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区域经济发展论文产业结构研究论文

区域经济发展论文产业结构研究论文

区域经济发展论文产业结构研究论文
区域经济发展论文产业结构研究论文

区域经济发展论文产业结构研究论文

高等教育对地方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影响研究摘要:通过对保定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运用结构偏离度方法研究了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通过测算保定市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灰色关联系数,分析了高等教育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联性。结论表明,驻保高校是促进保定区域经济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深层次动力,基于此提出了合理发展保定高等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区域经济;产业结构

保定历史悠久,崇尚文化,汇集了河北省大部分高等学校。在“十一五”期间,保定市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但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着不平衡现象,各县区存在较大差距。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因此逐步改善和调整产业结构,对推动经济发展尤其重要。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表明,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会带来劳动力结构和技术结构等出现一系列变化,引起劳动力的就业产生新的组合。这些新的经济社会变革又必将促使为其提供智力、人才与科技支撑的高等教育,在教育结构、教学模式、人才培养上作出相应的调整。本文以保定市为例,通过对产业结构与高等教育的关联分析,研究如何发展高等教育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一、保定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1.保定市产业结构的总体发展分析。2003年以来,保定市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见图1)。

从总体趋势来看,2003—2008年这一阶段保定市的产业结构呈

“二、三、一”型,即第二产业占GDP比重最大,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小,标志着保定的产业结构向更高阶段迈进了一大步。但根据世界银行钱纳里等经济学家研究,人均GDP 2 000美元以上(1980年,美元),第一、二、三产业生产结构为15.4%、43.4%、41.2%,而保定市2008年第一、二、三产业结构为15.62%、48.31%、36.07%,距此标准尚有差距,有待发展调整。而与发达国家的“三、二、一”型结构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2.保定市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其中产业结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其发展变化客观上要求就业结构与之相适应,产业结构的不断演进和升级也伴随着就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但对于就业结构来说,除产业结构外,还受体制、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有时并不表现为与产业结构同步变化,就业结构调整可能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一般用结构偏离度来表示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这种非同步关系。当结构偏离度等于0时,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完全协调,若偏离0越远则意味着结构的偏差越大。根据统计数据,对2003年以来保定市三次产业的结构偏离度进行计算,所得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自2003年以来,第一产业的结构偏离度绝对值很大。这表明,第一产业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很不协调,产业产值份额大于就业份额,具有较强的劳动力吸纳能力,但这种不协调性较为平稳;第二产业的结构偏离度均小于零,说明产值份额小于就业份

额,理论上第二产业不能吸纳更多的人员就业,并且减员增效以及第二产业科技含量提高等原因,使得第二产业难以吸纳转移出来的劳动力;第三产业的结构偏离度总体呈下降趋势,说明保定市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不协调性得到了改善。

从总体上看,保定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还是很不协调,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通过分析可以得出: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第二产业并没有充分吸收劳动力,农村劳动人口转向了较低层次的第三产业,而绝大部分的较高层次的劳动力也纷纷流向了高层次的第三产业,这就造成了目前保定市第一产业劳动力素质低下,高层次人力资本奇缺,而第二产业的人力资本也相对于低下的状况。这样的人力资本水平和配置,使得保定市的产业结构升级受到了严重制约。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好保定市人力资源优势,加大教育力度,提升人力资源总体水平,提高就业力,在立足发展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二、产业结构与高等教育的灰色关联分析

通过对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两方面的分析不难发现,保定市的产业结构虽然有了很大改善,但依然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主要表现在第二、三产业发展落后。因此保定市的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的升级和调整,尤其是要加快工业化进程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这就要求相关产业的人才结构重新优化配置。高等教育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手段,它的发展将很大程度上推动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发展。近年来,高

产业结构论文关于产业结构的论文

产业结构论文关于产业结构的论文 经济危机背景下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策略研究摘要 2008年以来经济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是:信用经济过度发展以及实体经济发展滞后。我国经济刺激计划虽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是近一年以来,我国相关物价指数不断上扬,通货膨胀趋势日趋明显,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过度经济刺激的负面效应不断显现。面对此势,在经济危机背景下,应该把调整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作为重点,改变过去粗放型的发展方式,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制造业为先导的强国发展模式。 关键词经济危机产业结构升级策略 一、引言 2008年起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已对世界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分析本轮经济危机深层次原因是:信用经济过度发展以及实体经济发展滞后。经济危机发生后,我国出台了四万亿投资的经济刺激计划,经过近2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我国经济各项指标已经恢复甚至超过了经济危机之前的水平。但是,由于投资过度放大等诸多因素影响,使得近一年以来,我国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压力,相关物价指数不断上扬。本文认为,在经济危机背景下,我国应该把调整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作为重点,改变过去粗

放型发展方式,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制造业为先导的强国发展模式。 二、当前我国存在的主要经济结构问题 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政策取向偏重于粗放式的发展方式,由此引发了一些经济结构问题: 1.生产结构不合理。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低水平的结构性、地区性生产过剩,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企业低水平下的生产高消耗、高成本和低效益。 2.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分析目前中国各类产业组织结构发现,首先,一个普遍现象是分散程度较高,集中度较低。此外,企业普遍追求“大而全”和“小而全”,大、中、小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分工协作,对接市场的企业有机链条没有形成。 3.产业技术结构不合理。由于中国长期重复了一条主要依靠政府投资开展科研和技术开发的道路,企业作为投资主体的地位没有得到有效发挥,造成了投资活动成本约束和效益激励的缺失,因此客观上形成了科研与产业相分离、技术转化能力不高的状况。 三、经济危机背景下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策略 1.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产业升级策略

