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BD电镀黑铬工艺的研究

BD电镀黑铬工艺的研究

BD电镀黑铬工艺的研究
BD电镀黑铬工艺的研究

系统动力学优化方法案例研究

系统动力学优化方法案例研究 1研究背景 农业生态系统是由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发展受人类、社会、经济、政策、科技和自然等因素综合作用,呈现高度非线性、多回路、复杂的动态特性。农业生态系统的优化管理就是对农业生产进行合理的人为干预,通过政策实施和技术支撑,对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合理调控,使农业生态系统处于安全与健康状态,为人类提供持续的生态服务、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求。 禹城农业生态系统为县级尺度的生态系统。全市拥有耕地52927 hm2,全市总人口499755人,其中农业人口415913人。土地平坦,水资源丰富,适合农业生产,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长期以种植业为主,20世纪90年代,粮食单产稳定在12000kg/hm2以上,畜牧业有了较快发展,逐步呈现农牧结合的良好态势,到2000年种植业产值和畜牧业产值在农业生产总产值中分别占到65.0%和29.8%。种植业以小麦、玉米为主,部分为棉花、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养殖业以牛、猪、鸡为主。目前,随着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面临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根据区域资源特点及我国优势农产品区划,禹城市既是粮食生产优势产区,同时也是畜牧业生产的优势产区,种植业子系统和养殖业子系统是禹城市农业生态系统两个最主要的子系统,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结合也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形式。养殖业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主要表现为提供营养丰富的动物性食品和增加经济收入,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充分利用种植业副产物,并为种植业提供大量有机肥从而可适当减少化肥用量。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减少工业辅助能的投入,能够提高抵抗自然灾害和社会经济风险的能力,可以增加系统的稳定性。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优化并调控种植业和养殖业内部组分结构比例,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两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实现系统的整体高效和良性循环的途径。 2模型的建立与检验 (1)建模思路 应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禹城市农牧结合生态系统发展趋势进行动态模拟,并

镀锡板基础知识及生产工艺流程

镀锡板基础知识及生产工艺流程 一.什么是镀锡板 镀锡板是在薄钢板上镀锡而制成的产品。钢板如果不加保护就会生锈,若接触食品,铁还会溶出而使食品变味。 镀锡板最早是按照下述想法制造出来的:由钢板提供为制作罐头等所需的加工性能和强度等机械性能,而由锡提供光泽度等优良的表面性能。 但是锡的价格是铁的20~30倍,而且性质柔软,强度低,在生产镀锡板时,在使得产品具有优良的表面性能,即良好的耐蚀性,光亮的外观,良好的印刷性能的前提下,镀锡应尽量薄。 二、镀锡板的发展历史 鼻祖:德 国 镀锡板的发源可以追溯到14世纪,当时巴伐利亚在锻制的镀锡板上进行镀锡。这种工艺扩展,17世纪德累斯顿形成繁荣的镀锡板贸易中心。 发展:英 国 1697年英国的威尔士用水力驱动的轧钢机对钢板进行热轧,1720年在南威尔士以热轧薄铁板作为基板金属,并改进了酸洗和镀锡工艺,建立了一个镀锡板工厂。 三、镀锡板的特征 (1)无毒,锡层本身对人体无害,做成食品包装很安全。 (2)外表美丽,易于外表涂饰和印刷。

(3)锡本身具有良好的耐蚀性,保护基体防止被腐蚀。 (4)锡焊性良好,容易制作成容器。 (5)锡具有良好的延展性、润滑性,能经受苛刻的加工。 (6)但是,不进行特殊的化学处理,在空气中易氧化变色,而且,在特殊的食品中,由于硫变产生黑变。 (7)锡层柔软,镀锡层不会裂开,也不会脱落。 四、镀锡板的构造 镀锡板上各表面层的厚度 五、镀锡板的分类 (1)镀锡量 以一定面积的镀锡原板上所镀上的锡的重量来表示。一般我国以单面每平方米的重量克数(克/米2)来规定镀锡量,国际上以磅/基本箱?100来表示。11.2克/米2相当于1磅/基本箱,国际上镀锡量标号为#100;常见的2.8克/米2, 5.6克/米2标号则为#25,#50。 差厚镀锡指的是上下表面的镀锡量不同,一般在某一侧印上差厚标记。

电化学研究方法总结及案例

电化学研究方法总结及案例\

目录1. 交流阻抗法 1.1 交流阻抗法概述 1.2电化学极化下的交流阻抗 1.3 浓差极化下的交流阻抗 1.4复杂体系的交流阻抗 2. 电化学暂态测试方法 2.1 电化学暂态测试方法概述 2.2 电化学极化下的恒电流暂态方法 2.3 浓差极化下的恒电流暂态方法 2.4 电化学极化下的恒电位暂态方法 2.5 浓差极化下的恒电位暂态方法 2.6动电位扫描法 3.原位(in situ)电化学研究方法 4.案例 参考文献

