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二语文静女1

高二语文静女1

初中语文 古文赏析《诗经 邶风 静女》原文、译文与赏析(通用)

静女 静女 《诗经》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译文】 娴静姑娘真可爱,约我城角楼上来。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抓耳又挠腮。 娴静姑娘好容颜,送我一枝红彤管。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 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美好又珍异。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注释】 ⑴静女:贞静娴雅之女。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静当读靖,谓善女,犹云淑女、硕女也。”姝(shū):美好。 ⑵俟(sì):等待,此处指约好地方等待。城隅:城角隐蔽处。一说城上角楼。

⑶爱:“薆”的假借字。隐蔽,躲藏。 ⑷踟(chí)躇(chú):徘徊不定。 ⑸娈(luán):面目姣好。 ⑹贻(yí):赠。彤管:不详何物。一说红管的笔,一说和荑应是一物。有的植物初生时或者才发芽不久时呈红色,不仅颜色鲜亮,有的还可吃。如是此意,就与下文的“荑”同类。但是也可能是指涂了红颜色的管状乐器等。 ⑺有:形容词词头。炜(wěi):盛明貌。 ⑻说(yuè)怿(yì):喜悦。女(rǔ):汝,你,指彤管。 ⑼牧:野外。归:借作“馈”,赠。荑(tí):白茅,茅之始生也。象征婚媾。 ⑽洵美且异:确实美得特别。洵:实在,诚然。异:特殊。 ⑾匪:非。 ⑿贻:赠与。 【创作背景】 《邶风·静女》是一首爱情诗。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而旧时的各家之说,则有多解。最早《毛诗序》云:“《静女》,刺时也。卫君无道,夫人无德。”郑笺释云:“以君及夫人无道德,故陈静女遗我以彤管之法。

德如是,可以易之,为人君之配。”而《易林》有“季姬踟蹰,结衿待时;终日至暮,百两不来”、“季姬踟蹰,望我城隅;终日至暮,不见齐侯,居室无忧”、“踯躅踟蹰,抚心搔首;五昼四夜,睹我齐侯”之句,则反映齐诗之说,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遂谓“此媵俟迎而嫡作诗也”。宋人解诗,能破除旧说,欧阳修《诗本义》以为“此乃述卫风俗男女淫奔之诗”,朱熹《诗集传》也以为“此淫奔期会之诗”,他们的说法已经表明此诗写的是男女的爱情活动。 【鉴赏】 《静女》一诗,向来为选家所注目。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也就是说,它是一首爱情诗。而旧时的各家之说,则多有曲解,未得其真旨。最早《毛诗序》云:“《静女》,刺时也。卫君无道,夫人无德。”郑笺释云:“以君及夫人无道德,故陈静女遗我以彤管之法。德如是,可以易之,为人君之配。”而《易林》有“季姬踟蹰,结衿待时;终日至暮,百两不来”、“季姬踟蹰,望我城隅;终日至暮,不见齐侯,居室无忧”、“踯躅踟蹰,抚心搔首;五昼四夜,睹我齐侯”之句,则反映齐诗之说,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遂谓“此媵俟迎而嫡作诗也”。所说拘牵于礼教,皆不免附会。宋人解诗,能破除旧说,欧阳修《诗本义》以为“此乃述卫风俗男女淫奔之诗”,朱熹《诗集传》也以为“此淫奔期会之诗”,他们的说法已经接近本义,但指男女正常的爱情活动为“淫奔”,仍是头巾气十足,与汉儒解诗言及妇女便标榜“后妃之德”同一弊端。 诗是从男子一方来写的,但通过他对恋人外貌的赞美,对她待自己情义之深的宣扬,也可见出未直接在诗中出现的那位女子的人物形象,甚至不妨说她的形象在男子的第一人称叙述中显得更为鲜明。而这又反过来使读者对小伙子的痴情加深了印象。 诗的第一章是即时的场景:有一位闲雅而又美丽的姑娘,与小伙子约好在城墙

静女知识点

第四单元千古流芳一诗心 《静女》答案 【学习要求】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2.增加语言积累,掌握重点文言字词解释。 3.感受诗中主人公的形象美及其纯真而热烈的感情。 4.通过诵读,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文化素养。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反复朗读,理清线索,分析把握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根据情节的发展,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 【学时安排】 【学习过程】 主要任务:分析把握人物形象;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 一、课前学习 (一)学法指导 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疏通字词,在此基础上反复诵读,整体感知全诗,熟读并背诵全诗。 2.借助图书馆或网络资源,了解《诗经》相关知识,结合本文内容,体会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找出文中细节描写,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体会诗中人物的情感。 (二)尝试练习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 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炜.() 说怿女 ..()()洵.美且异()...美()()()自牧归荑

2.利用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静女其姝 ....—— 搔首踟蹰 ....—— 俟.我于城隅.—— 贻.我彤管 ..—— 美人之贻.—— 3.指出下列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爱而不见 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 匪女之为美 4.借助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进行文学常识填空。 (1)《静女》选自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它相传为孔子编定, 共 305 篇,最初称诗或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表现手法有赋、比、兴。其特点是多重章叠句,双声叠韵,用词精炼生动,词汇丰富,形式以四言为主,间以杂言。它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离骚》是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2)《静女》以第一人称“我”的方式,写一次恋人的约会,从相候、相见、相赠到相悦,表现了存在于青年男女之间的大胆而挚热的爱情。 (3)本诗的诗眼是“怿”。 二、课堂探究 (一)问题探究 1.(1)本诗是以谁的口吻写的描绘了什么场景 男子;男女约会的情景 (2)根据约会过程,完成表格填空:

