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础》课(2015年修订版)思修部分教材解读

《基础》课(2015年修订版)思修部分教材解读

《基础》课(2015年修订版)思修部分教材解读
《基础》课(2015年修订版)思修部分教材解读

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导论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思想道德修养部分教材解读

武汉大学沈壮海

我的介绍主要集中在思想道德修养部分。内容分为四个部分:修订背景、修订过程、新增内容、建议思考。

第一部分:修订背景

概括而言,修订的背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经济社会的新发展、青年成长的新特点、党和国家的新要求。

一、经济社会的新发展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前所未有的魄力与定力推进“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所有这些,都对人才培养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需要我们敏锐把握,及时反映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

二、青年成长的新特点

当前的青少年(即将进入高校或已经进入高校的青少年)呈现出一系列的成长特点,向教育者提出了应当客观面对的一系列教育新课题,需要认真对待。

三、党和国家的新要求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论断,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做出了一系列的新部署。这些新的论断、要求和部署,需要我们以不同的形式反映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和教学之中。从本课程的“思想道德修养”部分来看,尤其需要关注并在教材与教学中予以充分反映的,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一)关于“中国梦”

2012年11月29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

并阐述了“中国梦”的问题。2013年3月1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集中论述了中国梦、中国精神、中国道路、中国力量等问题。关于中国梦的论述,还体现于习总书记的许多讲话与答问中。这些讲话说明,让青年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树立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志向,是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明确要求,需要在直接以大学生为教育对象、对思想道德修养为教学核心内容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中予以鲜明而具体的贯穿、体现。

(二)关于“中国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精神的内涵、特征、意义及其弘扬路径等问题作出了深刻论述。其理论要点,主要包括:

1、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3、中国精神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下,积极深入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世界,把长期以来我们民族形成的积极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充分继承和弘扬起来,使

之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服务。

4、我们必须毫不放松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建设、意识形态工作,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富有时代气息的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从一定意义上讲,即在青年大学生中培育中国精神的课程,应当把总书记关于中国精神的系列思想及弘扬要求予以很好的贯彻体现。

(三)关于思想道德建设

围绕思想道德建设,总书记提出的思想观点与实践要求,包括:

1.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2.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目标。

3.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关内容。

4.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关重点。

5.不同群体的思想道德建设。如关于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师德建设等。

6.发挥不同领域在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如关于文艺、教师等。

7.积极向道德模范学习。

8.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统一。

上述这些内容,都需要在教材与教学中反映。在这次修订中,课题组也已经力所能及地予以了反映。

(四)关于弘扬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做出的一项战略部署。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践行问题,发表了大量讲话,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容、历史意义及其践行要求,确立了这一领域的实践指南。

需要注意到的是,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群体,总是提出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其中他尤其关注的群体之一,是青年一代。2014年5月4日,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与师生座谈的主题,便是“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也是为什么教材的这次修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材的总线索,贯穿全篇的重要原因。

(五)关于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就如何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问题,发表了极其密集地讲话。

在这一问题上,我们需要把握的主要观点有: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2.科学对待传统文化。

3.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优秀传统文化与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5.坚守我们的价值体系,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挥文化的作用。

6.增强文化自信。

7.推动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8.中国共产党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

(六)关于传承红色基因

近年来,虚无主义思潮在一定范围内蔓延,嘲弄英雄,戏说经典、污化领袖,产生了很不好的社会影响。需要思想理论界予以驳斥,以正视听。

习近平强调,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是从哪里走来的,永远都要从革命的历史中汲取智

慧和力量,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把理想信念的火种、红色传统的基因一代代传下去”,是党和国家的要求,是民族复兴的要求,是我们这一门课应当承担的任务。

(七)关于青少年与大学生成长

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党和国家向来对青年充满厚望。在如上我们讲到的各个方面,党和国家都有对青年一代的叮嘱和寄托,都有对青年一代提出的希望。此外,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还专门针对青年的成长成才,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和期盼。

第二部分:修订过程

一、“精”

即精炼、精益求精。表现在概念、标题的推敲、阐述的角度与切入方式、思考题的设定等等方面。通过这一工作,力求是教材更准确、简炼、明快,更加精致。

二、“改”

即改写。对有些章节、段落,根据新的认识与教材逻辑,进行了相应的改写。如2013版教材第四章第二节原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改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2013版教材第四章第四节“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缩写为新教材第四章第四节的第三个目,内容更为精炼。“结语”由原教材的“立志做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修改为“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三、“调