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结构分析报告书

产业结构及区域经结构分析 一、产业结构优化 ) (一)产业结构变动的测度(见教材P 172-173 (二)产业结构优化的概念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各产业之间协调发展,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具体说来,产业结构优化是产业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包括数量比例关系由不协调走向协调的合理化过程,是产业结构由低层次不断向高层次演进的高度化过程。 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质就是要实现资源在产业之间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促进产业经济协调稳定、高效发展。 产业结构优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时点上有不同的优化内容。目前,产业结构优化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 (三)产业结构合理化 1.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定义:所谓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产业结构由不合理向合理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上根据消费需求和资源条件,对初始不理想的产业结构进行有关变量的调整,理顺结构,使资源在产业间合理配置,有效利用。 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关键在于产业之间内在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不同于各产业能力之和的整体在能力。产业之间的相互作用越是协调,结构的整体能力就越高,从而产业结构就越合理。反之,结构关系越不协调,结构的整体能力就越低。 2.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意义在于: (1)是社会再生产进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2)是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前提和基础; (3)是一国经济进入新的成长阶段的客观要求; (4)是迎接世界范围内的新技术革命和产业结构大调整挑战的迫切需要。 3.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目标主要有: (1)各产业间相对地位协调。

(2)产业间关联方式协调。 (3)供给和需求在数量与结构上协调。 4.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定性衡量标准主要有: (1)能够充分利用本国的资源以及国际分工的好处,使生产要素得到最佳组合。(2)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 (3)能取得较高的整体经济效益,并能保证社会有效需求的满足。 (4)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度量,主要考虑产业之间的协调程度和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也就是说主要是对要素投入结构和产出结构耦合程度的一种衡量。就这种耦合而言,研究者一般采用结构偏离度对产业结构合理化进行衡量,其公式为: 公式中, E 表示结构偏离度 Y 表示产值 L 表示就业 i 表示第i产业 n 表示产业部门数。 根据古典经济学假设,经济最终将处于均衡状态,各产业部门生产率水平相同。由于Y / L可以用来表示生产率,因此,当经济均衡时, Yi/ Li= Y / L,从而结构偏离度E = 0。同时,Yi/Y可以用来表示产出结构, Li/ L 表示就业结构,因此,结构偏离度E 同时也是产出结构和就业结构耦合性的反映。结构偏离度E值越大,就表示经济越偏离均衡状态,产业结构越不合理。由于经济非均衡现象是一种常态,在发展中国家这种情形更为突出,因此,结构偏离度E 值是不可能为0的。而且,结构偏离度指标将各产业一视同仁,忽视了各产业在经济体的重要程度并不相同这一事实,同时绝对值的计算也为研究带来不便。因此,在很多后来的研究中,人们又引入了泰尔指数。 泰尔指数又称泰尔熵,最早是由泰尔( Theil and Henri,1967)提出的,一些学者曾经将之用于地区收入差距问题的研究,其实,泰尔指数也是一个很好的

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论文

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变化研究 经济贸易系 国际经济贸易实务(物流与报关)1班 2009级 09421107 刘杏铃

发展前景:东盟业已形成的国际经济、政治实力;东盟在亚太国际关系中的独特地位;东盟内部在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上的改善; 以及东盟艰难跋涉、发展壮大的实践本身等,却为东盟一体化描绘了一幅充满希望的画卷 障碍:东盟的一体化与欧盟的一体化相比,其进程中还存在着社 会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悬殊、经济结构缺陷等重重障碍. 区域经济一体化被定义为单独的经济整合为较大的经济的一种 状态或过程。也有人将一体化描述为一种多国经济区域的形成,在这个多国经济区域内,贸易壁垒被削弱或消除,生产要素趋于自由流动,以及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合作、变化、发展的浅析。

东南亚国家自由贸易区经济学家大英帝国经济一体化

三、正文: 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变化 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 虽然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今国际经济关系中最引人注目的趋势之一,但国内外对经济一体化尚无统一定义。"经济一体化"这个词语的使用是近年出现的。所谓"区域"是指一个能够进行多边经济合作的地理范围,这一范围往往大于一个主权国家的地理范围。根据经济地理的观点,世界可以分为许多地带,并由各个具有不同经济特色的地区组成。但这些经济地区同国家地区并非总是同一区域。为了调和两种地区之间的关系,主张同一地区同其他地区不同的特殊条件,消除国境造成的经济交往中的障碍,就出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设想。经济的一体化是一体化组织的基础,一体化组织则是在契约上和组织上把一体化的成就固定下来。 经济一体化具有许多经济方面的优点,重要的有: (一).根据比较优势的原理通过加强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 (二).通过市场规模的扩大达到规模经济提高生产水平; (三).国际谈判实力增强有利于得到更好的贸易条件; (四).增强的竞争带来增强的经济效率; (五).技术的提高带来生产数量和质量的提高; (六).生产要素跨越国境; (七). 货币金融政策的合作; (八).就业、高经济增长和更好的收入分配成为共同的目标。 在过去的数十年中,世界经济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各国经济的一体化。国际商品和劳务贸易增长速度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各国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加强了,跨国流动的人数越来越多,对外直接投资迅速扩大,跨国公司的活动日益频繁。各国政府政策上的变化,特别是放开以前对外国公司封闭的产业,更强更广泛的区域贸易集团化运动,资金流动限制的取消,以及降低关税壁垒的长期影响,认同并强化了一体化的潮流。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经济一体化的形式根据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别。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巴拉萨把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分为四个阶段: (一)贸易一体化,即取消对商品流动的限制; (二)要素一体化,即实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三)政策一体化,即在集团内达到国家经济政策的协调一致; (四)完全一体化,即所有政策的全面统一。

