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的建立和应用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的建立和应用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的建立和应用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的建立和应用

生物多样性 2010, 18 (5): 454–460

Biodiversity Science http: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b16705050.html,

—————————————————— 收稿日期: 2010-05-21; 接受日期: 2010-07-27

基金项目: 农作物种质资源标准整理、整合及共享试点(2004DKA30380) * 通讯作者 Author for correspondence. E-mail: caoys@https://www.wendangku.net/doc/5b16705050.html,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的建立和应用

曹永生* 方 沩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北京 100081)

摘要: 农作物种质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作物育种和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长期以来, 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标准不统一、资源保存相对分散、信息网络设施薄弱, 制约了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共享利用。本文提出了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的概念和架构, 它是一个虚拟式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机构, 由国家长期种质库、国家复份种质库、国家中期种质库、国家种质圃和国家种质信息中心组成。阐述了农作物种质资源技术规范体系构建的原则和方法, 建立了由110种作物的描述规范、数据规范和数据质量控制规范组成的技术规范体系。提出了以信息共享带动实物共享的思路、方法和途径, 建成了拥有39万份种质信息的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和中国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5b16705050.html,/)。创建了日常性服务、展示性服务、针对性服务、需求性服务和引导性服务等5种农作物种质资源服务模式, 有效解决了农作物种质资源共享利用的难题。 关键词: 农作物, 种质资源, 数据库, 信息共享, 生物多样性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National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Infrastructure in China

Yongsheng Cao*, Wei Fang

Institute of Crop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Abstract: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are a key component of biodiversity, and can serve as a material basis for crop breeding and agroproduction. For a long time, ununified standards, widely-scattered germplasm storage, and weak information network infrastructure have restricted the sharing and utilization of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in China.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se problems, the concept and architecture of a pro-gram called the National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Infrastructure (NCGRI) were proposed. The NCGRI is a virtual organization which brings together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from the national long-term genebank, the national duplicate genebank, the national medium-term genebank, the national field genebank, and the national germplasm information center.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for establishing a technical standard sys-tem were elaborated. Complete with descriptor lists, a data dictionary, and data quality control standards, the group established a technical standard system for 110 crops. A protocol for sample sharing that is driven by information sharing was put forward. The national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database with 390,000 acces-sions and the Chinese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Information Network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b16705050.html,/) were estab-lished as repositories. Finally five service-modes including routine service, field display services, targeted services, demand for services, and guide services were created.

Key words: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database, information sharing, biodiversity

农作物种质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个国家最有价值、最具战略意义的资源。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建设是实现食物安全、生态安

全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

美国是较早建立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的国家之一, 早在1990年美国国会就立法批准实施国家遗

第5期曹永生和方沩: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的建立和应用 455

传资源计划(National Genetic Resources Program), 建成了国家植物种质资源系统(National Plant Germplasm System), 作为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鉴定和分发的平台, 并建立了种质资源信息网络系统(Germplasm Resources Information Network, GRIN), 实现了2,204个属、13,426个种, 共53.5万份种质资源的网络信息化共享, 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系统之一(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1991)。2008年美国农业研究局(Agricultural Research Service)和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Biodiversity International)及全球农作物多样性信托基金(Global Crop Diversity Trust)共同启动了“全球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网络系统(GRIN- Global)”项目, 旨在建立一个全球性的以GRIN为原型、采用统一标准、基于互联网、开放源代码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管理系统, 预计2010年年底将投入使用(Kaplan, 2008)。

“欧洲植物遗传资源合作计划(European Coop-erative Programme for Plant Genetic Resources)”设立于1980年, 以推动欧洲国家间作物种质资源长期保存和共享利用的合作, 欧盟委员会又于2000年批准建立“欧洲植物遗传资源信息平台(European Plant Genetic Resources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来加强欧盟成员国间的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信息共享, 该系统提供来自35个欧盟成员国的1,380个属、8,658个种, 共110万份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的共享。2009年18个欧盟成员国签署谅解备忘录, 决定设立“欧洲种质库整合系统(A European Genebank Integrated System)”项目, 通过采用统一标准体系, 建立一个虚拟的欧洲种质库, 进一步整合各成员国的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实物和信息, 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安全保存和共享利用(ECPGR, 2009)。

1990年, 中国初步建成了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系统(张贤珍和曹永生, 1991)。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解决农作物种质资源规范标准不统一、保存体系不完善、资源保存相对分散、资源整合有待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薄弱、共享利用困难等问题, 2003年, 我们提出了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的建设方案, 从2004年开始, 在原有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系统的基础上, 着手建设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到目前已基本建成了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 该平台可以迅速及时地为育种和科研提供丰产、优质、抗主要病虫、抗不良环境的优良种质资源信息和实物。

1平台组成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是一个虚拟式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机构。其宗旨是: 集中体现国家安全和利益, 根据国家发展需求, 收集、保护和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 面向全国开放共享服务, 为新品种选育、科学技术研究、政府决策、人才培养、农业生产和种业发展提供服务。平台的发展目标是: 建成国际一流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和服务中心, 国际种质资源合作和交流中心, 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体系的龙头, 高层次种质资源人才培养和科普教育基地。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由国家长期种质库、国家复份种质库、11个国家中期种质库(水稻、旱粮、棉花、麻类、油料、蔬菜、西甜瓜、甜菜、烟草、牧草、热带作物)、33个国家种质圃(野生稻、小麦野生近缘植物、甘薯、马铃薯、野生棉、苎麻、野生花生、水生蔬菜、苹果、梨、山楂、桃、杏、李、柿、核桃、板栗、枣、葡萄、草莓、柑橘、龙眼、枇杷、香蕉、荔枝、新疆名特果树、云南特有果树、寒地果树、甘蔗、茶树、桑树、橡胶等)和国家种质信息中心组成。

国家长期种质库负责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的长期安全保存; 国家复份种质库负责国家长期种质库保存种质资源的备份安全保护; 国家中期库负责某一种或一类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编目、中期保存、整理评价、繁殖更新和分发利用, 并向国家长期种质库提供新收集的种质; 国家种质圃负责某一种或一类无性繁殖(多年生)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分类、编目保存、整理评价、繁殖更新和分发利用; 国家种质信息中心负责全国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建设。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按照“统一标准、统一编目、联合上网、资源共享”的原则, 通过中国作物种质信息网, 实现国家种质库(圃)资源的共享。

2技术规范体系

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种类多、数量大, 以其丰富性和独特性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经过50多年的努力, 目前已收集保存了39万份作物种质资源,

456 生物多样性 Biodiversity Science第18卷

这些宝贵的资源急需进行深入、有效地挖掘利用。但是, 由于这些种质资源收集、整理、保存、鉴定、评价和利用不规范, 缺乏质量控制手段和操作技术手册, 缺少科研和生产急需的技术指标, 导致数据可比性差、共享利用率低, 再加上数字化程度不高, 影响了农作物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和高效利用, 使得我国虽拥有丰富的种质资源, 但能够直接用于育种的资源却很少, 制约了我国作物育种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为了建立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技术规范体系, 提出了利用作物种质资源质量控制规范保证描述规范和数据规范可靠性、可比性和有效性的技术思路, 制定了农作物种质资源技术指标体系, 研制了农作物种质资源描述规范、数据规范和数据质量控制规范, 以及收集、整理、保存技术规程, 涵盖了我国已收集保存39万份种质资源的97.5%(董玉琛和刘旭, 2005)。2004年, 农作物种质资源技术规范体系在平台的各个单位开始实施, 目前已完成了20万份作物种质资源的标准化整理和数字化表达, 整体提升了种质资源标准化和数字化水平。

