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电视问政行政问责的新形式

电视问政行政问责的新形式

电视问政行政问责的新形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政府的监管和问责需求越来越高,而电视问政作为一种新的行政问责形式,被广泛接受和支持。本文将从电视问政的概念、特点及作用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电视问政的概念

电视问政,就是通过电视媒体形式向政府和其部门进行提问和质询,以此来推动政府部门工作的进展,及时解决各类社会问题,维护社会公正和人民利益的形式。电视问政的主要受众是广大群众,其目的是为了使政府更好地履行职责、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二、电视问政的特点

1. 现场互动性强。

电视问政的一个特点是与其他形式的问政活动不同,这一形式的问政具有现场互动性强的特征。政府官员和媒体主持人之间的对话,以及现场观众的提问和反馈可以保障问政的实时性、互动性和参与性。

2. 传播范围广。

电视问政可以借助强大的传媒资源去传播问政的主旨和结果,有效把问政信息传递到全社会。通过电视媒体,问政活动能够扩大到更广泛的受众,同时也为特定社群提供相应的问政渠道,增进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3. 言语规范的重要性。

在电视问政中,媒体和官员说话的方式往往需要更注意言辞的规范和形象的表达。问题的阐述方式和回答方法可能会被其他观众所模仿,因此媒体和政府部门必须严格把控言辞,尽可能避免引起负面影响或惹恼一些可能更加挑剔的观众。

三、电视问政的作用

1. 暴露问题

电视问政可以帮助政府及时获取社区问题的反馈。政府就可以更及时地采取措施来解决社会问题,保护公共利益,最终实现民主意见直接参与政治管理和公共事务的目标。

2. 调查舆情

问政节目通常会邀请专家和公共人物作为嘉宾,他们的观点往往会帮助约束政府的行为,让问题得到更准确和合理的激励。问政节目可以采用各种视角和观点来分析和解释现象及其原因,帮助政府更好地预判社会舆情,提前防范和化解危机事件。

3. 加强政府监督

通过电视问政,公众能够更好地了解政府部门的工作状态和问题,更好地推动政府部门的工作。同时,电视问政让政府的工作实现了更加公开和透明,便于社会和媒体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和检查,为政府部门的改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总之,电视问政是推动政府部门工作改进和提高的重要形式,其特点在于现场互动性强、传播范围广、语言规范的重要

性等。电视问政的主要作用是暴露问题、调查舆情和加强政府监督。在实践中,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电视问政的方式和机制,使其能够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和谐进步和发展。

电视问政行政问责的新形式

电视问政行政问责的新形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政府的监管和问责需求越来越高,而电视问政作为一种新的行政问责形式,被广泛接受和支持。本文将从电视问政的概念、特点及作用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电视问政的概念 电视问政,就是通过电视媒体形式向政府和其部门进行提问和质询,以此来推动政府部门工作的进展,及时解决各类社会问题,维护社会公正和人民利益的形式。电视问政的主要受众是广大群众,其目的是为了使政府更好地履行职责、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二、电视问政的特点 1. 现场互动性强。 电视问政的一个特点是与其他形式的问政活动不同,这一形式的问政具有现场互动性强的特征。政府官员和媒体主持人之间的对话,以及现场观众的提问和反馈可以保障问政的实时性、互动性和参与性。 2. 传播范围广。 电视问政可以借助强大的传媒资源去传播问政的主旨和结果,有效把问政信息传递到全社会。通过电视媒体,问政活动能够扩大到更广泛的受众,同时也为特定社群提供相应的问政渠道,增进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3. 言语规范的重要性。 在电视问政中,媒体和官员说话的方式往往需要更注意言辞的规范和形象的表达。问题的阐述方式和回答方法可能会被其他观众所模仿,因此媒体和政府部门必须严格把控言辞,尽可能避免引起负面影响或惹恼一些可能更加挑剔的观众。 三、电视问政的作用 1. 暴露问题 电视问政可以帮助政府及时获取社区问题的反馈。政府就可以更及时地采取措施来解决社会问题,保护公共利益,最终实现民主意见直接参与政治管理和公共事务的目标。 2. 调查舆情 问政节目通常会邀请专家和公共人物作为嘉宾,他们的观点往往会帮助约束政府的行为,让问题得到更准确和合理的激励。问政节目可以采用各种视角和观点来分析和解释现象及其原因,帮助政府更好地预判社会舆情,提前防范和化解危机事件。 3. 加强政府监督 通过电视问政,公众能够更好地了解政府部门的工作状态和问题,更好地推动政府部门的工作。同时,电视问政让政府的工作实现了更加公开和透明,便于社会和媒体对政府工作的监督和检查,为政府部门的改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总之,电视问政是推动政府部门工作改进和提高的重要形式,其特点在于现场互动性强、传播范围广、语言规范的重要

电视问政

电视问政 1.该市开展电视问责的做法值得提倡,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和完善,让民众更加满意。电视问政是通过“以事问人”的方式,通过对问题的暗访、曝光、质询,曝露问题背后干部的作风问题。首先,电视问政是践行群众路线的有效载体。开展电视问政,坚持了党的群众路线,打造了一个行政过程百姓参与、行政效率百姓评说、行政结果百姓监督的平台,反映了民意、聚集了民智、凝聚了民心。通过开展电视问政,群众得到了实惠,干部转变了作风。其次,电视问政是促进工作落实的有效抓手。通过明查暗访,查找和发现了落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中的代表性、典型性问题,检验了各部门各单位执行重大决策的力度和效率;通过现场问政,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责任,确定了解决的办法和时限;通过跟踪报道,相关责任部门在公众监督下对问政反映的问题进行整改和落实。实践证明,电视问政,确保了政令畅通,提高了执行力。郴州人事考试网 2.完善利用电视直播群众监督政府管理,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是深入调查走访。广泛发布电视问政公告,开通电视问政热线,设立电视问政网站,并选派精干力量组成问政小组,深入开展明察暗访,广泛听取群众呼声,收集群众意愿,发现现实问题。 二是科学谋划主题。围绕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结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确定问政主题,在问题设置上注重针对性、实效性、典型性。

