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06年高考作文试题汇编

2006年高考作文试题汇编

2006年高考作文试题汇编
2006年高考作文试题汇编

2006年高考作文试题汇编

1.全国卷1(河北、河南、山西、海南等地区)

目前中国的人读书的人越来越少。1999年为60%,2001年只有52%。造成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在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说没时间,青年人说不习惯。还有的人说买不起书相反网上阅读的人越来越多。1999年是3.7%,2003年已经有18.3%。·

全面了解材料原则一个侧面和一个角度,自己确定题目和问题,字数800字

2.全国卷2(黑龙江、吉林、广西等地区)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全国卷3(贵州、云南、新疆、宁夏、甘肃、内蒙等地区)

给材料作文(材料略)。

阅读材料,以“书”为话题,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4.北京地区

许多城市都与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为该城市的符号。故宫、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天桥的杂耍、胡同的小贩吆喝是北京的符号;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是北京的符号;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是北京的符号……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北京符号。保留以往的符号,创造新的符号,是北京人的心愿。

对此,请以“北京的符号”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或看法。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5.上海地区

《我想握住你的手》

要求:不少于800字,不要写成诗歌,不要在文章中透露个人信息。

6.天津地区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收录一个新词:愿景。词义是所向往的前景。请以“愿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文体不限7.广东地区

一个雕刻家,正在一刀一刀地雕刻一块尚未成形的大理石,渐渐地,脑袋、肩膀都露出来了,雕出了一个美丽的天使。一个小女孩看到了问:你怎么知道天使藏在石头里?雕刻家说:石头里本没有天使,但我

是用心在雕刻。

请以“雕刻心中的天使”为题,写800字。

8.福建地区

创新思维课堂上,同学们各抒己见,先挑出3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

①诸葛亮借箭未满十万支

②戈多来了

③留下一点空白

请同学们任意选择一个作为话题,题目自拟,体裁自选,不少于800字。

9.重庆地区

小作文:车站一瞥,请写一篇描述性的文章,200字。

大作文:走与停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会引发我们对自然、社会、历史、人生的思考和联想,请以“走与停”为题,写一篇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10.山东地区

星星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珠宝、钻石和一切美好的东西,人们总想登上月球和星星,然而当人们踏上月球的时候才发现,月球和我们的地球一样有山有土是凹凸不平的。

从这则寓言中你感悟到了什么呢?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除诗歌以外文体的作文。

11.湖北地区

在汉语中“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很多词语,比如:“三思

而后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活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

请根据你对以上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它带“三”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写——篇文章。可以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系起来思考。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12.浙江地区

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古今中外,还有诸多相关的论述,例如:

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办法。(康德)

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歌德)

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吕氏春秋》)

休闲不是偶尔玩—…次一次,而应是人们三分之一的生活。人们应该学会超前休息,也就是说在疲劳之前,适当休息效果最佳。(医学专家)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可任写一个方面,也可兼写两个方面;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

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13.安徽地区

社会是一本书,人是一本书,自然是一本书,父母同学都是一本书。“读”是了解,是探索,是超越,从读书中能够思索、感悟和品味,以“读”字为题写一篇作文,

文体不限,800字以上。

14.湖南地区

以“谈意气”为题,写——篇议论文。’

15.江苏地区

有人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也有人说,世界上本来有路,走的人多了,反而没路了;有人说……

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16.江西地区

雨燕孵化之后很胖,飞不高,雨燕的妈妈要求它加强锻炼减肥,这样才能展翅高飞。请以“雨燕减肥”为话题,题目自拟,题材不限,不少于800字。

17.四川地区

生活中,有许多疑问,有人好问,有人不好问。

请以“问”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18.辽宁地区

以《肩膀》为题,写一篇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2006年高考作文“简说”与“述评”

2006年高考作文,全国及有关自主命题的省区共计命题18道,下面分“简说”和“述评”两部分,略作分析。

一、十八套作文题简说

(1)全国卷l

无标题式话题作文。要求考生就中国读书的人越来越少的事实,造成的原因,以及网上阅读的人越来越多的现象,从一个侧面和一个角度,自己确定题目,写一篇文章。学生自己是‘‘读书的人”,他明白,他在读书、以及他为什么读书。但,“目前中国的人读书的人越来越少”(几个百分比从何而来,有何价值)以及“越来越少”的是什么样的人群和“读书”的涵义(“读”多少时间、“读”多大数量、“读”什么内容才叫“读书”),他们全然不知(他们只知道有学生在校“读书”,却并没有读书)。对全然不知的问题,无法谈。况且,读书,是属于个人的精神生活,是非常个人化的行为,这就更不好谈了。

“中年人说没时间,青年人说不习惯”,都是表面现象,不是“读书的人越来越少”的深层原因。深层原因是什么,学生不明白。现象不清,原因不明,考生怎么写?

(2)全国卷2

无标题式话题作文。根据牧羊人与老鹰和乌鸦的故事,写一篇作文。

这是一则寓言。寓意:不自量力、忘乎所以、好高骛远、东施效颦;

孩子眼中的乌鸦则是:初生牛犊、失败英雄……:隐喻:量力而行、趋时而动、知己知彼……:

可从多角度开掘

(3)全国卷3

标题式话题作文。以“书”为话题作文。卷I的演化。可说“书”,可谈“读书”,可讲“人与书”及“读书与做人”……

较卷1平易,有话可说。

(4)北京卷

命题式材料作文。《北京的符号》。宣扬北京的文化底蕴,彰显北京的大气与骄傲。这是北京才拿得出来的命题。

材料提示,已定下写作的指向:“保留以往的符号,创造新的符号,是北京人的心愿”。基调巳定,何谈“你的感受或看法’’?,只能顺着材料,写点有关保留与创新的“读后感”。

(5)上海卷

命题作文:《我想握住你的手》。据说,高考过后,“我想握住你的手”,一夜响遍申城。上海人的温润、细腻、委婉,反映在命题上,独领“考坛”风骚。

摆脱纯道德说教、泛政治窠臼,由纯理性归于感性。好题:清新、亲切、亲和。它的价值在于导向社会走向和谐,直抵人人的心灵,孕育人人心中的一份美好,导引人人情感的释放。

体现了新课程背景下,课程实施的交流、沟通、对话的鲜活理念,而且蕴涵着及其丰富的外延。

释义式命题作文。“愿景”词是“新”词,格调老套。

最先知道这个词,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访问大陆时,听他演讲中反复使用过这个词,才知道了在合湾,是把“前景”叫做“愿景”的。其时颇感新鲜,“愿景”,愿望中的前景,觉得台湾人“造词”有灵性。

拿来作命题,其指向不外是:前景、理想、远景、宏图…

易空泛,易宿构。

(7)广东卷

命题式材料作文。《雕刻心中的天使》。

这也是一则寓言故事。很切合广东人创新的精神。寓意:创造自在心中;思想先行;用心才能创新,隐喻:无形与有形的相对;创新的思想才能有创新的成果;用心创造,还要踏实去做;意在笔先……

具思辨性。关键词:一刀一刀,用心。

(8)福建卷

无标题式话题作文。从“创新思维课”的三个话题中,任选一个话题作文。材料来自“课堂”,取自古今中外。

据福建考生反映:大多数考生不认识戈多(其实《等待戈多》,就在高中语文第五册),再加上对选自《三国演义》的诸葛亮草船借箭印象不太深刻,很多考生都选择了第三道作文题“留下一点空白”。考后,有考生开玩笑地说,还不如出“姚明来了”或“康熙来了”这类话题。