2.1技术指标

农作物种质资源技术指标的研制基于以下原则: (1)以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和育种需求为主, 兼顾生产与市场需要。(2)立足中国现有研究和工作基础, 考虑将来发展, 并预留拓展空间。(3)借鉴国际先进指标, 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创新。(4)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相结合。(5)关键技术指标和方法继承与创新相结合。(6)重点研制品质(营养品质、感官品质、加工品质、贮藏保鲜品质等)、抗病虫、抗逆特征特性等新的技术指标。(7)强化我国特有资源、特异性状技术指标的研制。

根据以上原则, 经过总结提炼、试验研制、完善提升、试验检验、技术审定、同行认可等步骤, 提出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果树、牧草绿肥等五大类110种作物种质资源技术指标3,824个, 重点涵盖了品质、抗病虫、抗逆特征特性等新的技术指标, 集成与提升了1,793个技术指标, 总结改进规范了9,436个技术指标, 实现了15,053个作物种质资源技术指标的系统规范。

2.2描述规范

农作物种质资源描述规范的描述内容涉及基本信息、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品质特性、抗逆性、抗病虫性和其他特征特性等6个方面。描述符按描述性质分为3类: (1)必选描述符(M), 所有资源必须鉴定评价; (2)可选描述符(O), 可选择鉴定评价; (3)条件描述符(C), 只对特定资源进行鉴定评价。描述符的代码是有序的, 如数量性状从细到粗、从低到高、从小到大、从少到多排列, 颜色从浅到深, 抗性从强到弱等。每个描述符有一个基本的定义或说明, 数量性状标明单位, 质量性状有评价标准和等级划分。形态描述符附模式图。

研制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描述规范涵盖了110种作物, 规定了各种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基本描述符、特性描述符及其分级标准, 拓展和创新了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的描述规范, 其中38种作物种质资源描述规范为国际上首次制定。

2.3数据质量控制规范

农作物种质资源质量控制规范规定了各种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采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内容和方法。每个描述符的质量控制方法各不相同, 根据每个描述符的特点和具体情况, 其质量控制包括实验设计、样本数或群体大小、时间或时期、取样数和取样方法、计量单位、精度和允许误差、采用的鉴定评价规范和标准、采用的仪器设备、性状的观测和等级划分方法、数据校验和数据分析等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研制的110种作物种质资源数据质量控制规范集成了植物分类、生态、形态、农艺、生理生化、植物保护、计算机等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以过程控制为主, 保证了资源数据的系统性、可比性和可靠性。

2.4数据规范

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规范与描述规范和质量控制规范相一致, 以农作物种质资源元数据为格式, 包括描述符的代号、字段名称、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字段小数位、单位、代码等共12个项目, 中英文对照。

经过制定初稿、征求意见、修改完善、试验验证、专家审定等步骤, 研制了110种作物种质资源的数据规范, 其中修订提升完善了72种, 新研制38种, 为实现作物种质资源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的数字化奠定了基础。

2.5收集、整理、保存技术规程

研制了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整理、保存技术

第5期曹永生和方沩: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的建立和应用 457

规程, 规定了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整理、保存技术程序、操作标准和指标参数等, 规范了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保存等基础性工作, 以确保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原初质量, 实现资源的持久安全保存, 提高资源的使用时效, 提升资源的价值, 保证作物种质资源工作的有序、高效。

3 数据库和信息共享网络

3.1 总体思路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农作物种质资源技术规范体系为基础, 以信息技术为手段, 通过规范化和数字化, 带动作物种质资源的共享和利用, 实现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标准化整理、规范化评价、数字化表达、网络化共享和专业化服务, 提高农作物种质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图1)。

图1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建设思路

Fig. 1 The train of thought for establishing National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Infrastructure in China

(1)标准化整理。根据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整理、保存技术规范, 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实物和基本信息的标准化整理。

(2)规范化评价。根据农作物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质量控制规范, 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品质、抗病虫、抗逆等特征特性的规范化鉴定评价。

(3)数字化表达。根据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规范,对农作物种质资源资料数据进行标准化整理整合, 建立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

(4)网络化共享。建立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共享网络系统, 实现信息和实物共享。

(5)专业化服务。提供一站式、全方位、可追溯、专业化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和实物共享利用服务。

3.2数据库

建立了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数据采集网, 由全国400多个科研单位、2,600多名科技人员组成, 包括1个信息中心, 20个作物分中心, 50个一级数据源单位, 近400个二级数据源单位。数据采集按照统一规划, 统一数据规范, 有组织地在全国范围内进行。

采集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包括: (1)普查数据。被普查地区资源环境、经济、民族、社会文化等数据, 以及种质资源的多样性、种类分布、濒危状况、保护措施、主要特征特性和用途等数据。(2) 调查数据。被调查种质资源的地理、环境、生物学特性和利用等数据。(3)引种数据。从境外引进种质资源的基本信息、来源途径和主要特征特性数据。

(4)监测数据。种质库种子生活力监测、种质圃种质健壮度监测、原生境种质监测等数据。(5)保存数据。种质库库存种质保存、繁殖、生活力和更新等数据库。(6)鉴定数据。种质资源基本信息、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品质特性、抗逆性、抗病虫性和其他特征特性鉴定数据。(7)分子数据。种质资源的指纹图谱、基因/QTL、分子标记等数据。(8)图像数据。种质资源的整体图像、生境图像、各种特征特性图像、多样性图像等数据, 图2是玉米种质资源多样性图像数据库举例。(9)利用数据。种质资源的分发、利用和反馈数据。

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按照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数据采集网逐级进行汇交, 最终汇交到国家种质信息中心, 通过全国统一编号将数据进行有机组合, 按照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规范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这些数据库既相对独立又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可为不同的用户提供特定的信息, 也为数据库的管理和维护提供了方便。

运用各种集成技术和手段将各类数据库集成在统一的环境下, 建成了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是一个集中式存储的大型数据库。经过20多年的建设,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已拥有200种作物、39万份种质信息, 包括国家作物种质库管理、青海复份库管理、国家种质圃管理、中期库管理、农作物特性评价鉴定、优异资源综合评价和国内外种质交换等9个子系统, 近700个数据库, 135万条记录, 230GB数据量。通过

458 生 物 多 样 性 Biodiversity Science 第18卷

图2 玉米种质资源多样性图像数据库

Fig. 2 Photo database of corn germplasm resources diversity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 可以全面掌握和了解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情况, 促进种质资源的保护、共享和利用, 为科学研究和农业生产提供优良种质信息, 为社会公众提供科普信息, 为国家提供资源保护和持续利用的决策信息。 3.3 信息共享网络系统

利用网络技术、元数据库技术、WebGIS 技术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技术, 设计了基于Internet 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管理系统, 实现了用一套系统管理多种作物多个数据库的目标, 可存取数值、文本和图像信息, 具有检索查询、分类统计、数据挖掘、图像显示等功能, 可以有效管理作物野生种、地方品种、选育品种、品系和遗传材料的普查、调查、引种、保存、监测、鉴定、分子、图像、利用等数据(曹永生等, 2001)。

