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电视问政节目的有效性反思及改进建议  

电视问政节目的有效性反思及改进建议  

电视问政节目的有效性反思及改进建议

作者:韩雪飞

来源:《记者观察·下旬刊》2020年第12期

电视问政节目将政府、媒体和群众三方联系起来,对于政府来说,可以直面群众提出的民生问题,检验了政府官员的执政能力、有助于强化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对于媒体来说,可以发挥舆论引导、科学监督的职能作用,搭建起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对于群众来说,既可以反映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又能够满足参政议政、民主监督需求。因此,电视问政节目的举办,实现了三方共赢。国内电视问政节目在经历了10年发展后,既取得了显著成绩,也仍然存在一些短板。认识不足、找出差距、不断改进、逐步完善,成为当前电视问政节目获得良好、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每一期节目中,设置一个明确的主题,围绕该主题寻找问题、制定对策,才能体现出电视问政节目的实效性。在《普洱问政》系列节目中,我们会选择当下的热点事件,或是百姓呼声较高的问题,作为本期节目的一个主题。例如,在第12期节目中,我们聚焦于普洱市争创“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这一工作主题,对城市建设中一些不文明现象进行了调查,包括违规搭建建筑物、共享单车乱停放、市民遛狗不牵绳,等等。这些问题具体到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与市民息息相关,十分接地气。这样才能吸引群众主动参与、高度关注,保证了话题的热度。

严谨的问政选题流程,也是保证《问政普洱》节目高质量的重要因素。首先,市政府的相關领导,会直接指定最新一期节目的选题。在确定了选题之后,市委《普洱问政》的领导小组

办公室,会初步拟定几个问政方向,然后与我台领导进行汇报。同时,组织开展《问政普洱》的节目团队进行研讨,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有关政策精神的前提下,与选题涉及到的一些机关单位,开展沟通和对接,确定具体的问题。然后安排记者针对这些问题开展调查,采用明察暗访等形式,获取详细的一手资料,制作成短片以备使用。严谨细致的选题流程,既保证了《普洱问政》节目的高效率制作,同时也提升了节目本身的质量和深度。

光有好的选题还不够,坚持“质量为王”才是《普洱问政》节目广受群众欢迎并得到政府大力支持的关键。每一期节目在确定主题之后,节目组都会开展专项策划会。主要内容有两方面:其一,组织节目组的有关人员,熟悉相关政策,学习业务知识,为节目制作奠定扎实基础;其二,明确节目思路,选好切入角度。尽量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作为切入点,进而以点带面地反映出事件背后的实质性问题。以《普洱问政》第3期节目为例,聚焦于水资源污染治理、水生态环境保护等民生问题、环保问题,前后开展了7次策划会。在节目组全体成员建言献策、精心策划、共同努力下,最终保证了节目的高质量开展。

调查小片用镜头记录真实存在的问题,通过列数据、摆事实,让问题变得更加直观化、具体化,既可以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又能够作为政府官员回应问题、提出对策的重要参考。这就要求栏目组的记者,一方面要具备过硬的业务水平、极高的职业素养,能够秉持实事求是、客观中立的行业操守,做好调查取证工作;另一方面,还要具备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敬业精神,敢于深入到一线,搜集第一手材料。我们的记者为了拿到证据,经常需要暗访、偷拍,面临着一定的人身安全危险,有时候还需要整夜蹲守,对体力、意志力都是严峻的考验。以“河长制”这期节目为例,记者前后采访的部门、企业多达70余家,采访相关人员105人次,正是由于他们的付出,保证了调查片的真实性、丰富性,也让《普洱问政》节目保持了高水准。

《普洱问政》在保证高质量的基础上,也在不断谋求创新,并且始终将观众的呼声和建议,作为不断改进和持续创新的重点方向。今年以来,问政节目形式改变了单一的演播厅问政模式,加入了《新闻调查》模式。今年上半年做了两期《新闻调查》:普洱茶小镇项目推进慢的原因调查,以及澜沧江、李仙江河湖长制履职不到位,导致非法采砂、非法网箱养鱼、国有资产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新闻调查类的节目成为了决策者的内参,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好评。同时,从收视率上来看,每一次创新,都会迎来一次收视小高潮。群众参与感的增强,也间接表明节目创新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当前电视问政节目通过调查取证,深入挖掘,能够针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中客观存在的问题进行报道、分析和探讨。但是电视问政本质上属于媒体的舆论监督,并没有行政效力,许多问题只是提出了整改的对策,但是这些对策具体如何实施,以及在何时实施,媒体方面没有做好后续的跟踪报道。实际上,有些地方也确实存在乱开“空头支票”的情况。一些领导在节目中承诺的问题整改方案,迟迟没有落实,成为了空谈。如果电视问政不能让社会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群众的信任。

在电视问政节目过程中,主要是主持人和官员之间的互动,而主持人和观众之间、官员和观众之间,虽然也有互动,但是明显不足,交流不深。很多时候,主持人扮演了“传声筒”的角色,群众存在的问题,都是通过主持人向政府官员提出,这样固然能够保证问题本身的专业性,但是也会影响信息传递的时效性,甚至会因为理解有误,导致问题本身的失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问政节目也应尝试利用好新媒体平台,从而进一步拓展受众群体,提高节目本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调查发现,现阶段很多地方的电视问政节目,还是以电视受众为主,虽然也借助于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开展了诸如即时投票等互动活动,也只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媒体之间未能充分整合、联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视问政节目的进一步发展。

电视问政节目将社会问题摆到了台面上,在明确问题、提出对策之后,如何保证对策和承诺得到落实,是群众关心的焦点问题。因此,电视问政节目组还应当做好持续性的跟踪报道,通过发挥媒体监督,确保这些对策可以得到落实、问题能侈得以解决。建议主持人在节目中,询问政府官员措施落实的大体时间。然后过一段时间,再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在新一期节目的片头,使用2-3分钟进行展示。如果问题得到解决,则将整改后的新面貌、新成果,通过电视屏幕呈现出来,回应群众的关切;如果问题没有解决,则继续连线负责部门,发挥舆论监督作用。通过跟踪报道,真正解决问题,才能彰显电视问政节目的重要价值。