看来,“创新思维课”只是虚拟。

命题式话题作文。由“走与停”,引发对自然、社会、历史、人生的思考。

自然嬗变、社会发展、历史演进、人生变幻,等等,都有走(前进、顺利、顺畅)与停(停顿、倒退、曲折、坎坷)等。

话题宏大,取材面宽,思辨性强。

(10)山东卷

无标题式话题作文。现代寓言。

寓意:看事物的角度(事物的两面性);美好的东西也有缺陷、光彩的背后也有朴实(事物的常态)…隐喻:换角度思考问题;发现与探索……

易生发、易联想、易开掘,具思辨性。

(11)湖北卷

无标题式话题作文。“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写“三”的话题,应了湖北人对数字的情愫。

“三”字词语意义的开掘,强调“既是社会生活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除试题标举的“三”字语词具正面意义外,还可反弹琵琶:“事不过三”、“不三不四”、“三教九流”、“三寸之舌”、“三人成虎”、“三心二意”、“三头六臂”、“三气周瑜”、“三分天下”……

“三”本身就极具辩证,以“三”入题,富生活、情趣、哲理,颇具荆楚文化特色。

(12)浙江卷

标题式话题作文。《生无所息/生有所息》。

《现代汉语词典》,生:“生存、活”,“生命”,“具有生命力的”;息:“休息、停止”。生无所息,即是指只要生存于这个物质世界上,凡具有生命力的物质或是有生命的物质都不会停止活动(运动)。

本命题即“无所息”与“有所息”的思辨、辩证,类似于辩论会上的“正方”、“反方”。

(13)安徽卷

标题式话题作文。以“读”字为题写一篇作文。

“读”自己,“读”他人,“读”社会,“读”人生,“读”自然——“读”大写的书——这是“读”的范围。“读”的方略——“读”是面对,是探索,是了解,是超越;是思索、感悟和品味。这是命题给考生圈定的框框。因此,考生只需做“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阐发。

其实,“读”,有把“有字书”与“无字书”结合起来的“读”:有“行万里路,读万里书”的“读”;有“朝闻道,夕死可也”的“读”;有“不求甚解”的“读”、“观其大略”的“读”、“字斟句酌”的“读”……

此类作文题,学生当然不感到陌生。

(14)湖南卷

命题作文。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纯命题作文。“意气”:意气风发、意气高昂、书生意气;意气相投;意气用事、闹意气……

这是对“意气”的思辨、辩证。

此类作文,学生当有过训练。

(15)江苏卷

命题式材料作文。以“人与路”为题作文。

人与路,命题给了两种关系的提示: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反而没路了。其实,人与路的关系还有:世上本有许多路,可人们单“挤”一条路;世上本有许多路,走的人还可瞠新路;世上本有许多路,路多当心迷失路;不走旧路走新路;少走弯路走直路……

这是“人与路”的辩证。人与路,始终是一对矛盾:不走,无路;走,可以有路;只往一条路上挤,没路;一条旧路走到底,死路……

这是江苏人的灵动,作为经济大省、强省,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现在还在不断地走新路。

(16)江西卷

标题式话题作文。《雨燕减肥》。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寓意:艰难困苦,玉汝玉成。隐喻:娇惯不成器,磨砺始成材……。

从雨燕为什么“肥”、减掉的“肥”是什么、“加强锻炼”开掘(言外之意)。

可以演绎故事,可以缘事议论。

(17)四川卷

标题式话题作文。以“问”为题作文。

命题所指称的“好问”与“不问”,是“有人”对疑问的两种态度。

还有“有人”的别样的态度,即,“有人”“问”所以当问,“不问”其所以不当问。另外,“好问”,是问人,还是问己;求诸己,不断地追问、反思、探索<如屈原之“天问”),同样是“好问”。“有人不问”,但“好问”己,也该是“好问”。

这是“好问”与“不好问”的思辨、辩证。

(18)辽宁卷

命题作文。以《肩膀》为题作文。

中央台刚刚热播的《老娘泪》,写了一位农村母亲“山一样”的肩膀。牛顿说过:“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i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肩膀”,是要担得担子的。有“山样的肩膀”,“巨人的肩膀”等;也有具体的肩膀,抽象的肩膀等;还有壮实的肩膀,稚嫩的肩膀等(“感动中国”,就是各种各样的“肩膀”)……

拟题平实,可叙可议,易人题。

二、十八套作文题述评

从内容看——

彰显人文,展多元文化风采。

翻检2006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温润的人文之风。作为“人文”核心的“人文精神”,彰显的是基于对人之为人的哲学意义上的态度和理念。

《北京的符号》,大气、厚重,典型“京派”。既有历史承载,又有现

实负荷;既有高堂广厦,又有市井民俗;它透露的是作为北京以及北京人的豪气与傲气,具有浓郁的地域政治、地域文化特色。它要求考生的,是从北京的某一点出发,写出它最具内蕴的特色,宣示其代表北京的特征以及对“新的北京符号”的企盼。在北京人来说,当是你知我知,但如何表达,就要看你的感受了。

《我想握住你的手》,温润、细腻,“海派”特色。在这个题目面前,任何人都会有冲动,都会有战栗,都会有兴奋,都会有感慨,都会有情感释放的强烈需求。这是“我”与“你”之间,用握手来建立沟通的系联。“我”的面前,会有多少个“你”?上海自开埠以来,握遍了全世界的手,个中自有酸甜苦辣。而单个的“我”,要握多少个“你”的手?(周国平先生有一段话:把一个人当“你”对待,就意味着和这个人面对面,像朋友一样敞开心怀,诚恳交流。如果不是这样,心里仍偷偷打量着和提防着面前的这个人,那就不是把这个人当做一个“你”,而是当做一个“他”了。《一个人和三个人称》)把“我”摆在社会的大层面以及自“我”的小角度上,“握手”之中,你就要考虑到,“我”之为“我”的态度和理念。当把“我”放在社会学层面上来思考的时候,握手,也就有了情感乃至价值观的关照。

“以对带‘三’词语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中国是一个尚“三”的国度:三坟五典、阴阳三合、儒释道三家、天地人三极(三元)、日月星三精(三元)、父子孙三族等,还有一而再、再而三,三令五申,三番五次……“三”渗透在了中国人的日常:国家、天地、日月、父子等等,无不与“三”发生瓜葛。这是一个文化蕴涵十分丰富的命题,而

且富有哲理的思辨性。

“九头鸟”的湖北人,其“九”,是“三”的“三”倍,内含仨“三”,湖北考生写“三”,当有更多的联想。

还有,广东的《雕刻心中的天使》,反映了广东人的精细、用心和创新。这与临洋面海常开开风气之先的粤人“胸有成竹”密不可分。江苏的《人与路》,则反映了江苏人在瞠路的方面,独特的体会和感悟。等等。

