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陶艺教案课

陶艺教案课

陶艺教案课
陶艺教案课

第一课:感受泥土

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感受陶艺作品艺术特点和基本成型法。

操作领域:感受泥性,并用基本的陶艺成型方法塑造自己喜欢的形体,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情意领域:热爱祖国历史悠久的陶艺文化,激发无穷的创造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泥性,学习陶艺基本成型方法。

难点:了解陶文化,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塑造陶艺品。

课前准备:陶艺作品、黏土、图片、陶艺教室准备。

教学过程:

1.欣赏陶艺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

2.介绍陶艺的基本制作过程。(课件视频)

柔软的泥土经过了火的洗礼,变成了坚硬的陶器。面队着自己捏制的陶器,孩子们个个欢呼雀跃。玩泥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做陶并不是为了追求成人的承认,而是在与土、水、火的不断交往中,表露自己的感情,获得愉悦的情绪。陶艺创造是一种主观的、动态的、扩张的、想象的、自由的和多向的模式,它的造型有平面的、立体的;有具象化的、意象化的、抽象化的;也有综合的、多元材质合成的。

3.准备阶段:分泥:每位同学黏土一小块。

认识制陶工具:手术转台、木拍子、修刀、刮刀、泥塑刀、泥浆、其它工具(擦布、毛笔)。

4.通过用手或脚或膝盖等部位来触摸泥土、感受泥性,可任意成型,并相互交流对泥的感受与成型方法。

5.看刚成型的泥塑作品和已经凉干的泥塑作品以及烧制好的作品,用感官比较、感受、区别,激发学生对陶艺的兴趣。

6.整理工具,清洁台面,洗手,养成良好学习、卫生习惯。

第二课初步体验泥土特性,训练卫生习惯养成

一准备阶段:分泥:每位同学黏土一块。

导入:看几件分别运用徒手捏制成型、泥条盘筑成型、泥板成型及综合成型方法制作的陶艺作品,激发学生对陶艺的兴趣。

1.学生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自己喜欢的形象,并相互交流对泥的感受与成型方法。

2.整理工具,清洁台面,洗手,养成良好学习、卫生习惯。

第三课表情泥塑强化卫生习惯

一、准备阶段:分泥:每小组黏土10—20斤。

导入:欣赏古今中外大师及学生作品(中国汉代石雕、非洲木雕、雕塑大师作品及学生泥塑作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悠久的陶艺文化,激发学生对造型艺术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新授:今天我们也来学学大师,为我们生活周围的人做一件泥塑像,用手摸摸他(同学的脸)、看看父母的照片、想想他们的表情性格特征,进行表现,激发学生对陶艺的兴趣。

欣赏与反思:相互交流对泥的感受与成型方法。

整理工具,清洁台面,洗手,养成良好学习、卫生习惯。

三、拓展延伸

课后观察:感受身边的有意思的物。以共下次课时制作。

第四课学习陶艺装饰的基本方法

陶艺装饰是陶艺的基本表现语言,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装饰方法,启发他们触类旁通,生发出个性的装饰手法。

1.陶艺材质肌理

肌理效果是陶瓷艺术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创作空间是无限广阔的,对于学生体验式的制作来说,首先了解它的基本方法。(课件)

(1)绞胎肌理

(2)印压肌理

(3)贴花

(4)雕刻装饰(使用雕刻刀)

(5)镂空雕装饰:

(6)青花绘画装饰(使用画笔、陶瓷色料)

(7)釉上彩绘装饰

2.施釉与烧制(视频录像)

施釉与烧制是体验制作过程中的最后工序,该工序操作的好坏决定作品的呈色效果和质量。

施釉

(1)浸釉

(2)涂釉

(3)荡釉:

(4)吹釉与喷釉:

(5)弹釉

第五课尝试装饰的基本手法

一、激趣导入:学生欣赏紫砂壶

二、讲授新课

1.学生欣赏

2.学生说一说,从造型、色彩题材上分析

3.学生用一句话或一个词语表达自己对紫砂壶的感受

4.学生欣赏

5.学生说一说紫砂壶和普通茶壶之间的区别

6.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边看边讨论

7.学生观察

8.学生思考除了盘成圆形还能做成哪些形状,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学生自己试着做一做小泥点、用泥条做成各种花瓣、树叶等形状,还可以想一想其他的装饰方法

9.学生小组推荐回答

10.学生试着压一压,体会一下

11.学生思考回答,富有创造性制作外形

12.学生欣赏,学生小组讨论准备创造什么造型

三、学生作业

四、展评1、学生派代表介绍2、其他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1、教师展示紫砂壶并介绍2、师:紫砂壶又称紫砂陶壶,是陶艺中的一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陶艺世界,体会它独特的美。

第六课盘花篮

教学目标:

1)了解黏土的特性及制作过程。

2)学会用泥条制作一个简单的陶艺篮子。

3)感受陶土艺术给人带来的粗旷的美。

教学重点:学会用泥条制作一个简单的陶艺篮子。

教学难点:制作时的接合牢固和泥浆的调制使用。

教学准备:黏土、垫板、范作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示范

泥条盘制法(篮子的成型做法)

1)先把泥条搓好,保持泥条粗细均匀。

2)把泥条连接在圆形的泥片上,用手指把她压紧。

3)根据篮子的结构,把泥条一层层往上盘。用手指把它压紧,把里面抹成平面,使泥条涂抹在接合部位。4)把篮子的提手粘接上。

五、学生作业

用泥条制作一个陶艺制品。

六、巡回指导

指导部分学生的泥条搓制方法。

指导部分学生调制泥浆。

指导部分学生的泥条成型。

第七课奇特的脸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了解浮雕式人像的造型艺术,感受不同造型带给人们的美感。

应会:尝试运用捏、搓、揉,借助工具按压等不同立体造型方法,塑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脸部形象。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世界上历史悠久、各具特色的造型艺术,增强学生对橡皮泥立体造型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形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浮雕头像的基本制作方法,并创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独特的浮雕头像。

难点:五官的夸张变形,以及捏、搓、揉等方法的实际运用。

学习材料

课件、橡皮泥、辅助材料

教学过程

一、以表情游戏导入

1.在老师的引导下和小组的同学互相做一做各种表情。

2.挑表情最有趣的同学给大家表演,每表演一种表情请大家观察,五官发生了什么变化脸上哪些地方产生了变形

(引导学生直观、细致地观察表情的变化,激情引趣的同时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

二、找不同

出示傩戏面具

问题:这张脸与真人的脸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同样都具有五官)

这张脸与真人的脸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它的塑造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脸形不一样、五官夸张变形、色彩鲜艳)

由同学们对这张脸特点的总结引出课题,出示课题:

一张奇特的脸

(从一张脸上找奇特的地方,使学生掌握分析脸部造型的方法,使后面的欣赏分析更有方向性。)

三、欣赏

1.简短的小故事讲述奇特脸造型的来历。

(在观察中间以故事调节气氛,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2.出示五张关于人像造型的艺术品图片进行欣赏分析奇特之处。

3.总结奇特的脸的条件

你能说说怎样的脸才叫“奇特”的脸吗

A、脸形奇特

B、五官的形状、位置奇特

C、色彩或表情的夸张

D、制作材料与方法多样

(使学生观察到更多奇特的脸为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奠定基础。

四、发现方法

从制作奇特的脸的材料与方法多样引同学们的主要制作材料“橡皮泥”

1.回忆橡皮泥的玩法(揉、搓、压、捏等)

2.老师制作(边演示边讲解注意事项)

3.欣赏小朋友的作品

你能从小朋友的作品中找到了哪些奇特的地方和新奇有趣的技法

4.回忆制作的步骤

五、学生制作

可以小组、同桌合作,也可以自己独立完成制作一张奇特的脸。

六、展评作业

1.以组为单位进行欣赏

每组评出一件自己组认为最有特点的作品进行展示

2.同学们欣赏这些作品

看这些作品奇特在什么地方

你认为自己的作品什么地方做的奇特

教师小结

七、延伸

出示浮雕与圆雕头像,请同学们观察它们有什么异同,认识浮雕与圆雕的区别。

1.请你回家后试着做一个圆雕头像。

2.请你课下搜集更多有中国传统的奇特面具造型。

第八课捏花瓶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各种花瓶的图片,了解花瓶造型的多样性;

2.运用搓、按压、卷、刻等技法创造表现各种各样的花瓶;

3.体验陶艺创作的快乐,及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故事《打破了花瓶》、各种各样的花瓶的图片、陶泥、陶泥板、刻刀等工具。

活动过程:

(1)导入主题

熊爸爸出差回来,带回几枝腊梅花。熊妈妈喜爱极了,捧出珍藏多年的花瓶,小心翼翼地把花插在里面。下午,小黑熊从外面回来,见到花瓶里的花,“咦,花瓶里没有水,花不是渴死了”他想,于是小黑熊准备给花瓶里的花浇浇水。可是当他转身的时候,不小心打破了花瓶。妈妈听到了声音走了过来,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后并没有批评小熊。但是小熊还是很伤心。小熊想这可是妈妈最爱的花瓶呀,我要帮妈妈做一个一模一样的花瓶送给她。这时候小熊有犯难了,因为他不会做花瓶。我们的小朋友可以帮帮小熊吗(2)出示花瓶图片,了解花瓶的造型特点

在做花瓶以前呢,我们要来看看都有哪些漂亮的花瓶呢。

在这些花瓶中,你最喜欢哪个花瓶它的形状的怎样的它有什么特点

(3)集体讨论,学习花瓶的制作方法

引导学生讨论花瓶的结构。花瓶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呢集体讨论花瓶的制作过程。我们已经知道了花瓶可以分成三部分,那我们可以怎么做花瓶呢

教师总结,并示范花瓶的操作步骤。

(4)学生动手操作

步骤及要求:1.制作瓶底:取适量的泥搓一搓,压成泥板并用刻刀刻出自己想要的形状;

2.制作瓶身:有两种方法

取适量的泥搓圆,压成泥板然后用刻刀将泥板切成长方形,并卷成瓶身;(也可在此步骤中将瓶身轻轻地用手拧一下,改变瓶身造型)

搓泥条并将其卷成瓶身;

3.制作瓶口:用手轻轻地将瓶口掰成自己想要的形状;

4.将瓶身放在做瓶身的泥板上,用刻刀沿着瓶身的轮廓刻出瓶底的大小并用水连接;

5.运用搓、卷、刻等方式装饰花瓶。

活动延伸:

我们还可以做一些花插在花瓶里,让我们的花瓶更漂亮.

