看兄长),而对“孝悌”却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又说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云云。 我们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这使我感慨不已,开始重新正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产生了。 【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汉字 分歧()一shà( )间chāi()散各得qí( )所委qū() 水波lín lín( ) ( ) 你就背()着我我背()上的 2、结合具体语境,请对下面加括号词的含义做点分析。 (1)春天(总算)来了。

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册全套导学案(新教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全套导学案 1.《春》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字词、优美语句、修辞方法并了解作者,理清文章思路。 2.学习诵读方法,声情并茂,以读求知,以读悟情。 【学习重难点】 清理文章思路;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 【自主学习】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原名自华,号秋实,字________,原籍浙江绍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朱自清的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代表作有《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________》、《________》等。 2.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酝酿 ..()黄晕.()披着蓑.()涨.起来() 宛.转()应和.()戴着笠.()抖擞.() 【设问导读】 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并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1.听一听:听老师范读课文,在听的时候圈点勾画生字词。 2.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读得热情洋溢,有滋有味,有情有境。 3.记一记:每学习一篇课文,我们首先都要积累一些新词。在听读中,你圈点勾画了哪些生字词?你为什么觉得它们重要? 4.想一想:《春》中描写了春天的哪几种代表性的事物?文章依次描写了哪几幅图画?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巩固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迷藏.()宝藏.() A zàng B cáng (2)散.步()散.在草丛里() A sǎn B sàn (3)薄.烟()薄.弱()薄.荷() A bò B bó C báo (4)应和.()和.解()和.面()和.稀泥()A hé B hè C huò D huó 2.给下列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含义 (1)一切 ..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A 万物 B 全部 C 它们 D 大地 (2)鸟儿……呼朋引伴地卖弄 ..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A 夸耀 B 炫耀 C 显示 D 吹嘘 (3)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 ..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A 陪衬 B 衬托 C 渲染 D 突出 (4)“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七年级语文导学案(上)答案

七年级(上)语文导学案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一课时 【课前热身】觅韵魅慕 一、【基础达标】 1.周树人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朝花夕拾》《野草》《呐喊》《彷徨》《而已集》《三闲集》《南腔北调集》等 2.qí shan xī shuài suǐ máo cuán línɡ yuān 3.秕喉儒颊凿绣塾鉴4.略 5.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第九自然段以“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 二、【设问导读】 1.乐园因为年代久远,记忆模糊,所以用“似乎”;但对乐园里的野草记忆深刻,所以用“确凿”。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怀念之情。 2.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写的。“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到“鸣蝉”“油蛉”“蟋蟀”到“长的草里”“夏夜乘凉”到“冬天的百草园比较无味” 3.第二自然段首先写景详略得当,讲究主次;其次写景顺序井然:由静物到动物,再到静物;由高到低再到高;第三观察景物仔细,抓住景物特征描写;还有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4.不是。因为长得草里,有一条赤练蛇,“我”自然而然联想起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5.欲扬先抑的写法 6.写了“我”的种种猜测,表达了对家里人做法的不理解和对百草园无限留恋之情。 【问题研究】略 三、【自学检测】 1.略2.(1)排比(2)比喻3.C 4.略5.(1)长吟伏窜低唱弹琴(2)C (3)A (4)略 四、【巩固练习】 【课外连接,直击中考】 1.(2分)在超市做保洁的母亲,为了儿子读书,谦卑而勤奋工作却遭到主管的训斥。 2.(3分)外貌描写,既表现了这位母亲的贫穷和低微,又表现了这位母亲的自尊与自爱。 3.(4分)身份低微,收入微薄,生活在社会底层,不被人重视。 4.(7分)(1)“尴尬”一词准确地表现了老妇人多次问话之后没人回答的难为情,“爬满”一词表现了老妇人“失望和忧伤”的程度之深。(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子俩淳朴善良的笑容带给大家的感动。