这样写来,绝非牵强附会。一个地域,肯定有本地域文化极为强劲的呈现,这种呈现,既是显性的更是渗透性的。我们考生,生于斯,长于斯,熏陶浸染于斯,这一种具底蕴的文化,应该已经深入我们考生的骨髓。有论者称,作文题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和谐社会的风向标,体现了高考作文题与社会发展的结合,这是对包括上海在内的高考命题的中肯评价。这是真正指向考生心灵的命题。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像这样拨动考生心灵的命题,它们都从社会生活中来,从人生体验中来,它们既与社会热点相通,又与之保有适当距离,考生是应该也可以直抒胸臆的。

其他,如“读”、“书”、“读书”、“问”等等,当然也是“文化”,当然也具文化内涵。但这种“文化”,带普适性,带浅表性,相较于上述命题,欠缺一点灵动,欠缺一点特质;或者说是一种质朴的、直露的“文化”宣泄。当然,它们也更平易,甚至更亲和。它们直接走向考生,免去了考

生在审题上的困扰。这应该是对考生最大的人文关怀。

凸现理性,引直面人生思

上海《我想握住你的手》,诉诸一种活鲜鲜的感性。这道命题,本身就是不可抵御的诱惑,你对它会产生拥抱的激情和亲吻的冲动。

而今年全国大多数的命题,则是直指理性,引导一种冷静的哲理思辨和客观的人生思考。如全国题“乌鸦抓羊”、重庆题“走与停”、四川题“问”、山东题“登月的感悟”、湖北题“‘三’的思考”、湖南题“谈意气”、江苏题“人与路”、浙江题“生无(有)所息”、江西题“雨燕减肥”等都是如此。

这透露出一个十分重要、很有价值的信息,就是高中语文(阅读及作文),应帮助我们的高中生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人生、规划人生。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上述命题就渗透了这一精神。

所有命题都指向考生自己:你怎样看待乌鸦抓羊、你怎样看待自然、社会、历史、人生的“走与停”、你怎样看待意气、你怎样看待生无(有)所息、你怎样看待“人与路”的关系等。这都是一些实际存在的社会、人生现象,也都是学生自己要经常向自己提出来并进行思考的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不能单面也不能单向,而应该是多面多向、相反相对、全面立体。比如,“走与停”,你决不能说“走”就好,“停”就不好,你必须分析,是什么样的“走”与什么样的“停”。

如,“封山育林”,它肯定是“停”;过度采伐,它肯定是“走”,那么,你能说“走”就好、“停”就不好吗?连真理再“走”一步都会成谬误,看来还得辩证。“意气”、“生无(有)所息”、“好问”与“不好问”也都是一样。

理性思辨,对正在形成对世界、对人生、对社会看法的高中生来讲,无疑是重要的。问题是,高中生思辨还太稚嫩,而且我们也并没有~—个很好的思辨的背景,传统的一边倒,或是敷衍的两点论,尤其是言与行的分道扬镳,使论辩往往陷于“假”、“大”、“空”的套路,至今仍有很大市场(包括湖北题在内的一批命题,难得有出彩文章“出笼”)。而直观的对世界、对人生、对社会的感悟,形诸感性的表达,可能对高中生来得更为真切、更为灵动,这也是上海命题《我想握住你的手》受到普遍追捧的原因。

从形式看——

不拘一格,命题异彩纷呈。

捡视2006年高考作文命题形式,真是异彩纷呈,徜徉在十八道作文试题中,如行山阴道上,繁花美景,应接不暇。

这些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并存。

实际上,各种命题的形式,都是利弊、优劣共生的。

作文,看的就是书面表达能力。《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说,“对于写作的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写作态度和写作水平”。

命题作文、能从审题、立意、选材等诸多方面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正是由于审题的“门槛”,而波及学生书面表达能力(语言文字功夫)的真实发挥;同时单一命题又极易带来猜题、押题的麻烦。

材料作文,虽然提供了选材,但材料分析、提炼的难度,同样也给审题立意带来障碍。

话题作文,崛起于高考考场,曾新人耳目,独领高考作文命题风骚数年。但往往由于话题过大,论阈无限,带来“天马行空”和宿构的弊端。

2006年作文命题,多种形式并存互补,开作文命题形式多样多元风气。

话题作文还是势头强劲,全国卷,福建题,山东题,湖北题,浙江题,江西题,四川题,安徽题等均为话题。话题作文又有两类:一为无标题式话题作文,一为标题式话题作夕(这是“话题”向“命题”趋近,可视为“半命题”)。

而命题作文也大有平分天下之势;北京题,广东题,江苏题,重庆题,是在给出材料或情景的基础上,提出命题(可视为材料或情景作文的“变体”)。而上海题,天津题,湖南题,辽宁题,则都是所谓“纯”命题作文。

这就开启了变革作文命题形式的新思路,不是玩花样、弄技巧,带来的是作文命题形式的真正革新。

文体不限,鼓励自由表达。

关于文体,2006年命题有这样一些“规定”:

1.提出“文体不限”或“体裁(文体)自选”等,如全国题,天津题,湖北题,安徽题,江西题,福建题,四川题;

2.提出“诗歌除外,文体不限”要求,如北京题,上海题,重庆题,广东题,山东题,浙江题,江苏题,辽宁题;

3.设置文体限制,如湖南题,“写一篇议论文”。

4.大部分的话题作文,都要求考生“自拟标题”,“自定文意”;

另外,几乎所有命题都提出了“写800字”的要求。

松散的文体限制,以及自拟、自定标题和文意,有利于考生自由地有个性地有创意地表达。

问题探讨——

鲜活不足

前面讨论过的诸如“读”、“书”、“读书”、“问”等题目,当作如是观。不是说这些题目不能写、不好写或者无法写。是说它们缺乏一些灵动,尤其不能让学生产生写作的冲动和一吐为快的激情。

还要说一说“愿景”,命题者似乎有着“创新”的理由,好不容易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里,找到这个被收录的“新词”。词典是新版的,词是新收录的,似乎再新不过的了。其实,新的外装下,包裹的却是太陈旧的东西。前景、理想、远景、宏图等等,几乎无时无刻不挂在嘴边,被说滥了念叨滥了。这样的题目面前,很难有有个性有张力的真情实感表达,这就难免说假话、说套话、说空话难免为文造情。

“创新思维课堂”的三个话题,命题者可能意在引导学生关注课本、关注读书、关注课堂学习或者是其他。但正如考生普遍反映的一

样,题目的面太窄,也的确有一点偏。虽然命题只是想借这一个话题来谈其他,但它毕竟是由“草船借箭”、“等待戈多”而“起兴”的、“兴”取譬不起来,往下的比附铺排就展不开了。

“谈意气”、“雨燕减肥”、“肩膀”等题,殊无新意。

束缚尚存

“诗歌除外”当然是一种束缚。

又比如,“保留住以往的符号,创造新的符号,是北京人的心愿”,这已经定下来了“北京人”对新老符号的基调。作为“北京人”的北京考生,就只能在这个基调里谈他的“感受或看法”了。比如,对以往“符号”的认识(保留与不保留,保留什么与不保留什么),对新“符号”的展望(什么样的符号才算新“符号”,新“符号”与以往“符号”的关系,新“符号”要怎样去创造),等等,是从“北京人的心愿”来谈,还是考生自己有个性地来谈,就成问题了。可否去掉这一个“限制”,让考生自己自由地发挥?