在此基础上, 建成了中国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网(https://www.wendangku.net/doc/5b16705050.html,/)。提供24小时不间断服务, 实现了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和实物共享(图3)。

中国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网的主要功能有: (1) 信息共享。提供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查询, 以及农业百科知识、作物病虫害知识、植物遗传资

源科普知识、种子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信息。

(2) 实物共享。通过种质数据查询, 获得所需种质的全国统一编号, 并进行标记, 填写用户邮寄地址、电话号码等信息, 就可直接获取所需种质的实物。

(3) 数据分析和挖掘。提供种质数据分类统计、基本统计分析、空间分析和数据挖掘等功能。

4 共享服务

4.1 服务模式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实行公益性共享, 提供5种服务模式。

(1) 日常性服务。根据用户需要, 及时提供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和实物。

(2) 展示性服务。分析用户需要, 主动邀请用户, 通过农作物种质资源田间展示, 提供信息和实物共享。

(3) 针对性服务。按作物梳理平台服务重点对象, 针对重点科研基地、项目、团队等重点服务对象开展优质服务。

(4) 需求性服务。针对国家需要、突发事件、

第5期曹永生和方沩: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的建立和应用 459 图3中国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网主页

Fig. 3 The homepage of Chinese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Information Network

重大科研项目、重大建设工程等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服务。

(5) 引导性服务。围绕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农民增收、人类健康等重大需求, 引导用户利用具有特异性状的农作物种质资源, 提供超前服务。

4.2共享服务效果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在我国资源、育种、栽培、植保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为50多个国家科技项目提供了技术、资源和数据支撑。用户主要包括决策部门、管理人员、新品种保护和品种审定机构、科研和教学单位、种质资源和生物技术研究人员、育种家、种质库管理、引种和考察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农民、学生, 以及种子、饲料、酿酒、制药、食品、饮料、烟草、轻纺和环保等企业。

2004至2008年, 向全国1,021个单位分发农作物种质资源15.3万份次, 应用于基础研究、高新技术研究、遗传育种和农业生产, 重要用户有1,000多个, 实现了农作物种质资源的跨行业、跨地区、跨部门共享服务。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的建立, (1)提高了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共享的效率, 信息共享人次从2003年的2.1万增加到2008年的20.8万, 提高了近9倍。(2)提高了农作物种质资源实物共享效率, 提供种质资源份次从2003年的1.1万到2008年的4.1万, 提高了近3倍。(3)提高了农作物种质资源利用效益。据不完全统计, 2004–2007年, 有450

份种质在育种

460 生物多样性 Biodiversity Science第18卷

和生产中得到有效利用, 直接应用于生产265个, 育成新品种231个, 累计推广面积9.17亿亩,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5结语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的建立, 解决了农作物种质资源规范标准不统一、保存体系不完善、资源保存相对分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薄弱、共享利用困难等问题, 有效保护了我国丰富珍贵的农作物种质资源, 提高了农业产业核心竞争力。

与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美国、日本等同类平台相比,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技术规范体系涵盖的作物种类多、指标全面; 不仅与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相兼容, 并有较大扩展, 增加了度量方法、操作规程、质量控制手段等, 提高了指标的可操作性和可靠性。平台数据内容丰富, 数据量达230GB, 规范化程度和质量较高, 但数据涵盖的物种数没有美国同类平台多。平台共享资源仅次于美国, 但共享效果好于美国、日本等同类平台。

目前,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还没有建立数据仓库系统, 空间分析、数据挖掘用户信誉评价、信息反馈等功能有待加强。今后, 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台将在稳定、持续运行的基础上, 重点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繁殖更新和鉴定评价。根据全国生物资源调查结果, 我国还有约10万份作物种质资源未进行考察收集; 我国已保存资源中, 国外资源仅占19%。因此应大力加强国内重要资源的抢救性收集和国外资源的引进。根据种质库生活力监测结果, 每年约有2万多份资源急需繁殖更新。在39万份资源中, 还有50%以上的资源未进行品质、抗病虫和抗逆性鉴定评价, 严重阻碍了资源的充分共享和有效利用。因此应大力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繁殖更新和鉴定评价工作。

参考文献

Cao YS (曹永生), Chen Y (陈育), Kong FS (孔繁胜) (2001) Establishment of Chinese Crop Germplasm Information Sharing Network. Resources Science(资源科学), 23(1), 46–48.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Dong YC (董玉琛), Liu X (刘旭)(2005) Standards and De-scriptor Lists for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农作物种质资源技术规范). China Agriculture Press, Beijing. (in Chi-nese)

ECPGR (2009) A Strategic Framework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European Genebank Integrated System. Bioversity In-ternational, Rome.

Kaplan (2008) International partnership to develop a global plant genebank information system. https://www.wendangku.net/doc/5b16705050.html,da.

gov/is/pr/2008/080211.2.htm.2010.5.11.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1991) The U. S. National Plant Germplasm System. 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Wash-ington.

Zhang XZ (张贤珍), Cao YS (曹永生), Yang KQ (杨克钦) (1991) National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Database Sys-tem. Crop Germplasm Resources (作物品种资源), (2), 1–2.

(in Chinese)

(责任编辑: 闫文杰)

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现状及发展方向

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现状及发展方向 我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农业国之一,,有丰富的栽培和野生植物资源,被认为是栽培植物遗传多样性中心之一。据初步统计,我国重要栽培作物有600 多种,其中粮食作物30 多种,经济作物约90 种,蔬菜120 余种,花卉140 余种,果树约150 种,牧草约50 种,绿肥约20 种。在现有作物中起源于我国或在史前已栽培的有237 种。但由于人口迅速增长等原因,我国农业植物资源遭到严重的人为破坏和侵蚀,如野生稻、野生大豆及小麦近缘野生植物在原生长地已很难找到;外来种侵袭使土生土长的植物物种数减少,加上大量病虫天敌的减少,使作物病虫害加重;农业机械化和良种的大面积推广种植导致了大量地方品种被淘汰。在生产上种植的许多作物的骨干品种种质基础日趋狭窄,存在遗传脆弱性和突发毁灭性病害的隐患。为此,近20 年来,作为拓宽育种遗传基础的源头,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及研究一直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种质资源保存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的仪器有自动数粒仪。 如今,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体系已初步建立,根据作物繁殖方式等生物学特性,实行种质资源原生境保存与非原生境保存相结合的保存策略。原生境保存是指在植物原来的生态环境中建立保护区或保护地,使重要作物野生种及野

生近缘植物就地进行自我繁殖以保存种质。非原生境保存,即将种质保存于该植物原产地以外的地方,包括在低温种质库中进行的种子体保存、在种质圃中的植株保存、在试管苗种质库中的组织培养物保存等。 种子保存技术有好多种,如低温储存技术。利用低 温种质库保存种子,除贮藏温度较低外,作为种质保存的种子,还须经过生活力检测、干燥脱水、密封包装等一系列入库保存前处理。还有离体种质保存技术,许多植物种质资源无法通过种子贮藏达到资源保存的目的,如椰子、油棕、咖啡等是顽拗型种子,它们或不耐干燥脱水和低温贮藏,或作物不产生种子,这种植物不能采用低温库种子贮藏的方式,只能通过种质圃,以植株或块根、块茎等活体方式在田间保存。它包括试管苗组织培养技术和超低温保存技术。 随着人们对种质资源保护的不断认识,国家对种质 资源的研究也不断深入,从“七五”以来,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一直被列入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在1984 年建成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国家种质库1 号库(后改为国家种质分发交换库),又在在1986 年和1992 年建成了国家长期库和青海复份长期库。可见国家对种质资源保存的重视。通过国家的科技攻关,我国种质资保存技术研究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国家库已建立一套先进的管理和种子入库前处理技术。通过系统地研究,解决了各种作物的安全有效干燥条件

