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农作物种质资源技术规范

农作物种质资源技术规范

农作物种质资源技术规范
农作物种质资源技术规范

1 总论

1-1 农作物种质资源基本描述规范和术语

1-2 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技术规程

1-3 农作物种质资源整理技术规程

1-4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技术规程

2 粮食作物

2-1 水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 野生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3 小麦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4 小麦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2-5 玉米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6 大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7 大麦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8 高粱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9 谷子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0 黍稷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1 燕麦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2 荞麦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3 甘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4 马铃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5 籽粒苋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6 小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7 豌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8 豇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9 绿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0 普通菜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1 蚕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2 饭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3 木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4 小扁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5 鹰嘴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6 羽扇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7 山黧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8黑吉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 经济作物

3-1 棉花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2 亚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3 苎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4 红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5 黄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6 大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7 青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9 花生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10 芝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11 向日葵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12 红花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13 蓖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14 苏子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15 茶树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16 桑树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17 甘蔗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18 甜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19 烟草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20 橡胶树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 蔬菜

4-1 萝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2 胡萝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3 大白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4 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5 菜薹和薹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6 叶用和薹(籽)用芥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7 根用和茎用芥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8 结球甘蓝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9 花椰菜和青花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10 芥蓝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11冬瓜和节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12 南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13黄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14 苦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15 丝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16 瓠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17 西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18 甜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19 番茄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20 茄子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21 辣椒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22 菜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23 韭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24 葱(大葱、分葱、楼葱)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4-25 洋葱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26 大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27 菠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28 芹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30 莴苣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31 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32 莲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33 茭白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34 蕹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35 水芹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36 芋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37 荸荠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38 菱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39 慈姑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40 芡实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41 蒲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42百合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43 黄花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4-44山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5果蔬

5-1 苹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5-2 梨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5-3 山楂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5-4 桃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5-5 杏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5-6 李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5-7 柿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5-8 核桃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5-9 板栗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5-10 枣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5-11 葡萄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5-12 草莓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5-13 柑橘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5-14 龙眼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5-15 枇杷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5-16 香蕉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5-17 荔枝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5-18 弥猴桃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5-19 穗醋栗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5-20 沙棘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5-21 扁桃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5-22 樱桃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缺货) 5-23 果梅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5-24 树莓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5-25 越橘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5-26 榛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6 牧草绿肥

6-1 牧草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6-2 绿肥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6-3 苜蓿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6-4 三叶草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6-5 老芒麦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6-6 冰草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6-7 无芒雀麦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共计129本

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现状及发展方向

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现状及发展方向 我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农业国之一,,有丰富的栽培和野生植物资源,被认为是栽培植物遗传多样性中心之一。据初步统计,我国重要栽培作物有600 多种,其中粮食作物30 多种,经济作物约90 种,蔬菜120 余种,花卉140 余种,果树约150 种,牧草约50 种,绿肥约20 种。在现有作物中起源于我国或在史前已栽培的有237 种。但由于人口迅速增长等原因,我国农业植物资源遭到严重的人为破坏和侵蚀,如野生稻、野生大豆及小麦近缘野生植物在原生长地已很难找到;外来种侵袭使土生土长的植物物种数减少,加上大量病虫天敌的减少,使作物病虫害加重;农业机械化和良种的大面积推广种植导致了大量地方品种被淘汰。在生产上种植的许多作物的骨干品种种质基础日趋狭窄,存在遗传脆弱性和突发毁灭性病害的隐患。为此,近20 年来,作为拓宽育种遗传基础的源头,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及研究一直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种质资源保存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仪器有自动数粒仪。 如今,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体系已初步建立,根据作物繁殖方式等生物学特性,实行种质资源原生境保存与非原生境保存相结合的保存策略。原生境保存是指在植物原来的生态环境中建立保护区或保护地,使重要作物野生种及野

生近缘植物就地进行自我繁殖以保存种质。非原生境保存,即将种质保存于该植物原产地以外的地方,包括在低温种质库中进行的种子体保存、在种质圃中的植株保存、在试管苗种质库中的组织培养物保存等。 种子保存技术有好多种,如低温储存技术。利用低 温种质库保存种子,除贮藏温度较低外,作为种质保存的种子,还须经过生活力检测、干燥脱水、密封包装等一系列入库保存前处理。还有离体种质保存技术,许多植物种质资源无法通过种子贮藏达到资源保存的目的,如椰子、油棕、咖啡等是顽拗型种子,它们或不耐干燥脱水和低温贮藏,或作物不产生种子,这种植物不能采用低温库种子贮藏的方式,只能通过种质圃,以植株或块根、块茎等活体方式在田间保存。它包括试管苗组织培养技术和超低温保存技术。 随着人们对种质资源保护的不断认识,国家对种质 资源的研究也不断深入,从“七五”以来,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一直被列入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在1984 年建成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国家种质库1 号库(后改为国家种质分发交换库),又在在1986 年和1992 年建成了国家长期库和青海复份长期库。可见国家对种质资源保存的重视。通过国家的科技攻关,我国种质资保存技术研究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国家库已建立一套先进的管理和种子入库前处理技术。通过系统地研究,解决了各种作物的安全有效干燥条件