1.交流阻抗法 1.1 交流阻抗法概述 交流阻抗法是指小幅度对称正弦波交流阻抗法。就是控制电极交流电位(或控制电极的交流电流)按小幅度(一般小于10毫伏)正弦波规律变化,然后测量电极的交流阻抗,进而计算电极的电化学参数。由于使用小幅度对称交流电对电极极化,当频率足够高时,以致每半周期所持续的时间很短,不致引起严重的浓差极化及表面状态变化。而且在电极上交替地出现阳极过程的阴极过程,即使测量讯号长时间作用于电解池,也不会导致极化现阶段象的积累性发展。因此这种方法具有暂态法的某些特点,常称为“暂稳态法”。“暂态”是指每半周期内有暂态过程的特点,“稳态”是指电极过程老是进行稳定的周期性的变化。 交流阻抗法适于研究快速电极过程,双电层结构及吸附等,在金属腐蚀和电结晶等电化学研究中也得到广泛应用。研究电化学体系的阻抗图谱,获得电极反应体系的控制步骤和动力学参数、反应机理以及各因素的影响规律,方法有两种: 1)等效电路方法 理论:建立各种典型电化学体系在不同控制步骤下的等效电路,理论推导出其阻抗图谱。 测试方法:由阻抗图谱对照理论画出对应的等效电路。 优缺点:此法直观,但一个等效电路可能对应不止1个等效电路。 2)数据模型方法 理论:建立各种典型电化学体系在不同控制步骤下的理论数据模型,理论计算出其阻抗图谱。 测试方法:由阻抗图谱对照理论获得数据模型。 优缺点:此法准确,但实际电化学体系复杂模型难以建立,正在发展中。 阻抗、导纳与复数平面图 1)阻抗:Z= E / I 而如正弦交流电压E = Emsinωt 等,E 、I 、 Z 均为角频率ω (=2πf )或频率 f 的函数。 2) 导纳:Y Y=1/Z 3) 阻抗的矢量表示与复数平面图 Z 可以表示为实—虚平面的矢量: Z = A + jB Z 可由模数 Z 和相角φ来定义: φ φ sin cos Z B Z A == 2 2B A Z += A B tg = φ 阻抗谱:阻抗随交流信号角频率或频率的变化关系

系统动力学(自己总结)

系统动力学 1.系统动力学的发展 系统动力学(简称SD—system dynamics)的出现于1956年,创始人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福瑞斯特教授。系统动力学是福瑞斯特教授于1958年为分析生产管理及库存管理等企业问题而提出的系统仿真方法,最初叫工业动态学。是一门分析研究信息反馈系统的学科,也是一门认识系统问题和解决系统问题的交叉综合学科。从系统方法论来说:系统动力学是结构的方法、功能的方法和历史的方法的统一。它基于系统论,吸收了控制论、信息论的精髓,是一门综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横向学科。 系统动力学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系统动力学的诞生—20世纪50-60年代 由于SD这种方法早期研究对象是以企业为中心的工业系统,初名也就叫工业动力学。这阶段主要是以福雷斯特教授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的《工业动力学》作为奠基之作,之后他又讲述了系统动力学的方法论和原理,系统产生动态行为的基本原理。后来,以福雷斯特教授对城市的兴衰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城市模型。 2)系统动力学发展成熟—20世纪70-80 这阶段主要的标准性成果是系统动力学世界模型与美国国家模型的研究成功。这两个模型的研究成功地解决了困扰经济学界长波问题,因此吸引了世界范围内学者的关注,促进它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发展,确立了在社会经济问题研究中的学科地位。 3)系统动力学广泛运用与传播—20世纪90年代-至今 在这一阶段,SD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其应用范围更广泛,并且获得新的发展.系统动力学正加强与控制理论、系统科学、突变理论、耗散结构与分叉、结构稳定性分析、灵敏度分析、统计分析、参数估计、最优化技术应用、类属结构研究、专家系统等方面的联系。许多学者纷纷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来研究各自的社会经济问题,涉及到经济、能源、交通、环境、生态、生物、医学、工业、城市等广泛的领域。 2.系统动力学的原理 系统动力学是一门分析研究信息反馈系统的学科。它是系统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横向学科。系统动力学基于系统论,吸收控制论、信息论的精髓,是一门认识系统问题和解决系统问题交叉、综合性的新学科。从系统方法论来说,系统动力学的方法是结构方法、功能方法和历史方法的统一。 系统动力学是在系统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它包含着系统论的思想。系统动力学是以系统的结构决定着系统行为前提条件而展开研究的。它认为存在系统内的众多变量在它们相互作用的反馈环里有因果联系。反馈之间有系统的相

药理毒代动力学及其研究方法

全国药物安全性评价专题负责人第二期高级培训班
中国毒理学会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专业委员会 中国药学会药物安全性评价专业委员会 中国药理学会药物毒理专业委员会
毒代动力学及 其研究方法
李川
(021-********;chli@https://www.wendangku.net/doc/10528397.html,)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上海药物代谢研究中心
2009年11月·成都
演讲内容
一 新药安评与体内药物暴露 二 影响体内药物暴露的因素 三 毒代动力学的概念 四 毒代动力学的研究方法与实施 五 小结
一 新药安评与体内药物暴露
过去20多年在新药研发领域发生的变化
45% 30%
ADME/PK
15%
0%
Financial
CaImndpirdoavteed
Formulation
Commercial Human AEs
ToAxnicimityal
EfCficliancicyal
Other
Br. J. Clin. Pharmacol. 25: 387 (1988)
Nature Rev./Drug discovery 3: 711 (2004)
化合物资源
新药上市前必须对其 安全性进行仔细评估
药物发现
1 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发现 2 药物先导化合物的结构优化
药药物物候候选选化化合合物物
非临床安评研究
由于开展临床试验的伦理限制,必须先在
新药开发
1 临床前研究 2 临床试验
动物上进行全面的新药安评,以揭示新药 对动物器官组织的毒副作用,研究其剂量
药药安


依赖性、体内暴露相关性和可恢复性等, 帮助确定临床试验的初始安全剂量和应观
效代评


察的潜在毒副作用。
临床试验中的新药安全性考察
新药安全有效评价体系
安全性始终是临床试验关注的重点,影响临床试
验的推进。先从低剂量、小范围人群开展临床试
验,在安全性得以保证后,再增加给药剂量、扩
大人群已验证药物的有效性。
为什么在药物安评中要考虑体内药物暴露?
(确定药物的两个要素:功能和物质)
剂量-暴露
体内药物暴露
(化学形式/浓度)
机体对药物的作用
反映药物“物质” 的一种形式 相对准确
浓度-效应
给药剂量
反映药物“物质” 的一种形式
好用,但不准确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
毒副作用
1

镀锡生产线工艺流程(配图)

