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禽白血病对我国养禽业的影响及防控措施

禽白血病对我国养禽业的影响及防控措施

禽白血病对我国养禽业的影响及防控措施
禽白血病对我国养禽业的影响及防控措施

禽白血病对我国养禽业的影响及防控措施

摘要:禽白血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禽类各种可传播的肿瘤性疾病。近年来,由禽白血病造成死亡及淘汰的直接经济损失逐年增加,而由禽白血病感染后造成的免疫抑制、对疫苗应答能力下降、继发感染等的间接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量。本文从禽白血病病毒的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引起疾病的症状与病理变化等方面来说明禽白血病对我国养禽业带来的严重危害,此外本文还分析了禽白血病的防控措施。正确认识禽白血病对养禽业的危害,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禽白血病;禽白血病病毒;危害;防控措施

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是由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ALV)引起的禽类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该病能引起多种具有传染性的良性和恶性肿瘤[1]。目前,国内养禽业的白血病病情有加重的趋势。由于禽白血病毒(ALV)感染导致的鸡群生产性能下降,尤其是产蛋率和蛋品质下降,以及血管瘤的高比例发生,使广大养殖户以及专业研究人员对禽白血病越来越重视。本文对禽白血病的病原特征、我国禽白血病的流行现状、造成的危害及有效防控措施做一综述。

1 ALV 病原学特征

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ALV)属于反转录病毒科,禽α反转录病毒属[2],类似于人的艾滋病毒,但不感染人。不同的鸟类可能感染不同的ALV,根据病毒与宿主细胞特异性相关的囊膜蛋白的抗原性,ALV可分为A、B、C、D、E、F、G、H、I和J十个亚群。但自然感染鸡群的还只有A、B、C、D、E和J 六个亚群。其中的J亚群致病性和传染性最强,而E亚群是非致病性的或者致病性很弱。ALV 的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基因组全长约为7200 个核苷酸,可直接作为mRNA。病毒粒子形态不规则,总体直径是80~120nm,平均90nm,病毒粒子呈球形,在干燥条件易扭曲成精子状、弦月状或其他形状。病毒对热不稳定,高温条件下很快失活,只有在-60℃以下时,病毒才能存活数年并保持感染力。在pH5~9 稳定,而在此范围外则迅速失活。病毒有脂质囊膜,对脂溶性试剂敏感[3]。

1.1外源性病毒和外源性病毒

ALV与其它病毒不同的一个最大特点是,ALV(特别是鸡的ALV)还可分为外源性ALV 和内源性ALV二大类,详见表一[1,4]。致病性强的鸡ALV都属于外源性病毒。它们既可以像其它病毒一样在细胞与细胞间以完整的病毒粒子形式或在个体鸡与鸡群间通过直接接触或污染物发生横向传染,也能以完整的病毒粒子形式通过鸡胚从种鸡垂直传染给后代。那些前病毒cDNA可整合进宿主细胞染色体基因组、因而可通过染色体垂直传播的ALV,我们称之为内源性ALV。内源性ALV可能只是基因组的不完全片断,不会产生传染性病毒,也可能是全基因组因而能产生传染性病毒,这类病毒通常致病性很弱或没有致病性。

表1 禽白血病病毒分型及特征

亚型内、外源性宿主

A 外源性鸡为主(多发)

B 外源性鸡为主(多发)

C 外源性鸡为主(多发)

D 外源性鸡为主(多发)

J 外源性鸡为主(多发)

E 内源性鸡

F 内源性环颈雉、绿雉

G 内源性Ghinghi 雉、银雉、金黄雉

H 内源性匈牙利鹧鸪

I 内源性冈比亚鹌鹑

2 ALV的流行病学

由于ALV在外界的抵抗力很弱,所以ALV的这种横向传播能力比其它病毒弱得多。病毒对脂溶剂和去污剂敏感。对热抵抗力弱,病毒在-20℃很快失活,病毒材料需保存在-60℃以下。在鸡舍内的温度下特别是在夏天,排出体外在环境中的ALV,即使不做任何清洗和消毒措施,病毒也会全部失去传染性。病鸡和带毒鸡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那些有病毒血症的母鸡,本身没有病状而其产的蛋常常带有病毒。ALV主要是由种鸡通过鸡蛋(胚)向下一代垂直传播,即祖代鸡场直接传给父母代及商品代,且逐代放大。此外,被ALV污染的弱毒疫苗也是重要的传播途径。

3 ALV引起疾病的症状与病理变化

禽白血病由于感染的毒株不同,症状和病理变化特征也不同。在已知的多种不同的病毒感染中,ALV感染在鸡群引起的病理变化和表现是最为多种多样的。ALV可引起疾病的类型包括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ymphoid Leukosis,LL)、成红细胞性白血病(Erythroblatosis)、成髓细胞性白血病(Myeloblastosis)、髓细胞瘤病(Myelocytomatosis)、结缔组织性肿瘤(Connective Tissue Tumors)、内皮性肿瘤、肾瘤和肾胚细胞瘤、骨硬化病(Osteopetrosis)等。白血病不仅仅表现为内脏肿瘤或体表皮肤血管瘤,更多的鸡表现为产蛋下降、免疫抑制或生长迟缓。实际上,由ALV感染后的亚临床病理作用带来的经济损失可能大于临床上显示肿瘤性死亡带来的损失。

3.1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自然发病的鸡都在14周龄以上,到性成期后的发病率最高临床上无特征性症状,仅发现鸡冠苍白,皱缩,食欲不振或废绝,下痢,消瘦或衰弱。肿瘤主要见于肝、脾及法氏囊,也可侵害肾、肺、性腺、心脏等组织。通过触摸常可检查到肝脏、法氏囊和(或)肾脏的肿大。一旦出现临诊症状,一般病程较快。

3.2J-亚型白血病

1988年英国开普顿动物保健研究所Pynae及其同事首次从肉种鸡群中分离出一种新型的禽白血病病毒。我们采用血清学方法、病毒干扰试验等研究时会发现:与主要引起蛋用型鸡白血病的A、B、C、D 亚群和内源性E亚群比较后发现,分离的毒株完全不同于以往这些经典亚群,遂定名为J-亚型禽白血病病毒(ALV-J)。J-亚型禽白血病能引起成年肉鸡骨髓细胞瘤并导致很高的死亡率,在鸡群中无论公母鸡均可发生。雄鸡衰弱,繁殖力下降,种母鸡高的死亡率,而使孵化用蛋减少。发病鸡表现为嗜眠、鸡冠苍白、厌食、消瘦、腹泻,头部、胸部和肋骨异常隆起。特征性剖检变化是肋骨和肋软骨接合处胸骨内侧有奶油状肿瘤形成。