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 总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马铃薯品种审定的术语与定义、内容与依据、审定指标和评判规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马铃薯品种审定。 2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品种variety 品种是指经过人工选育或者发现并经过改良,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植物群体。 2.2 对照品种control variety 对照品种是同一生态类型区同期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已审定品种,具备良好的代表性。 2.3 特征特性character 品种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包括基本特征特性、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等。 2.4 丰产性yield ability

品种的产量表现,以品种在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增产的百分率及差异显著性表示。 当区域试验对照品种产量低于所有品种产量平均值时,应逐点采用相应点的参试品种(含对照)平均值进行产量比较。 2.5 稳产性yield stability 品种产量的稳定性,即品种在地点间和年际间试验中相对于对照品种产量的变化程度。以品种在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增产点次占汇总试验点总数的比例进行评价。 2.6 适应性adaptability 品种对环境的综合适应能力,以品种在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增产试验点的比例进行评价。 2.7 抗逆性stress resistance 品种对生物和非生物逆境的抵御或忍耐能力,包括抗病性、抗虫性、抗旱性、抗寒性、抗倒性等。 2.8 品质quality 品种的营养品质、商品品质以及与加工品质有关的性状。 2.9 生育期maturity 品种从出苗到成熟的时间。 2.10 特异性distinctness 申请审定品种应当明显区别于已受理或审定通过的品

农作物种质资源技术规范

1 总论 1-1 农作物种质资源基本描述规范和术语 1-2 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技术规程 1-3 农作物种质资源整理技术规程 1-4 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技术规程 2 粮食作物 2-1 水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 野生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3 小麦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4 小麦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2-5 玉米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6 大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7 大麦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8 高粱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9 谷子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0 黍稷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1 燕麦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2 荞麦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3 甘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4 马铃薯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5 籽粒苋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6 小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7 豌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8 豇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19 绿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0 普通菜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1 蚕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2 饭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3 木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4 小扁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5 鹰嘴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6 羽扇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7 山黧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2-28黑吉豆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 经济作物 3-1 棉花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2 亚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3 苎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4 红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5 黄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6 大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3-7 青麻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

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的工作方法

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良好的调查收集可以为后续保护、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物质和信息基础;反之,会使得整个工作陷入混乱无序,甚至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做更多的工作去修正。同时,因其工作繁琐,过程漫长,内容零散,无法集中进行,且对工作条件、工作人员的热情和专业水平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笔者结合多年实践,谈谈有关调查收集工作的方法。 1 调查收集的地点 除了当下还具有一定种植规模的品种,大多数的地方品种都处于零散分布的状态。正因如此,很多品种都会在难以预知的环境中存在。 1.1 田野 田野是最理想的调查地点,笔者收集到的品种中,60%以上是直接在田野发现的。田野包括大田和小地块,由于大田种植的品种往往是时下推广的大宗品种,有时候小地块可能会有出乎意料的收获。田野调查的好处是一目了然,不易产生误判,缺陷是调查范围过大,它要求调查人员时常到田头寻找,因工作量过大,人力上难以满足。 1.2 农贸市场 农贸市场是农产品的集散地,自然会有一些地方品种出现。大大小小的农贸市场是良好的品种调查场所;但经销户很难提供可靠的品种信息和种子,同时也容易出现误判。因此对调查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同时要求调查人员对地方品种有一定的了解,后续工作需要特别重视品种真实性的核实。1.3 居住地 村落、生活小区、工厂、暂住地,凡有人活动的地方,均有可能出现地方品种。现在很多人喜欢在房前屋后、庭院、花坛种植蔬菜及杂粮作物,因个人喜好而选择地方品种的情况也不少。近年来,下山移民群体越来越大,很多偏远山村保留的品种也随之大量“移民”。 2 调查收集的工具 种质资源调查最离不开的是记录。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调查人员不应过于相信记忆,而要更依赖“烂笔头”。 2.1 相机 图片采集是调查收集工作非常重要的一 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 的工作方法 黄丽梅1 吴金水2 (1浙江省松阳县种子管理站,323400;2 浙江省松阳县农业局,323400) 环,随身携带相机绝对是一个良好习惯。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随时获取作物的图像资料,无论是在田间、菜场、生活小区,都可以拍到大量的图片。如果是较连续地关注种植在某个地方的作物,借着图片属性中显示的拍摄时间,还可以大致计算出它的生育期。在工作中,很多品种往往不会特意安排种植观察,而直接拍摄可以省去大量的投入。 2.2 手机 智能手机为调查人员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录入平台。借助QQ 日志、微信等手段,可以直接拍摄上传图片资料,同时可以保存文字信息,至少没有必要随身带纸笔记录。要注意的是手机作相机使用的话像素要足够高,一般手机拍摄的图像大都不如相机。2.3 纸、笔、尺子 对很多人来说,还是更习惯于用纸(或笔记本)、笔等传统工具记录。本质上说,顺手的就是对的。软皮尺或卷尺主要用于测量作物部位的长度、宽度、株行距等,携带方便,以体型小而实用为佳。2.4 瓶子 药瓶、矿泉水瓶可以用来贮存种子,最好有标签贴纸,把品种名、来源、编号之类贴在瓶子上。需要妥善保存种子的情况有:(1)收集来的种子因数量不足、质量达不到要求需要再繁殖,需要贮存到下一季种植;(2)为省去每年繁殖的麻烦,需要保存濒危品种时,种子充分干燥后熏蒸处理,再放入瓶子密封,可以大大延长贮存时间,置于冷藏设备中效果更好。当然,条件具备的话可以用更专业的容器和包装。 3 调查收集的技巧 练就“鹰眼” 调查工作其实没有捷径,都要靠踏踏实实的工作,要说有诀窍,就是不断地观察、学习,练就一双“鹰眼”。调查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工作的效率,有专业基础又有经验的调查人员可以一眼发现目标。 聊天的艺术 时常与农户及各方面人士聊天,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要以老农户为重点走访对象,因为他们比年轻人更注重传统,更怀旧,也不容易随风潮而改变。即使找不到种质实物,这样的聊天也很有意义。因为种质资源与其他东西不同,它往往需要“故事”来支撑,要有可追溯性,否则无法区别是当地老品种,还是新近引入的品种。聊天时应像朋友似的对待调查对

