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案

金世胜

安徽师范大学GIS实验室

二○○二年八月

第一章用户需求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的基本目的是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体制。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实现地质灾害应急管理的社会化、科学化、信息化、公开化,以调动全社会的力量,预防治理地质灾害,最大限度的减轻灾害损失,合理利用地质环境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是进行地质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它是在广泛收集和整理研究区已有的地质环境调查、勘查、灾害防治信息,社会经济环境状况,统计信息等资料的基础上,开发出的一种集信息查询、浏览、决策支持等功能的综合信息系统。

根据用户的需要,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将发挥GIS可视化的优点,能迅速向有关部门和社会提供发生地质灾害所在地的地质环境资料和其它相关资料,实时显示地质灾害的现场情况,及时对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作出正确预测,为地质灾害的应急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持,系统的重点放在信息处理、查询、图形显示、统计和简单的分析上。

一、需求概述

1、基础信息管理需求

数据管理是整个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一项中心工作就是如何管好数据,进一步进行分析利用,提高数据的附加价值。

对于数据管理的需求,首先是数据的集中统一管理。数据分析利用是建立在数据集中统一管理之上的高级应用。用户普遍反映,需要对地质环境数据进行深度加工,需要一个相对灵活的分析工具,能够通过使用该工具来实现自己的一些分析思路,并打印出相应的数据报表。只有实现了数据分析,才能充分

挖掘出基础信息管理的功效,真正产生效益。

2、地理信息系统需求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所涉及的大量地质环境信息,除具有时间性和动态性特点外,还具有空间分布的特点。一般的管理信息系统虽然可以完成统计报表处理、属性数据查询等工作,但无法处理具有空间分布特征的信息,从而不能进行空间数据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需求是把各种环境信息同地理位置结合起来提供给用户,从而把各种环境信息与反映地理位置的图形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可根据用户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把结果提交给有关领导和部门作为决策的参考。

通过调查、交流,用户对GIS在地质环境信息系统应用非常重视,希望结合当前地质环境管理重点工作将GIS用于地质环境管理和决策中,结合GIS技术网上发布地质环境信息。

3、信息共享和发布需求

用户迫切地需要有一个灵活的数据查询环境,将各种数据源集成到一起。因此构建一个地质环境信息共享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将是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中心任务之一。

此外,为适应网络化的发展,建议开发WEBGIS,以便于普通用户用浏览器界面进行数据查询。浏览器界面具有美观、灵活、易用的特性,而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者大多数只具有一般的计算机应用知识,而互联网上的浏览器应用正好提供了能够充分满足不同水平用户需求的界面操作方式,可以用来构造我们的数据共享系统。

二、需求分析

根据用户的需求,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应包括地质环境背景资料管理、地质灾害实时管理、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和管理文件等子系统。

1、地质环境背景资料管理

1)、地质环境资料

2)、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3)、历史灾害资料

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情况

5)、社会经济发展资料

2、地质灾害应急管理

1)、地质灾害图形、图像实时显示

2)、地质灾害属性数据、空间数据的实时编辑

3)、地质灾害应急方案和措施

4)、管理及技术文件

3、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

1)、地质灾害勘查情况

2)、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及危险性评估情况

3)、未来地质灾害防治管理

4、管理文件

1)、技术文件

2)、政策法规

用户要求本系统具有数据输入、输出、修改、查询、汇总、统计、分析、备份、共享等功能;具有属性数据与图形数据的交互查询、显示功能;具有地图的简单编辑的功能;图形具有放大、缩小、漫游、鹰眼、闪烁等功能;具有友好的界面且操作简单;具有信息发布的功能等。

第二章软件设计说明

一、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总体结构

地理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已经从传统的集中式发展到两层结构的C/S体系,正在向三层结构、多层结构的C/S体系结构和三层结构、多层结构的浏览器/服务器(B/S)体系发展,但是三层结构的C/S体系结构还很不成熟,三层结构的B/S体系也正在发展。总结各种体系结构的优缺点,结合现有的条件,

从实用性方面考虑,我们采用了两层的C/S 体系和三层结构的B/S 体系。B/S 体系结构的系统主要用于数据的发布和模型分析等。

1、系统总体结构框架图

2、系统总体体系结构如下图所示: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 地质灾害

背景资料

各级领导

研究部门

信息发布

对外查询

其他行业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辅助决策

事务办公

公众服务

地质灾害发展趋势

管理文件

···

地质灾害应急

管理数据库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图形信息

地质环境管理基础地图信息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文档信息

社会经济发展信息

地质灾害应急图形信息数据库

地质灾害应急图形信息数据库地理基础信息数据库

地理基础信息数据库管理文件及技术规范数据库

管理文件及技术规范数据库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专题数据库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

专题数据库ASP ASP ISAPI ISAPI CGI

CGI Web服务器

中间件(COM,MTS): 数据透视分析 模型分析

中间件(COM,MTS): 数据透视分析 模型分析Internet/Intranet

Internet/Intranet 浏览器

浏览器浏览器HTML ActiveX

Java Applet

ADO

JAVA

ADO ADO

二、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技术特点

该系统以GIS 技术为核心,集办公自动化(OA )、计算机网络、多媒体、

INTERNET、数据库等技术为一体,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一体化的系统集成解决方案

一方面系统是多模块一体的产品,即各模块集成在一个系统之内,全局运行一个执行文件,系统判别不同的登录用户身份,提供不同功能模块使用;另一方面系统也是一个多功能集成的系统,即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应用了GIS、数据库、扫描、文档处理等多种功能,多种功能相互无缝集成,如文档处理就可以结合数据库技术,文档从数据库中提取,转入WORD自动成文;扫描处理可内嵌在系统之中,不需另外打开外部扫描程序,扫描图形即可直接入库管理。

2、灵活规范的业务流程管理

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准,实现一种规范化业务办公流程。系统对所注册的用户识别身份,提供不同的办公功能。数据的传输采用信息流方式,对业务流程中间过程采取完全跟踪的方式,防止恶意行为发生。采取的这套业务流程解决方案,可以随业务流程的变动,在系统不变或较小变动的情况下,适应新的业务流程,即为一种“系统适应业务,而非业务适应系统”的模式。

3、完美结合的图文一体化

从图查文及从文查图,依据参考图文信息,办理文档数据的录入及相关工作,同时也可从图上直接进行数据查询及数据统计,及依据图形信息进行分析预测工作。

4、数据共享,实现网络化办公

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等信息上网,按照一定的权限规定实现有条件的数据共享。并可利用电子邮件实现网上会办,提高了办公效率并提供较详尽的图形资料,为办公决策提供一个较为直观可靠的条件。

5、完善的数据库安全体系

系统可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体系,对每一个表格不同记录针对不同用户都确立了相应的权限信息,如某用户对某表格某记录是拥有阅读权限还是修改权限,系统均有明确指示。

6、数据动态更新

用户在客户端所作权利范围内的修改,均可按一定程序进入系统数据库保留,实现数据动态更新。这其中不仅仅是文档数据,同时也包含图形数据。对

图形的修改更新需要有一套技术与行政相结合的手段进行保证。

7、基于客户机/服务器、浏览器/服务器网络环境,采用以GIS 为核心的多种技术的集成(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大型数据库技术、面向对象技术、决策支持技术等),可实现定性、定量、定位的综合分析与辅助决策。

三、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属性数据流程图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包括地质环境背景资料、地质灾害实时数据、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数据等。具体数据处理过程如下图所示:

属性数据处理流程图

上述信息流程涉及到四个子系统:基础数据库、数据查询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和综合信息发布系统。它们之间的数据接口如下所述:

基础数据库和数据查询分析

基础数据库提供按照主题组织好的两类数据仓库,同时提供各类原始数据作为数据查询分析子系统的数据支持。其中原始数据主要作为数据查询部分的数据来源,地质灾害专题数据仓库和地理信息数据仓库作为数据分析部分的数