3.3结缔组织性肿瘤

由ALV病毒引起并有传染性的结缔组织肿瘤,包括以下几种:纤维瘤和纤维肉瘤,粘液瘤和粘液肉瘤,组织细胞瘤,软骨瘤,骨瘤和成骨肉瘤,软骨肉瘤。这些肿瘤可能为良性,也可能为恶性。在肿瘤变得非常大影响器官机能或转移前,对宿主的健康没有影响。病鸡可能死于继发性的细菌感染、毒血症、出血或肿瘤侵害器官的机能丧失。良性肿瘤不引起死亡,而恶性肿瘤病程很快,可在几天内死亡。病鸡可能死于继发性的细菌感染、毒血症、出血或肿瘤侵害器官的机能丧失[3]。

3.4内皮性肿瘤

ALV也可引起内皮的多种肿瘤,包括血管瘤、血管肉瘤、内皮瘤和间皮瘤[1]。血管瘤通常眼观可见单个发生于皮肤表面,以脚趾、胸部、颈部处皮肤多发,当瘤壁破裂时,可引起大量出血。肿瘤附近的羽毛被血染,病鸡可变得苍白并死于失血;剖检常见到肝脏严重瘀血,质脆,有大量大小不等的血栓囊肿,肾脏也有严重的肿胀现象,有较大的白色肿瘤结节[5,6]。有学者试验性接种野毒株,3 周到4 个月可出现血管瘤,这些肿瘤在不同日龄的鸡均有发现[7]。而在胚胎期感染ALV,血管瘤的发生率明显升高[8]。另外,血管瘤的发生与病毒株、易感鸡种、性别、感染剂量、感染途径及日龄存在密切关系[9]。

4我国鸡白血病发生和流行历史

鸡群中发现鸡白血病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了,最初是经典的A、B、C、D亚群白血病。我国地方品系鸡群中可能一直存在着经典鸡白血病,虽然我国从未对ALV采取过净化措施,但是由于饲养规模小,看不出危害。

自从1988年,英国从白羽肉用型鸡中发现了新的J-亚群ALV,在几年内传遍全世界几乎所有白羽肉用型鸡群,并且它的肿瘤发病率比经典ALV要高得多。我国在引进白羽肉用型种鸡时也就同时引进了J亚群ALV。由于采取净化措施,从2005年后,ALV-J肿瘤不再成为我国白羽肉鸡生产中的严重问题了。然而在这期间,由于不当引种和种鸡场在繁育过程中不适当的经营管理,J亚群ALV也已被带进我国自繁自养的黄羽肉鸡(每年饲养有20~30亿羽的)及年饲养量12~15亿羽的蛋用型鸡中。蛋鸡中白血病的普遍流行更成为目前危害养鸡业特别是蛋鸡业的最主要疫病之一。总之,近十多年来,我国鸡白血病主要是由ALV-J 引起的。

4.1我国鸡群中J亚群禽白血病

J-ALV是80年代末期英国首次从肉鸡中发现和分离鉴定的白血病病毒的新亚群。我国在1999年首次从市场肉鸡及肉种鸡场肿瘤病鸡中分离检出J-ALV,随后在多个省份确定了J-ALV的流行。

我国ALV-J感染状态表现在:(1)白羽肉种鸡,2003年前很普遍,之后就显着减少,2005年就没有再分离到ALV-J。这是因为经过十多年严格净化,国外大型种鸡场已基本不在有ALV-J感染,而我国祖代白羽肉鸡全部进口,只要保持生物安全,就不会再感染;(2)蛋用型鸡,过去主要为经典型白血病。但是自从2006 年,辛朝安教授[10]最先报道了由J 亚群ALV引起蛋鸡血管瘤的病例,这种新病型的禽白血病在我国的发病报道及现场病例也逐渐增多(3)地方品系鸡,广东、广西的三黄鸡和山东及其它省份的地方品系鸡中的肿瘤中大多分离到的也是ALV-J。

4我国近年来鸡白血病发病特点与趋势

从1999年至2009年近10年的时间,我国鸡白血病的病例正式报道的有近70篇[11-22],除我国的少数几个省份没有出现报道外,其余各省均有鸡白血病发生的病例报道,占全国近80%的省份。当然,一些省份虽然没有报道,但不一定没有病例出现。其中山东、北京、河北、广东等省份报道的病例较多,占全国病例数的50% 以上。说明鸡白血病在这近10年的时间,几乎蔓延到我国所有省份地区,而且愈是养殖量大的省份,发生该病的机率愈高。

4.1感染率及发病率高

2006 年9 月至2007 年1 月,白海瑛等[23]使用禽白血病抗原检测ELISA 试剂盒对北京市某种鸡场的新产鸡蛋进行血清学调查,禽白血病阳性率分别为33.2%、21.3%、25.6%,鸡场禽白血病平均感染率为27.2%;崔治中[24]报道了我国白羽肉鸡、蛋用型鸡、自主培育鸡及地方品系鸡ALV 检测的结果,鸡群ALV 的感染率达80.5%,其中感染AB 亚群的占47.9%,感染J 亚群的占52.8%,但个体阳性率,J 亚群为5.7%,AB 亚群为3.4%。罗明星等[25]于2009 年报道了贵州省某鸡场暴发ALV 的病例,日产蛋率从发病前82%缓慢下降到27%(200 日龄),死亡率达13.6%(2000/14700)。综合起来,我们可以发现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禽白血病具有感染率及发病率高的特点。

4.2 宿主范围扩大,可与其他肿瘤性病毒混合感染

鸡白血病鸡群对应的类型和品系在扩大。1999—2003年该病引起白羽肉鸡发病的病例较多,而在蛋鸡上发病的报道较少;而2003年至今,该病引起蛋鸡发病的病例增多,蛋鸡中以进口海兰鸡居多,另外还有尼克、罗曼。在最近的研究中发现,不同亚群的ALV 不仅可以引起感染造成肿瘤,同时在不同的品系鸡中也可分离到ALV,如蛋鸡[26]、我国特有地方鸡种麻鸡[27]。近年的研究也证明ALV 可与其他肿瘤性病毒混合感染,崔治中等[27, 28]曾发现多例ALV-J 与马立克病毒(MDV)或网状内皮增生性病毒(REV)混合感染,并在研究

中发现ALV-J 与REV 共感染对肉鸡生长和免疫功能具有严重的抑制作用[29]。由于这些肿瘤性病毒的感染,使鸡对疫苗的应答能力下降,并易继发其他细菌或病毒感染,也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30, 31]

5ALV 的防控措施

鸡发生本病后没有特效药物进行治疗。目前没有合适的疫苗对该病进行免疫预防,因此,只能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切断传播途径来控制本病的发生与流行。该场采取了一系列综合防控措施,净化了该病。根据该场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防控经验,结合近年来国内的防控实践,建议大中型鸡场采取如下综合防控措施:

5.1避免外源性ALV 的垂直传播

ALV 的传播方式分为垂直传播及水平传播,其中经卵垂直传播是ALV 的主要传播方式,ALV 的垂直传播导致先天感染鸡产生了免疫耐受并成为重要传染源,这也是ALV 扩散迅速难以控制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应该防止ALV的垂直传播,做到祖代鸡和父母代鸡场应不含本病。商品蛋鸡场,应做到不从感染本病的种鸡场购进鸡苗。研究观察,ALV 不在公鸡的生殖细胞中增殖,公鸡仅是病毒携带者和通过接触或交配传染给其他的鸡[32]。因此采用人工授精可以避免公鸡同母鸡直接接触的机会,减少由种公鸡传播ALV 的几率。根据这一特点,对于经济实力不是很雄厚鸡场的白血病净化,可采取逐渐进行的方法,在初期,可以考虑先对母鸡进行淘汰净化,采用人工授精避免公鸡同母鸡的接触,再逐步对种公鸡进行净化,这样可以缓解由于淘汰造成的短时内资金链紧张的问题。

5.2避免外源性ALV 的水平传播

首先,做好鸡舍孵化、育雏等环节的综合管理和消毒工作。对鸡舍用具要定期消毒,对进出车辆、人员也要切实进行消毒。虽然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毒不耐热,不耐酸、碱,对外界抵抗力弱,但是可以经过多种途径发生水平传播。例如经过感染鸡的粪便、分泌物等排泄,污染鸡舍笼具、用具等感染健康鸡。养鸡场一旦感染,如果消毒不彻底,会呈现不同批次鸡群连续感染。

其次,生物制品生产过程中的生物安全问题也是ALV净化必须考虑的问题,2006 年国外学者报道了在商业化的马立克疫苗中污染外源性ALV-A 的报道[33, 34],且分离的ALV-A 人工发病可以引起肿瘤。因此,对ALV 种群净化时,应选用质量良好、利用SPF 鸡胚生产的活毒疫苗,防止医源性传播。

5.3 做好血清抗体监测

抗体监测,即对鸡群进行定期的、连续的抗体测定,根据抗体水平及时淘汰阳性鸡。在没有进行疫苗注射的情况下,如果鸡体内产生了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毒抗体,说明鸡群内已经感染了本病。这是,如果立即淘汰感染鸡,消除鸡群内传染来源,采取消毒等措施切断传

染途径,就能使流行很快终止,把损失降到最低。通过抗体检测,可以在鸡群发生严重症状之前就发现感染鸡,所以,抗体监测是大型鸡场,特别是种鸡场防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战略措施。

5.4种群净化

发生本病后尚无特效药物进行治疗,而且ALV 具有高变异性,灭活病毒诱导中和抗体的能力低下,目前还没有合适的疫苗对该病进行免疫预防,因此通过病原检测,对祖代、父母代种鸡进行净化种群净化就成为了控制本病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参照国外的净化经验,可采取以下的方法进行[1]:①选择蛋清或泄殖道拭子检测阴性的母鸡所产的种蛋进行孵化;

②孵化器、出雏器、运输箱、育雏室和所有设备在每次使用后应彻底清洗和消毒,孵化的雏鸡分成小群(25~50 只)隔离饲养,避免人工泄殖腔雌雄鉴别[35],接种疫苗时不共用针头,人工授精时每次更换输精管,以避免任何残余感染的机械传播;③利用适当的方法定期对鸡群进行ALV抗原的检测,淘汰阳性鸡和与其接触的小鸡;④将无ALV 鸡群隔离饲养;⑤从外引种时,应单独隔离饲养,检测阴性后,方可考虑进行繁殖或品种改良;⑥杜绝使用卵黄抗体,可避免由未净化卵黄液造成ALV 水平传播的可能。

6 结语

早在1999年,我国一些研究人员试图通过对种鸡场进行净化而达到在我国鸡群中控制鸡白血病、消除鸡白血病的目的,前期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36],但是限于我国各地的实际情况和各种复杂的因素,并没有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毫无疑问,要对我国鸡群进行ALV净化控制,尚需克服更大的困难,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

到目前,我国所有地方品系的鸡和自育品系的鸡均有不同程度的AI V感染,且感染率远远高于国外。ALV 对我国养禽业的危害巨大,严重影响养禽业的可持续发展。虽然我国对于禽白血病的综合防控体系还不够完善,但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完善及我们对于该病重视程度的加大,相信在多方共同的努力下,加之有正确的防控方法,在不久的将来,ALV 对于我国家禽养殖业的危害定会得到根除。

参考文献

[1] 塞弗(Saif Y M)主编. 禽病学[M]. 苏敬良,高福,索勋主译. 第十一版.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518-578.

[2] Regenmortel M H V, Fauquet D H L, Bishop E B,et al. Virus taxonomy classification and nomenclature of viruses [C].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2000:1162.

[3] 齐岩,张贺楠,刘有昌。禽白血病的危害及防控[J]。Poultry Science :1673-1085(2010)06-0005-05

[4] Chen Y C, V ogt P K. Endogenous leukosis viruses in the avian family Phasianidae [J]. Virology. 1977, 76 (2): 740-750.

[5] 赖汉漳, 曹伟胜, 张贺楠,等.J 亚群禽白血病病毒SCAU-HN06 株实验诱发SPF 蛋鸡血管瘤[C].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8: 115.

[6] 赖汉漳, 曹伟胜, 张贺楠,等. 血管瘤病变型J 亚群禽白血病病毒的分离与鉴定[C].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8 年学术年会暨第六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8: 339.

[7] Fredrickson T N, Burmester B R, Okazaki W. Transmission of virus from field cases of avian lymphomatosis. II. Development of strains by serial passage in line 151 chickens [J]. Avian Dis. 1965, 14: 82-103.

[8] Williams S M, Reed W M, Bacon L D, et al. Response of white leghorn chickens of various genetic lines to infection with avian leukosis virus subgroup J [J]. Avian Dis. 2004, 48 (1): 61-67.

[9] 成子强. 家禽血管瘤的发生与防制. 中国家禽. 2009, 31 (18): 1-4, 10.

[10] 辛朝安, 曹伟胜, 罗开健等. 鸡血管瘤型白血病诊断初报[J]. 养禽与禽病防治. 2006, 11: 2.

[11] 杜岩,崔治中,秦爱建等.从市场商品肉鸡中检出J亚群禽自血病病毒rJ].中目家禽学报,l999,l:l-4

[12] 杜岩,崔治中,秦爱建等.鸠的J亚群白血病病毒的分离及部分序列分析[J].病毒学报,2000,16(4):341-346.

[13] 崔治中,张志,杜岩.我国肉用型鸡群中J亚群白血病流行现状的调查.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02,24(4):292—294.

[14] 成子强,郝永清,赵振华,等.应用El ISA 方法调查禽骨髓细胞瘤病[J].中国家禽,2002,24(6):9-10.