“诸葛亮借箭未满十万支”,“戈多来了”的话题,对大多数考生来说,有失公允。虽然这两个话题都来自高中语文教材课文的内容,但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想过草船借箭满不满十万或戈多是不是来了这样的问题的(对多数学生来说,这只是命题者虚拟的“创新思维课堂”里,虚拟的问题)。那么,对多数考生来讲,这就构成束缚。好在还有后面的“留下一点空白”。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

写作空间”。这样的一个原则,不仅仅适用于作文教学,也适用于作文教学的检测,当然也应该适用于高考作文。

无私奉献2006年部分高考作文题

词·清平乐 禁庭春昼,莺羽披新绣。 百草巧求花下斗,只赌珠玑满斗。 日晚却理残妆,御前闲舞霓裳。谁道腰肢窈窕,折旋笑得君王。 2006年部分高考作文题 浙江卷: 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古今中外,还有诸多相关的论述,例如: 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办法。(康德) 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歌德) 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吕氏春秋》) 休闲不是偶尔玩一次一次,而应是人们三分之一的生活。 人们应该学会超前休息,也就是说在疲劳之前,适当休息效果最佳。(医学专家)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可任写一个方面,、也可兼写两个方面;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 全国卷Ⅰ:〈论中国人读书〉 全国卷Ⅱ:〈乌鸦老鹰〉 一只鹰抓了一只羊,被一只乌鸦看到了,乌鸦想学鹰抓羊,由于能力不够,结果被牧羊人抓到了。 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写一篇作文。 全国卷Ⅲ:〈书〉 上海卷: 《我想握住你的手》 天津卷 新华字典里有一个新词,叫“愿景”,请以"愿景"为题,写一篇800字的议论文。 湖北卷 在汉语中“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很多词语,比如:“三思而后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产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 请根据你对以上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它带“三”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想起来思考。 广东卷 《雕刻心中的天使》

2014年高考全国各地语文作文试题汇编(精编版)

2014年高考全国各地语文作文试题汇编(精编版)1.课标全国卷1(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陕西)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今年预赛中出现了新情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 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课标全国卷2(适用地区:青海、西藏、甘肃、贵州、吉林、宁夏、内蒙古、黑龙江、新疆、云南、海南)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不少人因为喜欢动物而给它们喂食,某自然保护区的公路边却有如下警示:给野生动物喂食,易使它们丧失觅食能力。不听警告执意喂食者,将依法惩处。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大纲全国卷(适用地区:广西)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农民工老王突发胃穿孔,被送进医院。为救治这名贫困患者,医院开通“绿色通道”给他做了手术,又进行了十天治疗。虽然老板主动送来5000元,老王仍欠下4000多元医药费,而医院默许他出了院。老王刚一康复就回到了工地:“哪怕打工还钱再难,我也得努力。是医院和老板救了我。”可欠款还是像石头一样压在他心上,最终,老王鼓足勇气找到医院,说出了想在医院打工抵债的心思。院方深受感动,聘他为陪检员。老王也特别敬业,作为曾经的患者,他格外懂得怎样帮助病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4.北京卷 22.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①毕业前,语文老师请同学们把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写下来,与下一届同学分享。要求所写的体会具体、切实、易记忆。 ②今天早晨是家长送你来考场的吗?请对“家长送考”现象予以评论。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 ③写一段抒情文字(可写诗歌),纪念自己18岁。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彩。 2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儿”、“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

2006高考满分作文广东卷

2006高考满分作文广东卷 [作者:飘逸灵云] 一、广东作文题 一个雕刻家在细心雕刻一块尚未成形的大理石,头部、肩膀都已雕刻成形,雕成了一个美丽的天使。这时,一个小女孩问雕刻家:你怎么知道天使藏在石头里的?雕刻家回答:石头里本没有天使,但因为我是在用心雕刻”。请以雕刻心中的天使的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自己就是天使 不绝于耳的劝说甚至是指责。写满不解和担忧的脸孔。还有眼前来去飘忽不定的不同的身影,我要雕琢自己。 我知道几乎所有的人都不解我这样做的举动。我不想去解释什么,也因为根本就无法解释清楚什么。或许,我在他们眼中就是一个固执己见甚至不知分寸的人。 后天,或者是明天,我就要离开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到荒无人烟的西北大荒漠上开始我新的人生。为此,我放弃了许多,父母的关爱、优越的生活,还有曾经我寐以求的高级白领的职位。也许正是因为这些,才使得几乎所有的人都不理解我。

一个朋友问我:”这不是一个归隐的时代,而你又何曾想成为一个真正的隐士?你所有的理想和抱负难道就要 在那份荒漠上荒芜吗?” 不!我不是去了一个死气沉沉的地方,我是带着我的梦想去向那片埋藏着生机的土地,去那片更广阔的天地施展拳脚。 又有谁真的了解我的思想呢?在一块玉石中,谁能真正了解包孕在里面的天使啊?! 从小我就梦想着看见沙漠,尽管那里可能永远是黄沙满天,但令人向往的是那辽阔的地、广袤的天和清澈得透明的人的心灵。我常常幻想着置身于天地之间的情景:在满目的黄色中间,有那么一点人影。在夕阳落日的映照下,将我的影子拉得很长,沙地上现出一个孤单但不寂寞的影子。远方,在天和地的相接处,沙地披上了金色的外衣,像是一个魁梧的壮士出征归来。我对着天、对着地大声地喊:”沙漠,我来看你了!”这里,没有山谷里盘旋的回声,但那个声音总是绕在我的耳边,我的心上。 我从不曾向人提起这个画面。会有人以为我是典型的浪漫主义者,丝毫看不见存在的现实,但是它在我眼中,却是那样的令人心动。 其实,有过不少的青年志愿者加入大西北的建设队伍中,为什么?当这样的事真真切切地发生在身边时,人们却

2016全国各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大全及解析

2016高考作文题目汇总 一、北京卷作文题目 2016北京高考作文题目:“老腔”与“神奇的书签”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记述老腔的演出每每“撼人胸腑”,令人有一种“酣畅淋漓” 的感觉。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老腔”已超越其艺术形式本身,成为了一种象征。请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从老腔的魅力说开去,不要局限于陈忠实散文的内容,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二、2016全国卷I高考作文题目:奖惩之后 三、全国卷II作文:语文素养提升大家谈 (试用于贵州、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广西、内蒙古、新疆、云南、

陕西、重庆、海南): 今年全国卷高考的语文作文聚焦如何提高学习语文素养。作文题大意为:谈如何学习语文,1,课上有效的学习,2,课外大量的阅读,3,社会实践活动。从自己的角度分析这三种学习方式,谈如何提高学习语文素养。 四、2016年天津卷高考作文题目:我的青春与阅读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你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着;你也可以继续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 当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开阔,个性鲜明,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 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五、2016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目 2016年高考语文考试已经结束,以下为2016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2014年(全国卷II)高考满分作文1篇【含点评】