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

地质灾害实时数据

地质环境背景资料

数据录入

数据录入

数据录入

基础数据库

数据校验 代码检查

地质灾害 专题库 地理信息系统 主题库

综合汇总 综合汇总

数据WEB 发布

数据查询 地理信息系统

数据分析

据来源。

基础数据库和地理信息系统

基础数据库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按照原始数据,作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属性数据。

数据查询分析的综合信息发布系统

数据查询分析子系统中的数据查询部分将在综合信息发布平台发布数据。数据查询是由WINDOWS NT的IIS服务器ASP编程来实现的,与综合信息发布系统的相应功能模块结合在一起。

地理信息系统和综合信息发布系统

整个地理信息系统将完全建立在综合信息发布系统之上。地理信息系统的地图服务器也建立在综合信息发布系统的IIS服务器上,与综合信息发布系统的相应功能模块结合在一起。

四、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流程

数据规范、信息源

遥感信息地图信息GPS信息实测信息统计信息

数据预处理

实况考察图象处理图形分析标准化处理格式转换输入控制

数值化输入

数据库建库

空间数据库

数据管理

分析处理

用户对象实时服务评价决策自动制图转换复制统计分析

结果输出

屏幕显示图表地图数据文件

地质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空间数据流程图

第三章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功能详细说明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总目标是实现文档管理、图档管理、网络管理及决策支持等。其中文挡管理主要包括:数据录入、数据传输、监督管理、电子邮件、文档扫描、数据查询等功能,图档管理主要包括:图形数据录入、编辑功能、图形属性查询、图形数据动态更新、图形操作、确定图形窗范围、专题调用、叠加,专题图生成、统计及统计结果可视化、综合分析、图形输出、图档与空间信息相关联等

系统主要功能包括:

一、数据库管理

本系统拥有一个包含各类地质环境信息的大型关系型数据库,该数据库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库管理就是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为地理信息系统对数据库的需求打下扎实的基础。

1、原始数据的收集

?数据导入功能

能够将现有的地质环境数据(如.dbf或.mdb等)文件直接导入到关系型数据库中,导入前要求用户提供导入数据的内容、年份等必要信息,并具有判断用户误操作的功能。在导入数据的过程中,如果遇到数据一致性问题,将跳过产生问题的记录,继续导入其他数据记录,同时将产生问题的记录提供给用户,由用户进行修改后可再次导入。

?数据录入功能

提供方便灵活的操作界面,供用户录入数据,录入程序是一个可以在单机上运行的程序,能够将录入的数据保存在数据库中或者数据文件中,针对录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错误还将提供校验功能。

2、统一历史数据格式

要进行历史数据的对比分析,就必须统一数据格式。经过了历史数据格式的统一后,所有的地质环境数据将从不同时间范围的文件集中到一个统一的数据库结构中。

3、数据完整性检查

为了保证数据的质量,需要对数据进行完整性检查。完整性检查包括一致性关系的检查、作为维的字段的检查以及逻辑校验检查。

采用了关系型数据库进行管理后,我们能够根据客观世界实体的含义,确定各个报表之间的主外键关系,一致性检查就是要保证各项地质环境数据能够满足这些联系约束。此外,由于在以后的查询分析中要采用数据仓库的思想组织数据,因此也必须对维字段进行检查。也就是保证维字段中的数据都准确有效,如果有代码表支持的,必须符合代码表中的代码,并且维字段不能为空。一致性检查和维字段检查都是在导入数据库的过程中,由事先定义好的数据库完整性要求所约束的。如果导入的数据不满足数据的完整性要求,这些数据将无法导入数据库中,必须经过用户手工更改后才能提交到系统数据库中。

4、数据装载、备份和恢复

系统必须提供新数据的加入和旧数据的删除,以及数据的备份和恢复功能。在数据管理中,提供灵活指定年度、指定数据类别,然后进行装载、导出、删除等操作功能。同时,结合数据库本身提供的备份和恢复功能进行整库的安全备份。

5、控制访问安全性

系统必须结合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本身的安全机制,维护数据库安全,保证数据库系统不受攻击。同时,数据库系统也要对数据的访问权限进行适当的限制,保证数据的保密性。

二、地理信息系统

1、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系统的功能模块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图形操作、地图量算、制图输出等,模块划分如下图所示。

功能模块

数据采集图形操作

数据处理数据分析

● 数据采集功能模块

数据种类主要为空间(定位)数据、属性数据以及一部分管理数据。一般要求系统具有多种采集方式来采集空间数据,并且有精度要求。常用的采集方式有:

? 跟踪数字化输入 ? 扫描数字化输入 ? GPS 接收机 ? 航空摄影测量 ? 卫星遥感影像数据 ? 其它类型数据

以上的采集功能通过GIS 软件实现,跟踪数字化输入再进行数据编辑。GPS 接收机的数据通过外部数据转换接口进入GIS 系统。航测和遥感影像数据直接进入GIS 系统。其它类型数据通过相应的转换接口进入GIS 系统(数据采集功能模块实现过程见下图)。

● 数据处理功能模块

数据处理功能模块包括空间数据处理和属性数据处理。空间数据处理包括

地 理 信 息 系 统 平 台

地质环境 管理信息 发布系统

数据输入 GPS 接收机 航空摄影测量 卫星遥感影像数据

其它类型数据

图 1 数据采集功能模块实现过程

图形编辑、投影转换、拓扑关系建立,空间数据库管理。(空间数据处理实现过程见下图)。属性数据处理包括数据结构定义和属性数据的增加、删除、修改等。

● 数据分析功能模块

数据分析功能主要是对数据库数据进行查询和统计分析。查询是基于图形、属性之间的查询。实现由图形查属性,由属性查图形的双向功能。

● 图形操作功能模块

图形操作包括图形放大、缩小、漫游和图层要素控制(颜色、类型、大小、分类等)及图元的闪烁等操作。

● 地图量算功能模块

地图量算功能主要包括长度、面积计算。 ● 制图输出功能模块

制图输出包括专题图的制作和输出。

地 理 信 息 系 统 平 台

地质环境管理信息发布系统

编辑 投影转换 空间关系建立 空间数据库管理 空间数据处理实现过程

填加符号

确定颜色 填加注记 增加图例 图廓整饰

输出

文件输出

绘图仪输出

打印机输出

Web 发布

基础底图

环境专题要素

GIS 系统

2、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包括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空间数据乡级以1:5万的行政区图或立体地形图、县级以1:10万的行政区图或立体地形图、大市级以1:20万行政区图或立体地形图、省级以1:50万行政区图或立体地形图为背景图。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所用图层包括行政区划、街区、道路、水系、居民地、标志性建筑物、地质环境专题图等。

3、地理信息系统功能分析

系统功能分析的目的是对系统的子系统信息查询功能进行分析。

●省级:

主要功能是:以图、文、声像等多媒体的形式介绍全省地质环境的概况,具有图文互查功能。

?显示1:50万行政区图或立体地形图,上叠地质灾害点(闪烁),旁有

属性说明表。

?点击市或县名,调到下一级的市级图或下二级县级图。

?点击县行政区,该行政区闪烁,并在图旁显示该县主要地质灾害情况说

明。

?点击地质灾害点,跳出点击点的地质灾害点的音像资料、立体图及各种

图件等。

?具有基本图形操作功能:放大、缩小、漫游、鹰眼等。

?可直视全局及图面区在全省图中的相对位置。

?具有基本的图形编辑功能:增减图元、修改图元等。

?具有基本的图形分析功能: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等。

?查询结果以HTML表示。

?给定地质灾害点在图上查找该点的位置。

?查询某项指标满足给定条件的地质灾害点。

●大市级:

?显示1:20万行政区图或立体地形图,上叠地质灾害点(闪烁),旁有

?点击县或乡名,跳出县或乡的图面。

?点击县行政区,该行政区闪烁,并在图旁显示该县主要地质灾害情况说

明。

?点击地质灾害点,跳出点击点的地质灾害点的音像资料、立体图及各种

图件等。

?具有基本图形操作功能:放大、缩小、漫游、鹰眼等。

?可直视全局及图面区在全省图中的相对位置。

?具有基本的图形编辑功能:增减图元、修改图元等。

?具有基本的图形分析功能: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等。

?查询结果以HTML表示。

?给定地质灾害点在图上查找该点的位置。

?查询某项指标满足给定条件的地质灾害点。

●县级:

?显示1:10万行政区图或立体地形图,上叠地质灾害点(闪烁),旁有

属性说明表。

?点击乡名,跳出乡的图面,并在图旁显示该乡主要地质灾害情况说明。

?点击地质灾害点,跳出点击点的地质灾害点的音像资料、立体图及各种

图件等。

?具有基本图形操作功能:放大、缩小、漫游、鹰眼等。

?可直视全局及图面区在全省图中的相对位置。

?具有基本的图形编辑功能:增减图元、修改图元等。

?具有基本的图形分析功能: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等。

?查询结果以HTML表示。

?给定地质灾害点在图上查找该点的位置。

?查询某项指标满足给定条件的地质灾害点。

●乡级:

?显示1:5万行政区图或立体地形图,上叠地质灾害点(闪烁),旁有属

?点击地质灾害点,跳出点击点的地质灾害点的音像资料、立体图及各种

图件等。

?具有基本图形操作功能:放大、缩小、漫游、鹰眼等。

?可直视全局及图面区在全省图中的相对位置。

?具有基本的图形编辑功能:增减图元、修改图元等。

?具有基本的图形分析功能: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等。

?查询结果以HTML表示。

?给定地质灾害点在图上查找该点的位置。

?查询某项指标满足给定条件的地质灾害点。

三、信息发布

为了满足局域网用户的不同需要,系统功能模块都要在网络平台上予以实现。

从技术来看,地理信息系统可以采用具有地图服务器的三层网络体系结构,在服务器端实现对地图的查询和发布;实现信息共享。

从用户需求角度来看,用户需要操作简单、界面美观、简便易学的工作平台,而Intranet/Web平台正适应了用户的这些需求。Web网页美观生动,操作简单到只要用鼠标轻轻一点,甚至不需要专门的培训,这十分适合于目前大部分用户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综上所述,本系统采用Intranet/Web平台作为系统各个功能模块运行的统一平台。

第四章 运行与开发平台

一、运行环境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必须能在内部的计算机局域网上运行,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数据共享、组织协调各项业务工作等功能。根据目前情况,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环境适宜采用C/S 、B/S 的方式,建立起基于WINDOWS NT 的内部局域网的网络体系结构。

● 硬件平台:

服务器:专业服务器——CPU P4 1.6G 以上, 256M 内存以上, 网卡 100M

客户端:微机 CPU PIII 550, 内存128M, 网卡10-100M

地质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内部局域网

绘图仪

打印机

客户机

ArcSDE、SQLSERVER

WINDOWS NT服务器

?IIS Web服务

?Web GIS地图

服务器?群件服务器?图形工作站

WINDOWS NT 工作站Arcinfo软件

图形工作站

绘图仪

数字化仪

扫描仪

激光打印机

喷墨打印机

●软件平台

服务器:操作系统:Windows NT Server 4.0, Service Pack 6a

数据库:MS SQL Server 7.0、access2000

Web服务器:Microsoft IIS4.0

配值Microsoft Office 2000

数据库连接组件ADO2.5

如要使用模型需配置IDL运行库

GIS专业软件:ArcInfo8、Arcview8、Mapobjects2.0、IDL5.4、

ArcIMS、ArcSDE

客户端:操作系统:Windows9X, Windows NT Workstation 4.0 Service Pack 4.0 以上,Windows2000 Professional

浏览器:IE4.0 SP1或IE5.0并在安装Java VM

数据库连接组件ADO2.5

GIS专业软件: ArcInfo、Arcview8、ArcExplorer、IDL5.4

二、系统开发环境

●硬件平台

服务器:IBM专业服务器——CPU PIII766 以上,256M内存以上,网卡100M

客户端:微机 CPU PIII以上550, 内存128M, 网卡10-100M

图形工作站

绘图仪

数字化仪

扫描仪

激光打印机

喷墨打印机

●软件平台

操作系统:Windows NT Server 4.0, Service Pack 4a、Windows NT Workstation 4.0 Service Pack 4.0 以上,Windows2000 Professional ,Windows9X, 数据库:MS SQL Server 7.0、Access2000

Web服务器:Microsoft IIS4.0

配值Microsoft Office 2000

数据库连接组件ADO2.5

开发语言:Delphi5、VB 、XML、JA V A等

GIS专业软件:MGE、GeoMedia、ArcInfo8、Arcview8、Mapobjects2.0、

IDL5.4、ArcIMS、ArcSDE、ENVI3.4、ERDAS8

二、系统集成的环境

硬件平台:IBM NetfinityCPU PIII 766以上, 256M内存, 网卡 100M

操作系统:Windows NT Sever 4.0, Service Pack 6a;

Web服务器:Microsoft IIS 4.0

数据库:MS SQL Server 7.0

空间数据引擎:ArcSDE

集成工具:MS Visual Studio 6.0 InterDev, Macromedia Dreamweaver 3,Delphi5, JBuilder 3.5, Java 1.3, Java 3D

测试环境:IE4.0, IE5.0, IE5.5、ArcExplorer

网络协议采用TCP/IP协议组。

第五章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人员与进度安排

一、系统开发相关人员与职责

金世胜:项目主持人,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GIS实验室、讲师,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学士(1992年),华东师范大学硕士(1999年)。2000年到南京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江苏省重点实验室进修,并参与了“南京市环保地理信息系统”、“江苏省环保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作,自1996年以来,参与了多项旅游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的研制工作,并主持了“皖南旅游资源开发信息系统”等省级课题的研究工作。目前,本人在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担任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地理信息系统导论》、《地理信息技术与应用》、《地理数据分析》、《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二、系统进度计划表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案 金世胜 安徽师范大学GIS实验室 二○○二年八月 第一章用户需求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的基本目的是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体制。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实现地质灾害应急管理的社会化、科学化、信息化、公开化,以调动全社会的力量,预防治理地质灾害,最大限度的减轻灾害损失,合理利用地质环境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是进行地质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它是在广泛收集和整理研究区已有的地质环境调查、勘查、灾害防治信息,社会经济环境状况,统计信息等资料的基础上,开发出的一种集信息查询、浏览、决策支持等功能的综合信息系统。 根据用户的需要,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将发挥GIS可视化的优点,能迅速向有关部门和社会提供发生地质灾害所在地的地质环境资料和其它相关资料,实时显示地质灾害的现场情况,及时对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作出正确预测,为地质灾害的应急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持,系统的重点放在信息处理、查询、图形显示、统计和简单的分析上。 一、需求概述 1、基础信息管理需求

数据管理是整个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一项中心工作就是如何管好数据,进一步进行分析利用,提高数据的附加价值。 对于数据管理的需求,首先是数据的集中统一管理。数据分析利用是建立在数据集中统一管理之上的高级应用。用户普遍反映,需要对地质环境数据进行深度加工,需要一个相对灵活的分析工具,能够通过使用该工具来实现自己的一些分析思路,并打印出相应的数据报表。只有实现了数据分析,才能充分挖掘出基础信息管理的功效,真正产生效益。 2、地理信息系统需求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所涉及的大量地质环境信息,除具有时间性和动态性特点外,还具有空间分布的特点。一般的管理信息系统虽然可以完成统计报表处理、属性数据查询等工作,但无法处理具有空间分布特征的信息,从而不能进行空间数据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需求是把各种环境信息同地理位置结合起来提供给用户,从而把各种环境信息与反映地理位置的图形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可根据用户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把结果提交给有关领导和部门作为决策的参考。 通过调查、交流,用户对GIS在地质环境信息系统应用非常重视,希望结合当前地质环境管理重点工作将GIS用于地质环境管理和决策中,结合GIS技术网上发布地质环境信息。 3、信息共享和发布需求 用户迫切地需要有一个灵活的数据查询环境,将各种数据源集成到一起。因此构建一个地质环境信息共享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将是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中心任务之一。 此外,为适应网络化的发展,建议开发WEBGIS,以便于普通用户用浏览器界面进行数据查询。浏览器界面具有美观、灵活、易用的特性,而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者大多数只具有一般的计算机应用知识,而互联网上的浏览器应用正好