[15] 徐镔蕊,董卫星,何召庆,等.间接荧光抗体法快速诊断海兰褐蛋鸡J亚群禽白血病的研究[J].中曰兽医杂志,2002,38(9):7-9.

[16] 张立成,关云涛,陈洪岩,等.应用RT PCR技术检测禽白血病病毒及其在不同组织中检出结果的比较[J].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2002,1 2(5):303 305.

[17] 成子强,张利,刘思当,等.中国麻鸡中发现J亚群白血病[J].微牛物学报,2005,45(4):584 587.

[18] 成子强,张玲娟,刘杰,等.蛋鸡中发现J亚群白血病与网状内皮增生症自然混合感染[J].中国兽医学报,2006,26(6):586—590.

[19] 孙晴,王自然,李同树.用PCR检测肉种鸡的鸡胚、雏鸡和子代肉鸡CA V和AI vE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29(4):603 607.

[20] 李艳,崔治中,孙淑红.黄羽肉鸡J 群白血病病毒的分子物学特性和致病性[J].病毒学报,2007,23(3):207 211.

[21] 冯小宁,徐镔蕊,I.ee I F,等.蛋鸡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的分离与初步鉴定[J].巾罔兽医杂志,2008,44(1):43 44.

[22] 盂祥凯.刘青,王海伦,等.商品蛋鸡成髓细胞瘤、血管瘤型J哑群白血病病毒特性的研究[J].畜牧兽医学报,2008。39(11):l544 1 547.

[23] 白海瑛, 殷洪波, 曹红. 某种鸡场禽白血病血清学调查[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8, 3: 83.

[24] 崔治中. 鸡白血病的预防控制和净化及鸡场的生物安全措施. 中国禽业导刊. 2009, 26 (18): 21-22

[25] 罗明星,周碧君,李永明等. 禽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诊断与病毒亚群鉴定[J]. 中国动物检疫. 2009, 3:35-37.

[26] 徐镔蕊,董卫星,余春明,等. 用ALV-J gp85 单克隆抗体证明蛋鸡存在J 亚群禽白血病[J]. 畜牧兽医学报, 2005, 36 (3): 269-271.

[27] 崔治中, 张志, 姜世金. 从J 亚群禽白血病肿瘤中检测出禽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J].中国兽医学报. 2004, 24 (1): 10-13.

[28] 崔治中, 金文杰, 刘岳龙,等.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料中MDV、CA V、REV 的共感染检测[J]. 中国兽医学报. 2001, 21 (1): 6-9.

[29] 王建新, 崔治中, 张纪元,等. J 亚群禽白血病病毒与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共感染对肉鸡生长和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J]. 中国兽医学报. 2003, 23(3): 211-213.

[30] Spencer J L, Chan M, Nadin-Davis S. Relationship between egg size and subgroup J avian leucosis virus in eggs from broiler breeders [J]. Avian Pathol. 2000, 29 (6): 617-622.

[31] Stedman N L, Brown T P. Body weight suppression in broilers naturally infected with avian leucosis virus subgroup J [J]. Avian Dis. 1999, 43 (3): 604-610.

[32] Fadly A M,Okazaki W,Witter R L. Hatchery-related contact transmission and short -term small group -rearing as related to lymphoid -leukosis -virus -eradication programs [J]. Avian Dis. 1981, 25 (3):667-677.

[33] Zavala G, Cheng S.Dete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vian Leukosis Virus in Marek' s Disease Vaccines [J]. Avian Dis. 2006, 50 (2): 209-215.

[34] Zavala G, Cheng S.Experimental infection with avian leukosis virus isolated from Marek ' s disease vaccines [J]. Avian Dis. 2006, 50 (2): 232-237.

[35] Payne L P, Holmes A E, Howes K, et al. Further studies on the eradication and epizootiology of lymphoid leucosis virus infection in a commercial strain of chickens [J]. Avian Pathol. 1982, 11 (1):145-162.

[36] 张冰,宋勤叶.种鸡场鸡白血病净化的研究(Ⅲ)-AI V 检测不同样品种鸡场净化效果的比较[J].中国兽医杂志,2002,38(5):3-5.

禽白血病对我国养禽业的影响及防控措施

禽白血病对我国养禽业的影响及防控措施 摘要:禽白血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禽类各种可传播的肿瘤性疾病。近年来,由禽白血病造成死亡及淘汰的直接经济损失逐年增加,而由禽白血病感染后造成的免疫抑制、对疫苗应答能力下降、继发感染等的间接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量。本文从禽白血病病毒的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引起疾病的症状与病理变化等方面来说明禽白血病对我国养禽业带来的严重危害,此外本文还分析了禽白血病的防控措施。正确认识禽白血病对养禽业的危害,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禽白血病;禽白血病病毒;危害;防控措施 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是由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ALV)引起的禽类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该病能引起多种具有传染性的良性和恶性肿瘤[1]。目前,国内养禽业的白血病病情有加重的趋势。由于禽白血病毒(ALV)感染导致的鸡群生产性能下降,尤其是产蛋率和蛋品质下降,以及血管瘤的高比例发生,使广大养殖户以及专业研究人员对禽白血病越来越重视。本文对禽白血病的病原特征、我国禽白血病的流行现状、造成的危害及有效防控措施做一综述。 1 ALV 病原学特征 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ALV)属于反转录病毒科,禽α反转录病毒属[2],类似于人的艾滋病毒,但不感染人。不同的鸟类可能感染不同的ALV,根据病毒与宿主细胞特异性相关的囊膜蛋白的抗原性,ALV可分为A、B、C、D、E、F、G、H、I和J十个亚群。但自然感染鸡群的还只有A、B、C、D、E和J 六个亚群。其中的J亚群致病性和传染性最强,而E亚群是非致病性的或者致病性很弱。ALV 的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基因组全长约为7200 个核苷酸,可直接作为mRNA。病毒粒子形态不规则,总体直径是80~120nm,平均90nm,病毒粒子呈球形,在干燥条件易扭曲成精子状、弦月状或其他形状。病毒对热不稳定,高温条件下很快失活,只有在-60℃以下时,病毒才能存活数年并保持感染力。在pH5~9 稳定,而在此范围外则迅速失活。病毒有脂质囊膜,对脂溶性试剂敏感[3]。 1.1外源性病毒和外源性病毒 ALV与其它病毒不同的一个最大特点是,ALV(特别是鸡的ALV)还可分为外源性ALV 和内源性ALV二大类,详见表一[1,4]。致病性强的鸡ALV都属于外源性病毒。它们既可以像其它病毒一样在细胞与细胞间以完整的病毒粒子形式或在个体鸡与鸡群间通过直接接触或污染物发生横向传染,也能以完整的病毒粒子形式通过鸡胚从种鸡垂直传染给后代。那些前病毒cDNA可整合进宿主细胞染色体基因组、因而可通过染色体垂直传播的ALV,我们称之为内源性ALV。内源性ALV可能只是基因组的不完全片断,不会产生传染性病毒,也可能是全基因组因而能产生传染性病毒,这类病毒通常致病性很弱或没有致病性。 表1 禽白血病病毒分型及特征