《诗经_邶风_静女》赏析

《诗经邶风静女》赏析 资料来源:网络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以雌雄二鸟和鸣起兴,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真挚、热烈的追求。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诗经子衿》) ——男子对女子刻骨铭心的思念,以致度日如年,精神恍惚。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 ——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迷惘的愁情恰似苍茫的秋水,萧瑟的芦苇。 爱情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本教案首次尝试构建网络与古诗文教学有机结合的平台,探索语文传统课堂教学和语文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古诗文教学新模式。 本教案演示文稿请参见本页面“我的网站”,中“研究成员”页面。 三幕话剧参加前一篇文章。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如实地展示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年间劳动人民的悲欢离合与喜怒哀乐,在《诗经》中表现男女青年相思、相慕、相爱、相恋的情歌占了很大的比重。从 《诗经》开始,民间情歌成为爱情重要的载体。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诗经》中民间情歌的风格奠定了后世我国民间情歌的基本基调。 教学目的: 在第一单元《诗经》学习的基础上,本课通过对《诗经静女》、《诗经蒹葭》、《诗经关雎》、《诗经逃夭》、《诗经子衿》等情诗的赏析,引导学生以分析民间情歌常用修辞手法,如双关、象征、顶真、比兴等的表达效果为切入点,预期达到以下教学效果: 1 、使学生了解民间情歌思想内容、风格特色、艺术技巧等方面的一般特色。 2 、培养学生从以上三个角度任选一个角度鉴赏民间情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民间情歌中双关、象征、顶真、比兴等修辞手法的辨别及其各自的表达效果。 教学模式: 构 建语文研究性学习与网络资源交流的平台,以学生自主研究、发现为主,以教师指导、点拨为辅,在本课结束后形成师生的共同研究性成果:民间情歌的一般特色和鉴赏民间情歌的角度。 教学方法:以情景教学法为主,教师以高雅的图画,用幽雅的音乐,用优美的语言营造诗情画意的诗意氛围。学生以“话剧”形式,再现情诗含蓄、朦胧、蕴藉的意境,引起同学情感共鸣。 以小组自主研究和讨论为辅。 教学过程: 准备活动: 开课前一周,教师组织学生在图书馆和多媒体阅览室查找和本课相关的资料: 《诗经》中民间情歌名诗名句的收集。 双关、象征、顶真、比兴等修辞手法的概念,例句,思考其表达效果。 学生自主组成研究小组,课下从研究《诗经》常用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入手,分成以下几组展开自主研究。《民间情歌的思想内容》、《民间情歌的艺术技巧》、《民间情歌的结构和韵律》、《民间情歌的风格特色》。各组设立小组长,负责汇总研究成果,最后每组形成研究性小论文《民间情歌的特色》。 课堂教学: 一、《诗经》中“爱情三部曲”导入《诗经邶风静女》。“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以雌雄二鸟和鸣起兴,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真挚、热烈的追求。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诗经子衿》) ——男子对女子刻骨铭心的思念,以致度日如年,精神恍惚。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 ——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迷惘的愁情恰似苍茫的秋水,萧瑟的芦苇。 爱情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 二、《诗经邶风静女》朗读、疏通字词,以及翻译。 三、讨论一:各小组同学就《诗经邶风静女》这首民间情歌的修辞手法展开讨论。 四、各小组课堂发言,展开交流,交流中教师适当点拨,最终形成师生共同的研究性成果。 五、讨论二:民间情歌在思想内容、艺术技巧、风格特色、结构韵律等方面的一般特征。 六、各小组推选代表发言,得出研究性成果二。 七、作业: 请同学运用本课研究得出的民间情歌的常识,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南朝民歌《西洲曲》,200 字左右。 八、拓展研究:民间情歌修辞手法辨析。(请学有余力和感兴趣的同学自主研究) 1 、双关和反语的联系和区别。 2 、顶真和回环的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3 、象征和借喻如何区分,各用在什么语境中。

《静女》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静女》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静女》/《诗经·邶风》备课习题资料 【原文】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翻译】 姑娘温柔又静雅,约我城角去幽会。有意隐藏不露面,徘徊不前急挠头。 姑娘漂亮又静雅,送我一束红管草。红管草色光灿灿,更爱姑娘比草美。 送我野外香勺药,勺药美丽又奇异。不是勺药本身美,宝贵只因美人赠。【作者】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主题思想】 《静女》是写青年男女幽会的诗歌,表现了男子对恋人温柔娴静的称赞以及对她的深深情意,体现出年轻男女之间纯美爱情的美好。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爱情的歌颂与追求。 【精品习题及答案】 一、文言现象积累: 1、找出下列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爱而不见: ②爱而不见:

③说怿女美: ④匪女之为美: ⑤自牧归荑: ⑥匪女之为美: 2、判断文言句式: ①俟我于城隅。: ②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③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3、解释加点文言虚词: ①静女其.姝: ②俟我于.城隅: ③爱而.不见: ④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二、翻译: 1、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2、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三、理解性默写: 1、《静女》中,描写静女送我第一个礼物的句子是:,。 2、《静女》中,描写静女送我第二个礼物的句子是:,。 3、《静女》中,描写约会时男主人憨厚痴情的句子是:,。 4、《静女》中,描写男主人爱屋及乌,表达对女子的喜爱的句子是,。 5、《静女》中,描写男主人对女主人所赠的管箫的喜爱的句子是:,。

《诗经 邶风 静女》赏析

《诗经·邶风·静女》赏析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静女》大概是整部《诗经》里最生动活泼的一篇,分明就是一幕小儿女约会情景的表演剧。可是历史上的学者并不这样认为,封建时代对这一篇作品的权威性解释是:卫国的国君和夫人道德大有问题,于是诗人写了这篇作品,歌颂静女贞洁守礼的美德,用来讽刺和鞭策卫国的国君和夫人。他们将“静女”的“静”字解释成“贞静”,把这“静女”塑造成一个深沉文静、做事情很有法度的淑女形象。“五四”新文化运动之际,胡适、周作人、俞平伯等大文学家对这篇作品有过热烈的讨论,一致的意见是这个“静女”一点儿也不静,所谓“贞静”之说根本就是瞎掰。 我们今天该如何阅读和欣赏这篇作品呢?关于《诗经》该如何读,闻一多曾经提出两个原则:一是带读者走进《诗经》时代,二是把《诗经》带到读者的时代。前一个原则是提醒大家注意《诗经》作品的民俗文化背景;后一个原则是要求大家介入作品,把《诗经》作品当成是自己参与或者目睹的事件。或许有些读者认为《诗经》离我们的时代过于久远,理解起来太难。其实不然。我们觉得《诗经》难,往往是因为存在文字上的障碍。但只要突破这一障碍,理解《诗经》便不难了。非但不难,反而要比唐宋的文人诗歌还要好懂。因为《诗经》作品更接近于生活的原生态,读懂之后,我们往往要惊讶于《诗经》作品何以如此接近我们自己的生活。要做到这一点,最关键的是介入作品。 实际上,《邶风·静女》是顶好介入的一篇作品,它的故事再简单不过,我们很可以把它当作“郭靖黄蓉初相识”的一幕场景。郭靖、黄蓉是大家顶熟悉的人物,郭靖憨厚实诚,黄蓉机灵刁钻,本篇的男女主人公恰是这样的性格。所以,大家很可以把作品的主人公置换成郭靖和黄蓉。这样来理解,会容易和有趣许多。 这篇无非是写“郭靖”(我)和“黄蓉”(“静女”)相约在城墙根儿见面以及见面的情形。叙述是从“郭靖”的角度。他们应该是第一次约会。约会之前,他们曾经邂逅,彼此有美好的印象。想那黄蓉是何等聪明之人,自然对人生有个很好的判断,郭靖那样憨厚老实,将来断不会欺负、背叛自己,而郭而郭靖的笨拙也未尝不在某一方面激起黄蓉内心潜藏的母爱关怀。这两个人真可以说是天作之合。黄蓉是心知肚明,早已做好终生相托的打算,郭靖未必有这样的智商,可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面对如此聪明、可爱的女子,又如何能无动于衷呢!这一次的约会应该是由“黄蓉”发起,他们两个人的世界,总是黄蓉掌握着主动权,郭靖的性格习惯于回应,然而这回应无比深沉。

1、《诗经·静女》

诗经·静女 【原文】 静女① 《诗经·邶(bèi)风》② 静女其姝(shū)③,俟(sì)④我于城隅(yú)⑤。爱⑥而不见⑦,搔首踟(chí)蹰(chú)⑧。 静女其娈(luán)⑨,贻(yí)⑩我彤(tóng)管?。彤管有炜(wěi)?,说(yuè)怿(yì)?女(rǔ)?美。 自牧?归(kuì)荑(tí)?,洵(xún)?美且异。匪(fēi)女(rǔ)?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①静:闲雅文静。姝(shu殊):美好的样子。②俟(si似):等候。城隅:城角。③爱:通“薆”,隐蔽。④踟蹰(chi chu迟厨):徘徊。⑤娈(luan峦):美好的样子。⑥贻(yi移):赠给。彤(tong同)管:朱红色管茎的茅。⑦炜(wei伟):光亮的样子。⑧说怿(yi意):喜爱。说:通“悦”。女:通“汝”,你。⑨牧:郊野放牧之地。归:通“馈”,赠给。荑(ti提):初生的茅。⑩洵(xun旬):实在。 (11)匪:通“非”,不是。女:通“汝”。 【参考译文】 美丽文静的姑娘,约我在城角相会。她却偷偷地隐藏起来,急得我搔着头皮转来转去。 美丽文静的姑娘,赠给我一株红茅。红茅鲜泽有光,真喜爱它的漂亮。 从郊野那里赠给我的红茅,实在美丽而又不同寻常;哪里是它有什么漂亮,只不过因为它是美人的赠物。