(完整word版)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河北省省级预算项目建议书项目名称:河北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项目编码: 项目单位:河北省第一测绘院 领导签字(章):预算单位:河北省国土资源厅 领导签字(章):主管部门:河北省国土资源厅 领导签字(章): 河北省财政厅制 二○一○年十一月十日

填报说明 1、本建议书由项目单位或预算单位负责填写,送隶属的财务主管部门审查后报省财政厅(对于基本建设专项资金、产业技术研发、应用技术研发、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项目,分别由省有关部门按照项目隶属关系先报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科技厅和省信息产业厅,三个部门经审核立项后通知各有关部门,部门再按确定的项目内容报财政部门)。 2、需附相应的部门审核、项目可行性报告、立项批准等有关资料。 3、项目情况填报说明 1)项目性质:(1)维持性资金项目。(2)发展性资金项目。 2)项目类型及编号:01、建筑物及基础设施购建;02、专项购置;03、大型修缮;04、专项业务;05、科技研究与开发;06、信息网络购建;07、信息网络维护;08、大型活动;09、企事业单位补贴;10、个人家庭补助;11、偿债支出;12、产权参股;99、其他专项。 3)项目级次:本级、对下补助(按级次分别单列项目)。 4)项目地点:项目实施地点。 5)单位代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填写预算单位编码;非省级预算单位的承担单位是行政、事业、社会团体的填写组织机构代码,企业填写工商注册码为统一标识。 6)单位性质:行政、事业、其他。 7)单位规格:厅级、副厅级、处级、科级、其他。 8)立项部门:批准立项的主管部门 9)主管部门:项目单位的财务主管部门。 10)主管处室:财政厅各部门预算主管处。

政府应急预案管理系统

1概述1.1 项目背景 近年来,我国一些自然灾害、安全生产、环境污染等事件频频发生。如2008年的特大冰雪灾害、汶川地震灾害,2010年的玉树地震灾害、舟曲泥石流灾害、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及三鹿奶粉事件、瓮安群体性事件,都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严重的威胁。每一次事件的发生都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心,有些事件甚至引起国际的广泛关注。成功应对突发事件,就会把一场灾难,转化为一次机遇,更加凝聚人心;如果应对失误,就会酿成更大的灾难,就会丢失民心,失去民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绩效,已经成为考验政府公共管理水平和行政能力的重要标志。同时,加强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加快应急管理队伍建设,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有效预防事故发生,减少和控制事故扩大的重要手段。 1.2 项目目标 根据政府的紧急事件的处置机制,建设一套辅助政府应急预案管理的信息系统,系统遵照危机管理理论,平战结合,平时进行应急预案的编制、管理和完善;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快速检索和匹配预案,指导工作人员完成应急响应的协调、联络和监督等工作;在突发事件处置完成后,及时进行善后处理及对事件进行评估并对预案进行修正,从而不断完善和提升政府应对公共事件处理的能力,为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提供重要信息保障。

2系统功能需求 系统功能结构图 2.1 预案模版管理 预案模版是编制应急预案的基础,相当于应急预案的提纲和目录。系统根据不同预案类型对预案模版进行管理,也可以根据事件类型对预案模版进行管理;管理内容包括模版基本信息以及模版的目录结构、目录类型,在预案编制时编制人员选择相应的预案模版,系统自动对预案模版和预案索引进行绑定,编制人员就可以根据模版大纲编制预案内容,管理功能包括对预案模版的基本信息和目录结构类型进行添加、修改、删除、修改等管理。 2.1.1预案模版基本信息管理 定义预案模版的各项基本信息,包括名称、版本号、编制单位、编制时间和使用说明等。模版基本信息是模版在模版库中的唯一信息,包括模版编号和模版版本号,在预案编制时通过预案基本条件检索匹配到预案模版,从而根据模版索引检索到模版目录。 2.1.2预案模版编制管理 预案模版各项内容的增加、修改和删除,包括模版的各层次级别目录树、目录项的类型(如文本、列表等)等功能。预案模版编制管理是对模版的目录结构、层次级别顺序以及类型的定义,在模版基本信息创建后模版本身是没有模版目录,需要编制人员根据预案需要进行定义,可以按预案类型或者事件类型进行模版定义,选择模版索引后系统跳转到模版目录定义界面,编制人员在界面中定义不同的目录名称、目录顺序以及目录类型,定义完成后提交到系统后台,系统根据定义把目录索引和模版索引进行绑定并保存到模版库中形成完整的预案模版。 2.1.3预案模版基础数据配置管理 包括预案模版的分类管理和目录类型管理。 系统在交付使用时,已内置了一些常用的类型和目录。在未来的系统使用过程中,用户可利用此项功能,自行灵活定义各种不同类型的预案和预案目录,以适应不同预案编制的需要。预案模版基础数据配置是预案模版目录的重要组成部份,基础数据主要是包括应急资源、成员单位及职责、应急专家、应急救援队伍等需要数字化格式化的内容输入目录,所有的目录都有相应的索引,在预案模版定义时选择相应的基础目录信息跟预案模版索引进行绑定,这样所有基础目录通过索引绑定形成各种结构的预案模版。 预案分类管理: 目录类型管理:

管理信息系统综合习题

北京邮电大学高等函授教育 《管理信息系统》综合习题 一、填空题 1.()、()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资源。 2.组织中各项活动表现为()、()、()和()的流动。 3.按照处理的对象,可把组织的信息系统分为()和()两大类。 4.一个组织的管理职能主要包括()、()、()和()四大方面,其中任何一方面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 5.西蒙(H.A.)教授在著名的决策过程模型论著中指出:以决策者为主体的管理决策过程经历()、()和()三个阶段。后来西蒙在他的决策过程模型中又增加了决策实施后的()阶段。 6.西蒙教授提出按问题的结构化程度不同可将决策划分为三种类型:(),(),()。 7.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能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 8.不仅仅把信息系统看做是一个能对管理者提供帮助的基于计算机的人机系统,而且把它看做一个(),将信息系统放在组织与社会这个大背景去考察,并把考察的重点,从科学理论转向(),从技术方法转向使用这些技术的组织与人,从系统本身转向系统与组织、环境的交互作用。 9.基于任务的系统层次结构包括:()、()、()、()。 10.方法将()和()两者作为定义企业信息系统总体结构的基础,具体做法是利用()矩阵(也称U/C矩阵)来表达两者之间的关系。11.即对其“功能”这一列,把功能按功能组排列,每一功能组内按功能发生的先后次序排列。然后调换“数据类”的横向位置,使得矩阵中C最靠近()。 12. 战略规划是一个组织的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长远发展的规划。战略规划的内容包括:信息系统的()、()及();单位的现状;对影响规划的信息技术发展的预测。

地质灾害预警决策支持与应急指挥系统解决方案(简短介绍)

1系统简介 地质灾害预警决策支持与应急指挥系统对地质灾害险情发现、险情鉴别、险情处置业务流程、数据流程进行调查分析,按区域、移民新城区、单体地质灾害分别建立了地质灾害预警决策支持及应急指挥逻辑模型;利用数据仓库技术实现了对地质灾害及防灾、救灾各类信息的快速检索查询;利用视频会议系统、大屏幕系统、卫星系统、单兵系统、通信指挥车系统、GPS定位系统等通过综合组网,快速搭建技术会商和应急指挥通信平台,创造了可视化程度高的、信息畅通的、可辅助决策并适应快速响应的条件和环境,充分调用了数据仓库、滑坡稳定性评价、预测预报、数据采集、治理工程等子系统建设的各项成果,有效地支持地质灾害预警决策及应急指挥。

