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闻学概论(luo)

新闻学概论(luo)

新闻学概论(luo)
新闻学概论(luo)

——《新闻学概论》复习大纲——

信息:是认识过程中沟通客体和主体的中介。新闻学中,信息即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信息是我们适应外部世界并且使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实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

特征:1)共享性。

2)扩缩性。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压缩也可以扩展。

3)组合性。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息的有机组合,可以产生出新的信息。

4)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

5)相对性。人们通常只注意一部分信息,与接受者的内在需求有关。

6)可虚拟传递性。

新闻:经由新闻传播媒介传播的为广大受众所关心的新近发生的事实或情况的信息。

新闻的特点:

1、新闻必须真实。新闻报道反映客观事物的准确度,是新闻的本质特征。

2、新闻必须具有新意。

3、新闻必须经过新闻传播媒介传播。

新闻与信息的区别(关系):——新闻只是一种特殊的信息

1)概念外延的宽窄不同。

2)主观色彩的有无不同。

3)作用的范围不同。

4)利用传播媒介多寡的不同。

新闻与宣传的关系:

1)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基本职能是告知人们所需要的信息。

2)宣传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

3)本质区别:新闻传播信息,宣传传播观念。

舆论:是社会或社会群体中对近期发生的、为人们所普遍关心的某一争议性的社会问题的公共意见。

李普曼:舆论是公众或许多人对他们共同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或事件)公开表达出来的意见

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讲究写作技巧。

硬新闻: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包括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改变,政局变化,市场行情,股市张罗,疾病流行,重大灾难事故。有严格的时间要求。

公民新闻:公民(非专业新闻传播者)通过大众媒体、个人通讯工具,向社会发布自己在特殊时空中得到或掌握的新近发生的特殊的、重要的信息。

媒介融合:是指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各种媒介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逐渐融合的发展趋势。它涉及媒介的技术层面,组织层面,制度层面和社会层面。

全媒体:指媒介信息传播采用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多媒体),利用不同媒介形态(业务融合),通过融合的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行传播(三网融合),最终实现用户以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均可完成信息的融合接收,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终端获得任何想要的信息

社会性媒体: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工具,在人群间分享信息和讨论问题,通过不断的交互和提炼能够有效地对某个主题达成共识。

受众:大众传播内容的接收者。在新闻传播中主要指报刊读者、广播电视听众和观众、网络媒体的“网民”。

受众研究的理论:1.魔弹论(皮下注射论、枪弹论)

2.个人差异论(霍夫兰)

3. 社会分化论(赖利夫妇)

4. 社会关系论(拉扎斯菲尔德)

5. 满足理论(受众中心论)

6.“沉默的螺旋”理论(伊丽莎白〃诺埃勒-诺依曼)

新闻价值:新闻传播者在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和价值判断的过程中坚持的客观标准,业务标准,普遍标准。包括要素有:1.重要性。2.显著性3.及时性4.接近性 5.趣味性

新闻策划:新闻策划是新闻传播媒介和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业务活动汇总对新闻的生产,加工,和传播的全过程中的任意过程和任意活动所进行的创造性的谋划和运筹,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配臵和利用新闻资源,取得最佳的传播效果。

新闻选择:指新闻传播者在新闻采访,写作和编辑过程中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进行分析辨别,从汇总筛选出值得自己传播的新闻,并准备加以传播的过程。

新闻政策:是政党和政府机关对新闻传播事业所规定的活动准则。是政党和政府掌握或管理新闻传播事业的重要手段和基本方法,是新闻传播者在国家,政党,地方政府对新闻传播事业所规定的活动准则范围内进行新闻选择,取舍的准则。

新闻专业主义

“媒介即讯息”: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起一种新的尺度。

“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媒介与人的关系是相对立的,反过来对人的感知有强烈的影响,不同的媒介对不同的感官起作用。电子媒介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其余媒介是人体个别器官的延伸。意为媒介使得人体的器官都转换成信息系统。

集权主义理论:绝对的控制(报刊是国家的公刊,必须对当权者负责;大众媒介统一步调,国家才能顺利地为公众的利益服务;所以,对报刊应严加控制和审查,对违反有关规则的应加重处罚。)

自由主义理论:绝对的不控制(坚持个人的重要性,依靠个人和理智活动能力,主张言论和出版自由,进而形成“观点的公开市场”。在此市场中,最好的思想总会得到承认,而最劣的思想则会失去作用)

社会责任论:自我约束(鉴于自由报刊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并招致许多批评的现状,社会责任论主张:传媒(报刊)对社会有着种种义务,要不负公众的信任)

传播的“喉舌观”

“把关人”理论: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管道。实质就是新闻传播组织和新闻传播者对新闻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的过程,是传播者、传媒组织立场和方针的体现。

议程设臵理论:大众传播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提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的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哪些事实和意见及他们谈论的先后顺序。

机制:知觉模式(是否报道);显著性模式(报道是否突出);优先顺序模式(报道优先次序);

新闻自由:

新闻工作者有搜集,发布,传递新闻的自由(包括创办新闻传播媒介的自由、采访新闻的自由、传递新闻的自由、出版或者发布新闻的自由、意见批评的自由);广大人民群众有创办新闻机构或收受新闻的自由。新闻控制:

指社会中的不同组织,势力,通过各种手段,对新闻传播事业施加压力和影响,使之所传播的内容符合社会或控制者自身的利益和愿望。新闻道德:是从事新闻传播事业的人们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是调整新闻传播事业内部及其与其他职业和整个社会关系之间的行为规范。是新闻工作者的一种行为准则和规范,一般通过“记者守则”“记者信条”和“新闻工作职业道德规范”等形式表达出来。

新闻道德: 指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为调整人际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提倡和遵循的行为规范

(4)新闻与舆论的关系

2.你对新闻的特性的理解。

1、社会中介组织:是社会新闻信息流通的中介组织。

2、政党、利益集团的宣传工具。

3、大多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社会经济单位,经济实力强大。

4、两种影响:积极影响:提供信息、加强沟通、舆论监督、教育功能;消极影响:工具性-被野心家控制利用、制造谣言,以及假新闻

5.试从媒介与社会关系的视角分析“受众”内涵的变迁。

A.传统受众:从“孤立的个体”到以意见领袖为中介的“小群体”(离散结构)

B.第一代虚拟社区受众:以话题为中心的“群集”(圈式结构)

C.新兴社会网络的受众:关系链条上的“关系”群(链式结构)

3.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者应具备的素质。

1)业务专长(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调查研究的基本功、新闻敏感、

文字表达、驾驭现代采编工具的能力)

2)知识修养——广博的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越杂越好

3)职业道德(把社会和公众利益放在首位,尽量做到真实、客观、公正) 4.受众的特征有哪些?

1)广泛性 2)混杂性 3)独立性 4)隐匿性

6.你所理解的报纸的传播特点。

报纸是以刊载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要内容,以散页的形式定期连续向公众发行的刊物。报纸的版面可以披露出社会运转和社会交往重大的秘闻。特点: 1)传播速度相对缓慢。(出版过程复杂,采写、编辑、排版、印刷、发行等缺一不可,报道新闻的速度不如广播电视或网络等迅速及时。) 2)对阅读者的文化水平有一定的要求。(报纸主要以文字符号传递信息,直接受众不如广播电视广泛。)

3)便于深度报道与解释性报道。(报纸主要以文字符号传递信息,便于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还可以提供背景材料和相关历史知识,说明新闻事件的因果关系,预测新闻事件的发展趋势,从而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重要新闻。) 4)选择性强,非线性阅读。(新闻传播者和新闻接受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具有多种选择的可能性。新闻传播者通过加深新闻内涵和扩展新闻外延的方式深化对新闻的报道;新闻接受者读报时不受时间、空间和内容上的限制。)

5)记录性和保存性强。

6)相对的权威性、公信力优势。 7)受众与媒介之间互动不足。

7.电视传媒有哪些传播特点?

1)迅速及时,时效性强(时效突出,“直播语态”取胜) 2)渗透性强、覆盖面广

3)视听兼备,亲切可信,(具有现场感,各种镜头使画面生动、丰富,“声画兼备”,全方位的影像传播魅力) 4)娱乐消遣是本色,“娱乐传播”,大众的媒体 5)但是转瞬即逝;循序而进,选择性差 6)表面呈述,想象性弱(“具象”表达,“抽象”不足,阐释力较弱)

8.对比报纸和电视的传播优势和劣势。

报纸:优势:A、便于深度报道与解释性报道。

B、相对的权威性、公信力优势。

C、选择性强

D、记录性和保存性强;

劣势:

E、时效不强,传播速度相对缓慢,

但易于传阅和保存。

F、受众与媒介之间互动不足。电视:优势:A、迅速及时,时效性强

B、“声画兼备”,全方位的影像传播

魅力,亲切可信。

C、渗透性强,覆盖面广

D、“娱乐传播”,大众的媒体

劣势:D、“具象”表达,“抽象”不足,阐释力较弱

E、循序渐进,选择性差

F、转瞬即逝,难以理解。

9.广播媒体的传播优势和发展出路是什么?

优势:①信息传递迅速及时,时效性强,无时差。

②渗透性较强,覆盖面广;

③传播声音符号,通俗易懂,亲切可信;

④使用方便性高;

⑤技术依赖性较低;

⑥大众化程度高;

⑦媒体的权威性高;

⑧新闻公信力高。

发展出路:①丰富广播节目播出形式,增加广播与受众的交互性;

②对广播内容进行产业化开发,打造品牌节目;

③对节目进行外延式开发,以价值取向的认同带动下游产品的开发,以广播培养起来的忠诚度、

美誉度为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依托;

④培养人才队伍,开发潜力;

⑤广播体制由垂直化向扁平化改革,实现资源的优化配臵和组织内部信息共享。

10.分析互联网新媒体的传播特点。

a,多媒体传播。(文图声像结合,突破了单一符号的局限性)

b,非线性传播。

c,信息个人化和交互性。

d,信息容量巨大。

e,易于形成舆论。(能够直接推动社会民主政治的进步)

11.互联网新媒体能否摧毁并取代传统媒体?为什么?