即调整。尤其是结构的调整、教学内容展开逻辑上的调整。如:2013版的教材结构为“1+7+1”即“绪论+七章+结语”。专门讲法律内容为两章,另有一章即最后一章将德法融在一起讲述了相关的内容。十八届四中全会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作出了一系列新的论述和部署;“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一个重要内容即“全面依法治国”。在这一背景下,在遵循原有教材整体逻辑不变的情况下,对章节结构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新教材的结构为“1+8+1”,即“绪论+八章+结语”;法律部分扩展为三章。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内容由原教材第七章抽出,增补拓展,列为目前教材的第三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

四、“并”

即合力。主题与立意相近的内容,进行了归纳合并。如2013版教材第二章三节均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现合并为一节,作为新教材第二章的第二节。2013版教材第三章第一节原来的三个目“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四、正确认识人生价值”,在新教材中合并为一个目“二、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五、“减”

即删减。对重复的内容、有新的阐述角度的内容、与大学生需求结合不太紧的内容等,进行了相应的删减、浓缩。如2013版教材第一章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中第一个目“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进行了相应浓缩;原教材中“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部分“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等内容进行了删减。

六、“增”

新增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绪论·第三节:扩增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3年版教材体现为绪论中第二节的第三目)

(二)第一章第三节:增加中国梦的内容——“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年梦想”

(三)第二章第一节:新增“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

(四)第二章第三节:拓展为“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原为一目,现为一节)(五)第三章第一节:新增第三目“正确认识人生矛盾”

(六)第四章第二节:新增第三目“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七)第四章第三节:本节为新增,“继承与发扬中国革命道德”(2013年版教材中第四章第三节帽段部分曾有四行多的文字述及中国革命道德)

(八)第五章第一节:新增第三目“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原教材仅从法律的角度、维护网络安全的角度有涉及,新教材增加了网络道德方面的内容。

可以看出,新增的内容,比较充分地体现了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的有关新思想新论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有关精神。

第三部分:新增内容

接下来,我就在教学中如何把握好新增内容,谈些看法。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讲授这一新增内容,要注意“重点讲透、全程贯穿”。

“重点讲透”即要讲好绪论第三节,需要把握几个关键点: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价值体系的关系;(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四)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五)大学生如何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全程贯穿”,即要认识到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书的总线索,在全书各章的教学中都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内在的灵魂,融入贯穿这门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如,在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的教学中,抓住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追求与我们对理想信念具体内涵的分析讲授结合起来。在第二章的讲授中,可以在第一节“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中展开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价值观有关内容的讲解,并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这些优秀传统价值观的关联;第二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实际上便是“爱国”这一核心价值观更丰富的展开。第三章讲授时,可结合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展开性的分析探讨。第四章的讲授中,可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这一节中进一步分析中华传统优秀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及其如何“活用”于当代的问题;在“继承与发扬中国革命道德”这一节中生动展开中国革命道德中所蕴含的优秀价值观,以之来激励大学生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自觉性。在“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一节的讲授中,讲明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原则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一致性。在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中讲明公民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领域的具体展现、践行要求等。在法律部分三章的教学中,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核心价值观的准确内涵、实践原则等,也应在相应

的章节予以充分地体现。

二、“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中国梦”一词在教材中共出现21次,其基本思想贯穿全篇。第一次相对集中地从内涵上涉及,在第一章第三节第三目“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教学中,要注意将习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思想有机融入相应的教学内容中。其要点包括:(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二)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四)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五)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三、“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

(一)“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这是一个新的理论概括。

(二)重精神这一优秀传统的主要表现。教材从四个维度对中华民族重精神的优秀传统给予了简要呈现。

(三)重精神这一优秀传统在我们革命、改革、建设进程中的新发展。我们现在强调的“中国精神”的建设,便是这一优秀传统在新时代的重要体现。“传承”,要把中华民族这一优秀传统在近代以来中国革命、改革、建设中的传承升华讲出来。

(四)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这是讲弘扬中国精神的重要意义。教材从三个角度展开: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引领、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

(五)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

四、“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这是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之所以要将这一内容由2013版教材中的一个目,拓展为一节,是因为,这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需要,是青年一代成长为推动社会前进主力军的需要,也是党和国家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对一切有志于投身民族复兴伟业的人们的要求。

教学中要注意的关键点包括:

(一)什么是时代精神?(二)时代精神的主要表现(三)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四)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

五、“正确认识人生矛盾”

这是第三章第一节第三目。丰富而复杂的人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大学生在确立人生目的、端正人生态度、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还要正确认识得与失、福与祸、生与死等方面的人生矛盾。

六、“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这一内容体现为第四章第二节第三目。在教学中需要把握的关键点包括:

(一)中国传统道德是一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重性。

(二)如何推进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教学中既要注意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又要明确自己在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的责任和使命,增进推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本领和自觉。