2014年(全国卷II)高考满分作文1篇【含点评】(新课标Ⅱ卷) 17岁以前的我,想哭就大声地哭,想笑就大声地笑,真是不知愁滋味。 那时的我,敢这么说,还不懂得什么叫做忧伤。周围有很多好同学,可以让我不开心的时候随意“打骂”以消心头之气,可她们的脸上却依然绽放着最美丽的微笑,无论我怎么任性、怎么胡闹,她们都会最大限度地包容我,也许她们会因为我过分的蛮横而生气,没关系,她们第二天照样会和我继续疯玩打闹,然后再继续忍受我的“无理取闹”。 所有的东西都是在远去之后才想转身再重复一遍来路。 在一家杂货的遇到小学时的同桌,其实,我一眼便认出了她,只是名字记不得,模样不如从前,路边疾驰的卡车掀起满地灰尘,我低头绕开,转身装作不曾认识。 远隔人海我回望,发现她望了我一眼,两人默默地背道而驰。原来她也当我是个陌生人。 时间是最无情的刻刀雕刻着我们岁月的流逝,却不允许你做任何的缅怀。无聊时,经常翻着手机通讯录里滚动的同学的名字。内心总会有一瞬间的冲动,想按下绿色的电话图标键,但最终还是迟疑地把手僵持在半空。手机却突然响起,屏幕上显示着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我又惊又喜。你说:“我想打耳洞已经很久了,你到底什么时候陪我

去啊!不知道要和最好的同学一起打吗?我等你很久了!”“白痴啊!你着什么急?马上放暑假了啊!到时候一起去。” 这是我们曾经有过的默契,我相信它还在,所以我非常喜欢这句话:“当过尽了千帆,你还在我身边。还有什么好奢望的美好呢?” 我又想,有些东西是没那么容易就被时间打败。比如我们在不同的地方看同一部电视剧,当看见女主角离开男主角时,你发短信跟我说:“有些人我们不能拥有,却终究要学着放手,但有一些人,你打也好骂也好,他永远不会离开”。 我知道你是在告诉我你一直都在。我们心里都很青春,成长就是这样,痛并快乐着。我们不得不接受生活带给我们一切伤害,然后我们才能无所畏惧的长大。 淡抹的年华,清新怡人。让我们的美好年华刻进这永久的同学关系中,走在岁月的光影里,照亮我们彼此的前程吧! 【点评】 1、新颖的角度。文章以“淡抹了年华”为标题,意在告诉我们,良好的同学关系即使被时间淘洗,也不会被人遗忘,留给我们的都会是清晰美好的回忆。 2、唯美的抒情。文章以散文化的语言,唯美的抒情,给读者呈现了“我”映象中“淡抹了年华”的清新怡人,而不是悲伤的调子,把良好的同学关系的回忆变成了一篇唯美的诗歌,读给我们听,让我们体会同学之间的关系多么值得珍重啊! 3、巧妙的构思。文章紧紧围绕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来行文,

全国1卷十年高考满分作文(2006-2016)

全国1卷十年高考作文审题及 满分作文欣赏 (2006年——2016年) 一、2006年高考全国卷I作文题 【材料】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确定立意。 【审题立意】 【满分作文】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曹孟德的《短歌行》中的诗句。我们何不以此自问,“何枝可依?”问自己什么是适合自己的,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归附。 老鹰凶猛、健壮,飞翔速度迅猛,从鹫峰顶俯冲而下,捕获猎物,这是它生存的本领,是它依附的枝头。而乌鸦生性弱小,却一味模仿老鹰,事倍功半,最后落入牧羊人手中,也是可以料想的。诚然它的精神是可嘉的,然而它却忘记了考虑自身的优点与弱点。 物犹如此,人亦然。 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依附的枝头,生命才能达到极致。 一代先师孔子,初时以建立以“仁”治国的完美社会为志,周游列国之后,最终没有成

功,退而办学,他却成了很好的老师。孔子的弟子遍及天下,他也最终成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找到自己的枝头,生命的价值才能实现。 一代喜剧大师卓别林,年少时因相貌不佳总被人取笑,后来在他的喜剧生涯中这恰恰成为了一种优势,他演的无声喜剧电影,达到了无声胜有声的境界。我们不能不说,他事业的成功离不开他正确认知自我并发挥了自身优势。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本是一名著名大学的学生,然而当他感到大学所教的并不适合自己时,便毅然离开学校,从事电脑设计,最终积累了世界上无人能比的财富。 社会在发展,然而道理却没有变,找准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的枝头,生命才能绽放光彩。 乌鸦勇于拼搏、喜爱学习的精神固然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它不能认清自己,注定是要以失败告终的。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绕树三匝,并非枝枝可依! 人不只需要勇于拼搏的精神,更应认清自己,只有二者具备, 才有可能成功。 拥有自知与拼搏,光明就在你眼前,在努力过后,你会发现“绕树三匝,此枝可依!” 二、2007年高考全国卷I 【漫画】阅读下面的图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2020年全国卷I高考作文题目详细解析

2020年全国卷I高考作文题目详细解析全国卷I再次回归看图作文,看图作文难,难在审题立意,必须对图片材料认识清晰,偏向求稳求普遍认知,谨慎求新求变,以免对阅卷组造成认知分歧,影响最终成绩。就笔者而言,此图片展示了以下方面的信息: 1、亲吻和巴掌,教育方式问题。这是个虎爸虎妈盛行的年代,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计划生育政策变动之后,尤其要考虑我们的下一代,那么,我们的父母一辈,能否做到有理有据有情有义地教育好下一代,逆向分析,考生对于父母的教育方式又有怎样的回馈,都是可以做文章的。 2、100-98,55-61,进步和退步,这其实是个标准问题。我们对于孩子的评判标准是什么?我们对于好孩子的定义是什么?我们对于孩子的期待是什么?就像是“唯分数论”和“唯素质论”,两个极端的评价标准都曾给我们的教育造成了极大的损失。考生所认可的“别人家的孩子”是怎样的孩子,是此角度的关键坐在。 全国卷I的这篇题目,是值得我们点个大大的赞的。父爱母爱,一直是高考备考的重点准备区域,然而这篇命题将传统的父爱母爱提升了一个层次,对考生的要求也就更高,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要从议论文的角度写好这篇文章,不容易,这是个

可以做论文的题目。所以,针对这篇题目,我相信大多数的考生还是会偏记叙抒情。从第一人称角度,阐发对于家长的期待,或者叙述父母对自己的谆谆教诲,自己和父母在教育层面上(不一定非要在知识教育层面)的点点滴滴,都是可行的。这样的话,可以和备考作文有较大交集,关键还是在如何将自己的文章与题目结合,扣题要扣稳。如果是议论文的话,也是要有感而发,标准要明确,立论要稳准,切忌想要和稀泥的心态,利弊得失和观点对错要清晰,尽量不要模棱两可。 综合评价,这篇作文对命题组要点赞,对阅卷组要说声“辛苦了”,对广大的考生们来说,这是一个需要带着镣铐跳舞的舞台,是真心真心考验水平的,不负责但挺贴切地做个类比:善恶终有报,天道有轮回。