不会。最终结果并不是取代,而应该是融合。

原因:

a,在传播的信息内容上,互联网具有的信息形态和超文本的信息结构,但是其信息的精深度不如传统媒体。同时,互联网存在着信息过量,会使人淹没在信息海洋。

b,在传播的时间限制上,互联网在传递时效上与广播、电视并无根本差异,其真正优势在于更新速度快,但恰是其更新速度快,不断地更新是互联网不如报纸那样可以长期保存。

c,在媒体的实际使用上,互联网的技术依赖高(对设备的依赖,对电力的依赖,对使用者操作技能的依赖)和使用方便性的差得局限。

d,在传播的社会效果上,由于互联网不及报纸、广播那样方便,技术依赖度高,所以难以像传统媒体那样大众化普及。且由于互联网的自由传播,人人都可以在网上发布信息,新闻的公信力和媒体权威性都远逊于传统媒体。

由此可见,互联网与传统媒体之间存在很强的互补性,互联网新媒体虽然在某些方面确有强于传统媒

体的,如开放度高,传播更自由;可选择性大,互动性强等,但是并不能摧毁、取代传统媒体。E,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是互相界定的关系,而不是谁要取代谁的关系,它们共同组成了现有的“以网络为聚合中心的跨媒体格局”。

F,网络传媒发展依赖于传统媒体。网络自身存在着不足,传统媒体有用经验丰富的信息加工人才,严格合理的管理制度,传统而行之有效的传播手段,都能够对网络传媒进行整合从而推动其发展。G,对于现在的报纸、电视、广播、杂志而言,转战互联网,依靠电脑、手机等终端,会让传统媒体的产业更加做大,用户群更多,互动性更好,用户黏性更强。只要有内容和人才在,核心就不会动摇

12.媒介融合对新闻传播有什么影响?

a,新闻信息源结构与新闻传播主体发生变化。(新闻信息来源多渠道,不仅仅局限于权威部门和传统媒介组织的发布,而是借助手机媒体、博客、播客等传播方式。在当今的传媒环境下,媒体的形态多样传者和受众的界限变得模糊,互动成为新媒体传播过程中的一大特点。)

b,新闻媒介组织结构与工作流程发生变化。(各种媒体的采访人员互相配合、协调,合作采访新闻,共同编辑制作,甚至由同一名记者同时采访报章和电视新闻,以及电子版的即时新闻。)

c,新闻载体性能与新闻传播方式的变化。(传统新闻传播媒介不再是信息发布的权威者,借助新媒体或新的传播平台受众也可以自由地发布信息等。)

13.媒体融合与传统媒体转型。

所谓“媒介融合”是指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各种媒介之间相互依存、互相渗透、逐渐融合的发展趋势。它涉及媒介的技术层面、组织层面、制度层面和社会层面。

当下,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新媒介形态的出现和发展,传统媒体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转型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毋庸臵疑,媒体融合的“大传媒时代”即将到来。《南方都市报》的“全媒体战略”实施便是一个传统媒体转型成功的范例。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南方都市报》很好地利用了互联网等新媒介,拓宽了信息平台,从一张报纸成功地扩展成为集报、刊、网、LED屏等。可见,传统媒体转型的关键,是要以新媒体为目标,顺应产业发展趋势,建立起大型平台,并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特点来实现信息服务和用户的有效匹配。

14.新闻生产的一般过程是怎样的?

新闻传播是一个“新闻-新闻传播者-新闻媒介-受众”的相互传递、循环往复的过程。

以报纸为例。首先,在整个社会环境中,新闻生产者通过新闻选择将事实转化为新闻。接着,在新闻生产“车间”即编辑部中,新闻生产者将新闻进行编辑处理。再接下来,成批的新闻被送到印务中心进行规模化生产,即生成一份份的报纸。最后,一份份报纸被发行商售于新闻超市。

采集——加工——发布——反馈。

15.1简述新闻报道体裁的“四度扩张”。

不知道什么是“新闻报道体裁”,百度上面说的是消息、新闻通讯、新闻特写、新闻专访、新闻分析评论,这些之类的。“杂乱报道——客观报道——深度报道——调查性报道”

早期新闻报道是从文学演化而来的,新闻的基本要素不具备,新闻编排杂乱无章。

随着新闻传播事业的成熟,注重记录性、时效性并注意将事实和意见区分开来的“客观报道”应运而生。进入20世纪中叶,“客观报道”又被“深度报道”所取代,这种报道形式有利于发挥记者的主体意识,强调新闻报道中新闻记者的预见性和主动性。

20世纪70年代后,在深度报道的基础上出现了所谓的调查性报道,这是一种专门的揭露性报道,它具有主动性、新闻性和科学性的特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扶正祛邪,能够发挥新闻记者的主观能动性,但具有很大的风险。

15.2商品经济对新闻传播事业的影响。

商品经济是新闻传播事业产生的充要条件,对新闻的传播事业有“催化”效应:

A:准备了具有一定的读者群;

B:准备了必要的销售市场,巨大的城市的出现;

C:提供了交通,邮电,印刷,纸张等物质技术条件;

D:通过独资或股份制及广告投入为新闻传播事业积累了必要资本。

16.试结合最新数据分析我国新闻业的最新发展趋势。

我国新闻业的最新发展趋势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点。

1)报纸杂志呈现周期性调整趋势,数据显示,我国共出版报纸将近2000种,其中包括全国性报纸、省级报纸、地市级报纸、县级报纸综合报纸、专业报纸五大类,各类期刊也多达9500多种,“分类管理”思路初现端倪。

2)广播电视制作主体更为多元,目前全国共有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1944家,其中混合所有制有限公司1200余家。三网融合后网络电视、移动电视前景看好。

3)在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期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收入逐年大增。2010年收入约是2006年总收入的5倍,总产出占新闻出版业总产出的比例已接近10%。由其迅猛的发展速度可见,数字出版产业已成为新闻出版业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也成为了传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受到目标消费群体的基数、成长性等制约因素的影响,数字出版产业的市场空间仍有待开发与优化。

4)从传统新闻业向融合新闻业转型,“全媒体”战略的本土实践渐入佳境,未来“融合新闻”生产与传播将成为主流。以南方都市报为例,其通过改变报纸向读者的单向度传播形式,从内容导向型过渡到资源使用导向型,从单纯的新闻号召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多维度的信息应用聚合网络。

5)经营模式上,从规模经济到“范围经济”转换,从做大到做强。以南方报业为例,其以本体为基地创建了“报系结构”的品牌媒体组织运营模式,探索出了“龙生龙、凤生凤”的品牌媒体滚动发展路径。

透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总体而言,我国新闻业正朝着多元化、开放与宽容性的趋势发展迈进。

17.试分析大众媒介的社会功能。

1)报道新闻、引导舆论,进行舆论监督,是“社会瞭望者。报道新闻是新闻传播事业最基本和最主要的社会功能。

2)媒介是大众生活的娱乐因子3)媒介是公众的“百科全书”4)媒介是信息时代的资讯使者.在全民记者时代、在网络政治时代,新闻机构的角色与以往更不相同。有网民做新闻的发现者、甄别者、关注者和评论者,新闻机构的任务变得比以往更清晰,它要做社会与国家、民间与政府之间的沟通者。

在社会组织不发达、公共空间不成熟的情况下,全民发声但是缺少整合,政府上网但是缺少沟通。这个局面中只有新闻媒体,恰好有分裂又独立的新闻媒体,既要承担社会组织的职责———代言混杂喧嚣的民意,又要提供对话空间,甚至勉为其难地扮演主持人的角色,要求政府响应民众的呼声,替政府向民众解释。

新闻媒体早已经不是也不应该只是这个世界的观察者和记录者,它还已经是而且必须是这个世界的参与者和改造者!

18.新闻传播事业的真实性原则及其含义。

真实性是指新闻报道的事实与客观事实之间的准确度。

新闻传播事业的真实性原则,是指新闻传播事业必须把新闻真实性作为一项媒介生产的基本原则加以执行。

含义:1.新闻事实必须完全真实;即新闻报道的具体事实要真实无误;

2.新闻报道事实必须全面;新闻报道的具体事

实要真实,概括事实也要真实,不能以点带面,以偏概全;

3.新闻报道要反映时代的真实。新闻传播媒介要通过连续不断的新闻报道,向人们展示一幅

现实社会的真实图画;

19新闻失实有哪些表现?造成新闻失实的制度背景与文化因素有哪些?

(一)指新闻报道脱离和违背客观事实而未能反映事实真相的现象。

新闻失实分为故意失实和非故意失实两类。

故意失实指由于新闻工作者思想品质低劣,或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故意凭空捏造事实或歪曲假新闻。具体表现为五种情况:①无中生有,公开造谣;

②添枝加叶,层层拔高;③移花接木,偷梁换柱;

④“疑似新闻”,自打耳光;⑤题文不符,哗众取宠。非故意失实,指由于新闻工作着作风马虎、知识水平不高或工作经验不足而造成的虚假新闻。具体表现为:1道听途说,捕风捉影。

2不懂装懂,以偏概全,因果不符

3装神弄鬼,自欺欺人。

4粗心大意,图文不符。(二)1. 信息公开制度不完善,真相被有意掩盖,假新闻、谣言与猜测盛行;

2. 中国人比较务虚,讲究形式和程序的真实,而忽视事实真实;

3. 转型时期中国国民与社会的浮躁心态,作用于传媒操作;

4. 娱乐至上的传媒文化中,娱乐报道竞争激烈,捕风捉影、不择手段挖名人隐私也导致失实新闻出现。

20.新闻失实如何进行纠偏?媒体职业道德有哪些实践途径?

(一)纠偏:除了加强政府对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的管理和监督外,还必须加强新闻工作者的理论修养、知识修养和道德修养。

1、在媒体行业中培育起专业主义理念及规则,特别是作为“媒体公民”应有的专业素养。比如在实践中引入“三角定位法”及“海恩法则”;2.通过市场机制调适传媒竞争秩序。比如通过契约达成竞争道德界线;通过新闻品质赢得受众市场;实施报业市场的分层竞争手法等。3.建立健全新闻职业道德规范手册(编辑手册)。确立“为公众服务”的职业道德核心理念,在各个报道领域内细化明晰记者的道德戒律,并形成行业性的“专业规范”。

4.实施外部监督机制的有效监控,成立并发挥报业申诉委员会等第三方机构的独立监督功能。(二)实践途径:

1学习道德理论

2参加道德实践活动

3向先进人物学习

4自觉进行自省和慎独

21.如何认识新闻传播事业的客观性原则?

含义:是指新闻传播者凭借所搜集倒的且能够观察又能查证的种种事实,以试图了解现实的一种方式。它作为一种新闻思维方式,要求人们尽可能客观地再现新闻事实。

一、大致来说可分为四个内容:

1.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是客观地反映现实。将个人和外部世界连接起来,从而有助于个人形成对于外

部世界的独立判断。

2.新闻工作者从事本职工作时的一种职业态度。不偏不倚,无党派、感情色彩。

3.新闻工作者从事本职工作时的一种科学的方法。客观性原则要求新闻人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即“观察

—实验”的方法来报道社会现实,用工程师或者科学家而非道德家的观点来工作。

4.检验新闻工作成绩的一种标准。

虽然“有闻必录”、完全地客观公正是不可能的,但是客观性毕竟反映了新闻报道的一般规律,具有积极的意义,也能为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提供经验。

二、可从四个方面来评价客观性原则:

1.客观性原则能为维护社会稳定起到良好的作用。

2.客观性原则有助于更好地吸引并影响读者。该原则尊重和满足了受众的阅读需求,能够取得受众的信任。

3.客观性原则有利于新闻传播媒介的自我发展和保护,使其免遭社会上其他势力的报复。

4.客观性原则是相对的。完全的客观性报道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取的。

A.客观方面:新闻传播事业不可能脱离其他各个社会行业而独立存在和随心所欲地工作,它必然会受

到来自社会利益集团的影响。

B.主观方面:记者对所报道的事实不可能做到保持纯客观的态度。

三、正确把握客观性原则

1.新闻报道的倾向性:新闻传播媒介由于自身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有闻必录”,只能有选择地报道。而选择怎么样的事实加以报道,以及怎样报道,完全由人的主观判断决定,由此产生了新闻报道的倾向性。表现在:1.许多重大事实本身具有明显的倾向性,能够对不同的人产生利害关系。

2.新闻报道者作为某一阶级、政党、团体的政治代言人,在选择事实和报道新闻时总会自觉不自

觉地反映出本阶级、政党或者团体的利益。

3.新闻报道者因自身已形成的政治倾向、价值观念、文化素质等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思维定式,

这种思维定式也会在新闻报道中表露出来。

2.新闻传播事业具有指导性:指新闻所具有的能够影响受众的思想和行动的客观功能。新闻传播媒介在报道某一新近发生的事实是总是要传播某种观点或主张,并希望其对受众产生影响。

3.承认倾向性和指导性,那么在对待客观性原则的问题上,应同时反对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两种倾向。1.