1(2019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全册全套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 春 朱自清 【教学目标及重点】 1、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体验性教学法。 【教学设计】本文是一篇美文,可以向学生提供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画面上的比较和配乐朗读。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当秋叶飘落的时候,当白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的吟诗作文。利用课件分别出示杜甫《绝句》和王安石《泊船瓜洲》的画面。引导学生分析,《绝句》是从“鸟”的角度,《泊船瓜洲》是从“春风”的角度来写春天。绝句只有四句,往往是选取春天的一个或两三个景物来写。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出示课题),其中写春天的就多了。有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的山、水、树、蜜蜂、蝴蝶等等。今天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绘春天的。(利用多媒体,提供秋天、冬天与春天的画面比较,并出示两首诗的。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起学生共鸣,让学生感受回忆,调动他们的直接经验,进行情感上的铺垫。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又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情境。) 二、学习目标 利用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三、教师范读(播放朗读音频),整体感知 1、范读前请学生思考:朱自清先生是以怎样的心情盼望春天的到来;然后又用怎样的彩笔描绘春天的美景;最后,他又满怀喜悦歌颂了春天。根据提示(盼春──绘春──颂春),将本文分成三部分。 2、教师配乐(班德瑞《春天里的一天》)朗读:教师的范读是非常重要的,从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给学生以引导和熏陶,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去思考,以便从整体上把握文意,为下一步的品读奠定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案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 在山的那边 一、 1. 略 2. 本义,现实中的山;比喻义(象征义) ,困难,艰难险阻。 3. 童年时期;长大以后。渴望海;追寻海。向往和困惑;感悟和信念。妈妈;读者。 4. 略 二、 1. 神往大山外面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渴望实现理想,追寻理想生活。 2.神往大山外面的世界,渴望实现理想。 “我”不愿告诉别人。 3.“铁青着脸” ,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本希望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 望,沮丧极了,好像山在那里责备我痴心妄想,脸色铁青。 4.“枯干的心灵” ,比喻失去理想的心、疲惫失望的心。 5.“种子”,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这个信念深埋在我心里,我不断为之 而努力。 三、 1 .我的幻想全然落空。 2 .(1)现实中的山和海。 (2)山,困难;海,理想。 3 .坚定 信念,孜孜以求,克服重重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 4 .在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后,在一次次 地战胜失望之后,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5 .略 6.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母亲,新娘;对比;思想爱国的情怀。 走一步 , 再走一步 一、略 二、 1. , , , 2.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 作用: 交代时间的变化,衬托人物恐惧的心理。 3. 明智,教子有方,充满智慧。 4.5.6. 略 三、1①盈 ②嫩 2 ?衬托蒲公英白色小花的淡雅(或:平凡) 3.它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4 ?蒲公英 教育“我”像蒲公英那样不满足现状,积极进取,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5. 生动传神地写出了 “我”在妈妈的教育下求知、成长、努力进取的情景。 6 ?既揭示了蒲公英的性格特征,又包含了母亲对“我”的殷切希望。 7 ?每一个山里的母亲都期待孩子像蒲公英那样飞出大山,飞向更广阔的天地。 3 短文两篇 一、1.敛 z a n b ei 恕 gu o g 型2. 蝉(ch 印)(鸣蝉 ) 敛(li an )(收敛 ) 恕(sh 0)(宽恕 ) 微 (w e )(细微 ) 禅(ch 岔)(禅院 ) 剑(ji cn )(刀剑 )怒 (n 0)愤怒 ) 徽(hu i )国徽)3.① 收敛 ② 聒聒 ③ 卑微 ④一丝不苟 4. A . 5. 略 二、6.烦T 惊T 叹T 恕 7. 首尾照应 “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照应文 章开头的“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的“烦” 。 8. “哪管是 90 年,90 天,都不过要好好的的活过 .”是全文的文眼。 它是由抑到扬的关键原因, 也是由蝉引发的关于生命的深刻道理。不管是写蝉的烦人的聒噪,病蝉的弱小,还是写蝉 17年埋在 泥下,出来只活一个夏天的短暂生命,都是因为有这句话,才显得有厂意义和光彩。它也提醒我们, 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 9. 抑: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 这是一抑。 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 扬: 蝉的生活历程显示了生命的意义。 10. 不管生命如何短暂,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地活着。 三、11.①“父亲”把《送别》中的“长亭外”误听为“长城”外。 子”。 12. 第一件事与第二件事性质相同,都属于“美丽的错误” 二件事。 13. 可惜那首歌唱的不是自己的家乡,可惜自己感动了这么多年 竟然是听错了。 2 写它的微小和病弱, 又是一抑。 ②“我”把“乌秋”误认为“燕 ;作者由第一件事自然地引出了第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完整版)