第九课小陶猪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部分简单的陶艺常识。

2.技能目标:基本掌握制作陶猪的技巧。

3.创新目标:了解创新方法,初步进行创新尝试。

4.情感目标: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创新尝试的满足。

教学重点:

制作出一只可爱的小陶猪。

通过制作获得创新求异的快乐和意愿。

教学难点:

1.制作技巧的掌握。

2.神态、动态、状态的把握。

教学思路:

自学认知----引导思路---激励想象---实践创新---体验(创新)快乐。

教具的准备:50份陶泥、每份一斤左右、各色彩泥若干、陶艺工具若干,数码相机、电脑投影仪(自喷漆一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要玩泥巴啦!!哈哈;今天我会教大家做个很可爱的小东西噢!嘿嘿,现在暂时保密噢!我们先看看课本,看看一只小瓷龟怎么做的!给大家2分钟,看懂的说给大家听听!我会把这只小陶龟送给你作奖品哦!

师:哪为什么得做成空心的呀!

师:哪还有什么方法做成空心的呀!(以上5分钟)

师:小结:在投影仪上示范:塞纸法、挖空法、空球法(以上3分钟)

二、实践1

好!大家来试试做一个空心的“身体”,可用任意选择一种方法噢!5分钟做完,看谁做得又快又好!也送一个小瓷龟做奖品哦!教师巡回辅导(送奖品)

三、切入主题

今天我们要制作的是爱的小陶猪噢!(出示小金猪储蓄罐)今年还是老师的本命年呢!我也属猪哦!大家看看老师做的小猪(出示2个)让学生对比,二者之间的动态、神态;哪个更生动,更有特色。

师:哈哈!我们要做的小猪是不是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加进去呢!再看老师做的其他小猪,图片5张,(有看书的、有厨师等等)以上3分钟。

那,现在看老师怎么做可爱的小陶猪的。

1、眼、鼻、耳、尾、脚(大约3分钟)

2、动态、位置的随意摆放,引起兴趣。

四、实践2

哈哈!知道大家已经等不及了吧!COME ON!来!开动你灵巧的小手,证明你做的小猪是最可爱的!最与众不同的!做得特别好的奖老师做的小猪哦!教师巡回辅导。(以上15分钟)

五、展示:

给大家2分钟,看看别人的小猪,大家推选谁的小猪最可爱!(气氛热烈)教师选择其一,让学生说好在什么地方!

师:(由于要烧制原因,现在不便保存)。我们现在就和自己亲手做的可爱小猪合个影吧!

第十课可爱的小鱼

(一)、陶艺概述:

1、远古时期:在没有铁器和铜器的年代里,远古时期的人们必须用火烧过的泥罐,泥碗进行烧水、煮饭、煮肉,也就是说因为生存而产生了陶器。

2、秦汉时期:出现了闻名世界的第八大奇迹:秦兵马佣。以它规摸庞大,造旨精湛而着称。

3、唐三彩:绿、黄、棕

4、宋瓷:红

5、元代:青瓷花

6、明清瓷器:在宫廷内,皇帝亲自督办成立了造办处,并把景泰兰工艺引到瓷器上,使官窑生产的瓷器达到了一个顶峰。

明瓷器

清瓷器欣赏景泰兰瓷器

现代瓷器和远古陶器的区别。

(二)、陶艺内容:

1.植物

2.动物

3.景观

4.人物

(三)、各种制陶方法:

1.泥条法:将泥球揉过之后,成条状,要粗细均匀。

2.泥板法:将泥揉好过,放在平板上,用擀面杖擀平。

3.泥块堆制法:将泥揉好后,捏成泥条,一小块一小块成泥块状后,垒成作品。

4.捏制法:用泥做成各种片、块,条形成各种鸟、鱼、花等形状。

5.鱼的捏制

(1)先做鱼的身体部位

(2)再做鱼的翅膀

(3)做鱼的眼睛,鳃等

(4)做个底盘

(5)做鱼草,鱼水泡点缀

(6)修坯,整理成行

(四)、陶的制作步骤:

揉泥:将泥揉成不粘手为止。

造形:做成陶艺作者喜爱的造型。

上釉:给已经做好、干好的作品上上颜色。

烧制:素烧900度,化釉烧1200度

(五)、制陶注意事项:

1.每个部分要粘接好

2.拿作品要轻拿轻放

三、教师现场演示一个作品

四、学生构思后,自己亲自动手做一个自己喜欢的作品

五、展示学生自己的作品:

评价标准:

1.作品尽量以美为准,但由于时间有限同学们作品有点粗糙。

2.做人物时要表情生动。

3.做景观时要构图大小合理

4.做花鸟鱼虫兽时比例合适

5.作品整体构图合理自然

六、看窑:

1.素烧

2.上釉烧

3.介绍釉上彩和釉下彩的区别

七、结束: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或许今天我们来到的陶艺室又使我们重温了美好的童年时代玩泥巴的乐趣,愿今天永留我们彼此心间。:

第十一课树叶的联想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够认识树叶在生活中起到装饰和美化的作用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3、技能目标:(1)会用切、粘、压、捏等方法制作各种形态的树叶(2)能对树叶进行联想、装饰各种物体、

4、做中学目标: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善于观察、勇于创造美鉴赏美

教学重点:会制作树叶和叶脉的方法,能对树叶进行联想装饰物体

教学难点:对物体进行装饰时,造型要优美,想象要丰富、

教学准备:1、课前老师打印好各种树叶的形状,再打印出动物、植物、人物、装饰品等形象给学生,让学生发散思维用树叶对这些形象装饰

2、和学生共同收集各种叶子

3、陶泥、展台

4、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视频《树叶歌》

老师:小朋友们,在歌曲里出现了哪些叶子,像什么

学生:……

老师: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找出了这么多树叶,再来看一看树叶落到地上小动物们捡起他们把它想象成什么了

秋风起来了,一片片树叶落在地面、小蚂蚁捡起一片树叶“这是我的渡船”、

小老鼠捡起一片树叶“这是我的雨伞”、

小刺猬捡起一片树叶“这是我的花帽”、

梅花鹿捡起一片树叶:“这是我的饼干”、

大家一起捡树叶,捡得多欢喜

老师:你捡起一片树叶又把它想象成什么了呢

老师:那你能猜猜看我们这节课要学习做的内容是什么

学生:老师引导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新授

1、老师:你们的想象力这么丰富,看看老师捡起一片树叶把它想象成了什么

展示幻灯片

2、老师:再看看其他老师和小朋友捡起一片树叶又把它想象成了什么

展示各种树叶的联想作品,边展示边让学生说

老师:欣赏了这么多的树叶联想作品,你还记得树叶是怎么制作的吗你能说出几种方法

学生边说,老师边打幻灯片进行复习(1手捏2、刀刻3泥条黏贴4、泥浆5、压印)

3、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用陶泥对树叶进行联想的吗

老师边演示制作过程边讲解要点,再给学生看几件课前做好的陶艺作品,让学生观察怎样做的

4、下面请每个小组结合你们搜集的资料讨论,你们是怎样对树叶进行联想的提问,发泥。

三、作业:小组合作一件树叶的联想作品,平面的立体的都可以、要求:

叶片要厚薄均匀,叶脉要清楚。

想象要奇特造型要优美。

可单叶片也可叶片组合联想。

四、作业巡回辅导展评

作业展评:准备好一颗大树把作品放在上面进行点评

让小组互评打分

评出最佳奖,可准备一件陶艺作品送给他们

拓展

展示PPT,叶子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有设计领域的、有装饰作用的

第十二课有创意的相框

一、教学内容:有创意的相框

二、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利用学生喜爱的小相框造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和制作过程中,感受泥的乐趣,在完成作品中体验成就感。

知识与技能:通过搓、捏、揉、团等练习,进一步熟悉陶泥的手感特性,学习泥条成型的各种方法;并能自行设计、制作一个有个性的小相框。

过程与方法:练习搓、捏、揉、团等制陶基本方法;学习泥条成型的各种方法(扭曲型、盘旋型、编制型、拼搭型);学会制作相框。

教学课时:1小时

教学重点:学习泥条成型的各种方法。

教学难点:各种成型方法的合理结合,能制作有特色的相框。

教学过程:

一、走进陶艺

1、欣赏各种相框,感受艺术作品的美感。

(1)它虽然是一根不起眼的泥条,但如果加上你的创意,又经过动手加工,就可以成为既美观又实用的,具有艺术性的作品,使你充分享受创作的乐趣。

(2)相框留给自己,可以留下你美好的回忆,送给朋友,也是极佳的礼物。我们完全可以用泥条成型的方法,来学习制作一个特别的相框。

说明:通过欣赏各种艺术镜框,让学生感受艺术作品的美感,也激发起学生的创作欲望,为以下的教学做铺垫。

二、学一招

1.学习如何搓泥条

(1)用手搓捏,将泥料初步捏成短棍形状。

(2)同手掌压在泥棍上,稍稍用力前后搓动,使短棍形成圆柱形。

(3)掌心用力,前后搓动并向两端移动,使泥条慢慢伸延。

(4)搓动整根泥条,使它变得粗细均匀,直至完成。

2.介绍泥条成型的几种方法

(1)扭曲形

(2)盘旋型

(3)编织型

(4)拼搭型

泥条的可塑性很大,它可以构成不同的形状,进行各种方式的组合。只要我们开动脑筋,除了四四方方的相框,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做出许多不同的相框。