七、“继承和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这一内容体现为第四章第三节。教学中需要把握的关键点包括:

(一)什么是中国革命道德。

(二)革命道德与传统美德的关系。

(三)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

(四)大学生如何发扬光大中国革命道德。

教学中要注意结合中国近代以来的革命史,选用典型案例和历史材料,讲出感染力,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予以批判。

八、“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这一内容体现为第五章第一节第三目。这一部分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大学生坚持文明上网,养成健康的上网习惯,成为净化网络空间的积极力量;具体教学内容包括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健康进行网络交往、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养成网络自律精神、遵守有关互联网的法律规定等。

第四部分:建议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认识这门课程在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首开性,讲出精彩,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中精彩开篇;要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效不断提升,但仍然任重道远,认清使命,勇于担当;要吃透教材,善于转化(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要价值导向明确,知识含量充足;情感要浓,道理要透;把大道理讲到学生心坎上。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课后学习思考答案

序章 1.大学生怎样才能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P2) 2.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什么要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P11) 4.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P12)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1、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材的重要意义。(P17) 正确的理想信念可以在成长成材中给大学生正确的导向作用。 2.当遇到困难挫折时,给大学生以鼓舞和支持。3.当身处优越环境时,它对大学生应该有一个提醒作用。4.它可以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总之,它提醒我们只有努力,端正自己的不好态度,才能创造我们幸福的生活。 2、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P29) 3、谈谈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P21) 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大学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德智体美方面的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应努力成长为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 1.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弘扬中国精神?(P49)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和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1.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P41) 热爱祖国、矢志不渝。刻骨铭心的爱国之情,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生死不移的爱国之行,写满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天下为己任,无论身居何位,都心忧天下,关心国家的命运和民生的苦乐,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兴衰联系起来,把爱国的思想付诸实际的行动。 维护统一、反对分裂。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体,除了汉族之外,还有众多少数民族,而汉族本身也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由许多民族融合而成的。民族团结和睦,始终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和神圣职责。 同仇敌忾、抗御外侮。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与自由,但决不容忍外来的侵略和压迫。面对外来侵略,各族人民总是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奋起反抗。 2.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P44)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利用是跨国界的,商品在全世界销售,资本跨国界流动,信息得以共享,各国经济交往中需要遵循共同规则,跨国公司本土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不仅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而且还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地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这就更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在如何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爱国主义的相互关系的问题上,需要着重树立这样一些观念。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3.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有哪些主要内容?(P44) 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P55) 新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既承接了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吸纳了鲜活的时代精神,内涵更加丰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体现在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思修说课稿绪论第一节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叫王亚夫,来自于营口职业技术学院。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2013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书中绪论的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国家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中共中央、国务院指出:“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高等职业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的地位与作用: 大学生迈进大学的校门,意味着告别了紧张的中学时代。人生历程将翻开新的一页,人生的道路将跨入新的阶段。很多进入大学的学生觉得自己经过多年苦读,终于金榜题名,现在目标达到,就可以彻底放松了的错误思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较好的完成从高中阶段向大学阶段的完美转变,帮助他们了解大学生活特点,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自觉培养优良学风,更好的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课时:3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涉及到“认识大学生活特点”、“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树立新的学习理念”、“培养优良学风”四个方面。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大一新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充分认识大学生活特点和对如何养成优良学风的理解。 (2)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1、理解并掌握提高独立成活的能力;2、初步培养新的学习理念; 3、珍惜大学学习机会,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做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合格大学生。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提高独立成活的能力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确定为重、难点的依据是:学生的认识水平

思修复习重点(笔记)2015修订版

大一思修复习重点(笔记)2015修订版 回归课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整理》;一、绪论;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4、创新学习是一种以求真务实为基础,采取创造性方;5、人才素质是什么?①徳是人素质的灵魂②智是人才;6、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7、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生活①确立独立自 回归课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整理》 一、绪论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一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②、是适应国际环境剧烈变化要求的需要。③、是执政党担负引领社会思潮的政治责任的需要。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4、创新学习是一种以求真务实为基础,采取创造性方法,积极追求创造性成果的学习 5、人才素质是什么?①徳是人素质的灵魂②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 ③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④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6、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 7、大学生怎样尽快适应大学生活①确立独立自主意识②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③虚心求教,细心体察④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8、大学生应该塑造的崭新形象①理想远大,热爱祖国②追求真理,善于创新③德才兼备,全面发展④视野开阔,胸怀宽广⑤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9、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0、思想道德与法律是调节人们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中药手段。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们学法学尊法守法用法的素养和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 11、学习“思修”课的意义:①有助于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②有助于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③有助于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二、第一章 1、理想的含义: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使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理想与现实既对立有统一。其统一性表现在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3、理想的类型:①、从理想的性质和层次上划分: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②、从理想的时序上划分: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③、从理想的对象上划分: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④、从理想的内容上划分:社会政治理想、社会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其中,居于核心地位、规定和制约其他方面的是社会理想 4、信念的含义: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融合和统一。 5、信仰的含义:信仰是信念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信仰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对虚

