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肠腺瘤及其癌变的临床病理分析

大肠腺瘤及其癌变的临床病理分析

大肠腺瘤及其癌变的临床病理分析
大肠腺瘤及其癌变的临床病理分析

大肠腺瘤及其癌变的临床病理分析

大肠腺瘤是大肠癌主要的癌前病变[1]。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2],大肠癌与大肠腺瘤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大肠腺瘤的分布、大小、形态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形态学特点,对提高大肠癌的早期诊断率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1.2 方法

内镜下电凝切除或活检钳除的大肠腺瘤,根据腺瘤发生的解剖部位、大小、形态及病理类型等,同时按照WHO诊断标准[3]由两位高年资病理医师对全部切片进行复查诊断与分型。根据病史除外家族性结肠多发息肉病及幼年性大肠腺瘤,分析大肠腺瘤的分布、大小、外形、病理形态学类型及腺瘤异型增生程度与腺瘤癌变的关系。

3.1 大肠腺瘤癌变与腺瘤大小的关系

杨玉秀等[4]研究表明:大肠腺瘤的癌变与腺瘤大小有关,腺瘤越大,癌变的概率越大。段淑芬等[5] 研究也证实腺瘤直径>2cm较之<2cm者更易发生腺瘤异型增生和癌变。本组资料将大肠腺瘤按直径大小分<1cm、1~2cm、>2cm组,各组大肠腺瘤癌变率依次为2.1%、18.1%、25.8%,这说明了大肠腺瘤的癌变率与大肠腺瘤的直径大小成正比,提示腺瘤越大,癌变危险性增加。本组资料中大肠腺瘤总癌变率5.4%,其中>2cm组的癌变率(25.8%)显著高于<1cm组癌变率(2.1%),说明大肠腺瘤的恶变是随着腺瘤的增大而增加,提示对>2cm的大肠腺瘤应积极切除。从目前的研究来看,究竟是腺瘤增大后才发生癌变还是腺瘤恶变后才迅速增大,尚无确切的资料。因此对于大肠腺瘤,不论其大小,一旦发现应积极治疗,避免癌变。

3.2 大肠腺瘤癌变与解剖部位的关系

大肠腺瘤虽然发生于全肠道,但主要分布于左半结肠和直肠。本组资料显示67.4%的大肠腺瘤及癌变发生在左半结肠和直肠,而且癌变的大肠腺瘤中有83.3%分布于左半结肠和直肠。同时,资料显示大肠腺瘤在直肠发生癌变的概率高于右半结肠。大量的临床及病理观察也证实,腺瘤位于乙状结肠、直肠者癌变率高,这可能因为这些部位大便稠厚、停留时间较长、致癌物质含量增高且长期刺激肠道黏膜所致。从资料中可以看出大肠腺瘤的癌变率与解剖部位关系密切,同时提示对发生在直肠、乙状结肠的腺瘤应高度警惕癌变的可能。应做到早发现,早切除,以防发生癌变。

3.3 大肠腺瘤癌变与腺瘤外形的关系

一般认为,广基形腺瘤较有蒂腺瘤更易癌变。邱秀珊等[6]对406例大肠腺瘤的临床病理分析发现,长蒂腺瘤癌变率为1.6%,广基腺瘤癌变率为14.4%。本组资料中腺瘤癌变的形态多表现广基腺瘤,广基腺瘤的癌变率为8.9%,长蒂腺瘤癌变率为3.9%,两者差异性较

明显,提示广基腺瘤较有蒂腺瘤更易于发生癌变。因此,我们对广基腺瘤应注意癌变可能,并应及时摘除,定期随访。

3.4 大肠腺瘤癌变与临床病理类型的关系

大肠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与其癌变密切相关。一般认为绒毛状腺瘤癌变率最高,管状腺瘤的癌变率最低,绒毛状管状腺瘤的癌变率介于两者之间。Arai等[7]的结论表明了绒毛状腺瘤和管状腺瘤之间的关系,管状腺瘤细胞凋亡水平高,生长缓慢,而绒毛状腺瘤细胞凋亡水平低,生长相对较快。本组资料中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分别为2.1%、9.9%、21.1%,这可能与样本的选取及样本量存在着一定的关系。病理组织学分型提示,绒毛状腺瘤及管状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显著高于管状腺瘤组,是重要的癌前病变。这可能因为多数绒毛状腺瘤比管状腺瘤长的大,有更潜在的恶变机会。我们收集的样本中未发现锯齿状腺瘤癌变,目前多数人主张把锯齿状腺瘤作为一个独特的结直肠上皮肿瘤进行研究,这可能因为锯齿状腺瘤明显含有增生成分,有时会被误诊为增生性息肉。吴晓华[8] 的研究认为锯齿状腺瘤是散发性大肠癌的癌前病变,而我们的研究中5例锯齿状腺瘤未见癌变,这可能与样本数量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3.5 大肠腺瘤癌变与腺瘤异型增生的关系

大肠腺瘤的癌变除与腺瘤大小、解剖部位、外形、病理组织学类型等因素有一定关系外,还与腺瘤的异型增生程度密切相关。临床上大肠腺瘤伴上皮轻度、中度异型增生属于低危腺瘤,大肠腺瘤伴上皮重度异型增生属于高危腺瘤。本组研究结果表明,大肠腺瘤伴上皮轻度异型增生癌变率为2.4%,而大肠腺瘤伴上皮重度异型增生癌变率为32.7%,提示大肠腺瘤的癌变率随异型增生程度的增高而增高。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中2重度异型增生的大肠腺瘤,及早摘除,减少癌变。

综上所述,腺瘤大小、解剖部位、外形、病理组织学类型及腺瘤异型增生等均是大肠腺瘤癌变的潜在因素。

水中大肠杆菌的检测方法

水中大肠杆菌的检测方法 一、方法概要本方法系用以检测水中革兰氏染色阴性,不产生内生孢子之杆状好氧或兼性厌氧菌,且能在351 ℃、483小时发酵乳糖并产生酸及气体之大肠杆菌群(Coliform group);在不同体积或不同稀释度之水样所产生之结果,以「100 mL水中最大可能数(MPN/100 mL)」表示100 mL水中存在之大肠杆菌群数目。 二、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地面水体、地下水体、废水、污水及水源水质水样中大肠杆菌群之检验。 三、干扰(一)水样中含有抑制或促进大肠杆菌群细菌生长之物质。(二)检测使用的玻璃器皿及设备含有抑制或促进大肠杆菌群细菌生长的物质。 四、设备(一)量筒:100至1000 mL之量筒。(二)吸管:有 0、1刻度之10 mL灭菌玻璃吸管或市售无菌塑料吸管,或无菌微量吸管(micropipet)。(三)试管:大小约15015 mm之试管或有盖螺旋试管。(四)发酵管(fermentation tube):大小约229 mm 之玻璃管。(五)稀释瓶:容量约100 mL可灭菌之硼硅玻璃制品。 (六)锥形瓶:200至2000 mL之可灭菌硼硅玻璃制品。(七)采样容器:容量120 mL以上无菌之硼硅玻璃瓶或无菌塑料有盖容器,或市售无菌袋。(八)冰箱:温度能保持在42℃者。(九)天平:待测物重量大于2 g时,须能精秤至0、01 g;待测物重量不大于2 g