说明:了解几种最基本的技法,并非是重复过去以技术传授为主要内容的临摹的方式,只是把最最基本的泥条制作、泥条成型的几种方法简单讲一下,有助于学生在陶艺制作中更顺利地反映出自己的性格爱好、风格特点、情绪和追求。

三、我的小创作

请学生小组讨论,可以制作那些有特色、有创意的相框。

教师出示作品图,举例,示范(如泥条成型方法的各种组合)。

说明: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鼓励他们讲出自己的看法,与众不同的想法。对每个人的发言都给以肯定、引导,而不能直接地、生硬地否定。课堂中老师和学生之间是互动的。四、学生制作过程

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典型问题进行集体点评与辅导。

进行个别学生的辅导。

说明:为了使学生较少地受到制约而更多地尽情发挥,按自己的愿意去做,老师不宜过多地约束学生的想法,而更多的要留给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去体验、去感受、去发现。

五、欣赏与评价

选出作品上讲台展示,并请学生简述创作意图,收获与体会。

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点评与小结。

第十三课泥条盘筑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陶艺作品。

2.训练手的灵活性,提高学生泥塑技能和简单的立方体造型能力,发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意识。3.体会玩陶的乐趣,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介绍陶瓷的历史,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品赏析,了解成型方法:通过欣赏教材范画,动手触摸、仔细观察陶艺品等形式,让学生了解陶艺造型的又一基本方法—盘泥条。

三、自主探究,尝试盘泥条:观察教材制作步骤图,思考讨论盘泥条的方法要领有哪些自己尝试搓泥条、盘泥条。

四、发现问题,质疑解疑:

重视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并尝试自行解决问题,重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指导:

a) 搓泥条:保持泥条粗细均匀,注意双手配合,力度适当,以防泥条断裂;搓泥条时是从中间往两边均匀用力,而且是用双手手掌搓而不是用手指捻,教师还可以将用手掌均匀搓出的泥条与用手指搓出的泥条进行对比。

b) 盘泥条:将泥条提起向上盘,每盘一圈,用手指轻轻按压,让泥条粘接牢固。盘条时要认真仔细,下面的泥条不能太细,否则会立不稳;如果泥条较干则适量涂上泥浆或粘点清水,便于粘牢;在向上盘筑时有可能出现下塌的现象,每连盘几圈要稍作停顿,待稍干后再盘。

四、掌握技法,盘条成型。

第一步,搓泥条;

第二步,将泥盘筑成自己喜欢的形象。要根据构思的独特形状去盘造型,可以一边盘条一边创新,盘出来的形象要尽量做到和别人不同。根据造型的不同,底板可有可无:如制作器皿,则需将泥条盘筑在泥板上,若制作小猪就无需底板,直接将泥条叠圈即可。

第三步,装饰美化:可用泥条或泥片粘贴或直接刻画等几种手法综合表现。

五、欣赏评析,交流感受:可采用师生互动、小组互动交流等多种形式。

六、拓展思维,鼓励方法创新:

盘条的技法有很多种,如叠圈、铺排、缠绕、穿插、绕结等,独特的盘条方法可以创造出独具一格的陶艺作品,应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考虑表现,把简单的技法变成丰富的思维创造工具,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

七、学生作业。

将泥条搓成条,盘筑一个自己喜欢的形象。

第十四课彩泥菜肴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彩泥表现生活中的蔬菜、菜肴,体验材料带来的美感。

2.强调在创作过程中,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出示大屏幕:同学们,你们看这写的什么(娃娃乐大酒店)

对了,娃娃乐大酒店要开张了,要招聘几名厨师,你们想不想去应聘那好,今天咱们就来进行一场烹饪大赛,看看谁能被酒店聘为一级厨师。

2.现在我就要考考你们。上节课,我布置给你们一项特殊的任务。把你们爱吃的菜写在卡片上,你们都完成了吗谁来读一下你的菜名,你这个菜属于什么类,还有谁的菜属于肉类的,就把肉类的菜贴到今日菜单的这个位置。把各种菜进行分类后贴到黑板上。

3.除了这些好吃的菜外,你还见过哪些好看的菜为什么说是好看的菜还有谁见过

4.你们谁在家里帮妈妈做过菜做过什么菜怎么做的

5.今天我也准备了两道菜,你们想看看我的手艺吗(出示实物投影)我来考考你,你喜欢哪道菜为什么为什么不喜欢这个一道好菜,不仅仅味道要好,颜色搭配上、造型上都要好。

二、发展阶段

1.谁知道我们的菜是用什么来做的你们想一想还可以用哪些材料来做菜

2.看到我做的菜,你们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或在制作上有什么问题,现在可以问我。你知道这个是怎么做的(用投影仪演示)

3.现在你想做一道什么菜在造型上和颜色搭配上可以大胆想象,想好了吗

4.现在要进行的是最后一项考试:做菜。

听我提要求:1.可以3人、2人合作,也可独自完成。2.你可以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选择你最喜欢的材料来制作。

谁愿意到投影仪下来“制作”谁能把老师的这盘菜变得更漂亮一些

5.比赛开始,学生制作,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三、评价

看到这一桌桌丰盛的菜,我都想吃,现在我来参观品尝你们的菜,你们看我的小金勺要吃哪道菜,我就把它插到哪道菜里,同学们,你们也拿着小金勺参观品尝吧!选出的同学发厨师帽。

四、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都积极参与,制作了那么丰盛的菜,我为有你们这些聪明、手巧的学生而自豪,今天我给你们一项特殊任务,放学回家后帮妈妈做一道真正的菜,做一个真正的小厨师。

第十五课《西游记》人物脸型制作

一、导入

欣赏《西游记》精彩片段,引入新课。

解决难点

二、分析。学生欣赏《西游记》人物图片,讨论人物的外形特征和性格特征。

师生总结:唐僧头戴佛帽,身穿袈裟,经常双手合十,是位善良、执着的佛教弟子;孙悟空是猴子,面部桃型,神通广大,活泼调皮;猪八戒是肥猪的样子,好吃懒做;沙和尚满脸胡子,肩挑行李,忠厚老实。夸张表现:欣赏大师作品,领悟夸张的表现手法。

猪:作者杨逸丰把他的主要特征,鼻子、耳朵夸张了,做得很大。

火神:作者梅文鼎把象征火焰的发型夸张地做出来。

战神:作者封伟民把盔甲做得很大很夸张,显示出勇者无惧。

学习制作方法:捏塑法是传统的陶艺技法,它是陶艺成型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简单、自由、灵活,基本不用工具,只要运用灵巧的双手就可以捏出喜欢的形状,可以捏大型,也可以捏小的形。

三、作步骤:

第一步:塑大型,抓特征显创意。

第二步:捏细节,加五官、衣服、头饰、配件。

第三步:整体美化。

教师示范第一步:把捏出来的形堆起来,就是一个人物的基本形,这时就要抓住人物特征,突显创意。

激情创作

角色扮演:唐僧师徒四人精彩亮相,摆出经典动作。

创作要求:每人制作一个《西游记》人物,注意人物要站稳;抓住人物特征,大胆创作突显创意;创作时间20分钟。

奖励方案:全班评出十个“最有创意奖”。

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第十六课陶与瓷

一、导入

拿出陶、瓷两样制品让孩子们比较:陶---厚、烧成温度低、粗、低沉。瓷---薄、温度高、精细、清脆。交流:你知道有关陶艺的事吗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了解到的有关知识。老师帮助、补充。

陶的起源---人们把编织或木制的容器上涂一层粘土,使其能够盛水、耐火。新石器时代已制作和使用陶器。原始瓷是在制陶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发展的。起源商、周,东汉烧成,细密坚硬不渗水,易清洗。

制陶瓷的方法---就是以土石为原料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精神,制作出各种各样的器具或装饰品的胚胎,然后置于火中烧炼,使其坚固定型而成为陶器或瓷器。

二、欣赏:

新石器时代---《黑陶鹰尊》用平滑浑圆的大块面塑造丰满发达的胸腹双腿雄健有力鹰尾支地,与双足形成稳定状态,立体感强,气势非凡。《旋纹彩陶尖底瓶》细腻光洁色彩鲜明,拉胚、分段拼接等手法,花纹表现韵律和动感。

商周时代---《鸭形印纹陶壶》有拍印痕迹,制作不刻意求精,使人体味到质朴天真的情趣。似凫有游水面的肥鸭,俏皮可爱,透出浓浓的水乡生活气息。实用观赏两相宜。

秦代---《兵马俑》与真人真马一样高大,神情各异色彩鲜艳写实有个性。(4)、汉代---《击鼓说唱俑》捕捉舞台上说唱艺人得意忘形的一瞬间的动态,各处细节的刻画深入细致,手法简练夸张,形神兼备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青瓷羊》施青釉,匀净无暇,光彩晶莹,肥硕圆实的形态。

唐代---《三彩骆驼载乐俑》以黄绿白三色为主。骆驼高大强壮精神,人物生动,彩带自然绚丽。

宋代---装饰手法多眼样,题材丰富,效果绚烂都是前所未见的。《汝窑盘》造型级为简洁虽是一件使用盘器,却塑造出典雅含蓄的形体。

元代---是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以景德镇为中心。《青花鸳鸯莲纹盆》属厚重的大件器物,却不上失细腻,稳重中有变化,秀美生动,墨韵味浓郁迷人。(8)、明代---精益求精,创造出高能的度、高技术作品。《成化斗彩高足杯》柔美细巧,薄如翼,精致高雅。