三是精心策划节目。电视问政过程中把握三个要素:“谁的责任”、“如何解决”、“何时解决”。合理安排电视问政时间,采取“主持人+电视短片+访谈官员+群众质询+专家点评”的模式进行。 四是狠抓整改落实。电视问政节目录播后,立即召开电视问政涉及问题整改任务交办会,对涉及的每个具体问题进行交办,明确责任单位、完成时限。建立跟踪问责制度,对整改不到位的,对相关责任人给予组织处理。同时,新闻媒体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报道,对问政当事人进行回访,确保整改到位。

电视问政节目的有效性反思及改进

电视问政节目的有效性反思及改进 赵景辉 【摘要】电视问政是媒体代表公众参与公共治理的重要方式.电视问政中公众对节目问责功能的强化遮蔽了问政节目的改进功能,从而降低了问政节目在实现社会善治中的有效性.因此,建议政府强化问政节目的改进功能,媒体加强对问责改进效果的持续报道,社会建立改进导向的节目质量评价体系.通过监督类节目问责功能的实现提高其有效性.%TV Accountability has become a very popular public involvement on Pubic governance. However, the stakeholders care too much about accountability instead of improvement. This has limi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ccountability programs on fulfilling its improvement on social good governess. Therefore, it puts forward three suggestions: First, the government should emphasize the improvement function of accountability programs; second, the media should focus on the continuous tracing of the improvement strategies and its effect; at last, it is necessary to construct an improvement-based evaluation system. 【期刊名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8(028)001 【总页数】4页(P108-111) 【关键词】电视问责;有效性;舆论监督;善治 【作者】赵景辉 【作者单位】陕西电视台,陕西西安 710062

201X年西安电视问政观后感1200字3篇

201X年西安电视问政观后感1200字3篇 201X年西安电视问政观后感1200字3篇 201X年西安电视问政观后感1200字1篇昨天看了西安卫视的《电视问政》,官员们坐在台上,主持人播放一段段事先由记者暗访拍摄的短片,曝光城市建设的种种弊端,市民现场问责官员,其中不乏犀利麻辣的场面,今年的电视问政有一些新变化,比如,把评价权交给更多市民,坐在台下的观众嘉宾,包括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风政风监督志愿者、治庸问责督察员、市民代表、新闻媒体记者等200余人,均通过表决器对承诺整改单位上半年的工作予以评价并参与话题讨论;加大点评力度,通过专家评点,跳出局部观全局,透过现象看本质,寻找体制机制缺陷及其解决路径,等等。应该说,从电视问政开始,肯定和否定的声音并存。有人认为,这不过是一种新形式的政治秀,地方政府和官员赚形象分而已,急需解决的问题还是一拖再拖;有人觉得,地方政府和官员直面问题的勇气可嘉,这种现场直播的监督、质问真实、解气,有利于及时整改、解决实际问题。与此同时,是更多人对这项创新之举能否持久的担忧,比如,有专家就表示,电视问政成本太高,恐难坚持;亦有不少公众认为,电视所问之政毕竟是少数,且半年才一次,依然是一种运动式问政,缺乏常态化、制度化的安排。还有一些是针对曝光出来的城市管理和执法问题本身以及管理者自身能力的质疑,比如,曝光出来的问题和现象为什么会存在?为什么这些问题总是媒体首先发现,而相关领导往往后知后觉?成也好、反对也罢,反映出的是公众对这种面对面问政形式的高度关注。质疑电视问政的初衷和可持续性,质疑被问政官员回答问题的

套路认错改进明天去看等,自然是为了这项活动办得更好,为了城市管理和百姓生活质量更好。然而,这些质疑也该避免一种倾向,地方政府无所作为时,人们猛烈批评质疑,而有所作为了,依然被狂轰滥炸,这可能会打击改革者的积极性。并不是说我们不能质疑创新之举,而是更希望公众能珍视某些改革和创新之举的积极意义,不要因为它有瑕疵便将其扼杀在摇篮中。更重要的问题是,电视问政暂时告一段落,对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理性思考不该停止。曝光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人们欣喜地看到,在电视问政节目曝光相关内容后的第一时间,不少涉及到的部门行动起来,该调查的调查、该处理的处理。那些一时难有结果和进展的事情,相信下一次电视问政,媒体还会追踪。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如果害怕再次脸红、流汗,被送雨鞋等奇葩礼物,应该不会拖着不办。进而言之,被曝光出来的可能是个案,而电视问政的目的是从现象背后发现体制、机制、观念的原因,寻找根本的解决办法,预防同类问题的发生。换句话说,有关部门应该学会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而不是曝光了的就高调回应马上就办,没曝光的就继续装傻充愣。如果件件都等着媒体去揪,那电视问政即运动问政也就一语成谶了。电视问政是一座沟通的桥梁,是公众监督管理者的平台和载体。时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展开,中央提出要求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方面,电视问政是一面很好的镜子,可以照出相关部门和人员工作中的不足和缺陷;另一方面,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就像照镜子,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当然,照过之后,更重要的事情还是接下来的洗澡、治病。201X年西安电视问政观后感1200字2篇西安市首次电视问政直播昨晚

