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诗界革命是中国近代的一次诗歌革新运动,代表着中国近代诗歌的主流,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容是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传统格律诗的形式,以适应表现新生活内容的需要,要求诗歌以通俗的语言创造新的诗的境界,反对拟古和复古。代表人物有梁启超、黄遵宪等,其中黄的成绩最大。

小说界革命是指中国近代的小说革新运动,也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容是重视小说的社会作用,反对封建正统文人鄙视小说的传统观念,把小说的社会地位提到空前的高度,促进了近代小说理论和创作的发展,为五四文学革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

新文化运动是指五四前夕以科学民主为旗帜,以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革命运动。它以1915年9月《新青年》创刊为发端,继而融入文学革命和五四运动。其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等。

文学研究会是文学革命后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人数最多,影响最大。1921年1月4日在北京中央公园来今雨轩成立,发起人有郑振铎、沈雁冰、周作人、叶绍钧、孙伏园、许地山、王统照等,后来参加的有朱自清、冰心、鲁彦、庐隐等。主要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文学周报》等。文学思想倾向和文学主张是“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因而也被称为“人生派”和“写实派”。1932年《小说月报》停刊,该会自行解散。

创造社继文研会之后,与文研会齐名的新文学社团。1921年7月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后来参加的有田汉、郑伯奇、穆木天、冯乃超等。主要刊物有《创造》季刊、《创造》月刊、《洪水》、《文化批判》等。文学思想倾向于强调创造精神,提倡浪漫主义,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因而被称为“为艺术派”。后期主倡革命文学。1929年2月被国民党当局强行封闭而解散。

学衡派1922年出现的一个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文化派别,因1922年1月在南京东南大学创办《学衡》月刊而得名,主要成员是当时东南大学教授吴宓、梅光迪和胡先骕等。其文学主张是“昌明国粹,融化新知”,属于文化复古主义。在鲁迅和共产党人领导下的新文学阵营的声讨下名存实亡,后于1933年《学衡》终刊。

甲寅派1925年出现的一个复古守旧的文化派别,因《甲寅》杂志复刊而得名,代表人物是张士钊(段琪瑞的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他们反对新文化运动,提倡尊孔读经,主张言文分离,压制学生运动,维护封建教育,遭到新文学派的批判和打击。

现代主义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是许多文学流派的总称,它包括象征主义、唯美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等,总体特征是反传统和非理性,五四时期始传入中国。

中国诗歌会左联领导下的一个群众性诗歌团体,1932年9月成立于上海,发起人有穆木天、杨骚、蒲风、白曙等,最有代表性的诗人是蒲风。1933年2月创办机关刊物《新诗歌》,以大众化为创作目标,以现实主义为创作原则,在诗歌理论探索和创作实践上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我国革命诗歌运动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春柳社1907年在日本东京成立的一个综合性艺术团体,也是我国第一个演出话剧(新剧)的团体,主要成员皆中国留日学生,如曾孝谷、陆镜若、李叔同、欧阳予倩等,以演剧为主,先后改编排演了《茶花女》、《黑奴吁天录》等剧,从思想上配合了辛亥革命,为我国戏剧界培养了一批新人。该社于1915年解散。

太阳社1927年冬于上海成立的一个新文学社团,发起人是蒋光慈、钱杏邨,成员有孟超、洪灵菲、戴平万、杨邨人、殷夫、冯宪章等。其成员皆为共产党员,社内有党组织,出版《太阳月刊》、《时代文艺》、《拓荒者》等刊物及《太阳社丛书》,并同创造社一起,致力于革命文学的倡导,1930年左联成立后,该社成员全部加入左联,该社遂自动解散。

左联: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作家的统一组织,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主要领导人有鲁迅、冯乃超、钱杏邨、田汉、郑伯奇、洪灵菲等,主要刊物有《萌芽》、《拓荒者》、《北斗》、《前哨》、《十字街头》等。左联成立后,团结和组织进步作家反击国民党的反革命文化“围剿,批判资产阶级及各种反动文艺思想,宣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提倡文艺大众化,发展革命文艺创作,培养年轻作家,有力地推动了革命文艺运动。1936年春为建立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左联”自动解散。

革命文学论争:是指1928年初太阳社和创造社为倡导革命文学,与鲁迅展开的一场论争,这是革命文学阵营内部围绕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建设的一些重大问题而展开的思想论争。通过这场论争,扩大了无产阶级文艺思想的宣传,分清了阵线,明确了是非,提高了认识,加强了团结,从思想上、理论上和组织上,为左联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两个口号的论争:是指1936年为建立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左翼文艺阵营内部周扬、夏衍等提出的“国防文学”口号与鲁迅、冯雪峰、茅盾、胡风等提出的“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之间的论争,这是左翼文艺阵营内部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展开的一场文艺思想论争。通过论争,统一了认识,明确了方向,团结了队伍,为建立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了必要的思想准备。

普罗文学:即无产阶级文学(proletariat)音译的缩写。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文艺工作者为避免反动派的注意而采用的译名。普罗文学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宣传无产阶级革命思想,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服务的文学。其基本特征是以鲜明的革命立场,饱满的革命热情,直接表现革命斗争,热情歌颂革命的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但也有政治口号代替艺术描写和“革命加恋爱”的公式化倾向。1928年至1930年的革命文学,经过了普罗文学阶段。

京派:是指30年代前后活动在以北平为中心的北方城市的作家群,其主要阵地是《大公报—文艺副刊》、《骆驼草》、《水星》、《文学月刊》等。主要成员有周作人、沈从文、肖乾、冯文炳等。他们的文艺追求在于“纯正的文学趣味”,其艺术视野也不限于北方的都市生活,而往往以乡下人的目光,在乡村与城市的比照中构建自己的审美天地。他们的创作,一般与社会现实保持有一定距离,往往以相对闭塞的乡村生活为主要内容,着重刻划和表现人性中淳朴美好的方面,其作品多有乡野质朴之美,又颇具凝重古久之风,富含文化意蕴。代表作家沈从文、肖乾,代表作品《边城》、《栗子》等。

论语派:是30年代一个带有自由主义色彩的散文流派,因创办《论语》半月刊而得名,主要人物是林语堂,刊物除《论语》外,还有《人间世》和《宇宙风》,以刊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闲适、性灵,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笔调”,曾受鲁迅及左翼作家的规劝和批评,但仍坚持与政治保持距离的自由主义立场。

新月派:是二三十年代出现的一个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文化派别,得名于1928年3月在上海创办的《新月》月刊,其前身是1923年在北京成立的新月社,代表人物有胡适、梁实秋、徐志摩、闻一多等,其政治立场、思想倾向及文学主张,都呈现出进步性与保守性统一并存的复杂情况,他们在文学上既反对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又反对三民主义文学,在创作上受西方唯美主义思潮影响,其作品大都没有明显的政治倾向,却表现出一定的美学追求,其代表作家是徐志摩。

自由人:即胡秋原,是政治上站在民族主义文学和无产阶级文学之外的所谓“自由人”,从1931年12月到1932年上半年,胡秋原在《文化评论》上发表了《阿狗文艺论》等一系列文章,既批评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又批评左翼文艺运动,因而受到左翼文学的批判。

第三种人:指1932年在上海出现的以苏汶(杜衡)、施蛰存、韩侍桁等为代表的一些文人,在左翼作家反击自由人胡秋原时,以苏汶为代表的自称为“作家之群”的“第三种人”出来为胡秋原辩护,他们标榜中立,反对文艺的功利性,鼓吹文艺可以脱离政治而自由,指

责左联独霸文坛,不要真理,把作家变成煽动家,但同时他们也对民族主义文学持明确的批判态度。他们的论点,受到鲁迅、瞿秋白、周扬、冯雪峰等左翼作家的批判。

民族主义文学是30年代出现的,一个由国民党政府操纵,适应国民党政权法西斯政治需要,凭借权势和金钱勉强拼凑而成的畸形的文学派别。其代表人物潘公展、范争波、朱应鹏、王平陵、傅彦长等,大都是国民党政客、特务、军官等。他们鼓吹以“民族意识为中心”的“民族主义文艺”,公开向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发起攻击,提出以“民族意识”代替“阶级意识”,用“民族主义”来统一文艺思想,用民族主义文学统治文坛,受到左翼文艺各方面的反击。其代表作有黄震遐的《陇海线上》和万国安的《国门之战》。

文协即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于1838年3月27日在武汉成立,这是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包括了除汉奸以外的各派文学家和艺术家,并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几十个分会。文协成立后,积极开展工作,出版会刊《抗战文艺》,文协提出“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组织作家走上前线,深入农村,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推动了抗日文艺运动的发展,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于抗战胜利的1945年10月解散。

孤岛文学是指抗战时期上海租界的文学活动,从1937年11月上海沦陷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入租界,历时4年零一个月,其间四面皆日军侵占之沦陷区,仅租界内为英法等国控制,所以成为“孤岛”,文艺工作者利用租界这一特殊环境开展抗日文学活动,故称之为“孤岛文学”。

七月诗派是贯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历史时期的国统区最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因胡风主编的《七月》文艺刊物而得名,主要成员有艾青、田间、绿原、阿垅、曾卓、鲁藜、邹荻帆、彭燕郊、牛汉、冀方等一批青年诗人,其中不少成员是共产党员,他们的诗作突出了现实主义传统,政治倾向明显,与现实斗争联系紧密,诗体自由奔放,不讲究诗行和格律,常以饱满的激情充溢诗行,为当时的诗歌创作带来了新的气象。

九叶诗派活动于40年代国统区的一个具有鲜明特色和重要影响的现代主义诗歌流派,形成于40年代,得名于1981年《九叶集》的出版,九位诗人是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郑敏等,他们的诗作,有力地抨击了国统区的黑暗现实,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愤懑情绪,也表现出了对光明的渴望和对自由的向往,艺术上常用象征、暗示和隐喻的方法表现主题,因而显得含蓄隽永,精警深刻。

战国策派1940年前后在国统区出现的一个带有法西斯思想色彩的反动文化派别,因创办《战国策》半月刊和《战国》周刊而得名,主要代表人物是聚集昆明的大学教授陈铨、林

同济、雷海宗等。他们认为当时的时代是“战国时代的重演”,从而抹杀了法西斯侵略战争和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的性质区别;公开宣扬尼采的权力意志论和“民族至上、国家至上”的法西斯理论;在文艺思想上,他们鼓吹“力的文化”,主张描写“强力”,提倡反理性主义,提出以“恐怖”、“狂欢”和“虔恪”为文艺创作的“三道母题”,其代表作品是陈铨的剧本《野玫瑰》、《蓝蝴蝶》等。战国策派的思想观点和创作适应了国民党专制主义的需要,其反动理论及作品,受到当时进步文艺界的揭露和批判。

边区文协全称“陕甘宁边区文化界救亡协会”,1937年10月在延安成立,是边区文艺界的一个统一战线组织,负责人有艾思奇、周扬、成仿吾、柯仲平等。1939年5月更名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简称“文抗”),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他们团结边区的文化工作者,积极推动和开展了边区的战时文化工作,出版了《文艺突击》、《文艺战线》、《谷雨》、《大众文艺》等刊物,组织战地文化工作团,深入前线,为抗战服务,成为抗战时期重要的文化团体。