电视问政节目不仅为媒体、官员和群众三方搭建了一个可以直接对话的舞台,更要密切两之间的交流互动,尤其是媒体的观众之间、官员和观众之间。为了密切交流,各方要做好以下工作:

1.媒体方面,媒体人应尝试站在群众的立场和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是从新闻工作者的角度去解读问题,在这一过程中秉持“中立、客观”的原则一一即只负责传递信息、反馈问题,而不做过多的解读。

2.官员方面,官员应当体现出自己的亲民性,对主持人或观众提出的问题,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话语,不打官腔、不拿架子;保证语义明确,不做模棱两可、含糊其辞的承诺。找准问题的关键所在,然后给出明确的答复,只有展现自己的真实和真诚,才能被群众所接纳。

3群众方面,群众应提高参政议政的意识,转变以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强化参与感,也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出现为群众参政议政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在电视问政节目中,策划人员也要树立创新意识,具备“互联网思维”,顺应媒体融合趋势,尝试利用新媒体、互联网,让电视问政节目的影响范围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例如,利用“两微一端”提高话题热度。微博、微信作为两款大众性的应用软件,拥有上亿的活跃用户。可以利用这些新媒体工

具开展线上与线下的互动。同时,在网络虚拟平台上,观众的负担和压力更小,也更愿意反映心中真实想法,对深刻揭示社会问题也有一定的帮助。还可以尝试利用户外数字媒体扩展受众群体,例如广场上的LED大屏幕,地铁上的液晶显示屏等,播放电视问政节目,让群众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观看,提升节目的影响力。

《普洱问政》节目播出以来,在节目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節目知名度、影响力逐渐上升,也确实帮助群众解决了许多突出的社会问题,在帮助干部转作风、提高政府执行力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一步,《普洱问政》还将一如既往地保持求真务实、客观报告、关心民生的理念,不断创新、持续政进,为普洱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电视问政节目的有效性反思及改进

电视问政节目的有效性反思及改进 赵景辉 【摘要】电视问政是媒体代表公众参与公共治理的重要方式.电视问政中公众对节目问责功能的强化遮蔽了问政节目的改进功能,从而降低了问政节目在实现社会善治中的有效性.因此,建议政府强化问政节目的改进功能,媒体加强对问责改进效果的持续报道,社会建立改进导向的节目质量评价体系.通过监督类节目问责功能的实现提高其有效性.%TV Accountability has become a very popular public involvement on Pubic governance. However, the stakeholders care too much about accountability instead of improvement. This has limi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ccountability programs on fulfilling its improvement on social good governess. Therefore, it puts forward three suggestions: First, the government should emphasize the improvement function of accountability programs; second, the media should focus on the continuous tracing of the improvement strategies and its effect; at last, it is necessary to construct an improvement-based evaluation system. 【期刊名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8(028)001 【总页数】4页(P108-111) 【关键词】电视问责;有效性;舆论监督;善治 【作者】赵景辉 【作者单位】陕西电视台,陕西西安 710062

电视台电视问政栏目策划方案

XX电视台《政情直通车》电视栏目 策划方案 一、现实环境 1、背景分析:XX区在党代会、人大政协两会胜利召开后,新一届的区领导班子已经确定,面对十二五,新一届区领导提出了推进XX科学跨越发展,建设“实力XX、活力XX、魅力XX和幸福XX”的总目标,全市治庸问责如火如荼,XX更应加大力度。 2、策划动机:本栏目本着服务人民群众、服务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顺应武汉市掀起责任风暴、实施治庸计划、优化发展环境之势。以面对面问政的形式,让老百姓问政于政府,让政府为老百姓答疑解惑。 二、栏目设想 1、栏目名称:《政情直通车》、《XX问政》(暂定) 2、节目形式:以三种方式向领导提问,一是放电视短片反映问题并提问;二是现场观众讲述经历、见闻并提问;三是主持人通报网上收集的意见、建议请领导点评。XX视线网将进行现场互动(所提的问题以XX视线搜集整理为主),相关问题将有选择性地插配相应影像资料(每期节目制作2、3个与主题相关的3分钟内的电视短片在现场播出)。 3、栏目目标:让从政者进入工作状态,感知从政压力、感知百姓心声,增强从政责任,提高执政效能;给百姓一个问政平台,提高老百姓主人翁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4、栏目内容范围: (1)、问政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 (2)问政优化XX发展环境亟待解决的六大方面突出问题; (3)问政XX新型工业化建设和示范园区建设; (4)、问政XX新城建设和城管革命; (5)、问政XX行政效能和发展软环境建设; (6)、问政XX的社会事业和幸福指数。 (7)、问政XX党建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 [注:此内容仅供参考,每期主题以顾问组审定为准。] 5、表现形式:领导与百姓面对面,电视录播、汉视线同步介入。 6、栏目主持人:主持人大方得体、语言生动明快、流畅,反应快、互动沟通能力强。[注:A、本台主持人:程奇;B、聘请市电视台节目主持人。] 7、栏目场地:A、区政务中心十二楼B、XX一中学术报告厅; 8、现场观众:参与席观众为区人大代表5名、政协委员5名、行风评议员5名、热心网民5名、社区群众代表5名。观摩席观众为区四大家领导、区直各单位主要领导,区改软办和区治庸办领导。 9、栏目期数:区委书记、区长作为第一期面对面问政,区委常委、副区长作为第二期面对面问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作为第三、第四、第五期等面对面问政。 10、栏目时长:50—60分钟,以栏目需要为准。 11、栏目构成:单集录播 12、播出时间及集数:待定