在新闻报道中不能只强调报道事实、传播新闻,而不考虑立场、观点,不顾及传播效果。坚持客观性和倾向性是不矛盾的,“客观”和“公正”完全可以统一起来。2.主观主义只强调立场、观点,不愿意从事客观报道,不但不能发挥新闻传播事业指导性的作用,反而会贬损新闻传播事业的威信。

4.把握客观性原则的正确态度:寓倾向性与客观报道之中。

四、把握三个要点:

1.正确把握客观性原则的基本方法。

a.事实要准确——基础

b.叙述要全面——高层次要求

c.态度要公正——关键

d.依照“提供最多的事实材料”的方式组织报道,且最好指出消息源——最基本的策略方法

2.寓指导性新闻于客观报道之中。必须精心选择新闻事实,善于用事实说话,善于将所要表达的观点寓于所报道的事实之中,并且正确运用报道形式,把握传播时机,让人们在接受事实的同时接受传播者的观点。

3.从新闻的特点(党派性、政治性、指导性)出发做好评论工作。

注意点:评论应具有新闻性、针对性、新鲜感和逻辑性。

二、传媒实践纠偏:“新闻公正性公式”的提出

A ╈

B ╈

C ╈

D ╈

E = F

准确╈平衡╈全面╈客观╈伦理=公正

(Accuracy╈Balance╈Completene╈Detachment╈Ethics=Fairness)

22.我国传媒显失公正的表现。

(1)新闻报道主观色彩浓厚,轻易给事件和人盖棺定论。

(2)“断句取义”,践踏公众话语权。

(3)传媒议题明显倾斜,偏袒有影响力人群,忽视社会边缘群体。

(4)渲染负面报道,制造媒介社会乱像,传媒最重要的关键词:“冲突”。

(5)过多煽情性报道,以娱乐化的新闻提高阅听率。

23.试分析媒介生产的几种平衡手法。

1.进行多视角报道,平衡新闻事实。(事实要准确。新闻报道应着眼于客观地叙述新近发生的事实,保证所报道的事实真实准确。)

2.表达“一个世界中的多种声音”,促成新闻观点的平衡。(叙述要全面。事物包括各个方面,有正面、反面和侧面,新闻报道应努力将事实的全貌反映出来。特别是涉及有争议的问题时,应尽量提供争论双方的“观点”。)

3.通过新闻议题的多元化设臵达成报道的平衡。

4.合理处理消息来源,避免被访者产生压力。

5.使用中性语言有助于报道的公正。(少用形容词,少用夸张的修辞方式)

24.试析“以正面报道为主”方针的形成。(P194)

答:“正面报道方针”是关于正面宣传的方针,它的形成既有文化传统的影响,也是新闻事业自身性质的要求,它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几代领导人的不断完善。

①中国文化传统为“正面报道方针”的形成奠定基础:

A、中国的政治传统:“稳定压倒一切”;

B、中国人文传统:向善,结局圆满,大团圆;

C、中国社会传统:英雄主义、榜样教育、正面启迪。

D、中国叙事传统:“喜鹊”文化

②马克思认为媒体是某一政党的喉舌,我国继承发展该观念: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新闻媒体要通过报道正面事物,弘扬社会正气。这一思想是正面报道方针形成的理论依据。

③毛泽东时代要求“报纸正确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邓小平时期要求新闻媒体“无条件宣传党的主张”,同

时可以提出“建设性意见”;江泽民时期号召“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胡锦涛时期倡导“三贴近”与“舆论引导新论”,四代领导人的不断完善,使“正面报道方针”不断形成与发展。

25.我国“宣传”思想的演变。

毛泽东:1948年4月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表述:

“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于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在报纸上正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报纸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是党的工作中一项不可小看的、有重大原则意义的问题”。

邓小平:“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对党的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员当然有权利进行批评,但这种批评应当是建设性的批评,应该提出积极的改进意见”。

江泽民(1994年全国宣传工作会议):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胡锦涛:“三贴近”原则与“舆论引导新论”。

“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

“必须不断改革创新,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互联网已经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

“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

十八大:建构现代传播体系(补充)

26.结合当下传媒实践谈谈你对正面报道的认识。

①正面报道通过歌颂与弘扬社会的光明来鼓舞社会成员和推动社会的进步。在传媒的实践中,以“正面报道为主”依然是媒介的基本原则与纪律底线。

②正面报道具有指导性与宣传性,但约束大多,不利于新闻竞争,也不利于传媒发挥社会监测功能。随着传媒从业者雇员取向的明显突出,传媒人不断对“正面报道”做出新的理解,其中较具影响力的范以锦提出的观点:新闻的正负面,不在于客观事物本身,而在于报道的传播效果。这些观点有利于传媒克服正面报道的一些弊端,探索对正面报道策略的调整。

③正面报道要更好地吸引受众,就要做到把报道的权威性与可读性结合起来。目前,传媒业在实践中做出了一些转变:转换报道视觉,叙事策略,创新报道类型,构建报道平台等。正面报道要改变单向训导式的方式。

④正面报道也可能有负面影响。传媒人尹明华提出“正面不一定正确,正确不一定有效”,正面报道的角度或时机不对都可能起不到正面引导的效果反而会误导受众。只有正面报道缺乏批评报道也会使正面报道收不到预定效果。

27.新闻策划主要包括哪些类型?P215

A.新闻业务策划

1.宏观策划:新闻媒介定位策划2.中观策划:版面栏目策划3.微观策划:新闻报道策划B.经营管理策划

1.宏观策划:经营管理模式策划2.中观策划:发行、广告经营策划3.微观策划:促销活动

28.如何认识“新闻自由”?

新闻自由指新闻工作者有搜集,发布,传递新闻的自由,广大人民群众有创办新闻机构或收受新闻的自由。A.新闻自由的基本内容:创办新闻传媒的自由;采访新闻的自由;传递新闻的自由;出版或发布新闻的自由;意见批评的自由。P237资本主义的新闻自由(BCD)

B.新闻自由的作用: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之一;是其他自由的保障;促进了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P238 C.新闻自由有局限性,依然受到一定限制,是一个相对的、阶级的、历史的范畴。P239

D.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并非“新闻自由的乐园”。它其实是资产阶级内部各个集团之间相互攻击的自由。同时,政府会规定新闻报道不得扰乱社会秩序、不得诽谤、不得侵犯隐私权等等。

社会主义新闻自由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新闻自由是一种更高级的,更完备的新闻自由 社会主义新闻自

由是大多数人的自由 社会主义新闻自由需要不断完善P243

E.网络并非是最能体现新闻自由的媒介平台。博客监控将专业媒体的信息生产臵于“圆形监狱”中,其监督力量促成媒体修正行为。

F.在有限的新闻自由之下,依然可以展开新闻专业主义实践。(PPT)

29.试结合案例分析新闻控制的形式?P245

A.政治势力的控制。2011年7月30日凌晨,7?23温州动车事故发生后的7天,宣传部下达命令,所有关于动车事故的报道全部撤稿,禁止发布、禁止评论,以此维护政府权威和社会稳定。

(权力因素:新闻法规/文件对传媒的动作规定“事由:中宣部新闻局通知,美国总统奥巴马接受南方周末采访的报道,各媒体及其子报子刊、所属网站不得转载。”)

B.经济集团的控制。2008年山西霍宝干河矿难发生后,矿方负责人为隐瞒事实真相、封锁新闻消息,向所有来访记者提供“封口费”。(商业社会因素:社会力量对传媒的多重制约)

C.媒介所有者的控制。在老板默多克的授意下,《世界新闻报》的“窃听触角”伸进了“英国权力机关的心脏”——牵连到警方、军方、王室、政府、议会等各方面的人员,帮助默多克新闻集团在英国的政治舞台上获得呼风唤雨的政治能力。(道德因素:社会伦理对传媒的底线考验)

30.比较分析中外新闻制度的不同。

一、所有制不同。

西方:私人拥有,常常是股份公司可以上市发行股票

优:1、自由度高。政治压力较小,享有较大的新闻自由。

2、自主性强。没上级、无级别、无地域限制,运行效率高

3、民意的自由流通,允许多种声音的表达,推动社会进步

劣:商业的逐利性重。商业的逐利性影响了新闻表达的客观公正,新闻传播事业由一种文化性、公益性的社会事业变为商业手段,易造成垄断资本家独占新闻资源和意见市场的局面。

中国:国家所有而不是私人所有、政党领导而不是民间主持

优:1、上层意见传达方便。能够与政府的政策意愿同向,是政府的意见政策得到有效的传递,促进公民对政策的理解与执行。

2、商业逐利性较小。更关心社会性的话题,更着眼于民生公共事业

劣:1、自由度小。有强烈的政治色彩与旗臶鲜明的政党背景,发展空间有一定约束,不能自由创办报刊,而必须有组织、有纪律的发展。对新闻自由的约束较大,新闻的政治天花板较低。彻底沦为政府的喉舌,不利于对政府的监督,难以完成新闻传播事业的社会责任。

2、上层条条管理,框框运行,自主性不足。有级别与地方限制,运行效率较低

3、民意的流通收到阻碍,表达的途径较少。表达的声音单一,意见来源较少。

二、经营模式不同。

西方:

1、多元经营:报业集团的成份不止一种,而是分为单纯报业连锁企业与企业两种。单纯报业连锁性质的报业集团,是集中力量主营报刊的,对其它行业兴趣不大,而混合型报业集团中,既有以新闻传播为主体,兼及其它行业的报业集团;也有以其它行业为主,同时经营报刊业务的。也就是说,既可以由报业发展起来后搞多种经营,也存在在其它行业成功后打入报业的情况

2、经营地域范围:可以跨国经营,着眼国际市场

3、经营发展:报业集团在联合、改组、兼并过程中的自主权较大,通常采用自身投资、合资经营或交叉许可的方式将一个成功的期刊品牌推广到世界各地,或通过变种的方式将一个成功品牌概念略加改变进而生成一个全新的品牌,或者利用一个品牌的知名度向其他商品领域拓展

4、融资方式:1)与投资银行有伙伴关系,相互依存

2)上市融资

5、市场化原则,企业化经营。根本上服从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

6、与网络等新技术融合的程度: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程度高,传统媒体在网络中重获新生

