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体验式教学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徐汇职业高级中学

赵洪声

一.什么是体验式教学

美国组织行为学教授大卫·库伯(David kolb)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体验学习圈,即:模型——体验学习圈:活动(体验)→发表→反思→理论→应用→活动(体验),依次循环。他认为: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进而发表看法,然后进行反思,再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事实上人的学习过程分成两类:一是左脑式学习,另一类是右脑式学习。左脑式学习就是老师传授很多现成的理论和知识,让同学们记熟会背;而右脑式学习则是强调身体历行的“体验”,就是从你亲身的感受中去学习及领悟。左脑式学习重理论,而右脑式学习重实践。所以,体验式学习也可以被看作是“右脑式学习”。

在国外的教育界,右脑式学习越来越被强调了。因为科学家与教育家发现,人的右脑的智慧能力比左脑强,一些右脑极度发达的人,常常就是被我们目为有超能力和特异功能的人。美国、日本等很多国家的教育家近年来都致力于开发儿童的右脑,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右脑被开发好的儿童才有可能有一个更智慧和更美好的未来。仔细想一下,那些完全靠左脑背下来的知识或理论在我们离开学校以后,就逐渐“还给老师”了,因为那些“二手”的知识没有经过我们的身体历行,其印象不可能深刻。而如果你曾经学过骑自行车,虽然有十几年没再骑过了,可是当你一骑上车以后,几分钟之内,你就可以驾轻就熟了,这是因为,你骑自行车的经验是来自你的身体,是一种右脑式学习,

所以,它很难被忘记。

我们的身体是极有智慧的,当一些经验通过我们的身体发生作用之后,它就开始在身体里储存起来,并在需要的时候为我们所用。

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是“少说多做”,因为我们过去听别人的“二手经验”和“二手知识”都太多,更多的理论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已经没有太大的作用。只有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更多的让当事人亲身参与的主题活动,才会让当事人得到收获。

二.体验式教学的特点

1.亲历性

亲历不同于亲身经历,它包括:①实践层面的亲历,即主体通过实际行动亲身经历某件事,比如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行为的参与,包括主体扮演和不扮演客体的角色两种情况;②心理层面的亲历,即主体在心理上、虚拟地“亲身经历”某件事,也包括两种情况:对别人的移情性理解、对自身的回顾,反思。体验式教学主张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张他们在教学活动中,从行为和感情上直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自身的体验和亲历来建构知识。

2.个人性

各个主体间存在种种差异,其主体性水平不一,兴趣爱好各异,对事物的理解不同,故其体验也各不相同。即便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主体也完全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去亲历,得到不同的认识,产生不同的情感。然而个人性的体验又是可以分享的。正因为主体的体验存在

差异,他们之间才有交流和分享的必要和可能。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感受,不同的理解,经过交往和沟通能碰撞出心灵的火花。

3.缄默性

体验是主体的亲历,意味着在场,主体从体验中获得的丰富的内心感受,对不在场的另一主体而言,有些成分是可以言说的,有的则只能意会、不可言传,这可称为所谓的“缄默性知识”。如审美体验就是这种情形,主体在观赏和享受美时,伴随着紧张剧烈的内部活动、丰富的想象、热烈欢快的情感,产生的是深层的、活生生的、令人沉醉痴迷而难以言说的特殊的内心感受。

4.寓教于乐

体验式学习为寓教于乐的研究开辟了新思路。“乐”并非教师单方面制造乐趣,而是学生主动体会到的乐趣。寓教于乐中的“乐”字应包涵两层意义:一是指教师把传授的知识融入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中去,尽量使教学过程像娱乐活动一样吸引人。二是指教师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掌握的过程。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井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三.体验式教学的类型

1.直观感受型

教师通过选择相关的音像、诗歌、小品等资料,充分调动学生的直观感受形成心理上互动体验。

2.动手操作型

教师通过工作任务的布置,要求学生搜集资料或参与制作产品来完成体验过程。

3.社会调查型

设定调查任务与目标,让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并要求根据调查结果作相应的结果分析和论证。

4.师生置换型

5.角色模拟型

如:模拟采访、模拟招聘等

四.体验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体验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通过教学中的交往、对话、理解而达成的“我一你”关系。在体验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帮助者。及时准确地发现学生的需求并提供恰当的帮助,是教师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功。体验教学强调帮助学生学习的方法,真正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的根本点是怎样帮助学生进行研究式和体验式的学习,看学生学没学会,以及怎样学的。教师究竟怎样帮助为好,完全取决于学生的需要和自己的能力与特长。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味地单方面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那些可视、可听、可感的教学媒体努力为学生做好体验开始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

五.体验教学的实施步骤

1.创造情境,让学生进行真实的体验

体验的产生,首先缘于体验者对体验对象有了切身的感受,因此,

亲身经历和直接经验对于体验的形成具有特殊的意义。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无论是课堂活动,还是课外活动,都要吸引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在活动中“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从而产生体验。2.通过语言,唤醒学生内心的体验

当学生时时在心中积累起许多杂乱的感性的“体验”后,“这种体验不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消逝,而是要沉淀、浓缩、进化、生成,凝聚为人的大脑无意识记忆等等。这种无意识会因为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下被激活,而使个体产生特定的体验。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具有启发性的语言,来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这些“体验”,使之变为真实的、现实的体验。