区域经济发展论文产业结构研究论文

区域经济发展论文产业结构研究论文 高等教育对地方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影响研究摘要:通过对保定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运用结构偏离度方法研究了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通过测算保定市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灰色关联系数,分析了高等教育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联性。结论表明,驻保高校是促进保定区域经济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深层次动力,基于此提出了合理发展保定高等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区域经济;产业结构 保定历史悠久,崇尚文化,汇集了河北省大部分高等学校。在“十一五”期间,保定市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但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着不平衡现象,各县区存在较大差距。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因此逐步改善和调整产业结构,对推动经济发展尤其重要。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表明,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会带来劳动力结构和技术结构等出现一系列变化,引起劳动力的就业产生新的组合。这些新的经济社会变革又必将促使为其提供智力、人才与科技支撑的高等教育,在教育结构、教学模式、人才培养上作出相应的调整。本文以保定市为例,通过对产业结构与高等教育的关联分析,研究如何发展高等教育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一、保定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1.保定市产业结构的总体发展分析。2003年以来,保定市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见图1)。 从总体趋势来看,2003—2008年这一阶段保定市的产业结构呈

“二、三、一”型,即第二产业占GDP比重最大,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小,标志着保定的产业结构向更高阶段迈进了一大步。但根据世界银行钱纳里等经济学家研究,人均GDP 2 000美元以上(1980年,美元),第一、二、三产业生产结构为15.4%、43.4%、41.2%,而保定市2008年第一、二、三产业结构为15.62%、48.31%、36.07%,距此标准尚有差距,有待发展调整。而与发达国家的“三、二、一”型结构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2.保定市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其中产业结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其发展变化客观上要求就业结构与之相适应,产业结构的不断演进和升级也伴随着就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但对于就业结构来说,除产业结构外,还受体制、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有时并不表现为与产业结构同步变化,就业结构调整可能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一般用结构偏离度来表示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这种非同步关系。当结构偏离度等于0时,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完全协调,若偏离0越远则意味着结构的偏差越大。根据统计数据,对2003年以来保定市三次产业的结构偏离度进行计算,所得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自2003年以来,第一产业的结构偏离度绝对值很大。这表明,第一产业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很不协调,产业产值份额大于就业份额,具有较强的劳动力吸纳能力,但这种不协调性较为平稳;第二产业的结构偏离度均小于零,说明产值份额小于就业份

房地产营销策略研究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房地产营销策略研究

重庆通信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队别 22 年级 06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 同组姓名 一、题目 房地产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二、设计课题要求 1、按照教务处的有关规定,按时按规定完成论文 2、毕业论文要有较强的系统性、理论性、完整性。 3、论文内容要完整,概念要准确。 4、论据要充分,方法要可行,措施要得当,结论要有创新性。 5、每篇论文(正文)不得少于1万字。 三、设计课题所需的主要设备和资料

有关市场营销学的文章、书、刊较多,可以从以下方面广泛查阅:1、各书店、2、图书馆、Internet。另外,还可以做一些市场调查,并结合自身社会实践活动经验总结。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四、设计说明(论文)应包括的内容 1、房地产市场营销策略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2、房地产市场营销的相关理论的研究 3、房地产市场营销的现状及分析 4、房地产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和误区 5、提出解决方法及其创新研究的策略 6、结论 五、参考文献 [1]吴伟良.房地产企业策略管理基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美]菲利普·科特勒著,洪瑞云等译.市场营销管理(亚洲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3]中国房地产经营管理研究中心.中国房地产经营管理全书[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5.1. [4]董潘总主编,于颖、周宇编著. 房地产市场营销[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5]中国地产商,CS策略与房地产营销[M],2006. [6][美]菲利普·科特勒著,洪瑞云等译.市场营销管理(亚洲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德阳市产业结构分析