时,须能精秤至0、001 g。()培养箱:温度能保持在351℃者。 (一)高压灭菌釜:温度能维持在121℃(压力约15 lb/in2 或1、 1 Kg/cm2)灭菌15分钟以上者。(二)高温干热烘箱:如用于玻璃器皿等用具之灭菌,温度须能保持在160℃达2小时或170℃达1小时以上者。(三)接种环:为白金或镍铬合金制,适用于细菌接种或移植,亦可使用无菌塑料制品。(四)pH计:精确度达0、1 pH单位。 五、试剂(一)试剂水: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导电度在25 ℃时小于2 μ mho / cm(μS / cm)。(二)培养基,应使用市售商品化培养基。1、硫酸月桂酸胰化蛋白胨培养基(Lauryl sulfate tryptose broth,简称LST) 1倍浓度LST培养基含有下列成份:胰化蛋白胨(Tryptose) 20、0g乳糖(Lactose) 5、0g氯化钠(NaCl) 5、0g磷酸氢二钾(K2HPO4) 2、75g磷酸二氢钾(KH2PO4) 2、75g硫酸月桂酸钠(Sodium lauryl sulfate) 0、1g试剂水 1L 配成2倍浓度(取 71、2 g LST培养基粉末溶于1 L试剂水),完全溶解后,分取10 mL注入装有倒置发酵管之试管内,经121℃灭菌15分钟,

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大肠杆菌的从属关系及介绍[1]

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大肠杆菌的从属关系及介绍 相互关系 大肠菌群(总大肠菌群) >粪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 大肠杆菌 一、大肠菌群介绍 大肠菌群并非细菌学分类命名,而是卫生细菌领域的用语,它不代表某一个或某一属细菌,而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这些细菌在生化及血清学方面并非完全一致,其定义为:需氧及兼性厌氧、在37℃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一般认为该菌群细菌可包括大肠埃希氏菌、柠檬酸杆菌、产气克雷白氏菌和阴沟肠杆菌等。 大肠菌群分布较广,在温血动物粪便和自然界广泛存在。调查研究表明,大肠菌群细菌多存在于温血动物粪便、人类经常活动的场所以及有粪便污染的地方,人、畜粪便对外界环境的污染是大肠菌群在自然界存在的主要原因。粪便中多以典型大肠杆菌为主,而外界环境中则以大肠菌群其他型别较多。 大肠菌群是作为粪便污染指标菌提出来的,主要是以该菌群的检出情况来表示食品中有否粪便污染。大肠菌群数的高低,表明了粪便污染的程度,也反映了对人体健康危害性的大小。粪便是人类肠道排泄物,其中有健康人粪便,也有肠道患者或带菌者的粪便,所以粪便内除一般正常细菌外,同时也会有一些肠道致病菌存在(如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因而食品中有粪便污染,则可以推测该食品中存在着肠道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潜伏着食物中毒和流行病的威胁,必须看作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险性。 大肠菌群是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已被国内外广泛应用于食品卫生工作中。 二、总大肠菌群

所谓总大肠菌群系指一群在37℃培养24小时能发酵乳酸、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 三、耐热大肠菌群与粪大肠菌群的比较 北美国家一般使用“粪大肠菌群”概念,如AOAC、FDA。SN中的“粪大肠菌群”概念为等同采用AOAC方法,故而使用粪大肠菌群概念;而欧洲使用“耐热大肠菌群”概念,较少使用“粪大肠菌群”。一般欧洲学者认为,“粪大肠菌群”的提法不太科学,耐热大肠菌群的范围比粪大肠菌群范围大。 耐热大肠菌群的卫生学意义 作为一种卫生指标菌,耐热大肠菌群中很可能含有粪源微生物,因此耐热大肠菌群的存在表明可能受到了粪便污染,可能存在大肠杆菌。但是,耐热大肠菌群的存在并不代表对人有什么直接的危害。 作为粪便污染指标菌,耐热大肠菌群与大肠菌群、大肠杆菌相似,主要以其检出情况来判断食品是否受到了粪便污染。粪便是肠道排泄物,有健康者,也有肠道病患者或带菌者粪便,所以粪便中既有正常肠道菌,也可能有肠道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志贺式菌、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等)和食物中毒者。因此,食品既然受到粪便污染就有可能对食用者造成潜在的危害。