清代---成就颇多,器型多样,与绘画结合紧密。《粉彩人物笔筒》色彩光润柔和,渲染细腻工整,淡雅柔美的风格。

现代陶艺---既有传统技艺技巧和文化观念的传承,也有时代科学进步和审美的变化。

三、赏析

技法:所有的作品都尽量要空心的,泥的厚薄尽量一样,衔接处要粘牢。

(1)、捏塑(挖空)(2)、泥条(盘筑、编织)(3)、泥板(圈围、拼搭、切割、任意)(4)、装饰(压印、划刻、上色、贴花、绞泥)欣赏:古今中外名师名窑作品赏评。

陶艺课程教案

陶艺课程教案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

第一课走进泥巴的世界教学目标: 1、了解陶泥的基本特性、认识陶艺制作的基本工具及使用方法。 2、通过启发、实践体验来陶艺制作的基本技法。 3、让学生感受“玩泥巴”的乐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手创造美。 教学重点: 感受玩泥巴的乐趣。 教学难点: 体验陶艺制作的各种技法。 教学准备: 教师:陶泥、教学课件 学生:陶泥、各类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泥巴变一变: 1、触摸,感受老师送给大家的特殊“礼物”。 与孩子们交谈,送给他们一份礼物,让他们进行触摸,感受泥土特有的柔软,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泥巴真听话:一分钟让泥巴变、变、变 聊一聊有没有玩泥巴经验,比如撮一撮、切一切,揉一揉、捏一捏等。并用一分钟小游戏的形式,给学生把泥巴变个样的机会,看谁变的花样多。 3、小结导入:

(1)小结玩泥巴的方法,并板书。(如:搓、压、切、印、捏等) (2)导入:让我们一起走进泥巴的世界。 二、认识工具: 1、课件一一出示各种工具,并介绍用途。 2、想一想: 我们身边的哪些小东西可以替代这些工具。 三、欣赏: 1、简要介绍陶艺的发展。 2、欣赏学生陶艺作品,边欣赏边让学生说说制作的内容,并简要分析其中的制作方法。 四、体验: 用手中的陶泥自由制作,体会玩泥巴的快乐! 五、总结: 说说玩泥巴的感受!! 第二课手捏动物 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表现技法、步骤。 技能目标:运用泥塑动物的基本表现技法,塑造动物形象。 情感目标:培养动手能力,创造力,提高审美情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技法、步骤,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陶艺课程教案 (2)

第一课走进泥巴的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陶泥的基本特性、认识陶艺制作的基本工具及使用方法。 2、通过启发、实践体验来陶艺制作的基本技法。 3、让学生感受“玩泥巴”的乐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手创造美。 教学重点: 感受玩泥巴的乐趣。 教学难点: 体验陶艺制作的各种技法。 教学准备: 教师:陶泥、教学课件 学生:陶泥、各类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泥巴变一变: 1、触摸,感受老师送给大家的特殊“礼物”。 与孩子们交谈,送给他们一份礼物,让他们进行触摸,感受泥土特有的柔软,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泥巴真听话:一分钟让泥巴变、变、变 聊一聊有没有玩泥巴经验,比如撮一撮、切一切,揉一揉、捏一捏等。并用一分钟小游戏的形式,给学生把泥巴变个样的机会,看谁变的花样多。 3、小结导入: (1)小结玩泥巴的方法,并板书。(如:搓、压、切、印、捏等) (2)导入:让我们一起走进泥巴的世界。 二、认识工具: 1、课件一一出示各种工具,并介绍用途。 2、想一想: 我们身边的哪些小东西可以替代这些工具。 三、欣赏: 1、简要介绍陶艺的发展。 2、欣赏学生陶艺作品,边欣赏边让学生说说制作的内容,并简要分析其中的制作方法。 四、体验: 用手中的陶泥自由制作,体会玩泥巴的快乐! 五、总结: 说说玩泥巴的感受!!

第二课手捏动物 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表现技法、步骤。 技能目标:运用泥塑动物的基本表现技法,塑造动物形象。 情感目标:培养动手能力,创造力,提高审美情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技法、步骤,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抓准动物的基本形,对动物的细部特征进行深入刻画。 教学准备: 陶泥及制作工具,课件 课前安排学生搜集动物的图片,观察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小动物。 实施过程: 导入:欣赏秦俑、汉俑图片(动物),引出制陶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人类制陶始于新石器时代,约有八九千年的历史。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 发展:早期的制陶是人类以生活中实用的陶器(饮器、食器、炊器、盛贮器等)为主,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制陶逐步向美化生活环境的观赏性、装饰性泥塑艺术发展。 教师示范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成型方法(鸭子):

对于陶艺课程的一点心得

很早开始就向往着陶艺课了,大一在金石滩校区没能修读这门课感觉很遗憾,这个学期开始两个月之后,我们终于迎来了陶艺课。经过两个星期的陶艺课的上课过程,我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对陶艺开始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 理论方面首先是技法,其次才是创造力。第一个星期的操作都是围绕技法的。所以我想总结下在技法方面我个人认为比较重点的几点。 首先,我觉得是耐心。在这个礼拜的操作中,无论是泥雕、盘泥条还是拉坯,我都显得缺乏耐心,总是在做了一点点之后觉得没有达到自己预想中的效果或者说没有手感,就开始失去兴趣,失去耐心。这是在以后的操作中最需要注意的一点。 看到视频里的制作过程感觉做的还挺简单,可是当自己真正着手去做的时候,有时候又觉得无从下手。徒手捏制法、泥板成型法和泥条盘筑法这3种方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可是想熟练掌握并不简单。 其次,是要动脑思考,把握好感觉。做陶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手感,手感好才能做出好东西。把握手感靠的是理解,要动脑思考,要充分地了解泥巴的特性和规律,只有这样才能让手跟泥巴融为一体,才能做出好的东西。 刚开始的时候总是觉得好玩才很喜欢去做一些东西,随便捏一些形象造型,在经历了2个星期的学习之后,我发现里面还是有很大学问的,想真正做好一个作品并不会像说的那样简单。有些东西能想出来,但真正实施去做的时候才发现有很多问题困扰着自己,很难得到解决,那些问题往往又是自己当初并不觉得它是个问题的情况下却真正出现了。 两个星期的学习是很短暂的,总觉得时间或多或少有些不够,但是经过这短短两个星期的学习我的收获还是很丰富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这些对于我们设计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值得深思的。 最终因为手受伤没能顺利的完成作品,所以只有尽量多得在理论上补充这门课的遗憾。 陶艺是中国的传统古老文化。中国的英文名称叫China,意思是陶瓷.陶艺是一种人工形态。陶瓷形态的基本材料是土、水、火。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世界各国的制瓷技术多是从中国传入的。在古代,外国人称中国为“瓷器之国”。直到现在,英语中的“china”一词的另一个含义就是“瓷器”。中国的英文:China,这个名称来至于景德镇的原名:昌南镇,因为谐音所以就有了现在的英文名。 陶艺是一种人工形态。陶瓷形态的基本材料是土、水、火。人只有掌握了水土揉合的可塑性,流变性,以及成型方法和烧结规律,才能促成陶艺形态的产生和演化,使陶瓷器物产生美的形式。同是注重造型与装饰的有机结合,通过人们敏锐的灵感和创新意识,捕捉并揭示泥土的塑性美、柔韧美以及表现活力,这样就出现了全新陶艺形态,为智慧的人所掌握、发展、创新。任何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形成完整的技巧。 陶瓷艺术在中国发源年代久远,样貌繁多,在世界历史上中国的陶瓷艺术一直是具有相当的代表性,也由于传承年代久远,技术不断更新,加上历经朝代更迭,不同民族性与生活方式影响了中国陶瓷的发展方向,若要加以分类,就非单一条件所能完整涵盖,所以有人以年代、用途、釉色、技巧或是产地来加以分类。 随着朝代及制陶技术的演进,陶瓷品在人类的生活中已不再只有实用的价值,同时因为文化的演变,陶瓷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艺术文化,多样化的风格及不同的型态用途,所代表的是人类审美观及生活品质的改变。 生活陶艺-陶艺类生活用品如,花器、餐具、茶具…等。 传统创新-运用传统技法,釉彩表现现代精神、瓶、罐、等容器或功能性得实用作品。

陶艺特色教学介绍

陶艺特色教学介绍 陶瓷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对于小孩来说,做陶、玩泥巴是最惬意不过的游戏,一团团泥土在他们手中变换着,是创造也是游戏。开心的同时又开发了智力。 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和使用,我们有必要在小学阶段开设陶艺课程、编写陶艺校本教材。我们启明小学也将编写陶艺校本课程,把陶艺渗透到课堂的教学之中。 2、学生活动安排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把学生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进行活动研究。 (1)低年级(一、二年级)课程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制作陶艺的各种工具,尝试、体验陶艺的简单的制作方法,寻求多种表现形式捏制简单的造型,体验成功地感受,以激发学生对陶艺的兴趣。学习内容有: ①认识陶艺的工具(拉坯机,练泥机,泥板机,泥条机,电窑,雕塑台,陶艺工具,陶泥,釉料,喷釉壶,展示架等)并演示怎样安全使用工具。 ②初步了解陶泥的制作方法(1、泥条盘制法2、泥板成型法3、徒手捏制法4、拉坯成型法等等) ④尝试用团、搓、压、切等方法简单地捏塑熟悉物体的粗略特征。 ⑥能够用短句简单地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评价别人的作品。 ⑦培养学生爱护工具,学习收拾与整理。 (2)中年级(三、四年级)课程内容主要是以欣赏陶艺作品为主,学习尝试运用各种工具制作各种各种较复杂的陶艺造型。学习内容有: ①让学生能够运用陶艺活动所需的常用工具(小木刀、木片、木椎、圆棒等)并了解其用途。 2欣赏优秀的陶艺作品,感受陶艺的色彩美及作品的造型美,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3能欣赏、感受自己或他人的作品美。有初步的想象力,与同伴共同制作陶艺作品。 4学习用盘条、捏拉、拼接等方法捏塑生活中的简单造型。 5探索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尝试使用简单的辅助物。 6能用较连贯地语言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想法并评价他人的作品。 7培养活动前后做好准备和整理工作的习惯(如:衬板、袖套,小刀等)。