优:1、收入来源多元,资金充足,发展潜力大,后劲足。

广告收入多,成为传媒继续并光大发展的资金后盾

2、国际影响力大,国际市场广阔,走向国际化

3、确立了传媒品牌,同时使得品牌在不断的扩

展改组延伸中获得更大的市场、知名度以及最

大化的价值延伸,在多个领域中获得最大的商

业价值

4、利于集团化、规模化,规模效益大

5、通过市场化吸引与筛选,人才资源丰富,管理经验广,管理模式先进,形成精英传媒团队

6、传统传媒通过网络进行改革,获得更大的网络市场,重获新生,调整经营战略,获得更好的发展

劣:1、终极目标是经济效益,以营利为首要目标,出现商业逐利性明显中国:

1、经营相对单一:只许报业集团经营其它企业,而不许其它企业集团把办报作为多种经营的一个对象。报业集团其它子报子刊与企业的义务与目的就是为主报保驾护航。

2、经营的地域范围:可以向海外发行、进军,但全局上原则上不能引进外国报纸或与外国合作办报

3、经营发展:报业集团在联合、改组、兼并过程中的自主权较小

4、融资方式:与金融界的合作尚停留在随机、临时的层次,远不够紧密、稳定

5、社会化高于市场化,事业单位经营

6、与网络等新技术融合的程度:传统媒体与网络的额融合尚处于过度时期,程度不高,但发展势头强劲

优:终极目标是社会效益,以人民利益为标准,逐利性相对较少

劣:1、收入来源单一,资金相对不足而不稳定,广告收入相对较少

2、国际影响力相对较小,知名度较低,地方性较强而国际市场这一块相对薄弱

3、对名牌概念不重视,品牌价值小,品牌的延伸商业价值小

4、各集团相对零散,集团规模不足

5、市场的汇集筛选作用小,人才储备严重短缺,特别是具有现代管理经验的经营人才严重不足,导致我国期刊业的发展后劲显得疲弱。绝大多数期刊社都不具有专业的广告销售队伍,发行模式改进困难

三、法律制度:媒体与司法制度:媒体的合法司法介入及其与司法制度的距离

西方:1、通过明文的立法规定,司法领域允许传媒的适当介入,将传媒对司法的知情权与监督权法制化。为了公共利益,某些言论可以免于诽谤诉讼的危险,具有法律界赋予的新闻特许权

2、通过明确的法律,避免新闻监督妨碍公证审判,明确规定:“公共传媒对法庭的报道,必须避免产生预先定罪或者形成情感性审判的效果。”

优:保障传媒与公众对司法的知情权、监督权,确保司法的公正,推进社会发展。

劣:易造成传媒对司法制度的介入过大而妨碍其公正

中方:迄今我国还没有一部法律对媒体与司法制度的介入做出过具体规定

劣:1、媒体对司法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缺失,法律对媒体这方面的保护不足,造成媒体未免招惹官司而不敢监督司法程序

2、造成传媒介入司法的越位现象层出不穷,存在媒体干涉司法独立的现象

31.结合实践分析我国新闻发布平台及制度的变迁。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

对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接受国外记者和国民党记者采访,撰写新闻稿,向外播发亲自撰写的稿件,举行记者招待会等以说明自己的主张,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和共产党的情况。

对内:采用系统内部自建的机关报体系作为政府信息和新闻发布的平台。

2、建国初期我国政府的新闻发布活动

仍采取对内对外传播工具的组合的方式。但是政府的对外发布渠道仅仅局限在新华社对外播发的电讯上,很少运用新闻发布会或记者招待会的形式向国外公开中国政府的政策主张。

3、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

文革时期的中国进入一种混乱和混沌的状态,政府不能正常运作,新闻媒介在文革期间沦为不同政治力量斗争的工具,不具备正常的政府新闻发布的功能,政府新闻发布的职责和目的不明确。

实例: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如此重大的灾害,政府对此信息没有发布,侵犯公民的知情权,政府新闻发布的职能几乎丧失。

4、改革开放以来到2003年“非典”事件前

改革开放之后的政府新闻发布工作有了明显的进步。在这个时期,政府新闻发布工作由两条主线构成:

一条是利用政府控制的媒体进行常规的政府新闻发布。中国政府是“党的政策、路线和方针”的执行机构,中国媒体是政府管控下的事业单位,是政府的耳目喉舌,必须宣传党的政策、路线和方针。容易造成部分政府部门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半步,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机制不完善,信息渠道也不通畅,甚至有意封锁信息,存在“政府发布,媒体公布”式的惯例和“政治秀”,新闻发布非常被动。

例如,“非典”发生之初的政府为了防止社会恐慌,进行信息控制和压制互联网中的“信息自由”,公民的知情权受到侵犯,信息不畅通,造成公众的恐慌情绪和对政府这个信源的不信任感,导致信任危机,危害社会稳定。另一条主线是中国政府循序渐进地推动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设。1982年4月23日,中国记协首次向中外记者介绍国务院各部委和人民团体的新闻发言人正式宣布我国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这是新中国制度化的新闻发布会的开端。从最初的外交部新闻发布的尝试到制度化建设,直到两会新闻发布活动,再到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成立,都显示出政府对新闻发布工作的重视和制度化建设的尝试。但是这一制度基本限于中央一级政府,地方政府机构则一般没有把举行新闻发布会列入日常工作。

5、2003年“非典”事件----我国新闻发布制度的转折点

在“非典”危机造成的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下,政府吸收教训,认识到公民知情权信息公开畅通的重要性,对新闻发布制度进行改革。

1)发布内容要充分考虑群众的信息需求,保证市民的知情权,提高信息的透明度

2)时效性,发布的主题是当前政府的重点工作和社会各界关注热点问题

3)变单向为互动,强化双向传播和互动传播效果。改变以往政府自说自话的模式,增强媒体和发言人之

间的互动,增加中外记者发问的机会,媒体的主动性提升

4)建立起中央及地方的新闻发布制度,地方新闻发布制度得到普及与发展

实例: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的第一时间起,中央政府、各级地方政府以及社会团体的新闻发言人的表现敏捷、冷静与成熟,各大新闻媒体也都作出了众多及时有效的一线采访和报道,确保公众及时准确地获知灾情。

6、全球化环境下我国的新闻发布制度

1)网络时代的政府新闻发布: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主流媒体之一,新闻发布本身作为政治传播的重要形式,必然也要更多的借助网络传播这种形式。

政府通过互联网,在专门的网站、专栏发布信息或直接通过视频、语音、电话等媒介与公众交流,这一方式适于日常信息和新闻的发布工作,即时性及新闻性强,加强了政府与公民之间的直接沟通,公民的诉求得到及时有效的传递。

实例:四川省体育局召开四川省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网上新闻发布会,不仅缩短了政府与民众的距离,加强政府与公民的双向交流,而且网络传播的速度快,时效快,可以在第一时间让大家了解所发生的新闻;网络受众面广,网民数量多,不受年龄限制;网络新闻发布节约成本。2)加入WTO之后,站在国际舞台上的新职能

我国的对外新闻发布工作加强与国际惯例接轨,通过及时、有序的新闻发布,大力宣传我国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和诸多优势,为全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力,在世界范围内全面提升我国的国家形象。

实例:中美轮胎特保案,中方的新闻发言人对事件的阐释,对本国轮胎出口利益的捍卫,与美方的对话等显示了我国对外新闻发布在按照国际程序的基础上,维护本国经济利益,显示国际范围内的话语权。

3)媒介全球化下的意识形态

经济全球化下的媒介全球化势必会引发的全球范围的意识形态一体化趋势,西方发达国家意识形态对中国思想文化界造成冲击。

新闻发布制度的相应变革:

1)在媒介机构层面,中国政府积极组建了一系列的媒介力量来应对全球媒体的挑战,增强媒介人员的素质及媒介机构的实力;

2)在战略思想方面,中国政府加强了外宣的力度,努力将国家通讯社——新华社建设成为国际级的通讯社,使之能够持续不断地向世界发出中国的声音,着重表现中国优秀文化。

32.新闻专业主义的中国实践。

一、新闻专业主义概念及特征

1. 大多数学者认为,新闻专业主义是美国政党报纸解体和商业主义盛行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公共服

务”理念,

2. 其精神的核心是报道的客观、真实、全面、公正、自由。新闻专业主义的目标是服务于全体人民,

而不是某一团体。

3. 它最突出的特点是对新闻客观性的信念,相信可以从非党派、非团体的立场客观准确地报道新闻事

实。新闻专业主义的最高理想是传播真实、真相或真理

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

中国的新闻专业主义可以追溯到近代,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于1926年接办的新《大公报》,可以说是我国报刊实践新闻专业主义的先行者。张季鸾提出了“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四不”原则。这些原则的提出无疑受到了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的影响

中国的新闻专业主义之发展有自己的特征,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历史传统和条件,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特有的新闻和传媒体制。在新闻自由与新闻控制之间,新闻专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收到了一些限制,不能完全做到其要求。

在信息大爆炸的年代,恶性事件发生后如果媒体不报道就会给谣言满天飞留下空间,最终有可能引发破坏力极大的群体事件,但报道了又有可能产生某些公众舆论所言的”诱导“作用。报与不报,媒体陷入两难的困境。虽然在媒体报道过程中,部分媒体分寸掌握不好,炒作细节,渲染血腥,但不应因此否定大多数

媒体报道的正面效应。恶性事件的信息公开不可否认会带来一些负效应,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信息公开对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以及对制度完善的推动作用。

作为媒体不管别人怎么看,在“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方面必须坚守。新闻专业主义是职业化的要求,从公众的角度来说,要求媒体“以公众利益为重”,全面、公正、客观报道事实真相。对媒体自身来说,要磨练出适应公众要求的这种本领及提升与此相关的规范的道德水准。因此,从新闻专业主义的要求出发,媒体是需要披露真相的,但同时又要从社会责任和媒体的道德要求出发,“公正、客观”地进行平衡的报道。为博得受众眼球,把焦点聚集到凶手作案手段,对案件现场进行细致刻画,甚至以对案犯的感情生活进行挖掘为名,实为案犯开脱罪行,都是有悖媒介伦理的,从根本上来说违背了新闻专业主义的精神。“全面”就不是片面,而是要兼顾方方面面,“客观、公正”就应做到适时、适量、适度,把重点放在如何防范和避免问题发生上,追求报道后的正面效应。

33.关注:网络问政与舆情传播。

34.关注:热点“媒体事件”。

有助于提高新闻感悟力的新闻阅看方式:

□在阅读中培养对事物的好奇心、质疑精神

□读题:看新闻点的挖掘

□读图:领悟记者对第一现场的把握,画面的选取

□读文:评判事实,吃透观点

□“按文索骥”:消息源(采访对象、相关机构);背景资料的安排;引语的使用;

现场观察;行文的结构

“谎言重复一千遍便成了真理”——戈培尔

提出“观点的公开市场”和“真理的自我修正”——(英)约翰〃弥尔顿《论出版自由》

3)四种报刊理论——韦尔伯〃施拉姆(美)

集权主义理论:绝对的控制

自由主义理论:绝对的不控制

社会责任理论:自我约束

苏联媒介理论:国家统管

传播学的“四大先驱”:拉斯韦尔——5W、传播三大功能

拉扎斯〃菲尔德——经验性传播学研究、否定“子弹论”

卢因——“把关人”研究

霍夫兰——说服效果实验、早期的“子弹论”