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 总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马铃薯品种审定的术语与定义、内容与依据、审定指标和评判规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马铃薯品种审定。 2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品种variety 品种是指经过人工选育或者发现并经过改良,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植物群体。 2.2 对照品种control variety 对照品种是同一生态类型区同期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已审定品种,具备良好的代表性。 2.3 特征特性character 品种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包括基本特征特性、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等。 2.4 丰产性yield ability

品种的产量表现,以品种在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增产的百分率及差异显著性表示。 当区域试验对照品种产量低于所有品种产量平均值时,应逐点采用相应点的参试品种(含对照)平均值进行产量比较。 2.5 稳产性yield stability 品种产量的稳定性,即品种在地点间和年际间试验中相对于对照品种产量的变化程度。以品种在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增产点次占汇总试验点总数的比例进行评价。 2.6 适应性adaptability 品种对环境的综合适应能力,以品种在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增产试验点的比例进行评价。 2.7 抗逆性stress resistance 品种对生物和非生物逆境的抵御或忍耐能力,包括抗病性、抗虫性、抗旱性、抗寒性、抗倒性等。 2.8 品质quality 品种的营养品质、商品品质以及与加工品质有关的性状。 2.9 生育期maturity 品种从出苗到成熟的时间。 2.10 特异性distinctness 申请审定品种应当明显区别于已受理或审定通过的品

农作物种质资源技术规范

1 总论 1-1 农作物种质资源基本描述规范和术语 1-2 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技术规程 1-3 农作物种质资源整理技术规程 1-4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技术规程 2 粮食作物 2-1 水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 野生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3 小麦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4 小麦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2-5 玉米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6 大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7 大麦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8 高粱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9 谷子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0 黍稷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1 燕麦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2 荞麦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3 甘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4 马铃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5 籽粒苋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6 小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7 豌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8 豇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9 绿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0 普通菜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1 蚕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2 饭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3 木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4 小扁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5 鹰嘴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6 羽扇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7 山黧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8黑吉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 经济作物 3-1 棉花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2 亚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3 苎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4 红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5 黄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6 大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7 青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的工作方法

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良好的调查收集可以为后续保护、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物质和信息基础;反之,会使得整个工作陷入混乱无序,甚至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做更多的工作去修正。同时,因其工作繁琐,过程漫长,内容零散,无法集中进行,且对工作条件、工作人员的热情和专业水平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笔者结合多年实践,谈谈有关调查收集工作的方法。 1 调查收集的地点 除了当下还具有一定种植规模的品种,大多数的地方品种都处于零散分布的状态。正因如此,很多品种都会在难以预知的环境中存在。 1.1 田野 田野是最理想的调查地点,笔者收集到的品种中,60%以上是直接在田野发现的。田野包括大田和小地块,由于大田种植的品种往往是时下推广的大宗品种,有时候小地块可能会有出乎意料的收获。田野调查的好处是一目了然,不易产生误判,缺陷是调查范围过大,它要求调查人员时常到田头寻找,因工作量过大,人力上难以满足。 1.2 农贸市场 农贸市场是农产品的集散地,自然会有一些地方品种出现。大大小小的农贸市场是良好的品种调查场所;但经销户很难提供可靠的品种信息和种子,同时也容易出现误判。因此对调查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同时要求调查人员对地方品种有一定的了解,后续工作需要特别重视品种真实性的核实。1.3 居住地 村落、生活小区、工厂、暂住地,凡有人活动的地方,均有可能出现地方品种。现在很多人喜欢在房前屋后、庭院、花坛种植蔬菜及杂粮作物,因个人喜好而选择地方品种的情况也不少。近年来,下山移民群体越来越大,很多偏远山村保留的品种也随之大量“移民”。 2 调查收集的工具 种质资源调查最离不开的是记录。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调查人员不应过于相信记忆,而要更依赖“烂笔头”。 2.1 相机 图片采集是调查收集工作非常重要的一 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 的工作方法 黄丽梅1 吴金水2 (1浙江省松阳县种子管理站,323400;2 浙江省松阳县农业局,323400) 环,随身携带相机绝对是一个良好习惯。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随时获取作物的图像资料,无论是在田间、菜场、生活小区,都可以拍到大量的图片。如果是较连续地关注种植在某个地方的作物,借着图片属性中显示的拍摄时间,还可以大致计算出它的生育期。在工作中,很多品种往往不会特意安排种植观察,而直接拍摄可以省去大量的投入。 2.2 手机 智能手机为调查人员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录入平台。借助QQ 日志、微信等手段,可以直接拍摄上传图片资料,同时可以保存文字信息,至少没有必要随身带纸笔记录。要注意的是手机作相机使用的话像素要足够高,一般手机拍摄的图像大都不如相机。2.3 纸、笔、尺子 对很多人来说,还是更习惯于用纸(或笔记本)、笔等传统工具记录。本质上说,顺手的就是对的。软皮尺或卷尺主要用于测量作物部位的长度、宽度、株行距等,携带方便,以体型小而实用为佳。2.4 瓶子 药瓶、矿泉水瓶可以用来贮存种子,最好有标签贴纸,把品种名、来源、编号之类贴在瓶子上。需要妥善保存种子的情况有:(1)收集来的种子因数量不足、质量达不到要求需要再繁殖,需要贮存到下一季种植;(2)为省去每年繁殖的麻烦,需要保存濒危品种时,种子充分干燥后熏蒸处理,再放入瓶子密封,可以大大延长贮存时间,置于冷藏设备中效果更好。当然,条件具备的话可以用更专业的容器和包装。 3 调查收集的技巧 练就“鹰眼” 调查工作其实没有捷径,都要靠踏踏实实的工作,要说有诀窍,就是不断地观察、学习,练就一双“鹰眼”。调查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工作的效率,有专业基础又有经验的调查人员可以一眼发现目标。 聊天的艺术 时常与农户及各方面人士聊天,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要以老农户为重点走访对象,因为他们比年轻人更注重传统,更怀旧,也不容易随风潮而改变。即使找不到种质实物,这样的聊天也很有意义。因为种质资源与其他东西不同,它往往需要“故事”来支撑,要有可追溯性,否则无法区别是当地老品种,还是新近引入的品种。聊天时应像朋友似的对待调查对