陶艺课程教案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第一课走进泥巴的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陶泥的基本特性、认识陶艺制作的基本工具及使用方法。 2、通过启发、实践体验来陶艺制作的基本技法。 3、让学生感受“玩泥巴”的乐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手创造美。 教学重点: 感受玩泥巴的乐趣。 教学难点: 体验陶艺制作的各种技法。 教学准备: 教师:陶泥、教学课件 学生:陶泥、各类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泥巴变一变: 1、触摸,感受老师送给大家的特殊“礼物”。 与孩子们交谈,送给他们一份礼物,让他们进行触摸,感受泥土特有的柔软,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泥巴真听话:一分钟让泥巴变、变、变 聊一聊有没有玩泥巴经验,比如撮一撮、切一切,揉一揉、捏一捏等。并用一分钟小游戏的形式,给学生把泥巴变个样的机会,看谁变的花样多。 3、小结导入: (1)小结玩泥巴的方法,并板书。(如:搓、压、切、印、捏等) (2)导入:让我们一起走进泥巴的世界。 二、认识工具: 1、课件一一出示各种工具,并介绍用途。 2、想一想: 我们身边的哪些小东西可以替代这些工具。 三、欣赏: 1、简要介绍陶艺的发展。 2、欣赏学生陶艺作品,边欣赏边让学生说说制作的内容,并简要分析其中的制作方法。 四、体验: 用手中的陶泥自由制作,体会玩泥巴的快乐! 五、总结: 说说玩泥巴的感受!!

第二课手捏动物 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表现技法、步骤。 技能目标:运用泥塑动物的基本表现技法,塑造动物形象。 情感目标:培养动手能力,创造力,提高审美情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技法、步骤,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抓准动物的基本形,对动物的细部特征进行深入刻画。 教学准备: 陶泥及制作工具,课件 课前安排学生搜集动物的图片,观察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小动物。 实施过程: 导入:欣赏秦俑、汉俑图片(动物),引出制陶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人类制陶始于新石器时代,约有八九千年的历史。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 发展:早期的制陶是人类以生活中实用的陶器(饮器、食器、炊器、盛贮器等)为主,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制陶逐步向美化生活环境的观赏性、装饰性泥塑艺术发展。 教师示范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成型方法(鸭子):

陶艺教案课

第一课:感受泥土 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感受陶艺作品艺术特点和基本成型法。 操作领域:感受泥性,并用基本的陶艺成型方法塑造自己喜欢的形体,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情意领域:热爱祖国历史悠久的陶艺文化,激发无穷的创造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泥性,学习陶艺基本成型方法。 难点:了解陶文化,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塑造陶艺品。 课前准备:陶艺作品、黏土、图片、陶艺教室准备。 教学过程: 1.欣赏陶艺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 2.介绍陶艺的基本制作过程。(课件视频) 柔软的泥土经过了火的洗礼,变成了坚硬的陶器。面队着自己捏制的陶器,孩子们个个欢呼雀跃。玩泥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做陶并不是为了追求成人的承认,而是在与土、水、火的不断交往中,表露自己的感情,获得愉悦的情绪。陶艺创造是一种主观的、动态的、扩张的、想象的、自由的和多向的模式,它的造型有平面的、立体的;有具象化的、意象化的、抽象化的;也有综合的、多元材质合成的。 3.准备阶段:分泥:每位同学黏土一小块。 认识制陶工具:手术转台、木拍子、修刀、刮刀、泥塑刀、泥浆、其它工具(擦布、毛笔)。 4.通过用手或脚或膝盖等部位来触摸泥土、感受泥性,可任意成型,并相互交流对泥的感受与成型方法。 5.看刚成型的泥塑作品和已经凉干的泥塑作品以及烧制好的作品,用感官比较、感受、区别,激发学生对陶艺的兴趣。 6.整理工具,清洁台面,洗手,养成良好学习、卫生习惯。 第二课初步体验泥土特性,训练卫生习惯养成 一准备阶段:分泥:每位同学黏土一块。 导入:看几件分别运用徒手捏制成型、泥条盘筑成型、泥板成型及综合成型方法制作的陶艺作品,激发学生对陶艺的兴趣。 1.学生尝试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自己喜欢的形象,并相互交流对泥的感受与成型方法。 2.整理工具,清洁台面,洗手,养成良好学习、卫生习惯。 第三课表情泥塑强化卫生习惯 一、准备阶段:分泥:每小组黏土10—20斤。

陶艺制作教学案例

走进陶艺世界 ——陶艺制作 【项目介绍】 我国是一个具有千年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在这伟大的国度里有着无数的传统文化瑰宝,陶艺就是其中之一。陶艺是土、水、火相结合的一种人工形态。瓷器更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在古代,外国人称中国为“瓷器之国”。直到现在,英语中的“china”一词的另一个含义就是“瓷器”。 陶艺是以粘土为原料,以泥条盘筑、泥板成型、徒手捏制等方法成型,然后经过施釉和烧制而成的一种雕塑工艺品。虽然在我们的生活常会见到,但很多人在深深喜爱他们之余却并不知道这些实用与美观为一身的艺术品是如何制作出来的。陶艺制作的过程除了可以锻炼双手各关节和肌肉,同时还可以提高手、脑、眼的协作能力。 开设陶艺课程让学生认识陶艺、感受泥土、掌握制陶基本技法,使我们古老的文化继承、传扬和发展。 【活动目标】 1.了解陶艺辉煌的历史和发展现状并认识陶艺制作的工具和材料。 能力目标: 2.掌握泥条盘筑法、徒手捏制法、泥板成型法三种制陶技法和制作步骤,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至少一件陶艺作品外加小组合力完成一件作品组合。 3.通过欣赏优秀名作,感受祖国悠久的陶艺文明,提高审美修养。 4.在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中,打开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领悟沟通、协商、策划与合理分工的重要性,感受团队合作的强大力量。 【学情分析】初二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熟记制作陶艺的基本技法和制作步骤,并能独立完成课程任务。创作一:运用所学技法结合自身创意制作出一件独一无二的陶艺作品。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后,进一步总结探索制作经验,并完成创作二: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制作一件主题明确、内容积极的作品组合。 解决策略:1.教师亲自示范结合细致讲解加强学生对制作方法和步骤的记忆,主要讲解泥条盘筑法、徒手捏制法、泥板成型法。 2.大量创意作品的欣赏,扩宽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分析作品的制作细节,学生在分享的设计与创意的同时老师及时给予评价与提示,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如何将个性化创意落实到实践操作中。 难点:在创作的过程中,每个形象都是由各部分组成的,两部分组合时要注意粘贴要牢固,并且从设计到制作的整个过程都要考虑好承重,防止重心不稳导致作品坍塌或损坏。 解决策略:将两部分连接的地方先刮毛糙,再刷泥浆,然后保证不变形的基础上施力固定。外在接痕,用泥塑工具刮平。 承重问题要从绘制设计图时就要想到,制作过程中要保证做到下重上轻,下大上小,陶泥用量比例平衡。 【活动方法】 1.直观演示法:通过教师示范并加入有效的讲解和总结,使学生直观地掌握陶艺技法,提高学生对专业术语的记忆和创作过程中的准确性。 2.动手体验探究法: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现问题,教师给予一定时间先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深入探索精神,充分感受和体验陶泥的艺术魅力。 【活动准备】 1.陶艺历史的相关资料 2.印有数字的号码牌(便于抽号分组)

陶艺课程第一课

陶艺课程第一课 走进泥巴的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陶泥的基本特性、认识陶艺制作的基本工具及使用方法。 2、通过启发、实践体验来陶艺制作的基本技法。 3、让学生感受“玩泥巴”的乐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手创造美。 教学重点: 感受玩泥巴的乐趣。 教学难点: 体验陶艺制作的各种技法。 教学准备: 教师:陶泥、教学课件 学生:陶泥、各类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泥巴变一变: 1、触摸,感受老师送给大家的特殊“礼物”。 与孩子们交谈,送给他们一份礼物,让他们进行触摸,感受泥土特有的柔软,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泥巴真听话:一分钟让泥巴变、变、变 聊一聊有没有玩泥巴经验,比如撮一撮、切一切,揉一揉、捏一捏等。并用一分钟小游戏的形式,给学生把泥巴变个样的机会,看谁变的花样多。 3、小结导入: (1)小结玩泥巴的方法,并板书。(如:搓、压、切、印、捏等) (2)导入:让我们一起走进泥巴的世界。 二、认识工具: 1、课件一一出示各种工具,并介绍用途。 2、想一想: 我们身边的哪些小东西可以替代这些工具。 三、欣赏: 1、简要介绍陶艺的发展。 2、欣赏学生陶艺作品,边欣赏边让学生说说制作的内容,并简要分析其中的制作方法。 四、体验: 用手中的陶泥自由制作,体会玩泥巴的快乐! 五、总结: 说说玩泥巴的感受!!