生产线工艺流程: 开卷——焊接——电解清洗——电镀——软溶——钝化——静电涂油——检测剪切——卷取 钢卷经开卷机开卷后由搭接式自动缝焊机焊接使电镀生产连续化。清洗槽为立式浸渍型,由电解清洗槽和电解酸洗槽组成。电解清洗液通常采用碱性磷酸盐或硅酸盐加氢氧化钠和表面活性剂配成的复合清洗液,温度为60~90℃,电流密度为5~lO A/din ,碱洗后带钢在喷淋槽中将其表面的碱液洗净。电解酸洗液通常采用25~40℃的硫酸溶液,一般浓度为40~80 g/l,电流密度为5N 30A/dm ,酸洗液中铁含量不超过25g/1,酸洗后带钢经喷淋槽除去残留酸液oF型电镀段由立式浸入型电镀槽和废液回收槽组成电镀液通常采用二阶锡苯酚磺酸溶液加添加剂,以防止二价锡氧化成四价锡而增加电流量。电镀液的工作温度保持在40~50~C。电镀槽数由电镀锡作业线速度和电流密度而定阳极通常采用宽76IT'LI~,、厚50ram、长l。8m的锡条,阴极为通过槽顶导电辊的带钢,电镀度液通过挤干辊在废液回收槽得到回收。带钢经带V 型喷嘴的热风干燥器干燥。电镀锡线最高速度可达600 m/m~n。软融装置由导电辊,马弗炉和水淬槽组成。带钢加热方法有电阻加热法和感应加热法2种。F型大部分采用电阻加热法,带钢在2个导电辊之间加热,镀锡层被瞬时熔化,在钢基板表面生成一层很薄的铁锡台金,形成光亮的表面。软熔时间仅需几秒钟,温度只需稍微超过锡的熔点,锡层软熔后立即在50~8O℃水淬槽中冷却。钝化处理有浸溃法和电解钝化法两种。电解钝化处理采用的钝化液通常是重铬酸钠或铬酸水溶液,将带钢作为阴极,在浓度为约aog/l的重铬酸钠溶液内进行钝化处理,pH值为3~5,温度为45~85℃,阴极电流密度为4~1OA/din 。钝化膜能防止镀锡板在运输和储存期间的腐蚀,能改善漆层的结台力及

电镀行业环境执法现场检查要点

电镀行业环境执法现场检查要点 一、电镀行业生产特点 1.概念 电镀就是利用电解的方式使金属或合金沉积在工件表面,以形成均匀、致密、结合力良好的金属层的过程。 电镀的分类: 按获取镀层方式:通常电镀,化学镀,热浸镀,闪镀 按挂具方式分类:挂镀,滚镀,刷镀 按镀层组成分类:镀铜、镀金、镀银、镀镍、镀铬、镀镉、镀锌、镀锡、镀三元合金(铜、锡、锌)等 2.生产工艺 电镀工艺包括工件抛光、脱脂、上挂具、化学除油、酸洗、电解除油、弱腐蚀(活化)、电镀、浸洗回收、出光、低铬钝化、漂白、烘干、检验等生产过程。镀层种类分为单层金属电镀和多层(复合)金属电镀。 电镀的基本生产工艺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镀前处理、电镀阶段、镀后处理,其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毛坯→表面平整→除油脱脂→清洗→酸洗→清洗→上挂具(吊镀)→一层电镀→清洗→二层电镀→清洗→钝化→清洗→干燥→下挂具→包装→成品。 3、常用化学品 酸类:硫酸、盐酸、硝酸、磷酸、铬酸、硼酸、氢氟酸、醋酸、柠檬酸等。 碱类:氢氧化钠、氨水等。 盐类:硫酸盐、氯化物、磷酸盐、重铬酸盐等无机酸盐(铜、镍、钠、锌、锰)、氰化物或硫氰酸盐(钠、钾、亚铜)、有机酸盐(酒石酸钾、十二烷基硫酸钠、间硝基苯璜酸钠、柠檬酸盐)等。

有机物类:添加剂、乳化剂、光亮剂、皂化剂等。 4、主要生产设备 前处理槽:(除油、脱脂槽)、预镀槽(氰化镀铜)、镀槽(金、铬、镉、镍、锌、银)、褪镀槽、清洗槽。 二、污染物产生情况 电镀工艺产生的污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和噪声污染,其中水污染(含重金属离子和有机污染物)和大气污染(各类酸雾)是主要环境问题。 1、废水 电镀废水含有数十种无机和有机污染物,其中无机污染物主要为铜、锌、铬、镍、镉等重金属离子以及酸、碱、氰化物等;有机污染物主要为含碳有机物、含氮有机物等。 电镀废水的来源一般为:1、镀件清洗水;2、废电镀液;3、其他废水,包括冲刷车间地面、刷洗极板以及通风设备冷凝水,和由于渡槽渗漏或操作管理不当造成的跑、冒、滴、漏的各种槽液和排水; 4、设备冷却水。 电镀废水主要由以下几类废水组成: 酸碱废水:包括预处理及其它酸洗槽、碱洗槽产生的废水,主要污染物为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碳酸钠、磷酸钠等。 含氰废水:包括氰化镀铜、碱性氰化物镀金、中性和酸性镀金、银、铜锡合金、仿金电镀等含氰电镀工序产生的废水,主要污染物为氰化物、络合态重金属离子等。该类废水剧毒,须单独收集、处理。 含铬废水:包括镀铬、镀黑铬、表面钝化、退镀以及塑料电镀前处理粗化等工序产生的废水。主要污染物为六价铬、总铬等。该类废水毒性大,须单独收集、处理。 重金属废水:包括镀镍、镉、铜、锌等金属及其合金产生的废水,焦磷酸盐镀铜废水,钯镍合金电镀废水,化学镀废水以及阳极氧化、