2 系统业务流程 险情处置 图2-1系统业务流程图 地质灾害预警决策支持与应急指挥系统对一个地质灾害的生命周期(险情发现、险情鉴定、险情处置)进行管理和流程监控,同时建立技术会商平台和应急指挥平台,有效地支持了地质灾害预警决策支持与应急指挥。 3 系统构成 地质灾害预警决策支持与应急指挥系统由险情上报、技术会商、应急指挥、配置管理四大模块组成。 )

险情上报模块包含的功能有险情分布、险情信息标注、险情报警、报警信息管理、险情核查、险情报告、险情报告处理。实现对发生的险情进行报警录入,核查险情的真实性,对核查后的险情进行处理及生成核查报告上报上级部门。显示险情的分布图,并在分布图中对险情地点进行标注等针对险情的管理操作。 技术会商模块实现针对某次险情发起会商,制定会商计划。对会商计划、会商执行、会商结果进行管理。提供辅助编制报告与建议功能,对专家会商全过程进行追踪、记录、存储、管理,并将会商中得出的建议与报告发送到相应单位,为最终决策提供参考。 应急指挥包括应急指挥平台、GPS系统接口、应急预案库管理以及应急预案辅助编制、信息交流,接收会商文件并对灾情进行应急响应、追踪,对灾情进行评估,最终形成案例归档。 配置管理模块主要是针对需要配置的模块进行管理,主要包括灾害点信息配置、专家信息管理、信息服务注册、多维展现模型库管理、应急通讯平台模式管理、会商内容模式管理、审批流程管理、用户个性化设置。

XXXX公司信息管理系统应急预案

XXXXXX公司 信息管理系统应急预案 1 总则 1.1目的 为提高公司处理信息网络突发事件的能力,形成科学、有效、反应 迅速的应急工作机制,确保重要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实体安全、运行安全和 数据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危害,特制定本预 案。 1.2适用范围 本预案是的专项预案之一,本预案适用于公司发生和可能发生的网络与 信息安全突发事件。。 1.3工作原则 ⑴预防为主。立足安全防护,加强预警,重点保护基础信息网络和 重要信息系统,从预防、监控、应急处理、应急保障和打击犯罪等环节, 采取多种措施,共同构筑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⑵快速反应。在网络与信息安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按照快速反 应机制,及时获取充分而准确的信息,迅速处置,最大程度地减少危害 和影响。 ⑶以人为本。保障公司利益以及员工合法权益的安全,及时采取措 施,最大限度地避免公司财产遭受损失。 ⑷分级负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以及“条块结 合”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安全责任制及联动工作机制。根据部门职能, 各司其职,加强协调与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履行应急处置工作的管理 职责。 2 信息网络突发事件分类 2.1 关键设备或系统的故障; 2.2 自然灾害(水、火、电等)造成的物理破坏;

2.3 人为失误造成的安全事件; 2.4 电脑病毒等恶意代码危害; 2.5 人为的恶意攻击; 2.6 其他各类突发事件等。 3 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3.1 组织机构 成立XXXX公司信息网络突发事件现场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以下简称现 场领导小组),现场领导小组设正、副总指挥一个,下另设抢险救援、 救护、后勤保障、善后处理及调查五个小组,每个小组设一名负责人, 小组人数视突发事件等级进行适当调整。 总指挥:分管信息工作的副总经理 副总指挥:IT信息组负责人 各应急小组成员:IT信息组全体工作人员及各部门负责人 3.2 现场领导小组职责 ⑴负责编制、修订所辖范围内信息网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⑵通过各种技术交流、学习等手段获取安全预警信息,周期性或即时 性地向公司各部门发布;对异常流量来源进行监控,并妥善处理各种异常 情况。 ⑶及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公司内信息网络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 置;负责调查和处置信息网络突发事件,及时上报并按照相关规定作好 善后工作。 ⑷负责组建信息网络安全应急救援队伍并组织培训和演练。 4 预防及预警机制 信息网络突发事件安全预防措施包括分析安全风险,准备应急处置措 施,建立网络和信息系统的监测体系,控制有害信息的传播,减少可能 造成的损失。 4.1 应急准备 公司IT信息组全体工作人员明确职责和管理范围,根据实际情况,安排 应急值班,确保到岗到人,联络畅通,处理及时准确。

地质灾害监测系统设计方案

地质灾害安全监测系统 (方-案-由-北-京-华-星-北-斗-智-控-提-供) 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就是利用专用的测量仪器(GNSS和TDR设备)和方法对变形体(例如:易滑坡山体)的变形现象进行持续观测、对变形体变形性态进行分析和变形体变形的发展态势进行预测等的各项工作。 滑坡、崩塌体变形区域在短时间内不会出现很大的位移,这种微小的位移是不能被人眼查别到的,但是这种小位移是可以通过北斗系统监测发现,通过在灾害体上安装放置固定的北斗监测设备,就可以实时发现灾害体的变形量,预测变形体长期的变化趋势,一旦灾害体位移超过了我们的预警值,监测系统就会发出预警信息,提示有关管理单位提前做好应急准备,避免灾害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

系统组成

监测项目 滑坡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地下水活动、降雨是较为常见的诱发因素,是以需要对其进行自动监测。而滑坡发生前,往往可以通过坡体、支护结构的位移迹象提前预警。 监测实景图

山体表面位移监测 山体表面位移监测是通过在坡顶和坡体建立观测墩,在观测墩上安放仪器设备,仪器设备24小时不间断的监测位置信息,从而实现对整个易滑坡坡体的位移监测。山体表面位移监测是基于GNSS技术,GNSS技术用于表面位移监测具有全天候作业,几乎不受气候影响,测站间也不需通视,这就克服了传统监测方法对地理环境依赖很大的缺点。

监测系统组成 位移监测设备施工安装 1、选点或放样 在选择连续运行的北斗基准站的位置时,原则如下:

基准站距离测区3公里以内为宜,尽量靠近数据传输网络; 基准站基础应相对稳固,最好建在稳定的基岩上或冻土层以下2米; 站点应选易于安置接收设备且视野开阔的位置,视场周围高度在10度以上不应有障碍物,以免北斗信号被吸收或遮挡; 站点应该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其距离最好不小于200m;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得小于50m,以避免电磁场对北斗信号的干扰; 站点附近不应有大面积水域或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以减弱多路径效应的影响; 远离震动源(如铁路、公路等)50米以上; 安置和保护北斗基准站设备。在无人看守时,保证设备安全,防止有人故意破坏。

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剖析

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防止医院信息系统出现故障影响全院正常医疗秩序,确保患者在特殊情况下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预案。一、医院信息系统出现故障报告程序 (一)各工作站发现计算机访问数据库速度迟缓、不能进入相应程序、不能保存数据、不能访问网络、应用程序非连续性工作时,应立即向信息科报告。 (二)信息科工作人员接到科室故障报告后,应立即展开调查,若断定为网络问题时,应安排专人打电话通知相关科室故障原因,并对来电询问科室做好解释工作,同时报告信息科长。 (三)情况核实后,信息科应及时给各工作站反馈故障信息,查明故障原因后,可以立刻恢复的,应尽快恢复系统工作;如故障原因不明、情况严重、不能在短期内排除的,网络中心在组织抢修的同时,应立即报告院领导。在网络不能运转的情况下由院领导协调全院各部门工作,以保障全院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转。 二、医院信息系统故障分级及处理原则 (一)根据故障发生的原因和性质不同分为三类: 1.一类故障:由于服务器不能正常工作、光纤损坏、主服务器数据丢失、备份硬盘损坏、服务器工作不稳定、局部网络不通、价表目录被人删除或修改、重点终端故障、规律性的整体、局部软件和硬件发生故障等造成的全院性计算机网络瘫痪。 2.二类故障:由于单一终端软、硬件故障,单一病人信息丢失、偶然性的数据处理错误、某些科室违反工作流程引起局部系统故障。