陶艺课程第二课 手捏动物 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表现技法、步骤。 技能目标:运用泥塑动物的基本表现技法,塑造动物形象。 情感目标:培养动手能力,创造力,提高审美情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技法、步骤,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抓准动物的基本形,对动物的细部特征进行深入刻画。 教学准备: 陶泥及制作工具,课件 课前安排学生搜集动物的图片,观察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小动物。 实施过程: 导入:欣赏秦俑、汉俑图片(动物),引出制陶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人类制陶始于新石器时代,约有八九千年的历史。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 发展:早期的制陶是人类以生活中实用的陶器(饮器、食器、炊器、盛贮器等)为主,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制陶逐步向美化生活环境的观赏性、装饰性泥塑艺术发展。 教师示范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成型方法(鸭子):

陶艺课总结.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小学陶艺教学工作总结 一年的陶艺教学,使我认识到各年龄段学生在陶艺学习中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低段小学生,可爱活泼,对新鲜事物充满着好奇,愿意接受挑战,不怕失败,勇于尝试,兴趣面很广,想象力非常丰富,但技巧技能、动手能力比较弱,判断力不是很强。 中段学生,具有一定的思想,对事物有了一些新的理解,新的选择,想象力很丰富,探索能力很强,动手操作也具有了一定的能力,开始对陶艺的知识技有了要求,渴望学到更多的陶艺方面的知识。 高段学生,具有一定的判断力,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性的学习,主动性变得弱了,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积极性很高,不感兴趣的甚至有一些学生不愿搭理。所以我根据学生不同年级短的特点,制定了不同的学习计划,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及针对学生的不同兴趣制定了不同的学习课题,同时也运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保证每次课学生人人都有作品,都能够有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制作,部分学生都能够厂做优秀作品。具体的方法如下介绍: 一、教学方面 1、学习态度 陶艺课,是非常神奇的课,是非常有特点的课,是非常活跃的课。对学生而言,是开心、快乐的课,是幸福,是自我满足,是充满微笑的课,是没有任何压力的课。所以在陶艺课中学生往往会认为是玩的课,可以根据自己的性子玩,我不反对学生有这样的认识,玩是一个人一生中很重要的部分,但玩得好与不好又是一个严肃的问题。玩得好对学生的发展会起到好的帮助,玩得不好,又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陶艺课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我要求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保持好良好的心态中端正自己的学习的态度,让学生不断地体会到陶艺的独特魅力,艺术价值,艺术素养。在我任教的班级中有一个叫黄新豪的学生,从四年级一直呆到五年级,在这段期间,他的变化很大。起先我发现这个写生对陶艺课的理解有些歪曲,不懂这门课程,认为陶艺课是随意玩,想怎样就怎样,学习态度不端正。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是和她面对面的沟通,主动找她聊天,主动去了解它的各方面的情况,久而久之,我渐渐的发现他开始转变了,上陶艺课不那么浮躁了,开始认真听讲了,我暗暗高兴,接着我利用兴趣班学习时间,给他看一些优秀的学生陶艺作品,欣赏一部反大师们制作的作品,鼓励他尝试着做一些,模仿或是创作都可以,作的质量好不好不要紧,最要紧的事去做,后来我惊喜的发现他真的爱上了陶艺,而且爱上了陶艺老师。在他的部基本中我清楚地看到它是这样写的“我以后要成为陶艺老师”。作为老师,看到自己学生有这样大的变化,有说不出来的高兴,我相信只要用心做,声么事情都能够做得好。 2、学习积极性 学生的积极性是我们上课最主要的环节问题,学生积极性不高或没有,那我们这节课就不用上了,是很失败的课,所以怎样调动孩子们创作的积极性是我上课的头等大事。有一个叫杨子华的学生,他是一个很乖巧的男孩,尚可纪律很好,认真听讲,一直我都示他为班级的好榜样,但我渐渐发现,这个小孩虽然听话,但他不愿意创作作品,其实他的陶艺作品做得很不错,很有想法,就是没有积极

幼儿园大班陶艺活动教案(五篇)1

大班陶艺活动:有趣的泥巴 【设计意图】: 陶艺在我国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几千年前就走在世界艺术的前列,如秦朝的“兵马俑”让世人惊叹。而现代陶艺让艺术的门槛大大的降低了,并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创作不再是陶艺家的专利。“玩泥”是孩子的天性,是最自然不过的事,而陶艺又是一种具有深厚内涵又易于掌握、便于普及的艺术形式。这么简单的活动却能启发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培养孩子一种终身受用的高尚志趣,让孩子们开始懂得美,开始喜欢艺术。在幼儿期进行陶艺教育不但有教育意义,更是孩子们快乐的载体,所以陶泥是孩子游戏中的宝贝。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欣赏精美陶艺作品,让幼儿能够感受陶艺的魅力,并结合课件以局部展示陶艺品的方式,拓展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欣赏精美陶艺作品,感受陶艺的魅力。 2.以局部展示陶艺品的方式,拓展幼儿的想象力。 3.培养幼儿对陶文化的热爱。 准备:陶泥陶艺课件陶艺实物陶艺工具若干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入活动室。 二、教师逐一出示课件,幼儿欣赏并进行发散性思考。 1、出示课件一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像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2、.出示课件二 现在又像什么了呢?(幼儿自由回答) 3、出示课件三 现在有变成什么了呢?(幼儿自由回答) 它是装饰在什么物体上的呢?(陶罐上的) 那么它会有什么样的罐口呢?是罐脖子长长的;大大的;还是小小的呢? 教师小结:哦,原来陶罐上还可以装饰这么漂亮的花纹啊!

三、引导幼儿学习欣赏精美陶艺作品,感受陶艺的魅力。 1、出示部分陶艺实物,让幼儿去看;去触摸;去欣赏。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儿有很多的陶艺作品,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你最喜欢哪个作品?它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从形状和花纹去观察和欣赏) 2.出示陶艺课件,幼儿欣赏精美的陶艺作品。 你们瞧,我这儿还有更多的陶艺作品。(教师介绍个别作品) 四、幼儿创造性地装饰陶艺作品(加背景音乐) 1、师:我有好多未完成的作品,现请你们来装饰一下,让它们变的更漂亮! 2、幼儿分组合作装饰陶艺,教师鼓励幼儿用上陶艺工具。 活动结束 你们真棒,作品太美了!现我们拿着我们的作品请其他小朋友来欣赏! 自评: 优点: 1.教师给幼儿提供了一个自由想象和表达的空间,幼儿们在本活动中能尽情地想象、猜测、描述、表达。 2.本活动的各环节都很清晰,层层递进,让幼儿们从欣赏图片到欣赏事物到欣赏大师作品再到动手操作。陶艺的魅力不断影响着幼儿,从而培养了幼儿对陶文的热爱。 3.课堂气氛较好,幼儿、教师、陶文很自然和谐的融合在一起。 不足之处: 1.由于准备不是很充分,将欣赏大师作品这一环节漏掉了,所以只能将它移到最后一环节。 2.大师作品的图片不够丰富与美观。 3.装饰材料不够丰富。 建议: 可收集制作陶罐过程,将它与欣赏陶艺作品相结合。

(完整版)少儿陶艺课程介绍

少儿陶艺教育课程介绍 一、常规基础班 常规基础班是功夫小瓷专业而系统的儿童创意陶艺课程,美容涵盖了各种专业陶艺技法,包括捏、搓、拍、盘、压、印、画等,全民增强儿童的动手能力。通过主题性、趣味性的课程设计,培养儿童早期的艺术素养,充分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加深儿童对陶艺文化底蕴的兴趣,让艺术回归生活(按年龄划分为5个班级) A、美陶启蒙班(3—4岁) 以故事或情景角色扮演贯穿的形式,从自然和生活中美的事物为切入点,学会通过各个角度来观察对象,运用类比的方式,学会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结合自己生动有趣的作品能够基本完整的讲述自己的想法或表达情绪情感;初步合作、欣赏、交流、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B、美陶启智班(5—6岁) 通过各种活动形式和一些探索实验的游戏,体验不同的材料、技法的综合运用,培养兴趣和探究精神,找出事物的特点以及生活中的简单原理,运用到作品的创作中,使作品呈现出儿童对生活的态度,展现丰富多样的作品形式。理解、欣赏他人作品,用简单的口头语言或表情动作来描述和评价自己对作品的看法。 C、美陶创造班(7—8岁) 通过观察生活和自然界中熟悉的事物,对其进行造型特点等引发思考、展开联想,并夸张表现。结合不同的美术形式,欣赏与自然或生活元素相关的艺术作品,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自我表达能力,并学会运用陶艺的语言来表达自然和艺术作品带给我们的感受。D、美陶梦想班(9—10岁) 学习观察、分析生活及周围熟悉的校园活动以及生活场景等,以写生、观察再回顾等形式为主,对表达对象进行较为细致的表达和深入刻画,较客观、完整地进行作品呈现,感受其所带来的生活趣味。带领学生通过对适合用陶艺进行表现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探索,并进行传承学习和创意设计,感受它的艺术特点和文化魅力。 E、美陶探索班(11—12岁) 以学生能理解和表现的社会现象、精神建设、人文关怀等题材为切入点,能较为自主地选择适合的材料、工具、技法进行记录、表现主题构思和创作,能在作品中较好地传递学生思想和情感,感受陶艺与生活的关系。进而更准确的表达自己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艺术美感和修养。 二、主题特色班 主题特色班是综合积累的表现课程。从孩子兴趣主题入手,综合技术与艺术、二维与三维,用双手创造出系列性、主题性艺术作品。例如玩具总动员、陶艺小博士、绘本陶艺等。