德阳市产业结构分析

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德阳市产业结构分析 西昌学院郭佳 摘要:本文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德阳市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以四川省为参照系,对德阳市三次产业结构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制定德阳市产业发展战略和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依据,促使产业结构逐渐趋向合理化和高度化,乃至更好地促进德阳市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偏离-份额分析法;德阳市;产业结构 区域产业结构表现为区域内各种类型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城市产业结构问题是城市经济研究的核心理论问题,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城市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它不但有利于充分利用城市资源,发挥城市优势,提高城市产业经济效益,增强城市经济实力,而且还有利于城市满足城市不断增长的人口和社会发展需求。本文将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来分析德阳产业结构优劣、竞争力的强弱,进而为确定德阳市经济发展和产业部门调整与优化的方向提供参考和依据,促进德阳市经济的发展。 一.偏离--份额分析法 偏离-份额分析法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丹尼尔·B·克雷默于1942年首先提出,后经过E·S·邓恩和埃德加·胡佛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Dunn集各家之所长,总结成现在普遍采用的形式[2-5].SSM分析法在国外区域与城市经济结构分析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与以往其他方法相比,偏离-份额分析法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动态性,能够揭示区域与城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程度和原因,是确定区域未来发展主导方向的有效方法。 1.基本原理 偏离-份额分析法是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其所在区域或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作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3个分量,即份额分量(全国增长份额)、结构偏离分量(结构转移份额)和竞争力偏离分量(区域竞争力份额),以此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区域具有相对竞争力优势的产业部门,进而可以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2.数学模型的构建 假设区域i在经历了时间[0,t]之后,经济总量和结构均已发生变化.设初始期(基年)区域i经济总规模为bi,0,末期(截止年t)经济总规模为bi,t.同时,依照一定的规则,把区域经济划分为n个产业部门,分别以bij,0 ,bij,t (j=1,2,…,n)表示区域i第j个产业部门在初始期与末期的规模,并以B0,Bt表示区域所在大区或全国在相应时期初期与末期经济总规模.以Bj,0与Bj,t 表示在大区或全国初期与末期第j个产业部门的规模,区域i第j个产业部门在[0,t]时间段的变化率为:

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论文

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论文 一、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总体特征与存在的问题 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的主要特点就是发展的不均衡性,第一、二、三产业比例失调,在第二产业中主要表现为高度依赖资源型产业。资源型城市三次产业的转变趋势与产业结构演进的正常趋势相吻合。第一产业以为其比较优势差而基本呈降低趋势,第二产业经过略微的波动后也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发展情况良好,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发展速度明显快于第一、二产业。 二、资源型城市三次产业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第一产业。随着资源型城市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林牧渔业的总值总体不断增加。第一产业内部主要以农业和牧业为主,农业比重在不断波动中呈下降趋势。牧业比重逐年增加,说明资源型城市牧业、养殖业发展趋势很好。林业和渔业在第一产业内部比重一直较弱,林业比重在波动中下降。 2.第二产业。大同的第二产业呈现出以煤炭及其相关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状态。从产量来看,工业产品以原煤及相关产业如焦炭、洗煤等为主,化学原料、钢材产量较低。随着原煤产量及增速的波动,与其相关的产业产量及增速也相应地有所变动,这说明原煤行业对其他行业有着很大的制约性。 3.第三产业。资源型城市高科技类型、高技术类型产业所占比重偏小的结构缺陷。交通、物流、邮电通讯业和批发业、零售业及餐饮业是资源型城市第三产业的主要支柱,房地产和其他服务业所占的比例较少,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较低,总体规模不足。新兴第三产业比重较小,总体发展滞后。由以上分析可知,资源型城市三种产业存在结构不平衡,产业结构出现“两端小,中部大”的局势。 三、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及实现途径 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的失衡限制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进产业结构改革具有很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要充分利用其“旅游文化古城、资源能源大城、地域区域名城”三大优势,将大同打造成有北方特色的农业产区、现代加工工业基地、物流商贸集散地风景文化旅游胜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建设生态产业强市。重新构造产业体系,走一条产业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发展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延长资源型产业的周期和寿命,提高资源综合利用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营销策略研究

经济管理学XXXXXXX毕业论文 XXXX 院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 XXX公司营销策略研究学生姓名 ZorroFox 学号0000002 专业市场营销指导教师XX年 XX 月 XX日 XXXXXXX毕业论文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1.选题的理由或意义一、研究背景自2000年开始,随着中国加入WTO,政府一系列支持政策的出台以及客户对如见需求的增加,中国的软件市场有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市场对软件的需求量飞速增长。1至10月我国软件产业规模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10902亿元,占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的比重由2001年的6%上升到18%,成为电子信息产业中仅次于计算机制造行业的第二大产业。伴随着这样的发展,软件市场出现了很多问题:(一)软件价格战,竞争中相互价格下调。价格问题成了营销企业的一个重要因素。经销商进行价格的直接目的是争夺客户,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但是靠这种变相价格吸引用户,长此以往企业的利润必然降低,而且市场的混乱还会使消费心理扭曲,使企业现实利益受损,核心竞争力与持续发展能力也得不到增强。(二)软件盗版问题,盗版无疑是软件在中国销售所面临的一大顽症。从软件盗版的既得利益来看,给软件公司带来了既得利益上的巨大损失。二、研究意义(一)理论意义。通过对软件企业营销策略(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进行研究,对于探讨软件企业的营销模式等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二)实际意义。本论文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市场营销学相关理论为支撑,分析了XX公司科技的营销策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方面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希望通过优化的营销策略,让XXXX公司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继续扩大市场份额,在软件领域超越价格战和盗版软件的威胁;提高公司服务质量,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客户忠诚度。 XXXXXXX毕业论文2、国内外研究现状(或文献综述)一、软件产业与技术的发展趋势1软件设计生产工厂化和软件工程项目外包化软件复用和软件构件技术作为未来软件开发的发展方向,将引起软件产业的深