数据采集技术规范V1.2-0811

电网GIS空间信息服务平台河北省电网GIS数据采集技术方案

二〇一一年八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 1、项目概述 (1) 2、现有资料分析 (1) 2.1 基础控制资料 (1) 2.2 已有资料 (1) 3、项目主要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获取..............................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电网设备空间数据采集.............................. 错误!未定义书签。 4、主要技术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作业技术依据......................................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平面及高程基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数据格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 分幅编号..........................................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 数据取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5、硬件和软件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硬件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软件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电网设备空间数据采集 (2) 1、精度要求 (2) 2、电网设备空间数据采集内容 (2) 2.1 公共设施数据采集 (2) 2.2 发电数据采集 (3) 2.3 输电数据采集 (4) 2.4 变电数据采集 (6) 2.5 配电数据采集 (7) 2.6 用电数据采集 (9) 3、电网设备空间数据采集方案 (10) 3.1 资料准备 (10) 3.2 作业方法及流程 (10)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调查表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调查表 ——粮食、油料、蔬菜及其它一年生作物 □未收集的一般性资源□特有和特异资源 1.样品编号:,日期:年月日采集地点:,样品类型:,采集者及联系方式: 2.生物学:物种拉丁名:,作物名称:,品种名称: 俗名:,生长发育及繁殖习性,其他: 3.品种类别:□野生品种,□地方品种,□育成品种,□引进品种 4.品种来源:□前人留下,□换种,□市场购买,□其它途径: 5.该品种已种植了大约年,在当地大约有____ __农户种植该品种该品种在当地的种植面积大约有亩 6.该品种的生长环境:GPS定位:海拔:米,经度:°,纬度:°土壤类型: ,分布区域: 伴生、套种或周围种植的作物种类: 7.种植该品种的原因:□自家食用,□市场出售,□饲料用,□药用,□观赏 □其它用途: 8.该品种若具有高效(低投入,高产出)、保健、药用、工艺品、宗教等特殊用途: 具体表现: 具体利用方式与途径: 9.该品种突出的特点(具体化): 优质: 抗病: 抗虫:

抗寒: 抗旱: 耐贫瘠: 产量:平均单产_ ___ 公斤/亩,最高单产___ __ 公斤/亩 其它: 10.利用该品种的部位:□种子,□茎,□叶,□根,□其它:__________ ___ 11.该品种株高厘米,穗长厘米,籽粒:□大,□中,□小 品质:□优,□中,□差 12.该品种大概的播种期:________ __,收获期:__ _________ 13.该品种栽种的前茬作物:__ ______,后茬作物: 14.该品种栽培管理要求(病虫害防治、施肥、灌溉等): 15.留种方法及种子保存方式: 16.样品提供者:姓名:,性别:,民族: 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口:人,联系方式:。 17.照相:样品照片编号: 注:照片编号与样品编号一致,若有多张照片,用“样品编号”加“-”加序号,样品提供者、生境、伴生物种、土壤等照片的编号与样品编号一致。 18.标本:标本编号: 注:在无特殊情况下,每份野生资源样品都必须制作1~2个相应材料的典型、完整的标本,标本编号与样品编号一致,若有多个标本,用“样品编号”加“-”加序号。) 19.取样:在无特殊情况下,地方品种、野生种每个样品(品种)都必须从田间不同区域生 长的至少50个单株上各取1个果穗,分装保存,确保该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并作为今后繁殖、入库和研究之用;栽培品种选取15个典型植株各取1个果穗混合保存。 20.其它需要记载的重要情况:

2014年最新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

2014年最新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 附件1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 总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马铃薯品种审定的术语与定义、内容与依据、审定指标和评判规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马铃薯品种审定。 2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品种variety 品种是指经过人工选育或者发现并经过改良,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植物群体。 2.2 对照品种control variety 对照品种是同一生态类型区同期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已审定品种,具备良好的代表性。 2.3 特征特性character