禽白血病病毒AB亚群抗体检测方法

禽白血病病毒(A亚群和B亚群)抗体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法 1. 目的范围 检测鸡血清中禽白血病病毒(A亚群和B亚群)抗体,为禽白血病综合防控提供依据和参考。适用于鸡血清中禽白血病病毒(A亚群和B亚群)抗体的检测。 2.依据 《禽白血病诊断技术》(GB/T 26436-2010); 禽白血病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说明书(美国IDEXX公司)。 3.检测原理 将病毒抗原包被在96孔酶联免疫反应板上,加入被检样品后,如样品中含禽白血病病毒(A亚群和B亚群)的抗体,就会与病毒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加入洗板液后,洗掉没有反应结合的物质。在孔中加入可与鸡禽白血病病毒(A亚群和B亚群)的抗体结合的酶标二抗,通过洗板后,将没有结合的酶标二抗洗掉。加入底物后,通过孵育显色,显色强度与被检样品中禽白血病病毒抗体(A亚群和B亚群)含量正相关。 4.仪器设备 4.1 量程为100μL的单道移液器和300μL的八道或十二道移液器; 4.2 酶标仪; 4.3 自动或手动洗板系统; 4.4 稀释用96孔板; 4.5 一次性移液器吸头; 4.6 1000mL量筒; 4.7 吸水纸。 5.试剂和样品 5.1 试剂盒组成 5.1.1 酶标板:ALV抗原包被板5块(96孔/块) 5.1.2 酶标抗体: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鸡抗体1瓶(50mL) 5.1.3 阳性对照:稀释的鸡抗ALV抗体,叠氮钠防腐1瓶(1.9mL) 5.1.4 阴性对照:稀释的鸡血清,不与ALV反应,叠氮钠防腐1瓶(1.9mL) 5.1.5 样品稀释缓冲液,叠氮钠防腐1瓶(235mL) 5.1.6 TMB底物溶液1瓶(60mL) 5.1.7 终止液1瓶(60mL) 5.2 纯水或超纯水 5.3 样品准备:检测前用样品稀释液将被检样品进行500倍稀释(如:1μL的样品用样品稀释液稀释到500μL)。 6.操作步骤 使用前所有试剂应恢复至室温(20~25℃),将其振摇混匀后再进行使用。 6.1 取出酶标板并标记好被检样品的位置。 6.2 加样:加100μL阴性、阳性对照(不需稀释)和稀释的被检样品到板的相应孔中,加盖室温孵育30min。 6.3 洗板:甩去各孔的液体,每孔加入约350μL的纯水或超纯水进行洗板。第一次加入纯水后浸泡2min,甩去各也的液体,再重复洗板4次(无需浸泡)。在吸水纸轻拍使之吸干。注意在加下一种液体前不要让板干燥或放的时间太长。 6.4 加酶标抗体:每孔加入100μL酶标羊抗鸡抗体,室温孵育30min。

十J亚群禽白血病防治技术规范

十四、J-亚群禽白血病防治技术规范 J-亚群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 Virus-J Subgroup,简称ALV-J),是由反转录病毒 ALV-J引起的主要侵害骨髓细胞,导致骨髓细胞瘤(ML)和其它不同细胞类型恶性肿瘤为特征的禽的肿瘤性传染性疾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灭J-亚群禽白血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有关的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J-亚群禽白血病的诊断、疫情报告、疫情处理和预防措施。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从事家禽饲养、经营及其产品的生产、经营,以及从事动物防疫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2 诊断 根据本病流行病学特点、剖检病变和组织病理学变化可以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须进行病毒分离鉴定。 2.1 流行病学 所有品系的肉用型鸡都易感。蛋用型鸡较少发病。 病鸡或病毒携带鸡为主要传染源,特别是病毒血症期的鸡。与经典的ALV相似,ALV-J主要通过种蛋(存在于蛋清及胚体中)垂直传播,也可通过与感染鸡或污染的环境接触而水平传播。垂直传播而导

致的先天性感染的鸡常可产生对病毒的免疫耐受,雏鸡表现为持续性病毒血症,体内无抗体并向外排毒。 2.2 临床症状: 潜伏期较长,因病毒株不同、鸡群的遗传背景差异等而不同。 最早可见5周龄鸡发病,但主要发生于18~25周龄的性成熟前后鸡群。总死亡率一般为2%~8%,但有时可超过10%。 2.3 剖检病变 特征性病变是肝脏、脾脏肿大,表面有弥漫性的灰白色增生性结节。在肾脏、卵巢和睾丸也可见广泛的肿瘤组织。有时在胸骨、肋骨表面出现肿瘤结节,也可见于盆骨、髋关节、膝关节周围以及头骨和椎骨表面。在骨膜下可见白色石灰样增生的肿瘤组织。 2.4 实验室诊断 2.4.1 病原分离鉴定(附件1) 2.4.2 组织病理学诊断 在HE染色切片中,可见增生的髓细胞样肿瘤细胞,散在或形成肿瘤结节。髓细胞样瘤细胞形体较大,细胞核呈空泡状,细胞浆较多,可见嗜酸性颗粒。 2.4.3 血清学诊断 采用J-亚群禽白血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抗体(附件2)。 2.5 结果判定 2.5.1 符合2.1、2.2和2.3的,临床诊断为疑似J-亚群禽白血