集大成者施拉姆

现存世界最早报纸:“敦煌进奏院状”(公元887年) 由首都长安发往地方节度使

近代的报纸:威尼斯小报(Venice Gazette)

中国大陆:

(1)新闻媒体数量:

报纸数量(从1978年的186种-至今2137种);

广播电台(从1965年85座-至今296座);

电视台(从1965年19座-至今1881座);

上网计算机(1997年62万网民-至今网民3亿)

(2)新闻从业人员数量:目前300多万人

新闻传播事业的广泛影响:

一、新闻传播事业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产物

二、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a)积极:提供信息、加强沟通、舆论监督、教育功能

b)消极(工具性):专制统治者/野心家控制利用、制造谣言,以及假新闻

传播学:研究上述人类一切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科学。

即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新闻传播学的完整体系:五个要素、五种研究、四大功能构成

五个要素5W:Who控制研究, Say what内容研究, In which Channel媒介研究, To whom受众研究, With what effect效果研究(拉斯维尔)

四大功能:

1、拉斯维尔的传播三大功能(从外部功能概括)

(1)环境监测(向受众提供并告知新闻)、

(2)社会协调(对周围环境信息的选择和解释,体现在社论和宣传性的内容,强化社会规范)

(3)文化传承

2、赖特:提供娱乐(第四种功能)

新闻传播学本体研究:

新闻传播客体研究:关于新闻传播的内容——新闻的研究。

新闻传播主体研究:关于新闻工作者、传播媒介和受众的研究。

新闻传播流程研究:关于新闻从采集、制作、传送、接收到反馈循环往复全过程的研究。

新闻传播效果研究:受众在接受新闻信息之后在感情、思想、态度和行为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情况的研究。新闻传播事业研究:新闻传播活动内外部环境的研究。

新闻传播控制研究:关于新闻自由和新闻控制的研究。

新闻传播者的素质=长×宽×高(长:业务专长,宽:知识面,高:思想境界)

意见领袖:经常使用大众媒体、参与更高层次的社交活动、自认为对别人有影响、自认为承担他人的消息来源和顾问之角色。

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的意义

(1)获得知识的途径有直觉、权威、习惯和科学等。

(2)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体现在

理论框架的先导性、分析过程的操作性、分析手段的综合化与定量化

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个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实验设计法

可能出的大题:

1.新闻是“事实”吗?

新闻必须来自于事实但并不等同于事实

1)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2)事实不可能自行成为新闻的,必须经过报道这一中介;

3)新闻不是事实,不是“发生事件之本身”,而是人对事实的反映与报道的结果。人为之物(新闻)不完全等同于客观之物(事实)。

4)新闻是事实的信息。

2.新闻的要求:

1)新闻必须是事实的报道(真实性);

2)新闻必须具有新意(新鲜、新颖);

3)新闻必须经过新闻传播媒介传播。

4)新闻必须探讨一定的“问题”。

5)新闻必须是与社会互动的,具有社会责任。

3.受众对新闻传播媒介的影响:

1)受众决定着新闻媒介内容的取舍。任何信息的发布必须从满足受众实际需要出发。

2)受众的质素决定新闻媒介的风格定位。

3)受众的需求决定媒介变革的方向和进程。媒介需要满足受众的新需求。

4.学习新闻传播学的意义:

1)先“术”后“学”(先有新闻实践再有新闻规律的探索)

2)以“学”导“术”。(有利于做好新闻工作,推进新闻改革)

“学”——新闻规律;“术”——新闻实践

“传播”的概念:把资讯、意见、经验、态度从一个人传给另一个人,是与他人建立共意识的人类信息交流行为和活动。简言之,就是信息的交流与分享。

传播行为分类: 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跨文化传播

传播学:研究上述人类一切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有关的科学。即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5.新闻传播者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1)采访权

2)报道权

3)评论权

4)新闻来源保护权义务

1)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2)不得侵犯公民合法权利(名誉和隐私);3)维护司法独立和法律的尊严;

4)不得损害职业秘密、尊重当事人的正当要求5)更正与答辩

6)不得搞“有偿新闻”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试题(附答案)

****大学课程考核试卷 (学年第学期) 考核科目新闻学概论课程类别必修课考核方式闭卷卷别 一、填空题(共10分,每空1分) 1、从世界各国看,新闻媒介的所有制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私营媒介、公营媒介和国营媒介。 2、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包括:传递信息、进行宣传;舆论监督;传播知识和提供娱乐。 3、从时间性的角度看,新闻可以被划分为两大类,分别是突发性新闻和延缓性新闻。 4、新闻选择的标准包括新闻定义、新闻价值、宣传价值和新闻法规。 5、我国新闻事业的工作路线是全党办报、群众办报。 二、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4分) 1、舆论 2、新闻真实性 3、宣传 4、受众 5、新闻体制 1、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2、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 3、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

4、受众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其中最主要的,是指三大新闻媒介即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和电视的观众。 5、新闻体制:媒介机构的隶属关系、传播宗旨、管理方式和经营运作模式,其核心是资产的所有权和新闻报道的支配权。 三、简答题:(共40分,每题10分). 1、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 1、(1)沟通情况,提供信息。(2分)(2)进行宣传,整合社会。(2分) (3)实施舆论监督。(2分)(4)传播知识,提供娱乐。(2分) (5)作为企业,赢得利润。(2分) 2、新闻价值的五要素是什么? 2、(1)时新性。包括时间新和内容新。(2分)(2)重要性。事件和当前社会生活和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密切关系。(2分)(3)接近性。包括地理上接近和心理上接近。(2分)(4)显著性。包括名人、胜地和著名团体、单位的动态。(2分)(5)趣味性。奇事趣闻,富有人情味和高尚的生活情趣等。(2分) 3、受众对于新闻媒介有哪些决定性的影响? (1)决定着新闻媒介内容的取舍。(2.5分)(2)决定着新闻媒介的风格定位。(2.5分)(3)决定着新闻媒介变革的方向和进程。(2.5分)(4)受众是传媒财富之源,传媒权力之源。(2.5分)

最新《新闻学概论》整理版资料

绪论1956年《报刊的四种理论》(施拉姆等著)把世界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体制及其相对应的新闻思想,归结为: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指导新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闻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中的新闻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坚持与发展。 运用新闻理论,观察新闻报道、新闻改革、业界动态、媒体转型…… 例如:分析新闻报道(单篇报道、系列报道、同题报道等),分析媒体事件(限娱令等)…… 第一章新闻本源 第一节新闻的起源:人类的信息需求 第二节新闻的本源:事实 新闻事实——经过选择的事实 如何选择事实?21 第三节新闻的定义 务实派定义: 1.“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2.“新闻”建立在三个“W”基础上,即“Women(女人)”、“Wampum(金钱)”、“Wrongdoing(坏事)” 3.“凡是让女人喊一声‘啊呀,我的天哪’的东西,就是新闻。” “最坏的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这是大众化报纸(便士报)兴起时期,一些资产阶级报人根据他们的经验对新闻所作的解释。 务实派新闻定义的特点:注重新闻内容的新奇、异常、变态、刺激、色情。

务实派的定义具体形象,但比较随意,不科学 理论派定义 1.强调事实 范长江:“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 2.强调活动(结果) 陆定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3.强调手段——手段说的是新闻的功能而不是新闻本身。 甘惜分:新闻是报道或评论最新的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新闻是手段,即意味着新闻媒体是工具.(1980) 4.强调信息 如:新闻是经报道的新近事实的信息。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新闻的本质是信息。 “新闻是公开传播的新近事实的信息。”——这个定义包含了新闻“真实、新鲜、公开”的特征。 信息源于事实,又不是事实本身,事实本身无法传布,只有变成信息才能传布。 新闻的定义 请比较几则新闻定义,谈谈你对它们的看法。 (目前古今中外关于新闻的定义很多,可以首先对定义的整体情况有个基本了解,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定义,进行详尽的分析,包括定义的渊源、辨析、对实践的作用等。) 除了陆定一的新闻定义,中外关于新闻的定义有很多,如“事实说”、“报说”、“功能说”、“信息说”、等。首先,它们都肯定了事实的重要性;其次,它们都强调新闻要新,事实要近,陈年旧事不能成为新闻。这些定义是人们对新闻长期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有助于拓宽人们的研究视野,深化对新闻的认识。 西方国家还有一些形形色色的新闻“定义”,如“性质说”与“兴趣说”,们片面强调事实的个别特征,迎合受众的某种需求,诱导人们把注意力放在金钱、色情、暴力、怪异、刺激等消极现象上,其荒谬性和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 第四节新闻的基本特征 新闻的五要素(5W)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新闻: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价值:是事实具有的、满足社会与公众对新闻需要的要素的总和。 新闻敏感:新闻敏感就是记者敏锐地发现、鉴别和预见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 新闻价值取向:是新闻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要解决的,是新闻工作者按照什么导向、标准对新闻价值进行选择、取舍、和呈现的问题,表现为选择和决策过程中的倾向性。新闻事业:1、狭义的新闻事业是一切新闻机构及其全部业务活动的总称。 2、广义的新闻事业还包括新闻教育和研究机构及其教学、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 新闻本源:人类长期的新闻传播实践证明,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事实在前,新闻在后;事实是第一性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新闻是第二性的、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合理想象:是从已知的事实去推测记者没有采访到而可能发生的”事实“,并作为事实来报道。 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指的是新闻媒体通过提供新闻报道为主的信息产品(包括广告)能够获得受众信任的能力和程度。 二、辨析题 三、简答题 1、新闻的基本特征:真实准确、内容新鲜、报道及时、传播公开

2、新闻价值的一般要素:(一)新鲜性(二)重要性(三)显着性 (四)接近性(五)趣味性 3、新闻事业的基本功能:1)传播信息,报道新闻; 2)反映舆论,引导舆论;3)服务受众,服务社会。 4、新闻的客观性:首先,新闻事实及价值要素是客观的。其次。社会与受众的新闻需要具有客观性。再次,社会与受众对新闻价值的检验是客观的。 5、新闻真实性的科学含义:新闻必须真实,这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新闻媒体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深刻把握新闻真实性的科学内涵,把新闻真实性原则落实到新闻工作的各个环节中,不断提高公信力。 6、新闻事业的基本属性:阶级属性、社会属性、文化属性、政治属性 四、论述题 1、请你谈谈对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的认识和理解 答:首先,它肯定了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新闻是事实的报道,是第二性的,从根本上划清了唯物主义新闻本源观和唯心主义新闻本源观的界限。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这也就意味着,新闻一定要符合客观事实,不符合客观事实就不是新闻。 其次,定义明确指出,事实要成为新闻,必须通过一个中间环节,这个环节就是报道。 第三,定义强调,新闻报道的事实是新近发生的。