电镀黑铬工艺2

电镀黑铬工艺 黑铬镀层是由铬和三氧化二铬的水合物组成,由于对光波的完全吸收而发黑。黑铬的耐蚀性优于普通铬,耐磨性同于常规铬层,已被广泛应用现代工业中。 电镀黑铬工艺 1、工艺过程 前处理→电镀中间镀层→清水洗→镀黑铬→清洗→干燥→抛光处理(视需要)→上油(锭子油)→检验→包装。 2、配方及工艺条件 本工艺配方较为简单,溶液稳定,易于维护和调整,镀液分散能力较好。 铬酸酐(CrO3)/ (g/L) 250~300 硝酸钠(NaNO3) / (g/L) 5~12 硼酸(H3BO3)/(g/L) 20~30 添加剂 (ml/L) 50ml 三价铬/(g/L) 3g 阴极电流密度 30~60 A/dm2 槽电压 10~15V 温度(最佳)/(℃) 15~30℃ 时间/( min) 5~15 阴极板铅锡合金(Sn含量在5%~7%)或石墨、碳钢添加剂:氟硅酸2ml/l+硝酸银4g/l=25升 3、溶液配制 1) 将计算量的铬酸酐溶于适量的蒸馏水中,搅拌使铬酐全部溶解。 2) 升温至50~60℃,在不断的搅拌下,加入5~6g/L碳酸钡以除去铬酸溶液中SO42-,待溶液澄清后,滤去碳酸钡沉淀。 3)用蒸馏水分别溶解硝酸钠和硼酸,倒入槽内,加蒸馏水至规定体积,加添加剂充分搅拌均匀,电解处理后,试镀。 4、镀液各成分作用

1) 铬酸酐:镀液中的主要成分。含量太高:镀层硬度降低;含量过低(200g/l):镀液变化较快,镀层易烧焦,覆盖能力差、耐磨性差。一般控制在250~300g/l之间。 2)硝酸钠:发黑剂。含量偏高:分散能力和覆盖能力恶化;含量偏低:镀层黑度差,颜色淡且发灰,有时会出现无黑色镀层,一般控制在8~10g/l。也可加入硝酸铬和硝酸作发黑剂。 3)添加剂:是一种催化剂,有助于活化阴极表面,兼顾去除氯离子作用,提高镀液的覆盖能力,只要在镀液内含有添加剂50ml/l,就能提高镀液的分散能力和镀层的黑度;含量过高,呈灰褐色、分散能力差,太高会引起镀层的脆性、脱壳,因此必需严格控制含量,也可加入氟化钾0.2~0.5g/l或氟化钠0.3~0.8g/l;含量过低分散能力也差。 4)硼酸:在黑铬镀液中起催化作用,有助于提高阴极极化,提高镀液的分散能力,能使镀层细致,保证镀层均匀光泽,有效减轻或消除镀层表面挂灰都有一定作用。含过高于40g/l时,易使镀层泛红,镀层出现脱壳、脆性现象;含量低于20g/l时,镀层粗糙疏松影响耐磨性。 5)三价铬:黑铬镀液若无三价铬存在,则镀层软,黑度不足且挂灰严重,一般控制在3~4g/l范围。 6)温度:温度低,镀层光亮范围宽,挂灰少,硬度高。但温度过低,镀层易产生脆性。温度过高,易产生挂灰,且镀层硬度、亮度均有下降。随温度升高,电流密度需相应提高。镀液温度一般控制在20~30℃之间,电流密度在45~60A/dm2时,是镀黑铬的最佳参数,这是黑铬的黑度美观,镀液的深度能力及均镀能力都好。当温度超过35℃时,镀层就不黑了,镀层表面上出现灰绿色的挂灰,深度能力下降。 7)电流密度:黑铬电镀时用的电流密度一般在45~60A/dm2之间,镀层才能达到均匀的黑色,镀液的深度能力和分散能力都比较好。当电流密度低于25A/dm2时,镀层呈灰黑色,甚至出现彩虹色。电流

有机化学反应过程的动力学研究方法

有机化学反应的动力学研究方法 幻灯片2 有机化学反应过程研究方法一一动力学方法 ●既理论化又简单化的方法才具有实用性。 ●在有机反应的过程中运用宏观动力学概念,研究反应过程的影响因素,使工艺优化过 程理论化。 ●在应用动力学概念优化工艺时不需要求取动力学数据,使反应过程研究简单。 幻灯片3 ●动力学方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动力学方法及其基本特征 ●动力学研究方法举例 ●分离过程优劣的检验标准 ●多步反应过程的分离方法简化原则 幻灯片4 动力学方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转化率、选择性和收率 ●选择性 ●收率 ●平行副反应与连串副反应、活化能与反应级数 ●主副反应的速度比---对比选择性 ●温度效应 ●浓度效应 幻灯片5 转化率 ●转化率的定义为:反应物A所反应掉的分数。其数学方程式为: ●转化率=反应消耗原料A的物质的量/应加入原料A的物质的量 幻灯片6 选择性 ●选择性定义:反应掉的原料中,生成目的产物所占的分数。其数学方程式为: ●选择性=反应生成主产物所消耗原料A的物质的量/反应消耗原料A的物质的量● 幻灯片7 收率 ●收率概念定义为:加入的反应原料中,生成目的产物所占的比例。 ●其数学方程式为:

●收率=反应生成主产物所消耗原料A的物质的量/反应加入原料A的物质的量 ● 幻灯片8 ●收率为转化率与选择性的乘积,收率为转化率与选择性的综合函数。 ●反应的目标是提高反应的收率,之所以引进转化率和选择性的概念,是因为收率更抽 象,而转化率和选择性更具体。 ●研究的对象越抽象,则影响因素越多,因果关系越复杂,分析起来越难;而研究的对 象越具体,影响因素越少,越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手段。用具体的概念代替抽象的概念,才能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幻灯片9 ●对于有机合成工艺的优化 , 往往以提高目的产物的收率为目标 , 由于影响因素较 多 , 问题复杂。 ●动力学研究方法的目标是提高选择性 , 这就剔除了转化率的影响 , 使目标更具体 了 , 此时只有温度和浓度才是选择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 技术关键找到了。因在一定转化率下 , 主副产物之和是一个常数 , 副反应产物减少必然带来主反应产物增加。 幻灯片10 ●转化率X与选择性S各自的函数关系为 : X=f ( C i · T · t) S=f ( C i · T) ●未提及压力是因为它不是一个独立的变量 , 而只是温度或浓度的函数。 ●表面上看 , 转化率较复杂 , 但要提高转化率实际上却非常简单 , 要么延长时间 , 要么升高温度 , 要么增加反应物的浓度或移出产物 , 而再无别的办法。 ●选择性虽只是温度和浓度的函数 , 却远比转化率关系复杂。 ●研究较复杂的收率问题 , 可以将其分解成选择性和转化率问题 , 分阶段研究 , 逐 项解决 , 以简化研究过程。 幻灯片11 平行副反应与连串副反应、活化能与反应级数 ●提高主反应的选择性就应抑制副反应。 ●副反应种类繁多,归纳起来只有两种: ●平行副反应 ●连串副反应 幻灯片12 平行副反应 ●为方便讨论,可设定 A, B, C …为反应物,p 为目的产物,S 为副产物,设在同 一反应过程中 , 同时发生如下两种反应类型: ● A+B→P (1) ● A+C→S (2)

现代电化学研究方法

第二篇 Techniques Used for The Study of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Elecrode/Solution Interface In Situ methods: 1. Transmission Through Optically Transparent Electrodes; 2. Ultraviolet-Visible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Ellipsometry as a spectroscopic tool; 3. Infrared Vibrational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4. Raman Vibrational Spectroscopy; 5. Photoelectrochemistry or Photocurrent Spectroscopy; Acoustoelectrochemical methods (Photoacoustic Spectroscopy; 6. Ultrasonic Vibration Potentials); 7.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ESR); 8. M?ssbauer Spectroscopy; 9. Scanning Probe Microscope (SPM) e.g. Scanning Tunneling Spectroscope (STM),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 10. EXAFS, X-ray diffraction (X-ray Spectroscopy); 11. Nonlinear Optical Techniques (SHG, SFG, SEHRS); 12. Neutron Diffraction 13. EQCM;

电镀层技术条件doc资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低压开关产品中零部件的电镀层技术条件。 2 镀覆层分类及表示方法 2.1 分类及代号 2.1.1 按用途分 a)防护性镀覆层,以防止零部件锈蚀为主的镀覆层; b)防护装饰性镀覆层,兼具防止零部件锈蚀与美化装饰产品的镀覆层; c)功能性镀覆层,使零部件表面获得某种特殊功能为主要目的镀覆层,如稳定接触电阻,便 于焊接等目的。 2.1.2 按镀覆方法及处理方法分,其名称与代号见表1。 2.1.3 按镀层特征及处理特征分,其名称与代号见表2。 2.1.4 按镀层名称分,其名称与代号见表3。对于单元素镀层,其代号用元素符号表示。对于合金镀层,以组成该合金的各元素符合和含量表示,二元合金标出一种成分的含量,三元合金标出二种成分的含量;含量采用其上限值用数字表明,表示时,将含量多的元素排在前面,如镍钴磷合金写成:80NI20COP3。

2.1.5 按镀复层后处理分,其名称及代号见表4 2.2 表示方法 2.2.1 完整表示方法 a)表示方法的基本组成及含义见下示: b)对于多层镀层,在表示镀覆层名称与厚度时,应按镀覆顺序标出每层名称与厚度,层间用 斜“/”隔开,对于处理层则不表示出厚度。 c)对于需要表示后处理层的颜色时,应在后处理代号后加颜色名称或代号。 常用颜色代号见表5。 后处理,按表4、表5规定的代号表示 镀层厚度下限,用数字表示,单位为um(仅 电镀层才表示) 镀层名称(处理名称)按2.1.4(2.1.5)规定 表示 镀层特征(处理特征)当需要表示时,按表 2规定的代号表示 镀覆方法,采用表1规定的代号表示 d)当需要表示出镀覆前的表面准备工序时,应在镀覆方法前指出准备工序代号(见表6), 并在准备工序代号与镀覆代号之间用—斜线“∕”隔开。

系统动力学模型 (1)

第10章系统动力学模型 系统动力学模型(System Dynamic)是社会、经济、规划、军事等许多领域进行战略研究的重要工具,如同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一样,也被称之为战略研究实验室,自从问世以来,可以说是硕果累累。 1 系统动力学概述 2 系统动力学的基础知识 3 系统动力学模型 第1节系统动力学概述 概念 系统动力学是一门分析研究复杂反馈系统动态行为的系统科学方法,它是系统科学的一个分支,也是一门沟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横向学科,实质上就是分析研究复杂反馈大系统的计算仿真方法。 系统动力学模型是指以系统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为指导,建立用以研究复杂地理系统动态行为的计算机仿真模型体系,其主要含义如下: 1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理论基础是系统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 2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对象是复杂反馈大系统; 3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内容是社会经济系统发展的战略与决策问题,故称之为计算机仿真法的“战略与策略实验室”; 4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研究方法是计算机仿真实验法,但要有计算机仿真语言DYNAMIC的支持,如:PD PLUS,VENSIM等的支持;

5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关键任务是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体系; 6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最终目的是社会经济系统中的战略与策略决策问题计算机仿真实验结果,即坐标图象和二维报表; 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是:明确问题,绘制因果关系图,绘制系统动力学模型流图,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实验,检验或修改模型或参数,战略分析与决策。 地理系统也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因此,许多地理学者认为应用系统动力学进行地理研究将有极大潜力,并积极开展了区域发展,城市发展,环境规划等方面的推广应用工作,因此,各类地理系统动力学模型即应运而生。 发展概况 系统动力学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史隆管理学院教授福雷斯特()提出来的。目前,风靡全世界,成为社会科学重要实验手段,它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管理科技和生态灯各个领域。福雷斯特教授及其助手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全球问题,城市发展,企业管理等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接连发表了《工业动力学》,《城市动力学》,《世界动力学》,《增长的极限》等着作,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和科学家的普遍关注。 在我国关于系统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始于1980年,后来,陆续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表现如下: 1)人才培养 自从1980年以来,我国非常重视系统动力学人才的培养,主要