陶艺教学校本 教材

韩店镇肖镇小学陶艺教学校本教材 单位韩店镇肖镇小学 年级五年级 学科陶艺 姓名_______ 目录

陶艺课程开设的概况 (3) 陶艺课程的现状及开设的意义 (6) 小学陶艺课程安排计划 (8) 陶艺的基本制作方法 (10) 泥条盘制方法 (10) 泥板成型法 (15) 徒手捏制法 (22) 拉坯成形法 (28) 雕塑挖空法 (32) 韩店镇肖镇小学陶艺课学生评价表 (33) 陶艺课程开设的概况

一、陶艺简介: “陶艺”是“陶瓷艺术”的简称。现代社会开始崇尚个性,崇尚自然朴实的风气!有一些人开始有意识地创作富于陶瓷制作者个人特性的陶瓷,陶瓷作品的造型和表现手法开始丰富起来,不只限于日常用的器皿,一些纯粹的陶瓷造型艺术或陶塑也大量出现了。 陶艺是一个综合了美术,书法,雕塑,雕刻,手工的现代素质教育最合适课程,带有很强的可塑性,不仅会带给儿童无穷的新鲜感,更可以令儿童有种亲近自然的感觉,从而自发的爱上陶艺艺术。陶艺在中国正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门类逐步成长起来,参与和从事这一艺术门类的艺术家越来越多。而且,由于它集趣味性、创造性为一体,已经成为一项极受青少年欢迎的学校素质教育和都市休闲活动的内容。 二、陶艺原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好的粘土,如何高明的陶艺家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陶艺家将粘土塑造成一定的形状,再经过高温烧制完成一件陶艺作品。三、儿童学习陶艺的益处: 陶土是无毒无臭的天然矿物,柔软湿润,可塑性强,亲近可爱。陶艺制作,能满足儿童好动、好奇、好胜的需要,人人都喜欢制作,个个都能成功,儿童更喜欢它。 (一)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儿童的兴趣。”努力培养学习兴趣,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减轻儿童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一把金钥匙。陶艺教学,无疑是一个激发儿童学习兴趣的良好场所。 (二)有利于情感的发展 陶瓷艺术作品本身具有美的特征,首先,是在欣赏陶瓷作品(图片、录像、实物)中,发展了儿童感受泥塑工艺和现实美的能力。其次,在双手制作过程中,儿童努力尝试去发现美的造型,去予以实现。第三,由于陶土可塑性强,具有魔

陶艺课程教案

第一课走进泥巴的世界教学目标: 1、了解陶泥的基本特性、认识陶艺制作的基本工具及使用方法。 2、通过启发、实践体验来陶艺制作的基本技法。 3、让学生感受“玩泥巴”的乐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手创造美。 教学重点: 感受玩泥巴的乐趣。 教学难点: 体验陶艺制作的各种技法。 教学准备: 教师:陶泥、教学课件 学生:陶泥、各类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泥巴变一变: 1、触摸,感受老师送给大家的特殊“礼物”。 与孩子们交谈,送给他们一份礼物,让他们进行触摸,感受泥土特有的柔软,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2、泥巴真听话:一分钟让泥巴变、变、变 聊一聊有没有玩泥巴经验,比如撮一撮、切一切,揉一揉、捏一捏等。并用一分钟小游戏的形式,给学生把泥巴变个样的机会,看谁变的花样多。 3、小结导入:

(1)小结玩泥巴的方法,并板书。(如:搓、压、切、印、捏等) (2)导入:让我们一起走进泥巴的世界。 二、认识工具: 1、课件一一出示各种工具,并介绍用途。 2、想一想: 我们身边的哪些小东西可以替代这些工具。 三、欣赏: 1、简要介绍陶艺的发展。 2、欣赏学生陶艺作品,边欣赏边让学生说说制作的内容,并简要分析其中的制作方法。 四、体验: 用手中的陶泥自由制作,体会玩泥巴的快乐! 五、总结: 说说玩泥巴的感受!! 第二课手捏动物 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表现技法、步骤。 技能目标:运用泥塑动物的基本表现技法,塑造动物形象。

情感目标:培养动手能力,创造力,提高审美情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基本技法、步骤,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抓准动物的基本形,对动物的细部特征进行深入刻画。 教学准备: 陶泥及制作工具,课件 课前安排学生搜集动物的图片,观察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小动物。 实施过程: 导入:欣赏秦俑、汉俑图片(动物),引出制陶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人类制陶始于新石器时代,约有八九千年的历史。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创造。 发展:早期的制陶是人类以生活中实用的陶器(饮器、食器、炊器、盛贮器等)为主,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制陶逐步向美化生活环境的观赏性、装饰性泥塑艺术发展。 教师示范陶艺创作手捏成型的成型方法(鸭子):

小学美术教案做做陶艺教学设计

做做陶艺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我国制陶历史,对比感受古今中外陶艺不同的艺术特征;了解陶艺的工具材料及一般制作工序,熟悉陶艺成型的常规的四种简单技法,并掌握一种技法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2.探究学习不同材质、造型的陶艺艺术及成型方法,培养对陶艺作品的审美能力,提高立体造型能力。 3.感受陶艺之美,培养对中国陶瓷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初步了解陶艺知识及简单技法,培养立体造型能力。难点:学习掌握一种技法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课前准备 (学生)陶艺制作主要工具材料一套,袖套围裙。 (教师)陶艺制作主要工具材料一套,工作衣,课件(包括陶艺欣赏、制陶历史、材料工具、制作工序、成型技法),不同陶土若干,陶瓶、瓷碗、瓷杯、沙锅、紫砂壶等生活或艺术陶制实物。 教学过程 1.欣赏马家窑《彩陶作品》,感受中国悠久制陶历史和古代陶艺作品之美,培养热爱中国传统陶艺,激发学习兴趣。 (1)课件出示《彩陶旋涡纹瓶》的旋涡纹,提问是什么纹样,象什么? (2)课件趣味出示,突出对称的陶瓶造型:可先出示瓶的一半,让学生画出另一半,再课件出示完整的瓶的造型,最后添放入旋涡纹,整体欣赏。提问:花纹表示水纹,瓶可干什么用? (3)欣赏更多马家窑彩陶,深入了解彩陶文化,提高审美,激发学习兴趣。 2.欣赏优秀陶艺作品,区分古代与现代陶艺作品功能、审美的不同。 (1)提问:美丽的彩陶是用什么做出来的?感受土的材料,了解陶艺作品是土的艺术。 趣味游戏:触摸土,视觉感受土的不同色和质地, (2)出示陶瓷实物,进行触摸、敲打、视觉等感受,区分陶瓷质地的不同。 (3)课件欣赏更多不同质地的陶土作品,区分古代与现代陶艺作品功能、审美的不同:实用与艺术审美。激发制作兴趣。 3.了解陶艺制作的一般制作工序。

中国陶瓷艺术欣赏讲课教案

中国陶瓷艺术欣赏

第1课 中国陶瓷艺术欣赏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学习、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陶艺的历史,能够理解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理念。 2、运用所学知识,评述一件自己喜欢的陶艺作品,提高欣赏评述能力。 3、引导学生在欣赏陶瓷艺术的过程中,感悟中国陶瓷为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中国陶艺的魅力。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评述一件自己喜欢的陶艺作品。 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各朝代陶艺的图片资料制成课件。 学生:了解、收集有关中国陶艺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提问:1、“中国”的英文怎么说? (China) 2、“china”还有什么意思?(陶瓷) 小结:外国人居然用”陶瓷”来称呼”中国”!看来,在外国人眼中,陶瓷代表了中国。的确,从某种角度讲,中国的文明进程就是一部陶瓷发展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陶瓷的艺术世界! 二、新授

播放课件,引导欣赏: (一 )远古——朴拙实用 1、考古家们发现早在距今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能制造出许多精美的陶器。陶器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明和文化的开始。 仰韶文化时期,中国在制陶方面最大的成就是彩陶艺术。彩陶是原始文化的重要标志,是新石器时代彩绘陶器的总称。在烧制前用红黑矿物质做色料,在陶胎上绘制各种装饰纹样,烧后洗刷不脱落。 请看图片: 2、思考讨论交流 ⑴纹饰观察 讨论问题::先民们在陶器的表面绘有许多彩色纹样,仔细观察,这些图案由哪几个形象组成?展开想象力,谈一谈这些形象意味着什么?你能给这些纹样取个名字吗? 为什么图案只集中在器皿的内壁和外壁上半部?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总结:中国彩陶艺术特点——高度概括提炼的标志性图案 (网纹船型 壶) 人面鱼纹彩陶 盆 (彩陶舞蹈纹(蛙纹彩陶双耳

陶艺课程教案

陶艺课程教案利津县实验一校

小学生陶艺教案 玩是孩子的天性,在每一个孩子的眼里,世上的万物只分好玩与不好玩的,而软陶陶艺无疑属于好玩的行列。 软陶陶艺是一门综合性创作艺术,在创作的过程中孩子需要经历观察、思考、操作、欣赏、再操作、再欣赏的过程,这样的反复过程中,能帮助孩子完善对事物的认识,丰富孩子的创作灵感,只有发现才能创造美,正是在这样的培养过程中,艺术欣赏能力得到了提高。 教学目标 通过玩软陶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使孩子们产生创造性的动力,同时在不断的学习和动手实践过程中,在不断将设计概念变为具体实物的过程中,增加他们的设计能力,培育他们基本创作力的直觉,成为日后创作力的来源。 教学内容 首先老师拿出本节课需要孩子们完成的作品,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动手制作完成此作品。 手捏法。可以锻炼孩子的左右手协调能力,大脑对手的控制能力以及手眼、脑协调能力。通过学习提高孩子的观察力,认识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比如水果、小动物。通过制作过程,学会分解物体,懂得复杂事物都是由简单物体组合而来的,体会到物体间大小比例关系。 1、饰物类:各种手链、项链、挂饰,好做又好玩。 2、造型类:各种动物、花草、人物等,可以任由发挥创造。 3、相框类:可以发挥想象,做出自己心中喜爱的相框样子。 软陶制作过程中的最后一步是定型,这是很有技巧的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你作品是否成功在此一举,如果定型失败,先前制作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就全部功亏一篑。那如何给软陶作品定型呢?那就需要通过烤箱的烤制来给作品定型。 每节课学生们做完作品,由老师带回,放进高温窑炉或烤箱烧制完成全部制作作品。 在愉快的陶艺制作中,让孩子们有效的疏解精神压力,培养出乐观进取、敢于尝试的精神,成为快乐有自信的孩子。 授课老师:于萍萍