北京大学-保研自述

我是来自北京体育大学的***专业为新闻学(体育方向);同时,我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CCER)修读了经济学双学位。大学生活是充实而精彩的,在校期间,我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在本专业同学当中排名第,并担任***学生会主席,同时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卫生经济学助理研究员,在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空手道分会、万博宣伟国际公关公司等单位也有一定实习经历。 本科期间,借助北京体育大学活跃的体育运动氛围、厚重的体育文化积淀,我攻读了体育人文社会学、民族传统体育学、体育美学、体育文化学、体育社会学等课程,选修了跆拳道、体育健身健美、羽毛球等体育课。对于体育的人文观、社会观有了基本认识,也进一步感受到体育的魅力和体育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 在新闻学(体育方向)相关专业的学习过程中,我学习了新闻理论、体育新闻学概论、传播学、传播心理学等理论课程和新闻采写、电视画面编辑、电视节目策划等实务课程。在完成课程作业时,由于专业培养方向的引导和自己的个人偏好,我倾向于选择体育方面的现象和案例作为主题,结合传播学等的理论进行深入分析,这也得到授课老师的肯定,帮助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2012年9月,我开始了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经济学学习,这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知识结构,而且令我见识到真正的大师风采,增添了对北京大学的向往。作为一门严谨而成熟的社会科学,经济学的众多一般理论都适用于体育领域的分析,如市场均衡理论、科斯定理等能够帮助理解体育产业与市场领域的问题,成本——收益分析可以评估体育赛事等,信息不对称及委托代理理论有助于认识体育协会的权与责,垄断竞争有助于认识体育赛事转播权等问题。体育人文社会学下的众多分支方向都是体育与其它学科的交叉,也正是因为如此,它才有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由于对健康领域研究的热情,我选修了卫生经济学这门课程,对于健康的生产、医

新版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备考的时候唯一心愿就是上岸之后也可以写一篇经验贴,来和学弟学妹们分享这一年多的复习经验和教训。 我在去年这个时候也跟大家要一样在网上找着各种各样的复习经验贴,给我的帮助也很多,所以希望我的经验也可以给你们带来一定帮助,但是每个人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都不相同,所以大家还是要多借鉴别人的经验,然后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坚持到底! 时间确实很快,痛也快乐着吧。 我准备考研的时间也许不是很长,希望大家不要学我,毕竟考研的竞争压力是越来越大,提前准备还是有优势的,另外就是时间线只针对本人,大家可以结合实际制定自己的考研规划。 在开始的时候我还是要说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就是你要想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考研,想明白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你是靠自我驱动,是有坚定的信心发自内心的想要考上研究生,就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内心煎熬,在复习的过程中知道自己不断的靠近自己的梦想。 好了说了一些鸡汤,下面咱们说一下正经东西吧,本文三大部分:英语+政治+专业课,字数比较多,文末分享了真题和资料,大家可自行下载。 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与传播的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和(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或(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参考书目为:《新闻写作教程》,人民大学出版社, 徐泓、张征、刘明华主编 《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郭庆光主编 《新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李良荣主编

《体育营销学》,清华大学出版社,马修?D?尚克著、董进霞等译 《体育新闻学概论》,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毕雪梅、贾静主编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我的英语复习经验。 ⑴单词:英语的单词基础一定要打好,如果单词过不了关,那你其他可以看懂吗??单词可以用木糖英语单词闪电版就够了。也可以用app软件。但是这样就会导致玩手机(如果你自制力超强),单词的话到考前也不能停止的。我的单词并没有背好,导致英语后来只有60+,很难过… ⑵阅读:阅读分数很高,所以一定要注重,可以听木糖英语的名师讲解,或者木糖英语的课程,阅读最重要的是自己有了自己的方法,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做题方法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如果初次做题还没有什么思路,那就可以多看看真题里面的答案解析考研英语很难,和四六级是完全不同的!大家肯定都听说过,所以阅读暑假就可以开始做了,真题反复摸索,自己安排好时间。 ⑶作文:谨记踏踏实实写作文,不要到头来依靠模板,模板自己可以整理出来,但也请高大上一点,语法什么不要错误。字体也要写的好看一点,一定有帮助的。 ⑷完型:不要看分值少,就不去理会,做题时可以放在最后做,也可以放在第一题去做,但一定要做,因为完型的做题套路其实并不深,只要做几年真题就可以发现其中的的简单之处。 ⑸新题型:新题型今年超级简单,但是有时候会难,大家平时也要多加练习。 ⑹翻译:翻译一般得分都很低,尽力去练习,遵循“信达雅”原则,当时买了《木糖英语真题手译》使劲练,还是有效果的,信达雅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也就是说当我们做翻译时,绝对不能简单直译,而是要转换成符合中文习惯与中文

新闻学概论考点整理

新闻学概论考点整理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点 1、P3 2003年全国抗击SARS的斗争中,关于“非典”的病原和病源的报道,给予中国媒体极深的经验教训。 2、P5 媒体审判,即以媒体的判断代替法院的审判。 3、P6 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把新闻自由的实践看作是探索美国民主政治体制如何运行的伟大尝试。 4、P6 “意见自由市场”的理论最早是从英国的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引出来的。 5、P23 新闻活动的渠道:亲身传播、大众传播、群体传播 6、P24 大众传播特点:一个媒介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是一种无定向传播。 7、P26 新闻基本特点:真实、新鲜(案例整理) 8、P36 变动产生新闻: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水门事件”典型案例 9、P37 新闻五要素:谁、时间、地点、原因、事情

10、P41 新闻与读者关系分类:硬新闻、软新闻。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 11、P44 信息分类:广义信息、一般信息、狭义信息。广义信息: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一般信息: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狭义信息: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12、P45 信息特点:共享性(使用不灭性)、扩缩性、组合性、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相对性 13、P53 “魔弹论”就是居高临下的命令,宣传对象只是俯首帖耳的听众。 14、P55 舆论的特点: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 15、P57 舆论定义:是公众针对特定公共事务的一致意见(态度),其目的就是要使公共事务最大限度地符合公众共同的意志和要求

新版广州体育学院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一年前的今天自己在宿舍为了是否要考研而辗转反侧,直到现在当初试结果跟复试结果都出来之后,自己才意识到自己真的考上了。 其实在初试考完就想写一篇关于考研的经验,毕竟这也是对自己一年来努力做一个好的总结,也希望我的经验,可以帮助奋斗在考研路上的你们。 首先当你决定考研的时候,请先想想自己是为了什么才决定要考研,并且要先想一下为什么非要选这个专业,作为你今后职业的发展方向,学习的动机决定了之后备考路上努力的成功还有克服一切困难的决心。考研是一个很重要的决定,所以大家一定要慎重,千万不要随波逐流盲目跟风。 我选择这所学校的原因,一是因为这里是我的本校,二是因为这里离家也比较近。所一大家一定更要个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做出选择。 好啦,接下来跟大家好好介绍一下我的复习经验吧,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另外还要说一句,这篇经验贴分为三个部分,先说英语政治,再说专业课,并且文章结尾分享了资料和真题,大家可以放心阅读。 广州体育学院大学新闻与传播的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和(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或(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参考书目为:《新闻学概论》李良荣,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版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版 《网络传播概论》彭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版 《体育新闻学概论》毕雪梅,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版 《新闻采访写作教程》,李希光,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版 《体育解说评论》张德胜,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版 跟大家先说一下英语的复习吧。

学英语免不了背单词这个难关,词汇量上不去,影响的不仅是考试成绩,更是整体英语能力的提升;背单词也是学习者最感到头痛的过程,不是背完了转身就忘,就是背的单词不会用,重点单词主要是在做阅读的时候总结的,我把不认识不熟悉的单词全都挑出来写到旁边,记下来反复背直至考前,总之单词这一块贵在坚持,背单词的日程一定要坚持到考研前一天。 因此,学会如何高效、科学地记忆词汇,养成良好的记单词习惯,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我用的是《木糖英语单词闪电版》,里面的高频词汇都给列出来了,真的挺方便的,并且刷真题我用的《木糖英语真题手译》这本书,我感觉对我帮助特别大,里面的知识点讲解的通俗易懂,而且给出的例子都很经典,不容易忘记。 前期,在这段时间最重要的是积累,也就是扩充自己的词汇量,基础相对差一些的同学可以背考研单词,而基础相对好一些的同学考研单词相对于你来说就会比较简单,这时就不必浪费时间,可以进行外刊阅读。由于考研英语阅读的文章全部都是从外刊中摘录的,所以进行外刊阅读就可以把其当作“真题”的泛读。 中期,在期末考试和小学期结束之后就要开始做真题了,我从最早的那年开始一路做下来,留了三套考前模拟,大概是有二十多套。我一般会第一天做一套然后后面花1~2天的时间对文章进行精读及分析错误原因。早些年的英语出题有相当难度,考察的有不少都是很复杂的句式及熟词僻义,这与近几年的考察角度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我建议时间不多的同学完全可以放弃早些年的真题,然后时间比较充足的同学可以做一做,但是不需要因为错很多,而丧失信心,我记得有一张卷子的阅读我错了快十个,但是今年阅读部分,我分数还不错。关于完型部分不需要特别的训练,这个是考词汇的用法,要训练的话可谓大海捞针,最重

新闻学概论复习题

《新闻学概论》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8分) 1、报纸最早产生于( A ) A威尼斯 2、“意见自由市场”理论最早有(D )提出 D.弥尔顿 3、新闻与信息的关系是( D ) D.新闻是信息大家族中的特殊成员 4、新闻事业的指导性通常取决于新闻内容的( C) C.指向性 5.第一个提出新闻自由口号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是( B ) B.约翰·弥尔顿 6.对于报纸批评,毛泽东曾提出( A ) A.“开、好、管”三字方针 7.新闻事业作用于社会的基本手段是( D ) D.传播新闻信息 8.新闻事业在社会结构中处于( D ) D.上层建筑层次 9、一般地说,公营性质的新闻媒介属于( A ) A.社会化领导制 10、新闻立法是指(D ) 11、一般地说,国有性质的新闻媒介属于( B ) B. 政府领导制 12、.新闻的基本特性是( A ) A.新鲜、真实、.迅速及时 13.“全党办报,群众办报”主张的提出者是( D ) D.毛泽东 14.新闻资产所有者掌握新闻传媒生存权、发展权和经营权的控制行为是( D ) D.行政控制行为 15、新闻的本源是( B ) B.先有事实,后有新闻。 16、世界上第一个通讯社是( A )。 A. 哈瓦斯社 17、新闻体制的核心是( C ) C. 新闻媒介的所有制性质 18、新闻选择有三个环节,除采访、编辑之处,另一个是( A ) A.写作 19、马克思、恩格斯所共同创办的无产阶级报纸是( C ) C.新莱茵报

20、社会主义国家,新闻舆论监督实质上是( C ) C.人民的监督 21、在《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六条首位的是( C )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2、大众传媒参与政治决策的方式除了沟通信息,还有( A ) A.影响舆论 23、在新闻传播的三要素中,除了事实和新闻接受者之外。另一个是( C ) C.新闻报道者 24、新闻反映社会生活的手段是( D ) D.忠实记录 25、新闻起源于人类社会的( B ) B.信息交往 26新闻价值的实质是( D ) D.对新闻的本质及其特征的量化把握 27、我国第一部历史新闻学着作《中国报学史》的作者是( C ) C.戈公振 28、新闻价值是传播者选择事实和接受者选择新闻的( B ) B.客观标准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传媒业经营活动的三大基本原则() A.普遍服务B.编营分离C.受众中心 2、对新闻媒介的社会控制的正规途径有() A.司法控制B.行政控制C.资本控制D.媒体的自律 3、新闻媒介受众的独有特征() A.广泛性B.混杂性D.隐蔽性 4、当前中国新闻改革四个鲜明的基本特点是() A.从自发走向自觉 B.从观念更新走向制度更新 C.从边缘突破走向中心突破 D.从增量改革走向盘活存量 5、新闻媒介所有制基本类型()。A.私营媒介B.公营媒介C.国营媒介 6、目前世界新闻学的主导理论有()。A.自由主义报刊理论B.发展新闻学C.社会责任论D.党报理论 7、新闻活动的渠道有()A. 亲身传播B. 大众传播D. 群体传播 8、西方新闻界对新闻媒介的效果,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的理论有()A.魔弹论 B.选择性理