9、区域产业结构分析讲解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区域产业结构评价准则 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的选择以及对已有的产业结构的评价, 要以区域的综合区情及国家的经济大势为依据。在多种因素综合限定的边界内进行选择。区域产业结构的选择的合理性如何,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考察。 1、以形成的产业结构同区域的资源结构是否相适应,能否发挥区域的资源优势。即在区域各种经济发展要素中, 供给比较充分、价格比较便宜的生产要素 (既区域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是否优先、重点开发利用其相对应的产业和产品是否得到优先、重点发展。 2、区域产业系统的功能,能不能承担起全国地域分工的重要任务,即对全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协调能否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这一点集中表现在区域主导产业部门是否形成, 其发展的规模是否适度。 3、区内产业间的关联度如何,特别是主导产业和非主导产业之间的关系如何,是否协调一方面,主导产业的产业优势能否辐射区域的相关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另一方面, 相关产业又是否与主导产业的发展相配合,从而是整个区域经济系统高效率地运转。 4、区域经济结构的转换力和应变能力如何。即能否充分吸收、消化外来因素,有效地将外来因素或外部投入转换为输出, 形成强大的扩张、输出能力; 能否在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情况下, 通过组织机制的调节, 消除干扰造成的不协调状态; 能否在系统结构保持相对稳定有序的同时,创造条件向更高层次的优化方向发展。 5、结构性效益的高低。如果一个地区的经济效益较好,并且这个较好的效益是由其产业结构带来的, 那么这个产业结构就是合理的; 反之, 如果一个地区的经济效益不好, 而且这个较差的经济效益是由其产业结构带来的, 那么, 这个产业结构就是不合理的, 需要调整。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论文.

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分析 根据经济学的原理,农业结构调整可以定义为;农业生产活动中劳动、资本、土地及其他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供给与使用的重新配置。因此,农业结构调整范畴应包括与农业经济结构的各个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同时还应包括国民产出的增加以及其他一些相关因素的相互作用,它是当前农业、农业工作的中心任务,是提高农业效率、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的收入的战略措施。在诸多因素中,生产力是决定因素,因此,农业结构调整是随着农业、农村以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逐步进行的,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优化的动态过程。 农业结构调整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通过满足市场需求提高经济效益,从而提高农业收入。我国农业资源的比较优势是肉类、水产品、蔬菜和水果等劳动或资本密集型的农产品。我国农业生产应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粮食生产要逐步减少玉米、春小麦、南方小麦、劣质早籼稻的生产,增加国内市场需要的特殊玉米、饲料稻、优质早籼稻的生产;棉花要在适当压缩种植面积的同时,增加抗虫优质品质和特种棉的生产;水果生产近几年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压缩大宗品种,增加优质品种、小品种的生产;蔬菜生产的发展方向是协调稳定反季蔬菜的供给量,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的供给量。大力发展的同时还要逐步转变增长方式,由追求产量最大化向提高质量追求效益方向调整。 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效益农业,还要注意以下方面。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这既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又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必要条件;既是解决当前农业发展突出矛盾的迫切需要,又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战略选择;既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又是实现农村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 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但农民在交易中仍存在比较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和利益流失,农民组织还需进一步壮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营销策略研究

XXXXXXX毕业论文 XXXX经济管理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 XXX公司营销策略研究 学生姓名 ZorroFox 学号 0000002 专业市场营销 指导教师 XX年 XX 月 XX日 XXXXXXX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1.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一、研究背景 自2000年开始,随着中国加入WTO,政府一系列支持政策的出台以及客户 对如见需求的增加,中国的软件市场有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 来临,市场对软件的需求量飞速增长。1至10月我国软件产业规模首次突破1 万亿元,达到10902亿元,占整个电子信息产业的比重由2001年的6%

上升到18%,成为电子信息产业中仅次于计算机制造行业的第二大产业。伴随 着这样的发展,软件市场出现了很多问题: (一)软件价格战,竞争中相互价格下调。价格问题成了营销企业的一个重 要因素。经销商进行价格的直接目的是争夺客户,快速抢占市场份额,但是靠这 种变相价格吸引用户,长此以往企业的利润必然降低,而且市场的混乱还会使消 费心理扭曲,使企业现实利益受损,核心竞争力与持续发展能力也得不到增强。 (二)软件盗版问题,盗版无疑是软件在中国销售所面临的一大顽症。从软 件盗版的既得利益来看,给软件公司带来了既得利益上的巨大损失。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通过对软件企业营销策略(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 略、促销策略)进行研究,对于探讨软件企业的营销模式等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二)实际意义。本论文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以市场营销学相关 理论为支撑,分析了XX公司科技的营销策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产品、价格、 渠道、促销等方面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产业结构与区域结构分析

摘要:北京市是一座拥有深厚历史北京的都市,它是我国的首都,受到大伙儿的广泛关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产业结构与区域结构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搜集了近三十年来的有关数据,并采纳图表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来对北京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产业结构与区域结构做统计分析。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近三十年

目录: (一)引言 (4) (二)北京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产业结构分析 (5) (三)北京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区域结构分析 (20) (四)结论 (43)