品种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包括基本特征特性、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等。 2.4 丰产性yield ability 品种的产量表现,以品种在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增产的百分率及差异显著性表示。 当区域试验对照品种产量低于所有品种产量平均值时,应逐点采用相应点的参试品种(含对照)平均值进行产量比较。 2.5 稳产性yield stability 品种产量的稳定性,即品种在地点间和年际间试验中相对于对照品种产量的变化程度。以品种在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增产点次占汇总试验点总数的比例进行评价。 2.6 适应性adaptability 品种对环境的综合适应能力,以品种在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增产试验点的比例进行评价。 2.7 抗逆性stress resistance 品种对生物和非生物逆境的抵御或忍耐能力,包括抗病性、抗虫性、抗旱性、抗寒性、抗倒性等。 2.8 品质quality 品种的营养品质、商品品质以及与加工品质有关的性状。 2.9 生育期maturity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关于采样口的具体要求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 关于采样口的具体要求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关于采样口的具体要求 采样位置 5.1.1 采样位置应避开对测试人员操作有危险的场所。 5.1.2 采样位置应优先选择在垂直管段,应避开烟道弯头和断面急剧变化的部位。采 样位置应设置在距弯头、阀门、变径管下游方向不小于 6 倍直径,和距上述部件上游方向不小于 3 倍直径处。采样断面的气流速度最好在 5m/s 以上。 5.1.3 测试现场空间位置有限,很难满足上述要求时,可选择比较适宜的管段采样, 但采样断面与弯头等的距离至少是烟道直径的倍。 5.1.4 对于气态污染物,由于混合比较均匀,其采样位置可不受上述规定限制,但应 避开涡流区。如果同时测定排气流量,采样位置仍按 5.1.2 选取。 5.1.5 必要时应设置采样平台,采样平台应有足够的工作面积使工作人员安全、方便 地操作。平台面积应不小于 1.5m2,并设有 1.1m 高的护栏和不低于 10cm 的脚部挡 板,采样平台的承重应不小于200kg/m2,采样孔距平台面约为 1.2m~1.3m。 采样孔 5.2.1 采样孔 单位 为毫 米a)带有盖板的采样孔 b)带有管堵的采样孔 c)带有管帽的采样孔图 1 几 种封闭形式的采样孔 5.2.1.1 在选定的测定位置上开设采样孔,采样孔的内径应不小于 80mm,采样孔管长 应不大于 50mm。不使用时应用盖板、管堵或管帽封闭(图 1)。当采样孔仅用于采集气态污染物时,其内径应不小于 40mm。 5.2.1.2 对正压下输送高温或有毒气体的烟道,应采用带有闸板阀的密封采样孔(图 2) 图2带有闸板阀的密封采样孔

全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最新)

全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最新) 农作物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物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性战略资源。根据《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关于印发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201X—2030年)的通知》(农种发〔201X〕2号)和《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农办种〔201X〕26号)精神以及《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201X 年实施方案的通知》(农办种〔201X〕11号)、《XX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201X年实施方案的通知》(XX农办发〔201X〕105号)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意义 (一)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是对珍稀、濒危作物野生种质资源进行抢救性保护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受气候、耕作制度和农业经营方式变化,特别是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影响,导致大量地方品种迅速消失,作物野生近缘植物资源也因其赖以生存繁衍的栖息地遭受破坏而急剧减少。全面普查作物种质资源,抢救性收集和保护珍稀、濒危作物野生种质资源和特色地方品种,对保护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多样性,维护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资源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是丰富农作物基因库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和收集,摸清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家底,收集一批珍稀种质资源,并对收集的种质资源进行鉴定、保护,深入研究、发掘优异基

因,丰富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农作物育种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资源、新基因和新种质。 (三)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是提升种业和农业核心竞争力的强有力支撑,农作物种质资源是现代种业和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生命线”。 二、主要任务 (一)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对XX区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全面普查。一是查清粮食、经济、蔬菜、果树、牧草等栽培作物古老地方品种的分布范围、主要特性以及农民认知等基本情况;二是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名录的作物野生近缘植物的种类、地理分布、生态环境和濒危状况等重要信息;三是各类作物的种植历史、栽培制度、品种更替、社会经济和环境变化、种质资源种类、分布、多样性及其消长状况等基本信息;四是分析当地气候、环境、人口、文化及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作物种质资源变化的影响,揭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演变规律及其发展趋势。填写《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普查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征集表》。 征集古老、珍稀、特有、名优的作物地方品种和野生近缘植物的种质资源25—30份。 (二)农作物种质资源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调查每类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科、属、种、品种分布区域、生态环境、历史沿革、濒危状况、利用价值、适应范围等方面的认知等基础信息。填写《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调查表》。

2016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

2016年最新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 近日,农业部公布了《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下面,托普云农为您带来《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的全文内容,欢迎浏览!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 2016年第4号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已经农业部2016年第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8月15日起施行。 部长韩长赋 2016年7月8日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科学、公正、及时地审定主要农作物品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主要农作物,是指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 第四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品种审定工作监督管理。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完善品种选育、审定工作的区域协作机制,促进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 第二章品种审定委员会 第五条农业部设立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负责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工作。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设立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负责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工作。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建立包括申请文件、品种审定试验数据、种子样品、审定意见和审定结论等内容的审定档案,保证可追溯。 第六条品种审定委员会由科研、教学、生产、推广、管理、使用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委员应当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处级以上职务,年龄一般在55岁以下。每届任期5年,连任不得超过两届。