【参考赏析】 【赏析】这是一首优美的恋歌,一位青年男子抒写他心中火一般的恋情。 全诗共分三章,层层推转,画面联翩。第一章写赴约。美丽文静的姑娘向小伙子约会,说在城角的地方等他。小伙子高高兴兴地跑去,却不见人。原来姑娘有意在跟他开玩笑,藏到隐蔽处去了。害得小伙子焦灼地搔着头皮踱来踱去地张望。这一章共四句。前两句叙事,交代背景,点明约会。其中首句对女既称“静女”,又别夸其“姝”,可谓赞不胜赞,显露出小伙子无限倾倒的心态。后两句描写践约时的情景,一句写恋人,一句写自己。“爱而不见”,写女孩子顽皮活泼的情景,“搔首踟蹰”,写小伙子期而不得的焦急神情,由于善于捕捉富有表现力的细节,虽各只一句,却传神尽致。 第二章写受赠。漂亮的恋人不仅来了,而且情意深长地赠给他一支“彤管”。彤管究系何物,历来众说纷纭。从字面上看,应是红色管状物;从诗意推勘,当与下章的“荑”为一物。“荑”是初生的茅,那么彤管应是红色管茎的茅。荑确有红色的,晋代郭璞《游仙诗》说:“陵冈掇丹荑”,即是一证。由于彤管是心爱的恋人所赠,小伙子觉得它分外美好可爱,不禁对着它讴歌起来了:彤管多么鲜泽光亮呵!真喜爱你的漂亮。把对赠者的一片深情通过对其赠物的赞颂表现出来,爱屋及乌,曲折含蓄,隽永有味。 第三章写把物思人。小伙子思念自己的恋人,不禁又抚玩起那株赠草,并热情讴歌以寄相思之情:从郊野处赠给我的这株红茅,实在美丽又不寻常。二人约会处在城角,正连郊野,从“爱而不见”还可以约略窥见其处草木丛生之状,故可称其地为“牧”。读到这里我们才发现,第一、二两章所写的全是追忆,这章才是写面前的实景。小伙子是在把玩那株赠草以寄缠绵的相思,想起了当初约会与赠物的甜蜜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原文、赏析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出自先秦的《静女》 原文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创作背景:《邶风·静女》是一首爱情诗。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而旧时的各家之说,则有多解。欧阳修《诗本义》以为“此乃述卫风俗男女淫奔之诗”,朱熹《诗集传》也以为“此淫奔期会之诗”,他们的说法已经表明此诗写的是男女的爱情活动。 译文 娴静姑娘真可爱,约我城角楼上来。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抓耳又挠腮。 娴静姑娘好容颜,送我一枝红彤管。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 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美好又珍异。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注释

静女:贞静娴雅之女。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静当读靖,谓善女,犹云淑女、硕女也。”姝(shū):美好。 俟(sì):等待,此处指约好地方等待。城隅:城角隐蔽处。一说城上角楼。 爱:“薆”的假借字。隐蔽,躲藏。 踟(chí)躇(chú):徘徊不定。 娈(luán):面目姣好。 贻(yí):赠。彤管:不详何物。一说红管的笔,一说和荑应是一物。有的植物初生时或者才发芽不久时呈红色,不仅颜色鲜亮,有的还可吃。如是此意,就与下文的“荑”同类。但是也可能是指涂了红颜色的管状乐器等。 有:形容词词头。炜(wěi):盛明貌。 说(yuè)怿(yì):喜悦。女(rǔ):汝,你,指彤管。 牧:野外。归:借作“馈”,赠。荑(tí):白茅,茅之始生也。象征婚媾。 洵美且异:确实美得特别。洵:实在,诚然。异:特殊。 匪:非。 贻:赠与。 赏析 《静女》一诗,向来为选家所注目。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

2018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静女练习

古代诗歌鉴赏:静女课后练习(1) 1.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淇水波涛滚滚,水花打湿了车上人的衣裳。 B.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女子没有什么不痛快的,士人的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 C.静言思之,躬自悼矣:静下心来想一想,只能自己伤心。 D.信誓旦旦,不思其反:你的誓言是真挚诚恳的,你竟不想回头。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氓之蚩蚩(chī)乘彼垝垣(huán)载饥载渴(zài)小人所腓(féi) B.尔卜尔筮(shì)靡有朝矣(zhāo)淇水汤汤(tāng)四牡业业(mǔ) C.匪我愆期(qiān)于嗟女兮(jiē)渐车帷裳(cháng)不遑启居(huáng)D.将子无怒(jiāng)体无咎言(jiù)犹可说也(yuè)四牡骙骙(kuí) 3.下列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古时也称“诗三百”。它和乐、射、御、书、数一起被称为“六艺”。 B.所谓“风”“雅”“颂”是《诗经》中的三部分;“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后人把这两者合称为“六义”。 C.我国文学史上向来以“风”“骚”并称,“风”就是指《诗经》中的“国风”民歌;“骚”就是指屈原的代表作《离骚》。“风骚”就是指我国古代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后代用“风骚”泛指文学。 D.“风”指十五国风,大多为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5.文学常识填空。 ______________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______________的诗歌,共______________篇,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其表现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是我国 ______________诗歌创作的源头。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一项是() 情趣是感受来的,起于自我的,可经历而不可描绘的;意象是观照得来的,起于外物的,有形象可描绘的。______________。 A.情趣是基层的生活经验,意象则起于对基层经验的反省。情趣如自我容貌,意象则为对