行政问责的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行政问责的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行政问责是一项重要的治理措施,它是指对行政机关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追究责任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不断扩大,行政问责也越来越受到了重视。本文将对行政问责的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 一、行政问责制度的基本概念 行政问责制度是指政府机关在履行职责、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对公众意见和监督进行负责任的回应,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和法律责任的制度。行政问责制度有利于加强政府机关的管理,推进公共管理现代化,构建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二、行政问责制度的历史发展 行政问责制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中国。在封建社会中,皇帝对官员进行重大决策时常常会召开廷议,以听取群臣的意见,这就是最早的行政问责制度的雏形。现代中国的行政问责制度始于1982年的行政诉讼法,该法规定公民可以依法 向行政机关提起诉讼,并要求行政机关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解释。此后,行政问责制度在宪法、行政法和监察法等法律中得以进一步完善。 三、行政问责制度的现状 行政问责制度在中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来说,以下是主要存在的问题:

1.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中国的行政问责制度还不够完善,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例如,行政机关往往缺乏主动公开信息和接受社会监督的意识,导致公众无法充分了解政府的工作情况。此外,一些公职人员的行为虽然违法或者不当,但并没有受到问责的惩罚。 2.问责力度不够强 目前行政问责制度的执行效果存在问题,问责力度不足以达到起到对行政机关的自我警醒和整改的目的。例如在某些领域中,行政机关的不作为或无为,致使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却没有受到及时问责。 3.问责效果不够明显 目前问责制度对普通民众来说效果并不够明显,大多数情况下行政机关的问责常常只是形式化的过程。另外,问责的程序过程繁琐,时间周期长,缺乏及时性,不能解决紧迫的问题。在问责过程中还存在利益的博弈甚至是权力斗争,从而影响了其问责的实际效果。 四、如何完善行政问责制度 为了解决当前行政问责制度存在的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1.加强问责制度建设与完善 在制度层面上,需要加强建设完善,强化行政问责的法律效力,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同时,行政机关应当密切联

电视问政自查报告doc

电视问政自查报告 大武口区人民法院审监庭自查报告 观看石嘴山市大型节目《电视问政》之一--“践行群众路线为了谁”,审监庭通过自查,现将本庭室的履职情况和自查自纠情况汇报如下:一、学习群众路线相关政策认真学习群众路线的相关政策,在学习上要力求深入,坚持把理想信念的学习作为加强本庭室干警的自身建设、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手段,始终把优良的学习作风贯穿于工作和生活的前前后后,始终坚持集体学与个人学、集中学与分散学相结合,积极创造良好学习条件。同时本庭室注重创新学习方式,追求学习实效,认真做到学习有计划、有记录、有笔记,确保学习有实实在在的成效,最终使本庭室干警理论水平有提高、工作作风有改进。 二、自查自纠 针对电视问政上提出的问题,本庭室进行了自查自纠。 1、是否有让群众多跑路的问题?本庭室与群众接触主要涉及到民事案件的申诉审查,行政案件发回等,由于是比较复杂的案件,本庭室人员在接到材料后都会认真审查,一次性将需要提交的材料和相关证据都跟当事人说清楚,不会出现让老百姓多跑路的问题。另外,本庭室的协助承办人选

择评估拍卖机构的过程中,也会一次性跟案件当事人说清楚要带的材料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因而针对本庭室的业务和工作,不涉及到让群众多跑路的问题。 1 2、问题解决的好不好,老百姓满意不满意的问题?本庭室在解决涉及到群众的问题时,都是从法律的角度,从尽量为群众解决问题的角度来,尽量让矛盾点在我们手里解决。而且在处理工作中我们从程序上要先合法,再从实体上解决问题。由于案件总是会涉及到两方当事人,即便我们本着从法律的角度处理问题仍然会有某一方当事人不是很满意,但我们庭室所有干警都是抱着服务的态度尽量化解这些纠纷,以让群众尽量满意。 三、针对查摆的问题,提升全庭室干警为民务实清廉的工作作风。 1、认真对待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一活动,同时全体干警都认真参加全院学习和支部学习,结合平时个人的自学,不断提示自己,我们是谁?我们的工作为了谁?不时警示自己,要时刻践行群众路线。 2、在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审判监督庭为民务实清廉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取得了比较显著成效,全庭干警对一切为了群众工作理解的更加深刻,贯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促进了今后审

观看电视节目《百姓问政》有感学习心得体会五篇

观看电视节目《百姓问政》有感学习心得体会五篇 ——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观《百姓问政》有感学习心得体会一 近年来,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政府政务公开力度的日益加大,从20_年__在人民网与网友在线互动、云南成立网民调查团参与“躲猫猫”事件调查、河南洛阳三位“资深网民”出任市代表委员到现在的湖北武汉市电视问政和广西崇左电视问政,从政务公开到公开承诺,从公开承诺到网络问政、电视问政,都成为人们视野中的焦点。这些发扬民主,监督干部的新形式让群众连连叫好。 为了提升政府工作效率,推进品质西安建设,4月8日,一档名为《问政时刻——工作作风转变进行时》的电视节目开播。西安市市长此前曾表示,今年将通过电视问政的方式,把政府工作的监督权、评判权交给群众。他说,让老百姓都来给政府工作评价、打分,让那些不作为、慢作为的人有危机感,让那些偷奸耍滑的人没有市场,让那些庸政懒政怠政的成为“过街老鼠”。 “电视问政”是近几年政府推进信息公开、权力透明的一个具体实践,让普通百姓有机会就自身关注的问题面对面询问政府官员,甚至对官员的作为进行质询,对于一些民生事项的改善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而对于政府官员,有这样一种直接的压力,也会“倒逼”其改进作风,提高办事能力和服务水平。特别是在当前反腐高压下一些官员表现的不作为等情况,“电视问政”会起到积极作用。