品种审定委员会设主任1名,副主任2-5名。 第七条品种审定委员会设立办公室,负责品种审定委员会的日常工作,设主任1名,副主任1-2名。 第八条品种审定委员会按作物种类设立专业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由9-23人的单数组成,设主任1名,副主任1-2名。 省级品种审定委员会对本辖区种植面积小的主要农作物,可以合并设立专业委员会。 第九条品种审定委员会设立主任委员会,由品种审定委员会主任和副主任、各专业委员会主任、办公室主任组成。 第三章申请和受理 第十条申请品种审定的单位、个人(以下简称申请者),可以直接向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或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提出申请。 在中国境内没有经常居所或者营业场所的境外机构和个人在境内申请品种审定的,应当委托具有法人资格的境内种子企业代理。 第十一条申请者可以单独申请国家级审定或省级审定,也可以同时申请国家级审定和省级审定,还可以同时向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申请审定。 第十二条申请审定的品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过改良; (二)与现有品种(已审定通过或本级品种审定委员会已受理的其他品种)有明显区别; (三)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 (四)遗传性状稳定; (五)具有符合《农业植物品种命名规定》的名称; (六)已完成同一生态类型区2个生产周期以上、多点的品种比较试验。其中,申请国家级品种审定的,稻、小麦、玉米品种比较试验每年不少于20个点,棉花、大豆品种比较试验每年不少于10个点,或具备省级品种审定试验结果报告;申请省级品种审定的,品种比较试验每年不少于5个点。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科学、公正、及时地登记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规范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管理,保护生物多样性,保证消费安全和用种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非主要农作物,是指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五种主要农作物以外的其他农作物。 第三条国家对部分非主要农作物实行品种登记制度。列入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目录的品种登记,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农业部制定和调整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目录,发布列入登记目录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申请表,建立全国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信息平台(以下简称品种登记平台)。 第五条农业部负责全国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具体工作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承担。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负责品种登记受理、申请文件审查,具体工作由省级种子管理机构承担。 第二章申请、受理与审查 第六条品种登记申请实行属地管理,单位在注册地、个人在户口所在地,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提出登记申 1

请。申请品种登记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申请者),应当在品种登记平台上实名注册。 一个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只能在一地申请登记。 第七条一个品种由两个以上申请者分别提出品种登记申请的,最先申请的为申请者;同时申请的,最先完成该品种育种的人为申请者;具有植物新品种权的品种,还应当经过品种权人的同意。 第八条在中国境内没有经常居所或者营业场所的境外机构、个人在境内申请品种登记的,应当委托具有法人资格的境内种子企业代理。 第九条申请登记的品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过改良; (二)具备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 (三)具有符合《农业植物品种命名规定》的品种名称。 第十条申请者申请品种登记应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提交申请文件,申请文件包括: (一)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申请表,包括作物种类、品种名称,申请者、品种选育的单位或者个人(以下简称育种者)、联系人、联系方式等内容; (二)不少于1个生产周期的品种比较试验报告,包括品种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产量、品质、栽培技术要点、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等; (三)抗性鉴定报告; (四)育种过程以及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报告; (五)种子、植株及果实等实物照片。 2

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办法

特种动物种质资源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特种动物种质资源的保护,促进特种动物种质资源的交流和利用,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特种动物种质资源收集、整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特种动物种质资源,是指选育特种动物新品种的基础材料,包括特种动物的养殖、野生种和濒危种的繁殖、以及利用上述方法人工创造的各种遗传材料,其形态包括组织、细胞和DNA、DNA片段及基因等有生命的物质材料。 第四条农业部设立国家特种动物种质资源委员会,研究提出国家特种动物种质资源发展战略和方针政策,协调全国特种动物种质资源的管理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需要,确定相应的特种动物种质资源管理单位。 第五条特种动物种质资源工作属于公益性事业,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保障特种动物种质资源工作的稳定和经费来源。 第六条国家对在特种动物种质资源收集、整理、鉴定、登记、保存、交流、引进、利用和管理过程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特种动物种质资源收集 第七条国家有计划地组织特种动物种质资源普查、重点考察和收集工作.因工程建设、环境变化等情况可能造成特种动物种质资源灭绝的,应当及时组织抢救收集。 第八条禁止采集或者狩猎列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野生种、野生近缘种、濒危稀有种和保护区、保种场种质资源。 因科研等特殊情况需要采集或者狩猎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野生种、野生近缘种、濒危稀有种种质资源的,应当按照国务院及农业部有关野生动物管理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需要采集或者狩猎保护区、保种场内种质资源的,应当经建立该保护区、保种场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九条特种动物种质资源的采集数量应当以不影响原始居群的遗传完整性及其正常生长为标准。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普查表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普查表 年基本情况 填表人:日期:年月日联系电话: 一、基本情况 (一)县名: (二)历史沿革(名称、地域、区划变化): (三)行政区划:县辖个乡(镇)个村,县城所在地 (四)地理系统: 县海拔范围M,经度范围°° 纬度范围°°,年均气温,年均降雨量毫M (五)人口及民族状况: 总人口数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 少数民族数量个,其中人口总数排名前的民族信息: 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 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 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 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 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 (六)土地状况: 县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万亩 草场面积万亩,林地面积万亩 湿地(含滩涂)面积万亩,水域面积万亩 (七)经济状况: 生产总值万元,工业总产值万元