3.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体验

体验并不就是艺术,体验有时可能是薄弱的、片面的、易逝的,随时都可能消逝。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让他们及时地把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强化他们的这种体验,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对体验的表达,也可以使学生对自己的感受更清楚、更明确,这样会加深学生对教师讲授内容的理解。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 摘要:小学阶段是义务教育的基础时期,这一时期的数学知识也体现了很强的基础性,根据小学生好奇心重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适合较为枯燥的数学学科教学,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课堂上,更不能做到高效学习,想要提高小学数学的教育质量和效率,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小学数学学科的实际特点,转变教学模式。因此,为了适应新时代下提出的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根据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的不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就是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的。本文结合现阶段的社会理论实际,分析情景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发展应用。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数学;实际应用 情境教学法是根据建构主义的相关知识提出来的。建构主义理论的学生观,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重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进行相关数学知识的学习,同时认为一个新知识的学习是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情境教学法作为新时代提出来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展示丰富多彩的创设生动形象的情景,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教学知识。 1创设有效情境,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情境教学法的理论来源于英国应用语言学,他们强调情感和认知的相互作用,我们都知道,大脑的左半球主管逻辑性等较为理性的思维,同时也负责语言能力;同时,大脑右半球是较为感性的,主要负责情感,同时也是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来源。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上课的过程,仅仅依靠教师的语言传授和学生的听觉感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只能发挥大脑一半的思维能力,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曾经说过,一切的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即对知识的认识要从理性转化到感性阶段,因此,为了更好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应将情感和认知相互作用,不能仅仅依靠简单的讲解传授知识,而是要通过情境教学法,创设有效情境,展示相关的视频或者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到新的环境氛围中,注重情境教学法中的情感性和形象性,根

实行任务型教学法的可行性-最新文档

实行任务型教学法的可行性 文献标识码:A 一、任务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也叫任务型教学法,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以实用主义作为教育理论基础而提出的“学生中心,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他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课堂教学中始终围绕既定的教学任务展开,使每节课目的明确、内容实在、效果最佳。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被概括为任务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在“干”中学,“用”中学。 专业英语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满足真实生活中的社会交际需要,而任务教学法正符合专业英语工具性和实用性特点,因为利用任务教学法可以把培养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全过程分解到各个教学任务中,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完成一个个任务中不断培养和拓展学生的生存能力和工作能力。 二、任务型教学的实施 (一)任务前的准备 要想让学生更好的完成任务,学生就必须要达到知识目标的要求。教师给出任务之后,不要急于让学生完成,应当引导学生进行任务前的一些准备。还要注意把学生置身于需要完成的任务情景氛围中,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处于主动、积极的能力状态,触发学生完成任务的追切需要。 (二)提出任务 在提出任务时,应当注意任务不能太大。完成任务所需要的语言知识应当是学生已经掌握的,难点不能太多。通常在针对低年段学生时,任务的要求要非常明确,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给出的问题去做。而在针对高年段的学生时,教师只需要对结果有明确的要求,但对完成任务的过程学生可以自由发挥。例如

实践体验式教学法

实践体验式教学方法 实践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形成和发展并非空穴来风,有深刻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就理论基础来讲,其哲学背景可追溯至18世纪的哲学家维柯和康德的经验论,心理学背景则为对儿童心理学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皮亚杰和新认知主义的布鲁纳,学习理论为20世纪影响广泛的建构主义;现实基础是,20世纪后半叶以降,中国经济的腾飞发展和与世界经济的不断融合促使中国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飞速发展,机遇总是与问题同在,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即如何培养大批实用型复合人才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此时高校的教育改革已迫在眉睫,急需一套全新的有完整教育理念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以取代传统的落后于时代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实践体验式教学方法适时而生,它的灵活性、实用性和培养人才的能动性完全符合现时中国高等教育的需要,也因此受到师生的广泛欢迎。实战体验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了财经类院校的经管优势和本专业的外语优势,形成了以人为本、情景模拟的体验式教学特色,走出了财经类院校外语教学的一条探索之路。 Ⅰ、理论背景 一、哲学渊源 建构主义,一译结构主义,是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综合,可追溯到18世纪的意大利哲学家维柯(Giambattista Vico)和德国哲学家康德。维柯指出,人们只能清晰地理解他们自己建构的一切。康德认为,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人,事物的特性与其认知者有关。康德的著名论断就是:知性为自然立法。他们认为主体不能通向外部世界,而只能通过利用内部构建的基本的认识原则去组织经验,从而发展知识。20 世纪中叶后, 以列维·斯特劳斯为代表的结构主义从构建内部诸要素认识原则的复杂关系出发,强调人的理性和意识对人的行为和主体性事物的作用,指出结构具有内在性、共时性、整体性及结构差异的可理解性等特点。随着结构主义向后结构主义或者说解构主义的渐变,受到库恩等人的影响,非理性主义波及科学哲学领域并逐渐流行。库恩强调科学共同体“范式”,构造“范式”的是各种具体的“图像”、“模型”。他认为, “科学只是解释世界的一种范式”, 而“知识是个人的理解”。后结构主义着重批判结构主义凭借对客观和理性确信来建立对世界秩序的认识的形而上学的传统, 试图恢复结构主义所忽略的认识主体的主观性、历史活动和实践。哲学思潮的演变对心理学、教育学影响至深, 反映在心理学学习理论上,表现为认知主义发展为后认知时代--建构主义,我们把建构主义定义为后认知主义的一种学习理论,因为它首先从认知主义繁衍而来,对建构主义思想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并将其于课堂和学习与发展理论的主要

