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二三课课堂练习 上学期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二三课课堂练习 上学期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二三课课堂练习 上学期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二三课课堂练习 上学期

高二年级历史课堂练习讲义

NO.4 日期2007年9月12日姓名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第二课新文化运动

一、课程标准要记牢

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举出相应的代表作

2、探讨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㈠《新青年》的新觉醒

1、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反动的政治势力向革命势力猖獗反扑,在思想文化领域里掀起了一股的逆流。在袁世凯政府的支持下,各地纷纷成立各种明目的尊孔复古组织。

2、但是,辛亥革命使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在尊孔复古的逆流面前,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文化领域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封建的。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文化运动从此拉开序幕。后来《青年杂志》改名为,1916年由上海迁到。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是思想,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在。

㈡高扬科学民主大旗

1、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有:

2、陈独秀在《新青年》中指出,与,是当今人类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两大因素。就是“赛先生”,就是“德先生”。只有将这两位先生请进中国,才能改变中国的现状。

3、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也是新文化运动重点批判的内容。陈独秀指出,三纲五常完全违反了的原则,鲁迅的短篇小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封建礼教吃人地本质。

4、在民主与科学的大旗下,新文化运动者还提出了“”的口号。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陈独秀则发表了《》,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㈢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对发起猛烈攻击。新文化运动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在北京大学,学生社团大量涌现。对爆发作了宣传动员工作。但是,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三、课堂练习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是(C)

A 列强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

B 西方思想进一步介绍到中国

C 袁世凯政府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D 民主与科学口号提出

2、新文化运动兴起之时,矛头指向(B)

A 袁世凯复辟

B 封建文化

C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D 西方传入的社会主义思潮

3、蔡元培在北大采取“兼容并包”办学方针的根本目的( C )

A 让各种思想文化自由发展

B 促进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C 鼓励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发展

D 缓和各种思想流派之间的矛盾

4、陈独秀因有人指责《新青年》而发表了《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为“Democracy and Science”辩护。这里“Democracy and Science”指(D)

A 科学与技术

B 民主与共和

C 自由与平等

D 民主与科学

5、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口号的进步意义不能体现在( D )

A 反封建专制制度

B 反对愚昧,促进科学事业发展

C 促进中国富强

D 促进中国对社会主义思潮的研究

6、最早在《新青年》上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成为文学革命先声的是(B)A 鲁迅的《狂人日记》 B 胡适的《文学改良走刍议》

C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D 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

7、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先进的知识分子强调科学与民主并重,在政治上实行( A )

A 民主共和制

B 君主立宪制

C 苏维埃体制

D 人民民主制

8、蔡元培的主要贡献是(B)

A 创办《新青年》,拉开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B 实行“兼容并包,松下自由”的办学方针,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C 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改良八项主张

D 发表《狂人日记》,揭露封建礼教的罪恶

9、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封建伦理道德,其主要原因是封建伦理道德( C )

A 落后于西方资产阶级文化

B 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

C 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 被袁世凯复辟所利用

10、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表现在(D)

①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②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③促进了民众尤其是青年学生的觉醒④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1、新文化运动的巨大影响体现在( C )

①使封建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批判②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弘扬③有利于文化普及与繁荣

④对五四运动的发生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⑤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A ①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③④⑤ D ①④⑤

12、新文化运动兴起最主要的原因是( B )

A 中国的先进分子力图改变军阀黑暗统治

B 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C 西方启蒙思想和辛亥革命的影响

D 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13、我们之所以说鲁迅在新文化运动的文学革命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主要是因为他( A )

A 把反封建的内容和白话文形式结合起来

B 对封建礼教攻击最猛烈

C 主张建立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D 首先提倡白话文

14、康有为“尊孔”、陈独秀“力排孔教”,二者相同的目的是( D )

A 为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提供理论依据,并掀起思想启蒙运动

B 借“尊孔”或“排孔”的舆论力量来发动群众

C 否定旧势力的理论基础

D 借此否定守旧思想,以推动社会变革,实现各自政治主张

15、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贡献在于( D )

A 确立了“德先生”和“赛先生”的主导地位

B 批判了资产阶级改良思想

C 揭开了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

D 沉重打击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16、前期新文化运动与过去的革命运动相比,主要“新”在(C)

A 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B不敢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C 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

D 深入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

17、材料题

材料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来年各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

材料二辛亥革命失败后,陈独秀对照西方国家的历史,认真研究,认为中国辛亥革命多次失败的原因是由于几千年封建文化毒害的结果。因此救亡之道要首先打倒中国封建文化取而代之以西方文明。

请回答:

⑴“两位先生”指什么?