PCB电镀工艺流程

PCB电镀工艺流程 PCB电镀工艺流程 浸酸→全板电镀铜→图形转移→酸性除油→二级逆流漂洗→微蚀→二级浸酸→镀锡→二级逆流漂洗→浸酸→图形电镀铜→二级逆流漂洗→镀镍→二级水洗→浸柠檬酸→镀金→回收→2-3级纯水洗→烘干。 PCB电镀工艺流程说明 一、浸酸 1、作用与目的 除去板面氧化物,活化板面,一般浓度在5%,有的保持在10%左右,主要是防止水分带入造成槽液硫酸含量不稳定; 酸浸时间不宜太长,防止板面氧化; 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酸液出现浑浊或铜含量太高时应及时更换,防止污染电镀铜缸和板件表面; 此处应使用C.P级硫酸。 二、全板电镀铜 1、作用与目的: 保护刚刚沉积的薄薄的化学铜,防止化学铜氧化后被酸浸蚀掉,通过电镀将其加后到一定程度; 全板电镀铜相关工艺参数:槽液主要成分有硫酸铜和硫酸,采用高酸低铜配方,保证电镀时板面厚度分布的均匀性和对深孔小孔的深镀能力; 硫酸含量多在180克/升,多者达到240克/升; 硫酸铜含量一般在75克/升左右,另槽液中添加有微量的氯离子,作为辅助光泽剂和铜光剂共同发挥光泽效果; 铜光剂的添加量或开缸量一般在3-5ml/L,铜光剂的添加一般按照千安小时的方法来补充或者根据实际生产板效果; 2、全板电镀的电流计算一般按2A/平方分米乘以板上可电镀面积,对全板电来说,以即板长×板宽×2×2A/DM2;铜缸温度维持在室温状态,一般温度不超过32度,多控制在22度,因此在夏季因温度太高,铜缸建议加装冷却温控系统。 3、工艺维护 每日根据千安小时来及时补充铜光剂,按100-150ml/KAH补充添加; 检查过滤泵是否工作正常,有无漏气现象; 每隔2-3小时应用干净的湿抹布将阴极导电杆擦洗干净; 每周要定期分析铜缸硫酸铜(1次/周),硫酸(1次/周),氯离子(2次/周)含量,并通过霍尔槽试验来调整光剂含量,并及时补充相关原料; 每周要清洗阳极导电杆,槽体两端电接头,及时补充钛篮中的阳极铜球,用低电流0.2-0.5ASD 电解6-8小时; 每月应检查阳极的钛篮袋有无破损,破损者应及时更换; 并检查阳极钛篮底部是否堆积有阳极泥,如有应及时清理干净; 并用碳芯连续过滤6-8小时,同时低电流电解除杂; 每半年左右具体根据槽液污染状况决定是否需要大处理(活性炭粉); 每两周要更换过滤泵的滤芯。 4、详细处理程序 取出阳极,将阳极倒出,清洗阳极表面阳极膜,然后放在包装铜阳极的桶内,用微蚀剂粗化

镀铬原理与工艺

第一节概论 一、铬镀层的性质及其应用 铬是带青光的银白色金属,原子量为52.01,比重为7.1,熔点为1800~1900℃,电化当量为0.323克/安·时。标准电位:φ0Cr+2/Cr=-0.56伏,φ0Cr+3/ Cr+2=- 0.41伏,φ0Cr+6/ Cr+3=+1.3伏。 铬镀层具有以下特点: (1)有很高的硬度,与其它电解金属比较,如图46; (2)有高度的耐磨性; (3)有很好的耐热性,在大气的条件下,能长久地保持 其原来的光泽,仅在400~450℃时才开始在表面上呈现氧 化色; (4)在碱、硝酸、硫化物、碳酸盐及大多数的气体与有 机酸中都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 (5)易溶与氢卤酸类(如盐酸)和热的浓硫酸中。 由于铬镀层具有上述特点,为了保持工业产品表面的光亮和美观(尤其是轻工业产品),故广泛地采用防护装饰性镀铬,如飞机、轮船、火车车厢、自行车、缝纫机、打字机、钟表等的光亮配件。这类铬镀层的厚度一般在0.25~2微米左右。为了提高机械配件的磨损所向抵抗力,广泛地采用耐磨性镀铬(也叫镀硬铬),如机器制造工业中各种用于量测的卡、规和切削工具、各种机件的轴以及其他工具等。这类铬镀层厚度一般在5~80微米左右。 除了上述两种基本作用以外,也可用于反射镜上,因为镀铬在防硫化物方面比镀银优越。为了防反射,零件可以镀黑铬;为了减少磨擦系数,可采用松孔镀铬等。 二、镀铬过程的特点及镀液分类 镀铬过程除了与其他镀种具有的共同特点以外,还具有以下的特殊点: (1)镀液分散能力差,要获得均匀的镀层,必须根据零件的几何形状而设计特殊的夹具(包括象形阳极); (2)电流效率低(一般在13~16%),氢气大量析出,带出有毒的液雾,故需要有良好的吸风装置; (3)温度与电流密度要严格配合; (4)镀前表面处理要求严格; (5)镀铬液不采用络盐,而采用有强氧化性的铬酐(CrO3); (6)镀铬液内需要有少量的外加阴离子(如SO4-2 ,F-及SiF6-2); (7)阳极不能采用铬而要采用不溶性的铅及其合金。 镀铬液按工业上的用途可分为以下几类: (1)防护——装饰性镀铬(有吊镀和滚镀); (2)镀黑铬; (3)耐磨镀铬(也称镀硬铬); (4)多孔性镀铬(也称松孔镀铬)。 按镀铬溶液成分,也可分以下几类: (1)含有硫酸银的一般镀铬; (2)含有氟或氟硅酸根的镀铬; (2)含有酸根与氟硅酸根的复合镀铬和自动调节镀铬等。 1