电视问政作为一种新的官民互动形式,能够进一步增强干部的公仆意识,可以使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价值观,同时也给干部群众架起了一座沟通桥梁,有利于进一步维护和实现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体现了民主进步,对于树立政府良好形象,更好更实地为人民服务具有重要作用。 当然,电视问政节目在宣传政府良好形象的同时,也直指某些部门存在的问题,为一些部门敲响了警钟。在一些涉及民生的重大问题上,老百姓的反映往往很尖锐,这些尖锐的问题促使干部不得不顾及公众的感受,不得不认真对待,讲实话,道实情,出实招,干实事,看实效。 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之后,为民务实清廉之风正在华夏大地蔚然成风,“电视问政”这种有效形式警醒了党员干部,自己的政绩怎么样,上级领导怎么看、自己怎么说都不算,关键还是群众说了算,要博得群众满意,就必须眼睛向下,一切工作围着群众转,特别是在作决策,搞规划的时候,必须实事求是,尊重社情民意,真正把群众的意愿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不喊不切实际的口号,不搞形式主义,才能让群众怕手称快。 观《百姓问政》有感学习心得体会二 10月16日晚上八点,本人认真收看了郴州市电视问政第三场—“为民办实事,关注民生热点话题”节目。看完后热血沸腾,感慨颇多,本场电视问政安仁县委副书记、县长李小军,市卫生局局长李干弟,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陈玲玲,市公安局副局长秦金平,市道路

电视问政观后感(通用7篇)

电视问政观后感〔通用7篇〕 电视问政观后感〔通用7篇〕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快来参考观后感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WTT为大家搜集的电视问政观后感〔通用7篇〕,仅供参考,大家吧。 电视问政观后感篇1 文明是一座城市最好的名片,创立文明城市,不仅仅是为了拿一块牌子,争一个荣誉,而是通过创立活动,推进经济开展、优化城市环境、进步文化品位、增强城市凝聚力、造福人民群众。创立全国文明城市,是衢州开展的必然选择,是深思熟虑的决策部署,是全市人民的共同心愿,市委徐文光书记表态“全国文明城市创立有一个一定是衢州,没有一个一定不是衢州”,非常明确市委、市政府创立全国文明城市的决心。 首先,创立文明城市是实打实的工作,要让创立全国文明城市成为大家的一种生活态度,态度决定我们的进度。从《电视问政》节目中可以看出相关职能部门存在的问题:一是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进步;二是硬件设施跟不上需要。作为市各级机关部门应该坚决拥护市委、市政府的决定,针对存在的问题

深挖细节补短板,必须敢于较真儿碰硬,来不得半点儿模糊。只有撸起袖子加油干,扑下身子抓落实,才能确保创立工程逐步落实。 其次,让创立文明城市成为大家的一种生活态度,就是要不断进步广阔市民的素质。“市民素质是城市的灵魂”,没有文明的市民,就没有文明的城市;没有市民整体素质的提升,创立文明城市就缺乏“内涵”和实效。市民是城市的主体,市民素质是城市文明的灵魂,提升市民素质是创立文明城市的群众根底和根本所在。每一个人都应当为自己可以参与到创立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而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同时也必须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只有市民素质提升了,市民文明习惯养成了,文明创立才能事半功倍,文明城市才名副其实。所以,我作为一名机关干部应该以一个普通市民的身份投入到创立文明城市当中,做好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一要知晓创立,关心创立,融入创立。要参与改造环境、移风易俗的理论,形成安康、科学、文明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争当文明市民,并主动参与到所在单位和社区开展的争创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社区的活动中去。二要从自己做起,从如今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要发扬主人翁意识,从文明出行、遵守交通秩序等小事做起,让文明融入血液之中成为一种生活态度,真正把创立文明