幼儿园教案大班陶艺活动:有趣的泥巴

设计意图: 陶艺在我国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几千年前就走在世界艺术的前列,如秦朝的“兵马俑”让世人惊叹。而现代陶艺让艺术的门槛大大的降低了,并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创作不再是陶艺家的专利。“玩泥”是孩子的天性,是最自然不过的事,而陶艺又是一种具有深厚内涵又易于掌握、便于普及的艺术形式。这么简单的活动却能启发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培养孩子一种终身受用的高尚志趣,让孩子们开始懂得美,开始喜欢艺术。在幼儿期进行陶艺教育不但有教育意义,更是孩子们快乐的载体,所以陶泥是孩子游戏中的宝贝。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欣赏精美陶艺作品,让幼儿能够感受陶艺的魅力,并结合课件以局部展示陶艺品的方式,拓展幼儿的想象力。 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欣赏精美陶艺作品,感受陶艺的魅力。 2.以局部展示陶艺品的方式,拓展幼儿的想象力。 3.培养幼儿对陶文化的热爱。 准备:陶泥陶艺课件陶艺实物陶艺工具若干背景音乐 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入活动室。 二、教师逐一出示课件,幼儿欣赏并进行发散性思考。 1、出示课件一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像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2、.出示课件二 现在又像什么了呢?(幼儿自由回答) 3、出示课件三 现在有变成什么了呢?(幼儿自由回答) 它是装饰在什么物体上的呢?(陶罐上的) 那么它会有什么样的罐口呢?是罐脖子长长的;大大的;还是小小的呢? 教师小结:哦,原来陶罐上还可以装饰这么漂亮的花纹啊! 三、引导幼儿学习欣赏精美陶艺作品,感受陶艺的魅力。 1、出示部分陶艺实物,让幼儿去看;去触摸;去欣赏。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儿有很多的陶艺作品,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你最喜欢哪个作品?它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从形状和花纹去观察和欣赏) 2.出示陶艺课件,幼儿欣赏精美的陶艺作品。 你们瞧,我这儿还有更多的陶艺作品。(教师介绍个别作品)

陶艺教学简介

陶艺教学简介 正阳小学是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校美术教育在区进修和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近几年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002年3月学校开设了陶艺课程,以此推动广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美育知识,并对祖国传统文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掌握。 通过一学期的陶艺课程教学,摸索出了一条小学陶艺教学的方式方法,现学校拥有一间独立的陶艺教室,内设20台电动拉坯机,43台手转轮,并铺设了上下水道,和作品展示台,已完全具备陶艺校本课程的教学条件。学校参与教学的四名教师于2001年10月份在长春市中小学教师手工(陶艺)教学培训基地学完教学规定课程,成绩优异,并获得陶艺教学证书。 在校领导的支持下,美术组着手编写陶艺校本课程教案,首先形成了《走进陶艺》的陶艺课程简介,并在2002年下学期教学中编写出了本学期的课程简案,有信心走出一条适合小学陶艺校本课程的道路。 2002年6月27日,在绿园区教师进修学校的组织下,全区中小学美术教师听取了正阳小学曹宇、高妍、邬季阳三位老师的陶艺汇报课,其间三位教师分别讲述手陶、彩陶和机陶三节公开课,引起了区内广大美术教师的极大兴趣和赞许,并为2002年下学年开设校本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2年6月,曹宇老师辅导学生的作品发表于《中小学书法、美术导刊》6月号上,有力地推动了学生对陶艺课程的兴趣。 成绩非常有限,一切刚刚开始,为了美术教育事业、为了孩子、为了明天,我们将倍加努力,将陶艺校本课办成绿园区乃至长春市的特色教学课程。 2002.9.18

1、陶的历史演变与进化 2、手工成型法——制作陶罐 3、泥条盘柱成型法——制作陶罐 4、综合运用:造型奇怪的鱼 5、综合运用:鞋的想象 6、综合运用:百变面具 7、机陶:定中心练习(1) 8、机陶:定中心练习(2) 9、机陶:纸筒的制作(1) 10、机陶:纸筒的制作(2) 11、机陶:圆球形的制作(1) 12、机陶:圆球形的制作(2) 13、机陶与颜色

《个性张扬的现代陶艺》教案

《个性张扬的现代陶艺》教案 教材分析: 教材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各种陶艺图片,有关于陶艺的小知识。课本给我们营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像陶艺作坊一样的艺术氛围。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传统陶艺与现代陶艺的区别,学会现代陶艺的形式风格与造型。 2、尝试自己在老师的辅导下感受制作陶艺的快。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是欣赏陶艺和亲手制作一个陶艺作品。 2、难点是在制作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的兴趣不用担心,学生的想象在这堂课也会自然的很丰富,关键是学生可能遇到技术问题而失去信心。 课前准备: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前一天的傍晚到附近田里采集黏土。(抛去上面有杂质的部分,挖取下面黄色的土。然后仔细捣,去出小石子和渣滓。然后像揉面一样揉。注意泥的湿度。最后用塑料布包裹起来备用。)还要准备水粉颜料和毛笔。 老师:给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简易转盘。就是用一快直径20CM的圆形三夹板在圆心的下面丁一棵图钉。然后是每人一把泥塑小刀。还有老师用的课件(有原始人制作陶器和近代制作陶艺的视频,还有丰富的陶艺作品图片。)。再有老师用的陶艺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1、首先播放原始人制作陶器的视频。一边视频播放一边老师生动的讲解原始人是怎样明陶器,进而自己也生动的参与表演。营造氛围,调动学生对陶艺的兴趣和制作陶艺的冲动。 2、老师给大家示范陶器的制作,叫上几个学生上来帮忙。情景设计是一群原始人在给自己制作生活用品。先分工。由一个学生捣土,另外一个学生准备颜料和水,而现在老师故意做出在思考的样子等待。然后老师开始制作。做好叫这俩学生给陶器彩绘和做装饰。 3、课件展示近代成熟的陶艺制作工艺。展示丰富的陶艺作品。指导阅读课本。 学生作业: (1)、可以根据老师刚才的作品制作,然后在其基础上做自己的装饰,包括雕塑上的装饰和色彩装饰。 (2)、学生自己独立设计制作一件自己的陶艺作品。 老师巡视指导,解决学生遇到的技术问题。

珠江五校陶艺校本课程简介

《少儿陶艺校本课程》简介 全书共分三篇十三章六十四小节一百五十三个课例六万余字,是一本阐述从少儿陶艺课程开发到课程实施的基础艺术教育专著。由沈阳市劳动模范、教育专家佟宁芳组织的教育研发团队历经四年孜孜不倦的探索和积累,刻录下珠江五校师生努力探索、追求梦想的一段心路…… 前言部分从陶艺课程的资源开发、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室的功能建设、教学的有效开展、教材的理想架构五个方面探讨小学陶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第一篇以我们辽宁所地处的红山文化为切入点,通过对新石器时代的新乐文化遗址的考察,探索其中古陶器的形制和特点。从认知远古陶器的名称、功用到探讨古陶的制作技法。本章内容不仅是对古陶制作技艺的传承,更有培养学生探索精神、树立民族文化自信的深意。 第二篇是本书的重点,探索儿童在陶艺实践操作中,有四十余种成型方法和装饰技法。每种方法运用三个难易程度不同的案例加以阐释。本篇虽然以探索制陶技法为主线,但是书中展现的千余件陶艺作品会让你发现我们珠江五校学生的童真与趣味。 第三篇是通过欣赏现代陶艺家富有个性美的作品,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其中以了解中国本土陶艺家为主,突出中国元素和红山文化特征。同时也兼顾了美日欧的一些陶艺作品,意在帮助学生理解文化的多元特征。 “突显鲜活的儿童情趣与鲜明的本土文化;融汇艺术实践、科学探索与文化体验于一体,有效整合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巧妙沟通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这是珠江五校劳模创新团队对这本教材的编撰理念。 校本课程的建设目标: 1、课程开发与师生成长同步; 团队精神、创新理念、整合意识、实干作风、实现路径。 2、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 艺术协会、艺术展馆、科研机构、研训基地、民间艺人、文化遗址 3、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学研修活动促进专业成长,有教有学重科研;校园文化建设促进专业成长, 成就特长突显专业价值;社会艺术实践促进专业成长,资源整合添活力。 4、教室的功能建设 根据教学的需要规划教室布局,分别为泥料储备区、陶艺制作区、泥坯干燥 区、素坯彩绘区、成品展示区、生物养殖区、网络采集区、阅读拓展区、清 洗防尘区九个功能区的布置。 5、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课前准备、分组实践、复式活动、欣赏交流、作品展示、卫生清扫 6、教材的理想架构 突显鲜活的儿童情趣与鲜明的本土文化;融汇艺术实践、科学探索与文化感 悟于一体,有效整合学校资源与社会资源、巧妙沟通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观 念、融合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