甲状旁腺腺瘤25例临床诊治分析

甲状旁腺腺瘤25例临床诊治分析 发表时间:2015-01-15T11:45:00.05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5期供稿作者:何卫彪1 张宁生2 [导读] 甲状旁腺腺瘤(parathyroid adenoma,PTA)是一种少见的疾病,是引起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主要原因。 何卫彪1 张宁生2 (1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肿瘤医院750004 2宁夏盐池县医院 751500)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旁腺腺瘤(parathyroid adenoma,PTA)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1985~2012年收治的25例甲状旁腺腺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患者血清PTH和血钙均高于正常值。Doppler 彩超、CT 及 99Tcm-MIBI 三项结合可使术前定位准确率达100.0%,术后21例发生短时的低钙血症。结论:血钙和血清PTH测定是可靠的定性诊断手段,Doppler 彩超、CT 及99Tcm-MIBI 联合检查可获得准确的定位诊断。甲状旁腺腺瘤切除术是治疗甲状旁腺腺瘤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甲状旁腺腺瘤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73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5-0096-02 甲状旁腺腺瘤(parathyroid adenoma,PTA)是一种少见的疾病,是引起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主要原因,临床较少见,早期常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误诊率较高。近年来甲状旁腺腺瘤发病率有所升高。本文对本院1985~2012年收治的25例甲状旁腺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甲状旁腺腺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25 例,其中,男性6 例,女性19例,年龄20~72(平均46.4)岁,病程5天~5年。先就诊于骨科的患者7例,先就诊于内分泌内科的患者8例,先就诊于泌尿外科的患者1例,直接由本科诊断入院患者9例;病史2年以上的有8 例。临床表现:临床无症状的患者2例,表现为骨关节病变的患者10例,泌尿系结石病变表现者2例,其中1例肾积水肾衰,1例合并表现胃肠道症状,如食欲不振、消瘦等,有1例因硬膜下血肿开颅清创,10例以颈部肿块或甲状腺结节就诊。25例患者中合并高血压者6例,合并糖尿病者3例,合并食管癌、乳腺癌、脑膜瘤各1例,1例患者1月前发生下肢胫腓骨骨折固定又因高血压、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塞再次住院体查发现甲状旁腺腺瘤;、 1.2 定性诊断 25例血钙均升高,在2.21~3.87mmol/L,平均(2.91±0.42)mmol/L(正常值2.00~2.70mmol/L);血磷15例低于正常,在0.32~1.73mmol/L,平均(0.78±0.39)mmol/L(正常值0.80~1.90mmol/L);术前测定血清PTH为148~4000pmol/L,均高于正常值,平均(1 342.6±327.1)pmol/L(正常值<70.2pmol/L)。 1.3 定位诊断 术前25例均行多普勒彩超检查,15例直接诊断甲状旁腺腺瘤,约占60.0%。其余10例检查考虑甲状腺结节;行CT检查者12例,9例诊断甲状旁腺腺瘤,约占75.0%,2例考虑为甲状腺结节,1例未见异常;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Tcm-MIBI)甲状旁腺扫描8例,4例诊断甲状旁腺瘤,约占50.0%;3例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1例未见异常。MRI检查2例,1例诊断甲状旁腺腺瘤,1例未见异常。多普勒彩超、CT和99Tcm-MIBI联合检查6例,6例诊断甲状旁腺腺瘤(其中1例CT检查未见异常而99Tcm-MIBI检查确诊;另1例99Tcm-MIBI检查未见异常而CT检查确诊)联合检查阳性率显著提高,达100.0%。 1.4 手术方法 25例患者确诊后均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术前甲状旁腺腺瘤已经明确定位的患者直接行单侧探查;术前未准确定位的探查双侧上下病变甲状旁腺并行手术切除。25例均行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和常规病理检查。术后常规病理均证实为甲状旁腺腺瘤。其中25例均发生于单侧,25例单侧中右甲状旁腺腺瘤切除17例,左甲状旁腺瘤切除8例;11例中伴有结节性甲状腺肿5例、桥本氏病5例、甲状腺腺瘤3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2例,同期行同侧甲状腺叶切除或大部切除术。 2 结果 25例甲状旁腺腺瘤均为单侧单发。位于甲状腺右下极13例,右上极4例,左下极5例,左上极3例。术中所见最小的甲状旁腺腺瘤为1.2cm×0.6cm×0.5cm,最大的约8.0cm×6.0cm×3.0cm,颜色多为暗褐色、棕红色,圆形或者椭圆形,质软或中等,其中2例为囊实性,1例为囊性,其余均为实性结节。25例患者病理示甲状旁腺腺瘤,其中11例中合并有结节性甲状腺肿、桥本氏病、甲状腺腺瘤及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等不同疾病。本组21例患者于手术当日~术后7d出现低钙血症状,经术后短期口服补钙或静脉补钙,均恢复正常范围;PTH较术前下降,大多恢复正常,仍然有4例高于正常水平。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在手术后得到明显缓解。2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1~15年。 3 讨论 随着血清钙浓度筛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无症状”PTH 患者被发现[1],且女性较男性好发。本组患者共25例,其中,女性19例,男性6例。甲状旁腺肿瘤临床少见,误诊率较高,早期常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常易误诊为甲状腺肿物、骨关节疾病及骨肿瘤、泌尿系结石、胸腺瘤、颈部及上纵隔淋巴瘤等,延误治疗。本组25例中先就诊于内分泌内科的患者8例,先就诊于骨科的患者7例,先就诊于泌尿外科的患者1例,直接由本科诊断入院患者仅9例;病史2年以上的有8例。,临床医师对甲状旁腺肿瘤要有充分的认识。发现骨质疏松、脱钙、骨关节痛、泌尿系结石等甲状旁腺亢进症状应考虑甲状旁腺肿瘤的可能,并常规进行血钙、血磷检测及影像学检查[2]。本组25例中血钙和PTH 均高于正常,血钙、血清PTH检查仍是目前甲状旁腺腺瘤可靠的定性诊断手段。影像学检查对于甲状旁腺腺瘤的定位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临床上有多普勒彩超、CT、99Tcm-MIBI、MRI等检查方法。有报道多普勒彩超对甲状旁腺肿瘤的诊断准确率达90%以上[3],CT和MRI达80%~90%,核素扫描,尤其是99Tcm-MIBI定位正确率可达95%以上[4]。夏发达[5]等报告45例甲状旁腺肿瘤术前均通过B超和、或CT、99mTc-MIBI检查得以定位,阳性率分别为86.7%,93.8%,100%。解朋[6]报告43例甲状旁腺腺瘤患者核素显像、超声、CT和MR定位甲状旁腺腺瘤的敏感度分别为:90.7%,67.4%,50.0%和37.5%,核素显像联合超声检查定位甲状旁腺腺瘤的敏感度为97.7%。刘善廷[7]报告51例甲状旁腺肿瘤颈部彩超的敏感度及阳性预测值为84.3%和93.5%,99Tcm-甲氧异腈(MIBI)甲状旁腺显影的敏感度及阳性预测值为91.7%和100.0%。本组术前25例均行多普勒彩超检查,15例直接诊断甲状旁腺腺瘤,约占60.0%;其余10例检查考虑甲状腺结节。行CT 检查者12例,9例诊断甲状旁腺腺瘤,约占75.0%,2例考虑为甲状腺结节,1例未见异常;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Tcm-MIBI)甲状

女性乳腺纤维腺瘤

女性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纤维腺瘤是乳腺疾病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可发生于青春期后的任何年龄,多在20-30岁之间。其发生与雌激素刺激有关,所以很少发生在月经来潮前或绝经期后的妇女,为乳腺良性肿瘤,少数可发生恶变。一般为单发,但有15%-20%的病例可以多发。单侧或双侧均可发生。 【疾病介绍】 乳腺纤维腺瘤是乳腺疾病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可发生于青春期后的任何年龄,多在20-30岁之间。其发生与雌激素刺激有关,所以很少发生在月经来潮前或绝经期后的妇女,为乳腺良性肿瘤,少数可发生恶变。一般为单发,但有15%-20%的病例可以多发。单侧或双侧均可发生。一般为圆形、卵圆形,大的可呈分叶状。初期如黄豆大小,生长比较缓慢,可以数年无变化,因为无明显不适,因此很少引起患者的注意。肿块在不知不觉中逐渐长大,还有由于怕羞不愿找医生检查,直到肿块长得较大时,才不得不去医院诊治,耽误病情。 【发病原因】 乳腺纤维腺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多数与以下因素有关。 1.雌激素水平失衡如雌激素水平相对或绝对升高,雌激素水平的过度刺激可导致乳腺导管上皮和间质成分

异常增生形成肿瘤。 2.局部乳腺组织对雌激素过度敏感正常乳腺的各部组织对雌激素敏感性高低不一,敏感性高的组织易患病。不同妇女乳腺组织对雌激素刺激的敏感性不同,对雌激素刺激敏感的妇女得病几率大大增加。 3.饮食及身体因素高脂、高能量饮食、肥胖、肝功能障碍等使体内雌激素增多,进而刺激乳腺导管上皮及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引起本病。 4.遗传倾向。 【疾病症状】 乳腺纤维腺瘤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就是乳房肿块,而且多数情况下,乳房肿块是本病的唯一症状。乳腺纤维腺瘤的肿块多为患者无意间摸到或查体检查出来,一般不伴有疼痛感,亦不随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化。少部分病例乳腺纤维腺瘤同时伴有乳腺增生,此时则可有经前乳房胀痛不适等症状。 【疾病体征】 乳腺纤维腺瘤在乳腺的各个象限均可发生,尤其好发于乳房的外上象限。腺瘤常为单发,亦有多发者。腺瘤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以1~3cm者较为多见,偶可见巨大者。表面光滑,质地坚韧,边界清楚,与皮肤和周围组织无粘连,活动度大。腋下淋巴结无肿大。腺瘤多无痛感,