民主与科学

⑵根据材料二分析陈独秀提出这一口号的原因

陈独秀认为应该废除封建文化,建立西方式的民主,这样才能顺应历史的发展,才能使国家富

⑶你如何评价陈独秀的主张。

打击了封建思想文化,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但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绝对否定的倾向

高二年级历史课堂练习讲义

NO.5日期2007年9月12日姓名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第三课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一、课程标准要记牢

1、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从开始传入、广泛传播到成为主流的思潮这一传播过程中的主要史实

2、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必然性

3、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㈠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

1、梁启超是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的人。他在1902年《新民丛报》上发表的文章,称马克思是的鼻祖。1906年革命党人朱执信在《民报》上发表了《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介绍到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后,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得力于李大钊等人的大力宣传。1919年5月,《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专号》,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另外,他还在北京大学等学校开设《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社会主义的将来》等课程,利用讲坛宣传社会主义思潮。

㈡新思潮的竞起

五四时期是各种新思潮广泛传播的时期,这时的主要思潮除了科学社会主义之外,还有等

㈢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1、1919年,胡适发表《》一文,主张对社会改造应该从点滴做起,反对进行全盘解决和暴力革命。针对胡适的观点,李大钊发表了《》,问题于主义的论战,预示着

2、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为了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积极通过各种手段来宣传马克思主义。1920年,李大钊在北京组织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陈独秀等人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了同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划清界限,马克思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展开了关于社会主义的论战。

三、课堂练习

1、中国较早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人是(A)

A 梁启超

B 朱执信

C 李大钊

D 毛泽东

2、曾经介绍马克思和马克思学说的人物不包括(C)

A 梁启超

B 朱执信

C 康有为

D 李大钊

3、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学说和《共产党宣言》的部分内容以及剩余价值学说的一些内容的著作是(A)

A 《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

B 《庶民的胜利》

C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D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4、五四运动后,比较全面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 D)

A《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B《庶民的胜利》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5、下列关于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评价不正确的是( D)

A 提高了人民的觉悟

B 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 促使陈独秀、毛泽东等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D 并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当作救国之道

6、十月革命后,中国第一位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 C )

A 陈独秀

B 胡适

C 李大钊

D 梁启超

7、五四运动后,在中国思想界形成的强大的潮流的是( D )

A 民主共和

B 民主科学

C 社会主义

D 马克思主义

8、五四运动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思潮中,影响较大的是(A)

①实用主义思潮②基尔特社会主义思潮③科学社会主义思潮④新村主义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9、源自日本,在五四运动前就传入中国,在当时影响较小的思潮是(C)

A 无政府主义思潮

B 泛劳动主义思潮

C 新村主义

D 实用主义

10、五四运动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百家争鸣、新思潮竞起局面的主要原因是(C)

A 对资本主义失望

B 对社会主义的朦胧的向往

C 五四运动所造就的社会氛围

D 众多刊物的宣传

11、五四爱国运动后新文化运动阵营发生分化,主要原因在于其成员(D)

A 对文学革命的理解不同

B 对中国传统礼教的认识不同

C 对科学与民主观念的宣传方式不同

D 对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不同

12、胡适认为“文明不是笼统造成的,视一点一滴的造成的。进化不是一个晚上笼统进化的,视一点一滴的进化的。”这一思想实质上反映了胡适(C)

A 主张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B 提倡民主与科学

C 反对马克思主义传播

D 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13、下列史实中印证了问题与主义之争中李大钊观点正确的是( A )

A 工读互助团实践的失败

B “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的成立

C“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成立 D马克思主义者和基尔特社会主义者的论战

14、马克思主义者和基尔特社会主义者论战的核心是( C )

A 资本主义

B 民主与科学

C 社会主义

D 共产主义

15、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思潮之所以能在各种新思潮中脱颖而出,其根本原因是( B )

A 李大钊等人的宣传

B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革命性

C 十月革命的影响

D 五四运动的影响

16、下列史实与李大钊无关的是(C)

A 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B 利用讲坛向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C 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宣传马克思主义

D 发表《布尔什维主义胜利》

17、材料题

材料一第一,空谈好听的“主义”,是极容易的事,是阿猫阿狗都能做的事,是鹦鹉和留声机都能做的事。第二,空谈外来进口的“主义”,是没什么用处的。一切主义都是某时某地的有心人,对于那时那地的社会需要的救济方法。我们不去实地研究我们现在的社会需要,单会高谈某某主义……如何能有用呢?

材料二现在中国应该赶紧解决的问题,真多得很。从人力车夫的生计问题到大总统的权限问题;从卖淫问题到卖官卖国问题……从女子解放问题到男子解放问题……哪一个不火烧眉毛紧急问题?