2019年整理禽白血病对我国养禽业的影响及防控措施

禽白血病对我国养禽业的影响及防控措施摘要:禽白血病是由病毒引起的禽类各种可传播的肿瘤性疾病。近年来,由禽白血病造成死亡及淘汰的直接经济损失逐年增加,而由禽白血病感染后造成的免疫抑制、对疫苗应答能力下降、继发感染等的间接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量。本文从禽白血病病毒的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引起疾病的症状与病理变化等方面来说明禽白血病对我国养禽业带来的严重危害,此外本文还分析了禽白血病的防控措施。正确认识禽白血病对养禽业的危害,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是目前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禽白血病;禽白血病病毒;危害;防控措施 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是由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ALV)引起的禽[1]。目前,国内养类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该病能引起多种具有传染性的良性和恶性肿瘤禽业的白血病病情有加重的趋势。由于禽白血病毒(ALV)感染导致的鸡群生产性能下降,尤其是产蛋率和蛋品质下降,以及血管瘤的高比例发生,使广大养殖户以及专业研究人员对禽白血病越来越重视。本文对禽白血病的病原特征、我国禽白血病的流行现状、造成的危害及有效防控措施做一综述。1 ALV 病原学特征 [2],α反转录病毒属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ALV)属于反转录病毒科,禽类似于人的艾滋病毒,但不感染人。不同的鸟类可能感染不同的ALV,根据病毒与宿主细胞特异性相关的囊膜蛋白的抗原性,ALV可分为A、B、C、D、E、F、G、H、I和J十个亚群。但自然感染鸡群的还只有A、B、C、D、E和J 六个亚群。其中的J亚群致病性和传染性最强,而E亚群是非致病性的或者致病性很弱。ALV 的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基因组全长约为7200 个核苷酸,可直接作为mRNA。病毒粒子形态不规则,总体直径是80~120nm,平均90nm,病毒粒子呈球形,在干燥条件易扭曲成精子状、弦月状或其他形状。病毒对热不稳定,高温条件下很快失活,只有在-60℃以下时,病毒才能存活数年并保持感[3]。病毒有脂质囊膜,对脂溶性试剂敏 感稳定,染力。在pH5~9 而在此范围外则迅速失活。1.1外源性病毒和外源性病毒 ALV与其它病毒不同的一个最大特点是,ALV(特别是鸡的ALV)还可分为外源性ALV[1,4]。致病性强的鸡ALVALV二大类,详见表一都属于外源性病毒。它们既可以和内源性像其它病毒一样在细胞与细胞间以完整的病毒粒子形式或在个体鸡与鸡群间通过直接接触或污染物发生横向传染,也能以完整的病毒粒子形式通过鸡胚从种鸡垂直传染给后代。那些前病毒cDNA可整合进宿主细胞染色体基因组、因而可通过染色体垂直传播的ALV,我们称之为内源性ALV。内源性ALV可能只是基因组的不完全片断,不会产生传染性病毒,也可能是全基因组因而能产生传染性病毒,这类病毒通常致病性很弱或没有致病性。. 表1 禽白血病病毒分型及特征 宿主内、外源性亚型 A 鸡为主(多发)外源性 B 鸡为主(多发)外源性 C 鸡为主(多发)外源性 D 鸡为主(多发)外源性 J 鸡为主(多发)外源性E 鸡内源性 F 环颈雉、绿雉内源性

华南某种鸡场禽白血病病毒感染对4种免疫抗体水平的影响

华南某种鸡场禽白血病病毒感染 对4种免疫抗体水平的影响 司兴奎1,尹庆亮2,张济培1,陈建红1 (1.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佛山528231; 2.化州市丽岗中学,广东化州525100) 摘要:采用ELISA方法对华南某种鸡场4群种鸡直肠拭子进行禽白血病病毒p27(ALV-p27)抗原检测,同时采集相应种鸡血清样品并对新城疫(ND)、禽流感(AI)H5、H9亚 型、减蛋综合征(EDS-76)、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免疫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并按照相应标准 计算对应免疫抗体合格率。结果表明:A、B、C、D群种鸡直肠拭子中ALV-p27抗原检出率分别 为86%(12/14)、77%(23/30)、37%(11/30)和56%(10/18);与其它3群种鸡相比ALV-p27抗原检 出率最高的A群种鸡其对应的ND、EDS-76、AI H5及H9亚型抗体水平最低,分别为7.26log2、 4.74log2、7.32log2及6.21log2;ALV-p27抗原检出率最低的C群种鸡其AIV H5亚型及IB抗 体水平最高,分别为8.65log2和7012log2,且C群与其它3群相比AI H5亚型、ND及IB抗体合 格率/阳性率最高,分别为90%(18/20)、95%(19/20)和100%(20/20)。结果表明,ALV感染的 严重程度与4种免疫抗体水平呈负相关。 关键词:种鸡;禽白血病病毒感染;免疫抗体水平 Effects of Avian Leukosis Virus Infection on Four Immunized Antibody Levels in One Chicken Breeder Farm in South China SI Xingkui1,YIN Qingliang2,ZHANG Jipei1,CHEN Jianhong1 (1.Fosh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Foshan,Guangdong528231; 2.Huazhou Ligang Middle School,Huazhou,Guangdong525100) Abstract:ELISA was used to detect the p27antigen of avian leukosis virus(ALV-p27)in fecal swabs of four flocks in one chicken breeder farm in south China,and serum samples of corresponding flock were collected for detection immunized antibody level and satisfied immunization rate of four infectious diseases i.e.newcastle disease(ND),avian influenza(AI)subtype H5or H9,egg dropping syndrome-76(EDS-76),infectious bronchitis(IB).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tection rate of ALV-p27antigen of A,B,C,D flock was86%(12/14),77%(23/30),37%(11/30)and56%(10/18),respectively.The immunized antibody level of ND,AI(H5),AI(H9)and EDS-76of A flock which had the highest ALV-p27antigen detection rate in comparison with that of the other three flocks was the lowest,which was7.26log2,4.74 log2,7.32log2and 6.2log2,respectively;C flock which had the lowest ALV-p27antigen detection rate had the highest immunized antibooly level of AI(H5)and IB,which was8.65log2and7012log2,and the satisfied immunization rate 收稿日期:2008-04-01 修回日期:2009-02-24

禽病防治考试题及其答案内容

禽病防治考试题及答案 2010-07-14 00:25:08 来源:阳光畜牧网浏览:8052次 一、名词解释 高致病性禽流感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马立克氏病鸭瘟鸭病毒性肝炎鸡毒支原体感染禽霍乱 二、填空题 1、我国的HAPI主要由亚型引起。 2、新城疫的主要特征是、、及。 3、新城疫病毒表面的和构成纤突,在病毒的上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具有良好的。 4、根据不同毒株对鸡的致病性差异,将新城疫病毒分为3种类型:、和。 5、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属于科属。 6、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可在增殖,通过接种后,形成的特征病灶。 7、鸡马立克氏病病毒属于科,属。 8、马立克氏病毒是一种典型的病毒,它以三种类型和细胞相互作用:、、。 9、禽白血病的病原是,属于科,属。 10、鸭肝炎病毒属于科,属。 11、鹅细小病毒感染又称,本病主要侵害,以传播快、、、、为特征。 12、鸡毒支原体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天后可形成样菌落。 13、多杀性巴氏杆菌用染色法呈明显的。 14、根据细菌的和,将多杀性巴氏杆菌分为不同的血清型。 15、鸡球虫病通常由科球虫所引起。 三、选择题 1、下列病毒中,属于双股RNA病毒的是()。