西战团:全称“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西北战地服务团”,1937年8月12日成立于延安,作家丁玲和吴奚如分别担任正副主任,其成员是边区的文艺工作者。西战团以半军事化的生活随军转战于晋察冀前线,于战斗间隙编演了许多小型多样、通俗易懂、宣传抗战、鼓舞斗志的文艺节目,如《送郎上前线》、《汉奸的末路》等,出版有《西战团戏剧集》、《西战团通讯集》,还有丁玲主编的西战团丛书10种。他们的活动引起广泛注意,中外新闻界不断报道其行踪和成绩。1944年5月完成使命。

鲁艺:全称“鲁迅艺术学院”,1938年4月成立于延安,后改名鲁迅艺术文学院,设戏剧、文学、音乐、美术等系,并设有研究室和实验话剧团,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大力推行戏剧大众化活动,经常深入乡村和前线宣传演出,为解放区培养了一大批文艺干部。沙可夫、吴玉章、周扬、赵彝敏等先后主持过“鲁艺”的工作。

街头诗运动:1938年主要在延安开展的一种群众性的诗歌运动,田间、柯仲平是主要倡导者。街头诗是一种紧密配合现实斗争,直接发挥宣传教育作用的诗的战斗的形式。1938年8月7日,在延安的大街小巷、墙头和墙上,到处张贴起街头诗,时称“街头诗运动日”。这些诗诗行简短,感情炽烈,语言朴素,充满战斗气息,代表作有田间的《假使我们不去打仗》等。后来街头诗运动在其他解放区渐次展开,丰富了解放区抗战文艺活动的内容。

新秧歌运动:1943年在以延安为中心的解放区开展的一种群众性的文艺运动。经过1942年的文艺整风,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自觉深入农村,学习民间艺术,鲁艺文工团首先利用陕北秧歌的形式加以改造和提高,创作出新秧歌剧《兄妹开荒》,造成极大影响。很快,各种

秧歌队和宣传队纷纷成立,秧歌剧在陕甘宁边区迅速普及。后随解放大军的进军步伐而传遍全国。新秧歌运动体现文艺与群众真正的结合,真正实现了为工农兵而创作和为工农兵所利用的文艺思想。

泛神论:是一种把神融化于自然之中的哲学观点。产生于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是中世纪宗教神学思想统治地位逐渐丧失时的产物,它对流行的上帝观念进行了新的科学的阐释,把上帝同自然这个人文主义的观念等同起来,把作为人格神的上帝用自然的概念所取代,使之成为存在于万事万物中的东西,而不是独立于人之外的救世主。泛神论的世界观最早表现在布鲁诺等人文主义者的思想学说中,后来斯宾诺莎使之形成一种具有系统性的完整的哲学思想,并影响了整个欧洲思想界及其后世哲学的发展。

问题小说:是指五四文学革命时期出现的以及时反映生活现实,揭示社会问题,探讨人生意义为内容特征的一类小说,其题材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领域,如妇女问题、婚恋问题、社会习俗、家庭矛盾(父与子矛盾)问题、士兵生活、穷人命运等问题,代表作家有冰心、叶圣陶、王统照、许地山、庐隐等。这些小说具有强烈的启蒙色彩和理性批判精神,充满清新健康的时代气息和新鲜活泼的艺术生命力,但也存在概念化和抽象化的毛病。

乡土文学:是指二十年代一些家在农村而寓居京沪都市的作家,他们在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启迪和农村题材小说创作的影响下,纷纷关注和表现农村生活,反映宗法农村与现代文明的差异,这些小说大多是对故乡和童年生活的回忆,带有明显的乡愁意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色彩,以及强烈的反思和批判精神,从而形成一个极富特色而又影响久远的小说流派。代表作家有文研会的鲁彦、许杰、彭家煌、褰先艾和语丝社的冯文炳、许钦文,以及未名社的台静农等。

社会剖析派:30年代涌现的一个革命现实主义的小说流派。该派作家都参加了左翼文学运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努力运用科学的社会理论观察和剖析中国社会,从政治、经济的角度表现社会心理和时代潮流的变迁,深刻揭示阶级的对立与抗争,真切反映社会的本质并预示社会发展的方向。在小说写法上常采用横断面截取生活的方法,场面描写和人物口语真实生动,结构朝严谨精致的方向发展。代表作家及作品有:茅盾的《子夜》、《春蚕》、《林家铺子》,吴组缃的《一千八百担》,沙汀的《淘金记》,艾芜的《山野》等。

现代小说派:亦称现代派小说。是30年代在以上海为中心的东南沿海一带城市里涌现的一个小说流派,它是都市商业文明的产物。其主要成员为施蛰存、穆时英、刘呐鸥。该派

作家对都市“文明病”和五光十色的人生世态有着深切的感受,同时也受到弗洛伊德学说和日本新感觉派横光利一等人小说创作的影响,遂运用精神分析与直觉、变形等现代派手法,来表现现代“都市男女”骚动迷惘的心理状态,是一个属于现代主义艺术范畴的新的小说流派。

新感觉派:我国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在上海形成的一个小说流派。该派创作与商业化、半殖民地化的上海洋场社会有密切联系,表现内容大都是病态的都市生活,描写沉溺在过度声色享受中的摩登男女的精神苦痛,他们的迷醉和惆怅,尤其是他们在“快乐面具”底下无法排解的孤独感和沉重的失落感。在艺术上,他们主要受日本新感觉派横光利一等作家的影响,强调直觉和主观感受,注重潜意识的描写,大量使用快速、跳跃的节奏,直觉、多变的画面,蒙太奇的组接方式,以及搭配奇特的变异修辞,从而创造出一种主观与现实合于一体的新的艺术,代表作家是穆时英。

心理分析派:30年代在上海由施蛰存独创的一个小说流派。该派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用心理分析方法,透视人的潜意识和性心理,揭示现代“都市男女”的心理变态,展示人物在都市生活挤压下产生的浮躁、不安、惊惧、疑虑等精神变异和病态心绪,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灰黯的色彩,流露出一种世纪末的情调。代表作是《梅雨之夕》和《将军低头》。

东北作家群:指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一批从东北沦陷区陆续流亡到内地的青年作者形成的创作群体。主要有萧军、萧红、端木蕻良、舒群、白朗、李辉英等。他们的作品,大都充满了关东粗犷的气息,真实地反映了东北人民的生活和斗争,以及早日收复失土的愿望;爱国热情炽烈如火,乡土风光明丽如画,作者对于敌寇之仇、沦亡之恨、故土之恋,洋溢于字里行间。他们的作品,以其激昂、悲愤的感情色彩和浓烈的乡土气息引起文坛瞩目,史称“东北作家群”。

都市小说:又称“现代都市文学”。是二三十年代东南沿海城市工商业发展及城市文化意识兴盛的产物,它有两种类型,一类是以社会剖析派为代表的《子夜》式的现代都市文学,它充分体现了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的发展轨迹,使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得到空前的增强与深化,开创了以史诗似的结构和雄健的笔力大规模反映中国社会现实的艺术作风和气派。另一类是以新感觉派为代表的病态都市文学,它充分体现了新文学向世俗化发展的倾向,它以现代“都市男女”这一新的“族类”作为自己描写的中心,表现半殖民地都市畸形文明中的病态人生,在艺术上探索一种与题材内容相应的心理分析方法或充满动感的都市旋

律,从而提供了迥异于社会剖析派的另一类都市文学。

荷花淀派:又称白洋淀派,是解放区文艺中一个有代表性的小说散文流派。缘起于抗战时期的冀中和延安,形成于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天津、北京、保定三角地带。以孙犁小说《荷花淀》得名,主要成员除孙犁外,还有康濯、刘绍棠、从维熙、房树民、韩映山等。菏派小说和散文,大都以反映冀中平原的农村生活为主,作品中的山光水色、人物风貌都洋溢着当地特有的乡土气息。其共同特色是清新朴素,抒情味浓,诗情画意地表现生活中的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山药蛋派:是解放区诞生的一个有鲜明的山西地方风味和浓郁农村乡土气息的小说流派。孕育在40年代解放区,成熟于建国后的50年代。代表作家有赵树理、马烽、西戎、孙谦、胡正等。该派作家一直保持着共产党农村基层干部的淳朴作风,自觉地写农村题材,善于抓工作和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写成“问题小说”。其作品地方味和泥土味都很浓,富有民族特色和大众风格,语言多采用经过提炼的农民口语,自然质朴,通俗风趣。

《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创刊号发表的《敬告青年》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反封建思想的革命主张,1917年初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其上。该刊还广泛翻译介绍外国文学。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7月终刊。

新月社新月社于1923年成立于北京,1927年春移往上海,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他们把《晨报》副刊作为阵地,后又创办《诗刊》周刊、《新月》月刊。新月社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艺等各个领域的新文化社团,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都表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特点。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贡献主要在于新诗,闻一多、徐志摩等人针对自由体诗出现的散文化倾向提出新格律诗的主张。他们对于诗歌艺术的追求带唯美倾向,但在当时对于新诗在艺术技巧上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闻一多的《死水》等是新月派的佳作。

语丝社语丝社得名于《语丝》周刊。《语丝》创刊于1924年11月,1930年3月停刊,语丝社随之消散。《语丝》主要撰稿人有孙伏园、周作人、鲁迅、林语堂等。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任意而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

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泼辣幽默,讽刺激烈。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的两大类,他们的散文创作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

《每周评论》“五四”时期宣传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杂志之一。1918年12月22日创刊于北京,发起者和编者是陈独秀、李大钊。经常撰稿人有胡适、周作人(仲密)、高一涵(涵庐)、王光祈(若愚)、张申府(张赤、赤)等。该刊以评论国际国内政治为主要内容。25期以前,责任编辑是陈独秀,该刊坚持反对军阀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政治鼓动,宣传反封建的文化思想,介绍社会主义思想,报道俄、德、匈等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与殖民地民族革命,从各方面为“五四”运动作了准备工作;另外,报道“五四”运动中群众斗争进展情况,并从理论上予以分析和总结教训,对运动起了一定的指导作用。25期以后,因陈独秀被捕和李大钊避难南京,胡适任主编,虽发表了一些反对马克思主义和宣扬实用主义的文章,引起了“问题与主义”之争,但仍有不少尖锐抨击封建势力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文章,具有较强的革命性和战斗性。1919年8月31日第37期正在付印时,被北洋军阀政府封闭。

桐城缪种1917年7月,《新青年》第三卷第五号“通讯”栏,钱玄同给陈独秀的信中说:“惟选学妖孽所尊崇之六朝文,桐城谬种所尊崇之唐宋文,则实在不必选读”。此后,“选学妖孽、桐城谬种”便成为“五四”时期抨击摹仿桐城派古文或《文选》所选骈体文的旧派文人,反对旧文学的流行用语。桐城派是清朝古文流派之一,主要作家有方苞、刘大榭、姚鼐等,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称他们和各地赞同他们的文学主张的人为桐城派。