节目策划心得及改进建议

节目策划心得及改进建议 一、资源统筹:适当放宽创客筛选的范畴,不一定都要高大上、高科技,没有科技含量但属于新奇特的、能引起观众兴趣点的创业项目亦可,这样更符合黑龙江产业实情。 二、节目流程设置:1、加强段落式布局,切勿通篇一口气下来。2、策划案应更详尽,做到心中有数,方可现场从容。3、加设创客回采环节,对现场关键节点进行复盘。剪辑时适时的插入回采内容,增强节目整体的非线性观感。 三、拍摄调度:1、需加强游击机位的主动性和观察力,捕捉更多、更生动的动态镜头。2、需增加一个全景机位,便于后期剪辑的“保底”景别。3、第二现场应设置若干必须有的镜头,如“全景、嘉宾说话”、“全景、无人说话”、“过肩、嘉宾说话”、“过肩、主持人说话”、“过肩、无人说话”等。 四、接待沟通:创客资源是我们的客人,也是我们的财富,而不是求我们上电视的销售员。节目录制前和录制现场要充分尊重对方的物资、时间等需求。 五、包装剪辑:如无法增加更多机位,剪辑效果的进步空间有限。目前能做的就是尽量满足“节目流程设置”的建议,进而有限的增强剪辑效果。 六、舞美灯光:1、投资人的位置安排、座椅样式都需改进。要么凸显地位尊贵,成扇形分布,椅子换成高靠背、周边亮灯的感觉,要么凸显平易近人,一团和气,五人挨在一块,座椅简捷舒适。切忌不伦不类。2、亮灯的按键和小桌前的灯箱,需重新设计,突出亮灯、灭灯的冲击力和视觉反差。3、第二现场的背景、座椅都需完善。 七、第一第二现场的直接交流无需过多植入,只需开场主持人介绍即可。更多的是应该通过剪辑的手法,将两个现场有机的结合,有精彩点评时插入精彩点评,无精彩点评时,适当插入第二现场的反应镜头。不要彻底的割裂。

电视问政节目的有效性反思及改进建议  

电视问政节目的有效性反思及改进建议 作者:韩雪飞 来源:《记者观察·下旬刊》2020年第12期 电视问政节目将政府、媒体和群众三方联系起来,对于政府来说,可以直面群众提出的民生问题,检验了政府官员的执政能力、有助于强化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对于媒体来说,可以发挥舆论引导、科学监督的职能作用,搭建起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有助于化解社会矛盾;对于群众来说,既可以反映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又能够满足参政议政、民主监督需求。因此,电视问政节目的举办,实现了三方共赢。国内电视问政节目在经历了10年发展后,既取得了显著成绩,也仍然存在一些短板。认识不足、找出差距、不断改进、逐步完善,成为当前电视问政节目获得良好、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在每一期节目中,设置一个明确的主题,围绕该主题寻找问题、制定对策,才能体现出电视问政节目的实效性。在《普洱问政》系列节目中,我们会选择当下的热点事件,或是百姓呼声较高的问题,作为本期节目的一个主题。例如,在第12期节目中,我们聚焦于普洱市争创“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这一工作主题,对城市建设中一些不文明现象进行了调查,包括违规搭建建筑物、共享单车乱停放、市民遛狗不牵绳,等等。这些问题具体到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与市民息息相关,十分接地气。这样才能吸引群众主动参与、高度关注,保证了话题的热度。 严谨的问政选题流程,也是保证《问政普洱》节目高质量的重要因素。首先,市政府的相關领导,会直接指定最新一期节目的选题。在确定了选题之后,市委《普洱问政》的领导小组

办公室,会初步拟定几个问政方向,然后与我台领导进行汇报。同时,组织开展《问政普洱》的节目团队进行研讨,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有关政策精神的前提下,与选题涉及到的一些机关单位,开展沟通和对接,确定具体的问题。然后安排记者针对这些问题开展调查,采用明察暗访等形式,获取详细的一手资料,制作成短片以备使用。严谨细致的选题流程,既保证了《普洱问政》节目的高效率制作,同时也提升了节目本身的质量和深度。 光有好的选题还不够,坚持“质量为王”才是《普洱问政》节目广受群众欢迎并得到政府大力支持的关键。每一期节目在确定主题之后,节目组都会开展专项策划会。主要内容有两方面:其一,组织节目组的有关人员,熟悉相关政策,学习业务知识,为节目制作奠定扎实基础;其二,明确节目思路,选好切入角度。尽量从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作为切入点,进而以点带面地反映出事件背后的实质性问题。以《普洱问政》第3期节目为例,聚焦于水资源污染治理、水生态环境保护等民生问题、环保问题,前后开展了7次策划会。在节目组全体成员建言献策、精心策划、共同努力下,最终保证了节目的高质量开展。 调查小片用镜头记录真实存在的问题,通过列数据、摆事实,让问题变得更加直观化、具体化,既可以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又能够作为政府官员回应问题、提出对策的重要参考。这就要求栏目组的记者,一方面要具备过硬的业务水平、极高的职业素养,能够秉持实事求是、客观中立的行业操守,做好调查取证工作;另一方面,还要具备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敬业精神,敢于深入到一线,搜集第一手材料。我们的记者为了拿到证据,经常需要暗访、偷拍,面临着一定的人身安全危险,有时候还需要整夜蹲守,对体力、意志力都是严峻的考验。以“河长制”这期节目为例,记者前后采访的部门、企业多达70余家,采访相关人员105人次,正是由于他们的付出,保证了调查片的真实性、丰富性,也让《普洱问政》节目保持了高水准。 《普洱问政》在保证高质量的基础上,也在不断谋求创新,并且始终将观众的呼声和建议,作为不断改进和持续创新的重点方向。今年以来,问政节目形式改变了单一的演播厅问政模式,加入了《新闻调查》模式。今年上半年做了两期《新闻调查》:普洱茶小镇项目推进慢的原因调查,以及澜沧江、李仙江河湖长制履职不到位,导致非法采砂、非法网箱养鱼、国有资产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新闻调查类的节目成为了决策者的内参,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好评。同时,从收视率上来看,每一次创新,都会迎来一次收视小高潮。群众参与感的增强,也间接表明节目创新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当前电视问政节目通过调查取证,深入挖掘,能够针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中客观存在的问题进行报道、分析和探讨。但是电视问政本质上属于媒体的舆论监督,并没有行政效力,许多问题只是提出了整改的对策,但是这些对策具体如何实施,以及在何时实施,媒体方面没有做好后续的跟踪报道。实际上,有些地方也确实存在乱开“空头支票”的情况。一些领导在节目中承诺的问题整改方案,迟迟没有落实,成为了空谈。如果电视问政不能让社会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群众的信任。