种质资源

§3 种质资源 重点:种质资源的概念,种质资源的重要性、保存、研究、创新与利用。 难点:各类种质资源的特点。 要求:了解作物起源学说的形成、发展和主要内容,明确种质资源的工作内容,掌握种质资源的概念、类别和利用。 §3.1 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3.2 作物起源中心学说及其发展 §3.3 作物种质资源的类别及利用价值 §3.4 种质资源工作的内容 §3.1 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3.1.1 种质资源的概念 用以培育新品种的原材料,过去称为育种的原始材料。在中国20 世纪60 年代初改称为品种资源。现代育种所利用的现有品种材料和近缘野生植物,主要是利用其内部的遗传物质或种质,所以现在国际上大都采用种质资源这一名词。在遗传育种领域内,把一切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的生物类型总称为资源(germplasm rmuce)。包括品种、类型、近缘种和野生种的植株、种子、无性繁殖器宫、花粉甚至单个细胞,只要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都能归入种质资源之内。又因为现代的遗传育种研究不但利用现有的种质资源,而且要进行染色体工程、基因工程,所以,遗传学上也常称种质资源为遗传资源(genetic remurees)。说到底,遗传、育种研究上主要利用的是生物体中的部分基因,甚至是个别基因,所以又称为基因资源(gene resources)。把蕴藏有形形色色基因资源等各种材料, 概称为基因库或基因银行。 种质资源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 由自然演化和人工创造而形成

的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它积累了由于自然和人工引起的极其丰富的遗传变异,即蕴藏着各种性状的遗传基因。是人类用以选育新品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 也是进行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材料, 是极其宝贵的自然财富。 3.1.2 品种资源在作物育种工作中的重要性 1. 品种资源是作物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 作物育种成效的大小, 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掌握种质资源的数量多少和对其性状表现及遗传规律的研究深度。 品种资源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过程中形成的, 它们携带着各种各样的基因, 是品种选育和生物学理论研究不可缺少的基本材料来源。如果没有品种资源, 作物育种工作就成为“无米之炊”。 筛选和确定作物育种的原始材料, 也是作物育种的基础工作。能否灵活地、恰当地选择育种的原始材料, 受作物品种资源工作的广度和深度的制约。 2. 作物育种工作的突破性进展取决于关键性基因资源的发现和利用 国内外作物育种工作实践表明, 一个特殊种质资源的发现和利用, 往往能推动作物育种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品种培育的突破性进展, 往往都是由于找到了具有关键性基因的种质资源。 20 世纪50 年代, 中国由于发现和利用了广东省的矮脚南特和广西省的矮仔占等水稻矮源, 从而育成了广场矮、珍珠矮等一批高产、抗倒的矮秆水稻良种,实现了品种矮秆化,使水稻亩产由200-250 公斤提高到300-350 公斤以至500 公斤。 同时, 由于低脚乌尖这一水稻矮源的发现与利用, 进一步推动了世界范围的“绿色革命”浪潮。低脚乌尖原产于中国台湾及福建, 它现在几乎是世界所有国家矮秆水稻品种的祖先。台湾省以低脚乌尖为亲本,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调查表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调查表 ——粮食、油料、蔬菜及其它一年生作物 □未收集的一般性资源□特有和特异资源 1.样品编号:,日期:年月日采集地点:,样品类型:,采集者及联系方式: 2.生物学:物种拉丁名:,作物名称:,品种名称: 俗名:,生长发育及繁殖习性,其他: 3.品种类别:□野生品种,□地方品种,□育成品种,□引进品种 4.品种来源:□前人留下,□换种,□市场购买,□其它途径: 5.该品种已种植了大约年,在当地大约有____ __农户种植该品种该品种在当地的种植面积大约有亩 6.该品种的生长环境:GPS定位:海拔:米,经度:°,纬度:°土壤类型: ,分布区域: 伴生、套种或周围种植的作物种类: 7.种植该品种的原因:□自家食用,□市场出售,□饲料用,□药用,□观赏 □其它用途: 8.该品种若具有高效(低投入,高产出)、保健、药用、工艺品、宗教等特殊用途: 具体表现: 具体利用方式与途径: 9.该品种突出的特点(具体化): 优质: 抗病: 抗虫:

抗寒: 抗旱: 耐贫瘠: 产量:平均单产_ ___ 公斤/亩,最高单产___ __ 公斤/亩 其它: 10.利用该品种的部位:□种子,□茎,□叶,□根,□其它:__________ ___ 11.该品种株高厘米,穗长厘米,籽粒:□大,□中,□小 品质:□优,□中,□差 12.该品种大概的播种期:________ __,收获期:__ _________ 13.该品种栽种的前茬作物:__ ______,后茬作物: 14.该品种栽培管理要求(病虫害防治、施肥、灌溉等): 15.留种方法及种子保存方式: 16.样品提供者:姓名:,性别:,民族: 年龄:,文化程度:,家庭人口:人,联系方式:。 17.照相:样品照片编号: 注:照片编号与样品编号一致,若有多张照片,用“样品编号”加“-”加序号,样品提供者、生境、伴生物种、土壤等照片的编号与样品编号一致。 18.标本:标本编号: 注:在无特殊情况下,每份野生资源样品都必须制作1~2个相应材料的典型、完整的标本,标本编号与样品编号一致,若有多个标本,用“样品编号”加“-”加序号。) 19.取样:在无特殊情况下,地方品种、野生种每个样品(品种)都必须从田间不同区域生 长的至少50个单株上各取1个果穗,分装保存,确保该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并作为今后繁殖、入库和研究之用;栽培品种选取15个典型植株各取1个果穗混合保存。 20.其它需要记载的重要情况:

浅谈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

蔬菜育种学论文 浅谈蔬菜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 学院:园艺学院 班级:09园艺(2)班 学号:200930050218 姓名:石小峰 指导老师:林明宝

浅谈蔬菜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 摘要:蔬菜作物种质资源又称育种的原始材料、品种资源、遗传资源、基因资源等,种质资源的创新和利用,对选育高产、优质、抗逆、抗病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蔬菜作物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是当前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我国作为蔬菜作物种质资源大国,更应注重这一方面的发展。蔬菜作物种质资源的创新主要是指遗传与变异,而利用则是利用创新所得的优良品种进行栽培与推广。两者相结合,才能创造出更高的利益。 关键字:种质资源;创新;利用;新品种 蔬菜作物种质资源是指能从亲代传递给子代基因的载体,是培育作物新品种的原始材料,这些基因的载体可以是植物的群体或个体,也可以是植物的部分器官、组织、细胞,甚至DNA片段。人们很早之前就开始了蔬菜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应用。当然,以前的人只是粗略的进行创新与利用,一般是使用杂交育种。到了现在,人们对蔬菜种质资源的创新不止在品种之间的创新,还在组织、细胞乃至分子水平上进行创新。 接下来,我要介绍我所知道的几种蔬菜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的几种方法:有性杂交育种、倍性育种、诱变育种、生物技术育种方法(细胞工程育种、分子标记技术育种、基因工程育种)。 1、有性杂交育种 指不同种群、不同基因型个体间进行杂交,并在其杂种后代中通过选择而育成纯合品种的方法。杂交可以使双亲的基因重新组合,形成各种不同的类型,为选择提供丰富的材料;基因重组可以将双亲控制不同性状的优良基因结合于一体,或将双亲中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微效基因积累起来,产生在各该性状上超过亲本的类型。正确选择亲本并予以合理组配是杂交育种成败的关键。这是最古老的制种方法,也是目前最常用和最实用的方法。 有性杂交育种最重要的是父母本的选择。其原则有:①亲本应有较多优点和较少缺点,亲本间优缺点力求达到互补;②亲本中至少有一个是适应当地条件的优良品种,在条件严酷的地区,亲本最好都是适应环境的品种;③亲本之一的目标性状应有足够的遗传强度,并无难以克服的不良性状;④生态类型、亲缘关系上存在一定差异,或在地理上相距较远;⑤亲本的一般配合力较好,主要表现在加性效应的配合力高。 有性杂交育种一般分为常规杂交育种、杂种优势育种和营养系杂交育种。 1.1纯合育种