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法、意日等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无理拒绝了中国政府提出的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山东被日本占去的权利等正义要求,而军阀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消息传来,举国震怒。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三千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并举行游行示威。军阀政府派兵镇压,逮捕学生三十多人。第二天,北京学生实行总罢课,全国各地学生纷纷响应。6月3、4两日,军阀政府逮捕北京学生近千人,更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慨。上海、南京、天津、杭州、武汉、济南等地工人、商人先后罢工、罢市。至此,“五四”运动发展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群众运动。在人民的压力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撤了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的职务,宣布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运动取得了胜利。

湖畔诗社新诗社团。1922年4月成立于杭州,其成员是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和

汪静之。以创作歌唱纯真的友谊和爱情、歌唱祖国大好河山的诗博得读者的欢迎,出版过《湖畔》、《春的歌集》等诗集,创办过《支那二月》诗刊。应修人等四人被美名为“湖畔诗人”。

南国社以戏剧活动为主的文学艺术团体。1929年成立于上海。组织者田汉。设有文学、绘画、音乐、戏剧、电影五个部门,而以戏剧活动为社会所注目。该社定其宗旨为“团结能与时代共痛痒之有为青年,作艺术上之革命运动。”1929年创办机关刊物《南国月刊》。曾演出过《古潭里的声音》、《苏州夜话》、《生之意志》、《湖上的悲剧》、《名优之死》、《颤栗》、《南归》、《第五号病室》、《火之跳舞》、《孙中山之死》等。1930年因参加左翼戏剧运动被国民党查封。

戏剧协社话剧团体。1921年成立于上海。原由中华职业学校的学生联合校外的谷剑尘、应云卫等组成,后来欧阳予倩、洪深加入。它着重舞台实践,有严格的导演和排演制度,是现代第一个“讲组织、讲纪律、讲方法”的话剧团体。其编、导、演诸方面的建树,对话剧运动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演出过的剧目有:<<回家以后》、《少奶奶的扇子》、《威尼斯商人》、《怒吼吧!中国》等。1933年停止活动,是我国早期剧团中存在时间最长的一个。

民众戏剧社“五四”文学革命后最早的话剧团体。1921年5月成立于上海。由沈雁冰、郑振铎、陈大悲、欧阳予倩、汪仲贤、徐半梅、熊佛西、柯一岑、汪优游等十三人发起组织,在其《宣言》中指出:“当看戏是消闲的时代现在已经过去了。”强调戏剧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一个轮子,又是搜寻社会病根的X光镜”。该社分设研究、实行二部,研究部出版《戏剧》月刊,是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讨论新戏运动的刊物。提倡爱美剧,批判传统旧戏和文明戏,介绍西方话剧表演知识,在它影响下开展起来的爱美剧运动,在当时戏剧界发生过相当大的影响,不过无演出活动,缺少艺术实践。

狂飙社新文学团体,由高长虹、向培良、尚钺等组成。1924年11月成立于北京。曾在北京《国风日报》上出版过《狂飙>>周刊,至十七期至;1926年10月,又在上海光华书局出版并编印《狂飙丛书》。该社初期曾一度得到鲁迅的支持,比较活跃而有影响。以后,其主要成员诽谤攻击鲁迅,特别是1926年秋,曾再次发动蓄谋已久的“狂飙运动”,以“为科学艺术而作战”为旗号,对抗无产阶级的革命文艺。

未名社以翻译为主的文学团体。1925年8月由鲁迅发起成立于北京。成员除鲁迅外有韦素园、曹靖华、李霁野、台静农等。该社注重翻译介绍外国文学,特别是俄国文学、东欧文学;曾先后出版《莽原》半月刊、《未名》半月刊和《未名丛刊》、《未名新集》等。1930年秋后因个别社员不顾社务,滥支社款,工作停滞,经济亏损。鲁迅于1931年5月声明退出。同年秋该社即解体。

《小说月报》我国较早的大型刊物。创刊于宣统二年(1910年),初由恽铁樵主编,后由王莼农(西神)主编,“五四”运动前为“鸳鸯蝴蝶派”刊物。1921年改刊从第12卷第1期起由沈雁冰主编,成为文学研究会机关刊物,编辑方针彻底改换。是期发表《<小说月报>改革宣》,开宗明义:“《小说月报》行世以来,已十一年矣,今当第十二年之始,谋更新而扩充之,将于译述西洋名家小说而外,兼介绍世界文学界潮流之趋向,讨论中国文学革进之方法。”第13卷起,由郑振铎主编。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新文学刊物。主要撰稿人为文学研究会成员,发表过大量具有民主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创作和文艺论文,积极译介了许多外国文学名著,特别是被压迫民族的文学。曾编印《被压迫民族的文学》、《俄国文学研究》、《法国文学研究》、《中国文学研究》等增刊和专号。1932年“一二八”事变期间停刊,共出22卷258期。

《文学旬刊》文学研究会机关刊物。创刊于1921年5月,为《时事新报》副刊之一,由郑振铎主编。1923年改称《文学》,1925年5月第172期起更名《文学周报》,并独立发行。该刊主张为人生而艺术,提倡现实主义,一面努力介绍世界文学到中国,一面努力创造中国的文学。在对以文艺为消遣,游戏品的“礼拜六派”和死守传统文艺观的“学衡派”的斗争中,起过较大作用。主要撰稿人有沈雁冰、胡愈之、王剑三、唐性天、瞿菊农、耿济之等。1929年6月出至9卷22期停刊,前后共出397期。

《戏剧》: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戏剧月刊。1921年5月31日创刊于上海。民众戏剧社编。中华书局出版。主要发表改革戏剧论文,竭力抨击当时的旧戏和文明戏,倡导非营业性的小型业余戏剧演出,对爱美剧运动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撰稿人以陈大悲、汪仲贤、蒲伯英、徐半梅、欧阳予倩为最多。1922年4月31日停刊。共出2卷10期。

《礼拜六》:“鸳鸯蝴蝶派”刊物之一。周刊。1914年6月6日创刊于上海,先后由王纯根、孙剑秋、周瘦鹃编辑,1923年2月停刊,共出200期,上海中华图书馆发行。1923年“革新”后改为报纸型的综合性刊物,由上海礼拜六报馆发行。1929年5月该刊第55、56期连刊《礼拜六汇集第—集》(第1期至50期)的要目广告。

《甲寅》:政论性期刊。1914年5月创刊于东京。月刊。秋桐(章士钊)主编。两年后出至第10期停刊。章士钊任北洋军阀政府教育总长后,1925年7月在北京复刊,改为周刊。其内容杂载公文、通讯,正如鲁迅所说,是“自己广告性的半官报”。该刊主旨,一方面提倡古文,宣传封建思想;一方面则压制反对者和学生;其文章除宣传复古思想外,还污蔑青年学生,为“执政”段祺瑞捧场。1927年2月停刊,共出45期。

《申报·自由谈》:《申报》是我国历史最久的资产阶级报纸,1872年4月30日(清同

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英国商人在上海创刊,1900年为上海买办席裕福接办,1912年转让给史量才。1927年蒋介石叛变后,支持国民党反动统治。“九一八”、“一二八”事变后,在全国人民的救亡高潮中,一度反映民族资产阶级的抗日要求,1934年史量才被暗杀后重趋保守。1949年5月26日上海解放时停刊。《自由谈》乃《申报》副刊之一,1911年8月创刊。原以刊载“鸳鸯蝴蝶派”的作品为主,其时主编先后为王蕴章、周瘦鹃。1932年12月黎烈文接编后,一度革新内容,常刊载进步作家写的杂文、短评。1934年5月改由张梓生主编。从1933年1月起,鲁迅常在该刊发表文章,后来将1月至5月发表的文章编为《伪自由书》,6月至11月发表的文章编为《准风月谈》。

《现代评论》:综合性周刊。1924年12月13日创刊于北京,1927年移至上海出版,1928年12月停刊。主要撰稿人有胡适、陈西滢、王世杰、唐有壬,徐志摩等,当时被称为“现代评论派”。

《创造季刊》:创造社早期的机关刊物。1922年5月1日创刊于上海。编者先后有郁达夫、郭沫若、成仿吾。泰东图书局发行。第1期以郭沫若的《序诗·创造者》表明该刊的宗旨是,致力新文学的创造。发表文学创作,兼刊理论和翻译为主要内容。撰稿者主要是创造社成员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等,此外有梁实秋、王怡庵、倪贻德、楼建南、金女士。郭沫若的诗作《星空》、诗剧《棠棣之花》和剧本《卓文君》,郁达夫的小说《茫茫夜》、《春风沉醉的晚上》、《采矶》,金女士的《隔绝》等均发表于此。1924年2月出至2卷2期停刊。

《创造周报》:创造社早期机关刊物。1923年5月13日创刊于上海由郭沫若,成仿吾主编,泰东图书局出版。每星期日发刊,内容注重翻译和批评,初刊时销行3000份,后增至6000份。主要撰稿者是创造社发起者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此外给该刊以极大助力的是倪贻德、周全平、淦女土、敬渔隐四位。重要文艺论文如郭沫若的《艺术家与革命家》、郁达夫的《文学上的阶级斗争》,重要创作郭沫若的《漂流三部曲》、淦女土的《旅行》均发表于此。1924年5月第52期出刊后停刊。

《创造日》:创造社刊物。1923年9月创办于上海。附刊于《中华新报》。郁达夫、成仿吾、郭沫若主编。内容以诗、散文和翻译作品为主。撰稿者除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郑伯奇外,还有王怡庵、倪贻德、楼建南、张友鸾、周全平等。出至100期停刊,后由光华书局辑为单行本出版。

《创造月刊》:创造社机关刊物。i926年3月1日创刊于上海。郁达夫、成仿吾主编。发表的文章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并重。郭沫若的《瓶》、论文《革命与文学》等即在此刊发

表。1929年1月停刊,共出18期。

弗洛依德主义:又称心理分析学派。创始人是奥地利资产阶级心理学家和精神病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依德(1856——1939)。弗洛依德主义认为,艺术创作正如其他任何种类的人类活动—样,其基础是人的本能欲望(首先是性的欲望——性欲)。这些欲望由于种种不同的原因得不到满足,从意识的领域里被排挤到潜意识领域里来。“美”的概念植根于性冲动之中,艺术作品之所以给人们带来满足,并不是因为它们从审美上再现了现实并具有社会意义,而是因为它们以伪装的形式使我们充分享受到欲望本身的快乐,而这些欲望是在艺术的作用之下,人们从自己的下意识中吸取来的。艺术家创作的意义,决定于艺术家所固有的欲望。例如,弗洛依德在其《心理分析导论讲义》、《心理学论稿》中断言:索福克勒斯的伟大悲剧《俄狄浦斯王》和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杰作《蒙娜·丽莎》以及其他作品内容,就是儿子对母亲本能的永恒之爱和对自己父亲的恨(弗洛依德把这种情境称为“俄狄浦斯情结”)。弗洛伊德主义在西方现代美学和文学创作领域得到广泛流行。它是超现实主义、自然主义、抽象主义派别的理论基础。

尼采的超人说:尼采(1844——1900),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唯意志论者。尼采把彻底发展自我的个性、自我的力量来征服群众的强者称为“超人”,认为历史就是这种“超人”创造的,平常人只是“超人”用来实现其“权力意志”的工具。尼采反对民主、社会主义和妇女解放运动,公开歌颂战争,宣称“宁可为战争而牺牲善行”,认为战争就是道德。超人说表现在艺术上,主张艺术家高度表现自我,扩张自我。