农业总产值万元,粮食总产值万元 经济作物总产值万元,畜牧业总产值万元 水产总产值万元,人均收入元 (八)受教育情况: 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未受教育 (九)特有资源及利用情况: (十)当前农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总体生态环境自我评价:□优□良□中□差 (十二)总体生活状况(质量)自我评价:□优□良□中□差(十三)其他:

二、全县种植的粮食作物情况 注:表格不足请自行补足 3 / 12

注:表格不足请自行补足 4 / 12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普查表 年基本情况 填表人:日期:年月日联系电话: 一、基本情况 (一)县名: (二)历史沿革(名称、地域、区划变化): (三)行政区划:县辖个乡(镇)个村,县城所在地 (四)地理系统: 县海拔范围 M,经度范围°° 纬度范围°°,年均气温,年均降雨量毫M (五)人口及民族状况: 总人口数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 少数民族数量:个,其中人口总数排名前的民族信息: 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 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 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 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 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 (六)土地状况: 县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万亩 草场面积万亩,林地面积万亩 湿地(含滩涂)面积万亩,水域面积万亩 (七)经济状况: 生产总值万元,工业总产值万元

农作物种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农作物种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项目实施的主要经验、问题和建议 一、项目实施的主要经验 1、对项目进行全面协调和跟踪管理是项目绩效目标全面完成的基本保证。本项目由农业部农业司主持,由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牵头。项目参加单位包括国家长期库、复份库和10个中期库、32个国家种质资源圃,共38个科研、教学单位。项目涉及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果树、牧草绿肥等各类作物。项目内容包括资源收集(野外考察、国内征集、国外引种)、整理编目(形态及农艺性状观察、编目)、入库入圃(入中期库、长期库及资源圃)、鉴定评价(品质、抗病虫、抗逆境、精准鉴定或多项鉴定评价)、种质监测及繁殖更新(库圃保存种子或植株的活力监测及繁殖更新)、分发利用(数据库建立与完善、优异种质资源发布、田间展示、分发供种、信息反馈)等六个方面的若干内容,涵盖了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主要基础性工作。项目涉及资源、育种、植保、生物、生化、分类等多个学科,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搞好组织协调与合作,是项目目标完成的重要关键。作科所(原品资所)在以往多年种质资源研究中形成的资源保存和研究工作体系和网络,为本项目目标的完成提供了实施平台和基础,加上牵头单位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了组织协调,不定期检查监督和年度会议检查,对项目顺利实施和绩效目标的完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2、相关技术规范的建立和完善为项目的实施和质量保证提供了技术依据。本项目实施前,各承担单位利用国家科技基础工作平台项目完成了《农作物种质资源技术规范》的制订和编写,出版了110多种作物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一些作物还制定了鉴定评价行业标

准。这些规程和标准的制定,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质量提高提供了技术依据。由于鉴定评价标准统一,方法得当,结果准确,质量较高,获得了一批性状突出且可利用的优异种质;由于收集、保存、监测、更新均有规程和标准作依据,收集及更新入库种质质量大幅度提高。 3、项目重视公益性和服务性,强化了优异种质的示范展示,促进了资源的利用效率。项目强调了参加人员的服务意识,扩大优异资源的分发利用范围,增加了优异资源展示规模,通过展示和交流,吸引了更多利用者索取优异种质利用的积极性,同时也宣传了种质资源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意义,争取到社会更多方面对种质资源事业的支持。 二、项目存在问题与不足 1、项目经费力度太低,影响到资源保护与利用基础工作的正常开展。本项目涵盖了整个农作物资源保护基础性工作,项目的实施对21世纪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长远战略意义,对这样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业基础性工作,需要国家持续不断地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年度1500万的经费远难以维持现有库、圃种质资源保护基础工作的正常开展。由于经费太少,在项目计划时,一些库、圃放弃或减少了属本项目应做的工作内容,一些资源保护与利用上深层次的研究工作无法得到安排,影响到项目长期目标的实现,在作物种质资源领域也失去争取国际领先地位的可能。 2、科技队伍不稳,骨干人才贫乏,人员素质极待提高。稳定队伍,培养人才是当务之急。20世纪在种质资源工作实践中培养的技术骨干绝大部分已经退休,目前已有一批新生力量支撑着我国作物种质资源事业,但大部分未经专业系统培训,有的对种质资源工作还不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48724