2014年最新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

2014年最新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 附件1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 总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马铃薯品种审定的术语与定义、内容与依据、审定指标和评判规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马铃薯品种审定。 2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品种variety 品种是指经过人工选育或者发现并经过改良,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植物群体。 2.2 对照品种control variety 对照品种是同一生态类型区同期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已审定品种,具备良好的代表性。 2.3 特征特性character

品种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包括基本特征特性、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等。 2.4 丰产性yield ability 品种的产量表现,以品种在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增产的百分率及差异显著性表示。 当区域试验对照品种产量低于所有品种产量平均值时,应逐点采用相应点的参试品种(含对照)平均值进行产量比较。 2.5 稳产性yield stability 品种产量的稳定性,即品种在地点间和年际间试验中相对于对照品种产量的变化程度。以品种在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增产点次占汇总试验点总数的比例进行评价。 2.6 适应性adaptability 品种对环境的综合适应能力,以品种在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增产试验点的比例进行评价。 2.7 抗逆性stress resistance 品种对生物和非生物逆境的抵御或忍耐能力,包括抗病性、抗虫性、抗旱性、抗寒性、抗倒性等。 2.8 品质quality 品种的营养品质、商品品质以及与加工品质有关的性状。 2.9 生育期maturity

全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最新)

全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最新) 农作物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物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性战略资源。根据《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关于印发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201X—2030年)的通知》(农种发〔201X〕2号)和《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农办种〔201X〕26号)精神以及《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201X 年实施方案的通知》(农办种〔201X〕11号)、《XX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201X年实施方案的通知》(XX农办发〔201X〕105号)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意义 (一)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是对珍稀、濒危作物野生种质资源进行抢救性保护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受气候、耕作制度和农业经营方式变化,特别是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的影响,导致大量地方品种迅速消失,作物野生近缘植物资源也因其赖以生存繁衍的栖息地遭受破坏而急剧减少。全面普查作物种质资源,抢救性收集和保护珍稀、濒危作物野生种质资源和特色地方品种,对保护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多样性,维护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资源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二)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是丰富农作物基因库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和收集,摸清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家底,收集一批珍稀种质资源,并对收集的种质资源进行鉴定、保护,深入研究、发掘优异基

因,丰富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农作物育种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资源、新基因和新种质。 (三)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是提升种业和农业核心竞争力的强有力支撑,农作物种质资源是现代种业和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生命线”。 二、主要任务 (一)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对XX区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全面普查。一是查清粮食、经济、蔬菜、果树、牧草等栽培作物古老地方品种的分布范围、主要特性以及农民认知等基本情况;二是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名录的作物野生近缘植物的种类、地理分布、生态环境和濒危状况等重要信息;三是各类作物的种植历史、栽培制度、品种更替、社会经济和环境变化、种质资源种类、分布、多样性及其消长状况等基本信息;四是分析当地气候、环境、人口、文化及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作物种质资源变化的影响,揭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演变规律及其发展趋势。填写《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普查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征集表》。 征集古老、珍稀、特有、名优的作物地方品种和野生近缘植物的种质资源25—30份。 (二)农作物种质资源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调查每类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科、属、种、品种分布区域、生态环境、历史沿革、濒危状况、利用价值、适应范围等方面的认知等基础信息。填写《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调查表》。

2016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

2016年最新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 近日,农业部公布了《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下面,托普云农为您带来《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的全文内容,欢迎浏览!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 2016年第4号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已经农业部2016年第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8月15日起施行。 部长韩长赋 2016年7月8日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科学、公正、及时地审定主要农作物品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主要农作物,是指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 第四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品种审定工作监督管理。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完善品种选育、审定工作的区域协作机制,促进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推广。 第二章品种审定委员会 第五条农业部设立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负责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工作。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设立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负责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工作。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建立包括申请文件、品种审定试验数据、种子样品、审定意见和审定结论等内容的审定档案,保证可追溯。 第六条品种审定委员会由科研、教学、生产、推广、管理、使用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委员应当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处级以上职务,年龄一般在55岁以下。每届任期5年,连任不得超过两届。

品种审定委员会设主任1名,副主任2-5名。 第七条品种审定委员会设立办公室,负责品种审定委员会的日常工作,设主任1名,副主任1-2名。 第八条品种审定委员会按作物种类设立专业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由9-23人的单数组成,设主任1名,副主任1-2名。 省级品种审定委员会对本辖区种植面积小的主要农作物,可以合并设立专业委员会。 第九条品种审定委员会设立主任委员会,由品种审定委员会主任和副主任、各专业委员会主任、办公室主任组成。 第三章申请和受理 第十条申请品种审定的单位、个人(以下简称申请者),可以直接向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或省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提出申请。 在中国境内没有经常居所或者营业场所的境外机构和个人在境内申请品种审定的,应当委托具有法人资格的境内种子企业代理。 第十一条申请者可以单独申请国家级审定或省级审定,也可以同时申请国家级审定和省级审定,还可以同时向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申请审定。 第十二条申请审定的品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过改良; (二)与现有品种(已审定通过或本级品种审定委员会已受理的其他品种)有明显区别; (三)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 (四)遗传性状稳定; (五)具有符合《农业植物品种命名规定》的名称; (六)已完成同一生态类型区2个生产周期以上、多点的品种比较试验。其中,申请国家级品种审定的,稻、小麦、玉米品种比较试验每年不少于20个点,棉花、大豆品种比较试验每年不少于10个点,或具备省级品种审定试验结果报告;申请省级品种审定的,品种比较试验每年不少于5个点。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科学、公正、及时地登记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规范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管理,保护生物多样性,保证消费安全和用种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非主要农作物,是指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五种主要农作物以外的其他农作物。 第三条国家对部分非主要农作物实行品种登记制度。列入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目录的品种登记,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农业部制定和调整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目录,发布列入登记目录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申请表,建立全国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信息平台(以下简称品种登记平台)。 第五条农业部负责全国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具体工作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承担。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负责品种登记受理、申请文件审查,具体工作由省级种子管理机构承担。 第二章申请、受理与审查 第六条品种登记申请实行属地管理,单位在注册地、个人在户口所在地,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提出登记申 1

请。申请品种登记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简称申请者),应当在品种登记平台上实名注册。 一个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只能在一地申请登记。 第七条一个品种由两个以上申请者分别提出品种登记申请的,最先申请的为申请者;同时申请的,最先完成该品种育种的人为申请者;具有植物新品种权的品种,还应当经过品种权人的同意。 第八条在中国境内没有经常居所或者营业场所的境外机构、个人在境内申请品种登记的,应当委托具有法人资格的境内种子企业代理。 第九条申请登记的品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人工选育或发现并经过改良; (二)具备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 (三)具有符合《农业植物品种命名规定》的品种名称。 第十条申请者申请品种登记应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提交申请文件,申请文件包括: (一)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申请表,包括作物种类、品种名称,申请者、品种选育的单位或者个人(以下简称育种者)、联系人、联系方式等内容; (二)不少于1个生产周期的品种比较试验报告,包括品种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产量、品质、栽培技术要点、适宜种植区域及季节等; (三)抗性鉴定报告; (四)育种过程以及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报告; (五)种子、植株及果实等实物照片。 2