——以上均引自胡适《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材料三社会问题,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具体问题都解决的希望……经济问题的解决,是根本解决。经济问题一旦解决,什么政治问题、法律问题、家族制度问题……都可以解决……

——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胡适的观点。(不得摘抄原文)

胡适认为空谈主义很容易,但无用处,且非常危险,即反对“主义”在中国传播

2、材料二反映问题在中国是否存在?是否应该解决?胡适和李大钊在材料中各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法?

存在。应该解决。

胡适企图用改良主义办法一个一个地解决问题;李大钊提出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即用理想的主义根本解决问题

3、这场争论的实质是什么?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实质:是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斗争(或者是要不要马克思主义的斗争),是革命与改良的争论。

启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不是一帆风顺的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五知识点整理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1.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a) 如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吴阶平、邓稼先等。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b) (1)国防科学技术领域(最为显着) ①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 ②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③1967年,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④1970年,用自制“长征1号”运载火箭成功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成为我国航天时代开始的标志。 (2)医学: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3)农业科技: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籼型杂交水稻。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b) (1)提出: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2)意义:这个论断反映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学技术在

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与运载火箭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b) (1)空间技术领域 ①1984年,成功发射了第一颗通信卫星,随后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升空。 ②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 ③1990年开始,中国进入卫星发射市场。 (2)运载火箭研究 ①1980年5月,中国向南太平洋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②1999年11月以来,成功运用长征2号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五次“神舟号”飞船的发射和回收试验。 ③2003年10月,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 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神舟号”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3)作用:对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高二历史必修三填空题专题训练 人民版

高二历史必修三填空题专题训练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百家争鸣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名丘,字、时代鲁国人,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仁”与“礼”的学说。 2、孔子开创了中国古代讲学之风,据说弟子有3000人,他教学的主要内容有、、、、,也就是今天我们说的“五经”。 3、战国时代,、继承发挥了孔子的思想,也是早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孔子“性相近”的人性学说,提出“”,他还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出“”的学说。其主要内容是,主张统治者要让百姓有一定的和,这样才能使政治安定。他还说“”,认为民心的向背关系到国家的兴亡。孟子还强调社会分工和等级秩序,在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荀子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在天人关系上,他一方面强调“”,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的重要思想。 二、老庄之学 1、老子与庄子是中国古代道家的代表人物,这一学派以“虚无”的“”为世界的根本,以因循自然的“”“”为处世的方法。 2、老子认为“”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他又提出了“”的命题,指出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蕴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但是他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有消极悲观的态度,希望社会倒退回“”的社会。 3、庄子名周,他把“道”作为世界最高原则,宣传天道与。他的思想集中体现在这部书中,在这部书中,庄子善于用寓言来阐发道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法家思想 1、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动的时期,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法家政治家和思想家。李悝在魏文候时期任相,主张“”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增加国家赋税;创立“”,好年成由国家以平价收购粮食,坏年成则以平价出售。魏国由此强大起来。他所著的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 2、战国时期法家的重要特点是,实施。商鞅在秦国两次实行变法,在经济上废除,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为加强中央集权,实行。 3、战国法家在政治实践中,逐步形成了重“”、“”“重势”的不同学派。战国末期的思想家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家思想,将法家思想系统化。主张加强,厉行赏罚,。法家的理论对中国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两汉以后,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四、墨家的主张 1、墨家的创始人是战国初期的,墨家学说的主旨是“”,墨子提出了:、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一系列主张。 2、墨家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和方面,他提出了判别知识的三条标准,即“”,“”,最后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新-课-标-第-一-网 2、评价: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至圣”。 2、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 (3)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他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2)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2、法家: 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基础解读】

历史必修三专题一复习提纲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学习要求:知道诸子百家的主要流派儒家、道家、法家、墨家;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以孔子、孟子、荀子的主张为例,了解早期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 1、背景 ①经济上:随着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逐步瓦解,奴隶制经济崩溃。而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②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 ③阶级关系上:“士”因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礼贤下士而思想活跃和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①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②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③儒家思想就是在“百家争鸣”中吸收、融合各家之长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在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④“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之后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古代中国的思想。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侧;道家学说构成了中国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他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学习要求:知道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二、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1)背景: ①现实需要:汉武帝需要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政治:王国问题。民族关系:北方匈奴+南方西南地区。经济:土地兼并,阶级矛盾激化) ②用人政策:汉武帝起用“贤良文学”的儒学之士数百人,担任官职。 ③个人发挥:董仲舒吸收法家、道家与阴阳家的思想,对儒家思想进行发挥——新儒学,使其更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2)内容: ①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 ③针对土地兼并的现实,发挥“仁政”,轻徭薄赋——缓和阶级矛盾 ④针对为人处事标准,提出“三纲五常”——维护统治秩序 (既要维护君主的权威,加强中央集权,又要限制君主暴政。继承儒家“仁政”学说,又吸收法家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思想。) 2、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根本原因: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 3、影响: ①消极影响: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②积极作用:提升了儒学的地位,对中国文化发展影响深远,儒家思想确立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③深远影响:汉王朝由此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有积极意义