动力学分析方法

1 动力学分析方法 结构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可分为分析方法(结构动力分析)和试验方法(结构动力试验)两大类。[7-10] 分析方法的主要任务是建模(modeling),建模的过程是对问题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在结构动力学中,着重研究力学模型(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建模方法很多,一般可分为正问题建模方法和反问题建模方法。正问题建模方法所建立的模型称为分析模型(或机理模型)。因为在正问题中,对所研究的结构(系统)有足够的了解,这种系统成为白箱系统。我们可以把一个实际系统分为若干个元素或元件(element),对每个元素或元件直接应用力学原理建立方程(如平衡方程、本构方程、汉密尔顿原理等),再考虑几何约束条件综合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如果所取的元素是一无限小的单元,则建立的是连续模型;如果是有限的单元或元件,则建立的是离散模型。这是传统的建模方法,也称为理论建模方法。反问题建模方法适用于对系统了解(称黑箱系统——black box system)或不完全了解(称灰箱系统——grey box system)的情况,它必须对系统进行动力学实验,利用系统的输入(载荷)和输出(响应——response)数据,然后根据一定的准则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这种方法称为试验建模方法,所建立的模型称为统计模型。 在动力平衡方程中,为了方便起见一般将惯性力一项隔离出来,单独列出,因此通常表达式为: +P M (2) u I - = 其中M为质量矩阵,通常是一个不随时间改变的产量;I和P是与位移和速度有关的向量,而与对时间的更高阶导数无关。因此系统是一个关于时间二级导数的平衡系统,而阻尼和耗能的影响将在I和P中体现。可以定义: + = (3) I Ku C u 如果其中的刚度矩阵K和阻尼矩阵C为常数,系统的求解将是一个线性的问题;否则将需要求解非线性系统。可见线性动力问题的前提是假设I是与节点位移和速度是线性相关的。 将公式(2)代入(1)中,则有 (4) + M= + u P Ku C u

镀铬

镀铬知识介绍 [2007-03-30] 关键字:镀铬 ◆铬的性质 (1) 色泽: 银白色,略带蓝色 (2) 原子量 : 52 (3) 比重: 7.14 (4) 熔点: 1800~1900℃ (5) 硬度: 800~12OOHV (6) 线膨胀系数6.7~8.4×10^-6 (7) 电化当量:0.324g/AH (8) 标准电位 : 为-0.71V (9) 在潮湿大气中很安定,能长久保持颜色 (10)在碱、硝酸、硫化物、碳酸盐及有机酸和大多数气体中很稳定 (11)易溶于盐酸及热浓硫酸 (13)苛性钠溶液中铬阳极易溶解 (14)铬镀层耐热性佳 (15)铬镀层优点为硬度高、耐磨性好、光反射性强 (16)铬镀层缺点为太硬易脆、易脱落 (17)铬的电位比铁负,钢铁镀铬是属于阳极性保护镀层,而铬本身于大气中易形成极薄的钝态膜,所以耐腐蚀 (18)铬镀层具多孔性,所以对钢铁腐蚀性不很理想,所以一般先镀铜,再镀镍最后再镀一层铬才能达到防腐蚀及装饰的目的 (19)铬镀层广泛应用在提高零件的耐腐蚀性、耐磨性、尺寸修补、反射光,及装饰等用途. ◆铬电镀的种类 1.防腐装饰性镀铬 a)普通镀铬 b)复合镀铬 c)快速自动调节镀铬 d)微裂纹铬和微孔铬 2.镀硬铬 3.镀乳白铬 4.松孔镀铬 5.镀黑铬 6.滚桶镀铬 7.无裂铬电镀 ◆镀铬的特性 (1)须严格控制液温、电流密度、极距等操作条件 (2)均一性差,对复杂形状镀件需适当处理 (3)电流效率很低,须较大电流密度 (4)阳极采用不溶解性阳极,铬酸须通过铬酐补充 (5)电镀过程中不许中断 (6)形状不同镀件不宜同槽处理,须用不同的挂具

(7)镀件预热与液温一致,附着性才会好 (8)镀件要彻底活化,有时要带电入槽,附着性才良好 (9)需用冲击电流(大于正常50-100% ) 在开始电镀较复杂形状镀件,约2-3分钟而后慢慢降至正常电流密度范围内。 ◆镀铬的影响因素 (l) CrO3浓度与导电性关系:在铬酐小于450g/l的情况下,铬酐浓度越高,导电性越好 (2) 温度与导电性的关系:温度高,导电性好 (3) CrO3浓度与电流效率的关系:铬酐浓度高,则电流效率下降 (4) 硫酸浓度的影响:浓度低时,低电流密度下电流效率高,反的电流效率低 (5) 三价铬的影响 1.三价铬很少时,沉积速率减慢 2.三价铬很高时,镀层变暗 3.三价铬增加,则导电度降低,需较大电压 4.三价铬愈多,光泽范围愈小 (6) 电流密度及温度的影响 1.镀液温度升高,电流效率降低 2.电流密度愈高,电流效率愈高 3.高电流密度,低温则镀层灰暗,硬度高脆性大,结晶粗大 4.高温而低电流密度,镀层硬度小,呈乳白色,延性好,无网状裂纹,结晶细致,适合装饰性的镀件 5.中等温度及中等电流密度,镀层硬度高,有密集的网状裂纹,光亮硬质铬镀层。 (7)杂质的影响 1.铁杂质,电解液不稳定,光泽镀层范围缩小,导电性变差,电压须增高,去除铁杂质比三价铬还困难,要尽量防止铁污染,不要超过10g/l 2.铜、锌杂质,含量低时,对镀层影向不大,铜最好不要大于3g/l 3.硝酸,是镀铬最有害的杂质,镀液须严禁带入硝酸污染 (8) 阳极及电流分布的影响 1.阳极较大,电流分布较不均匀使镀层厚度不均勺 2.阳极面积大,三价铬形成较多。 3.复杂镀件,阳极宜用象形电极或辅助电极,使电流分布均匀。 4.阳极的铅易氧化,形成黑色的氧化铅及黄色的铬酸铅。黄色的铬酸铅导电性不良 5.电流因尖端及边缘效应,造成镀层厚度不均,可采用绝缘物遮盖尖端或边缘。 ◆镀铬的挂具(Rack) 镀铬其镀液均电流效率很低,须使用较高电流密度,所以挂具的设计要求对镀铬品质影响很大。其设计要点如下 (l) 不溶解 (2) 导电好,不发熟,需足够截面积 (3) 与镀件接触良好 (4) 结构以焊接方式,导电钩要弯成直角 (5) 非电镀部份要用绝缘物覆盖,以减少电流消耗 (6) 结构要简单、易制造、轻便 (7) 镀件放置位置要使气体自由逸出容易 (8) 应用辅助电极、双极电极 (9) 依镀件的形状、尺寸、数量及镀层用途等因素决定挂架的设计