关于对当前媒体问政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关于对当前媒体问政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摘要:当前,随着自媒体、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问政的形式日渐丰富,由 原来的“电视问政”、“广播问政”、“网络问政”逐步拓展到“自媒体问政”、“融媒体 问政”,问政的形式、途径呈现多样化,问政的内容更加具体化,这反映出群众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积极性不断提升,这也对新形势下政 府部门的效能和作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媒体问政;网络 一、当前媒体问政的主要特点 (一)媒体问政的群众参与面更加广泛。一开始的电视问政,现场的观众才能提出问题,直接参与其中;到后来的网上问政,能上网的网民就可以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更加直接,“辣味十足”;再到后来随着新媒体、自媒体的普及推广,微信、微博、各类APP等使用人群 的不断增加,几乎人人都可能成为问政的参与者,所提出的问题更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得以 传播,并可能产生网络舆情。 (二)媒体问政所曝光的问题更加具体性。从各地媒体问政曝光的问题看,大多数集中 在民生领域,从群众的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很多问题。从一二三线部分城市网络问政情况 统计来看1,社会保障类问题、教育医疗类问题、交通出行类问题、市容环保类等问题被问 政频率较高,这些问题大都非常具体,与公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这需要政府部门分门别类 进行处理。当然,还有部分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有关制度,逐渐建立起长效机制进行解决。 (三)媒体问政成为为民解忧的重要途径。现实中,很多问题在经过媒体曝光后,迅速 得到了解决。这其中媒体的功劳功不可没,充分发挥出了媒体舆论监督的作用。这也从一个 侧面反映出,有些地方政府部门没有及时深入基层、一线调研,没有及时发现群众的困难和 问题;或者虽然发现了,但是从思想上没有高度重视,没有及时解决问题,直到通过媒体等 外力介入才推动得以解决。 (四)媒体问政能够推动政府部门转作风提效能。媒体问政,给了公众与政府部门直接 交流的机会,也将问题和压力直接传导给了政府部门,这必定会倒逼政府部门表态度、亮承诺、谈对策、抓落实,在具体工作中,就能促使政府部门破除“中梗阻”、“慵懒散”,不断简 化办事流程、提升办事效率、改进工作作风,让政府部门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在为民办实 事中提升公信力。 二、媒体问政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府部门回应和整改方面存在一些不足。面对群众提出的问题,政府部门回应不 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回应,选择“回避”,应该发声而不发声;二是回应不及时,没有第一时间传递出有效信息;三是回应不恰当,传递的信息不准确或者没有满足公众 的需求。同时,政府部门在整改过程中,整改的力度和效果也不尽一致,对于大型电视问政、网络问政和热议度较高的典型性问题,整改的进程较快、效果较好;但对于部分社情民意较 为复杂、历史性遗留和非典型性问题整改进程相对比较缓慢。 (二)党员领导干部应对媒体能力有待提升。当前,随着问政形式、频率的变化,部分 领导干部还不能较好的应对媒体,不善于同媒体打交道,“怕”被媒体问的情况依然存在;问 题被媒体曝光后,“躲”着媒体不见面、“堵”着媒体不让报道等情况也时有发生。这反映出,

电视问政要掌握的基本技巧

电视问政要掌握的基本技巧 电视问政是目前常见的一种政治问责方式。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站在摄像机前,面 对观众,讲清问题、提出建议,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为帮助大家了解电视问政,本文介 绍一些掌握电视问政的基本技巧。 1. 熟悉问题 在电视问政前,要先尽可能了解所要问责的问题,了解它的细节、背景和影响等,这 有助于提高问题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当然,这并不代表不能问一些比较深入和复杂的问题。但要注意问问题要具体,不能够模糊不清或带有主观臆断。这样才能获得广大观众的理解 和认同。 2. 言简意赅 电视问政要尽可能“言简意赅”,将问题表达得尽可能清晰明了,使观众一听就能了 解问题的核心。如果过于冗长和繁琐,容易引起观众的疲劳和不耐烦,甚至会分散他们的 注意力。 3. 注意身体语言 在电视问政过程中,一个人的身体语言也很重要。面对镜头要保持自然的姿势和表情,注意掌握一些明显的手势和面部表情来帮助观众理解问题。当我们谈论敏感或复杂的问题时,要注意用小编码的言语,而用身体语言强制观众注意。 4. 注意态度 电视问政是一个需要提问和质询的过程。为避免出现过于冲动或情绪化的反应,需要 注意自己的态度和气质。要保持冷静、客观、严肃,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和情感,但不能 过于激烈和不合适。除此之外,不要忘记表达自己的信念和立场,但也要给予对方合理的 空间和机会回应自己的问题。 5. 反复推导 在电视问政前,需要对问题进行反复推导。这有助于把问题简化成最本质的问题,让 观众更好地理解问题。追问是自己的练习之一,不要害怕讨论某些问题的细节,这有助于 后来的推广和讨论。 6. 投合受众

在电视问政过程中,要注意切合受众的需要。观众是基础,他们才是我们的目标听众。因此,必须认真倾听观众的反馈和意见,并及时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提问方式和风格。要使 观众感到自己的问题得到了认真对待,得到了具体的答案和解决方案。 7. 注重细节 电视问责是一个需要具体细节的过程。在提问时,要尽可能举出具体的例子和证据, 事实胜于雄辩。这不仅能让问题看上去更具有可信度,也更容易获得回应和解决。 总之,电视问责可以使市民对政府行政负责更加有信心和信任,有助于解决社会的许 多问题。但在这过程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和问题,尤其是注意自己的提问言辞 和身体语言,才能获得更好的结果和效果。

领导讲话:在《电视问政》节目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领导讲话:在《电视问政》节目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电视问政》节目创作座谈会,主要是总结经验,推动节目向前发展,使之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影响力,成为新时期百姓问政、社会监督的中坚力量,从而更好地推动党政机关政风行风与效能建设,为实现跨越式发展传递正能量,汲取新动力,营造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舆论声势。 《电视问政》节目开播至今已经快两年了。两年前,当市委、政府决定开办这个节目时,参与节目统筹和创作的各个部门在没有实践经验、专业人员缺乏、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发扬团结协作,敢打硬仗的团队精神,义无反顾、无怨无悔地投入了节目的创作。节目组近30名工作人员集思广益,加班加点,从舞台设计、场景布置、选题制定、线索收集、短片拍摄、嘉宾和市民代表的选择等每一个环节进行设计、研究,仅仅用了50多天的时间,就推出了第一期节目。从播出效果看,这是一期反响强烈,质量较高的大型问政节目。截至目前,节目已播出十期,其中直播九期。在播出的十期节目中,共邀请我市职能部门55人次。在前九期节目中,市民通过热线电话、微博等方式反映的意见、建议、投诉共计1000多件,经过多部门督办目前共解决市民反映的各类问题投诉800多件,问责处理80多人。 可以说,《电视问政》节目开辟了政务监督和民意表达的新渠道,让百姓直接参与执政过程、评议执政效率、监督执政结果,对提升政府执政效能,转变工作作风,建设服务型、责任型政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同时,也成为