公述民评电视问政五星

公述民评电视问政五星 公述民评电视问政五星——深度探索公众参与政治的新路径 摘要: 公述民评电视问政五星是中国政府借鉴网络技术和民主理念,推动公众参与政治决策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全面评估该制度的意义与影响,并探讨其对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启示和推动作用。笔者认为,公述民评电视问政五星体现了政府聆听民意、推动治理创新、提升公众满意度的努力,然而在实践中仍需面对一系列挑战和困难。 一、公述民评电视问政五星是什么? 公述民评电视问政五星,简称公五星,是一项政府倡导的公众参与政治决策的新模式。它通过网络技术和电视问政节目相结合,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社会议题的讨论和民意表达。具体来说,公五星包括以下五个环节:公示(公告政策议题)、述评(公众表达意见)、民评(专家学者评析问题)、电视问政(公众提问政府官员)、五星评定(对政策实施结果评价)。 二、公述民评电视问政五星的意义和影响 1. 加强了政府与民众的互动:公述民评电视问政五星打破了政府决策

的单向传递,提升了政府与民众的互动程度。公众可以通过相关平台 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政府则能够及时聆听民声,修正政策、改进 治理。 2. 促进了政治体制改革:公五星体现了政府积极探索民主参与和政治 开放的方向,推动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它为公众参与政治决策创 造了新的机会和途径,增强了社会各界的参与感和认同感。 3. 提升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公五星通过听取公众的意见和 专家的评析,使政府决策更加科学、民主和合理。公众可根据自身经 验和知识,对政策提出反馈和建议,政府可以借鉴这些意见改进政策,更好地满足民众的需求。 4. 增强了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公五星通过公示和五星评定,增加 了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公示过程让公众了解政府决策的内容和原因,五星评定则向公众展示了政策实施的结果和效果,提供了一个客 观评价政府行动的基准。 5. 推动了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公五星给予公众表达意见和监督政府 的权力,有助于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公众的参与不仅可以提升 政府的决策质量,还能帮助政府更好地倾听弱势群体的声音,实现社 会资源的合理分配。 三、公述民评电视问政五星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1. 平台建设和管理难题:公五星需要建设和管理相应的网络平台和电 视问政节目,这需要政府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和管理经验。平台上可 能存在虚假信息和网络暴力的问题,政府需要加强监管和维护网络环

武汉电视问政的问题

武汉电视问政的问题 一、武汉市电视问政的现状2011年,武汉掀起了“责任风暴”,实施“治庸计划”,着力改善武汉的发展环境,以促进武汉文明城市的建设,武汉电视台全面响应,认真策划和落实了直击慵、懒、散源头的“电视问政”栏目,并受到广泛关注。2012年武汉电视问政喊出了“百姓参与,百姓评说,百姓监督”的口号,并在该年6 月26 日到7 月4 日,重磅推出了以“治庸问责,优化环境”为主题的“十个突出问题”整改电视问政;12月17日到21日,精心策划了以“兑现承诺,优化环境”为主旨的“十个突出问题”整改电视问政。从“治庸问责”到“兑现承诺”,武汉电视问政也实现了从“自暴家丑”、挖掘问题到督促问题的解决、监督责任的落实的转变。 在内容上,武汉的问政主题集中在“治庸问责”、“兑现承诺”、“转变作风”上,体现了武汉电视问政内容与时俱进、逐步深入的特点,也表明了武汉落实治理慵、懒、散的决心和信心;问政曝光的问题也相当广泛,涉及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反映了电视问政的基本走向是聚焦民生、关怀基层。在形式上,电视问政为政府和民众提供了站在一个平台对民生问题进行平等交流沟通的机会,使部分困扰民众的“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这在提高行政效率的同时,打破了群众“上访难”、“见官难”的惯例,拉近了官员和群众的距离。 总之,武汉电视问政在很大程度上问出了管理的体制缺陷,问出

了官员的政治修养,也问出了市民的公民素质。武汉通过电视问政重新树立了官员形象,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促进了文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二、武汉市电视问政的问题 (一)内容上的局限 首先,范围广泛,碎片化较严重。电视问政的选题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力求呈现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体现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节目中所呈现的问题是民众生活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大 到曝光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不力、城市建筑规划问题等综合治理问题,小到揭露火车站附近打车遇司机绕远路、政务中心无人值守 等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琐事。然而,这些选题在被保留典型性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存在碎片化现象,即选题缺乏系统性。当前,武汉电视问政的话题主要集中在如环境污染、基础设施服务等领域,而那些与百姓密切相关却矛盾重重的公共服务领域如教育、医疗领域,却被忽视了。这就使得问政话题不具有完整性,且范围显得过于狭窄。 其次,缺乏深度,体制探讨不足。虽然武汉电视问政的节目风格以犀利火爆著称,但是问政中对体制的讨论也不多,问政的 深度仍然受到质疑。其一是电视节目本身的局限性,如时间有限,要在短时间内将问题讨论清楚有很大的困难,容易浮于表面,流于形式;其二是问政的话题本身深度不够。武汉电视台问政话题的筛选标准是“不讨论体制、机制问题,不裁决民事纠纷,只问行政作为”,

问政类电视节目的样态变化及传播效能

问政类电视节目的样态变化及传播效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需求不断增长,问政类电视节目已经成为了政府与民众沟通的重要渠道。问政类电视节目以其独特的节目形式和内容特点,直接反映了政府在治理过程中的工作成效和民众对政府工作的关注度。本文将深入探讨问政类电视节目的样态变化及传播效能,为政府和广大民众提供参考。 问政类电视节目的样态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节目形式趋向多元化。问政类电视节目的形式从最初的政府官员出镜回答问题逐渐演变为了辩论、互动、访谈、现场直击等多种形式的节目。这种多元化的形式使得问政类节目更加生动、有趣,有助于吸引更多的观众关注政府工作。 内容丰富多样。问政类电视节目的内容从最初涉及政府公共服务领域的问题逐步扩展到了涉及社会民生、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覆盖面更加广泛,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更能够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节目互动性增强。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和普及,问政类电视节目开始引入了微博、微信、互动平台等新媒体元素,增强了节目的互动性,观众可以通过这些新媒体平台和政府官员进行互动,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增强了节目的针对性和互动性。 节目传播渠道扩展。除了传统的电视播出渠道之外,问政类电视节目还通过网络、移动终端等多种渠道进行传播,使得更多的民众可以方便快捷地获取到相关信息,加强了政府与民众的交流互动。 样态多元化提高了节目的吸引力和娱乐性,增加了观众的收视率和关注度,使得政府工作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监督,提升了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内容丰富多样使得问政类电视节目的影响力更加显著。政府通过问政类节目可以及时了解民众的诉求和意见,有效推动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有利于政府更好地改进工作,提升民生福祉。 节目互动性的增强使得民众能够更加直接地参与到政府决策中来,提升了政府工作的民主性和公正性,增强了政府的合法性和稳定性。 节目传播渠道的扩展使得问政类电视节目的覆盖面更广,传播更快捷、高效,有利于增强政府的宣传效果,提升政府形象。 问政类电视节目的样态变化和传播效能密切相关,问政类节目作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桥梁,在政府治理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政府部门应当不断优化和创新问政类电视节目的形式和内容,积极借助新媒体平台拓展传播渠道,提升问政类节目的传播效能,更好地回应民众关切,助推政府工作的改进和提升。