3.三类故障:由于各终端操作不熟练或使用不当造成的错误。 (二)故障分类等级的处理原则: 1.一类故障:由信息科科长上报院领导,由医院组织协调计算机网络恢复工作。 2.二类故障:由网络管理人员上报信息科科长,由信息科负责解决,并做好相关记录。 (三)三类故障:由网络管理员负责解决,并详细登记维护情况。三、发生网络整体故障时的应急协调 (一)当信息科一旦确定为网络整体故障时,应立刻报告院领导,同时积极组织网络恢复工作,各部门根据故障恢复可能需要的时间的及时转入手工操作,详见(六),具体时限明确如下: 30分钟内不能恢复——门诊挂号、住院登记、药房、门诊各诊室转入手工操作。 6小时内不能恢复——各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药房、急诊科、手术室、医技检查转入手工操作(具体时间由信息科通知)。 24小时以上不能恢复——全院各种业务转入手工操作。 (二)各部门的具体协调安排: 1.所有手工操作的统一启动时间,须由信息科工作人员判断所需修复时间,报告院领导同意后通知相关部门,各科室应严格按照通知的时间协调各项工作,在未接到新的通知前不准私自操作计算机。 2.门、急诊工作由门诊部主任负责联系协调。网络恢复后,门、急诊工作人员要及时将中断期间的患者信息输入到计算机内。 (三)门、急诊收费处工作由财务科长负责总体联络协调,要与信息科保持联系,及时反馈沟通最新消息;当网络系统运行中断超过30分钟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分析

目录 案例I:交通银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案例 (1) 1、案例描述的是个什么类型的企业? (1) 2、应用信息系统的作用及意义? (1) 3、企业的规划目标及战略? (2) 4、画出企业的组织结构图? (2) 5、信息系统实现所采用了什么样的硬件、软件技术? (3) 6、画出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图? (4) 7、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子系统有几个、各子系统的功能是什么? (4) 8、利用此系统实现的效果评估? (5) 案例H :沃尔玛:“信息技术始于战略,而不是系统。” (6) 案例川:北京燕京啤酒集团公司 (6) 案例W:通用汽车公司,与克莱斯勒汽车公司 (7) 案例V :沃尔玛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 (8) 中创软件推出的“银行信贷管理系统平台解决方案”,是基于中创软件自主创新的中间件技术,依托15年的金融应用开发背景,针对金融信贷管理领域的信息化应用现状及发展需求推出的,依据该方案,中创软件在交通银行成功实施了“交通银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简称CMIS)”,主要实现一个适合前台、中台、后台操作的信贷业务处理平台,建立全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 1、案例描述的是个什么类型的企业? 交通银行是中国第一家全国性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现为中国五大国有大 型商业银行之一,属于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 2、应用信息系统的作用及意义? ⑴应用信息系统作用: ①实现信贷管理涉及的业务流程,绝大多数业务流程都需要经过多级业务管理部门进行处理,业务流程复杂且流程跨度比较大; ②面对银行的金融信贷策略都会受国家政策的调整、市场信息的变化等因素

影响,这些外因加上银行内部机制调整等内因,都可能导致信贷审批过程的变化,实现交行信贷业务流程的随需而变; ③交通银行的台帐、风险管理、放款中心等业务系统都有大量的报表,该系统能够快速、灵活的展示这些复杂的中式报表。 ⑵应用信息系统意义: ①增强快速响应信贷流程变化的能力,提升业务服务质量; ②实现系统中大量信贷报表展现功能,对复杂信贷业务数据报表进行灵活定制和展现; ③通过采用构件化开发方式,缩短项目建设周期,降低系统投资。 3、企业的规划目标及战略? ⑴企业规划目标: 交行的目标是“走国际化、综合化道路,建设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一流公众持股银行集团”。一是要求加快国际业务发展、做强海外机构、完善海外网络,建成“以亚太为主体,欧美为两翼”的国际化经营网络,成为国际业务优势明显、经营管理水平向世界先进银行看齐、活跃于亚太地区的国际一流银行。二是倍增计划的实施,即3?5年内再造一个交行,实现总资产和利润的倍增。 ⑵明确的发展战略 面对复杂的外部经营环境、日趋刚性的资本约束和逐步推进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基于深化股份制改革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发展已经迈上新的历史台阶,交通银行从2005年开始实施管理和发展的战略转型。2008年,我们经过全面分析讨论,在承继交行既有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转型系列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 “走国际化、综合化道路,建设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一流公众持股银行集团”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目标,充分考虑了交行在国际业务领域和综合金融领域多年经营的先发优势,延续了交行不断推进战略转型、强化财富管理业务导向的一贯方针,保证了战略的协调性和延续性,为交行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更加清晰的路径。

应急救援指挥及管理信息系统

应急救援指挥及管理信息系统简介 华煤电子科技

目录 一、系统概况 (3) 二、系统建设意义及特点 (3) 2.1系统建设的意义 (3) 2.2系统特点 (3) 三、系统组成 (4) 3.1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5) 3.2应急救援资源管理系统 (7) 3.3应急预案编制及管理体系 (10) 3.4应急指挥演练 (12) 四、系统实施的效果 (15) 4.1建立起完善的应急信息发布体系 (15) 4.2实现了矿井应急物资台账在线建立、更新 (15) 4.3建立应急救援指挥用各类通讯录,实现在线更新 (16) 4.4建立完善的技术资料数据库 (16) 4.5建立起预案在线修订体系 (17) 4.6建立应急救援指挥演练系统 (17)

一、系统概况 煤矿应急救援管理系统是一套面向矿井应急管理领域的专业管理软件,用于强化生产矿井应急救援管理体系建立,规预案编制及审批,建立起应急救援资源及管理信息数据库,强化应急救援日常工作组织、监督。并以应急救援资源数据库为基础,建立应急处置、指挥及演练综合性平台,全面提升矿井应急组织能力、保障能力及应急指挥能力,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保障。 二、系统建设意义及特点 2.1系统建设的意义 提高应急管理水平,全面实现应急管理信息化 应急资源数据库,服务于应急救援,生产调度 规演练指挥流程,建立桌面指挥环境,提高救援指挥效率 建立应急救援资源信息网络,实现集团救援信息网络化 2.2系统特点 1、安装配置简单,方便使用 应急救援仿真指挥系统软件为标准的Windows应用程序,通过程序安装光盘,可以方便地将程序复制到调度指挥中心、应急救援指挥人员办公室及矿井培训教室等计算机上。

信息化系统应急预案

信息化系统应急预案 随着医院信息化的日益深入,医院的日常业务对计算机网络及信息系统的依赖也将日益增加,而任何系统都可能因设备故障、系统缺陷、病毒破坏、黑客攻击、人为错误或停电、雷击等意外灾害导致速度下降甚至系统崩溃,严重影响医院医疗活动的正常开展。因此,为防止因医院信息系统出现故障而影响全院正常医疗秩序,确保患者在异常情况下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预案,各科室、各部门在应急情况下严格遵照执行。 一、医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院长 副组长:副院长 成员: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 二、医院信息系统出现故障报告程序 当各工作站发现计算机访问数据库速度迟缓、不能进入相应程序、不能保存数据、不能访问网络、应用程序非连续性工作时,要立即向信息科报告。信息科要高度重视,做好记录,核实后及时向各工作站反馈故障信息,并迅速召集有关人员查找故障原因。原因明确、能够立即恢复的,应尽快恢复工作;原因不明、情况严重、不能在短期内排除的,应立即报告院领导。在网络不能运转的情况下,由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全院各部门工作。 三、医院信息系统故障分级 根据故障发生的原因和性质分为三类,处理原则如下: 一类故障:由于服务器不能正常工作、光纤损坏、主、备、异地服务器数据丢失、备份硬盘损坏、服务器工作不稳定、局部网络不通、价表目录被人删除或修改、重点终端故障、规律性的整体、局部软件和硬件发生故障等造成的网络瘫痪。一类故障由信息科上报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协调恢复工作。 二类故障:由于单一终端软、硬件故障,单一病人信息丢失、偶然性的数据处理错误、某些科室违反工作流程引起系统故障。二类故障由网络管理员报告信息科科长,由信息科集中解决。 三类故障:由于各终端操作不熟练或使用不当造成的错误。三类故障由网络管理员单独解决,并详细登记维护情况。 四、发生网络整体故障时的首要工作 1、由信息科立即报告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并组织恢复工作。要充分考虑