了在全区有一定影响力的问政类电视品牌节目,并得到了自治区党委书记XX同志的肯定。在此,我代表市委对参与节目创作的全体工作人员表示诚挚的感谢! 刚才,几位同志对节目的创作和发展提出了很好的意见。下面,我就节目的创作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充分认识开办《电视问政》节目的重要性,增强做好节目的信心和决心 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法治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举措,是提高政府服务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开办《电视问政》直播节目的目的就是通过电视媒体的介入,建立一个媒体与政府常态化沟通互动的渠道和长效机制,服务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人民群众,切实整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营造群众满意、企业满意的政务环境和社会发展环境,真正让普通百姓参与到建设中来,以此推动政府工作的开展。 实践证明,我们的节目做到了这一点。通过十期《电视问政》节目,首先,我们问出了领导干部及公职人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能力危机”意识。倒逼领导干部提升素质和能力,并在政府部门间产生“举一反三”主动整改的连锁效应,推动了部门执行力、执政能力的提升。我们参加过《电视问政》的一位部门负责人说:“今天问别人的问题可能就是明天我们会出的问题。只有在平时工作中“没事去找事,有事不怕事,小事当大事”,把一点一滴的工作做好,才能避免问政时满头冒汗的尴尬局面。”可见,《电视问政》对进一步提高党政干部自身素质和服务群众的能力,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次,《电视问政》进一步强化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电视问政》的宗旨是“百姓参与、百姓监督、百姓议政、治庸问责、优化发展环境”。《电视问政》搭建了政府与群众沟通的“连心桥”,推动了政府执行力、提升了执政

我国行政问责的发展趋势研究

我国行政问责的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政治民主的不断 推进,从中央到地方都积极开展行政问责的实践,但由于我国行政问责制刚刚起步,各种配套制度和机制尚未健全,民主问责的氛围尚未形成,无论实践还是制度设计都处于发展阶段,其发展也呈现出一些新趋势。即由“火线问责”向“常态问责”转变,从“弹性问责”向“规范问责”转变,从“同体问责”向“异体问责”转变,从“过错问责”向“绩效问责”拓展等四大趋势。 [关键词]行政问责;问题;困境;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民主政治的不断推进,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积极开展行政问责的实践。特别是自2003年“SAILS”事件以来,行政问责广泛地应用于公共行政领域,一场场“问责风暴”在中国掀起,此清明政风温暖了千家万户。确实,“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是对强化政府责任意识、

打造现代责任政府作出的精辟概括。行政问责能够督促政府及其官员更好地履行职责,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建立起廉洁、高效的责任政府。2006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2008年行政问责制首次写入《国务院工作规则》和《国务院2008年工作要点》,这些都表明行政问责制已进 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行政问责的本质在于对公共权力进行监督以及对过失权力进行 责任追究,体现了所谓责任政府的原则,是责任政府的具体体现形式,其最终目的在于保证政府系统的正常运行、遏制权力腐败以及保障公众利益尽量不受损失或损失最小化。近年来,在行政问责建设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我国行政问责制刚刚起步,各种配套制度和机制尚未健全,民主问责的氛围尚未形成,无论从实践上还是从制度上都处于发展阶段,其发展也呈现出一些新趋势。 一、由“火线问责”向“常态问责”转

电视问政节目缘何备受关注

电视问政节目缘何备受关注作者:*** 来源:《记者观察·下旬刊》2021年第12期

摘要:近几年,广电节目形态又添新亮点,电视问政节目在全国各个省市县电视台悄然升温,成为观众关注的焦点和收视热点。电视问政节目的出现,不仅是电视节目形态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更有着重大的政治背景和执政需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着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指出新闻媒体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确立了新闻媒体为执政服务的主流地位。电视问政节目正是基于这样的形势和背景而产生的。它实现了新闻与政治的有机结合,成为了当下新闻媒体新定位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 关键词:电视问政;落实整改;公众参与;互动性;媒体职责