自然主义:19世纪60年代在法国形成的文艺思潮和流派。他们的艺术理论是以实证主义哲学为基础的。以左拉、龚古尔兄弟为代表。左拉主张在文学创作中运用生理学、遗传学、临床病理学、解剖学等原理去分析和表现人的生物本能,注重对人的生理因素的分析,认为人只能消极地受环境的支配,连人们的社会行为也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决定。自然主义的主要特点是:重视现实生活中个别的琐碎现象,追求事物外在的真实,不重视对生活现象进行典型化,因而不能反映生活的本质。左拉要求艺术家对生活作准确的实际的描写而不对生活作思想评价。然而在其优秀作品中,却远远超出了自然主义理论的范围,创作了真正现实主义的作品。

象征派:象征派源于西欧,本世纪20年代中期,留学法国的李金发出版了许多深受法国象征派诗人波特莱尔影响的诗集,形成了中国新文学中的象征诗派。象征派诗把本来无内在联系的事物硬性地拉在一起,产生了象“粉红的记忆”,“无味的沙石”一类的诗句;注重对感官的描写,还泛泛地描写死神、坟墓野人等,造成了神秘可怕的气氛。象征派诗的语言

忌顺畅,多用虚字,读来拗口,诗的格式不定,诗句可任意跳跃。和现代派文学一样,象征派诗在中国兴起,并不是偶然的,它深深地根植于当时社会现实的土壤中,是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人们精神空虚、悲观厌世情绪的反映,从诗的字里行间可以窥见旧中国的痕迹。象征派的表现手法不仅对诗而且对散文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一些抒情散文,往往运用大胆的联想和想象,捕捉意象,寄托感情。鲁迅、何其芳等的散文就运用过象征派的表现手法。

狂飙突进运动:1770—1785年间在德国发生的一场反封建的文学运动。简称“狂飙运动”。因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本《狂飙突进》而得名。主要代表有青年时代的歌德和席勒等。他们反对封建割据;封建压迫和虚幻的道德风尚,批评死气沉沉的封建文艺,要求创作自由和个性解放,歌颂自然,推崇天才,强调主观,提倡民族感情。参加狂飙突进运动的青年作家大都富有狂热的幻想和奔放的激情,他们的作品往往充满着浪漫的气息和伤感的成分。由于当时德国历史条件的限制,这场运动只局限在文学领域,而未发展为政治性的社会运动。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席勒的《阴谋与爱情》是狂飚突进运动的代表作。到18世纪80年代中期,狂飙运动才接近尾声。狂飙运动的反封建和浪漫主义精神,对“五四”时期一些作家产生过积极的影响。郭沫若翻译了《少年维特之烦恼》曾风靡一时。郭沫若等深受歌德的影响。

现代评论派:现代评论派是出现于20年代新文化战线分化时期的一个文学流派。1920年12月,《现代评论》创刊,许多作家围绕这个刊物发表了大量作品,形成了当时很有影响的现代评论派。总起来看,该派保持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创作态度和主张。政治上他们支持爱国运动和学生运动,但在关键时刻又污蔑学生,为军阀政治和帝国主义开脱罪责。他们宣扬马列主义又反共反苏;在创作思想上既反对所谓“整理国故”的复古运动又推崇胡适的复古言论。陈西滢是《现代评论》的主要作家,又是《现代评论》上“闲话”专栏的主要作者。他的文章代表了“现代评论”派的风格特色,他的《西滢闲话》典型地表现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思想上的自由化和两面性。当时的新文化战线的进步团体、流派,像鲁迅领导的“语丝”社等与现代评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标志着新文化战线的进一步分化。1928年《新月》杂志创刊,《现代评论》停刊。现代评论派也结束了它的历史。

鸳鸯蝴蝶派:又称“礼拜六”派、“民国旧派文学”。这是一个以言情、黑幕、社会、武侠,侦探等为主题的小说创作流派。该派大约产生于20世纪初年,是清代“黑幕小说”的“末流”。该派认为:文艺的目的是为了供饭后工余的消闲和消遣,强调文学作品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创作形式多采用白话章回体。代表人物周瘦鹃、包天笑、张恨水等。该派曾编辑过《小说月报》、《礼拜六》、《申报》副刊《自由谈》、《小说画报》、《小说世界》、

《紫罗兰》、《红》、《珊瑚》等刊和大量文学专号《青年苦闷专号》、《恋爱专号》等等。该派创作数量极大,创作长篇小说共有1900多部,创办杂志113种,大小报49种。这个在袁世凯复古浪潮中诞生的流派,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一)该派与清末堕落的“黑幕小说”一脉相承,其文学创作具有内在的封建因素。(二)该派本着“娱乐”、“游戏”的目的进行创作,把文学作品当作商品出卖,取消了文学创作的社会意义和审美价值。(三)大量言情、黑幕、武侠小说的创作,把人们引向堕落,贻害极大。该派创作也有进步的一面:(一)该派创作量大,涉及面广,反映了普遍的社会现象,具有客观的认识意义。(二)“五四”时期,该派便运用通俗白话写小说,具有进步意义。(三)该派中“有文才的人”如周瘦鹃等作了大量外国文学的译介工作,为人们所称道。(四)后期鸳鸯蝴蝶派发生分化,包天笑、周瘦鹃等加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张恨水写了《八十一梦》、《五子登科》等反映抗战的进步作品。

象征主义:象征主义最初作为文学流派形成于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主要代表人物有维尔朗、朗波、马拉默等。到90年代,象征主义的影响波及到瓦列里、纪德、福尔等人身上。象征主义者的思想和审美观是折衷主义的。按照象征主义者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念来看,现实世界是彼岸世界的反光。这个彼岸世界用理性的手段是认识不了的,只有借助艺术家的直觉觉所创造出来的象征才能近似地再现出来。象征主义者否认艺术中的现实主义,他以“自由”同现实相对立。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个人感受上,集中在创作中表现这些感受的形式上,他们力图借助于主观主义者所理解的象征,在艺术作品中或者表现瞬间的不明确的感情色调,或者表现神秘的“彼岸”世界的“秘密”。象征主义影响许多国家的作家。中国新文学作家也受到象征主义的影响,在创作上运用过象征主义手法。

唯美主义:19世纪末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潮。这种思潮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超然于生活的所谓纯粹的美,它的兴起是对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功利哲学、市侩习气的反抗。它受18世纪康德美学的影响。最早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倡导唯美主义运动的是法国浪漫主义诗人戈蒂耶。他提倡纯粹美,强调艺术的永久性,追求抽象的艺术效果,这种艺术观点后来在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作品、画家比亚兹莱的画中得到全面体现。英国文艺理论家佩特更使之系统化。在王尔德看来,不是艺术反映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现实社会是丑恶的,只有“美”才有永恒的价值。艺术家不应带有功利主义目的,也不应受道德的约束。体现这种思想的代表作品为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和悲剧《莎乐美》。唯美主义在艺术上开拓了美的领域,从怪诞、颓废、丑恶、乖戾等现象中提取美,从而扩大了艺术表现的范围和功能。但唯美主义片面强调美的超功利,宣扬“艺术至上”,导致否定艺术的社

会作用,走上反理性主义的道路。唯美主义的文学艺术大多带有颓废倾向,成为颓废主义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新文学发展过程中,曾翻译介绍唯美主义的作品。创造社、新月派等文学团体也受了唯美主义的影响。

批判现实主义:19世纪30年代产生于欧洲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潮和艺术流派。它是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的尖锐化在文艺上的表现与反映。它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现实主义文学中反映现实、揭露社会矛盾的优良传统。批判现实主义的主要特点,是深刻地真实地反映现实,揭露现实的弊端和矛盾,肯定民主主义的社会理想。但批判的成分在他们的作品中占主要地位。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以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作为创作中占主导的思想基础,有意识地描写处在社会下层的小人物命运。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遍及世界,如法国的司汤达、巴尔扎克,英国的狄更斯、萨克雷,俄国的果戈理、托尔斯泰、契诃夫等,批判现实主义在文学艺术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它揭开了人类艺术发展的新的一页,并对世界文学特别是欧洲文学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对中国新文学的影响也很大。鲁迅等作家都深受批判现实主义的影响。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20世纪在俄国产生的创作方法。它继承发展了传统的现实主义的特点又与之不同;高尔基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奠基者。在这个方法形成过程中,现实主义传统起了巨大作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方法的基本原则是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原则的基础上的。它要求体现党性和人民性。文学作品不仅要反映过去和现在的生活,而且要反映生活发展的主导倾向,反映社会发展的趋势。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作家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指导创作,使他们在创作中揭示社会主义社会生活中的共产主义新生事物的萌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审美理想是通过新型的正面主人公体现出来的。这种审美理想是从生活中获取的而不是作家幻想的结果。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中国30年代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发展过程中开始介绍,受到当时革命作家的重视。

《新潮》:“五四”时期传播新文化新文学的重要刊物之一,综合性月刊。1919年1月1日创刊于北京。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编。“五四”以前编辑部由傅斯年、罗家伦、杨振声三人组成。“五四”后不久,改由罗家伦一人主编,后又改为周作人主编,毛子水、顾颉刚、陈达材、孙伏园为编辑。创办中得到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的多方面支持。该刊以传播世界新思想、抨击旧社会种种弊端、“鼓动学术上之兴趣”、研求“修学立身之方法与径途”为宗旨。对新文学也进行探讨,并发表各种体裁的新文学作品。经常撰稿人有傅斯年、罗家伦、杨振声、汪敬熙、康白情、叶绍钧、俞平伯。他们大力提倡鼓吹新诗

创作,并以自己的创作实绩为新诗的创立发展作出了贡献;此外,也发表了一些新小说,如鲁迅的《明天》、叶绍钧的《这也是一个人》、杨振声的《渔家》、汪敬熙的《雪夜》等。还翻译了易卜生、肖伯纳、托尔斯泰等人的作品。对新文学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1920年第3卷第2期出版后停刊,共出3卷11期。

新潮社:“五四”时期著名的社团之一。发起人北大学生傅斯年罗家伦、徐彦之等。1918年秋开始酝酿,同年10月13日召开第一次预备会,1l月19日正式成立。该社起初以出版《新潮》杂志为主要活动,1919年1月19日经社员大会决议改组为学会。1920年8月15日宣告正式成立,社团名目仍旧,社员达47个。在“五四”运动中,“新潮社”社员都参加了新文化统一战线,以《新潮》月刊为阵地,对中国的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文学进行了猛烈攻击。在新文化统一战线分裂前,李大钊、鲁迅、陈独秀等人对“新潮社”成立、《新潮》出版都曾给以积极支持。“五四”之后,大多数社员随其顾问胡适的引导向右转化。

文明戏:又称通俗话剧或文明新戏,中国早期话剧。文明戏在日本新剧影响下产生,辛亥革命后盛行于上海、汉口等地;早年通俗话剧演员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演出凭借幕表,即兴发挥,能够迅速把一些重大事件搬上舞台。文明戏在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中起过一定作用,后因各种原因,日趋衰落。主要剧团有春柳社、春阳社、进化团等。