2006年高考作文全国卷一作文试题详解

2006年高考作文全国卷一作文试题详解 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题目详解 试题提供了一则乌鸦学老鹰抓羊的寓言故事,要求“全面理解材料”,立足材料的整体含意或“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从形式上看,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但允许考生“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又体现出话题作文的某些特点,使高考命题的稳定性有所延续。面对这样的题目,认真研读材料,准确把握其寓意,无疑是写好作文的重要前提。那么,这个故事包含哪些侧面(或者说角度)呢?其中的老鹰,未必是值得深究的对象;关键在于材料末尾牧羊人和孩子的两句话。牧羊人称乌鸦为“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显然是在批评它不自量力、好高骛远、东施效颦,由此生发开来,自然是符合题意的。而牧羊人的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表明了他对乌鸦的喜爱;他认为乌鸦“也很可爱啊”,这一评说,很可能让不少考生摸不着头脑——这乌鸦“可爱”在哪里?材料对乌鸦究竟持褒还是贬的态度?其实不难理解,这只乌鸦,它有着“鹰击长空”的追求,对于其“见贤思齐”的动机和“拼命练习”的行动,我们完全可以持肯定甚至欣赏的态度。或者,不妨这样理解这个寓言:把牧羊人的说法视为世俗的、传统的观念,乌鸦效仿老鹰,本是违背客观规律的愚蠢之举,所以只落得个悲剧下场——与牧羊人之说产生共鸣的考生,可将乌鸦与“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等联系起来构思作文;但另一方面,儿子的评价亦不无道理,不妨把他的话视为现代的、创新的、更为宽容的观点,把乌鸦当作悲剧英雄来尊重,从而更深入也更加丰富地理解题目内涵,写出高人一筹的精深之作。 在追求中认清自我价值 傲然挺立于飞沙走石的沙漠之中的胡杨,创造了“三百年不死,三百年不倒,三百年不朽” 的奇迹,它们追求的是与沙漠抗争的坚强与不屈,却从不向往微风吹拂、细雨飘落的江南水乡。在不屈信念的追求中,它们保持了最真的自我,认清了自我价值的真正所在。 人生亦如此。人应该有所追求,但不是盲目地追求。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认清自我,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的价值。

2014年全国高考英语作文真题汇总与范文集锦

2014年全国高考英语作文真题汇总与范文集锦 2014-01-北京卷(道歉信) + (连环画) 【推迟旅行,道歉说明式】 1.)你给英国朋友Chris 写一封信,内容包括: 1.你们原计划7 月份一同去云南旅游; 2.由于脚部受伤,你无法按原计划前往; 3.表达你的歉意并建议将旅行 推迟到8 月份。注意: 1.词数不少 于50. 2. 可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3. 开头和结尾已给出,不计入总词数。 Dear Chris, How is everything going? I remember we planned to visit Yunnan in July but now because my l eft foot was injured, I cannot go with you as planned. I ' m sorry about it. Can I suggest that we put it off until early august? I wish you coul d understand. I ' m looking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soon. Yours, Joe 2.)假设你是红星中学高三(1)班的学生李华,请根据以下四幅图的先后顺序,用校刊“英语园地”写一篇 短文,记述你和同学们向学校提建议,解决自行车存放问题的过程。注意: 1. 词数不少于60. 2 如何解决自行车存放问题,新闻叙述式】 There was a problem with the parking place for bikes in our school. I noticed the entrance was small and almost blocked. So my classmates and I had a discussion and wrote a report. Then we went to meet the schoolmaster in his office and gave the report to him. He accepted our suggestions. Soon afterwards, a second entrance was opened to the parking place. Now it is easy to park our bikes there. 2014-02-新课标I (咨询信) 暑期英语学习咨询,信息说明式】 假定你是李华,计划暑假期间去英国学习英语,为期六周。下面的广告引起了你的注意,请给该校写封信,询问有关情况(箭头所指内容) 短文的开头已给出,不计入总 词数。

2006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

2006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 2006年北京作文题目:《北京的符号》 许多城市都与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为该城市的符号。故宫、四合院式北京的符号;天桥的杂耍、胡同的小贩吆喝是北京的符号;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是北京的符号;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是北京的符号……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北京符号。保留以往的符号,创造新的符号,是北京人的心愿。 对此,请以“北京的符号”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或看法。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2006北京高考满分作文:北京的符号——老舍与北京 我看见祥子手里拨弄着现洋,心中盘算着买车,嘴里念叨着自己的小九九,身旁老北京洋车黑漆漆的车身、亮晶晶的瓦圈,闪着光;我看见王顺发忙着擦桌子码茶碗招呼客人,手里拎着老北京的大茶壶,壶嘴徐徐吐着水雾;我看见祁家正房的清水脊子旁石榴正红,天井的八仙桌上老北京的兔儿爷昂首挺胸,老太爷微笑点头;我看见沙子龙直视徒众一言不发,心中暗道:“不传!不传!”,堂前老北京那只镖局长枪,静静倚立墙角,与主人遥相呼应…… 读老舍先生的书,仿佛被书中人物引领着,游览北京的街巷,呼吸北京的气息,欣赏北京的色彩,聆听北京的节奏,感受北京的心情……老舍先生的作品,就是老北京的符号啊! 那是老北京的丝丝缕缕、点点滴滴。似一段京胡弦语,激越铿锵,余韵悠长;如一壶茉莉花茶,馥郁芬芳,回味无穷。 忘不了老舍先生品北京饮食——“良乡的肥大的栗子,过了砂糖在锅里‘唰唰’地炒着,连锅下的茶烟都是香的”,“高粱红的河蟹,用竹篓装着,沿街高声叫卖;而会享受的人们,会在酒楼里,用小小的木锤,轻轻敲裂那毛茸茸的蟹脚”——只有老北京才会有如此诱人的风味;也只有老舍先生,才能领略得如此动情传神! 老舍先生虽然祖籍山东,可他却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更无比地爱着北京。他爱老北京的一切,正如旧历年张贴的年画:喜庆、稚拙,又不失王者的大气;细致、精巧,更传达着文化的气息。老舍先生正是用自己的笔,用自己的心,以自己对北京的无比热爱,描绘出一个真实而又理想的北京,一个现实而又诗意的北京。于是,老舍先生的文字,老舍先生的名字,也因此成了北京的象征、北京的符号。 老舍先生出过国,留过洋,他自然懂得时代终究会推动“老北京”变成“新北京”,这是一种欣喜与哀婉交织的复杂情感。这种情感也常常在他的作品中流露出来。——《四世同堂》的主人公瑞宣,喜欢逛八面槽、大栅栏、琉璃厂,可他也惋叹“在不久的将来,这些店铺都会

2012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题目解析及例文

2012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题目 “铁路巡查员”材料作文解析及例文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老计一个人工作在大山深处,负责巡视铁路,防止落石、滑坡、倒树危及行车安全,每天要独自行走二十多公里,每当列车经过,老计都会庄重地向疾驰而过的列车举手致敬。此时,列车也鸣响汽笛,汽笛声在深山中久久回响…… 大山深处的独自巡视,庄重的巡礼,久久回响的汽笛……,这一个个场景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在材料含义范围之内,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解析1】 老计的故事简单平凡,其中却又蕴含着发人深省、动人心魄的淳朴哲理。老计作为一个平凡的火车巡逻员,每天在深山里走几十里路守护铁路,可谓辛苦,可谓坚持;这么一个简单平凡的岗位,他每有火车经过都会敬微笑、招手、敬礼,送以安全的信号;可谓心态良好,可谓敬业负责,可谓对工作、对人生、对他人生命的珍爱和珍惜。而相应的,火车并非飞驰而过,而是鸣笛以示回应和感激,也让老计的生活不那么单调和寂寞,让他的行为更有了理由和动力。那回应的声声汽笛,可谓肯定,可谓感激,可谓尊敬,可谓回报。老计的招手和汽笛的回应,让寂寞幽静的深山霎时生动美丽起来! 【解析2】 一、北京高考作文紧贴社会生活材料来源于生活,在铁道上坚守岗位、无私奉献的巡逻员肩负着铁路安全的和铁路交通轨道畅通的使命和责任,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 二、北京高考作文体现了雷锋精神本次作文材料充分体现了雷锋精神中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热爱劳动、忠于革命,忠于党、钉子精神等雷锋精神的内涵在本材料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北京高考作文避开了时事新闻在过去几年的北京高考作文中与时事结合很紧密,2012年的北京高考作文贴近生活、同学们在生活中、路途中都能有所见所闻,从平凡中发现伟大,让考生需要关注一些在平凡岗位上的爱岗敬业模范。 总之,2012年北京高考作文充分体现了贴近生活、注重精神层面的内容,需要考生关注社会、关注基层、关注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使命和责任。本次作文充分体现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从平凡中体现了不平凡的人生 【解析3】 一、准确理解材料: (一)理解材料: 第一个内容:老计在铁路上每天独自行走二十多公里巡查铁路。——责任