地质灾害监测技术

地质灾害监测技术 方法 晏鄂川教授博导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1 前言 2滑坡常规监测技术 3泥石流监测技术方法 4地面沉降监测技术方法 5地质灾害监测新技术新方法 6监测数据的采集与传输 、尸■、亠 前言 地质灾害的定义 地质灾害是指各种地质作用对人民生命财产和国家建设事业造成的危害。简言之,就是地质作用造成的灾害。 地质灾害的分类 按发生过程的急缓程度,地质灾害分为突发性和渐变性灾害两类。 中国大陆常见的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沙漠化、水土流失、土地盐渍化、沼泽化、地震、火山喷发、瓦斯爆炸、矿坑突水、岩(煤)爆、顶板冒落、地下热害、煤田燃烧、诱发地(矿)震、边岸再造、泥沙淤积、库区浸没、洪涝、海岸侵蚀、黄土湿陷、膨胀土胀缩、冻土冻融等等。 、尸■、亠 前言

地质灾害的危害 造成人员伤亡,毁坏基础设施,恶化环境;引发次生灾害,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增加民众心理负担。 地质灾害防治途径 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刘广润院士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地质灾害(特别是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常由致灾地质作用的发生和其与受灾对象(人、物、设施)的遭遇两个环节形成。 一是防止致灾地质作用的发生,包括作用发生前的预防和发生中的制止; 二是避免受灾对象与之遭遇,即移动受灾对象位置、改变致灾作用方向和隔绝两者遭遇通道。 、尸■、亠 前言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行政措施和工程措施。行政措施主要是采取行政法令和技术法规等手段,规范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活动,避免诱发致灾地质作用的发生,监测预报致灾作用的变化动态,使拟建工程设施或流动性 人、物避开地质灾害危险区(主动避让)或将处于灾害危险区中的已有居民设施迁出危险区(被动撤离)等。工程措施则是采取建(构)筑物或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及生物植被工程等,以加固 、稳定变形地质体,调整、控制致灾地质作用,从而制止致灾地质作用的发生、发展及其与受灾对象的遭遇”(刘广润《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尸■、亠 前言 地质灾害监测的目的 1、及时掌握灾害体变形动态,分析其稳定性,超前做出预测预报,防止灾难发生。

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架构探讨

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总体 架构探讨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架构探讨 1、前言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事故、灾害、突发重大事件多发和危害增大成为一种客观趋势。2002年我国发生各类事故107.5万起,死亡13.93万人,大部分发生在城镇[1]。一些事故在国际上都造成了较大影响,如2005年11月13日,吉林省吉林市吉化公司发生毒气泄漏,造成70人受伤,数万人疏散以及松花江的污染。 如何应对这些天灾人祸,能否尽可能的预防这些灾害的发生?能否最大限度的减少这些灾难发生可能造成的损失?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灾害发生的情况做出最准确的判断和最科学的评估?能否做出最迅速最及时的应急反应决策?能否将有限的可以用于救灾的人力物力做出最合理的安排?能否尽快的开展恢复重建工作?这些都需要一个计算机系统——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为应急管理者解决这些问题。 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是整个应急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基础。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信息管理技术和辅助决策支持技术,使应急管理部门能够运用现代化手段,掌握重大危险源信息变化情况,加强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其代表政府综合管理安全工作的职能。同时,系统使应急指挥决策化、科学化、智能化。应急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以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为目标,是电子政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系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建成信息化、数字化的“应急管理”平台,使应急管理和救援指挥工作准确、快捷和高效。

总之,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①可以有效集成各个方面的应急资源信息,在应急时可以迅速找到相关的各种应急资源,并进行定位。 ②可以实现对各种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在应急时可以根据这些数据采取有效的措施。 ③可以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指挥能力。 ④可以提高规划能力。 ⑤计算相应的事故所造成的事故后果,在事故应急时,可以提高应急响应的准确性。 ⑥在事故后果模拟的基础上,系统可以提供相应的应急指挥调度辅助决策供应急指挥者参考,提供及时的决策支持。 ⑦为应急恢复提供规划和管理工具。 发达国家在公共安全科技的各个方面及层次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公共安全科技达到较高水平,为预防和减少危害公共安全的事故、灾害和突发事件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国际上一般由国务院层级的危机管理委员会牵头,整合中央政府各个危机管理职能部门的信息系统为统一的国家危机管理信息系统,突破“数据孤岛”的弊病。系统在国家层级上统一指挥和协调具有危机管理职能的部门执行任务和开展日常管理。 “9.11”事件以来,美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建立“国家应急反应系统”给予高度重视,尤其重视利用科技手段提升危机应对能力。在国土安全部专设一位主管科技的副部长,负责从预防、准备、响应到恢复等

信息系统的应急预案

一、总则 (一)、基本原则:明确责任、分级负责。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和完善责任制度、协调管理机制和联动工作机制。根据部门职能,各司其职,落实到人,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与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履行应急处置工作的管理职责。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史丹利化肥有限公司网络与信息系统故障的应急响应工作。 二、日常准备工作 (一)、软资源备用:对重要信息资源需要有足够备份,并将备份存放于攻击和灾害不能及的地方。 (二)、设备备用:在工作现场有主板、硬盘、光驱、网线等备件,以及备用的外部设备。 (三)、电源备用:配置不间断UPS电源。不间断电源可在断电后维持工作3小时以上。 (四)、重要或大型系统中的关键设备和信息安全产品采用双机热备份。 三、应急处理流程 信息管理科人员在监控过程中发现或收到其他部门反馈不能正

常使用办公或业务应用系统等故障事件,相关软件、硬件的技术人员立即行动,初步查明原因(电力、服务器、存储、网络、应用系统软件等),并向科室、部门相关领导汇报。 部门领导在听取情况汇报后,根据事件的范围、影响和紧急程度启动相应的专题预案。如果没有相应的专题预案,要根据情况迅速采取措施抑制事件的扩散,恢复系统运行。 信息管理科尽快通过OA、电话、短信平台、网上销售系统网站等方式向各科室、各分厂下发《应用系统暂停通知》或公告。各部门、各分厂要做好信息系统出现故障后的应急安排,尽力减小对公司正常业务的影响。 信息管理科人员进一步落实故障原因,根据事件的范围、影响程度,采取应急措施,尽快恢复系统运行。 信息管理科在对系统完成修复后,在完成测试的基础上,经请示相关领导进行系统的启用,同时通过OA、网上销售系统网站、电话等向各部门、各分厂发布系统恢复公告。 四、事件分类 事件类型按照各种突发紧急事件的影响范围,将史丹利网络与信息系统事件分成全局事件(总公司核心信息系统因电力、网络、软硬件等故障原因,导致全厂信息系统无法正常工作)和区域事件(SAP、网上销售系统、OA、BO、用友等系统故障,导致局部范围内的业务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五、全局事件处理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设计需求与实现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设计需求与实现 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上层学科系统,其与多个学科都有紧密联系,如管理学、系统学、信息学、计算机学等。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帮助企业实现科学管理、保证企业信息畅通,提供决策参考,对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信息管理系统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集合了当代众多先进技术,是企业管理者的重要帮手,能够显着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信息管理系统是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重要反映.企业内部管理是支撑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力量,在企业内部应用信息管理系统,有利于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科学、高效。信息化管理系统还能够优化整合企业内部信息,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参考意见,可以说,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对企业发展壮大具有重要意义. 一、系统控制理论概述 系统控制理论分为系统论与控制论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各有特点,缺一不可,将系统控制理论应用到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中,必须对这两个部分进行重点分析。 (一)系统论。系统论属于一种应用理论,其研究内容主要为系统一般模式、规律和结构。系统论的研究目的是将单独系统的功能的特殊性进行普遍化,归纳总结出不同系统的共同特征,以研究出使用范围广、适应性强的普遍系统,数学方法是其常用的研究工具。系统论具有逻辑性与数学性,是当前新兴学科的典型代表.系统论作为一门应用理论,其内在思想也有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