讨论式教学法的应用

讨论式教学法的应用 在新课改背景下,讨论式教学法在初中思品课堂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思品课教学中能起到重要作用。它可以进行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以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意识;可以较好地处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等。 讨论式教学法能有效改善思品课的枯燥乏味,却给广大思品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由于思品课这门学科在教学内容、考试形式等方面的特殊性,加上学生的学习态度不一,很少有学生会像学习语数外那样自己进行预习准备工作,因此讨论前的准备主要还是由教师布置和展开。思品课是社会课,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如果教师想要通过讨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前不进行充分的准备是不大可能很好地驾驭课堂的。 一、教师应该仔细阅读研究教材,搜集相关时事资料 教师作为整个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必须深入把握教材,吃透教材,充分挖掘其中的内容。教师不再是单纯地准备教案、板书讲课和写出答案及讲解的流程,而是要有新的思维方式,结合教材内容提出问题。初中思品教材尤其是九年级教材几乎每年都随着时事的重大革新而发生变化,近几年来汶川地震的案例,十八大的召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层面的要求等陆续加进初中思品教材中,初中思品教材改变了以往那种“观点—论述—事例论证—问题思考”的呈现方式,而是活动在前,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悟出道理。教材的理论性减弱了,实践性增强了,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但是同时,思品学科是有一套理论基础和完整的知识体系的,这些对于教师来说增加了教学难度,逻辑的严密性受到挑战。因此,教师既要落实应该掌握的知识点,让学生理解其知识结构,又要使课堂活跃,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讨论式教学法的“新”在于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性、主动性与探索性。教师在选择讨论的问题时,一般将教学大纲中的重点、难点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使学生的讨论有广度性、深度性和创新性。思品教师应该具备敏锐的时代嗅觉,关注每天的时事新闻,特别是通过研究国家的重大政策,重大事件的发生变化,将这些时事内容与思品课教材教学相联系,为丰富讨论式教学的素材和议题做好准备。 二、教师要了解班级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适的讨论形式 一节课讨论时间、座位的安排和讨论形式是全班性或是小组性的或是同桌讨论,这都要根据教学需要而定,都是灵活的,且都是促使讨论式教学能够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要想达到讨论式教学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注重对学生讨论素质的训练。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他们的身心发展特点与已有的知识结构、学习接受能力等情况。每个班级、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是不同的,教师要制订出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平时教师就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当然这些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培养出来的,也不是光靠思品老师一个人的力量可以实现的。因此,思品教师从初中起始年级开始就应该有意识地观察班级和学生,这个班的学生总体上在哪些能力上表现得较强,哪些方面比较弱,在思品课堂上教师要抓住该班学生的优点,利用这种优势让他们体会到讨论式教学的乐趣和成果。比如A班学生表达能力强,那么教师就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及时根据情况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反馈,大力表扬和鼓励;B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强,那么教师对于该班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创新就应该有所设想、有所准备,讨论本来就是开放性的,学生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问题也是正常的,教师只有课前充分考虑到这些情况,多阅读资料,做足准备,才能很好地应对。总之,教师一定要对学生有详细了解才能掌控讨论的节奏,真正达到讨论目的。 三、教师要精心准备讨论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讨论兴趣 讨论题目和讨论内容的选择是否恰当是一次课堂讨论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一般在讨论内容的选择上容易出现四种问题:一是题目设置过于简单,不值得讨论;二是题目设置太难,超出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范围,没法讨论;三是问题设置枯燥乏味,使得学生不想讨论;四是问题指向不明确,学生无从下手。因此,教师在设置讨论题目时应该努力做到把讨论题目具体化、明确化、层次化,可以有意将讨论内容设置成比较有争议的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讨论的热情,在难易程度的把握上,教师要尽量设置那种使学生必须在经过集体的努力后才能较好地得出结论的议题。互联信息化时代,人们可以通过杂

故事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故事情境教学法的实际应用 在英语课堂上我经常采用故事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小学生性格活泼,好奇心和表现欲强,爱唱、爱演、爱听故事。而故事里有讲解、有音乐和丰富的画面,由于故事知识涵盖面广、语言信息量大,同时又蕴含了一定的寓意,因此故事能轻而易举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既符合其思维习惯,又能满足其积极的参与意识,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儿童始终对学习保持浓厚的求知欲。 故事情景教学法是指利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为主干,创设符合小学生心理年龄和需求的故事情境来进行教学,可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如声音、图画、肢体语言、多媒体等,以达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教学效果。它以故事情节为教学载体,以兴趣为支点,以学生为中心,以交际为目的,把教学目标渗透其中,把教学内容融合其中。 比如在讲现在进行时涉及的单词和句型时,利用一组画面故事来引导学生学习现在分词。动物们walking,遇到难走的高低不平的石头jumping,遇到河流swimming,累了sleeping,时间来不及了running或flying来参加生日会的合理情景,不留痕迹地完成了单词的呈现。故事里有大量重复性的语言,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通过这些句子的不断重复,能刺激学生的听觉、记忆,反复讲述故事,他们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复述,并能较轻松地记住这些词汇和句型。生动的故事把这节课的语言点不知不觉中装进学生的脑海中,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故事中掌握了相关的语言点。有效地降低了教学难度以及学生面对新知的陌生感,优化教学效果。这样的整体故事清净设计的教学目的,只在启发学生思维,增加词汇操练的意义,代替了枯燥的机械操练,让教学难点在学生趣学、乐学中引刃而解。无需机械单调的重复,无需刻意的记忆,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掌握进行时态的单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堂简单的单词句型教学课,使之成为一堂内容丰富、有趣的故事教学课。操练中锻炼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有效激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动性。