高三历史(新课标历史必修三)二轮专题卷(含解析):专题六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专题训练

山东省潍坊市第二中学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必修三)二轮专题卷(含解析):专题六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2012年5月漳州一中高三质检24题)2009年12月7日,世界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开幕式的盛况迅速传遍全球。世界人民第一时间获知这一消息的主要途径是() ①杂志②电影③电视④互联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邓小平在1979年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坚持……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文艺题材和表现手法要日益丰富多彩,敢于创新。要防止和克服单调刻板、机械划一的公式化概念倾向”。下列表述不符合这一指示精神的是()。 A.“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八亿人口八个戏” D.“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3.(2010年江苏会考16题)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1)是在三大改造的背景下提出的 (2)强调艺术上的“百花齐放”,学术上的“百家争鸣” (3)促进了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领域的繁荣 (4)涌现出《定军山》,《渔光曲》等优秀电影作品 A.(1)(2)(3)B.(1)(3)(4)C.(2)(3)(4)D.(1)(2)(3)(4)4. 1900年,在法国举行第五届巴黎世界博览会,主题是“世纪回眸”——展示19世纪的科技成就。其展品不可能有 5.文化大革命期间,大量知识青年放弃学业去上山下乡参加劳动。政府倡导的目的是()A.让知识青年吃苦锻炼,磨练意志 B.知识青年支援和推进农村建设 C.解决知识青年就学、就业困难 D.解决“60后”脱离社会实践的问题

高中历史必修三高考题专题一

第1课百家争鸣 (2012·海南卷历史·2)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 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 【解析】题干中反映的战国时期孟子的有关施政中君民关系的论述,其认为统治者能做到“礼、义、信”则民治,因此,B项正确;A项是儒学思想可以体现的,但与题意不符,如民贵君轻、君舟民水;C项是荀子观点,题干无从反映;D为孔子思想,题干也无从反映。 【答案】B (2011·安徽文综·12)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图3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 ) 图3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①迎江寺,曾名“古万佛寺”,属于佛教思想,不符合题意。②徽州牌坊群中的贞女坊体现了儒家思想三纲五常的内容,符合题意。③涡阳老子庙供奉老子的神像,老子属于道家的思想。④包公祠是纪念宋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开封府尹包文拯的公祠。包公祠全名“包公孝肃祠”,“孝肃”二字,是宋仁宗在包公死后赐给他的谥号,以评价肯定包公的忠孝一生。这个含义也属于三纲五常的内容。所以②④体现儒家伦理思想,故选B。 【答案】B

(2011·上海单科·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 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 【解析】A项爱无差等是墨家的思想。C项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为治国方针,D项存天理,灭人欲属于个人修养问题,帮故排除A、C、D三项;B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是为人处世的原则,又符合儒家思想。 【答案】B (2010·浙江文综·13)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 A.不以人助天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解析】本题为最佳选择题。“制天命而用之”和“天行有常”是荀子的思想,排除B、D项。选项A出自庄子《南华经》,原文是“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意指上古时的有识之士顺应自然,不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去破坏自然规律,或去影响自然,典型体现了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道德经》,“刍狗” 指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在祭祀之前,人们对它敬若神明,祭祀一结束,就被丢弃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无所谓仁慈,它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主旨是建议人要效法天地的“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的精神,养成这样的胸襟。 【答案】A (2008·上海单科A组·2)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 A.儒家的思想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D.法家的思想 【解析】从材料中的“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可以看出这一思想主张“法治”来教育和管理人民。因此是法家的思想。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1.1百家争鸣教案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2.了解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3.认识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及对当时和后世产生的重要影响。 4.提高学生阅读材料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观看孔子教授学生的动画片,了解孔子的基本思想和人生观点。 2.通过相关的寓言和成语故事来了解道家、法家和墨家的主要观点,增强感性认识。 3.采取比较和启发式教学等方法来理解四家学说的特色和观点。 4.让学生运用诸子百家的观点来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思考过程,用“争鸣”来理解争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多元的思想中,感受诸子百家为人类思想宝库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体会人类优秀思想对后世惠泽千年的影响;感受先代哲人关于做人、处世和立国的智慧。 难点和重点 ●重点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家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难点 如何认识和理解百家争鸣在当时与后世的意义和影响。 引入 图片呈现诸子百家: 师生互动:从学生的答案人手,自然过渡到百家争鸣的背景知识。让学生回忆百家争鸣的背景,为学习百家争鸣概况作好铺垫。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社会政治经济急剧变动的时代,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其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特别是在面对相同的社会政治问题时,古代哲人们所进行的思考即所得出的答案,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补充,相互吸收,这不仅表现在同家而不同派的思想中,也表现在不同家的思想中。 【教师提问】为什么会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如此活跃的局面呢? 【师生互动】一定历史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的反映,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然后从经济、政治、阶级关系和思想文化等角度做出解释。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教师提问】当时出现主要学派有哪些?他们的代表人是谁? 【师生互动】(一)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二)道家老子、庄子 (三)法家韩非子 (四)墨家墨子 【展示材料】材料一