某年电视问政主持词

某年电视问政主持词 某年电视问政主持词 在某年的电视问政节目中,节目主持人走上舞台,面对千万观众,以平常心、认真态度,发出开场白:“各位观众,欢 迎来到电视问政节目现场。作为一档探讨社会问题的节目,我们的目的就在于让问题得到及时解决,让人民群众的困难得到有效解决,提高政府的服务质量,深化民主法治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共同推进国家的繁荣和发展。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将有多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企业代表、社会公益组织代表等嘉宾前来探讨我们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欢迎千万观众积极参与讨论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随着走进正题,主持人便请求嘉宾们就当前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他希望嘉宾们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建议,同时也要对群众的诉求给予解答。整个节目过程中,主持人利用自己丰富的知识背景,深入探讨问题,并不断给予提问和点拨,保证整个讨论的深入精准,让问题得到了充分的解答。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主持人也不断给观众提供相关信息、政策和法规细节,让观众对问题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节目的最后阶段,主持人从嘉宾和观众提问中总结出一些问题,列出清单,并请求政府、企业和社会公益组织分别给出解决方案,并承诺将在下一次节目中把解决进展情况向观众反馈。此时,全场观众掌声雷动。

这个某年的电视问政节目,就是如此精彩。它以主持人的娴熟的技巧为核心,联合相关领域的专家嘉宾、政府和企业代表、社会公益组织代表和千万观众共同关注、探讨和解决社会上存在的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为政府官员与群众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让问题得到了解决,彻底实现了“人民谁是天”的理念。这样的电视问政节目,对于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加强政府公信力和服务能力,提高国家的全面建设水平都有着极大的意义。 总之,我们无论在哪个时期,哪个场合,都需要像主持人一样,以平常心态、高度责任感来面对存在的问题,以更加有效的形式和方法,持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电视问政的心得体会

电视问政的心得体会 电视问政是一种政府与群众之间进行互动、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电视问政,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和关注。在去年我参与电视问政的过程中,我深感电视问政的重要性和价值,也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电视问政有效促进了政府的民主决策。在电视问政的过程中,官方与市民可以直接对话交流,群众的关切与要求可以直接传达给政府,政府也可以通过与群众的深入互动,了解到社会上存在的问题与需求。这样一来,政府可以更加准确地掌握社情民意,形成科学合理的政策和决策。通过电视问政,政府可以及时解决各种问题,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效率,从而加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信和沟通。 其次,电视问政有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通过电视问政,政府可以及时了解到社会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同时,电视问政可以发掘社会资源和潜力,为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提供支持。政府与群众之间的互动,不仅可以找出问题,更重要的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措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再次,电视问政还有助于激发民众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通过电视问政,人们可以看到政府的行动和努力,可以看到政府与群众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起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当我们看到政府通过电视问政的方式积极回应和解决群众的关切时,我们也会意识到自己的参与与付出的重要性。通过电视问政,人们不仅可以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更能够激发起自己的

创新和动力,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电视问政还有助于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在电视问政的过程中,政府需要确保解决问题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政府需要及时回应与解决群众的问题和困难。这要求政府提高服务意识和能力,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以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望。通过电视问政,政府可以及时了解到社会的需求和不满,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提高政府的服务质量和水平。 总之,电视问政是一种重要的政府与群众互动的方式,通过电视问政可以有效促进政府的民主决策,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激发民众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提高政府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积极参与电视问政,为实现更好的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公述民评电视问政五星

公述民评电视问政五星 【引言】 在信息化社会,电视问政作为新兴的政务沟通方式,日益受到广泛关注。近日,我国首个公述民评电视问政五星评价体系正式出台,旨在衡量电视问政节目的质量,推动政府更好地服务民众。本文将对这一评价体系进行详细解读,分析其对我国政治民主化的推动作用。 【电视问政的定义和作用】 电视问政是一种通过电视媒体,让民众直接向政府提问、反映问题、提出建议的形式。它将政府与民众的距离拉得更近,有助于提高政府的服务质量。电视问政节目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增强政府透明度:电视问政使政府工作更加公开、透明,让民众了解政府的工作动态和政策执行情况。 2.促进政民互动:电视问政为政府与民众提供了一个直接沟通的平台,有助于解决民生问题,提高政府形象。 3.提升民众参与政治的意识:电视问政使民众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提高民众的政治素养。 【五星评价体系的建立】 为了更好地评估电视问政节目的效果,我国首个公述民评电视问政五星评价体系应运而生。该体系从以下五个方面对电视问政节目进行评价: 1.民生关注度:评价节目是否关注民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回应民生需求。 2.政府回应度:评价政府是否对民众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有效的回应。