《少年中国》:“五四”时期传播新文化,新文学的重要杂志之一,大型综合性月刊,1919年7月1日创刊于北京,“少年中国学会”编印。主要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会员所写的关于自然科学、文学、社会学和哲学的论著与译文,涉及人生观、世界观和社会问题的许多方面,另一部分是阐发学会的方针及会务消息,会员通讯。此外,还刊载新诗,约计发表150余首,连续出版两期《诗学研究专号》;还刊登不少翻译文章。总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贡献甚大。该刊新诗主要作者有宗白华、田汉、郑伯奇、康白情等。1924年5月第4卷第12期出版后停刊。共出4卷48期。

《晨报副刊》:“五四”时期传播新文化新文学著名的报纸副刊。北京《晨报》是1918年12月由《晨钟报》改组而成的,从创刊起就设有副刊性的第七版,但内容平庸,形式陈旧。1919年2月7日,《晨报》改组第七版,吸收李大钊参加工作,增加了“新修养、新知识、新思想”的《自由论坛》和《译丛》两栏,从而变成了参加新文化运动,宣传社会主义的园地。1920年起,第七版逐渐把主要地位用来提倡新文学。1921年10月12日开始改成四开四版的单张出版,题名“晨报副镌”,主编孙伏园。它在鲁迅的指导与支持下,为发展新文学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方面发表了大量小说、诗歌、杂文、散文、剧本等新文学

作品,鲁迅著名的《阿Q正传》、《肥皂》和杂文《估学衡》,冰心的《斯人独憔悴》等小说、《繁星>>、《春水》等新诗均刊载于此;另一方面译载了大量的近代世界名著,如高尔基、普希金、契诃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妥思陀耶夫斯基、莫泊桑、毕恩生、芥川龙之介等人的小说,莎士比亚、歌德、惠特曼等人的诗等。1924年因刊鲁迅先生《我的失恋》一诗,孙伏园与《晨报》代总编辑刘勉之决裂。离《晨报》副刊另办《京报》副刊,《晨报》副刊遂在1925年10月由徐志摩主编。1926年徐志摩在副刊创办《诗镌》和《剧刊》两种周刊,从此,《晨报》副刊成了“新月社”开展文学活动的阵地。

《洪水》:创造社主办的综合性期刊。1924年创刊于上海,主持者敬渔隐、倪贻德等人。初为周刊。郭沫若的重要论文《资本主义与盲肠炎》在此发表,但创刊后仅出版1期即停刊。1925年9月1日复刊,改为半月刊。主要撰稿者是创造社成员。1927年停刊,共发行3卷36期。第1卷光华书局发行,第2卷以后由创造社出版部发行。《洪水》的文章内容反映了创造社文学思想和政治倾向的发展。

《现代》:文艺月刊。1932年5月创刊于上海,施蛰存、杜衡(苏汶)主编。1935年3月第6卷第6期起,改为综合性文化杂志,由江馥泉编辑。同年5月出至6卷第4期停刊,共出34期。该刊曾一度以“第三种人”的面目出现。鲁迅的《为了忘却的记念》最初发表于此;施蛰存一些用意识流方法创作的小说,戴望舒的诗歌也多发表于此刊。

五卅运动:指1925年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运动。是年5月14日,上海日本纱厂资本家借口存纱不敷,扣发工资。次日,共产党员顾正红带领工人进行交涉,惨遭枪杀,并伤十余人,激起了工人、学生的愤怒。5月28日,中国共产党通过了《扩大反帝运动和组织“五卅”大示威》的决议,决定进一步开展反帝的政治斗争。5月30日,上海学生二千余人到租界进行宣传,声援工人的正义斗争,被英国巡捕逮捕百余人。当天下午,群众近万人涌至老闸捕房,要求释放被捕学生,遭到袭击,死伤数十人,造成“五卅惨案”。中共中央当晚召开紧急会议,成立行动委员会,号召全市进行罢工、罢课、罢市。5月31日成立了上海总工会,宣布于6月1日实行总罢工。6月7日成立了工商学联合会,建立了反帝斗争的统一战线。全国大城市纷起声援,同时得到国际工人阶级的支持,在帝国主义的威胁利诱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停止罢商,反帝统一战线发生分化,为了保存实力,中国共产党在保证工人经济要求的前提下,决定停止罢工。“五卅”运动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严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

无产阶级文学运动:无产阶级文学运动是具有明确的政治目的和革命性的一次文学运

动,是当时尖锐复杂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在文学领域的反映。1928年初,。创造社、太阳社的部分成员首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从1928年1月起,他们纷纷发表文章,郭沫若发表《英雄树》,成仿吾发表《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蒋光赤发表《关于革命文学》,李初梨发表《怎样地建设革命文学》等,从多方面阐述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主张,指出,无产阶级文学要以无产阶级思想为指导,表现被压迫阶级的反抗斗争,要“为完成它主体阶级的历史使命”而奋斗。但是,由于无产阶级文学的倡导者大多都处在由小资产阶级向无产阶级转化的过程中,他们还没有全面掌握马列主义理论,对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历史任务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的文学主张带有片面性、绝对化。更不应该的是,他们把批判的矛头指向革命文学阵营内的鲁迅、茅盾等人,把他们当作革命文学的“敌人”,大加批判,他们与鲁迅的论争持续了一年多,直到真正的敌人跳出来宣扬资产阶级文学主张,企图扼杀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时候,他们在党的帮助下,为对付共同的敌人终于团结起来,由创造社、太阳社和鲁迅及周围的作家于1930年成立“左联”。“左联”是无产阶级文学蓬勃发展的产物,“左联”的成立标志着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跨入了一个新阶段。“左联”在进行革命文学创作的同时,把参加实际革命斗争放在首位,他们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在抗日反蒋的斗争中作出了贡献和牺牲。虽然他们的斗争形式有失偏激,也没有严格的组织纪律,但他们的工作是出色的,贡献是卓著的,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中国诗歌会:“左联”领导下的新诗歌团体。1932年9月成立于上海。由森堡(任钧)倡议,穆木天、杨骚、蒲风、白曙、艾芜等人发起,该会“以推进新诗歌运动、致力于中国民族解放,保障诗歌权力为宗旨”。着力提倡新诗歌反映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现实,以反帝抗日,揭露和打击国民党反动派为基本内容,在艺术形式上,要求采取大众化的形式,吸收民谣、小调、鼓词、儿歌等一般群众能听得懂、能歌唱的形式。该会成立后,各地分会相继成立,会员遍及全国。出版了刊物《新诗歌》、《诗歌季刊》、《中国诗坛》等。1935年因国民党政府的残酷“文化围剿”,被迫解散。

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简称“文总”。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组织的领导左翼文化运动的统一战线组织。1930年7月在上海成立。具体领导“左联”、“社联”、“剧联”、“影联”、“美联”、“音联”等团体。其领导核心是“文化工作委员会”,简称“文委”,由中央宣传部直接领导,文委书记先后是朱镜我、王学文、张闻天、冯乃超、冯雪峰、祝伯英(后脱党)等。出版过机关刊物《文化月报》、《艺术新闻》等。1935年下半年,“文委”所领导的文化运动越过文化文艺范围,而成为一个广大的群众团结抗日的爱国运动。1936年春,为了建立广泛的民族统一战线而自动停止活动。

上海剧艺社:话剧团体。1938年7月成立于上海。主要负责人于伶、阿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编演话剧。演出过《夜上海》、《明末遗恨》、《上海屋檐下》、《北京人》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停止活动。1945年冬恢复活动,演出过《戏剧春秋》、《升官图》、《孔雀胆》等。对于鼓舞“孤岛”时期上海人民的爱国热情,配合抗日战争后的民主运动,提高话剧水平和培养戏剧干部,起了积极作用。1948年被迫解散。

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简称“社联”,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党领导下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团体。1930年5月20日在上海成立。主要负责人有朱镜我、杜国庠、彭康、李一氓、邓初民、柯柏年、何思敬、王学文、周新民、艾思奇等。其基层组织是交通、复旦、大厦、光华等大学的小组和闸北、小河渡、杨树浦一带工厂中助工人读书组。在上海的成员约三百余人。在白色恐怖下,出版了<<研究》、<<新文化》、《社会现象》等刊物,宣传马克思主义,揭露国民党政府的反动、卖国政策。1935年“一二九”运动后,成员大部分参加各界救国会,从事抗日救亡运动,遂自行解散。

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简称“剧联”。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戏剧组织。其前身是“左翼剧团联盟”,于1930年8月1日在上海成立。并在北平、南京、武汉、南通、广州太原、青岛、杭州等地建立分盟或小组。后因左翼剧团相继被查禁,遂改组为由个人参加的“左翼戏剧家联盟”(剧联)。1931年1月成立于上海,曾组织工人、学生剧团,出版过《戏剧新闻;》、《艺术信号》、《艺术新闻》等刊物,对开展无产阶级戏剧运动,粉碎反动派的“文化围剿”,对三十年代初国民党统治区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起了积极作用。1935年冬解散。

《七月》综合性文艺刊物。1937年9月11日创刊于上海。初为16开本的周刊,印行3期后迁武汉,10月16日以16开本的半月刊重与读者见面,印行18期后撤退到重庆。1939年7月才复刊出第四集第1期,并改为月刊。1941年9月出至第7集1、2期合刊时停刊。该刊主编胡风,其宗旨为“用文艺创作提高群众的情绪和认识,趋向民族解放的总路线。”发表作品以诗歌为主,作者主要是“七月派”作家群。田间的《给战斗者》、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著名诗篇都在此刊面世。

《论语》:文艺半月刊。1932年9月16日创刊于上海,林语堂主编。提倡“以自我为中心”,“幽默闲适”为格调,抒写“性灵”的小品、掌故、丛谈。鲁迅首先予以批评,指出其诱导人们逃避现实的危害。1937年8月1日出至第117期后;因抗战爆发停刊。1946年11月复刊,至1949年5月停刊;先后共出177期。

《抗战文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会刊。1938年5月4日在汉口创刊。由《抗战

管理会计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一)名词解释 1.管理会计:是指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以现代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价值表现为对象,通过对财务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的一个会计分支。https://www.wendangku.net/doc/1c12112890.html,4M 2.成本性态:又称成本习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3.相关范围:是指不会改变或破坏特定成本项目固有特征的时间和业务量的变动范围电大 4.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相关范围内,其总额不随业务量发生任何数额变化的那部分成本 5.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相关范围内,其总额随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化的那部分成本 6.混合成本:指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其总额既随业务量变动又不成正比例的那部分成本 7.成本性态分析:指在明确各种成本的性态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最终将全部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大类,并建立相应成本函数模型的过程。 8.高低点法:是根据一定时期内的最高点和最低点业务量的相应成本关系,来推算固定成本总额和单位变动成本的一种成本性态分析方法 9.期间成本:指那些不随产品实体的流动而流动而是随企业生产经营持续期间的长短而增减,其效益随期间的推移而消逝,不能弟延到下期去的成本,它的归属期只有一个,即在发生的当期全额列入当期利润表,作为当期收入的抵减项目,而不列入存货成本电视大学资料 10.(1)变动成本法: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及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2)完全成本法: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按其经济用途分类为前提条件,将全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只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传统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11.本量利分析:它是在变动成本法的基础上,以数量化的会计模型与图形来揭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销售单价、销售收入、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联系,为会计预测、决策和规划提供必要财务信息的一种技术方法。电视大学资料学习,电大答案, 12.(1)贡献边际:指产品的销售收入与相应的变动成本之间差额,也称边际贡献、贡献毛益、边际利润(2)贡献边际率:是指贡献边际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13.变动成本率:指变动成本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国内电视大学学生交流社区, 14.(1)保本点:能使企业达到保本状态的业务量的总称。(2)保本分析:是研究当企业正好处于保本状态时本量利关系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15.安全边际:是根据实际或预计的销售业务量与保本业务量的差量确定的定量指标:::星魂社 16.保本作业率:又叫危险率,是指保本点业务量占实际或预计销售业务量的百分比 17.保利点:指在单价和成本水平确定的情况下,为确保预先确定的目标利润能够实现,而应达到的销售量和销售额的统称0J+o-O0J3E&e;f 18.目标利润:指企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经过努力应该达到的最优化利润控制目标,它是企业本来经营必须考虑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电视大学资料学习,电大答案,国内较大的电大学19.经营杠杆系数: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销售业务量一定程度的变动会使利润以更大的