最新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答案

山东省青岛市第二中2013届高三(新课标历史必修三)二轮专题卷(含解析):专题3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历史上大凡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总不免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要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倾向。中国历史上符合这种现象的时期有 ①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②7世纪初期③20世纪初期 A.①②③ B.②③.①② D.①③ 2.(2012年3月漳州市质检8题)1902年4月,梁启超在给康有为的一封信中明确表示:“满清政府已百事腐败,久已毫无希望,破坏主义终不免;愈迟则愈惨,不如趁早。唤起民族精神讨满,是今日中国最适宜的主义”。这表明梁启超 A.拥护三民主义 B.主张维新变法 .赞成民主共和 D.倾向民主革命 3.以下是1917年——1921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所发文章的主题统计,观察图例,结合所知识,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为《每周评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4.某思想家在1925年提到世人对他的评价:“自戊戌以,旧则攻吾太新;新则攻吾太旧……”该思想家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严复 D胡适 5.(2010年9月浙江温州高三返校联考19题)“……产生于清末的新知识分子群也是如此,他们不是其他哪一个阶级经济利益的代表,而是民族精神和社会良心的承载者。以他们为社会强化训练强化训练的民主革命派发起和领导辛亥革命,不是受到哪个阶级的利益驱使,而是为了救国救民,为了使中国摆脱民族危机和社会苦难……”材料主要强调了“新知识分子” A.作为一个群体形成于清末 B.承载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和民族精神 .作为独立的社会阶层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 D.成为推翻清政府的主力 6.魏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7.近代中国主张或赞同习西方先进技术的人物有 ①魏②光绪帝③赵三多④陈独秀 A.①②③ B.①②④.①③④ D.②③④ 8.以下是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结合材料及所知识得出的推论是 A.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9.(2010年11月江西师大附中高三期中21题)有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的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的“高明”之处是

人民版必修3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全套)

科目:历史级别:高二级任课教师: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难点:1、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内容较多而且新知识、新内容多,不易掌握。2、如何结合相关史实,以及情感体验、主观认识,正确判断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 (1)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3)孔子的历史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家,文化传播者。 2.孟子 (1)思想内容: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2)影响:对儒家思想发展有重要贡献。 3.荀子 (1)主要思想: 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 (2)地位: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在讲完本子目后,归纳孟子、荀子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孔子的思想及早期儒学的基本特征。

二儒学的兴起 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难点:对“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太学兴起及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几个问题形成客观的评价。 一、“‘焚书坑儒’的批判”讲两个问题: 1、秦代“焚书坑儒”的时代背景、过程及评价。 评价:虽有维护专制统治,巩固统一的目的;但更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成为二千年来文化专制政策的开端。 2、汉代以来主流文化对“焚书坑儒”的批判。 “焚书坑儒”被称之为“灭学之祸”,对思想文化的传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这种批判基本上是中肯的。 二、“罢黜百家”主要讲述儒学获得独尊地位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讲授时,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和“学习思考”,回答这两个问题:汉武帝时代儒学地位得以提升的原因有哪些?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1)汉武帝时代中国政治“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 (2)儒学大师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为儒学获得独尊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3)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的献策,从而完成了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文化体制和文化政策的转变。 2、客观评价 一方面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儒学地位的上升,汉王朝加强对文化教育的重视,促进了历史文化的发展。 三、“太学的出现” 1、汉武帝创建太学,建立郡国学校 2、太学兴立的标志和影响 (1)太学的建立是汉王朝对文化教育的重视的表现之一,标志着儒学教育的官方化和制度化。 (2)太学的兴立,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对文化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为普通地主阶层子弟入仕提供了机会。 (3)太学生接受儒学教育,其中的民本思想对他们的观念倾向有一定的影响,东汉形成了太学清议的政治现象。当时太学的议政运动,使黑暗的政治势力被迫有所收敛。 建议教师在讲授时,充分利用课本已有资源如“史学争鸣”、“学习思考”等,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学习,使自己的认识、理解和分析更接近真实与客观。 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 引导学生回顾教科书必修一:从世管制、察举制,再到隋唐开始的科举制。 2、科举制的实行对儒学的影响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分析:一方面儒学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儒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填空题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填空 题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