大肠腺瘤及其癌变的临床病理分析

大肠腺瘤及其癌变的临床病理分析 大肠腺瘤是大肠癌主要的癌前病变[1]。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2],大肠癌与大肠腺瘤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大肠腺瘤的分布、大小、形态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形态学特点,对提高大肠癌的早期诊断率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1.2 方法 内镜下电凝切除或活检钳除的大肠腺瘤,根据腺瘤发生的解剖部位、大小、形态及病理类型等,同时按照WHO诊断标准[3]由两位高年资病理医师对全部切片进行复查诊断与分型。根据病史除外家族性结肠多发息肉病及幼年性大肠腺瘤,分析大肠腺瘤的分布、大小、外形、病理形态学类型及腺瘤异型增生程度与腺瘤癌变的关系。 3.1 大肠腺瘤癌变与腺瘤大小的关系 杨玉秀等[4]研究表明:大肠腺瘤的癌变与腺瘤大小有关,腺瘤越大,癌变的概率越大。段淑芬等[5] 研究也证实腺瘤直径>2cm较之<2cm者更易发生腺瘤异型增生和癌变。本组资料将大肠腺瘤按直径大小分<1cm、1~2cm、>2cm组,各组大肠腺瘤癌变率依次为2.1%、18.1%、25.8%,这说明了大肠腺瘤的癌变率与大肠腺瘤的直径大小成正比,提示腺瘤越大,癌变危险性增加。本组资料中大肠腺瘤总癌变率5.4%,其中>2cm组的癌变率(25.8%)显著高于<1cm组癌变率(2.1%),说明大肠腺瘤的恶变是随着腺瘤的增大而增加,提示对>2cm的大肠腺瘤应积极切除。从目前的研究来看,究竟是腺瘤增大后才发生癌变还是腺瘤恶变后才迅速增大,尚无确切的资料。因此对于大肠腺瘤,不论其大小,一旦发现应积极治疗,避免癌变。 3.2 大肠腺瘤癌变与解剖部位的关系 大肠腺瘤虽然发生于全肠道,但主要分布于左半结肠和直肠。本组资料显示67.4%的大肠腺瘤及癌变发生在左半结肠和直肠,而且癌变的大肠腺瘤中有83.3%分布于左半结肠和直肠。同时,资料显示大肠腺瘤在直肠发生癌变的概率高于右半结肠。大量的临床及病理观察也证实,腺瘤位于乙状结肠、直肠者癌变率高,这可能因为这些部位大便稠厚、停留时间较长、致癌物质含量增高且长期刺激肠道黏膜所致。从资料中可以看出大肠腺瘤的癌变率与解剖部位关系密切,同时提示对发生在直肠、乙状结肠的腺瘤应高度警惕癌变的可能。应做到早发现,早切除,以防发生癌变。 3.3 大肠腺瘤癌变与腺瘤外形的关系 一般认为,广基形腺瘤较有蒂腺瘤更易癌变。邱秀珊等[6]对406例大肠腺瘤的临床病理分析发现,长蒂腺瘤癌变率为1.6%,广基腺瘤癌变率为14.4%。本组资料中腺瘤癌变的形态多表现广基腺瘤,广基腺瘤的癌变率为8.9%,长蒂腺瘤癌变率为3.9%,两者差异性较

5.水中大肠杆菌的检测(多管发酵法)

水中大肠杆菌群书的监测(发酵法) 一、试验目的: 1.了解和学习水中大肠杆菌的测定原理和测定意义。 2.学习和掌握水中大肠杆菌的监测方法。 二、试验原理: 水的微生物学的检验,特别是大肠杆菌的检验,在保证饮水安全和控制传染病上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评价水质状况的重要指标。国家饮用水的标准规定饮用水中大肠杆菌群书每升中不超过3个,细菌总数每毫升不超过100个。 水中大肠杆菌的检验方法,常用多管发酵发和滤膜法。多管发酵发可运用于各种水样的检验,但操作繁琐,需要时间长。滤膜法仅用于自来水和深井水。操作简洁快速,但不适用于杂质较多,易于阻塞滤孔的水样。 三、试验材料: 1.培养基:乳糖蛋白胨培养基,伊红美蓝培养基 2.器材:灭菌三角瓶、无菌平皿、无菌吸管、无菌试管等。 四、试验内容 第一天: 1.水样的采集

自来水洗将自来水龙头用酒精灯火焰灼烧灭菌,在开放水龙头取水流5mh,以灭菌山角瓶接水取样以备分析。 2.用发酵法检查大肠杆菌 (1)生活饮用水的检验 ①初步发酵试验:在2个各装有50mh的3倍乳糖蛋白胨培养液的三角瓶中,以无菌操作各自加水样10mh。摇匀后,37℃培养24h 第二天: ②平板分离:经24h培养后。特产酸产气及只产酸的发酵管,分别划线接种于伊红美蓝琼脂平板(EMD培养基上),37℃培养18~24h。大肠杆菌群在EMD平板上,菌落呈紫黑色,具有或略带或不带有金属光泽,或者呈淡紫红色,仅中心颜色较深,挑取符合上述特征的菌落进行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 第三天: ③复发酵试验:将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的菌落的剩余部分接于单倍乳糖发酵管中,为防止遗漏,每管可接种来自同一初发酵管的平板上同一类型菌群1~3个,37℃培养24h,如果产酸又产气者,即证实有大肠菌群存在。 第四天: ④报告:根据证实有大肠菌群存在的复发酵管的阳性管,查附录1或2,报告每升水样品中大肠菌群数(MPN)