《静女》选择题、文言现象、赏析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静女》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资料:【原文】【翻译】 题型:【选择题】【文言现象】【简答题】 【原文】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翻译】 姑娘温柔又静雅,约我城角去幽会。有意隐藏不露面,徘徊不前急挠头。 姑娘漂亮又静雅,送我一束红管草。红管草色光灿灿,更爱姑娘比草美。 送我野外香勺药,勺药美丽又奇异。不是勺药本身美,宝贵只因美人赠。【精品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2、对这首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静女”,是指文静美丽的姑娘。 B.“爱而不见”的意思是说故意藏起来不出现,逗小伙子着急。 C.“说怿女美”的意思是指姑娘美丽的彤管映衬得你更美。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这两句称赞姑娘送给他的荑草实在美得出奇。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个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C.无论是赠彤管,还是赠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的恋情已到极致。 D.这首诗除了细节描写外,还运用了双关及移情手法,因而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5、选出对《静女》一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静女》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族的特色。 B.本诗以生动的语言,风趣的细节,表现了一对男女青年热恋中的情趣,人物神形毕现,呼之欲出。 C.“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这两句借物抒情,意涉双关,表面上男青年是在赞美姑娘馈赠给他的信物,实则表达了他对姑娘挚爱之情。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用借代的手法,以初生荑草白而柔嫩的特点,象征爱情的真诚和纯美。 6、选出对“彤管有炜,说怿女美”二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A.红色的彤笛有色彩,漂亮的乐器让我喜爱。 B.彤笛鲜艳又光亮,漂亮的乐器真让我喜爱。 C.彤笛鲜艳又光亮,美丽的姑娘更让我喜爱。 7、下面对此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此诗以第一人称“我”——男青年写第一次恋人的约会的情景。 B.诗歌重章复唱,不注重细节描绘,从大处着笔,风格朴实,增添了艺术魅力。 C.第一章写青年之约,第二章写青年之恋,第三章写青年之诚。 D.作者由静女而彤管,由荑而静女之情,把人、物、情巧妙地融合起来,表现了男女青年热烈的纯朴的恋情。 8、下面对诗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静女》试题及答案

静女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3.对这首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静女”,是指文静美丽的姑娘。 B.“爱而不见”的意思是说故意藏起来不出现,逗小伙子着急。 C.“说怿女美”的意思是指姑娘美丽的彤管映衬得你更美。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这两句称赞姑娘送给他的荑草实在美得出奇。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 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个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C.无论是赠彤管,还是赠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的恋情已到极致。 D.这首诗除了细节描写外,还运用了双关及移情手法,因而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5.选出对《静女》一诗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静女》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族的特色。 B.本诗以生动的语言,风趣的细节,表现了一对男女青年热恋中的情趣,人物神形毕现,呼之欲出。 C.“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这两句借物抒情,意涉双关,表面上男青年是在赞美姑娘馈赠给他的信物,实则表达了他对姑娘挚爱之情。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用借代的手法,以初生荑草白而柔嫩的特点,象征爱情的真诚和纯美。 6.选出对“彤管有炜,说怿女美”二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A.红色的彤笛有色彩,漂亮的乐器让我喜爱。 B.彤笛鲜艳又光亮,漂亮的乐器真让我喜爱。 C.彤笛鲜艳又光亮,美丽的姑娘更让我喜爱。 D.彤笛鲜艳又光亮,静女叮嘱我要喜爱它。 7.下面对此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此诗以第一人称“我”——男青年写第一次恋人的约会的情景。 B.诗歌重章复唱,不注重细节描绘,从大处着笔,风格朴实,增添了艺术魅力。 C.第一章写青年之约,第二章写青年之恋,第三章写青年之诚。 D.作者由静女而彤管,由荑而静女之情,把人、物、情巧妙地融合起来,表现了男女青年热烈的纯朴的恋情。 二、判断题(对的选“是”错的选“否”) 1.《静女》全诗三章,二章重在写场景,一章重在写心理。( 是否) 2.“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这两句主要是为了表达男青年赞美姑娘馈赠给他的信物的情感。 ( 是否) 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 是否)