在山东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山东省广播电视台收获了良好的社会评价,在全省率先开办了《问政山东》栏目。节目每周一期,属于直播节目,每周邀请一个省直部门参与到问政节目中,部门的几个主要负责人要来到节目现场,面对视频里调查的问题和主持人的现场提问,公开向社会和百姓答疑解惑、作出答复。节目的内容很“硬气”,关注的都是百姓关心的难点、热点、堵点问题,并现场督导相关职能部门拿出解决方案并限时解决。《问政山东》节目这种敢于动真碰硬的做法,在全省迅速掀起了“践行承诺、狠抓落实”的热潮。节目播出后反响强烈,当“李莎十问”的短视频红遍全国的时候,山东省各地市电视台纷纷效仿,继《问政烟台》《问政日照》《问政济宁》之后,经过认真筹备,在菏泽市委市政府、菏泽市委宣传部的积极协调和大力支持下,2020年5月26日,《问政菏泽》节目正式开播,两周录制播出一期节目,一个月保证两期节目。截至2021年3月,《问政菏泽》已成功录制播出了21期节目。菏泽市住建局、菏泽市交通运输局、菏泽市生态环境局等市直部门分别接受了电视问政。节目播出后,广大观众的关注度空前高涨,节目收视率在菏泽市广播电视台的所有节目中遥遥领先,甚至大大超越了菏泽市广播电视台家喻户晓、开办21年的名牌民生新闻栏目《百姓天天看》的收视率。很多人不解,为何一档刚刚开播不久的新节目,会收获如此高的收视热度?这似乎背离了电视节目的收视规律。其实,这样的收视效果绝非偶然,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这档节目真正充分发挥了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触动了百姓的痒点、痛点和堵点,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为百姓解忧。 问政的节目内容都是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热门话题,而且大都是大家亟待解决的难点、堵点。问政的内容重在揭短,大家非常期待在问政节目里,针对这些问题主管部门会怎么讲,讲过之后又会怎么做,做了之后最终又会有什么结果。当大屏幕上播放着暗访摄录的视频时,现场接受问政的部门领导在这之前从没看过,但在问政现场,他们必须要用大家都听得明白的简短语言、在规定时间里表达自己的意见、想法和做法。电视问政让这些官员意识到,自己是个被监督的对象,应该对老百姓负责,并现场向百姓评委交出答卷。电视问政的评委也是普通百姓:10多位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市民代表,其中包括律师、政协委员、媒体人以及特约评论员等,他们现场对职能部门的回答和表态进行打分,满意的就举起手中的“笑脸”牌;不满意的就举起手中的“哭脸”牌。现场一目了然,如果问政现场的“哭脸”牌多于“笑脸”牌,显然评委们对这个职能部门的现场回答是不满意的,这就要求职能部门还要进一步加大整改措施并现场表态。这样的场景,百姓关心的问题被摆在桌面上、阳光下,政府职能部门现场接受“拷问”和“验收”,大家觉得很解气、很过瘾,百姓的关注热度高,自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问政菏泽》从第一期开始,每一期的问政追踪报道都具体详实,一追到底,接受问政的部门不敢有丝毫怠慢。问政节目录制结束的当晚,每一个接受问政的部门均连夜召开会议,成立督导组,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整改,第二天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会亲自带队,奔赴县区进行现场督导,落实问题整改情况。比如在第二期《问政菏泽》节目录制前,2020年5月26日第一期接受问政的菏泽市住建局的施工规范问题已启动远程监控平台和24小时“线上线下”联动制度;针对10多年没回迁的香榭丽项目,明确回迁房年底前全部交付;针对鄄城润昌苑小区物业

武汉电视问政的问题

武汉电视问政的问题 一、武汉市电视问政的现状2011年,武汉掀起了“责任风暴”,实施“治庸计划”,着力改善武汉的发展环境,以促进武汉文明城市的建设,武汉电视台全面响应,认真策划和落实了直击慵、懒、散源头的“电视问政”栏目,并受到广泛关注。2012年武汉电视问政喊出了“百姓参与,百姓评说,百姓监督”的口号,并在该年6 月26 日到7 月4 日,重磅推出了以“治庸问责,优化环境”为主题的“十个突出问题”整改电视问政;12月17日到21日,精心策划了以“兑现承诺,优化环境”为主旨的“十个突出问题”整改电视问政。从“治庸问责”到“兑现承诺”,武汉电视问政也实现了从“自暴家丑”、挖掘问题到督促问题的解决、监督责任的落实的转变。 在内容上,武汉的问政主题集中在“治庸问责”、“兑现承诺”、“转变作风”上,体现了武汉电视问政内容与时俱进、逐步深入的特点,也表明了武汉落实治理慵、懒、散的决心和信心;问政曝光的问题也相当广泛,涉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了电视问政的基本走向是聚焦民生、关怀基层。在形式上,电视问政为政府和民众提供了站在一个平台对民生问题进行平等交流沟通的机会,使部分困扰民众的“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这在提高行政效率的同时,打破了群众“上访难”、“见官难”的惯例,拉近了官员和群众的距离。 总之,武汉电视问政在很大程度上问出了管理的体制缺陷,问出

了官员的政治修养,也问出了市民的公民素质。武汉通过电视问政重新树立了官员形象,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促进了文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二、武汉市电视问政的问题 (一)内容上的局限 首先,范围广泛,碎片化较严重。电视问政的选题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力求呈现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体现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节目中所呈现的问题是民众生活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大 到曝光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不力、城市建筑规划问题等综合治理问题,小到揭露火车站附近打车遇司机绕远路、政务中心无人值守 等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琐事。然而,这些选题在被保留典型性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存在碎片化现象,即选题缺乏系统性。当前,武汉电视问政的话题主要集中在如环境污染、基础设施服务等领域,而那些与百姓密切相关却矛盾重重的公共服务领域如教育、医疗领域,却被忽视了。这就使得问政话题不具有完整性,且范围显得过于狭窄。 其次,缺乏深度,体制探讨不足。虽然武汉电视问政的节目风格以犀利火爆著称,但是问政中对体制的讨论也不多,问政的 深度仍然受到质疑。其一是电视节目本身的局限性,如时间有限,要在短时间内将问题讨论清楚有很大的困难,容易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其二是问政的话题本身深度不够。武汉电视台问政话题的筛选标准是“不讨论体制、机制问题,不裁决民事纠纷,只问行政作为”,