必修三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道家: 和;儒家:、和;墨家:;法家:。 2、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孔子:①思想核心是;要求人与人之间要 有助于缓和阶级矛盾,建立和谐社会 ②要求统治者、,,包含了民本思想。③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④首创私人讲学,主张 孟子:①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主张; ②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提出;③。荀子:①主张施政以服人②看到人民力量的巨大,提出;③。 3、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统治时期,儒学成为我国的正统思想,是汉朝儒学的代表人物,是使儒学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他的主要主张有:①根据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 和的主张;汉武帝兴办,打破贵族子弟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子弟凭做官;同时提高_________ 4、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张:北宋:①人物:、。②基本主张:a、认为“”是万物的本原,认为先有,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b、同时,把和直接联系起来,认为“

.”③二程提出的认识论。 南宋:①人物:,他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②基本主张:提出、。更认为“物”指 5、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李贽:“离经叛道”的思想家①自称自己为异端,破除对思想的迷信,指 出;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者的共同思想有:①政治:; 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的民主思想;主张以 取代 ,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②重视对实际生活的了解,形成的思想,谈到的亡国和亡天下的思想演变为“”的名言, ③是唯物思想家,同时具有思想. 明末清初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态度和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1、了解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笔记

第一节.智者运动 5世纪中叶) 一)背景:经济:古希腊工商经济繁荣(根因) 政治:民主政治的发展,公民地位的提高 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直因) 二)代表人物及主张 1.普罗塔戈拉:①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感觉即知识 意义:①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②把普罗塔戈拉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评价:①积极:第一次把人置于社会和世界中心,是人类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②消极:带有相对主义,主观主义倾向 2.苏格拉底(约前469-前399)升华 评价: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 思想主张:①美德即知识(强调对道德的重视) ②认识你自己(认识做人的道理,体现了对理性的尊崇,対思想自由的追求和对道德的重视,即使人由低级走向高级,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③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 ④强调人类的理性,否定绝对权威 3.意义: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真正的研究人的学问 二.斯多亚学派(系统论述) 1.产生: 2.代表人物:创始人—芝诺,罗马法学家西塞罗(自然法之父),哲学家塞内卡 3.主张:a.逻各斯是贯穿万物的永垂不朽的理性 b.理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天赋人权) c.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人生而平等 4.意义:a.第一次论证了天赋人权 b.第一次论证了人生而平等这一西方人文主义的核心理论 第二节.文艺复兴(14到17世纪),宗教改革 中世纪:又称为黑暗的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时期) 时间:公元前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5年文艺复兴为止 意识形态:(1)基督教处于统治地位(1)神高于一切,主宰一切 (2)人是神的附属品 (3)禁欲主义,人性被泯灭 一)文艺复兴意大利欧洲 1.含义:新兴的资产阶级借助古罗马古希腊文化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运动 2.为什么先从意大利开始:(1)经济: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根因) (2)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的政治,经济利益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 想束缚 (3)保留了较多古罗马古希腊文化 3.概况:(1)表达形式:借助古罗马古希腊文化 (2)实质:资产阶级反封建是思想文化运动,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与专题四练习

必修三专题一与专题四练习 本试卷共分为二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汉书·游侠传》记载:“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皆借王公之势,竟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汉代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B.新兴地主阶级重视搜罗各种人才为己所用 C.没落奴隶主贵族亲小人,远贤臣,生活腐朽 D.魏、赵、齐、楚四国是战国时期恐怖黑恶势力的策源地 2.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张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顺序它们分别是: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3.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含义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体现新中国成功地运用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或外交事件的有:①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③亚非会议上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④邀请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缓和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4.“视人之国若视已之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的说法反映了墨子思想中的 A.“兼爱、非攻” B.“节用” C.“尚力”“尚贤” D.“节葬” 5.儒家思想创立并完美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常把儒家思想的精髓称为“孔孟之道”。其核心是 A.“仁”、“仁政”、“爱人”、“政在得民” B.“三纲五常” C.“六经”:《诗》、《礼》、《书》、《易》、《乐》、《春秋》 D.“有教无类”,“因材施教”6.董仲舒对儒学进行改造,据此西汉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主要区别 A.神化封建统治 B.宣扬仁政 C.为统治者服务 D.反对苛政刑杀7.孔子“有教无类”思想在当时社会具有很大的进步性,主要是因为 A.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B.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 C.稳定社会秩序 D.根本上提高了百姓的素质 8.下列名句属于道家思想的是