1 春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想象春的画面,体会作者情感。 2、学会写景的方法——含感情,抓特点,用感官。 3、进一步学习修辞手法,品味语言。 重点:反复朗读直至能够背诵。 难点:学会描写景物的方法和修辞。 第一课时 一、预习成果展示: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朗rùn()wǎn()转酝酿()() liáo()亮hōng()托应和()() 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3)、比喻姿态优美。() (4)、舒展、活动。() 3、本文作者(),字(),是我国现代著名()家、诗人,民主战士。我们曾学过他的散文《》。 答案:1、润宛yùn niàng 嘹烘ha 2、欣欣然呼朋引伴花枝招展舒活 设题意图:七年级新生仍然有识记字词的任务,此题加强记忆,巩固字词。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听朗读 2、自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理清课文的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_______春 第二部分(第2-7段):_______春 宏观勾勒(第2段): 具体描绘(第3—7段):春_____ 图、春______图、春______图、春_____图、春_____图 第三部分(第8—10段):_______春 3、用简洁语言概括全文: 提示:每个层次总结一句,概括格式:人(物)+事件 我盼望的春天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思考讨论具体分析: 1、再读课文,寻找文中生动形象的句子,在课本上勾画。 2、简单谈谈某个句子为什么生动形象。 提示:对句子的赏析可以从句子的修辞、词语的使用等方面入手。常用的修辞有比喻、拟人、引用、反复、排比等,优秀词语可以找句子中的动词、形容词。 3、小结: 排比的作用: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反复的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感,增强旋律美。 四、课尾检测: 仔细揣摩下列加点词语,简析其表达效果。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019-2020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含答案

教学案 1 春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想象春的画面,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2、品味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的句子,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进一步学习修辞手法,品味语言。 学习重难点: 重点: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两种修辞方法。 难点:通过朗读、赏析、品味语言来体会景物特征;学会抓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知识链接: 1.作者及其散文: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纵观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史,“五四”时期的散文成就对现当代散文的创作影响最大。而这一时期散文成就最高的作家则要首推朱自清。朱自清散文中备受推崇的是那些写景打情的篇章,其中描绘自然风光的部分,以真挚的情意、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构成了浓郁诗情及漂亮缜密的艺术风格。 2.复习散文知识 (1)定义:散文,是和小说、戏剧、是个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为三种: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议论(说理)散文; (2)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神聚);所谓形散是指不受时空的约束,驰骋想象,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所谓神不散失职用明确的立意统领全篇,放得开,收得拢。 学法指导:

梳理文中字词并多次有感情朗读课文,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用红笔标记你所喜欢的句子,并批注你喜欢它的理由;2.分析该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又有何特征?3.标记文中你认为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对其进行赏析。 学习内容 一、基础梳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朗rùn() wǎn()转酝酿()() liáo()亮 hōng()托应和()() 2、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并组词。 ()()(1)涨(2)散 ()() ()()(3)晕(4)藏 ()() 3、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3)比喻姿态优美。() (4)舒展、活动。() (5)明朗润泽。() (6)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7)一年的计划在春季考虑安排。() 4. 修辞方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完美版)