名词解释答案

题目部分,(卷面共有47题,47分,各大题标有题量和总分) 一、名词解释(47小题,共47分) 1、()自由水 答案:包括毛细水和重力水。毛细水不仅受到重力的作用,还受到表面张力的支配,能沿着土的细孔隙从潜水面上升到一定的高度。重力水在重力或压力差作用下能在土中渗流,对于土颗粒和结构物都有浮力作用。 2、()土的液相 答案:土的液相是指存在于土孔隙中的水。它和亲水性的矿物颗粒表面有着复杂的物理化学作用。按照水与土相互作用程度的强弱,可将土中水分为结合水和自由水两类。 3、()土的气相 答案:指充填在土的孔隙中的气体,包括与大气连通和不连通的两类。与大气连通的气体对土的工程性质没有多大的影响,当土受到外力作用时,这种气体很快从孔隙中挤出;但是密闭的气体对土的工程性质有很大的影响,在压力作用下这种气体可被压缩或溶解于水中,而当压力减小时,气泡会恢复原状或重新游离出来。 4、()土的固相 答案:土的固相物质包括无机矿物颗粒和有机质,是构成土的骨架最基本的物质。 5、()次生矿物 答案:由原生矿物经过风化作用后形成的新矿物,如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铁、次生二氧化硅、粘土矿物以及碳酸盐等。 6、()土的灵敏度 答案:保持原来含水量不变但天然结构被破坏的重塑土的强度比保持天然结构的原状土的强度低,其比值可作为结构性的指标,即灵敏度。 7、()结合水 答案:指处于土颗粒表面水膜中的水,受到表面引力的控制而不服从静水力学规律,其冰点低于零度。结合水又可分为强结合水和弱结合水。 8、()土的结构性 答案:土的结构性是指土的物质组成(主要指土粒,也包括孔隙)的空间相互排列,以及土粒间的联结特征的综合。它对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有重要的影响。土的结构,按其颗粒的排列方式有:单粒结构、聚粒结构、絮凝结构等。土的结构在形成过程中,以及形成之后,

成本管理会计名词解释(1)

一、成本计算对象:就是生产费用的承担者,即生产费用的归属对象。 二、成本项目与费用要素:所谓费用要素,就是费用按经济内容的分类。成本项目就是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按经济用途分类核算的项目。 三、约当产量比例法:约当产量比例法是指将月末结存在产品数量按期完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数量,即约当产量,然后按照完工产品产量与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划分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四、逐步结转分步法:逐步结转分步法亦称顺序结转分步法,它是指按照产品连续加工的先后顺序,根据生产步骤所归集的生产费用和产量记录,计算自制半成品成本,半成品成本随着半成品实物在各加工步骤之间顺序移动,最后计算完工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五、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分批法是指以产品批别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分步法是以产品生产步骤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六、成本性态: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之间在数量方面的依存关系,又称为成本习性。 七、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是指在组织常规的产品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及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八、约束性固定成本:约束性固定成本是指在短期内,管理当局的决策不能随意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 九、贡献毛益与贡献毛益率:贡献毛益是指产品的销售收入扣除变动成本后的余额。贡献毛益率是单位贡献毛益除以单位售价或者贡献毛益总额除以销售收入总额。 十、安全边际与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是指现有(或正常)销售量超过临界点销售量的差额。安全边际率是指安全边际与现有(或正常)销售量的比例。 十一、弹性预算与零基预算:弹性预算是指企业在不能准确预测业务量的情况下,根据本、量、利、之间有规律的数量关系,按照可预见的、不同的多种业务量水平编制的预算。零基预算是指在编制成本费用预算时,不考虑以往会计期间所发生的费用,所有的预算支出均以零为起点,根据预算期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的需要,逐项审议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并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费用预算的一种方法。 十二、剩余利润(收益):是指投资中心的营业利润扣减其资产按规定的最低报酬率计算的投资报酬后的余额。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1《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创刊号发表的《敬告青年》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反封建思想的革命主张,1917年初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其上。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终刊。 2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发表于《新青年》,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对文学革命在理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文章宣扬的是一种反拟古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从不同角度针贬了旧文坛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流弊,粗浅的触及了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的时代性与社会性以及语言变革等问题,初步阐明了新文学的要求和推行白话文的立场。 3文学革命论:1917年2月发表于《新青年》,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新文学的征战目标。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从内容到形式对封建旧文学持批判否定态度,主张以革新文学作为革新政治、改造社会之途。 4“人的文学”: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5双簧信: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新文学与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复古主义者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却暂时没有人公开出来讲话。于是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写信,再由刘半农写复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引起了广泛的社会注意。 6林蔡之争:最早代表复古主义文学思潮出来反对文学革命的是林纾(琴南)。这位古文家极力反对以白话文代替文言,写了《论古文白话之消长》《致蔡鹤卿太史书》,对白话文运动大张挞伐,又在《新申报》上发表《荆生》《妖梦》等文言小说,影射攻击文学革命领袖。北大校长蔡元培在致林纾公开信中则重申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原则,李大钊、鲁迅也发文谴责”国粹家”历史倒退行为。林纾所代表的守旧派对新文学的反攻,并没有什么理论力度,只停留在人身攻击和政治要挟的层面,反而激起了新文学阵线义无反顾的抗争。

成本管理会计名词解释简单题

1品种法:是以产品的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计算方法。 2分步法:是按照产品的生产步骤归集生产费用,计算各步骤半成品和最后完工产品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3分批法:也称订单法,它是按照产品的批别来归集生产费用,并计算该批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4简化分批法:在有些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里,同一月份投产的产品批别很多,而实际每月完工的批别不多,为了简化成本核算工作,对所发生的间接计入费用,可采用累计分配率法,这种方法称简化的分批法,或累计间接计入费用分配率法。 5交互分配法:企业中各个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服务,其提供的数量还比较大,所以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不仅要考虑对辅助生产车间之外的各受益部门进行分配,而且还应考虑对辅助生产车间内部各受益部门进行分配的方法。 6相关成本:是指与特定决策相关的决策时必须加以考虑的未来成本。 7机会成本:是指由于从多个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取一种最优方案而放弃一些次优方案上的收益。 8预定分配率法;亦称年度计划分配率法,是按照各生产单位年度的制造费用预算和计划产量的定额工时及事先确定的预定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 9约当产量;是指将月末在产品数量按其投料程度和加工程度折算为相当于完工产品的数量,本月完工产品产量与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之和称为约当总产量,简称约当产量。 10固定成本:是指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和特定业务范围内,与业务量的增减变动没有直接关系,因而不随业务量增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11变动成本:是指成本总额随业务量得增减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间接费用等。 12混合成本:是兼有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双重成本性态的混合成本。(指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其总额既随业务量变动又不成正比例的那部分成本)。 13固定预算;也称静态预算,是指根据未来固定不变的业务水平,不考虑预算期内生产经营活动可能发生的变动而编制的一种预算。 14弹性预算:就是在编制预算时,预先估计到预算期间业务量可能发生的变动,编制出一套能适应多种业务量的成本费用预算,以便分别反映在各该业务量的情况下所应开支的费用水平。 15零基预算:或称零底预算,是指在编制预算时,不考虑以往的水平,对所有的预算支出均以零为起点,根据其必要性来确定预算额的预算。 16滚动预算:又称永续预算,其主要特点是预算期连续不断,始终保持12个月,每过去1个月,就根据新的情况调整和修订以后几个月的预算,并在原来预算期末再加一个月。 17高低点法:是对混合成本进行分解的一种简单方法。这种方法是以一定时期内的最高点业务量的混合成本与最低业务量的混合成本之差,除以最高点业务量与最低点业务量之差,先计算出单位变动成本,再据以把混合成本中的变动成本部分和固定成本部分分解出来的一种方法。 18回归直线法:是根据一定期间业务量和混合成本的历史资料,运用最小二乘法原理确定一条最能反映业务量与混合成本关系的回归直线,借以分析确定混合成本中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方法。 19散布图法:是一种目测法,这种方法是将一定时期的混合成本历史数据逐一地在坐标图上标明以形成散布图,然后通过目测,在各个成本点之间作出一条反映成本变动平均的趋势直线,借以确定混合成本中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方法。 20本量利分析:它是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研究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成本,业务量和利