《静女》文本分析

静女文本分析 ⑴基本解读 《静女》选自《诗经·邶风》,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它以第一人称“我”(男青年)的口吻描写了与恋人约会的情景,描绘了“我”见到恋人前后的不同心情。这首诗格调轻松优美,把民间一对男女恋人约会时的情景描写得生动活泼,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全诗12 句,分为三章,每章4句。 第一章:静女其姝,候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这一章描写男女恋人约会的场景。“静女其姝,候我于城隅”,点明了约会的地点与人物。与“我”约会的是一位文雅而美丽的姑娘,这从“静”、“姝”两字可以看出。约会的地点是“城隅”:城墙上的角楼(一说是城墙边的角落)。请注意:《诗经》时代的“城”,不是城市,而是城墙。但“我”如约赶到的时候,她却故意躲藏起来不出现(一说是故意躲藏起来不让看见)。爱,通“薆”,扬雄《方言》:“薆,谓薆蔽也。”急得“我”抓耳搔首,徘徊不停。“搔首踟蹰”四字,把“我”的憨厚、真诚以及未见恋人的焦灼、忧虑的心情十分逼真地表现了出来,表达了“我”对“静女”的爱慕和思念之深。这一章中“静女”尚未露面,但从她“爱而不见”的故意逗人的表现,可以想象她天真活泼、调皮可爱的情态。 第二章: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这一章描写男女恋人见面后的情景。“静女”与“我”见面后,文雅而美好的姑娘送给“我”一支红色的管箫(一说是红色的茅草),红色的管箫鲜明有光,令“我”非常喜爱,陶醉其中。“我”表面上是赞叹管箫之美,实际上是赞叹“静女”之美。这表现了“我”对“静女”的爱恋。 第三章: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这一章继续描写两人见面后的情景。“静女”又赠给“我”一束从野外放牧的地方采来的茅草,那茅草的确又美丽又稀奇。但是“我”感到:不是茅草有多么美丽,而是因为它是“静女”赠送的,所以才显得特别珍贵。 ⑵精华鉴赏 ①这首诗描写了热恋中的男女青年约会时极富生活情趣的情景,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可爱的少女和一个憨厚、痴情的少年的形象。人物的心理活动描绘的非常细腻、传神,善于抓住人物的感情变化。男青年在约会之初,姑娘“爱而不见”,因而他“搔首踟蹰”,

【课外阅读】诗经《静女》赏析

【课外阅读】诗经《静女》赏析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欣赏】 【译文】 娴静姑娘真漂亮, 约我等在城角旁。 视线遮蔽看不见, 搔头徘徊心紧张。 娴静姑娘真娇艳, 送我新笔红笔管。 鲜红笔管有光彩, 爱她姑娘好容颜。 远自郊野赠柔荑, 诚然美好又珍异。 不是荑草长得美, 美人相赠厚情意。 【解说】 这是一首男女幽会的情歌。少女故意躲在城角,“爱而不见”,男子急得坐立不安,“搔首蜘蹰”,这两句平实如话的描写,极为传神地表现了一对恋人初会时的情趣。既而约会之时少女赠送彤管、荑草,男子欣喜若狂语带双关表达爱意的情态,又写得柔婉细腻,情意绵绵。全诗清新活泼,生动有趣。吟诵此诗,读者亦会被其浓浓的青春气息所感动,而诚心祝愿这对恋人幸福美满。 【注释】 ①静女:文雅的姑娘。 ②邶(bèi):邶国(今河南汤阴境内)。 ③其姝(shū):姝,美丽。其,形容词词头。下面“静女其娈”的“其”用法相同。 ④俟(sì):等待,等候。 ⑤城隅(yú):城上的角楼。一说是城边的角落。 ⑥爱:通“薆(ài)”隐藏,遮掩。 ⑦见:通“现”,出现。一说是看见。 ⑧踟蹰(chí chú):亦作“踟躇”,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⑨娈(luán):美好。 ⑩贻(yí):赠送。 ⑾彤(tóng)管:红色的管萧。管,有人说是茅草。 ⑿炜(wěi):鲜明有光的样子。 ⒀说怿(yuè yì):喜爱。说,通“悦”,和“怿”一样,都是喜爱的意思。 ⒁女(rǔ):通“汝”,你。这里指代“彤管”。 ⒂牧:野外放牧的地方。 ⒃归荑(kuì tí):赠送荑草。归,通“馈”,赠送。荑,初生的茅草。

文学作品赏析《静女》

再读《静女》 《诗经·邶(bèi)风》 静女其姝(shū),俟(sì)我于城隅(yú)。爱而不见,搔首踟(chí)蹰(chú)。 静女其娈(luán),贻(yí)我彤(tóng)管。彤管有炜(wěi),说(yuè)怿(yì)女(rǔ)美。 自牧归(kuì)荑(tí),洵(xún)美且异。匪(fēi)女(rǔ)之为美,美人之贻。 第一次读《静女》应该是在高中的时候,听着语文老师的讲解,明白这是一首写两个恋人幽会的故事的诗,然后呼啦啦背过之后便作罢了。不是什么深入研读,自然留下的印迹也不多。 几年后,在大学的校园里,再读《静女》时,仿佛捞到了几分感触。其中的种种,我只是以一颗质朴原始的心去看待,就诗看诗而已,不像文学研究者去苦苦剖析里面的修辞格律,历史背景,人文风气。或者说,是想象画面与体会人物的心情,仅此而已。 诗以一个男子的视角,记叙了一次幽会的故事。前面以细节描写(“搔首踟蹰”)为主,后面侧向心里感受(“说怡女美”、“洵美且异”)。这样一前一后就把整个的画面写得生动活泼了,让人一闭上眼就能再现出那样的图景,自然、纯真、美好。 画面,正式我想谈的。 男女相恋,本身就是一件自然而美好的事情,幸福感可以随时随地的从生活中的点滴流溢出来。古人以“彤管”相赠,都能以其颜色鲜艳而感到美;或者只是随手摘取的“荑”,只要是恋人送予的东西,也会心悦而珍惜。这样的幸福感,质朴而健美。可现在的众多恋人们,却喜欢用物质来衡量情感的价值,非得以金钱的多少来要求感情,却忘了情感原本的体验。每天都要求对方给自己买多贵多贵的礼物,多新奇多新奇的物品,那样的话,爱得该多累呀。简简单单,如若用心,不是也很美好么?