1《春》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把握重音和停连,在诵读中深入体会作者对春的情感。 2.深入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抓住关键语句,品味优美的语言。 3.通过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重点难点 第一课时:在诵读中把握重音与停连,体会作者情感。 第二课时:抓住关键语句,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查阅有关朱自清的资料,搜集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词;朗读课文至少2遍,在朗读中勾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试着背诵;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掌握“读读写写”中字词的音 形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1课时 一、情境导入 你读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文?在这些诗文里,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春”? [提示学生可用以下方式分享自己的积累:我从“”(朝代+人名)的《》(作品名)中,读到了“”(写春的诗文句),他笔下的春是“”(特点)的。] 你眼中的春是怎样的?请用一句话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诵读全文,边读边勾画关键词,找出作者描绘了哪些春日图景,展现了春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诵读选段,注意重音(.)、停(∨)连(∧),探究作者的情感。 (1)你认为哪些词要重读?词语重读后,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觉? (2)同桌互相读,注意读音要正确,重音和停连要恰当。 (3)你为什么这样读?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达标检测 1.《春》的作者是,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散文集《》《欧游杂记》《你我》等。 2.下列加点字字音、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导学案全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散步》导学案 总(1-2)课时 设计人:程俊芝审核人:张涛 【学习目标】 1、了解莫怀戚及相关的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 2、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把握文中的人物形象。 3、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把握作者的情感。 4、培养学生敬老爱幼、珍惜亲情、珍惜生命的传统美德。 【学习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学习难点】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把握文中的人物形象。 【课前预习】 一、预习任务 1、查资料,识记作者及文学常识,识记生字词(音、形、义)。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注音、停顿、语速、语调及感情。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一家人浓浓的深情。 二、预习内容 (一)认知前提 1、积累两句你小学阶段知道的尊老爱幼的名言警句。 2、给同学或同桌讲讲在这方面你是怎么做的? (二)新知认知 一、朗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汉字 分歧.()一shà( )间 chāi( )散水波lín lín( ) ( ) 三、这篇散文通过写一家人?散步?,表现了怎样的道德情感? 【预习检测】 1、下列句子方框里的词语,应选哪一项依次填上才恰当() ①我的母亲又□过了一个严冬。②母亲□□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③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着。 A.①度②无奈③生长 B.①拖②高兴③覆盖 C.①熬②信服③铺 D.①活② 犹豫③滋生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霎时:②水波粼粼: ③各得其所: 3、?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1)《散步》中这一段对初春景物的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 (2)请你写出一两句你所熟悉的描写初春景象的古诗句。 【预习质疑】 【课中实施】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品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人物形象,感悟文中浓浓的亲情。 一.一家人?散步?,发生分歧,解决办法是什么?最后是怎样解决的? 二.从一件平凡的小事中,一家四口人表现各不一样,你是如何看待这些人物的?文章又是通过哪些细节表现的?。 三、写作手法探究——这篇文章用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解。拓展延伸——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感悟到了什么? 【限时作业】(10分) 1、.选出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A.嫩芽(nèn)调皮(tiào) B.霎时(sà)依偎(wèi) C.蹲下(dūn)背起(bèi) D.粼粼(lín lín)拆散(chāi) 2、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和另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B.它抱住每一棵它遇到的树,用力摇,摇得叶子哗哗响。 C.风,总想掀开斗笠,看下面遮着什么。 D.那团乌云走过咱家窗前,我看到它的影子了。 3、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是[ ] A.?桂林山水甲天下?,游人臵身其中,顿有栩栩如生之感。 B.中国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世界体育运动、国际奥委会、北京,真可谓各得其所。C.我们要变本加厉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取得优良的成绩。 D.进入初中后,我无时不处在兴奋之中,同学们热情友好,老师的关怀更是无所不至 4、仿写句子——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母爱 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以?父爱?为开头写)【收获平台】