土壤样品采集技术规范 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测试的一个重要环节,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是如实反映客观情况的先决条件。因此,应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和有代表性的土壤采样,并根据不同分析项目采用相关的采样和处理方法。为保证土壤样品的代表性,必须采取以下技术措施控制采样误差。 1、采样单元 尽可能优先采用分区布点法进行监测点位的布设,每个采样单元的土壤要尽可能均匀一致。在分区时应重点考虑:①各场地实际使用过程中涉及的污染物种类及其对土壤造成污染的方式和途径在区块中分布的均匀性;②尽可能以场地使用时自然形成的分界作为监测分区的边界,且区块形状基本规则;③一个区块内同样深度层的土壤应属于同一种分类;④当一个拟划分的区块面积过大时,应认真推敲是否有拆分成小区块的必要。而对于占地面积较大、无法按使用功能划分区块或拆迁后造成场地内土壤迁移、原始状况遭破坏的场地,应根据调查的不同阶段分别采用系统随机布点法、系统布点法布设监测采样的点位。在设置系统网格布局时应重点考虑:①根据场地面积、土壤污染分布可能的均匀程度、监测样品控制数量等因素设置网格密度;②尽可能将网格设置成方形、长方形或三角形等则形状;③场地面积过大时,可根据前期调查的结果经分析后设置分区域不同密度和形状的网格,几种典型的监测布点方法见图. 本次取样网格大小基本可采取20m×20m,其中厂内办公区、生产车间及废料堆放点等典型位置都应设置取样点。 2、采样深度 在完成土壤样品采集点位平面布设后,应根据不同阶段调查的要求进行点位的纵向布设。土壤纵向结构一般可分为表层土壤(0~、浅层土壤~和深层土壤~)。根据国外通行的做法并结合国内典型场地监测实际案例的经验,表层和浅层的土壤可在各层的深度范围内采集1个样品。一般表层土壤常用的采样方法均可以保证样品在深度方向上样品的代表性。浅层土壤采样时可在规定的深度范围内连续或分上下2段采样后制成混合样。深层土壤应采用纵向分层的方法,分别采集每1层土壤的代表性样品。在环境调查判定污染物种类和初步探明污染程度、范围阶段,一般在3m深度以内时,每个样品的采样分层间隔为. 3、采样点数量 要保证足够的采样点,使之能代表采样单元的土壤特性。 4、采样点定位 有条件的可采用GPS定位,记录经纬度,精确到″。无条件的可在地图上标明采样点位置,并记录样点名称、固定参照物的距离和方位。 5、采样方法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取得显著进展

网技术等高科技技术,对天气、土壤状况进行分析,从而对农户的种植行为做出指导,更好地为农户进行服务。 3.4 加强种业企业品牌建设 我国种业品牌建设较晚,由此导致了企业的品牌建设意识不强。北京种业品牌建设是实行北京集中化战略的目标。品牌是企业长期努力经营的结果,是企业的无形载体。就企业而言,品牌和产品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产品是品牌的基础,只有产品被认可,并经过长时间的考验,企业的形象或产品的品牌才能在消费者心中确立[20]。种业企业只有通过产品和推广、售后服务,使品牌印象在顾客心中根深蒂固,从而达到引导消费、促进消费的目的。总的来说,企业要想发展,必须注重品牌建设,并最终使消费者认可。所以这就要求企业在各个环节以顾客为中心,生产抗病、高产的优良种子,提供贴心、便捷的售后服务,只有这样,企业的品牌才会深入人心,才能最终建设企业自己的品牌。 参考文献 [1] 刘晴,卢凤君,李志军,等.转型期北京种业发展的战略路径[J].中国种业,2013(11):7-8 [2] 王彬夫.试论集中化战略在医疗服务市场的应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5(1):10-12 [3] 张秋吉.山区城市化发展集中化战略与案例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6 [4] 李开.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实施集中化战略的必要性与途径[J].科技创业,2007(1):89-90 [5] 卫妲.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战略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9 [6] 傅云舟,郭薇.新闻集团跨媒体整合和集中化经营战略对中国传媒业的启示:新闻集团2004-2008年度报表数据资料分析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0(10):23-25 [7] 黄杨,朱烽美,张芸.集中化导向下地方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3,33(9):61-66 [8] 张晴.基于集中化战略角度对画廊发展的几点建议[J].艺术科技,2014(7):22-25 [9]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陈小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33-47 [10] 王兵.企业聚焦战略理论和实证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11] 侯军岐,牛军让,侯丽媛,等.北京现代种子产业整合研究:基于种 业价值链整合与管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87[12] 马述忠,任婉婉.我国种业产业链延伸发展瓶颈、战略机遇与美国 借鉴经验[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3(7):3-12[13] 孙强,王成志,孙铭丽,国内种子企业销售渠道选择分析[J].中国 种业,2011(4):8-10 [14] 李波.我国种子营销新模式探析[J].中国种业,2013(6):8-11 [15] 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M].齐若兰,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6] 刘焱选,白慧东,蒋桂英.中国精准农业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7):577-582 [17] 王磊. 新型粮食安全战略下中国种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定位与实施路径[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1):229-230[18] 马亚丽.浅谈种业信息化[J].山西科技,2016,31(5):114 [19]石恒,孔繁涛,吴建寨,等.基于大数据的中国种业信息化监管平 台建设现状及前景展望[J].农业科技展望,2016(9):53-54[20] 许泉,徐福海,吴强,等.实施中国种业品牌建设 提高国际市场竞 争力[J].种子世界,2015(1):2-3 (收稿日期:2017-01-16 )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取得显著进展 [本刊讯]从4月7日在南昌召开的“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以下简称“行动”)2017年工作会议上获悉,“行动”实施2年来已完成湖北、湖南、广西、重庆、江苏、广东等6省(市、自治区)375个县的全面普查和92个县的系统调查,项目取得显著进展。 通过全面普查,基本查清了湖北、湖南、广西、重庆、江苏、广东6省(市、自治区)粮食、经济、蔬菜、果树、牧草等栽培作物地方品种和野生近缘种的数量、分布范围、主要特性以及农民认知等本底信息。初步发现各省地方品种和主要农作物野生近缘种丧失情况极其严重,丧失速度明显加快。 通过系统调查,抢救性收集各类作物的古老地方品种、种植年代久远的育成品种、国家重点保护的作物野生近缘植物以及其他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种质资源24638份。经初步查对,其中85%是新收集资源。6省375个县中,有43个县的种质资源从未收集保存,从而填补了收集县域的空白。通过对收集资源的初步鉴定评价,在优质、抗病、抗逆、特殊营养价值等方面筛选出一批特优特异种质资源。 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摸清资源家底,防止具有重要潜在利用价值种质资源灭绝,丰富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存,必将对我国现代种业发展、国际竞争力提升、种植业结构调整等方面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物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陈丽娟)