(一)引言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早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即封召公于北京及附近地区,称燕,都城在今北京房山区的琉璃河镇,在后来的历史进展过程中,北京也作为一颗耀眼的明珠存在着。北京市的方方面面都存在着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不仅在中国是一个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大都会,在世界上仍然备受着瞩目。毫无疑问,北京的经济进展水平在我国各大都市中居于领先地位,国人们对北京市的经济进展有着极为浓厚的兴趣。本文将从全社会固定资产的有关方面对北京市的经济做一个讲明,重点对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进行统计分析。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指以货币表现的建筑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它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使用方向的综合性指标。固定资产投资是社会固定资产再生产的要紧手段。通过建筑和购置固定资产的活动,国民经济不断采纳先进技术装备,建立新兴部门,进一步调整经济结构和生产力的地区分布,增强经济实力,为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制造物质条件。这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固定资产投资按经济统计可划分为: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治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治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本文将搜集近三十年来北京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三次产业上的数据做具体分析,同时选取几个代表区域做区域结构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论文

区域经济发展论文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论文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 姓名: 准考证号: 身份证号: 联系电话: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 摘要: 长期和稳定的增长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呈阶梯式增长,引起国际范围的高度关注。与高速经济增长相对应的,是随之而来的增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十一五”规划强调走自主创新之路,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战略重点,是针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解决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认真分析经济增长的方式和实现条件,根据国情选择切合实际的经济增长道路。 [关键词]:内涵理论增长方式存在问题科技创新结构调整。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及其理论渊源 理解经济增长的内涵应从增长的机制和路径两个方面进行把握。从增长机制的层面看,经济增长有粗放型经济增长和集约型经济增长之分。从增长路径的层面看,经济增长有外延型和内涵型增长的区别。当前,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针对经济增长的机制,但也涉及经济增长的路径,两者是有机结合的。

从经济增长机制看,相对于资源的使用,存在着“粗放”型增长和“集约”型增长。“粗放”或“集约”概念,起初应用于资本主义农业生产中,后来才扩大到生产和国民经济增长中。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资本主义农业中的级差地租时,就阐述了“粗放耕作”和“集约化耕作”两种农业生产方式,以此将“粗放经营”和“集约经营”区别开来。地看,可耕地扩展的有限性,是促成农业部门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重要经济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关注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内容,从来就是与资源有限性直接相关的。 当代意义上的“粗放型”和“集约型”概念,是扩展了整个国民经济意义上的不同增长方式。粗放型增长由于具有低质低效的增长特性,依赖于生产要素的扩张,而生产要素的扩张主要是在规模、数量、产值、速度和投入等方面,较少重视质量、效益和效率。集约型增长由于具有高质高效的增长特性,依赖于现有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提高生产要素效率主要是依托于科技进步、节约能源投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管理水平,并在生产要素效率提高的前提下,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产品竞争力,同时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程度。 从经济增长的路径看,经济增长总是表现为生产成果数量上的增长,生产成果的数量增长取决于生产规模的扩大,而生产规模扩大的原因和表现形式又是不同的,因而经济增长有“外延式”和“内涵式”之分。马克思在分析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时,针对固定资本折旧费用于扩大再生产的使用问题指出,折旧费既可以用来扩大规模,也可以用来改良机器,提高生产效率,“如果生产场所扩大了,就是在外延上扩大;如果生产资料效率提高了,就是在内涵上扩大。”可见,经济增长所依赖的生产能力提高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达到,一是更多地利用资源以扩大生产能力;二是提高生产效率以提高生产能力。除了通过将固定资本折旧基金用于“外延式”或“内涵式”扩大生产这一路径外,还可以通过新增投资用于建立新企业或扩大与改造旧企业,前者为“外延式”,后者为“内涵式”,

区域经济发展分析论文

区域经济发展分析论文 为了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地区经济合作,我国政府在“十五”计划中强调,要进一步开放市场,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打破部门、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进一步开放价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和结构调整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培育和发展商品市场、资金、劳动力和信息等生产要素市场,推动区域贸易和生产要素的区域合理流动,加快地区产业结构的和合理化调整,为“十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我国各区域之间产业优势比较: 东部地区的优势产业:电子工业、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工工业、精密仪器以及通讯设备制造业、轻纺工业等。这些产业明显体现了东部发达地区的资源及技术、劳动力与资本优势,并且具有较高的附加值与较长的产业链,各行业的技术现代化水平较高。 中部地区的优势产业:机械制造业、建材工业、冶金工业以及煤化、盐化、磷化为主的化学工业和钢铁工业等,虽然具有一定的基础优势,也具备一定的发展潜力,但是成长性不高,面临比如发展空间有限、设备老化、附加值不高等发展困难。 西部地区则主要集中于资源相关的产业:电力工业、煤炭工业、石油石化、有色金属、天然气开采、旅游业、畜牧产品,这些产业均为资源型,耗能高、产量大、附加值低,没有形成产业链,多为原材料与初级产品。 东北地区:所谓老工业基地,主要是指在新中国成立前以及20世纪50、60年代(部分为70年代)形成的,国家进行了大量投资、生产规模大、历史上曾对我国经济起到很大作用、做出很大贡献,但现在却表现出产业结构老化、产品不适应市场、技术落后、体制陈旧、产业竞争力下降、陷入整体困境的工业基地。东北三省的原油产量和木材提供量占全国的1/2,商品粮占全国的1/3,汽车产量占全国的1/4,其中重型卡车产量占全国的1/2,造船产量占全国的1/3,钢产量占全国的1/8,重型装备制造业,军用飞机、核潜艇等重要的军品生产任务均在东北。 我国各区域之间的综合比较单位:(万人)