乳腺纤维腺瘤病程

2016.10.31. 09:16 患者唐文玉,女,26岁,因“发现右侧乳房包块2+月”于2016年10月31日09:11入院,其病史特点如下: 1.患者唐文玉,女,26岁,病程较长,发病较缓。 2.现病史:入院前2+月,患者偶然扪及右乳腺肿块,不伴有疼痛,可以在乳房内活动,约“蚕豆”大小,不伴有皮肤水肿与凹陷,无乳头内陷固定,无乳头溢血溢液,无乳房疼痛。于绵阳市肿瘤医院彩超提示:右乳实性结节,未予特殊处理;今为求手术治疗来我院乳腺科门诊,复查乳腺彩超提示:1.右侧乳腺弱回声(考虑纤维腺瘤),BI-RADS 3类2.左侧乳腺弱回声结节BI-RADS 3类;以“双乳多发性纤维腺瘤”收入院手术治疗。患者发病以来精神状况良好,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3.既往史:5年前于我院行“左侧乳房纤维腺瘤切除术”,余未问及特殊病史。 4.查体:T: ℃,P: 次/分,R: 次/分,BP: / mmHg,发育正常,意识清楚,步入病房,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五官无畸形,心肺未见明显异常。双侧乳房对称,皮肤无桔皮样水肿,无酒窝征,乳头无内陷固定,无乳头溢血溢液。右侧乳房12点据乳头约2cm处扪及肿块约2×1cm,质地略硬,边界清楚,可以在乳房内推动,无压痛。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未及,肾区无叩痛。脊柱无畸形,活动自如,双下肢无水肿。双侧乳房对称,皮肤无桔皮样水肿,无酒窝征,乳头无内陷固定,无乳头溢血溢液。 5.辅查:我院门诊彩超示(2016-10-30):1.右侧乳腺弱回声(考虑纤维腺瘤),BI-RADS 3类2.左侧乳腺弱回声结节BI-RADS 3类。 综上所述,考虑入院诊断为:双乳多发性纤维腺瘤。 诊断依据:1、患者青年女性,以双侧乳房多发包块结节为主要表现,不伴有皮肤水肿与凹陷,无乳头内陷固定,无乳头溢血溢液;2、查体:双侧乳房对称,皮肤无桔皮样水肿,无酒窝征,乳头无内陷固定,无乳头溢血溢液。右侧乳房12点据乳头约2cm处扪及肿块约2×1cm,质地略硬,边界清楚,可以在乳房内推动,无压痛;3、辅助检查:乳腺彩超 1.右侧乳腺弱回声(考虑纤维腺瘤),BI-RADS 3类2.左侧乳腺弱回声结节BI-RADS 3类;故考虑诊断。 鉴别诊断:乳腺癌依据:本病多为乳房单发包块为主要表现,伴有乳房变性,如桔皮样水肿、酒窝征、乳头无内陷固定等表现,查体包块固定,边界不清等表现,故不考虑;可术后行病理检查鉴别。1.乳腺脓肿乳房处疼痛明显,局部皮肤发红、皮温升高,可扪及波动感,彩超可鉴别;2.乳腺癌患者年龄小,体重无明显下降,双侧腋下未见肿大淋巴结,乳房处皮肤无桔皮样改变,需术后病检支持。 诊疗计划:普外科2级护理,普食,完善凝血功能、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等术前检查,择期手术治疗。 医师签名: 李建2016.11.01. 08:25 刘林波主治医师查房记录 今日刘林波主治医师查房指出:患者青年女性,以发现右侧乳房包块为主要表现,不伴有疼痛,不伴有皮肤水肿与凹陷,无乳头内陷固定,无乳头溢血溢液,无乳房疼痛,无畏寒、发热,无胸闷、气紧,无心慌、心悸等不适,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腹查体未见确切异常,右侧乳房12点据乳头约2cm处扪及肿块约2×1cm,质地略硬,边界清楚,可以在乳房内推动,无压痛。右侧乳房9-10点据乳头约1cm处扪及两个约1.5×1cm结节,质地略硬,边界清楚,可以在乳房内推动,无压痛。左侧乳房未查见确切异常,辅助检查: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心电图、胸片等检查未见异常,目前考虑诊断:双乳多发性纤维腺瘤诊断依据:患者青年女性,以双侧乳房多发包块结节为主要表现,不伴有皮肤水肿与凹

皮肤纤维瘤需与那些疾病鉴别

皮肤纤维瘤需与那些疾病鉴别 皮肤纤维瘤需与那些疾病鉴别?皮肤纤维瘤的发病没有年龄和性别之分,但一般多发于女性是成纤维细胞或组织细胞灶性增生引致的一种真皮内的良性肿瘤。皮肤纤维瘤这种疾病可能在生活中比较少见,所以大家对此病也比较陌生,可是皮肤纤维瘤却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容貌和心灵,因此一旦怀疑自己有皮肤纤维瘤就要及时去医院确诊,但要注意皮肤纤维瘤需与那些疾病鉴别,才能更好的确诊。 皮肤纤维瘤鉴别诊断: 临床上应与颗粒细胞瘤,播散性豆状皮肤纤维化病,透明细胞棘皮瘤,黑色素瘤等鉴别。 1、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细胞成分多;核大且有轻度异形,分裂象较多。进行性增大,直径超过2~3cm者则提示恶性纤维性组织细胞瘤,或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应切除活检。 2、结节性痒疹好发于四肢伸侧,多发而大小一致,不会增到很大,瘙痒明显而无刺痛,常与虫咬有关,组织病理为表皮疣状或乳头状样增生,真皮内不见增生胶原纤维及组织细胞。 3、皮肤平滑肌瘤颇似皮肤纤维瘤,但有疼痛感,组织病理检查见肿瘤由纵横交错的平滑纤维束组成。胞核居中,呈杆状,两端钝圆,肌纤维束间常有胶原纤维。在HE染色下,两种纤维不易区分,但用Verhoeff-van Gieson染色,胶原纤维呈红色,而肌肉呈黄色;如用Masson三色染色,胶原呈绿色,而肌肉呈暗红色。 4、皮肤纤维瘤还需与恶性黑瘤、结节性黄色瘤、瘢痕疙瘩鉴别。 皮肤纤维瘤患者应树立坚定的信心,保持乐观的情绪是自我调养和康复的关键。有些病人患病后,经不起精神和体力上的打击,从此一厥不振,而另外一些人则精神乐观,勇于面对现实,积极配合医生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支撑自己渡过难关。皮肤纤维瘤需与那些疾病鉴别? 皮肤纤维瘤的症状表现: 1、皮肤纤维瘤的发病部位比较广泛,身体的任何部位都有可能发生,但主要以四肢发病为主。 2、皮肤纤维瘤一般情况下为单发,多发情况比较少见,常为单个或偶尔多个的表面光滑或粗糙的圆形结节。

大肠杆菌的检测(MPN计数法)

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综述 大肠杆菌的检测(MPN计数法) 院系:食品科学与药学学院 班级:食科114 姓名:张花 学号: 114031431 组长:张军玲 成员:张花 赵晶郁 朱娟娟 大肠杆菌Petrifilm测试片计数法 摘要 食品检测是反映食品加工、贮藏、运输、等环节的卫生与安全状况的重要手段,而大肠菌群检测则是食品检测的重要指标均之一。根据定义大肠菌群是在一定培养条件下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需氧和碱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芽胞杆菌。其主要检测意义在于反映食品卫生状况并推测其在肠道致病菌的可能性。Petrifilm大肠菌群测试片是由美国3M生产的一种预先制备好的VRB平板培养基系统,并添加了TTC作为菌落指示剂便于菌落判读,而上层薄膜可以起到对大肠菌群发酵产生的气体截留的作用。该方法目前已被多数权威机构认可,并在国内很多实验室开展运用。 关键词大肠杆菌 Petrifilm测试法