体验式教学开题报告

本项目的核心概念界定: 体验式学习,是指学习主体通过亲身经历学习的全过程,以获得经验和认识、发展能力的学习活动。它注重学生的参与性、能动性、感受性,它突出的不是对知识体系的原封不动的储存,而是强调自我的感悟与发现,追求过程与主体心灵的共振效应。 本项目的选题背景: 当前的教学现状是绝大多数教师学习新课标,了解新课标,但是却很难贯彻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穿新鞋走老路,沿袭着传统教学思想。虽然,教师已认识到教学过程要突出学生主体、要突出学习的过程、要突出学习方法与策略的体验,可一到课堂实施时,由于教材内容、教学时间的限制,疲于赶教材,课中没有给细细体验知识的时间和空间,有时教师似乎提供了独立思考、合作、操作等体验的机会,但多会迫于时间紧张,草草收场,流于形式。另外学生在体验知识形成过程中,自主探究和合作的意识还很不够,但大多数的教师却也不知道如何进行指导,也缺乏对学生在此过程中的评价。 香港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地方,在教育上吸取了不少西方教育思想与理念,他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就十分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同时他们对体验式教学有着更多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如果与毗邻的香港一起进行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研究可谓资源丰富,信息全面,能够很好的推动课题的研究。 国外的体验式教学研究现状: 1.理论研究少,体验式教学思想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教学思想,夸美纽斯的教学思想,卢梭自然主义教学思想以及杜威经验主义教学思想。然而尽管国外体验式教学思想源远流长,但现当代学者对体验式教学的研究甚少; 2.教学实践多,研究人员把精力集中在了对体验式教学和体验式学习的探讨上,尤其是体验式学习模式的研究,这可能与国外教育研究的重心从教学方法转移到学习者有一定的关系;国外有70%的教育机构--从幼儿园到大学--都在采用体验式的教学方式。 国内的体验式教学研究现状: 对体验式教学的研究相对较多,但也处于刚起步阶段。在现行教育体系以内的,比较著名的以李吉林老师为代表的情景体验教学法已经取得了相当令人瞩目的成就,官方机构也正在积极推介;民间的,以智善好学堂的尚老师为代表的研究人士积极实践,在总结国外教学经验的同时,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做了系统的调整并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就,但知之者寥寥无几。目前研究的现状如下:一是,经验总结式的研究多,而行动研究少,二是,理论研究多,而理论指导的实践研究少,三是,依据本土资源研究多,联系境外的实践少。 本项目的理论依据; 1、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教学不仅仅是种告诉,更不是简单地告诉。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实践的一个体验、感悟过程。” 2、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智慧的鲜花是开在手指尖上的,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同时他认为:“认知源于主体与客体间相互作用的活动中。” 3、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提出:在现状下,尤须进行“六大”解放,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

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吸收了以往多种教学法的优点而形成的。它作为一个新的理念,正备受英语界的关注,在英语教学中是非常有效的。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同时使学生有意识地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牢固掌握知识,从而应用到英语学习中,获得语言运用的综合能力。它给学生的英语学习创造了一个理想的环境,启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能够运用英语分析和解决真实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中用”的目的。 根据任务型教学法的重要理论可知,任务型教学法属于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它以合理的任务组织教学,使学生积极参与,强化他们的互动交流能力,培养他们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大脑中的英语资源,在履行任务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语言习得和应用能力。任务概念是任务型教学法中的重要概念,也是整个语言教学、乃至许多非语言学科课堂教学理论的重要概念。在英语的教学中,在很大程度上,教师对任务的选择决定了课堂学习的目标、学习进行的方式、学生和教师角色的作用,甚至学习成果的表

现和评价方式。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能体现英语语言价值的有效教学途径,包含先进的教学原则和理念,但要将它有效地应用于外语教学课堂中,我们中学英语教学实践者必须首先做到的是认识和了解任务及任务型教 学法的本质,以及任务设计的基本原则。运用任务型教学法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做的首要环节就是呈现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思维,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主动地去习得英语,并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任务中来,真正地做到“做中学”,并从中获得和积累相应的 学习经验,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 在英语教学的实际应用中,任务型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真正获得情感体验和调整学习策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其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它强调以任务为核心,任务设计的质量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另外,Skehan也提出“表达意义是任务的首要目的。”所以,在设计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站在教学目标的高度,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分析某特定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切实了解学生想做什么,会做什么,该做什么,从而设计出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以意义为中心的任务,真正做到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任务型课堂教学活动根据其交互特点可大致分为五类:故事链任务(小组中每人讲一段故事,全小组讲完整个故事); 信息差任务(两组或多组信息互补,协商完成任务);解决