思修2016版绪论课件_1946

思修2016版绪论课件 篇一:2015版《思修》绪论教案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新课导入:同学们是否有观看9月3日上午的阅兵仪式和9月4日晚上中央1台播放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是什么?主要讲了哪几个内容?对你有什么启示?有何感谢和体会?-----学生谈体会教师点评进入新课。 2015年,第八届《开学第一课》,以“英雄不朽”为主题。本届节目主题将围绕“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精神指导,选取青少年的独特视角,向孩子们讲述一个个英雄故事。节目以“英雄不朽”为主题,围绕“爱国”“勇敢”“团结”“自强”四节课,通过讲述英雄故事让孩子们共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思考:1、你想在《思政开学第一课》中学到什么?2、未来你想要成为怎样的人?说一说:是否已经适应了大学生活呢?请各位同学就近结合讨论,来到大学之后的感受和有哪些不适应,然后咱们一块来分析一下大家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是什么。 总体有如下一些表现:孤独感、焦虑感、自卑感、空虚感、迷茫感、

失落感、被动感等等。 思考:1、你们所理解的“大学”是什么?2、你们想像中的“大学生活” 是什么样的?3、你们打算怎样度过宝贵的大学三年生活? 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 一、认识与适应大学生活 (一)大学的内涵 1、大学的内涵 ①实施高等教育,是高层次的教育阶段。 ②大学是知识密集、学科比较集中的地方。 ③培养有修养的公民,面向社会、面向职业,培养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 2、什么是高职教育?如何看待高职院校?说一说:现实中的大学怎样?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在高中文化程度基础之上实施的,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诸领域各具体岗位培养实践型、技术型、职业专门化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教育。 如果现实的大学与自己理想的大学有落差,应该调试自我,快速适应: (1)平和心态,面对现实。与其抱怨,不如行动。 (2)树立“人无全才,人人有才”的意识。 (3)悦纳自我,接纳他人。 (4)张扬个性,尊重他人。做事要先做人,尊重别人的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教师提问:大学相比以往的中学学习,有了哪些变化? 主要通过学生发言,总结大学生活的变化。 (二)大学生活的显著变化 1、学习要求的变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教案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教学目的: 1、使大学生认识到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2、理解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的科学依据; 3、理解如何确立理想信念、如何坚定理想信念,如何化理想为现实等问题。 教学重点: 1、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才的关系 2、怎样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3、实现理想信念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4、怎样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教学难点: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才的关系 教学热点:1、在确立和实现个人奋斗目标的过程中,怎样看待和取舍眼前利益、长远利益 2、如何引导学生分析看待“理想信念无用论”、“渺茫论” 实践方案:1、举办学生举行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调查 2、组织学生参观新四军纪念馆,完成实践报告 3、课堂组织学生观看大型纪录片《复兴之路》,并写观后感进行评比 教学课时:3学时 实践课时:1课时 教学内容: 这种现象是否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状况呢?我们认为上述现象并不是当代大学生所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只是存在于少数大学生中的特殊现象,然而,这一现象所涉及的问题却是突出重要的。那就是,当代大学生如何看待理想信念的问题?据调研统计,当代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上存在着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本章的学习将针对这些突出问题而展开。本节课,我们主要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现状来讲授。 据调研统计,当代大学生存在着理想信念模糊不清的状况,这种模糊不清的状况既包括对理想信念基本含义理解的模糊性,还包括对理想信念重要性认识的模糊性。 【导入】目前社会上认为当代大学 生存在着“八有八无”现象: 有智商、无智慧;有知识、无思想; 有文化、无德性;有目标、无信仰; 有规范、无道德;有欲望、无理想; 有青春、无热血;有索取、无奉献。

标准2015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纲_(完美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 ●认识与适应大学生活 1、大学生活的变化 ①学习要求②生活环境③社会活动 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①确立独立生活意识 ②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③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④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2、更新学习理念 ①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 ②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 ③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 ④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3、确立成才目标,塑造崭新形象 成才目标: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①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②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 ③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④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第二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思想道德与法律 关系。。。 ●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 2.法律素质是指人们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素养和能力 第三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24字方针......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第四节学习“思修”课的意义和方法 ●认识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重要意义 ①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②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