2020年春七年级语文下册全一册学案新人教版

1 邓稼先 【课文学习目标】 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 2、学习本文精心剪裁,巧妙布局的特点。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了解长句短句交错使用的作用。 4、学习写人物传记。 5、学习邓稼先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1、背景资料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关于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关于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传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长篇传记要写出当时的时代背景、周围环境等。当然,重点是写人物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状况。短小的传记(小传),只需写人物的主要生活经历和思想状况,甚至可以选写人物生平的几件典型事情。 2、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宰.割署.名奠.基开拓.元勋.仰慕. 孕.育选聘.大厦.无垠.夐.黯. 曛.铤.筹.划签.字颤.抖燕.然 嫣.红挚.友彷徨 ..罗布泊.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至死不懈.鞠躬尽瘁.妇孺.皆知马革裹.尸 3、理解下面的词语,注意加点字的含义。 宰割:署名: 奠基:开拓: 元勋:仰慕: 孕育:无垠.: 筹划:嫣红: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全册,含答案) (带有批注,精品推荐) 1 春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 2.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3.品味优美词句,揣摩关键语句,积累语言。(重点) 4.深入学习比喻修辞手法,欣赏比喻给文章带来的美感,并运用于写作。(难点) 自主预习 1.阅读下面的小资料,完成填空。 (1)作家作品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2)文体知识 定义:散文,是和小说、戏剧、是个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按表达方式的不同,散文分为三种:叙事散文,(写景)抒情散文,议论(说理)散文。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 2.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嗡()酝酿()抖擞()朗rùn() wǎn()转hōng()托静m?()jiànzhuàng() 应和()风筝()liáo()亮 和风细雨()铮铮铁骨()liáo()草 掺和()挣扎()眼花liáo()乱 3.把下列词语的意思补充完整。 朗润:。 赶趟儿:本义是时间赶得上,文中指。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文中比喻。 酝酿: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文中是指。宛转:形容声音。 4.朗读课文,读出感情,在你喜欢的段落中标出语句中的重音和停连。

示例:“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V 抚.摸. 着你。 5.通读课文,完成题目。 (1)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用一个二字词语概括为盼春、 和赞春,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 之情。 (2)找出文中的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在课本中标出来,并体会一下句子好在哪里。 合作探究 一、 体会优美的情境 1 2. 这些春景有哪些共同点? 3.课文以写景为特色,除了写景,还有哪些特点? 二、品味精彩的语言 1.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各举一例说说它的作用。 示例: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赏析:本句综合用运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情意。 2. 除了修辞手法的运用,本文还有不少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从文中找出来,并说说这些词语好在哪里。 示例: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赏析:“闹”字,不仅有声响,还呈现出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 3.课文体现了朱自清散文语言怎样的特点? 三、运用比喻的手法 品读下面的比喻句,请你运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一处景物,注意要写出景物的特征。 (1)那雪,就如白玉,铺满了大地,让你感觉来到了天界。 (2)芦苇开花了,芦花飘飘,白白的,软软的,像一簇簇轻盈的羽毛,在风中摇曳。 (3)雨后的草原野花竞放,像一块刚浸过水的花头巾,连露珠儿都是五颜六色的了!

七上语文导学案

《在山的那边》导学案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一、【导学目标】: 1、理解、积累“痴想、隐秘、诱惑、喧腾”等词语。 2、初步了解诗歌常识。反复朗读,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 3、领会诗中“山”与“海”的艺术形象蕴含的意味,培养欣赏诗歌的能力。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诗歌是一种抒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诗歌是有节奏、有韵律并富有感情色彩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也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汉魏六朝诗,一般称为古诗,其中包括汉魏乐府古辞、南北朝乐府民歌,以及这个时期的文人诗。唐以后的诗体,从格律上看,大致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两类。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自学导航】: 1.练读诗词5次,争取读准节奏感情。 2.给加点字注音,然后解释词义。 ()________________ 凝.()减________________ 诱惑 .. ()________________ 一瞬.()间_______________ 隐秘 .. 喧.()腾________________ 痴.()想________________ 【课堂导学】: 一、竞读: 1.分小组练习朗读并选出本组朗读最佳者在全班朗诵。