从电视问政谈两个舆论场的融合

从电视问政谈两个舆论场的融合 一、两个舆论场的含义和差别 最早提出两个舆论场观点的是新华通讯社原总编辑南振中。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国内互联网论坛还不发达,南振中在一次乘车听司机的抱怨中发现,如果每位出租车司机每天向数以百万计的乘客传递信息、发表评论,其影响力不亚于一张日发行两百万份的大报。他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着两个“舆论场”:一个是老百姓的“民间舆论场”,通过口口相传,关注的是那些刚刚露头的、关系自身利益的、老百姓普遍感兴趣的重要问题和重大社会动向;另一个是党报、国家电视台、国家通讯社等“主流媒体舆论场”,即官方舆论场,主要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因此,两个舆论场历来就有。 随着网络等现代媒体的出现,论坛社区、微博、微信逐渐成为老百姓意见的汇聚地,民间舆论场从过去的分散发展成为聚合,即使是日常生活中的某一个具体问题,也可能会被不断放大,形成超出预期的舆论影响力,打破了主流媒体舆论场掌控舆论的局面。受社会转型、老百姓的价值多元化发展等因素影响,两个舆论场的差异、摩擦更加凸显。当面对社会热点问题、突发事件,主流媒体反应迟缓、没有声音,就极易导致两个舆论场各说各的话,甚至对立。一些学者认为,两个舆论场

适度有异合理,但严重对立会影响社会共识合力形成,政府公信力流失。如何有效融合两个舆论场,共同为社会公平正义发声,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电视问政节目的特点 电视问政节目是最近几年电视台兴起的一种舆论监督节目形式,在不少城市播出都有万人空巷的效果。它的优势在于“现场感”,普通老百姓可以面对面地监督官员,督促他们现场解决问题。由于节目中曝光的问题往往带有突然袭击的性质,官员无法提前做功课,这就迫使官员们平日里不能只是坐在办公室听一些报喜不报忧的汇报,得多下基层了解民生疾苦,否则面对问题时可能一问三不知;其次,有的领导干部讲话常年对着秘书写好的稿子照本宣科,电视问政可以倒逼他提高一下自身修养,少说官话套话。一期电视问政节目可以说是一次释放民意、宣传政策、解释施政困难、问责不作为的过程。若运用得当,既可以打破很多老百姓的政治神秘感和隔膜感,增加主人翁意识的快意,也能够增加社会各方对施政者的体谅与宽待,并可能通过角色互换,将心比心,拉近施政者与行政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减少施政的阻碍。这种由官方舆论场主导,民间舆论场直接参与互动的形式,可以形成较为和谐、统一的社会舆论环境。因此,电视媒体通过电视问政这种节目形态,找准切入点,完全可以实现两个舆论场的高度融合。当然,如何实现两个舆论场的高度融合,还要电视媒体从四个方面去认真把握。

“电视问政”十年历程回顾与展望word精品文档9页

“电视问政”十年历程回顾与展望 一、电视问政的十年发展历程 (一)初创期 “电视问政”顾名思义就是依托于电视这一大众传播媒介扩大“问政”的公共效应,把现实生活中群众遇到的问题和诉求通过电视问政栏目置于聚光灯下,引起社会的共鸣和相关责任人的重视,并且实时转播或者直播相关官员对问题的回应和整改,让政府行为更加透明、高效。 2004年在“三个代表”思想的指导下,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加强受到了极高的重视。与此同时,在浙江、湖北、黑龙江等诸多地方陆续进行了利用电视述职的有益尝试,这一时期,以官员单向述职为主,对于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做出陈述并予以相应的承诺。这一形式虽然提高了政府施政行政的公开度和透明度,但是缺乏与群众的互动,并没有为群众提供表达诉求的平台。 2005年5月兰州市委书记提出要创办一个“服务创业”栏目,让多个部门的“一把手”走进演播厅,与群众面对面交谈,解决群众关注的切身问题。同年6月,这档栏目被命名为《“一把手”上电视》,并于6月20日首播,节目中“民问官答”成为主要的形式,由此,将官民双向互动的成分纳入到了问政栏目中。 虽然这一时期的类似节目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但是也奠定了官民面对面交流、沟通的基调,明确了问政栏目的目标。 (二)成熟期 “电视问政”栏目的成熟期是指2005―2010年这一段时期,在兰州

开办了《“一把手”上电视》后,各地争相效仿,开展了不同类型的电视问政栏目,比如:2006年广州创办的《沟通无界限》;2008年安徽电视台的《对话江淮》;2009年南京的《向人民汇报》……这些电视节目的形式不尽相同,有直播也有录播,加深了人们对于电视问政节目的印象,也为问政类节目后期在各地的盛行打下基础。 但是这一时期公民对于此类电视节目的参与度仍不够高。电视节目自身也缺乏连续性,使得它只是被知晓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关注,也没有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而且也没有将群众问政、媒体问政进行有机的结合,问政的形式过于单一,人们的表达渠道也不是特别通畅。这与官员对于媒体的回避、民众较低的参与意识是分不开的。 (三)繁荣期 可以说从2011年起,电视问政进入了繁荣期。武汉《电视问政》大型直播栏目的开办,让电视问政真正以栏目名称而备受关注,同时也因为问政力度而获得群众的认可,激发了各地的问政热情。电视问政栏目纷纷涌现,成了电视在这一时期的新景象,标志着问政类节目走向成熟。 武汉问政由广播节目《行风连线》发展而来,由最初的广播形式变为电视直播,内容形式逐渐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电视节目时长1个小时,近50名官员以及市民代表走进演播厅与群众谈政风民情,并对工作的整改做出相应的保证,这使得节目取得巨大的反响,一时间各大媒体争相报道,播放节目的片段,引起不少的关注。半年后,相关领导就整改结果进行汇报,接受来自群众的检验,这一时期,武汉电视问政在黄金时间的收视率是普通电视剧以及娱乐节目的3倍,在武汉掀起了治庸问责的风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