3.互动性:评价节目是否为民众提供了充分表达意见、参与讨论的空间。 4.问题解决度:评价节目是否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政府服务质量。 5.传播效果:评价节目的宣传效果,以及是否提高了民众的政治素养。 【五星评价体系的具体应用】 在实际电视问政节目中,五星评价体系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设立评价指标:根据五星评价体系,为每个评价方面设立具体指标,以便于量化和比较。 2.数据分析:通过收集节目相关数据,计算各评价方面的得分。 3.综合评价:将各评价方面的得分综合起来,得出节目的五星评价。 4.评价结果公布:将评价结果公之于众,推动电视问政节目的持续改进。 【五星评价体系的优化与完善】 尽管五星评价体系在推动电视问政节目质量提升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需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以下是一些建议: 1.增加评价主体:引入更多民众和专家参与评价,提高评价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2.完善评价指标:适时调整和完善评价指标,使之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3.强化评价结果的运用:将评价结果与节目制作、播出、考核等环节挂钩,推动电视问政节目的持续改进。 4.加强宣传推广:提高五星评价体系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引导更多节目关注民生、回应民意。 【结论】 公述民评电视问政五星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应用,有助于衡量电视问政节目

2023电视问政主持词

2023电视问政主持词 各位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2023年电视问政节目。 作为每年一度的问政盛宴,电视问政节目是我们与各位观众朋友互动的重要平台,也是政府与百姓之间直接对话的纽带。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的问政节目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关注和支持,也收到了广泛的反馈和建议。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继续弘扬问政精神,深化问政内容,为广大观众朋友提供更加贴近实际、关注民生的问政服务。 尊敬的观众朋友,作为问政节目的主持人,我深感责任重大。在这里,我代表整个团队向您致以诚挚的问候和感谢。感谢您对我们节目的持续支持和关注。正是因为有了您的参与和监督,我们的问政节目才能更加有效地履行监督权力的职责,推动政府工作的改革和创新。 2023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第五个年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一年。面对新时代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我们要做到心无旁骛,切实履职尽责,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努力工作。因此,本次电视问政节目的主题定为“人民至上,依法行政,优化公共服务”,我们将围绕这一主题,聚焦百姓关切,携手解决实际问题,共同推动社会进步。 在本次节目中,我们将邀请来自各领域的官员、专家学者、社会各界代表等嘉宾参与问政。他们将通过与观众互动、解答问题的方式,为大家普及相关政策、传递实用信息、解决疑惑困

惑。同时,我们也欢迎您提出您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我们将尽快为您解答和解决。 除了现场的问答环节,我们还将推出一系列精彩的特别报道,通过深入调查和采访,向大家展示社会热点、民生问题等多个方面的实际情况。我们将以直击实情、呈现真实的方式,为大家提供更加全面、真实的信息,助力您更好地了解社会变局和政府政策。 最后,我想再次呼吁广大观众朋友们积极参与我们的问政节目,提出您的问题和建议,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您的声音和关注是我们改进工作、追求进步的动力源泉。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建设美好的社会、幸福的生活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的观看!祝愿我们本次电视问政节目圆满成功!谢谢!

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问政节目的探索与思考——以余姚台《部门问政

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问政节目的探索与思考——以余姚台《部门问政面对面》为例作者:孙海苗 来源:《声屏世界》 2018年第5期 孙海苗 摘要:电视问政节目以其形式新颖、风格犀利、敢于揭短、直面矛盾、促进官民互动、推 动问题解决的形式和功能,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方式的更新转型,用媒体的力量创造共治、善治的社会环境下,电视问政节目仍有用武之地。文章分析了当 前电视问政节目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电视问政节目改进创新的具体路径,即要处理好五个关系,让电视问政形成良性发展。 关键词:电视问政媒体融合创新 考察电视问政类节目,当属肇始于2002年河南郑州电视台开办的《周末面对面》。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实践,电视问政作为一种常态化节目得以大力推广,成为不少城市台的特色节目, 尤以湖北武汉《电视问政》、浙江丽水《问政进行时》、陕西西安《问政时刻》等为代表的大 型现场直播类问政节目,产生了较大影响。 由浙江余姚广播电视台承办的电视问政节目《部门问政面对面》已经于2017年成功播出三期,内容分别涉及“保洁保序保畅通”“剿灭劣V类水”“办幸福均衡教育”,均获得了较好 反响。如同各地的电视问政节目一样,形式新颖、风格犀利、敢于揭短、直面矛盾的《部门问 政面对面》在余姚也取得了预期效果:搭建了一个公众参与、媒体监督、官民互动的平台,通 过电视问政,通过沟通交流,进一步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对于部门领导来说,进一步提升了 媒体素养和应对能力。对于电视台来说,通过承办问政节目,进一步锻炼了采编播队伍,有效 提升了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但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在媒体融合环境下,电视 问政节目仍然需要不断改进创新。 电视问政节目存在的问题 一、节目的形式化。问政节目的核心在“问”,关键在“改”。虽然在问政现场经常会让 官员“红脸”“出汗”,但节目在批评官员的尺度上总是力度不够。时间一长,一些官员也学 会应答,模式套路化了,有的问政现场已经成为部分政府官员“十分痛心+现场道歉+承诺整改”的官话套话“三部曲”的秀场。如果一场电视问政后,群众等来的并不是“马上整改”“立马 就办”,仍然是各种各样的敷衍和推脱,就会失信于民。如此“问”而不“改”,带来的问题 就是问政形式化,有问政变“演政”之虞。 二、内容的简单化。在问政内容的选择上,有的避重就轻,局限于小民生话题;有的以偏 概全,把一些个性问题上升为典型问题;有的节目组工作人员甚至与问政部门一起策划话题; 有的一味求稳,中规中矩,缺乏应有的犀利与深度、锐度;有的老百姓参与程度不高,影响了 节目的互动和影响力。电视问政节目进入常态播出后,各种干扰因素越来越多,出于政治考量、现场掌控及播出安全考虑,问政节目在不少地方更多的是采用录播形式,选题缺乏对人民群众 真切的关心和对深层问题真正的直击。即使直播型的问政类节目,问责尺度也被一压再压。如 果现场问责尺度偏小,事后追责力度不足,容易让问政成为“走过场”,难以赢得群众的信赖 和支持。