1设备和材料 1.1恒温培养箱:36±1℃。 1.2冰箱2~5℃。 1.3恒温水浴箱:44.5±0.2℃。 1.4天平:感量0.1g。 1.5均质器 1.6振荡器。 1.7无菌吸管:lmL(具0.01 mL刻度)、10mL(具0.1mL刻度)或微量移液器及吸头。 1.8无菌锥形瓶:容量500mL。 1.9 玻璃珠:直径约5mm。 1.10pH计或pH比色管或精密pH试纸 1.11试管架。 2. 培养基和试剂 2.1月桂基硫酸盐胰蛋白胨( LST )肉汤。 2.2EC肉汤。 2.3蛋白胨水。 2.4缓冲葡萄糖蛋白胨水(MP-VP实验用)。 2.5磷酸盐缓冲液。 2.6无菌生理盐水:称取8.5g氯化钠溶于1000ml蒸馏水中,121℃高 压灭菌15min。 2.71mol/L氢氧化钠(NaOH ) :称取40g 氢氧化钠溶于1000ml蒸馏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orrhage E.Coli,EHEC)是大肠杆菌的一个亚型,EHEC分为157、26、111血清型,主要致病菌株为O157∶H7,可引起感染性腹泻,因能引起人类的出血性肠炎而得名。在1982年一次出血性结肠炎流行中被分离出。 一、生物学特性 大肠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菌群,一般对人无害。它有三种抗原结构,即菌体抗原(又叫O抗原)、包膜抗原(又叫K抗原)和鞭毛抗原(又叫H抗原)。 O抗原是对大肠杆菌进行分型的基础,目前已发现有170多种。其中一些特殊的血清型具有致病性,可引起人类感染性腹泻。引起人类感染性腹泻的大肠杆菌又可被分为5类,即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肠产毒性大肠杆菌、肠侵袭性大肠杆菌、肠聚集性大肠杆菌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因能引起人类的出血性肠炎而得名。EHEC包括几种血清型,分为157、26、111。分离出的主要致病菌株为O157∶H7。还包括O26H11、O111及无动力的O157菌株O157NM等。目前不断发现其他型菌株与出血性肠炎的关系。 EHEC-O157H7为格兰氏染色阴性的、有动力、两端钝圆的短杆菌。没有芽孢、有周鞭毛,大多数菌株有荚膜。它对热敏感,最适生长温度为37℃,30-42℃时在肉汤中也生长良好,55℃经60分钟可有部分存活,在75℃水中1分钟可被杀死。迟缓发酵山梨醇-麦康凯(SMAC)培养基可作为对O157∶H7之筛选培养基。在SMAC培养基上,O157∶H7菌落无色,而发酵菌株呈粉红色,但有半数EPEC菌株有类似O157∶H7之特性,应注意EPEC与EHEC 之鉴别。大肠埃希杆菌O157∶H7抵抗力较强,耐酸耐低温。在自然界的水中可存活几周甚至几个月,在冰箱内则可长期生存。在酸性果汁(PH为2)中甚至可存活几十天。对氯敏感,在余氯为1mg/l的水中可被杀死。O157∶H7具有含60MD质粒的纤毛,此纤毛能与Henle407细胞粘附。EHEC能产生大量类志贺样毒素(Shiga-Like toxin,简称SLT)。SLT有抗原性,可被志

肾粘液性腺瘤2例诊治分析

肾粘液性腺瘤2例诊治分析 发表时间:2016-09-07T15:07:39.550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15期作者:罗林李萍 [导读] 探讨肾粘液性腺瘤的诊治方法。 湖南省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肾粘液性腺瘤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2月至5月收治的2例肾粘液性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术前各检查及术中所见,探讨该病的诊治方法。【结果】在治疗结石术中(PCNL)见胶栋状粘液,考虑粘液腺瘤诊断,予以行患肾切除术,术后随访5月余,未见复发。【结论】本病为少见病种,术前诊断困难,CT 扫描和病理检查有助诊断;手术治疗有较好疗效。 引言 肾粘液细胞腺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发病率低,术前诊断困难。常伴有泌尿结石、感染等疾病,并以此为首发临床表现。新近,我院收治2例肾粘液性腺瘤患者,为探讨本病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的认识,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病例1:患者男,59岁,因“左侧腰背部疼痛1年,再发加重1月”于2015年4月15日入院。患者自2014年4月出现左侧腰背部疼痛,为持续性胀痛,无放射痛。有间断性尿频尿急尿痛、尿液混浊,无肉眼血尿,无畏寒发热。近一月来感上述症状加重来我院就诊。体查:T 36.7 ℃,P 85次/min,R 20 次/min,BP 130/70 mmHg。一般情况好,心肺检查无异常。左肾区饱满,左肋脊点压痛,左肾区轻叩痛。双输尿管行程无压痛。B超及CT均提示:左肾重度积水,左肾多发结石。 于4月18日予以行左侧PCNL术。术中见左肾大量粘稠透明的粘液,胶栋状。考虑粘液细胞瘤,予以暂停手术。之后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于5月4日行左肾切除术。切除左肾后剖开,见其中大量粘液及灰黄结石,无正常肾组织结构。 病例2:患者女,39岁,因“右侧腰部疼痛1月”于2014年12月10日入院。患者于2014年11月出现右侧腰部疼痛,性质同上,无尿频尿急尿痛,偶有尿液混浊,无肉眼血尿,无畏寒发热。体查:T 36.3 ℃,P 83次/min,R 20 次/min,BP 105/70 mmHg。一般情况好,心肺检查无异常。右肾区饱满,右肋脊点压痛,右肾区轻叩痛。双输尿管行程无压痛。上腹部CT:右肾多发结石,重度积水。 于12月15日行右侧PCNL术,术中见右肾大量粘稠透明的粘液,胶栋状。考虑粘液细胞瘤,予以暂停手术。之后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于2015年1月20日行右肾切除术。移除右肾后切开观察,见肾盂肾盏高度扩张,内较多见脓性渗出物及结石。 2.结果 术后病检结果为肾粘液性腺瘤,并粘液囊肿形成(见图1.2)。术后随访5月,患者未诉不适,复查泌尿系B超,未见复发。 图1及图2:术后病理检查诊断:肾粘液性腺瘤,部分区域呈交界性改变并粘液囊肿形成,肾组织结构完全破坏伴感染。 3.讨论 肾粘液细胞腺瘤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发病率极低。关于腹膜后粘液性肿瘤的组织学来源大多数认为来源于胃肠上皮化生【1】,如阑尾、胰腺等处,但这个理论并不适合肾原发性粘液性肿瘤。Arakawa 等认为【2】,肾粘液性肿瘤可能与反复发作的尿石症与感染有关。 我院2例患者均以“腰部疼痛,伴有间歇性的尿频尿急、及尿液混浊”为首发症状。行泌尿系B超、CT等检查后诊断为尿路结石、感染。均与上述报道相符【2】。因此此病的术前诊断极为困难,易造成误诊。超声、CT、MRI 的广泛应用提高了目前各种肾肿瘤的早期发现率。超声能鉴别囊性、实性或混合型肿块。但肾粘液(囊)腺瘤需与肾囊肿、畸胎瘤、粘液性囊腺癌等相鉴别,需富有经验的B超医生才能察觉。CT能显示肾内积液或囊腔积液的密度,如发现积液密度不均,囊壁不光滑或多发钙化等,需考虑是否为粘液性腺瘤。我院在行PCNL手术中发现肾内大量胶栋状液体,粘稠度高,才初步诊断为肾粘液性腺瘤,但同时不排除粘液性腺癌可能,在行肾切除术后,最终标本病理检查方才确诊。Agrawal等发现【3】,有胰腺囊肿的患者中,约 54.8% 的同时伴有至少一处其他脏器的囊肿。其中就以肝囊肿或肾囊肿多见。张素霞等人【4】在其报道的胰腺浆液性微囊腺瘤中,行MRI检查,均可在双肾发现点片状高密度影,提示肾囊肿(粘液性)可能。遂在其他器官的浆液性腺瘤中,需考虑合并此病的存在。 与绝大多数肾肿瘤一样,肾粘液性腺瘤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切除范围视腺瘤大小、位置等多具体情况而定。Akan 等【5】报道 1 例粘液性囊腺瘤,发生部位为右肾前内侧,大小约 12.0 cm ×12.0 cm 的囊性包块。行单纯囊肿切除术,囊肿内充满浓厚粘稠透明的粘液,囊壁光滑,未发现钙化,术后病检未发现肿瘤细胞。我院病例因腺瘤体积大,且患肾重度积水,患肾功能差,且不排除恶性粘液性腺癌,均予以行患肾切除术,术后随诊半年余,均未发生复发。 肾粘液性腺瘤发病率低,目前国内报道病例数少,对于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经验不足,对疾病的转归缺乏循证依据,是否应将其视为一种具有恶性潜能或低度恶性的肿瘤,有待于积累更多的资料,进行更广泛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Ginsburg G,Fraser J,Saltzman B.Retroperitoneal mu cinous cystadenoma Presenting as a renal cyst[ J] urol,1997,158:2232-2234J [2] Arakawa M,Jimi A,Ootomi M.A mucin-producing cystadenoma(borderline malignancy)of the renal pelvis and ureter:a case report[ J].Jpn J Cancer Clin,1989,35:499-504. [3] Agrawal D,Maimone SS,Wong RC,et al. Prevalence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pancreatic cysts associated with cysts in other organs[ J]. Dig Liver Dis,2011,43(10):797 -801. [4] 张素霞,吴运瑾,梁军,等.胰腺浆液性微囊性腺瘤 2 例报道[ 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4(12):1858-1862. [5] Hakan A,Izak D.Mucinous cystadenoma mimicking siample renal parenchymal cyst in a horseshoe kidney[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乳腺纤维腺瘤诊治专家共识(最全版)