二、自我研讨: 请从不同角度概括诗歌两部分的内容 A.从时间看:第一节写________________;第二节写________________。B.从事情看:第一节写________________;第二节写________________。C.从心理看:第一节写________________;第二节写________________。D.从方式看:第一节写________________,第二节写________________。【合作探究】 1.读第一部分,你觉得小时候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耽于幻想、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的少年 2. “在山的那边,是海”,对这个“山”字,“我”小时候理解的和今天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小时候理解的山是指具体的、可见的、实实在在的山,是自然界的山。今天,随着阅历的增长和体验的增加,“山”既可以指一座山,也可以指无数座山,是重重困难,道道难关。 3.诗人领悟妈妈所说的“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不是自然界的海,那么,什么是“信念凝成的海”?诗中有没有回答这个问题?“我”虽然多次失望,但在爬上一座座山顶之后,又坚持不懈地鼓起信心向前走去,海在远方召唤着我,鼓舞着我。诗人相信,不停地翻越,一次次地战胜失望,就会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海。而达到这个目标,依靠的正是信念,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海”终将展现在你的眼前。从这个意义上讲,“海”就是“信念凝成的海”。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导学案 春 主备:乔桂琴班级:姓名: 教师寄语:满室书香,待你用心去读。读中有悟,方领读书之乐。努力吧,你能行! 课前热身:(从今天起,让课前自主预习成为一种学习习惯。) 1、作者名片(温馨提示: 了解作者,主要从名、时、地、评、就等方面入手。) 姓名: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生卒年代:1898.11.22—1948.8.12 籍贯: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 评价: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主要成就:朱自清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 约二百多万言。遗著编入《朱自清集》、《朱自清诗文选集》等。主要作品 有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2、写作背景 本文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这个时期正是作者因彷徨苦闷而埋头于古典文学的阶段。尽管如此,作者在文中还是抛开创作初期那种淡淡的哀愁情调,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不过,对于春天,只能做田园牧歌式的抒情,不可能在作品中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 3、知识链接(你知道吗?) (1)散文的文体特点有:①篇幅短小精悍。②立意集中深远,“形散而神不散”。③题材广泛,不受时空限制,联想丰富。④表现方法灵活,融叙事、描写、议论于一体。 (2)常用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比喻、拟人:记叙文和说明文中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议论文中使说理通俗易懂。 反复:强调所说内容或情感。 排比:加强语言气势,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3)写作顺序:写景散文的顺序一般有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由物及人、由动到静、由左到右、由高到低、由点到面等等。 (4)写作手法:常见的有动静结合、情景交融、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虚实结合、对比、象征、欲扬先抑、托物言志等等。(这个有点难哦,在今后学习中慢慢揣摩。) 4、学法指导:(方法得当,事半功倍哦!) (1)以读为主 《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抓住春天景物的主要特征,绘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作者在行文的过程中多使用短句和儿化音,使得文章处处充满着轻松、明快的气息,因此朗读时就要把握住这一情感基调,带着欣喜的语气去读,咬字不宜过重,语调上扬,语速可稍快,但不宜匀速,要有快有慢,抑扬顿挫。 (2)善于想象 作者观察事物时调动了全身的感官,多感官多角度进行描写。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并加上联想、想象。反复阅读本文,闭上眼睛想象那一幅幅美丽的春景图,相信你会发现一个有声有色、有形有味、丰富多彩的春天。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识记本课“酝酿、窠巢”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重点)学习过程:(一步一个脚印,拾级而上,我是最高峰!) 一、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二、聚焦目标一:通读课文,积累字词。 (一)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利用课下注释或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积累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抖擞.( ) 撑.( )起伞烘.( )托窠.巢() 应和.( ) 薄.( )烟嘹.( )亮黄晕.( ) 2.解释下列词语。 朗润:酝酿: 宛转:欣欣然: 呼朋引伴:花枝招展: 一年之计在于春: 3.字词过关。(在上面的字词中任意抽查,你敢迎接挑战吗?) 三、聚焦目标二: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并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字、词、句。 朗读方式:自由读---抽读---范读---组内读--- 赛读等多种形式反复读,师生评价。 温馨提示:评价一个人朗读水平的好坏就是看他读的是否正确、清晰、完整。除了要读准声、韵、调,还要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不颠倒语序,读得平稳流畅。 2.速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相信细心的你一定能完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