管理会计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管理会计:管理会计是以企业或组织所服务的顾客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以电子计算机和 计算机网络为主要手段,以财务数据为主要内容,同事结合非财务信息,以企业形成和提升其核心竞争能力提供相关信息支持的管理信息系统。其主要职能可以概括为:①预测经济前景,②参与经济决策,③规划经营目的,④控制经济过程,⑤考核评价经营业绩五个方面。管理会计的基本程序有:①财务报表分析,②预测、决策分析、编制全面预算,③建立责任会计制度,④积累财务成本数据编制业绩报告,⑤调控经济活动,⑥差异分析六个步骤 2、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与业务总量之间的依存关系,通常又称为成本性态。按照 成本与业务量的依存关系,全部成本按其性态可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 3、相关范围:成本总额随着业务量变动并成正比例变动的这种完全的线性联系,只有在 一定的相关范围内存在;超出了相关范围,它们之间的联系则可能表现为非线性的。变动成本的相关范围就是指成本总额与业务量之间呈现为线性联系的这一段而言的;固定成本的相关范围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的业务范围内固定成本总额的不变性始终存在,一旦业务量因素或时间因素的变化突破了相关范围,这种不变性就会改变。 4、贡献毛益:又称“边际收益”、“边际贡献”、“创利额”。是指产品销售收入减去以变 动成本计算的产品成本后所剩可供抵偿固定成本并创造利润的数额,可按单位产品或企业各种产品计算。贡献毛益总额=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单位产品贡献毛益=单位产品售价-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5、安全边际:是指以绝对数的形式评价企业经营安全程度的一项指标,是实际或预 计的销售业务量与保本业务量之差:有两种表现形式,第一、用实物量表示,即安全边际量:安全边际量=现有或预计销售量-保本量第二、用货币形式来表示,即安全边际额:安全边际额=实际或预计销售额—保本额/(安全边际额X单价)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量(额)/实际或预计销售量(额) 6、保本点:保本点是指企业经营活动处在一种既不盈利又不亏损、销售收入与销售 成本相等、利润为0时的业务量,又叫损益平衡点以及盈亏临界点。利润=销售量X单价—销售量X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TP=PX—BX—A=0) 7、沉没成本:又叫沉入成本,是指由于过去决策结果而引起并已经实际支付过款项的成本。 这类成本是过去已经发生,一经支出就一去不复返,将来的任何决策都无法改变这项历时事实。 8、付现成本:是指动用现金支付的有关成本 9、零基预算:零基预算是指对所有的项目均不考虑上期的预算水平,完全以零为基础,从 根本上分析研究每个支出项目计划期间有否支出必要和支出数额的多少制定的预算。 (预算的分类:第一、按编制预算所用的业务量是否固定可把预算分为固定预算和弹性预算;第二、按编制预算是否以过去为基础可把预算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第三、按编制预算所有的时间是否固定分为定期预算和滚动预算) 10、弹性预算:是指根据预算期内可预见的各种业务量而编制不同水平的元算,它是随 着不同的业务量水平而增减变动所形成的预算。 11、标准成本:是通过精确的调查、分析与技术测定而制定,用来评价实际成本、衡量 工作效率的一种预计成本,它是事先制定的一种预定的目标成本。实际工作中标准成本有两种含义:第一是指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是根据单位产品的标准消耗量和标准单价计算出来的,准确的说是“成本标准”=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单位产品标准耗用量X标准单价,第二是指实际产量的标准成本,是指根据实际产品产量和单位产品标准计算出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独幕话剧《终身大事》 作者胡适。1919年3月发表于《新青年》6卷3号是中国最早运用现代话剧形式表现五四时代精神的剧作。剧本描写一个中产家庭的独生女田亚梅为争取婚姻自主而离家出走的故事。剧情简单,受易卜生的影响,但反封建的主题鲜明,它的出现对以后的社会问题剧的创作和演出有推动意义。 爱美剧 “五四”文学革命开展了对中国旧剧的讨论,批判堕落的文明戏,翻译介绍欧美话剧。在此基础上,一些以陈大悲为代表的戏剧家提出了“爱美”的口号(英文Amate ur 的音译,意为非职业戏剧,不以营利为目的。)由此肇始了20年代初期遍及南北各地的“爱美剧”运动,打破了因为文明戏衰落儿形成的新剧舞台的沉寂,成为五四以后创造现代话剧的重要实践。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于1930年成立于上海霞飞路。代表作家有鲁迅、冯雪峰、柔石等。代表刊物有《创造月刊》《拓荒者》《萌芽》等。左联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理论纲领》为纲,以鲁迅《对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为总结,提倡和实践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汉园三诗人 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创作中三位风格独异的诗人: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1936年出版了合集《汉园集》(商务印书馆),内收何其芳《燕泥集》、李广田《行云集》、卞之琳《数行集》,因此而得名。他们注重以诗歌传达独特的气质:何其芳主要表现青年人朦胧的理想和淡淡的忧伤;李广田的诗歌,风格质朴,蕴藉深沉;卞之琳善于在不露声色中深含着情感与哲理,对现代诗歌的客观化、非个人化等艺术手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文字奇巧。 新感觉派 新感觉派是30年代海派文学中重要的一支,是活跃于20年代末至30年代前半期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新感觉派的主要阵地是《无轨列车》、《新文艺》和《现代》等刊物,主要作家是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此外还有黑婴、徐霞村、叶灵凤等。是中国最完整的一支现代派小说。

管理会计名词解释

管理会计名词解释 1.边际贡献:产品的销售收入超过其变动成本的总额。 2.变动成本:只在一定的时期和一定的业务量范围内总额随业务 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 3.安全边际量:指企业实际或预计的销售量或者销售额与保本销 售量或者销售额之间的差量或者差额。 4.固定成本: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总额不受业务量的 变动影响而保持不变的成本。 5.高低点法:以成本形态分析为基础,依据成本的历史资料将某 一时期与最高业务量和最低业务量的成本进行对比,从而确定成本预测模型的一种方法。 6.本量利分析:在成本形态分析和保本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有关 产品成本,价格业务量等因素与利润的关系确定计划期间目标利润的一种方法。 7.责任中心:指具有一定的管理权限,并承担相应经济责任的企 业单位,它由一个主管人员负责,承担规定的责任和相应的权利。 8.相关业务量:指生产经营决策中心必须认真考虑的将一定决策 方案相联系的生产量与销售量。 9.相关成本:在决策分析中必须要加以考虑的并且与方案选择有 关的未来成本。 10.相关收入:与特定定的决策方案相关联的,能对某种特定决策

产生更大影响力的,在短期经营决策中必须予以充分考虑的。 11.保本点能使企业达到保本状态的业务量。 12.保利点:在单价和成本水平确定的情况下,为确保预先设定的 目标利润的实现而达到的业务量,在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保利量)和实现目标利润销售额(保利额)两项指标。 13.利润中心:对利润指标负责的责任中心。 14.机会成本:在使用决策分析的过程中,当选取某个方案而而放弃 其他方案所损失的潜在收益。 15.专属成本:明确归属于某种,某地或者某个部门的固定成本。 15.经济订货量:用微分法或基本不等式法求全年总成本取得最小 值的订货量。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1当代文学: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今尚在延续的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属于我国的断代文学史之一。中国当代文学既是中国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发展延续,同时,它又是一个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开放性的体系,是一个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变革发展的全新的文学历程。 2十七年的文学:(1949-1966)实用主义和狂热政治激情的结合,英雄主义情绪高度发扬,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的普遍存在,以及民族主义热情占支配的情绪。 3文革“十年”文学:(1966-1976):万马齐喑,百花凋零。沦为政治斗争工具的主流文学;传递弥足珍贵文学声音的非主流文学(地下文学)。 4新时期文学:(1976- )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1977年8月十一大宣布“文革”以粉碎四人帮结束,并把文革之后的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为“新时期”。文学界虽将文革之后的文学成为“新时期文学”。事实上,直到1978年5月1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才是新时期的真正到来。当代文学中最富有探索性的阶段。“五四”文学精神回归。文学充满了生机勃勃的创新精神,但文学的浮躁也不可忽视。 5复调:巴赫金在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时,提出“复调小说”的理论。他认为,陀氏创作的是一种“多声部性”的小说,是“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融合的声音和意识,由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音组成的真正的复调”。“恰恰是在不同声音、不同意识相互交往的联接点上,思想才得以产生并开始生活”,所以“思想就其本质上来讲是对话的”。 6显性文学:即公开发表,进入了“印刷传媒”,处在流通地位,可以“正当”地、“合法”地拥有读者的作品。 7潜在写作:潜在写作:指17年和文革期间,许多被剥夺了正常写作权利的作家们的创作,包括他们当时不能发表的作品和本无发表预期的日记、书信等。如丰子恺的《缘缘堂续笔》,食指的诗,沈从文的家书等。“潜在写作”的相对概念是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两者一起构成了时代文学的整体。 8反讽:是个中外现代小说中常见的—种叙述方式和美学效果。反讽简单讲就是说反话或反语,目的是造成幽默、讽刺或嘲弄效果。 9元小说:小说家在小说中提示和交代他是怎样在叙事、怎样在虚构,这被称为叙事的自我指涉,有自指性。在此,作者强制将读者带离想象,强制读者意识到叙事的虚构性和想像性。许多现代小说中都有这种叙事的自我指涉,或者也被称为元叙述,如博尔赫斯、卡尔维诺等人的小说。大量存在这种自我指涉的小说,理论家们就称它为元小说,或超小说、自反式小说等等 五六十年代 1第一次文代会: 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代表824人,开幕式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先后讲话;最后,大会通过了《宣言》,确定了文艺为人民服务并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成立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选举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会后又成立了全国文联下属的各个协会;这个大会揭开了中国文学艺术发展史新的一页,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 2、百花文学: 1956年和1957年上半年,文学思想和创作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变革。这在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中,是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在中国,毛泽东在1956年5月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口号,给潜在于各个领域的强大的变革要求以推动和支持。 3、纪要:1966年2月,江青得到林彪的支持,并以林彪的名义在上海召开了“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会后形成了由江青、张春桥、陈伯达定稿,并由毛泽东审阅修改的《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纪要》共分十条内容,包括文艺黑线专政论、破除对中外古典文学的迷信、文艺上反对外国修正主义并点名批判了一批文艺作品。纪要以中央文件的形式下发全党,给以后的文艺界造成极大的祸害。1979年5月,中共中央批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关于建议撤销1966年2月部队文艺工作

名词解释答案

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的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 博弈均衡:指博弈中的所以参与者都不想改变自己的策略的这样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吉芬商品:需求量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的特殊商品。 恩格尔曲线:表示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对某商品的需求量。 收入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替代效应: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寡头市场:又称寡头垄断市场,是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

品的生产和销售的这样一种市场组织。 古诺解:在分析两个寡头厂商的产量和价格决定问题上,假定两个厂商都准确了解市场的需求曲线,生产成本为零,并在已知对方产量的情况下,各自制订能够使得自身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双寡头竞争的最终结果是每个厂商生产市场容量的三分之一,市场的这一产量称为古诺解 规模报酬的变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同比例变化时带来的产量变化。 规模经济: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基尼系数:在洛伦兹曲线图中,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称为基尼系数。它是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标准。 机会成本: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价格歧视: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 二级价格歧视:要求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 三级价格歧视: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 纳什均衡:在一个纳什均衡里,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会改变自己的最优策略,如果其他参与者均不改变各自的最优策略。 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管理会计名词解释简答题复习进程

管理会计名词解释简 答题

名词解释 1、成本性态 是指成本总额与业务活动之间的关系 2、约束性固定成本 是指不受企业管理层短期决策行为影响,在短期内不能改变其数额的固定成本 3、酌量性固定成本 是指受企业管理层短期决策行为影响,能改变其数额的固定成本 4、变动成本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总额随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 5、混合成本 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它们既非完全固定不变,但也不随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动,因而成为混合成本 6、完全成本法 在计算产成品成本时,不仅把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计入产品成本,而且把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全部制造费用都吸收到产品成本中去,同时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费用处理,因而又称为“吸收成本法” 7、变动成本法 是指在计算成本时,只包括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不包括固定制造费用,而将固定制造费用全部作为期间费用列入当期损益表,从而当期的收入中扣除 8、本量关系 是指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9、盈亏平衡 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销售收入等于总成本,既不盈利也不亏损、利润为零的状态 10、安全边际 是指企业预算(或实际)销售量超过盈亏平衡点的差额 11、经营杠杆作用 产销量较小幅度变动引起利润较大幅度变动的现象就成为经营杆杠作用 12、经营杠杆系数 是指利润变动百分比相当于销售量变动百分比的倍数