A.传染性法氏囊病毒 B.新城疫病毒 C.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D.马立克病毒 2、下列病毒中不属于疱疹病毒科的是()。 A. 鸭瘟病毒 B.马立克氏病病毒 C.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D.鸭肝炎病毒 3、鸡球虫病的诊断常用()。 A.银染色法B.血清学方法C.饱和盐水漂浮法D.显微镜直接观察 4、目前已发现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主要有()亚型。 A.H5N7、H7N1 B.H5N1、H7N7 C.H5N2、H7N1 D.H9N1、H7N7 5、鸡新城疫常用的诊断方法为()。 A.免疫电泳试验B.琼脂扩散试验C. RT-PCR D. HI 6、鸡马立克氏病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为()。 A.HI B.病毒中和试验 C.琼脂扩散试验 D.ELISA 7、禽霍乱肝脏的病理变化主要是( )。 A.肝硬化B.肝脂肪样变C.肝肿大质脆D.肝肉样变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鸭瘟俗称“大头瘟” B.鸭病毒性肝炎主要发生于成年鸭C.小鹅瘟的临床特征是食欲废绝、严重下痢D.鸡霍乱可以传染给鸭 四、问答题 1、简述流感病毒的流行特点? 2、试述禽流感的主要临床特征? 3、简述禽流感的大体剖检病变? 4、简述禽流感的主要预防控制措施及其公共卫生学意义? 5、简述鸡新城疫的主要流行特点? 6、简述鸡新城疫的主要临床症状? 7、简述鸡新城疫的大体剖检病变? 8、简述新城疫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9、简述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剖检病变?

禽J型白血病防治

骨髓型白血病病毒(ALVJ)的诊断及控制 禽白血病病毒(ALV)隶属于反转录病毒科反转录病毒属,导致一系列以肿瘤性病变为特征的疾病。ALV的病毒粒子具有多种酶活性成分,反转录酶存于核芯,由pol基因编码。此外,该病毒核芯含有由gag基因编码的非糖基化蛋白,其中的p27作为主群特异性抗原(GSA〕,成为多种诊断试验的检测目标之一。病毒囊膜上含有env基因编码的糖蛋白,其中的p85决定病毒表面的球形结构,并据此将白血病病毒分为A、B、C、D、E和J亚群。其中A和B亚群为实际中最为常见的外源性病毒,引起法氏囊衍生的细胞的病变并导致淋巴白血病,C和D亚群在田间鲜有报道,E 亚群包括在几乎所有正常鸡群中都存在的内源性ALV,J亚群由Payne (1991)和Fadly (1996) 分离鉴定,并予以报导。 从生物学特性上讲,J亚群的ALV中除gag和pol基因具有与其它亚群的ALV 高度的同源性之外,env基因与ALV中EAV序列组中的env和类env基因有75%-96%的同源性。这些发现说明白血病病毒J亚群是外源性病毒和内源性病毒EAV的重组体。外源性ALV是引起鸡只肿瘤病变的罪魁祸首,它主要通过激活宿主细胞中onc基因,造成细胞转化,并可水平和垂直传播。内源性ALV无致病能力,存在于包括SPF鸡在内的正常鸡只的基因组中。因此,在诊断时有必要将致病的外源性ALVJ 与非致病性的内源性病毒加以区分。 ALVJ亚群对骨髓细胞具有高度侵蚀性,而对法氏囊细胞侵蚀性较低。因此,可导致骨髓型白血病,并在临床引起龙骨、脊柱、肋骨、肝、脾和肾的肿瘤样病变,这些肿瘤以髓细胞瘤的组织病理变化为特征。在肉鸡中ALVJ所引起的致病性不尽相同,低水平的传播可不表现肿瘤,不引起明显的死亡率且对生产性能影响较低。而在有些病例中可见超过1-2%的死亡率。在严重发病的鸡群中也可因应激或其它野毒的侵袭导致免疫抑制。 诊断 对ALVJ感染的诊断应从对肿瘤细胞的病理诊断和对病毒的血清学诊断两方面进行。肿瘤常见于肋骨、龙骨、骨盆、下颌骨和颅骨表面,可呈结节状或弥散分布,通常为多个、柔软、易碎且黄白色肿瘤。肿瘤浸润也可见于内脏,如肝、肾、脾

禽病防治课程标准

禽病防治课程标准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禽病防治》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禽病防治 课程类别:专业能力 课课程学时:56 课程学分:4 适用专业:畜牧兽医专业 1.前言 1.1 课程性质《禽病防治》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专业能力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临床常见禽病的诊断的防治技能。本课程通过对临床常见禽病基本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常见禽病的诊断、预防、治疗与扑灭的专业技能。加强学生对常见禽病防治措施临床应用技能的培养与练习,使学生能够独立诊断禽病,并能提供合理的预防与治疗措施。 禽病防治课程以《动物解剖生理》、《动物微生物》、《动物病理》、《动物药理》、《兽医临床诊疗技术》等课程为基础。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都是在行业、企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基于家禽疾病防治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重新进行了整合,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性、职业性、开放性。 1.2 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以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畜牧人才需求的改变和现代畜牧业的需求,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职业兽医师考评部相关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工作任务和课程模块。 课程内容设计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的选取要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现场课、校内生产基地、校企合作基地等多种途径,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2.课程目标

疑有禽白血病病毒混合感染的肉种鸡大肝大脾病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1d4728917.html, 疑有禽白血病病毒混合感染的肉种鸡大肝大脾病 作者:秦卓明仉伟刘霞马秀丽黄兵李玉峰徐怀英 来源:《家禽科学》2014年第11期 摘要:山东某父母代肉种鸡开产后死淘率突然升高,死亡鸡肝脏、脾脏、腺胃等内脏器 官肿大,高峰期周产蛋率仅为72%,明显低于同场区未发病鸡群的83%,更显著低于其标准 产蛋率(87%)。利用RT-PCR技术对肿大的脏器分别进行分子病原学诊断,禽网状内皮增生症病毒、戊型肝炎病毒和马立克氏病毒等PCR检测结果阴性,而ALV pol基因检测阳性,经测序与GenBank已发表的ALV E亚群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7.5%~99.5%。血清学检测证实, ALV-AB亚群在发病前阳性率为8.3%,而发病后的抗体阳性率则攀升为70%。鸡群发病后的种蛋蛋清p27抗原检测ALV阳性率为5.3%。综上所述,鸡群可能混合感染ALV。 关键词:肉种鸡;禽白血病;pol基因;混合感染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1085(2014)11-0006-05 禽白血病(Avian leucosis virus,ALV)是由反转录病毒科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群病毒引起的禽类多种肿瘤性疾病的总称,具有感染率高、发病率低等特点。它即可诱发产生肿瘤,造成鸡只的死亡,又可产生非肿瘤综合症,导致鸡群生长发育不良,影响生产性能[1-3]。禽白血病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为A、B、C、D和J亚群等外源性病毒,具有致病性;另一类为E亚群,属内源性病毒,主要以前病毒的形式存在,对鸡几乎不致病,但可以加重ALV其他亚群和其他病原的感染[4,5]。 2011年初至2012年11月以来,山东省十多个父母代肉种鸡场发生大肝大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20周龄以后的鸡,鸡体消瘦、生长发育不良、产蛋下降、死淘率升高,缺乏产蛋高 峰等。剖检可见发病鸡肝脏和脾脏肿大、腺胃肿大,个别鸡出现卵黄性腹膜炎和腹腔有血凝块等。康复鸡群多数产蛋达不到指标,加之死淘增高,后代雏鸡质量差等,经济损失巨大。现结合一个鸡场的实例,进行病原分析,以期找出针对性防控措施。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料来源和病毒分离病料来自山东某父母代肉种鸡场,所采组织为死淘鸡的可疑肿瘤病变组织,主要包括肝脏、脾脏、腺胃等。采集的肿瘤等病变组织,一部分进行病原学分离和分子病原诊断;另一部分,利用10%福尔马林固定,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1.2 病毒分离和鉴定