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办法

特种动物种质资源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特种动物种质资源的保护,促进特种动物种质资源的交流和利用,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特种动物种质资源收集、整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特种动物种质资源,是指选育特种动物新品种的基础材料,包括特种动物的养殖、野生种和濒危种的繁殖、以及利用上述方法人工创造的各种遗传材料,其形态包括组织、细胞和DNA、DNA片段及基因等有生命的物质材料。 第四条农业部设立国家特种动物种质资源委员会,研究提出国家特种动物种质资源发展战略和方针政策,协调全国特种动物种质资源的管理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需要,确定相应的特种动物种质资源管理单位。 第五条特种动物种质资源工作属于公益性事业,国家及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保障特种动物种质资源工作的稳定和经费来源。 第六条国家对在特种动物种质资源收集、整理、鉴定、登记、保存、交流、引进、利用和管理过程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特种动物种质资源收集 第七条国家有计划地组织特种动物种质资源普查、重点考察和收集工作.因工程建设、环境变化等情况可能造成特种动物种质资源灭绝的,应当及时组织抢救收集。 第八条禁止采集或者狩猎列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野生种、野生近缘种、濒危稀有种和保护区、保种场种质资源。 因科研等特殊情况需要采集或者狩猎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野生种、野生近缘种、濒危稀有种种质资源的,应当按照国务院及农业部有关野生动物管理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需要采集或者狩猎保护区、保种场内种质资源的,应当经建立该保护区、保种场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九条特种动物种质资源的采集数量应当以不影响原始居群的遗传完整性及其正常生长为标准。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普查表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普查表 年基本情况 填表人:日期:年月日联系电话: 一、基本情况 (一)县名: (二)历史沿革(名称、地域、区划变化): (三)行政区划:县辖个乡(镇)个村,县城所在地 (四)地理系统: 县海拔范围M,经度范围°° 纬度范围°°,年均气温,年均降雨量毫M (五)人口及民族状况: 总人口数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 少数民族数量个,其中人口总数排名前的民族信息: 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 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 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 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 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 (六)土地状况: 县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万亩 草场面积万亩,林地面积万亩 湿地(含滩涂)面积万亩,水域面积万亩 (七)经济状况: 生产总值万元,工业总产值万元

农业总产值万元,粮食总产值万元 经济作物总产值万元,畜牧业总产值万元 水产总产值万元,人均收入元 (八)受教育情况: 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未受教育 (九)特有资源及利用情况: (十)当前农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十一)总体生态环境自我评价:□优□良□中□差 (十二)总体生活状况(质量)自我评价:□优□良□中□差(十三)其他:

二、全县种植的粮食作物情况 注:表格不足请自行补足 3 / 12

注:表格不足请自行补足 4 / 12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普查表 年基本情况 填表人:日期:年月日联系电话: 一、基本情况 (一)县名: (二)历史沿革(名称、地域、区划变化): (三)行政区划:县辖个乡(镇)个村,县城所在地 (四)地理系统: 县海拔范围 M,经度范围°° 纬度范围°°,年均气温,年均降雨量毫M (五)人口及民族状况: 总人口数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 少数民族数量:个,其中人口总数排名前的民族信息: 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 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 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 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 民族人口万,民族人口万 (六)土地状况: 县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万亩 草场面积万亩,林地面积万亩 湿地(含滩涂)面积万亩,水域面积万亩 (七)经济状况: 生产总值万元,工业总产值万元

农作物种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农作物种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项目实施的主要经验、问题和建议 一、项目实施的主要经验 1、对项目进行全面协调和跟踪管理是项目绩效目标全面完成的基本保证。本项目由农业部农业司主持,由中国农科院作科所牵头。项目参加单位包括国家长期库、复份库和10个中期库、32个国家种质资源圃,共38个科研、教学单位。项目涉及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果树、牧草绿肥等各类作物。项目内容包括资源收集(野外考察、国内征集、国外引种)、整理编目(形态及农艺性状观察、编目)、入库入圃(入中期库、长期库及资源圃)、鉴定评价(品质、抗病虫、抗逆境、精准鉴定或多项鉴定评价)、种质监测及繁殖更新(库圃保存种子或植株的活力监测及繁殖更新)、分发利用(数据库建立与完善、优异种质资源发布、田间展示、分发供种、信息反馈)等六个方面的若干内容,涵盖了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主要基础性工作。项目涉及资源、育种、植保、生物、生化、分类等多个学科,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搞好组织协调与合作,是项目目标完成的重要关键。作科所(原品资所)在以往多年种质资源研究中形成的资源保存和研究工作体系和网络,为本项目目标的完成提供了实施平台和基础,加上牵头单位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了组织协调,不定期检查监督和年度会议检查,对项目顺利实施和绩效目标的完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2、相关技术规范的建立和完善为项目的实施和质量保证提供了技术依据。本项目实施前,各承担单位利用国家科技基础工作平台项目完成了《农作物种质资源技术规范》的制订和编写,出版了110多种作物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一些作物还制定了鉴定评价行业标

准。这些规程和标准的制定,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质量提高提供了技术依据。由于鉴定评价标准统一,方法得当,结果准确,质量较高,获得了一批性状突出且可利用的优异种质;由于收集、保存、监测、更新均有规程和标准作依据,收集及更新入库种质质量大幅度提高。 3、项目重视公益性和服务性,强化了优异种质的示范展示,促进了资源的利用效率。项目强调了参加人员的服务意识,扩大优异资源的分发利用范围,增加了优异资源展示规模,通过展示和交流,吸引了更多利用者索取优异种质利用的积极性,同时也宣传了种质资源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意义,争取到社会更多方面对种质资源事业的支持。 二、项目存在问题与不足 1、项目经费力度太低,影响到资源保护与利用基础工作的正常开展。本项目涵盖了整个农作物资源保护基础性工作,项目的实施对21世纪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长远战略意义,对这样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业基础性工作,需要国家持续不断地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年度1500万的经费远难以维持现有库、圃种质资源保护基础工作的正常开展。由于经费太少,在项目计划时,一些库、圃放弃或减少了属本项目应做的工作内容,一些资源保护与利用上深层次的研究工作无法得到安排,影响到项目长期目标的实现,在作物种质资源领域也失去争取国际领先地位的可能。 2、科技队伍不稳,骨干人才贫乏,人员素质极待提高。稳定队伍,培养人才是当务之急。20世纪在种质资源工作实践中培养的技术骨干绝大部分已经退休,目前已有一批新生力量支撑着我国作物种质资源事业,但大部分未经专业系统培训,有的对种质资源工作还不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取得显著进展