13、相关成本 是指由某项特定决策方案直接引起的未来成本支出,并且是不同方案之间有差别的未来成本 14、机会成本 是指在决策分析过程中,由于选择了某一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所丧失的潜在收益 15、重置成本 是指按照现行市场价格购买功能与某项现有资产相同或相似的资产所需要支付的成本 16、专属成本 是指那些能够明确归属于某一特点决策方案的固定成本,也称直接归属固定成本 17、沉没成本- 是指由过去的决策所引起并已经发生的实际支出,不是现在或将来决策所能改变的成本 18、边际收入 是指当业务量以一个可计量单位增加或减少时所引起的总收入的变化量 19、边际成本- 是指当业务量以一个可计量单位增加或减少时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化量 20、成本加成定价法 是在单位产品成本的基础上按预定的加成率计算相应的加成额,进而确定产品的目标售价 21、差别对待定价 是指企业对同一种产品或劳务根据消费者不同的需求而制定不同的价格 22、货币时间价值 由于放弃了使用或消费这笔货币的机会或权利,那么按放弃时间的长短而计算的代价或报酬就称为货币的时间价值 23、年金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每隔相同时间就发生相同数额的系列收款或付款,也称等额系列款项 24、资本成本 是指使用资本所要付出的代价,通常包括资金使用费用和筹资费用两部分内容

管理会计名词解释简答题

管理会计名词解释简答题

————————————————————————————————作者:————————————————————————————————日期:

名词解释 1、成本性态 是指成本总额与业务活动之间的关系 2、约束性固定成本 是指不受企业管理层短期决策行为影响,在短期内不能改变其数额的固定成本 3、酌量性固定成本 是指受企业管理层短期决策行为影响,能改变其数额的固定成本 4、变动成本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总额随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 5、混合成本 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它们既非完全固定不变,但也不随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动,因而成为混合成本 6、完全成本法 在计算产成品成本时,不仅把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计入产品成本,而且把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全部制造费用都吸收到产品成本中去,同时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费用处理,因而又称为“吸收成本法” 7、变动成本法 是指在计算成本时,只包括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不包括固定制造费用,而将固定制造费用全部作为期间费用列入当期损益表,从而当期的收入中扣除 8、本量关系 是指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9、盈亏平衡 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销售收入等于总成本,既不盈利也不亏损、利润为零的状态 10、安全边际 是指企业预算(或实际)销售量超过盈亏平衡点的差额 11、经营杠杆作用 产销量较小幅度变动引起利润较大幅度变动的现象就成为经营杆杠作用 12、经营杠杆系数 是指利润变动百分比相当于销售量变动百分比的倍数 13、相关成本

是指由某项特定决策方案直接引起的未来成本支出,并且是不同方案之间有差别的未来成本 14、机会成本 是指在决策分析过程中,由于选择了某一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所丧失的潜在收益 15、重置成本 是指按照现行市场价格购买功能与某项现有资产相同或相似的资产所需要支付的成本 16、专属成本 是指那些能够明确归属于某一特点决策方案的固定成本,也称直接归属固定成本 17、沉没成本- 是指由过去的决策所引起并已经发生的实际支出,不是现在或将来决策所能改变的成本 18、边际收入 是指当业务量以一个可计量单位增加或减少时所引起的总收入的变化量 19、边际成本- 是指当业务量以一个可计量单位增加或减少时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化量 20、成本加成定价法 是在单位产品成本的基础上按预定的加成率计算相应的加成额,进而确定产品的目标售价 21、差别对待定价 是指企业对同一种产品或劳务根据消费者不同的需求而制定不同的价格 22、货币时间价值 由于放弃了使用或消费这笔货币的机会或权利,那么按放弃时间的长短而计算的代价或报酬就称为货币的时间价值 23、年金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每隔相同时间就发生相同数额的系列收款或付款,也称等额系列款项 24、资本成本 是指使用资本所要付出的代价,通常包括资金使用费用和筹资费用两部分内容 25、折现回收期 又称动态回收期,是指从折现后的净现金流量中收回原始投资所需要的时间 26、内部报酬率 内部报酬率又称内部收益率,是指一项长期投资方案在其寿命期内预期可达到的报酬率 27、弹性预算 是为克服固定预算缺点而设计的,它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分别按一系列可能达到的预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代部分 晚清文学革新运动:(1)在维新运动直接促助下,出现了突破传统的观念和形式,以适应社会改良与变革要求的尝试,其中包括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新诗派,让诗歌“适用于今,通行于俗”的“诗界革命”,将小说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化功能极大提高,企求达到“改良群治”和“新民”目标的“小说界革命”。以及要求打破桐城派古文藩篱,推广平易畅达的“新文体”的“文界革命”。(2)在晚清,袭廷梁呼吁提倡过白话文,为后来的文学革命大力倡导白话文造成一种蓄势。(3)清末民初,域外小说翻译大盛,打破思想封闭状态,开始参与世界文学“对话”,晚清域外小说输入造成的开放态势被文学革命承续并扩展。 《新青年》: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期改名《新青年》。新文化运动以此为肇始,1917陈独秀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随之迁京,1919年借五四运动大势将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推向高潮。《新青年》集中代表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特色,主编陈独秀在发刊词《敬告青年》中提出“人权,平等,自由”的思想,确认“人权平等之说兴”与“科学之兴”“若舟车之有两轮”。是推进现代社会进化的基本条件。《新青年》倡导民主与科学精神,提出“要从西方请进德先生和赛先生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在《新青年》集结的急进知识分子主要从两方面推进思想启蒙运动:其一是重新评判孔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思想自由,其二是广泛引进和吸收运用西方文化。 1917年1月,发表胡适《文学改良刍议》;2月,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5月,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 1918年1月,《新青年》第4卷第1号出版。从这一号开始,改用白话与新式标点符号。同时,编辑部扩大,改由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刘半农,沈尹默,钱玄同轮流编辑,鲁迅撰稿。形成新文化、新文学的统一战线的团体,对推动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起了重大作用。 1920年9月迁回上海,成为上海共产小组的刊物。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成为党的机关刊物。 1922年统一战线分解后,《新青年》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6年终刊。 新文化运动:1915年9月,由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主要发起人是陈独秀、胡适,他们在周作人、鲁迅、钱玄同、刘半农、李大钊、蔡元培等人的支持和策应下,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个性主义和人道主义为主要思想武器,向中国封建文化发起了前所未有的总攻。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内容。新文化运动的本质是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文学革命:发生于1917年的文学革命,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自此中国文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文学革命发生的条件:1、1911年辛亥革命宣告封建帝制结束,为中国社会转型创造了基本条件;2、一战后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得以发展,新兴社会力量增长,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与阶级基础;3、更加直接的原因是:随着清末废科举、兴学堂,新式文化教育得以发展,造就了一大批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有自主开放意识的新型的知识者群体,他们成为新文化与新文学运动的生力军;4、现代印刷技术与现代出版业的引进与发展,晚清报纸副刊与专门文学杂志的出现,形成了现代文学市场,出现职业作家。 文学革命取得的重大实绩:1、白话文的全面推广;2、外国文学思潮的广泛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呈现出我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思想大解放的局面;3、文学理论的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果;4、创作取得引人注目的成绩。 文学革命的重要意义:1、文学革命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伟大而彻底的文学革新运动,不同于近代产生过的文学变革或文学改良,它带来了文学观念、内容、形式各方面全方位的大革新、大解放;2、在文学观念上,将“文以载道”、游戏消遣等各种文学思想作为封建制度及其思想体系的产物加以否定,表现人生、反映时代积极的文学思想,成为一般新文学作者的共同倾向;3、在文学内容上,体现着民主主义、人道主义

名词解释答案

名词解释答案 1、网络广告 是指利用互联网这种载体,通过图文或多媒体方式发布的,旨在推广产品、服务或站点的信息传播活动,是一种由广告主自行或者委托他人设计、制作,在网络上发布的有偿信息传播。2.电子支付 是指以金融电子化网络为基础,以商用电子化机具和各类交易卡为媒介,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手段,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储在银行的计算机体统中,并通过计算机网络以电子信息传递形式实现流通和支付。 3.客户关系管理(CRM) 是利用信息科学技术,实现市场营销、销售、服务等活动自动化,使企业能更高效地为客户提供满意、周到的服务,以提高客户满意度、忠诚度为目的一种管理经营方式。它既是一种管理理念,又是一种软件技术。 4、移动电子商务 是指移动用户利用移动接入设备(手机、笔记本式计算机)通过无线网络连接到Internet 上从事的网上商务(电子交易)活动,是与无线上网技术相结合所构成的一个电子商务体系,用户可以获取信息服务,进行购物、交易、交纳各种费用等。 5、EDI 是指将商业或行政事务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文档数据格式,以及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的方法。简而言之,也就是按照商定的协议,将商业文件标准化或格式化,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在贸易伙伴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或自动处理。 6、支付网关 是网上银行和Internet间的接口,是将Internet上传输的数据转换为网上银行金融机构内部数据的设备,通常由第三方商家提供。 7、网络证券 是指投资者利用互联网资源,获取国内外各交易所的即时报价,查找国际国内与投资者相关的经济金融信息,分析市场行情,并通过互联网上的开户、委托、支付、交割和清算等证券交易全过程,实现实时交易。 8、物流管理 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各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

管理会计名词解释简答题

名词解释 1、成本性态 是指成本总额与业务活动之间的关系 2、约束性固定成本 是指不受企业管理层短期决策行为影响,在短期不能改变其数额的固定成本 3、酌量性固定成本 是指受企业管理层短期决策行为影响,能改变其数额的固定成本 4、变动成本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总额随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 5、混合成本 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它们既非完全固定不变,但也不随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动,因而成为混合成本 6、完全成本法 在计算产成品成本时,不仅把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计入产品成本,而且把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全部制造费用都吸收到产品成本中去,同时将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费用处理,因而又称为“吸收成本法” 7、变动成本法 是指在计算成本时,只包括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不包括固定制造费用,而将固定制造费用全部作为期间费用列入当期损益表,从而当期的收入中扣除 8、本量关系 是指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9、盈亏平衡 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的销售收入等于总成本,既不盈利也不亏损、利润为零的状态10、安全边际 是指企业预算(或实际)销售量超过盈亏平衡点的差额 11、经营杠杆作用 产销量较小幅度变动引起利润较大幅度变动的现象就成为经营杆杠作用 12、经营杠杆系数 是指利润变动百分比相当于销售量变动百分比的倍数 13、相关成本 是指由某项特定决策案直接引起的未来成本支出,并且是不同案之间有差别的未来成本14、机会成本 是指在决策分析过程中,由于选择了某一案而放弃另一案所丧失的潜在收益 15、重置成本 是指按照现行市场价格购买功能与某项现有资产相同或相似的资产所需要支付的成本16、专属成本 是指那些能够明确归属于某一特点决策案的固定成本,也称直接归属固定成本17、沉没成本- 是指由过去的决策所引起并已经发生的实际支出,不是现在或将来决策所能改变的成本18、边际收入 是指当业务量以一个可计量单位增加或减少时所引起的总收入的变化量 19、边际成本- 是指当业务量以一个可计量单位增加或减少时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化量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全(现当代)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 新青年: 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创刊号发表的《敬告青年》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反封建思想的革命主张,1917年初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其上。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终刊。 文学改良刍议: 1917年发表于《新青年》,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对文学革命在理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文章宣扬的是一种反拟古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从不同角度针贬了旧文坛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流弊,粗浅的触及了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的时代性与社会性以及语言变革等问题,初步阐明了新文学的要求和推行白话文的立场。 "人的文学": 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双簧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