③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掌握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基本方法 ①注重学习科学理论 ②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 ③注重联系实际 ④注重学以致用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理想含义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特征 ①理想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理想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 ③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④理想是多方面的和多类型的 ⑤理想具有现实性和预见性 (二)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1.信念的定义: 信念是情感、认知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2.信念的特征 信念具有高于一般知识的稳定性 信念有不同的内涵,也有不同的层次 ●二、理想信念重要意义:(*) (一)理想信念的作用: ①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②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③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二)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④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⑤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⑥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认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历史使命: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使命的实施: (一)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

思修教案第一章第三节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教案 第三节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大学生要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下,正确对待人生矛盾,自觉抵制错误观念,努力提升人生境界,成就出彩人生。 能力目标:大学生应珍惜韶华,在服务人民、投身民族复兴伟大事业中开发出生命所蕴藏的巨大潜能,努力给有限的个体生命赋予更有价值的意义。 情感目标:当代大学生担当新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应当与历史同向、与祖国同行、与人民同在,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成就出彩人生。 教学难点: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教学方法、教具】 以教材、教参、多媒体为教具,以启发法、讲授法、提问法等为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案例分享】毕福剑 2015年4月6日,一段疑似央视著名主持人毕福剑在饭桌上唱评《智取威虎山》的视频流出。视频中毕福剑唱了该京剧里《我们是工农子弟兵》的著名选段,并且边唱边戏谑,对毛泽东使用了羞辱性词汇,称他“把我们害苦了”等等。 央视高层2015年4月7日下午召开了办公会议,作出了从4月8日零点开始至12日零点止,暂时停播毕福剑主持的央视所有节目的决定。 2015年8月,据《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央视主持人毕福剑用调侃的方式损害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形象的视频在网上流出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临时机关党委、机关纪委认为这是严重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责成央视机关纪委严肃处理。谈谈你的感想?为什么?思考如何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二、讲授新课

(一)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大学生要科学认识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勇敢面对和正确处理各种人生矛盾。 1.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1)幸福是一个总体性范畴,它意味着人总体上生活得美好,家庭和睦、职业成功、行为正当、人格完善等都是幸福的重要因素。 (2)实现幸福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物质需要的满足、物质生活的富足是幸福的重要方面,但人的幸福不能仅仅局限于物质方面,精神需要的满足、精神生活的充实也是幸福的重要方面。 (3)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损害社会整体和他人利益的基础上。 2.树立正确的得失观 (1)不要拘泥于个人利益的得失。 (2)不要满足于一时的得。 (3)不要惧怕一时的失。 3.树立正确的苦乐观 苦与乐既对立又统一,又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树立正确的顺逆观 (1)顺境和逆境是人生历程中两种不同的境遇。 (2)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对人生的作用都是双重的,关键是怎样去认识和对待它们。 (3)只有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人生价值才能够实现。 5.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1)生与死是贯穿人生始终的一对基本矛盾。 (2)大学生要牢固树立生命可贵的意识,倍加爱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理性面对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努力使自己的生命绽放人生应有的光彩。 (3)大学生应珍惜韶华,在服务人民、投身民族复兴伟大事业中开发出生命所蕴藏的巨大潜能,努力给有限的个体生命赋予更有价值的意义。 6.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1)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原则和规范的体现和表达。 (2)荣辱观对个人的思想行为具有鲜明的动力、导向和调节作用。

《基础》课(2015年修订版)思修部分教材解读

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导论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思想道德修养部分教材解读 武汉大学沈壮海 我的介绍主要集中在思想道德修养部分。内容分为四个部分:修订背景、修订过程、新增内容、建议思考。 第一部分:修订背景 概括而言,修订的背景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经济社会的新发展、青年成长的新特点、党和国家的新要求。 一、经济社会的新发展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前所未有的魄力与定力推进“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所有这些,都对人才培养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需要我们敏锐把握,及时反映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 二、青年成长的新特点 当前的青少年(即将进入高校或已经进入高校的青少年)呈现出一系列的成长特点,向教育者提出了应当客观面对的一系列教育新课题,需要认真对待。 三、党和国家的新要求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论断,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做出了一系列的新部署。这些新的论断、要求和部署,需要我们以不同的形式反映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和教学之中。从本课程的“思想道德修养”部分来看,尤其需要关注并在教材与教学中予以充分反映的,包括以下七个方面: (一)关于“中国梦” 2012年11月29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 并阐述了“中国梦”的问题。2013年3月1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集中论述了中国梦、中国精神、中国道路、中国力量等问题。关于中国梦的论述,还体现于习总书记的许多讲话与答问中。这些讲话说明,让青年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树立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志向,是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明确要求,需要在直接以大学生为教育对象、对思想道德修养为教学核心内容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中予以鲜明而具体的贯穿、体现。 (二)关于“中国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精神的内涵、特征、意义及其弘扬路径等问题作出了深刻论述。其理论要点,主要包括: 1、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中国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3、中国精神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下,积极深入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世界,把长期以来我们民族形成的积极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充分继承和弘扬起来,使