互动.体验式教学法

“互动.体验式教学法”解析 一、基本定义 “互动.体验式教学法”是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互动交流和探究体验式教与学,使得学生在互动交流、探究体验的氛围中自主学习、质疑展示,全面而高效地完成教师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学习任务。进而实现课程目标,教学相长的教学法。 二、基本理念 以生定学,以学定教;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多练,互动交流;展示质疑,体验成功。 以生定学,以学定教:就是教师必须把满足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要作为课堂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在教学过程中一切教学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习情况为基础来采取相应的对策。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就是指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课前和课堂中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本领及技能。千方百计让学生在充分享受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之后获得的感悟和乐趣。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精讲多练,互动交流: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少的进行给予式讲解,1分钟能讲完绝不讲2分钟;学生自学或通过合作研究能明白的,教师绝对不讲。从而把宝贵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与学生一道合作探究、互动交流、感悟体验。 展示质疑,体验成功:就是教师要大胆地让学生表达自己或小组成员的意愿,充分展示才能;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大胆提出疑问,表达自己真实的心声,进而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教师的启发引导、设疑追疑下,学生通过个体或小组合作交流、质疑展示,完成师生共同的教与学目标,为每一名学生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和空间,让更多学生体验到更大成功的喜悦。

三、1—6—2课堂模式的一般步骤和时间分配 1、揭示课题、出示目标、要求提示:教师用简短的语言揭示本节课所学的课题名称或内容。可直接揭示,也可以创设问题情景揭示。不同学科,不同章节、不同内容采用不同方式;教师用简练、精准的语言出示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把握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使学生学有方向。经常使用的词语有:了解、理解、掌握、会用等等;教师要用明确而具体的语言陈述要求与提示,具体步骤:(1)要体现让学生学什么内容,怎么学,用多少时间。(2)要让学生根据要求与提示,带问题进行小组研讨、合作学习。(3)教师要按组巡视指导,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此环节为课堂点睛之笔,是教师对课标及学情掌控程度的体现,时间为5分钟左右。 2、合作交流、展示质疑、体验提升:学生自学后,教师通过生生交流、帮助、质疑、答疑等方式由学生解决疑难问题,针对学情展开教学。(1)学生能自主学会的知识,教师不教。(2)学生能交流学会的知识,教师不教。(3)疑难问题尽量通过学生回答问题或质疑创设出来。(4)学生完成不了,教师要及时追疑、引导、启发。(5)学生能代教师讲的,教师不讲,让学生展示。(6)重点、难点、关键之处,教师必须精讲、拓展、归纳。(7)教师根据学生学情分层教学,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展示,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体验合作的乐趣、成功的快感。(8)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反思小结,关键之处及时点拨。(此环节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穿插在主体教学过程中) 此环节是课堂之主体,课堂是否高效在此一举。时间为30分钟。 3、达标测评:(1)分层次习题(2)创新作业 此环节为课堂巩固与生成阶段,不可忽视。所用时间为10分钟。 按教学步骤所用时间比例我们把这种教学模式定义为1—6—2 (5分钟、30分钟、10分钟)教学模式。总的讲:一节课没有特殊情况,教

讨论式教学法的教学设计

采用讨论式教学法的教学设计 【导语】讨论一般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通过对话和各自阐述理由,互相分享、批判各自的想法。综合学界的看法,讨论的目的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帮助参与者对正在思考的论题形成更具批判性的理解;(2)提高参与者自我意识和自我批判的能力;(3)当有人率真而真诚地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时,培养参与者对不断出现的不同的观点正确评判的能力;(4)扮演催化剂的角色来帮助人们通晓外面世界的变化。讨论是实现人们互帮互助以及培养人们情感,发展人们技能的重要途径,而且也只有满足这几方面才能使民主参与成为可能。 ◆什么是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指由教师引导、组织、参与、催化下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组成小组,互相分享、批判各自的想法,以此来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为什么要采用讨论式教学法? 学会讨论有助于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课堂讨论式教学法的运用,可打破课堂教学机械刻板的僵化局面,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课堂交往中处于主动状态,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承认和研究学生的假设,增加思维的灵活性,并使学生的想法和体验得到尊重,同时有助于学生了解民主讨论的过程和特点,使之成为知识的共同的创造者,从而促进学生智力和人格的协调整体的发展。 ◆什么时候适合这样做? 采用讨论式教学法的历史教学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教师和学生是否具备相当的讨论式教学法的知识、方法、观念? ·教师是否意识到自己在教学活动中所起的典范作用? ·供讨论的问题是否可操作并具备成为课堂讨论对象的价值?教师是否能够准备较充分的促进学生展开讨论的材料?是否保证学生提前并同等地获