高中历史必修三重点知识总结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 (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2)争论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如何治国(德治、仁政,法治,无为而治),还有人性问题、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 (3)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的成就 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礼”和“德治”的主张。 教育上: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 典籍上:编订“六经”。 [附]孔子的重要言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2)孟子的主张: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附]孟子的重要言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荀子的主张: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 [附]荀子的重要言论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的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另:三纲五常) 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 [目的:加强专制集权。影响:加强了专制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 四、明清之际的儒学 1、李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2、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指: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顾炎武(著《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王夫之,三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顾炎武还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王夫之在哲学方面成就突出。 [言论:黄—天下为主,君为客;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公其是非于学校。顾—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五、儒学的兴衰历程:见提纲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一、科技成就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框架说课讲解

历史必修三全册知识纲要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2、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①“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二、罢黜百家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思想来源:董仲舒将法家思想糅合进儒家,形成新儒学 2、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成为 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根本原因: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 三、宋明理学 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 2、思想来源: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3、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陆九渊;明朝—王守仁(王阳明) 4、主要内容:

程朱理学: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理”体现 在社会上是儒家伦理道德;把握“理”就 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 “理”) 陆王心学:陆九渊(南宋人,是心学的开创者)认为“心即理也”,求“理” 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王守仁(明代人, 是心学的集大成者)“致良知”学说认为 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 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 贤。 5、宋明理学的历史作用: ①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②积极——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

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四、明末清初思想家 1、“异端”李贽:反对“存天理,灭人欲”,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认为理在 百姓日常生活之中,对正统思想发出大胆挑战。 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和官场的欺诈。他还主张男女平等,歌颂农民起义。 2、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①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 ②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③学术上,提倡务实学风和行为,“经世致用”;

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试题

高二历史1 必修三专题一练习 班级姓名学号布置日期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 25 题,计 75 分) 1、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 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A .儒、道、墨、法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 2、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墨子主张“兼爱” 、“非攻”,孟子主张 “政在得民” ,这些主张所反映出的社会背景是 A .社会的长期动荡不安 B .百家争鸣的趋同现象 C.奴隶制开始崩溃D.封建经济的发展壮大 3、下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成就中,对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 A .“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B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D.“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 4、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 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 , yet, it can turn the boat over as well ”,这句话最早见于中国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著作?这位学生正 确的回答是 A . Li Er B. Zhuang Zhou C. Meng Ke D. Xun kuang 5、《史记·曹相国世家》曰:“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此语 体现了汉初遵循的诸子思想是 A .儒家思想 B .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 6、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关系是 A .完全更新 B .因循守旧C.继承与发展D.形式上的变化 7、“三教合归儒”的三教是指 ①佛教②基督教③伊斯兰教④道教⑤儒学 A .①④⑤ B .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8、董仲舒对儒学内容的发展在于 ①限制君主暴政②大一统③“天人感应”④“君权神授” A .①②③ B .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 9、下列儒家思想的主要观点,在今天还可取的是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爱人 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③“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④“亲吾之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⑤“宇宙便是吾心”“心外无物” A.①②⑤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⑤ 10、两宋时理学的集大成者是 A .程颢 B .程颐C.朱熹D.王阳明 11、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指 A .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 .“天人感应”理论12、 朱熹和王阳明对“天理”进行了不同的阐述,两者共同的本质意图是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历年高考题节选)

高二必修三第一单元训练题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75分) (2011年新课标卷文综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断的精神实质较为接近的是 C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根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2011年全国卷文综12)唐初编定的《隋书?经籍志》,确立了中国古代史四部分类著录图书的原则,汉代的乐府民歌应著录于 D A.经部 B.史部 C.子部 D.集部 (2011年北京卷文综14)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艰难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 A 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C.文庙额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2011年北京卷文综15)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D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2011年天津卷文综历史3)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C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2011年安徽卷文综12)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图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B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011年广东卷文综14)“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精细化整理 专题四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 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P64 三民主义的核心是民权主义,因为它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和建立政权问题。 附: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的相关原因: ①吸收护国护法运动等失败的教训,孙中山本人对民主革命不懈地追求;②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使孙中山看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和革命的新形式 ③共产国际和中共对孙中山的帮助,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影响等

2.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P68 (1)发展历程:

(2)科学定义: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实践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3.概述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P74 (1)形成过程:

(2)主要内容(了解): ①发展道路: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②发展阶段: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③根本任务: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包括社会主义本质、三个有利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④发展动力:强调改革是解放生产力; 包括经济、政治、精神改革目标(其中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在坚持和 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 度,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的基础上,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⑤外部条件:和平与发展;和平外交和对外开放 ⑥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⑦战略步骤:“三步走”的战略; ⑧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党是领导核心,依靠力量是广大人民群众、统一战线和人 民军队; ⑨祖国统一: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3)伟大意义: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它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旗帜,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实践经验与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引自《中共党章》等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三第二三课课堂练习 上学期