乳腺纤维腺瘤诊治专家共识(最全版) 乳腺纤维腺瘤是常见的乳腺良性疾病,自然病程较长,确诊依据病理学检查,处理方法包括随访观察和外科干预。目前国内外对纤维腺瘤的处理方法选择标准不一,缺乏统一的诊疗规范。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乳腺保健与乳腺疾病防治学组组织国内部分专家编写《乳腺纤维腺瘤诊治专家共识》,期望能对乳腺纤维腺瘤的诊断与治疗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作用。 1 纤维腺瘤流行病学特征及乳腺癌风险概述 1.1流行病学特征 乳腺纤维腺瘤是最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占乳腺科门诊病人的7%~13%[1],可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段的女性,发病高峰年龄为15~25 岁。约25%的纤维腺瘤无症状[2],13%~20%为多发病灶[3],多发纤维腺瘤病人多有家族史[4]。纤维腺瘤病程较长,多数病变缓慢增大或无变化[5],少数可自然消退或快速增大[4-8]。 1.2乳腺癌风险 纤维腺瘤中的上皮成分癌变风险极低,癌变率为0.12%~0.30%,且癌变者多为小叶原位癌[9-12]。经手术切除后病理学检查确诊的

纤维腺瘤病人乳腺癌的发病风险较普通女性略增高(1.48~1.70 倍),伴有非典型增生或一级亲属乳腺癌家族史或复杂纤维腺瘤病人,其乳腺癌发病风险高于普通纤维腺瘤病人[13-18]。因此,建议此类高危纤维腺瘤病人术后仍须定期行乳腺检查。 2 诊断 纤维腺瘤的诊断主要依据触诊、彩色超声、乳腺X 线摄影检查,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诊断。不推荐磁共振作为纤维腺瘤的常规影像学诊断方法。 2.1临床特征 新发纤维腺瘤多见于青春期至绝经前女性,发病高峰年龄为15~35 岁,绝经后女性较少新发纤维腺瘤。纤维腺瘤多病程较长,伴有家族史者不少见[1-3]。纤维腺瘤触诊多为圆形或卵圆形,可有分叶,质韧、边界清楚、活动度良好的肿物,偶伴疼痛。约25%的纤维腺瘤不可触及,单纯依靠触诊诊断纤维腺瘤的准确率较低[7,19]。 2.2影像学特点 纤维腺瘤彩色超声表现多为卵圆形或分叶状、边界清楚、有包膜的低回声区,纵横比<1,生长迅速的纤维腺瘤中心可能出现梗死液化,彩色超声表现为肿物内部的无回声区。尽管依据乳腺超声诊断纤维腺

大肠杆菌测试片半成品质量标准

大肠杆菌测试片半成品质量标准 一、用途 大肠杆菌是国际上公认的卫生监测指示菌,食物或水中大肠杆菌的检出即意味着直接或间接被粪便污染。大肠杆菌测试片采用将选择性培养基及显色剂加载在纸片上做成的一次性快速检测产品,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省去了乳糖发酵、氧化酶试验、三糖铁琼脂(TSI)、靛基质试验、尿素酶试验等鉴定过程,大大缩短了检测周期。本产品适用于食品、饮用水及原料中大肠杆菌的计数,也可用于食品设备加工设备表面的卫生检查。 执行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大肠杆菌计数PetrifilmTM测试片法(GB/T 4789.38 二、基本要求 设施与生产质量管理按中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实施。 三、相关参数要求 [准确度] 大肠杆菌测试片对样本检测的准确度为:80%~100% [假阳性率] 本测试片通过对判定为大肠杆菌阳性的菌落进行大肠杆菌和非大肠杆菌的生理生化鉴定,假阳性率应小于20%。 [误差率] 随机抽取20片测试片进行同一样本平行检测,进行P值检验,比较P值与α值的大小, 从而判断本测试片检测样本的均一性。 [稳定性及老化] 取半成品30片分别进行4℃和37℃保存12天的数据比对,12天两组保存数据菌落数符合率大于90% (一)样品: 序号食品大类食品品种典型代表样品 1 饮料桶(瓶)装饮用水娃哈哈 碳酸饮料可口可乐 2 乳制品乳粉伊利女士营养奶粉 液体乳旺仔牛奶、三花酸奶、伊利纯牛奶 3 肉制品生肉鸡肉、猪肉、里脊、鸭肉(选其一) 熟肉熟肉干制品、熏烧烤肉制品(选熟肉即 可) 4 速冻食品速冻面米食品饺子、汤圆 5 蔬菜制品蔬菜生菜 蔬菜干制品挑选一种有代表性的 注:每大类不少于2中样本,样本可随季节和客户需求进行更换