思修2015年修订版

思修2015年修订版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1、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P3 2、我们应树立怎样的学习理念P4 3、思想道德与法律P7 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P8 4、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P5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P9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P11 (“四个方面”战略布局) 6、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P13 7、本课的学习内容P15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尚信念 1、理想的含义与特征P17-18 2、信念的含义与特征P18 3、理想信念的重要意义P20-21 4、大学生的历史使命P22 5、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P23-24 6、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P25-27 7、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P28-31(艰苦奋斗) 8、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P32-33 9、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理想P34-35 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共筑精神家园 1、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P37 (重视并崇尚精神生活) 2、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P40 3、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P41 4、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P42-43 5、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P44-45 (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 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 6、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P46-47 7、国的内涵P44 8、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P48-50 (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与拥护 祖国统一) 9、做忠诚的爱国者P52-56 (国家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P56) 10、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P57-63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1、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具体理解P66

思修课后题答案(2015修订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一、大学生应如何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 1.认识与适应大学生活。(学习要求的变化,生活环境的变化,社会活动的变化)(树立自立自强自信自律的生活意识;提高明辨是非善恶的能力;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积累生活经验) 2.更新学习理念。(自主、全面、创新、合作、终身学习理念) 3.确立成才目标。(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二、如何理解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1.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体现着人们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问题时所表现出的是非善恶判断的能力和行为选择的能力,是政治素养、道德品格和法律意识的综合体,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的和方向。 2.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促进个体健康成长、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基础。 3.良好的法律素质对于保证人们合法得实施行为,一发维护各种正当的权益,履行法定义务,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三、为什么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支撑;2.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动力;3.引导大学生进德修业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 四、如何认识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 1.重要意义: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2.基本方法:学好科学理论;掌握基本知识;注重联系实际;坚持学以致用。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一、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1.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对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期望。因此,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以什么样的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和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只有树立起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够解答好人生的意义、奋斗的价值以及做什么人等重要的人生课题。 2.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大学时期,同学们都普遍面临着一系列人生课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有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这需要树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大学时期确立的理想信念,对今后的人生之路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影响终身。 3.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起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发愤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努力掌握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本领。 二、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1.个人理想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 2.社会理想是指社会集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即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 3.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二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相互区别、相互制约; 4.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人是社会的人,实现理想的实践活动在社会中进行,正确的个人理想从根本上说是由正确的社会理想规定的。同时,个人理想的实现,必须以社会理想的实现为前提和基础; 5.社会理想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社会理想不是凭空产生或有外在力量强加的,而是建立在众人个人理想的基础之上。社会理想的实现归根到底要靠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并体现在个人理想的具体实践中。 三、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历史使命中大学生肩负的责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修订版)思修重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 Part 1. 前五章 1.理想与信念的关系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2.理想信念对人生的重要意义 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3.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如何理解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辩证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4.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的关系。 个人理想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自己未来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追求。社会理想是指社会集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即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 社会理想规定、指引着个人理想;社会理想是对社会成员个人理想的凝练和升华。

5.中国精神提出的现实意义? 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引领;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保证。 6.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是什么?47 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7.为什么要改革创新?59 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8.如何做一名忠诚的爱国者?52 推进祖国统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促进两岸同胞团结奋斗、反对“台独”分裂图谋);促进民族团结;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确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国防意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9.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应确立哪些新的爱国观念?48 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经期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不等于全球政治、文化一体化。 10.如何科学理解人的本质?66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思修绪论试题与答案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一、单项选择题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定位不可用以下哪条表述?( D ) A.是一门公共必修课B.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C.是一门理论课程 D.是一门专业课 2.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培养目标是( C )。 A.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 才 B.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 者 C.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D.全面发展的人才 3.下列不属于大学学习特点的是:( C ) A.学习容的专业性和综合性 B.学习方式的自主性 C.学习途径的单一性 D.学习方法的创新性 4.现代人才综合素质的灵魂是( B ) A.人才的文化素质 B.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 C.人才的身心素质 D.人才的专业素质 5.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最根本的是要学习和践行( A )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B.社会主义荣辱观 C.建设和谐社会 D.建设小康社会 6.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思想政治素质的核心是(C ) A.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悦纳自己 B.发展智力和能力,构建合理的知识智能结构 C.拥有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D.学习社会道德规,提高对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及要求的认识 7.人才素质的灵魂是( A )。 A.德B.智 C.体 D.美 8.( B )是一种以求真务实为基础,采取创造性方法,积极追求创造性成果的学习。