情景教学法的相关研究

情景教学法的相关研究 字数:2870 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6年12期字体:大中小打印当页正文摘要:情景教学法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语言教学中,本文主要阐述情景教学法的定义,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以及情景教学法的理论背景,从而在理论方面证实情景教学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建构主义;情感过滤假说;英语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191-02 为了有效地进行英语阅读教学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对情景教学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整理,并将情景教学法应用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 情景教学法也叫视听教学法,它是一种结合视觉和听觉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以情景为中心,充分利用手势、图片、幻灯片、多媒体、课件等教具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简单来讲,情景教学法就是在英语课堂上,教师有意采取一些措施为学生创造某些情感和特殊的环境。它起源于帕尔默(Palmer)的口语教学法,由英国著名的学者霍恩比(Hornby)倡导。从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情景教学法在英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其中的两位代表人物是古根汉(G. Gouhrnein)和古布里纳(P. Guberina)。在1970年后,情景教学法被介绍到中国,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应用。 一、情景教学法的定义 英国的学者Hornby主张,在运用情景教学法时,要先向学生介绍新的单词和句型结构,为阅读文章做好铺垫,然后再进行文章的处理。他认为,在向学生介绍新知识时,一定要与教学情景内容结合起来。他的情景教学法的提出,为后来专家和学者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Hornby (1981)认为情景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一些形象生动的教学场景,从而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技能。自从情景教学法传入中国,我国的专家和学者也开始了对情景教学法的研究。清华大学的著名教授刘世生认为,情景教学法就是创设场景,给学生提供一种真实的或半真实的语言环境,并使学生参与其中。于瑶(2003)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她的对情景教学法的定义主要源于弗斯的语言学理论“语言是根据言语背景和上下文来寻求意义”。她认为情景教学法就是教师以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为基础,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努力创造出各种真实自然的教学情景,学生沉浸其中,并感

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法 一、体验式教学法的概念 对体验式教学法的概念也有不同的说法,归结起来主要包括:教师的导引,学生的参与实践,师生的感悟交流这样三个方面,即通过以“行动”为中心的一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发展,这是一种更人性化的教学方式。它是集知识(Knowledge)、实践(Activity)和反馈(Reflection)于一体的一种效力更持久的教学方式。所以说体验式教学法就是一种通过老师创造实际或模拟情境,使学生在亲身经历和充分参与中,获得个人的感悟和经验,建构知识、提升认识、发展能力的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法是以促进学生的发现学习为主的一种教学方式,体验的本质是实践,是引导学生在经历中体验生活、感悟人生,通过爱憎苦乐、成败得失、是非善恶、各种人和事的经历和体验,实现知、情、意、行的和谐发展。这是对“灌输型”、“管教型”德育的变革,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在哲学的意义上,体验式教学经历了一个“从实践(个人的经验)到理论(包括个人的认识)再到实践(个人的具体行动)”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产生真知的过程 二、体验式教学的特点 体验式教学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体验式教学的主要特点是: 1.体验式教学强调身体性参与 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 2.体验式教学重视直接经验 重视直接经验,从课程上讲,就是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儿童文化”,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从教学角度讲,就是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从学习角度来说,就是要把直接经验的改造、发展作为学习的重要目的,间接经验要整合、转化为儿童的直接经验,成为儿童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 3.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团体学习 体验式教学过程特别强调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同时强调将个人的体验和感受与集体成员共享成果,并将成果应用于实践,这才是体验式教学最终目的。所以体验式教学活动是促进集体成员之间互助学习、互助体验、成果交流与共享的一个过程。 4.体验式教学是一种效果持久的教学方式 体验式教学的成果都是来自学生的亲身体验、感受和交流。中国哲人曾经说过:我听,我忘记;我看,我记得;我做,我学到;我教,我掌握。英国也有类似的谚语:Tenme,and I will forget;show me,and I may remember;Involve me ,

体验式教学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徐汇职业高级中学 赵洪声 一.什么是体验式教学 美国组织行为学教授大卫·库伯(David kolb)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体验学习圈,即:模型——体验学习圈:活动(体验)→发表→反思→理论→应用→活动(体验),依次循环。他认为:有效的学习应从体验开始,进而发表看法,然后进行反思,再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事实上人的学习过程分成两类:一是左脑式学习,另一类是右脑式学习。左脑式学习就是老师传授很多现成的理论和知识,让同学们记熟会背;而右脑式学习则是强调身体历行的“体验”,就是从你亲身的感受中去学习及领悟。左脑式学习重理论,而右脑式学习重实践。所以,体验式学习也可以被看作是“右脑式学习”。 在国外的教育界,右脑式学习越来越被强调了。因为科学家与教育家发现,人的右脑的智慧能力比左脑强,一些右脑极度发达的人,常常就是被我们目为有超能力和特异功能的人。美国、日本等很多国家的教育家近年来都致力于开发儿童的右脑,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右脑被开发好的儿童才有可能有一个更智慧和更美好的未来。仔细想一下,那些完全靠左脑背下来的知识或理论在我们离开学校以后,就逐渐“还给老师”了,因为那些“二手”的知识没有经过我们的身体历行,其印象不可能深刻。而如果你曾经学过骑自行车,虽然有十几年没再骑过了,可是当你一骑上车以后,几分钟之内,你就可以驾轻就熟了,这是因为,你骑自行车的经验是来自你的身体,是一种右脑式学习,

所以,它很难被忘记。 我们的身体是极有智慧的,当一些经验通过我们的身体发生作用之后,它就开始在身体里储存起来,并在需要的时候为我们所用。 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是“少说多做”,因为我们过去听别人的“二手经验”和“二手知识”都太多,更多的理论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已经没有太大的作用。只有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更多的让当事人亲身参与的主题活动,才会让当事人得到收获。 二.体验式教学的特点 1.亲历性 亲历不同于亲身经历,它包括:①实践层面的亲历,即主体通过实际行动亲身经历某件事,比如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行为的参与,包括主体扮演和不扮演客体的角色两种情况;②心理层面的亲历,即主体在心理上、虚拟地“亲身经历”某件事,也包括两种情况:对别人的移情性理解、对自身的回顾,反思。体验式教学主张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张他们在教学活动中,从行为和感情上直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自身的体验和亲历来建构知识。 2.个人性 各个主体间存在种种差异,其主体性水平不一,兴趣爱好各异,对事物的理解不同,故其体验也各不相同。即便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主体也完全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去亲历,得到不同的认识,产生不同的情感。然而个人性的体验又是可以分享的。正因为主体的体验存在

讨论式教学法及其运用.