2006年全国卷高考作文

2006年全国卷高考作文 【篇一:2006年高考作文全国卷一作文试题详解】 2006年高考作文全国卷一作文试题详解 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 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 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 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 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 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 要套作,不得抄袭。题目详解 试题提供了一则乌鸦学老鹰抓羊的寓言故事,要求“全面理解材料”,立足材料的整体含意或“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从形 式上看,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但允许考生“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又体现出话题作文的某些特点,使高考命题的稳定 性有所延续。面对这样的题目,认真研读材料,准确把握其寓意, 无疑是写好作文的重要前提。那么,这个故事包含哪些侧面(或者说 角度)呢?其中的老鹰,未必是值得深究的对象;关键在于材料末尾牧羊人和孩子的两句话。牧羊人称乌鸦为“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显 然是在批评它不自量力、好高骛远、东施效颦,由此生发开来,自 然是符合题意的。而牧羊人的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表明了他对 乌鸦的喜爱;他认为乌鸦“也很可爱啊”,这一评说,很可能让不少 考生摸不着头脑——这乌鸦“可爱”在哪里?材料对乌鸦究竟持褒还是 贬的态度?其实不难理解,这只乌鸦,它有着“鹰击长空”的追求,对 于其“见贤思齐”的动机和“拼命练习”的行动,我们完全可以持肯定 甚至欣赏的态度。或者,不妨这样理解这个寓言:把牧羊人的说法 视为世俗的、传统的观念,乌鸦效仿老鹰,本是违背客观规律的愚 蠢之举,所以只落得个悲剧下场——与牧羊人之说产生共鸣的考生,可将乌鸦与“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等联系起来构思作文;但另一方面,

近14年全国卷高考作文

2002年全国卷高考作文:心灵的选择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个人做按摩。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 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2003年全国卷高考作文题: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2004年全国卷I高考作文题: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某网站“4220聊天室”有这样一段谈话。 A: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 B:是呀,有的人能把不小心打破一个鸡蛋,放大成失去一个养鸡场的痛苦。 C:考试失手,竞争失利,恋爱失败,亲友失和,面子失落,哪怕是其中的一点点,都是无法排的痛苦啊! 详解:请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2005年全国卷I高考作文: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

高考满分作文:2006年全国卷高考优秀作文

高考满分作文:2006年全国卷高考优秀作 文 高考,是考生真正的一次考量,在当今社会说,高考算是唯一一个比较公平(不是绝对)公平的地方了。很多人都需要通过高考来改变命运。以下是整理的关于2006年全国卷高考优秀作文,供大家参阅。 2006年全国卷高考优秀作文:快乐的读书脚印记得董其昌在他的《画旨》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记得高尔基也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人亦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当然,很多人读书有各自的目的,为考取功名、为博得众人的敬仰、为装点门面、甚至是为了在与人谈话时可以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好在我读书没有什么功利目的。我从来就是一个快乐的读书人,常常觉得在书中自己的脚步正迈得轰轰作响。 我沉浸在书的馨香中。在其中,我可以感受司汤达的深刻,杰克;伦敦的激情,雨果的忧郁;可以体会李太白的豪放、杜工部的沉重、李义山的秀逸;可以品味梁实秋的随意,钱钟书的睿智、朱自清的平和;也可以随李敖一起快意恩仇,甚至像王塑般着着实实过上一把“痞”瘾。每一次阅读都是与笔者心灵的交流,都是心头的一次洗礼,都是充满乐趣的。我可以无拘无束地细细品味个中精髓,也可以随性地“好读书不求甚解”。

在书中,我体味着俄国人对草原和河流的触抚,印度人对天空和飞鸟的咏叹,日本人对冰雪和草叶的凝眸,以及中国人对松间、大漠、孤烟、小桥流水、野渡横舟的深度感动。这一切让我有一种既充实又幸福的快感。每一种不同的民族的文化、历史在书中都那么清晰地显露,这时我便像那个在海边拾贝的小孩,那么欣喜,那么有收获。似乎清晰可见自己思想的野马正在厚实的大地上恣意地奔腾。 契诃夫说:“书是音符,谈话才是歌。”其实书也是歌,只有快乐的读书人才能听到,才能吟唱。 读书于我是纯快乐的,因为快乐,所以自己脚下的路更绵长,自己的脚印更清晰;所以地平线并不遥远;所以能让人风雨兼程并迷醉其中。 2006年全国卷II高考满分作文:给“面包”的世界加点芬芳 春蚕死去了,但留下了美丽的丝绸;画眉飞去了,但留下了美妙的歌声;雨滴落下了,但留下了七彩霓虹;先哲们逝去了,但他们精神与智慧的芬芳,却仍萦绕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不遁不散。 哲人说:“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换一朵水仙花。”的确,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人们脚步匆匆,似乎一切的奔走只为求取那囊中的“面包”,甚至连欢娱,都充满着迅速与等价。歌舞升平中的人们,搅乱了原本宁静的精神家园,我似乎听到了先人们的叹息。 忙忙碌碌,多少人行色匆匆?背负着太多的“面包”上路,真的不会被重荷所累倒吗?我们的世界被过多的“面包”追求所充斥,少了些许芬芳的味道。或许,人们只有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古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及专家解析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作文题共10道,其中3道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7道由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市命制。小编收集了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目及专家解析,欢迎阅读。 试题内容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7全国Ⅰ卷继续采用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作文材料源于央视5月份的一组连续报道,为了让考生的思考更集中、更深入,命题时做了必要的调整与提炼。 命题在材料选用方面下足功夫,在写作要求的命制方面,反复斟酌试题的素材、内容和情境,直观而策略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立意高远却力避空泛,坚持以学生为本,接地气、有生气,时代感强。将“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作为明确指令,鼓励考生从所知所学所感出发,在对宏大话题的把握中,感性叙说,理性思辨,畅所欲言,“讲好中国故事”;引导考生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关心现实国情与改革发展,展示他们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与综合素质。 “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要求大处着眼,十二个“中国关键词”是考生落笔的抓手,而“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则完全尊重考生的个人意愿。这样处理既利于引发考生的写作欲望和真情实感,也利于将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细化、实化、具体化。这些关键词搭配组合的自由度很大。如由“长城”“京剧”讲讲拥有古老文明的传统中国,由“高铁”“移动支付”谈谈现代开放的高科技中国,由“中华美食”“广场舞”说说好玩的中国或热情的中国,由“共享单车”“移动支付”聊聊生机勃勃的时尚中国或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互联网中国。另外,还可以将传统的国粹“京剧”与时下流行的“广场舞”并置而观,将文化悠久的“中华美食”与“食品安全”的严峻现实作勾连,也可以将古时的“长城”与当下的“一带一路”相互对照、相互发明……凡此种种,都可能写出上佳的文章。每一个关键词都是中国的缩影和表征,它们之间既存在着丰富的张力和层叠的思辨空间,又共同构成了多样而立体的中国。 命题在引领价值观的同时,并不限制考生的想象力,相反鼓励关键词搭配组合的创造性,为批判性思维的发挥预留了很大空间。如由“美丽乡村”走笔于旧式城镇化的痼疾和“留住乡愁”的必要,从“大熊猫”延伸到动物保护乃至生态保护的迫切,借“空气污染”“食品安全”论述过度追求GDP的危害以及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的呼唤。考生可以直面发展中的问题,正视前进中的矛盾,看到潜在的危机,以高度的忧患意识未雨绸缪,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出谋划策,添砖加瓦。 本题立意空间极其广阔,不仅考虑到了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考生,也考虑到了不同考生的写作优势。在立意行文的过程中,使关键词形成有机的关联并不难;但要作出有新意、有创造性乃至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关键词组合,并能由此写好文章则又不那么容易。 写作要求中,“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也是命题的核心所在。它既是“任务驱动”的指令,也是“具体思辨”的语境。这里,作为写作预设对象的“外国青年”属于泛指。考生可想象自己面向全体侃侃而谈,也可预设某一个或某一类外国青年与之对话。优秀的文章应该有针对性地面对预设的读者写作,寻求共识乃至注意话语策略。“读懂”可理解为从茫