关于对当前媒体问政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关于对当前媒体问政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摘要:当前,随着自媒体、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问政的形式日渐丰富,由 原来的“电视问政”、“广播问政”、“网络问政”逐步拓展到“自媒体问政”、“融媒体 问政”,问政的形式、途径呈现多样化,问政的内容更加具体化,这反映出群众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积极性不断提升,这也对新形势下政 府部门的效能和作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媒体问政;网络 一、当前媒体问政的主要特点 (一)媒体问政的群众参与面更加广泛。一开始的电视问政,现场的观众才能提出问题,直接参与其中;到后来的网上问政,能上网的网民就可以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更加直接,“辣味十足”;再到后来随着新媒体、自媒体的普及推广,微信、微博、各类APP等使用人群 的不断增加,几乎人人都可能成为问政的参与者,所提出的问题更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得以 传播,并可能产生网络舆情。 (二)媒体问政所曝光的问题更加具体性。从各地媒体问政曝光的问题看,大多数集中 在民生领域,从群众的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很多问题。从一二三线部分城市网络问政情况 统计来看1,社会保障类问题、教育医疗类问题、交通出行类问题、市容环保类等问题被问 政频率较高,这些问题大都非常具体,与公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这需要政府部门分门别类 进行处理。当然,还有部分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有关制度,逐渐建立起长效机制进行解决。 (三)媒体问政成为为民解忧的重要途径。现实中,很多问题在经过媒体曝光后,迅速 得到了解决。这其中媒体的功劳功不可没,充分发挥出了媒体舆论监督的作用。这也从一个 侧面反映出,有些地方政府部门没有及时深入基层、一线调研,没有及时发现群众的困难和 问题;或者虽然发现了,但是从思想上没有高度重视,没有及时解决问题,直到通过媒体等 外力介入才推动得以解决。 (四)媒体问政能够推动政府部门转作风提效能。媒体问政,给了公众与政府部门直接 交流的机会,也将问题和压力直接传导给了政府部门,这必定会倒逼政府部门表态度、亮承诺、谈对策、抓落实,在具体工作中,就能促使政府部门破除“中梗阻”、“慵懒散”,不断简 化办事流程、提升办事效率、改进工作作风,让政府部门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在为民办实 事中提升公信力。 二、媒体问政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府部门回应和整改方面存在一些不足。面对群众提出的问题,政府部门回应不 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回应,选择“回避”,应该发声而不发声;二是回应不及时,没有第一时间传递出有效信息;三是回应不恰当,传递的信息不准确或者没有满足公众 的需求。同时,政府部门在整改过程中,整改的力度和效果也不尽一致,对于大型电视问政、网络问政和热议度较高的典型性问题,整改的进程较快、效果较好;但对于部分社情民意较 为复杂、历史性遗留和非典型性问题整改进程相对比较缓慢。 (二)党员领导干部应对媒体能力有待提升。当前,随着问政形式、频率的变化,部分 领导干部还不能较好的应对媒体,不善于同媒体打交道,“怕”被媒体问的情况依然存在;问 题被媒体曝光后,“躲”着媒体不见面、“堵”着媒体不让报道等情况也时有发生。这反映出,

电视问政栏目策划方案

电视问政栏目策划方案 为全方位、多角度的反映民声,把“电视问政”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县委决定,在全县范围开展“电视问政”活动,全力打造“公众参与、媒体监督、干群互动、反映民声”的问政平台,重塑党和政府“为民、务实、清廉”形象。 精心选问题,确立问政单位。围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反映出的群众关注和反映的热点问题,结合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紧扣建设“两富两美”新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挖掘,摆事件真相,找问题原因、查政策依据、寻解决办法、听群众评判,检验干部工作效率和能力。主要对各单位群众反响强烈的突出问题,能够解决、但还没有解决,或正在着手解决的问题分行业、分类进行“问政”。每期安排一个单位,每次问政节目安排1个专项问题,设置的问题具有代表性,可以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反映单位工作职能和职责。 百姓质问民生,部门接受考验。“电视问政”主要通过到问政单位点对点采访,分批分阶段开展,每周播出一期,每批“问政”活动都会提前向问政单位下发采访时间表或通知单,拍摄过程中,群众反映的问题“什么时候解决”或“怎么样解决”,会成为被问对象的必答题,被问政单位领导必须当面回答,给群众一个交代。单位要讲清楚是谁的责任、如何整改、什么时候整改。问政节目录制编辑后立即播放,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跟踪整改落实,形成长效机制。为保证“问政”效果,防止“电视问政”流于形式,由记者通过深入问题现场、随访群众等方式追踪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对按时保质完成承诺整改的在电视上进行公示;对问题没有按要求解决的,进行再次问政,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同时,建立成效机制,分批次、分阶段对单位开展问政,首批电视问政确定了与群众密切相关、反映强烈、必须立即着手解决的问题所涉及卫生局、教育局、民政局、政法委4个单位。 转变为政观念,树立政府形象。“电视问政”把部门领导放在事件现场,在现场被主持人和群众代表追问和质询,转化了角色,打破了“一团和气”,开通了新的民意渠道,通过电视问政,也彰显了县委、政府敢于直面问题的勇气、虚心接受群众批评的态度、切实解决问题的诚意、坚决转变干部作风的决心,树立广大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新形象。同时通过全社会参与监督,对干部形成前所未有的压力,增强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县电视问政于民活动实施方案

县电视问政于民活动实施方案 一、活动背景 为了加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沟通与互动,提高治理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县电视台决定推出“电视问政于民”活动。该活动旨在通过电视媒体,为民众提供一个直接向政府部门提问问题、反映意见和建议的平台,促进政府的民主决策和公共服务的有效落地。 二、活动目标 1. 提供一个互动平台:通过电视问政活动,为民众与政府相关部门之间搭建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使民众的声音得到及时反馈和解答。 2. 增加政府的公信力:通过解答民众的疑问和问题,增加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建立起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任关系。 3. 关注民众的实际需求:通过电视问政活动,聚焦民众最关注的问题,了解民众的需求,积极回应民众的意见和建议,更好地为民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 三、主要内容 1. 定期直播:电视问政活动将定期进行直播,具体时间和频率由县电视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 线上线下结合: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进行,民众可以通过电视台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提前提交问题或直播时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进行提问。