A.全面学习 B.创新学习 C.终身学习 D.自主学习 9.衡量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是( C )。 A.理想远大B.勇于创新 C.德才兼备 D.视野开阔 10.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是( D )。 A.社会主义荣辱观B.建设小康社会 C.建设和谐社会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1.下列选项中,属于现代社会人们自我修养的正确途径是( C )。 A.坐而论道 B.闭门思过 C.躬行实践 D.合理宣泄 12.我国现代社会人们进行自我修养的根本目标是( B )。 A.做到慎独 B.做“四有”新人 C.做到知足常乐 D.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3.下列不属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容的是( D )。 A.热爱祖国 B.遵纪守法C.艰苦奋斗D.知行统一14.“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的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的有益于青年,一贯的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才是最难最难的呵!”这说明了( C ) A.人才成长的道路 B.实现人生理想的途径 C.个人修养是一个不断的长期的曲折的实践过程 D.修养的境界是一个人修养所达到的实践水平或程度 15.“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话强调了,进行自我修养要( C ) A.认真读书,求得真知 B.躬行实践,知行统一 C.常思己过,有则改之 D.学习榜样,积极进权 16.大学生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最重要的是( D )。 A.锻炼组织和交往能力 B.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C.独立处理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的能 力 D.培养和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 17.当代中国大学生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是( D )。

2015版《思修》绪论教案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 新课导入:同学们是否有观看9月3日上午的阅兵仪式和9月4日晚上中央1台播放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是什么?主要讲了哪几个内容?对你有什么启示?有何感谢和体会?-----学生谈体会教师点评进入新课。 2015年,第八届《开学第一课》,以“英雄不朽”为主题。本届节目主题将围绕“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精神指导,选取青少年的独特视角,向孩子们讲述一个个英雄故事。节目以“英雄不朽”为主题,围绕“爱国”“勇敢”“团结”“自强”四节课,通过讲述英雄故事让孩子们共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思考:1、你想在《思政开学第一课》中学到什么?2、未来你想要成为怎样的人? 说一说:是否已经适应了大学生活呢?请各位同学就近结合讨论,来到大学之后的感受和有哪些不适应,然后咱们一块来分析一下大家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是什么。 总体有如下一些表现:孤独感、焦虑感、自卑感、空虚感、迷茫感、失落感、被动感等等。 思考:1、你们所理解的“大学”是什么?2、你们想像中的“大学生活”是什么样的?3、你们打算怎样度过宝贵的大学三年生活? 第一节适应人生新阶段 一、认识与适应大学生活 (一)大学的内涵 1、大学的内涵 ①实施高等教育,是高层次的教育阶段。 ②大学是知识密集、学科比较集中的地方。 ③培养有修养的公民,面向社会、面向职业,培养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 2、什么是高职教育?如何看待高职院校?说一说:现实中的大学怎样?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在高中文化程度基础之上实施的,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诸领域各具体岗位培养实践型、技术型、职业专门化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教育。 如果现实的大学与自己理想的大学有落差,应该调试自我,快速适应: (1)平和心态,面对现实。与其抱怨,不如行动。 (2)树立“人无全才,人人有才”的意识。 (3)悦纳自我,接纳他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思考题答案

绪论 1.大学生怎样才能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P2) 2.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什么要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P11) 4.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P12)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1、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材的重要意义。(P17) 正确的理想信念可以在成长成材中给大学生正确的导向作用。 2.当遇到困难挫折时,给大学生以鼓舞和支持。3.当身处优越环境时,它对大学生应该有一个提醒作用。4.它可以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总之,它提醒我们只有努力,端正自己的不好态度,才能创造我们幸福的生活。 2、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P29) 3、谈谈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P21) 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大学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德智体美方面的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应努力成长为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 1.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弘扬中国精神?(P49)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和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1.怎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P41) 热爱祖国、矢志不渝。刻骨铭心的爱国之情,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生死不移的爱国之行,写满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天下为己任,无论身居何位,都心忧天下,关心国家的命运和民生的苦乐,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兴衰联系起来,把爱国的思想付诸实际的行动。 维护统一、反对分裂。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体,除了汉族之外,还有众多少数民族,而汉族本身也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由许多民族融合而成的。民族团结和睦,始终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和神圣职责。 同仇敌忾、抗御外侮。中华民族爱好和平与自由,但决不容忍外来的侵略和压迫。面对外来侵略,各族人民总是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奋起反抗。 2.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为什么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P44)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利用是跨国界的,商品在全世界销售,资本跨国界流动,信息得以共享,各国经济交往中需要遵循共同规则,跨国公司本土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不仅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而且还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的独立主体。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地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这就更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 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在如何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爱国主义的相互关系的问题上,需要着重树立这样一些观念。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3.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有哪些主要内容?(P44) 如何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需要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P55) 新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既承接了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吸纳了鲜活的时代精神,内涵更加丰