第一章 体育新闻学概论

第一章:体育新闻的定义 (与体育新闻定义相关的知识在课本13页到25页) 1、报道对象:体育项目、体育赛事、体育人物 2、满足体育受众兴趣为目的 3、突出娱乐性的 4、媒体内容 第一节体育新闻是以娱乐为目的的媒体内容 我国学者对新闻定义基本是从报道的角度阐释媒体内容。例如在新闻理论学习中,经常学到的“新闻是对新近事实的报道”(陆定一)。国外教科书对什么是新闻的界定较为宽泛,更多的是从传播效果的角度进行描述,例如著名的“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对体育新闻的定义,将借鉴我国学者新闻定义的角度,突出其中的体育元素和新闻元素。体育新闻是以体育赛事或体育人物为主要报道对象,以足体育受众兴趣为目的、突出娱乐性的媒体内容。 一、体育赛事和体育人物是主要的报道对象 体育新闻中“体育”是通过报道对象的视角来观察和理解的,有别于教科书上给出的体育定义。体育赛事和体育人物组成了主要的报道对象,这是经过新闻流程筛选的结果。 【体育赛事】(与体育赛事相关的知识在课本292页到364页) 1、体育赛事的分类 体育赛事的分类与体育分类密不可分,体育的分类主要基于对体育的

认知和体育现实发展。在体育较为发到的欧美国家,体育的分类影响到体育赛事的类型。 第一类:专业竞技体育(athletics sport)、职业体育(professional sport)和观赏体育(spectator sport)(https://www.wendangku.net/doc/1d14042712.html,/wiki/Outline_of_sports)(https://www.wendangku.net/doc/1d14042712.html,/wiki/Sport) 专业竞技体育指的是需要身体技巧,并通过专业训练才能在体育比赛中获得成绩。该类型的体育最古老,古希腊奥运会就是其中的代表。 职业体育指以盈利为目的,并在大众媒体推广、广泛球迷参与基础上的体育赛事。 观赏体育指以观众收看为目的的体育赛事,例如网球、足球、棒球等。 以上这三种类型的体育分类以及涉及到的赛事之间有交叉,但它们的相同点也较为明显:需要运动员具备很高的竞技能力,并能挑战人类纪录,观赏性较高;对运动员的参赛资格要求高,需要接受专业训练;观众人数远远多于参赛人员,球迷数量决定着体育赛事成功的关键。(例子:美国的职业联赛)第二类:休闲体育 体育这个词汇的古英文原意有寻找休闲和娱乐的含义。顾名思义,休闲体育就是以强身健体、娱乐放松为目的的体育参与,而不是以竞技对抗、输赢金牌为目的。休闲体育的参与项目丰富多彩,比赛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在媒体内容中,各种“真人秀”体育休闲比赛,也是重要的播出内容。(例子:城市之间) 第三类:智力体育(mind sport)、网络环境下的体育竞技比赛(fantasy sport)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5版)【教材精讲+考研真题解析】第一章~第三章【圣才出品】

绪论 0.1知识框架图 0.2本章要点详解[视频讲解]

一、新闻学 1.定义 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如都市报的兴起,网络新闻的特点;新闻事业和社会稳定的关系,新闻传播对青少年的影响,报纸的消亡,媒介融合环境下记者的身份建构。 新闻事业和社会稳定的关系,新闻传播对青少年的影响,报纸的消亡,媒介融合环境下记者的身份建构。 【案例分析】都市报的兴起 90年代中期,大型中心城市,类似晚报 代表媒体有:四川成都的《华西都市报》、湖南长沙的《三湘都市报》、陕西西安的《三秦都市报》等。 都市报的读者定位为市民,包括都市里社会各界、各个阶层的广义上的市民,也有的都市报把读者定位于“白领阶层”。 如《南方都市报》,就定位于18至45岁的大专以上的学历、年收入2万以上的广州市民。因此,都市报又被称作“市民报”。 都市报在报道内容和报道形式、报道角度上比较注重贴近生活,努力追求可读性和亲近度。新民晚报定位:飞入寻常百姓家! 广告为主要收入来源,报纸中刊登大量的广告。 自办发行为主,上门征订和送报。

【案例分析】记者微博使用特征与专业身份的建构 (1)专业新闻记者利用微博发布新闻的数量和频率高于普通用户 原因有两点,一是职业习惯使然,记者比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对新闻信息更加敏感,他们习惯于主动寻找信息,并以合适的方式向外界散布他们认为重要的消息。另一方面则因为微博客的特殊形态。信息传播快速、简洁、直接,传播范围广泛。 (2)微博作为信息的集散地,它带给新闻记者的报偿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记者在微博上发布重要的、但是无法在传统媒体上刊发的新闻信息。 第二,记者在微博上寻找新闻线索,追踪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最新动态,为新闻报道提供及时、新鲜的素材。 (3)记者使用微博进行自我展现从而完成身份的建构 将“记者”职业身份移植到微博上,表示博主要把微博作为社会职业的延伸,而非当作单纯的私人领域。 新闻学的中心议题是: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2.内容 新闻学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理论、历史、应用三部分,这三个部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1)新闻理论。总结、阐明人类新闻活动主要是新闻事业的基本规律。它从新闻实践中抽象出来,又指导新闻实践。 (2)新闻史。评述和研究有史以来人类的新闻活动的历史,重点是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历史。它既提供理论科学的历史教材,又供当前的新闻工作者作借鉴。

新闻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绪论: 1.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2)社会责任论 3)发展新闻学 4)党报理论 2. 1918年,蔡元培创立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3. 1919年,徐宝璜出版中国人写的第一本完整的新闻学著作《新闻学》。 4. 1978年建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是我国第一个专门的新闻学研究机构。 第二章 一、新闻起源 1、唯心主义的“生理本能”和“心理欲求”说 代表人物: 美国新闻学者卡斯柏约斯特 代表作品:《新闻学原理》 主要观点:人类对于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是新闻欲的源泉。 2、唯物主义的“社会生产实践说” 主要观点: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在原始社会就已开始,人类通过传播新闻信息协调行动、趋利避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参考作品:恩格斯《劳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阐明好奇心源自于人类劳动过程 二、新闻传播发展过程(十个阶段) (一)、原始人的手势语交流:原始人智力低下,语言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手势语成为最初的表达手段。 (二)、口语新闻媒介:当有声语言完善到可以交流的程度,出现了原始新闻的传播,语言和说话器官构成口语新闻媒介。以上两方面都可称为新闻传播的人身载体。 (三)、实物媒介:以某些物体作为媒介,构成原始社会的实物新闻媒介。 (四)、声光媒介:原始社会的声光媒介,多指用鼓声,烽火和烟雾传播信息。需要事先对信号的含义进行约定,并在视听能力所及的限度内使用。这种传播的共时性和有限距离,制约了传播范围。 (五)、图示媒介:图示媒介用线条把事物的分布写下来,构成信息画面,是象形思维的产物。以上三个方面的传播媒介可通称为体外传播载体。 (六)、手抄媒体:标志人类第一次传播革命开始,传媒发展出现了第一次历史性跨跃。成果:1)文字 2)手抄新闻:如中国殷墟甲骨文;盛行于原始社会末期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中期; 3)手抄报纸:如唐代《邸报》;公元前59年,罗马议事厅《每日纪闻》;1550年至1566年间的意大利《威尼斯公报》是最有名的手抄报纸。 (七)、印刷媒体:一种高效复制的媒介,开拓了辽阔的信息空间,标志着第二次新闻传播革命的出现。第一份以报纸形式出现的新闻传单,是1529年维也纳政府因土耳其的侵入而刊印的,其内容是向整个基督教世界要求援助这个被围困的城市。 1605年,英国第一位报人:奈森尼乐巴特出版了《约克郡谋杀案》新闻专刊; 1814年,《泰晤士报》和《晚邮报》采用了蒸汽印刷机,宣布了印刷新闻时代的到来。(八)、电子新闻媒介:电信号及其发射、接收装置传播信息,称作电子媒介。广播与电视成为新闻传播的第三、第四次革命。 1920年11月2日,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广播电台:威斯汀豪斯公司的KDKA电台正式播音;1925年10月,苏格兰的约翰贝尔德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电视机; 1936年,世界上最早的电视台:BBC电视台在英国伦敦建立; 同年11月20日,世界上最早的电视节目英国伦敦奥林匹克展览厅内诞生,著名的女歌星艾德尔迪克森演唱了一首名叫《电视》的歌。 (九)、互联网传播媒介:20世纪70年代兴起,又称“第四媒体”,互联网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第五次传播革命的开始。

南开期末考试《新闻学概论》期末“作业考核(线上)【仅供参考】766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新闻学概论》 1、地方党报要闻版新闻编选特色分析(以学习点所在地地方党报 2017年情况为对象) 2、地方广播新闻栏目报道特点分析(以学习点所在地地方广播电台 2017年情况为对象) 3、地方电视台新闻栏目选题特色分析(以学习点所在地地方电视台 2017年情况为对象) 4、地方中央厨房式融媒体新闻平台发展情况调查(以所在省份的融 媒体新闻平台为对象) 5、地方报纸微信公众号内容特色与推送方式分析(以学习点所在地媒体 2017年情况为对象) 6、新闻APP选题与推送特点分析(选择一个常见的新闻APP,分析其2017 年下半年情况) 7、时政类杂志新闻内容编选特色分析(选择一份国内时政类杂志,分析 其2017年情况) 8、新媒体数据新闻频道的选题特点分析(以网易数读、澎湃美数课之类 的新闻平台为对象) 9、社交媒体新闻推送中的视频运用特点分析(以国内社交媒体2017年 下半年的情况为对象) 10、试析短视频平台中新闻类内容的特色与问题(在梨视频、“我们视 频”之类的平台中选择一个,集中分析其2017年的情况) 11、2017年《人民日报》扶贫新闻报道特点分析 12、2017年央视国际新闻报道选题特点分析 13、2017年新华社环保新闻报道特色分析 14、2017年近现代新闻史研究综述(阅读15篇以上的相关研究文献, 并在文中体现) 15、2017年党报理论研究综述(阅读15篇以上的相关研究文献,并在