经济发展下的产业结构论文2篇

经济发展下的产业结构论文2篇 第一篇 一、文献综述 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表现为农业人口向城镇的聚集[1],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拉动经济增长,一方面是通过在基础设施及具有较高生产效率的生产部门的大力投资,对工业和服务业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而形成产业集聚以及具有拉动作用的现代高新技术部门形成的增长极带动经济增长[2];另一方面是农村人口在城镇就业将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潜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这将极大地扩大内需从而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3]比如,朱孔来(2011)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研究了我国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存在正向作用。[4]马文成(2010)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协整分析检验了安徽省城镇化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分析认为城镇化对安徽经济增长产生正向促进作用。[5]产业结构变迁主要表现是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产业结构变迁主要是指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由不同的主导产业来推动经济的发展的现象。[6]根据库兹涅茨和钱纳里等人对发达国家历史经验的研究,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第一、二、三产业会依次成为经济中的主导产业。具体来说,在工业化阶段,第二产业高速发展,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这一阶段的第二产业内部主要是资本密集型型产业;在后工业化时期,第三产业将超过第二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产业,这一阶段第三产业内部主要是知识密集型产业。比如,周明生(2013)通过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发现第二产业在长期中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第三产业对经济影响越来越大。[7]张湘赣(2011)认为我国产业结构存在失衡现象,工业产品产能过剩,第三产业发展不充分,应当用信息技术改造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中对经济增长影响显著正相关的金融、物流、信息技术和商业服务等相关产业,要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驱动经济增长转变。[8]现存文献对城镇化和产业的关系也有所论述。比如,洪银兴(2003)从理论上论述了城镇化是城市化的初期形态,在经济落后地区,城镇化的进程以工业化为主导;而在东部发达地区,城市化的推进以服务业为主导。[9]在已有的文献中,针对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变迁的互动机制对经济增长影响方面研

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

内蒙古财经学院本科学年论文 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 比较分析 作者段婕 系别统计与数学学院 专业统计学(风险管理方向)年级 09 风险管理 学号 902093109 指导教师聂霞 导师职称助教

内蒙古财经大学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 目录 引言 (2) 一、产业结构及产业结构调整 (3) (一)产业结构概述 (3) (二)产业结构调整 (3) 二、我国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分析 (4) (一)我国中、西部地区一、二、三产业占GDP比重分析 (4) 1、我国中部地区一、二、三产业占GDP比重分析 (4) 2、我国西部地区一、二、三产业占GDP比重分析 (5) (二)我国中、西部地区一、二、三产业劳动就业结构变动分析 (8) 1、我国中部地区一、二、三产业劳动就业结构变动分析 (8) 2、我国西部地区一、二、三产业劳动就业结构变动分析 (9) (三)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关于就业结构与区域生产总值的比较变动分析 (11) 三、我国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比较分析 (12) (一)产业合理化、高度化的简述及内涵 (12) (二)基于国际标准判断我国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 (13) 四、我国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 (16) 五、结论 (18) (一)中、西部产业结构现状简述 (18) (二)中、西部产业结构发展及转移方向 (18) 参考文献: (20)

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 【内容摘要】由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空间广阔,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近年来,在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推动下,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全面提速,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尽管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仍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仍明显滞后,但是由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东部沿海地区资本相对饱和,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人力物力资源丰厚,推动着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加快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形成更加合理有效的区域产业分工格局,已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取向和重要任务。中、西部产业结构的优化势必会成为让中国发展更和谐经济更强大的推动力,而中、西部地区能否获得较大发展的关键在于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本文通过1997-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变动进行的比较分析,通过2010年横截面数据以及国际标准值对我国中、西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进行测定评价,研究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对经济的增长和波动,并提出相应中、西部产业结构的长期发展形势和策略。 【关键词】中、西部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国际标准值;中、西部产业转移;

区域经济学毕业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学院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年级级指导教师 教务处制表 二〇一五年九月二十日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专注于原创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论文写作300起,所有定制的文档均享受免费论文修改服务,具体价格信息联系,同时也提供对应的论文答辩辅导。 二、论文参考题目 区域经济学硕士毕业论文 在区域经济合作下培育国家竞争优势研究 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新选择 中日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探究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对策研究 我国区域经济治理模式研究 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区域经济法制规制研究 从区划经济到区域经济 论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与APEC的发展 区域科技创新与吉林经济发展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演变与现实选择 民营企业、专业市场与区域经济增长间互动关系分析 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 香港在中国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定位 城市经济区域理论及其发展研究 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研究 区域优势论与我国参与区域性国际经济合作的战略选择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与我国的战略对策 “增长极”理论影响下的我国西部区域经济政策 区域经济地理的结构演进与思维特征