诗经静女赏析

诗经静女赏析 《诗经·邶风·静女》赏析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静女》大概是整部《诗经》里最生动活泼的一篇,分明就是一幕小儿女约会情景的表演剧。可是历史上的学者并不这样认为,封建时代对这一篇作品的权威性解释是:卫国的国君和夫人道德大有问题,于是诗人写了这篇作品,歌颂静女贞洁守礼的美德,用来讽刺和鞭策卫国的国君和夫人。他们将“静女”的“静”字解释成“贞静”,把这“静女”塑造成一个深沉文静、做事情很有法度的淑女形象。“五四”新文化运动之际,胡适、周作人、俞平伯等大文学家对这篇作品有过热烈的讨论,一致的意见是这个“静女”一点儿也不静,所谓“贞静”之说根本就是瞎掰。 我们今天该如何阅读和欣赏这篇作品呢?关于《诗经》该如何读,闻一多曾经提出两个原则:一是带读者走进《诗经》时代,二是把《诗经》带到读者的时代。前一个原则是提醒大家注意《诗经》作品的民俗文化背景;后一个原则是要求大家介入作品,把《诗经》作品当成是自己参与或者目睹的事件。或许有些读者认为《诗经》离我们的时代过于久远,理解起来太难。其实不然。我们觉得《诗经》难,往往是因为存在文字上的障碍。但只要突破这一障碍,理解《诗经》便不难了。非但不难,反而要比唐宋的文人诗歌还要好懂。因为《诗经》作品更接近于生活的原生态,读懂之后,我们往往要惊讶于《诗经》作品何以如此接近我们自己的生活。要做到这一点,最关键的是介入作品。 实际上,《邶风·静女》是顶好介入的一篇作品,它的故事再简单不过,我们很可以把它当作“郭靖黄蓉初相识”的一幕场景。郭靖、黄蓉是大家顶熟悉的人物,郭靖憨厚实诚,黄蓉机灵刁钻,本篇的男女主人公恰是这样的性格。所以,大家很可以把作品的主人公置换成郭靖和黄蓉。这样来理解,会容易和有趣许多。

【诗经静女赏析及翻译】 诗经静女赏析理解

《【诗经静女赏析及翻译】诗经静女赏析理解》 摘要:“有”为形容词的词头,不是“有无”的“有”,C.第一章写青年之约,第二章写青年之恋,第三章写青年之诚,A.题目“静女”,是指文静美丽的姑娘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姑娘温柔又静雅,约我城角去幽会。有意隐藏不露面,徘徊不前急挠头。 姑娘漂亮又静雅,送我一束红管草。红管草色光灿灿,更爱姑娘比草美。 送我野外香勺药,勺药美丽又奇异。不是勺药本身美,宝贵只因美人赠。 《诗经》里这一篇仅用短短几句对话,便把情人相戏的情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除了以女性口吻来写的以外,以男性口吻来写的诗也很能体现女性在恋爱中开爱的情趣。 如《邶风·静女》这首诗便以男子的口吻写幽期密约的乐趣。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一说刺卫 宣公纳媳。 客观看待全诗内容,它确实是—首充满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反映农村青年男女恋爱约会的好诗,内容健康向上,感情朴实真挚。描写了一个青年男子对情人的爱恋之情,颂扬了静女可贵的性格特征。它既是一首难得的叙事情诗,又是一则别具风格的爱情小品,值得人们品读寻思。 纵观全诗,不假比兴,敷陈其事,情节曲折有致,风格含蓄蕴藉,语言明快简洁,写人状物惟妙惟肖,感情发展颇有层次,衬托出鲜明突出的人物个性,充分地体现出民间情歌的艺术特点。全文篇幅虽短,容量却大,令人惊叹于作者高度凝炼的艺术笔法,具有颇高的美学价值。 邶:(bèi)周朝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汤阴东南。

静:娴雅安详。 姝:(shū)美好。 俟:(sì)等待。 城隅:城角。 爱而不见:爱,通"薆"(ài),隐藏;见,出现。 踟蹰:(chíchú)徘徊不定。 娈:(luán)美好。 贻:(yí)赠送。 彤管:古代女史用以记事的杆身漆朱的笔;一说指乐器,一说指红色管状的初生之物。有炜:形容红润美丽;“有”为形容词的词头,不是“有无”的“有”。 说怿:说,通“悦”;怿,喜爱。 女:通“汝”,指“荑”。 牧:野外。 归:通“馈”,赠。 荑:(tí)本义为茅草的嫩芽,引申之为草木嫩芽。象征婚媾。 洵:实在,诚然。 匪:通“非”。意为不、不是。 1.下面对此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此诗以第一人称“我”——男青年写与恋人约会的情景。 B.全诗共三章,第一章重在写心理,第二章重在写场景。 C.第一章写青年之约,第二章写青年之恋,第三章写青年之诚。