甲状腺内异位甲状旁腺及腺瘤诊治分析_张煜

甲状腺内异位甲状旁腺及腺瘤诊治分析 张煜张卧丁金旺徐骁诚韩志江罗定存 关键词:甲状旁腺;异位组织;诊断;外科治疗 甲状旁腺(parathyroid gland,PG)虽是较小的内分泌器官,但对维持血钙等平衡起重要作用。甲状旁腺的位置较多变,异位发生率约为8.5%,其中异位于甲状腺约0.2%[1],后者易误诊为甲状腺原发性肿瘤,尤其并发甲状旁腺腺瘤或腺癌时。目前,尚无指南或研究明确提出对甲状腺内异位甲状旁腺及其病变的诊治。现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2例甲状腺内异位甲状旁腺(ectopic intrathyroid parathyroid gland,ETPG)及1例甲状腺内异位甲状旁腺腺瘤(ectopic intrathyroid parathyroid adenoma,ETPA)患者的临床资料,来探讨其诊治特点。 1.病例介绍 1.1 一般资料 收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外科2011年8月-2013年6月收治的2例甲状腺内异位甲状旁腺及1例甲状腺内异位甲状旁腺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均因“甲状腺多发结节”入院;年龄分别为50岁(患者甲)、55岁(患者乙)、46岁(患者丙),均女性;病程分别为1月、3月和3周;均无心慌、多汗、纳亢、消瘦不适,无全身骨痛,否认泌尿系结石及消化道溃疡病史。患者甲查体可触及甲状腺左侧叶一大小约2.0cm×1.0cm质中结节;患者丙可触及右甲状腺下极可及一大小约1.0cm×0.5cm质中结节;结节均可随吞咽上下活动,无压痛。患者乙未触及结节。3例均未触及颈部淋巴结肿大。 1.2 诊疗经过 3例患者甲状腺功能、肿瘤指标及降钙素均正常,患者丙甲状腺抗体ATG-Ab 80.9 kU/L↑及TPO-Ab 229.2 kU/L↑、血钙2.92 mmol/L↑、血磷0.75mmol/L↓、碱性磷酸酶141U/L↑、甲状旁腺素(PTH)146.1 ng/L↑,另2例上述指标均正常。颈部B超:3例患者均为多发结节,其中误诊为甲状腺来源的结节如下:患者甲右侧叶背侧上下极各见一高回声结节(结节1和2,图1);患者乙左侧叶背侧下极可见一高回声结节(结节3,图2);患者丙右侧叶实质内可见一低回声结节,位于下极近背侧(结节4,图3)。颈部CT:患者丙右下极背侧见一类圆形低密度影,大小约1.2cm×1.2cm×0.6cm,边界较清,增强后可见均匀强化(结节4,与B超所示位置及大小相符);患者甲、乙未发现异常。3例均行手术治疗,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鉴别诊断

真皮纤维瘤发生于真皮组织的纤维瘤的瘤细胞也呈梭形,并可有旋涡状、车辐状或束状排列等与DFSP类似的组织结构。真皮纤维瘤单发或多发均有,多发生于四肢各部位,常有炎细胞、多核巨细胞和含铁血黄素等多种成分,并且表皮组织常增厚;而DFSP多为单发,多见于躯干和四肢的近侧端,成分比较单一,表皮常萎缩变薄。纤维瘤中CD34呈散在或局灶的弱阳性,SMA呈阴性;而DFSP的CD34表达一般较强,SMA的阳性率也比较高。神经纤维瘤神经纤维瘤也可发生于DFSP的好发部位,其瘤细胞也为梭形,并且可呈CD34阳性。但是神经纤维瘤的瘤细胞呈波浪状、细胞核弯曲,瘤组织可形成触觉小体样结构,一般为S-100蛋白表达阳性,并且在手术后经常会发现其与较大的神经束支有关。韧带样纤维瘤韧带样纤维瘤的边界不清,常向周围组织浸润,可使其周围的横纹肌组织发生萎缩和变性,镜下胶原纤维成分特别丰富,并可见多核巨细胞。而DFSP的胶原纤维成分相对较少,并且一般不会有多核巨细胞。纤维肉瘤纤维肉瘤常从深层软组织开始发生,其瘤细胞较肥胖,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可见较多的包括病理性核分裂的核分裂像,并且常有人字形结构和出血坏死。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普通的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体积一般较小,不仅细胞类型多样,还含有含铁血黄素等多种成分,并且其好发部位也与DFSP不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瘤细胞具有明显的多形性和异型性,核分裂像常见,尤其是病理性核分裂多见,具有杜顿巨细胞、黄色瘤细胞和炎症细胞等,并且常见出血坏死。黏液型脂肪肉瘤当DFSP 发生黏液变时,需与黏液型脂肪肉瘤鉴别。DFSP位置相对表浅,瘤体结实,血管增生但不连结成网,缺乏分化程度不同的脂肪母细胞,这些特点都有助于其与脂肪肉瘤鉴别,并且脂肪肉瘤的发病部位常在皮下和深部软组织。皮肤平滑肌瘤皮肤平滑肌瘤在临床上比较少见,主要表现为疼痛性的多发性肿块[17].瘤组织主要由分化好的大片增生的平滑肌细胞和平滑肌束组成。平滑肌束呈粉红色,细胞核呈梭形棒状、两端圆钝,细胞浆丰富、红染。皮肤平滑肌瘤分为3型:①单发性血管平滑肌瘤。此型最常见,约占皮肤平滑肌瘤的80%以上,有包膜,发生于血管壁的平滑肌,由分化好的平滑肌细胞和大量丰富的厚壁小血管组成,并且血管壁和肿瘤的平滑肌之间有移行;②单发性肉膜性平滑肌瘤,即发生于阴囊、乳头、乳晕或大阴唇皮下肉膜肌的平滑肌瘤;③多发性皮肤平滑肌瘤,起源于立毛肌。肉眼见大范围的多发性皮疹,有的融合成片,由于平滑肌痉挛常导致剧痛。SMA免疫组化无助于DFSP与平滑肌瘤的鉴别,因为SMA在DPSP也常呈阳性。一部分皮肤平滑肌瘤难以判断良恶性,通常称为恶性潜能未定的、中间型或交界性平滑肌瘤。交界性平滑肌瘤与DFSP的预后相似,在二者不易鉴别时不管是诊断前者还是后者,都可提示该肿瘤可能复发或恶变,对于临床治疗方案没有明显的影响。结节性筋膜炎结节性筋膜炎的肿块常界限不清,体积较小,有短期内迅速增大史。其纤维母细胞成分排列杂乱、稀疏,胶原纤维少,基质粘液水肿,并可见炎细胞浸润。而DFSP以排列紧密的单一形态纤维母细胞为主构成,体积相对较大,很少见炎细胞。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