国内外系统动力学研究综述

综述 ——系统动力学研究现状摘要: 回顾了系统动力学的国内外发展历程,特别是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系统动力学在宏观领域、项目管理领域、学习型组织领域、物流与供应链领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综述。最后指出了在基于主体的建模,心智模型、制订动态决策与学习,组织和社会的进化等理论领域和模拟软件等技术领域系统动力学未来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通过对国内外系统动力学研究的文献进行梳理,明确系统动力学理论研究、方法研究以及应用研究的研究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系统动力学研究趋势。为促进系统动力学方法的广泛应用和深入研究,综述了当前国内外系统动力学应用的主要研究成果,讨论了未来系统动力学方法的应用方向。 首先评述了系统动力学在国外的发展历程及应用情况; 然后从预测、管理、优化与控制3个方面对国内系统动力学的应用研究现状进行评述,并着重从装备规模优化与控制、装备保障过程控制、装备全寿命费用管理与控制、作战效能分析与评估、作战行动指挥模拟等方面,分析了系统动力学方法在我国军事、武器和战略领域的应用研究情况; 最后指出分析装备价格及其特性之间的内在关系等是未来系统动力学方法的应用方向,探讨了系统动力学方法在寿命周期费用技术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系统动力学、研究体系、研究综述、应用现状

引言 系统动力学自创立以来,其理论、方法和工具不断完善,应用方向日益扩展,在处理工业、经济、生态、环境、能源、管理、农业、军事等诸多人类社会复杂问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现代社会复杂性、动态性、多变性等问题的逐步加剧,更加需要像系统动力学这样的方法,综合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并与经济学交叉,使人们清晰认识和深入处理产生于现代社会的非线性和时变现象,作出长期的、动态的、战略性的分析与研究[1]。这为系统动力学方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也为深入研究系统动力学的应用提供了机遇和挑战。 为此,本文从系统动力学应用研究现状入手,通过总结和分析当前系统动力学的应用情况,探寻系统动力学未来的应用前景和方向,希望能促进系统动力学方法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一、国内系统动力学的应用研究现状 20世纪70年代末系统动力学引入我国。1986年国内成立系统动力学学会筹委会,1990年正式成立国际系统动力学学会中国分会,1993 年正式成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系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在30多年时间里,系统动力学经过杨通谊先生、王其藩教授、许庆瑞教授和胡玉奎、陶在朴、贾仁安等一代代专家学者的积极倡导和潜心研究,取得了飞跃发展。 至今,国内系统动力学应用领域几乎涉及人类社会与自然科学的所有领域。其中,水土资源、农林、生态领域,宏观、区域经济、可

镀锡工艺流程

镀锡工艺流程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镀锡工艺操作规程 一、工艺介绍 锡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无毒,具有良好的焊接和延展性等,广泛应用电子、食品、汽车等工业。电镀锡溶液主要有碱性和酸性两大类,酸性体系中又分硫酸盐、甲基磺酸体系及氟硼酸体系镀锡等。实际生产中应用较多的是硫酸盐、甲基磺酸体系的酸性光亮镀锡工艺。下面介绍生产线上采用的硫酸盐镀锡。 镀锡具有下列特点和用途:(1)化学稳定性高,在空气中耐氧化,不易变色。(2)一般条件下,镀锡层对钢铁来说是阴极性镀层,因此只有在镀层无孔隙时才能有效的保护钢铁基体;但在密闭条件下的有机酸介质中(例如罐头内部),锡是阳极性镀层,即使有孔隙仍具有电化学保护作用,而且溶解的锡对人体无害,故常作食品容器的保护层。(3)锡导电性好,易钎焊,所以常用以电子元器件引线、印刷电路板及低压器件的电镀。 目前,镀锡铁皮不仅广泛用于食品工业上,如罐头工业,而且在军工、仪表、电器以及轻工业的许多部门都有它的身影。在工业上,还常把锡镀到铜线或其他金属上,以防止这些金属被酸碱等腐蚀。 二、工艺流程 检验除油水洗酸洗水洗滚光 水洗镀铜水洗镀锡水洗钝化水洗 甩干检验

三、工艺参数 1硫酸亚锡 45~55g/l 2硫酸 60~100g/l 3镀液温度 10~15℃ 4阴极电流密度 0.5~1.5A/dm2 四、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1、控制好镀液工作条件,勤观察,注意温度变化,液位变化。仔细操作,如实填写操作记录。根据化验结果补加药水,校正电镀液。 2、光亮剂以少加勤加为原则。 3、如果酸液溅在皮肤上,应立即用清水冲洗。 4、场地打扫干净,器具摆放整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