作物种质资源保存技术

作物种质资源保存技术 愁藻术.Technique Applicable 作物种质资源,又称作物品种 资源、遗传资源和基因资源,它在 作物各类品种、品系、类型、野生 种或近缘植物中,是改良农作物的 基因来源。 种质资源保存主要通过原境保 存、异境保存和离体保存3种途径。 原境保存要建立自然保护区或天然 公园,需大量土地,易受自然灾害 侵袭;异境保存要建立各类基因库 如种质保存栽培园等田间基因库、 种子库和花粉库等;离体保存是将 植物外植体在无菌环境中进行低温 或超低温的组织培养。原境保存适 合于珍稀的野生植物资源的保存, 这里不再介绍。对于自然界中一般 作物种质资源的保存,多应用异境 保存和离体保存。目前,我国建有 国家种质资源库,隶属农业部管 理。现将种质保存的类型和方法介 绍如下,以便根据种质资源不同类 别、不同保存目的,采取相应的方 法去操作、实施。 作物种质资源保存技术 悦祥营魏振杰李春娇毛英魁 (河南省滑丰种业滑县456450) 摘要种质资源保存有三种途径:原境保存、异境保存、离体 保存。原境保存技术不再叙述,异境保存必须用当季新种子,入库前要登记作物种质相关资料,数量不少于1500粒,并在每个包装袋外加上标签;保存时,不同储藏库控住不同温、湿度,可储藏不同时间。

离体保存中低温保存时,可采用降低培养温度方法,也可用“饥饿法”,还可使用生长缓解剂方法;超低温保存,不适用于所有植物。 关键词保存作物种质资源异境保存离体保存温度 1异境保存 在异境保存中,应用最多最广 泛的是建立低温种子库,即种质资 源库。目前,低温储藏是种子体种 质保存的最佳途径,其保存对象是 农作物及其近缘野生植物,这些种 质资源大多以种子作为载体。可以 说,凡能通过种子繁殖维持物种遗 传完整性的各类植物种质资源,都 可存人种子库,但其种子必须是具 有耐低温、耐干燥脱水性能的正常 型种子。 1.1种子库的类型 1.1.1长期储藏库 温度常年控制在一20一16-C, 相对湿度控制在50%以下,用于长 期保存收集到的作物品种资源,包 括农家种、野生种和淘汰的育成品 种等。据理论推算,种子含水量5件、种植收获时间等。 %一8%,在此环境中寿命可延长二是种子数量最低不少于1500 至50年以上。发芽率监测结果,库粒,一般3000-5000粒或更多。存的大部分种子经过巧年储藏,发三是人库种子必须是当季新种 芽率无明显下降。子,并对种子进行精选、生活力检 1.1.2中期贮藏库测、于燥脱水处理等,确保种子无 温度长期控制在一6--20C, 相明显病虫损害、无损伤,并去除破 对湿度小于50%,其种子储藏寿命损粒、虫蚀粒、无胚粒、批粒、瘦 在10-20年,所有种子可随时用于小粒和杂粒等,杂质不能超过2%, 科研、教学、育种研究及品种交换。不得用药剂处理或包衣处理。初始1.1.3临时储藏库发芽率一般要求高于90%,稀有种 温度控制在4℃左右,主要用子芽率最低不低于85%,种子含水 于人长期库前临时存放或科研育种量在原始水分不高于13%的基础 单位储藏育种家种子、亲本种子或上,经干燥脱水处理,禾谷类5%- 育种材料的保存。其种子储藏寿命7%,大豆8%0 在3一5年。四是每份材料包装袋的内、外 科研育种单位在申报国审品种都要有标签,标明品种名称、统一 时,必须向国家种质资源库提供一编号、保存单位等,包装袋要结实 定量的种子作为资源储备。同时国牢固,防漏、防潮、防混杂、防散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