大一思修复习重点(笔记)2015修订版

2014/1/6 回归课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笔记整理》 六、第五章 1、广义的法律:指法律的整体,主要包括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 2、狭义的法律:仅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 3、法律的一般含义:①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②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③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4、法律的历史发展:奴隶制法律→封建制法律→资本主义制法律(原始社会没有法律,只存在习惯) 5、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律制度可以分为大陆系法律和英法系法律。大陆系法律又称罗马系法律、民法法系、法典法系等,仿照《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的样式而建立起来的国家法律制度的总称。欧洲的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和拉丁美洲、亚洲许多国家的法律都属于大陆系法系。英美法系又称英国法系、普通法系、判例法系,是承袭英国中世纪的法律传统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制度的总称。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法律制度均属于英美法系。 6、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我国全部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现在,我国以宪法为核心,以涵盖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和非诉讼程序法等7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3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基本做到有法可依,有力地保障和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7、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①法律制定 ②法律遵守 ③法律执行④法律适用 8、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主要内容;(1)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2)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根本保证(3)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9、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 10、我国宪法的特征和基本原则: ㈠特征:①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②效力上宪法拥有最高法律效力③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1/5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的2/3多数通过。 ㈡基本原则:①党的领导原则②罪刑法定原则③人民主权原则④法治原则⑤民主集中制原则。 11、执法公正的要求:①合法合理原则②及时高效原则③程序公正原则 12、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法律公正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2个方面。 ①实体公正: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责任之设定,分配的结果是否正当合理。②程序公正: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责任之设定,分配的过程或程序是否正当合理。 13、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性质:(1)从来源看,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一般都来源于法律的明文规定,或者法律虽未明文规定,但可以从法律的规定中推导出来。(2)从基本内容来看,法律权利意味着人们可以依法作或不作一定行为,可以依法要求他人作或不作一定行为(3)从范围来看,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都有明确的界限(物质生活条件、政治文明程度、文化发展水平制约、社会承受能力、法律界限) 14、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①结构上相关关系②总量上等值关系③功能上互补关系

思修与法律2015修订版答案

1.大学生怎样才能尽快适应大学新生活?(P2) (1)认识大学生活特点,了解大学生活的变化。大学生活的新特点:宽松与自主并存的学习环境;统一与独立并存的生活环境;丰富与平等并存的人际环境;多彩与严谨并存的课余环境。 提高独立生活能力。确立独立生活意识;虚心求教、细心体察;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不断提高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包括一些基本的生活能力;学会用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人,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客观地对待别人的优势。 (3)树立新的学习理念。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4)培养优良学风。高度要求自己,努力做到“勤奋、严谨、求是、创新”。 2.大学生应该塑造怎样的崭新形象?(P6) (1)理想远大,热爱祖国(2)追求真理,善于创新(3)德才兼备,全面发展(4)视野开阔,胸怀宽广(5)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3.思想道德和法律的关系是什么?(P8) 4.谈谈你对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内涵的理解(P9) 5.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为什么要自觉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P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中应运而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完成新任务的迫切需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指针。它为当代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明确了基本途径。 6.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P12) 意义:1.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地成才之路; 2.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打下知识基础; 3.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方法:1.注重学习科学理论;2.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3.注重联系实际;4.注重知行统一。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课后思考题 一、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材的重要意义。(P17) 1.正确的理想信念可以在成长成材中给大学生正确的导向作用。 2.当遇到困难挫折时,给大学生以鼓舞和支持。 3.当身处优越环境时,它对大学生应该有一个提醒作用。 4.它可以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总之,它提醒我们只有努力,端正自己的不好态度,才能创造我们幸福的生活。二、谈谈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P21) 不同时代的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历史发展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也是大学生需要确立的成才目标。大学培养目标所要求的德智体美方面的素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体是人才素质的条件;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应努力成长为主动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 三、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体系中的地位。(P23)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由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所决定的。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将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作为“灵魂”贯穿于该体系的每个领域和层面,共同构成一个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完整严密的价值观念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定不移地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阐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思路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境界,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P29) 首先,社会理想决定和制约个人理想。社会理想居于高层次,是最根本的、起主导作用的。个人理想居于低层次,并从属于社会理想。个人理想只有自觉地顺应社会理想并以此为基本方向来进行选择和确立,才有可能实现,才能更好地、更顺利地达到自己的理想目标。其次,个人理想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