基于能值分析的区域海洋环境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绿色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研究 区域经济有序程度的微观度量 中国财政分权机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酒嘉区域经济一体化红利效应 主导行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大成集团研究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治因素影响研究 环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研究 国内新兴财经报纸区域经济报道研究 市场与行政双重逻辑下的区域合作制度变迁 成都市区域经济差异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战略与对策研究 博弈论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运用研究 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对策研究 云南乡村区域中心发展模式研究 从区域经济发展看区域金融的政策选择——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区域金融政策选择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国民经济发展 实现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的转变 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的评价与应用 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 重庆三峡库区腹地经济合作的构想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实证研究 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实证分析 区域经济公正探析 中国区域经济收敛性问题的实证研究(1978~2004) 公路运输与区域经济梯度发展的协调性研究 盐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其他论文文档]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1)论文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1)论文 【论文摘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在国家整体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更新,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和与时共进的特征。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1 引言。 1958 年美国发展经济学艾伯特·赫希曼在《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率先提出“发展战略”这一概念,重点讨论发展中国家如何利用自己的潜力、资源与环境,谋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自20 世纪60 年代开始,联合国先后制定了60 年代、70 年代、80 年代三个10 年的“国际发展战略”,它使得“发展战略”一词逐渐越出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的范围,也广泛运用于发达国家。 2 国外研究现状。 2. 1 理论贡献。 (1)区域平衡增长论。 均衡增长的主要涵义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行业和部门相互协调、共同增长。主要包括赖宾斯坦(H. Leibenstein)的临界最小努力命题论、纳尔森( R. R. Nelson)的低水平 陷阱论、罗森斯坦和罗丹( P. N. Rosenstein- Rodan)的大推进论,以及纳克斯(R. Nurkse)的贫困恶性循环论和平衡增长理论。 (2)区域不平衡增长论。 区域不平衡增长论认为增长过程在实质上是不平衡的。其代表理论有佩鲁(Perour)的 增长极发展理论、缪尔达尔(Gunnar Myrdal)的循环累积因果理论和赫希曼(A. O. Hi rschman)的依附理论。 (3)区域阶段发展论。 倒U 型理论(Reversed U - Shaped Theory) 1965 年,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森( J. G. Williamson)把库兹涅兹的收入分配倒U 型 假说应用到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提出区域经济差异的倒U 型理论。他通过分析24 个 国家的国际横截面数据和10 个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认为国内不同发展阶段区域不平等 的变化趋势,地区间收入差异的长期变动趋势大致呈倒U 型。 (4)钟型发展理论( Bell Shaped Theory)

产业结构升级论文

产业结构升级论文 基于钻石模型的珠三角产业竞争力提升战略 摘要:在综合珠三角产业竞争力体系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基础上,珠三角可以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及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四方面分别实施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产业升级战略、以高层次服务为重点的市场培育战略、以地区产业结构 为载体的产业协调战略和以技术密集型企业为方向的企业转型战略提升产业竞争力。 关键词:珠三角;产业竞争力;提升战略;钻石模型;广东产业结构;优化 1产业竞争力的内涵与体系 第一,生产要素。即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生产要素分为初级要素和高级要素两类。初级要素是指一个国家先天拥有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等。高级要素则是指社会和个人通过投资和发展而创造的因素。一个国家若要取得竞争优势,高 级要素远比初级要素重要。 第二,需求条件。国内需求条件影响如下:一是本国市场上有关产业的产品需求若大于海 外市场,则拥有规模经济,有利于该国建立该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二是若本国市场消费者需求层次高,则对相关产业取得国际竞争优势有利。三是如果本国需求具有超前性,为它服务的 本国厂商也就相应地走在了世界其他厂商的前面。 第三,相关及支持产业。即与企业有关联的产业和供应商的竞争力。一个企业的经营要通过合作、适时生产和信息交流与众多的相关企业和产业保持联系,并从中获得和保持竞争力。一个国家要想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在国内获得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供应商和相 关产业的支持。 第四,企业战略、结构与同业竞争。即一国国内支配企业创建、组织和管理的条件。各类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所面临的各种外部环境。此外,国内市场的竞争程度,对该国产业取得国际竞争优势有重大影响。国内市场的高度竞争会迫使企业改进技术和进行创新,从而有利于该国国际竞争优势地位的确立。 除以上因素外,机遇和政府的作用,对形成该国的国际竞争地位也起辅助作用。以上因素共同发生作用,促进或阻碍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优势的形成。 2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实证分析珠三角产业竞争力体系的优势与劣势。(2)实证分析珠三角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3)综合归纳珠三角产业竞争力体系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提出珠三角产业竞争力提升战略。 3珠三角产业竞争力体系的优势与劣势| 3.1珠三角产业竞争力体系的优势 第一,从生产要素看,主要优势是投资增速快。2008年,珠三角固定资产投资5296.80亿元,比2000年增长1.24倍,年均增长17.5%。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787.87亿元,年均增长 27.8%;更新改造投资567.22亿元,年均增长17.8%。_ 第二,从需求条件看,主要优势是市场规模大。2008年,珠三角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30 亿元,比2000年增长1倍以上,年均增长15.1%。全省亿元市场有逾四分之三落户珠三角,2008年珠三角共有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219个,占全省亿元市场个数(282个)的77.7%, 比重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