先,运用系统论进行研究,研究对象必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从整个系统角度对该系统的结构与各部分功能进行分析,注重探究系统各不同要素之间内在的联系,总结其中蕴含的规律.由此可以看出,系统论是现代社会一体化特征的重要反映,体现了现代社会的复杂性,符合现代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可以广泛推广应用.其次,系统论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渗透于许多领域,如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是人们研究社会现象的重要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讲,系统论又是一种科学认识事物的方法论.总之,系统论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控制论.控制论也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对各种系统调节和控制的规律是控制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控制论也与许多学科相互渗透、密切联系,如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控制论也具有综合性。依照控制论创始人维纳的理论,各种不同机制系统通信和控制的过程是控制论的主要研究对象,如生物体、机器等。控制论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不同行为的研究,如共同信息交换、自适应原理、改善系统等,归纳出一种有效的运行机制,以使系统运行更加稳定。控制论所归纳出的机制还应具有普遍性,即能够普遍使用于不同的学科。控制论研究方法具有多样性,常见的如信息法、反馈法等。 二、信息管理系统基础 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属智能化控制系统,现代化管理思想与方法是信息管理系统的指导思想,计算机、操作系统软件、网络通信技术等是其主要利用工具,获取企业内部海量信息并进行分析、加工、

最新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资料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一、概述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信息系统通过MapGIS开发平台和网络集成技术在互联网上实现了对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空间信息的集中管理、远程浏览查询、信息共享等功能。该系统的广泛应用将大大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效率和地质灾害应急反应能力,对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系统总体架构如下图所示: 图1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信息系统总体结构图 二、系统功能 1速报信息管理 管理地质灾害各类速报信息,包括速报信息显示、速报信息的统计、速报信息查询。

2群测群防信息管理 专门管理重点地质灾害信息,向相关机构人员展示地质灾害点的发展现状,包括群测群防信息管理、群测群防监测管理两部分。 3地质灾害重点防治点信息管理 管理与各类地质灾害相关的工程项目信息,包括发标、招标、工程单位数据、工程进度数据、资金使用数据、项目相关文档等。 4防灾预案信息管理 管理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各类相关信息,包括应急任务职责分工;就援人员组织和设备物资准备;地质灾害影响分析;人员财产撤离、转移路线、医疗救治、疾病控制等应急行动方案。 5防灾规划信息管理 管理各类防灾规划信息,包括防灾规划信息显示、查询、录入等功能模块。 6地质灾害基础信息管理 管理各类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包括重点查看、数据查询、数据批量导入功能。 7地质灾害调查信息管理 管理地质灾害应急指挥工作及相关信息,包括应急预警信息调查与监测、应急远程会商、应急决策、应急救援队伍和专家组织指挥工作。 8地质灾害教育规范信息管理 管理与地质灾害预防相关的各类教育普及信息,包括法律法规、条例、文件,以及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宣传图册和地质环境公报等。

放射科信息管理系统应急预案

放射科信息管理系统故障应急预案 放射科 2012年5月

放射科放射信息管理系统应急预案 一、总原则: 现代化、信息化医院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医院信息系统(HIS)及图像存储及传输系统(PACS)的正常运行。为了确保HIS及PACS的连续稳定运行,保证医院正常就医秩序,最大限度地降低信息管理系统故障、系统瘫痪给医院工作和就医患者所造成的影响,应建立故障及时发现、快速诊断、逐级上报、协同恢复、善后总结的全方位的应急体系。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和《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及医院信息系统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放射科的“放射信息管理系统应急预案”。 二、组织指挥: (一)“放射信息管理系统应急预案”领导小组: 1、组长: 2、副组长: 3、成员: 三、影响信息系统安全的突发事件 1、系统故障(软件故障、硬件故障、数据库故障、内部网络故障、黑客攻击或病毒入侵)。 2、因电力故障、外部网络中断等因素导致无法使用等事件。 3、数据丢失、泄密。 四、成立技术保障组: 由软件开发公司的工程师、计算机中心及科室信息系统管理员组成。其主要职责是负责保证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日常管理维护,信息网络风险评估,系统安全技术保障预案的制定并协助指挥协调组定期实行演练,及时总结和汇报信息系统运行中的安全稳定状况和改进意见,负责系统应用人员安全操作技术培训。 五、技术支持保障 建立预警与应急处理的技术平台,进一步提高信息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现和分析能力:从技术上逐步实现发现、预警、处置、通报等多个环节和不同的网络、系统、部门之间应急处理的联动机制。加强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强化信息安全宣传教育,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技术的信息安全核心人才和管理队伍。组织有科室医务人员开展应急运作机制、应急处理技术、预警和控制知识的学习,组织参加信息系统相关知识培训,推广和普及新的应急技术。

国内外企业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

国内外企业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 [摘要]企业是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的应用领域,企业复杂的管理活动给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典型的应用环境和广 阔的应用舞台,但在实际操作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应用现状;存在问题。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管理信息系统从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计算机用于管理领 域以来,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机到网络,从功能单一到功能集成、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化。根据信息系统发展的时序和特点,可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三个阶段。1 面向业务的是利用计算机处理代替人操作的计算机系统,如结算、报表统计等。特点是面向操作层,以单项应用为土,数据资源不能共享,以批处理方式为土。是较少涉及管理问题,它是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初级阶段。2 面向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20 世纪 70 年代初,随着数据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的发展,计算机在管理上的应用日益广泛,从而使信息系统逐渐成熟起来。 二、信息管理系统的特点 (1)能够将组织中大量的数据和信息高度集中起来,进行快速处理,统一使用。有一个中央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系统是其的重要标志。(2)利用定量化的科学管理方法,通过预测、计划优化、管理、调节和控制等手段来支持决策。他强调信息处理的系

统性、综合性,除要求在事务处理上的高效率外,还强调对组织内部的各部门以及各部门之间的管理活动的支持。早期的信息系统是指面向中层管理控制的信息系统,主要应用于解决结构化问题。于是人们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研究解决管理中的平结构化决策与非结构化决策问题的决策支持系统。三面向决策的以帮助高层次管理人员制定决策为目标,强调系统的灵活性、适应性。决策者和决策分析人员可以充分利用系统的引导,详细了解和分析其决策过程中的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激发其思维创造力,从而在系统的帮助和引导下逐步深入地透视问题,最终有效地作出决策,即通过人机互助完成最终决策。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不具有管理控制的功能,但是作为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部分时,它使具有了将数据库处理和经济管理数学模型的优化计算结合起 来为管理者解决更复杂的管理决策问题的能力。它虽然不是管理信息系统,但是使得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更加完善。从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及其内容的扩展可以看出,它始终是以中小企业的管理活动为核心,不断综合新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来改善系统功能,以提高更完善的服务或满足新的需求。这一发展过程也体现出管理信息系统不断集成新技术并扩展系统功能 的发展特点。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它将朝着智能、集成和网络等方向的趋势不断发展。 三、管理信息系统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中小企业是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的应用领域,中小企业复杂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