网技术等高科技技术,对天气、土壤状况进行分析,从而对农户的种植行为做出指导,更好地为农户进行服务。 3.4 加强种业企业品牌建设 我国种业品牌建设较晚,由此导致了企业的品牌建设意识不强。北京种业品牌建设是实行北京集中化战略的目标。品牌是企业长期努力经营的结果,是企业的无形载体。就企业而言,品牌和产品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产品是品牌的基础,只有产品被认可,并经过长时间的考验,企业的形象或产品的品牌才能在消费者心中确立[20]。种业企业只有通过产品和推广、售后服务,使品牌印象在顾客心中根深蒂固,从而达到引导消费、促进消费的目的。总的来说,企业要想发展,必须注重品牌建设,并最终使消费者认可。所以这就要求企业在各个环节以顾客为中心,生产抗病、高产的优良种子,提供贴心、便捷的售后服务,只有这样,企业的品牌才会深入人心,才能最终建设企业自己的品牌。 参考文献 [1] 刘晴,卢凤君,李志军,等.转型期北京种业发展的战略路径[J].中国种业,2013(11):7-8 [2] 王彬夫.试论集中化战略在医疗服务市场的应用[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5(1):10-12 [3] 张秋吉.山区城市化发展集中化战略与案例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6 [4] 李开.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实施集中化战略的必要性与途径[J].科技创业,2007(1):89-90 [5] 卫妲.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战略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9 [6] 傅云舟,郭薇.新闻集团跨媒体整合和集中化经营战略对中国传媒业的启示:新闻集团2004-2008年度报表数据资料分析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0(10):23-25 [7] 黄杨,朱烽美,张芸.集中化导向下地方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3,33(9):61-66 [8] 张晴.基于集中化战略角度对画廊发展的几点建议[J].艺术科技,2014(7):22-25 [9]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陈小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33-47 [10] 王兵.企业聚焦战略理论和实证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11] 侯军岐,牛军让,侯丽媛,等.北京现代种子产业整合研究:基于种 业价值链整合与管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5:87[12] 马述忠,任婉婉.我国种业产业链延伸发展瓶颈、战略机遇与美国 借鉴经验[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3(7):3-12[13] 孙强,王成志,孙铭丽,国内种子企业销售渠道选择分析[J].中国 种业,2011(4):8-10 [14] 李波.我国种子营销新模式探析[J].中国种业,2013(6):8-11 [15] 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M].齐若兰,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6] 刘焱选,白慧东,蒋桂英.中国精准农业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7):577-582 [17] 王磊. 新型粮食安全战略下中国种业国际化发展的战略定位与实施路径[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1):229-230[18] 马亚丽.浅谈种业信息化[J].山西科技,2016,31(5):114 [19]石恒,孔繁涛,吴建寨,等.基于大数据的中国种业信息化监管平 台建设现状及前景展望[J].农业科技展望,2016(9):53-54[20] 许泉,徐福海,吴强,等.实施中国种业品牌建设 提高国际市场竞 争力[J].种子世界,2015(1):2-3 (收稿日期:2017-01-16 )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取得显著进展 [本刊讯]从4月7日在南昌召开的“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以下简称“行动”)2017年工作会议上获悉,“行动”实施2年来已完成湖北、湖南、广西、重庆、江苏、广东等6省(市、自治区)375个县的全面普查和92个县的系统调查,项目取得显著进展。 通过全面普查,基本查清了湖北、湖南、广西、重庆、江苏、广东6省(市、自治区)粮食、经济、蔬菜、果树、牧草等栽培作物地方品种和野生近缘种的数量、分布范围、主要特性以及农民认知等本底信息。初步发现各省地方品种和主要农作物野生近缘种丧失情况极其严重,丧失速度明显加快。 通过系统调查,抢救性收集各类作物的古老地方品种、种植年代久远的育成品种、国家重点保护的作物野生近缘植物以及其他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种质资源24638份。经初步查对,其中85%是新收集资源。6省375个县中,有43个县的种质资源从未收集保存,从而填补了收集县域的空白。通过对收集资源的初步鉴定评价,在优质、抗病、抗逆、特殊营养价值等方面筛选出一批特优特异种质资源。 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摸清资源家底,防止具有重要潜在利用价值种质资源灭绝,丰富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存,必将对我国现代种业发展、国际竞争力提升、种植业结构调整等方面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物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陈丽娟)

浅谈种质资源的创新与利用

浅谈蔬菜种质资源地创新与利用 学院:园艺学院 班级:园艺()班 学号: 姓名:石小峰 指导老师:林明宝 浅谈蔬菜种质资源地创新与利用 摘要:蔬菜作物种质资源又称育种地原始材料、品种资源、遗传资源、基因资源等,种质资源地创新和利用,对选育高产、优质、抗逆、抗病新品种具有重要意义.蔬菜作物种质资源地创新与利用是当前最热门地话题之一,我国作为蔬菜作物种质资源大国,更应注重这一方面地发展.蔬菜作物种质资源地创新主要是指遗传与变异,而利用则是利用创新所得地优良品种进行栽培与推广.两者相结合,才能创造出更高地利益.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关键字:种质资源;创新;利用;新品种 蔬菜作物种质资源是指能从亲代传递给子代基因地载体,是培育作物新品种地原始材料,这些基因地载体可以是植物地群体或个体,也可以是植物地部分器官、组织、细胞,甚至片段.人们很早之前就开始了蔬菜种质资源地创新与应用.当然,以前地人只是粗略地进行创新与利用,一般是使用杂交育种.到了现在,人们对蔬菜种质资源地创新不止在品种之间地创新,还在组织、细胞乃至分子水平上进行创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接下来,我要介绍我所知道地几种蔬菜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地几种方法:有性杂交育种、倍性育种、诱变育种、生物技术育种方法(细胞工程育种、分子标记技术育种、基因工程育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有性杂交育种 指不同种群、不同基因型个体间进行杂交,并在其杂种后代中通过选择而育成纯合品种地方法.杂交可以使双亲地基因重新组合,形成各种不同地类型,为选择提供丰富地材料;基因重组可以将双亲控制不同性状地优良基因结合于一体,或将双亲中控制同一性状地不同微效基因积累起来,产生在各该性状上超过亲本地类型.正确选择亲本并予以合理组配是杂交育种成败地关键.这是最古老地制种方法,也是目前最常用和最实用地方法.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有性杂交育种最重要地是父母本地选择.其原则有:①亲本应有较多优点和较少缺点,亲本间优缺点力求达到互补;②亲本中至少有一个是适应当地条件地优良品种,在条件严酷地地区,亲本最好都是适应环境地品种;③亲本之一地目标性状应有足够地遗传强度,并无难以克服地不良性状;④生态类型、亲缘关系上存在一定差异,或在地理上相距较远;⑤亲本地一般配合力较好,主要表现在加性效应地配合力高.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有性杂交育种一般分为常规杂交育种、杂种优势育种和营养系杂交育种. 纯合育种 纯合育种,是指以杂交地方法得到地后代,从中选出含有目标性状地后代,再通过几代隔离种植后,得到纯合地新品种.这种方法主要适合豆科植物.因为豆科植物一般是自花授粉和闭花授粉植物,花小且多,操作复杂,利用杂种优势育种不太理想.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杂种优势育种 杂种优势育种在蔬菜育种上有广泛地利用.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地亲本杂交产生地杂种第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上比其双亲优越地现象.这种方法制新种子地重点是培育纯合地杂种种子.其方法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天然异花授粉习性地利用 异花授粉是指有地植物雄蕊和雌蕊不长在同一朵花里,甚至不长在同一棵植物上,这些花就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