以梨视频为代表的短视频新闻的传播特征 一、短视频新闻的发展现状 短视频新闻在近几年兴起,渐渐成为短视频内容构成中的大类。在庞大的短视频新闻市场中,梨视频是一个熟知度较高的新闻资讯类APP。 (一)国内发展现状 自2016年开始,国内短视频市场走进井喷期,2016年也成为国内短视频元年,各种优质的短视频平台或应用走进大众视野,其中也包括大批新闻资讯类平台,例如2016年9月11日新京报网推出的“我们视频”、2016年11月6日邵兵创办的“梨视频”。梨视频平台自制节目《微辣》上线三个月就收获了超4亿的播放量,短视频新闻的传播效果喜人,运用短视频进行新闻事件的报道,也越来越被传统媒体和新闻工作者所重视,所以传统媒体和新闻工作者推出短视频新闻版块、上线短视频新闻客户端、制作短视频新闻栏目,这是国内新闻行业的大势所趋。但与短视频新闻兴起的同时,短视频新闻在内容方面和传播方面也出现了很多问题,这表明短视频新闻行业还存在很大的探索空间。 (二)梨视频发展现状 梨视频是原澎湃新闻CEO邵兵创办的一个新闻资讯类视频平台。梨视频最初的定位是做“最好看的资讯短视频”,目标就是做三、以梨视频为代表的短视频新闻的传播特征

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 新闻学概论 复习资料

一、新闻与宣传事项,事态、物态、新闻要素、关于新闻的几个区别,网络传播~新闻 专业主义。新闻定义,不同国家对新闻的处理方法 新闻与宣传相关,人们常说“新闻宣传”,新闻也要达到宣传的效果。但新闻不等于宣传。, 新闻是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是,目的是“受者晓其事”。宣传是传播观点和观念,引导人们按照宣传者的思想行事,或者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是“传者扬其理”。 新闻重事实,宣传重观点。新闻重时效,宣传重时机。新闻重平衡,宣传重倾斜。 二、新闻与舆论 “新闻舆论”这个词,人们常常用,二者的确紧密相关。但二者也是有区别的,新闻不等于舆论。 新闻是媒体发布的刚发生的或者正在发生的事实。舆论是公众的意见。 新闻传播是有组织的,是自为的。舆论传播具有无序性,是自发的。 新闻可以反映媒体或者记者的见解,是媒体倾向的反映。舆论必须具有群众性,是大多数人的看法。 三、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 人们常说“新闻传播”。新闻要让人们知晓,其途径就是传播。所以,新闻学与传播学很相关。但新闻学不是传播学,二者侧重点与研究方法不一样。 刚才说了新闻学的概念。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信息传播交流的学科,重在对人们的传播活动和受众的接受心理进行系统的调查分析,学理阐释。 新闻学是对新闻历史、新闻构成方式、新闻传播行为的实践总结和学理分析,较为微观。而传播学是对人类传播活动进行归纳、演绎和验证,大量采用社会学、心理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机制。较为宏观。 四、意媒的概念 构成有声的信息符号,这是人类最早的意媒。意媒是人类表意的符号系统,用其了解对方的发现或向对方告知某些事情。语言意媒是人类表达思维的工具,思维对象及其活动构成意媒的内容,语言表达则是思维形式。 五、传播史上的几次变革 第一次革命:手抄媒体的形成;第二次革命:印刷媒体的形成;第三次革命:广播的诞生;第四次革命:电视的诞生;第五次革命:互联网 六、新闻的成分和要素 新闻的成分是指构成新闻中事实的各个细小的部分,表现为事实的多种要素。包括事象、事实和事态。 事实:是真是存在的具体事物,多表现为事件的客观存在。 事象:是构成事实的最小元素,使新闻呈现出事象的复合性、运动性和可感性。 事态:是指新闻中事象总和的动态,表现为事实各种联系的趋向,囊括了多种事象间的动向,形成以人的行为为核心的事态链。 七、新闻的构建 新闻的构建是由新闻的事态与意态共同完成的,新闻既是对事实的描述,又是对意义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6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第一章~第二章【圣才出品】

绪论 0.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新闻学 1.定义 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新闻学的中心议题是: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2.内容 新闻学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理论、历史、应用三部分,这三个部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

体。 (1)新闻理论。总结、阐明人类新闻活动主要是新闻事业的基本规律。它从新闻实践中抽象出来,又指导新闻实践。 (2)新闻史。评述和研究有史以来人类的新闻活动的历史,重点是新闻事业产生、发展的历史。它既提供理论科学的历史教材,又供当前的新闻工作者借鉴。 (3)新闻业务。总结、研究各种新闻业务知识和新闻工作的技能技巧,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摄影、报刊发行等。 (4)媒介管理与经营。研究国家的新闻法规、新闻政策以及国家对媒体的宏观调控;总结、研究媒介内部的管理机制,研究媒介的受众市场以及媒介的经营方针、策略等。 新闻业务及媒介管理与经营属于新闻学应用部分。 3.历史 (1)世界新闻学从18世纪开始发轫,到19世纪末初步形成。在西方发达国家,20世纪50年代以后,新闻学逐渐融入大众传播学。 (2)我国的新闻学在20世纪20年代初步形成。徐宝璜的《新闻学大纲》(1922年出版)、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1923年出版)和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1929年出版),这三本著作构筑了我国新闻学的基础框架。 二、新闻学和新闻工作 (1)新闻学仅仅是一门专业学科,而新闻工作是多种学科和新闻工作实践经验的综合运用。新闻工作者每天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分析能力、判断能力是新闻工作者最重要的素质。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笔记:第4章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笔记:第4章 ※第四章新闻事业的产生※ ◎1、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工具:口头、信号、书信、印刷、其他(露布、牌报、揭贴等) ◎2、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山品经济的产物:报纸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3、报纸、广播、电视的产生:报纸产生的三个阶段、广播产生的历程、电视的几种制式 ◎4、近代汉字报纸产生的特殊性?:邸报的内容、作用和对象,近代中国报纸的产生。 1、古代新闻传播活动及新闻传播工具的演变:(古代社会新闻年传播发展缓慢,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条件) 第一、新闻传播工具的演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类文明的发展。原始社会主要以嘴巴作为传递工具;到了奴隶社会,已经形成了口头、文字、信号三者并存的新闻传播媒介。同时新闻活动要依赖于交通、通讯工具和其他的物质手段。 第二、主要有以下几种传播方式:1)口头新闻。特点:简便、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缺点:新闻保真性差、传递速度慢、覆盖面窄。 2)信号媒介。最大的好处是迅速,但传递复杂的信号比较困难,一般只用来传递简单的信息。 3)书信媒介:远距离传递信息;印刷媒介:古代主要指邸报; 其他传播方法:露布、牌报、旗报、悬书、揭贴 2、古代新闻活动共同点: 第一、古代社会始终没有停止过新闻活动,但无以此为职业的机构,所以古代只有新闻活动而无新闻事业。 第二、其规模小,新闻基本上为定向传播,有明确的目的和具体的对象,而没有无定向的大众传播。 第三、统治阶级内部新闻活动大大超过被统治阶级(主要是规模上)。 3、西方报纸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第一、在封建社会的资本主义过度时期,产生出最早的新闻事业。 第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社会规模、社会变动、社会生产分工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此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激增,需要信息的人也在激增。而古代社会狭小的新闻活动不能适应新变化和新要求。 第三、资本注意商品经济不但使新闻事业的产生有了社会必要,而且为新闻事业的产生准备了物质手段。 1)大工业生产的发展客观上需要各类知识人才,并促进了各类学校的兴办,为报纸创造了读者群。 2)资产阶级创造了大量巨大城市,便利了新闻采集和报刊发行发行。报纸是城市的产物。 3)交通通讯的迅速发展保证了新闻采集、发布的迅速及时。 4)印刷纸张等工业的日趋发展,保证了报刊的物质需求。 5)资本原始积累增加了资本集中速度,使资本家有可能合办和独办报纸,并刊登大量广

北体招生简章

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体育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北京体育大学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⑴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2015年9月1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生证书。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⑵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⑶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2015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北京体育大学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⑷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⑸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报名参加全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报考条件按下列规定执行: 1.报名参加体育硕士专业学位(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新闻学概论课程大纲

【课程性质】 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传播现象为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传媒和人类社会的互动关系,考察新闻传媒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运作的基本规则。新闻学的中心议题是: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新闻学按内容分为:理论、历史、应用三部分。《新闻学概论》属于新闻理论,阐释新闻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本课程为新闻学专业基础课,授课对象为本科生,是新闻史、新闻业务等课程的前置课程。 《新闻学概论》属新闻学基础理论课程,指导学习者深刻认识新闻传播活动特别是新闻传媒整体运作的规律和效果,为研究新闻史、掌握新闻业务技 能提供帮助。 【教学目的】 《新闻学概论》属新闻学基础理论课程,指导学习者认识新闻传播活动特别是新闻传媒整体运作的规律和效果,为研究新闻史、掌握新闻业务技能提供帮助。通过本课讲授,要达到三个基本目的:第一,了解新闻学和新闻理论的基础知识,理解并掌握一些重要概念;第二,使学生养成较好的理论概括和思辨能力,以及理论探索的兴趣;第三,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的理论观察、分析新闻现象和具体案例。 【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新闻学核心概念以及与新闻密切相关的概念;新闻传媒产生的原因、条件、后果;新闻传媒发展的基本规律;新闻传媒的性质、功能与效果;新闻传媒与社会各领域互动关系;新闻自由与社会控制;新闻传媒的运行体制和管理模式;新闻传媒的受众特征、受众权利、受众定位;新闻选择的标准、流程;新闻从业者的专业理念及职业道德;世界主导新闻学理论。 【教学要求】

对教师要求: 认真准备教学内容,指定教科书和阅读材料;精心准备每一堂课的内容,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具体目标明确;鼓励并组织课堂讨论,回答同学的疑问;在课外提供同学咨询和答疑的时间;树立良好的课堂秩序,成绩评定公正。 对学生要求:新闻学不能关起门来学,而是要关注现实。学生必须阅读每天新闻,关心重大报道和新闻实践现象;在每周上课前学生要完成该周的阅读,不得无故延误每周的阅读;按时上课和参与讨论,不得无故迟到和缺席;如有特殊情况不得不缺席或延误,必须事先或及时通知授课人,并在一周内(极个别的特殊情况下可征得授课人同意放宽期限)自行补上所缺课程内容,并通过授课老师的检查;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分享见解;按时完成所有的作业和考试。 选修本课程的同学,每周除了两课时的课堂教学外,还需至少花两个小时准备与本课相关的事情,比如阅读书籍、报纸,收看新闻,准备作业等,如果在时间上无法保证的同学,建议不要选这门课。 【考核和成绩】 本课最后总成绩为100份,由作业、研究报告大纲、课堂讨论和课外阅读表现、期末考试四部分组成,各自所占比例如下: 作业(4×5):20% 研究报告大纲:20% 课堂和课外表现:10% 期末考试:50% 本课程需交四次作业。作业可能是当堂完成,也有可能要求课外完成。凡是课外完成的作业,要求是打印稿,并注明学号、姓名以及页码; 与课者可自由组合,以4-5人为一组,在本学期对新闻实践中的某一问题、现象或者个案做一研究报告大纲,研究报告大纲必须包括:所研究的对象、要解决的问题、试图运用的理论、具体观点、最后结论,参考文献。研究报告大纲的题目可以由学生提出并和授课教师讨论而定; 本课期末需要考试,形式为开卷; 在作业、研究大纲中若发现作弊、抄袭或者学术不端行为,该次作业将以零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