高二年级历史课堂练习讲义 NO.4 日期2007年9月12日姓名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第二课新文化运动 一、课程标准要记牢 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举出相应的代表作 2、探讨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㈠《新青年》的新觉醒 1、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反动的政治势力向革命势力猖獗反扑,在思想文化领域里掀起了一股的逆流。在袁世凯政府的支持下,各地纷纷成立各种明目的尊孔复古组织。 2、但是,辛亥革命使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在尊孔复古的逆流面前,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文化领域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封建的。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文化运动从此拉开序幕。后来《青年杂志》改名为,1916年由上海迁到。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是思想,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在。 ㈡高扬科学民主大旗 1、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有: 2、陈独秀在《新青年》中指出,与,是当今人类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两大因素。就是“赛先生”,就是“德先生”。只有将这两位先生请进中国,才能改变中国的现状。 3、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也是新文化运动重点批判的内容。陈独秀指出,三纲五常完全违反了的原则,鲁迅的短篇小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封建礼教吃人地本质。 4、在民主与科学的大旗下,新文化运动者还提出了“”的口号。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陈独秀则发表了《》,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㈢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对发起猛烈攻击。新文化运动还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在北京大学,学生社团大量涌现。对爆发作了宣传动员工作。但是,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三、课堂练习 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是(C) A 列强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 B 西方思想进一步介绍到中国 C 袁世凯政府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D 民主与科学口号提出 2、新文化运动兴起之时,矛头指向(B) A 袁世凯复辟 B 封建文化 C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D 西方传入的社会主义思潮 3、蔡元培在北大采取“兼容并包”办学方针的根本目的( C ) A 让各种思想文化自由发展 B 促进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C 鼓励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发展 D 缓和各种思想流派之间的矛盾 4、陈独秀因有人指责《新青年》而发表了《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为“Democracy and Science”辩护。这里“Democracy and Science”指(D) A 科学与技术 B 民主与共和 C 自由与平等 D 民主与科学 5、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口号的进步意义不能体现在( D ) A 反封建专制制度 B 反对愚昧,促进科学事业发展 C 促进中国富强 D 促进中国对社会主义思潮的研究 6、最早在《新青年》上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成为文学革命先声的是(B)A 鲁迅的《狂人日记》 B 胡适的《文学改良走刍议》 C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D 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 7、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先进的知识分子强调科学与民主并重,在政治上实行( A ) A 民主共和制 B 君主立宪制 C 苏维埃体制 D 人民民主制 8、蔡元培的主要贡献是(B) A 创办《新青年》,拉开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B 实行“兼容并包,松下自由”的办学方针,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C 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改良八项主张 D 发表《狂人日记》,揭露封建礼教的罪恶 9、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封建伦理道德,其主要原因是封建伦理道德( C ) A 落后于西方资产阶级文化 B 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 C 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 被袁世凯复辟所利用 10、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表现在(D) ①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②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③促进了民众尤其是青年学生的觉醒④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1、新文化运动的巨大影响体现在( C ) ①使封建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批判②民主与科学思想得到弘扬③有利于文化普及与繁荣 ④对五四运动的发生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⑤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A ①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③④⑤ D ①④⑤ 12、新文化运动兴起最主要的原因是( B ) A 中国的先进分子力图改变军阀黑暗统治 B 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C 西方启蒙思想和辛亥革命的影响 D 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13、我们之所以说鲁迅在新文化运动的文学革命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主要是因为他( A ) A 把反封建的内容和白话文形式结合起来 B 对封建礼教攻击最猛烈 C 主张建立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D 首先提倡白话文 14、康有为“尊孔”、陈独秀“力排孔教”,二者相同的目的是( D ) A 为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提供理论依据,并掀起思想启蒙运动 B 借“尊孔”或“排孔”的舆论力量来发动群众 C 否定旧势力的理论基础 D 借此否定守旧思想,以推动社会变革,实现各自政治主张 15、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贡献在于( D ) A 确立了“德先生”和“赛先生”的主导地位 B 批判了资产阶级改良思想 C 揭开了马克思主义的新篇章 D 沉重打击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 16、前期新文化运动与过去的革命运动相比,主要“新”在(C) A 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思想B不敢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C 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 D 深入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 17、材料题 材料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来年各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 材料二辛亥革命失败后,陈独秀对照西方国家的历史,认真研究,认为中国辛亥革命多次失败的原因是由于几千年封建文化毒害的结果。因此救亡之道要首先打倒中国封建文化取而代之以西方文明。 请回答: ⑴“两位先生”指什么? 民主与科学 ⑵根据材料二分析陈独秀提出这一口号的原因 陈独秀认为应该废除封建文化,建立西方式的民主,这样才能顺应历史的发展,才能使国家富 ⑶你如何评价陈独秀的主张。 打击了封建思想文化,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但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绝对否定的倾向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