杭州市化学会 年年会论文 2004 讨论式教学法及其运用 桐庐中学姜永良 311500 摘要讨论式教学法在国内外都相当盛行,在教学法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利用该法组织教学,教师作为“导演”,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和启发,学生则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思维探索活动。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问题—思考—探索—解答”的积极状态。学生看问题的方法不同,会从各个角度、各个侧面来揭示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基本规律的实质,如果就这些不同观点和看法展开讨论,就会形成强烈的外部刺激,引起学生的高度兴趣和注意,从而产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协同性的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是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思想。本文就讨论式教学法的作用、基本条件、程序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等方面作了系统的论述。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法运用 近几年来,我们广大中学化学教师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探索出了许多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实验—讨论法”、“单元教学法”、“研究探索法”、“程序启发教学法”等,它们都是以问题为中心,结合课堂讨论的形式进行的。课堂讨论在国外也十分重视。在美国和日本中学各年级的教学中,课堂讨论相当盛行;在俄罗斯的新化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高年级必须更多地进行讨论式的课业。”奥斯本所创立的一种所谓“智力激励法”实质上也是讨论法。由此可见,讨论式教学法在教学法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讨论式教学法的特点和作用 一种教学方法是否合理,关键是在实施这一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能否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利用讨论式教学法组织教学,教师作为“导演”,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和启发,学生则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思维探索活动。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问题—思考—探索—解答”的积极状态。学生看问题的方法不同,会从各个角度、各个侧面来揭示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基本规律的实质,如果就这些不同观点和看法展开讨论,就会形成强烈的外部刺激,引起学生的高度兴趣和注意,从而产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协同性的学习。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是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思想。 讨论式教学的信息交换模式是: 这种模式决定着讨论式教学法的特点和作用:

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好处

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好处 1、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①符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标准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融入了诸多科学领域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健康成长。情境教学法正是通过"情境"的设置,使教学内容在情境化的故事中得以完成,教学内容的安排是为了锻炼学生的体魄,情境的设置是让其掌握运动技能的一种教学载体。它的目的就是增进学生的健康。 ②符合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设计使学生产生优势兴奋中心,获取最佳注意力,再通过理解、尊重、参与的作用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如:在教授低年级立定跳远中,设计小兔子秋游的情境,让小兔子(学生)在秋游中学习各种跳跃本领,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标。 ③符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情境教学法是让学生扮演情境中的主角,学生在角色中要完成各种学习内容,以达到教师在课前为此预设的目标。它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位子,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 ④符合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在情境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提出相应的教学评价建议,改变以往呆板的评价体系。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保证大多数学生能完成学习目标,体验学习的乐趣。 2、有利于中低年级学生心理、生理的发展 中低年级学生在意识水平发展上还不够成熟,对"造境"造出的情境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区分不清。他们热衷模仿、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作用,能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逐渐进入角色,使学生沉浸在欢乐中,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同时完成各个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3、有利于解决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教师在设计情境时,它的目的就是要让其为学生掌握教学内容而服务。如:在教授立定跳远时,设计小蝌蚪找妈妈的情境,先让学生模仿青蛙跳:双脚用力登地,向上跃起(重点);后在观察中注意落地的感觉:轻巧落地(难点)。以此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有目的的进行练习。 4、能寓教于乐,有利于加强德育教育。 情境教学法把思想教育融入教学中,避免了以往"说教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游玩、锻炼中养成各种品质,形成道德规范。

体验式教学浅谈

教学方式,学习成果仅限于学识范围的智力层面上。这教学法是以“杯与壶”的学习理论为基础 (Roger 1983; Hobbs 1986) ,简而言之,听课者就像空杯子等着授课者从知识之源,也就是“壶”,将知识注入杯子里。这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针对主题内容,学生不会被要求去检视他们自己的感觉、想法和领悟情形。他们可以保持个人完全的不自觉或对于主题内容引发自己或他人的情绪反应保持缄默。 体验式教学致力于让参与者将自己的智力、情绪及行为全部投入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习成果将显示在学识层面上的增加和参与者的情绪、价值观、态度与行为方式的改变上。 体验式教学是以人为本,尊重生命个体差异、尊重自然、尊重人获得知识的自然法则的教育方式。它所关心的不仅是人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事物,还在于人的生命意义、智力发展、情绪舒缓、个性优化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彰显和扩展。 三.体验式教学实践 从教学实践来看,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阶段:激发兴趣阶段、实践感受阶段、体验内化阶段、强化反馈阶段和学习迁移阶段。 (一)激发兴趣阶段 体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是体验学习的设计者是教师。因此,在学生亲历之前,要有一个启动体验学习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提供情景材料并引发学习者的个体需要,引导学习者产生动机,在