3. 细分话题:活动将围绕不同的话题展开,涵盖政府各部门的工作 范围,如教育、交通、环保、医疗等。每期节目将选择一个或多个话 题进行深入讨论和解答。 4. 回应民众关切:县电视台将邀请各相关部门的官员参与直播,及 时回答民众提问,解答民众疑惑,并积极采纳民众的建议,推动问题 解决和政策改进。 四、活动流程 1. 确定话题:根据民众的反馈和政府的工作重点,选取当前和民众 关切度较高的话题作为本期直播的重点。 2. 宣传推广:县电视台将提前进行宣传推广,通过电视台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媒体平台,发布活动信息,鼓励民众参与。 3. 民众问政:民众通过预先提交问题或在直播时通过电话、微信等 方式提问。县电视台将对问题进行筛选整理,保证问题的针对性和涵 盖面。 4. 直播解答:直播期间,邀请相关政府官员到场回答民众提问,并 就问题进行深入解析和讨论,解答民众疑问。 5. 收集意见建议:县电视台将收集民众的意见和建议,形成报告, 并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以推动政策改进和问题解决。 6. 活动总结:活动结束后,县电视台将对本期活动进行总结评估, 总结经验,优化活动的策划与实施。

关于为电信电视用户接入威远地方电视节目的建议

关于为电信电视用户接入威远地方电视节目的建议 关于为电信电视用户接入威远地方电视节目的建议 导语: 当今社会,电视作为重要的信息传播和娱乐工具,已经成为每个家庭 的必备品。然而,对于电信电视用户来说,接入威远地方电视节目却 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为电信电视用户 提出一些建议,以解决此问题。 一、了解需求,解决问题 据调查显示,电信电视用户希望能够接收到更多威远地方的电视节目。然而,由于威远地方电视节目的传输限制和技术问题,很多用户无法 实现此愿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电信运营商应当与威远地方电视台 紧密合作,共同开发解决方案。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改进传输方式,提 高接收质量和信号覆盖范围。另则需要通过合作协议,确保威远地方 电视节目能够在电信电视平台上正常播放。 二、加强内容整合,提升用户体验 对于电信电视用户来说,他们期望在观看电视节目时能够获得更丰富 的内容。为此,电信运营商应该加强与威远地方电视台的合作,推动 内容整合。通过合作,可以将威远地方的电视节目与电信电视平台中

的其他节目结合,形成更加多样化和全面的内容库。这样的举措将大 大提升用户的观看体验,满足他们对丰富内容的需求。 三、用户定制,个性化推荐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用户的需求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对于 电信电视用户而言,他们也希望能够根据个人兴趣和喜好,定制专属 的电视节目推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电信运营商可以通过大数据分 析技术,了解用户的观看偏好和口味,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节目推荐。通过这种方式,用户可以更加方便地接触到威远地方电视节目,同时 也能享受到其他内容的精准推荐。 四、加强用户沟通,改进服务品质 电信运营商与电视用户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反馈机制,对于提升服务品 质和解决问题至关重要。推荐电信运营商建立用户反馈渠道,定期收 集用户对接入威远地方电视节目的意见和建议。并针对用户的反馈, 改善服务质量,解决用户遇到的问题。通过与用户保持紧密的联系, 电信运营商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不断优化服务体验。 个人观点: 在我看来,为电信电视用户接入威远地方电视节目,不仅是满足用户 需求的问题,也是丰富传统电视内容、保护和发扬地方文化的机遇。 电视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通过让更多用户接触到威远地方的电视 节目,可以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支持电信运营商加大力度,

地方电视台新闻类节目改进的几点建议

地方电视台新闻类节目改进的几点建议 摘要:地方台的新闻类节目作为主要的新闻媒体传播方式,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应当注重运用更多的形式与技巧,对受众群体进行新闻传播。作为地方台自身所具有的特殊性,时政新闻的传播角度则更应采用平民化的视角,以此来不断增强新闻所给受众群众所带来的亲切感。同时,在新闻的广播上应当采取故事化叙事的方式,增强新闻的说服力以及自身的公信力,不断为新闻的传播增添新的活力。 关键词:新闻类节目;地方电视台;新媒体 1.前言 以某一地方的政治经济生活为背景的地方新闻类节目,主要传播的范围也大都在本区域或周遭区域内进行。地方电视新闻类的节目影响力正在不断的壮大。电视新闻节目正以其形象、直观且丰富的特点超过了报纸行业的发展而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而发展中的地方台新闻类节目,同样也面临着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一些地方台的民生新闻过于迎合群众的喜好而落入世俗与琐碎的漩涡,而对于时政新闻的播报又太过于乏味和枯燥,这些问题都需要亟待解决。以下即是集中地方电视台新闻类节目中遇到的诸多问题,提出一些改善性的意见。 2.地方电视台新闻类节目改进的几点建议 2.1要审时度势,与时俱进 引导群众正确的认识社会现象是新闻媒介作为社会舆论引导者光荣的使命。而作为新闻媒体工作者而言,全面的观察世界与细致的思考问题是其在工作中需要认真对待的基本任务。电视台处在一个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一个中间地带,对于新闻的报道而言需要十分重视宣传与舆论导向问题。新闻类的节目所关注的内容与材料会在受众人群中引起广泛的议论与思考,使得受众群众能够迸发出思想的火花而在意识上不断得到提升。虽然由于地域上的差异,同一重大事件在不同地方传播方式不同但是人们会在认识删有共同的心理理解。作为新闻报道类的节目其主要报道的是一些客观事实,不会发表个人看法或做出某个方面的分析,这样的经过精心提炼出来的新闻意见会潜在的疏导人们从自身的独立思考中走出来而实现舆论的导向功能。因此,作为电视台的新闻类节目中的工作人员,应该紧密结合思想宣传工作,以端正的态度、正确的舆论来引导公众。 2.2深入挖掘新闻市场 地方台的新闻类节目想要获取更多的观众青睐就需要在新闻内容上多下功夫,而对于新闻市场的挖掘工作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因此作为新闻媒体工作者,尤其是一线的记者采访人员应当具有一定的前卫意识这样才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理性思维从发展着的事物中不断发现与提出有关于这个时代的重大问题。这样的前瞻性报道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推动意义。地方台的新闻类节目在选题上应该讲究方式和方法,并注重效果,立足与整体与局部来做整个新闻内容的策划。其次,地方台的新闻类节目也更应当实事求是的关注当地的民生。应该立足于群众的视角这样才能在新闻市场中获取更为有价值、有意义的材料和线索。同时,地方台还需要极力配合在特定时期内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做好宣传工作。在宣传工作中也应当不断深入探索获取百姓的审视角度或思维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