古典诗词鉴赏:《诗经·邶风·静女》赏析

古典诗词鉴赏:《诗经·邶风·静女》赏析静女 《诗经》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译文】 娴静姑娘真可爱,约我城角楼上来。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抓耳又挠腮。 娴静姑娘好容颜,送我一枝红彤管。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 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美好又珍异。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注释】 静女:贞静娴雅之女。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静当读靖,谓善女,犹云淑女、硕女也。姝(sh):美好。 俟(s):等待,此处指约好地方等待。城隅:城角隐蔽处。一说城上角楼。 爱:薆的假借字。隐蔽,躲藏。 踟(ch)躇(ch):徘徊不定。 娈(lun):面目姣好。 贻(y):赠。彤管:不详何物。一说红管的笔,一说和荑应是一物。有的植物初生时或者才发芽不久时呈红色,不仅颜色鲜亮,有的还可吃。如是此意,就与下文的荑同类。但是也可能是指涂了红颜色的管状乐器等。 有:形容词词头。炜(wi):盛明貌。 说(yu)怿(y):喜悦。女(r):汝,你,指彤管。 牧:野外。归:借作馈,赠。荑(t):白茅,茅之始生也。象征婚媾。 洵美且异:确实美得特别。洵:实在,诚然。异:特殊。 匪:非。 贻:赠与。 【创作背景】 《邶风·静女》是一首爱情诗。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而旧时的各家之说,则有多解。最早《毛诗序》云:《静女》,刺时也。卫君无道,夫人无德。郑笺释云:以君及夫人无道德,故陈静女遗我以彤管之法。德如是,可以易之,为人君之配。而《易林》有季姬踟蹰,结衿待时;终日至暮,百两不来、季姬踟蹰,望我城隅;终日至暮,不见齐侯,居室无忧、踯躅踟蹰,抚心搔首;五昼四夜,睹我齐侯之句,则反映齐诗之说,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遂谓此媵俟迎而嫡作诗也。宋人解诗,能破除旧说,欧阳修《诗本义》以为此乃述卫风俗男女淫奔之诗,朱熹《诗集传》也以为此淫奔期会之诗,他们的说法已经表明此诗写的是男女的爱情活动。 【鉴赏】 《静女》一诗,向来为选家所注目。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也就是说,它是一首爱情诗。而旧时的各家之说,则多有曲解,未得其真旨。最早《毛诗序》云:《静女》,刺时也。卫君无道,夫人无德。郑笺释云:以君及夫人无道德,故陈静女遗我以彤管之法。德如是,可以易之,为人君之配。而《易林》有季姬踟蹰,结衿待时;终日至暮,百两不来、季姬踟蹰,望我城隅;终日至暮,不见齐侯,居室无忧、踯躅踟蹰,抚心搔首;五昼四夜,睹我齐侯之句,则反映齐诗之说,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遂谓此媵俟迎而嫡作诗也。所说拘牵于礼教,皆不免附会。宋人解诗,能破除旧说,欧阳修《诗本义》

诗经·静女全文

诗经·静女全文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 ①静:闲雅贞洁。姝(shu):美好的样子。②城隅:城角。③爱:同薆,隐藏。④踟蹰(chichu):心思不定,徘徊不前。⑤彤管:指红管草。贻:赠。⑥炜:红色的光彩。⑦说怿(yueyi): 喜悦。⑧牧:旷野,野外。归:赠送。荑:勺药,一种香草,男女相赠表示结下恩情。⑨洵:信,实在。异:奇特,别致。 译文 姑娘温柔又静雅,约我城角去幽会。 有意隐藏不露面,徘徊不前急挠头。 姑娘漂亮又静雅,送我一束红管草。 红管草色光灿灿,更爱姑娘比草美。 送我野外香勺药,勺药美丽又奇异。 不是勺药本身美,宝贵只因美人赠。 赏析 大概这是我们迄今为止读到的最纯真的情歌之一。少男少女相

约幽会,开个天真无邪的玩笑,献上一束真情的野花,把个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天真烂漫勾画得栩栩如生。青春年少。充满活力,生气勃勃,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可言喻、动人心魄的美。两心相许,两情相会,相看不厌,物因人美,爱人及物,天空真一片纯净透明碧蓝如洗。 从这当中,我们可以见出一个基本的审美原则:单纯的就是美好的,纯洁的就是珍贵的。德国艺术史家温克尔曼曾经赞叹古希腊艺术的魁力在于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马克恩也说, 希腊艺术的魅力在于它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而童年一去不复返,因而也是永恒的。 少男少女的纯真爱情亦如是。它虽然没有成年人爱情的坚贞和厚重,没有中老年爱情历经沧桑之后的洗练与深沉,却以单纯、天真、无邪而永恒。它同苦难一样,也是我们人生体验中的宝贵财富。当我们人老珠黄、垂垂老矣之时,再来重新咀嚼青春年少的滋味,定会砰然心动,神魂飞扬。 情无价,青春同样无价,青春年少时的纯情不仅无价,也是唯一和永恒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