禽病防治课程标准

《禽病防治》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禽病防治 课程类别:专业能力 课课程学时:56 课程学分:4 适用专业:畜牧兽医专业 1.前言 1.1 课程性质《禽病防治》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专业能力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临床常见禽病的诊断的防治技能。本课程通过对临床常见禽病基本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常见禽病的诊断、预防、治疗与扑灭的专业技能。加强学生对常见禽病防治措施临床应用技能的培养与练习,使学生能够独立诊断禽病,并能提供合理的预防与治疗措施。 禽病防治课程以《动物解剖生理》、《动物微生物》、《动物病理》、《动物药理》、《兽医临床诊疗技术》等课程为基础。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都是在行业、企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基于家禽疾病防治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重新进行了整合,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性、职业性、开放性。 1.2 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以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畜牧人才需求的改变和现代畜牧业的需求,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职业兽医师考评部相关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工作任务和课程模块。 课程内容设计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的选取要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现场课、校内生产基地、校企合作基地等多种途径,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2.课程目标 通过该课程学习,掌握常见禽病的发生病因、各种禽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主

禽白血病的防治

禽白血病的防治 禽白血病是由禽C型反录病毒群的病毒引起的禽类多种肿瘤性疾病的统称,主要是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其次是成红细胞性白血病、成髓细胞性白血病。此外还可引起骨髓细胞瘤、结缔组织瘤、上皮肿瘤、内皮肿瘤等。大多数肿瘤侵害造血系统,少数侵害其他组织。 病原学 禽白血病病毒属于反录病毒科禽C型反录病毒群。禽白血病病毒与肉瘤病毒紧密相关,因此统称为禽白血病/肉瘤病毒。本群病毒内部直径约35~45nm的电子密度大的核心,外面是中层膜和外层膜,整个病毒子直径80~120nm,平均为90nm。 禽白血病病毒的多数毒株能在11~12日龄鸡胚中良好生长,可在绒毛尿囊膜产生增生性痘斑。腹腔或其他途径接种1~14日龄易感雏鸡,可引起鸡发病。多数禽白血病病毒可在鸡胚成纤维细胞培养物内生长,通常不产生任何明显细胞病变,但可用抵抗力诱发因子试验(RIF)来检查病毒的存在。 白血病/肉瘤病毒对脂溶剂和去污剂敏感,对热的抵抗力弱。病毒材料需保存在-60℃以下,在-20℃很快失活。本群病毒在pH5~9之间稳定。 流行病学 本病在自然情况下只有鸡能感染。Rous肉瘤病毒宿主范围最广,人工接种在野鸡、珍珠鸡、鸽、鹌鹑、火鸡和鹧鸪也可引起肿瘤。不同品种或品系的鸡对病毒感染和肿瘤发生的抵抗力差异很大。母鸡的易感性比公鸡高,多发生在18周龄以上的鸡,呈慢性经过,病死率为5%~6%。 传染源是病鸡和带毒鸡。有病毒血症的母鸡,其整个生殖系统都有病毒繁殖,以输卵管的病毒浓度最高,特别是蛋白分泌部,因此其产出的鸡蛋常带毒,孵出的雏鸡也带毒。这种先天性感染的雏鸡常有免疫耐受现象,它不产生抗肿瘤病毒抗体,长期带毒排毒,成为重要传染源。后天接触感染的雏鸡带毒排毒现象与接触感染时雏鸡的年龄有很大关系。雏鸡在2周龄以内感染这种病毒,发病率和感染率很高,残存母鸡产下的蛋带毒率也很高。4~8周龄雏鸡感染后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大降低,其产下的蛋也不带毒。10周龄以上的鸡感染后不发病,产下的蛋也不带毒。 在自然条件下,本病主要以垂直传播方式进行传播,也可水平传播,但比较缓慢,多数情况

禽病防治课程标准

禽病防治课程标准 1、前言 1、1 课程性质《禽病防治》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一门专业能力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临床常见禽病的诊断的防治技能。本课程通过对临床常见禽病基本特征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常见禽病的诊断、预防、治疗与扑灭的专业技能。加强学生对常见禽病防治措施临床应用技能的培养与练习,使学生能够独立诊断禽病,并能提供合理的预防与治疗措施。禽病防治课程以《动物解剖生理》、《动物微生物》、《动物病理》、《动物药理》、《兽医临床诊疗技术》等课程为基础。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都是在行业、企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基于家禽疾病防治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重新进行了整合,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性、职业性、开放性。 1、2 设计思路本课程标准以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畜牧人才需求的改变和现代畜牧业的需求,遵循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职业技能鉴定、职业兽医师考评部相关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工作任务和课程模块。课程内容设计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的选取要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

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现场课、校内生产基地、校企合作基地等多种途径,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2、课程目标通过该课程学习,掌握常见禽病的发生病因、各种禽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主要临床症状、主要病理学变化、主要临床诊断方法及实验室诊断方法、主要的预防措施与发病后的治疗或控制措施。使学生能对生产中的各种禽进行正确的诊断,并可提供合理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能对临床常见禽病进行初步临床诊断及控制。能对常见禽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制定综合防治措施。能针对常见禽传染病制订免疫程序。 3、课程内容和要求序号工作任务知识内容和要求技能内容和要求参考课时1禽传染病总论2禽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2禽传染病的预防措施2禽传染病的扑灭措施2掌握禽舍消毒程序与操作方法2掌握家禽常用免疫接种技术62禽病毒性传染病2禽流行性感冒2新城疫2传染性支气管炎2传染性喉气管炎2 马立克氏病2禽白血病2传染性法氏囊病2禽传染性脑脊髓炎2产蛋下降综合征2禽痘2鸭瘟2鸭病毒性肝炎2小鹅瘟2熟练掌握家禽剖检技术32掌握新城疫的实验室诊断技术2掌握新城疫的抗体监测技术2掌握传染性法氏囊病抗体监测技术2 掌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临床诊断技术2掌握鸭瘟的临床诊断技术2掌握鸭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断技术203禽细菌性传染病2禽

相关文档