2006年高考作文湖北卷作文试题

2006年高考作文湖北卷作文试题 作文试题 在汉语中“三”是个有意味的数词,构成了很多词语,比如:“三思而后行”,“三省吾身”,“举一反三”,“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等,这些词语既是社会生产现象或人生经验的概括,又隐含着一定的文化意蕴和人生哲理。 请根据你对上述词语或你所熟悉的其他带“三”词语(注意“三”在词语中的含义)的联想与感悟,写一篇文章。可以就某一个词语联想思考,也可以把几个词语联系起来思考。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试题评析 2006年湖北卷考查的是题意作文。作文命题是对带“三”的词语的“联想与感悟”,纵观材料中“三思而后行”“三省吾身”等,其实均为带“三”的成语或谚语等,这些涉及了对传统文化知识这一文化底蕴的考查。其命题特点、写作要求与原来的话题作文是相通的。准确解读题意是关键,要善于从题目中悟出写作话题。 2005年与2006年湖北高考作文命题的思路是高度一致且独树一帜的。只是相比之下,2006年的作文命题明显简单了些,更易于考生发挥。尤其就作文的思辨性而言,对带“三”的某个词语的感悟应该比对感悟一段论述性文言文要开放得多,容易得多。注重民族文化底蕴,符合了“以本为本”的重要思想。更重要的,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知识,是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发扬光大了民族文化,对考生有极其重要的传统文化和思想教育作用。其中,命题材料中引用带“三”的词语无一个贬义词,直指年轻人的积极思想,渗透品德教育,引导学生写思想健康积极的文章。无疑,文章的思想健康积极仍是作文得高分的基础和保证。2006年的作文命题是极富开放性的:首先,要求是十分宽松的,“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有利于考生发挥特长,展示个性,自由写出最有水平的文章来;作文内容也极具开放性,带“三”的词语某个不限,有利于考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生活积累来选材行文,做到有话可说,且真实动人。带“三”的词语中“三”往往是多次、多数的意思。对于带“三”的常见词语,“三心二意”“一波三折”之类对一般考生都有所经历;长于抒情的,“一日三秋”“三生有幸”很不错;最拿手叙事议论的可就多了:“入木三分”“不三不四”“两面三刀”“低

2006年高考作文试题汇编

2006年高考作文试题汇编 1.全国卷1(河北、河南、山西、海南等地区) 目前中国的人读书的人越来越少。1999年为60%,2001年只有52%。造成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在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说没时间,青年人说不习惯。还有的人说买不起书相反网上阅读的人越来越多。1999年是3.7%,2003年已经有18.3%。· 全面了解材料原则一个侧面和一个角度,自己确定题目和问题,字数800字 2.全国卷2(黑龙江、吉林、广西等地区)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全国卷3(贵州、云南、新疆、宁夏、甘肃、内蒙等地区) 给材料作文(材料略)。 阅读材料,以“书”为话题,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4.北京地区 许多城市都与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为该城市的符号。故宫、四合院是北京的符号;天桥的杂耍、胡同的小贩吆喝是北京的符号;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是北京的符号;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是北京的符号……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北京符号。保留以往的符号,创造新的符号,是北京人的心愿。 对此,请以“北京的符号”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或看法。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5.上海地区 《我想握住你的手》 要求:不少于800字,不要写成诗歌,不要在文章中透露个人信息。 6.天津地区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收录一个新词:愿景。词义是所向往的前景。请以“愿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文体不限7.广东地区 一个雕刻家,正在一刀一刀地雕刻一块尚未成形的大理石,渐渐地,脑袋、肩膀都露出来了,雕出了一个美丽的天使。一个小女孩看到了问:你怎么知道天使藏在石头里?雕刻家说:石头里本没有天使,但我

2014高考全国新课标卷I满分作文

全国新课标卷I 以“两人过独木桥”为材料作文 (新课标I卷适用于河北、河南、山西、陕西考区)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宇的文章。(60分)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比赛项目。规则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后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决定胜负。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通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不过,令年预赛中出现了新况:有一组比赛,双方选手相遇时,互相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利过了桥。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论。 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继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三、写作构思 1.从学生角度立意。 (1)打破规则;(2)变通、创新;(3)合作双赢;(4)没有规则不成方圆;(5)完善规则 2.从裁判角度立意。

(1)竞争与合作;(2)变通与规则;(3)有规则才能有自由。 3.整体立意。 整体材料具有开放性,解读的重点也不固定-可以从“规则”、“传统”、“公平”、“诚信”、“荣誉”、“共赢”、“合作”、“立意”等任选角度展开议论。 谨记规则于心间 ◎河北一考生 嫩荷尤含粉,夏竹未聚尘。如果成功是一朵初开的荷花,那么规则便是身下的一池清水。 博物带寒露,松柏显苍青。如果成功是一棵挺拔的苍松,那么规则便是根上的一抹厚土。 长鹰当击水,鸥鸟会凌云。如果成功是一艘航行的太船,那么规则便是身上的一双羽翼。 谨记规则,谨记人生中不可抛弃的信条。 为民中学举办游戏,目的“狭路相逢勇者胜”,而相互抱着过桥,却使游戏成了“游戏”。向我们正在进行的高考,需要的是我们展示十二年寒窗苦读的实力,而不是相互帮助甚至徇私舞弊,这样,考试会变得毫无意义。社会上一些人利欲熏心不遵守规则法纪,“桥塌塌”“楼脆脆”,真是让百姓疾首蹙额,深恶痛绝。而这一切,正是由某些人践踏规则,营私舞弊造成。正如康德所言:“世界上有两件事最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人们内心深处的道德标准,一件是头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