情境中体验。在这个阶段,教师所提供的情景材料,要围绕学习目标,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知识与生活经验),能诱导学生有感有悟,从中获取新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本人常采用以下三种方式来创设体验的情境: 1.利用多媒体创设体验的情景。多媒体是体验式教学中不可缺的教学工具,小段视频可以缓解学生的压力,容易产生共鸣。 2.用简笔画创设体验的情景。一些难讲的内容用简笔画或者思维导图在黑板上展示出来,边画边讲解,这种教授方法直观,使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学生们容易接受。 3.利用声像或故事来创设体验的情境。如本人在教环境污染时放映动画片Heal the Earth。通过观看影片,同学们清楚地认识到地球健康的重要性。 (二)实践感受(主体体验)阶段 在这个阶段,个体对亲历过程进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或观念。虽然个体的感受往往是不同的,但却是最真实的。在教学实践中,本人通过多种方式来指导学生感悟和体验。 1.在表演中体验。生动逼真的表演,能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体验,使简单无聊的知识更加形象化,趣味化。 2.游戏中体验。游戏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恰当的游戏,能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语言的实践活动。这种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激情和进取性,特别是能帮助那些胆小的学生消除恐惧心

讨论式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讨论式教学法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0-08-10T15:33:36.937Z 来源:《魅力中国》2010年6月第1期作者:袁丞墅 [导读] (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江苏泰州 225300)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6A-0248-01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内在的心理状态如何。如果学生没有学习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探索和理论全部都会落空。”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常以教师的讲述和示范为主,却忽视了师生间的交互作用,而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导致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差,课堂效率低。如何在传统课堂教学以讲授法、谈话法为主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创新,融入全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切实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成为了我们每个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一、讨论式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所谓讨论式教学是指经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在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围绕一些中心问题,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多边交流,互相讨论,以寻求获取真知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一般流程为:学生个人学习教师提出问题分小组讨论班级交流总结提升。在整个讨论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时给予引导和点拨,掌握讨论的节奏,让整个教学流程可以顺利的开展下去。 二、讨论式教学法的实践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生物课堂教学较多地运用讲授法和谈话法,课堂教学大多是教师的“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使得学生比较习惯于教师给出现成的结论,而丧失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参与的机会,完完全全的成为了课堂上的“录音机”。 讨论式教学法则给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在小组讨论中,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当对同样的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时,讨论给予参与者向小组其他成员解释自己观点的机会。这样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不仅解决了自己的疑问,而且在解答其他同学的疑问的同时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并且在学生交流各自观点时,也很可能碰撞产生新的火花,从而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主动学习,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中很少有学生自主发言或主动提问,更缺乏学生间的相互交流解决问题的合作学习能力,即使有个别同学被教师“抓阄”式的点名提问,也只是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在生物学习中,我们的学生很缺乏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讨论式教学法营造了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在这种课堂环境中,通过主动积极的、有批判性的讨论,使参与学习,融入讨论的每个学生逐渐形成了合作学习的意识。学生们在讨论中学会认真倾听小组中每个人的发言,逐渐认识到讨论中不应该只会指责别人或在讨论中一直讲话,学会了沉默和反思。在讨论式集体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和老师及其他同学一起探究,所有学生都可以在探讨中进行感悟、作出判断、调整思维并得出自己的结论,从而形成多元互动的活泼局面。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往往更注重学生的解题能力而忽略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因此,我们经常会发现,无论是课堂中的口头表达,还是作业、试卷上的书面表达,很多学生都会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不能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讨论式教学法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们会逐渐意识到相互交流看法的困难以及所表达的意思不能立即被对方理解的无奈。这时,他们会努力尝试通过各种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使同组的其他成员来认可自己的观点。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逐渐学会了用例子来解释自己的观点,学会了用类比和比喻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了变通的理解他人的思维框架。 三、讨论式教学法的注意问题 (一)组织问题 讨论式教学法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这并不意味着生物课堂教学成为了一种“放羊式”的教学。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一名组织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就显得尤为重要,既不能完全放任自由,使课堂成为了吵吵闹闹的“菜市场”,又不能一味打压教育,使课堂变成了毫无生气的一潭死水。 (二)引导问题 引导就是要激活学生的思维细胞,给学生以思维和想象的空间,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大胆假设、细心求证,但引导不能成为一条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线,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方向,把讨论式教学转变成了变相的传统式教学。因此,在讨论式教学中应做到“引而不定,导而不限”。 (三)分组问题 讨论式教学模式中分组讨论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讨论方式,这种讨论方式具有可操作、易参与、效率高等优势,而想要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就要做好分组这一关键环节。分组时要做到统筹兼顾,要充分考虑人数、座位、组内人员的生物基础,甚至是性格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在讨论时让小组的每个成员全身心的投入到讨论、学习中,才能有所收获,才能避免滥竽充数的现象。 无论是从教学理论,还是从教学实践来看,讨论式教学法都具有显著的优势,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同时,必需提出的是提倡讨论式教学法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方法中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去学习、去研究、去继承的东西。我认为,可以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拿来主义观念,将传统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法进行穿插、融合和创新。这样,一定能够使我们的学生真正的去了解生物科学,热爱生物科学,一定能够使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更大的提高,一定能够使我们的生物课堂更加精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